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宣传思想范文

高校宣传思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宣传思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宣传思想

第1篇:高校宣传思想范文

【关键词】思想文化;宣传工作;探索与实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否有效关系到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能否顺利进行。探索大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以及增强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实现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大学的重要目标。《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一文认为:对于高校而言,应着力转变办学理念,强化质量立校意识,摒弃外延式发展思维,转入内涵式发展轨道。经过30余年的奋斗,我们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的综合办学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优良成绩。但与此同时,发展中也存在不科学、不协调、不可持续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随着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展开,我们更进一步的明确了办学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要紧紧围绕“建设首都人民满意的应用型大学”这一目标,坚持两项方针,实施三大战略,实现四个发展。卓有成效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能够团结动员全校师生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同心共力共谋发展大计。这其中凸显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一、增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效性是时展和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

时展对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适应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反思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理清思路,总结规律,谋划未来;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围绕中心,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坚守思想建设高地、高举精神旗帜,凝聚人心、引领发展。另一方面,宣传思想工作要适应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要懂得学校事业发展的重点;要了解师生的特点并能准确研判师生思想舆情;要会用、善用现代传播手段;要放下身段,深入基层、深度调研,敏锐捕捉我们最为普通但又最为感人的新闻故事;要学会用身边的感动感染我们的师生;要找寻最为有效的宣传工作模式,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点,已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浅层次问题向深层次延伸;工作研究方向,已从形式拓展到了大学文化的内化力和大学精神的引领性;工作突破,已从外在表征的改变转向了内在质量效能的追求。对此,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以“寻求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规律”为主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围绕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关于切实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效性的思考和文化传承创新四项功能做足宣传,挖掘特色,打造品牌;要用开放包容的心态赋予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新的理念,创新工作、寻求突破、追求效能。

二、积极进行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1.提升能力水平,形成良好团队

本着“打基础、增本领、强意识、重时效、细质量、上水平”的理念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将基础工作做在平时,通过积累和实践提升能力水平,要以“同心同德同力”的精神、“自醒自然自律”的心态,“实言实行实效”的做好工作。在此基础上,还要形成一支高效的宣传队伍。通过培训、日常沟通等方式强调队伍建设:在现有激励机制的基础上,根据各部门工作特点和实际出台或者修订有关制度,形成良好的保障机制;强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真正形成一支上级的思想执行的下去,群众的想法反映的上来的有效率团队。

2.围绕中心工作,突出宣传重点

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效性,抓住核心、围绕中心是根本。牢固树立文化建设为核心的理念,探索高校文化建设新模式,从根本上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效性,努力把履行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与牢牢把握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结合起来,以高扬精神的旗帜为主线,从增强软实力、凝聚人心的最高维度,围绕中心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效性。中心工作是立足点,只有围绕中心工作才能突出重点;只有围绕中心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将凝心聚力的效果最大化。北京联合大学四次党代会报告中强调今后五年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有六个方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协同创新;以文化传承创新为使命,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以队伍建设为核心,落实人才强校战略;以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提高办学治校科学化水平;以精品校园为目标,建设美丽和谐幸福联大。以及在学校宣传工作会上校副书记周志成就我校宣传工作提出的一个理念、二个功能、三个任务、四个基础、五个要求的思路。这些无疑是我们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中心。应以创新的思路和方式深入思考如何将这些重点工作更好的加以宣传,使得通过我们的宣传、思想教育将师生的力量凝聚到重点工作上。

3.着力贴近师生,宣传深入到位

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效性,贴近师生是目标。必须改变传统“上传下达”的说教方式,努力做到真情传播、幸福传递,让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渗透到喜闻乐见的高校文化教育系列活动之中,渗透到师生积极参与的各项实践活动之中,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要以增强宣传思想文化教育者的可信性和可爱性为突破口,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增强宣传思想工作有效性。贴近师生是窍门。广大教师、学生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服务对象,从广大师生的心态、思考角度和切实需求出发,做好宣传工作,才能够真正将作为我们宣传重点的中心工作做的深入,做的到位,真正将精神实质入心入脑。不仅仅是自上而下,而且还能产生自下而上的呼应和反馈,形成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良性循环。从知道变为了解,进而理解以产生认同,最后自觉自愿的将其执行在本岗位的具体工作中形成效益。

4.结合具体活动,突出学院特色

与活动结合是捷径。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各项活动相结合,突出活动的方向性和亲和力,扩大活动的广泛性和感染力,无疑能够更好的发挥文化的凝聚、激励的作用。如:通过党的十、校四次党代会精神的深入学习强化精神引领;通过建校三十五周年纪念活动强化同一个联大的理念;通过学院信息工作总结表彰暨培训工作会议形成经验、提高能力;通过学院“七一”建党庆祝暨党员大会加强党建工作;通过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弘扬尊师重教、爱国精神等相应的主题。更主要的是,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和与工作实际的结合,在活动中形成并突出学院的特色文化。

5.增强宣传思想,创新宣传思路

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效性,创新宣传思路和形式是关键。一是要超前策划。对宣传对象要提前介入,全方位、多角度、纵深性地报道新闻事件的背景及发展,打造亮点,(下转第49页)(上接第45页)展现亮点;二要强化宣传的感染力,树立典型形象,做好典型宣传,以此来教育师生、感染师生;三要注重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及各种宣传手段,实现宣传思想工作整体规模的最优化。即努力做到“四重”,即重规律才能成特色,重策划才能创品牌,重统筹才能聚优势,重作为才能争主动。

总之,提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科学化水平是开创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的内在要求,在提升能力水平,形成良好团队的基础上,把握好围绕中心工作,突出宣传重点;增强宣传思想,创新宣传思路;着力贴近师生,宣传深入到位;结合具体活动,突出学院特色,切实提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奕.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应有的坚守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3(6).

第2篇:高校宣传思想范文

关键词 大数据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8.006

Abstract Big data explosion on the traditional way of life, values and behavior, such as the idea of a huge impact, college students are more and more affected by the internet. How to do well the ideological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period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to be solv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big data on college students, put forward the era of big data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n conceived the era of big data college propaganda and ideological work mode innovation.

Key words big data; college propaganda and ideological work; mode innovation

1 大数据的概念、作用和意义

“大数据”是继物联网、云计算之后IT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①从“数字地球”、“未来新石油”的横空出世,再到“智慧中国”磅礴而出,短短的不到20年时间,数字化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人们的思维范式、认知方式、工作方式和行为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已渗透到大学生的生存、生活和学习,跨时域、跨地域的网络模式已悄然而至。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为大学生带来畅通信息渠道、多样交流方式和丰富内容的同时,又会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重要的影响,进而使大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方式和人际关系发生变化,这使我们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变得难度大、技术高。

面对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新问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创新工作模式,改进工作方法,搭建新平台,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挖掘,②把握主动权,积极推进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2大数据的发展对新时期大学生的影响

2.1 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互联网以其信息量大、方便、快捷的特点征服了大学生群体,逐步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③目前,大学生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信息渠道已经由传统的互联网转向新媒体,传统的展板、海报等宣传模式也被微信、微博的新媒体模式所取代。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自主选择信息来源,并能够快捷获取动态即时信息。因此,这也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2.2 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化

大数据时代丰富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校园活动,而可以在网络上实时获取无限的教育资源,也可以在无限的网络中参加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这将对传统的课堂教育和基础的校园活动带来挑战,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学习课堂知识,可以通过网络社交提升综合素质,如何在获取信息多样化的大数据时代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当前又一重要任务。

2.3 大学生价值取向个性化

大数据犹如一个大平层,无层级结构,以“去中心化”的特征实现快速沟通交流。大数据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加大了交互式学习的分量。同时,大数据的复杂性使大学生价值观混乱。其次,大数据中还存在不同价值取向的信息,各种看似“自由、民主”的信息使大学生弄不清正确的价值取向。

2.4 大学生压力无形化

大数据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压力。相比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大数据对大学生的要求更高,信息量大,信息变化速度快,这就要求大学生需要具备处理海量数据信息的能力,并能从大量的数据信息中心提取有价值的数据。另外,在大数据时代,国家、社会组织为跟上时代潮流,发展自我,快速适应大数据,这将导致社会竞争加剧,进而使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需要更高的综合素质,就业压力增大。

3 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的转变

国家因时而动,确定了大数据作为国家发展的平台之一,这必将为我国今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同时,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也必须紧紧抓住大数据发展的机遇,主动迎接变革,创新工作理念、内容和形式,乘势而上,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3.1 工作理念创新性

在大数据的发展背景下,人们做出的重要决策越来越依赖于客观数据分析,不再以经验和成绩为主导。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模式、方法和路径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从原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式与政策课、广播、宣传栏等路径到现有的微信、微博等方式。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要创新工作理念,一方面要注重“开放与引导”:现阶段的宣传思想工作宜疏不宜堵,不能再以封闭学生的思想为目的,而应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开放的形式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另一方面是要注重“平等与互动”: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尊重与服从”,而是平等的、相互的,老师与学生要多沟通、多交流,更多地以朋辈的身份开展工作。这将有利于创造和谐共存的校园环境,也有利于相互尊重和共同探讨,突出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3.2 工作资源丰富性

大数据时代信息海量化、传播扁平化、形式多样化,不仅丰富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教育资源,可以了解在书本和课堂上无法得到的各种资料,还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精准地得到学生信息,例如:某种多媒体传播方式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覆盖面、使用频率,大学生更喜欢通过哪个渠道获取信息等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准确把握大学生群体特征,是我们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3.3 工作渠道多样性

大数据具有量大、速高、样多、价值的4V特点,信息传播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此外,通过构建大数据平台,搭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第三途径”,辅助宣传思想工作更好的开展,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体系化,是宣传教育效果更加明显。整理网络资源,拓宽工作渠道,运用数据分析提供精准决策,提升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整体水平和效果。

4 大数据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模式创新

顺应大数据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迫切需求,从实际出发,规划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的网络全覆盖,实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数字化和无纸化,充分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数字化育人的突出作用,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构建官方网站、移动终端、媒体工具的数字化格局,是大数据成为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支撑。

4.1 树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信息化管理理念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引导,倡导学生是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学习、发展、成才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以学生档案数据为中心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了解学生思想行为特征、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状况等,学生基础数据采用实时上传和更新的方式,其次,职能部门、教师和辅导员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全面收集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开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及时记录、按需调取、一键完成的新模式。例如,通过数据采集,通过了解学生年龄、性别、家庭住址、专业背景、消费情况、学习规律等信息,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和需求,采用专题研讨、座谈防范、心理咨询、影视播放等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进而提升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

4.2 打造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阵地

在巩固传统宣传阵地的同时,积极拓展新阵地,抓住网络特点,紧跟网络新趋势,贴近学生实际,积极唱响网络宣传工作的主旋律。以学院媒体事务中心建设为契机,搭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集合宣传思想工作数据,提供数据开放接口,支持数据及时导入导出。基于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学生道德素质发展、日常行为习惯、主流新媒体英勇、信息获取渠道、宣传效果等综合数据大平台,研发宣传思想工作效果数据计算方法,全天候采集学生相关数据,并及时对数据进行比对、辨别、计算、修正和记录,形成评价数据,实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全天候360拔匏澜羌觳狻?

4.3 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方式

当前,在大数据迅猛发展的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需要发生巨大改变,从原有的书面引导、电话引导、短信引导、面对面引导到现在的网络互动,从传统的任务式的网络平台建设到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亲民化的新媒体建设,从原有的模块化指导到现在的个性化指导,从原有的校内宣传到现在的校内、校外一体化宣传,只有不断地进行改变、创新,才能更好地做好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正确引导网络负面新闻和负面信息,建好新媒体平台,合理运用大数据分析,采用校内、校外联动机制,既要让学生走出去,也要让社会走进来,坚持技术防范和人工防范相结合,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坚持预防和质量相结合,切实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4.4 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要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贴近大学生实际,更需要有政治敏锐度、网络灵敏度和行动高速度,要有较高的网络文化修养,具有较强数据获取、数据筛选、数据分析和数据综合的能力,能适应网络瞬息万变的特征,能熟练运用和驾驭网络。因此要加强对专业管理队伍的培训。

此外,要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还需要培养一批大学生骨干,通过培养一批活跃在大学生群体中间的“大V”、“吧主”等学生骨干,引导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当然,通过培养他们处理大数据的能力和管理能力,既能高效率地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还搭建了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实现了大学生的自我引导、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时展越来越快,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也越来越艰巨,还有大量的新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解决,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我们需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要有导向意识、阵地意识、队伍意识和底线意识,利用大数据全方位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注释

① 周季钢,吴刚.掘金“大数据”[N].重庆日报,2013-02-26.

第3篇:高校宣传思想范文

与时俱进,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宣传工作要与时俱进,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始终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导旋律不走调,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摇摆。同时,对现实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解答也十分重要。当前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规、利益格局调整的过程之中,现实生活中有太多需要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解答的问题。越是焦点、难点、热点,与民众的关系越大,就越不能回避。宣传思想工作在这方面有所作为,才能够赢得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体现鲜明的时代性。

宣传思想工作要与时俱进,就要在继承中创新。在一定意义上,社会的发展由文化的进步来体现。弘扬先进文化必须扬弃传统文化,找到新的生长点。宣传思想工作应当站在历史积累的高度上,大胆批判和继承,勇于创新创造,永远保持一种开放的、鲜活的态势。

融入中心,保持正确的方向性。服务经济建设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崇高使命。宣传思想工作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必须渗透、介入、融入到中心工作中去,转变为社会生产力,从而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党的中心工作,就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宣传思想工作部门要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贴紧再贴紧,通力合拍、同频共振,产生积极影响,收到良好效果。理论教育应当着力于不断推进思想解放,破除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想障碍、体制障碍和其它障碍,把思想解放的成果转化为全党和民众的自觉行动,形成科学发展的共同意识和推动力。舆论宣传应当关注经济,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大力营造创业创新创优的思想舆论氛围,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态势。思想教育要抓住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着力在解疑释惑上下功夫,理顺人们的情绪,缓解社会矛盾。

宣传思想工作只有全面融入、整体融入、全方位融入中心,才能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激发创新的活力,在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走向社会,增强体制的聚合性。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引导更多的社会群体接纳主流的思想文化。这就要求我们从体制上促进宣传思想工作运作机制的社会化。宣传思想工作不仅仅是宣传部门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

通过建立调动各方的指标体系,把需要倡导的主流思想文化要求纳入其中,引导各方的努力方向。比如,可以通过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等创建工作,建立用于考核各区县各部门政绩的量化的指标体系,从而使宣传思想工作有如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有节奏、有规律地引导各方把宣传思想工作的任务内化为自身的职能任务,并以高昂的斗志投入其中。

通过建立服务各方的工作平台,把需要吸纳的社会力量纳入其中,激发各方的工作热情。如发挥媒体的优势,建立新闻宣传的平台,运用主题宣传、新闻、典型宣传等方法,引导各方遵循主流思想文化的要求开展工作。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牵头作用,建立文明创建的平台,运用各类创建项目,引导各方沿着创建的要求完善自身工作。发挥意识形态的把关职能,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运用各类宣传文化阵地和活动,引导各方统一思想,弘扬主流思想文化。

通过建立运筹各方的市场化机制,把需要调动的社会资源纳入其中,推进各方的有机联系。在经济文化日趋一体化的今天,文化产业的作用越来越大。如果我们的主流思想文化以市场为中介与民众联系在一起,主流思想文化就不再是少数人提倡、少数人了解、少数人实践的精英思想了,它将借助产业化的发行、传播进入千家万户,春风化雨般地使民众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市场的无形之手也会把主流思想文化的倡导者、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有机联系在一起,使传播主流思想文化成为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各阶层的共同活动。这样,大宣传的格局也就有了市场的保证。

贴近现实,实现载体的创新性。宣传思想工作要贴近现实,适应群众的需求,克服“五多五少”的现象,即领导视角多,群众视角少;工作视角多,生活视角少;上层活动视角多,基层活动视角少;干部政绩视角多,群众利益视角少;居高临下灌输视角多,平等交流沟通视角少。只有转换视角,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避免“高高在上,俯瞰苍生,冰冷生硬,千人一面”,才能使宣传思想工作做到“入脑入心”,为群众所接受。

充分利用新闻传媒主导载体、网络媒体新型载体,以及体现时代特点、适合形势需要的各种经济活动、文化活动和社会活动等一切能够承载宣传目的和内容的手段,使之成为增强宣传思想工作吸引力、影响力,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方式方法的重要途径,实现宣传方法、宣传手段的创新,引导宣传内容、宣传艺术的创新。

第4篇:高校宣传思想范文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宣传;意义;现状;对策

一、高校思政教育含义

高校思政教育,顾名思义是指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来说,高校思政教育是以中国化为理论基础,对高校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进行由浅入深的引导、教育,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将中国化思想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体系之中,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从而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把握自己的人生道路与方向,使大学生最终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从而更好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

高校是整个社会系统的子系统,因此,它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不可小觑的作用。高校大力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对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看:

(一)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有利于促进高校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有利于高校根据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目标不断的完善大学育人机制,打造强有力的高素质教师团队以及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进行正确的积极引导,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的人才,从而推动高校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二)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崇高的品质,渲染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对学生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站在一个新的时代视角下结合当代思想文化背景下展开的,它致力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

(三)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对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大学生这个社会群体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对整个国家、社会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文化思潮的接受能力远远大于普通的人群,而高校开展思政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有一个积极进取的上进心,以及正确的思想观念,有利于净化校园风气,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四)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对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对整个社会发展来说是可利用的宝贵资源,他们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与希望。高校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得思想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体系之中,对未来担任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三、高校思政教育宣传现状

从高校思政教育宣传的现状来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在宣传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现状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宣传以及实效性具有消极的作用。具体来看:

(一)高校领导干部对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并没有从思想上真正的予以重视

高校关于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只是形式化的按照党政府下发的文件拘泥于表面形式走走过场,并没有在思想上予以重视,所以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工作也只拘泥于形式,导致教师在思政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实际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根本起不到实际的效果。

(二)网络对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具有很大的影响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信息化发展的时代,网络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工作在网络文化这个大背景下免不了受其影响。因其网络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共享性等特点,同时又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免不了受其不良文化的影响,这对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工作具有很大的阻碍。

(三)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工作在目的与内容上缺乏实际性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工作无论是在目的上还是在其内容上政治化色彩过于浓厚,从而忽视了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上受教者的内在需求,使得思政教育工作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一种假大空的感觉,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学习失去了兴趣,不利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宣传。

四、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对策

根据上述对高校思政教育宣传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出现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因此,为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工作取得较大的进展,应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具体来看:

(一)高校领导干部对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应在思想上予以重视

高校领导干部只有在思想上对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予以真正的重视,才会使得下面的工作人员对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真正的重视起来,使得教师在思政教育教学方面认真备课,不拘泥于形式走走过场,具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二)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可以借助于网络的优势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利有弊,信息网络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我国文化遭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对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但与此同时,高校可以借助于网络开展思政教育宣传工作,借助于网络的优势来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的实效性。

(三)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工作在目的与内容上应与学生的实际的生活相联系

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的目的与内容应关注学生的问题,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避免浓厚的政治化色彩,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感觉高校思政教育不是距离自己很遥远的假大空,从而培养自己对高校思政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结束语

一言以蔽之,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对学生全面的发展以及健康人格的塑造、对高校自身的改革以及发展、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应大力开展思政教育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德祥,李景军.新时期大学生党员价值观调查分析与教育引导[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07).

第5篇:高校宣传思想范文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 高校 新闻宣传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理论创新、手段创新及基层工作创新”是宣传思想创新工作继续发展的关键要务,一定要对主观能动性进行有效地发挥,探索问题解决的新方略。高校集聚了大批有文化、有思想的年轻一代,因此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对象。对于新事物,年轻人总是充满好奇,接受能力极佳,所以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一定要充分利用新型互联网平台。由此除了可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大学生思想修养也能够得以提高。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工作的变化与发展

如今,高校宣传工作慢慢地走上了新媒体宣传发展道路,呈现出下列几点变化:

(1)将新型互联网信息宣传平台成功构建起来,对诸多媒体手段进行全面覆盖,从而展开多模式、全方位的宣传活动。其一需对诸如校园广播、板报等过去常用的宣传方式加以改善,其二需将官方宣传网站构建起来,设立向学生公开的BBS以供交流,注册微信公众号或者是微博官方账号[1]。

(2)吸引更多的人员参与宣传活动。将师生的积极性都激发出来,培养兼职的新闻通讯员为宣传工作开展提供协助,通过诸多宣传手段使宣传覆盖更广,将广大师生热情激发出来,树立创新理念,通过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来优化宣传。

(3)就宣传内容、方式等做出认真策划,挖掘深度报道,就高校优势、特色等做出阐述。从各群体特征着眼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深度不一的宣传内容[2]。例如依托于当前流行因素来包装内容,并放置在诸多网络平台中加以传播,获得更好的宣传效应。

(4)对宣传内容及审核程序等加以精简,使时效性得以增强。高校需要对学院、各部门的宣传工作做出具体分配,部门将就工作进行协调,确保新闻内容及时审核通过,使宣传热度得以提高。

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新闻宣传模式

当前几乎人人必备智能大屏手机,且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不断地革新,微信这一社交平台凭借着互动便捷及大数据信息处理得以快速普及,人们日常交流互动因此出现了巨大的变革[3]。高校学生这一年轻人群体是极具思想、知识丰富的,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且易接受并掌握新鲜事物,所以一定要对微信加以有效利用,据此进行新闻宣传。

(1)微信公众平台概念。

微信公众账号是微信这一社交平台的其中一个功能模块,通过此账号经营可群发已经编辑的涵盖了文章、语音及图片等的内容给订阅永华,属于自媒体平台。诸如政府部门、公司企业、企业单位、个人等都可以是微信公众账号的经营者[4]。依托于这一平台来、传播信息,便捷高效,不仅仅耗费少,且其也能在社会中获得更高的影响力。

(2)微信高校新闻宣传的优势。

移动用户因为微信而获得了不一样的语言,尤其如今高校学生是主要的微信用户群,日常生活有着巨大的微信使用需求。若高校能够对微信加以利用,一定会获得极佳的成效。

有着广阔的受众群,与受众心理需求相契合。高校学生强调个性,对新鲜事物总是有极大的好奇心,往往乐意最先尝试并使用新技术,因此微信得以在高校学生中流行。因为微信已经成为大部分在校学生交流互动的主要工具,因此使得信息在这部分群体间有着极快的流通速度。

可帮助学校塑造良好的形象,在社会上形成良好口碑。通过微信公共账号学校能够就学校的资源、招生就业、日常教务等诸多咨询内容进行介绍,使其知名度等增加;就校园历史文化、课外活动、知名校友等作专题宣传,吸引师生关注,因此获得良好宣传效果。

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加以创新。了解高校学生所关注事务及其交流热点话题,从而掌握其思想动态,由此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就更具针对性。虽然微信内容呈现出分散性特征[5],但其内容主题都基本一致,仅需把握此主题,即可对受众加以引导,因此获得理想的传播教育实效,

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宣传策略研究

随着微信普及,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其影响,逐渐变成师生的主要信息来源,深刻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三观”。如今高校宣传涉及的内容多,除了包括教学科研信息,还包括校园文化生活。所以一定要给予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开展过程中微信所发挥的作用足够的重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宣传方案。在微信公众平台这一背景下,高校可采取下列宣传策略:

(1)打造特色传播内容。

微信公众号可从各人群、对象着眼对宣传的内容按类别加以宣传。例如将大学生划分成“本科生、研究生”“男生、女生”“应届毕业生、新入学新生”等的组别,并针对不同群体的关注焦点对其相应的内容,提供内容针对性。例如针对新生的内容主要是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学校社团介绍等等。推动的消息内容一定要与当前高校学生流行、熟知的方式相契合,确保内容的生动活泼、清新自然,让大学生能蛞子诮邮堋

(2)微信转发。

对于身边的朋友、同学、关注的内容,大学生的认同感、认可度往往更高,所以在微信朋友圈展开宣传、传播期间,可将同学间的转发进行有效发挥。例如培养大学生校园记者、大学生宣传委员,通过这些学生的个人微信来公众平台的校园信息,因此使得信息得以在学生中进行传播。学生的参与度更高,更具主观性。

(3)及时对传播效果进行准确统计。

过去常用的媒体不能够对传播效果进行统计。但微信公众平台可对关注人数、信息传播数量等进行记录,数据资料非常详尽。其展现出两大优势:其一平台管理者能够对平台关注人数进行实时观测,掌握新增用户及取消关注的用户。其二,可统计其内容的传播效果,例如对文章的转发量、浏览量等进行查看。

注释:

[1] 张银芝、白君礼:《新媒体在高校图书馆宣传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以微博微信为例》,《新闻知识》2015年第7期,第100-101页

[2] 李悦:《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平台建设研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第162-164页

[3] 金肖健:《微信公众平台在校园宣传中的应用与研究》,《电脑与信息技术》2014年第2期,第47-49页

[4] 李永生:《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工作创新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3年

第6篇:高校宣传思想范文

【关键词】高校校训;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路径

一、引言

当前,在社会思想多元化的时代,高校应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高度重视。高校校训浓缩了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校训言简意赅,便于大学生掌握,具有较强的启迪思想和规范行为的作用。高校可以发挥校训的教育功能。高校的校训成为高校的校园文化灵魂,对于大学生传承高校精神和培养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都具有推动意义。高校校训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有鲜明的特征,校训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情感与意志品质方面产生无形的影响力。但是,有的高校忽视了校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缺乏对校训精神的挖掘和宣传。这就必须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应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实现校训的德育教育功能。

二 、高校校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1、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传播与影响他人。高校校训能够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提升大学生的高尚人格,更好地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在校训的陶冶下,高校大学生产生较高的精神特质或行为特征,这体现了校训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底蕴的影响力。高校应经常性地宣讲校训文化,使校训能够深刻地教育大学生。因此,校训的精神内涵对大学生群体的传播能够显著地影响他们的行为道德规范。

2、引领和激励大学生。校训蕴含的丰富精神可以指引大学生努力学习,关注社会和奉献爱心等等。在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里,校训引领大学生逐渐形成自强奋斗的精神和高尚的行为准则,成为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和源泉。

3、规范与约束教育的功能。高校校训能够对大学生的行为提出较高的规范要求,也成为大学生做人的准则,这能够规范和约束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这种对大学生的约束和规范,让大学生感受到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大学生严格按照教育教学的要求,更好地进行学习,完善人格、 造福社会。

三、高校校训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忽视了校训蕴含的精神教育功能。一些高校没有深入挖掘校训蕴含的精神教育功能,没有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失去了校训的独特的教育价值,校训的教育影响力比较微弱。这样对提高校园文化也是不利的,难以构建丰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内容。

2、对校训的宣传和讲解力度比较弱。一些高校仅仅在校园建筑或者新生入学通知上书写校训,但是,对于校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容与精神实质,缺乏有效的宣传和讲解,使大学生对校训的理解还很模糊。校训就不能对大学生产生精神影响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不能很好地利用校训的文化资源,不能对大学生的做人与人生进行引导与规范。

3、大学生忽视了校训的育人功能。一些高校的大学生对本校的校训并不熟知,更难以将其作为做人的准则和人生奋斗的精神源泉。这一方面是由于高校的宣讲不足,另一方面,对校训与大学生的人生发展不能进行结合,也就不能发挥校训的持续性地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四、促进高校校训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现的路径

高校应重视对校训的宣传与教育活动,促使校训能够更好地教育大学生,使大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都能够得益于校训的教育作用,从而改善大学生的言行,更好地规范自我,从而塑造较高素质的人才。

1、将校训教育立足于大学生的发展。高校的校训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结合,必须立足于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与人生发展。校训的德育教育功能应根据高校的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实施,要倡导优良的学风、教风和校风,精心培育大学文化。校训教育要融入到大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中,也要深入到大学生的人生发展规划中。

2、加强对校训的宣传,促进校训内化。高校应通过多种媒体对校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实质进行讲解介绍。高校可以将校训铭刻在校车、 校徽、 校内标志性建筑物上,还可以将校训写入就业宣传资料、入学通知书上,通过校园广播和板报以及网络平台进行宣讲校训的精神。让大学生将校训内化到自身生活与学习中。

3、发挥校训的规范与引导教育作用。高校要让校训发挥规范大学生行为的作用,更好地对大学生的成才进行引导教育。要通过举办讲座,让优秀教师与杰出校友对校训精神与其人生发展的认识,感染到在校的大学生,提高对校训的荣辱观念,同时自觉按校训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校训精神发挥作用的先行者。

五 、结论

通过对高校校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进行探讨,得出高校校训的宣传和教育要展现高校的办学理念,更好地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持续的影响,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处于较高层次,完善大学生的心理与人格,更好地实现大学生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军奇.论大学校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D]. 海师范大学.2011,(04)

[2] 李亮; 杨军奇.论大学校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J].理论经纬. 2013,(09)

第7篇:高校宣传思想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新机制;民办高校宣传

一、新媒体背景下民办高校宣传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对新媒体重视不够

随着新媒体不断涌现,民办大学极其重视宣传工作,但却轻视了新媒体资源的作用,因此并没有将其纳入自身信息管理系统中,所以在资源的整合上不够完善。多数民办高校没有成立专职的宣传管理部门,更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单纯依靠学生工作宣传队伍,无法组成一支专业性较强的队伍,这大大影响了高校宣传的影响力。

(二)民办高校宣传工作缺乏主动意识

民办高校的宣传工作在开展过中,大部分以会议、活动方式进行,没有让师生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其中。这导致了宣传人员无法及时交流宣传信息,从而陷入消极的境地,影响了宣传的效果,以至于无法完全发挥其作用。在新媒体的背景下,高校必须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做到与时俱进,并结合自身的情况,扬长避短,充分发挥高校宣传工作的作用。

(三)宣传内容新意不够

民办高校的宣传工作完全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灵活优势,通过其特有的形式影响全校师生。也正因为如此,使得民办高校在宣传内容方面不够有内涵、不够有权威性,为了宣传而宣传,内容空洞无物。往往让人看了标题产生兴趣,但具体内容确让人昏昏欲睡。久而久之难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容易产生“免疫”。兴趣全无,何谈效率?

(四)宣传人员个人素质有待提高

民办高校在用人机制上较为灵活,机构人员简洁,所以往往存在一人多能的情况。宣传工作大多由兼职人员担任,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进而下面的学生团队工作起来缺乏主心骨。另一方面,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师生在利用媒体的动机与态度,能力等方面需要具有较高的素养端正使用宣传媒体的态度,增加对媒体信息的鉴别能力,杜绝滥用错用媒体信息的行为。

二、新媒体背景下民办高校新宣传机制的建设

(一)管理机制革新

学校应重视宣传工作的管理,形成新的有效的管理机制。高校的这种自上而下的运行机制,虽然易于管理,但容易使宣传工作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这点在民办高校体现的尤为明显,而且对宣传人员的积极性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要结合新媒体和高校自身发展形式建立新的宣传机制,在使宣传的对象有内涵的前提下,利用民办高校宣传工作的灵活性,创新宣传形式与方法,促进民办高校宣传工作机制的创新。

(二)加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

宣传工作要“有的放矢”,确立明确的目标,构建全员参与多方面宣传体制。高校要重视宣传工作,可以成立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高校院长担任,工作组的组长由分管校领导担任,成立专门的宣传中心。做到全员育人,人人都是宣传员的局面,把宣传工作融入到平时的教学、科研等各种工作中。

(三)多种宣传媒体相结合

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具有较高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优势;而新媒w具有方便快捷的传播方式、时效性、广泛的受众、海量性、多元的传播渠道、互动性等优势;二者各有所长。因此,加强对传统媒体的升级改造,利用新媒体的手段和内容丰富补充,实现新旧媒体之间资源共享,融合发展无疑是一条共赢的道路。实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有效结合,正确掌握信息传播时机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加以借鉴敏感事件和危机事件,加强两类媒体的整合与融合。要突破技术整合的难题,进行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建立技术品台,实现立体化采访,多终端推出宣传内容。在思想政治的传达方面,尤其是针对敏感事件和信息的危机事件,需要经过辨别再进行技术整合和。建立科学的网络媒体,积极引导高校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将传统的单项灌输方式转变为双方互动的扩散方式,扩大校园宣传网络,从而加强校园宣传工作力度。

(四)打造有力的后勤保障

高校应重视宣传工作,为宣传小组提供充足的政策保障、人力保障、经费保障。政策保障是指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人力保障是指有专门的队伍,经费保障是指有学校的财力支持。提高宣传团队的积极性,鼓励宣传人员的创新思维,增加宣传人员的工作热情。对校报、广播、微博、微信、短信等系统的建设,形成多方位、多渠道、立体化的宣传。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新媒体背景下民办高校的宣传现状,并且对新的宣传机制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我们必须加强高校宣传工作新机制的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宣传工作的功效,促进高校宣传工作的持续发展、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世博.提高高校宣传工作的价值观负载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罗湘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高校宣传工作新格局[D].中南大学,2012.

第8篇:高校宣传思想范文

关键词:民族高校 先进典型 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C

1 前言

大学生先进典型是对大学生这个价值观形成特性群体思想道德信息的承载体,是社会对大学生这个年轻群体提出的道德期望的具体体现。学者兰陈妍在文章《先进典型对大学生教育实效性的探析》中提到:高校先进典型教育是运用先进典型的人物、事迹作为示范,引导青年大学生学习先进典型、产生共鸣、提高思想认识的教育方法。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迫切要求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以便更好地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本文将从民族高校入手,确定民族高校里的大学生先进典型,在次课题下设立了“民族高校”与“大学生先进典型”两个主体后,主要通过研究对其发掘一培育一宣传的一个过程的机制进行研究。

2 民族高校大学生先进人物培育、发掘与宣传机制研究的意义

2.1大学生先进典型的价值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年龄范围基本处于18-25岁之间,是人生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时期。在此时,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人从远古开始,就是一种善于模仿的动物,这也是先进典型能起到作用的原始来源。在通过先进典型示范的学习模式中,他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作为一种替代性经验,对所被模仿者给予一种思想暗示,会对思想、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大学生的先进典型不仅可以起到该群体中思想与行为上的引导典型,同时还可以在个人价值观形成上起到相应的作用。

2.2大学生先进人物对民族高校学生的引导作用

民族高校大学生中先进人物的培育、发掘和宣传机制研究对于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第一,有助于在大学生中弘扬先进的思想道德、正确的价值理念,成为“正能量”的来源。对于民族高校中培育和发掘的各民族先进学生代表,因其各方面的优秀,往往成为一股“正能量”感染、激励和引领本民族学生,使其道德行为动机得到激发和强化;第二,有助于提高民族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水平,维护校园稳定。研究大学生先进人物培育、发掘与宣传机制,及其对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第三,有助于发展和谐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高校是各民族先进典型大学生成长的摇篮,而先进典型大学生因其在学校接受的民族团结教育,对于民族团结问题的认知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各民族的交往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对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国家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3典型影响的弱化

虽然典型有着很大的正面性作用,但典型在信息高速冲击的今天同时也是具有一定的弱化与反面作用。学者焦贺言,易金丰在文章《大学生先进典型效应的弱化因素分析》中为我们提到了: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渠道明显增多,眼界更加开阔,更利于对事物形成比较全面的判断。因此如今进行大学生先进典型的发掘、培育与宣传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快速宣传,还要注重如何宣传才可正确的使先进典型在大学生中起到其最关键的作用。

3 民族高校大学生先进人物培育、发掘与宣传机制研究的具体方法

关于大学生先进典型机制研究方面,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培育机制的研究和选树机制的研究。其一,在培育机制方面,刘云龙等提出先进典型培育机制是指为推进先进典型培育而创建的机构、体系和制度以及各因素、各要害之间的相互关连,其内容主要包括发掘机制、培养机制、带动机制、宣传机制、推广机制、考评机制以及更新机制等方面;陈菊平等认为培育机制应遵循多元化与生活化相结合、制度化与常态化相结合、科学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动态化与体系化相结合,以凸显先进典型培育的政治性、真实性、全面性、多样性和时代性。其二,在选树机制方面,魏文轩,基于“需要-接受”理论认为当前在选树和弘扬大学生先进典型榜样示范作用时必须注重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根据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实际,从多层次、全方位出发选树大学生先进典型;刘立为等,则认为要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先进典型的选树工作必须要正确认识量与质的关系、切实理顺知与行的关系、辩证把握旧与新的关系。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的是,不单是要树立大学生先进典型,因为一旦大学生先进典型被树立起来之时,我们对典型的宣传工作就成了关键。如若只是以往常形式主义希望通过一份报告,或是一次讲座形式就可以让学生接受榜样的有点,这是不现实的。

第9篇:高校宣传思想范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设立是为了有效的加强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网络文化的到来,该项工作既面临机遇,同时也要迎接挑战,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客服自身困难,将该主题网站建设好,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势在必行的工作。本文以此展开研究。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必须以当代大学生为主体,所有的栏目排版和内容选取都要以尊重学生、关系学生为主,最终让这个网站服务于大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大学生是很多前卫思想的主体,对同一个事件有着不同的看法,在网站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这种声音的存在,坚持有明确的工作原则,加强网站管理,运用网络技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网站的建设工程。让该网站真正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能够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并且反映一定的社会现象,但是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出现了一定问题影响着其作用的发挥。

(一)在外观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由于其作用的特殊性,很多内容展示多以文字为主,图片量少而且尺寸有限,而且网页设计缺乏多样、多彩性,由于是政治教育的网站,一般底色都是大红色或者带有国旗、国徽等,这就表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设计上缺乏新颖,吸引力较低。

(二)在栏目设计方面

由于该网站的设立意义存在,因此在网站栏目设计时一般都比较严谨,内容也比较严肃,都仅仅围绕着政治时事、政治动向展开,比如很多高校的栏目设计都由以下几个部分展开:第一,时事专题;第二,理论学习;第三,红色影片视频资料;第四,人物专题;第五,心理健康教育等,入选文章也多以领导讲话、各种政策精神为主,除了新闻动态变化比较频繁之外,其他栏目内容更新速度都比较慢。

(三)在人员配备方面

网站设计需要专职工作人员,但是据了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的工作人员多以兼职为主,比如,网站内容的编写、上传由各个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负责,网站维护由计算机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负责。由于兼职人员身兼数职,精力和能力往往不足,这就导致此网站建设和运行方面不能跟上时展,比如,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还停留在WEB1.技术时代,这就是目前的普遍现象。

(四)缺乏互动,宣传不到位

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更重视性,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网上和传递的一个平台,更侧重信息的思想性、正确性。网站建设的目的就是让教育者将其想要传达的信息在网上,是一个官方的信息平台,留给学生参与和讨论的空间非常小。

在宣传手段上,多数是在学校主页旁设置链接,或者通过其他高校的友情链接进行联结,较少花费心思在网站品牌宣传和推广上。

三、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措施

毋庸置疑,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让该网站的教育功能发挥到最大,我们高校网站建设应该及时审视自己,创新建设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一)建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首先,高校的管理层应该建立该网站建设的规章制度,明确各个负责人的职责和工作要求;第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通过科学、具体的监督手段,结合网站点击率及回复率等要素来评估网站建设,通过监督制度的建立来督促该网站的建设,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又好又快发展。

(二)配备专职人员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应该配备专职人员;其次,制定培训制度,划拨专项经费,确保资金和政策的支持;第三,提升网站建设专职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鼓励和引导他们坚定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关注党的政策,从而更好的利用网站教育大学生。第四,提升他们对网站建设技术方面的意识,网站建设需要计算机运用能力、文字编辑能力以及信息收集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提升才能有效的确保网站建设跟上时代步伐,起到政治教育的作用。

(三)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内容,增加服务功能

在网站内容建设方面,可以尝试将首页主要用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将单纯地获取国家政策文件、理论学习材料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调整为学生提出观点、互相交流的网上精神乐园。在信息的选取上,要精心设计网络教育方案,多展示真正的学生文化,这是很好的隐性教育,会对浏览校园网的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在栏目设置上,要把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教育者的教育需求相结合,既要有一定的教育引导功能,又要注重满足学生的服务、娱乐需求。在栏目的设置上,要给学生留下互动参与的空间。

(四)加强互动功能,并进行品牌宣传

网站功能的真正发挥离不开学生的互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应设立QQ、微信、微博、博客等多种互动平台,在网站上也留出互动的板块,让学生和老师能够真正的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只有参与才能引起关注,只有关注才能真正的起到教育的意义。此外,充分利用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进行主题网站的推广宣传,或者通过校报、手机报或者校园宣传栏进行网站的宣传,甚至可以开通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进行网站宣传,扩大网站的教育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