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安全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的形势总体有所好转,从2002年开始全国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事故总量仍然很大,重大事故时有发生。职业学校(包括高职、中职、技校等)是为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学校。目前,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已为社会输送了大批职业技术人才,他们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一方面,职业学校毕业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毕业生因在校期间未受过较系统的安全理论教育,使得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存在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知识缺乏、安全素养和技能不高的问题,以至走上工作岗位后凸显一些安全生产问题,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反思。虽然目前我国法律对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有强制规定,但是如果毕业生能在入职前的学生阶段就开始学习有关职业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和安全意识,那么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好地胜任岗位职责,特别是在安全生产方面会发挥积极作用。纵观各种非安全工程专业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没有专门设置一门《职业与安全》课程。因此,在此提出职业学校非安全工程专业设置《职业与安全》课程问题,与大家商榷。
一、职业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保护职业学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就是保护职业技术人才资源。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的提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成功自救,把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具有高度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
加强职业学校的安全教育,能够弥补中小学及过去职业教育中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教育的不足,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对危机防范意识和处置能力,这有赖于职业学校公共安全和生命教育类课程的实施。
加强职业学生专业行业方面的安全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职业安全防范意识,使其掌握基本的职业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从而实现其在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
职业学校学生即将走入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生产的主力军,由于人生历练少,缺乏生产经验,容易成为事故多发的高危人群。职业学校作为学生就业的前站,肩负着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素质的责任,社会化大生产的本质安全化生产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扎实,又有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素质较高的毕业生。
二、《职业与安全》课程体系构建
1.课程目标
总的说来,《职业与安全》课程的总目标可以表述为学生的职业安全文化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具体地说,有较高个人安全需求,珍惜生命,爱护健康,能主动离开非常危险和尘毒严重的场所;有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拥护“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如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作业,能谨慎操作,不麻痹大意;有一定的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有熟练的安全操作技能,通过刻苦训练,提高可考虑,避免失误;知晓有关的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并自觉遵守;遇到异常情况,不临阵脱逃,能采取应急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或杜绝事故扩大。
2.课程内容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面的内容。第一,要将《劳动法》、《安全生产法》、《工伤保险条例》、《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安全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等内容编入课程;第二,要将本行业、本专业相关的法律知识编入课程,例如,机电类专业的《电力法》、建筑类专业的《建筑法》、煤矿类专业的《矿山安全法》、化工类专业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诸多法律内容;第三,要紧密结合形势政策,将党和国家就安全生产领域的重要指示、方针政策以及安全生产方面的标准规范及时地融入课程,使安全法制教育符合形势发展的大局。
(2)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方面的内容。首先,各行各业在设置相应安全生产技术内容时都应包括基础知识、安全生产技术、规程与标准等;其次,要主要不同行业和专业在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方面侧重点的不同;最后,要注意在实训过程中,设置实验安全防护技术方面的知识,从而使职校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安全基本知识,增强安全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3)安全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安全职业道德教育是在特定职业中树立人们的安全诚信意识,规范职业安全行为。在当前的安全生产实践中,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不断发生,如有的职工在工作中违章违纪无视操作规程,有的部门在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相互推诿。这些不道德的职业行为,会对社会的稳定和安全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要在课程中设置职业安全道德教育的内容,用安全道德来规范职校学生日常生活,使他们在职业岗位中养成自觉的安全行为习惯。
(4)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方面的内容。案例教学是职业安全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设置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方面的内容应包括对事故预防、事故调查、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处理、善后与整改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3.课程对象及课程安排
我国目前有关生产安全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工业生产领域,包括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冶金、有色、石油、化工、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电力等在内的行业,那么,该《职业与安全》课程就应该主要是针对就业方向在行业相关专业的学生。如电力类,煤矿类,建筑类专业的学生。
职业学校在学生的培养方案中都会设置毕业实习的环节,实习是学生几年职业学校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的环节。实习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接触自己所要从事的行业和工作,可以验证自己的职业抉择,了解目标工作内容,学习工作及企业标准,找到自身素养与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实习要下到工作一线,工作岗位对实习生的安全文化素养有要求,这就有赖于学生在实习前掌握职业岗位安全方面的内容。各个学校在开始实习时间和实习期限方面的规定各有不同,那么,《职业与安全》课程就应该设在学生参加实习的前一个学期。这样才会避免因课程设置早,学生学完就忘,毫无效果的缺陷;并且学习结束后马上就到企业一线实践,更能够强化学生学习的效果。
因职校学生学习的特点,课程总时数不能太多,否则易遭到学生的厌烦,每周宜2学时为宜,贯穿整个学期。而该课程所包含的内容较多,这就要求在内容深度层次上要有所把握,不需要太深入,因为学生进企业后,企业方面也会有系统的职业安全培训,只需在基本层次上培养学生的安全文化素养即可,这样会有利于他们进企业后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接受系统的岗位安全培训。
4.教育方法
(1)课堂讲授法。这是用得较多的一种教育方法,主要由老师将教学内容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课堂讲授是一种理性灌输,重在说理,受教育者获得的是间接经验,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采用这种教育方法时,应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并尽量将理论与实际案例、感性知识结合起来,在形式上采用幻灯、录像、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避免因理论性过强而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它以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和掌握的方式传授给学员,启发学员从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科学决策,以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在案例教学中,要求全班学员面对同一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各抒己见,引起争论,经过充分的讨论,取得可行的最佳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如何防范事故发生,发生事故后如何处理等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讨论。
(3)参观法。在整个课程的学习中,可以适当安排1-2个学时组织学生到学校所在城市一些安全培训做得好、安全文化建设比较成功的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参观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听企业老师讲解流程需注意的安全事项;参观企业安全宣传,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果;听职工讲他们的安全故事。这些直观形象的方式比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他们安全文化素养的养成。
(4)实验室模拟法。职业学校一般设有实训中心或者是专业实验室,那么有关专业方面的安全技能的学习可以通过在实验室模拟获得,让学生直接动手操作,这样有直观的感受,更易于掌握。
5.考核方式
为使学生对该门课程重视,课程考核应采用教考分离的方式,严格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参加校外实习。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对职业安全重视起来,真正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培养职校学生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技能。
三、《职业与安全》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
1.确立安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
要想顺利实施《职业与安全》课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那么,首先要确立安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并将其纳入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安全教育承担着传递安全生产经验和安全生活经验的任务。安全教育使得人的安全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安全精神需求不断发展。通过安全教育能够形成和改变人对安全的认识观念和对安全活动及事物的态度,使人的行为更符合社会生活中和企业生产中的安全规范和要求。因此,安全教育在安全活动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整合各部门资源,提供政策管理支持
在我国行政管理体系中,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安全生产领域内的各项管理事项,而各级教育部门对各级学校进行行政管理,职业学校也是教育部门履行行政职责的对象。而职业学校又为企业培养一线技术工人,那么,我们可以整合教育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的资源,使两部门之间展开合作,互相整合各种资源,制定职业学校安全教育政策规定,提升企业未来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水平,以便从源头上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提升企业未来员工的安全生产水平。
3.提高教师的安全文化素质,落实师资培训
在职业教育中,教师是职校生安全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职业学校必须提高教师的安全文化素质,完善教师的安全知识结构,以保证对学生的安全文化教育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保证对学生安全教育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为确保安全生产知识传播面,确保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得以传授,对职业学校教师进行必要的安全文化知识教育及安全技能培训非常有必要。
4.增强教材吸引力,加大教材建设力度
要搞好职业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教材是基础。教材建设方面,要组织长期从事安全生产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特点,编写有针对性、实用性,又浅显易懂,形象直观的读本作为职业学校向学生普及安全知识的基本教材。同时,处于授课一线的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编写合适的校本教材。
5.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开设安全教育课程,除了可以利用学校原有的教学设施,如教学楼、实验室,多媒体教学系统等之外,还需要在软件方面加大经费投入,如为实验室添置一安全操作规程,安全宣传画册,营造安全氛围;购置事故案例光盘作为教学资料。另外,无论是师资培训还是教材编写,都需要充足的经费投入做支持,以解除老师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 朱建军,丁江涛.职业学校的安全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48-49.
[2] 韦志红,刘洪生.创新培训教学方法提高安全培训质量[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9,(4):97-100.
论文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职业健康与安全方面经常面临一些问题。从职业学校学生社会化成长所面临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问题出发,在论述职业学校学生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影响因素基础上,提出职业学校学生社会化成长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策略。
伴随着我国职业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些学生在社会化成长的过程中面临了多方面的现实问题。
一、职业学校学生社会化成长中所面临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问题
对于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来说,仅仅依赖于职校学生入职前的岗位培训是不够的。从职业学校主要偏重于理论教学,对培养职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工作力度不够。学生存在着对设备与工具认识片面,对法律规定及管理制度知道较少的情况,同时对其自身所面临的作业环境了解不够,甚至没有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与技能。从社会化成长来看,所面临的主要是学习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学生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实习过程中,由于对与此时的工作学习环境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流程知道得极少,而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不足,在实习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失误,甚至出现安全事故。而职业学校的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与技术领域的需求这两个要素为基础的教育,这两个要素要求应对学生进行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的培训。
二、职业学校学生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影响因素
从学生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影响因素来看,主要包括学生因素、学校因素以及社会客观因素。从学生自身的因素来看,由于职校学生是作为不同于大学生和高中生的特殊群体存在的,其学习的目的也主要是以就业为核心。因而其自身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校教学针对学生的心理和现实需求,从学生受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职业健康与安全方面的培训。其次,从学校的因素来看,职业学校在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教学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同,以及职业学校硬件与软件设施的不同,包括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能力水平的不同,都会对职业学校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除此以外,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所涉及的内容也呈复杂化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包括这些变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上存在的包括法律规定及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的转变等都会对职业学校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职业学校学生社会化成长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策略
1.提高职业学校对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
职业学校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教育要求,不断提高重视程度。将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贯穿在职业学校学生从入学开始到参加工作的全过程中,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职业健康与安全方面具有较强的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转贴于
2.优化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教学方法
职业学校的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途径。如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组织相应的演练或者演习,从而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下,明确地知晓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综合应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设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如,学校安排学生进行危险源辨识方面的培训。
3.拓宽学生参加职业健康与安全方面的实践
职业学校在学生社会化成长过程中,应不断拓宽学生实践机会的途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一些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践更好地理解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相应的健康安全法律法规的内容。比如,班主任通过组织学生到某化工厂参观的方式,让学生明确“企业如何进行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进而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中所涉及的运行控制与绩效测量和监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
总之,职业学校学生社会化成长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化过程,职业学校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托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促进学生在职业健康与安全方面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邬维娜,卢惠娟,王君俏,等.国内外护理职业安全与健康教育培训现状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2):56-57.
关键词:PDCA循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专项费用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末,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简称“OHSMS”)逐渐成为一种在国际流行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该体系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先后推出的质量管理体系(简称“ISO9000”)和环境管理体系(简称“ISO14000”)等统称为后工业时代管理方法,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促使了该体系的诞生。基于发展和成长的需求,驱使企业采用更加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将包括环境管理、质量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管理方向在内的所有有关生产经营活动规范化、科学化和体系化。一些国际知名的企业在强化质量管理的同时,建立了自我约束和相对完善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树立了较好的社会形象和大幅度降低了职业伤害给企业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随着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化和国际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进行,与生产过程紧密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运而生。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产生和现代系统管理理论的思想密不可分。基于系统安全的理念,从企业自身的整体角度出发,把管理关注点放在事前预防的整体效果,实现全员工、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四全”安全管理模式,使企业保持持续稳定的良好安全生产经营状态。目前,尽管我国的很多企业早就初步建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但是真正做到把体系标准和管理方法运用到生产实际的企业却屈指可数。本文以某高速公路集团机电分公司为例,对如何贯彻运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实际操作的建议措施。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原理
现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观念是“生命至上,遵法守法,风险管控,持续改进”,管理的核心是限制系统中造成事故发生的诱因发展,即危险源的识别和管控,重视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一系列措施达到预防事故、监控事故,最终实现整个系统安全的目标[1]。其运行原理是戴明循环,即PDCA循环,即规划(PLAN)、开展(DO)、核实(CHECK)、矫正(ACTION),该管理方法是在运营过程中概括出的能高效运用到任何一项活动的工作流程中。基本做法是按照既定的计划去开展某项阶段工作,通过核查其该阶段工作的成果,总结相应经验,稳固成绩,改进欠缺的工作,把该次周期未处理的问题汇总,传递到下次PDCA循环中去解决[2~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一是确保企业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企业的财产安全、降本增效;二是改进与员工、所在社区、行业主管部门等的多方关系,树立企业社会良好形象;三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全民安全意识;四是遏止因为安全管理而产生的失误、漏洞,消除第三类危险源如。
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危险源辨识不充分。
1.危险源辨识内容不具体。辨识过程并不是全员参与,也不是各个岗位的技术骨干参与编制,仅仅少数人靠想象来编制,而编者可能并不懂该公司各个工艺环节及实际作业可能面临的危险因素;或者根据同类企业的危险源清单进行简单的替换修改。编撰的危险源清单内容往往不全或者存在瑕疵,对本企业的体系建设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涉及相关方(承包方、劳务派遣方等)的辨识不足,甚至遗漏[4]。该机电公司主要作业内容是高速公路的用电设备设施的保养、维修、更换工作,即属于高速公路系统内的保障服务型下属部门。事实上,该公司原有的危险源辨识缺少涉及相关方内容,必定造成危险源辨识不充分、不完整,最后造成体系的编制与实际作业情况大相径庭的现象。
3.作业活动划分不合理,出现重复交叉情况。该机电分公司施工作业内容涉及:动火作业、登高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电工作业等,由其作业内容存在可能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中毒和窒息等[5]。由于该公司的业务大多在野外,作业条件恶劣,作业内容复杂以及活动划分不清晰,导致原有的危险源辨识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二)风险评价不准确。结合原有危险源辨识,该公司风险评价不准确主要表现为:一是风险评价指标等级设定存在不合理,导致风险评价最终结果错误。二是评价时未充分考虑企业客观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状况,致使风险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天壤之别。如:该企业原有危险源清单中“作业不穿劳保用品”这一活动的风险等级评价为最低级别的五级风险,而该企业多次发生员工因未穿戴劳保用品而导致的事故。
(三)执行力度不到位。导致执行力度不到位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执行者个体自身的原因,比如工作状态和熟练程度等;二是组织管理的原因,管理粗放,执行才有伸缩空间。
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落实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采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选择,可从询问、现场观察、安全检查表法、工艺流程图、故障类型影响和危险度分析等方法进行合理地选择。一是全员动员,公司员工不仅是最了解生产作业现场的操作者,而且更是危险源最相关的影响者。因此辨识危险源的工作不应该脱离基层,需要全体参与,最终浓缩成为企业的危险源辨识清单,这样形成的清单才有说服力。为减少对日常工作的影响、提高培训效果,可以采用“帮传带”的培训模式,即各个业务班组选派一名业务骨干参加“公司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规程编制小组”,经过讨论形成较为完整的“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作业文件”之后,再由这些骨干将成果宣贯到各岗位人员,有异议的及时反馈,让公司员工参与整个危险源辨识活动中。二是危险源辨识内容应充分考虑各个环节所有人员的常规、非常规活动,从而确保危险源辨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指导方针,不留盲点,提高危险源辨识的完整性。三是辨识需考虑相关方的活动,内容所有与本企业活动有关的相关方,其中应包括劳务派遣方、分包方、访问者等,这是以往危险源辨识容易遗漏的内容。四是对危险源实施动态管理,当企业采用“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企业须重新辨识危险源,及时更新、完善危险源。
(二)编制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又被称为安全技术操作守则,是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性质及技术、使用设施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按照不同工种编制的安全操作守则,它是企业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一项基础资料,也是对在岗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的参考内容。原有的安全操作规程过于教条化、形式化,内容空洞表面,此次会议编撰的安全操作规程,内容包括:一是明确谁有资格操作,明确进行该项作业的人员应该持有什么证,劳保用品是否完好、正确佩戴,现场条件是否允许作业等;二是明确作业过程有什么危险、风险、有害因素,根据危险源辨识清单,明确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后果,夜间野外作业应注意什么;三是从事该作业的一般安全操作规程,动火作业、电工作业的流程是什么,高空作业车的支脚怎么打,风机更换和检修流程是什么等;四是从事该作业的关键工艺参数和过程控制,明确仪器仪表等设备的使用规范,受限空间的氧含量应保持多少,占道作业锥标的摆放距离为多远等;五是该作业过程中异常情况的应对措施,明确设备、设施的紧急制动按键在哪儿,逃生通道在哪儿,灭火器的位置及使用方法等;六是已发生的违章作业的后果和行为通告。此次讨论会议,实现了如图3所示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金字塔中“作业文件”的编制,作为整个体系建设最底层部分,该项工作繁琐、复杂,要进行创造性劳动和反复的“讨论———宣贯———实践———反馈———修改”过程,汇总出来的成果将是公司差异性、针对性、先进性、实效性的核心体现。相信一定能从根源上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
(三)落实安全生产专项费用,完善奖惩制度。安全生产专项费用的使用和落实情况决定了企业安全生产能否有效落实,按照费用的实际使用情况,主要分为两方面:安全生产主动投入费用和安全生产被动投入费用[7]。前者又称为安全生产事故防御费用,主要指组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本着保障生产安全和员工健康,针对危险源管控以及人员职业危害而专项划拨的安全生产专项费用,专门用于安全设备的购买和维护,包括配备个体防护用品,检测、维护、保养安全监控设备,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等。后者又称为安全生产事故处理费用,主要指发生事故后,根据相应法律法规和责任划分,单位支付的相应费用,包括安全生产事故处理费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等。
五、结语
俗话说“要想马儿跑,怎能马儿不吃草?”建设了较为优秀的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就需要企业在未来的运行阶段做好维持和发扬工作。企业应切实从员工自身安全出发做好安全生产主动投入费用的投入和使用,应更多地体现奖励制度,减少或减弱惩罚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全生产会深入人心,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曾畅 范健强 王越 王雨 王江凤 单位: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田水承,景国勋.安全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8:162
[2]冯宗国.矿山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的创建与完善[J].采矿技术,2011,11(6):57~59
[3]李晓磊.企业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完善[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3:253
[4]阮仁斌.企业在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3,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S].GB6441-1986,1986
最近几年,在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下,各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在校的学生不断增多,再加上互联网的普及更广泛,日常运用更是生活化,因此通过互联网而引起的安全问题普遍存在。职业学校学生年龄小,明辨是非能力低,往往会成为网络安全问题的直接受害者。主要原因分析如下: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不够强。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年龄比大学生普遍较小,知识结构不够完善,法律意识淡薄,再加上中等学校学生容易受到所处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干扰。他们在校期间容易受到网络上传播的种种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成为直接的受害者。其次,片面的认为网络安全教育光靠计算机基础课程当中开设的网络安全内容就能解决中等职业学校的《网络安全教育》是完全不够的。2、网络安全教育的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对青少年免受网络信息的侵害,也在努力去采取一些措施。但由于是初步阶段,机制体制不够完善,因此还是需要做很多事情。作为中职院校更是存在这方面的漏洞。不光在基础课程里或者在学校安全教育里参透一点网络安全知识,更是需要建立专门的机制,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系统的教育。3、网络安全教育更不上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非常迅速,而职业教育本身就存在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整体现象。现在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运用的计算机基础教材比较重视基础知识和操作运用。对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少之又少。再加上学校安全教育涉及的方面较多,因此网络安全教育的宣传也不够到位。
二、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网络安全教育的看法
网络安全问题自因特网诞生之日起就普遍存在,人们也不断的对其想办法解决好此类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不会因为发展而消失,而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怎样去针对性的解决,预防这些网络安全问题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侵害,是目前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大挑战。2.1建立学校网络安全运行制度管理制度是做好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保障,完善的网络安全制度不仅是网络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而且是规范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网络行为的一个重要保障,通过完善制度不仅能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网络行为,还能帮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网络安全习惯。通过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理论知识、宣传阵地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就能使他们具备使用网络的基础知识、网络安全的法律意识、明辨是非的分辨能力,以及网络道德素质。从而能让他们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害,从而培养了能合理运用网络资源的能力。2.2做好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中职院校的学生年龄比大学生较小、知识结构不够完善,法律意识不够强的特点下,容易受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为了初步缓解这些问题带来的直接侵害,学生入学开始就应该重视网络安全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互联网。学生进入学校开始职业生涯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规划好,把网络安全教育融入到学校各各层面,如:除了在计算机教学当中必须有网络安全教育内容的同时,其他课程的德育目标也要参透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定期举行专题讲座,观看警示片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网路安全教育意识。还可以利用宣传栏、板墙报等宣传阵地做好网络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
三、结束语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形式
【Abstract】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occupational ethics education should stand is raising the high quality worker's altitude,vigorously improves the education content and the form. This article taking office industry moral education contains the content and the education form 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
【Key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Occupational ethics education;Content;Form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041(2007)09-0084-03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教育与职业连接的主要渠道之一,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在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人毕业后将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对一个即将步入劳动社会的年龄尚小的青年人一生来讲,这一阶段的教育是很重要的,为保证学生能够胜任工作并得到社会认可,学校一方面要给予学生某种就业技能,为学生的现实就业做好准备,另一方面还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给他们足够的基础能力,而职业道德教育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的总和。在现代企业中,员工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与企业的信誉、利益、竞争力息息相关,因而重视企业文化塑造、重视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当今众多企业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培养劳动后备军的中等职业学校,站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合格公民的高度,大力加强和改进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有着更加突出的现实意义。
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同于高职学校和普通中学,应以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为出发点,以可操作、有实效为原则,在内容上拓宽教育范畴,使之既与就业教育的目标相吻合,又体现其社会适应性强、适合学生未来发展、具有较强时代性的特点;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其他教育形式为辅,力求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应包含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
1.1行为规范教育:以学生守则为依托,对学生进行日常纪律约束、行为管理和专门教育,以使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1.2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传统美德的浓缩和提炼,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面对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种种复杂情况,对学生进行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的荣辱观教育,为学生在日常道德生活中明辨是非提供行动指南有着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1.3职业教育:在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职业意识、职业理想,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引导学生依据职业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适应职业要求的多种修养,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自觉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良好个人修养的员工。
1.4健康教育: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为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意识,珍惜生命,珍爱健康,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学生能够把成为一个身心健康、有益于社会的人作为自己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长期追求。
1.5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学校管理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共性的内容以外,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即将步入社会的特殊性,将食品、药品、交通、人际交往、网络安全等内容作为教育重点,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
1.6法制教育:针对学生认知能力和意志力不足的特点,以法律常识为主要教育载体,从认识不良行为的危害入手,使学生增强守法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法律价值和法律信仰的理念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自觉守法、护法意识和维权意识。
1.7礼仪教育:以社交礼仪知识为教育内容,使学生做到讲礼貌、懂礼节,在与人交往的各种环境中言行符合礼仪规范的要求。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1.7.1行为规范教育
教育目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包含内容:学生守则和学校规章制度。
实施原则和要求:从小事做起,关注细节守则具象化。
1.7.2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教育目的:树立和强化正确的价值观念。包含内容:“八荣八耻”。
实施原则和要求:深入挖掘,联系实际,形象通俗,易解易纳。
1.7.3职业教育
教育目的: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爱岗、乐业,追求自我完善。
包含内容:守纪、服从、敬业、诚实、责任、忍耐、珍惜、感谢、节约、环保。
实施原则要求。系统连贯,求实求新,用事实说话,以事例教人。
1.7.4健康教育
教育目的:树立健康意识,懂得自爱、自助,健康自我,有益社会。
包含内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咨询与辅导。
实施原则和要求:深入细致,知识传授与训练指导相结合。
17.5安全教育
教育目的:树立安全意识,增强防范观念,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提高鉴别力。
包含内容:食品、药品、交通、人际交往、网络安全知识。
实施原则和要求:切合实际,清晰明了。
1.7.6法制教育
教育目的:增强法制观念和自觉守法意识。
包含内容:法律常识。
实施原则和要求: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生动活泼。
1.7.7礼仪教育
教育目的:掌握社交礼仪相关知识并能够自觉运用。
包含内容:社交礼仪基本知识。
实施原则和要求: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2在职业道德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为保证教育实效,还应做到四个“必须”:
2.1必须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到学校课程计划中,做到科学规范,避免随意性。包括配备各门课程的专兼职教师、做好学制内和各学期课程及课时安排等。
2.2必须有课程教材(或讲义)和教学计划,做到有章可循,避免盲目性。要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着力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校本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工作。
2.3教育方式、手段必须要灵活多样,避免空洞说教。课堂教学可采取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专题辅导和系列讲座等多种形式;可以结合教育内容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作为课堂教育的辅助形式。
2.4必须将职业道德教育和学校的专业教学、文化课教学相结合,和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避免与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脱节。
按照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关于201x年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部署和我局《201x年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计划》的要求,认真贯彻"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坚持预防为主、落实责任、依法治理,全面深入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监管内容从事故伤亡到职业安全健康的转变。
二、工作目标
1、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企业申报率达100%,其他行业完成省市下达的申报任务;
2、对非煤矿山、水泥、矿粉加工、碎石加工企业负责人培训率达100%;
3、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企业职业病危害告知率达100%;
4、对新建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率基本达100%;
5、对非煤矿山、水泥、矿粉加工、碎石加工企业工作场所粉尘危害检测率达100%。
三、工作重点
1、 加强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以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为重点,以"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和"安全生产月"活动为载体,加强与卫生、工会、劳动等部门的沟通,通过县电视台"安全生产每周一题"专栏、《今日洞口》报"安全监督岗"、宣传横幅等形式积极开展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职业危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将《职业病防治法》翻印发送至各生产经营单位,努力营造职业安全健康"政府大力倡导、全民广泛支持、职工自觉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2、3月份对非煤矿山企业负责人以会代训的方式进行一次职业健康培训,6月份组织水泥、矿粉加工、碎石加工企业负责人开展一次职业健康培训。
3、第二季度会同乡镇安监人员对已申报的职业危害情况进行核查,指导各乡镇(管理区)和企业自查职业危害申报情况,对已申报的数据核查内容的真实可靠,对未申报的企业开展申报工作。第四季度对已申报的企业申报数据进行一次全面核查,逐步建立起职业危害普查工作机制。
4、第三季度对矿粉加工、精石灰、碎石场、水泥制造等重点行业企业进行粉尘危害专项治理行动,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个体防护、健康监护等方面督促用人单位全面进行深入治理,确保粉尘等职业危害得到有效控制,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
关键词:楼宇设备与智能化技术;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开发;校企合作;职业能力评价
作者简介:李进(1975-),女,重庆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建筑工程与材料学院,助教。(重庆 401331)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32122)、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1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133-03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面向安防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以及工程设计等一线工作岗位,直接培养安全防范系统工作人员。[1]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的内容主要针对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停车场控制管理系统等典型子系统的安装、运行、调试方面的知识。同时选取实际产品的部件、系统性能参数、特性、型号、操作手册等作为必须的教学内容,并进行优化、整合,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贴近岗位的职业技能需要。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满足高职类楼宇智能化工程专业学生的教学需求,根据企业的需要设置课程内容,紧紧围绕“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这一主线,使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如安装、调试等),并辅以社会实践和各类竞赛、网络平台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完成教学内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楼宇设备与智能化技术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面向学生就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牢固掌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必须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从事楼宇智能化工程系统施工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端技术人才。楼宇设备与智能化技术专业属于中西部地区紧缺型人才专业,是重庆市高职院校中最早培养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有中央财政支持2013年建设完成的价值460余万元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应用型实训基地。该基地设备先进、系统齐全,是目前重庆市唯一基于工程应用型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同时注重学生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依托重庆市建筑业协会智能化工程分会和众多合作企业共同开发设置课程体系,强化实训、实践课程教学,保证学生零对接工作岗位和直接就业。
一、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建设思路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建设包含课程建设思路、校企合作建设思路和职业能力评价建设思路三个方面。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3]在四步流水线式紧密联系实施下,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具有职业性、科学性和开放性等几个特点。
在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设计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均围绕能力培养来进行设计,坚持实用性、针对性、有效性的几个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能力,使学生能一毕业就上岗,实现“课程训练和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课程实施注重加强与企业合作,实现校企资源充分共享、课堂与实习基地一体化,构建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训导并重的教学模式。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校企合作建设思路包含课程的设置、校本教材的编写等,应当具有实用性、应用性,应当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发展的变化,满足企业生产销售的需要。而课程的调整是无法在校内完成的,让课程走出校门,走进企业,站在专业前沿,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课程教改。尤其与重庆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明兴精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重庆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冀东水泥集团(渝川大区)、台泥(重庆)水泥有限公司、重庆天助水泥(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钜实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中建商品混凝土成都有限公司、重庆奇扬电气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同致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进行深度合作,建立校企双方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学习情境实施计划,确定学习情境内容,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特色教材。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职业能力评价建设通过和大量的行业企业专家进行交流和座谈,结合劳动部职业资格标准,通过分析、归纳、总结确定了《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贯穿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4]在职业能力评价过程中,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过程监控,采取动态考核,强调“四个结合”。职业综合能力如图2所示。
二、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建设内容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建设内容包含基本教学资源、拓展教学资源、多媒体资源开发、行业资源、题库资源和交流讨论六部分。
第一,基本教学资源是将源于行业的工程项目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并通过课程整体方案设计,以学习情境为单位开发课程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课件、课程教案、考核方案等方面,如图3所示。课程标准是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项目采用“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的模式,开发具有普适性的课程标准,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提供基本框架方案,同时为不同层次学生留出空间。教学实施方案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以学习情境为单位进行配套教学设计开发,为有效的教学实施提供参考方案。教学课件以学习情境为单位开发配套的教学资料,为学习者服务,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融入课堂,理解知识,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课程教案是根据教学课件开发的配套辅助资料,帮助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合理有序的布局,设计了清晰的授课思路,有助于教师对课堂内容的展示。考核方式是以职业标准进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并把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效果作为评价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建立由教学质量监控中心、企业、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第二,拓展教学资源就是利用现有条件进行技术拓展,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自学等能力,如图4所示。
第三,多媒体资源主要包含了教学录像、FLASH动画、拓展视频集、图片素材等相关资料,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提高学习者的认知,如图5所示。教学录像是以学习情境为单位开发配套的教学资料,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FLASH动画是展示宽带接入网各类技术的工作原理、工程流程等内容的动画教学资源,动画作品几乎涵盖课程所有的知识点。拓展视频集是收集了与宽带接入网技术相关技术的教学和工程视频资料,有助于学习者的拓展与技能提高。图片素材是涵盖了宽带接入网技术中所使用的相关设备,有助于学习者对器件有直观的认识,更有利于提高实践操作中效率。
第四,行业资源主要包括典型工程案例、行业工程规范两部分,如图6所示。典型工程案例是以学习情境为单位汇总、整理配套的企业资料,帮助学习者观摩企业生产实际工作,积累实战经验。行业工程规范是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标准与依据,可以让学习者在工作过程中处处以此为行为准则,严格要求,以养成良好地职业素养和道德。
第五,题库资源库中主要包括在线测试、随机测试、认证题库、实训项目单等内容,让学习者边学边练,提高理论的熟练程度,如图7所示。在线测试是以学习情境为单元开发配套的测试习题,帮助学习者完成单元学习后进行学习测试和评价。随机测试是整个课程开发的配套测试试题,可以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获取测试题目,帮助学习者完成对课程整体的把握能力测试。认证题库是融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与行业职业资格认证的题库资源,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与报考的认证机构,有选择性地进行认证试题的选择,提高学生的认证过关率。实训项目单是以学习情境为单元开发配套的任务工单,引导学习者有效参与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自觉性,辅助学习者通过行动实现高效能的学习。
第六,交流讨论是互动环节,主要包括公告通知、技术园地、课程交流、问题求助、认证交流、功能建议等功能部分,如图8所示。公告通知是平台管理员通过该版块通告相关的公告信息,以便让浏览者及相关人员及时得到讯息。技术园地是技术交流的平台,学生、教师、企业工程师等都可以在该平台就相关技术进行讨论与交流,在讨论与交流中学习提高,达到互利互惠。课程交流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平台,可以就课堂内容、授课方式、授课方法、授课进度等各方面内容进行讨论与交流,以更好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问题求助是对在学习、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的人提供的求助平台,可以将所遇问题提交到对应栏中,以便让行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及时进行解答。认证交流是为参与认证的学员提供的平台,可以就认证的相关事项、认证考试内容、认证经验等方面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在该平台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认证帮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证成功率。功能建议是给进入该平台的所有人员提供的一个平台,可以对整个共享平台的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对整个共享平台进行完善。
三、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实施
教学过程遵循企业工作流程,按照企业真实工作项目,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教师团队组织开展教学。教学过程遵循如下原则进行:首先,立足真实任务组织工学交替(全程工学交替以保障教学实施效果)。教学实施过程全面落实工学交替,通过“在岗”授课、现场参观、“带薪”实习等多种形式,有效实现形式上灵活多样、时间上可长可短的工作与学习的有机结合。然后,基于工作过程实施职场鉴定(开放多元的考核方式,引入社会评价)。建立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职业技能课程考核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三结合”评价体系。以职场鉴定体现了社会对教学质量的最终评价,真正解决长期以来“自己教、自己考”问题。
四、结论
通过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开发与教学的有效实施,推动了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楼宇设备与智能化技术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受到师生一致好评。本文以楼宇设备与智能化技术专业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开发为研究载体,基于校企合作和职业能力评价的先进经验,提出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建设思路、课程建设内容和课程教学实施效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差异将职业能力、职业知识、职业品质“迁移”到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工作体会中,融素质培养和技能训练为一体培养各专业方向的高技能创新人才,破解当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
参考文献:
[1]陈中根,冯阳.智能建筑管理服务系统技术发展研究[J].山西建筑,2012,(28).
[2]蔡慧敏.智能大厦构建安全防范系统的必然性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2).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 课程体系 构建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资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18-02
近年来,社会对安全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一是党和政府日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全社会高度关注安全生产工作,因此社会对安全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二是最近几年来,从国家和我省都陆续出台了一些对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对企业安全生产技术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等有严格的要求和明确的规定;三是安全生产的内涵和外延越来越广,对安全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适应社会对安全技术管理人才的需求,我校近年来开设了五年制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作为新兴的五年制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如何从安全技术管理行业实际需要出发,面向地方经济建设,探索新形势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紧密对接企业安全生产需要,培养安全技术管理行业需要的人才,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五年制课程体系构建的科学性、现实性、导向性及可操作性,直接关系到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能否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因五年制高职安全技术与管理教育发展的年限较短,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尚无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所以体系构建需要边摸索边实践。我校以培养安全“大平台(核心安全能力)+小方向(行业安全能力)”的目标,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灵活设置行业能力模块课程,积极主动迎合及引导市场需求。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设置课程内容,构建课程体系,是科技发展和生产工作实际的需求。也能提高五年制高职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使学生展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
一、五年制高职安全技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按调研、分析与归纳、排序、组合四步法系统构建安全技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体现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在明确专业职业岗位的同时,也对岗位的职业活动能力进行细致分析,提出具体技能要求,在此基础上制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课程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对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分解和重组,以满足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出发,制订融理论、实践和素质为一体的五年制高职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教学课程体系。
二、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属于交叉学科,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不仅要考虑实际岗位的特殊性,还要考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与人文素质等诸因素。通过市场调研,分析专业岗位需要的能力结构,专业能力结构的构建,着重考虑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相结合,各门课程设置对专业构成的牢固性和相互的衔接性,以及对实践应用与技术能力形成的要求。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生产企业等安全领域的一线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相应行业安全技术的理论知识、应用技术和操作技能,从事现场安全检查、监测与监督、评价、安全事故预防与控制、事故管理与应急处置等实际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对典型企业的安全技术管理人员访谈及企I现场工作实际考查显示,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学生的职业岗位群是基层技术管理岗位,确定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工作岗位为:企业安全技术管理岗、企业安全监察岗位,安全中介服务机构的安全服务岗位。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职业能力分析
3.课程体系的架构与说明
课程体系构架图如图1。
本专业设置公共课、专业课和其他类教育课三大类课程。
图1 课程体系构架图
三、结论
我校的五年制安全技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做到了两明确。一是明确职业岗位。基于职业岗位分析构建了五年制高职教育安全技术管理课程体系,由于是从岗位职业分析入手,首先明晰的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确立课程设置的源头。实现了对准岗位设课程,使得课程体系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指向职业能力标准,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更加明确,对其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也进行了更为清楚的界定。二是明确人才规格要求。基于职业岗位分析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分析职业岗位技术领域与工作任务,确定学生胜任职业岗位工作所需得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明确了人才规格要求,使得课程围绕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而设置。
参考文献:
[1]谢圣权;龚声武;马伟东. 浅谈高职安全技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J].湖南安全与防灾,2010,12(2):54-55
[2]王福亮等,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2
【关键词】实习护生 职业防护 认知 培养
由于医院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常处于多种职业危害环境中。实习护生进入到临床,作为一名准护士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就可能会受到病人的血液、体液以及排泄物等感染,再加上护生临床知识和技能相对薄弱[2],不熟悉环境等,使得他们成为病原菌感染和锐器损伤的高危人群[3],职业暴露风险率显著增加。因此,如何加强护生职业防护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
一、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现状
(一)护生职业防护意识薄弱
护生没有接受系统的职业防护知识教育,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目前,虽然职业防护问题已逐渐引起护理教育者的重视,但由于课时或其他因素的限制,在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尚未设置与护理职业防护相关的课程[4],学校教育相对滞后,护生缺乏职业防护知识;同时,临床教学医院也疏于对学生相关知识的强化,缺乏职业防护知识的技能操作评分标准和考核标准,护生从思想上对该内容重视不够,职业防护意识薄弱。
(二)护生职业防护知识不够全面
虽然国家已将护士职业防护这一内容纳入了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客观上促进了各学校对该内容的重视,但高等护理院校仍普遍缺乏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生职业防护教育体系:一些教材仅以知识拓展的模块介绍相关知识,教师有关新知识引入不够;一些高校举行一些职业安全讲座,但内容、时间有限,深度、广度缺乏,培训效果欠佳,不能满足临床实习护生对职业防护的需求;教学医院在岗前培训中也因时间的限制等,缺乏相关内容的渗透和深入。因此,护生虽然了解一些标准预防知识,但仅限于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对临床工作中的具体预防措施掌握欠佳,实际运用能力缺乏。
(三)相关保护制度不够完善
对于护生,目前国内各医院尚未建立完整的职业暴露登记报告制度和职业暴露风险保障机制[5],护生发生职业损伤后不知如何处理,或是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在张吴佳[6]等关于我国护生针刺伤的研究中,只有27.5%的实习护生向带教教师进行了报告,而且报告结果无一例是真正意义上的登记在案。登记报告制度没有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护制度不够完善。
(四)医院防护设施不足
朱凤祥[7]对357名实习护生职业损伤现状调查表明,35.57%的护生认为自我防护不到位的原因是医院没有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品;李焕[8]对305名实习护生职业损伤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1.01%的护生经常使用具有安全的针具、器械等。很多护理人员在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时,基本上没有相关防护设备。
(五)带教教师缺乏言传身教
临床带教教师是学生言传身教的榜样,是实习护生职业防护良好习惯养成的主要影响者。但由于一些带教教师自身职业防护意识薄弱,职业防护新知识学习不到位,操作不规范,从而严重影响到护生职业防护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二、实习护生职业损伤防范策略
(一)加强职业防护基础知识教育
加强护生的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关键。相关院校应增设职业安全教育相关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护生采取正确的防护行为:通过普及和强化标准预防意识,能有效地规范护生的护理行为;通过强化操作规范和流程,能有效规避意外伤害。系统的在校教育,能使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就能掌握有关职业防护知识和基本防护技能,强化其职业防护意识。
(二)加强职业防护知识的岗前培训
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实习前可由临床带教教师对护生进行集中的专业技能培训,如针对护生最薄弱和最关注的锐器伤进行重点讲解,强调发生锐器伤后正确有效的处理措施及上报医院有关部门的方法,做好暴露后预防[9];搬运患者和重物时如何正确运用节力原则,有效预防机械性损伤;接触各类化学消毒剂、化疗药物时如何防止化学性损伤;面对医患矛盾、患者负面情绪的刺激时如何进行心理调适等。要注意从细节上对护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培训。
(三)建立健全护理职业防护制度
医院管理者应制定并持续完善护理职业防护制度。同时,应完善职业损伤登记报告制度,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建立监测系统,将护生发生职业损伤后的各种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如针对锐器伤,可规范操作行为,使护生明确发生损伤后应按挤压、冲洗、消毒、处理、登记报告等程序进行正确处理;而主管部门应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为护生职业损伤防治提供一定保障。
(四)创造安全的医疗护理环境,完善支持体系
医疗机构应为护生提供完善的职业防护设施和用品,确保护生在护理过程中能根据需要选用配备的设施和用品。应落实对医用口罩、帽子、手套、隔离衣和防护服等防护用品的供应,尽量采用具备安全装置的医疗器械,改善医疗护理操作环境,使护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尽可能少地受到职业损伤。
(五)加强带教教师的培训
通过经常性的护理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带教教师的职业防护意识和责任意识。临床带教教师除自身要加强学习之外,还要针对护生的特点合理计划和安排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对相关内容拟定考核标准,注意言传身教,正向引导学生。
(六)加强身心健康教育,提高其抗压能力
护生的职业损害来自各个方面,而良好的身心素质可以减少不良刺激对护生造成的伤害。目前护理工作本身就强度高、风险大且人际关系复杂,而护生从学校到医院,也面临学习环境、生活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在校期间应加强其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实习前应安排学生多去教学医院见习,使其熟悉医院环境,实际接触病人,提高其与病人的沟通能力;进入临床后,带教教师应细化带教要求,对护生采用较灵活的排班方式,帮助其尽快适应新环境。
三、小结
职业损伤给护生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一些护生受到伤害后对工作产生厌倦情绪,影响了他们对护士职业的选择,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不利于护理队伍的发展。因此,加强护生职业安全教育,使护生掌握各种职业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处理意外伤害是护理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黄辉.R床实习护生职业危害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护理学院,2012.
[2]孟发芬,张霄艳,田淑军,等.实习护生职业安全卫生防护及其课程设置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8,23(7):59-61.
[3]王爱霞,王晓花.实习护生针刺伤后处理情况及防护知识的调查[J].中华护理教育,2008,5(3):123-125.
[4]黄谨耘,陈清.在大专护生基础护理教学中开展职业防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9,16(8A):8-11.
[5]蔡雯.健康教育对实习护生艾滋病知信行及职业防护影响的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08.
[6]张吴佳,赵爱平.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11-13.
[7]朱凤祥,杨瑞贞,祝宪庭,等. 实习护生职业损伤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3,27(3):60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