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实验报告范文

科技实验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实验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技实验报告

第1篇:科技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王建明

姓 名:张国生

学 号:XX0233

学 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班 级:05信计2班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

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 (1)

nsinα=mω2x (2)

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 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 g=ω2x2/2y.

.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四、光电控制计时法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五、用圆锥摆测量

所用仪器为:米尺、秒表、单摆.

使单摆的摆锤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用直尺测量出h(见图1),用秒表测出摆锥n转所用的时间t,则摆锥角速度ω=2πn/t

摆锥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由以上几式得:

g=4π2n2h/t2.

将所测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

方法六、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在摆角很小时,摆动周期为:

通过对以上六种方法的比较,本想尝试利用光电控制计时法来测量,但因为实验室器材不全,故该方法无法进行;对其他几种方法反复比较,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较简单且最熟悉,仪器在实验室也很齐全,故利用该方法来测最为顺利,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值。

四、采用模型六利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摘要:

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参量。地球上各个地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随该地区的地理纬度和相对海平面的高度而稍有差异。一般说,在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值最小,越靠近南北两极,重力加速度的值越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约为1/300。研究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在地球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专门仪器,仔细测绘各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还可以对地下资源进行探测。

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内观察一个圣灯的缓慢摆动,用他的脉搏跳动作为计时器计算圣灯摆动的时间,他发现连续摆动的圣灯,其每次摆动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与圣灯摆动的幅度无关,并进一步用实验证实了观察的结果,为单摆作为计时装置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应用单摆来测量重力加速度简单方便,因为单摆的振动周期是决定于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即决定于重力加速度g和摆长l,只需要量出摆长,并测定摆动的周期,就可以算出g值。

实验器材:

单摆装置(自由落体测定仪),钢卷尺,游标卡尺、电脑通用计数器、光电门、单摆线

实验原理:

单摆是由一根不能伸长的轻质细线和悬在此线下端体积很小的重球所构成。在摆长远大于球的直径,摆锥质量远大于线的质量的条件下,将悬挂的小球自平衡位置拉至一边(很小距离,摆角小于5°),然后释放,摆锥即在平衡位置左右作周期性的往返摆动,如图2-1所示。

f =p sinθ

f

θ

t=p cosθ

p = mg

l

第2篇:科技实验报告范文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组织部门: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二οο五年四月制编写说明

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要求:

(1)总体目标集中、明确、可考核,要充分考虑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

(2)研究任务和内容重点突出,课题设置合理,各课题之间关联度高;

(3)所选的技术路线切实可行,关键点突出、有所创新;

(4)配套条件落实,关联行动要明确与重大工程、基地建设及相关计划(工作)的衔接、配套;

(5)管理措施具体,项目的管理方式及招投标等符合项目的特点;

(6)经费预算根据充分,支出合理符合有关规定,配套经费落实;

(7)相关证明文件等附件齐全。

2.报告涉及到外文缩写要注明全称。

3.本报告规定为a4,内容一律用4号宋体字打印,标题用4号黑体字打印,一式七份。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一、项目摘要

二、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含技术突破对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等),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分析

三、项目的基础条件:与项目相关的前期工作情况,现有技术基础和工作基础,包括前期所取得的成果或技术(工艺)情况,国内外在该技术领域的专利情况,相关领域的试验及示范基地建设情况,研究开发队伍和产学研结合等情况

四、项目攻关总体目标,实施年限,具体的考核指标(含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年度计划安排

五、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课题设置方案及承担单位选择方式

六、项目的主要技术特点和创新点,关键技术内容,项目实施的技术、工艺路线,可能取得的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和取得国外专利)及知识产权分析

七、项目的关联行动:相关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国际合作等落实情况,与其它相关市级科技计划(工作)、项目的衔接和分工,项目的组织管理措施,其它必要的支撑和配套条件(如基地、示范点、技术或工程依托等)落实情况

八、项目总投资预算,资金筹措及来源渠道

九、项目预期成果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或技术的竞争力分析,成果应用和产业化前景分析

十、项目的风险分析,含技术、市场的风险分析

第3篇:科技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民族高校;《基础》课;实效性;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民族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教学当中充分体现民族高校的办学特色。本次调查以青海民族大学一年级新生为对象,涉及多民族、多专业、多省份,总共发放和收回问卷845份。

1 问卷分析

民族高校的学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着文化冲突与适应的问题,会出现教育内容与少数民族学生所在家庭和生活环境在文化承接上的不连续,比如生活习俗、、价值观、语言、认知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本次调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态度 “你对目前基础课教学的基本评价 ”中 59.4%的人认为满意, “你对开设基础课的态度”中 45.8%的人认为比较喜欢,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态度端正,基本认同本课程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的主要内容,已经树立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2)学生满意度 “你最喜欢教师采用的课堂教学方式是讲授还是讨论等”中,47.9%的人认为讨论好,看来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口头表达能力等素质,这是因为大学生有一定的比例来自外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跃班级气氛,再加上班会等平台,最突出的是这两年来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了。(3) 学生受益处 “你学习基础课的最主要目的”中54.6%的人认为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分清是非,坚定立场。“入大学以来促使你在思想道德方面提高的主要因素”中,基础课教学才占13.5%,这个比例较低一方面说明该课程还没有被更多的学生认识,他们总认为专业课比公共课重要,另一方面也就要求我们下大力气,在教学方式、内容等方面因材施教。(4)教学效果 “你认为影响教学效果的最主要因素”中 29.5%的人认为课程的性质决定,所以政治课在他们心中自然是枯燥的。“据你观察,一般来说,基础课缺课人数多,还是专业课缺课人数多”时,33.2%的人认为基础课缺课人数多,一个是考试方法,实行开卷开始,方式比较单一,光用考勤等约束学生纪律效果也不是很好,没有充分考虑实践等综合能力,再者学生不重视,毕竟不是专业课。(5)教材方面 “平时学习基础课,你是否认真看过教材” 中65.7%的人认真看过教材。 (6) 学生建议 多分析国际时政,多些心理测试题,在民族班讲课慢点,教学方式多样化,多放视频,多讲关于法律教育的宣传片,提高知识的层次性,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多开展课外户外授课形式,综合评定以学生平时成绩为主。

2 存在问题及原因

(1)统编教材没有突出民族文化传统 统编教材制订了以主流文化为核心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忽视了少数民族学生在传统、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心理认同等方面的差异,忽视了少数民族学生在接受主流文化过程中出现的认知转换困难和情绪情感变化,教学和管理环节一味强调主导性、灌输性和强制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逆反心理”,影响了教学的效果。(2) 教学模式统一 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生长、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形成了其特有的民族性格、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文化和传统等。如果只重视教学计划统一、教材版本统一、教学内容统一、课程标准统一、评价方法统一,这就容易导致课程的培养功能和服务功能弱化,教学内容陷入抽象化、教条式、重复性的模式,在统一的标准中淡化和忽略了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很难实现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价值。(3) 教师对学生了解较少 在民族高校,教师不可避免地面临多元文化的教学情境。对民族传统文化基本知识的匮乏,往往导致教学只能采用“满堂灌”的形式(4) 学生实践机会少。

3 提高实效性的思路

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所呈现出的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1)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易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案例教学方法,包括教学短片、典型案例,以不同的少数民族学生熟悉的人和事为材料,抓住其情绪易激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兴奋点,讲解环节忌逻辑化、概念化的语言,做到使学生入眼、入耳、入脑、入心。(2)培养学生兴趣 马克思曾经有一句名言: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我们“怎样培养人”的一个关键问题。[2](3)改进评价和考核体系 在考试内容上,应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重视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所内化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测评,还要增加社会实践内容,以检查学生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4)完善培训体制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老本”亏空状况严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要定期举办该地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交流培训活动,对新情况、新问题以及突发事件进行研讨,及时交流和分享经验,制定相关对策。此外还要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民族社会学、民族心理学等知识讲授。

参考文献:

第4篇:科技实验报告范文

一、发展现状

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市委、市政府把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更是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不断提升产业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信息与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呈现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在推动我市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与科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

,我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的销售收入122.8亿元,其中电信传输和信息内容服务业78.8亿元,软件业44亿元。信息传输服务业方面,固定电话用户(含公用电话和小灵通)发展到113万户(城市电话户数73万户,农村电话户数40万户),移动电话户数为357万户,农村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计算机互联网用户数为35万户,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软件服务业发展迅猛,全市聚集了我省近90%的软件企业,合肥市软件企业实现的软件销售收入占全省软件收入的85%;作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我市共有10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实现产值近10亿元,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三个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其中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园经省政府批准,是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示范园区、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

围绕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目前,我市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发展到10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2个,其中国家级5个,在孵企业600家,转化科技成果900余项;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初步建成,促成产学研交易项目47个,交易额4900万元;“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展览规模28000平米,参展项目5000多个,219个自主创新合作项目签约,总投资988亿元;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初步形成“一带”(高新技术产业带)、“三区”(高新区、经开区、蜀山区)、“多园”的空间布局。

(二)政府牵头,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引领行业发展

由于信息资源、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的配置上存在多头管理、部门分割、重复建设、资源分散等问题,为优化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往往需要政府出面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建立共享平台。

1、大力推行电子政务,整合信息服务业资源

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电子政务建设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电子政务是我市信息化的切入点,也是信息化建设的龙头。目前,我市已基本建成满足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框架。统一电子政务专网、统一政务处理平台、统一机房、统一管理机构“四统一”的合肥建设模式成效明显,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政务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大进展。覆盖全市的电子政务专网,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互联”目标,纵向实现了市、县(区)、乡镇(街道)的互连互通,横向实现同级单位之间的受控互访。电子政务应用不断深入,以“中国·合肥”门户网站为龙头,以县区、市直部门101个子网站群为支撑,重点突出政务公开、在线办事,“12345市长热线”、“__阳光政务”、“数字电视”等信息资源都得到了有效整合,通过税务、社保、公安、土地、文化、教育等近百个各类政务应用系统,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联系办理税务、社保、医保、土地、教育等公共事务,鼠标一点就能实现咨询、求助,提出意见和建议。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得到了有效共享,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复建设,降低了建设成本。

2、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切实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初步建成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并投入运行,“中心”具有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与交易、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科技文献信息、科技创新合作、专业技术、投融资等七大服务功能。“中心”坚持政府主导、省市共建、资源共享、创新服务的原则及公益性运作模式,在集聚各类科技资源和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辐射能力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载体,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为国家专利技术(合肥)展示交易中心。

“中心”汇集了科技成果1485项,仪器设备1176台(套),技术需求1503项,备案专利1610项,重点企业571家,知名专家2053人以及与合肥支柱产业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等科技资源,实现了“找文献、找仪器、找项目、找资金、找政策、找专家、解难题”的“一站式”科技服务功能。

至底,“中心”为企业提供的成果和专利推介、交易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科技合作服务、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科技文献查新和检索、推介服务以及科技咨询、培训、辅导等服务累计近10万人次,其中70%以上为企业用户。

3、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近几年,我市陆续出台了《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实施细则》、《合肥市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等指导性文件,明确了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发展重点,并在服务外包、科技企业孵化器、中介服务等领域给予税收、租金、土地、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加上国家和省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以及即将出台的《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20)》,在我市已初步形成促进信息与科技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对发达地区城市而言,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的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机构不佳,效益不高,速度不快,人才匮乏的问题仍较为突出,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

(一)总量偏小,发展速度不快,缺乏核心竞争力

我们调研了国内几个城市,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和同比增长,成都市为427亿元、同比增长38%,大连市为306亿元、同比增长42.3%,厦门市为145亿元、同比增长31.8%,而我市为122.8元,同比增长24.6%。与成都、大连和厦门市相比,无论是总量和增速,我市均明显偏低,且增速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人均信息资源占有率方面,我市与其它城市也相距甚远,信息服务业产值低、行业资金投入小、人员投入和经营规模不大,虽然涌现出科大讯飞、科大恒星等一批优秀软件企业,但与东软、浪潮、联想等企业相比,产值相差很大,缺乏竞争力,缺少技术较为先进、管理水平较高、生存能力较强,具有行业领先作用的龙头软件企业。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存在规模小、数量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科技人才公司、产权交易公司等要素类专业服务机构比重偏低。很多企业每年要申请数十件甚至更多专利,而全市专利机构只有十余家,专利申请时间过长,给企业权益保护带来不便,也影响了专利机构的信誉。由于科技风险的投资和退出机制没有形成,以及发展环境、自身管理水平等因素,合肥地区风险投资公司发展缓慢,全市共有8家风司,可八年后,数量不增反降,目前仅有7家尚在运营,7家的注册资金总额还抵不上发达地区1家风司的规模,这显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旺盛的市场需求,也严重制约了我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二)资源共享存在障碍,有待进一步整合

由于缺乏长远的统筹规划,信息产品和服务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以及行政条块分割和行业利益的存在,造成信息语言和技术不兼容,信息多口采集、重复输入以及多头使用和维护,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部门与部门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信息难以交流与共享的现象仍然存在,从而阻碍了信息服务业发展。

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刚处于起步阶段。“中心”资源体系还不够完善,与科技资源丰富的高校院所、大型企业研发中心尚未建立有效的共享机制,资源分类不够清晰,科技服务机构入驻较少,缺乏个性化专项服务,社会各界对中心的作用和功能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宣传推广力度还有待大力提高。

(三)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信息与科技服务业涉及教育、劳动、财政、税收等广泛领域。目前,各级政府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但还没形成有效的政策体系,关于信息与科技服务业扶持措施有待进一步细化,已有的政策有些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资金总量不足,吸引投资不够,投入结构不合理。由于我市信息化工作以电子政务为突破口,市级信息化专项资金主要投入到市直机关电子政务建设,整体效益局限性较大,低水平重复建设未能杜绝,对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建设投入较少,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科技服务业管理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我市部分科技中介机构隶属于政府职能部门,属财政差额或全额拨款单位,其行为往往带有浓厚的部门行政色彩,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市场行为,他们凭借先天优势掌握着大量科技资源,挤占了民营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市大多数科技中介机构经营行为单一、孵化类较多、条块分割严重、业务交流合作积极性不高,渠道不畅。经济资源、人才资源和知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先进技术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限制了科技中介机构的业务扩展和组织发展,使之难以完成高质量的多功能服务。这些充分说明我市科技服务行业建设缺少整体规划和有效的调控手段,制度建设缺少总体框架设计和有效执行环节的安排。

(四)人才资源短缺,素质有待提高

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人才资源结构不合理。信息服务业国际化复合型高端人才、it行业软件应用人才严重短缺。科技服务业缺乏既熟悉科技、又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中高级人才的培训机构较少,社会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培养专门人才的能力不足,产业部门与教育培训部门人才供需互动机制尚未形成,在职教育、职业资格认定制度不完善,也未建立有效的引进机制,致使企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三、几点建议

(一)关于发展信息服务业的建议

1、制定信息服务业的专项规划,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计划,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实验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深化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扎实推进社会领域信息化,健全完善信息化发展的政策体系。

2、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政府牵头,鼓励电信运营商积极参与本地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并做好对企业的宣传工作;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现有信息化手段基础上,推进移动信息化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促进高新企业及电子制造等企业与电信运营商进行对接,政府牵头制定高新、电子制造、系统集成等企业名录,为电信运营商在信息化服务项目中进行软硬件选型提供参考,有利于扶植本地高新技术企业。

3、通过政策扶持和重点投入,进一步加快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努力在示范园区内发展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能对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起引领和示范作用的企业。

根据《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尽快出台合肥市服务外包专项政策和实施细则,重点对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办公用房租赁、市场拓展活动等方面给予财政支持;同时,尽快落实《关于共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协议》中有关合肥市1:1配套资金。4、统筹规划我市网络建设,稳步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3g)。将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纳入合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环保部门出台支持3g网络基站建设相关政策,政府出面做好基站选址、建设协调等工作;对3g网络终端、业务和服务实行政府采购,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科研院所、商业机构、办公场所等率先推广使用3g手机、3g上网卡、3g上网本等业务和信息化服务;新闻媒体加强对3g网络建设和应用宣传,加强基站建设的正面宣传,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基站辐射,消除误区,为3g网络基站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5、整合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出台我市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规范和促进市县(区)各级行政机关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推动政务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提高信息共享效率,支持业务协同,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6、打破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发展的壁垒,加快建立依托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电子商务示范平台,探索符合我市市情的电子商务组织模式和运作模式。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已经覆盖到税务、工商、公安、医疗卫生、教育和社会保障等众多领域,绝大多数企业和个人数据、详细信息分布在这些系统中,这为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了有效的支撑能力,也为电子商务发展中产品规范、推广渠道、安全、监管、信用等突出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路径。

7、强化人才培养与引进。研究完善软件人才培训的鼓励政策,建立软件人才培训费用政府补贴制度。加快建设以安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为基础的“中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合肥)”,建立健全服务外包人才知识体系,支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课程开发工作,牵头组织各相关单位进行专题调研和课程开发,对所需资源和资金给予一定协调和财政支持;同时,切实推进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学分互换”合作计划,组织我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培训机构对接,建立人才培养战略合作联盟,重点支持ibme.t.p和cmu-hp等国际合作培训项目实施;为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在原有人才培训支持资金基础上,对与hp、ibm等跨国公司合作的高端人才培训项目给予专项支持。

为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鼓励服务外包企业主动接纳大学生实习并给予资金支持;参照北京、上海等地的有效做法,研究完善个人所得税、经济住房、创新创业资金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二)关于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建议

1、尽快制定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在摸清全市科技服务业情况的基础上,从新的战略高度,制定发展我市科技服务业的总体规划,指导和规范全市科技服务业发展。

2、在孵化器建设方面,政府对投资发展孵化器的企业给予土地优惠、税收优惠、孵化器建设及运维补贴、种子资金或孵化资金等方面支持;为创业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社保办理等“一站式”注册服务;加强各孵化器与各高校、各级人才中心的联系,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咨询,让更多的大学生、高校教师、科研人员、海外人才等创业主体深入了解、参与创业;通过孵化器协会等组织,加强各孵化器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全市整个孵化器行业的发展;为孵化器引入咨询公司、投资公司、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并为中介机构提供相关扶持。

3、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应与高校院所、大型企业研发中心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整合科技成果、仪器设备、实验室、专家等资源,充实“中心”各类数据库资源,并整理成详细的名录向社会公布,为高校院所和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政府对提供设备服务的单位应予以补贴并制定相关收费政策。

4、转换机制,引进和培育科技服务机构。制定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指导意见,将挂靠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各类中介机构剥离出来,保持科技中介机构的“独立”地位,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科技中介机构,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充分利用科研设备和人才优势,兴办各类科技中介机构,重点引进国内外具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优秀科技服务机构。

5、营造环境,形成科技服务网络体系。成立科技服务行业协会,协调各中介机构的业务,沟通信息,加强行业自律,推进科技中介机构的资信认证和绩效评估工作;发挥科技服务行业协会作用,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吸引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向科技创业产业园区集聚,向品牌化、规范化、国际化发展。

借鉴北京等地的经验,建立政府投入奖励机制,每年从市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建立咨询服务专项资金(北京市每年每个专项资金不低于100万元);设立合肥市服务业专用税收发票,在所得税上,允许智力劳动的劳务支出打入成本,减少咨询服务业的税收成本。

第5篇:科技实验报告范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跨国经济交往日益密切,现代科技尤其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经济行为超越了时间和空间,违纪违法行为呈现出大跨度、高智能、新形态的趋势,查办案件工作也呈现出射程远、领域广、干扰多、保密难、证据“无痕”的新特点,查办案件工作难度系数明显加大;政治和经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使案件检查工作高度政治化、敏感化;新的经济领域、新的经济形态和新的经济载体不断出现,使得是与非、违纪和非违纪、违法和非违法交错纠缠,真假难辨,使得政策、纪律和法律制度跟不上违纪违法手段的变化。这些都对查办案件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办案体制机制制度和方法,更新观念,提高综合素质。

在长期的实践中,案件检查工作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而有成效的体制机制制度和方法,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总的是相适应、相符合的。如纪委协调各执纪执法部门参与,各尽其职,协同办案机制;举报、案件检查、案件审理、案件管理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注重办案工作的社会、政治效果,注意发挥办案的治本作用;依靠专门机关查办案件和依靠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相结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教育和挽救的方针,等等,在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实际办案工作中,一些单位的同志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工作方法,仍然存在不尽完善的地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案件线索所涉及领域的复杂性、敏感性以及可能引起的后果考虑不足,从大局上通盘考虑案件的查办过程有时意识不到位。有的不善于把握案件的查办时机,有的还存在着单纯办案思想。

忽视案件线索、案件资源的有效连续使用。在查办案件过程中,有的同志重口供,而不重视或不善于查找书证;有的对重要案件线索不能形成有效的完整链条,难以定性定案;有的就一案办一案,不重视新的案件线索的深度发现和持续性使用,一案一旦了结,一些重要案件线索随之也束之高阁。

重要案件线索的交接移送不够严谨、通畅。办案部门室处之间或内部对业已掌握的案件线索,不注意或不愿意移送。对本单位管辖范围内的案件线索挖掘多,对不属于本单位管辖范围内的线索挖掘少,有的甚至对已经掌握的案件线索不向有管辖权的单位移送,形成了瞒案不报或案件遗漏现象,这样不仅会影响纪检监察机关的办案效率,而且影响纪检监察机关的形象。

对案件缺乏统筹谋划。对案件的整体走向、侧重点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思路不清,把握不准。不能有效使用和配置办案力量,协调不力,缺乏计划性。

突破案件能力还不够强。有的谈话攻坚缺乏有效办法;有的调查取证不够细致,难以发现凭证和赃物赃款;有的缺乏依法依纪的主动性,不注意与各执纪执法部门协调与沟通。

发挥案件的治本意识不强,缺乏责任感。只注重案件的查处,不重视对案件的深度剖析,不注重通过查办案件,发现体制机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不能通过查办案件,向有关部门提供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执纪执法不平衡、不统一。往往是开案时为寻求案件突破查处严,掌握标准要求高,而收案时,认为大局已定,掌握标准从轻从宽,执行纪律法规易出现畸轻畸重现象。

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查办案件体制机制制度的探索性。经过这些年办案工作实践,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反腐败之路。但如何形成既有利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又有利于查办案件、惩治腐败的机制,减少人为因素是一个永恒的重大课题。目前,这个课题基本上还是一种指导思想,而缺乏可操作性程序制度约束。

认知和办案主体的差异。决定性因素是人,制度是由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去执行的,案件也是由人去查办的,由于理论水平、政策水平、认知水平和社会责任感不同,对案件的方向、侧重点和深度把握也有所不同。

新形势下案件呈现新特点、新领域不断增多,作案手法五花八门,不断翻新。无论是思想观念、办案方法还是触及领域的专业知识都难以适应形势,为办案工作增加了难度。

惩治腐败的法律法规滞后,个别腐败分子钻法律制度的空子,打球。一些新的犯罪形态未有先例,难以认定,腐败行为也难以受到追究。

对做好新形势下案件检查工作的一些思考

案件检查工作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而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因此,不仅要传承日已成熟、实践证明有效的查办案件制度和经验,还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用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和总结新的办案方法,推动案件检查工作不断有新的发展。

既要坚决惩治腐败分子,又要坚决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正确把握案件方向。查办案件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起到纯洁党的组织,保护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挽救警示干部的良好作用;运用不当,会对党的形象和国家政权建设起到负面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大局,放眼长远,发挥案件检查、保护、监督、教育、惩处作用,把案件线索排查、查办案件时机掌握放到党和国家大局中考虑。一切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树立科学的办案理念和科学的政绩观。

既要坚决查办案件,又要依纪依法办案、文明办案。依纪依法是依法治国理念在办案工作中的体现,是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在查办案件中,既要有利于办案又要合法讲程序;既要严惩违纪违法犯罪分子,又要维护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依纪依法办案既是一种办案工作要求,又是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增强依纪依法办案意识,不断提升依纪依法办案的能力和水平。

既要善于发现和遵循办案规律,又要不断探索新的办案方式和手段,增强案件的突破能力。查办案件是维护党纪政纪与违背党纪政纪、调查与反调查的矛盾统一,是善与恶、是与非的较量,是对抗性不可调和的斗争。因此要充分认识办案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既要运用规律办案,如证据围城,不攻自破;政策攻心,一通百通;周密谋划,水到渠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选准时机,一举突破,等等;又要不断提高案件的突破能力,不能因循守旧。

既要重视细节,又要通盘谋划,精心组织,打多维空间战。细节决定成败,有时可能一个细小的线索却能引出惊天大案。这就要求我们在办案过程中,不放过任何线索。同时案件有时也很复杂,涉及许多方面,涉及许多环节,涉及许多对象,某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可能影响案件的全局。这就要求我们善于统筹谋划,注重方方面面的关系,周密考虑,把握好查办案件的时机和突破口。

既要重视惩处,又要重视预防,标本兼治,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办案的过程是深度调研的过程,平时不太注意的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往往通过办案才会深切地感受到其不完善的地方,发现让违法犯罪分子如何钻法律制度空子。因此,办案是一种资源、一种国家赋予的权力优势,必须带着心去办案,带着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心去办案。通过办案,发现问题;通过办案,解决问题;通过办案,堵塞漏洞;也通过办案,从源头上进行治理,不断提升我们国家的管理水平,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既要有利于案件的突破和查处,更要有利于培养锻炼干部,在办案中带出一批行家里手和业务骨干。必须利用这种阵地和舞台,大胆培养锻炼干部,使他们磨炼意志,锻炼品格,对党绝对忠诚;使他们有责任、有压力,增长才干,增长见识。

第6篇:科技实验报告范文

党委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按照县委和党委《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在4月20~25日针对阻碍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的问题,深入部分乡镇村屯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机化事业发展现状

截止到20xx年底我县拥有农机总动力48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25252台,其中80马力以上轮式拖拉机230台,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7%,其中机械化收获程度达58.5%。

县级农机行政管理人员21人,农机监理员32人,农机化新技术推广人员2人,乡(镇)级农机行政管理(含农机新技术推广)人员14人。

现有农机作业合作社1 2个,现代化农业试点农机专业合作社1个。

二、制约农机化科学发展的问题

1、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全县现有大中小型拖拉机25252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2206台,小型拖拉机13226台,占拖拉机总保有量的52.4%。

2、机械化收获程度发展不平衡。大豆、小麦、水稻的机械化收获程度较高,但玉米和经济作物机械化收获程度较低,常年玉米机械化收获程度达20.4%,其它经济作物达5%。

3、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力量薄弱。全县现有专兼职农机化新技术推广人员16人,大中型联合整地机57台,深松机156台,免耕播种机6台。

4、有机户对农机法律法规守法意识差。现全县落户办理牌证照的拖拉机10727台,占保有量42.5%。农机监理执法虽然有法可依,但只有行政处罚权,没有强制法律手段,有机户法律意识差,认为拖拉机落户和不落户、考不考驾驶证无所谓,致使全县大部分拖拉机都无证无牌驾驶,对农机安全生产存在隐患。

三、解决制约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问题的几点建议

1、通过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的拉动,逐步改善农机装备结构,积极鼓励农民购置先进适用的大型农机具,主要是引导农民购置8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及玉米收获机,争取今年底新增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200台套,同时建立应用大型农机作业示范点,让农民看到应用大型农机的好处。提高玉米和其它经济作物收获及播种的机械化程度。

第7篇:科技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 广东省; 内部控制报告; 可靠性; 年报重述

【中图分类号】 F2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9-0100-07

一、引言

投资者判断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可靠性以及自身投资风险的依据主要来源于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报告。在我国,伊利股份管理层私自挪用款项;华源集团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薄弱;澳柯玛大股东占用资金,盲目扩张,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等事件的发生,使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失去信心,而这些事件的发生都与公司内部控制失效有关,假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披露的信息够详尽,投资者便可以通过分析公司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以及存在的缺陷进而判断是否投资这家公司。然而绝大部分上市公司认为,年度报告中一旦披露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公司的信息质量必定会引起投资者的质疑,因而在年度报告中对内部控制缺陷避而不谈[1]。因此提出以下思考:公司的内部控制报告能否有效反映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公司所披露的信息是否真实反映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执行状况?事实上,只有内部控制信息真实可靠,信息的使用者才能够有效地了解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状况,公司才能够通过内部控制系统的调整和缺陷修复,达到加强内部控制报告可靠性,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的目的。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后进行年报重述现象的增多,学者开始关注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可靠性问题。高质量的评价报告不仅可以传递出有效的内部控制信息,为外部投资者提供参考,还可以督促内部管理层不断完善与改进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与效率[2]。

崔志娟等[3]通过对2008―2010年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评和鉴证报告的数据分析,发现上市公司虽然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报告的披露,但仍存在披露时间较为随意,披露内容缺乏信息含量等问题,导致内部控制报告可靠性较低。张宇琪等[4]通过研究深圳证券交易所相关上市公司数据,发现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责任主体不明确;二是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容和格式不统一;三是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未全面反映内部控制的情况。提出应从明确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责任主体为董事会,规范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容和格式以及全面公允地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三方面来解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可靠性不足的问题。李颖琦等[5]以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和试点公司2011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为样本,以财政部的评价指标为标准,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发现:总体来看,对照财政部参考指标,样本公司2011年度内部控制评价信息的总体披露水平不高,披露频率均值不足50%,各项指标的披露频率差异较大。不同特征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表现出显著差异,如沪市公司对各项指标的披露频率高于深市公司;大规模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水平显著高于小规模公司;财务状况好的公司在风险识别、反舞弊机制、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披露水平高于财务状况差的公司。孔晨等[6]以出版上市公司(皖新传媒)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为例研究内部控制报告的可靠性评价,得出以下结论:内部控制信息整体内容过于形式化;内部控制缺陷及缺陷认定标准不到位;内部控制风险信息的陈述不完整等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内部控制报告的可靠性。

三、广东省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现状分析

(一)数据的来源以及样本的选取

本文的年度报告、鉴证报告和自评报告均来自于巨潮资讯网,选取了2012―2014年广东省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其中剔除了ST、PT公司后,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广东省上市公司分别有359家、360家和378家。

(二)广东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披露状况分析

为了分析2012―2014年广东省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状况,本文分别统计了广东省上市公司单独披露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作为年报附件披露以及作为公司治理组成部分披露的情况,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2012年广东省共有35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占上市公司数的比重为98.61%,2013年有35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占比为99.17%,2014年有36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占比为96.03%。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广东省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家数逐年增多,所占上市公司数的比重高,广东省上市公司基本都能披露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披露的形式也从单独出具报告向作为年报附件形式披露的转变,从表1也可以看出,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作为公司治理组成部分的比重虽然不高,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三)广东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披露形式分析

上市公司为了获得投资者的信赖,会加大力度披露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让信息使用者了解所投资公司的状况,同时向外界传递公司的内部控制健全有效,借此区别于其他的企业。为了具体分析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形式,本文分别统计了上市公司在自己年报“公司治理结构”部分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情况,即发表责任控制的声明,一般认为:上市公司在自己的年报“公司治理结构”部分披露内部控制的信息,其违规的可能性就越低,内部控制报告可靠性越高;上市公司在自己的年报“监事会报告”部分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情况,即对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发表意见,一般认为:上市公司在自己的年报“监事会报告”部分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其违规的可能性就越低,内部控制报告可靠性越高;上市公司在自己的年报“董事会报告”部分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情况,即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并发表自我评价意见,一般认为:上市公司在自己的年报“董事会报告”部分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即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其违规的可能性就越低,内部控制报告可靠性越高;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报告发表后有没有对年报进行重述,一般认为: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报告后没有对年报进行重述,则内部控制报告可靠性高。

从表2可以看出,2012―2014年广东省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数分别为307家、285家和270家,数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4年有28.57%的公司未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披露内部控制的信息,即没有发表责任控制的声明。一般认为:上市公司未在自己的年报“公司治理结构”部分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其违规的可能性就越高,内部控制报告可靠性越低。

从表3可以看出,2012―2014年广东省上市公司监事会报告披露内部控制情况的公司数分别为31家、22家和20家,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4年有94.71%的公司未在监事会报告中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一般认为:上市公司未在自己的年报“监事会报告”部分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其违规的可能性就越高,内部控制报告可靠性越低。

从表4可以看出,2012―2014年广东省上市公司在董事会报告中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数分别为305家、303家和289家,数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4年有23.54%的公司未在董事会报告中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情况。一般认为:上市公司未在自己的年报“董事会报告”部分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即未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其违规的可能性就越高,内部控制报告可靠性越低。

从表5可以看出,2012―2014年广东省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报告后进行年报重述的公司数分别为2家、4家和2家,数量较少,2013年有4家公司在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后,对年报进行重述,是三年间年报重述数量最多的。一般认为: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报告后没有对年报进行重述,则内部控制报告可靠性高。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后都没有对年报进行重述,广东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可靠性高。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容多种多样,披露的形式也是多样的,信息披露规范程度不够高。信息使用者在获取公司信息时,很难进行比对,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虽然近年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可靠性有所提高,但总体来说还是存在追求形式化,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

四、广东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可靠性分析

为了分析广东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可靠性,本文分别统计了2012―2014年间,广东省上市公司明确提出内部控制有效的情况,广东省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审计意见情况,广东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情况,广东省上市公司年报重述情况,年报重述的广东省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审计情况,广东省上市公司连续三年披露内部控制自评、鉴证报告以及年报重述情况,广东省上市公司两年披露内部控制自评、鉴证报告以及年报重述情况,广东省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评、鉴证报告以及年报重述情况,广东省上市公司年报重述类型情况,广东省上市公司年报重述更正建议情况等。具体情况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2012―2014年间,广东省上市公司明确提出内部控制有效的公司家数分别为328家、338家和352家,占广东省上市公司的比重分别为92.66%、94.68%和96.97%。从数据可以看出,2012―2014年间,广东省上市公司明确提出内部控制有效的公司家数呈现上升趋势,且明确提出内部控制报告有效的公司家数占广东省上市公司家数的比重都超过92%,广东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可靠性总体较高。

从表7可以看出,2012―2014年间,广东省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公司中,财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标准意见的公司数分别为344家、347家和352家,财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公司数分别为10家、10家和11家。可见,出具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广东省上市公司中,只有少部分公司被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广东省上市公司中,非标准意见多数跟内部控制无关。虽然相比于标准意见,非标准意见的家数不多,但是2012―2014年,每年被出具非标准意见公司的家数也都超过10家。可见,广东省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还有待提高。

从表8可以看出,2012―2014年间,广东省上市公司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出具鉴证意见的公司家数分别为108家、135家和151家,鉴证报告的意见类型绝大部分为标准意见。2012年出具的鉴证报告意见类型为非标准意见的有2家、2013年为2家、2014年为3家,其余都是标准意见。可见,2012―2014年间,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报告进行鉴证的广东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可靠性较高。

从表9可以看出,2012―2014年间,广东省上市公司年报重述家数分别为2家、4家和2家,年笾厥龅募沂总体较少。2013年4家年报重述的公司都披露了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且内部控制报告都自评有效,1家公司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自评报告进行鉴证,且出具鉴证报告意见类型为标准意见。虽然存在这一现象的上市公司所占广东省上市公司的比重不高,但是这会使信息使用者对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报告的质量提出质疑。

从表10可以看出,2012―2014年间,年报重述的广东省上市公司中,财务报告审计意见都是标准意见,这说明,即使出具了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也有可能对年报进行重述,这会削弱审计报告的可信度。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广东省上市公司都披露了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以及鉴证报告。可见,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以及鉴证报告的可靠性也有待提高。

从表11可以看出,2012―2014年连续三年广东省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公司家数为106家,占上市公司家数的比重仅为29.53%,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家数为23家,占上市公司家数的比重仅为6.41%。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广东省上市公司连续三年披露自评报告以及鉴证报告的公司数量很少,连续三年对年报进行重述的公司数为0。

从表12可以看出,2012年和2013年、2013年和2014年、2012―2014年连续披露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公司的家数分别为350家、354家和349家。连续披露所占上市公司数的比重较高,都在97%以上。2012年和2013年、2013年和2014年、2012―2014年连续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家数分别为31家、38家和80家,所占的比重较小,因此,有待提高广东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数量,重视引进第三方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进行鉴证。2012年和2013年、2013年和2014年、2012―2014年连续对年报进行重述的公司数都为0。

从表13可以看出,2012―2014年广东省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家数分别为354家、357家和363家,所占上市公司数的比重分别为98.61%、99.17%和96.03%,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广东省上市公司都披露了内部控制自评报告。2012―2014年广东省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家数分别为108家、135家和151家,所占上市公司数的比重分别为30.08%、37.50%和39.95%。可以看出,广东省上市公司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自评报告进行鉴证的比重很小,有待提高。2012―2014年广东省上市公司对年报进行重述的家数分别为2家、4家和2家,所占上市公司数的比重分别为0.56%、1.11%和0.53%,年报重述的公司家数并不多。

从表14可以看出,2012―2014年间,广东省上市公司年报重述的类型都属于年报更正,在年报重述错报的原因统计中可以看出,未注明原因占的比重最大,工作人员疏忽和数据有误是其次。在年报重述内容的统计中,次要内容的更正或补充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重要内容的更正或补充以及一般问题的更正或补充,2012年有一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利润变动的更正。从广东省上市公司年报重述的年份分析可以看出,2013年是年报更正内容最多的年份。

从表15可以看出,2012年广东省上市公司年报重述的公司家数有2家,其中更正或补充两处以上的公司数为1家,建议以后加强年报编制过程的审核或沟通工作的公司数为0家,总体上,2012年广东省上市公司年报质量较高;2013年广东省上市公司年报重述的公司家数为4家,其中更正或补充两处以上的公司数为2家,建议以后加强年报编制过程的审核或沟通工作的公司数为1家;2014年广东省上市公司年报重述的家数有2家,其中更正或补充两处以上的公司数为1家,建议以后加强年报编制过程的审核或沟通工作的公司数为1家,总体上看,广东省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质量较高。

五、广东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报告信息披露责任主体不明确

内部控制能否发挥实际效用的关键在于界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披露的主体是谁的问题。公司管理层最了解公司的内部运作以及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而监事会和信息使用者所了解到的信息有限,因此公司管理层理应成为内部控制报告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从表2可以看出,广东省2012年有52家上市公司、2013年有75家上市公司、2014年有108家上市公司未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没有发表责任控制声明,这说明广东省部分上市公司存在着内部控制报告披露主体责任不明确的问题,必然会影响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可靠性。

(二)内部控制报告信息披露缺乏规范,企业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证监会要求发行人应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及注册会计师的结论性意见,但是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形式以及框架没有做出统一的规定,使得上市公司无所适从,也使信息使用者无法获得充足的信息。从表4可以看出,广东省2012年有54家上市公司、2013年有57家上市公司、2014年有89家上市公司均未在董事会报告中披露内部控制信息,f明广东省上市公司董事会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意识不强,对发表的自我评价意见重视不够,有的公司的自我评价只是简单的两句话,这直接影响广东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可靠性。另外有的企业自评报告日期有误,董事、股东没有签名,甚至出现内容自相矛盾的报告等。这些都从侧面反映部分广东省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工作重视不够。

(三)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缺陷缺乏主动性,言辞避重就轻

广东省上市公司中只有少数企业披露了重大缺陷,原因大多是迫于证监会的调查和外部审计监督的压力。如2013年,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对迪威视讯(300167)发表了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原因是认为该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存在问题,并且指出该公司存在两个重大缺陷。一是因为涉嫌信息披露违反法规而被证监会成立专案调查,但是浏览其自评报告,可发现其言辞避重就轻,仅说明存在一定缺陷,其余方面保证重大有效。海联讯(300277)在证监会的调查压力下,于2013年公告承认连续三年通过应收账款科目虚增企业利润。二是绝大部分的广东省上市公司认定公司不存在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即使公司披露了一般缺陷,也没有详细披露,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表述如“对在公司组织开展的内控控制评价工作中发现的一般缺陷,通过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并咨询外部审计师,讨论缺陷整改措施。截至报告基准日,识别出的缺陷已得到整改”等。

(四)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后存在年报重述现象

如果广东省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报告后没有进行年报重述,则内部控制报告可靠性高。从表14可以看出,广东省2012年有2家上市公司、2013年有4家上市公司、2014年有2家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报告后对年报进行重述。重述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数据有误、工作人员疏忽等,这必然会影响内部控制报告的可靠性。

六、提高广东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可靠性的建议

(一)明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

广东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主要是监事会,而公司最有能力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进行评估的责任主体是董事会和管理层,在现实中广东省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形同虚设。因此,为了保证广东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可靠性,首先应明确内部控制报告的责任主体,明确内部控制的责任人,落实到实名,要求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报告的可靠性进行担保,保证其信息的真实性。

(二)规范内部控制报告的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遵循着多样化的内部控制标准,各种法规指引都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进行了规定,内容既有重叠,也存在差别,这会给上市公司带来困惑,导致公司披露内部控制内容详略程度有所不同,不利于信息使用者进行比较。因此,为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利益,使企业能有序执行内部控制,建议监管部门要加强内部控制法制建设,同时针对不同行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框架以规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切实提高广东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可靠性。

(三)完善内部控制报告缺陷和整改信息披露机制

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是内部控制环境不够健全的表现之一。如果企业对于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含糊笼统地进行披露必然会影响利益相关者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准确判定。因此,相关部门应制定法规,要求上市公司如实地披露公司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以便信息使用者能得到更加全面的内部控制信息。对于存在信息披露违规的企业要加大惩戒力度,增加信息披露违规的成本。另一方面,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是反映企业对待缺陷的态度和应对能力的一项重要信息,因此,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的监管,督促上市公司尽早整改缺陷,从而提高公司内部控制水平。

(四)关注内部控制报告后进行年报重述问题

绿景控股(000502)2012年3月了会计差错更正公告,对2009和2010年度净利润进行追溯调整,分别调减了9 299 008.45 元和2 317 829.86元,通过对以前年度净利润的调减,公司实现了“盈利―亏损―盈利”的目的,避免了连续两年亏损而面临退市的风险。这提醒监管部门要注意年报重述中可能存在的利润操纵和信息披露不当行为。另外针对某些关键信息如资产减值损失、收入、关方交易等进行年报重述时,也要特别关注,公司可能存在利用年报重述进行利润操纵的恶劣行为。

七、研究结论

针对2012―2014年广东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信息披露的研究,发现广东省上市公司主要存在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责任主体不明确、信息披露缺乏规范性、缺陷信息披露缺乏主动性、存在年报重述等问题,影响了内部控制报告的可靠性。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明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规范内部控制报告的信息披露、完善内部控制报告缺陷和整改信息披露机制以及关注内部控制报告后进行年报重述问题的建议。随着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公司对内部控制报告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内部控制报告的可靠性将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 李明辉,何海,马夕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分析[J].审计研究,2003(1):38-43.

[2] 仇兵奎.谈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J].会计之友,2007(10):35-36.

[3] 崔志娟,刘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可靠性评价――基于2008―2010年沪市公司年报重述的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13(1):64-69.

[4] 张宇琪,赵丽萍,孙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研究――基于深市的数据[J].财会通讯,2013(3):80-81.

第8篇:科技实验报告范文

一是正确处理反腐倡廉与服务中心大局的关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中心和大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发展,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本质要求。纪检监察部门必须始终坚持服务科学发展不动摇,围绕中心不偏移,服从大局不犹豫,为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坚强的保证。要以反腐倡廉建设保证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检验反腐倡廉建设成效。

二是正确处理严明法纪与改革创新的关系。严明法纪与开拓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严明法纪的问题,一方面,在政治上必须讲党性原则,严明法纪,尤其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不能含糊、不能打折扣、不能讲变通,确保令行禁止;另一方面,在经济上鼓励改革创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在反腐倡廉的实际工作中,就是要正确处理监督与信任、惩处与保护的关系,做到支持改革者、保护创业者、鼓励实干者、教育失误者、惩处腐败者。

三是正确处理预防腐败与查办案件的关系。预防和惩治是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惩治是预防的前提和条件,绝不能离开惩治去搞预防。只有惩治有力才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预防更带有根本性,关系长远和全局。不注重预防,不注重从源头抓起,对腐败的查处即使一时见效,也往往会产生防不胜防、查不胜查的情况。因此,在抓好惩治腐败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着力构建完善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四是正确处理勤政建设与廉政建设的关系。廉政和勤政,是对干部从政行为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达到的两个相互联系的重要目标。廉政建设与勤政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廉政建设搞好了,有利于广大干部发扬优良作风,规范从政行为,正确使用权力,为勤政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勤政建设搞好了,有利于广大干部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恪尽职守,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得到提高,为廉政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广大干部是否廉政勤政,是一个地方党风政风好坏的具体体现,是衡量一个地方发展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准。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既要一刻不松地抓好廉政建设,又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勤政建设。

第9篇:科技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课题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结果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053-02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2004年,山东、宁夏率先在全国启动了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2010年湖北省也加入了课改行列。在适应新课改新要求、教师寻求转型与自我超越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不注意集体协同,教师个人单打独斗,凭个人的经验备课。有些学校、有些教研组也开展了集体备课,但所开展的集体备课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有:一是一人担纲,众人附和,没有从实质上整合集体的力量;二是反思乏力,停留于口述心记,师生的创造性见解没及时总结记录;三是形式单一,主要针对上新课做一下教材分析,讲一下重难点,统一一下教案和教学进度;四是“文人相轻”,发言留一手,只要竞争不要合作。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个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因此,改革教师的备课,让教师由低效备课变为高效备课,让教师备课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实施“备课改革”研究,探寻有效集体备课、高效集体备课就显得大为重要和迫切!

2.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通过新课改下有效集体备课的研究,为各教研组、备课组有效开展集体备课提供方法建议,来帮助各教研组、备课组高效的开展集体备课,提高各科教师备课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研究解决当前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内涵界定与外延分析

1.本课题的内涵界定。本课题的内涵界定为“新课改下高中有效集体备课模式研究”。这一内涵的核心是“集体备课”,背景是“新课改”,要求是“有效”甚至“高效”,最终表现形式是“模式”,能够在新课改背景下有效提高备课和集体备课效率的集体备课模式。

2.本课题的外延分析。本课题的外延较为宽广,除了研究有效集体备课的途径、方式和具体操作程序外,还要研究有效集体备课的评价策略和标准、集体备课的制度建设、集体备课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以及教师开展的多种形式的集体备课实践案例等。

三、课题研究情况

目前已经完成预定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的前半期的研究。一年多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成立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

2.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影响因素。

3.学习相关理论,打好理论基础。

4.分工负责,开展子课题研究。

5.跟踪研究“同课异构”和“走班式教学”。

四、课题研究成果

1.形成的主要观点与结论。(1)集体备课的内涵及教育功能。集体备课的内涵:集体备课不仅是相关学科教师在一起,通过教师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形式,使教学得到系统设计的一种准备活动,更是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遇到的普遍、典型、复杂的教学问题,通过共同协商和参与,系统科学的研究,以达到解决问题,促进教学进步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集体备课的功能:集体备课具有提高备课的质量与效率、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学校的教研氛围更加浓厚等功能。(2)集体备课现状调查及影响集体备课实效的因素。教师对于小组的认可、教师的成就感、责任感等情感因素,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团队精神,学校的检查、考核评价及奖惩制度等管理因素都影响了我校集体备课实效性的提高。(3)集体备课方式和途径。一般有效集体备课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后交流反思等四个基本环节。而不同内容、不同课型、不同组织形式的课在进行有效集体备课时的具体的方式和途径上也有所不同,需要在一般有效集体备课的方式和途径的基础上结合各备课内容进行创新。(4)集体备课评价策略。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对集体备课进行评价,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过程性考核,要建立教案审查制度,要落实奖惩措施,对资料的整理与归档进行检查。我们还从“集体备课过程评价”办法、“集体备课成果评价”办法、“教学成绩评价”办法等三个维度提出了具体的评价策略。(5)集体备课下教师专业成长。有效开展集体备课,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已形成的阶段性成果。本课题已经形成的阶段性成果主要有以下论文或调查报告:

《学校集体备课现状调查及影响集体备课实效的因素研究》――王成

《集体备课内涵及教育功能的研究》――李菁、郭春林

《学校集体备课制度建设及措施的研究》――黄叶、周静

《有效集体备课方式和途径的研究》――刘秀红、佘小华

《集体备课评价策略的研究》――余剑、罗燕

《集体备课下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李波训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疑难与困惑

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不少问题和困难,需要解决和克服。

1.课题组参研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参差不齐,虽然都是教学上的能手,但部分老师参与课题研究能力和教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2.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文献资料匮乏,信息相对闭塞,不利于提高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利于了解同行们进行的类似研究的动态。

3.课题研究结论转化为实际的力度还不够。

六、课题研究的后期设想

1.继续抓好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提高题研究能力、教科研能力和教科研论文写作能力。

2.充分利用互联网收集资料,利用“知网”、“学习吧”等网络文献平台获取有用资料,课题组成员之间共享。

3.切实抓好课题研究的管理,通过专题研讨会对课题研究状况不断进行认真及时的调查诊断,指导课题组成员对前期已形成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反思、修改和完善。

4.继续按计划深入系统地开展课题研究,完成课题第二阶段的后半段研究,课题组成员撰写、整理、修改和完善典型教学设计、个案分析、教学反思或其他的课题研究成果。

5.鼓励课题组成员写出有一定理论水平或实践意义的论文以及教学案例,积极参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论文评比,并积极在各级报刊杂志上投稿。

6.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要求课题组成员积极推进本组改进集体备课,由下而上地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并为学校领导提出完善集体备课制度的建议,在本校甚至在本地区由上而下地推动研究成果转化。

7.进入第三阶段研究,提出有效集体备课模式,制定出集体备课评价标准,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准备工作。

总之,历经一年多的认真研究,我们课题组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我们对取得的成绩感到很欣慰。尽管在课题研究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不少的疑难与困惑,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经过我们课题组全体同仁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如期完成课题研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