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学体育培训范文

中小学体育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体育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小学体育培训

第1篇:中小学体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师;多媒体技术;培训;绩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体育教师要加强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体育教师是多媒体教学的直接实施者,他们对设备的功能了解多少和操作的熟练程度,决定了多媒体设备发挥效能的高低,他们对课件制作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理解决定了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实施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学校实行多媒体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中小学体育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体制和机制的缺失。目前中小学尽管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鼓励体育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有关多媒体教学培训活动,但培训效益普遍较低,从根本上说这还是缺乏相关体制和机制的原因。有些中小学的培训主管部门对多媒体教学能力培训本身的重要性存在认识误区,对培训工作中管理不到位,执行培训要求不够严格, 对培训重视不够,并缺乏相应的培训保障制度,多数学校没有制定长期培训规划、培训经费制度、培训管理制度等制度保障体系,导致了体育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培训不规范的现状,因此这些培训多数是较为短期的、局部的和零散的,效果不明显,更不要说实现较高的培训效果。

2.培训的设计和实施存在欠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能力培训本身应该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和按系统进行的,讲究科学性和实效性,但目前的大多数培训在设计和实施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导致培训的效率较低:如培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开展,导致培训本身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培训模式的单一性和培训方式的僵化性,严重抹杀了教师参与培训的主体作用;培训内容由于脱离了教师的实际教学需要,大大降低了培训效果;培训过程无人监督,难以保证培训的整体质量。

3.培训模式与方式比较单一。培训普遍存在重视接受学习,忽视体育教师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有些地方把培训简单地理解为全体教师的统一授课和集中培训,培训的组织部门没有进行科学的分类培训设计,而是全都教师集中在一起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知识,涉及到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具体课程教学时,这种培训方式显然是失效的,导致部分教师失去学习兴趣,培训效果不佳。

二、提高体育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培训绩效的措施

1.更新培训理念。培训的目的是将培训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现实中解决问题,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根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教学需要,可由体育教师向学校反映当前自己最愿意学习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方法和遇到的相关疑难问题,由学校统一整理这些意见,在适宜的时候根据这些问题作为培训内容,及时安排培训,满足教师对多媒体技术培训的个性化需求。

2.注重过程控制。为了提高培训的效果,必须加强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培训的质量管理,不仅要通过强化培训评估和考核这两个环节来实现,更重要的是以科学规范的培训流程为前提的过程控制和监督,不能单纯依靠培训考核一个环节来保证培训工作的整体效果和综合质量。 因为,培训是一个复杂的整体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应该得到保证培训活动的整体质量才能有保障。在培训过程中,培训组织者一发现有教师不满意或要求完善的地方,一定要积极采纳,明确受训教师是培训所服务的唯一对象,根据他们的要求采取更科学合理的措施,尽量保证每个培训环节都能发挥最大作用,从而提高培训整体效果。

3. 完善培训规划。中小学应制定体育教师多媒体教学培训规划,其要素应该包括:①培训目的,主要回答为什么要进行培训的问题。②培训目标,主要解决培训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问题,是在培训目的基础上确定的。③培训需求,通过对规划期内的培训需求进行前瞻预测,找出多媒体技术未来发展的要求对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现状之间的差距加以概括表述。④培训项目,即为培训规划的目的、目标所要实施的具体的培训任务。主要有培训的名称、目标、对象、人数、内容、时间、方式方法和师资等。⑤培训费用,主要是对培训的整体费用进行估算。⑥保障措施,是为实现规划的任务目标的必要前提,主要包括组织保障、体制保障、经费保障、硬件保障、制度保障、激励约束机制、基础建设等。⑦培训规划的实施意见、措施,这是对培训规划如何实施提出的明确要求。

4.健全培训制度。中小学体育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培训制度的建立是一个系统的制度组合,包括在培训、激励、评价和使用方面都应该建立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体现制度与政策效度和作用,有利推行并实施中小学多媒体技术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联系的管理机制,从而促进多媒体教学能力培训的积极发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根据不同教师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各类培训,分别就受训层次、职位需要、知识结构以及能力水平等具体指标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何克抗.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05(4).

第2篇:中小学体育培训范文

近几年来,本人针对我县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采取了一系列培养与培训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就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人才培养与培训,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目前农村中、小学体育实师资的现状

1、现状: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紧缺,乡、镇中心小学几乎无专职教师,村小更不用谈,全部是兼职教师;乡级初中近一半无专职体育教师。现有的兼职体育教师,业务不精、不通、素质不高,敬业心不强,部分体育教师不安心,想改行。

2、原因:

A、体育院校毕业生回农村学校极少,满足不了体育教学要求;

B、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教师服装待遇不能兑现;

C、评职、晋级、超课时奖不能与其他课程平等,更谈不上优先;

D、一小部分体育教师受大气候的影响,拜金主义思想抬头,想跳槽挣大钱。

二、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人才培养与培训

1、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地位,稳定体育教师队伍。

各级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据文件精神,明确要求各学校:

A、评职晋级,同等条件,体育教师可优先;

B、体育教师的服装待遇从优,不得克扣,及时兑现;

C、学校出资,鼓励兼职教师进修体育专业;

D、民师选招,体育教师优先。

2、鼓励师范、职高招收体育特长班。

县教委出钱支持师范和职业高中招收有特长的学生,开设体育班,这样可以壮大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

3、乘“人事制度改革”之东风,广招贤才,扩大体育教师队伍。

A、社会其他行业,能胜任中、小学体育的请进学校;

B、业余体校及省体校的毕业生优先招聘使用;

C、选招体育基础较好的高中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担当体育教师。

4、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不断提高兼职教师的业务水平。

教委每年暑假举办为期一个月的体育教师培训班,开设普通班与提高班两种。即上理论课又上实践课。理论课学纲、教材、备课、计划、各项运动的裁判法及有关理论知识;实践课按大纲规定,结合本省教材,学习队列、体操、田径、技巧、跳跃、球类、游戏、韵律、武术等知识。可大大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除此之外,县教委教研室成立中小学体育中心教研组、抽调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分片进行讲座。并建议学校出资,鼓励体育教师进行函授或脱产进修,以更加新知识,经一步提高业务水平。

5、建立县、乡、校三级体育教研网络。

经常开展教研活动,互相取长补短,更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以胜任教学工作。方法是通常以想(镇)中心校为龙头,办短期培训班。利用大休息的两天时间,组织体育教师到中心校听课、评课、看录像、教学图片、学纲、通教材、交流经验、互帮互学。

三、几点体会

就近几年进行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人才培养与培训工作的情况谈谈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关键。几年来,从县委领导、分管领导到县教委主要领导,对体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工作都非常重视。每年暑假的培训班都提前安排好资金、场地、器材、师资。培训期间,教委一班人亲临培训现场视察、指导培训工作。在教师进修为提上,教委领导制定、下发文件,要求各学校给政策,鼓励体育教师进修学习;

2、常抓不懈是保障。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工作要长抓不懈,决不能虎头蛇尾。

第3篇:中小学体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有效性

校本培训是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实施的一种在职教师培训形式,是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育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从多年来的培训实践看,校本培训符合我国教师队伍庞大、地域分布广、培训任务重、经费短缺、工学矛盾等实际情况,成为一种与脱产培训优势互补的培训方式,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欢迎。但由于各中小学校长的重视程度、培训者水平、培训条件等差距较大,加之评估监督机制不够健全,使得一些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探索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的有效性势在必行。笔者认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准确定位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众所周知,学校要发展。而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之一。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校的发展也失去了有形的支撑,成了空中楼阁。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中小学教师是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准确地把握专业发展的内涵是教师走向“专业”的前提。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和群体专业水平提高以及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确立和提升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突出体现在专业理念、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指出:“到2020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对于广大农村中小学来说,由于教师个体之间存有差异,因此给教师进行准确的专业发展定位十分重要,它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影响课程实施的走向和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农村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应分类进行。对年龄偏大的教师,学校可以在现代教育技术、教科研能力等方面加强培训;对中青年教师,可以在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和课题研究等方面予以培训。

2 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发展过程中教师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否真正解决了本校问题或改进本校教师工作,是校本培训有效性的标志之一。

在农村中小学,由于缺少对教师成长规律、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研究,往往导致培训内容随意性强,缺少计划性、针对性和系统性。教育主管部门虽然制订了校本培训方案,但一些农村中小学或盲目按照上级培训要求,或凭校长想当然进行“应付式”培训,培训内容与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忽视了不同层次、不同学科教师的个体需要,最终导致了校本培训的低效。

有效的校本培训内容应定位在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如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选用、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教学反思与教学叙事的撰写、学困生的心理辅导等。培训重心应落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上,解决教师的困扰,这样的校本培训,肯定受到教师的欢迎,参训教师也会乐此不彼,积极参与。

3 积极发挥同伴互助学习作用

不同经历和背景的教师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形成了对问题的独特看法,这是教师培训中的重要的学习资源。校本培训中教师是平等的,他们兼有双重角色,既是培训者,又是受训者,通过相互合作、交流讨论,实现在互动中发展。如有的学校除了师徒结对的常规做法之外,还进行研究式听课,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思考来交流,带着策略去实践,循环往复,共同提高。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所前所长、国际著名教育改革专家迈克・富兰在《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中说道:“当教师在学校里坐在一起研究学生学习情况的时候,当他们把学生的学业状况和如何教学联系起来的时候,当他们从同事和其他外部优秀经验中获得认识、进一步改进自己教学实践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就是处在一个绝对必要的知识创新过程中。”

4 突出自我教育与管理作用

校本培训中,需要教师个人自定目标和计划,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其方式有个人自学、自研、自考等。在农村学校缺乏名师指导的情况下,校本培训是一种适合教师个人发展特点,比较个性化的研修模式。

教师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培训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只有形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把校本培训的成果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行动,校本培训才能得到真正落实和实施。

5 加强培训主讲教师业务培训

校本培训的培训者是各学校进行校本培训的引领者、指导者,一般是由班子成员、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及名优骨干教师组成,他们作为培训的主讲教师,首先应掌握最前沿、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此,必须重视培训者的培训工作。学校可通过多种途径,推荐培训者外出培训,参加主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回校后向全校教师做学习汇报,传授“真经”,实现“一人充电,共享光明”,达到资源共享,以点带面,共同发展。

6 开展校际联动校本研修交流

每一所学校都拥有其他学校所不具备的教育教学资源。因此,开展校本培训时,要加强学校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做到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协作双赢。小学与中学之间、乡镇学校与县城学校之间,都应“对外开放”,采取选派城镇教师送教下乡、农村教师进城镇学校学习,城区示范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子等方式,充分发挥区域内学校的培训资源优势,解决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师资资源不足等问题。这样在没有影响正常教学、需要经费不多的情况下,就能达到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的目的。

7 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校本研修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资源是多方面的,农村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可以通过“天网”(互联网)、“地网”(校园网)和“人网”(学校教研活动、各类交流等)等方式进行。而计算机网络培训已成为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渠道之一。网络研修具有时空自由、资源共享、系统开放、便于协作等优点。它既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为教师提供便利的学习机会和丰富的自由选择的学习内容,也可以促进小组或团体的合作学习与交流,大大增强校本研修的自主性、便捷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教师通过互联网,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关注教育教学的“热点”、“亮点”,就能拓宽视野,与时俱进。

8 建立校本培训考核评估机制

校本培训是否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建立考核评估机制。考核评估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等方式。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对中小学校本培训的全局统筹、规划、指导、监测和评价工作,充分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保障各校校本培训经费以及师资等各方面的需求。教师培训机构对于区域内的校本培训要进行全盘规划,对于农村中小学的校本培训进行宏观指导,同时全程监督学校的校本培训,并对于各校的校本培训成果进行评价。

农村中小学要基于学校自身发展需要和学校特色,针对教师专业需求,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培训计划。校本培训实施过程中,学校应该提供宽松良好的培训环境,通过教研为主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全面搜集各方面的反馈信息与意见,不断对培训行为进行调整,制定具有促进作用的评价激励制度。要为每一位教师专门设立个人专业发展档案,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与职务评审、聘任、晋级、晋升、评优等挂钩,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够在校本培训中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许伟等著:《校本培训创新:青年教师的视角》,北京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

[2] “贵阳地区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实践研究”课题组编:《加强校本培训 促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贵州科技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3] 周文胜:“县级师训机构视野下的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第9期。

[4] 初晓华:“校本培训有效性研究的研修模式”,《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年第5期。

[5] 蒋福良、董剑峰:“教师网络研修的实践与发展”,《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第12期。

第4篇:中小学体育培训范文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莫旗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了一次特别的中小学老师暑期继教培训,所有参加本次培训的教师,无论是年长者还是新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都对本次活动赞不绝口,并且热情高涨地投入到研讨中,使得本次培训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参加暑期中小学数学继教培训心得体会我也从中受益匪浅。说到这里,您一定对我们的培训内容特别感兴趣吧,那就是新一轮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关注课前准备,实施有效教学”。

本次培训分三期进行,每一期培训老师都设计了周密的安排;第一天上午:崔老师对“关注课前准备,实施有效教学”进行讲座。然后利用下午和第二天的时间各个研修团队进行备课、交流,第三天由培训老师进行检查验收。可以说在整个培训的过程中我们的数学教研员崔老师非常的辛苦,她不仅要关注整体,还要深入各个小组进行指导,而且对每一个细节都指导得特别到位,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总结让我们每一个参加培训的老师都大有所获。

“关注课前准备,实施有效教学”训练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教材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最近发展区分析与确定教学流程;教材处理与教学策略的选择;编制教学预案。可以说通过本次培训,我在这六大环节中都有很大的收获,下面我就教材处理深入谈一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新课程倡导“学生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整合”,从而实现“现实生活资源于教材资源的整合“。尤其是对于我们农村学校来说,我们不具备大城市那些优越的教学条件,也没有优越的校外课程资源。例如: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等,但我们老师应当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动有趣。说到这里,我不禁止想到自己在教学四年级《植树问题》的点滴经验,本节课最让学生难以理解的是“间隔”,如果用术语来解释学生会感到很抽象。教材中也没有具体介绍“间隔”一词的含义,而它还是解决植树问题的基础。这可怎么办呢?正在我苦思冥想之际,我注意到很多小学生都玩拍手的游戏,两个手指间的缝隙不就是间隔吗?于是我在教学时利用学生表演“幸福拍手歌”入手,表演后让学生看着自己的一只小手,问“你能发现什么数字?”生答:“5”。我说:“你们说的很对,我们一只手的确有五个手指。可老师除了发现你们说的5以外,还发现一个数字4,你们知道指的是什么吗?”学生一时全用诧异的眼睛看着我,又看看自己的小手,很快有的同学发现了:“老师,我知道了,是手指间的缝隙。”我称赞地夸奖那个同学:“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于是我轻轻松松地引导学生理解了“间隔”这一词语,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

就像新课程倡导的我们老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仅是个例子。”而如何把握教材,利用教材是我们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我们教师要想成为智慧型的教师,就应该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第5篇:中小学体育培训范文

一、我县农村小学教师培训中的问题

近几年,教师的培训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这些培训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老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的培训浪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而教师仍然是成长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培训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些地方往往只是为了培训而培训,教师为了应付而参加培训,不是抱着进步提高的态度而培训。这就说明,我们的教师培训在措施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培训只是走走过场,偏重与形式.从学校到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表面看来对教师培训确实很重视,但效果却并不见得理想。今年暑假,我县组织的语文、数学教材教法培训,仿照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模式,采用对号入座的方法,教育局领导查岗,看哪个位置缺人,就知道是哪个单位的人了。采用这种方法,尽管教师都在下面听,不敢随便离岗,但多数是做做样子的.大多数人是偶尔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听点.多数是培训老师在上面讲,大家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或者聊天,或者干脆打瞌睡,没有多少人认真听。

其次,培训内容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尽量避免讲那些纯理论性的东西。很多的培训都是讲一些纯理论的东西,很少有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和一些具体的案列,不能帮助老师们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去年,我参加了一个校长培训会,一些作报告的人讲的都是大道理,大理论,学员听着无味,而我们市实验小学校长讲的内容迎来大家阵阵掌声。他讲的都是他学校的一些实际做法,都是一个个具体的案例。大家觉得很实用,所以,大家听的都很认真,收获很多

第三,培训形式缺乏创新,培训内容单一。讲座不是老师们不愿意听,而是我们的讲座没有吸引力,也就是对老师们没有多大用处。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在宝贵的时间里能够学点东西应该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如果忽视了这个,只凭自己的主观愿望,不考虑听众的需求,到最后恐怕就只有费力不讨好了。其实,我们可以不断创新讲座内容,另外,培训要不断变换形式,比如,可以组织老师到先进的学校学习,学习回来要求老师学以致用;还有,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主办者能否把许多的有用的资源上传到网络上,然后让老师们自己根据需要去选择,恐怕比强迫他们听某一种讲座还要好一些。

第四,培训忽视教师文化素养的培养。现在的培训一般都是培训如何教育学生.然而却忽视了对教师自身文化修养的培养,作为教师,每年至少应参加一次师德培训,每学期至少应该读一部有关教育专家的著作,另外多读一些文化书籍,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涵养。作为学校应给教师定足量的书籍,供教师阅读.教师毕竟属于小知识分子,总应该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较高的个人涵养.要教书,先教做人。

二、我县农村小学教师培训的思考

1、以提高经济待遇为基础,弘扬敬业精神,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1)提高经济待遇,加强师德教育

稳定农村师资队伍的基础和关键是提高教师待遇,较高的待遇才能有较强的吸引力,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我县在同等学历的情况下,在农村工作的教师比在县城工作的教师提升一档工资。在增加教师经济收入的同时,加强师德教育,进一步增强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光荣感,并通过评比、表彰、校风、教风建设、先进事迹宣传等方法,努力引导教师的需求向较高层次发展,弘扬敬业奉献的精神。只有把提高教师待遇和提高教师素质结合起来,才能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才能稳定师资队伍。

(2)坚持在实践中边学边做

学校要经常组织中青年教师到县城或外地学习和考察,学习他们先进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水平,努力开发中青年教师的潜能,把培训者、管理者、骨干教师摆在突出位置,只有这样才能给学校带来新的生机,以便于带动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

2、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加强业务培训,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发展

(1)鼓励学历进修,提高教师学历学位水平

我校自建校以来,开设了“三沟通”学历培训、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联合办学、研究生课程班等多种办学形式,为全县农村小学教师提供了学历进修的平台。到2007年,小学教师专科以上达到60%,初中教师本科以上达到50%,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90%,研究生学历达到5%。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要建立完善在职教师培训制度,使所有在职教师能够定期接受新课程、新理念、新技能等培训。制定措施,奖励参加培训的教师并报销所有培训费用。选派骨干教师参加观摩课、评优课、基本功竞赛、说课、论文评比等活动,通过骨干教师带动其他教师,以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同时还要加教育教研、鼓励并奖励的教师。

3、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

继续教育是教师发展的精神源泉,是教师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因此搞好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特别要搞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便成为当今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1)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增加继续教育的开放性,满足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不同的教育要求

现代远程教育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跨越时空,实现最新的、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师继续教育需要有一种更为开放、便利、民主、科学,尤其是能满足教师终身学习需要的教育模式与之相适应。而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使教师的工作与学习融为一体,每个人可以任意时间、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积极探索“校本培训”,充分调动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第6篇:中小学体育培训范文

【论文摘要】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文章从近几年笔者参加的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际出发,分析影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的主要因素,构建了以评价和培训过程监控为核心的质量保障体系。

2005年4月教育部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近年来,教育技术领域里的很多专家学者通过努力地研究和探索,围绕培训,已经形成了培训大纲、培训教材、培训模式、培训平台、培训评价方法、培训资源光盘、模拟考试系统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已经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然而,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尚无成功的经验可供参考,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论体系亟待完善。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有很多基本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正因为如此,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才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目的,首先在于保证国家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基本要求,其次是从机制上确保培训质量,促进培训质量效益的不断提高。…毫无疑问,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将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论体系的完善做出重要的贡献,必将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一影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的主要因素

1标准

标准规定了培训质量应该达到的程度或水平,它是培训工作的依据,是衡量培训效果的尺度,也是对培训学员进行考核的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从四个能力素质维度进行了规定,一是意识与态度;二是知识与技能;三是应用与创新;四是社会责任。标准提供了一套包括“培训、考核和认证”在内的完整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机制,从而为尽快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与素质提供有力的支持。

2培训教师团队

培训教师团队是培训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主体,是培训活动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其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培训方法对保证培训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一支信息素养高、专业能力突出、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团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因为培训内容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组织与实施培训教材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理解并运用;培训方法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探索与创新;培训管理需要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支持和参与。

培训团队教师的组建可能通过教师联聘的方法,精心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包括培训师资队伍和培训管理队伍。成立培训教研室,教学主任1人,教学秘书1人,要明确主讲教师职责,助教职责,辅导老师职责。教学主任职责:全面负责教研室的培训工作:定期检查和督促培训计划的实施和完成情况;开展评教评学活动,经常进行检查性听课,并收集学员意见,掌握每位主讲教师的教学效果:负责备课、试讲等教学活动;负责培训效果的分析和总结等。教学秘书职责:负责检查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勤情况,定期检查培训任务的完成情况,收集学员意见并进行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主讲老师职责:必须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对分配的教学任务不得推诿,并按各项培训制度的规定认真完成;在培训过程中要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学员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答。

3培训前期调研

通过前期的调研工作可以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更贴近中小学教师教学第一线。目前国内主要的培训机构是高等师范院校组织培训工作,部分培训方案不足调查研究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因此在制订培训方案前培训机构组织教师团队进行培训调研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前期调研对整个培训工作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

4培训后管理

目前,由于缺失对受训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后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支持、教学监督和教学评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绩效。is]培训学员}}{现培训时“激动”、回家时“摇动”、返校后“不动”的现状。采用怎么的方式对参加培训后回到教学岗位的教师进行统一管理,以真正促进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话题。

5资金保障

教育技术培训不同于其他培训,它涉及到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培训。高技术,高投入,费用很高。建市健全以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首先政府要加大投入,拨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支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作。

二构建基于评价和培训过程为核心的质量保障体系

国家标准GB6583对质量保障(qualityassurance,QA)的定义是“为使人们确信某一产品或服务质量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需的有计划、仃系统的全部活动”。

我校从2005年起对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进行研究和实践,在充分认识该体系的意义、分析国内外培训质量控与评价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培训质量形成伞过程相天素的系统思考,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建了一套基于评价和培训过程为核心的培训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有力地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该体系包含培训过程的三个子系统、一个质量评价系统、一个培训支持条件系统。这要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形成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

1培训前的H标和制度体系

培训前期调研作为一种体制要坚持下去,通过调研获得的数据和信息是制订培训方案乖内容的重要依据。前期调研工作必须以培训内容及培训对象作为调研的主要内容,同时征求教师对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教师团队组成、培训方式及培训于段上的荩本要求。学员学习需要分析是培训前的莺要一作,因为培训的主体是中小学教师,只有在充分认识他们的学习风格及学习需要,了解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制定的培训方案和内容才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训目标具有前瞻性、实用性、任务性,以问题为本,视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培训内容,把现实问题研究和教育实践指导引入理论培训中,实行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学校可利用已何信息技术资源,通过能者为师、专题受训、行动研究、教学反思、远程教育等培训模式,采取师生互动、头脑风暴、小组活动、白。t活动、自我评价、课外延伸等活动方式,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育技术和学校实际的最佳结合,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2培训过程质量保障系统

针对培训信息反馈相对滞后,问题反映出来后往往只能在下一轮培训中才能加以调整的培训现状,该体系要求实时全程培训质量监控与评价,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决策和处理。培训过程不再是仅由最终结果来控制,而是随时对培训过程进行控制,这样对培训问题响应和处理的周期能够大大缩短。如可以通过对培训内容进行调整,改进培训方法等多种于段保证培训质量。培训指导委员会、教研室、教学主任通过和学员座谈的方式、查看教师撰写的培训曰志等方式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要求,及时进行调整培训方案,以期达到培训的目标。

教师培训质量学员测评,培训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模拟试题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和能力的提高程度。培训期间的每个晚上安排有学员的自由上机练习或专题研讨,安排2-3个专门教师进行辅导或教授主持。对当天培训的内容进行强化,如发现多数学员对某个问题有疑问,培训目志进行记录并告诉第二天培训老师进行适当补救。案例分析、成果汇报等活动通过录像,微格教室等设备帮助学员发现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提高教学水平。

3培训后质量保障系统

培训结束后,通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远程支持系统给学员提供智力支持与咨询服务。主讲教师的E—mail、QQ号码等都告诉学员,学员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远程协助、电子邮件或QQ等方式取得学习团队的联系和帮助。

4培训质量评价系统

评价让更多的人成为评价的主体,建立学员、教师、管理者、指导委员会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通过问卷、班级培训日志、学员座谈等形式监测培训的有效性。

评价主要采用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是依据一定的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的旨在促进评价对象不断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它注重评价对象本身的发展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使评价对象在不断的自我发展中实现教学目标和自身价值。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员的全面发展,除了对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价,还对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发展的评价。(2)关注学员的个体差异。(3)强调评价的过程性。(4)强调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从单向转向多向,建立学员之间、小组之间、教师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5)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如考试成绩、小组作品、成果汇报、出勤情况等等。。。

5培训支持系统

第7篇:中小学体育培训范文

一、尹文刚老师的《中小学教师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通过学习,让我对教师心理健康有了全新的认识,心态的调整是我们教育教学的职业所决定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正常进行日常的工作,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高素质的学生。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教师职业精神及专业能力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不断学习,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保持良好的心态,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通过放松训练、转移注意、与人交谈等方法来减轻工作压力。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综述及案例分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指导课堂教学的具体设计和内容,是推进英语学科发展的灵魂.本课以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为研究对象,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实现途径和测评方法等角度着重分析其研究发展历程,为一线教学提供明确的改革方向。

三、《英语学习方法分享》。通过本课学习,让真正了解了在当下的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极其重要,即在使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时,第一思维是用英语,而并非先用母语理解再进行思维的转化。中国传统教育更多的偏向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习无形之中就处于被动地位了。很多学校会因为学生年龄小的缘故而不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做法是有失妥当的。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中心都应该是学生,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是课堂主人的愿想就难以实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比赛心理,充分挖掘我们的英语教材,扩展教材内容,细化活动步骤,在不同阶段抛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听取他们的思维成果。同时给机会让学生提问题,不管是什么角度什么方向,只要源于实际都应给予肯定。

第8篇:中小学体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户外体验式培训 高校课外体育教学 个体需求

一、户外体验式培训在高校体育课中的开展现状

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程引入高校已逐步被认可,已有100 多所高校开设或者准备开设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程,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多所高校在该校体育选修课网站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程上点击率最为频繁。在高校体育课开展户外体验式培训符合高校体育选修课的实际需要、更符合学生广泛兴趣爱好、更符合现代社会化人才需要的要求。一些大学已将户外体验式培训课作为体育课程的选修课程,深受学生喜爱。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程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又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以及增强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已经具有专属的训练基地,应用于课外体育教学。

二、户外体验式培训在高校课外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户外体验式培训突破传统体育教学的桎梏。

传统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是一种以灌输中心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过程一味强调“接受学习”,强调应试的技巧,而缺少了个性、缺少了人文的关怀。而户外体验式培训是一种既符合传统教育的规律,但又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思维和模式要求的全新的学习与教育方式,它是对传统的学习方式的一种补充。

现代的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程是由多个针对不同训练目的的项目组成的,这些项目的使用按照不同的训练目的进行排列组合,将不同类别、不同应用层次的项目穿插使用,在安排项目顺序的时候,能够做到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它在项目的组成,课程的设计上充分的考虑了学习者的兴趣、爱好、个性以及所缺失的一些东西,它主要是通过这些设计、实施,达到一个提高和改变的目的。

(二)户外体验式培训满足学生个体的需求。

户外体验式培训的课程安排上更符合教育学关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一观点;也更符合马斯洛的,人的能动性是客观环境不断变化产生新的要求,新的客观要求为人所接受就引起了人们的需求,这种需求包括了物质(生物)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求理论;并且也更为灵活。所以户外体验式培训在课程的安排原理上更能吸引学习者,也更能提高学习者的兴趣。

(三)户外体验式培训的课外体育中的具体应用

户外体验式培训根据个人的特点合理的安排、制定课程,不仅比传统的教育方式更能吸引学习者,提高学习者的兴趣,也更能培养学习者良好、健全的个性。比如:一个学习者,他在完成空中抓杠这一项目中,从开始的不敢、害怕到勇敢的跳出这一步,在他完成的同时,他也完成了一次战胜自我、突破自我,也使自己得到了一次提升、一次飞跃。还有一些项目是培养对伙伴的建立信任,从而实现合作。例如“信任背摔”的目的就是让学员们体验站在下面看上面的人时和自已站在上面时完全不同的感觉,从而理解每个人在工作中的位置不同,感受也不同的道理.同时学会战胜自已和敢于相信同伴、信任部下。让学员真正感受到“信任是合作的基础,合作是成功的前提”这一道理。

再比如户外体验式培训的项目里面有着很多的有关于沟通方面的项目、课程,如破译密码,它是在看不见、不能说话的情况下根据自己所得到的信息与其他的学习者交流完成一个任务。通过项目、课程对学习者在沟通方面、与人交流方面等都得到了提高;户外体验式培训主要的是培养学习者一种团队的精神、一种与人沟通、与人相处的的方式,它更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它将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理论通过一种更直观、更简洁的方式表现出来,不仅是让学习者学到知识,更是让学习者直观的体验到知识,正如荀子所说:“知之不若行之”,王夫之,“知行相资以为用”等等,知就是知识,而行指的就是教育原则、学习的方式。

三、户外体验式培训在体育教学中的三种重要开展方法

(一)提问。

提问户外体验式培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种方法。首先,教师在宣布培训项目后,一定要根据项目规则的理解度向学员进行提问,对疑问处逐一解释清楚。其次,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通过观察,如发现偏离游戏规则之处,应通过提问,确认情况,给与及时辅导。最后,在项目结束分享时,提问的方法最关键。有经验的教师是从来不会把答案直接告诉学员的,而是通过设计精辟的问题,让学员自己领悟寻找答案。换言之,在项目结束是,你想要学员知道的小结内容,通过提问,让学员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二)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户外体验式培训中应用较多的互动方式。一般项目开展方案的制定,项目阶段性小结,项目结果的分享,都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加以实施。小组讨论的时间把握很重要,通常在10到20分钟左右。在小组讨论互动中,应要求组长引导,把控时间。另要求专人记录,以便后期的大组分享。

(三)大组分享。

大组分享与小组讨论经常是合并使用的一种互动方式,一般是安排在小组讨论后面。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演讲小组讨论结果,每人时间一般把握在3分钟左右,对演讲精彩之处,应给予掌声鼓励,对演讲的闪光点,应加以发挥和总结。大组分享交流需注意的是:要点提炼和时间把控两方面的问题。

四、结语

户外体验式培训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它充分的符合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将它有效地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个性和特长,全面培养学习者良好、健全的个性。户外体验式培训在高校课外体育教学中能够充分满足学习者个性、兴趣和教育学、马斯洛需求理论等方面的需求,同时能够通过满足这些需求达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基金项目:1.2012年宁夏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XGC2012D08;

2.2013年宁夏师范学院科研项目资助课题,课题编号:YB201331

参考文献:

第9篇:中小学体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立体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6-0009-02

一、双师型教师存在的必然性

中等职业学校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这需要教师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职业所需要的技能和素质。这就使中等职业学校迫切要求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是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础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建立一支专兼结合、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必须要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以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形成促进职教教师资源有效开发的合理机制。石家庄市的实际情况为地域性双师型教师培训,提供了比较典型的个案材料。

二、石家庄市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石家庄市中等职业学校逐步形成了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专业结构,设置专业180余个,每年培养紧缺型技能人才5万余名,打造出装备制造、电子电工、信息技术、医药化工、纺织技术、餐饮旅游等为品牌的一大批骨干专业。石家庄市中职学校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师资来源单一,职业特色不明显

20世纪80年代初期,根据社会经济及职业教育发展需求,一部分初、高中逐步完成转型开办职业高中和职业中专。2002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以后,国家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支持,随后几年中职学校连续扩招,招生数量年年创下新高。据调查统计:石家庄市中职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多在48岁以上和38岁以下,其中48岁以上教师绝大部分来自转型学校,38岁以下教师大多来自于高职院所和师范院校。石家庄市部分中职学校调查结果显示38岁以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从总体上看,中职学校教师多来自于高等院校,其中专业课教师多来自于文化课教师转型,这样的教师多有学科教育的痕迹和背景,教师不能定期到企业单位去实践,因此多数教师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训教学能力都处于弱势,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往往不够,重理论、轻实践,传统观念作祟使之认为技术、技能是雕虫小技,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职业性体现不明显。

(二)教师的双师素质亟待提高、结构亟需调整

石家庄市部分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调查结果显示:专业教师获得中级技能证书平均为60%,获得高级技能证书仅为21%。位于中西部地区的陕西省西安市在2010年市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取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已达到80%。位于长三角发达地区的浙江省嘉兴市2010年中职学校教师取得中级技能证书达85%以上,取得高级技能证书达50%以上。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石家庄市中职学校教师双证书合格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距东部发达省份仍有较大差距。教师能力结构也不太合理,专业技能不足教学能力较弱。从师资结构上来看,存在着紧缺专业教师数量不足、队伍年轻、高学历和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高等情况。

(三)部分学校及一般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要求: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数应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数的50%,其中双师型教师不低于30%。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20%,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应占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0%左右。但在实际操作中,专业课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偏小、兼职教师比例偏小。

三、“立体化”双师型教师培训的主要对策

截至2011年,石家庄市共建立了10个市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每年培训骨干教师和转型教师700多人,经过培训提高,职业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80%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接近50%。同时,石家庄市每年选派大批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训,近三年接受国家、省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训300人次,选派教师出国培训20人次。石家庄市在加强中职学校双师建设方面初步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行业)参与、个人积极响应”的培训体系。结合已有的经验,提出了中职学校“立体化”双师型教师培训对策。

(一) 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培训机构

1.政策上的支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十一五”期间,在办学格局上,要继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在管理体制上要“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因此,鉴于企业在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扩大职教投入方面中的重要地位,针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偏弱的现状,应建立政府统筹,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等主管部门牵头,共同创设促进企业有效参与中职学校双师培训的政策环境,这一点非常重要。因此,建立健全由上述部门牵头的双师型教师培训机构,是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取得成效的关键。

2.资金上的保障。国家建立师资培训专项基金。一方面国家设立专项经费,同时号召并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单位赞助,建立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基金,用于重点支持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也可依据能力和需要,建立相应的师资培训基金,专门用于本区域职教师资培训。

(二)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双师型教师培训必须立足实际,坚持政府、社会与学校紧密结合的原则。以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以校企共同培养培训为主要路径,加大校际间、学校和行业企业间交流与合作力度,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样化的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

1. 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明确规定双师型的标准,严格把好双师型教师培训的质量关,只有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和制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会有科学的指导和规范。尤其要对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充分把好资格审核关。

2.建立“立体化”培训网络,开展系统化培训。在培训层次上建立校级、市级、省级、国家四级教师培训体系;在培训方式上采取远程培训、暑期集中培训、脱产培训、常态培训(业余)等方式;在培训的专业选择上可按示范专业、特色专业、重点专业与薄弱专业等分类组织;在参训教师的选择上坚持选拔、推荐、轮训有机结合;在培训类别上把岗前培训、在职提高培训和高级研修等有机结合。

3.加强对兼职教师的聘用和培训。加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扩大兼职教师比例。行业企业中不乏双师型人才,有计划地聘请行业企业等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是中职学校的必然选择。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3,加拿大社区学院兼职教师达到80%以上。兼职教师比例的提高,有利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来自企业行业等一线的兼职教师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针对兼职教师的具体情况,加强其聘用管理与培训,也是中职学校的重要任务。

4.构建完善的激励、保障与考核机制。完善责任、荣誉和物质等激励机制,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专业发展;继续健全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和制度,尤其是把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力度,并为教师培训提供时间保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工作的重点;切实落实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强化督导、检查与考核,把提升双师素质变成中职教师的自觉行动。

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既是难点,又是着力点,是中职学校永恒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张 萍.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