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院职业安全范文

医院职业安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职业安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院职业安全

第1篇:医院职业安全范文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防护对策【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204-01消毒供应中心是医疗体系中一个特殊的部门,是医院消毒、灭菌医疗器具和器械的重要科室,承担着医院各种可重复使用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存放及发放的工作,因此,各種污染物品及各种物理化学因素。使消毒供应的工作形成了很高危险性,为了避免或减少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对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策略。

1潜在的职业性危害

1.1生物性危害 临床使用后受污染的医疗器具携带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工作人员在回收、清點、刷洗、包装过程中,必须暴露于这些感染因子中,極易發生銳利損傷及被污水濺到眼、口、鼻、粘糢,是职业性感染的重要因子。

1.2理化性危害:高湿、高温、嗓音、辐射、粉尘、纤维絮等是消毒供应中心常见的危害性物理因素.工作洗涤区的潮湿,与大量的清洗工作使工作人员不可避免的接触冷水,是危害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之一。高压灭菌器,蒸氣發生器與自動清洗機的使用,使消毒中心处于一种高温的工作环境。特别是炎热的夏季,温度极高,易发生中青和烫伤。供应中心内机器多,同时开启嗓声很大,长期反复在該環境中工作,工作人員易引起煩躁,易怒,頭痛,听力减退,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症状。折叠包装敷料时,其棉絮纤维,粉尘易被易直接进入呼吸道,长期刺激呼吸道可损害呼吸系统功能。紫外线消毒设备,由于保护不完全或操作不当,这些辐射工作人员的皮肤及眼睛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多酶清洗液及含氯消毒剂等化学消毒剂均有强烈刺激性、腐蚀性和挥发性,极易通过吸入、皮肤接触而对皮肤粘联、眼睛及呼吸道产生危害。

1.3生理性危害:灭菌长期站立操作,灭菌装载、搬运重物、下收下送等体力操作,容易造成下肢静脉曲张、腰部损伤、肌肉、关节的损伤等。

1.4社会心理因素: 虽然消毒供应中心在保障医院正常运转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由於服務於臨床,屬於無創收科室,長期以來得不到應有的重视,得不到充分的理解和回报,加上工作繁琐、复杂、劳动强度大、易导致心态失衡,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工作人员职业安全意识薄弱,防护知识缺乏,有时怕麻烦,不穿戴防护用品,而增加职业暴露的危害性。

2 安全防护

2.1安全防护: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經常接觸大量污染的銳利器械, 在回收处理的这些医疗器械时,應按標準做好自身防護,應戴口罩、帽子、防护眼罩、穿防水围裙和長筒靴。物品分类放置于防渗漏防刺的密闭容器中运输,特殊感染的器械应用黄色密闭容器装置,并遵守先消毒|——清洁——消毒原则。在回收各种穿刺针和锐利器械时,分开放置,防止刺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一旦发生锐器损伤,立即挤出血液,用流动水冲洗伤口。然后消毒包扎,如被HBV、HIV等病毒污染的利器刺伤,如HBV,必要时接种乙肝疫苗,如HIV,经专家评估伤口,如需预防用药尽可能1-2小时内服用,按要求做好登记,上报院感染科,并期待学随访6-12个月。

2.2理化因素防护: 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使工作环境尽可能宽宽敞,安装排风降温系统,空气净化装置。冷热水系统装置。配备合适的防护用器,如防水衣、防水鞋、橡胶手套、护目镜等,使用单独的工作间折叠敷料,并戴一次性口罩,供应中心内的机器应定期维修、保养,按规范操作,尽量减少嗓音,紫外线不能直接照射到人,操作过程中需穿戴防护服和眼罩,照射后通風30分钟方可进入。高压灭菌器专人负责,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为防锅内蒸汽烫伤开门时不要面对锅门,应站在门旁,卸载物品时,戴无菌且能隔热的棉纱手套、袖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高温物品,以防烫伤。在配制和使用各种消毒剂过程中,必须戴口罩、帽子、护目镜及手套等防护用品,严格遵守配制的方法及浓度,水温不能过高,浸泡器械的消毒液要随时盖上盖子。避免消毒剂挥发。如不小被到脸上、眼睛里,要使用眼睛冲洗装置进行冲洗,严重时给予治疗。同时,加强废弃消毒液管理,进行无害的处理,避免环境污染。

2.3生理及心理防护: 加强业务学习,强化专业意识,提高自我价值的认识。供应中心内部建立完整的职业防护制度及应对措施,健全各种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职业损伤和防护知识培训,加强职业感染危害性认识,减少不安全隐患发生,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同时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合理排班,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断拓展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增强自信心,消除心理疲劳。

总之,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具有较大的职业危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正确做好职业防护,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损害发生。随着消毒供应中心的功能的日趋完善,其在医院发挥工作用越来越大,只有了解和掌握相应的防护知识,才能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为临床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参考文献

[1]梁瓊 消毒供應中心職業危害因素及其防護[J] 中國消毒學誌,2010,27{5}:627_628

第2篇:医院职业安全范文

关键词: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hospital clinical laboratory staff occupational safety hidden dange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ff occupational safety protection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Methods: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staff as the center, to analyze the hospital clinical laboratory staff occupational risk factors existing in the work. Results: the factors endangering the safety of clinical laboratory staff are: clinical laboratory itself factors,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factors.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staff occupational safety problems ne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hospital should be the division of occupational safety in constructio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protection.

Keywords: hospital clinical laboratory; The staf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protection

各大医院的检验科是医院里庞大诊疗数据的提供科,在医院的整个医疗体系里,医院检验科的分工与临床医师和护士的分工大不相同。检验科工作具备其特有的危险性,工作人员较高的职业危险因素主要来源于该科室本身的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危险因素[1]。做好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才能确保检验科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1 检验科职业危险因素分析

1.1检验科自身因素

社会大众对于健康问题愈加重视,急剧的医疗需求促进了各大医院的发展,造成医院检验科的工作量日益加大[2]。基于医院编制的限制,检验科工作人员的数量没有得到相应增加。医院的整体医疗需求与检验科的工作支持能力出现矛盾,致使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过大,超负荷工作现象普遍。其中进行值班任务的检验科人员劳动强度较大,身体上和精神上都承受着巨大压力,部分吃苦耐劳的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巨大的工作量压力下也产生了消极情绪,致使较多心理压力过大的工作人员工作中出现情绪紧张和失误现象。

1.2物理性危险因素

机械性伤害主要指检验科工作人员工作中被针头、玻璃器具、医疗仪器、医疗废弃物及其他高硬度的医疗器械刺伤的情况[3]。由于诸多医疗器械都具一定的伤害性且大都存在于实验室的不同感染区,因此检验科工作人员受到机械性伤害后极有可能引起皮肤伤口感染现象。高新医疗设备也会给检验科人员带来安全隐患,部分大型医疗设备中的电磁波辐射会危害检验科人员的身体健康。虽然人类社会已经意识到家电、通讯设备等带来的的辐射危害,但对医院检验科中实验室工作设备的电磁辐射对工作人员带来的健康隐患却给予忽视。

1.3化学性危险因素

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平常工作最频繁直接接触的就是各种化学物品。从他们每天的工作台清洁工作就开始接触一系列化学试剂。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接触的化学试剂更多更复杂,如血球计数仪使用的溶血剂内存在氰化钾、玻璃器皿的清洗液中含有浓硫酸和强氧化剂重铬酸钾等[4]。较多的化学试剂具有强腐蚀性及挥发性的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害,具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是医院检验科工作环境里一种重要的化学污染物。其能够在实验室空气中长期存在,形成的气溶胶危害到人体的皮肤黏膜、呼吸道、视觉系统及神经系统。

1.4生物性危险因素

医院环境其实是一个遍布传染源的高危场所,其中检验科工作环境是高风险的工作场所。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长期的暴露在大量细菌和传染源的工作环境中,不仅会发生实验室获得性感染,还有可能变成医源性感染扩散的源头。实验室的生物性危险因素主要来源于各种标本体内,检验科工作人员受到感染的途径主要为吸入了含有病原体的气溶胶。工作人员在对试剂使用过程中的开盖、混合、溢出等过程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部分试剂液体喷洒进入工作人员口中及工作人员在实验室抽烟吃东西等过程均易造成感染。

2 检验科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

2.1加强检验科人员的安全防护教育

为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安全防护认知,检验科整体人员需要认真研读国务院颁发的《实验生物安全操作要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5]。医院还需引导检验科工作人员认识到实验室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问题,其中主要的生物危险包括:微生物气溶胶的吸入、外伤、感染动物的咬伤及不明原因的感染,以此来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根据实验室人员的工作内容,对相关人员进行不同疫苗的注射,增强实验室人员的抵抗力。

2.2规范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操作流程

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实验室工作时,应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安全的防护配备,穿着适当的工作服及防护服。进行血液及其他体液材料的操作过程中,应及时佩戴手套和防护眼镜、防护衣。实验室人员禁止在实验室穿着拖鞋、凉鞋等暴露面积较大的鞋,如工作人员本身存在外伤状况,需佩戴两层或多层手套。实验人员工作结束后,及时洗手消毒。针对外科、手术室、检验科、传染科等疾病肆虐的科室,应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实验室人员应避免侥幸心理和懒惰心理,增强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

2.3硬件建设

对于自身有能力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面积的检验科来说,设计和重新规划和扩建实验室的过程是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的,经过全面考虑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将其与职业安全防护措施有效结合起来,建造出良好的实验室功能分区。同时安排适合的水、电、气、电话及网络路线等方面的接出点,为实验室设计出良好的排风系统和气流动向[6]。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路线和各种标本及其它化学物品的主要通道,标出废弃物专属路线,并增加完善的防护设备,为实验室后期的发展做好准备。

2.4软件建设

针对目前医院检验科人员高负荷的工作量和心理压力,医院应及时增添检验科工作人员、添置实验室相关防护设备,并对检验科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安全培训和岗位教育。对检验科人员进行岗位教育要从检验科的发展历史出发,逐步提升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的热情和自豪感,增强检验科的文化建设工作,提高科室的团队凝聚力。医院还需组织领导检验科工作人员学习科室相关法律法规和理论操作,提高检验科整体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重视,使科室人员意识到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实际上,医院管理层对医院各个科室的诸多感染都有了一定关注,较多医院规章对科室危险因素的防护有明显规定,但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认识仍需加强。

3结语

医院检验科的职业安全防护是该科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需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合理划分工作区,检验科工作人员加强对安全的重视,规范操作,就能够避免检验科诸多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蔡建明.基层医院麻醉科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09(07):218-219.

[2]米永巍,李怡勇,李涛,等.医学工程科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分析及措施[J].中国医学装备,2013,11(09):83-85.

[3]朱晓磊,李丽丽.医学检验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分析及措施[J].中国伤残医学,2014,10(06):290-291.

[4]胡建芳,叶丽余.麻醉科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09(10):146-147.

第3篇:医院职业安全范文

关键词 职业驾驶员 安全意识 考核标准

中图分类号:U471.3 文献标识码:A

1 道路交通事故多发,运输企业需要有效的解决方法

2012年8月26日凌晨2点40分许,陕西延安境内,因两车驾驶员违法,导致一辆车牌号为蒙AK1475的双层卧辅客车和一辆车牌号为豫HD6962的罐车(装有甲醇)追尾,事故造成36人死亡,3人受伤。

每宗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都用鲜血和生命警示着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示着每一个专业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就是确保千千万万旅客的乘车安全、防止行车事故发生。这既联系着广大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又影响着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如何有效防止行车事故发生,成为每一个运输企业的永恒话题。

2 驾驶员是防范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核心因素

机动车驾驶员在动态交通系统中是信息处理者、决策者、调节者和控制者,在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要连续不断地从道路环境中获取交通信息,从而控制车辆的行驶方向和速度,处理紧急突况,避免行车事故的发生,确保行车安全。因此,驾驶员在道路交通系统正常运转中充当调节者和控制者,而且是唯一可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改造、塑造的交通安全核心因素。

事实说明,营运车辆驾驶员岗位是一个高度危险性的工作岗位,驾驶员在工作过程中,丝毫的失误、1秒钟的分神,都可能导致车毁人亡的严重后果;同时这也是一个高工作压力的岗位,天气变化、道路状况、车辆技术性能、车上乘客对服务工作的要求等诸多因素,都时刻影响着驾驶员能否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每一次工作任务。也就是说汽车行驶的安全,要依靠驾驶员的思想意识、操作技术、生理及心理机能和职业素质。因此,如何评价、考核驾驶员成为道路运输企业通过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现企业安全生产、防范交通事故发生的一项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工作。

3 运输企业需要有效的标准对驾驶员实施考核

道路运输企业考核驾驶员需要有量化的标准。以往企业考核驾驶员的标准一般是考核驾驶员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对企业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实际驾驶操作技能等。但是,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与考核结果有点背道而驰:一些驾驶操作娴熟的驾驶员,往往在工作中不断发生小事故;一些有着10多年驾驶经验和100多万累计安全行驶里程的驾驶员,却因一些小过失导致车毁人亡。

交通事故的成因固然很多,但人为因素所占比重极大。国内外研究表明,70%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因为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日常生活中,很多交通事故的“导火索”并非全部由“技术性”要求引发,随意加塞、变道不打转向灯等细枝末节的“道德性”问题也常常引发事故。对以往事故追本溯源就会痛心地发现,不少数十人死亡的特大交通事故,往往只是因驾驶员的一些低级错误引发,如疲劳驾驶、违规变道等。要提高驾驶员整体素质、培养驾驶员良好的规则意识,离不开科学、完善的制度,道路运输企业更需要有客观、全面、准确的职业驾驶员评价标准,来考核、评价驾驶员的行车安全情况,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发现和消除驾驶员自身存在的行车安全隐患,为安全行车打好基础。

4 驾驶员安全意识的内容

安全意识看似抽象,但却实实在在存在着。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可以分为主动安全意识、被动安全意识和驾驶安全潜意识。

主动安全意识,是指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主动观察路况,积极排查安全隐患,并根据学过的知识和掌握的经验采取相应措施规避险情的思维活动。具备主动安全意识的驾驶人开车时两眼注视前方的同时,还频繁地扫视左、中、右后视镜。他们时时注意自己的位置及周边车辆情况,以防与其他车辆距离过近,并提早规避可能出现的险情。

被动安全意识,是指在外界条件(路况)刺激下,为规避可能出现的险情作出的正确反应。举例说,行驶中发现前方路面有积水时,有安全意识的驾驶员就会踩刹车减速通过;而安全意识薄弱的人就会贸然原速前进。一旦水下有坑,其后果就不堪设想。

驾驶安全潜意识,是指驾驶员在开车上路时出现的一种危机感。这种思维活动无形中约束着他的驾驶行为,使他处处谨慎,小心翼翼。所以,这种时时担心出事的潜意识对安全行车是极有好处的。统计数据显示,虽然下雨天交通事故总量增加,但是恶性事故所占比例却低于晴天。这是因为,下雨时驾驶安全潜意识告诉驾驶人,下雨路滑,刹车不灵。这种意识无形中约束着驾驶人不敢开快车,不敢放松警惕。

5 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是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根本原因

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是道路交通违法行为频发、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根本原因。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而发生的违法行为是引发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在现实生活中,因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而引发的违法行为表现繁杂多样,严重威胁着交通安全。据统计,我国道路交通肇事死亡的主要原因包括超速驾驶、违章超车、酒后驾车、疲劳驾驶、违章会车、逆向行驶和跟车距离不足等9种道路交通安全违法。

造成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外在的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和内在的个人因素影响。在社会环境因素影响方面表现为:第一、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在社会上普遍存在,造成很多驾驶员产生“从众心理”;第二、社会尚未形成文明交通的良好氛围,驾驶员未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习惯。在个人因素影响方面表现为:第一、驾驶员法制观念不强,无视法规的严肃性;第二、道德观念模糊,驾驶员职业道德出现偏差;第三、驾驶员缺乏对国家、集体、家庭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应有的责任心和高度负责的精神。

6 安全意识应成为考核职业驾驶员的重要标准

综合上述分析,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和爆发,具有突发性与潜在性。而当驾驶员凭自身良好的行车安全意识预见到危险时,危险即使出现也不是突发性的,因为它已在我们的意料之中。

第4篇:医院职业安全范文

【关键词】茶叶 溯源 额外成本

一、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发展

(一)质量安全溯源体系介绍

我国的茶叶质量安全溯源体系最开始由2006年颁布实施的《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参考。它要求溯源信息应包含产品名称,来源,用法与用量,有效日期等,并规定了相关的处罚。2008年《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规范》中,对茶叶的安全追溯问题给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其要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批号确定,批号管理和追溯实施。这三个方面对茶叶从采摘到消费者手中的每个环节都作出了十分详细的规定。

进行茶叶的质量安全追溯,主要是为了达到茶叶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原因可查明,信息可查询的效果,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喝得放心。为了实现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可以将茶叶从“茶园到茶杯”的流程,茶叶消费的整个环节可以分为茶叶种植、茶叶采摘、新茶收购,青茶初加工,毛茶精加工,成品茶叶包装,成品茶叶存储,成品茶叶运输以及成品茶叶销售九个环节,由于茶叶在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例如有着十分浓厚的低于特色的茶叶普洱茶,信阳毛尖等,还有百年老茶树查等,跟茶叶产地,茶树龄都有很大关系,因此茶叶种植这一环节的信息记录也十分重要。保证茶叶安全溯源的关键在于保证茶叶供应链信息的完整性和各环节信息更新的准确性性。供应链的完整性需要明确产品从原料到成品的对应关系,当质量问题出现的时候可以追溯到问题出现在哪一个环节,各环节信息跟新的准确性可以将产品质量产生的原因和责任人找出来。从而对生产过程产生良好的督促和监管作用。

(二)茶叶安全溯源体系的发展

茶叶的安全溯源体系的发展是睡着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安全管理法规的完善逐渐建立起来,从茶叶安全溯源体系来讲,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质量检测阶段。上世纪初,尚且不存在质量管理直说,通过传统人采摘,生产茶叶成成品后,通过人工进行检查,由于检查工作量的增加,逐渐将茶叶质检分离出来,培养专业的质检员,建立专门的质检标准和质检部门,但是基本是生产到质检有企业内部进行负责,对于茶叶安全品质的保障性较低。第二阶段为统计抽检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思想是“预防为主”。这一阶段产生了许多统计质量控制理论,在国内外均出现了许多控制图,这些方法能够完成基本的茶叶质量追溯,抽检结果给茶叶的生成起到了一定的警示和监督作用。第三阶段为质量过程控制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术界研究的深入以及国内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的竞争,要进一步提高产品生质量,给消费者以安全可靠的保障,诞生了TQM(全面质量管理)以及ISO90000系列标准。这一阶段对产品质量追溯进一步进行了细化,责任审查程度不断加深。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条形码,二维码技术的普及,为记录产品更多的信息,为生产加工方录入更多信息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消费者对茶叶安全溯源体系的认知支付意愿调查

本文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发起问卷。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回收和筛选,总共回收问卷21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00份,包含了北京,深圳,广州,上海,武汉,郑州,南京等一、二线城市和少数三线城市共20个城市。有效问卷中,男性样本122份,占到总体比例的61%,女性样本78份,占总体比例39%。调查人群选择从16周岁到80周岁的人群。调查人群涵盖范围与预期相符,没有特别的针对性和偏向性,本次调查问卷为有效问卷。通过总结调查问卷的数据,我们对消费者对茶叶安全溯源体系的认知情况,信任度以及对支付额外成本的意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数据和结果如下所示:

为了研究消费者为茶叶安全溯源体系提高支付额外成本的意愿,本文将支付额外成本的意愿分为10%以下,10%~20%,30%~30%,30%以上四个等级,并计算其累计愿意支付额外成本的频率,消费者对于具有绿色认证标识的茶叶支付意愿的幅度最高,达到96%的调查人群均愿意为所消费食品的绿色认证支付额外经费。其余依次是有机,原产地,QS,和无公害认证。从总体来看,不同安全认证下的追溯体系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性。综合以上所述,绿色认证的安全溯源体系获得了最高的民众支付意愿,且支付意愿的幅度值高,这样结果的来源于消费者对绿色认证92%的了解(了解及以上),以及88%(基本相信及以上)的信任度,这两项统计指标在其他认证的溯源体系中,均拍在第一。而无公害认证在这两项指标中均没有超过50%。

三、影响消费者支付意愿因素分析

(一)对安全溯源体系的认知与信任

消费者对溯源体系的认知度及信任度,极大程度地决定了他们的支付意愿。从上一章的调查数据可知,在认知度和信任度高的安全认证下的产品安全溯源体下,产品比较容易赢得客户的支付意愿和支付额度,反之,消费者对该体系的认知度、信任度不够,消费者对其支付意愿和支付额度都不会高。

(二)消费者自身经济水平

另外,消费者的经济水平对茶叶消费量以及愿意为茶叶的品质提供附加值的空间也相对较大。调查中显示,80%月收入超过1万元的人会定期购买茶叶并更新,无论自身是否喜欢喝茶。而茶叶作为一种非刚需消费,对一般收入家庭来说,茶叶满足一般功能就符合其要求,不是特殊喜好,不会产生为其它的附加值支付的意愿。

四、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的方法通过以上分析与调查得知,消费者对不同茶叶安全溯源系统的认知和信任度是造成消费者对茶叶安全溯源额外支付额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我国政府或企业在指定茶叶的可追溯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安全可追溯体系在百姓眼里,是一个专业的词汇,要用下里巴人的方式表达,是消费者郎朗上口,更有亲和力,从而提高其知名度。

(2)提高政策的宣传力度,将安全追溯的流程,保障展现在消费者面前,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

第5篇:医院职业安全范文

关键词:医学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136-03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相关恶性事件频发,食品安全问题已上升至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微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毒素、食品掺假以及基因工程食品的安全性等方面,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为保护人类健康,减少食品安全相关事件的发生,2001年至今,一些工、农科院校陆续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近年来部分医学院校也相继设置了该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作为医学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必修课,是食品质量与安全和人体健康与疾病的衔接学科。因此,如何进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是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掌握医学背景知识、提高对医学相关课程兴趣的关键。本文在对该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内容设置、课时安排、教学方法调查的基础上,探索适合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模式。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选择潍坊医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共计102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大四毕业班学生(半年实习)48名,在读学生54名。另外选择38名代课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内容设置调查。

(二)研究方法

设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安排、课时安排、授课方法与手段及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其中课程内容设置部分每个条目给出非常有必要、较有必要、一般、没必要四个选项,并依次赋予分为4、3、2、1,得分越高,认为越有必要开设相关内容。问卷由调查员统一发放,采用自填问卷的形式并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40份。

(三)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内容设置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这门课程共15章内容,平均得分3分以上的12章,占80%,2~3分的3章,占20%。排在前10位的为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风险评估、公共营养、营养与疾病、食品污染及预防、食品新技术及卫生问题、食源性疾病及预防、特殊人群营养、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各类食物营养价值、各类食品卫生及管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这主要是由于目前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较普遍,医学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和老师对疾病与健康的关注度大于对食物营养价值的关注。

三类调查对象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各章内容必要性的认识不一致的有:在读学生认同度高于毕业生的有食品营养学绪论、营养学基础、临床营养、营养与疾病、食品添加剂及管理、食源性疾病及预防、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毕业生认同度高于在读学生的有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各类食物营养价值、公共营养、特殊人群营养、食品污染及预防、食品新技术及卫生问题、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风险评估;毕业生认同度高于教师的有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各类食物营养价值、食品污染及预防、食品添加剂及管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毕业生、教师、在读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各章内容必要性的认同见表1。

三类调查对象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内容认同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教师与毕业生意见的相关系数为0.65,教师与在读学生意见的相关系数为0.76,毕业生与在校学生意见的相关系数0.60。在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主要来源于教师的讲授,教师在课堂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生活事例中。在校学生对课程内容认同度与老师最接近,相关系数为0.76。毕业生也经历了在校学习的过程,但经过在食品、疾控、检验等相关行业的实习,接触和处理了当前社会最新的、最贴近生活的食品安全事件、食源性疾病事件,其对这门课程的意见和教师、在校学生意见的相关系数为0.65、0.60。

(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时间安排

1.学时安排。本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营养学绪论学时数为2学时的占52%,营养学基础学时数为5~6学时的占69%,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学时数为3~4学时的占46%,各类食物营养价值学时数为3~4学时的占52%,公共营养学时数为2~3学时的占81.4%,特殊人群营养学时数为4学时的占55.9%,临床营养学时数为3~4学时的占70.6%,营养与疾病学时数3~4学时的占100%,食品污染及预防学时数为3~4学时的占92.2%,食品添加剂及管理学时数为3~4学时的占61.8%,食品新技术及卫生问题学时数为2学时的占57.8%,各类食品卫生及管理学时数为3~4学时的占95.1%,食源性疾病及预防学时数为4~5学时的占52%,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风险评估学时数为2~3学时的占81.4%,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学时数为3~4学时的占62.7%。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大纲设定理论课程为3时,每部分内容的学时数与调查结果进行比较,见表2。

在食品营养学绪论、营养学基础、食物中的活性成分、特殊人群营养、食品污染及预防、各类食品卫生及管理等几章内容的学时安排上基本一致的。各类食物营养价值、公共营养、临川营养、食品添加剂及管理、食品新技术及卫生问题课、食源性疾病及预防、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风险评估几章内容的学时安排上,教学大纲中安排的学时数少于调查结果,学生要求相应增加。原因可能为这些内容既涉及到营养又涉及到疾病,营养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通过学习,学生可深刻了解本专业和人类健康的关系,提高学习兴趣。根据调查结果,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各章节的学时数可进行适当调整,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营养与食品卫生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医学相关课程的积极性,更好掌握医学相关知识,加强对社会、人类健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更好的体现医学院校为背景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优势,有利于扩宽就业途径。

2.课程安排。根据本次调查,72%的学生认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的授课时间应该安排在第3学期,该结果和我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培养方案一致。宁波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将营养与食品卫生开设在第4学期,第三学期主要学习食品及食品工程相关课程,这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所依托的学校的性质有关。医学院校医学是强项,培养的学生是体现医学背景,掌握医学知识和食品检测技术的宽口径人才;而工科院校食品工程是强项,培养掌握各种检测技术、食品研发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

(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授课方法及手段

70%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导入法非常适用于这门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例如在讲授维生素C这节内容时,将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图片及视频,以及维生素C缺乏时出现的症状的图片、视频引入课堂内容,利用生活中鲜活的例子讲解维生素C的特点,生理功能,缺乏的原因,缺乏导致的体征及疾病等内容。把食物与预防疾病紧密联系起来,既提高了该专业学生对食品相关课程的兴趣,也提高了其对医学相关课程的兴趣,有利于体现医学院校以医学为背景、预防为背景的专业特色。

本次调查中有30%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速度太快,跟不上。这可能与学生刚开始接触医学相关内容有关系,可根据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具体内容及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重点内容可利用多种教学法优化组合、视频等教学资源,通过演示视频、多媒体课件和工业检验录像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通过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践行“浸入式教学”理念,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知识。

调查结果显示,45%的同学认为可建设《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网站,把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多媒体课件及参考资料等课程资源上传至网站。这样可以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与信息,学生有疑问时也可以随时在网站上留言、提问,以便教师及时解答,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发挥好这门课程的衔接作用。

(四)《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践教学改革

本次调查的102名学生中有40%学生认为应多开设传统的营养学实验,58%学生认为应开设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实验技术手段,30%学生认为应多开设案例讨论,把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联系起来。因此实验教学内容的选定既要有传统的营养学实验,注重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素养的训练,又要有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现代实验手段,还应把食品安全问题与人类健康紧密联系起来。

三、讨论

近年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高校增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其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诸多环节雷同化程度高。同一专业的低水平、无差别、重复性建设,一方面造成社会资源一定程度的浪费,另一方面极大地加剧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为此地方高校开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须在特色上做文章。专业特色是保持专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驱动力。医学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须有其特色,即有效利用本校资源,加强医学相关内容的教育,在课程、实验、实习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培养既懂食品知识,又懂医学知识的复合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使学生成为掌握医学、营养学、卫生学、食品安全学以及食品检测技术,熟悉GMP、HACCP等国内外的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及法规,熟练地掌握外语和计算机,有着高尚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能够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技术监督局、海关、食品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等与食品相关单位从事食品质量监控、营养教育与膳食指导工作,也能够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第6篇:医院职业安全范文

卫生部于2001年1月修订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在对医院感染定义中明确指出:“医务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1]但一提起医院感染,人们往往只把注意力放在住院病人身上,而对医院职工的医院内感染问题却普遍重视不足。

医院职工院内乙肝病毒感染的状况

医院职工,尤其是高危科室职工,长期工作在充满各种感染危险因素的环境中,如果不注意职业防护,很容易感染上各种疾病,其中乙肝病毒感染是医院职工中较为突出的医院感染问题之一[2]。某医院1999年、2003年对高危科室职工进行了体检,其中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检测结果见表1、2。

受乙肝病毒感染后,大多数人可无明显症状。故被感染的医院职工大多数能够坚持正常工作,这就为乙肝病毒的继续扩散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又可以成为新的传染源而将病毒传播给其他同事和病人,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威胁着医院职工的健康及住院病人的康复,进而给社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控制医院职工的院内感染,尤其是乙肝病毒的感染,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是很重要的。应该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对 策

首先要了解乙肝病毒在医院内的传播方式及特点,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乙肝病毒在医院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①明显的非经口传播: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或医疗用品直接刺入皮肤而感染(如污染的针头、手术刀、剪等锐器损伤皮肤);②不明显的非经口传播:有感染性的物质进入皮肤,但无明显的锐器损伤现象(如皮肤搔抓等);黏膜受到有感染物质的污染(用口吸管吸入感染性物质);被污染的手直接接触眼、鼻、口黏膜等;污染物质与皮肤破损部位及黏膜接触等。③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医务人员因工作性质而洗手频繁,大家使用共同的擦手毛巾而忽视消毒处理;当皮肤或口腔黏膜破损时却与阳性携带的同事交叉使用餐具及生活用品等。

减少感染的措施:①医院感染科,职保科应加强对职工进行标准预防知识和职业安全的教育与培训,提高职工遵守规范化操作程序的自觉性;并加强对易感因素的监测和反馈,定期检查,督促有关防范措施的落实。②有条件的医院应将定期为职工体检制度化,对新职工及乙肝五项指标全阴模式的高危科室职工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从根本上解决职工院内乙肝病毒感染的问题。③认真执行洗手制度和标准预防原则。④加强对锐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要特别重视医院职工被锐器刺伤的危险。⑤纠正职工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遇到问题,寻找原因,提出应对措施容易,而将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并坚持不懈就不那么容易了。表2显示,仍有37.65%的高感染率,值得庆幸的是,他们中的大部分由此获得了被动免疫。若他们在受到感染时肌体抵抗力低下的话,他们也许就会成为不幸的乙肝患者。所以预防医院职工乙肝病毒的院内感染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第7篇:医院职业安全范文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医院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当前,我国正处于医药卫生事业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医院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较以前面临的问题更多、更复杂。怎样有效地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医院与职工的和谐发展,笔者认为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是当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1 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文化建设互通共融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文化是互通共融的。首先是目标相同,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通过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为医院的稳定、改革与发展服务。医院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培育职工“珍惜生命、患者至上”的价值观,使他们树立起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满腔热情、乐于奉献的道德观念,养成“敬业、乐业”的良好习惯,从而使他们增强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思想、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其次是对象相同,两者都是做人的工作,只是内涵和外延各有特点。三是方式手段相通,如举办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营造和谐人际关系,通过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树立学习榜样鼓励职工创优争先等。

第8篇:医院职业安全范文

1 基层医院发生职业暴露常见原因

1.1 基层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1 基层医院人员结构不合理。政府投入少,领导重视不够

目前基层医院包括县级及县级以下的医院,都存在人员结果不合理,无专业定向,一专多能。尤其是县级以下的基层医院大部分医务人员都有兼职,如护理人员兼收费、药房;妇产科医生兼护理;麻醉医生代供应室工作。正因为人员短缺,更无法安排专职人员管理院感且院感管理人员又无经济收入,加之地方政府几乎无经济投入,全靠医院自己的业务收入维持医院的运转,大部分基层医院底子薄,以前主要靠药品收入养医院,近年国家实行基本药物后,药品的价格控制较严,医院收入下降,购置的诊疗设备价值低廉,环境污染相对较大。医院既无能力购买防护设施和安全注射产品,又无更多经费投入到人员培训。

1.1.2 基层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管理制度不健全,流程不科学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危险性最大的因素是锐器损伤,尽管锐器损伤普遍存在,有的医院尽有报告制度,无报告处置程序:有的医院不仅有报告制度,也有报告处置程序,但在实际工作中落实较困难,无具体经办人以及后续的费用得不到解决:甚至有的医院无相关制度,对职业暴露的危险认识不清。不少人简单认为只要病人血源性病原体检测“阴性“就没事,认为“损伤常见,问题不大”。不关注、不报告。有的发生职业暴露后,感到紧张、恐惧,甚至个别人不能正常工作,很少被管理人员重视,也缺乏心理医生的专业帮助,让员工失望,工作无安全感。发生暴露后相关检验和预防用药的费用医院不负担。在报告、处置流程上不科学。

1.2 医务人员不了解、不遵从标准防护的行为普遍存在

标准预防概念是视所有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除非被血液污染)都具有潜在传染性而采取防护措施。它可降低医患之间、病人之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是院感传播的有效控制措施。尽管标准防护已倡导多年,但医务人员由于不能预知病人是否是有传染性疾病,常只对明确的肝炎病人、HIV感染病人采取一般防护措施外,不安全的操作行为,如:回套针头帽、锐器与用后的棉签、棉球混放、不正确传递锐器等,发生锐器伤害比比皆是。正是因为目前传统的医学生教育中,几乎没有固定设置“标准防护”等必要的基础内容,进入临床后医院没系统培训正确的隔离防护知识和技能,同时不重视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故医务人员缺乏正确的隔离防护知识和技能,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及其危害认识不足,安全防护意识不强。

2 促进基层医院职业暴露防护的建议

2.1 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管理

医院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及标准预防与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相关工作提出管理要求,形成上报、登记、处理和跟踪的管理体系是维持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

2.2 领导重视是职业防护的关键

为了使基层医院领导了解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危害性,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相关知识培训,同时纳入医院目标考核内容,医务人员的专业防护所涉及的事是医院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必须要做的事,使医院领导改变职业防护只投入、无产出的错误认识,让其充分知晓职业防护是关心、保护职工的切身利益,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加大职业防护设施的经费投入。

2.3 不断的教育和培养

通过教育改变医务人员对医源性环境职业暴露危害的认识,包括血源性传播疾病,暴露环节、影响暴露感染危险性的因素,容易发生职业暴露的操作,掌握标准防护和减少职业暴露的方法,学习应急处理的正确方法,配合报告、登记、后续的检查和追踪等工作。规范操作行为,只有每一个医生、护士、学生、保洁人员等都具有相应的知识和观念,才能做好职业暴露的管理工作。培训可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如书面、讲座、演示、模拟录像或外出参观,集中培训等来提高培训的效果。

2.4 切实提高职业暴露的报告率

准确的报告值得管理部门能对职业暴露发生的情况进行准确分析,从而制定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报告和处理流程科学便捷,及时向上下级反馈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整合医院的资源为暴露的员工提供帮助。

2.5 加大职业防护设施的投入,正确使用防护产品。

预防职业暴露最好的办法就是“去除危害”,国外的经验包括清除各种不必要或不安全的锐利医疗器械,消除或避免各种不必要的注射,尽量采取非侵入途径给药,使用无针系统、安全针装置等,保护医务人员,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可减少暴露的几率。

3 小结

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工作中常见的职业性暴露风险是病原微生物,消毒剂、麻醉剂、化疗药、X线、消毒器具、社会压力、职业伤害等,尤其是直接增加乙肝、丙肝、HIV、梅毒等血源性疾病感染风险,作为医院管理者应充分了解伤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合理配置人员,积极开展培训,添制防护设施,完善管理流程、提高职业伤害的报告率,切实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保障广大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身心健康,促进基层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医院职业安全范文

人事科,我理解为管理人事的岗位,包括人事档案的管理、职工的评聘、各种社会保险的管理工作等等。具体为:

根据上级有关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政策、文件精神,认真做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评聘、考核、管理等有关工作。做好本院职工的年度考核、考勤管理,审理和承办职工转正、定级奖惩工作。办理聘用员工进院的招聘手续,办理调入人员的审查和办理调入调出的相关手续。做好见习生的管理和安置工作。做好本院职工的退养、退休、退职等工作。做好职工工资套改和工资晋升、奖金、津贴、福利的审核发放工作。负责劳动人事方面的统计报表及有关文件材料的管理工作。做好全院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有关管理工作。每月按时收集考勤表,并进行登记,负责每月出勤奖等各种费用的审核,落实本院劳动纪律的若干规定。管理本院职工的人事档案和专业技术人员档案,认真做好档案收集、整理和安全防范工作。严格保守机密,遵守保密制度。

对工作要细致认真,接待来访要耐心热情,解释政策要有根据符合规定。加强请示汇报,重大事情必须上报主管领导,经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后方可执行。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如果我是人事科科长:

一、在政策许可的条件下,我会在第一时间将与职工福利、职称评聘等有关的政策利用不同方式对职工进行告知。给职工尽快理解政策,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二、我将紧紧围绕人才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统一认识,加大力度,合理开发配置人力资源,创新人才建设机制,开创我院人才工作的新局面,为本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工作保障。

1 、利用机会,学习、宣传上级有关人才工作的指示精神,提高对人才工作在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抓住国家实施展人才强国战略的有利时机,加快我院人才建设工作的步伐,开创我院人才工作发展的良好局面。

2 、确定我院人才建设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建立人才工作机制,实现我院卫技队伍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