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教学工作实习计划范文

小学教学工作实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学工作实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教学工作实习计划

第1篇:小学教学工作实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育 合作学习小组 德育功能 调适策略

有人认为德育工作的任务就是建立正常教学秩序,培养学生政治觉悟、高尚情操、良好习惯。事实上德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克服困难的意志、毅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的能力,拓宽知识面,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等都是德育的功能。但德育的这些重要功能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在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中常常被弱化,甚至被忽略,这些现象主要表现在:

(一)以文化成绩为中心,小组建构标准单一。

建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一般来说,小组建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但在小组实际建构中,往往只根据学生文化成绩组建学习小组,只考虑文化成绩提升上的互助和帮扶,小组内成员的责任分工只是按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维纪员等小组正常活动不可缺少的必备要素安排。有的虽然考虑了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与个性特长等因素,但这些只是从有利于提高文化成绩角度考量,所以从合作学习小组的成立开始德育功能就被弱化和忽视。

(二)以文化成绩为依据,小组评价标准单一。

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在对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中,许多学校和老师评价的标准是唯一的,他们只从小组成员文化成绩的进退方面考核,大多数老师的做法是把每个小组的所有成员的考试成绩相加,看哪个组的总分高,进步快,哪个组就是优秀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坦诚互助,学习共进步,品德共成长的评价全被忽略。

(三)以文化学习为核心,小组活动内容单一。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的活动内容常常是单一的,小组的所有活动都围绕文化学习展开,其他活动都被剔除在活动之外。事实上,合作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互相支持,是学生在品德和做人上的相互唤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研讨明确学习目标,坦诚沟通交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这些都是合作学习小组在活动中应该彰显的德育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经历共同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挖掘、个性的发展及团队的共同成长。

(四)以优生帮助为主体,合作互助方向单一。

因为合作学习小组成立的标准就是以文化成绩优劣为唯一标准,所以学生之间的互助也只能是文化学习上的帮助。因为文化成绩较差的学生对文化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文化学习上不能起较大作用,所以不可能有真正的合作,有的话也只是文化学优生对文化后进生的单向“救助”。

针对上述问题,为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特别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德育功能,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适。

(一)转变观念,德育为首,科学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上,国家把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大力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所以在合作学习小组的建构中必须有清晰的目标指向,坚持德育为首,彰显德育功能。

(二)关注生活,联系实际,科学确定小组合作的德育主题。

对合作学习小组德育主题的选择,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与目标及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实际,把握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恰当选择合作学习的德育主题。

1.整合教材,挖掘主题。思想品德课教材是学习的重要资源之一,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内在需要重新整合,挖掘小组合作学习的德育主题。我们可以结合教材的具体概念、观点、原理、规律等引导学生研讨探究,结合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开展小组交流讨论,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及坦诚互助的合作精神。

2.关注生活,开发主题。“生活即教育”,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确定德育主题。例如在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时,可以结合学生在教材、报刊、网络媒体和生活中亲身经历或感受的正反事例开展一系列小组专题活动或社会实践。教学中可以创设各种生活情境,提供各种体验,引导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产生兴趣和疑问,并从中迸发思想的火花,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3.激活教材,拓展主题。思想品德教育离不开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在对教材有效挖掘的基础上,找寻促进学生发展的亮点,拓展合作学习的德育主题。例如有位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话题:“有人认为音乐是贝多芬的财富;色彩是达・芬奇的财富;齐白石的财富是虾,徐悲鸿的财富是马。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财富,甚至某种痛苦的经历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你的财富是什么呢?你是如何看待金钱的呢?”对这个来自学生生活,具有开放特点和鲜活情境的探究话题,学生如入芳洲深处。

(三)统筹调控,科学指导,正确发挥师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的德育功能。

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在平等的师生交流中,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更是与之共同学习的伙伴。

1.营造合作氛围,创造安全交流的心理环境。思想品德教育应努力克服传统教学中单向灌输的说教方式,积极创造一种生动活泼、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这不仅有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尊重、平等、宽容、赏识的人际关系,而且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中逐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成长的快乐。

2.点拨引导,把控方向,正确发挥教师的德育引领作用。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各种有趣有效形式激发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致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多给学生创设主动求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活动为载体,多为学生搭建锻炼能力、施展才华的平台。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讨论问题的设计要体现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和学生观,要真正反映新课改精神和现代教育理念。教师重点突出对讨论节奏的调节和德育方向的把控。

3.以生为本,突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德育自主唤醒作用。当然,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思想品德教师不能独霸课堂,唱独角戏,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变成自己表演的舞台。在课堂上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更多地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质疑探究、合作讨论和互动交流。思想品德教育探究性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符合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规律。

(四)建章立制,多元评价,建立健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德育评价机制。

第2篇:小学教学工作实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顶岗实习;小学教学;中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9-0019-02

顶岗实习是指师范生在院校组织、实习学校指导以及地方政府协调下,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顶岗置换方式,完成自身教育理论到实践教学经验转化,完成实习学校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学实践过程。多年以来,各高师院校和部分综合型大学的实践都充分证明了顶岗实习培养人才的可行性,以及教育实习与之无法媲美的深远意义和作用,它是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法,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内化知识、提升教育教学技能的良好渠道,更是地方教育部门解决农村学校师资短缺和有计划地开展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力手段。

近年来,顶岗实习活动在全国各大师范院校开展起来,衡阳师院积极遵循国家方针政策,自2007年起,已累计向衡阳的常宁、耒阳、衡阳市城区及常德澧县的41所学校派出顶岗实习学生400多人。在顶岗实习期间,实习老师全程参与顶岗实习学校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包括教育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与教育研究。与常规实习相比,顶岗实习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给了实习老师更多的锻炼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已有许多文章从方方面面对顶岗实习活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然而还很少有文章对在中学与小学顶岗实习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研究。[1-4]本文通过对参加中、小学顶岗实习活动的同学进行调查,对中、小学顶岗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差异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一、中、小学顶岗的教学工作差异

中、小学教学对象的特点不同,小学教学对象在自我控制能力、纪律意识、集中注意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与中学教学对象相差较大,再加上现有一些实际情况使得中、小学顶岗的教学工作存在很大差异。

1.客观条件导致的差异。现在小学的顶岗实习经常是同一年级只有一两个班级,要求实习教师全面担纲,而中学同一年级是多个班级,实习生在小学顶岗很难像在中学顶岗那样跟着平行班的老教师的节奏计划进行,也很难得到老教师手把手的教导和现实的观摩。

中学顶岗实习时经常遇到学生基础太差,有的连小学的基本知识都不会,学生参差不齐,班级人数多等问题,很难因材施教,相对而言,小学顶岗实习遇到这方面情况要少些。

中学生在校时间长,有的要住校,实习生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给学生课外辅导,但中学的知识相对较复杂,难度大些,备课的压力较大。实习生大学期间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知识多是针对中学的,对小学相关知识的理论学习欠缺。

2.教学方法的差异。中学的教学方法大体上与小学的教学方法相同,主要有讲受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但是又与小学教学方法存在差异。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比小学生有较大提高,中学教学方法中还可以采取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独立的获取知识、培养自我学习能力的方法。它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参考书,指导学生预习、复习、使用工具书以及阅读相应的课外书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学习需要他们自己的阅读和领会,因此使学生掌握读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认真读书、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可以弥补教师讲授的不足;也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从而提高学生自学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但采用这一方法时,必须把学生的读作为主要方面,要教育学生专心致志,学思结合,质疑问难,“勤读勤记”,理论联系实际。读书指导法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对小学生要慎用。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可加强直观教学,比如说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拿一些实物给学生看,或者可以适当的采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但中学生则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应注重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多采用点拨式、探讨式教法。

在中、小学教学活动中,都需要对学生进行多鼓励与表扬。特别是小学生,更应如此。多应用一些表扬词,比如,笔者在上课的时候就喜欢用“你真棒”、“你真聪明”、“回答的可棒啦”等一些词语,对他们进行表扬。这样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自主性。小学教学时还要有多变的节奏,多一些花样。中学的作业布置除注重基础外,还要适当辅以课外自学、调查研究方面的作业,而小学要给学生留足游戏时间,控制好作业量。

二、中、小学顶岗的班主任工作差异

小学生与实习生之间心理差异较大,实习生有时很难走进他们的心灵。而中学生与实习生之间容易交流沟通,但中学生心理问题在以下几方面特别突出:

1.学习类问题。学习动力不足,萎靡不振,厌学情绪严重。

2.人际关系问题。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有些同学之间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搞好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青春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是趋于自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在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外露有时内隐。

三、建议

顶岗实习是一顶非常有意义的教育实习活动,顶岗实习是“促进教师教育整体发展,打通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参加顶岗实习活动对大学师范生来说既锻炼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又为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经过上面的分析,笔者特提出如下建议:

1.在实习生的选派时,派往小学的要挑选能力强、心细的同学,对家里有在小学任教的亲戚的实习生优先。

2.实习生要善于和中、小学领导、教师沟通交流,多向他们学习。

3.善于利用网络等适用于所教对象的教育方法,在工作中不断反思、总结,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4.师范院校要加强对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顶岗实习”铺好就业路[J].职业技术,2004,(7):129―130.

[2]刘汉文,钟敬尊.谈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J].中学数学,1986,(7):62-63.

第3篇:小学教学工作实习计划范文

大家好!

从xx年参加工作至今,我一直担任文学院的教务干事。在学院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工作的大环境下,我一直树立为教学中心工作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服务理念,协助教学院长,履行以下工作现职责:

一、履行岗位职责情况

1. 教务工作

作为教学秘书,我深知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体会到自己的工作政策性强、业务性强、服务性强,而且工作量很大。但我以自己的细心、耐心和强烈的责任心,协助教学院长做好学院的教学事务。主要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1)协助教学院长及系主任制定学院的教学计划;

(2)依据教学计划制定公共课开课需求及教学执行计划;

(3)学生学籍管理与成绩管理;

(4)组织学生期末的选课及开学初的补选课工作;

(5)协调日常教师调课、补课工作;

(6)协助教学院长参选教学创新团队申报工作;

(7)教学实践环节的落实,包括小学期活动与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

(8)组织全院1600多名在校生的英语四、六级,ab级以及普通话、教育学、心理学、省二级计算机考试以及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报名工作;

(9) xx届458名毕业生的毕业资格审查工作;

(10)每学期教学工作量与其他教学工作量的统计与计算;

(11)期末考试工作与补考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2)协助教学院长做好日常的教学检查工作。

在繁重、琐碎的工作中,我都力争做到事事讲原则,件件有章法,处处善研究。随着工作阅历的增加,我也逐渐的成长。我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学院领导和老师们对我工作的帮助与支持,借此机会,向大家表示感谢。

二、存在的问题

在工作中,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 工作经验不足,做事前思考的不够;

2. 性格比较急躁,总是急于求成;

3. 公文写作方面还有待加强。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完善自己,不断学习业务理论知识,以五勤(眼勤、耳勤、脑勤、手勤、腿勤)来要求自己,在履行工作职责时想得深、计划远、工作细、有韧劲、勤整理、快反馈,以便能高水平、高质量的完成各项工作。

谢谢大家。

述职人:孙侠

2012年4月11日

小编推荐与 2012年文学院教务干事述职报告 关联的文章:

党支部换届选举述职报告

小学教代会校级领导述职报告

2012年度hr经理述职报告2012年年级主任述职报告

2012年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的述职报告

第4篇:小学教学工作实习计划范文

一 个人试用阶段的主要任务:

1. 完成本学期教本附科一和读本有关内容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能力;

2. 加强基础练习,落实专题训练,努力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确保美术等各科平均分有所提高;

3. 加强备课工作,通过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

二 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结合《普通中小学各科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积极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观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材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升二,三,四.五.六.初一打下坚实的美术基础。

三 教学工作

(一)附科课

1.教本

(1)附科课教本的处理,在寒假备课的前提下,根据实习学校及指导老师的具体安排作出相应的调整,进一步完善。

(2)教学内容的组织:

A.遵从指导老师的安排,完成相应教学内容。

B.按照专题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要突出各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并引导学生模仿和创作。把各专题内部的创作作品密切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研究,从而深化对作品和专题要点的把握。每个专题的教学内容完成之后,组织并指导学生作品的完成专题练习和反馈工作,及时查漏补缺。

C.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获得学习兴趣,自奋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课文理解;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切实提高美术创作能力。

(3)教材的备课

在自己备好课的前提下,根据实习学校综合组的制度与实习老师一起集体备课,向在校老师学习备课专题的重点、难点、疑点等,提高自己的备课能力。

2.读本,动手,想象,画

根据教本与读本相结合的原则,做到课本、读本对应衔接;以“读,动,听,画”为主,组织学生创作与阅读和讨论交流。要在读本的阅读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写促读,布置读画笔记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对读本的阅读理解;读本的“名著导读”“名画创作”部分,结合“研究性阅读”实施;在练习、检测时以读本为材料,促进学生对读本学习的兴趣。

(二)活动想象教学

1. 依据教材编写体例,完成教本上活动的有关训练。

2. 结合指导老师的教学工作计划,遵从其实习工作安排,活动练习分步骤进行达标训练,要求学生逐渐达标。

3.提高学生考场作画的完成速度,在课堂上能够在25分钟完成一幅活动作品。

4.调动学生参与作品观察与点评,提高观察实效。

5.作品教学重讲评,示范,通过讲评示范明得失,知方法。要引导学生自评自改。

6.鼓励学生作品后和作品反思,做自我总结,提高作品作画的能力。

(三)课时进度

实习三个月,其中二天见习,二个月二十四天来实习,四天总结。具体由实习指导老师安排。

1. 第一天:见习

1) 白天听课,听指导老师的课以及各科优秀老师的课,主要是美术老师的课,从听课中吸取各种教学经验和技巧;其次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和课件等,练习试讲。

2) 协助指导老师批改学生作业,下到班级多与学生交流,熟悉班级事务,学习班主任工作的展开。

3) 做好与实习学校及队员间的沟通交流,开展两天一次的队内例会,及时了解各队员的见习情况,互相帮助。

4) 尽量争取晚上复习考研。

2. 二个月二十五天:实习

1) 按照指导老师及指导班主任的安排做好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的实习。争取白天做好实习事务,晚上复习考研。

2) 做好教育调研,第二课堂活动。

3) 开展每周一次的队内例会,交流实习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最后十天:总结

督促队员做好个人试用期工作总结,撰写教育调研报告。做好离校各项工作。

第5篇:小学教学工作实习计划范文

大家好!

从20*年参加工作至今,我一直担任文学院的教务干事。在学院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工作的大环境下,我一直树立为教学中心工作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服务理念,协助教学院长,履行以下工作现职责:

一、履行岗位职责情况

1.教务工作

作为教学秘书,我深知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体会到自己的工作政策性强、业务性强、服务性强,而且工作量很大。但我以自己的细心、耐心和强烈的责任心,协助教学院长做好学院的教学事务。主要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1)协助教学院长及系主任制定学院的教学计划;

(2)依据教学计划制定公共课开课需求及教学执行计划;

(3)学生学籍管理与成绩管理;

(4)组织学生期末的选课及开学初的补选课工作;

(5)协调日常教师调课、补课工作;

(6)协助教学院长参选教学创新团队申报工作;

(7)教学实践环节的落实,包括小学期活动与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

(8)组织全院1600多名在校生的英语四、六级,AB级以及普通话、教育学、心理学、省二级计算机考试以及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报名工作;

(9)20*届458名毕业生的毕业资格审查工作;

(10)每学期教学工作量与其他教学工作量的统计与计算;

(11)期末考试工作与补考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2)协助教学院长做好日常的教学检查工作。

在繁重、琐碎的工作中,我都力争做到事事讲原则,件件有章法,处处善研究。随着工作阅历的增加,我也逐渐的成长。我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学院领导和老师们对我工作的帮助与支持,借此机会,向大家表示感谢。

二、存在的问题

在工作中,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工作经验不足,做事前思考的不够;

2.性格比较急躁,总是急于求成;

3.公文写作方面还有待加强。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第6篇:小学教学工作实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教师教育 实践教学 模式 改革

面对新历史时期的要求,在我国当前教师教育改革从理论取向转向实践取向的大趋势下,高等师范院校必须积极探索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深化。

一、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传统的师范教育向新型的教师教育转变,已是我国教师教育发展不可扭转的趋势。我国的教师教育在要求师范生学好学科知识的同时,要求高校必须强化专业思想,加强教师技能训练,尽早让师范生接触中小学校和学生,提高从教能力。为此,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师院校要因地制宜地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不少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要围绕培养高素质教师的目标,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遵循教师教育规律,调整教师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因此,以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为重点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通常包括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和教育实习两项主要内容。以微格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和教育实习存在不少问题,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1.微格教学存在的问题

微格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地培训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活动。然而,我国高师院校的微格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指导问题。微格教学的兴起深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因此,许多微格教学技能训练被打上了行为主义的烙印,在微格教学实施过程中过分强调了指导教师的作用,忽视了受训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学技能的训练主要局限于经验模仿的范畴,造成在复杂的教学情景中,学生课堂教学技能的迁移水平受到限制,极大地影响了微格教学的训练效果。

(2)课程设置问题。微格教学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设置随意性较大,有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未能纳入教学计划严格执行,再加上师资缺乏、无教材、缺设备、教学难度大等原因,一些学校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课无法正常开设。

(3)考核与评价问题。微格教学训练和成绩考核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有些高等师范学校的规章制度中,尚无明确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成绩条款;部分学校虽然把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成绩列为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但也因教学训练未正常开展、考核标准难掌握等原因而未严格执行。

2.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

作为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主体内容,教育实习是新教师培养系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前,不少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都存在以下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1)实习管理松散。师范生人数多,且经费和教育实习基地不足,原来统一组织、集中实施的传统教育实习模式逐渐变得松散,有的院校甚至采取了“放羊式”的管理,让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学校,自行解决实习问题。加之高师院校的实习指导老师的巡查指导往往流于形式,因此很难保证教育实习的有效性。

(2)实习时间不足。目前我国教师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时间偏短,一般只有10周左右。另外,由于教育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不少学生因为忙于毕业论文和找工作而对实习重视不够。这样直接造成师范生课堂经验缺乏,教学能力不高。有学者指出:“偏少的教育实习时间不利于师范生了解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规律;不利于熟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不利于正确把握教学原则和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不利于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班主任工作;不利于高师院校综合考查实习生的从师素质,全面地检验教育教学质量;不利于高师院校借实习的契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3)实习与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不对接。目前的教育实习将着眼点放在锻炼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上,对如何通过教育实习服务一线基础教育,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在职培训缺乏关注。将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割裂开来,不利于在实习中调动和协调各方力量,不利于促进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建设。

二、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路径

为了顺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必须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探索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新模式。这种将师范生培养与中小学在职师资培训融为一体的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种路径。

1.构建校内外一体化的教师教育网络平台,实现微格教学模拟课堂与中小学真实课堂的贯通对接

不少高等师范院校通过建立教师教育数字化实训平台,不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微格实训教学,还能借助网络,实现微格教学模拟课堂与中小学真实课堂两类课堂之间的有机衔接,使处于教师职业准备阶段的学生从模拟教学实践环境成功迈入真实的教学实践环境。基于网络的教师教育实训中心的建立,使数字化的实训平台具备课堂实时观察、课例点评、教学示范、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和网络会议等功能,最终实现师范生的中小学课堂见习常态化和中小学教师的校本教研、培训远程化。同时,中小学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参与师范生在学校开展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的教学和评价。

可见,教师教育网络平台不仅是以微格教学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技能实训中心,也能在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校本培训等方面发挥作用。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的教师共同体,将有力地促进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效率的提高。

2.通过以“顶岗实习支教、置换教师培训”为行动模式的教育实习改革,推进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体系建设

目前,不少高等师范院校正通过顶岗实习支教,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提高师范生的专业素质,改善教师培养质量。顶岗支教实习使得实习生的有效实习时间和教学实践机会大大增加,实习生能够全面地参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既能积累更多的教育教学经验,还能锻炼自己的协调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在农村和较落后的地区开展教学工作,学生较容易取得成就感,自我价值的实现感也较在发达地区更强烈,更有利于他们加深对教师职业角色和职业价值的认知,增强社会责任感。

其次,通过“顶岗实习支教、置换教师培训”,可以密切高师院校与中小学的联系,形成一种大学与中小学校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的新机制。高师院校通过满足当前中小学学校教师的培训需求,不但有利于高师院校与地方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建立起一种互利双赢的新型关系,而且还有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

以“顶岗实习支教、置换教师培训”为行动模式的教育见习实习改革,是新形势下实现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为解决农村基层教师难以脱岗培训和师范学生缺少实践机会的问题找出了一条新路。

3.政府、大学与中小学密切合作,构建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为基础的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新模式

有学者指出,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实施大体有三种模式:一是以大学为本位的模式,在我国主要体现为高师本位模式,因为高等师范院校是我国培养教师的主要基地;二是以中小学教师任职学校为本位的模式,简称“校本”模式;三是以大学和中小学相结合为本位的模式,主要是指“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模式。

目前,一些高等师范院校正在积极建设各种形式的“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积极改进并完善对师范生的培养教育。这些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实施“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合作培养教师的模式,由实验区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为师范生教育实习提供场所、学科教学指导、班主任工作指导和学校活动指导。师范生的实习通常采取多学科混合编队、顶岗实习的方式,让他们全面了解基础教育一线的实际情况,为正式走上教师岗位打好基础。实习期间,师范院校派出具有实习指导经验的教师,同实习基地学校高水平学科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同时,高等师范院校将采取集中面授、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方式,免费为部分在职教师提供离岗培训,帮助其提高学科素养与执教能力。

通过这些改革,实现人才培养与为基础教育服务有效结合,使原来由大学独立完成的人才培养过程,转变为由大学、政府、基础教育一线学校共同完成。这种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模式,不仅有利于师范生培养,也利于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深入开展,是一种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路径。

三、小结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提高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从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尝试和探索,为提高师范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和从教能力开辟了新的路径。但这些新的尝试还缺乏足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高师院校要成功实现教师教育从理论取向到实践取向的转变,还面临许多现实困难和挑战。高等师范院校必须要努力创新,完善我国教师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技能,最终实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改变。

参考文献:

[1]黄仲佶,赵爱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微格教学的指导意义[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8).

第7篇:小学教学工作实习计划范文

具体情况如下:

一、课堂教学

我们实习的学校虽然在县城,但是农村的教学环境相对比较艰苦,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这给美术教学中所展示的图片带来众多局限性,而且因条件制约老师们在课堂上展示的图片及资料非常有限。

我的第一节课是在紧张中结束的,虽然精心的备课,但在课堂上面对孩子们五花八门的问题还是有些紧张。经过指导老师的培训,我们带着自信走进了下一个班级。这节课我要讲的是《飞天》即敦煌的壁画上的飞天形象,很巧合,夏天我刚去过莫高窟和龙门石窟。因此拍了很多真实的石窟图片,配合书上的图片一个真实的飞天展现在孩子们眼前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们听得非常认真。通过我的讲解,孩子们了解了更多有关飞天与石窟的故事。“因为平时很少有外界的图片,所以这节课学生们格外的认真”我的指导教师这样说。我很欣慰,因为我的到来使他们了解了外面的世界。

在课堂教学上,我们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为更形象化的,语言运用到课堂上。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在此环节中我们也学会了如何组织教学,使理论知识更形象化及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在此过程中,我们深感,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只有认真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并做好充分准备,孩子就会积极配合共同完成教学计划。

二、听课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听了大量的指导教师的课。并对其发出赞叹,因为他们在课堂上那样的应对自如。虽然教学条件艰苦,但是通过讲述身边的故事与例子,加上幽默风趣的语言,虽没有多媒体的帮衬,但课堂气氛依然活跃。我想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发挥自身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克服困难,完善教学工作。

在课堂上我们还学会了一些语言技巧来维持教学秩序,如:个别同学开小差,不应该在课堂上训斥,而应该以提问或其他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方法使其思绪放回在课堂上。

在课堂讨论是对于班级的混乱,可以表扬纪律好的小组,进行鼓励,那其他小组就会效仿,课堂很快就会安静。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深感,课堂语言也是一种艺术。听课的过程,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在了解教学流程的同时,也应注重教学方式及一些组织教学的能力。

三、家访

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双方的交流,对孩子有更深的了解,同家长共同努力提高学生成绩。同时,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努力创设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和谐发展的课程环境。

我在家访过程中,就了解到一个孩子的性格内向,不经常参加集体活动,我感到她是热爱集体的,带此疑问我进行了电话家访,从家长处了解到因家长工作特殊孩子经常独自在家,因不常与人交流从小的性格就很孤僻,但她的自尊心很强……对此情况,我鼓励他多和班里的同学交朋友,并安排性格开朗的同学与她一组进行二课堂活动,使她的性格能够开朗些。

这都是家访带来的收获使我们能更深刻地了解学生情况,并及时提高学生成绩。

四、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负责班级全面工作的教师,因此要组织班级群体、协调班级关系,实行个别指导等等。

在班主任实习阶段,班级一些日常活动如:怎样搞好自习期间的班级纪律。如何开展课余生活,即针对个别不遵守纪律同学的教育等。在处理这些事情时,我不是处于一个统治者的角度,而是作为一个指导者参与者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听取大多数学生的建议,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并作出指导性的合理方案,使班级充分民主,进而解决问题。

我认为,这种方式更有利于组织班级纪律,开展班级日常工作,教师应处于“平等中的首席”这一位置中。在一个相对平等的环境下,有利于拉近师生关系树立威信,有助于激发班级成员凝聚力,使其团结在一起,构成一种整体力量,有助于学生成长。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知道,认真备课准备教具是重要的教学流程,要针对教学工作持有严谨的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

第8篇:小学教学工作实习计划范文

从国家政策导向来看,教育部正在积极构建国家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并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教师教育面临繁重的探索和建设任务,还面临水平提升和质量提高的全面考验。从高等师范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长期困扰师范大学的学术性与师范性,或综合化与特色化之争并未彻底解决,良好的教师教育文化氛围有待形成,发展教师教育尚未成为全校共识。教师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师教学能力离基础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教师教育的专职师资队伍数量总量不足,兼职队伍不稳定。创新团队、教学团队和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严重缺乏。科研水平不高,研究项目偏少。教育学和学科教育的学科建设水平亟待提升,引领、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仍有待加强。

二、教师教育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基本路径

高等师范院校是基础教育的教师培育基地。为了适应国家新时期关于教师教育改革的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应适时以教育部相关改革理念为指导,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正确定位培养目标,切实加强与中小学的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切实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打造教师教育品牌。

(一)准确定位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大多属于新建本科院校,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其本科专业数量和招生人数都急剧增加,多学科发展成为共同趋势。但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一定要准确定位教师教育目标,明确教师教育在学校中的位置,不能因为走综合化之路而丢弃原有的师范特色与优势。一方面,要确立教师教育专业的独立地位,保障教师教育的"合适"位置,大力构建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培养体系。绝大多数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是由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的,仍然承担着本地区基础教育、师资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的重任,因而其教师教育专业既是学校的发展根基和办学的优势与特色,又是服务社会的重要桥梁,在继续输送合格师资、培训在岗教师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牢固培养教师的专业目标,立足于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师资。尽管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或愿意从事教师行业,但从专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教师教育专业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细化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要求,从而保证学生毕业时具备教师资格。

(二)切实加强与中小学的合作教师教育是教师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入职教育,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师资。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确保培养的学生能够胜任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教育专业发展过程中首先要思考的问题。综观中外师范教育的办学历史不难发现,重视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与基础教育的接轨是办好师范教育的必要前提。但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由于教师教育专业招生人数急剧增加,高师院校在办学过程中缺乏主动与中小学联系的机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基础教育联系不紧密,教育内容也脱离了基础教育实际,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不能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近些年,高师院校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开始积极主动建立与中小学的紧密合作机制。笔者认为,高师与中小学的合作,重点内容有四大方面。第一,共同开发课程及实施课程教学。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一方面要坚持本科教学的学术规范,课程设置必须遵照国家学科规定;另一方面要立足于培养合格师资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中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技能、基础教育课程研究、班主任工作等课程必须与服务地方紧密结合,分别与中小学、幼儿园共同开发课程,保证课程开设的实用性。目前,大多数教师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时强调本科教学的学术性,教师教学一味强调理论灌输,鲜有对接基础教育实际的课程,因而学生在校的学习与实际的中小学教学存在明显的脱节,学生在教育实习时存在过长的不适应期。因此,教师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时必须保证一定比例的教育教学类课程与中小学联合开发,一定比例的课由中小学优秀教师来实施教学,通过他们的以身示范和案例教学,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保证师范生更早、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基础教育。第二,共享共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构建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聘任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名师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的数量要不少于教育类课程教学教师人数的20%。兼职教师要承担课程教学或指导专业实践和毕业设计等任务,从而形成高校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机制,实行双导师制。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中小学和幼儿园定期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教师每四年内至少要有一个学期在中小学或幼儿园工作,全面、深入掌握基础教育实际,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同时,高师院校要支持教师积极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担任教育类课程的教师必须具备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服务工作经历。只有"双管齐下",才能逐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第三,教育见习实习的协同创新。总体来看,中小学、幼儿园的办学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办学特色也有较大差异。首先,高师院校要结合不同专业的实际,定向选择符合专业办学定位的中小学、幼儿园作为实习基地,并与实习基地开展深度合作,综合考虑课程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与资教助教等多方面的因素,深度融合师范生的专业成长与兼职教师、专业教师的职业提升的要求,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其次,高师院校要与实习基地共同开展教学改革与基础教育研究,改革校−县、校−校合作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教育实习与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增强基础教育、网络课程、案例库的资源建设等。最后,高师院校要持续加大专项投入,巩固完善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建设教育实习基地,主要是为教师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服务,按照"谁受益、谁投入"的基本规则,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高师院校要设立"实习基地建设"专项经费,专项建设经费可以依据"按需申报,高度共享、统筹管理"的原则来执行。同时,要定期选择一定数量的中小学、幼儿园来推进和巩固各学科专业的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形成稳定的"见习、实习、研究、服务"四位一体的实习基地,从而建成一批标准化的实习基地。

(三)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近些年来,教育部连续推进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面向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这对推动各高校的本科教学改革工作无疑是一种政策引导。作为师范院校,探索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自然是义不容辞的。地方高师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多种路径可供选择,诸如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综合教改实验班、优秀师范生助学奖励计划、定向培养、第二学位、开放教师教育模块课程的主辅修制、本科−教育硕士和本科−农村教育硕士一体化培养等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笔者以教育硕士授权学校为例,简要说明实施"本科硕士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实施"3+0.5+0.5+2"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具体设想。"3"指的是本科培养的前三年,主要任务是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学习的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职业教育的理论课程,培养过程中要融合专业教育与教师职业教育的特点,既要保证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从事教师工作的职业能力。前一个"0.5"指的是本科培养的第七学期,主要是安排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教育实习。校方要集中安排学生到中小学担任课程教学和班主任工作,逐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还要安排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准备工作。毕业论文的选题要契合学生的实习实际,既可以是教学研究论文,也可以是教育调查报告。当然,辅导教师要鼓励学生选择与所修专业相关的研究性论文。后一个"0.5"指的是本科培养的第八学期,主要是学生进行反思性、发展性学习。学生在经过理论学习和教育实习后,要认真进行理性反思,进一步明晰作为中小学教师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学校开设的课程既要有专业选修课程,还要增加教师职业教育课程,尽量多开设专题式课程和实践类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院系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研讨活动,使学生具有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能力,同时做好本硕一体的课程衔接工作。"2"指的是两年的教育硕士学习阶段,主要任务是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高度融合。教育硕士课程的设置包括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课程、专业课程(学科发展课程、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结合的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宽阔的学术视野,独立解决教学中疑难问题的能力,开展基础教育研究的能力,以及初步具有引领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地方高师一定要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考核,要建立"师范生成长档案",形成"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教育"的学业评价机制,逐步完善毕业生跟踪制度,把师范生的在校培养和工作后的专业成长纳入培养体系,确保学生实现从"优秀师范生"到"优秀教师"的转换。

(四)全面优化课程体系总体而言,我国各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大致相同,一般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三个部分。目前来看,我国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体系与发达国家基本相似,但各类课程的比例与内容选取与发达国家有着显著差异,突出的问题有三:一是公共基础课程偏弱,不利于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目前高师的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等课程,涉及的领域较为狭窄,无法为学生提供宽口径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储备,也无法适应日趋综合化的新课程改革要求。二是学科专业知识过于庞杂,限制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目前占总课程60%以上的专业课程,拘泥于封闭的学科体系,内容陈旧单一,缺乏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尤其是与教育学科的整合,严重脱离基础教育的实际,使得学生学的知识不少,但无法直接应用于基础教育教学的实际。三是教育类课程量少质低,无力支撑教师职业技能的形成。几十年来的"老三门",即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一直是教师教育专业的特有符号,教学内容也基本是空洞的理论说教,无法与基础教育的实际接轨。面对新的形势,高师院校必须大力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积极构建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和开放兼容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主动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遵循教师教育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师范教育类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要紧密结合。按照教育部出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规定的学习领域、建议模块和学分要求,制订有针对性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教育课程方案,保证新入职教师基本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需要。大力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建设,开发网络课程、教学案例库和资源库,注重学思结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五)不断强化实践教学教师教育,既要重视理论学习,还要高度重视教学技能的培养。因此,教师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建立实验、见习、实训、竞赛、体验、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验既要包括专业课程的实验,也要涵盖部分中小学课程的典型实验。教育见习,应从大二学生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师范生每学期到中小学见习一周,给学生提供更多观摩名师讲课的机会,使学生直接获得中小学教育的感性认知。同时,加强师范生的教学能力训练,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比赛,"以赛带练",实行教育实习资格制度,凡是没有达到实习资格要求的一律不得参加教育实习。大力实施一学期教育实习制,通过顶岗支教、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等混合编队实习,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环境。辅导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实习指导,形成专兼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从而保证教育实习的实效性。

三、结语

第9篇:小学教学工作实习计划范文

一 教育实习中重要他人的困境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教育实习环节的“无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重要他人的缺位造成的,这就需要我们从源头上来考察教育实习中的重要他人。分析重要他人目前所处的困境,找出问题症结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地对症下药,提高重要他人的指导质量。

(一)重要他人选拔的随意

如前所述,教育实习中的重要他人就是指大学、中小学指导教师。在我国担任教育实习中的重要他人一般不需要进行专门的资格认证,也不需要具备深厚的指导经验,重要他人的选拔呈现出随意性。就大学指导教师而言,主要由学科教学法教师担任,但由于高师院校的教学法教师数量有限,因此大学指导教师中的很大一部分由低职称或刚入校的新教师来担任,这些教师通常不具备丰富的教学工作经验和熟练的教学技能,指导能力和水平自然十分有限。另外,由于在教育实习期间的教学工作量并没有减少,指导实习完全属于额外工作,而实习补贴又少得可怜,这也是一部分大学教师对担任教育实习指导教师敬而远之的重要原因。就中小学指导教师而言,其选拔多以校长指定为主,一般由职前教师实习班级的任课教师担任,很少有老师自愿担任。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小学指导教师担心职前教师来自己班级实习,可能会打乱原来的教学进度、课程安排,影响学生成绩甚至会影响升学率,出于这样的考虑,他们对职前教师自然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当然也就很难有效地指导教育实习。同时也存在一些中小学指导教师由于没有太多指导经验,或由于个性原因不善于同职前教师沟通,不能帮助职前教师有效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的中小学教师也不适合担任实习中的重要他人。

(二)重要他人培训的缺失

很多研究表明,重要他人对职前教师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学者利特尔曾把指导教师描述为“教育辅导”的角色,即指导教师为职前教师提供“情境性调整”“技术性建议”和“情感性支持”。但多数指导教师对自己的重要他人角色是没有明确认知的,原因在于目前我国没有针对教育实习指导的专业培训。在部分高师院校和中小学,每年假期也会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但培训对象主要是中小学指导教师,并不包括大学指导教师,培训内容也多集中在教育基本理论、学科前沿知识介绍等方面,而对于在教育实习中如何指导职前教师、应该怎样指导、指导什么等方面却很少涉及。

(三)重要他人指导内容的模糊概括

在我国的教育实习环节,目前还是采用“学徒制”的指导模式,其特点是以中小学指导教师示范、观察与纠正活动为主导,实习生通过观察、模仿和练习来学习指导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技能。但在实际的实习过程中,多数重要他人对于自身的“师傅”角色并没有清晰的认识,更没有明确的指导思路和指导计划。就中小学指导教师而言,一部分中小学指导教师把职前教师当成私人助手,让他们帮自己批改作业、带领学生早读、管理中午分饭等事务性工作,真正让职前教师学习教学的时间却极其有限。即便是让职前教师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中小学指导教师的关注点仍集中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很少会关注职前教师的实习效果,对具体该指导什么内容更是没有明确的认知。大学指导教师对于自己重要他人的角色也是没有积极认识的,在教育实习中指导作用不明显。他们普遍认为,在教育实习中指导职前教师主要是中小学指导教师的工作,与他们关系不大,除了偶然的理论指导外,他们更多承担了带队教练兼保姆的角色。

(四)重要他人与职前教师之间是单向指导关系

作为职前教师在教育实习中的重要他人,指导教师在教育实习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就目前而言,指导大多还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单向知识传授层面上,也就是大学指导教师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而中小学指导教师传授教学技能方面的知识。重要他人主要发挥“教学、辅助、鼓励和咨询等基本职能,承担着‘导管’的角色,把个人经验和教学知识传导给实习生,为实习生提供帮助。”其弊端在于:职前教师在教育实习中处于被动模仿的地位,只要模仿指导教师的教学就可以了,没有机会反思和讨论教学,更不可能与指导教师共同改进教学。这种单向的指导模式显然不利于职前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不能充分发挥重要他人的主导性和积极性,实习质量自然会大打折扣。

二 重要他人的出路

通过对教育实习中重要他人目前所处困境的全方位分析,我们发现,提高重要他人指导质量的出路在于完善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担任重要他人需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

重要他人指导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育实习的成效,因此担任重要他人应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因为“教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担任这样的工作,即便是高学历、高职称的专家型教师也并未必人人适合担任重要他人,重要他人不仅“本身应是有效的教学实践者,经过专门的资格认证,熟练掌握差异性教导,熟练运用评价来监控学习和提供反馈。”而且还要愿意与职前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技巧,这样的教师才适合担任教育实习中的重要他人。学者摩尔对指导教师的任职资格提出了四点明确要求,对重要他人资格审查条件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一,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具有5年以上的教学经验;第二,实习指导教师是某一学科最优秀的教师,深得同事、学生及家长的尊重;第三,实习指导教师应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且被公认为是该学科领域的专家;第四,实习指导教师应具有一个以上学科领域师资培训的相关经验,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支持与指导。

(二)应该对重要他人进行专业的指导技能培训

为了充分发挥重要他人的指导作用,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对于重要他人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中小学指导教师而言,培训内容应包括:“对实习生在师范院校内所学课程的介绍,讲解教育实习在整个教师教育课程中的位置和培养目标。”另外,作为重要他人的中小学指导教师其教学服务对象既包括课堂上的中小学生,又包括来校实习的职前教师,其教学服务对象差异巨大,因此培训的内容还应包括成人学习特点的介绍、多元的指导策略及其如何运用、多元的评价方法和手段的介绍,以及如何从正面引导职前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并能够为职前教师提供批判性的反馈意见等。需要指出的是,教育实习中大学指导教师也不能以专家身份自居,他们也需要加强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认识和了解职前教师学习教学的过程、如何进行课堂观察、组织职前教师进行课前和课后讨论、如何引导帮助职前教师反思、如何搭建反思框架、反思的具体步骤是什么、反思日记如何撰写等。通过参加培训,无论大学指导教师还是中小学指导教师,都获得了与同行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反思教育教学、更新教学观念、加快自身专业成长的机会。

(三)重要他人应明确具体的指导内容

教育实习期间,重要他人的指导内容应该明确具体。在实习初期,职前教师的中心任务是到中小学指导教师的课堂观课。观课前,指导教师应向职前教师说明本堂课的任务、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难易程度等,观课后指导教师应与职前教师讨论观课内容,并具体分析教学现象背后的原因。指导教师应要求职前教师从“教学计划、授课技巧与组织、课堂管理、反馈与评估等教学过程出发撰写反思日志,并要求反思日志具备良好的组织,有详细充分的阐述和具体的例子作为支撑”。在职前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后,中小学指导教师需到职前教师的课堂上进行随堂观课,其观课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在职前教师上课前,指导教师必须审查职前教师的教学计划,看其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合理,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适中,并提出具体明确的修改意见和建议;第二,观课期间,中小学指导教师应有针对性地、系统地收集职前教师的课堂信息,包括教学技巧的运用、课堂的组织管理、时间的安排等;第三,课后与职前教师进行座谈,针对课内收集的信息,分析职前教师在教学中的优势和劣势,反思哪些地方已经做得很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并提供给职前教师具体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重要他人中的大学指导教师是联系中小学指导教师的高校代表,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大学指导教师应做到:第一,在职前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后,应定期到职前教师的课堂上观课。观课前应对职前教师的教学方案进行审核,观课结束,大学指导教师应同职前教师进行座谈,讨论他们的课堂教学情况,分析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以及改进到什么程度等,并提供一个具体详实的反馈意见。第二,大学指导教师应定期通过电话、网络或亲临中小学同中小学指导老师磋商,以便随时掌握每个职前教师的实习情况或可能发生的潜在问题,及时解决。第三,要求职前教师每天撰写反思日记,反思当天的教学工作,大学教师应定期检查反思日记。

(四)重要他人与职前教师之间转变为双向互惠关系

目前的教育实习中,重要他人与职前教师之间是单向的知识传递关系,其最大缺点在于:指导教师在帮助实习教师实践的同时,却很少能够通过与实习教师的共同质询、探究而提高自己。这一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西方学者马特森(M. Mattson)等曾提出了教育实习的实践共同体模式,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参考答案,其核心理念是:在探究的文化氛围中所有实习参与者都可以相互学习,不但实习生可参与不同的实践活动,获得不同的经验、能力和自信,辅导教师可从大学教师、实习生和实习过程中获得自身的成长,中小学可以在与大学的合作中得到改进,大学自身也能在研究中小学教育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学术能力。基于这一理念而建立的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经过多年的实践,获得了极大成功,提高了教育实习的成效。

基于马特森的实践共同体理念和PDS的成功经验,我国的高师院校也应尝试与中小学建立起稳定的教育实习共同体。共同体下的教育实习不是仅以职前教师作为核心人物,而应以职前教师和重要他人的共同专业成长作为终极奋斗目标,重要他人与职前教师之间由原来的“知识的单向传递”关系转变为“双向互惠合作”的关系。就职前教师而言,通过教育实习,他们能够获得把大学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中小学的真实教学实践有机结合的机会;对于重要他人之一的中小学教师而言,通过参与教育实习活动,使自己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教育理念。并且有机会参加专业培训,不仅使自己的指导策略和指导技能获得提高,还能学到先进的学科知识、教学知识以及与他人协作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大学指导教师而言,通过这一实践共同体,能够获得与中小学指导教师和职前教师近距离沟通的机会,有利于检验教学法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在一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同时大学指导教师通过与中小学指导教师的交流学习,也能够从中小学指导教师那里获得将实践知识应用到教学环节当中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获得自身教学观念的更新和专业知识的增长。

参考文献

[1]Little・J・W.The Mentor Phenomenon [A].C・Cadets.

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C].Washington,DC: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1990.297-351.

[2]李广平,孙宝婵.国际视域下教育实习模式的特征及理

念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4(3).

[3]张博伟,曹月新.美国实习指导教师研究述评[J].外国教

育研究,2014(8).

[4]Greg Ryan,Susan Toothy,and Chris Hughes. The Purpose,

Value and Structure of the Practicum in Higher Education:

A Literature Review[J].Higher Education,1996,31(3).

[5]郭蕊,王景英.美国教师“全程式”实践培训模式探索[J].

外国教育研究,2014(3).

[6]周琴,刘燕红.美国“临床实践型教师教育”的教育实习

模式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 2011(11).

[7]王芳,卢乃桂.教育实习中的“三角关系”探析[J].教育科

学,2010(4).

[8]汪明帅,陈传东.教育实习如何真正走进中小学――以

美国和新加坡为分析对象[J].教育发展研究,2011(22).

[9]张晶华,田芬.美国职前教师教育实习探析――以爱达

荷大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