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科学管理范文

农业科学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科学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科学管理

第1篇:农业科学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一、农业经济转型期的主要特点

工农产业结构的质性变动。农业经济进入转型期的一个典型标志是工业与农业这一产业结构内部开始变化,由原来的利用剪刀差牺牲农业发展换取工业发展转变为工业反哺农业。国家出于产业结构均衡发展的考虑,会加强相应的宏观调控,力求通过工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发展,从而完成以工促农这一反哺过程。我国的工业已经获得了很大发展,已经具备了支持农业发展的能力,目前我国正处在以工促农的新阶段。

城乡二元结构的质性变化。我国经过30年快速的城市化,造就繁荣的城市的同时,也造成城乡的差距拉大,农村在城乡收入、文明水平、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经济增速等各个方面都落后于城市。目前我国城市化的水平已经具备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国家以城带乡的战略开始付诸实践,城乡由二元割裂开始走向一体化。这一质性变化将极大地改变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模式,促进农村生产要素在城乡一体化中自由高效地流通,极大地提高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水平。

二、农业经济转型期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带来的新变化

工农产业结构的质性变动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产生的新变化。农业产业链的拉长将是今后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的重点,特别是由于工业对农业全面反哺的铺开,传统学科研究的农业结构将随之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注重从产前、产中、产后对农业经济进行全局性探究,对农产品的精细化加工、农业大物流的构建、农村绿色生态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健全等等都将是今后学科研究的重点。

城乡二元结构的质性变化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产生的新变化。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解除,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对这一变化予以足够重视,才能跟上实践的变化并更好地服务于实践。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在城乡各个发展领域的陆续展开,城乡生产要素的大循环大流通将是今后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农业现代化战略性驱动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产生的新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的新变化:一方面,由于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要实现发展生态化,这种可持续发展略的革新式的提出,直接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对农业发展方式领域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在环境保护和维护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增加研究力量,并直接倒逼农业经济管理思维方式的革命式的颠覆和再生。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比较缓慢,我国农业经济在国际先进农业经济面前缺乏竞争性,如何应对国际化带来的挑战也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重点。

三、积极面对新特点、应对新变化,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

差异化学科战略。针对上述分析的处在农业经济转型期的三大特点以及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带来的新变化,可以实施差异化学科战略,即把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产业结构质性变化、城乡结构的质性变化、农业现代化战略驱动这三个方面,着重从产前、产中、产后对农业经济进行全局性探究,着重加大城乡生产要素大循环大流通方面的科研力度,着重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维护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应对农业国际化方面的研究。

科研人才战略。要根据差异化学科战略,有选择性地按照上述研究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工程设计和实施。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教材、教辅资料以及理论的更新引进,也应根据研究重点的调整进行相应的调整,将契合研究重点的新知识、技术和理念融入到具体的人才培养和农业经济管理中去。同时,从国家层面来讲,要加大教育规划力度,出台扶持性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政策,加大培养投入力度,对有突出贡献的学科带头人和长期在农业经济管理一线从事研究工作的优秀人才进行重点支持和培养。

学科互补性战略。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融合了经济学和管理学两门学科,与之有直接联系的学科就有数学、法学、金融学、环境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这些学科间不能割裂开来进行研究。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应对由农业经济转型期催生的新特点并由此对科研带来的新变化时,“关起门”来搞研究,只有死路一条,只做简单的“1+1=2”的叠加研究也是没效果的。正确科学的路径应该是以农业经济管理这一学科确定的研究重点为核心来确定所涉及的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并由此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不断付诸实践,在大量的鲜活的农业经济管理现象和事件中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

四、结语

应对农业经济转型期产生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新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只是从理论上进行了粗略的分析,要真正有效地解决农业经济转型期条件下农业经济管理学科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还是要集合广大科研专家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者的智慧,并在付诸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从而适应转型期新特点新变化,服务于农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忠伟,王艳霞.夏龙.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S2).

[2]任保平.工业反哺农业:我国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发展战略转型及其政策取向[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

第2篇:农业科学管理范文

1我国农业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1.1农业水利工程准备工作的管理

农业水利工程的准备工作是开展农业水利工程的前提,所以要提高对准备工作的重视。首先,严格制定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书,选择合适的工程承包者,并与其签订相关的合同;其次,在签订合同之前,合理估算修建农业水利工程的费用及管理费用,从而实现对修建费用及管理费用的合理控制,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最后,应提高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进行高效率的管理,有效协调建设单位、监管单位及施工单位之间的矛盾与关系。

1.2做好农业水利工程实施过程的管理

在农业水利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应管理好工程项目的规划图,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此外,要加强对施工设施的管理,并对施工的效果和结果采取合理的管理方式。其中,要将对规划图的管理视为管理的重点工作,要求建设单位及操作人员严格地按照规划图进行建设;要随时检查设备,确保施工环境安全,提高施工效率。另外,在农业水利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及时修正规划图中不合理的地方。

1.3做好农业水利工程完工后的管理

农业水利工程完工后要进行工程项目资料的交付,并要加强对所用费用的清算管理,相关部门要做好检验工程质量方面的管理,并对所有的工程资料进行存档管理。

2我国农业水利工程管理问题

2.1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

虽然我国水利单位建设的时间较长,并且拥有较多的操作人员,具备齐全的设施。但是,我国的水利建设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第一,创新意识和能力较弱,制约了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第二,缺乏健全的制度和机制,致使建设单位出现资金匮乏的问题,并且加大了管理成本。以上种种问题阻碍了建设单位的发展。

2.2管理意识有待提高

建设单位对质量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农业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意外事故;建设单位不严格地规范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要求,致使工作人员忽视了质量,随意地进行施工。此外,某些建设单位为了尽快地完成任务,存在各种投机取巧的行为。例如,为了降低建设成本,便随意改变工期;并且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中选用劣质的材料,致使农业水利工程的质量令人堪忧,使用寿命普遍较短。

2.3设备陈旧落后

建设单位没有及时地更换设备,并且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某些建设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而没有引进先进的设备,致使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降低。此外,农业水利工程的施工人员缺乏科学的理论知识,不能够在农业水利工程方面提出新奇的见解。

3提高农业水利工程管理的策略

3.1建立健全相关机制

建设单位的制度是农业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建立起完善的机制与制度,有利于促进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保证农业水利工程的质量,实现农业水利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3.2提高质量监控意识

建设单位中的质量监控部门应对材料选择及检验方面进行有效监控,并做好质量监督与检验工作。水利施工管理的关键是要做好事先控制与预防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考查,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问题的出现。

3.3提高施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建设单位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加强对建设人员的理论知识的教授,并提高建设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此外,操作人员应在建设过程中积累相关经验,提高应对建设过程中突发问题的能力,从而保证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减少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成本,为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正常施工提供有力的保障。

4结语

第3篇:农业科学管理范文

一、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缺乏科学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然而在这个阶段,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与基本经济体制之间尚没有协调发展。第二,农业经济管理不受重视。很多经济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了解不够,没有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于是在工作中对农业经济管理比较轻视,日常工作中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没有深入学习党和国家颁布的与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有关的文件、政策。同时,很多经济管理人员割裂了农业管理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脱离实际。第三,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素质较低。农业经济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工作能力与职业素养。而在现实情况中,很多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于是在管理方面的执行力较弱。作为农业经济管理的主要参与者,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与素养不高无疑会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多的难题。第四,经济管理信息化不足。在当今新时期,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并且已经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化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降低了工作量。如果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当中,则农业生产与农产品销售等均能够获益,大量的即时信息能够达到用户手中,发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作用。

二、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1、实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变: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应当改变传统落后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农业经济活动之中融入经济管理。

2、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经济管理之中应用现代化的管理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之中,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农业经济科学管理的实现,促使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提高对经济管理的认识,增强农业经济管理的素质,紧跟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工作岗位中,不断地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将现代化技术应用在农业经济生产与管理中,开拓一条现代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之路。

3、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农民占据重要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使其掌握更多的现代化技术,推动与促进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的实现。全球化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同样需要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引入先进的技术与理念,结合中国的国情,发展富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塑造自己的品牌,提升农业的综合素质,帮助农民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避免农业发展走向错误的轨道,降低对资源的损耗,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推动我国农业开拓出一条高效、高产、绿色、生态的发展道路。

三、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

第4篇:农业科学管理范文

【关键词】 中职;农业专业;六大关系

一、“己知”与“未知”的关系

教师、学生、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素,他们构成课堂教学的全三角。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由“不知”到“知”的过程;可以说,教师的“己知”和学生的“不知”的矛盾构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教师的“己知”。所谓教师的“己知”,就是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实践证明:一个受过农业专业训练的毕业生,对农业科学的概念、定律、定理都有了基本了解,但对那些基本概念中的细节问题,往往会不十分清楚,理解也不够深刻。在教学过程中,钻研教材就成了解决教师本身的“知”与“不知”的矛盾的过程。解决这个矛盾的主要方法就是熟读教材,深入理解教材,抓住主线,明确重点,确定难点,在自己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网。

二、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教师不但要钻研教材,还应钻研如何通过传授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知识是能力基础,知识绝不等于能力。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某种能力的因素,是钻研教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如总结解题思路,不但能使学生加深对定律和概念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总结概念能力的好方法。学校传授给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有限的,学生毕业后,这些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能力才能在工作中发挥作用,能力又会加速知识和技能的扩展与更新,如此反复深入。这样的循环既能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因此,农业类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应将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过渡到传授知识与掌握技能和培养能力并重。在一定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能力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能力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手段。

三、知识与品德的关系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教书又育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才,人才必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方面农业类专业教师不能是只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教师总会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的思想,这一点恐怕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另一方面农业类专业教材中也确实有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如唯物主义思想、辩证的思维方法、爱国主义思想及农学家们的勤奋精神和创新精神等,农业类专业教师要本着对学生全面负责的态度,除了教给学生农业类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农业,热爱祖国,为振兴祖国农业的精神,要完成这些任务,就必须从教材中挖掘这些因素,并把它渗透到教学中去,有机地和知识教学结合起来,钻研教材时有意识地注意这个问题是完全必要的。

四、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实践证明:这个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问题,在钻研教材中不可忽视,教师只有胸中有全局,处理各章节教材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知道功夫应下在何处。钻研教材首先要对全局教材进行通读,对每一节教材的钻研起码要从全章这个全局出发,首先对全章作一个精细安排,确定全章重点,全章设计得好,重点就能突出。在基础知识选取时:首先应根据实践操作培养技能的需要,其次要考虑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农业科技更新的状况等问题,最后尽量使学生适应性强,一专多能,一专多向,扩大知识领域,组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结构。随着农业科学和生产的发展,现在的农业技术已不是原始的水平了,故掌握复杂的技能就非学习科学知识不可。

五、新与旧的关系

对学生来说,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产生了新知识与旧知识、已知与未知的问题;对教师来说,产生了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来获得新知识的问题。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就要深入研究这个新与旧的关系,力求以“旧”引出“新”,利用“新”来巩固和深化“旧”。实践证明,这个新、旧的辩证关系,是我们钻研教材中应注意掌握的一般原则。教师在研究一章教材时,就应该把这章教材里学生的已有知识排列出来,并考虑如何利用已有知识,如何加深学生已有知识,要复习那些既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又能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巩固和深化的旧知识。

第5篇:农业科学管理范文

关键字:农业水利;施工;科学化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 A

1我们国家农业水利工程的现状

一直以来许多地方热衷于大搞农业水利建设可是对建设中和建设后的管理问题却不是很重视形成了“重建设、轻管理”的局势。许多管理问题长期存在缺少一个科学的管理制度在建设中不能合理地进行人员和资金的分配,严峻的乃至呈现的问题简单形成水利工程半途罢工或许建成后频频发作问题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效果。因为管理机制的欠缺不仅不能给农业出产带来效益反而也许因存在的各种问题对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公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乃至威胁生命和产业的安全。

2在实际农业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行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性

科学化的管理方式不仅可以增强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率而且也会避免很多建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而且也能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从而促进水利工程在农业中作用的充分发挥。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在工业和农业中水资源的使用都是非常普遍的农业发展对水的需求尤为突出只有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才能在农业的发展中利用科技的优势节约用水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我们要在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对相关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推动水利设施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的过程中重视科学化的管理方式能够大大缩短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的时间提高施工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工程建设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从而促进农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也能够节约建造成本避免很多常见问题带来的弊端更好地为农业的健康发展服务。农业是我国经济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产业之一农业的稳步发展能够带动粮食出口粮食加工食品行业等多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农业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也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加强科学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工程管理的立法对于水利设施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水利设施建设中的立法工作。由于农业水利工程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施工过程的管理马虎不得要特别加强施工的科学管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我国在水利施工管理方面的立法较少容易出现较多的管理漏洞及各种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在施工科学化管理上加快立法管理只有依法进行科学化管理,才能保证水利工程健康快速地发展。立法要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从水利工程设计、施工过程、施工维护等多个方面都应该做好立法工作。因为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极可能对整个工程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情况出现。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加快科学化管理立法工作,是保证工程健康快速完成的法律保障和前提基础。

3农业水利施工科学化管理的措施

由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农业水利设施的建设过程中科学化管理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农业水利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不断推进农业水利建设的科学化管理提高农业整体的生产技术从而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3.1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代各个行业发展需要贯彻和落实的方针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新时期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知道思想。因此在农业水利发展过程中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只有在农业水利建设的过程中不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要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科学化管理。另外六可以利用主观能动性推动社会的变革。因此在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人”这一积极因素在水利工程设施科学化管理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和政策方针捉进农业管理科学性的提升捉进农业水利的搞笑可持续发展。

3.2不断深化可持续发展政策

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环境的保护问题不断发展以科技为导向的产业链,一定要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节约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一定要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往重科技的发展道路。尽力做到在不污染环境不浪费资源的条件下促进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更好地谋求发展。同样在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施工中胧们也要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往意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使用。只有这样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时能够更好地协调社会利益经济利益和个人利益三方面的关系。

3.3以人为本的思想

尽人皆知,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社会组成的底子单元,人是全部社会活动的主体,直接参与社会的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社会活动等。之所以科学开展观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因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发生无穷的效果,能够推进社会疾速开展,为社会发明更大的价值。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全部调动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自动的完结自个的任务,为施工建造作出自个应有的更大的奉献,这是科学化管理的根底。

3.4要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与控制

要树立和完善施工安全的管理体制与监督体系,确保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一起对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进行训练,要点训练流动性高的、安全常识缺乏的,安全意识淡漠的人员;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查看和巡视,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危险;要培育施工管理人员的科学安全思想,确保施工中每一个环节的安全性。

3.5树立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确保体系,抓好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确保高质量工程

确保质量是项目施工的基础目标,其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寿命和后期的正常运用,监理单位、规划和勘测单位均应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在公司内部构筑安排构造,形成公司的专有特色和抢先优势。并树立健全质量确保责任制和监理作业制度,执行岗位责任制,按规则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并给出相应的评估陈述。

3.6加强培训工作

进步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进步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施工管理作业具有专业交叉性、掩盖范围广的特色,需求管理人员不只有必定的理论常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有比较丰富的实践技术经验,一起更需求有法律常识和行政管理经验;施工管理人员要摆正位置,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并能协调方面的关系。项目施工人员要加强道德培训,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最后,加强环境维护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防止污染,加强水质的保护。制定有用的施工措施,有安排的排水、开挖,维护附近建筑物的边坡稳定性,并且,尽量防止形成不必要的环境损坏,禁止乱砍乱伐,加强对植被、水源地等方面的保护。

结束语

在农业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科学化管理,一方面可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又能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节约大量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实现经济效益;最后增强施工各个部门的协作配合,团队作用越来越强大,提升了整个团队的“战斗力”。随着施工过程科学化管理的不断深入,定能使农业水利工程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农业科学管理范文

1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1.1推进素质教育

学生对传统的授课方式缺乏兴趣,实验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模拟的环节进行彼此间的交流,锻炼学生思维、沟通、团队、创新能力,并且能够较为完整的使个人综合素质能力有一定的提升,实现由传统的知识传授教育向全面综合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变。

1.2加强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课程是完整的一个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实验模拟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他们大胆创新的精神。而实践能力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造成课程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严重脱节。

1.3提高应用能力

随着互联网应用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农林经济管理的相关应用软件作为重要的工具性知识成为本科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现实工作中会经常使用到已被社会熟知并得到广泛应用的企业管理软件(如用友、ERP)、数据分析软件、项目管理软件等,实验教学环节加强这种工具性知识的掌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2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实验教学环节薄弱

农林经济管理是我国较早开设的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计划长期以来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总是处于理论课的从属地位。各高校开展的实验教学也主要集中在计量经济学、会计学、ERP等经济管理类基础学科实验课程,各实验课程安排过于分散,缺乏科学有效的衔接与整合,尤其是针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实验环节设置较少,难以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和实践能力。

2.2实验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在计算机网络实验中心进行,安装相关的专业软件进行相关程序的设定进行情景模拟试验,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讲解基本操作流程后,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实验教学任务在计算机系统上进行操作,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难以解决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虽然这种实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各课程实验教学方式单一,造成学习主动性下降,学生往往只是为了获得所修学分而尽快完成实验任务,实验教学效果欠佳。

2.3实践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高校教师都是在获得博士或者硕士学位后进入高校担任专业教师的,许多教师虽然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没有在实际工作单位从业,实验经验严重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很多实验教学老师均是由专业课程老师兼职授课,专职的实验教师或者是行业内有经验的兼职教师较少,而兼职教师较大的课务压力和科研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投入到实验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无法保证实验教学效果。

2.4缺乏评价监督体系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评教”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往往是在课程结束后进行简单的“评教”以敷衍了事,使得“评教”体系过于形式化;各教学单位的教学督导缺失导致没有客观的评价监督人员,致使督导缺失。

3实验教学对策与建议

3.1完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个系统的过程,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实验教学在本科教育阶段,对夯实学生理论基础、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应该设计“分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学科技术试验偏重于计算机操作能力训练、学科基础能力训练;专业基础试验偏重于管理学、经济学专业基础课程的试验环节,如统计学、计量经济学、ERP等试验课程,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专业综合实践技能偏向于农林经济管理多课程试验课程综合性实验,如农业金融学实验、农业发展规划实验等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3.2提升实验教学课程任课教师的能力

目前我国大学教育与培养方式逐渐向现代教学方式转变,学生逐渐成为课堂和教学的主体。而实验教学的改革,就是培养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积极性、主体性和能动性。而这三大特点的发展、学生氛围趋势走向等仍需要课程教师的指引与指导。教师对此的作用和影响至关重要。第一,实验教学课程教师的筛选。应选择基础理论扎实、责任感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实验课教师。第二,革新传统教学,聘请一线专家学者或企业高管参与实验课教学,补齐实验课程教学短板。第三,组建学生“团队”式主体。通过学生兴趣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进行“组内交流”、“组间交流”,自查文献、自决问题,使学生在能动性发挥的同时,拓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3建立实验教学考评制度

考评制度的建立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对学生实验课程成绩的考核。目前,多数高校对学生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任然不高,比如在综合成绩测算时,实验课程成绩权重太小。既不能体现出课程的重要性,也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认同性,导致学生对此草草应付。应建立健全实验课考评制度,提高实验课程的权重,使之与理论课程同等重要。同时,提高学生创新性实验设计的权重。第二,对教师实验课程成绩的考核。使用同行专家学者与学生共同给分的制度。专家学者的评分能体现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知识传导能力、对学生创新性、主动性的引导能力等;而学生评分能直接体现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实验课程学习效果和对授课老师的认同效果。

[参考文献]

[1]崔宁波.农业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8):2015-216.

[2]黄寄梅,刘传菊.关于农业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3)121-122

[3]高集光.浅析农业经济管理课程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3(9)262.

[4]张恒松,曾艳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开展实验教学探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2):109-113.

[5]赵锦域.高等农林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02(6):20-21.

[6]郑璇.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1)43-44.

[7]薛兴利,刘桂艳,尚健.高等学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室科学2013(8):59-61

[8]汤晓莉.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16):135-136.

[9]姜长宝.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8):107-108.

第7篇:农业科学管理范文

一、主要做法和体会

1.学习科学发展观,推进选项立项更科学

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承载着生产力发展的诸多要素和技术环节,但它的最终离不开以人为本这一主线。近年来,我们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从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立项规划和设计。

1.1发挥地域地理自然资源优势,规划布局高效设施农业园区。我们组织多方面农业专家和乡土人才深入实地调查,按照我市地理资源优势的不同和人力资源的配置差异,科学进行规划建设。

1.2坚持聚利避害利用农业自然资源。水,土自然资源障碍因素是制约高效农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在规划建设上,我们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扬长避短。我们在市域的腹部地区,克服该区域质地盐积化,水质含盐量高的弊端,在园区规划布局上,立足发展经济高效的抗盐碱作物――棉花和大枣。在开张园区采取打深井取甜水,洗盐压碱,生物改碱等农业措施,目前园区6000 余 亩枣树挂果,亩收益由原来的不足千元一下提升到六、七千元,效益成倍增长。

1.3重在科技主导解放第一生产力。在园区建设前,受农业制约因子的限制,各地农民都有其传统的耕作制度和种植模式。在人们不断追求利益最大化,急需在建示范园区的同时,首先立足农民科技观念的更新,加强技术培训,促进第一生产力的发展。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统筹协调带动

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乡村、金融、机电和农、林、水,畜牧多个部门和行业,如何发挥部门优势最大化是综合开发成果的关键。几年来,我们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在资金筹集使用,项目施工建设,行业技术注入,建后管理等方面,都充分践行了统筹协调作用。

2.1统筹资金,捆绑使用,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过去我们搞开发,只管把自己的资金管好,用好,但由于受资金额度的限制,往往是建设规模小,质量不很高,后续跟不上,前功后弃了,事半功倍。近几年,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农业综合开发协调领导组,由市长亲自挂帅,把涉农部门有限的项目资金在市财政的统筹下,捆绑到园区建设上使用。

2.2协调技物结合,充分夯实新农村基础。近年来,市农发办积极协调有关涉农部门,多次深入园区 ,进村入户,按作物发育季节,为园区农民不断充电,传授专业新技术,培养新型农民。为扩大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市农委蔬菜办在园区内还建有自己的温室示范小区,林业部门有自己的薄皮核桃示范基地,畜牧中心有自己的养猪示范场,等等这些,都起到了言传身教的效果。市农小办还把示范园区的村纳入到小康建设(新农村)推进村范围,都有力的促进了园区村内外部在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活水平、社会文明和精神愉悦上都有很大改善。

2.3培育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引导带动产业化经营。近年来,我市农发办依据地域优势,在园区内不断培育农业新产业,在南部地域城西街道创建了反季设施蔬菜基地,在韩阳镇创建了万亩薄皮核桃基地。在中部地域开张、卿头重点培育优质棉和红枣产业,在台垣地域着力发展商品粮,在黄河滩涂主攻特色出口蔬菜芦笋产业。业经几年的精心培育,使之各个产业基地都在不断壮大,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由此带动了市域多个果品蔬菜批发市场建设,芦笋产品加工等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

2.4多项后续保障,重在持续健康发展。近几年,我们汲取过去“重建轻管”的经验教训,在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建设上,确立各项制度,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后劲不减。一是不断技术充电,培育基层一线人员,增强科技投入能量,在人财物上极大保障。二是建立健全路、林、机多支管护队伍,做到园田道路常年有人养护,园田林网常年管护不断,所有机井渠设施维护责任到人,做到奖惩严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久而不衰,持续健康发展。三是积极创造条件,着力改善园区面貌。城西街道菜农在增收的基础上今年又筹集资金扩建大棚1000个,水泥硬化园田路面1.5公里,全面改善节水灌溉设施。

二、值得探索的几个课题

农业综合开发是从提高生产力角度推动生产的发展,以获得人们期待的最佳效益。笔者从多年践行农业综合开发模式来看,高标准示范农田建设也只是一个基地型开发模式,即在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下的连片开发。当然技术带动型的开发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后劲不足等问题,都是农业综合开发在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应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新课题。笔者思考:

1.建设具有特色农业的示范园区,各级政府应从体制上入手,建立健全名副其实的 相应产业的生产合作社,诸如红枣、核桃等产品,都需从最基层解决产,供、加,销一体化问题,才是确保农业基础----开发成果获得最佳效益。

第8篇:农业科学管理范文

一、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在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围绕国内外市场需求,本着“尊重农民意愿和选择,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大力调整种植结构,重点发展以蔬菜为主的高效农业,种植名优品种,优化种植布局,实施标准生产,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每年蔬菜种植面积实现295万亩,实现产量1300万吨,蔬菜产值占全市种植业产值的六七成。

二、组织实施沃土工程,培肥地力。目前,我市存在着种粮效益低,且施肥不合理的现状,为了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在全市全面实施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主的沃土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地对耕地进行培肥、整治,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综合运筹土、肥、水等农业资源,指导农民科学种田,促进农业资源科学、可持续利用,为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基础。在每年为农民免费测土样3万个、推广测土施肥面积225万亩的基础上,争取在三年内全市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全市耕地质量呈良性发展格局。

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市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赵勇书记提出要全市农村普及沼气池,符合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根据我市农村地理自然条件不同,排除气温、地质等障碍因素,全市136万农户中有近90万户适宜建池。目前,已发展30多万户,还有50多万户的任务。在工作中,遵循“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因地(村、户)制宜,分类指导,建管并举”的原则,进一步制定完善建设规划,分步组织实施,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实施物业管理服务,让农民群众受益,推进全市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四、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目前,我市农业机械化已形成一个产业,成为农民经营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今后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农机发展全局,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着力点,以节本增效为核心,着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改善装备结构,提升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由中级向高级阶段转变,不断开创农机事业健康、协调、加速发展的新局面。争取到2008年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70%。到2010年争取达到78%,继续高级阶段运行。

五、大力普及农业科学技术,加快培养新型农民。近年来,面对我市农村劳动力宜农宜工的现实,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民实用技术教育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每年有150万农民轮训一遍。今后要发挥农广校主渠道作用,整合发挥“三电合一”、农技推广体系、农村科技进村服务站、电波入户等作用,大力培育职业农民,提高农民实用技术水平和转移就业能力,促进土地经营的集中和农业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不断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的效益。

六、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满足市场需求。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抓好这项工作,是农业部门的重要职责。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狠抓关键,突破重点,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进一步制(修)订大宗农产品的生产、技术、管理标准并组织实施,加快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和核心生产示范区。建立完善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科技人员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骨干作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发展。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从生产、技术、管理三个层面入手,认真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申报和认证工作。三是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健全完善覆盖市、县、乡、村及主要市场、重点企业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实施产地编码追溯和备案登记制度,强化农产品监督检查,确保质量安全。四是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大源头治理,围绕关键季节开展集中整治,严格查禁国家明令禁用、限用的农业投入品。加强农资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规范经营行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产品。

七、深入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农业服务体系。面对着农户种植经营主体规模小且分散、种植品种雷同、市场信息不灵、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农业主管部门要从农民最急需而又不能解决的服务项目入手,按照公益性和经营性分开的原则,创造条件,健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逐步推进由产中服务向产前、产后服务延伸,由单项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由生产服务向营销服务拓展。

第9篇:农业科学管理范文

1.1科技档案分散,资源浪费巨大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2012年承担各级各类大项目157项,其中国家级大项目4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全年审定和登记作物新品种35个,获得各类成果奖项66项;2011年承担各级各类大项目5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全年审定和登记作物新品种31个,获得各类成果奖项66项;2010年承担各级各类大项目91项,全年共审定和登记作物新品种36个,获得各类成果奖项46个。仅从这3a的统计数字来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研项目多、成果多,相应的就会产生大量的科技档案,如此庞大的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由全院30个分院和研究所共同完成,在科研工作中形成的科技档案也分散在30个分院和研究所,无法发挥这些科技档案的集成效应,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1.2农业科技档案归档率低

一是科研工作管理体制不完善,有些单位科研管理和档案管理严重脱节,科研档案归档率低;二是农业科研工作周期长,档案来源比较分散,没有收集或没有全部收集到档案室统一保管,造成档案资源流失;三是有的科技人员视科研档案为个人财富,不愿意、不放心将科研资料交由档案管理人员管理,致使档案工作难以开展,甚至造成科研档案断档。

1.3科技档案整理与保管不规范

有的单位将耗费人力物力形成的科技档案散放在档案柜里,甚至是多年的科技档案堆放在一起,没有经过登记整理,容易造成档案损毁,更不利于档案的开发利用。

1.4科技档案开发利用有限

科研档案管理存在重保管、轻利用的问题,而档案的价值在于利用,档案没有提供利用服务就是死档案,其价值和潜力就体现不出来。

1.5科技档案管理方式落后

21世纪已进入信息时代,但基层的档案管理工作显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还是传统的手工操作,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处理技术在档案管理上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

2加强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具体措施

2.1加强科技档案收集和管理力度

科技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是科技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材料的收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没有档案的收集工作,就不能把在生产、科研活动中形成的科技档案作为国家的财富集中保管起来。我国档案法规定,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科技档案的收集工作是保证科技档案完整、准确的重要措施。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档案的收集应从研究课题项目的任务下达开始,经过各阶段试验,至最后总结、成果鉴定、推广示范的整个过程,材料收集整理后由各分院、研究所档案员定期向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档案室移交,以保证档案的完整、系统和有效利用。科技档案的收集工作还必须把好质量关,除做好科技文件归档前的监督、指导工作,还要特别加强接收归档的验收工作,确保归档科技文件的质量。

2.2加强各科研院所档案管理工作的合作

全院30个分院、研究所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种上下联动的网络结构,院机关档案室要加强对下属单位档案工作的管理,全面履行档案机构的职能。科研处对全院科研工作起管理作用,对全院的项目申请和科研成果应有全面的了解,科研处要协助院机关档案室做好全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每年向院机关档案室提交前一年全院的科研项目清单,包括项目申请单位、项目内容、项目年限、课题主持人等,以便对各分院、研究所的档案管理进行监督指导。各科研院所要把档案工作列入科研计划、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管理工作中,把科研档案的形成、积累、归档等工作纳入科技人员职责范围,并作为科技人员晋级、授奖和评、聘技术职称的依据之一[2]。

2.3完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不仅是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依据,而且是日常管理工作的操作指南[3]。档案工作人员要按照科技档案管理规范的要求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科技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归档。整理是科技档案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其实质是对科技档案进行有序的组织,经过科学整理,科技档案能够保持内部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信息的准确揭示,从而易于科技工作者了解和熟悉所管理的科技档案,能够准确、迅速地提供利用。此外,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档案法律法规,掌握并落实档案管理行业标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2.4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

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利用,档案利用是实现档案价值的重要途径,如果档案得不到利用,就不能达到为科研和农业生产服务的目的。首先,通过编制档案检索工具,提高档案利用效率,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其次,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扩大科技档案的利用范围;第三,要进行利用农业科技档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使农业科技档案应用于农业生产;最后要通过档案编研工作,提高档案利用效能,档案编研工作是对农业科技档案中的内容进行筛选、分类和整合,形成科技成果简介、数据分析、综合性述评、专题汇编等编研成果,帮助档案利用者在更短的时间内对某一问题有更加全面的了解[4]。

2.5运用现代化的方式方法管理农业科技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