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温职业危害范文

高温职业危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温职业危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温职业危害

第1篇:高温职业危害范文

【关键词】高炉炼铁;职业病危害;辨识

1、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1.1生产工艺流程

高炉炼铁是将含铁原料(烧结矿、球团矿或铁矿)、燃料(焦炭、煤粉等)以及附加矿(石灰石、蛇纹石等)按一定比例自高炉炉顶装入高炉,并由热风炉在高炉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向高炉内鼓入热风助焦炭燃烧。原料经过加热、还原、熔化、造渣、渗碳等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最后生成液态炉渣和生铁的过程。同时产生的副产品高炉煤气从炉顶导出,经除尘后作为燃料利用。生产工艺流程简图见图1。

1.2主要产品、原辅材料、能源介质

高炉炼铁得到的产品有:铁水、高炉渣、瓦斯灰、高炉反矿、焦丁、高炉煤气、电力。

需要的原料有:烧结矿、球团矿、石灰石、蛇纹石等。

需要的燃料有:焦炭、煤粉等。需要的其他辅助材料有耐火材料、泥料和河沙(主要用于出铁场)。

消耗的能源介质有:煤气、蒸汽、压缩空气、氧气、氮气、电力、水等。

1.3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1.3.1粉尘类

炼铁项目产生粉尘的位置较多,在原辅材料的转运、筛分、制备、上料以及后续的出铁场出铁、出渣、铸铁、渣铁钩维护、修罐、渣处理、除尘设施清灰等工艺过程中都伴有粉尘的产生。

煤尘主要来源于原煤贮运系统、煤粉制备和喷吹系统中原煤的转运、称重、除杂物、制粉、干燥和喷吹过程。

矽尘是指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辅助生产系统修罐工作人员可能接触耐火材料尘,耐火材料尘往往含有较高的游离二氧化硅,属于矽尘。另外,由于高炉渣中二氧化硅的含量约35.82%,因此高炉出渣、渣处理以及水渣贮运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也属于矽尘。附加矿蛇纹石中二氧化硅的含量约38.16%,因此槽上、槽下供料系统、上料系统、炉顶系统筛分、称量、转运、布料、装料等过程中也存在矽尘的危害。

石灰石粉尘主要来源于附加矿石灰石,存在的环节主要是槽上、槽下供料系统、上料系统、炉顶系统筛分、称量、转运、布料、装料等过程。

石墨尘来源于铁水浇铸,电焊烟尘来源于修罐库的交流电焊机。

槽上、槽下供料、上料过程中烧结矿、球团矿、焦炭产生的粉尘以及出铁、渣铁钩维护的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为其他粉尘。

通风除尘系统清灰时根据捕集粉尘的部位不同,产生不同种类的粉尘危害。

1.3.2物理因素类

1)噪声

炼铁工序存在大量噪声源,主要有:供料过程中给料机、振动筛、皮带机、称量斗等设施产生噪声;煤粉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出铁场开铁口、出铁渣、封堵铁口、铸铁及渣处理阶段产生噪声;TRT余压发电装置运行中产生的噪声;净煤气减压阀组减压时产生的噪声;各类气体放散产生的噪声;配套的水泵、风机、起重机、压缩机等运转产生噪声等。

2)高温、热辐射

炼铁工序涉及的高温设备较多:炉顶系统工作温度在150℃~250℃之间;高炉冶炼时炉腰部位的温度高达1400℃~1600℃,风口区是高炉内温度最高的区域,一般在1700℃~2000℃;顶燃式热风炉设计风温1250℃;煤粉制备系统烟气发生炉混合的干燥剂温度约260℃;铁水罐烘烤装置的烘烤温度可在1100℃以上;TRT系统入口煤气温度在160℃~230℃;此外,铁水浇铸、蒸汽管道、液压油站也存在高温危害。

炉顶粗煤气温度约为250℃,净煤气总管温度约为70℃~120℃;铁水出炉温度一般为1400℃~1550℃,渣温比铁温一般高30℃~70℃。这些高温物质通过传导、对流、辐射散热,使周围物体和空气温度升高,如出渣、出铁时作业环境温度可超过40℃[2]。高温物质周围物体被加热后,又可成为二次热辐射源。

3)红外线

灼热的铁水、渣等辐射出的大量红外线,人眼如果长期暴露于红外线可能引起白内障。

4)工频电场

工频电场主要来自变配电站(所)的变配电设备。

5)电离辐射

上料系统一般采用中子测水的设备,人员接近时有受到电离辐射危害的可能。

6)紫外辐射

修罐库使用的交流电焊机,工人在机旁操作时有被电焊弧光的辐射的可能。电焊弧光是紫外线混合光源包括各段波长紫外线。

1.3.3化学物质类

1)一氧化碳

高炉冶炼时产生的高炉煤气和高炉出铁场铁口、铁沟烘烤、喷煤烟气炉点火采用的煤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炉顶、煤气净化除尘、TRT、热风炉、煤粉制备等系统内皆存在大量的煤气。煤气的产生、净化、运输、使用的单元都有一氧化碳泄漏散发到作业场所中对工作人员造成健康危害的可能。

2)二氧化硫、硫化氢

不同的矿石含有不同程度的硫,在冶炼和出炉渣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原煤中的杂质硫元素,在燃烧过程中也会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硫。

3)锰及其化合物、铅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氟化物

矿石中的各种成份,如铅、锰、砷、氟等,在高温时氧化成氧化物,生成铅烟、锰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氟化物等,在出铁、出渣的过程中向空气中散溢。

4)氮氧化物

空气中氮元素在热风炉内、高炉内等高温环境下,和氧反应形成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在空气中不稳定,往往被空气氧化成二氧化氮。

5)煤焦油沥青挥发物

高炉炉前堵铁口用的炮泥的主要成分为焦炭沫,耐火粘土粉、沥青、高铝矾土或棕刚玉、碳化硅、绢云母、脱水蒽油。煤焦油沥青挥发物是泥炮在高温下焦炭沫、沥青挥发产生的。

2、讨论

通过上述辨识与分析认为,高炉炼铁过程中存在各种粉尘、有毒物质和其它危害人员健康的职业危害因素。炼铁工序的各个部位或环节由于加工的物料和生产方式的不同,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也各有特点。一些炼铁工序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以及论文[1]~[4]中认为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大部分可以通过先进的工艺、设备进行控制防护,使危害水平在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范围内,但在某些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浓度较高,范围较大或是人员工作时间长的岗位,危害因素仍有超标的可能。因此,企业在生产运营时应根据各部位或环节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特点为工作人员配备适合的个人防护用品,还应加强个人职业卫生、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建立健全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监护系统,加强职业卫生监督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周敬文,杨学山.冶金炼铁生产职业病危害调查与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07,16(2):226-227

[2]于冬雪,林菡,王忠旭等.冶金炼铁生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关键控制部位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5,31(6):417-419

[3]谢红卫.某钢铁厂高炉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2009,21(11):34-39

[4]陈艳平,谭勇.某高炉改建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监测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3):779-781

第2篇:高温职业危害范文

[关键词]燃煤火力发电厂 职业病危害因素 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F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261-01

引言

火力发电的主要原理是把燃料里含有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这个技术已经被人们普遍的使用和实施了。但是火力发电厂在运作时所制造的粉尘、化学毒物以及噪声等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已经引起人们的着重关注,因此目前相关企业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能有效的对这些有害因素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降低。因此本文就火力发电厂在运作过程中所制造的各种有害因素应该如何有效识别和控制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可以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一、燃煤火力发电厂的生产工艺

(一)生产工艺

燃煤火力发电厂是以煤作为基本原料,对煤进行一定处理后,使煤的化学能顺利向热能转换,然后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最终使机械能得以成功转换为电能的一种设施。火力发电厂的主要流程是首先由火车或者汽车将原料运输到工厂,然后由传送带传入主厂房中的原煤斗,接着将煤进行破碎、磨粉以及分离等处理,最后通过热风的作用使其进入到锅炉炉膛里燃烧,把已经除盐和预热后的锅炉注入适量的水,并且将其加热到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状态再通到汽轮机做工,从而使转子能够高速旋转,最终实现有效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的目的。电能经过变压器和配电装置通过线路传到电网,就此完成所有的生产过程。而已经做完工的蒸汽则通过凝汽器冷却为水,然后和部分除盐补充水进行混合处理,接着在对其进行除氧和预热操作,最后重新回到锅炉内进行第二次汽化;循环冷却水经过冷却塔的降温以后能够反复循环使用,而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经过相应的处理后将其排送到地下水道里。煤粉经过燃烧之后所产生的含有二氧化硫以及煤粉灰等污染物的烟气会在锅炉里面进行冷却处理,达到一百四十摄氏度后会被通到高效静电除尘器里进行除尘操作,最后经过脱硫系统进行脱硫处理,被引风机从烟囱排到大气中;锅炉里面的剩余底渣和除尘器里余下的灰则可以从除灰渣系统进入到灰渣库。如果灰渣没有用处则会经过调湿处理后被送到灰渣场进行进一步处理。

二、职业病危害程度与评价

(一)噪声危害

高炉煤气电厂在运作的时候会产生各种噪声,比如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以及电磁性噪声等等。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机械性噪声,主要是由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发电机、风机以及各种类型各种规格的泵等机器产生。依据相关制度和规范的要求,工作场所的噪声强度应该在61.3-99.5分贝内,合格率要达到68.6%。而主要控制室的噪声强度应该要严格按照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但是因为这个场所内的噪声危害比较严重,所以工作人员根据自身情况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二)化学毒物

发电厂在工作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一些有毒气体或者各种化学毒物,比如CO、CO2、NH3、NaOH、Hcl、H2SO4、Cl2、F6S、氟化物和磷酸盐等。其中分布主厂房中会产生CO、CO2、氮氧化物;化水系统会产生NH3、Hcl、NaOH、H2SO4、磷酸盐等;循环水系统会产生Cl2;污水处理站会产生一定的H2S、NH3;化学实验室会用一些酸和碱;220kV配电装置会产生F6S、氟化物;而蓄电池室会含有H2SO4。

(三)高温危害

高温危害主要是由锅炉、燃气轮机以及蒸汽管道等设施造成的,在类比工程中的资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主要工作场所的综合温度达到25.7-31.3℃则都被称为高温作业。主控制室里安装了空调,综合温度约为20.3-25.5℃,因此不属于高温作业。依据相关类比资料可以猜测此项目除了控制室以外,其他的工作场所都属于高温作业,工作人员可能会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

(四)工频电磁场

造成工频电磁场的设施主要是发电机、励磁机、高压母线以及升压站等。根据类比调查我们可知工频电厂的合格率为89.2%,工频磁场的强度合格率则为93.5%,因此根据这个我们可以大致猜测,有些工作场所会产生一定的工频电。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源头及控制范围

火力发电厂存在各种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而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将会对员工造成不同的不利影响,并且控制这些因素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噪声的源头和控制点在于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发电机、泵和风机等各种机器设备,因此应该对其进行适当的隔声降噪处理;高温则是由汽轮机、锅炉、蒸汽管道等造成的,因此要注意对以上设施选择良好的保温隔热措施;化学毒物的控制点是注重化学家药点的密闭自动加药操作,从而有效方式有害气体或者有害化学物质泄漏;工频电磁场的控制点在与高压设备以及高压母线的屏蔽处理。

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的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运用的防治方式与之前相比有明显的进步和改善,但是一些企业还是没有重视对防护设施管理的落实,因此无法使其发挥应用的防护作用。除此之外,我们目前的技术和工艺水平还不能做到从根本上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和消除,所以我们应该注重职业卫生个体防护措施,从而避免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影响和伤害。

参考文献

[1] R良庆,程广超,余善法.燃煤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5,06:562-563.

第3篇:高温职业危害范文

中国煤矿百分之90为井工开采,在煤炭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生产性粉尘,包括煤尘、混合性粉尘、岩尘、生产性毒物,包括三硝基甲苯、铅、苯、砷化氢、汞及其化合物等、有害物理因素,包括地温与高温、噪声与振动、放射线等、有毒有害气体,包括沼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氨、磷化物、不良气象条件,包括通风、采光、照明、气温、湿度、风速、水质,包括矿区水源、工业用水等职业危害因素。造成了部分作业人员患有不同程度的矽肺、煤工尘肺、职业中毒、中暑、放射性疾病、局部振动病、噪声聋等职业病。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主要是减少或消除煤尘、硫化氢、一氧化碳、砷化氢、苯、氨、磷化物、汞及其化合物、放射性、地温与高温、振动与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危害。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高温职业危害范文

2006年的6月20日,罕见高温再次席卷全国,国家气象中心气候影响评估室主任张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6月11日至18日,河北南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及陕西东南部极端最高气温达38至40℃,局部地区超过40℃。高温袭来,群众担忧,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高温关怀问题不得不提上重要日程。

在灾难面前,人毕竟是脆弱的

高温发作,最受不了的就是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对高温作业有明确规定,高温属于法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可是,面对高温威胁,很多单位根本没有做到这一点,“斗烈日、冒酷暑”仍然非常流行。

在传统的思维中,人们的承受能力非常强大而且无往不胜,所以,“人定胜天”常成为意志坚定、敬业精神和辛苦能干的证明。“高温不是什么大事情,过去我们经历的太多了,不用大惊小怪”、“连这点温度都承受不了,你能干什么大事情”。于是我们很容易被这种“不能干”的传统评价标准左右,而淡忘了自己应该拥有的“高温福利”和权益保障。

7月15日上午,在南京美俐隆公司生产车间内,18岁的少女邾龙妹突然昏倒在地,经医院抢救无效身亡。据工人反映,他们每天工作11个多小时,活多的时候晚上10点、11点下班是常事。记者在生产车间转了一圈,简直就像个烤炉,温度计显示43℃。(见7月16日《现代快报》)

今年,高温“杀人”已不是第一例了。在此10天前,福建长隆纺织厂女工刘运芳突然晕倒在车间内中暑死亡。

在灾难面前,人毕竟是脆弱的。只有社会认识将高温提到了自然灾害程度,将高温看作和雷电、地震、海啸等破坏性灾害一样可怕、重视,企业、社会在落实高温关怀过程中才可能自觉、主动。一旦这种认识得到了“高温关怀,人人有责”的社会认同,那些违规者才会被认为是一种羞耻和无德,高温关怀才能走出文件和检查阶段,从而强化高温关怀的自然化和自觉化。

关怀不应是“动听承诺”

据业内介绍,现在的《防暑降温暂行条例》是1960年制定的,没有具体实施细则,也没有规定任何法律责任,即使企业不遵守,也难以追究企业的法律责任,缺乏操作性。《劳动法》第六章五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这里提到了劳动安全和劳动防护用品,但对于高温下的劳动保护来说太笼统。更重要的是,机构改革之后,关于高温下的劳动保护这个职责并没有明确到该部门。关于在高温或低温情况下怎样进行劳动保护,目前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

长期从事工伤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孙树菌教授说:“高温劳动保护条例已经过时。目前,高温作业虽可以参照《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但这是1960年制定的。虽然该条例对防范高温作业引起的危险后果作了相关规定,但比较模糊、笼统。1979年重新修订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对室内高温作业有具体界定,但是对于室外的工作分级却只字未提。”

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和管理人性化、生态化要求,媒体、社会舆论越来越认为,健康效益重于工作效益,生命效益大于经济效益,高温关怀逐渐成为迫切而必须解决的劳动保障底线。提供及时有效、可触可摸的高温关怀已成为管理新理念和时代必然。

观念再好,需要“人”去落实,理念再先进,需要健全稳定的制度、机制去保障。“高温关怀”不应是口头上的“动听承诺”,而应是货真价实的认真执行;不应是热闹喧哗的做做样子,而应是领导意识的与时俱进;不是对陈旧制度置若罔闻,而是及时更新。

仅靠“道德自律”“精神自觉”去落实,“高温关怀”很可能会成为“空头支票”。立法机关等职能部门法律责任非常重大。在媒体、社会舆论的联动下,社会观念已进行了及时跟进,而“立法动作”不能明显迟滞于社会客观,不能坐视员工权益受到侵犯而视而不见,不能坐视“高温关怀”成为墙上画饼而不闻不问。

应将“高温立法”工作提上日程。通过法制精神的确立和及时到位,倡导培养一种“高温关怀,人人有责”的社会文化认同和管理体制认同,使不履行“高温关怀者”成为一种羞耻行为和无德行为。当全社会都能为“高温关怀”交上“合格答卷”,“高温关怀”才能被高高举起后,又能重重落下,实质和内涵被充分挖掘,走向常态、理性和清凉状态。

要唤醒百姓高温维权意识

据不完全统计,杭州市区共有7万多家企业,发放高温费的不足10%。国有企业、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发放高温费比较到位,而真正高温作业的企业发放高温费的却是少之又少。

权益是自己争取的。在法制关怀还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下,社会观念和劳动观念已经走到了法律的前面,已经得到了管理者和企业界的默认,只是他们更愿意装聋作哑。因此,在呼唤法制关怀迅速到位的情况下,员工们更要进行高温维权意识的提升。

要用健康权的需要向管理者提出“高温保护”。为了得到一些金钱,就疯狂地出卖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这种工作方式无疑是杀鸡取卵。要通过工会和有关劳动局等劳动保护机构,切实将这种健康需要纳入员工工作环境必要条件,将“高温关怀”看作和员工工资、劳动时间和劳动环境一样重要的劳动权益重要组成部分。

要用效益需要向管理者提出“减少时间,增加效率”的工作创造性思路。高温条件下,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劳动精力会被残酷地消解、降低,增加员工的逆反心理和职业倦怠感,耗费了大量时间,工作效率不敢恭维。说服管理者反弹琵琶,换位思考,从增加工作绩效的角度出发,为劳动者尽可能提供舒适、方便的工作机制和环境,使工作效率提升。

户外工作者更要提升自我保护意识。据广州市仲裁委员会信息,在劳动纠纷中,因为高温作业死亡的投诉非常少,但不寻求合法途径,私了的现象却非常严重。按照法律,劳工因为工作中暑导致死亡,用工单位应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进行赔偿,完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安全保障。必须要与用人单位签用工合同,通过法律渠道来保障自己合法权益。

第5篇:高温职业危害范文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防护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心脏。因工作性质决定其工作人员每天不可避免的接触影响自身安全的因素。而经济落后的山区医院最基本的设施设备不完善,防护用品质量不达标,随着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梅毒等病人明显上升,长期的手工清洗使基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显得更加严峻,因此,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强调标准预防尤为重要。1职业危害因素

1.1生物因素工作人员每天都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这些物品多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几乎都含有病原微生物,操作中随时可能污染工作人员的皮肤或粘膜,甚至被HIV、HCV、HBV污染的锐器损伤。一项调查表明:全国有80%的护士曾受过针刺伤,医务人员患血液传播疾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有文献报道:被污染的缝针、刀片、剪刀等锐器伤后,相应病原感染率分别为6.0%-30%,0.4%-6.0%,0.25%-0.4%[1],故工作人员面临着严峻的危险。

1.2化学因素除锈剂、清洁剂、含氯消毒剂均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腐蚀性和挥发性,对人体的眼睛,皮肤粘膜、呼吸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使用过程中可引起操作者皮肤粗糙、过敏,头痛、支气管哮喘等。

1.3物理因素

1.3.1高温高压压力蒸汽灭菌器是高温高压设备,若发生故障或违章操作可引起爆炸;热力消毒升温用的电炉、干燥箱是高温设备,使用时有被烫伤的危险;用电过程中可发生触电,且夏季高温作业易中暑。

1.3.2噪声噪声来原于压力蒸汽灭菌器,干噪箱、蒸汽排气等,噪声强度高达90dB-98dB,超过我国噪声标准极限:55dB-60dB,有文献报道:噪声会导致人体应激反应,出现各种生理功能紊乱,高强度的噪声可损伤听力,长期在噪声环境工作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心里反应,还会引起疲劳、精力分散、头痛,并易使工作人员产生负性情绪。

1.3.3运动性损伤搬运器械时负荷过重或姿势不当,易致肌肉、韧带损伤。

1.3.4辐射性因素空气消毒多采用紫外线照射,紫外线照射到人的眼、皮肤可引起电光性眼炎、皮肤红斑、灼伤及皮肤过敏,吸入照射时产生的臭氧可引起气急、胸闷、肺水肿等。

1.4社会心理因素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繁重而琐碎,职业风险大,工作质量受到全院各临床科室的检验和监督,心理压力大,是不受重视的后勤辅助部门,待遇低,自身价值得不到认同,易造成消极情绪,导致心理失衡。

1.5职业安全意识淡薄由于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对感染严重性认识不足,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淡薄,危害认识不清,易导致职业危害。2防护措施

2.1生物因素的防护按工作区域要求穿戴防护用具,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2.1.1在去污区操作时戴圆帽、防护屏、防水围裙、雨鞋、戴双层手套,工作中手套破损及时更换,同时避免压力水枪冲洗时喷溅;戴双层手套是避免锐器伤的重要防护措施,冲洗针头时朝下,检查针尖时用钩划软塑料或棉花的方法,禁止用手或手掌感触,规范的操作行为是减少锐器伤发生的重要环节。如不小心被锐器刺伤,应从伤口旁轻挤压,尽可能挤出伤口处的血液并用流动水冲洗,再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包扎。若被HBV病毒污染的锐器损伤还应肌肉注射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定期进行乙型肝炎的血清学检查。

2.1.2手工清洗时在液面下刷洗,减少微生物气溶胶污染。

2.1.3注意手卫生,正确洗手是避免院内交叉感染,防止自身感染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

2.2化学因素的防护熟练掌握消毒剂,除锈剂等的配制浓度及使用方法,配制和使用时戴圆帽、眼罩、口罩、手套,避免粘染皮肤粘膜,衣服浸湿立即更换,浸泡消毒器械时容器加盖以减少挥发,并加强通风。

2.3物理因素的防护

2.3.1使用各种设施设备前请专职人员将用电常识,操作流程等专门培训;设备科专人管理,定期检查保养,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使用高温设备应穿长袖工作服、接触高温物品应戴棉纱手套,防止意外烫伤,如不慎烫伤时,应及时用冷水冲洗,严重时擦烫伤膏或就医。室温过高可安装换气扇降温,避免工作人员中暑。

2.3.2紫外线灯的开关安在门外,尽量在工作结束后无人时行空气消毒,必要时戴防护眼罩

2.3.3下收、下送、传送器械和物品用推车,搬运重物时采用节力姿势防肌劳损。

2.4加强锻炼、合理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工作人员合理调节饮食,保持营养均衡,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定期检查身体,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做好各种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平时应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减轻压力,提高自己工作的承受能力。工作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好心态。

综上所述:影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是多因素的,但合理布局、完善基础设施设备是消毒供应中心职业防护的基础条件,基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提高职业安全意识,遵守规范化操作,培训相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是长期的过程,同时工作中加强督促、检查,做到标准防护,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保护自身安全。

第6篇:高温职业危害范文

【关键词】盘电公司;脱硝改造;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安全设施

0 前言

职业安全卫生措施关系到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保持和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本着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本项目投产后符合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的要求,能够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促进生产发展。

1 盘电公司概况

盘电公司厂址位于天津市蓟县别山镇西,厂址东侧为大唐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西侧为翠南庄村,北侧为厂区铁路及农田,南侧为空地。盘电公司现有两台530MW俄制超临界机组,分别于1995年底和1996年初投产。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NOx排放从2014年7月1日起需达到100mg/Nm3。当前1、2号锅炉NOx排放浓度约600mg/Nm3,为达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盘电公司采取措施进行氮氧化物减排治理。

本项目脱硝工艺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SCR)对锅炉的烟气进行治理。将SCR系统反应器布置在锅炉两侧省煤器烟道外侧。SCR系统按入口NOx浓度350mg/Nm3设计,80%脱硝效率,最终排放浓度低于100mg/ Nm3。主要设备包括液氨储罐、蒸发器、缓冲罐、烟风道、脱硝反应器等设备。氨区部分(公用)布置于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除增设氨区外,不新增建其他生产建筑。办公设施、卫生辅助用室及其它附属生产设施等均依托现有。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按功能分区,做到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

2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危害程度预测

2.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对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工序包括:脱硝反应器巡检位、氨储罐区、氨气化装置区及各种泵类布置的区域。脱硝反应器区域巡检人员在巡视过程中可能接触到氨、噪声、高温。氨储罐区、氨气化装置区巡检人员在巡视过程中可能接触到氨、噪声。各种泵类布置的区域巡检人员在巡视过程中可能接触到噪声。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2.1 氨: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而形成氨水,呈强碱性。与空气混合时,能形成爆炸性气体。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性坏死、皮肤及上呼吸道化学性炎症及烧伤、肺出血、肺水肿及出血,造成呼吸功能障碍,出现低氧血症,乃至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从而导致死亡。

2.2.2 噪声: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睡眠障碍和全身乏力等神经衰弱综合征;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表现为血压和心率的改变,如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或减慢等;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如食欲下降、恶心、消瘦等。噪声作业可能引起的职业危害是职业性噪声聋。

2.2.3 高温

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主要为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消化、神经、泌尿等系统的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化如超过一定限度,则可能引起的职业危害是职业性中暑。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分析

2.3.1 氨危害程度分析

硝区:整个脱硝反应过程是在SCR反应器内部完成的,且与之相连的各类烟道、管道均为密闭状态,锅炉烟气在烟道中穿过,烟道呈微负压状态,因此在正常情况下,锅炉烟气中的有害物质以及输送管道内的氨是不会泄漏出来的。只有在管道有大面积孔洞而发生泄漏,管道内压力升高,有毒物质才会大量逸散至作业场所中,导致局部环境中有毒物质的浓度升高,从而对巡检作业人员造成危害。

氨区:采用可编程控制器实现控制功能,氨区只设置巡检作业人员。液氨储存及供应系统周边设有氨气检测器,以检测氨气的泄漏,并显示空气中氨的浓度。在正常情况下输送管道内的氨不会泄漏出来,只有在输送管道发生大面积的跑冒滴漏情况下,氨才会逸散至才会大量逸散至作业场所中,导致局部环境中有毒物质的浓度升高,从而对巡检作业人员造成危害。

2.3.2 高温危害程度分析

锅炉烟气温度310~420℃,即使对相关设备采取了保温隔热措施,但仍会向周围环境散热,因此工作环境温度仍很高。由于该项目自动化程度高,工人巡检时间短,正常生产时对工人健康不良影响较小。

2.3.3 噪音危害程度分析

该项目运行过程中附近产生噪声的设备较多,各种风机、空压机以及各种输送泵等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噪声。脱硝系统操作控制设在集中控制室,采用集中控制方式。辅助车间采用相对集中的监控方式,工人以现场巡视检查和控制室仪表监控操作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为主,定期对系统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巡视检查,缩短了接触噪声的时间,减轻了噪声对工人的职业病危害。

3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

3.1 氨危害的防护设施设计

3.1.1 在氨卸载区、储罐区、氨蒸发器区等氨易泄漏的地方设置氨泄漏检测仪,联锁控制喷淋系统,当氨气泄漏检测器监测到氨区大气中氨含量超过20ppm时,启动报警装置。氨含量超过25ppm时可自动启动固定式水喷雾灭火系统,喷水吸收外泄的氨气。

3.1.2 储罐区围堰外1台洗眼器设施。能够保证事故发生时,工人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3.1.3 在氨区氮气室设置事故柜1个、急救箱1个等设施,配备4套防护服、呼吸器以及便携式氨泄漏监测仪、解毒药水等。

3.2 噪声危害防护设施设计

3.2.1 本项目新增生产设备均选用性能好、低噪声的产品和设备,设备安装时进行减震降噪处理,从源头上减少噪声影响;

3.2.2 调节阀、减压阀等采用低噪声或带节流消声的阀门;

3.2.3 采用以个体防护为主的综合性防护措施,应严格执行噪声的个体防护规定,配备耳塞、耳罩,降低噪声危害。

4 应急救援措施设计

4.1 为防止氨气中毒,脱硝系统生产过程采用自动化和集中控制,从设备布局、装置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氨气对人员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4.1.1 液氨罐四周设计有围堰。

4.1.2 液氨罐区四周设置氨专用声光报警器,在氨罐超温、超压,氨泄漏超标情况下,声光报警器就会动作。

4.1.3 液氨罐旁设置消防炮,顶部设置水喷淋系统,当有液氨泄漏时,可使用大量的水来稀释泄漏的液氨。

4.1.4 液氨从装卸、储存、工艺输送等流程,均采用管道化、自动化、密闭化,降低人员接触氨的机会。

4.1.5 在氨区围墙西北角及东南角高处各设置一风向标,一旦发生泄漏,员工能有目的的选择逃离路线。

4.1.6 培训工作人员掌握氨泄漏、中毒后的自救呼救措施,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并经常演练,保证各种防护设施、紧急设施性能完好。

4.1.7 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防范措施。

4.1.8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应急救援措施,定期演练。

4.2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设计

为检修及巡检人员配备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包括耳塞、防护服和全面型防毒面具。在集控室配备紧急情况下使用的防护用品包括:过滤式防毒面具4套、防化学品手套4付、化学品防护服4套、正压式呼吸器4套。

4.3 警示标识的设计

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规定,在氨区设置的标识包括“当心中毒”警告标识,“戴防毒面具”、“穿化学品防护服”、“注意通风”指令标识,“紧急出口”、“救援电话”提示标识,“禁止入内”禁止标识,并悬挂“氨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以及“重大危险源告知卡”和“液氨泄漏紧急应变预案”。

5 预期效果评价

综上所述,本建设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设施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等。如项目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将职业健康防护设施设计分解落实,施工、竣工验收过程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生产运行中强化管理,本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险因素对作业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风险是可以接受的,符合国家职业健康相关标准和卫生要求。

【参考文献】

[1]职业病分类和目录[Z].国卫疾控发〔2013〕48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Z].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1〕52号.

[3]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Z].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3号.

第7篇:高温职业危害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供应室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到供应室工作中的职业危害,采用加强预防措施,防止供应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结果:增强了供应室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降低和防止了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和医院感染发生率。结论:减少和消除供应室工作中的危险因素,是防止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关键词】 供应室 职业危害 对策

医院供应室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在供应室 工作 诸多 环节 中 存在 危害 供应室 工作 人员 身体 的高危因素, 分析 这些因素 ,探讨有效防护措施对保护供应室工作人员健康, 及 控制医院感染 具有 十分 重要的意义 。

1 供应室工作的的危险因素

1.1 回收分类流程中的危险因素 如临床用后的各种待回收包内混有用过的刀片、缝合针、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玻璃碎片等,回收分类时稍不注意,记忆被这些锐器损伤。

1.2 清洗消毒流程中的危险因素

1.2.1 含氯消毒液、酶清洗液对人的眼、呼吸道有较强的刺激性,在配制和洗涤过程中防护不当,极易损伤操作人员的眼呼吸道,引起眼干,眼及咽部疼痛。

1.2.2 煮沸消毒时,在煮沸锅内取放物品不注意防护,很容易发生烫伤。

1.3 包装流程中的危险因素

1.3.1 在装配刀片、缝合针、帕钳、手术剪等锐器时,疏忽大意也容易被刺伤。

1.3.2 拿取煮沸消毒后的器械物品时容易引起烫伤。

1.4 灭菌流程中的危险因素

1.4.1 夏季高温,灭菌人员在灭菌室高温环境中工作易发生中暑。

1.4.2 灭菌结束后取出灭菌物品时,灭菌架温度过高容易引起操作人员烫伤。

1.4.3 灭菌锅事故引起操作人员受伤。

2 防护对策

2.1 回收分类流程中的防护

2.1.1 供应室工作人员应当接受与其岗位职责相适应的岗位培训,正确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1)各类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知识与技能;(2)相关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操作规程;(3)安全防护原则和方法;(4)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5)应建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根据专业进展开展培训,更新知识。[1]提高防护意识,同时加强临床医护人员的培训,规范正确处理待回收的器械物品 。用后的手术刀、一次性注射器,及时取下刀片及注射针头,碎玻璃等锐器物及时放入锐器盒内。

2.1.2 回收分类人员执行标准预防,熟练掌握回收分类流程,操作前戴好手套、口罩必要 时 着 隔离 衣 防护 面罩 。动作轻慢 ,拿取 锐器物时用镊或钳夹取,避免直接用手拿取。

2.2 清洗消毒流程中的防护

2.2.1 正确 配制含氯消毒液及酶清洗液避免浓度过高或 过低 ,配制时戴好口罩、橡胶手套、防护面罩 ,避免刺激皮肤、眼、呼吸道 引起损伤 。

2.2.2 配制好的含氯消毒液,酶清洗液应盛装在密闭容器中,使用后密闭排放,避免 挥发在空气中 引起操作人员呼吸道及眼损伤 。

2.3 灭菌流程中的防护

2.3.1 夏季高温季节,灭菌人员衣着适宜,食用防暑降温食物、饮料,条件许可配备通风降温设备,防止灭菌人员高温作业引起中暑。

2.3.2 灭菌时勿与灭菌器内腔底部及四壁接触,灭菌后温度降到40度以下再开灭菌器。[2]

2.3.3 每天设备运行前应进行安全检查,灭菌器压力表应在“0”位;记录打印装置处于备用状态;灭菌器柜门密封圈平整无损坏;柜门安全锁扣灵活、安全有效;灭菌柜内冷凝水排出口通畅;电源、水源、蒸汽、压缩空气等运行条件符合设备要求。[3]正确操作灭菌器,防止事故发生。

综上所述 :通过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措施的落实,供应室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得到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但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供应室工作中的职业防护任然是我们要继续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修订稿)2008

第8篇:高温职业危害范文

关键词:光伏材料;职业病;预评价

1评价内容与方法

评价内容:根据该企业提供的两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拟建工程项目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价。

评价方法:根据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1]的要求,本次评价运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工程分析法、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法、风险评估指数法、检查表分析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预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及其职业病危害程度。

2结果与分析

2.1生产工艺简介

该项目技术来源于阿旺西斯(Avancis GMBH)公司,目前生产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薄膜太阳电池组件生产工艺流程包括清洗、镀膜、热处理、光刻、层压、自动化封装、检测等一些工艺环节。根据薄膜太阳电池组件生产工艺流程特点,可将生产工艺划分为前端电池制造和后端组件封装两个工段。

2.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该项目投产后可能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列入《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有:粉尘:其他粉尘;化学有害因素:硫化氢、硒化氢、钼及其化合物、铟及其化合物、硒及其化合物、二氧化碳和氧化锌;物理因素:电离辐射、激光辐射、工频电场、高频电磁场、噪声和高温。此外,该项目还存在列入《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但未列入《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其他有害因素:低温、铜、银、金、钠、铝、镓、硫化铟、硅胶和氨基磺酸。

2.3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分析及防护

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其他粉尘、硫化氢、硒化氢、钼及其化合物、铟及其化合物、硒及其化合物、氧化锌、电离辐射、激光辐射、工频电场、高频电磁场、噪声、低温和高温。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来看:硫化氢属于高毒物品,为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硒化氢、钼及其化合物、铟及其化合物、硒及其化合物、氧化锌等均会对接触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作业人员接触以上物质时也必须相应符合规范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企业配置了X射线荧光分析仪,使用过程中产生电离辐射。采用分析仪专用联锁,保证仪器工作时,关闭防护罩,一旦拉开防护窗,即刻切断仪器用电,防止对人体产生伤害。该项目除了上述危害因素外,还存在列入《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但未列入《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有害因素:铜及其化合物、银。其它可能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主要有害因素:铜、银金、钠、铜、铝、镓、硫化铟和氨基磺酸。各化合物均具有毒性,接触此类物质时也需注意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企业也应重视生产过程中因操作失误或其它原因造成的物料泄露、爆炸、高温、低温以及潮湿环境等特殊情况下可能造成的职业危害。

企业除了要加强个体防护措施,还要该项目的生产设备均密闭化、管道化输送,减少劳动者接触的机会。在线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经密闭管道输送至紧急吸收装置处理后排放;配备组合式空调机组,根据10000级洁净车间工艺要求布置送风系统和空气过滤净化系统,置换车间废气。噪声防护设施设备选型时拟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对一些高噪声源生产设备(如空压机等),拟采取减振基座,对泵类设备,在设备下设置橡胶垫或减振弹簧。

2.4职业病危害评价

该项目该地点位于安徽省蚌埠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占地面积约400亩,项目周边即无重要公共设施,也没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及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该项目厂区总平面布置生产区、非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分区明确,项目在总体布局时充分考虑了生产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技术经济条件等因素,该项目所在地点经了解全年最大频率风向为ENE,最小频率风向为WSW。本建项目位于最小频率风向上风向。该项目在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下,实现功能分区明确合理,注意风向朝向的影响,注重工厂的绿化及美化。总体布局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该光伏材料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来源于阿旺西斯(Avancis GMBH)公司生产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且生产过程全部管道化、密闭化。该项目建筑物设计时,其结构拟采用框架式。整个生产车间采用强制通风,并在重要局部设吸收装置和有毒气体浓度报警装置。该项目采用自动化操作。防噪设施:该项目拟选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并采用隔声、减振等措施。

该项目辅助用室依托老厂,可满足需求。项目拟配备的个体防护用品配置防尘口罩和工作服等,可满足要求。企业建有职业卫生管理档案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较完善。

3结论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该项目属于第二类制造业中第二十五条: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属于较重类。该项目自动化程度很高,物料均在密闭空间或管道化输送,采用机械化控制。该项目只要将职业卫生工程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并在车间布置送风系统和废气吸收装置,置换车间废气,重要场所设置浓度报警仪,则在正常生产运转条件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能够控制在较低水平。可以符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的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从职业病防控角度分析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4建议

(1)落实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本次评价中补充措施:开展教育培训,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和职业病防治管理;(2)按照国家职业健康监护法律、法规要求对员工进行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不得使用有职业禁忌证的作业工人从事其职业禁忌的作业。

参考文献

[1]GBZ/T196-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年2月1日实施.

[2]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年8月1日实施.

第9篇:高温职业危害范文

【关键词】供应室;职业危害;防护

供应室是医院临床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点科室,它对医院感染控制和医疗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供应室的工作性质,决定护士长期与致病源、化学消毒剂和锐器等接触,并受高温、潮湿和噪音等影响,使其处于职业危害暴露中,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为了降低职业危害,确保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现针对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4月~2012年4月,我院供应室发生职业危害52人次,护士年龄24~55岁,平均年龄(48.70±6.12)岁。职业危害形式:污水飞溅 21人次、利器损伤15人次、高温危害9人次、化学消毒剂5人次和机械性损伤(长时间站立引起颈、腰疼痛)2人次。

1.2方法 针对52例人次的护士职业危害形式,寻找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可行的防护对策。

2危害因素

2.1物理危害因素 ①粉尘。供应室在制作各种辅料、折叠各种器械包的过程中,棉絮纤维、粉尘极易随呼吸进入呼吸道,如果长期吸入和反复刺激,可引发咽炎、哮喘等疾病。②紫外线。紫外线消毒具有经济、实用、方便和有效等特点,常应用于供应室的空气消毒。但是,人体的眼睛、皮肤和粘膜接触到紫外线时,可以引起灼伤、紫外线眼炎、皮肤过敏等。消毒过程中可产生臭氧,其对人体呼吸道粘膜具有明显的刺激性,严重时可损伤肺组织。③噪声。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大功率排风扇、超声清洗机和毁形粉碎机等是供应室的常用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可产生噪声,如高压灭菌器在抽真空时,噪声强度在90~98db之间,超过了我国对工业区噪声标准限值55~60db[2]。护理人员如果长期工作于该噪音环境中,容易产生疲劳、烦躁和听力下降等症状。

④高热、潮湿。供应室内长期处于高温、潮湿,如高压蒸汽灭菌时散发的热量高达134℃,散发出大量的热气和水蒸气,导致室内温度、湿度明显升高,护理人员易患关节炎等疾病。⑤锐器。医护人员的锐器伤害是指在工作中被针头、手术器械、玻璃制品、医疗仪器设备、医疗废弃物及其他锐利物品刺伤和割伤皮肤而导致有被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的意外事件[3]。供应室护士在回收和清洗器械、针头和刀片等,稍不小心,极易被刺伤。

2.2化学危害因素 供应室护士每天要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器械、空气、地面和桌面等消毒,然而消毒剂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和刺激性等特点,长期接触化学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对人体可造成伤害,导致皮肤灼痛和过敏、眼结膜炎、呼吸道粘膜损伤等。

2.3生物危害因素 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带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而患者的体液可携带致病因子,如果防护不好,或者发生锐器伤,增加传染病(如乙肝、艾滋病等)被感染的风险。

2.4护士和医院因素 供应室护士,尤其是刚上班的护士,对职业防护的认识不到位。供应室负责全院的器械、医疗废物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和处理等工作,劳动强度大,患者易疲劳。医院规章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也缺乏按程序操作的意识,操作不规范等。

3防护对策

3.1加强职业防护教育 首先,向有护士宣传职业危害防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定期开展供应室护士关于医院感染和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个人防护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做到科学防护、合理防护。

3.2物理危害因素防护 ①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室内安装空调或暖气设施,高压灭菌室安装换气扇,保证供应室内的温度、湿度适宜(温度20~25℃,相对湿度45%~60%)。机器工作过程中,如果产生噪音较大,可戴护耳塞。冬季清洗器械,可用热流水。②严禁进入消毒区域。应用紫外线、臭氧消毒时,护士不要进入消毒区域,减少对机体的损害。消毒最好放在下班时,消毒后要开窗通风。③防止烫伤。在灭菌过程结束,冷却30min后再取出物品,同时要佩戴棉纱手套,防止烫伤等。④掌握锐器的操作技术。工作过程中,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锐器,需要佩戴手套。

3.3生物危害因素防护 ①一旦发生锐器伤,不要紧张,首先反复挤压伤口并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用碘酒或酒精消毒,应采取必要的接种措施并上报医院感染科,同时定期追踪复查[4]。②供应室护士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定期体检2次,常规接种疫苗,如乙肝疫苗等。③供应室护士必须掌握正确六步洗手法,严禁戴首饰及留长指甲。

3.4其它防护措施 供应室应采用弹性排班制度,合理安排上班时间,使其在繁忙的工作中得到有效的休息。避免长时间处于同一强直姿势,并建议护士穿平底鞋和高弹袜,休息时尽量抬高下肢,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可以减少腰肌劳损、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

医院在重视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与防护,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其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规范各项操作规程,加强硬件设施建设,降低工作负荷,是减少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的主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慧洁.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7):161-163.

[2]刘玲.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J].护理杂志, 2004, 21(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