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例分析范文

课例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例分析

第1篇:课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小学社会科有效性课例分析

整节课围绕“小主人”内涵而展开,旨在让学生明白自己是班级的小主人,形成初步的自主意识和劳动观念,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本课例分析将通过对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本节课设置的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让学生知道主动为班级和集体尽一份力是做班级小主人的表现,乐意做班级小主人;二是尝试在班级里寻找力所能及的劳动小岗位,让他们学会与班级同学分工合作,动脑筋,用合适的方法做好自己小岗位工作;三是让学生懂得劳动小岗位需要主动做、认真做、天天做。

目标一和三体现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了达到目标一,首先教师要用简练的语言加上PPT的照片,概括回顾一个多月来小学里的生活,并让学生说出自己在学校生活的温馨快乐的良好感受和体会,提升学生对于学校班级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当问到学生是否喜欢我们的学校班级,学生们大声的回答“喜欢!”,这就为后面创设的对比情境作了铺垫,然后话锋一转,在PPT上分别呈现了放学后教室里脏乱的照片和第二天早上干净整洁的教室照片,让学生自己来观察说出教室里发生的前后变化,并让学生猜测是谁使我们脏乱的教室变得干净了,以此来引出“班级小主人”的概念。

为了达到目标三,教师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来纠正情景中小朋友的错误想法,小岗位工作不该做一次就了事,应该要天天做。接着通过对话来启发学生说出“天天做、主动做”的表现形式,并提出岗位劳动评价表,也有一定的奖励策略,集不同的章来得到蜜蜂贴,此时顺势拿出一条“主动做班级小家务”的班级公约,得到了全班同学的共识。

目标二体现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为了达成目标二,教师展示了教室示意图,让学生自己观察教室,根据示意图来寻找劳动小岗位。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所想要做的小岗位,接着对学生作出的选择根据需要适当地进行了合理的分工调整。这一环节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想做的小岗位,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了提高学生对自己劳动小岗位的主动意识,加入了跟唱“班级小主人”歌曲的环节,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全班同学都比较投入地参与到边唱歌边做动作的环节当中,完成得比较理想,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标。稍后,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己选择的小岗位,教师根据观察所得,举了排桌椅和擦黑板两个例子,来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完成小岗位工作,并有所拓展,适当点拨举一反三,让学生主动发现做好小岗位工作更合适的方法,这是整堂课相对重点的地方。教师花费了颇多的时间,结合儿歌,也通过学生动手做的实践来引导学生动脑筋,在发言讨论中找出窍门、帮助记忆。这部分的教学设计比较有条理,上课节奏把握得也比较好,从学生的参与度上来看,基本达到了相应的目标。

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X老师比较有亲和力,课上始终带着微笑,讲话的时候抑扬顿挫,语言明确简练,这样的上课风格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小朋友。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X老师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在一问一答之间,对于小朋友没有说完整的话能够及时并准确地补充,连接得很自然,也不会忘记一些细节上的提醒。如问完一个小朋友选择倒垃圾的理由之后,提醒他不能忘了洗手;又如在一个小朋友给了同伴不错的建议之后,提醒他应该感谢一下给他建议的小朋友等。在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十分准确的时候,老师应给予适当的提示,让其他同学来作补充回答。

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本节课中准备了多种教学资源,如PPT的照片、儿歌、歌曲、色彩丰富的教室示意图、蜜蜂章和蜜蜂贴,甚至利用了整个教室里的物品,课前让学生自己准备了打扫所需的小工具,这些都让整节课的教学形式非常丰富,这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的照片从学生的身边出发,让学生比较容易进入状态。学生也能够通过念儿歌和跟唱歌曲,并结合一定的动作来加深对于小岗位工作的方法记忆。教师也结合这堂课的内容,充分利用了教室资源,达到了教学目的,如学生在课上进行了一定时间的劳动实践、将做好班级小家务列入班级公约等。

三、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整节课在开头和结尾以及中间学生实践劳动的时候,教室里都播放着悠扬的音乐和歌曲“班级小主人”的伴奏,这样的背景音乐不仅能使学生缓解紧张心情,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由于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这节课的学生参与度非常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老师讲、学生听”,而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自由度,甚至让个别学生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全班同学都有自己动手做的机会,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产生更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注重表扬和评价策略。X老师的表扬和评价策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在学生正确的发言或者良好的行为之后直接进行表扬,如“你真棒!”、“你真聪明!”等,在劳动实践结束之后,也用优美的语言来间接表扬了表现突出的学生,如“钢琴现在多亮啊!”、“水壶排得多整齐啊!”等。另一方面,是引导全体学生向被表扬的学生表示称赞,这样的表扬方式不仅可以加强被表扬学生的荣誉感,而且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向他学习。在课的最后也让学生自行发言,来对班级里的良好行为进行互相表扬。在低年级,进行这样的表扬策略是非常有效的。还有一个方面是提出了岗位评价表,通过收集不同的章以取得奖品,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了奖章。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在观察之后作出评价,如同学和老师擦黑板的对比,让学生独立思考选择更加好的劳动方法。

四、建议与评价

在上课的时候有学生举手想要发言,可是老师出于时间安排考虑,却没有给予他们发言的机会,这样可能会扼杀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老师可以鼓励性地让学生课后再来和老师交流,而不能对于他们的举手直接忽视。

整节课只给了一名同学奖章,似乎有点作秀的性质。另外岗位评价表的评定具体怎么评也没有阐述清楚,给人感觉不会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极有可能只是流于形式,那就失去了提出这个评价表以激励学生“主动做、认真做、天天做”的意义。

虽然跟唱“班级小主人”歌曲,可以起到提高学生劳动的主动性的教学目标,但是在进行劳动实践之前加入跟唱歌曲的环节有些牵强。如果放到课的最后,在教师把小主人扩大到学校、社会的时候大家再一起来唱这首歌,应该能使整节课再次达到,更有助于提升学生作为小主人的荣誉感。单单教师说几句话,似乎力度不够,学生无法感受到从小处做起对未来生活的重要性。

此外,教师十分注重细节上的处理,语言上也恰到好处。如在进行小岗位实践的时候,两位小朋友站在桌子上擦窗户,这是十分危险的,教师注意到了这一点,及时提醒“我们要做适合我们做的工作。”这体现了教学目标里的“力所能及”四个字,并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关注,在学生从桌子上下来之后开始擦窗台时,老师又给予了一定的表扬,这一系列的衔接非常自然。教师在课前就意识到了这节课可以融入安全教育的内容,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他们是劳动的初学者,安全问题变得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该在所有同学回到座位之后,对这个问题再一次作出强调。而整节课教师提到了两次与安全相关的部分,一次是擦灯开关的时候不能用湿抹布,另一次就是擦窗户的时候,这似乎远远不够,例如擦黑板的时候,以一年级小朋友的个子根本擦不到高处,那应该怎么办呢?安全教育的部分应该在这节课上再强化一些,仅仅停留在教师在课上顺带一提的处理是不够的,还可以渗入图片、儿歌等一些感性认识来加深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

第2篇:课例分析范文

笔者所教班级为中专一年级电子班和文秘班。两个班级女生居多,好管理,但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厌学现象比较严重。面对此,在低起点、渐进性原则下,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实用性技术的掌握。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有插入图片、设置图片格式、绘制图片、艺术字的使用四个模块,是文字处理软件Word文档编辑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在Word文档中插入和编辑图片的方法。

2.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热爱家乡、欣赏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编辑图片,使其在文档中的效果达到协调美观。

【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实例讲解,学生观看、模仿教学演示,以及自由创作和作品展示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师生、生生互动,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开始,我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准备了纯文字和图文并茂的两份样张,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地展示给同学们,观察片刻之后,询问同学们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这时我提问学习兴趣较弱的同学回答这个问题)

生1:我喜欢有图片的样张,因为它美丽。

■■

生2:老师,我也喜欢有图片的样张。通过图片,对家乡有哪些特产一目了然了。

生3:我喜欢纯文字的,因为简单。

面对生3,我说:谢谢,你很特别,不过老师希望你的生活中有更多的色彩和图案!那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成功地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板报呢?

(让有可能会脱离课堂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使他们感受到参与学习的快乐。)

2.明确目标,新课讲授

师:插入图片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从Word的剪辑库中插入剪贴画,另一种是来自其他文件的图片。

师演示:插入/图片/剪贴画/(在任务窗格的搜索文字文本框中输入所要搜索的剪贴画的类型,如“风景”,其他选项默认,单击“搜索”,选择需要插入的画,文档中将出现选中的画。)

生练习:通过教师启示,学生完成插入/图片/来自文件。

师演示,生模拟(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单击已插入的图片,出现“图片工具栏”后,编辑图片:更改图片大小(两种方法:一种通过尺寸控制点,一种通过设置图片格式控制按钮)、裁剪图片、颜色调解、旋转图片、环绕文本、透明区域、撤销更改(如果以前从“压缩图片”对话框中选中“Web屏幕”单选按钮,或“打印”“删除图片的剪裁区域”命令中选择其一,则将无法还原图片。)

生4:老师,这还真好“玩”,我对文档标题不满意,怎么改变?

师:我们不妨使用艺术字,其实艺术字也是一张图片,大家会做吗?请试试看。学生很快完成了该项操作。

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创作。特别要注意学会把插入的图片编辑(进行格式设置)后达到与文字协调美观的效果(也是重难点)。

3.学生练习,巩固技能

把我们上节课已经录入好的“我的家乡”这篇文档打开,在D盘的“照片”文件夹中找本组需要的照片(我已经给学生机上发送了一些与文章相关的图片)。每组的同学自由选择图片,制作出图文并茂的板报作品,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教师巡回解决每一小组在创作中的困难。)

4.成果展示,收获喜悦(作品图略)

小组1代表:我组作品主要是旅游景点,宣传家乡的旅游事业,让更多的人来家乡观光!

小组2代表:我组作品主要是农产品,宣传家乡的种植、养殖业,让我们赚更多的钱!

……

师:很好,不仅你们的作品优秀,你们的思想更优秀,我相信,有了你们,我们的家乡会变得更美丽、更富饶!(学生鼓掌)

(教师针对刚刚互动练习环节中学生的作品进行表扬和鼓励,发现学生的优点,并针对作品中的创造点加以重点点评,以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这个环节既能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创作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小结归纳,铭记技巧

这节课快要结束了,想一想我们都收获了什么?

生齐说:学会了在文档中插入图片和编辑图片的方法。

师:很好,在操作的过程中,有没有同学发现了操作当中还有哪些技巧?

生1:编图片,4条边、4个角,8个小方框改大小。

生2:设置格式,双击最容易。

生3:有困难,找右键。

6.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同学们,本月有什么重大的节日知道吗?

生:父亲节!

师:好的,父亲节即将来临,结合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和这节课讲的图文混排知识,请同学们设计一张“父亲节的贺卡”。

(既让学生熟练运用图文混排知识,又让学生在做贺卡的过程中重温亲情,感恩父爱。)

【课后反思】

1.本节课我设计了以“我的家乡”为图文混排的主题,目的在于准确无误地传授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怀,从而实现良好的素质教育。

2.职业学校的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上都经历过很多挫折,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充当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以鼓励、表扬为主,让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六个教学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较好地贯彻了自己的设计理念:让老师“闲”下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改变了原来的“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4.整堂课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练习,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整堂课以问题为驱动,使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触类旁通的同时,形成有效的思想教育。

第3篇:课例分析范文

一、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阻的概念及电阻的决定因素,教学重点为电阻是导体的属性和电阻的决定因素,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结合控制变量法,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导体电阻的决定因素及电阻与各因素间的初步关系,属于物理技能范畴,同时培养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总结物理规律的习惯。另外,在操作时,结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消除其他两个因素对电阻的影响,只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的变化对电阻有什么影响。让理论分析指导实践操作,再次证明学习知识的关键在于使用和操作,树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本节课教学中,他注重学生物理技能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对教学过程的分析

根据教师对知识整体建构的课堂模式,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循序渐进、诱思探究式教学法开展教学,这节课分为七个教学环节:复习互检;实验引入;自学及学案检测;实验探究;师生反馈补充点拨;学生自述小结(我学到了什么?);布置作业。

1.复习、引入环节

为了更有效地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温故而知新,着眼于全局,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所以要先提问电流、电压的测量仪表,强化安培表、伏特表的正确使用,再由简单实验电路做过渡和铺垫,给出现象并提问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从而引出课题。

2.自学指导方面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学生能自己学会的要放手给学生,学生能自己做的要放手让学生做。”张老师以学案为引导,指导学生自学完成电阻概念的建立,并初步掌握电阻单位的换算(针对性习题监测)。这一教学安排,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推广。

3.实验探究方面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分组完成探究任务,教师在探究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实验细节指导,能够基本克服学生实验时盲从和耽误时间的毛病。在学案的指引下,有步骤地进行实验探究。张老师对实验进行合理的分解,让每一小组完成一个小项目,最后进行各组整合交叉式交流。这样高效的课堂教学行为,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减轻了各小组的探究负担,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科学思维、归纳总结及整体协作的能力,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补充点拨方面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张教师进行了及时恰当和必要的点拨指导,让学生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有的放矢,短时高效,使每一位学生都较易获得令人兴奋的成就感。

5.自学检测方面

张教师设计了很有针对性的学案,以难度适宜的练习题,对本节知识进行及时检测巩固,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模式,贯彻“精讲多练”的高效课堂策略,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因为在巩固提升后,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还需培养,思路还不够开阔,所以张教师先对部分学生的答案给予表扬和肯定,再对全体学生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

三、对教学效果的分析

在本课教学中,张教师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初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并适时点拨,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建立较为完整的物理概念。在教学环节中具体问题的处理方面,张教师有效克服了一些同行“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

第4篇:课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小班环境;英语课堂;小组活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81

一、分析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国家教育的发展需要,大班授课制的弊端日益明显,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高中阶段很难有小班化教学管理模式。2014年8月马鞍山市第二中学郑蒲港分校迎来了第一批高一新生,在这个新建的学校中,有着许多创新的管理和教学模式,小班化教学就是其中之一。小班化环境进行高中教学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目前,国内学校的基础教育普遍实行小班化教学,尤其在较发达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小班化教学研究已有了很大突破,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全体学生的各方面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在小班化教学方面还没有达到很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国外的教育发展基本都实施小班化教学,相应的小班教学活动模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达到了一定水平,这是长久实施小班教学实践的必然结果,但在国内教学环境下,很多国外的教学活动设计并不适合国内普通高中小班化英语教学。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说,本课题的研究是国内教育教学的现状使然,也是我国教育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分析的理论依据

1. 英语小班化教学模式

小班化教学是国内外教学改革发展之趋势: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这就使得大班化教学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如何面向全体、如何因材施教等,小班化教学就应运而生。近几年来,由于城市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一些大中城市小学班级人数开始逐渐减少,他们实施了小班化教学改革实验,也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并在全国推广。大量的研究表明;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起到明显的效果。对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育资源等有革命性的突破。小班化教育成为了教育的一场新革命。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由合作设计、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小组活动、组际交流和总结评价等基本环节组成。(见图1)

中国著名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认为: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充分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的;“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小班化教学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索成为可能,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加充分。

2. 合作学习理论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其内涵涉及四个层面的内容:以小组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之间的互动性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合作学习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有五个不可缺少的要素:(1)积极互赖(Positive interdependence);(2)面对面的促进互作用(Face-to-face Promotive Interaction);(3)个人责任(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4)社交技能(Social Skills);(5)小组自加工(Group Processing)。

三、课例分析与课后反思

2015年3月24日,笔者进行了一节英语课堂小组模式探讨的公开教学活动,获得了同仁的一致好评。现将这节课内容分析如下:

1. 班级情况说明

教学班级学生人数为32人,班级座位为4人一个小组,每小组设有组长一名,由组长按照组内成员的实际学习情况分配教师布置的相关任务,确保小组内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

2. 教材分析

所使用的教材是牛津高中英语第三模块第一单元的Task Telling a story。这个章节的内容比较多,一节课是不可能完成的,于是,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通过复习reading中的故事,来分析故事的结构和写作方法,再选择其中一个素材(Step 2)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3. 教学过程分析

Step 1 Revision

Ask students to retell the story Fog by describing the pictures.

(Intention: This part is used for students to get familiar with the content of the story. Hope they will be able to use it as examples in Step 2.)

Step 2 story-plotting

Task one: how to plot a story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on page 12 and understand the three parts of a plot.

2. Use the story Fog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raised just now.

(Intention: It is used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plot well and to write their own stories by using the structure later.)

Step 3 Pre-writing

Task two: raise at least one question

Give students several pictures. What questions can you raise to describe the pictures?

(Intention: These questions can be used to make writing a story easier and thus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writing.)

Step 4 While-writing

Task three: answer your own questions to form your story

Give students the first part as an example. Then ask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to finish the second part of a story. Students will write the third part by themselves.

(Intention: The steps are from simple to difficult. Students will become more confident to finish the task.)

Step 5 Post-writing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ir stories to the class and make some comments where needed.

Step 6 Homework

Modify your story to make it more interesting.

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练习均由简到难、层层递进,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人能力,由组长进行分配小组任务,合作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

4. 小组活动分析

从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本节课学生的学习任务有三次:第一,通过已学的知识讨论故事写作的基本方法,并通过例子进行验证。第二,在进行新的知识学习时,小组讨论,通过提问来收集素材,并进行整理,为后面的写作练习做好准备。第三,小组讨论研究之前提出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以此作为依据完成写作练习,最后呈现出来。由教师评点,学生选出最佳作品。后两次学习任务均由小组讨论完成。

第5篇:课例分析范文

笔者旁听了广西恭城县一所农村幼儿园的语言活动并对该课例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为提高广西农村学前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村 学前教育 课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前教育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到2020 年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后,学前教育更是受到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但是就目前而言,学前教育仍是整个国民教育的薄弱环节,尤其在农村,学前教育的问题尤为突出,其原因复杂多样,总体而言,农村学前教育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比较薄弱,再加上师资水平整体不高,致使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2010 年笔者跟随课题组到广西恭城县一个乡级中心幼儿园调研,旁听了中班一堂语言活动——《如果我是一片雪花》,笔者根据已有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该课例做出简要的分析。

一 语言活动全程

活动名称:《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活动目标:(1)幼儿对雪花有一定的认识并会朗诵诗歌;(2)

幼儿喜欢冬天,进而热爱大自然;(3)幼儿能够创编诗歌。活动准备:教师准备挂图并制作纸质雪花。活动过程:(1)导入:调动幼儿原有经验,请幼儿说说冬天的特征。(2)教授诗歌:①教师反复教读诗歌《如果我是一片雪花》,诗歌内容为:“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我飘到什么地方去呢?

飘到河里变成一滴水珠和小鱼小虾游戏?飘到广场上去堆雪人,望着你微笑?我飘落在妈妈的脸上,亲亲她,然后就快乐地融化。”幼儿反复跟读。②教师和幼儿一起理解诗句的意思。③教师请幼儿发挥想象,“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我要飘到哪里去?”并把想到的画到画纸上。④教师请个别幼儿交流并展示成果。⑤教师给幼儿分发纸质雪花,让幼儿到户外游戏,进行课堂延伸。

(3)活动结束:幼儿拿着老师分发的雪花到户外游戏结束活动。

二 课例中存在的问题

整体而言,组织该活动时教师做了详细的准备工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有需要改进的部分。

1.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该课例的活动名称为《如果我是一片雪花》,但是恭城很少下雪,大部分幼儿只能靠教师所提供的挂图和教具来认识雪花,因而教学内容脱离幼儿实际生活。当教师问幼儿“雪花有几片花瓣?”时,幼儿一脸茫然,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我们知道中班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这一时期幼儿认知的主要特征是认识事物需要有具体的实物为参照,当教学在幼儿完全没有见过雪花的情况下进行时,幼儿不能调动原有经验,所获得关于雪花的认识是片面的、不系统的,因而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

2.教具利用不充分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已准备了纸质的雪花,每个幼儿有一片,但是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该教具体现为利用不充分。

教师在开始活动时所呈现的是准备好的教学挂图,挂图涉及的是诗歌的内容,当教师让幼儿想象雪花是什么样子时,应该给幼儿出示雪花教具以帮助幼儿加深对雪花的认识,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出示教具是在活动结束时作为活动延伸来使用的。教具得不到充分利用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3.教师语言素质不高

农村幼儿教师一般都是中专或专科学历,没有接受过严格的语言训练,加之受到地方方言的影响,农村幼儿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普遍不高。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幼儿具有有吸收力的心理,幼儿能对他周围的事物进行有选择的吸收。同时幼儿期的幼儿存在语言的敏感期,在敏感期内幼儿语言习得的速度和质量是惊人的。农村地区的幼儿长期生活在以当地方言为主的语言环境中,在幼儿园所接触到的是非标准的普通话,因此当地幼儿所习得的普通话也常常带有生涩的方言音。

4.教学目标实现不全面

语言教育的目标有认知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和行为目标。该课例中的认知目标基本达成,幼儿初步建立了对雪花的认识,也会朗诵诗歌,但在行为目标上,由于幼儿自身发展和活动时间所限,幼儿基本没有达到创编诗歌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幼儿想象“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我要飞到哪里去?”并把自己想到的画到画纸上,有的幼儿画了房屋,有的幼儿画了大海,有的画了森林,但在口头表达上存在困难,由于时间限制,教师只能给幼儿充分的提示,这使幼儿达不到创编的要求。

三 对策和建议

1.因地制宜,编制园本教材

在课程设置上,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开发园本课程,选取幼儿能实际看到、接触到的教学内容,发挥民族特色,对那些幼儿不常见到和接触到的事物应该创造条件让幼儿认识,可借助图像、声音、教具等。教师只有以幼儿的原有经验为基础,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2.幼儿园定期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

随着20 世纪法国朗格朗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终身教育思想传遍全球,作为幼儿的启蒙教师,幼儿教师更应该不断学习,吸收借鉴优秀的教育思想,以理论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建立科学的幼儿观和教育观,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而作为幼儿教师的管理者,幼儿园应定期组织幼儿教师参加职后培训或者组织教师相互观摩,促使幼儿教师取长补短,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作和学习氛围,团结协作,共同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3.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投资

农村学前教育之所以薄弱最大的问题是资金不足,要保证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固定经费做保障,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最好是把学前教育纳入国家强制义务教育范围,虽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已经明确指出到2020 年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但在实现之前必须保证农村幼儿园经费来源通畅。国家应在农村、贫困地区运用以直接拨款为主、地方政府管理和筹集资金的投资方式,确保农村幼儿平等地共享教育公共资源。

参考文献

[1]皮亚杰著.儿童的心理发展(傅统先译)[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

[2]吴遵民.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殷艳娟.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0(5)

[4]骆小燕.规范农村学前教育管理 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

[J].管理论坛,2009(1)

[5]许志勇.影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1(1)

第6篇:课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课例观察 定量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广大教师会有很多机会看到一些示范课或优质课,但对如何观察和分析课例却知之甚少。笔者现对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郑广亮老师的一堂世界近现代史(下)高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课的进行观察和定量分析(此课是较好地将多媒体技术教学与合作式学习整合的一堂课例,在2006年浙江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评比中获第一名)。观察的素材是这堂课的录像资料,定量分析手段主要是为课堂教学过程时间序列(时序列)分析和弗兰德斯互动分析。

一、本堂课主要教学过程描述

主要教学过程描述(如下表):

学校:宁波鄞州中学 年级:高二班级:文科班 学科:历史

时间:2006年4月29日上午第4节执教者:浙师大附中(郑广亮)

观察者:虞文林

二、教学过程时序列分析

1.从教学过程时序列描述可看出,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感动中国”导入,以对“嫦娥奔月”梦想的出现和实现过程的追忆,突显出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辉煌。并由第三次科技革命辉煌的成果引发出三个思索: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用环保公益广告画切入人们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对过往科技发展的反思,教育学生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最后以学生畅谈科技梦想结尾。

2.整个教学过程中,媒体使用时间(19分钟10秒)与总时间的比率为47.92%,其中运用计算机进行视频演示占6.96%,展示图片和材料等内容占62.69%;班级小组讨论与总结时间占总时间的比率为34.92%。即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来支持教学,使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支持学生合作学习,可见本课是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与合作式学习整合模式的一堂课例。

3.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为家乡建设献策、为公益广告起标题、畅谈自己的科技梦想”等3个活动来支持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学生很感兴趣,并积极思考,形成解决方案共用时15分08秒,约占总时间的37.5%。体现出教师具有从学生的主体角度出发来安排教学内容的意识,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同时从录像上观察到这一环节有力地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三、课例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land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FLAS)是美国学者弗兰德斯(Ned Flanders)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结构性的、定量的课堂行为分析技术。它是对师生的言语互动进行研究,把课堂的言语活动分为十个种类,每个分类都有一个代码(如下表): .

它主要采用时间抽样的办法,每隔3秒钟,观察者记下最能描述教师和班级言语行为的种类的相应编码,并记在一个统计表中,形成矩阵图,进行分析。

下面结合观察所得的数据,谈谈分析:

本节课片长40分钟,采用3秒的间隔抽样,观察所得矩阵图如图1。编码时出现的一些不确定的课堂行为作如下具体界定:

1.每三秒钟发生多个行为时,记录全部行为。

2.学生观看多媒体信息(视频、图片、材料等)和开展小组讨论记录为学生反应。

3.学生回答提问记录为学生主动讲话。

4.师生沉默或三秒中无任何行为发生时,记录为无有效语言。

数据分析:

1.课堂结构。该课中教师语言比率(1-7列次数/总次数)为59.89%,学生语言比率(8-9列次数/总次数)为39.67%,教师的语言行为占较大比重;无效语言比率(第10列次数/总次数)为0.04%,说明课堂教学利用率非常高;教师提问比率(第4列次数/总次数)为10.63%,可以看出高密度提问是本课教学的重要方式(一堂课提问123个问题),学生的参与率极高。

2.教师行为。该课中教师间接教学与直接教学的比值(1-4列次数/5-7列次数)为89.86%。盖奇(NateGage)在《教学艺术的科学基础》一书中指出:在中学阶段,间接教学比直接教学更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该课中教师的语言情感比值(1列次数/5列次数)是30.41%,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的比率(2-3列次数/6-7列次数)是439%,可看出,该课教师借助情感语言,对学生的讲话以接纳、鼓励为主,从而使整堂课的气氛比较宽松,进而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师生互动。矩阵中1-3行与1-3列相交的区域(深灰色)是积极整合格,如果在这个区域里记录次数密集,反映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气氛融洽。矩阵中7-8行与6-7列相交的区域(浅灰色)是缺陷格,如果在这个区域里记录次数密集,反映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交流上有隔阂。从上图可看出,落在积极整合格的记录次数占总次数的10.54%,而缺陷格为0,可见该课中教师与学生情感气氛融洽,互动充分。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它只反映了课堂内师生的语言行为,而许多非语言行为、板书等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没有得以体现,失去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另外,这个分析系统仍然十分粗略,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针对这些不足进行改进,以探索出一套更完善、更科学的课堂互动分析系统。

四、本课例的思考与建议

笔者对本课例的教学录像进行分析看出,本课是较好地将多媒体技术教学与合作式学习整合的一堂课例。从总体上说,授课教师准备细致认真,教学过程流畅,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师生互动良好,“三维目标”达成到位,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体现出新课改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等理念。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建议作进一步改进:

1.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尽可能地采用了接纳、鼓励性的语言,但在个别时段这种鼓励表现为教师的随意赠予和漫不经心。高二年级的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已经较为全面和客观,要激发他们在学习上的内在动机,就需要授课教师以恰当的方式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表扬,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前后共组织了3次小组讨论,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给出解决方案、交流方案到得出最终结果共用时15分08秒,在时间安排上比较充裕。但由于没有安排主持者,容易导致无效时间的产生,同时使学生难以进行有效深入的探究。而且课堂小组讨论应在教学目标的限度内让学生自主发现一些问题,并通过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和协作交流工具,同时也是教学信息的传递工具。多媒体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最终应达到一种和谐。

参考文献:

第7篇:课例分析范文

两课例力图体现的优势与特色

1.目标定位精准,方法指导趣而有效

两课例均避开繁杂,剔除了过多、过难的知识点,把目光聚焦于小而精的外貌描写,精简表达,并充分尊重学生年龄特征与知识结构,采用活而新的手段与方法服务了学与教。例如,A课例中,学生通过外貌描写的学习,感受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力量,并玩味“诚于中而形于外”的哲理。同时,团队考虑到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知识点不宜过多,但人物描写又是重要的语文知识,教学内容又不能太浅,所以捕捉了外貌描写这个点并做足文章,力图通过外貌描写培养学生选点观察、炼词表达的能力,使其养成由外到内,把握形象的思维习惯。B课例中,教师通过微课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远近、详略和虚实三个角度描写外貌,刻画人物内在品质的方法。两课例的目标清晰可见,定位精准集中,体现出“一课一得”的语文教学理念。

2.技术支持有力,学习方式变中求新

两课例中均以新技术介入,实现学与教行为方式的变革,实现质效的提升。A课例中,团队以翻转课堂为理念,通过微课,让学生利用学习任务按步骤完成实时互动和课后练习,提前掌握外貌描写的相关方法,从理解到运用层面解决外貌描写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这不仅实施了知识的发现与积淀,更培养了学生在线学习的能力。同时,该课例中的微视频精简而不失生趣,条理明晰,重点突出,为学生的乐学提供了兴趣点。B课例中,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三笔勾勒”“形神结合”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团队设计了三步教学:一是询问“度娘”,了解概念。二是演绎辨析,加深理解,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勾画外貌描写的语句,并在论坛中交流理解或困惑。三是读议结合,细学方法。学生观看微视频,理解“三笔勾勒法”的角度、步骤,并通过教师的分析,进一步理解外貌描写中所体现出来的贝多芬面对困境不屈抗争、对音乐无限热爱的巨人精神。这三步可谓是由浅入深,由外及内,层层推进,丝丝入扣。

两课例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以技术为支持,有效地实现了高效学习与快乐学习的结合。

3.迎合学生特点,以学定教赢取质效提升

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离不开趣味的活动与新奇的经历。A课例中,教师通过解读大嘴鹦鹉漫画,让学生初步感受外貌描写;通过模仿小鹦鹉发声,让学生明确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从“形”字的解读开始,把学习活动多方法、多层次地展开,从而达到对人物形象的以“形”传“神”,了然于心。B课例中,教师依托新技术,运用“在线课堂”这一学习平台,借助“主题跟帖”“论坛交流”的便利,让学生在线交流自己的疑惑和感悟;之后,让学生登录校园学习平台,到练习中心完成本次学习的拓展演练。同时,学生还通过网络学习相互交流探讨、点赞献花,这种课外自主学习、课内协作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价值追求得以内化与提升。

4.关注学法习得,实施学力提升

两课例不仅关注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更关注了学法的提炼与习得。A课例中,教师深入挖掘外貌描写的精妙之处,学顺序,学炼词,学修辞,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同时,该课例还引入《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登场方式,进行对比阅读分析,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提升。

B课例中,师生合作概括学法、提炼学法,这样不但能画其形貌,更能无声地展示人物精神,从而使“三笔勾勒法”深扎于学生心中。

5.关注核心素养,实现人物再建构

两课例均关注了学习理解并尝试人物形象塑造,实现学习的迁移与再创造。A课例中,取其形,抽其像,探其神,以貌“取”人,以貌学法,再塑形象,真正实现了语文的再创造。B课例关注学生情感熏陶,引导学生学习贝多芬不向命运屈服的崇高品德,启示学生优秀的文学作品要“形神兼备”。同时,仿写练习的设计不仅促进了语文关键能力的迁移提升,更实现了不同学生的差异发展与层级发展,满足了各类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另外,两课例还关注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以及合作与沟通能力,更实现了辩证性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再发展。

6.构架开放学习,实施大语文观的渗透

泛在W习是“互联网+”时代的鲜明特征,两课例均利用网络资源与互动学习平台,通过微信、QQ群、论坛等网络交流工具,实施了课内走向课外、文本走向生活的大语文学习。

同时,两课例均设计了学习与测试,这样教师能通过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更方便、快捷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与思维状态,以便调节教学进程,为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

两案例引发的思考与探索

1.进一步关注教学的精度

A课例中,概念解读要精确到位,以“貌”取人解读可以更精准,外貌描写分析可以适当深潜;B课例中,学习活动设计部分容易导致学生思考不足,教师对知识传授“讲”的成分略多,这无疑限制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2.进一步关注人物形象勾画与塑造

本文提供了人物形象描写的多种方法,外貌描写细致,条理清晰,是人物描写的一个范本。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关注语用训练,关注外貌描写的指导与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在语用中懂得建构人物形象是关键,同时追求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提升,从而求取双赢,使我们的课堂更显大气、精髓、智慧。

第8篇:课例分析范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资源。目前,社会对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却不如人意,这种“供求倒挂”的现象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上了日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应当是复合型的面向社会的实用型人才,掌握并能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一定水平的计算机技术,具有较高的分析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就要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通过引入案例教学及增强实践性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社会竞争力。

2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

2.1引入案例教学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既有理论性,同时实践性又很强的管理类课程。在对学生具体讲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过程中,适当地引进和使用案例教学方法,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开放性和互动性,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较为成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向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管理实践的情景,把实际管理中的问题通过案例的形式带到课堂上,把学生置于问题、约束和矛盾之中,让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背景、材料、数据之后,按照要求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进行管理决策。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更好地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工具和方法,同时也增强了学生搜集、整理和加工信息以及相互协作和沟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组织包括六个环节:

(1)精心选择和设计案例。对学生进行案例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案例,细致组织教学过程,切实保证教学效果。选择合适的案例是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的首要环节。一般而言,适用的案例应是教师自己能把握的、易为学生所接受的、同时也是质量上乘的案例。大案例的教学组织相对来讲难度大,耗费时间多,尤其是近年来普遍采用大班授课方式,使得一个大案例的教学很难在2个学时内完成。在选择和设计大案例的时候,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前后案例最好能够针对某一个企业进行有一定深度的彻底的一体化的研究,即前面的案例可以是分析和研究某一企业的工作岗位,后面的案例可以就这些工作岗位进行绩效管理和考核研究、薪酬福利体系研究等。

(2)阅读案例,综合分析。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案例并对案例进行综合分析是一个基础环节,是学生熟悉案例、理解消化案例所提供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对相关知识和经验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在这个环节,重点是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案例提供的情节内容和相关的背景资料,当然也允许和鼓励学生自己搜集一些补充资料和信息,要求学生掌握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背景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影响的。在这个环节,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分析、判断、归纳和推理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制定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

(3)小组讨论,形成共识。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内进行分工、协作和讨论,这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组内成员各抒己见,充分表达各自的想法和意见。每个学生因为个人价值观、偏爱或对人力资源管理等问题认识的不同,可能会产生多种不同的看法,所以通过讨论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最终达成共识并形成案例分析报告。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强化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意识、集体意识。

(4)全班交流,分享成果。全班交流是案例课堂教学的,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环节。首先,案例分析小组代表走上讲台,对本小组的案例分析结果进行陈述,并接受和回答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和质疑。意见和观点不同的同学可以相互争论,在争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专注度。这样的体验式教学对学生而言非常难得,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来思考同一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归纳,深化提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角色扮演非常重要。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要准确把握总结的分寸,阐述原因和理由,评析学生的每一种观点或结论,以鼓励为主,也承认和尊重存在的缺陷。教师的总结还应该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余地,引导学生反思从案例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中感悟到了什么,得到哪些有价值的启示,是否通过案例学习启发和掌握了处理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及如何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加以应用,以实现学生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和提高。

(6)实施方案,强化技能。总结归纳的过程还不是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过程的结束,最后的阶段是模拟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技能训练,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技能运用的内化过程。一般来讲,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后,案例学习就基本结束了。但是,因为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政策性,学习是为了使用,因此,如何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仍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案例背景下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更深刻地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技能训练要以案例为背景,符合案例中解决方案的要求。其主要内容有:工作说明书的制定、模拟面试、人才测评、公文写作、会议管理、考核谈话、工作访谈、薪酬设计、管理沟通等,关键是要求学生能够按照案例中的某个人物角色来完成这些人力资源管理任务,这样,案例教学就和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9篇:课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产后大出血 产科死亡病例 案例分析与研究

一、 相关临床资料

根据对某医院的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在该医院过去发展十多年期间妇产科收治孕产妇在三万例左右,其中死亡比例共20例,占总体比例的0.4%。在收治的孕妇中,年龄最大的32岁,最小的只有21岁,平均年龄25岁;怀孕周数在30~42周,平均在36周左右。这些孕妇大多从事不同的行业,在孕妇死亡病例中有3例职业是教师,2例是普通务工人员,还有15例是农民。

入院诊断:

妊娠高血压病例有11例,其中包括产前心衰6例,产前胎盘早剥2例,在分娩前死亡的3例是因为重度妊娠高血压并带有心衰现象,1例是因为重度妊娠高血压伴随肾衰现象死亡,其余死亡病例是因为在分娩过程中或者分娩结束后出现并发症加重病情导致死亡。羊水栓塞大出血病例有3例;子宫内翻大出血2例。

死亡原因及数量:脑出血死亡3例;肾衰1例;心衰6例;羊水栓塞大出血4例,子宫内翻大出血3例。

住院时间:该医院收治孕妇住院时间最长10天,最短3天,大部分在一个星期左右。

抢救时间:2~78h

二 、针对孕妇出现的情况进行的分析讨论

该医院在过去十年左右时间收治了将近3万名孕妇,医院对这些孕妇进行调查了解,死亡病例共20例,其中死亡原因第一位的是重度妊娠高血压,第二位就是孕妇大出血。医院的相关研究人员根据这些死亡病例的高发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教训:

1、提高对孕妇及其家人的保护孕妇和胎儿的意识

新时代的社会体制,不同于传统的体制,许多老人的观念还是比较守旧,在旧时代,孕妇代孕工作,进行剧烈运动是常有的事情,而现代的思想观念明确指出作为孕妇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要充分注意自己的身体及生活环境。所以为了避免孕妇在生产期间出现身体的不适等症状,保证孕妇安全生产,首先就要提高孕妇及其家人对胎儿和孕妇的关心意识,只有意识上重视了,才能保证孕妇的稳定及以后的身体发展。

2、注重孕妇的产检工作

在孕妇住院检查期间,医院要对其进行详细的检查与诊断,同时孕妇的家人更要注意孕妇在这一时期内的保健工作,适当地做一些舒缓的运动,保证其身体健康。很多孕妇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怀孕生子是一种很正常的事情,只要顺其自然就能保证孩子正常出生,从而忽视了正常的孕妇产检以及很多的孕妇常识,这样认识的后果就是会影响医院对孕妇状况的了解,严重的话会产生并发症甚至危及孕妇的生命安全。所以,在加强孕妇重视产检的意识的同时,要保证孕妇及时进行产检,以便于医生及时掌握孕妇信息,在发生状况时能够及时地进行预防与治疗,挽救孕妇的生命。

3、对医院的环境设备进行改善,保证能够及时处理紧急状况。

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很多病例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而影响到对孕妇的救治而导致其死亡。要知道在十年前医院血库库存不足,通讯方式比较落后,当紧急情况发生时,不能保证所需的新鲜血液及时达到,对于出现的状况也不能及时地掌握了解,都会影响到对于病人的救治。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避免产科的死亡案例的发生,就要保证医院的医疗设备跟得上现代的科技水平,只有医疗设备完善了,对于病床上出现的问题才能够得到有效地改善,通讯技术的加强,也对医院孕妇的救治提供了便利。因此,及时地对医疗设备进行更新,可以保证对医疗问题的及时处理,也可以提升医院孕妇的救治效率。

4、提出新的治疗方法,不要一直局限于传统的保守治疗。

很多人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并不信任现代新科技的治疗方法与手段,一直局限于保守治疗,不仅没有好的治疗结果,还会使孕妇错过治疗抢救的最佳时机,影响到孕妇的生命安全。在产科死亡病例的20例中就有6例是因为中毒妊娠高血压在分娩之后出现并发症加重病情,致使医生错过最好的救治时间。因此,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患者就要相信科学技术,相信医院的新的治疗方案,及时与主治医师进行沟通了解,对自己的病况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有利于在突发状况时与医生进行良好的配合,提高救助的质量,保证自己的安全。

结束语

通过对这些临床资料的研究探讨,相关医护人员不断地对其进行总结反思,在技术上更加追求科技化,保障医院能及时有效地对孕妇进行抢救治疗。随着医院的进步与发展,同时医院引进的科学技术等设备都有所提高,加上医院对孕妇重度妊娠的不断了解与重视,加强病患与医护人员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其配合的默契程度,同时医院的产科质量也在不断地在进步,预防与救治能力也在不断加强,促进了医院的发展,也保障了更多人的安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