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危害的定义范文

职业危害的定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危害的定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业危害的定义

第1篇:职业危害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职业病;定义;防治

自颁发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要求施工企业在有职业危害的施工现场作业前后,均应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同时应加强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提供符合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以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安全。但是,由于我们大多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对职业危害认识不足,故而忽视了对现场职业危害的防护。现就建筑施工现场常见的职业危害予以介绍,望能对建筑业同行有所帮助。

1. 职业病的定义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1.1粉尘。

(1)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并能较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施工现场主要是含游离的二氧化硅粉尘、水泥尘(硅酸盐)、石棉屑、木屑尘、电焊烟尘、金属粉尘引起的粉尘;主要受危害的工种有砼搅拌司机、水泥上料工、材料试验工、石工、风钻工、炮工、出碴工、电(气)焊等工种。

(2)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当吸入肺部生产性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肺组织发生纤维化病变,使肺组织逐渐硬化,失去正常的呼吸功能,即尘肺病。纤维化程度与粉尘中游离的二氧化硅含量有关,当含量大于70%可引起矽肺,当小于10%可引起尘肺。通常情况接触矽尘5—10年后才发病,有的长达15—20年以上,也有生产条件极差,缺少防尘措施,1—2年就发病。矽肺是一种进行性疾病,一经发生,即使调离矽尘作业,仍可持续发展。常见初期症状是气短、胸闷、针刺样胸痛、咳嗽等。

1.2生产性毒物。

可使大气、水、土壤等环境因子受到污染,被人体接触或吸收,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比如:铅、苯、二甲苯、聚氯乙烯、锰、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亚硝酸盐等。

1.2.1苯中毒:苯又称香蕉水,是一种无色而具有特殊芳香味的易燃液体,建筑主要用于油漆、喷漆、环气树脂、冷沥青、粘接、塑料以及机件的浸洗等。

(1)苯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急性苯中毒:施工现场由于防护用品无效,极易发生苯侵入人体,它可积蓄于骨髓、脑、肝及脂肪组织内,造成中枢神经系统麻醉,神志丧失,血压降低,以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慢性苯中毒:造成神经衰弱症候群,损害造血机能,呈现再生障碍型贫血,严重发生白血病(血癌)。

1.2.2锰中毒:主要是焊工在焊接时发生锰烟尘,(焊条中含锰10%—50%),施工现场空气中锰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02mg/m3。工地简易焊接工棚,由于通风不良加之使用含锰量较高的假冒焊条,锰烟尘浓度高达4.43mg/m3,(超出标准221倍),极容易发生急性锰中毒及慢性锰中毒。

锰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中毒后要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导致神经衰弱症候群——头晕、头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震颤麻痹综合症;精神失常,不自主哭笑;肌张力改变等。

1.3噪声:

(1)噪声是建筑施工过程及构件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多种无规则的音调及杂乱声音。建筑施工现场主要的噪声来源于搅拌机、空压机、电动机、检振动棒、钢筋加工机械、木工加工机械等;施工现场要求控制在85分贝以内,但实际建筑施工现场噪声均超标,达到95—100分贝。

(2)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长期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劳动,内耳器官会发生器质性病变,造成永久性听阈偏移,即慢性噪声性耳聋;同时,它能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恶心呕吐、神经性衰弱疾病及导致肠胃病和溃疡病发作。

1.4振动。

(1)振动就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经过某一中心位置(或平衡位置)的来回重复运动。振动病是长期接触强烈振动而引起的以肢端血管痉挛、上肢骨及关节骨质改变和周围神经末稍感觉障碍的职业疾病。在建筑施工现场中,振动是经常可以遇到的,常与噪声相结合而作用于人体,建筑施工中主要有:砼振动棒、凿岩机、蹦蹦车、风钻、打桩机、推土机、挖掘机等。

(2)振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长期在振动环境中作业可造成手指麻木、胀痛、无力、双手震颤、手腕关节骨质变形,指端白指和坏死等。

2. 职业病的防治

企业对职业病危害的防治,首先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安全学习,采用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提供合理的个体防护用品。

2.1加强职业安全学习,以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病的认识。要提高广大职工特别是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对搞好职业性危害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对参加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工作人员,应在进场教育同时,对其进行职业危害的安全技术教育,使他们了解基本的防护措施并执行正确的安全操作规程,正确认识所从事的作业可能对人体的职业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采取的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消除不必要的心理恐惧和麻痹思想,养成自我保护的良好意识。

2.2建立职业危害健康档案,定期检查。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为从事有职业危害的劳动者建立起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详细记录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在有职业危害的场所进行作业时,应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随后定期进行检查,工作结束后还应进行离岗职业健康检查。

第2篇:职业危害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非法行医;行医;界定

一、非法行医的理论争议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的侵害的客观事实的特征,犯罪的客观方面要件是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要件。非法行医罪的危害行为是非法行医,目前刑法学界对非法行医的界定,有以下理论争议:

第一,非法行医是指没有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从事诊断、治疗等医疗行为;第二,非法行医是没有医生执业资格的人从事营利性的诊疗活动;第三,非法行医是指一切违反法律法规从事诊疗活动的行为;第四,非法行医就是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规定擅自开展行医活动的行为;第五,非法行医是指没有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开展以实施医疗行为为内容的医疗职业或医疗业务的行为。

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没有指出非法行医是一种职业或者业务活动。第二种观点认为非法行医具有“营利性”显然没有正当的法律依据;第三、第四种观点是从行政法角度上来理解非法行医,以上各种观点都没有准确界定非法行医。我们应该合理区分刑法意义中的非法行医与行政法意义中的非法行医。前者是指没有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实施的行医行为;而后者范围广泛,通常是指一切不符合医疗规则的行医行为,主体不仅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第五种观点包含了非法行医的主体、内容以及业务性质,笔者比较赞同这一种观点。鉴于此,要正确把握非法行医的界限,要了解下面几个概念:非法、非法行医的“医”(医疗行为)、行医。我们可以首先确定的是,非法是一个相对概念,主要是针对没有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行为,也就是主体不合法。主体不合法而行医却是合法的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其次是界定非法行医的“医”(医疗行为)和行医。

二、非法行医的“医”的界定

非法行医的“医”,即医疗行为。日本有些学者认为医疗行为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上进行理解。广义上的医疗行为是指包括伤害、疾病的诊断、治疗,治疗之后的情况判定,医疗指导等综合性的行为内涵法律事实。按照目前的医院惯例,医疗行为包括属于诊断方面之间的诊、听诊、检查;属于治疗方面的注射、手术、给药、敷药、复健;属于治疗情况判定的追踪、验证等等。而狭义的医疗行为是在广义的医疗行为中,只能由医师根据医学知识和技能实施,否则就会对人体产生危险的行为。目前我国刑法学界还没有对医疗行为的定义作出明确的界定,只是列举了非法行医行为的一些具体的表现形式。此外,日本医师法中,还对治疗行为与医疗行为的概念进行了区分。治疗行为是指以治疗为目的,在伤病者的承诺之下,采用医学上认可的一般方法,对伤病者的身体进行侵害的行为;而医疗行为是指关于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矫正畸形,助产,堕胎以及其他基于治疗目的、提高医学技术的实验行为。由此可知,日本刑法意义上的医疗行为是医疗人员对存在伤病的患者,进行的诊治活动,医疗行为本身会对人体产生危险,而美容手术、变性手术以及临床实验不是以治疗为目的,当然不属于治疗行为。

我国医学领域没有对治疗行为与医疗行为进行严格区分,相关的医疗规定只对诊疗行为概念进行了明文规定。根据我国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诊疗行为是指通过医学检查,对疾病做出判断,使用药物、器械、手术等方法改善病理状况,从而达到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消除疾病、改善功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延长生命的活动。这一定义与日本的治疗行为具有一致性,也是行医行为的关键。除此之外,我国法律法规没有医疗行为进行其他解释。

笔者认为,我们不能将非法行医行为局限在治疗行为,应该将其与医学概念中的医疗行为联系起来。学者应该从医学层面对医疗行为进行界定,只要以医疗为目的,运用医学知识与医学技能,对人体实施,与人体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相关,导致人体的生理功能与外部形态发生某种变化的医学行为就是医疗行为。医疗行为涵盖了非诊疗目的性医疗行为以及诊疗目的性医疗行为,其本身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历史性是指医疗行为的概念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和社会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更新。比如,巫术在封建社会是治病良方,在现代中国则是非法行医。相对性是指医疗行为的内涵由于不同的社会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刮痧在我国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而西方国家则认为刮痧是侵犯人权,伤害他人身体的非法行为。所以,医疗行为的概念与内涵不是亘古不变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综合考虑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医疗水平、医学理论的更新与进步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对医疗行为的定义进行准确理解。

三、行医的界定

行医是指从事医疗业务。在理解医疗业务之前,我们要掌握什么是业务?业务是指自然人、法人及其他团体基于职业或其他社会生活上的地位而继续从事的事务(工作)。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第一,业务并一定都是合法的,非法的业务也是业务,它是相对于正当业务而言的。第二,业务是持续不断地从事工作,“持续”即行为人具有长期反复实施的意思,否则就不能被称为业务,像临时工作就不是业务;反之,具有长期反复实施的意思,就算只干了一次工作也属于业务。第三,业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第四,行为人可以同时从事多项业务,主业务、兼职业务都属于业务。按照这种解释,非法行医意味着未获得执业医生资格的人,擅自开展以实施医疗行为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或者业务行为。综上所述,非法行医罪是职业犯。

四、结语

非法行医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只有正确界定非法行医的危害行为,才能做到定罪和量刑的公正,从而解决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参考文献:

[1]黄丁全.医事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94

[2]舒玲华,徐惠.司法实践中非法行医的界定.法律与医学杂志,2001,3

第3篇:职业危害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筛选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525-02

1前言

不同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也不一样,职业病危害因素具有多样性,会随着工作环境、工作工程、工艺生产等条件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前,应采用文献进行检索,并充分掌握工作单位相关资料,对该工作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采用类比调查或现场调查等方式进行定性识别,然后再进行危害筛选,找出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的主要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和程序主要取决于识别目的,以建设项目为例子,这类工作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重点在于类比调查、工程分析以及资料调研,而职业健康检查、控评监测以及日常监测的识别重点在于现场调查。另外,传统卫生职业可采用检查表法和经验法进行识别,但应考虑其工艺条件变化情况,以免工艺条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影响。

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筛选依据

在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筛选时,应根据以下规定进行筛选。

2.1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相关法律法规,如国家职业采样检测标准及接触限制标准等。

2.2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险性、强度以及浓度等。

2.3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

2.4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的人群特性。

2.5多因素评估、相关要求、水平对比以及专家评估等结果。

3如何识别特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一些特殊环境,如职业病诊断、项目建设、设备检查和维护、紧急状态、异常状态以及密闭空间等。其中,设备维修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较难察觉,如锅炉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时不接触保温材料及耐火材料,但在锅炉检修过程中,接触保温材料及有害物质粉尘。密闭空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急性职业中毒和缺氧性窒息,其识别重点包括有毒气体产生原因、通风换气问题、以及低洼处是否存在高密度有毒气体。异常及紧急状态识别重点包括设备故障、异常开车或停车以及生产等,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水平较低,或不接触危害因素,但在异常紧急情况下,不仅要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且接触水平较高。异常紧急状态的环境因素具有潜在性,容易造成遗漏和忽略,因此,应高度重视异常紧急状态,充分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

4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存在的问题

4.1没有全面的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于杂质中含有的成分没有全面重视。因为用人单位通常只是将反应资料全面提供,对于副作用没有给予关注,导致出现常常忽略杂质成分的情况。②对于存放废渣、辅料等问题没有重视,例如砷、磷等杂质含在硅铁中,一旦硅铁遇到水或者潮湿的环境时则会出现砷化氢或者磷化氢等物质。③对于地方特色没有重视的态度,因为地球化学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的约束,导致地壳中不同方面的原则有着较大的差别,导致在进行炼铁高炉工作中有着相对严重的铅危害。④现今,大部分企业的化学物质经常以绿色产品、环保产品等口号生产,因为基于配方保护的前提下,生产产期对于化学品安全生产所使用的物料清单并不提供,造成在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方面无法做到全面[1]。⑤对于密闭空间内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没有充分重视。⑥对于紧急情况或者异常情况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没有充分的重视。造成无法全面识别的因素具体是:一方面是企业在构建技术能力方面,由于没有合理的配备专业机构人员,导致在学科参与方面相对缺乏,职业卫生工作人员在自身的整体素质、知识结构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在责任以及法律方面有着较弱的意识。同时,卫生监督方面也是造成无法全面识别职业危害因素的主要原因。

4.2过度的识别职业危害因素过度识别职业危害因素具体在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工作中体现,主要是因为负责人对法律责任的承担有一定的惧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没有构建“剂量的接触是决定毒物毒性大小的相关原因”等主要意识。②对于有毒化学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者“使用”的相关参数与概念没有明确标明。③对于职业病诊断、职业健康检查、监测等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主要重点没有明确区别,例如,只是在检修或者维修过程中偶尔接触部分毒物,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检查时并没有做特定的识别,一旦进行职业病诊断、职业健康检查、评价监测等工作中则以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

5职业病危害因素筛选的相关对策

5.1深入健全相关法规政策现今,我国有相关法律法规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义为:在职业活动中对劳动者健康产生影响的相关危险原因[2]。根据这样的说法,危险因素应该包含环境、劳动以及工艺等方面的原因。由于现今列入职业病的名单中没有与生产环境、劳动过程相关的原因,因此,没有统一的职业病危险因素筛选方法。例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的文件中,根据不同类型,分别以3大类型划分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则是根据直接造成职业病危害的因素分别以10大类型进行划分;《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则是根据直接造成职业伤害与伤亡事故等方面的原因,分别以6大类型进行划分。

5.2将体格检查资料与监测资料综合应用通常情况下,对职业健康进行检查时发现职业病因素,但是监测的资料均出现不超标的提示;而监测资料中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显示超标的情况时,检查职业健康并没有出现职业病的情况。一旦检查资料出现上述情况时,则可能是无法全面识别职业病中的危害因素,或者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没有相同的侧重点,应该将检查健康资料与监测资料综合应用,对全面识别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第4篇:职业危害的定义范文

通过开展专项行动,促进各企业、单位落实国家关于职业卫生危害防治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促进生产经营单位落实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促进地区加强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全面治理职业危害防治的薄弱环节,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改善企业员工工作场所作业环境,提高综合防治能力,建立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保护从业人员健康权益,实现我办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规范化。

二、范围与内容

(一)治理范围

此次专项行动的范围为我办区域内工矿商贸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特别是生产粉尘和使用高毒物品的作业场所。

(二)治理内容

此次专项行动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为主要内容,具体包括:

1、建立并落实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

2、职业健康(卫生)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及管理;

3、建立并落实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

4、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前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5、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卫生)管理人员、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与教育;

6、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7、及时、如实申报存在的职业危害;

8、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检测和评价以及结果公布情况;

9、告知从业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危害后果,并在作业场所设置职业危害警示标识;

10、设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情况;

11、淘汰落后,采用先进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的情况;

12、职业健康防护用品配备与从业人员的管理;

13、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置及报告情况;

1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履行的其他法定义务。

三、组织与分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朱建昭兼任,办公室负责专项行动的具体组织实施和资料收集汇总。

经济发展办和支持重点项目服务办公室负责新老园区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卫生)监督检查,检查和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公共卫生管理站负责对我办主要路段和农村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规范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的诊断与鉴定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所负责生产经营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和签订劳动合同的监督检查;工会组织负责群众性劳动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

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实际,结合通知要求以及工作情况,明确专项行动组织机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措施和要求,扎扎实实安排部署,要建立和落实职业危害治理责任制,健全工作机制,确定负责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全力抓好此项工作,把专项行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全力做好舆论宣传,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填写摸底调查表,在年11月20日前将调查表加盖单位公章后统一交经发办。

(二)自查自改阶段

各企业要逐步建立企业职业卫生状况档案,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专项行动工作要求,认真进行自查,查处问题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到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突出职业危害严重的重点部位,依法进行治理,要把治理工作与促进企业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推动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三)检查复查阶段

由经发办牵头,对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复查,对职业危害治理工作提出整改意见,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由相关部门给予处罚,对整改不合格或拒不整改的要依停产整顿或提请上级部门予以关闭。

(四)检查总结阶段

对组织领导不力、专项行动走过场、治理效果不明显的单位要予以批评,对此次专项行动进行全面总结。要通过宣传教育、严格执法等措施,引导、扶持生产经营单位加快技术改造,推进生产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工业、设备和材料,落实预防、控制、消除职业危害的各项措施,对生产工艺落后、危害隐患难以消除、不能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要坚决关闭。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切实担负起职业危害治理的主体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总责,积极组织开展职业危害治理工作,明确治理责任,制定治理措施,落实治理资金,确保治理效果。

(二)突出重点,依法治理。在全面开展专项治理的同时,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依法进行治理,特别是对职业危害较大,职业病多发的单位,要重点检查,对尘毒源(点)要害部位和关键环节,要全面检查,不留死角,不走过场。

第5篇:职业危害的定义范文

HazardEvaluationintheProductionProcessofCausticSodaandItsCountermeasures

马世海魏利军吴宗之

【摘要】离子膜烧碱生产过程中涉及多种危险有害因素。笔者通过对国内现役离子膜烧碱生产装置进行调研,同时结合国内外其他涉及烧碱生产厂家的情况,分析并指出了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而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为企业消除事故及安全生产可以提供保障。

【关键词】烧碱生产危险有害因素对策措施危险评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7)

氯化氢合成装置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及安全措施

FireandExplosionHazardsAssessmentandSafetyMeasuresforHydrochloricInstallment

马世海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DOW火灾爆炸评价方法的基本步骤。并针对氯化氢合成装置,进行了详细的评价其火灾爆炸危险性,最后提出了响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氯化氢合成装置火灾爆炸危险评价对策措施

(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3.4)

浅谈如何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HowtoImplementHazardsIdentification,RiskAssessmentandControl

马世海魏利军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开展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基本思想,以及其在安全评价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了LEC法的应用过程。

【关键词】危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3.3)

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评价的计算机系统设计

DevelopmentSafetyAssessmentSoftwareofMajorFlammable,ExplosiveHazards

于立见

【摘要】论述了重大危险源评价模型计算机实现的方法和技术,给出了评价系统的模块划分及部分算法的编程技巧,列举了用此算法建立的计算机评价系统的部分运行示例。

【关键词】重大危险源控制安全评价计算机程序设计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8.4)

低概率重大事故风险与定量风险评价

QuantifiedRiskAssessmentforLowProbabilityMajorAccidents

刘铁民

【摘要】论述应用定量风险评价(QRA)对评价、控制低概率重大事故风险的重要意义。介绍了低概率重大风险范畴与主要来源;QRA技术的主要用途与基本方法;研发与使用QRA计算重大风险的主要技术程序。提出了在应用QRA评价重大风险时应注意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

【关键词】低概率事件重大风险定量风险评价

宾馆危害辨识与风险控制

DangersIdentificationandRiskControlinHotel

李传贵

【摘要】重点针对宾馆业务活动中存在的火灾危害、手工搬运危害、厨房设备危害、滑倒绊跤危害、电器设备危害、游泳池危害等方面,提出危害辨识指导,危害控制措施等。

【关键词】城市工业安全工程科技需求科技攻关

(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1,第5期)

甲撑二苯基二异氰酸酯(MDI)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及对策

HazardousFactorsandCountermeasuresintheProductionof4,4''''-DiphenylmethaneDiisocyanate(MDI)

刘骥魏利军于立见吴宗之

【摘要】甲撑二苯基二异氰酸酯(MDI)生产过程中涉及到了多种危险有害因素。笔者通过对国内现役MDI生产装置进行调研,同时结合国内外其他涉及光气生产厂家的情况,分析并指出了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危险有害因素对策措施MDI生产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5)

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ProbeintotheBasicModelofMineRiskAssessment

孙猛陈全

【摘要】本文在总结"九五"攻关专题"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主要内容包括矿山重大危险源的定义与特性、评价单元的划分、危险等级的划分、矿山重大危险源危险性与评价单元危险性之间的关系、矿山重大危险源不同类型灾害的危险性的关系等。

【关键词】矿山危险源评价

(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2002,10)

矿井风险评价基础模型的研究与探讨

ProbeintotheBasicModelofMineRiskAssessment孙猛陈全

【摘要】提出了风险的绝对值和相对值的概念,探讨了如何合成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这两个指标,如何确定多个评价单元的评价对象的风险等级划分等问题。

【关键词】风险,绝对值,相对值,指标合成,风险等级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8,5)

国内外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研究与进展

StudyonSafetyAssessmentMeasuresatHomeandAbroad

吴宗之

【摘要】安全评价是对系统的危险性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严重度。安全评价是安全管理和决策科学化的基础。安全评价的内容包括:安全管理绩效评价,人的行为安全性评价,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评价,作业环境安全性评价,化学物品安全性评价等。目前,国内外工业安全评价方法已有几十种,可分为定性评价、指数评价、半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我国有关单位研究开发了定性评价方法、指数评价方法,"八五"科技攻关研究中,提出了"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辩识、评价方法",需进一步研究事故后果模型,事故经济损失评价方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人的行为安全性评价方法,不同行业可接受的风险标准。

【关键词】安全评价风险行为

(兵工安全技术1999,4)

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与控制措施

MethodsofIdentificationandAssessment,andMeasuresofControlforMajorFlammable,Explosive,ToxicHazardInstallations

吴宗之

【摘要】论述了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定义;介绍了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在辨识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计划,加强监控、管理等措施。

【关键词】重大危险源控制安全评价事故预防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8,4)

职业健康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战略

OccupationalHazardsIdentification,Assessment,andControlMethods

邢娟娟

【摘要】随着职业病防治法和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对企业在安全健康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识别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更好的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法律所要求。如何对职业危害的识别、评价和控制,这是主要的技术关键。本文就这一问题题出如何科学的有效的评估,并建立一种全面、系统和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职业健康风险识别评价控制

(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2002,10)

风险评价方法--MES法

AMethodforRiskAssessment--MES

宋大成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风险评价方法--MES法。该方法概念清晰、合理且简单实用。改正了LEC法的两个缺点:数学上的不合理性和不能用于财产损失事故,已在济南钢铁公司、甘肃建工集团、航天科工集团159厂、大庆石油管理局电力总公司、北海船厂油井分厂等企业得到应用。

【关键词】风险评价,LEC法,MES法,可能性,后果

(现代职业安全2001,11;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2002,)

企业安全评价应注意问题的探讨

RiskAssessmentIssuesforEnterprises

张兴凯

【摘要】企业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应该认真分析生产情况,整合并充分利用可用于安全评价的资源,选择适应企业生产特点的安全评价方法,同时注意鼓励员工的参与。

【关键词】安全评价安全管理。

(劳动保护2003,7)

原油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

FatofCrudeTankfire&ExplosionAccidents

张兴凯赵军

【摘要】本文应用事故树理论,对原油储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其中的基本原因事件、中间事件以及它们与顶上事件的关系。对每个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进行了计算和对比,给出了原油储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起决定因素的事件,作为制定防火防爆措施的重要参考。

【关键词】原油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树

(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2002,10)

学校的风险评价

RiskAssessingforSchool

苏宏杰

【摘要】本文阐述了学校里存在的几种典型危害:火灾、有害物质、显示屏设备工作站、受伤后的救助。分析能导致每种危害的原因、对危害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发生紧急情况的应急计划,以保证中小学校的教职员、学生以及其他外来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消除、减少或控制学校的安全卫生风险。

【关键词】学校风险评价应急计划

(劳动保护2003,2)

中国工程与建设项目安全评价

SafetyevaluationofengineeringandconstructionprojectsinChina

MaohuaZhongab,.,XingkaiZhangb,TieminLiub,XingWeiab,WeichengFana

Abstract

Inthispaper,wereviewsafetyevaluationofengineeringandconstructionprojectsinChinaandintroducefoursafetyevaluations

thataremostlyusedinChina:safetypre-evaluation(SPE),safetyevaluationonprojectcompletion(SEPC),overallsafetyevaluation

ofcurrentstatus(OSECS)andspecialsafetyevaluation(SSE).Furthermore,relatedlegalandpolicytrendsofsafetyevaluationin

Chinaandthefuturedevelopmentarealsodiscussedhere.

?2003ElsevierScienceLtd.Allrightsreserved.

Keywords:Safetyassessment;Relatedlegalandpolicy;ResearchStatusinChina

(aStateKeyLaboratoryofFireScience,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Hefei,Anhui,230026PRChina

bNationalCenterforIndustrial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StateEconomicandTradeCommission,17HuixinXijie,ChaoyangDistrict,Beijing,100029PRChina)

JournalofLossPreventionintheProcessIndustries,2003,16(3):201-207.

危险辨识方法的研究

StudyonMethodforHazardIdentification

高进东

【摘要】介绍了一种新的危险辨识方法,应用该方法可以系统地发现潜在的事故序列、事故的起始事件以及相应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的风险分析奠定基础。

【关键词】危险源危险辨识风险分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4)“”版权所有

风险分析的质量评价研究

StudyonQualityEvaluationoftheRiskAnalysis

高进东冯长根*吴宗之

【摘要】风险分析的质量直接影响风险分析技术的应用,随着风险分析技术及其应用范围的扩大,建立评价风险分析的内容、结果及其方法和标准是十分必要的。为此,讨论了风险分析的质量概念,提出了一种评价风险分析质量的方法,该方法基于风险分析过程的评价,利用检查表来发现风险分析的缺陷,同时研究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最后,对方法的局限性以及提高风险分析质量的途径等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评价风险质量的方法能揭示风险分析中大多数的重大缺陷。

第6篇:职业危害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职业倦怠 表现形式 原因分析 危害性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定义

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e首次提出“职业倦怠”(burnout)的概念,是指人们在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大及工作压力大条件下所产生的身心疲惫的状态[1]。结合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把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定义如下:在多元化的思想道德意识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长期面临复杂的工作任务,受社会、高校、自身等各方面原因影响,所产生的一系列消极的意识和行为方式,并对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及本人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

高校辅导员面临着复杂的工作内容及沉重的工作压力,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其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有:

(一)情绪方面

情绪衰竭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最明显的表现症状,也是职业倦怠的核心维度。表现症状为情绪低落,处于极度疲劳状态,精神不振,易怒和烦躁。辅导员对工作缺乏主动性,消极怠慢,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没有计划性和规划性,丧失敬业精神;对学生没有耐心,态度差。有的甚至生活态度也变得悲观冷漠。

(二)行为方面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行为主要表现在工作被动,疲于应付,缺乏积极性及创新精神,对学生的问题处理方式简单,辅导员转岗意识强,寻找机会调离辅导员工作岗位。

(三)生理方面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生理表现为容易疲劳、失眠多梦、内分泌失调、抵抗力下降,甚至心理问题突出,处于亚健康状态。

三、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支持度不高

高校作为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基地,社会对高校的期望值高,但对辅导员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和支持度不高,没有认识到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辅导员的工作绩效很难获得积极和及时的肯定,造成了辅导员的心理反差;同时,作为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实际上处于两个群体边缘化的地位,甚至处于孤立状态,容易造成辅导员的失落感。

(二)职责不明,多角色冲突

高校对辅导员的管理方式存在差异性,职业内涵也比较模糊,辅导员不仅担任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还要参与学生的日常管理。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要从事班级管理、公寓管理、心理咨询、社团指导、安全教育、党团建设、催缴学费等事务性工作,还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围广泛,涉及内容较多,造成了辅导员的多角色冲突。

(三)责任大,工作压力沉重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大批“80后”“90后”的大学生心智还不成熟,个性差异大,心理素质差,自理能力和自律意识不强,恋爱、社交、就业等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复杂,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辅导员担负着学生的安全责任,很多辅导员要求24小时开机,突况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加上近年来,校园事故频发,社会以及领导对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日常管理施加压力,造成辅导员工作压力过大。

(四)薪资待遇差,出路不畅

目前,我国的高校辅导员长期处于“工作压力大、待遇落实少”的状态,甚至有辅导员认为自己是“最便宜的保姆”,感觉付出的劳动及所得的报酬不成正比,同时,在培训进修、职称评定、干部提拔、晋升发展等方面,辅导员也不占优势,多数辅导员并不看好自身行业的发展前景,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五)个体因素的差异

由于个性特征及心理素质的差异也是造成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工作方式的特殊性以及工作内容的复杂性,一些辅导员的心态不稳定,工作效率低下,没有成就感,加上自身心理抗压的能力的不同,知识结构及专业素质等不能胜任辅导员的工作,也容易造成职业倦怠的现象。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特点及危害性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具有隐蔽性、感染性、层次性及阶段性的特点,职业倦怠的产生,不仅影响了教师的心理健康,阻碍了教师自身的发展,同时还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甚至对学校及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例如,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造成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无法顺利展开,一旦有校园事故发生,则造成严重的后果。

总结

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的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造成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表现的方式和程度也因人而异。高校管理者要对辅导员职业倦怠的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健全管理制度,采取相关措施来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以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闫伟.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分析[J]. 继续教育研究,2008(6).

[2]黄淑婷.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08(8).

[3]李云辉,李红春.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探析[J]. 大江周刊:论坛,2011(12).

[4]陈道华.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 思想教育研究,2007(2).

第7篇:职业危害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职业暴露;健康监护

实验动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支持学科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前进和发展,而在推动生命学科发展的历程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实验结果及其在相应领域所取得的成就[1],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是指从事实验动物管理、饲养、动物实验等相关工作的人员,是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实践者和保障者。在我国近年来陆续颁布和实施《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规,使职业健康监护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但对于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却相对滞后,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职业健康问题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国内尚无相关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保健问题的法律法规,伴随着近几年来的与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等相关职业病的暴发,许多从事实验动物的单位仍然存在饲养和使用普通级实验动物,因环境设施和质量控制不严导致动物感染病原微生物,动物群如感染共患病的病原体,不仅危害动物健康,还危害到工作人员,威胁人类健康,如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布氏杆菌、结核杆菌等可感染人并可危及生命,很多从事实验动物的单位往往忽视了从业人员的保健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好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保证实验动物的安全与从业人员的健康,规范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使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以保护从业人员减少或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影响,是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必需引起职业卫生工作者和从业人员思考、重视和研究的问题。1 职业健康监护的概念

1980年在国际会议上,职业医学专家提出职业健康监护的概念为: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定期进行医学和生理学检查,以保护劳动者健康,预防职业病与职业有关的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将职业健康监护的定义为: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对劳动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健康检查和连续的、动态的医学观察,记录职业接触史及健康变化,及时发现劳动者的职业性健康损害,评价劳动者健康变化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2]。而在实验动物工作方面,如美国的实验动物管理和使用指南等均要求职业健康安全是整个实验动物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2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存在的问题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职业暴露导致的健康安全问题主要因素可分为四类[3]:①生物因素:如动物本身的皮屑、毛发、粪便以及携带病原体等成了影响从业人员健康的过敏原(致病病原体);②化学因素:为了保证或控制环境因素,大量地消毒试剂或药品以及消毒设备用于环境因素控制过程中,比如甲醛、次氯酸钠等对人呼吸道造成损伤(甚至致癌);③物理因素:实验动物垫料灰尘等、动物抓咬等机械性损伤增加了其职业性暴露的危害;④心理因素:国家在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政策上没有明确的社会保障福利制度,所属单位对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职业病保护没有具体的执行标准,保健和福利待遇相对落后;使从业人员因所处工作岗位和环境等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这些原因也导致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产生心理应激,减弱机体的免疫力,从而增加了从业人员的职业性暴露风险。3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职业潜在危害及健康监护的对策

3.1 提高对职业性健康监护重要性的认识 承担职业病健康监护工作的机构、用人单位的管理和从业人员,必须学习、掌握并严格执行国家、行业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提高对职业性健康监护重要性的认识。

3.2 建立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监护的信息管理体系

3.2.1 建立规范的职业性的健康检查内容 包括上岗前体检、在岗期间定期检查、离岗前体检和应急健康检查。

3.2.2 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包括 建立健康档案,内容包括历次健康检查情况,诊断和治疗情况的资料,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资料,做好各种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注意妥善保管档案,完善健康监护信息管理体系。

3.3 建立和完善具体保障健康的措施

3.3.1 要加强实验动物的饲养和管理,保证实验动物饲养和试验设施的规范,保证动物本身达到国家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

3.3.2 加强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提高从业人员工作的技能,减少因技术和操作的不规范导致的安全事故;重视和加强教育和培训,使从业人员清楚地理解共患病的基础知识、临床症状、传播机制其对人员的危害;清楚地认识并严格遵循暴露后应采取的急救措施等。

3.3.3 配备必需的防护和紧急救护设施,并在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规程穿戴个人防护设备。

3.3.4 加强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暴露因子的实验研究,提前预警和评估共患疾病、实验材料、试剂等潜在的生物安全隐患等。

3.3.5 所在单位应加强和重视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心理疏导及福利待遇落实,积极创造学习和生活条件减少职业自卑感和提高身体素质。

3.4 建立长效的职业性健康监护评价体系 根据职业要求进行常规健康和职业病相关检查,并根据从事的岗位需求接种必要的疫苗等预防性措施,将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和及时发现职业禁忌症,疑似职业病患者,以利及时得到合理防护或得到早期调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虽然我国在实验动物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面起步晚,在相关立法的层面、在理念上和实践上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在实施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规范,保障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为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贡献,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已有的较成熟的职业健康安全理论与实践,辩证地学习,并结合我们的实际[4],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实验动物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最终保障实验动物质量和从业人员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刘福英,刘田福.实验动物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0.

[2] 苏兰欣,周刚.浅析职业健康监护.中国水电医学,2006,(5):312-313.

第8篇:职业危害的定义范文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and situation of Plastic Molding Process and Mold Design course, determines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Interference" Phenomenon teaching project, through carefu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apacity building and student-centered, as well as training project-driven to better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to find and solve problems, rationally design the model.

关键词: “干涉”现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及特色;效果评估

Key words: "interference" phenomenon;teaching design;teaching design ideas and features;impact 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9-0224-02

0 引言

《“干涉”现象》是塑料模具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中一个不允许出现的现象,本项目的课型特点是训练学生善于发现设计中的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课时安排为2课时(90分钟)。

1 本项目的专业背景分析

1.1 专业授课对象是高职模具专业二年级学生。

1.2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属模具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主要培养学生塑料模具设计、工艺编程等方面的技能、知识、素质能力,从理论和实践上与行业模具师认证接轨,达到国家职业技能中的要求,本课程对模具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3 本项目在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的地位和所起作用:模具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包括模具设计与制造方面的基本技术应用能力,本项目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设计中的问题,并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专业核心能力。

2 教学设计

2.1 教学目标

2.1.1 能力目标 ①会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动作步骤的动画演示发现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中可能出现的“干涉”现象。②能解决问题:能对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中出现的“干涉”现象进行处理。

2.1.2 知识目标 本着能够支撑能力目标的实现为原则,以“必需、够用”为度,设计了二个知识目标。①掌握避免“干涉”现象出现的条件。②理解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中常见先复位机构的工作原理。

2.1.3 素质目标 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团结协作地解决问题的团队精神,以及安全生产的综合素质。

2.2 重点、难点及其解决方法 ①学练重点:通过分析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中避免“干涉”现象的条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学练难点:通过查找设计手册分析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中先复位机构的工作结构及原理,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③解决方法:通过动画演示归纳“干涉”现象的定义,利用实物模型、查找课本、《塑料模具设计手册》及动画演示分析避免“干涉”现象的方法。

2.3 训练项目设计 ①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动作步骤的动画演示引导学生发现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中可能出现的“干涉”现象,讨论“干涉”现象的危害,提高生产安全意识。②解决问题:通过对具有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注射模实物模型进行开合模动作操作,分析归纳避免“干涉”现象条件。

2.4 教学过程、方法及设计思路

2.4.1 课前准备 ①学生分成五小组,推出组长到图书馆借《塑料模具设计手册》一册,熟悉目录内容,了解斜导柱侧向与抽芯部分内容。②教师准备好带有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注射模实物模型。

2.4.2 课堂教学

①复习:播放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工作原理视频(3分钟)。

(设计思路与目的:从直观上既复习上项目内容,又为新课的导入做准备)。

②项目训练一:发现问题 (共19分钟)。

1)训练要求:A、培养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B、提高生产安全意识。

2)训练过程:A、引入问题: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在动作上分了几个步骤?(学生讨论归纳)(2分钟);B、组织分析:为什么侧型芯和推管的复位不同时进行?有何危害?(15分钟);C、归纳:“干涉”现象定义、危害,提高生产安全意识。(2分钟)

③项目训练二:解决问题(共67分钟)。

1)训练要求:A、能从实物模型动作过程找出避免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干涉”现象的条件;B、能查找设计手册解决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干涉”现象。

2)训练方式:A、操作:学生分组对具有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注射模实物模型进行开合模动作操作。(10分钟);

B、归纳:避免“干涉”现象条件:(5分钟)

避免在侧型芯的投影范围内设置推杆;

推出距离

C、组织分析: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干涉”现象的临界状态(15分钟);

D、归纳:避免“干涉”现象条件:(5分钟)

满足“干涉”现象的临界状态;设置先复位机构。

E、动手:分小组查找《塑料模具设计手册》或课本中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先复位机构形式并绘出草图(10分钟);

F、深化训练:典型先复位机构的结构组成和工作过程。(小组代表分析、学生点评、教师动画演示归纳。)(20分钟)

G、小结:(学生总结、教师点评)(2分钟)

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干涉”现象;避免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中“干涉”现象的条件。

(设计思路与目的:这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通过查找资料绘制草图,让学生深刻清楚先复位机构的结构,理解先复位机构的工作原理,使学生有成就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④课外训练布置:(1分钟)

通过多种途径查找其它形式的先复位机构,了解其结构及工作原理。

(设计思路与目的: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让学生通过课外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技能、素质与知识。)

3 本项目教学设计思路及特色说明

①以专业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模具专业的学生要求能正确设计模具、解决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②教师以“导”为主:课中问题的设计、点评、归纳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以训练项目为驱动:先让学生做,在做的过程中点拨、指导,学生在做中深化,知识的传授融入职业能力训练中去。④教学做一体化:学生通过项目训练,能力得到提高,也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能力。⑤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两者紧密结合,以扩展职业能力训练的时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 效果评估

传统的授课方式以教师为主体,按照定义的介绍、模具结构的介绍和工作原理的分析以知识传授为中心,本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以能力培养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项目为驱动较好地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合理设计模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彦国.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第9篇:职业危害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绿色职业 经济发展 绿色技能人才

绿色职业主要是指与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有关的经济活动形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绿色职业定义为:在农业、制造业、科学研发、公务部门以及服务业等,以减缓人类面临的环境危害为目的的职业,其种类包括“协助生态系统维护、减少能源消耗、经济体去碳化、废弃物与污染减量等”。

一、我国绿色职业发展的必然性

综合世情、国情,我国发展绿色职业是一种必然。

1.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世界各国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绿色竞争”将会对世界新经济格局的产生带来深远影响。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迅速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职业。

(1)美国2009年出台《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按计划,在未来10年内,美国在可替代能源上的投入将达到1500亿美元。

(2)韩国 2010年出台《低碳绿色成长基本法》,此外又出台了《绿色建筑法》《智能电网法》,并将GDP的2%投入绿色成长(2009-2013)的计划。

(3)根据澳大利亚国库部目标,到2050 年,该基金总额将达1000亿澳元,届时减排达80%,清洁能源发电达40%(目前仅为10%)。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只有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积极推动绿色职业发展,才能在世界新一轮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国内就业形势与传统行业发展瓶颈的要求

绿色行业背后蕴藏着大量工作职位,近几年,可再生能源供应行业已经创造出230多万个绿色职位,这些职位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我国;欧美国家在提高能效方面,已经创造了约400万个直接性的绿色职位。当前,我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大学生、农民工等群体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而绿色职业的发展不但没有泡沫,背后还蕴藏大量就业岗位,因此,发展绿色职业在解决我国就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绿色职业发展兼具环境与经济双重动力,发展前景广阔。我国能源资源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还存在分布不均问题。这进一步激化了能源供需方面的矛盾,致使许多以传统能源为主的行业面临发展困境,而绿色职业无经济泡沫,恰恰可能是这些行业未来发展的出路之一。因此,抢占绿色市场有利于他们在未来经济发展中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综上所述,世情、国情都要求我国发展绿色职业,因为这不仅有利于中国在世界新一轮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有利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绿色职业发展的策略

我国绿色职业发展是一种必然,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发展呢?

1.政府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和资金支持

在各国的绿色职业发展中,政府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策保障和经济支持是绿色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绿色职业发展的核心在于科技,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减少自然和人造资源的利用,这无一不需要国家政策的有力保障和大量资金的强力支持。

2.完善我国职业分类,建立绿色职业数据库

美国对绿色职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绿色职业分为需求增长型职业、技能提高型和新兴绿色职业,这可为我国绿色职业相关研究提供许多借鉴。日前,我国新一轮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也已开始,这次修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增加绿色职业标志描述项。希望我国尽快完善职业分类,建立绿色职业数据库,为有志于从事绿色职业的人员提供一个很好的信息平台。

3.加强绿色职业技能培训,为绿色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绿色技能人才对绿色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绿色职业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从事绿色技术的研发职业,这部分职业大都要求从业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高校中对这一领域已经开始重视,但还仅是试点。二是绿色领域内一线生产和服务性的职业,这些职业不要求高学历,属于技能型职业。目前,我国的绿色职业技能培训还仅限于与农业有关的绿色技能培训,涉及范围甚窄。今后可鼓励高校、企业、各培训机构参与绿色技能培训,为我国绿色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企业转变经营和用人理念,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