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盈利能力分析研究目的范文

盈利能力分析研究目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盈利能力分析研究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盈利能力分析研究目的范文

关键词:盈利能力;银行变量;宏观变量

中图分类号:F83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7-0247-04

一、简介

现今,金融业在经济中起着关键作用。大量证据显示,经济的快速增长基于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盈利和体系健全的银行业对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改善经济增长并抵御金融冲击起着关键作用。银行业是全世界能够获得利润最高的行业之一,因此,被视为国家金融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未开发的金融体系来说。

The BRICs是金砖国家的缩写。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及中国金砖五国现已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金融危机时,各国更加重视金砖五国对待金融危机时有效策略的选择。金融危机后巴西更是稳固了其在金砖国家中的地位,尽管巴西在全球经济危机后出现经济衰退和经济政策减少的负面影响。作为第经济实体,巴西迅速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复苏,从而得到了更多的世界目光。因此,我选择了巴西银行为样本来研究银行的盈利能力。此外,巴西银行是拉丁美洲规模最大的银行业。巴西的第一家商业银行在19世纪初建立,到1964年,巴西银行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银行来抵御通货膨胀的冲击。

本文的目的是确定巴西银行的盈利能力。García-Herrero (2009)表示,银行的盈利能力应该是一面镜子,反映股东的品行、银行的竞争力和银行管理的质量,其中包括风险和效率有关的管理工作。

二、方法和数据

(一)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变量选择

在过往的文献中,银行盈利变量可以由许多不同的指标反映。结合巴西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和根据以前的文献,本文选择了两项指标来代表银行盈利能力,分别是平均资产收益率(ROAA)和净利息收益率(NIM)。资产回报率是用来衡量平均资产净利润的比例。净息差用净利息收入除以总资产来表示。

平均资产回报率(ROAA)是使用最广泛的衡量银行盈利的指标。Pasiouras Kosmidou(2007年)和Dietrich和Wanzenried(2010)在文章中选择盈利资产回报率反映银行盈利能力。资产回报率表示每单位平均资产产生的净利润。资产回报率越高,银行通过资产有效性产生的利润越高。资产回报率是由银行增加收入和储蓄资产提高的。

净利息收益率(NIM)也是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指标是用百分比来衡量银行从投资和贷款中取得的利息收入与银行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之差。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净利息收益率与银行密切相关。它更加关注于银行利息率带给银行利润的变化。较高的净息差使银行盈利能力更强。Heffernan和Fu(2010)也同样选择了净息差对中国银行1999―2006年期间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研究

本文选取自变量时分为了两个部分,即内在因素(银行自身变量)和外在因素(宏观变量)。

1.银行自身变量

本文选用6个银行自身变量。它们是资产充足率、银行规模、信贷风险、银行的流动性资产、贷款总额和管理费用。资产充足率由股权除以总资产的比例来表示,简称为EA;银行规模用总资产的对数来表示,简称为TA;风险准备金除以贷款额的比例表示信贷风险;银行的流行性资产由流动资产除以总资产的百分比表示;管理费用被表示为经营成本除以总资产。

2.宏观变量

本文选取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GDP)和实际利率作为宏观变量,对银行利润的因素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找出各个变量与银行利润之间的关系。通过以前的研究成果和结合巴西银行业的现状,本文主要选择两个指标代表银行利润去分析研究,它们是平均资产回报率(the return on average assets,ROAA)和净息差( the net interest margin,NIM)。

事实上银行利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本文不仅需要分析和比较在同一时间的各个截面数据,还需要结合时间序列来分析观察数据。由于每一家银行的数据每年都不一样,用二维数据模型很难分析影响银行利润的因素,所以本文选择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来分析影响巴西银行业利润的主要因素。Mundlak (1961)和 Balestra与Nerlove (1966)第一次将动态面板模型引入到经济学的研究中来。Brewer和Lee (1986),Demirgü-Kunt和Huizinga (2000),Altunbas等人 (2007),Iannotta等人 (2007)和Agusman等人(2008)都用动态面板模型来研究经济学问题。然而,自相关性可能导致存在滞后一期的因变量作为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与随机干扰项之间可能存在潜在的关系,这样会导致一般的模型会产生截面部分的依赖性。Berger等人(2000)得出的结论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银行盈利能力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它可能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在市场竞争的障碍和缺乏透明度的信息反映很敏感,这些影响都是序列相关。事实上,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对金融市场都有或多或少的干预。García-Herrero等人(2009)指出银行间存在不易察觉的异质性。他们通过研究发现中国银行业盈利能力是一个更加持久的过程。不仅如此,银行特征的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会导致一个不可避免的内生性问题。银行的盈利能力强就像一个硬币有两面一样。利润高的银行会有更多的途径获取利润。García-Herrero等人也表示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资产规模,增加普通股和投放更多的广告等方面获取更多的利润。然而,这样的高利润的银行同样也需要更多的员工,这也会给银行增加利润带来阻碍。因为增加员工数量可能会导致成本增加和降低运营的效率。因此,如果本文选自传统的动态面板模型来研究巴西银行业的利润,参数估计可能会有偏差和不一致导致一个不准确的结果。为了避免这些偏差和不一致,本文参考Athanasoglou等人(2008),Garcia-Herrero等人(2009) 与Andreas和Gabrielle (2010)所运用的改进后的方法,即 Arellano和Bover在1995年提出的广义矩估计方法(the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GMM)。

银行利润的持久性由δ代表,δ介于0与1之间。当δ接近于1时,表示银行业间存在很大的竞争。当δ趋近于0时,说明银行业缺少竞争。GMM模型有3个显著性优势。GMM模型不需要精确的干扰项的信息,该模型允许随机误差项参照异方差性和序列相关,因此,GMM模型能够有效的消除内生性和未被注意到的异质性,从而获取更准确的结论。GMM模型可以获得一致的估计量。该模型不仅把滞后因变量作为工具变量,而且也考虑样本的异质性,因此它可以帮助本文获得比其他方法更加现实的估计。如果本文使用充足的工具变量,GMM模型将会使估计量更有效率。Nerlove (2002)通过研究表明,当T比较小时,即时间变量不多时,滞后盈利作为参数变量更加依赖研究方法,而用GMM模型能能到更令人信服的结论。因此,只要样本量丰富,在GMM模型中的估计量才会更有效率。

(三)数据

由于本文研究的影响银行利润的因素分为银行自身变量和宏观变量,所以本文所搜集的数据也来源于两个数据库。银行自身变量及代表银行利润的指标均来源于Bankscope(BSC)数据库。BSC数据库可以提供超过179个国家16年的银行金融年报。该数据库几乎可以提供所有的银行信息,包括银行的世界排名、国内排名、经济信息等数据。本文关于巴西银行的样本集选取了2000―2012年13年间103家在巴西国内有排名的银行进行分析研究。由于某些银行并不是所有年份的数据均很详细,所有本文的面板数据总共包含1 339个观察值。选择在巴西有世界排名的银行来分析。因此,本文排除了巴西中央银行,因为它是一家政策性银行。本文同时也排除了券商、非银行信贷机构和金融控股集团。

三、实证结果

(一)计量经济学方法

本文选择了2000―2012年的103家巴西银行作为样本。如果所选样本的时间数据太少则有可能输出不准确的方程。为了获得无差的结果,本文首先使用Fisher test进行了单位根检验,以检查有关数据的平稳性。因为Maddala 和Wu (1999)发现Fisher test中的P值在检测包括不平衡面板数据在内的所以面板数据都有良好的检验结果。检验结果表示除了消费者价格指数所以的变量都拒绝了不平稳的假设。

第二步,本文应用the Likelihood Ratio检验来比较个体固定效应和混合固定效应。经过检验发现,平均资产回报率(ROAA) 和净息差(NIM)的F值分别是1.386和8.245,这两个F值均大于F(96,752)的1.269 77,所以根据检验结果本文选择个体固定效应。

在本文建立回归模型之前,先对方程(1)进行豪斯曼检验来决定其是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经过比较检验结果之后,本文选择了固定效应模型。因为本文样本的截面数据大而时间数据相对小,所以本文选择广义矩估计方法(GMM)来分别检验巴西银行的盈利能力,它分别由平均资产回报率(ROAA) 和净息差(NIM)代表。本文用汉森测试检验这两个代表银行盈利能力的测量值时发现所有的P值都大于5%,因此,本文拒绝了关于过度识别的原假设。

(二)实证结果

表1展示了主要的变量分别与平均资产回报率(ROAA) 和净息差(NIM)的关系。表1的第一列(GMM_ROAA)反映了平均资产回报率(ROAA)的检验结果,第二列反映了净息差(NIM)的检验结果。

1.平均资产回报率(ROAA)的结果解释

平均资产回报率(ROAA)在早前关于银行盈利能力的文献中已经被广泛运用,因为它能综合检验银行的利润。平均资产回报率(ROAA)高,表明银行通过增加资产和减少开支上有很好的表现;反之亦然。

在检验平均资产回报率(ROAA)的关系中,滞后项的数值是0.12.这表示银行的盈利能力与前一年的盈利能力成正相关的关系。这一结果说明巴西银行的收入是持续的,也就是说上一个年度的银行利润后影响下一个年度的利润。银行盈利的持久性是一个竞争的信号。滞后项的系数几乎为零,这表明了巴西银行业存在非常强的竞争性。在金融业日趋开放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在巴西迅速崛起。这导致了更加激烈的竞争。

资产充足率在回归方程中的系数是0.04,其P值是0.00。该结果表明资产充足率和平均资产回报率(ROAA)是正相关关系。巴西银行业的金融形势足够良性。银行在良好的金融条件下能够有更多机会和更加有能力改善银行的效率和银行利润。

然而,与资本充足率不同,本文从回归模型的结果观察出银行规模与平均资产回报率(ROAA)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由于银行规模这个变量的系数是-1.33,说明了对于巴西的银行而言,规模变大不能使得银行能力增加,大银行的盈利能力反而不如小银行。虽然大银行通过更加多元化的产品获利,但是大银行在处理业务时会有更加复杂的流程。不仅如此,大银行也因拥有更多的员工而导致降低了效率却增加了成本投入。与之相反,小银行发展分支机构的速度远远高于大银行,所以小银行的盈利能力比大银行强。Athanasoglou 等人(2008)的研究也获得了与本文一样的结果。

风险准备金除以贷款额的比例表示信贷风险的系数是-0.01,该变量对平均资产回报率(ROAA)也有负相关的影响,即巴西的银行信贷风险越高其盈利能力越低。贷款损失准备取决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意愿和其他的因素。信贷风险越大,则银行损失借款者还款的风险越高。Athanasoglou (2008)也指出了信用风险与银行利润负相关。银行是一个风险厌恶者,总是期待最大的利润。

在巴西银行业,由流动资产除以总资产的百分比表示的银行的流动性资产与平均资产回报率(ROAA)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如果银行资产有更好的流动性,银行就可以使资产更有效率从而提高利润率。

贷款总额与平均资产回报率(ROAA)有显著正相关。该因变量的系数是0.01,这说明贷款数额越高则银行的利润也越高。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贷款的利息,巴西的银行也是同样的情况,因此,巴西的各家银行也应该鼓励更多的贷款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管理费用的系数是0.58,这说明在巴西银行业的管理费用和平均资产回报率(ROAA)有显著正相关。因为经济全球化和产品的多样性,银行的中间业务慢慢成为了主要的银行收入。虽然中间业务导致费用支出增长,但是更多的银行业务必然将带来银行利润。

除了银行本身的因素会影响银行利润之外,宏观变量也同样会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GDP)和实际利率作为宏观变量均和银行利润负相关。代表通货膨胀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系数是-0.04,这表示支出的增加高于收入的增加。如果的通货膨胀的预测不准确,则会导致银行不能及时调整利率。由于通货膨胀导致银行的利润不能抵消银行的额外支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GDP)的系数是-0.08,同样与平均资产回报率(ROAA)是负相关关系,即银行的利润会因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上升而下降。García-Herrero等人(2009)通过实验也得出了平均资产回报率(ROAA)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GDP)负相关,因为在巴西的银行基本不会被外部环境影响。对于巴西银行,越高的实际利率越是和平均资产回报率(ROAA)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因为存款是巴西银行的主要业务一,实际利率越高,则需要支付给客户越高的利息,这就导致了巴西的银行增加了更多的支出从而减少了利润,因此,实际利率越高,则巴西的银行利润越低。

2.净利息收益率(NIM)的结果解释

表1中的第二列列出了用净利息收益率(NIM)代表银行盈利能力与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净利息收益率(NIM)用贷款及其他资产的利息收入减去利息支出除以平均资产。净利息收益率越高表明银行的盈利能力越强。这个测量值更加关注利息的变化。在巴西的银行中,净利息收益率的滞后变量同样与净利息收益率(NIM)正相关。本文通过观察模型结果发现,一部分银行自身变量,如资产充足率、银行的流动性资产和贷款总额均与净利息收益率(NIM)呈现负相关关系。巴西银行的流动性资产过多可能导致金融风险增加,并且降低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实际利率则对净利息收益率(NIM)有正相关关系,因为净利息收益率(NIM)更加关注与利息的变化。其他的银行自身变量和宏观变量均得出了与平均资产回报率(ROAA)相同的结果,在这里本文就不一一赘述。

四、结论

在本文中,笔者使用了避免不一致和偏差的广义矩估计方法(GMM)确定什么是巴西银行盈利的决定因素。选择的平衡面板数据集涵盖了2000―2012年期间约103巴西银行;巴西银行的盈利能力分别用平均资产收益率(ROAA)和净利息收益率(NIM)来表示。

本文根据回归方程得出的结果,发现用平均资产回报率(ROAA)和净利息收益率(NIM)来表示巴西银行业利润均与滞后一期的银行利润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反,信贷风险越高则会减少银行的利润。除此之外,对于巴西银行业而言,管理费用越高可能导致银行的利润越高。虽然巴西银行的中间业务增多会使操作费用增加,但是中间业务能给银行带来更大的利润。而宏观变量中,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GDP)都与银行盈利能力负相关。

虽然笔者选择了2000―2012年间103家巴西银行来测试银行的盈利状况并且包含了代表影响银行利润的主要因素,但结果中还是会存在限制。银行的盈利能力应该由综合因素影响,包括合并和收购、职工教育水平等方面,这些因素在今后进一步研究中都应该被考虑进来。总体来说,本文基本完成了预期目标,说明了巴西银行的盈利能力与银行自身的因素和宏观经济因素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陆静,阿拉腾苏道,尹宇明.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基于1997―2010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2013,(1):

3-14.

[2] Arellano,M.,Bover,O.,1995.Another look at the instrumental-variable estimation of error-components models.Journal of Econometrics

68 (1),29-52.

[3] Athanasoglou,P.,Brissimis,S.,Delis,M.,2008.Bank-specific,industry-specific and macro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bank profitabilit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Institutions and Money 18(2),121-136.

[4] Dietrich,A.,Wanzenried,G.,2010.Determinants of bank profitability before and during the crisis: Evidence from Switzerland.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Institutions and Money 21(2011),307-327.

[5] García-Herrero,A.,Gavilá,S.,Santabárbara,D.,2009.What explains the low profitability of Chinese bank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33(11),2080-2092.

[6] Maddala,G.S.,Wu,S.,1999.A comparative study of unit root tests with panel data and a new simple test.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61,631-652.

[7] Pasiouras,F.,Kosmidou,K.,2007.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ofitability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European

Union.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 21(2),222-237.

第2篇:盈利能力分析研究目的范文

[关键词] 毛利率;企业管理;对标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5. 005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5- 0007- 02

1 毛利率三级对标的内容及步骤

1.1 毛利率三级对标管理工作原则

(1)动态比较原则。通过毛利率指标动态比较的管理模式,不断确定最优指标,确立新的先进性标杆,围绕新标杆,寻找差距和不足,不断创新,提升业绩和水平。

(2)指标与管理兼备原则。要通过对标管理,明确指标先进性与管理有效性、科学性上的差距,确定改进方向,完善各项措施和标准,不断提高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

(3)循序渐进与持续改进原则。对标项目选择和指标确定要切合企业实际,逐年增加对标管理内容,逐步扩大对标管理范围,渐进推广对标管理经验,稳步推进对标管理深度,有效推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常抓不懈,实现毛利率对标管理的,持续完善和改进。

1.2 对标管理工作实施

(1)对标工作主体。毛利率对标管理工作的实施主体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及企业下属各分厂。开展毛利率对标管理的产品应选充分竞争性产品,把毛利率对标与各项成本管理制度有效整合。对标项目要切合企业实际,内容由少到多,层级由主及次。将对标改进项目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之中,并与企业内部经济责任考核紧密结合。

(2)毛利率对标组织管理。财务总监全面负责组织实施毛利率对标管理工作,企业财务部门负责对各分公司对标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和管理。

1.3 毛利率对标方式、指标体系及工作程序

1.3.1 毛利率对标方式

采取主导产品毛利率对标方式。

1.3.2 毛利率对标指标体系

对毛利率指标进行动态纵向分类分析和横向对比分析,本着过程控制原则,建立指标的月度、季度、年度分析制度。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不同阶段重点工作以及对标的成果,对指标体系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各项管理手段和标准的适应性以及指标体系的先进性和示范性。

1.3.3 对标工作程序

开展毛利率对标管理工作应建立对标管理体系,并围绕对标环境分析、选定标杆、对标比较、对标绩效改进及持续改进5个阶段开展横向及纵向毛利率对标管理工作。

(1)对标环境分析。企业通过分析当前所处的内外经济环境,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梳理成本管理流程和相关业务环节,围绕成本基础管理各个工作方面,找出影响成本管理的短板,分析在具体领域进行对标瞄准的可行性,确定瞄准的具体目标。

(2)标杆的选择。标杆既可以选择同行业横向水平,也可以选择本企业历史水平或者同期水平等纵向水平。通过毛利率标杆的科学选择,不断超越自我,从而能更有效地推动企业向业界最好水平看齐,努力提升其成本竞争能力。

(3)标杆数据搜集与对比分析。通过横向和纵向筛选标杆数据,确保标杆的科学性、准确性,以便于进行对标分析,得出准确的结论并找到改进的目标。

(4)标杆项目绩效改进。与选定的标杆进行对标,研究差距,在分析差距和找出原因的基础上,明确应该改进的具体内容,确定应该达到的追赶目标,制订改进措施及实施方案。

按制订的改进措施与实施方案,全面实施整改和责任落实工作,并对结果进行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积极转化和推广对标成果,完善管理平台和指标体系。

1.4 毛利率对标指标分析

建立科学合理、突出战略发展目标和业绩考核要求的毛利率对标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动态分类分析和横向对比,本着过程控制的原则,按月度、季度、年度对各类指标进行分析。

1.5 毛利率对标的绩效管理

(1)企业下属各分厂每季度组织对本单位的毛利率对标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汇总整理完成情况,并上报企业财务部门。

(2)建立毛利率对标管理工作考核机制,把责任单位毛利率对标管理执行情况作为年度经济责任考核评分依据,并严格奖惩兑现。

(3)定期分析研究重点成本项目对标挖潜工作的进展情况,总结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对标挖潜工作深入持久开展。

2 毛利率三级对标的应用举例

下面以某单位为例,对毛利率三级对标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进行解析。三级对标管理分3个层次进行,即重点产品毛利率对标、重点分厂毛利率对标和总厂毛利率对标,通过“毛利率三级对标”管理找出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瓶颈,为领导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为了可以简单说明问题,选择某企业的重点支柱产品进行毛利率对标分析,标杆选择去年同期的纵向数据来进行三级对标。

图1、图2、图3分别展示了某企业三级毛利率对标的详情。图1展示的是重点支柱产品的毛利率上半年同比趋势;图2展示的是生产该产品的分厂上半年毛利率的走势;图3是全厂上半年毛利率的纵向对比图。

从图1~图3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重点主导产品盈利能力的改善是带动某分厂盈利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正是该产品盈利能力的不断提升,使得该分厂毛利率水平有了较大突破,从3月份开始毛利率水平平稳走高。

有了支撑产品毛利率提升的带动,某分厂上半年毛利率呈现出良好的走势。

两级对标毛利率水平平稳提升,某企业上半年对标考核的毛利率指标提高了,图3展示了三级毛利率的对标情况。

采用毛利率三级对标管理,非常有利于公司更好地实现产品盈利能力的过程控制,做到有的放矢,动态地找出影响产品效益的制约因素,及时找出问题,从而做到循序渐进,措施到位,解决问题。

对标管理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找出提高产品盈利能力的途径。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一增(增收)和一降(降本)缺一不可,所以下一步的措施应当是外抓市场,内控成本。

第3篇:盈利能力分析研究目的范文

【关键词】 农业; 农业类上市公司; 成长性; 面板数据

一、引言

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角度来看,农业上市公司能够对我国的农业市场化以及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实际上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在经济建设中并未起到对农业、农产品市场和农业产业化方面预期的带动作用,其盈利能力整体上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在我国近年来大力实施的农村经济政策和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背景下,这无疑是一个谜。为此,我们决定从农业上市公司盈利视角展开其发展状况的研究。

盈利能力评价始于西方,它主要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个是观察性的盈利能力评价阶段,第二个是统计性的盈利能力评价阶段,第三个是财务性的盈利能力评价阶段,第四个是战略性的盈利能力评价阶段。米勒和莫迪里亚尼于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提出了MM资本结构理论,这也是学界首次运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对资本结构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在国内,也有大量学者对我国企业盈利能力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王振蓉和李宝仁,2003;张继袖,2004;贾宗武,2004;汤青,2005等),较多的研究结论显示公司规模、资本结构、股权结构以及公司风险等方面对公司盈利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并通过经验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目前理论界对农业上市公司的定义有不同的认定,同时我国证监会对公司性质的认定也有不同的模式①,我们采用我国证监会对公司性质的认定模式进行公司性质的确认。而在盈利能力方面,较多学者认为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业绩受到扶持政策的影响非常大,并且对扶持政策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与此同时,政策扶持为农业类上市公司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断增多,在其经营业绩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政策扶持已经变成支撑农业类上市公司实现良好业绩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汤新华,2003;姜凌,2003等)。然而,即便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政策扶持力度,农业类上市公司总体盈利水平依然呈现下降的趋势。因此,相关学者建议从公司多元化经营、提高运营能力(梁宇鹏和许彪,2002)和强化战略运营(刘秀琴等,2003)等方面加强公司的盈利能力。

综上可知,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确存在较为公认的盈利能力问题。然而现有文献中,较多从国家财税政策方面着手进行分析和解释,并且从国内现实来看,财税对其盈利能力水平的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国内农产品价格尤其是大众型农产品价格的定价模式是基于国家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现状,农产品价格对于农业上市公司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从普通公司的盈利能力影响因素来看,产品或者服务价格与市场占有率对其具有明显作用。因此,目前的文献抛弃产品价格因素也即我国农产品定价机制来研究其盈利能力具有明显的不足和缺憾。而笔者将从农产品定价机制下的农产品价格因素对农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展开研究,同时结合财税政策进行对比分析,以希望进一步揭开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之谜。

二、研究设计

(一)假说的提出

1.农产品市场价格假说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目前绝大多数商品价格已经实行市场定价机制。然而,在农产品价格改革方面,目前我国以大米、小麦为主要的关乎国计民生的商品价格依然实行国家计划为主导,市场引导为辅助的定价方式。导致我国大米和小麦等大众型农产品价格和市场脱轨,与国际市场价格更是相差甚远,这种模式不仅影响到我国农民的收益,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造成重要影响。

虽然,保持物价的稳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农业上市公司而言,农产品价格更关乎其盈利能力。在目前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中,虽然分布范围非常广泛,但是几乎都与农业相关产业非常相关。从我国农产品价格走势和我国CPI近年来的走势(图1)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价格总体上波动幅度比CPI大,同时紧紧围绕CPI指数上下波动,这与我国CPI指数的统计口径有很大的关系,同时CPI考虑了包括农产品价格因素的其他物价因素,因此,CPI走势更趋于稳定。同时,从CPI的峰值情况来看,每当CPI处于峰值的时候,ADI指数就会快速回调并处于下降通道,比如2007年2月份、2007年10月份、2008年3月份当CPI处于峰值时,可以明显地发现ADI指数也即(农产品价格指数)就处于快速回调和下降阶段。这间接说明当我国农产品价格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因此,对于以农业为主要经营业务的农业上市公司而言,农产品价格对其经营的盈利影响应该会是非常明显的,为此,在我国以国家调控为基础的农产品价格背景下,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1:农产品市场价格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盈利具有正相关关系。

2.农业补贴假说

在我国,扶持政策左右着农业类上市公司的业绩,而且农业类上市公司对扶持政策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与此同时,随着政策扶持为农业类上市公司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断增多,这些经济效益在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政策扶持慢慢成为支撑农业类上市公司获得良好业绩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可是,即使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投入,不断加大对其的政策扶持力度,然而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总体盈利水平还是呈现出下降趋势。何广文(2010)通过统计分析法发现所得税优惠政策以及补贴收入优惠政策等相关优惠政策确实是给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产生了促进作用。

收入补贴是政府为促进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而制定的重要优惠政策,收入补贴作为一种直接的支持手段,能够有效地实现上市公司的利润的提升,这个指标的信息能够在农业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年报中获得。按照农业上市公司年报的会计报表中所披露出来的信息,可以将收入补贴的主要来源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补偿性收入,例如市政建设补偿以及动迁补偿等;第二种是特殊行业或特殊项目的补贴,例如环保治理补贴等;第三种是地方政府直接拨付的财政资金,用来缓解上市公司遇到的资金困难问题。此外,还有一项是先征所得税后再返还的补贴。同时,自2005年以来,由于我国国家财政持续超过预期的高收入,因此国家利用财政对农村进行反哺力度越来越强和明显,而其中以化肥、农药、种子等方式实施的补贴政策逐渐开始实施。而农业上市公司也必然获得相关的补贴,进而提高农业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为此,我们提出假设如下假设:

假设H2:国家财政补贴对农业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正相关。

3.税收假说

农业上市公司所取得的补贴扶持政策主要有两个方面:税收补贴和收入补贴。从税收补贴政策方面来看,主要包括增值税减免、所得税减免、出口退税以及其他的税收政策,其中所得税减免可以说是农业上市公司所获得的最为重要的扶持政策。本文选择所得税减免优惠政策作为政府扶助农业上市公司的税收补贴代表。按照企业所得税的相关管理条例,只要是我国境内的企业都一定得交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是25%,只有小部分行业和地区,又或者是一些外资企业才能缴交低于33%的所得税。我们将按照上市公司的年报得出企业所交的实际所得税率,然后再对企业获得的优惠税率进行计算。根据近年来的相关数据显示,农业上市公司各年所得税在利润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净利润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25%,所得税减免显然对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3:税收补贴与农业上市公司的公司盈利正相关。

(二)变量设计与数据说明

1.被解释变量

当前,对于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实证研究文献中,对于盈利水平变量的度量选择较多,有的选择ROE,有的选择EPS。在文献分析基础上,针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变量的度量方面,我们采用每股收益率(YS,yield stock)来作为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替代变量。

2.解释变量

(1)农产品价格变量

当前国内文献的实证研究中,物价指数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方面的研究中,多以CPI、FDI以及ADI作为替代变量进行实证分析与研究。在本文的研究中,考虑到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分布的广泛性以及不同区域还存在的物价水平不同等方面的原因与影响,我们采用我国农产品价格指数作为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主营产品――农产品价格的替代变量。

(2)财税补贴变量

对于财税补贴变量的替代值,我们采用农业上市公司收入补贴和税收补贴加总作为该变量的替代变量,用ETS表示。其中农业收入补贴和税收补贴的数值定义如下:

农业收入补贴,收入补贴的度量。这个指标可以在农业上市公司的年报中直接得以反映,我们把这个指标数据当作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收入补贴的替代值。

农业税收补贴,税收补贴的度量。这个指标用来表示农业上市公司受政府税收补贴支持的力度,其中所得税收入支持在税收补贴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因此我们采取对所得税收入支持来衡量农业上市公司的税收补贴,当作是回归分析中的替代值。

3.控制变量

公司规模变量(SIZE):由于公司总资产反映了公司所具有物质资本实力,因此我们设置公司规模控制变量,并用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替代变量;同时为了更为全面地考察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的影响,我们设置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用GDP发展速度作为替代变量);专营化程度(FA):选取其主营业务利润率来衡量。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农业部门特征(ADC):农业上市公司除了经营主业,还会实施多元化经营,从其他行业所获得的投资收益与主营业务的收益是有一定差异的。参照冷建飞(2007)的替代变量方法,我们选择农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作为农业上市公司部门特征的替代变量。公司治理水平(GOV):我们选择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数量作为其治理水平的替代变量;股权结构变量(FSV):我们选择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当作股权结构的替代变量。

(三)实证模型构建

综上分析,我们构建了如下检验回归模型:

YSit=α0+β1APIit+β2FAit+β3SIZEit+β4GDPit+β5ADCit

+β6GOVit+β7FSPit+μi+εit (1)

YSit=α0+β1ETSit+β2FAit+β3SIZEit+β4GDPit+β5ADCit

+β6GOVit+β7FSPit+μi+εit (2)

在上述模型中,α0是截距;βi(i=1,2,…,7)是模型回归系数;ε是随机变量,代表的是影响公司盈利的各项因素。其中i(i=1,2,…,N)表示第i家农业上市公司;t(t=1,2,…,T)表示第t个时间序列观察值;μi表示第i个单位的个体效应。

两个模型依次用于检验农产品价格和财税等情况。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模型选择,本研究拟对模型进行F检验和Hausman检验,确定模型后再对面板数据进行分析。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数据描述性分析

收益和产品价格、公司规模、专营化程度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自2008―2010年的每股收益均值为0.224167,中值为0.13,最大值为1.8,最小值为-1.0,标准差为0.410660,说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在2008―2010年期间的总体收益水平不高,但是两级现象较为严重,在最高的收益公司和年份达到了1.8元,而最小值也达到了-1.0元。在农产品价指数方面,在此期间,我国农产品价格指数均值为0.761567,中值为0.920374,最大值为1.088379,最小值为0.275949,标准差为0.353122,说明我国农产品价格走势总体上比较平稳,并没有受到国际上过高的农产品价格和国际市场上剧烈农产品市场波动的影响,同时整体的涨幅也较为平缓。财税方面,均值为0.128233,中值为0.201,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334和-0.413,说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获得国家的财税支持整体上是比较平稳的,因此对盈利的共享应该也会比较稳定。而股权结构方面,均值为0.483,说明其股权非常集中。而公司治理方面总体非常稳定,基本上是介于3-4之间。公司规模变量方面,均值为12.01817,中值为11.945,最大值为13.81,最小值为9.64,标准差为0.705515。如果还原为原始数据,则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规模是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优势,同时大部分上市公司是国有控股型企业,因此其融资能力是非常强的,也必然能够为其公司盈利水平作出贡献。在专营化程度方面,从表1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均值为2.069,中值为1.97,最大值为9.01,最小值为-10.02,标准差为2.764062。对于公司外部经济环境方面,我们采用GDP作为经济发展的外部宏观环境的总体代表,在2008―2010年三年期间,我国GDP的增长率分别为9.2%、9.6%和10.4%,均值为9.733%,接近两位数的增长率,同时考虑到在2008―2010年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说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正处于我国高速经济发展阶段,对于其盈利应该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对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农业部门特征因素变量而言,从描述性数据来看,均值达到了0.583391,最大值居然达到了2.581885,最小值为0.18479,标准差为0.37654,说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农业部门特征波动幅度较大,但是整体上而言,农业上市公司农业部门特征因素还是非常明显的。

(二)模型检验分析

1.F检验

因为在对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算时,需要检验所建立的模型形式,即要检验样本数据符合何种模型。假如设定了错误的模型形式,那么模型估算结果将是有偏差的。为此,我们针对对构建的模型进行了F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模型1和2的F检验值达到了0.1%的显著性水平,这表明可以拒绝样本个体间存在无差异的原假设,认为相对于采取OLS对数据进行估算,而样本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算将会更合适。

2.Hausman检验

同时,我们使用EVIEWS7.0对模型进行了Hausman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中可以知道模型的Hausman检验在1%水平上都是显著的,所以可以拒绝原假设,认为相对于采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估计,而样本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算更合适。

综上分析,我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模型进行面板回归检验。

(三)回归结果分析

我们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中可知,模型1和2显著性水平都达到了0.1%的效果,说明模型拟合效果很好,具有较好的解释性。同时还可以发现模型2的调整拟合优度高于模型1的拟合优度,说明在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中,财税对公司的盈利影响效的确要优于产品价格的影响,这符合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现状。

在变量的回归系数方面,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模型1中,常数、农产品价格、公司治理水平、股权结构、公司专营化程度、公司规模变量、GDP和农业部门特征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02603、0.029643、0.008915、0.076520、0.038524、

-0.168637、0.070468和0.690957,且农产品价格、专营化程度和公司规模变量达到了1%显著性水平,GDP达到了0.01%以上的显著性水平,股权结构达到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模型1上述变量的总体解释性较好。尤其是农产品价格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方面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在模型2中,常数、财税、公司治理水平、股权结构、公司专营化程度、公司规模变量、GDP和农业部门特征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3874251、0.326909、0.010915、0.006993、0.036663、-0.121009、0.075391和0.691129,且财税和公司规模变量达到了1%显著性水平,专营化程度和GDP达到了0.01%以上的显著性水平,股权结构达到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模型1上述变量的总体解释性较好。尤其是农产品价格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方面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四、结论与展望

笔者通过上述实证检验,发现了如下结论。

1.农产品价格对农业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具有明显的正面影响。从回归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其显著性水平得到了检验,因此在实际的农业上市公司盈利因素管理和政策制定中,适当考虑市场因素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对于提高农业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具有正面意义,假设1得到了验证。

2.财税对农业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影响,该假设虽然从回归分析中发现其存在正相关关系,达到了0.0684,达到了1%的显著性水平。因此农业收入补贴和财税补贴从整体上对其盈利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假设2和3得到了验证。

3.模型1的拟合优度明显低于模型2的拟合优度,因此再次证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中,政策效应要强于价格效应,说明我国农产品价格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受到了削弱,也间接证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之谜来自于农产品的定价机制。

4.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还受到股权结构、公司规模、GDP和专营化程度等方面的不同程度的影响。部门特征和公司治理水平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没有得到检验。

虽然本文获得了上述成果与结论,但是由于学识等方面的原因,论文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对于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比如对于公司治理水平和部门特征对农业上市公司盈利的影响方面,回归结果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验证,还需要进一步进实证分析,这也许与采用独立董事作为公司治理水平的替代变量有一定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高明华.公司治理:理论演进与实证分析――兼论中国公司治理改革[M].北京:经济科学版社,2001.

[2] 顾海.浅论证券市场对农业现代化的作用[J].中国农村经济,2002 (9):73-76.

[3] Miller,Merton H.,The Moigliani-Miller Propositions After Thirty Years[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88(4):99-120.

[4] Modigliani,Franco,MM-Past,Present,Future[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79(4):149-158.

[5] 李宝仁,王振蓉. 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的实证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4):150-153.

[6] 张继袖. 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行业特征的实证研究[J]. 管理科学,2004(3):40-45.

[7] 张俊瑞,贾宗武,孙玉梅.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因子分析[J]. 当代经济科学,2004(11):53-59.

[8] 汤青.中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5(2):56-59.

[9] 梁宇鹏,许彪.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成因诊断[J].农业技术经济,2002(1):27-29.

[10] 金赛美,汤新华.优惠政策对农业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 [J].农业与技术,2003(6):18-24.

[11] 姜凌.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探析[J].农业经济,2003(7):12-14.

[12] 刘秀琴,等.农业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03(8):32-33.

[13] 胡国柳,蒋国洲.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企业业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新证据[J].财贸研究,2004(4):83-89.

[14] 何广文,赵大晖.培育农业资本市场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J].农业经济问题,2001(11):38-42.

[15] 黄桐城,杨健.高科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2(4):13-17.

[16] 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J].会计研究,2000(1):24-30.

第4篇:盈利能力分析研究目的范文

【关键词】 长安汽车公司;财务报表;存在问题;措施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人均收入有所提高,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如今汽车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汽车行业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所以,对汽车行业内部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研究,这对汽车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汽车财务指标研究的核心目的有两点:一是为主要汽车消费者和投资者提供必要的价值判断依据;二是使得企业以此动态角度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发展趋势作出全面的评价和合理的推测。

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指引下,汽车产业相关政策也由以促进汽车消费为主向以鼓励汽车技术进步为主转变。如《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法实施条例》等的均有利于促进汽车技术进步并以此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二、长安汽车在行业内的现状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自1996年成立并与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是一家集汽车研发、制造、销售与一体的上市汽车公司。多年来,公司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快速发展成为拥有2家上市公司、4只股票的国内大型企业。目前长安汽车拥有北京,上海等六家国内产业基地和马来西亚、美国、墨西哥等六家海外产业基地,员工人数超过6万余人。并有铃木、马自达、福特等多个国际战略伙伴。经过不懈的努力,公司现已有轿车、客车、卡车和SUV等低中高档系列。

根据汽车上市公司57家的业绩快报得知,目前39家汽车公司净利润同比上涨67%。而在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的39家公司中有20家的变动幅度超过了50%,其中增幅超过100%的企业有8家,长安汽车的增幅为162.8%位列第三名。长安汽车表示,合营企业长安福特的车型成为新的赢利点,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根据《证券时报》公告可知:长安汽车2013年累计生产汽车722017辆;4月销售汽车165108辆,今年累计销售汽车717139辆。第一季度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3%,较东风汽车和江铃汽车销售增量多出10个百分点。

三、长安汽车财务数据的分析与评价

1、资产和负债变动分析

参照长安汽车2010—2012年的财务报表可知,从2010年至2012年长安汽车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同时2011年和2012年的权益项目分别达到了36.46%和5.25%的增长率,但2012年的股东权益的增长率明显低于2011年,这说明2011年企业的效率得到了较大提升。而负债项目在2012年度增长5.23%,基本和2011年的增长幅度持平,这表明公司近两年在利用财务杠杆进行扩张。从这个指标看长安汽车还是较有发展前途的。

2、偿债能力分析

参照长安汽车2010年至2012年的财务报表:公司三年的权益负债率分别为53%、56%、67%,可以明显看出2012年长安汽车的权益负债率明显高于前两年,这表明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下降。对比权益比率,2011年略有下降但2012年有大幅度上升,这说明公司在利用负债扩大公司的生产规模。

参照公司三年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可知,长安汽车公司三年的流动比率明显低于安全值2,流动比率越接近于2,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差。公司三年的流动比率都很小,这说明长安汽车的短期偿债方面还必须大力提升。速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后的值,较流动比率来说它更能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其标准值为1。由于长安汽车三年的比率都较小,这说明公司近三年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弱。从表2可知,长安汽车的现金比率基本维持在0.2,而现金比率接近0.2最好。这也是一种获利能力的表现,但是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可推出长安公司短期偿债的能力很差,所以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较大。

3、盈利能力分析

由表1知,2011年的总资产利润率最高,而2012年却显著降低并且低于2010年的比率,这表明长安汽车利用资产获利的能力较差,照此下去长安汽车的资产闲置可能性较大。而主营业务能力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主营业务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比值越大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从图表上看,长安汽车的主营业务利润率逐年下降,这表明公司最近三年的经营效益变差,盈利能力减弱。从长安汽车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可看出公司2011年的经营绩效最好,利润空间大,但2012年比率下降幅度较大明显低于2010年的水平。

从以上三项指标可以看出:长安汽车在2010、2011连续两年中盈利能力较强,但在2012年,公司盈利能力大幅下滑。所以在盈利能力方面长安汽车有待提高。

为更加清晰的反映长安汽车近三年的盈利能力,现选择接近行业水品的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参考,抓住长安汽车披露的税后盈利指标进行阐述和分析。下表2是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10—2012年连续三年对外公布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利润比较分析。

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的有关指标中,每股收益一直是广大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指标,是大多数投资者用来衡量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重要因素。从表2中可看出长安汽车的每股收益在近三年中波动较大,这种不稳定可能成为投资者放弃投资的关键所在;而江铃汽车的每股收益始终保持稳定增长的上升趋势,增长性较好。如果能够继续保持这种态势,相信江铃汽车凭借其较高的投资回报将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资。

除了每股收益,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也是众多投资者关注的因素,也是用来衡量股票含金量的重要指标。从表2中可知长安汽车的每股净资产始终不及江铃汽车,而且每股净资产波动起伏较大。相反,江铃汽车却保持稳定上升的水平。虽然长安汽车2011年的每股净资产较2010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在2012年有所回升,却仍低于2010的水平,所幸升降幅度不大,对于影响公司创造财富的能力并不大。

通过对以上各项指标的的计算与分析,并结合近年来两家公司的业绩,可以看出两家公司的盈利能力态势良好。尽管近三年来长安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的增减态势变动不大,但仍不及江铃汽车,可见江铃汽车的投资回报水平和股票含金量较高,更能吸引投资者的眼球。

4、营运能力分析

由表3可知,长安汽车2012年的流动资产较以往两年同期周转速度慢,这说明公司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低,应注意应收账款、存货等资产的变现能力。营业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值是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越高,公司的变现能力就大,公司的营运能力就越强。从图表3中可看出公司2011年的营运能力最强。由表推出2010年的应收账款周转速度最大,全年周转次数达到23.5次,但周转天数较长。而2011、2012两年全年周转次数相继减少,这表明长安汽车管理效率逐年下降,公司营运能力很弱。

四、长安汽车财务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1、企业偿债方面的问题及措施

从偿债指标看,长安汽车的长期偿债能力还是不错的,但是短期偿债能力较弱,明显低于行业标准。所以公司在扩大规模时应特别注意财务方面的风险,合理有效的控制外债。

因此,长安汽车可通过增加长期借款以弥补短期的偿债能力,如发行债券、银行借款等方式。

2、盈利方面的问题及措施

在盈利方面,长安汽车2010年及2011年的业绩较好,但是2012年的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主营业务收入比下降较多,导致各项指标均低于前两年。

因此,长安汽车应降低产品成本,如通过完善采购体系来降低采购成本;调整产品营销结构,通过加强完善网络营销体系来提高营销能力;拓展技术成熟车型的市场;进行多元化投资。

3、营运方面的问题及措施

从营运能力指标看,在2010年和2011年长安汽车的营运能力表现尚好,但是由于2012年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大幅下滑以及存货积压,导致营运能力大倒退。

综上,长安汽车应尝试推出更多产品,提高研发能力,陆续推出新车型,可以和国内外资深品牌合作,推出合资品牌;适当加大广告投入,提高市场知名度。

五、结论

长安汽车在经历了2010年和2011年的业绩增长期后,出现了2012的回落。这说明长安汽车的销售情况不稳定,对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不及时,长安奔奔是长安汽车曾经推出过的唯一成功车型但后续车型表现不佳。总体来说,长安汽车近三年的表现缺乏稳定性,企业实力较弱,在日趋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目前,汽车行业的走势成为抢眼的板块且涨幅达到6.9%,超越其他一级行业,稳居行业涨幅榜第一。所以长安汽车若想稳定发展,就必须在可持续发展上努力。

【参考文献】

[1] (美)罗伯特·N· 安东尼.财务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 公司信息披露报刊: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香港商报.

第5篇:盈利能力分析研究目的范文

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持久高速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的不断关注。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货币基础,与此同时,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政策支持的力度,积极完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纷纷上马大型的建设项目,包括农林水利、电力、公路、铁路、住房、城市基础建设及其他工业。这些项目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收益不确定性大的特点。虽然我国在改革投融资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对投资项目的前期评估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是还不足以改变当前投资项目评估的混乱现状。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发改委出台四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后,各个地方政府纷纷上马大型建设项目,这也暴露出了投资总量偏大、结构失衡、预算超支等严重问题,而项目整体投资分析研究的滞后是重要因素之一。当前项目投资决策评价多从财务的角度出发,分析得出各种财务支持指标,从而判断项目的可行性,但深入研究不难发现单纯的财务指标评价过程存在众多难点和困境。因此,优化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现状分析

无论对于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而言,资本性项目投资均具有投资内容独特、投资数额多、影响时间长、变现能力差和投资风险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如何取舍,要通过评价指标进行测算,保证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不失误。

(一)资本项目投资决策指标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可行性,以便据以进行方案决策的定量化标准与尺度。从财务评价的角度分析,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投资利润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和内部收益率。前两个指标是非折现指标,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而后四个指标是折现指标,在指标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了资金时间价值。从非折现指标向折现指标的过渡也反映了投资者对资金价值和风险成本的进一步认识和关注。

非折现评价指标具有计算简单、含义清晰等优点,但没有考虑时间价值,从而可能导致决策失败。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较清楚地反映了项目投资回收的时间,但不能说明投资回收后的收益情况。投资利润率指标虽然考虑了项目所能创造的全部收益,但却无法弥补由于没有考虑时间价值所带来的问题,因而仍然可能造成决策失败。当非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和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发生矛盾时,应以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为准,这是因为货币时间价值常常是影响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净现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投资评价指标,是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之间的差额,它以现金流量的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关系:当净现值大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大于投资,该项目具有可取性;当净现值小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小于投资,该项目则不具有可取性。净现值的计算过程实际就是现金流量的计算及时间价值的计算过程。净现值的大小取决于折现率的大小,其含义也取决于折现率的规定:如果以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的全部收益(损失);如果以投资项目的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已放弃方案多获得的收益;如果以行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多获得的收益。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折现率,对项目建设期间的现金流量按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而对经营期的现金流量则按社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分段计算。净现值率实际是将净现值与投资的现值进行比较,以现值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对比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净现值在投资额不同时不能正确决策的缺点。获利指数是以相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而净现值则是以绝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基于财务分析的角度而言,考虑了时间价值和相关风险因素项目投资评价指标已经能够较好地反映一个项目的投资价值,在实际运用中,财务分析指标常常会遇到较多的问题,

(二)项目投资决策指标运用现状投资项目财务评价需要在国家现行税制和价格体系条件下,计算项目范围内的效益和用度,从而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考察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当前,政府和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时主要依据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项目投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务评价体系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较多的不足。

首先,动态折现指标的计算过程存在商榷余地。财务评价的动态指标因采用贴现技术而使项目财务评价更具科学性,但在计算项目的净现值时,常假设该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是在项目计算期的期初或期末发生,这使得未来现金流量偏离预期。由于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投进使用并正常运转的项目未来现金流量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并不只是在年初或年末发生,而是会时时发生,对时时发生的现金流量以假设的发生时点计算现值,是有失偏颇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应与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相适应,从而计算的净现值只要大于零,该方案理论上就应该是可行的。但我国投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是由国家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建设部组织测定、并定期调整,与投资项目本身的资金成本相脱节,造成决策的短期行为。

然后,项目投资风险分析缺乏系统性。投资活动是一种逐利活动,其风险与收益呈同向变化,很多财务收益很好的项目可能由于风险过大而不具可行性,即拟投项目的不确定性对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外汇效果均有重大影响。而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将对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独立于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外汇效果分析之外,使其对投资项目可行性决策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各财务评价指标在对项目进行评价时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有时根据不同评价指标得出的投资结论会大相径庭。应以哪些指标为投资的主要取舍标准,哪些指标为次要标准,各财务指标的可行性标准是多少,现行评价体系都没有给出一个指导性的标准。

最后,缺乏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对投资环境影响的评价仅局限于定性评价,定量方面基本没有。但很多投资项目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四周的生态、资源、人居等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水体污染、植被破坏、耕地占用等。因此,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不应该只是定性分析,还应以成本、用度、收益等形式将环境影响纳进到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来。

综上所述,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建立有助于规范我国资本性投资,促进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财务评价指标在衡量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完善的地方,阻碍了投资者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制度因素和指标具体运用出发对项目投资决策指标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扭转当前不利的局面。

三、项目投资评价指标的优化路径

折现财务指标与简单财务指标的结合能够有效地评价项目的可行性。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问题的限制,指标的评价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优化项目投资决策财务评价内容和方法。

(一)积极创新,优化动态指标的计算考虑到原有动态指标计算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对动态指标的运用进行改进。在可行性条件下,将项目计算期内现金净流量的折现期尽可能缩短,使折现现金流量接近实际情况。以资金成本为依据调整折现率,采用资本成本加权平均的方法确定项目的资本成本,根据项目风险的大小调整折现率。优化投产期现金流量的估计方法,传统投资项目财务分析一般采用等额现金流量模型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但实际上项目投产期各年的现金流量不可能是相等的。因此,应该将影响现金流量的各主要因素视为一个系统,用系统的观点猜测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净流量。

(二)确保项目风险因素分析始终贯串于财务评价过程风险成本是折现法下的基本因素,将对拟投项目的风险分析融入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中,提高项目评估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分析盈利能力时,用期望收益和期望用度代替预计收益和预计用度,综合考虑投资项目的市场风险、销售风险和生产风险,计算项目的经营杠杆系数;在清偿能力分析时,计算项目的财务风险;在外汇效果分析时,考虑项目经营期内的汇率变动风险。经过这样的改进,各指标值就充分考虑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三)把握重要影响因素,适当增加影响因素指标企业的投资活动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经济收益和成本的考虑仅仅是当前投资项目评价的重要方面之一。加快有关绿色会计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表露的方法研究,公道确认计量有关环境因素引起的环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如和利润,并将上述计量结果纳进据以进行财务评价的预计会计报表中,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并对项目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

(四)拓展关注范围,增加项目的发展能力分析原财务评价侧重于项目的生存能力分析,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项目发展能力分析将显得更加重要。项目的短期获利能力只是项目表现的一个方面,投资者应该全盘关注项目的未来生命周期,对项目的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能力予以关注,因此,有必要在原评价体系中增加项目发展能力分析。

第6篇:盈利能力分析研究目的范文

【关键词】 人力资源; 服务外包; 资产负债表; 财务分析; 模糊数学模型

一、项目概述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是一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时代,也是一个人力资源竞争的时代。人是保持竞争优势中最大和最为关键的企业资源,作为一种企业资源,人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有创造力,是企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最宝贵的资源。但是,人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的潜力为企业服务。因此,如何开发和利用人的资源、激发出人的最大潜能,是现代企业发展所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与服务外包项目”就是承担起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工作,并重点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的服务。人力资源外包的工作是帮助企业完成内部人力资源部所承担的工作职能,包括人员招聘、工资发放、薪酬方案设计、保险福利管理、员工培训与开发等,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服务,一方面,向企业员工提供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即培训;另一方面,依据员工需要和企业发展的要求对员工的潜能开发和职业发展进行系统设计与规划,即开发。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提升员工的能力从而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二、公司当前财务状况分析

以某咨询公司为例。在项目实施后的近一年时间里,业绩状况并不令人满意,多项预定计划指标没有达到。本文整理出该公司近两个月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尝试在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制约公司发展的因素,并探讨其改进措施。

财务分析,是指以财务报告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财务分析可以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能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作出评价,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下面是公司近两月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表1、表2)。

(一)传统视角的分析

1.资产结构分析

从公司资产负债表(表1)中看出,公司流动资产中被占用的、应当及时收回但没有回收的资产数额较大,约占公司流动资产的51.24%,所以公司应当加强对应收款项的管理,关注应收款项的质量。同时,公司经营环节占用的资金数额较大,约占公司流动资产的30.80%,说明市场业务开展情况的变化会对公司资产的质量和价值带来较大影响,要密切关注公司所提供服务的市场,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密切跟踪公司服务成果的转化能力。总体来看,流动资产增长慢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资产的盈利能力没有显著的提高,因此公司的资产结构有待优化。

2.偿债能力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是企业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公司能否偿还短期债务,取决于公司债务的多少以及有多少可变现偿债的流动资产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是反映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常用指标。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越高,则偿债能力越强。从流动比率上看,参考同行业数据,公司流动比率为1.88时较为合理,公司流动比率为3,虽然较高,但是也说明公司滞留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可能过多,从而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盈利能力。再从速动比率上看,企业速动比率为1.12时较为合理,公司速动比率为2.08,高于1,但是从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出公司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率较大,回收不易,因而也影响到了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

(2)长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可以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综合能力,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差;反之,偿债能力越强。从表3中数据看出,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基本维持在0.31的水平上,通过和历史数据经验的比较,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相对稳定。

3.成本费用分析

从公司实现利润增减情况表(表4)中可以看出,公司本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2万元,较上期的3.21万元增长了37.88%,但本期主营业务成本为3.99万元,与上期的2.76万元相比也有较大增长,增长44.81%,超过了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幅。本期管理费用为0.21万元,与上期0.27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22.18%,本期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4.68%,与上期8.29%相比有较大幅度的降低,降低3.61个百分点。公司本期管理费用支出大幅下降,经营业务虽然未受影响,但盈利水平不升反降,所以公司在今后的经营活动中应当充分考虑管理费用的控制和其他成本费用支出增长项目的合理性。

4.运营能力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可以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变现速度和管理效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快、流动性强。根据表5的数据,公司本期应收账款周转率比上期有所提高,但仍然处在较低水平,警示公司应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避免出现坏账,影响公司运营能力。同样,公司的存货周转速度也同时反映出公司在经营效率和水平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公司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5.盈利能力评价

盈利能力反映了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在公司盈利能力指标表(表6)中,通过公司近两个月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各项指标的对比发现,公司本期的盈利能力明显下降,所以公司需要重视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成本费用的管理,降低公司获取收益的代价,同时增强运营管理,积极争取更好的途径和方式增加营业收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6.经营风险评价

从公司经营风险指标表(表7)中可以发现,由于公司的资本结构不合理,成本费用率过低,应收账款管理不善,流动资本利用率低等因素,影响了公司的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等,与上期相比,本期公司盈亏平衡点提高,经营安全水平降低,财务风险系数加大从而加大了公司的经营风险。

(二)建立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的模糊数学模型

基于上述传统的财务分析发现,公司在资产结构、偿债能力、成本费用、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但还需要找出影响公司财务状况的关键性因素,分析问题可能产生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本文尝试通过建立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的模糊数学模型的方式解决。

1.模型的构建

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资产结构、偿债能力、成本费用、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六个方面。本文尝试从这六项任务模块为出发点,设置一套与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相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考虑到人们对事物认识、判断的模糊性,本模型借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并选择如下指标建立现代公司财务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如表8)。

为建立现代公司财务管理评价矩阵模型,对现代公司财务管理评判从资产结构、成本费用、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等六项组成现代公司财务管理评判因素集合U={u1,u2,…u6}。将一个公司的各单项财务管理水平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较差五个等级,并由此构成评价集合V={v1,v2,…v5}。设R={rij},(i=1,2,…5;j=1,2,…6)是从V到U的模糊关系,rij表示被评对象第i种评价在第j个因素达到的可能程度。

现选取该公司近两个月的财务报表数据(M),参照同行业、同时期其他具有可比性的若干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的财务报表,并邀请专家对该公司财务管理的六个方面进行评价,综合考察参照公司的财务报表后,得到该公司M1月u1的评价结果为:优秀占20%、良好占23%、中等占47%、合格占10%、较差占0%,有u1的评价向量为(0.20,0.23,0.47,0.10,0.00)。

同理可得到若干专家对该公司M1月的u2、u3、u4、u5和u6等各个因素的评价向量分别为(0.07,0.10,0.37,0.30,0.17),(0.20,0.37,0.17,0.17,0.10,),(0.30,0.30,0.27,0.07,0.07),(0.20,0.47,0.17,0.10,0.07)和(0.03,0.00,0.23,0.60,0.13),于是得到对该公司M1月财务管理状况的模糊评价矩阵:

M1=0.200.070.200.300.200.030.230.100.370.300.470.000.470.370.170.270.170.230.100.300.170.070.100.600.000.170.100.070.070.13

采用相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得到对该公司M2月财务管理状况的模糊评价矩阵:

M2=0.000.030.000.370.100.070.070.200.200.430.170.070.230.170.630.130.670.200.170.570.130.000.030.570.530.030.030.070.030.10

2.模型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作模糊线性变换,将评价集中的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较差分别赋予数值5、4、3、2、1,则评价集中各等级的权重分别是(5,4,3,2,1)/(1+2+3+4+5)=(0.33,0.27,0.20,0.13,0.07),得到权重向量为A=(0.33,0.27,0.20,0.13,0.07)。由模糊评价矩阵得到模糊线性变换TR,对M1月来说,则有:

B1=AM1=(0.33,0.27,0.20,0.13,0.07)

X0.200.070.200.300.200.030.230.100.370.300.470.000.470.370.170.270.170.230.100.300.170.070.100.600.000.170.100.070.070.13

=(0.24,0.17,0.23,0.25,0.24,0.15)

采用同样的处理方法可得到对该公司M2月财务管理状况评价为B2=(0.12,0.18,0.20,0.27,

0.22,0.16),从而得到该公司这两个月财务管理状况的模糊线性变换:

集合B=0.240.120.170.180.230.200.250.270.240.220.150.16

现对公司财务管理的各方面进行评价,假设公司财务管理各方面所占权重(如表9)。

记w=(0.25,0.10,0.20,0.10,0.20,0.15),u=(1,1,1,1,

1,1),便可得到该公司这两个月的财务状况模糊综合评价计分向量W。

W=(W1,W2,W3)

=W・B=(0.25,0.10,0.20,0.10,0.20,0.15)

X0.240.120.170.180.230.200.250.270.240.220.150.16

=(0.22,0.18)

W1=0.22,W2=0.18,因而该公司这两个月的财务管理状况排序是M1高于M2,该公司财务管理各项目单项得到的计算过程为W'。

W'=(W1',W2')=BTuT・W

=0.240.17 0.23 0.27 0.24 0.150.120.18 0.20 0.25 0.22 0.16

X0.25 0.100.20 0.10 0.20 0.15

=0.060.02 0.05 0.03 0.05 0.020.030.02 0.04 0.02 0.04 0.02

该公司财务管理状况各指标单项得分计算结果详见表10。

通过表10可以看出,公司M2月在资产结构、成本费用、运营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都处于较落后的水平,较M1月相比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有一定程度的下滑,财务状况亟待改善。

公司的资产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公司发展的最核心因素,同时公司的资产结构状况主要受到成本费用、运营能力、盈利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资产结构的改善也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公司项目没有清晰完整的发展战略构想,对市场环境把握不准确,疏于运营过程中的管理,导致公司出现了项目整体运营能力不强、应收账款比重大、成本费用高、盈利能力差的现状。基于上述财务数据分析得到的初步结论,本文尝试从以下角度对公司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与服务外包项目提出若干改进意见,下文整体思路如图1所示。

三、清晰完整的发展战略

公司的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它要清楚地规划和表达公司发展的“愿景”和“使命”,包括:公司坚持的持久的和本质的原则,即核心价值观;公司存在的理由和目的,即核心目标,发展战略是公司的灵魂。

公司的持续成长和发展,从根本上来讲取决于所从事项目的竞争优势。具体来说,本文认为,公司项目应当从对外部机遇的把握和对内部能力的培养两个维度出发:一方面,在对公司所处行业环境的机遇和威胁进行准确分析的基础上,抓住竞争要点,选择行动方向,这需要建立在准确的市场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在公司内部倡导持续的变革和创新,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实行差别化的市场战略,这需要公司实施科学的运营管理(如图2所示)。公司项目致力于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其对企业的意义并不局限于对员工技能与能力的培养,更通过其深化组织发展,推行企业管理行为与文化实践活动。公司通过提供的培训和开发帮助企业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向员工传授其他更为广泛的技能,使员工的技能由单一技能转向多重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与组织发展的需要,实现有效沟通,提升团队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利用培训开发来强化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培养员工的客户服务意识,提高员工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员工与组织共同成长,从而在为公司创造独特的人力资源外包价值的过程中找到自身存在和发展的理由和价值。在上述两个维度的支撑下,公司可以开发自主拥有并且能够为其他企业创造独特价值的品牌,使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无法模仿,通过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管理等要素的组合,增强公司的核心能力,成就公司的发展战略。

四、准确的市场环境分析

(一)充分预计项目的前瞻性

进入新经济时代,企业生存的环境变得更繁复和多变,企业所经历的来自全球一体化的压力、信息网络化的压力、知识与创新的压力、投资者的压力、企业变革的压力等各种前所未有的力量的冲击和挑战,每一种冲击和挑战都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诸如:对企业持续学习能力的要求、对员工核心专长与技能培养的要求、对员工素质能力提升的要求等等。公司项目应当充分抓住这些需要,在实施培训和开发活动的环节中引导企业以全球化的视野,从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去思考和构建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系统,使企业在未来长期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和领先。

(二)努力挖掘项目的创新性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现有传统的培训开发服务,仅仅是对员工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这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公司培训开发实施应当在优化员工传统培训的基础上,将对员工态度的改变、行为的塑造、合作精神的培养及个体潜能的开发等内容融入其中,并将其作用进行深化,努力成为企业人力资源保健与激励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深刻认识项目的现实性

1.抓住企业缓解成本压力的需要

处理好成本与效益的关系,是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核心问题。在日趋激烈的竞争面前,企业负担的成本的压力更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所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公司项目的发展,应当充分考虑企业可以承受的成本状况,作为人力资源的专业服务机构,应努力凭借自身的规模经济效应降低单个企业所支付的成本,提高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众多企业逐渐感受到人力资源外包必将成为企业摆脱巨大的成本压力的必然选择,从而巩固公司项目的自身市场。

2.抓住企业对专家服务的需要

企业组织与人员的优化配置一直是支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思想,同时也是企业减少成本压力所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公司项目作为从事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与服务外包的专业机构,应当更广泛地整合专业人才资源,努力聚集富有专业经验的专业人员,为企业提供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益更高的服务。这恰恰是一般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无法做到的。凭借这一点去吸引更多的企业,使其逐渐确立起“集中优势力量去做擅长的并且必须花时间的工作,而把不具有核心能力的活动外包出去”的信念。

3.抓住企业对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的需要

随着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趋势已初现端倪,它可以大大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效率,将企业从人力资源管理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但是,对于单个企业来讲,配置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不仅有成本上的困难,更有管理和维护上技术和经验不足的缺陷。公司项目的成功实施,应当努力满足企业无需购置便可获取这种优势资源的途径。

4.抓住企业对人力资源职能部门再造的需要

长期以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更准确地讲,应该称之为人事部门)大多纠缠于事务性的活动中,无法发挥战略性作用,聚焦于为企业的发展战略中。从这一点上考虑,公司项目应当帮助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担当起新的管理角色,真正意义上服务于企业人员的招聘、工资的发放、薪酬方案的设计、保险福利的管理、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的引导等。

五、科学的运营管理

通过对当前公司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市场的研究和分析发现,目前公司自身在运营管理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导致运营能力不强,运营成本较高(如图3所示):

第一,在培训环境方面:缺乏良性的内部学习环境和培训的跟踪;缺乏有效的培训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及相应的管理制度。

第二,在培训方式与方法方面:培训方式、方法落后,仍沿用讲授式或研讨会式的学习方法;培训课程设计不到位,课程开发能力差;培训体系不健全,包括:课程设置、教案教材建设、师资管理、培训档案管理、培训资格控制等。

第三,在培训需求分析方面:培训观念落后、意识缺乏,对培训的需求不能有效评估;重业务轻素质,重知识轻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差;培训的计划性差,缺乏与企业业务的切合,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

第四,在培训成果转化方面:忽视行为的改变,忽视团队学习;学员的实践应用能力差;培训效果在工作中的应用差,不能提高工作绩效。

第五,在受训者方面:学员在培训中的参与性不强;学员只注重个人发展,忽视组织利益。

第六,在培训者方面:培训教师缺乏企业背景;培训教师多为兼职,培训的能动性需要进一步调动。

公司作为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与服务外包市场的新进入者,应当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效地克服当前暴露出来的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努力凭借自身优势迅速占领和开拓市场并赢得行业领先。本文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组织结构设计

从公司自身条件和发展要求出发,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公司的运营管理,公司需要进行“直线制职能部门化”的组织结构设计(如图4所示)。

公司项目设立初期,选择“直线制职能部门化”的组织设计,可以突出各部门业务活动的重点,保障领导的有效性;进行专业化分工,提高员工的执行力;简化层级,强化控制,最终实现管理目标。

同时,公司为了进一步规避市场风险,在公司创立初期,对公司主要承担企业培训开发等人力资源外包服务项目的人员采用内聘、外聘与兼职等相结合的形式,既有利地保证了培训开发质量,又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随着项目的进一步成熟,将可以考虑引入“事业部制”或“矩阵式”的组织管理方式。

(二)运营模式设计

在总结上述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公司通过建立起全新的管理系统来优化公司的培训开发与服务外包活动,主要包括:需求分析、设计与实施和效果评估三个阶段(如图5所示)。

1.需求分析阶段

在培训开发中,公司需要建立起与参加者(受训者)良好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把参加者视为顾客,把培训的课程视为公司提供的产品。完成培训需求的分析,就确立了培训目标,培训目标可以有效地指导培训内容、培训方法、评价方法等的开发。

2.培训设计与实施阶段

培训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的设计。在培训内容方面,公司需要合理安排培训顺序,循序渐进;在培训方法方面,公司应当依据内容和受训者个体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多种方法有效结合。

3.培训评估阶段

培训评估重点考察五个方面的内容:反映,即受训者对培训的整体印象和评价;学习效果,即受训者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行为,即受训者在接受培训以后工作行为上的变化;态度,即受训者内在情感价值取向的变化;结果,即培训带来的组织相关产出的变化。

六、结束语

在清晰完整的项目战略构想的指引下,本文通过重新准确进行市场分析定位和完善项目的运营管理,从改善和提高项目的整体运营能力入手,降低项目成本费用,提高项目盈利能力,降低经营风险,增强偿债能力,进而使公司项目的资产结构逐步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 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80-92,99-107.

[2] 谭永基.经济管理数学模型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55-259.

第7篇:盈利能力分析研究目的范文

【关键词】风电机组 盈利能力 运维费用 风电工程 评标

随着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实力显著增强,企业数量和产能快速攀升,风电机组在2007 年之前供不应求的情况彻底改变,市场竞争加剧,加之技术进步以及规模经济效益,平均市场价格从2007 年最高的每千瓦6700 元降至2011 年的每千瓦3700 元左右,降幅达43%,这在降低风电度电成本、提高风电同其他电源的市场竞争力的同时,风电设备低价竞争的现象也越发严重,而现行的风电机组采购招标评价体系无意中助长了这一势头。

一、风电机组采购招标中现行的评价体系

风电机组的市场竞争,集中体现在其招投标角逐中。而招标人发出的招标文件,则规定了投标的“游戏规则”。其中的评标原则和评标办法被视为投标人竞标的风向标。当前,风电机组招评标所涉及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一是入围指标。也称否决性指标,主要由安全性指标、环境气候适应性指标、电网强制性指标及重要的资质性指标构成。投标人对该类指标任何一项的不响应,即可导致其不能入围。比如,招标人根据项目条件要求风电机组的安全等级达到IEC Ⅱ A 级,此类指标即为入围指标。

二是定性指标。定性反映设备、服务质量或投标人业绩、商誉等指标。比如投标人“质量保证体系”、“售后服务能力”等均属此类指标。实际操作中,一般由评标组专家根据个人判断打分。

三是量化指标。能够根据规定的方法进行量化计算的指标,评分分值由计算结果自动生成,基本不受评标成员人为因素的影响。此类指标当前被采用的通常只有两个:单位千瓦设备价,度电投资(或度电设备价)。

二、现行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

决定风电项目盈利能力的关键要素指标有五项,分别为电价、发电量、项目建设总投资、财务成本和运维成本。除电价由政府决定外,其余四项均与风电机组的选择有关。

一是发电量。取决于项目所在地的风能状况和风电机组的性能和质量,描述机组性能和质量的主要指标是功率曲线和可利用率,这两项指标在招评标过程中有严格的评价要求。

二是项目建设总投资。风电机组采购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50% 以上,其他配套的塔架、地基和输变电设施等的投资也基本随风电机组选型而定。评标阶段,对应于每种备选机型均可估算整个项目的建设总投资。

三是财务成本。风电项目的负债率一般较高(通常为80%),且负债率和长期贷款利率在同一时期的不同风电项目间大致相同,因此,项目建设总投资实际上是财务成本的决定因素。

四是运维成本。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风电场(国内绝大多数风电场均属此列),风电机组的运维费用占项目运维费用的90% 以上。可见,风电机组质量是该项成本的决定性因素。具体来说,风电机组故障频率高或发生大部件的机械损坏,则会导致较高的运维成本,反之则低。

可见,对于采用度电投资比选风电机组的招标,影响项目盈利能力的上述四项关键要素(发电量、项目投资、财务成本和运维成本)中,有三项已纳入计量和评价体系,而整个寿命周期(20 年)内的运维费用却没有被计入。而这项指标正是衡量风电机组质量优劣的关键性经济指标。笔者认为,对风电机组运维费的忽视或非量化处理,是导致市场竞争向“重价格、轻质量”,“重前期投入、轻全生命周期成本”方向演化的直接原因。

实践中,有项目开发企业也曾在招标实践中增加了运维费的报价项和评分项,甚至为了保证所报数据的可信度,还设计了“招标人有权按照投标人所报的运维费额度,将未来风电机组的运行维护工作委托投标人实施,投标人必须承诺接受该项委托”的规定。然而,由于全行业质量信息透明度不够,信息不对称,市场缺乏甄别依据,导致设备厂商所报费率失真,甚至出现对于市场质量认可度高的机型,厂商所报运维费率反而较高的尴尬局面。

三、思考和建议

行业内需要形成这样的共识:引导风电机组市场走出价格上的恶性竞争,避免“劣币驱除良币”局面的发生,必须建立起对风电机组的运行质量进行全面、客观的量化评价体系。而反映风电机组质量状况的核心指标之一即为寿命期内逐年的运维费用数据(可用单位千瓦的运维费反映),业内各个利益相关方应该从不同角度出发,科学评估机组运维费用,进而将该项指标纳入采购招标评价体系中。

因运维费用直接与设备故障率相关联,所以首先由风电机组制造方对风电机组中各部件故障率的研究,以产品维护手册要求为基准,确定不同环境条件下该机型的运维费用曲线,风电机组制造商在向市场推出该机型时,提供担保,推出“产品+质保+寿命期维护检修承包”的一揽子报价和解决方案。其次,为使运维费用曲线最大程度地接近实际,必须完善风电场运行数据的统计体系,加强行业质量信息透明度建设。在行业组织及有关机构的风电场运行信息平台上,除风电机组的可利用率、故障发生频次等指标外,还应增加风电机组的运维费用数据。在此基础上,行业专家可通过对实际运维费数据的分析研究,总结出风电机组老化的演变规律和运维费用支出的年度趋势,为市场甄别和专业质量评估提供客观依据。再次,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风电机组各部件全寿命周期内的损坏风险进行研究,借助工业工程、可靠性工程、仿真测试等工具及技术方法,对不同设计型式的风电机组在其寿命期内不同年度的运维费率进行评估和测算,出具质量评估报告,帮助厂商改进质量,也为用户优选机型提供科学的依据。最后,在比较完备的实践数据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要适时引入金融保险机制。设备厂家或业主凭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质量评估报告,为风电机组寿命期内,每一年度的运维费投保。

某一年度运维费实际发生额超过上限的风险,将由保险公司承担。风电机运维费投保的机制,可在很大程度上化解风电项目的运营风险,提高项目的收益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2011 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J].风能,2012(3)8.

第8篇:盈利能力分析研究目的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一、建筑企业资金构成

建筑企业资金构成按其筹集对象和筹集方式,可分为资本金和负债两大类。

二、建筑企业资金进行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一)利于实现企业发展战略,争取更高市场份额。建筑施工企业通过良好的资金管理,可以控制企业向银行贷款金额在合理水平,压缩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同时,在这个资本运作波澜壮阔的时代,利用手中的资金优势,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加强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运作,增加投资收益,实现企业的扩张,为企业做大、做强开辟一片新天地,在这激烈竞争的生存环境中游刃有余,发展壮大。

(二)为企业调整结构、转变增长发展方式提供资金保证。目前,虽然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但建筑市场放竞争异常激烈,建筑企业同样面临调整经营结构,转变增长发展方式,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目标,资金的积累运做显得尤为重要。

(三)保证工程项目的正常履约。建筑施工企业是需要承担很多社会责任的企业。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拖欠工程款现象普遍,建筑施工企业在保证建筑施工质量,为社会公众负责的同时,还要通过良好的资金管理,在特殊的时刻,按期支付农民工工资,垫付某些工程拖欠的工程款,保证工程项目按合同条款履约。这一切与建筑企业自身良好的资金管理分不开。

三、建筑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实际与计划脱节,使用效率差。因受客观方面市场经济等因素影响,许多意料之外的项目,以及主观方面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在实行计划时的随意性不能切实有效地做好计划控制,使得企业不能做到资金按计划支配,导致计划的可操作性变差,更有甚者完全脱离计划形成计划与实际的严重脱节,使企业的资金管理变得盲目,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从而引起使用效率低下。

(二)垫资问题严重,资金短缺凸显。虽然国家通过加强对建筑市场的整治,已较有效的遏制了建筑市场存在的无序竞争恶意压价等现象。但由于建筑市场中依然存在的市场主体的地位不平等,市场运行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使得在招标过程中,业主提出了种种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不平等条款的现象时有发生,建筑企业为了生存,违心地接受了种种不平等合同条款。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垫资,而且是普遍现象,建筑施工企业的垫资额动辄上百万多的可达上千万,这样加剧了建筑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同时也给以后施工的顺利实施进行带来隐患。

(三)融资不畅,筹资成本增大。随着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各经济主体对贷款需求的普遍增加,使得融资尤其是银行贷款的难度加大。而建筑施工企业本身就是微利企业,负担较重经济效益不佳。考虑到还款能力、垫资风险、担保能力等问题使得银行便不把建筑企业作为有潜力的客户,就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贷款难度进一步加大。建筑企业为了支付巨额的投标保证金及垫资施工,往往高息贷款,以解决流动资金不足问题,这便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更巨大的财务费用,严重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资金结构不合理,提高资产负债率。建筑企业经营规模大,应收、应付款大,资产规模大,而企业资本金小,往往表现为高资产负债率,影响企业经营投标及银行综合授信,更严重的是往往造成企业财务支付风险。

四、解决建筑企业资金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推行资金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工程项目资金的过程控制。针对建筑企业资金使用实际与计划脱节,使用效率差的问题,要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审批、监督、考核的全面预算控制体系。预算编制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不得随意更改。因特殊事由须调整的,执行严密的预算调整程序,建立与市场经济适应的企业内部资金管理模式。合理分配利用项目资金,减少项目库存,以项目现金流的方式管控项目成本,增加项目盈利。项目资金运用实行条块分割,既要保证项目正常运转又要保证项目资金正常上缴,以便企业管理层对资金需求。

(二)解决垫资从项目审查及合同签订入手。首先建筑施工企业承揽工程任务时一定要对建设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其次在合同签订时要注意合同是否符合投标程序是否经审查合格是否合法这些基本要件外更要多关注资金预付结算方面的相关条款的设计。如果该项目需要施工单位垫资施工的话,还应认真分析研究,全面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也就是说,必须考虑到垫资期限、存款与贷款利息的差额以及建设单位的偿还能力等诸多因素。

(四)建立工程项目资金使用预警机制,加大应收款项清收。建筑企业财会部门应建立重大合同备查簿,及时掌握每笔合同执行的进程,当合同垫支额度及垫支期限超过合同相关条款的一定比例时,将对执行合同的项目部进行书面提示,并会同企业经营、生产、法律等查找合同执行偏差,及时向公司领导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将风险控制在最小限度。同时要利用灵活多变资金回收办法,如折扣、以物抵债、诉讼等方式,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尽早收回拖欠工程款。

(五)盘活企业资产,合理利用负债资金。建筑企业应考虑盘活其他资产,如盘活土地、房产等资产为利润高的工程项目筹集资金或进行其他高利润投资。对于工程项目可让分包单位分担履约担保金,合理利用负债资金,推迟应付款材料款、分包款的支付。

(六)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增加企业资金积累。建筑企业资金最终积累是靠企业盈利,因此应从投标、项目施工、项目结算全过程精心策划,严禁报价低于企业成本,要保证企业一定利润空间,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对于低于企业成本的报价,不能贸然去签合同施工。

五、小结

综上所述,在当前建筑市场环境下,建筑企业在资金管理上一定要做到本着“用好信贷资金,管好自有资金,盘活债务资金,回收债权资金,扩大资金存量”的总思路,树立“现金为王”的观念,保持资金充足流动性。企业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从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入手,努力使资金运动的各个环节处于可控状态,优化资金结构,盘活沉淀资金,加大监控力度,规避资金风险,提升资金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第9篇:盈利能力分析研究目的范文

关键词:工程经济效果;工程实际;分析;应用

21世纪是社会不断进步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国家也增加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为更好的推动经济的高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尽管目前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采用了适当超前的政策,可是对能源和交通已经通讯等方面的较大类型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不足,慢慢的成为制约国内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工程经济效果分析在中国的发展

所谓的工程经济效果分析,通俗的说不是用来构造艺术,而是一门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情的经济效益分析办法。在“一五”期间,中国已经开始学习和应用前苏联的工程经济效果分析方法,极大的促进了工程前期管理工作,为获取良好的工程投资成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相关部门在充分的掌握和了解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对工程投资工程进行科学合理分析的成果经验,结合本国的国情和建设工程经济相关经济分析理论,不断的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程经济效果分析体系和方法。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由于商品经济的具体需求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在相关部门对国家的通货膨胀、外汇汇率已经货物的影子价格开展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之后,对国家与行业参数进行了新的测量与计算,同时制定了新的影子汇率与货物影子价格的计算方法。新一版的方法与参数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国内工程经济效果分析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还为增强国内基本建设工程投资政策的科学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国内工程经济效果分析方法的具体比较和研究

2.1财务分析指标的比较研究

由于目前社会上通行的建设工程财务分析为:工程盈利能力分析、工程清偿能力分析以及财务生存能力分析。在《建设工程经济分析方法与参数》里,对财务能力分析的内容上又添加了生存能力的分析,而在财务分析指标和盈利能力的静态分析上面则增加了“总投资收益率”的指标。与此同时,还在工程清偿能力上面添加了“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的指标,从而作为分析和判断财务主体偿还债务能力的重要标准和内容。

2.2对工程的经济分析指标的比较研究

国内现行的“方法和参数”分析方法与体系都对国家的整体经济效益比较重视,具体是通过对货物的影子价格、工资、汇率以及社会折现率等多种经济参数来具体的比较和分析工程对国民经济的重要贡献。可是对于S-Vt法则而言,其主要考虑的是在工程收益率的过程中对国家收入分配的具体影响,点明了如何识别工程费用与效益的标准和方法,其重点是对影子价格的计算公式进行推论,详细的诠释了影子价格的理论与方法。

国内的“方法和参数”理论详细的引用了西方S-Vt分析方法,其主要依据都是口岸价格,并且将国内运输和贸易费用作为调整价格的主要因素。然而S-Vt确定国内货物的影子价格是以国内价格为基础,其主要依据是把非外贸货物分成为“供给完全弹性、需求完全无弹性的物品”与“需求完全弹性、供给完全非弹性的物品”。

2.3工程经济效果分析方法和指标

目前社会上通行的“方法和参数”理论,主要是参考了S-Vt中经济效益和成本的分析法中的具体指标的设定原则,其经济分析的总体思路是:对工程的投入物与产出物的影子价格要充分的考虑到消费和分配公平效果等因素,结合劳动力、土地和外汇等多种国名经济生产要素的影子价格,再对其进行综合加权。国内的“方法和参数”理论是利用影子价格来具体的调节各个生产要素的价格,计算工程国民经济盈利能力综合指标ENPV或者EIRR,可是在具体计算影子价格时,其与S-Vt方法在考虑的因素范围和计算的复杂性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与此同时,国内通行的“方法和参数”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面填补了工程对区域经济和宏观经济影响的具体分析,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总量、结构和社会与环境指标等。

结束语

本文详细的论述和分析了工程经济分析对工程建设的具体影响与作用,获得了适应我国国情的工程建设经济效果分析方法和体系。通过本文研究可知,目前国内工程经济效果分析的主要方面是经济效益或者称之为国民经济效益,而对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分析较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渐成为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的主流,因此我国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组织,在对工程的经济效果分析过程中,注重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分析,从而使工程经济效果分析更加合理与科学,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作者单位:中国铁路通信信号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建升.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A]. Proceedings of 2010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Electronics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Volume 5)[C]. 2010.11:41-45.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