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简述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范文

简述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简述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简述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

第1篇:简述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范文

一、青岛海尔案例简述

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基本是由母公司和众多的子公司、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其对外公布的报表包括母公司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母公司个别报表反映了其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合并报表则由母公司根据其个别报表和所能控制的子公司的个别报表,在抵消集团内部各种交易后合并而成,反映了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合并后的报表与母公司个别报表在资产结构、资本结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方面存在差异。

(一)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概况青岛海尔集团是由母公司和若干个子公司、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组成,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控股子公司及合营企业有34家,这些子公司和合营企业均为独立的法人主体,有独立的董事会,其重大的财务、经营决策均通过董事会决定。另外,股东并非是公司唯一的利益相关者,除了考虑股东利益外,公司还要兼顾债权人、员工和顾客的利益。即使是全资子公司,母公司虽然拥有其绝对控制权,但无权直接处置子公司资产、随意支配其现金,也不能代替子公司决定其利润分配方案。

(二)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合并报表与母公司个别报表主要指标差异根据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的“财务会计报告”,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合并报表和母公司个别报表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主要指标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合并报表反映的集团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总体上比母公司低,但营运能力比母公司强。

二、青岛海尔财务报表分析

合并报表虽然反映了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但对特定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并非有用。特定会计信息使用者应根据经济决策的具体要求,分别选择以合并报表或母公司个别报表为切入点来进行具体分析并从中获取信息。

(一)母公司投资者分析的切入点从母公司投资者角度看,其关心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未来前景,而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未来前景除了取决于母公司自身的经营活动之外,还与母公司对外投资的盈利水平、盈利质量及未来前景相关。因此,母公司投资者应以母公司个别报表为切入点,关注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股权投资”和母公司损益表上的“投资收益”,再综合分析合并报表。以下以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年报予以说明。

一是盈利能力分析。从单一企业看,盈利能力主要是通过营业毛利率、营业利润率、营业净利率、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来反映;从企业集团看,除了母公司本身的营业毛利率、营业利润率等指标外,还要考虑投资回报率和投资收益质量。根据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度利润表,母公司2008年电冰箱主营业务收入为2390408258.03元,主营业务成本为1799412693.16元,主营业务利润为590995564.87元,主营业务毛利率为24.72%。可见其初始获利能力并不高。母公司营业毛利扣除管理费用(127020130.71元)、销售费用(235662782.64元)、财务费用(-18871987.19元),其营业利润为307925758.3元,营业利润率只有12.72%。由此可见,公司自身主营业务活动并不能给公司带来巨额利润。实际上,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也是通过设立子公司来获取投资收益的。在母公司资产总额中,长期股权投资占总资产的比重为64.24%。因此,母公司的盈利能力取决于子公司和合营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其股利支付能力。根据2008年年报的有关资料,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及合营企业共有34家,其中投资额最大的是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投资额为409166421.75元,净资产为395254772.17元,净利额为131540320.48元,总资产收益率为6.66%;盈利能力最强的是青岛海尔特种电冰箱有限公司,其投资额为124165490.49元,净资产为441377896.75元,净利额为251372826.12元,总资产收益率为37.596%;其他公司总体盈利能力均较低,净资产规模在12831万元~85378万元之间,净利润在~7695859.56元~251372826.12元之间;盈利最少的是重庆海尔家电销售有限公司,其净资产是-83558231.62元,净亏损为41000599.60元。总体上看,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及合营企业的经营业绩不太理想。尽管如此,2008年母公司获取投资收益为78044753.65元,占利润总额309169513.00元的25.24%。与巨额长期股权投资数额相比,其投资回报率为2.36%,由于其自身经营活动获利能力和子公司投资回报率均不高,导致其总资产利润率为5.46%,净资产收益率为5.02%,而整个企业集团总资产利润率为9.71%,净资产收益率为13.26%。

二是盈利质量分析。从单一企业看,盈利质量可以从会计政策、利润构成、收入质量、现金对利润的支撑情况方面进行判断;从企业集团看,除了上述因素外还要判断投资收益的质量。从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度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看,2008年母公司营业利润有307925758.30元,占利润总额309169513.00元的99.598%。由此可见,母公司自身经营活动是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从收入质量上看,母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2421002797.69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164543583.68元,占主营业务收入48.10%,收入质量不理想。对比2006年的利润表营业利润只有68122355.33元,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却高达827909594.38元,根据现金流量表揭示的信息,巨大的差额主要是源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以及“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合计数

(250512669.01元+33330616.76元)远远小于“主营业务成本”(1450457407.38元)所致。但在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活动产生的各项现金流量收入都有所下降,全年母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239849412.09元,只占营业利润的77.89%,从现金对利润的支撑情况看,营业利润质量比金融危机出现之前明显下降。从会计报表附注及现金流量表等有限资料看,该公司会计政策较为稳健。因此,总体上看,虽然大环境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各项指标的对比上,母公司利润质量良好。从投资收益看,母公司确认投资收益为78044753.65元,主要构成是: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75372234.21元,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2672519.44元。由此可见,母公司投资收益主要由于被投资单位盈利,会计核算方法的不同调整所致。而根据现金流量表,母公司投资收益为78044753.65元,而其“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却高达81726493.21元。据此可以判断,母公司投资收益质量很好。从合并报表看,整个集团2008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29874597554.42元,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7071392457.45元,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7.14%,收入质量一般。从利润构成看,利润总额为1137126749.75元,而营业利润为1166730605.88元,说明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经营活动。从现金对利润的支撑情况看,整个集团从经营活动中获取的现金净流量为1317589569.61元,与营业利润相差不大。总体看来,整个集团利润质量一般。

三是未来前景分析。从单一企业看,企业未来前景取决于盈利渠道和盈利能力及其质量的稳定性和成长性,从企业集团看,除了上述因素外还取决于被投资企业盈利渠道和盈利能力及其质量的稳定性和成长性。从母公司自身经营活动看,2006~2007年,其自身经营所占用的总资产呈上升趋势,2007年自身经营活动销售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利润等均比2006年有所上升,但2008年比2007年均有所下降。2007年绝大部分指标均比2006年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家电行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遇到了2008年即将举办奥运会的良好契机,截至2007年海尔商用空调累计中标22个奥运项目,打造了22个经典样板工程。海尔商用空调在奥运项目上的成功中标拉动了海尔商用空调的市场业绩,借助奥运东风,海尔商用空调相继中标其他大型运动项目场馆项目,并连续在轨道交通行业积极拓展。中标深圳、武汉地铁等千万级大型项目,也为海尔商用空调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有利基础。而在2008年受金融危机全球化的影响,白色家电产品需求量变化比较大,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与消费意愿降低等可能影响白色家电产品销量降低,消费者购买相对低价产品的意愿增强,这使得2008年的各项指标相对于2007年有所下降。从对外投资情况看,2006~2008年,长期股权投资呈上升趋势,但从投资收益中收到的现金却呈现下降趋势。因此,从母公司角度看,其自身经营活的盈利渠道和盈利能力相对稳定,只要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其成长性应该较好。此外,母公司约70%的资产占用在对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投资上,其盈利前景与母公司未来前景紧密相连。根据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2006~2008年年度报告,2006年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共有控股子公司及合营企业26家,2007年共有控股子公司及合营企业33家,2008年共有控股子公司及合营企业34家,母公司主要控股及参股公司的经营业绩情况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连续三年总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的只有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和青岛海尔智能电子有限公司。其中只有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能够带来巨额利润和较高的投资收益率,但这种情况在2007年以后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另外,母公司其他对外投资的收益率和质量均不理想,使企业未来前景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从合并报表看,公司利润主要来自经营活动,应重点关注营业利润及其质量。根据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2006~2008年年度报告,2006~2008年集团公司销售收入、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利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等主要项目环比分析可知,2006~2008年经营活动销售收入在逐年增加,2007年营业利润、净利润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等大部分指标都有所增长,2008年比2007年也均有所上升,但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全球化的影响,增长的幅度变缓,且2008年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呈现出了负增长的态势。可见,集团公司盈利渠道和盈利能力具有相对稳定性,盈利质量较好。至于公司未来前景如何,同样需要进一步分析集团内子公司及合营企业的未来前景以及集团公司的未来投资方向。

四是股利支付能力分析。公司是否分配现金股利除了从投资方面考虑外,主要取决于是否有足够可供分配的利润和现金。虽然合并利润表上的利润数额可观,反映了集团公司按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利润,但母公司真正能用来分配给股东的利润只能是母公司个别报表上可供分配的利润数额。同样,合并报表上可能显示集团有充足的现金,但因其属于不同的个体,母公司并不能随意动用,因此就股利支付能力分析来看,母公司个别报表比合并报表更有用。从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看,2008年度所有者权益期末合计为5471472420.38元,从现金流量表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239849412.09元,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为81726493.21元,由此可见,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具有很强的股利支付能力。

(二)母公司债权人偿债能力分析的切入点母公司债权人在分析偿债能力时应更多地关注母公司个别报表,同时通过分析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股比例和判断是直接持股还是间接持股来判断母公司调动子公司资金的能力。因为子公司均为独立的法人主体,尤其是非全资子公司,其董事会由各方出资者和独立董事组成,在人员、资产、财务、机构以及业务方面均独立于母公司,母公司若想调动子公司的资金须通过董事会。子公司董事会的结构与母公司调动子公司资金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关系,子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否健全与母公司调动子公司资金的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关系。此外,还应关注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因此,对偿债能力分析应侧重母公司个别报表并关注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以及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就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母公司个别报表看,流动比率为9.00,速动比率为8.77,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为1.233,并且应收账款账龄基本在一年以内,其质量良好。经营活动创造了大量的现金,其营业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为1.235,也就是说,不需要通过借款或调动子公司资金,经营活动产生的大量现金足以偿还现有

债务。资产负债率为3.44%,财务弹性很强。由此可见,母公司本身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

(三)母公司管理层基于管理决策分析的切入点由于合并报表全面反映了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母公司管理层通过对合并报表的分析,可以发现影响整个企业集团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等变化的因素,通过进一步对子公司报表分析可能会发现具体问题。在此基础上,或对整个集团的资产进行整合,如增加对某一子公司的投资或对另一子公司实行关、停、并、转等,以符合企业整体战略;或对子公司高层管理层进行调整;或对整个企业集团的资本结构进行调整,使之趋于合理。就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来说,2008年盈利能力较低,其营业毛利率为23.32%,营业利润率为3.84%,营业净利率为3.22%,总资产收益率为8.36%,净资产收益率为12.7%,从有限资料看,主要是其多数子公司、合营企业经营业绩不理想所致。基于管理决策分析,母公司管理层也可以母公司报表为切入点,分析母公司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等变化的因素,分别从自营活动和长期股权投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其效果。由于长期股权投资分散在众多的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分析实质上是对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的盈利能力、质量等方面的分析,通过对被投资企业的具体分析,检查企业的经营战略,调整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布局,以符合集团整体利益。总之,基于管理决策分析,无论是以合并报表为切入点还是以母公司报表为切入点,都离不开对具体被投资企业的分析。

三、基于合并财务报表的逻辑框架分析

从逻辑上看,对合并报表的分析可从母公司个别报表开始,通过对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及“投资收益”的分析,追踪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的经营情况。不同的分析目的,其切入点并非完全相同,在集团内部基于管理决策分析,既可以合并报表为起点,又可以母公司报表为起点。合并报表分析的逻辑框架及切入点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投资者角度看,应以母公司报表为逻辑起点分别从获利能力(包括母公司和被投资公司)、利润质量(包括母公司利润和投资收益质量)、未来前景(包括母公司和被投资企业)几个方面考虑。就获利能力来看,应重点核算母公司营业毛利率、营业利润率、长期投资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然后进行对比分析;就利润质量来看,应重点从会计政策、利润的构成、收入质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等几个方面着手分析;就未来前景来看,应重点从市场占有率的变化、主要产品营业收入的增幅、主营业务利润(或营业利润、净利润)的增幅、投资活动(重大资产的出售和构建活动)、资产规模的增幅等几个方面予以考虑。

第2篇:简述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指标评价质量

一、财务报表分析指标评价体系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为了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利益关系团体改善决策。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功能,是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由此可见,要想得到真实有用的财务分析指标,首要面对的就是财务报表分析的起点——财务报表。而随着我国WTO的加入,市场体系日益健全,财政部在2006年更是公布了《新企业会计制度》,并率先在股份制企业推行,2008年进一步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开始在各大国有企业试运行,志在统一整个纷乱的行业会计制度,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口径,这样也就使得财务报表的格式和数据的填列有了统一的标准,这就为财务报表分析指标的推广和运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而常见的传统的指标分析例如: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和常见的流(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简单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整体评价分析的要求,而且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本文从如何更好的应用财务报表分析的指标评价的角度,针对其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简述常见的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和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局限性和一些人们的认识误区,并提出一些自己关于提高财务报表分析指标评价质量的一些看法。

二、提高财务报表分析指标评价质量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财务报表分析指标评价是以财务指标为主要内容,以财务报表为起点,分析使用的数据绝大部分来源于会计报表。因而,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提就是如何正确理解财务报表,而要提高财务报表分析指标评价质量,就必须先提高“会计报表质量”,而鉴于目前中国大多数的会计报表的情况是虚增会计利润或滥用会计准则,因而根据谨慎性原则,我们需要的就是要剔除一些不公允的收益和资产或增加一些低估的成本和负债。因此,目前我们在应用财务报表分析的指标评价,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未实行新会计制度或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一般是一些老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老教育机构。由于新旧会计制度的差异,这些未实行新会计制度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往往水分巨大,尤其是资产项目以及由此计算的相关财务报表分析指标值与新办企业和实行新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比较会计计算口径差别巨大,应该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巨大。因此,对这类企业的财务指标计算值,应做进一步的分析。此外还有一些虽实行新企业会计制度,但未经独立审计机构审计的企业,其会计报表数据由于未进行审计调整,完全依赖于相关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内控制度,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缺乏同口径的可比性,由此计算出的指标值,也就缺乏可比性。

2.滥用减值准备进行利润调整。企业会计准则虽然将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列为不可转回减值准备,杜绝了上市公司为主的企业滥用这几个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情况,但企业会计准则并没有关上所有的窗户,对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等减值网开一面,依旧可转回。所以对这几个项目的不同处理,依旧可以使上市公司将利润在不同年度之间进行调整。

3. 利用推迟费用入账时间降低本期费用。将当期费用挂在“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或挂入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非损益科目过渡,可以直接影响利润总额。

4、非主营业务利润。一些企业通过地方政府的递延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包括税收减免、接受捐赠等)来增加利润总额;这种调节利润的方法有时不必真的同时有现金的流入,但却能较快的提升利润。通过对递延收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在企业利润总额的比例,分析和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特别是进行资产重组的企业,企业会计准则重新允许债务重组方确认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为那些资产经营不良企业重新找到一个调节利润的宝贵手段。

5.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和高账龄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可能产生潜在的资产损失。对这几类资产项目,我们一般称之为不良资产,而按照2008年度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该计提相应减值准备,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如果这种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既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如果这种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的利润表数据就有“大量的水份”。因此在对未实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老国企进行财务评价时,必须将这些“水份”剔除后再进行考核和评价。

6.关联交易。通过对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分析,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判断企业的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稳定。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关联企业,就应该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交易进行会计报表粉饰。如果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大大低于企业的利润总额,就可能意味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包装注入”企业。包括以其他单位愿意承担其某项费用的方式减少公司本年期间费用,从而使本年利润增加;或向关联方出让、出租资产来增加收益;向关联方借款融资,降低财务费用。而企业会计准则对关联企业关联交易的利润限制起了一定的作用,而相应的财务报表分析也需要对这些虚增利润进行相应的剔除和调整,从而使分析数据更趋于合理。

7. 利用销售调整增加本期利润。为了突击达到一定的利润总额,如扭亏或达到净资产收益率及格线,公司会在报告日前做一笔假销售,再于报告发送日后退货,从而虚增本期利润,为了避免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日后事项调节,有的企业还将退货期延长到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后,作假手段也在与时俱进。

8、广告费用与商标使用费。对于拥有自有品牌的上市公司而言,其广告费用的政策变化主要是:将广告费用视为收益性支出计入 当期销售费用或是将广告费用支出视为资本性支出分期摊销。该类政策的变化对广告费用支出较大的消费品类公司影响很大。对于使用控股股东品牌的上市公司而言,一种情况是控股股东支付当期广告费用,而上市公司按该品牌产品的销售额提取一定比率支付给控股股东作为商标使用费;另一种情况是上市公司除支付商标使用费外,还支付当期广告费用。前一种情况高估了当期利润,后一种情况则是低估了当期利润。

9、利息费用。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以及非控股子公司之间存在大量的资金往来,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可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资金较为充裕,因此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较为普遍。对于占用的资金,有的上市公司不收取资金占用费,对于收取资金占用费的上市公司,其收取的费用比率又有区别。如果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资金占用费用巨大,则收取的利息费用对当期利润影响巨大。此外利息费用的资本化也常被用来作为降低费用和提高利润的手段。

通过以上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财务报表分析指标在评价企业财务状况时所存在的一些缺陷,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该考虑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财务报表分析指标评价质量。因此,对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时应当注意: 1. 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不仅应该从静态的角度看问题,更应该从动态的眼光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2. 在利用财务指标进行财务分析时,应该将近三年的财务数据结合起来,一方面注意有关数据的勾稽关系,另一方面注意产生不正常变化的指标,重点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 3. 对财务指标进行统一的定义,只有计算口径一致,对比分析才有意义; 4. 对特别重要的财务指标进行重点分析,并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验证其真实性; 5. 注意将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结合起来分析; 6. 注意该企业在无形资产方面的投入情况,特别是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分析该企业的发展潜力; 7. 从会计法规的角度,对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进行严格规定,防止内部人对财务数据的人为操纵,特别警惕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特别是对于关联交易的有关信息应该及时而准确的披露。

以上为关于提高财务报表分析指标评价质量的一些看法,不足之处还请指正。

参考文献:

[1]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

第3篇:简述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 财务危机 相关分析 逻辑回归 主成分分析 神经网络模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证券市场一路经历考验和改革,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迄今,沪深两市共有近1500家上市公司。然而,由于管理和操作的原因,许多公司都遭遇了财务困境,甚至因为财务风险而变成ST或PT公司,严重影响了公司的信誉和流通市值,同时也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恐慌和经济损失。因此,这就需要在公司陷入财务危机前,找到一套切实可行的预警方法,为市场主体各方敲响警钟,以促进上市公司及早采取应对措施,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

一、财务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

1.财务风险的定义

风险(Risk)是人们因对未来行为的预测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引起的后果与预定目标发生多种负偏离的结合。企业总是在不同的风险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经营企业离不开风险。

2.财务管理指标简述

现在财务管理理论认为,衡量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取决于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企业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因此,企业的财务指标可分成以下几类: 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运营能力指标、收益能力指标、成长能力指标。在每一类指标中包括若干个财务比率指标,用这些指标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1)盈利能力指标

获得利润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有:每股收益(EPS)(全面摊薄);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资产净利率(ROA);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ROE)(全面摊薄)。

(2)成长能力指标

成长能力指标是对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与往年相比的纵向分析。反映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主要有: 每股收益(EPS)同比增长率(全面摊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增长率;总资产同比增长率;每股净资产(NAVPS)同比增长率;每股现金流量增长率。

(3)营运能力指标

企业的营运能力即企业的资产运用效率,是指企业的营业收入净额对各项营运资产的比率关系。一般而言,反映企业资产管理能力指标主要有:营业周期;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净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4)偿债能力指标

企业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支付债务的能力,它表明企业对债务的承担能力和偿还债务的保障能力。企反映企业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保守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已获利息倍数。

二、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

在上述基础指标体系中的26个指标,并不是所有指标都能反映出渐入财务危机的企业与健康型企业的差异;并且,各指标对财务危机的预示程度也各不相同。一般可使用专家选择法定性确定对财务危机敏感的指标,本文从实证分析出发建立数学模型,应用定量方法对上述指标进行筛选、提炼并综合考虑进行预测。

1.数据来源

本文从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中随机选取64家公司作为样本数据,其中有于2000年~2007年八年中被特别处理的34家ST公司作为财务困境公司的研究样本,其选取标准为:

(1)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的净利润为负值

(2)交易所证监会认定为财务状况异常

其余30家公司为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作为健康型公司的研究样本。利用WIND咨询金融终端提取上市公司公布的相关数据,对于ST公司提取其被特别处理前一年度的数据(如*ST济百, 编号为600807,于2003年3月7日宣布进行特别处理,则提取该公司2002年度的26个指标值进行研究)。并将健康型企业赋值为1; ST企业赋值为0。

2.指标的筛选

正如上文所述,每个指标对企业财务困境的敏感程度有强有弱。在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时,我们需要将26个基础指标精简,以那些能够充分预警企业财务危机的指标作为预警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本文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和建立Logit逻辑回归模型,根据指标对财务危机的敏感程度进行筛选。

(1)相关分析方法

描述客观事物相互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并用适当的统计指标表示出来,这个过程就是相关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通过相关系数R来表示。正相关时,R值在0和1之间;负相关时,R值在-1和0之间。

(2)Logit逻辑回归模型基本思路

Logit逻辑回归模型是一种非线性概率模型,其最大优点是,不需要严格的假设条件,克服了线性方程受统计假设约束的局限性,且具有了较其他模型更广泛的适用范。

(3)指标筛选结果

利用EVIEWS软件,对64个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各个指标与公司财务状况的相关关系和Logit逻辑回归关系,通过分析结果,我们可以清晰的辨别出与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相关性较大的指标。①通过观察相关系数值,大于0.5的指标即具有中度相关性,大于0.8的指标具有高度相关性;②通过观察各个指标Logit逻辑回归模型的P值,可以判断P值小于0.05的指标即为回归系数显著不为零,进而拒绝原假设,认为该指标的变动将对公司属性(属于健康型企业或是渐近财务危机的企业)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依据上述两条判断标准,选取以下指标作为预警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每股收益(EPS)(全面摊薄);销售净利率(NP);资产净利率(ROA);主营业务利润率(MR);净资产收益率(ROE)(全面摊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IRG);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增长率(IRP);总资产同比增长率(IRS);每股净资产(NAVPS)同比增长率(INAVPS);流动资产周转率(LT);总资产周转率(TT);流动比率(LDBL);保守速动比率(BSSDBL);资产负债率(ZCFZL);已获利息倍数(YHLXBS)。

3.利用主成分分析提炼指标

(1)主成分分析方法基本思想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是考察多个定量(数值)变量间相关性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它是研究如何通过少数几个主分量(即原是变量的线性组合)来解释多变量的方差-协方差结构。

(2)主成分分析结果

在SPSS软件中,对上述15个基础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有以下结论:①主成分F1和F2一起解释了总方差的51.72%(累计贡献率),这说明前两个主成分提供了原始数据相当的信息。②前5个主成分特征根大于1,而其他主成分的特征值小于1,可以认为前五个主成分能概括绝大部分信息。③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与原始变量关系,可用下列线性组合表示:④依照上式计算64家样本企业的F1和F2,为方便后续计算,记为:

4.应用神经网络算法建立综合预警系统

(1)神经网络算法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简称ANN)是由大量神经元互相联接而组成的复杂网络系统,对非线性系统具有很强的模拟能力。此外,神经网络的“黑箱”特性很适合预测领域的应用需要,它不需要任何经验公式,就能从已有数据中归纳规则,获得这些数据的内在规律,因此即使不清楚预测问题的内部机理,只要有大量的输入、输出样本,经神经网络“黑箱”内部自动调整后,便可建立良好的输入、输出映射模型。

(2)应用神经网络建模

本文应用BP神经网络方法中的一种feed-forward backprop建立模型,经过多次试验,有三个模型拟和程度较好(见下表)。

三个模型的拟和程度十分相近,神经网络的训练步数均在10步左右即可达到目标。下图展示了第二个模型的拟和程度和“黑箱”内的训练步数。

5.模型的检验和评价

为了评价模型的优劣,本文随机选取了10个上市公司的数据,分别为:伊泰B股、鲁抗医药、亚通股份、青岛海尔、中国铝业、大化B股、平煤天安、ST天目、*ST成商、S*ST沪科,将其相关数据带入模型进行检验。结果,除了ST天目的判断出现错误,其他的模型拟合结果良好,应用该模型判断的结论十分接近于真实值。

总的来说,采用MATLAB的神经网络工具箱进行建模,取得了非常好的拟和效果,对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精确度高,且建模操作简便。进一步研究上述神经网络的三个模型,正确率均为90%,其中Model2效果最好,结果简洁清楚,可以直接用于判断预测企业是否面临着重大的财务危机。而对于ST天目这个样本数据,三个模型均在此预测出错,有可能是公司提供的数据有出入。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三、结论

本文从四个方向26个财务指标出发,逐步进行指标的筛选、提炼和综合考虑,混合使用了相关关系分析、Logit逻辑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及神经网络模型,建立起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前一年的预警系统,并应用其进行预测。模型的检验说明其拟和度达到90%。该系统为预警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卫海英 刘 潇:SPSS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2]庞 皓:计量经济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盛 骤 谢式千 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4篇:简述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非经常性项目;盈余;综述

一、 盈余管理方式简述

根据盈余管理的相关文献,可将盈余管理的方式基本归为三类,即通过对应计项目的操纵进行盈余管理(Accrual Management)、通过操纵真实交易进行盈余管理(Manipulation of Real Activities)和通过运用非经常性项目① 分类转移(Classification Shifting)进行盈余管理。

1. 通过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作为最常见的一种盈余管理的方式,应计项目操纵是通过改变收入、成本、费用的确认时间达到盈余管理目的,但无论是将收入、成本费用提前确认还是延迟确认,都只是将利润在时间上进行了转移,理论上并不会影响利润的总额,即当期增加或减少的利润必然会在以后会计期间出现相同金额的“反转”。这是通过应计项目进行盈利管理的方法的最主要缺陷,而且这种方法也较容易被审计师所识别。

2. 通过构造真实交易进行盈余管理。作为进行盈余管理的另一种方法,通过构造真实易进行盈余管理,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相比,该方法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因为其并不直接违背企业会计准则。真实交易盈余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式:①利用对研发活动的管理来调节利润;②利用对销售活动的管理来调节利润;③利用对资产的购置、处置活动来调节利润;④关联交系调节公司利润。

通过构造真实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虽然比较隐蔽,不易被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所发现,但却有其自身特有的缺陷,即这种方法有可能会给公司的运营带来风险或直接损害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

3. 运用非经常性项目进行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第三种方法,即分类转移(Classification Shifting)的盈余管理方式。分类转移首次由McVay(2006)提出,是指故意将经常性项目与非经常性项目进行错误分类的行为。上市公司通过分类转移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是将某些经常性的费用转移至线下项目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列示,而将某些非经常性收入或利得转移至线上项目或经常性项目列示(McVay,2006)。

与前两种方法相比,分类转移的盈余管理方法比前两种方法承担较低的成本:既没有会在未来期间转回的应计项目,也不存在如同真实交易盈余管理一样可可影响公司未来正常运营的情况。另外,由于在特定会计科目之间分配费用是存在一定主观性的,审计师很难确认一种完全正确的分类方法。而且分类转移的方法并不会影响利润总额,因而审计人员不会过多关注于此(Nelson et al.,2002)。这使得分类转移的方式成为一种相对简单易行的盈余管理工具。

二、 非经常性项目盈余管理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大量的研究更多地是关于两种常用的盈余管理方式,即应计利润操纵(Healy,1985;Jones,1991;McNichols & Wilson,1988;Rangan,1998;Teoh et al.,1998;Philips et al.,2003)与真实交易盈余管理(Baber et al.,1991;Dechow & Sloan,1991;Bushee,1998)。然而,较少有文献直接研究分类转移(Classification Shifting)的盈余管理行为。

第5篇:简述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现状分析;治理对策

1、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上市公司大量涌现并日益成为重要的市场主体。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公司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其带来的诸多问题也日益受到各方关注,作为西北龙头的陕西省更是如此。虽然陕西省上市公司数目并不多,但其资本市场的情况却相当复杂:前有达尔曼、海星科技,后有西安旅游、咸阳偏转股份……似乎关于陕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恶性事件就一直没有间断过,使得投资者对陕西上市公司的印象极其不佳,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而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研究的。

2、文献综述

2.1 盈余管理的研究综述

2.1.1 国外关于盈余管理的权威定义

自19世纪以来,国外学者便开始了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形成了许多关于盈余管理的不同观点。现在比较公认的观点有两种:一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的观点,他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种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的观点,他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孙红梅,2006)。

虽然这两种观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但这并不代表它们就是完美的。就第一种观点而言,它比较狭义,斯考特将盈余管理限定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范围内,仅采取了会计政策选择这一种方法,显得过于单调。而在凯瑟琳?雪珀的观点中,主要突出了盈余管理的出发点是私人利益的满足,这种观点很容易导致企业行为的短期化,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1.2 国内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综述

同国外相比,我国对盈余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仅仅有30年的历史,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认识,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制度观”。这一观点认为企业管理层利用了权责发生制和会计准则的缺陷,通过选择会计方法、变更会计估计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变化来实施盈余管理。二是“信息观”。这一观点认为盈余管理会增加或减少会计数据上的收益(即报告收益),从而影响相关利益人的决策。三是 “经济后果观”。这一观点认为盈余管理虽然不会改变企业的经济收益和现金流量,但通过对会计盈余数据的调整,来完成利益调整的过程。(宁亚平,2004)

上述概念反映了我国学者对盈余管理含义研究的三个特点。首先,与盈余操纵、盈余作假不同,盈余管理的前提是遵循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离开会计准则的约束,便不再属于盈余管理的研究范畴。其次,盈余管理主要的动机是实现某一主体利益最大化,在这种动机的支配下,可能会造成不同利益主体受益或受损,产生相应的经济后果。最后,从“信息观”的角度分析盈余管理问题,只要导致相关会计数据指示作用失效的会计行为,均属于盈余管理的研究范畴。

2.2 盈余管理的识别方法

在明确了盈余管理的概念后,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即什么样的公司会进行盈余管理,我认为,主要分为以下三类公司:

2.2.1 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的公司

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来看,董事会的健全情况较差,约54的上市公司只设立了四大委员会中的一个或几个;约95的上市公司尚未建立或完善高级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没有明确设立内部控制机构,有的虽然已设立,但内部控制的独立性很差,明显受控于总经理,这就为企业内部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较大空间(张士强 张暖暖,2009)。他们很可能从自身利益出发调节利润,粉饰经营业绩,然后又通过控制董事会或监事会来掩盖其舞弊行为。

2.2.2 处于亏损边缘的公司

如果一个公司处于亏损边缘,获利较少,会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它给投资者分配的股利也会相应的减少或者不分配股利,同时也会打击潜在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从而导致公司股价下跌;另一方面,如果公司连续两年亏损,被特别处理;连续三年亏损,会被要求暂停上市;如果亏损问题再得不到解决,那就只有被迫退市或破产倒闭了。所以对于亏损边缘的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也是屡见不鲜。

2.2.3 有融资要求的公司

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进行必要的融资。企业的资本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所有权资本,一是债务资本。负债融资既不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利息又可以抵税,因此受到广大公司的青睐。对于债权人而言,他们都喜欢把钱借给经营业绩良好,实力雄厚的企业,而判断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所以对于有融资要求的公司,它们会费尽心机的进行盈余管理,向报表使用者特别是债权人呈现最好的一面,从而可以从债权人手中顺利地借到资金。

3 、陕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分析

3.1.陕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定性分析

从陕解放(000516)1993年上市开始,陕西上市公司已经走过了17个年头,在这17年中,陕西上市公司的发展用困难重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众所周知,陕西省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在这种大环境下,使得陕西上市公司质量普遍不高,多家上市公司面临经营困难和财务风险,再加上监管不严,使得陕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比较普遍。通过深入的研究之后我们发现,陕西一些上市公司非常习惯于暗箱违规操作,粉饰财务报表,夸大业绩,掩盖违规问题。有的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随意占用公司资金,为关联企业提供违规担保,甚至利用关联交易输送利益,使得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严重受损。有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恶意利用上市公司造假圈钱、暗中转移资金、掏空上市公司,导致公司陷入瘫痪……(申草,2005)可以说,凡是能够想到的盈余管理手段都采用了。具体来说,在陕西所有的上市公司中,3家已“寿终正寝”,退市停牌。在未退市的上市公司中,*ST金花、*ST秦丰、*ST建机、*ST博通、ST长信、西安民生、开元控股、陕国投A、西安旅游、宝光股份、格力地产(海星科技)等都有被披露存在违规行为的经历。通过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违规公司很多都已被特别处理,面临暂停上市或退市的风险,想必为了保壳,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的上市公司数目不在少数。

3. 2 结合净资产收益率的定量分析

我们以陕西2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以2008、2009年28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为基准,进行陕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在研究中,我们主要选用了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它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而只有盈利状况较差的企业才更热衷于盈余管理行为。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在28家上市公司中除去*ST精密、*ST数码、*ST达曼3家已退市公司外,有9家因为连续两年的净利润即净资产收益率为负值已被特别处理,戴上了“st”的帽子。但是截止到2011年4月,这9家已被特别处理的公司仍活跃在A股市场中,并没有传来任何一家公司退市的消息,促成这一切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盈余管理了。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没有被特别处理的16家公司。1999年,证监会修改了对上市公司配股的规定,上市公司要想获得配股资格,最起码的条件是该公司指标计算期间内任何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均不得低于6%。通过研究2009年陕西省16家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可以发现,净资产收益率大于6%的上市公司有10家,小于6的有6家且接近6%区间的上市公司几乎没有,两边的分布呈现明显的不对称现象?。在净资产收益率未达到6%的6家公司中,除了航天动力一家上市公司外,其他5家公司本来就没有配股打算。因此我们可以大胆猜想,由于不需要配股,公司管理者自然就不需要过于苛求其ROE是否达到6%,而那些有配股意图的公司,则很有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手段达到6%的配股条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以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来衡量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有缺陷的,有时候并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盈利水平。

4、陕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

4.1 主观原因

4.1.1 竭力保壳,避免退市

我们首先关注一下陕西证券市场的发展。虽然陕西是西北的龙头老大,但陕西证券市场却有落后于西北的迹象,上市公司在市值、业绩、融资额、资产证券化率等指标上全面落后,甚至不及新疆、青海(石丽晖 王原 马集琦,2007)[7]。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陕西上市公司仅有37家,而在2009年,有13家公司出现严重亏损(这里只统计28家上市公司,2009年以来上市的9家公司由于难以获取数据,不列入研究范围),并且已有9家公司因为连续连年亏损被特别处理,面临退市危险,3家已经退市,正在等待机会重新上市。

鉴于陕西证券市场的形势比其他西北省份更为严峻,所以上市公司成为陕西省的一种更为稀缺的资源。为了竭力保住上市公司的外壳,各管理者不惜大力进行盈余管理,以维持上市及配股资格。

4.1.2 一笔勾销,扭亏为盈

当一个公司的亏损即将成为现实时,为了不至于在后续年度出现连续亏损,管理者倾向于增加当期亏损额,来减轻后续年度的盈利压力。这样一来,不仅把巨额债务一笔勾销,还为在以后年度扭亏为盈创造了有利条件,避免了连续两年亏损被特别处理或连续三年亏损被暂停上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06)[8],有的人把他形象的称之为“利润大洗澡”。这也是上市公司应对《公司法》退市规定的一个法宝。

4.1.3 增强实力,便于融资

之所以很多公司愿意负担较高的信息披露成本也要上市,主要是为了获得股票公开发行的机会,更好的方便其融资。但并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都能够顺利融资。我们知道,利润的多少决定着资本的流动,因为资本追逐利润,资本只会流向利润最大化的行业和企业。

就目前陕西省37家上市公司来说,其在规模、业绩、再融资、信用等方面,都给投资者留下了许多不佳的印象,有媒体甚至以“陕西上市公司造假成风”为题对部分陕股进行了批评。因此陕西上市公司融资面临着更大的困境。所以很多上市公司为了获得所需资本,都更加积极的进行盈余管理,做大利润,以显示其良好的经营业绩,增强投资者购买该公司股票的信心,为公司融资创造有利环境。

4.2 客观原因

4.2.1 上市制度的相关规定过于严格

我国的《公司法》、《证券法》及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在上市、配股、特别处理及退市等方面都做了严格规定。首先在上市方面,我国《证券法》共规定了四个条件,其中之一就是必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如果一个企业未达到盈余要求又想上市,那就只能借助一些特殊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上市之后,公司还面临着配股、增发新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顺利解决都需要有较高的盈利能力。此外,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就会被特别处理,连续三年亏损就会被退市,上市公司很有可能为了防止这些情况的出现而进行盈余管理。

4.2.2 会计准则的静态性与滞后性

企业会计准则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准则,只是一个大方向上的规定,不可能具体到每一个企业,每一项业务,所以在进行具体的会计处理时,主要取决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就拿利润来说,会计准则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因此利润的计算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折旧计提,存货计价,费用摊配等方面不同方法的影响,主观性很大,很容易被某些管理者利用,使其为了达到不同的目的而采取不同的盈余管理手段。总之,会计准则固有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决定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法通过会计法律、准则来消除盈余管理。

5、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基本可以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即:陕西省上市公司存在着普遍的盈余管理行为,而且其盈余管理的手段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众多的盈余管理手段中,有四种手段在陕西上市公司中显得比较突出,它们分别是:资产重组、虚构收入、巨额冲销以及地方政府扶持。因此,我们很有必要针对陕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5.2 政策建议

要解决陕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需要采取以下两个措施:

第一,调整股权结构,消除一股独大局面。为了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必须要调整公司的股权结构。我国股市存在着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割裂的现象,有三分之二的股份不能流通。因此,要实现公司股份的有效分散,必须增加流通股的比例,这样一来,就能够降低大股东的持股比例,逐渐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从而使公司股权结构由集中化向分散化转变。

第二,完善《公司法》、《证券法》及相关法规,应改变目前单一指标的衡量标准,形成一个指标体系,这样上市公司就算再有本事,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从而有助于遏制其盈余管理行为。

参考文献:

[1] 孙红梅. 论公司盈余管理[J]. 山东商业会计, 2006,(1): 8-11.

[2] 宁亚平. 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J]. 会计研究, 2004,(9):62-66.

[3] 张士强 张暖暖.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J].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9, (3): 102-107.

[4] 申草.陕西上市公司造假成风,背后隐含两大病根[J/OL]. http://.cn,2005-10-08.

[5] 佚名. 西安海星现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非公开发行股票暨关联交易报告书摘要(草案)[N]. 上海证券报, 2008-2-1(B2).

[6] 王鹏. 从51跌破1元 达尔曼将成陕西首家退市公司[N]. 西安晚报,2005-1-10(A3).

[7] 石丽晖 王原 马集琦. 陕西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应有更大作为[N].上海证券报:2007-09-20(A4).

[8] 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M]. 1.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09-01.

第6篇:简述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指标

务预警系统是针对企业财务风险提出的管理系统,其预警对象是企业的筹融资、投资、营运和关联交易等活动,是企业的经营状况、环境变化等因素在财务上的反映,它是站在财务管理的角度,对企业的资金安全性和盈利性分析。它的整个预警监测必须以风险预测为重心,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为目的,揭示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从源头上阻止或减少企业危机发生及损失。所以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和控制体系,是亟为重要的。

一、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简述

(一)财务风险预警的内涵。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就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变化的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的财务分析系统。

(二)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企业面临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感到了风险的威胁,这要求企业不断寻找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以谋取超出社会平均报酬水平的超常收益,这种利用机会的同时又时刻面临着财务失败的风险、面临企业生存的危机。事实上,不论哪一种职能管理的失误,最终都会表现在财务风险上。因此,揭示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计量财务风险的程度、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刻把握企业财务状况是避免财务危机、防止企业破产既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二、企业运用财务预警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预警模型的时效性较差,准确性不高。

虽然企业已经逐步认识了构建和使用财务预警模型可以成为防控财务危机的有效手段,但是很多企业将财务预警系统作为独立的财务子系统,将构建和使用财务预警系统的任务交由财务部门单独完成,这导致财务预警模型不能及时与其他业务信息系统交换数据,无法在第一时间反映企业的现实状况,导致预警信号时效性差、准确性也不高。

(二)构建财务预警模型时没有做到灵活选择财务指标。

企业除了要关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现金流量表也应格外关注。良好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能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使企业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相反,如果企业现金流入小于现金流出,现金支付能力极差,则可视为严重的财务危机。在美国学者Altman的Z值模型和ZETA模型的多个重要指标中恰恰缺少了现金流量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财务风险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而大多企业在构建模型时大多采用Z值模型和ZETA模型,并且没有做到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和改进原有的财务指标。

(三)非财务指标和定性分析方法使用不够。

当前,常用的财务预警模型在选择自变量时均采用可量化的财务指标,在评价方法上均采用数学评价方法,这使得财务预警信号较为客观和精确。但是,财务预警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高低、财务人员的认识深浅、企业目前的生存环境是否发生变化等非量化或主观性的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因此,结合定量分析方法,管理者们也要考虑到重要的非财务指标和定性分析方法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从而更加全面地判断企业面临的风险。

三、对企业构建和使用财务预警系统的建议

(一)扩大数据来源,提高财务预警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我们现有的财务预警模型大都是套用国外理论,根据上市公司的资料确定合理的系数值而计算出来的。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提到,我国证券市场仍处在发展初期,在利用上市公司财务资料进行财务预警研究时经常面临市场容量小、数据来源少等问题。要不断提高财务预警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就需进一步拓宽数据渠道,从更广的范围,如非上市企业等角度进行财务预警的研究。

(二)根据行业特征选择合适的财务指标。

我们在构建财务预警模型时,不能仅仅依靠拿来主义,而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发展环境,淘汰不适用的指标,增加更能反映本企业实际问题的新指标,合理调整相关权数,探索适合本企业的评价标准。例如,地勘单位由于计划经济的烙印较深,企业化经营的进程较短,加之行业的特殊性,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与其他较早进入市场的市场竞争主体相比其财务风险管理的任务更重。这就要求地勘单位一方面将不能适应实际的原始财务指标进行创新性的重新组合,以更加综合的指标来代替原始指标,选择其中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指标信息的综合指标参与模型的计算,这样做可以保证财务比率指标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正确认识财务风险机理,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防范和化解各类财务风险,以建立各级管理人员能直观识别风险的符合地勘单位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财务指标预警体系。

(三)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使用定量分析方法构建财务预警模型是预防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同时,现代企业管理也应更加注重一些非量化因素,如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财务人员素质、人员流动状况、顾客满意度等。因为这些因素无需完整的数据资料,需要凭借人们的经验对财务风险的趋势进行定性分析,有时比定量分析更加可靠和有效。因此,如果能结合非财务指标,运用定性分析方法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价,财务预警模型的效用就能得到更有效的提升。在运用财务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定量分析时,企业不能忽视定性分析和对非财务指标的分析,否则可能导致财务风险评价结果的不全面和不准确。

四、结语

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在现阶段还处于探索和创新的阶段,本文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进行了一些探索,期待能对具体实践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第7篇:简述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 股票回购 资本结构 股权分置

股票回购是上市公司利用自有资金或债务融资收购本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将其作为库藏股或进行注销的行为。股票回购产生于公司规避政府对现金红利的限制。1973年~1974年,美国政府对公司支付现金红利施加了限制条款,许多公司转而采用股票回购方式向股东分利。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十分常见的公司理财行为,它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领域,通过回购股票,上市公司可以改善其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另外股票回购对公司的偿债能力、股利分配政策、证券市场的规范以及会计主体假设都有着重大影响。

而在我国,股票回购是在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为了解决国有股比例过大和内部人控制等股权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于上个世纪90年代引入的,应用在实践中的时间不长,并受到了相当的限制。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案例简述

我国已有的股票回购案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1992年~1999年为第一阶段,2000年~2006为第二阶段。

1.第一阶段(1992年~1999年)

我国最早的股份回购的成功案例是1992年小豫园并入大豫园的合并回购。之后,陆家嘴、厦门国贸、云天化、氯碱化工、申能股份等都提出或实施了股份回购计划。从实际发生的案例可以看出,以上案例中的股票回购均为上市公司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回购非流通股。我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动因主要有:一是国有股减持,优化公司股本结构。如陆家嘴回购国家股。二是并购,如小豫园并入大豫园。三是股本扩张,如青岛啤酒回购公司股票后又进行了增发。四是置换不良资产,如冰箱压缩与申能股份的回购。五是向市场传递积极信息,如云天化回购国有股。

2.第二阶段(2000年~2006年)

随着《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的推行(2005年),上市公司回购流通股越来越普遍。

邯郸钢铁:在此试行办法公布后成为了第一家宣布回购的上市公司,并于2005年8月30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关于邯郸钢铁股票有限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票的申请》的批复,中国证监会对公司实施本次回购方案无异议,邯郸钢铁成为首家回购社会公众股方案获批的公司。

中石油:要约收购开创先河。这次收购行动无疑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开创了几个第一,如它是首次以终止上市为目的的要约收购,是首次同时对三家上市公司发出要约收购,是首次A+H的要约收购,是首次有条件的要约收购,是首次国内高溢价的要约收购等。同时,对于公告前买入的二级市场投资者来说,也创造了较大的获利机会,同时也带动了中石化系等有类似题材的股票大涨,引发了市场对所谓“回购概念”的炒作。

当前,在解决股权分置改革的关键时期,第二阶段的股票回购案例,带有明显的改革烙印,从动机上讲,充分体现了我国证卷市场的特点。

不排除存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价被低估了的可能性,如果确实是这样一种情况,公司选择回购股票是一种明智的投资选择。邯郸钢铁董事会就认为公司实施股份回购计划,是因为公司股票市场表现与经营状况不相符,公司的投资价值被严重低估,有损全体股东的共同利益。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第一,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定价问题。股票回购的定价是股票回购中的重要环节。由于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包括国有股、法人股)的性质、成本等存在较大差异,它们的回购价格当然不能等同。对于非流通股来说,应当考虑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证券市场的运行状况和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而对于流通股来说,要对回购价格区间、回购时间等做出基本规定,主要考虑目前的股价、最近一段时间股票的平均收盘价、股价的波动、股票回购的期限及股票回购的目的。

第二,法规制度相对滞后,缺少对股份回购的具体规范指导。我国《公司法》第149条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份或者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时除外。公司依照前款规定收购本公司的股票后,必须在10日内注销该部分股份,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变更登记,并公告。”除上述规定之外,其他法律法规中很少有涉及股份回购的条例。相关的配套法规、实施细则和具体操作办法尚未出台。法律的滞后导致了实践操作的诸多不规范,也成了进一步制度创新的约束因素。

第三,中小股东的利益保障问题。在国家致力于解决国有股流通的大背景下,我国目前实施的股票回购大多是对国有股的回购,属于定向回购,而且采取的是协议回购方式,也就是说回购价格是通过公司与具有绝对控股地位的国家股或国有法人股股东协商确定的,广大中小股东并没有机会与能力进行抬价还价,属于典型的关联交易。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司的管理层很可能为了控股股东的利益而牺牲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他们可能借股票回购之名,提高国有股回购价格,达到将资金转移到母公司之实。因此,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应对股票回购进行有效的监督,避免大股东操纵回购价格。股票回购是一柄双刃剑,它可能会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和运行效率,但是,如果没有合理的监管,它也可能意味着大股东,以及机构投资者又获得了侵占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新工具。

参考文献:

第8篇:简述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范文

XXXXXXXXX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OEM项目商业合作计划书

目录

一、 前言简述…………………………………………………

二、 前景分析…………………………………………………

三、 合作方式…………………………………………………

四、 风险评估…………………………………………………

一、前言简述

当我们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总会去思考自身的发展出路,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同行的竞争也会感到有一定的压力。

历史告诉我们:市场庞大、竞争无情,如果不在竞争中发展,就会在竞争中掉队、淘汰、甚至消亡,商场谓之战场,军事之争,谋略为上,商业竞争,创新为上,我们正是基于这一思路才提出市场联盟的构想。联盟就是我们联合结成有利共享的朋友,我们都知道当今的市场发展,模仿与竞争早已不是优势了。所以,今天我们的创新模式是跨越市场竞争,充分整合社会多方资源,为参与联盟事业的各界人士实现市场利益共赢。

二、前景分析

(一)行业背景:OEM (Original Equipmen Manufacture),英文直译为原始设备制造,俗称贴牌生产,是指已经确立品牌优势的企业掌握着关键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但是自己生产能力有限,或者发现其它厂商生产这种产品的成本比自己生产的成本低,为了降低上新生产线的风险,甚至为了赢得市场时间,通过合同委托订购的方式向其它同类产品厂商下订单,由这些厂商代为制造,对所订产品低价买断,并直接贴上自己的品牌商标。承接生产任务的制造商就被称为OEM厂商,其生产的产品就是OEM产品。

OEM起源于电脑业,运作模式最早在欧美建立,现已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普遍现象。从1978年中国首家来料加工厂在广州建立,“三来一补”等OEM性质生产贸易在我国迅速发展,贴牌的盛行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产业分工的结果。

中国在机械、电子、汽车、航空航天、船舶、医疗设备及轻工纺织等领域有着相当强的生产加工能力, 其中获得ISO9000系列认证的企业超过一万家, 这些企业在制造技术、工艺装备、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保障、产品质量等方面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历史上,英国、美国、德国、日本都先后成为世界工厂。国际企业之所以选择中国作为当今的“世界工厂”,是因为中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能、技能,能够为其提供高质具有价格优势、竞争优势的产品。尤其在中国加入WTO后,从政策,经济等各方面都已经融于世界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贴牌生产符合我国中小企业特点。在我国的制造企业中,85%属中小企业,其中85%属劳动密集型企业,我国劳动力成本低,且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产品的设计和品牌营销上不具优势,但可以凭借明显的生产制造成本优势,通过贴牌生产参与到市场的贸易环节中去,这些企业将成为OEM生产贸易合作的重要力量。

我国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销售市场,对行销成本、民族差异、思维意识、生活习惯等差异带来的产品问题,企业更容易进行优化、合理的解决,这些都是企业发展的不可估量的优势所在。同时,按照在销售地区制造产品的最优化原理,本地企业在当地为客户制造产品、成套设备,又是一种最有竞争力的最佳选择。

OEM产品销售首先可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由于我国前期大量的重复建设,和一些厂家品牌影响力不大,技术开发不足,缺乏资金去建,产品在市场上销路不畅,造成大量资源闲置。目前我国许多制造企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资源闲置现象。“贴牌打工” 有利于企业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和闲置资源,降低了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保障了产品销路,企业获得了利润。

其次提高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根据“经济发展阶段论”,我国目前处在经济起飞阶段,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题。但是缺乏核心技术和管理效率低下已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瓶颈。“贴牌打工”有利于中小企业在缺乏研发资金和人才的情况下了解、熟悉和掌握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管理经验,了解市场的最新的信息、趋势,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同时,委托厂商为使产品达到国际认证的标准,受托方必须围绕市场需求按国际品牌标准对自身进行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和质量管理的提高。这种“干中学”的方式是目前企业提升整体实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再者有利于企业降低技术和市场风险。当前世界科学技术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企业还没有能力承担这种新技术快速淘汰的风险。据统计,我国新产品开发周期平均为18个月,而美国不少产品已达到设计周期3星期、试制周期3个月。实施贴牌战略,企业就不涉及市场开拓,也不用承担产品不适销的风险,贴牌生产可以将这些不确定性降低到最低程度。

OEM 生产已经成为、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战略途径之一。青海东山恒智信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作为本土企业,目前已经同青海省工业新和信息化厅签订OEM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并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依托政府支持方向,积极协调各方,努力争取,力争加入信创目录。

三、合作方式

数字经济是引领未来的新经济形态,既是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蓝海,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全社会正致力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政产学研资用的协同创新机制。合作双方应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讲究实效、共同发展”的原则,依托投资方在产业、政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丰富资源,发挥我公司在信息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人才、综合服务等优势。双方将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运营产业落地、产业数字化转型、信息化人才培养等领域形成商业合作。所以在此次OEM项目中甲乙双方可达成的合作方式如下:

(一)投资合作:双方共同出资,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甲乙双方按比例投资,本项目总投资为人民币万元整(¥,000,000)。甲方以现金方式投资人民币万元整(¥0,00,000),占本项目投资份额为%;乙方以现金方式投资人民币 万元整(¥0,000,000),占本项目投资份额为%。

甲乙两方的投资,用于本协议约定项目的初期筹建使用和日常经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承租项目使用的租赁物、装修改建和扩建租赁物、购买设施设备、聘请工作人员、成立和运营项目公司、成立项目管理公司、委托项目管理公司等等全部事宜以及因该些事宜签订的法律文件和支付的服务费用等。

并以非现金资源投入(品牌、专利、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份额),根据市场份额投入进行利润分成,经营利润留存固定营运周转金人民币 元整(¥000,000.00)/或当期利润的 %后由甲乙两方按:比例分配。

(二)销售+利润分成合作:甲方销售乙方产品,乙方对甲方进行利润分成。营业收入经扣除所有日常营运支出(包括场地租金、场地管理费、经营管理费、品牌/商标使用费、员工工资和保险、原材料支出、电费、水费、煤气费、办公费用及因风险所承担的费用等)为经营净利润。该利润留存固定营运周转金人民币 元整(¥000,000.00)/或当期利润的%后由甲乙两方按: 比例分配。

五、风险评估

许多企业通过OEM方式进入了市场,在给中小企业带来难得机遇的同时,也给企业的长期发展提出了种种挑战。

对企业而言,其具有市场价值,值得投资者投资的关键因素来自于两个方面:企业拥有一个很有价值的最终产品品牌;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即既拥有有价值的品牌又拥有核心技术与优秀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第9篇:简述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关系营销中国寿险

关系营销对营销学科产生了重要影响,引发了营销学的重要变革,即从原来的以交易为基础的营销转变为以关系为重心的营销。其中一个解释如下:20世纪80年代的交易营销重点在于个人销售;90年代的关系营销则把侧重点放在单个客户,试图建立顾客与公司之间的长期关系。这种转变的结果是营销的定义把重点放在了关系上。

在人寿保险领域,由于保险服务的特殊性,使得关系营销策略在寿险营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在我国寿险领域内,关系营销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为促进我国寿险业务的发展,要双管齐下,在当前的交易营销策略下,还要实施关系营销策略。

1关系营销的理论概况

关系营销的基础在于卖方应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待顾客关系以确保能保留已有的顾客。实际上一些理论家对营销学领域只注重吸引新顾客而非保持旧顾客感到十分惊奇,而实际上,保持原有顾客远比吸引新顾客来得容易。根据美国信用卡行业统计表明:当顾客保留率提高5%,公司利润就会提高60%。

理论界对关系营销的认识可分为以下几种:保持顾客;锁住顾客;承诺与信任理论;关系、网络与互动理论;数据库营销。

主张关系营销是保持顾客的代表人物是Berry,他认为营销的目的不仅要争取更多的新顾客,还要保持原有的顾客,因为保持一个顾客比争取一个新顾客容易得多,且花费的成本也较少。

主张关系营销是锁住顾客的代表人物有Jackson、Turnbull和Wilson等人,他们认为买卖双方可以由结构纽带和社会纽带联系起来。由结构纽带联系起来的买者在前期关系结束后不能与卖者结束关系;社会纽带是指由个人之间的关系连接起来的买卖关系。关系营销通过建立和加强这两种关系形成出走障碍,把顾客锁住。

主张关系营销是承诺与信任理论的代表人物有Morgan和Hunt。他们强调了关系交换与非连续交换的区别。非连续交换以实物交换为基础,且时间较短,而关系交换以无形的东西为交换基础,且时间长,反映了一个持续的过程。

主张关系营销是关系、网络与互动理论的代表人物有Gummesson,他认为关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的联系,网络是关系的集合,互动是人们在关系和网络中的相互影响。有效的关系营销就是以“关系、网络与互动”促成各种关系的协调发展。

主张关系营销是数据库营销的代表人物有Colpulsky和Wolf,他们认为营销者与顾客发展关系的动力总是存在的,但是只有获得发展关系所需资料及资料成本较低时,发展与顾客的关系才是划算的。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对有关数据的掌握变得比以前更为容易,对数据的管理也变得更为有效。因此,关系营销就是利用数据库去保持顾客,发展与他们的关系。

关系营销的好处正由于以下4个因素受到重视:服务营销的逐步成熟、关系营销所提供的潜在利益、顾客利益和技术进步。服务营销逐步成熟的重要性在于服务产品的无形性使得那些寻求产品差异化的企业把重点放在关系这个话题上。

2在人寿保险领域,关系营销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1)寿险产品的无形性以及顾客在购买这些无形产品时所面临的风险使得服务的持续性显得非常重要。我们来研究一下“服务相遇”。这个用语用于寿险公司与保户间在购买保险时以及售后服务时的互动。“服务相遇”发生在一个顾客与寿险公司代表直接接触进行双向交流时。因此对这种“相遇”的管理,对于寿险公司的产品传递而言十分之重要。当买卖双方的互动随着时间增长时,由互动变成交易关系的可能性也进一步提高,这就隐含着相遇双方的信任和承诺的程度。如果没有这些因素,相遇并不会演变成关系,而这个会导致我们研究寿险的销售机制。它是以个人销售为特征的。大多数的顾客仍要依靠那些有着保险产品相关专业知识的保险公司职员来作出其购买决定,人寿保险是一种无形产品,在个人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要解释这种产品的好处及特征,顾客与保险公司之间的直接接触在营销机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2)寿险产品多为长期契约,保户与保险公司的关系是长期的。传统的交易营销仅注重于交易时的短期关系,与寿险契约的长期性不相符。关系营销正是把重点放在建立和保持与保户的长期关系上,与寿险契约的长期性相适应,因此发展寿险业的关系营销是符合保险公司和保户利益的。

(3)根据英国两学者对英国15个规模较大的人寿保险公司(其雇用的销售人员多于1000人)中的5个公司进行调查,所抽取的5个公司是根据其市场份额大小来划分的。根据调查发现,许多寿险公司的销售人员更乐于发掘新顾客而不是为原有的顾客服务,而在原来顾客群体不稳的情况下去发掘新顾客的意义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寿险领域中采用关系营销策略,稳定原有顾客群体,再去积极发掘新顾客才是寿险公司的正确发展之道。

(4)保险产品的特殊性还在于保险合同的签定仅是保险活动的开始而非结束。保险功能体现在保险赔偿或给付,这些都是发生在契约成立之后的。传统的营销仅重视产品的出售,对售后服务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保户对保险公司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最终还是取决于保险赔偿或给付,即保险公司所提供的售后服务,如保险合同履行是否迅速、是否按合同约定赔付等。因此,与保户建立长期的关系,对提高保户的忠诚度进而促进寿险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3我国寿险营销的现状

我国寿险公司目前采纳的传统的“4P”(产品、定价、渠道和促销)模式,属于交易营销,注重于如何开发新险种,把保险产品推销出去,不注重如何维持和提高公司与原有保户之间的关系,如何使两者关系发展成保户对公司的信任与依赖的关系;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保户对公司的投诉;如何提高保户对公司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这一连串的问题都非传统“4P”模式所能解决的。而这个正是关系营销所要做的事。当前我国的寿险营销主要是依靠保险人制度,许多寿险公司都雇用了不少人,但存在的问题却不少:人服务意识淡薄,趋利意识强化导致其只重业务,不重本身技能,无法提高保险服务水平。而保险公司也只重业绩不重服务,对其人的管理不到位。殊不知,提升服务水平、维持与保户的良好合作关系才是寿险公司生存的大计。由于不注重服务,顾客与公司间的关系仅限于买卖关系,不少顾客缺乏对公司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不仅会造成顾客对公司的不信任,还会造成原有保户退保及社会信誉度降低,从而减少潜在的顾客。最终阻碍寿险业的发展。

此外,我国寿险业传统的交易营销忽略了技术在寿险营销中的重要作用。

4我国寿险业应如何采纳和推进关系营销策略

4.1保险公司本身

(1)向关系营销经理提供有关顾客的信息和数据,让其尽可能了解保户的需要及当时的环境。

(2)要考虑关系定价问题。保险公司要充分认识到,要成功地与保户建立友好的关系,公司的信誉和所提品的高价值性都是必不可少的,保户倾向于了解公司、相信公司,而且他们与公司的接触会加强这种了解。对一些产品和服务进行关系定价,鼓励保户购买更多本公司的产品,加深其与公司间的关系。

(3)保险公司应重视如何使保户感到其价值的所在。这主要有进行保险公司与保户间的经常往来;经常性的保户服务反馈;实施忠诚度计划,在原有保户群中提高保险产品的渗透力。如5年忠诚管理计划或3年忠诚管理计划,这种计划的基本原理在于公司与保户的整个关系都是有价值的。

4.2保险公司职员方面

保险公司职员对关系营销策略的实施十分重要。公司职员不应赞成“硬销”的策略,他们应能倾听保户的心声,即使保户对公司整体印象不好时,也能对公司职员有个良好关系,通过这个层面的接触可以为公司的改进出谋献策。

保险公司销售队伍的角色不但要反映在关系发展过程中,同时也要反映在销售培训当中。招收新成员及培训计划要进行修正以确保那些以保户为行动导向的个人能得到报酬或奖励。薪金结构也需进行调整,以奖励那些与保户接触较频繁的职员,从而表明留住保户与向保户推销同样重要。要把公司职员从交易为导向变为以保户为导向。

4.3技术方面

保户信息是公司的重要资源,保户数据的收集、管理和分析是寿险公司发展的基石。随着科技的进步,寿险公司可通过直接接触、电话、电邮等方法获取保户的相关信息,并利用电脑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现在不少公司开发运用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就是关系营销的一个有力证明。当然,获得和管理这些信息不在于信息本身,而在于如何运用这些信息去发展公司与保户间的长期关系。寿险公司的客户信息主要包括了与保单相关的信息,还包括了保户本身的一些信息,如其对保险产品的购买习惯,对某种保险产品的偏爱程度,其健康状况、既往病史及受益人的情况等。这些信息可以让保险公司了解客户对保险产品的态度及信仰,了解每个保户的潜在生命周期价值,了解保户特定的“生命事件”,如是否加薪水,是否有过重大疾病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了解,整合现有体系,提高保户服务水平,还可以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开发出适合多数保户需要的新险种或新服务项目。通过这些发展与保户的友好关系,保险公司在分析客户数据时,会对有份量的保户加以重视,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可以忽略那些盈利能力较差的保户,因为这些人随时可能会成为盈利能力强的保户。

可见,传统的交易营销模式已远不能满足我国寿险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只有在传统模式基础上实施和推进关系营销策略,依靠以上三个方面的共同协调发展,使保险公司与保户建立稳固的关系,我国寿险业才能真正突飞猛进。

参考文献

1RobertEmorgan;sadjaychadha.relationmarketattheserviceencounter;thecas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