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作文大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热身――“阅读与梦想”北京夏令营开营
2016年7月30日晚,“阅读与梦想”夏令营在北京大学顺利开营,正式拉开了总决赛的帷幕。
开营第一天,12个小分队的成员群策群力,为本队队名、队旗的设计大开脑洞,自诩见识广博的小编也不得不惊叹现在“00后”的鬼马思维:有“不为”“哲瀚”“锋芒”这样寓意深刻的队名,也有“燕园圆梦”“初荷”“青谷@(mài mù)”这样清新的队名……队名如此,口号就更是五花八门了――
“不为”队口号:不为不为,有所作为,事在人为,大有可为!
“燕园圆梦”队口号:燕园圆梦,梦圆燕园!
“初荷”队口号:未名湖十里好烟波,巧笑倩兮,往事如烟,湖水湖船渡十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营员们体验了一次与众不同的夏令营活动:在北京大学的教室里聆听《如何战胜拖延症》《写作要表达真情实感》等名师名家带来的课程;与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女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沿着不同的路线来了一次北大校园的“深度游”;去国家博物馆参观了“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两个大展……
当夏令营圆满闭营后,营员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言――
张老师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在这堂课中,我懂得了时间管理的本质就是管住自己,更懂得了“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中“张”与“弛”的重要联系。我学会了掌控时间的方法,我不会让自己变成焦躁的“当代时间狂人”。(蓝队:郭 潇)
博物馆的每一件古物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它们不会说话,因为所守候的人已经离去,而守护人的精神全都留在了它身上。(绿队:李杰琳)
北京大学校园之大,历史之悠久,让人触目即入心。(黄队:田行健)
开赛――让人捉摸不透的命题
8月4日,初中组和小学组的总决赛率先开赛。经过全国初赛、复赛,2 000余名选手从200多万参赛学生中脱颖而出,其中小初组共有184人参加了总决赛。
本次大赛的阅读部分计10分,作文计90分。选手们要在两个半小时之内读完2 000字左右的阅读材料,完成两道阅读题目,还要进行作文的构思和写作。对小学生来说,这可真是不小的考验呢。
关于阅读能力测试,命题组专家说:语文素养集中体现在作文能力方面。要写一手好文章,从字、词、句等最基础的能力至听、说、读、写,再到思维、逻辑、识辨、分析与创新等能力,缺一不可,而阅读习惯的养成与阅读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今后,大赛还会加大阅读分数的比重,以彰显阅读的重要性。
今年小学组的阅读材料是关于前些年济南市大明湖路小学为三至六年级学生开设“国学启蒙”课程的采访报道,要求学生回答两个问题:1.大明湖路小学是如何开展阅读古代经典活动的?试总结他们的阅读方式、阅读内容以及访谈所述阅读经典的得失。2.你读过哪些古代经典?试举例说明。如果没有读过,试说明原因。
第一道题并不难,就看参赛者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阅读采访稿,并从中择出相应的关键点。大部分参赛者都能做到基本准确,但回答全面准确的极少。第二个问题就是试图让孩子们说点儿实话,从大家的回答来看,也基本能做到读或不读都能说出一些理由。但也暴露出两个令人尴尬的问题:一是即便没读过,也要做出读过且读得不少的样子,回答虚浮而不诚实;二是关于“经典”,固定地认为就是“四书五经”。其实,只要读过古代诗词散文等,都可以算是经典,不必如此拘泥。
小学组的作文题目是“我的朋友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题目的第一反应都是“太常见、太普通了吧”。对此,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漆永祥教授是这样解读的――
从近些年创新作文大赛的作文考题来看,我们在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方面曾挑战过高难度的题目。但是“创新”并不意味着奇险与怪异,也并不是说一味加大难度与挑战性。所以今年我们的考虑是“回归基础”,就是想“逼着孩子们写自己的故事”,希望参赛者们写自己、写生活、写所思所想、写生活所见。在这个看似普通的题目中,“我的朋友”却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可以是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可以是英雄好汉、武侠仙客,可以是阿猫阿狗、草木虫鱼,还可以是童话精灵、卡通人物等。虽然我们强调写现实生活,写自己的故事,但如果小朋友们想象力丰富,写成童话故事甚至科幻故事也未尝不可。
意外――从未有过的一幕:初中组两个特等奖
8月5日上午,小学组和初中组的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举行。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漆永祥教授、著名作家杨红樱等专家学者对获奖作品进行了现场点评。在颁奖时,出现了一个大赛史上“史无前例”的意外――初中组竟然评出了两个特等奖!这可不是随便决定的,而是经过评审专家和大赛组委会反复讨论,最终拍板的。对此,漆永祥教授慎重地给出了解释――
其中,小学四年级的作品《可爱的虎皮鹦鹉》一文,曾在《校园周刊》发表(2003年5月26日,第18期),现又在《当代中小学生优秀习作精选》一书中发表(2004年6月7日);
小学五年级的作品《迷人的南湖公园》一文,曾在《校园周刊》发表(2005年10
月5日,第1期);
小学五年级的作品《做人要讲诚信——读<季子挂剑>有感》一文,曾在学校举办“传统美德”读书感悟文章评选中,荣获二等奖(2004年3月);
初中二年级的作品《文字人生——记我的投稿生涯》一文,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中,荣获金奖(2007年5月),后又发表在吉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会刊《校园文化》上(2007年12月,2008年3月),并在2007年度“金翰林”杯青少年文学作品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初中二年级的作品《人生如梦》一文,在第三届“小天鹅”杯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07年5月);又在第六届全国少年之星创新作文大赛中,荣获金奖(2007年7月);
写作要注意生活的细节,注意真实。比如小龙女买馒头不知道要钱……之类的事情都是符合情理的。那位老师说得的确很有道理。但是我想说,作文的真谛不是细节。
我对文字并不敏感,可以说在文字上没有一点天赋。但是我就是喜欢写作。
我喜欢上作文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路程,小学里对作文的感觉几乎是空白。初一讨厌老师要求一个星期写三篇周记;初二意识到作文的重要性,但还是不喜欢;2008年的暑假,我坠入人生的低谷,开始记日记。
从那时开始,我就喜欢上了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向纸上倾吐,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流利的表达,没有天花乱坠的想象,只有我,用零散的文字,随意的编制自己的思绪。
没有固定的中心,写到长江是长江,写到长城算长城。不管是否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不管有没有创新,我就是我,我就写我,不是为了比赛,不是为了拿高分,只是为了表达心中的那份情谊。
你或许会说这就是我写不好作文的原因吧。也许是,但是我无所谓这样的好或差,我在乎的只有我是否违心,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我认为写作的真谛就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刚刚去看了伊柳丝丝的《亲爱的哥哥》,很感动呢,在我看来,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就是作者的真情实感了。作者用平实的文字挥洒对哥哥爱,看了之后,我都好希望自己也能遇到这样一位好哥哥哦。
这是一所与时俱进的高级中学,欧阳中石先生亲笔题写的“泰安英雄山中学”,笔力遒劲,折射出她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深厚的文化教育内涵;这是一所求真务实的高级中学,“人争优秀、事争一流,团结奋斗、不息追求”的英中精神,闪耀着她淳朴严谨的师德风范和执著奋进的治教内涵。
这是一所科学引领的高级中学,教科研的推动使她迅速腾飞,焕发新活力,展现新姿容;这是一所勇于创新的高级中学,开放的思想意识,创新的教育理念,推动素质教育水平的全面迅速提高。
走进办公楼的门厅,就会看到金碧辉煌的“荣誉展厅”。教育部规划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成员单位、中央教科所语文重点学科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组优秀实验基地、中国综合实力百强校、全国教育科研百强校、全国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最具有成长力的学校、全国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先进学校、全国语文教改示范校、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创作基地(兼优秀文学社团)、全国创新英语大赛优秀生源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学校、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教育部北师大“生命教育”重点实验基地、全国青少年创新教育实验学校、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先进单位、省高中教学示范学校、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省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先进单位、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省绿色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省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都闪耀着她的容光。
白丁,本名杨郭君,上海市作家协会文学百校行办公室创作员,数十万字小说、散文见于《西部》《都市小说》《芳草》《岁月》《东京文学》等刊,文章入选各种选本。获首届华语校园网络文学大赛金奖等文学奖项80余次,受《深圳晚报》《深圳商报》《晶报》《大华商报》(加拿大)等数十家媒体采访报道。2010年被网易等媒体评为十大90后作家之一。
凌媚
1992年生。耽于幻想的理想主义者。纠结的高三生。
勉强,可用纯白的话归结,弃理从文,弃暗投明,弃生赴死。又或,死不悔改。
懒惰,贫嘴,念旧,恶言恶语,充满稀奇古怪的念头。
容易沉迷于一些东西,比如色彩,比如光影,比如小人书。
持续,在船长先生的小世界里寻找乐趣。
喜欢的东西,其实已经说过太多次,不列举。
骤至的寒冷中,想念夏天的云朵和日光。
辗转想念一人,无边夏日,一杯薄酒,妄言思念。
邢颖
邢颖,女,笔名珞汐子,新概念90后作家。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1990年12月出生于一座温暖的北方小城。射手座。热爱电影和旅行。对宗教理论及医药学抱有热情。希望用文字构筑孤独、阴暗、敏锐、尖利的女性灵魂城堡。2010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戏剧创作专业。
柏 茗
1992年2月出生于江苏。来自星球的少女样大叔魂的奇妙物质。
非典型双鱼座。你可以叫她离仔也可以叫她离子。
怕疼,晕血,所以至今不知自己是什么血型。
觉得自己是很精明的天然呆一枚。偶尔很文艺的搞笑型选手。
中国传媒大学在读。
出版有长篇小说《黑白画境》《刹那行年》。
周宏翔
男。重庆人。1990年1月9日生。出生在寒冬腊月的摩羯座。喜欢轻音乐,喜欢旧情歌。保持乐观心态,安静而内敛地写作。热血漫画与文艺片的追随者。《新蕾STORY100》人气作者。电子杂志《祈光》专栏作者。短篇代表作有《命灯》《仿若深海》《温差》等。出版有长篇小说《时间浪潮》《叠年》和《少年们无尽的夜》。
邓涵
我是一名普通的高三学生,整日奔波在无穷无尽的题海中,但唯一庆幸的是我还有一支笔。热爱笔下的文字,迷恋自己一笔一画地将白纸涂满自己的心情故事。文字是我的全部。我是不甘寂寞的双子座,所以爱音乐。重复聆听着一首歌,是在听一个故事;反复低吟着一首歌,拉自己到某一个曾经。
想抛掉一切的时候,就会跳舞。跳爵士或者hip-hop,跳到筋疲力尽大汗淋漓,跳到舞曲来回播放好多遍,跳到觉得烦闷都已经散失殆尽,就会开心地笑。属于自己的舞蹈世界,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沉浸在一个人的思维,会突然明白很多事,这是一种幸福,收获的幸福。
爱看纯净的蓝天和窗外的风景,拉长思绪,漫游向自己期待的远方。偶尔会拿起落灰的二胡拉上几曲,看松香在马尾上如精灵散落,听音箱的悠然回荡。如生活的歌,一如既往;我,依旧在演唱。
林卓宇
林卓宇,男。1995年11月17日生于湖南。长沙市作家协会会员。现已在《中国校园文学》《意林》《儿童文学》《中学生》《中华活页文选》《中国少年报》《中国中学生报》《澳洲彩虹鹦》(澳大利亚)等海内外报刊共发表作品1000余篇(首),并入选多种文学选本。出版有作品集《心海潮音》《指尖上的花田》,散文集《芳香日日》,童话集《风居住的街道》。曾获得第二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第五届冰心作文奖,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征文大赛一等奖在内的各类征文奖200余次,并被国家教育部关工委授予“五好小公民”荣誉称号。
杨可欣
大家好,我是杨可欣,目前就读于西安市第七十中学高一年级。喜欢夏天,喜欢手链,喜欢几米的作品。除写作外,一切美丽的事物都是我热切追求的。毛茸茸的线球和玩偶,或者一本封面安静的书籍,都能带给我宁静的喜悦。我始终坚信的一点:没有什么能够破坏你追求纯粹和完整的心灵,如果它被破坏,那一定是自己的潜意识造成的。所以,首先一起学会认出自己吧!
陈珊珊
我,一个正接受高三惨淡而又壮烈生活洗礼的17岁女生。喜欢写字,听歌,读小说,看电影。无比热爱生活,喜欢冬天午后的阳光,和煦而又温暖。总说要让自己做一个如同向日葵般的女子,温暖,执著,明媚。可是,我又自知自己是怎样的怯懦,我甚至害怕一个人的教室。
水瓶座的我性格中有点执拗,喜欢热闹,喜欢跟一大帮朋友腻在一起,絮絮叨叨地说很多很多的话,可有的时候却安安静静的,会自己一个人发呆一个下午。
敏感,多疑,有点莫名其妙。
文字,是我一生的追求,我与它的纠缠是注定的。
想去乌江,想去香格里拉,想去,想去云南……
最大的理想就是可以出自己的小说,目前正在努力之中。
蒋波
蒋波,1991年农历9月出生于著名旅游城市桂林的一个偏远小山村里。喜欢山水的感觉,喜欢自然的奇妙,喜欢看天,觉得天空能给自己很多的感悟。对文字有一种天生的宿命感,把写作作为一种习惯。
15岁开始接触文学,2008年6月自己摸索建立青春文学论坛剑域圣城,齐聚了全国各地一大批文学好友。先后在《作文大王》《作文升级》《中学生博览》《年轻人》《淮海晚报》《作文与考试》《作文考试报》等国内媒体杂志报纸发表文章,累计创作近10万字。作品曾数次在国家级文学比赛中获奖。曾任杂志《作文升级》特邀编辑。
许斌
我叫许斌,男,1994年生,是山西祁县中学高二277班的学生。喜欢打乒乓球、看小说和打DOTA。大部分时间比较沉默寡言,偶尔也会说个没完。和人聊天时会经常性地点头、摇头、摊手、耸肩。喜欢听周杰伦的歌,看《秦时明月》,渴望能用吉他真正熟练地弹唱一首歌曲。内心情感会因事物的变化而大起大落,无法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现阶段正努力地“啃”理科题以及和同学一起练DOTA。
闫晨晓
闫晨晓,笔名闫颜,女,1991年生,现就读于山西省太原工业学院。曾获第五届、第八届“新作文杯”放胆作文大赛二等奖,第三届“学习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第六届、第七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2006年度“小天鹅杯”全国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等。2006年于《新课程报•语文导刊》连载万字小说《提拉米苏》,2008年初完成7万字小说《花朵上的最后一粒尘埃》。作品《念念之间》曾为《新作文》封面文章,《暖漾》《我们说好的》收于《少年文艺》的“泛90后”栏目。作品散见于《新作文》《少年文艺》《中国校园文学》《中学生》等报刊,多篇文章被收于《路过青春脚崴泥》《十字微光》《记忆开始的地方》《我用整个宇宙来忘记你》等图书。
叶晨苗
心情像天气预报般冷热无常的14岁水瓶座女生,喜欢在阴雨天气的时候趴在窗边仰望阴霾的灰色天空,因为觉得这样的景象很有意境。喜欢在炎炎的夏日里喝热开水。热情大方,偶尔会犯点小。率真的性格使我和周围的朋友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从不愿意表现自己的软弱。讨厌离别,即使知道那是为了下一次的相遇。因为抱着太天真的目光去看待这个世界,所以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让我很难理解,自己也就很讨厌这样冷冰冰的现实。2008年曾独自一人到北京旅游。
朱鑫娟
朱鑫娟,女,1991年出生,江苏南通人。现就读于江苏南通高等师范学校数理系。都说学理科的人都是理性的,但她却不同,她能用一种感性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事物。经常悄悄地从数学题海中抽一点时间,去读三毛,读王安忆,读村上春树,从他们的文字中,她看到了不同人物各不相同的人生经历和生命结局。她不喜欢热闹,总爱一个人待在一个安静的地方,与同学们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在那些充满着青春活力的同学眼里,她似乎成了一个另类,一个外表上冷冰冰的另类。殊不知,在她的内心深处,有一团正在燃烧着的热情,在多少个万籁俱寂的夜晚,她将这段热情转化为文字的模样,记录起自己的点点滴滴。
梁思诗
梁思诗,1993年生,广西南宁人。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总在与人潮相分离的位置上目睹别人的神色,倾听别人的喧嚣,然后像拍电影一样给别人讲那些形形的故事。既是个听戏人,也是个说戏人,除此之外一无所长。只愿经过更多扇窗,看更多人事,当一段画外音,为你讲述更多不同的故事。
周舒畅
周舒畅,女,1991年出生于辽宁省朝阳市。现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会员。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10级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连续3年获沈阳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奖”。从10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先后在《中学生》《童话王国》《辽宁日报》《辽沈晚报》《童话世界》《红树林》《语文报》《少年大世界》《新少年》等几十种报刊发表作品。2008年10月8800字的少年小说《十八岁夏末那场雨》荣获全国第十八届冰心儿童文学奖。2010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巴黎圣母院》(青少版)。
朱紫嫣
我之前对自己的定义因为这段无法用任何词语来概括的大学新生活而全部巅覆。而后我终于明白那个叫做遥栀的女孩成为彼得潘少女,永远停留在了18岁。而我,却要走很远。至于路太远,马究竟会不会亡,未抵达,就一直是个谜。
如今的定义,可以用安妮的一句话:有潮水,有平静,但始终一往无前。多好啊。我喜欢最后一句:大海的孤独,不会发出声音。
我所拥有的,我都带着。
记得还是在去年国庆节后,被老爸“逼”着练习写作近四年的我,连续写了几篇歪文,得到了老爸的首次认可。八岁的我原以为该歇歇手了,真没想到再次跌入 “苦海”——所有习作均录入电脑,一方面可以练习打字,另一方面在录入的过程中重新修改一遍,并且说,好文章是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修改出来的。唉——老爸简直是在虐待儿童,教育方式忒“暴力”了!接下来的日子大家可想而知了,我除了正常的学习外,就是不停地录入、修改,录入,修改……当我将所有的习作全部修改并录入到老爸指定的“写作乐园”文件夹中,我长长地吐了几口轻松的气。哪是什么“写作乐园”,明明是“写作苦园”!
我想,这下老爸该没什么新花样了吧。又没让我想到的是老爸让我向相关杂志社投稿,向创新白云飘飘网投稿,并参加了《青少年日记》杂志社举办的“新世纪杯”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有没有搞错,我才八岁耶。然而,老爸全然不顾我的想法,而是打开电脑登陆一些白云飘飘网站,或打开给我订阅的杂志,对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瞧瞧,一年级的小朋友都发表文章了,你已经二年级了,还想“看图作文”呀!”我无语!
老爸常常给我唠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苍天呀,大地啊,可能都为我的“苦”而动容,给了我一些回报。从去年年底起,部分习作(一般都是周记和日记加以整理)先后在白云飘飘网、《青少年日记》、《故事作文》、《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小星星•作文100》等杂志发表,《青少年日记》杂志社举办的“新世纪杯”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也取得了决赛权。接下来的日子再一次让大家可想而知喽,我几乎成了学校的作文小明星,“苦海”之后是阳光灿烂,我的世界因作文充满了无限的快乐,头顶仿佛戴着让人耀眼的光环!
同学少年:15:41:09
非常喜欢你那篇 《我的恋爱观》,这是你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吗?
周悟拿:15:42:21
是的。这篇文章是我坐在作文大赛的赛场里,用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完成的。对于当时还是中学生的我来说,“恋爱”是一个敏感而有趣的话题。在这篇文章里,我做了一个诚实的叙述者,表达了自己最真实的感想。这篇文章最初发表在 《萌芽》 上,后来又被 《青年文摘》 转载,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爱,也给了我很大的成就感。
同学少年:15:44:38
听说你每天都写日记,坚持了很多年,这个习惯是怎么养成的?
周悟拿:15:45:13
这要感谢我的父亲。从上小学的第一天开始,父亲就要求我每天写日记。在少不更事的时候,我并不明白写日记的意义所在,曾经将此视为负担。后来慢慢地养成了习惯,到现在已经坚持了十二年。我的日记写得很自由,有时只是一些很凌乱、很随意的句子。对于我来说,写日记更大的意义不在于练笔,而是我用来铭记时光、珍藏记忆的一种方式。
同学少年:15:49:25
知道你还有个习惯是写好的文章不喜欢改动,为什么?
周悟拿:15:50:11
对于生活,我一直都希望自己能做一个清醒的旁观者;对于写作,我一直都希望自己能做一个真诚的叙述者。因此,我一直都非常推崇自由的写作状态,我觉得自然流泻出来的句子才是心灵真正的独白。我爱这个美丽却充满了遗憾的世界,所以我愿意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同学少年:15:53:32
会一直坚持写作吗?
一番交流后,我想用“人如其文”论陆怡卿或许正合适,真诚其人,真诚其文。她把自己阅读沉淀、创作探索之路中的些许磕绊、岔路彷徨、幽远曲折向我娓娓道来,淡然,实在,真诚。有那么一会儿,我心里情愿相信是上帝有意眷顾眼前这个孩子―才情、秀美,感性、知性完美融合。台湾作家简曾说:“人得赤心亦得老成,赤心是为了与宇宙抵足而眠,老成是为了与炎凉人情周转。”可贵的是在感性理性边缘行走的她并不觉得自己因为成熟而失去了什么,真诚的情感仍是她的写作理念的内核,她始终认为那些失去的终将会随着时光流转以另一种形式被寻回。
她启蒙年代的阅读书籍在许多人眼里看来相当缺乏“时效性”,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张之路、郑渊洁的儿童文学都是她的床头书,而《傲慢与偏见》《福尔摩斯探案集》等外国“大部头”名著也让她着迷了很长一段时间。她说,她不是一个十来岁就开始“我手写我心”的早慧儿童。初一之前的作文都显得中规中矩,属于考场“样板文”。那时她甚至怀疑早期的阅读对于她的写作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力。
初中时,她对“中学生必读书目”有一种天然的抗拒,每当老师推荐“四大名著”云云时,她总有些不以为然:为什么非名著不读呢?她的理由很多、很宏大、很有反驳力:蒙田就指责柏拉图的对话录和西塞罗的著作冗长拖沓,博尔赫斯甚至把弥尔顿的《复乐园》和歌德的《浮士德》称为最著名的引起厌倦的方式……所以,她宁愿去欣赏精致小巧的“下里巴人”,《新概念作文》由此成为她的“红宝书”。
《新概念作文》的创作性文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的写作审美。她说:“语意不明的抒情散文是她初中作文的‘主流’,也是老师眼中的‘非主流’。”此外,通过《新概念作文》,她还发现了文学上的“新大陆”,诸多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巨擘就是从那时起进入她的视线。但与此同时,面对村上春树、卡夫卡、普鲁斯特等高频字眼以及对杜拉斯、萨特、卡尔维诺的不加内化的“用典”,她也产生了疑惑:文学名人及名著是否已沦为点缀文本的讨巧方式。这一思考是她从《新概念作文》的“拾人牙慧”层面深入到亲历经典的起点。
她慢慢意识到,正如食物链的能量传递逐级递减,文学经典不该通过旁人之笔与自己目光相接。她引述了北大教授温儒敏的话:写作属于信息输出行为,而真正对学生的信息结构与精神能量产生冲击的是阅读。
说到底,童年的阅读在她心中埋下了好读书、读好书的种子,阅读方能生成写作。
在她阅读《文化苦旅》《流言》《不朽》等作品的时候,她才逐渐对所谓“经典”刮目相看。赫尔曼・黑塞说:“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真正的价值。”换言之,她希望在生命长度固定的情况下,去拓宽生命的广度,增加生命的厚度。在当时的认知水平下,这诚然是对逻辑思维的一种挑战。通过“深度”阅读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日积月累,她逐渐迎来了写作意义上的精神觉醒。从那时起,“表达欲”成为驱使她搦管行文的原动力。
她的作品曾多次被刊登在《作文新天地》《启迪》《温州商报》等报刊上。她曾获“第十四届全国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特等奖,“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二等奖,“为学杯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三等奖,“第十二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省二等奖,“浙江省首届中学生语文素养大赛”优秀奖,“第四届温州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进入高中后的她,在语文老师成旭梅的启发引导下,写作风格有了大的转变。她尝试着从“准知识分子”的角度审视生活,从真实思考出发进行个性写作,将“现象学”阐发为“本质学”,力求理性思辨能力的真正提高。对周国平、刘小枫、孙立平等学者作家作品的阅读更为其打开了一扇新思维之窗。老师的教诲“要做清醒的有序者”不仅成为她的写作目标,也有意无意地成为她的生活准则。的确,写作,本身就是生命行走的方式,大可观世象明性情,小可察人生姿态、处世原则和生活情趣。
她说自己在这期间曾走向一个极端。过于陌生化的表达和艰涩冗长的学院派文风成为她写作过程中的一大瓶颈。诸如“中国文化性征印象”“文化局外人的生存困境”等学术性用语频频出现,而事实上她自己对这些概念也只是一知半解。超越性思考维度的缺乏使其陷入一个困境:一味地批判“物质性”“现代性”,却只“破”不“立”。这种反复咀嚼式的写作着实败坏了她的“胃口”,写作,成为痛苦的仪式。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从以前的“满堂灌”逐渐走出来,并探索与实践新的教学方法。我意外地发现,教师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是学生学会自学的最有效的路径。怎样让学生爱好自学,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我在语文教学的探索中总结出几点:(1)要教会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2)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要锻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恒心和毅力。(4)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要耐得住寂寞。
那又怎样来指导学生自学呢?方法成百上千的,比如:指导建立自主学习合作小组。指导学生科学规划自学内容,指导学生用好、用足自学课时,指导学生养成优良自学习惯,认真组织自主学习相关活动,健全完善自主学习过程资料等,关键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有效地、高效地去实施。
比如“教师现身说法”。指教师总结自己的自学经验并形成案例形式以引领学生自学。事实证明,教师身先士卒,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让学生模仿与借鉴,日久天长使其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自学学习品质。而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示范引领也永远是最有影响、最有价值的。利用“教师现身说法”法,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首先要培养他们对书的兴趣,为此,我结合自身的读书经历特地写了“我与阅读”的故事,介绍老师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回答阅读试题技巧等的方法,以作一种榜样示范。在我的示范引领下,许多同学已经将自己的阅读当成了一种习惯!
经过长期实践,我和我的学生形成了一套自主写作模式,即作文写生一日记(搜集材料)一提纲―作文―修改(自己、同学、家人、教师修改相结合)―抄写一师生共评一总结,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如今,每逢双休日,我的学生都会主动与我交流――用在线语言交流、心灵交流、学习方法交流、作文交流等!近几年。由我任教的班级语文成绩始终列在学校同年级前茅。我指导的学生在各级报刊、杂志、网站上发表了20多篇习作,在全国、市级、县级、校级获奖达30余人次。其中,2009年我指导的我班学生在参加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我的祖国”读书征文活动中一人获得国家级二等奖,一人获得国家级三等奖。2010年我指导的一位学生参加“中国移动爱心图书馆(室)”项目读书征文活动荣获国家级三等奖,一名学生参加“我心中的低碳生活”重庆市学生征文大赛获得市级二等奖,直接晋级全国创新作文大赛。笔者也先后荣获辅导教师国家级二等奖、市级二等奖、县级一等奖等殊荣,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