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综合实践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口语课分层教学的教学要求
口语教学,是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英语听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营造语言环境、对话情境,提高学生能力,使英语学习适应新的考核方式要求,从传统教学中单纯注重书面表达向实践运用、交互方面发展,从而使英语教学适应社会发展、个人素质发展、语言运用发展三方面的要求。
二、口语课分层教学的教学目标
从具体操作上来看,这一教学方式主要包括听和说两个方面能力培养与训练。提出这一课题研究,主要宗旨是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加强对农村初中学生进行听、说两方面结合实际能力的训练,从根本上改变"哑巴英语"的现状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英语教学的交际性原则,要求教师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也要求学生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学,还要求教师和学生课上课下把英语当作交际工具来用,教学活动要和以英语进行交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力争做到英语课堂教学交际化。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种适合于初中的口语教学模式。
1.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让教师学会运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成为具有现代教育理论、具有创新活力的高素质教师。
2. 提高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着重培养他们敢说和愿说的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和愿望,不断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最终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三、分层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分层备课
备课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有人把它比作一朝分娩的“十月怀胎”,也有人把它喻为建筑大厦前的“蓝图设计”。既然学生的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学习基础、家庭影响层次有别,教师备课就不能按照一种模式,只备一个教案,其余问题全靠“临场发挥”。若是如此,分层教学就失去实际意义。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形式的教案进行分层备课:
1、“一大多小”教案。即一个大教案,2-3个小教案。大教案针对一般学生而言,小教案针对个别学生(A层学生、B层学生、C层学生)而言。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多备一些个别学生参与的活动。备课时,大教案应照顾B组学生:让他们学习生词掌握“四会”单词,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单词做游戏,回答关于阅读理解的yes 和no和较容易的“wh”questions,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语法知识点。小教案则让C组的同学在指导下上台表演做游戏,能用“Yes/No”questions回答;而让A组织同学上台表演做游戏,并设问一些难的“wh”questions让阿A组的其他同学回答,这样既训练了他们的交际和表演能力,又提高了学习兴趣。这样的备课,既能抓住大多数B层的同学,又顾及了个别A层学生和C层学生,给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
2、“多元一体”教案。这种教案形式上只有一个,但一个教案之中隐含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多种教案。与“一大多小”教案相比,这种教案能够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易于长期坚持施行。
(二) 分层上课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做到以下三个兼顾:
1.目标兼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每节课都制定出A、B、C、D四个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经过努力能达到的目标,使学生充分把握自己的学习主动权。A层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当地较浅显的口语练习。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B层学生重点以掌握教材为主,使学生在听说方面得到一定程度提高的同时,适当增加一些课外内容让他们拓展知识面。C层学生在全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他们不仅在口语而且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得到较大的提高。适当地让他们参加一些演讲比赛等的活动,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
2.讲述兼顾。教师讲解课文兼顾C组学生,提高A组学生,带动B组学生。
3.提问兼顾。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性的教学行为。教学中要做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提问。一个问题根据其难易程度分出A、B、C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问题问不同程度的同学,这样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之中,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较为正确的回答。
(三)分层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对A层面的学生而言,除了帮助他们找出学习口语困难的症结,还要对他们的个性进行分析,教会他们可行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而对B层和C层面的学生来说,要指导他们阅读课外书籍,如浅显的英语原著对话等,不断扩大他们的口语水平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听力及语法知识和词汇量,提高自学能力。
(四)分层作业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的作业也分类为A、B、C三个层次。有的作业较难分层时,也可布置相同作业,但批改指导不同;对待C组学生的作业,应尽量做到全批全改,多采用适合其学习状况、性格特征的激励性评语;也可采用“以优带差”的方法,让B组和C组的学生给A组学生讲体会、谈方法,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解答疑难。
(五)分层考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英语师范生 职业技能训练 新微格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65-02
一、引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建国以来已有过多次课改。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新课标认为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的英语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也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另外,在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教师应该有能力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培养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能力。新时代教师应面向每一个学生,从学生的情感层面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有效地引导学生发展智力和个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它的提出对英语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及职业技能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英语教师迫在眉睫。
二、英语师范生培养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1.授课模式传统,理论难于内化
目前,高校对于英语教师的培养模式都比较传统。在英语教育本科课程设置中,英语教学法的理论课时远超过了实践课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了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意义建构。笔者对在校的63名大三英教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已经意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认为目前的实践课程的课时量太少,要求加大学生技能训练。英语教学法中理论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虽然教师们一直在努力地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都流于表面,忽视了内在的学习动机,而理论也难于内化。
2.大班授课,课时较少,学生参与机会少
英语教学法总课时较少,大班授课效果不够好。虽然近年来对英语教育班级人数有所控制,但总体来说,学生个体参与的机会较少。我系对英语教学法设置了34个课时,如果按照一班30人来计算的话,每个学生能够分到1个左右的课时,其中还包括了教师理论授课的时间。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可能性极小。
3.实践环境过于理想化,缺乏真实感
在模拟授课中,学生互相听课,不授课的学生要扮演听课的小学生。相对于真正的小学生来说,模拟授课中的学生已经有了大量的英语知识的积累。在授课过程中大部分听课的学生都在努力地扮无知,极力地“配合”授课的“老师”。这样一来对这位授课的学生有了很大的鼓励,也使得授课能按计划顺利地进行。但是我们却忽视了在真实的小学英语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状况,比如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的思维模式等等。
4.教学反馈单一
教学反馈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重要的学习经验。高校师范生在教学实践阶段通常有一个指导教师,教案及PPT的制作、课堂的组织、教学活动的设置等等都是在一个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并改进的。因此,指导教师的风格往往会直接影响他的弟子。在评课过程中,指导教师往往从自己的习惯、喜好出发,使得评课过于主观,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甚至让学生无法真正地接受负面评价。因为对教学反馈的不重视,使得教学反馈只停留在表面,学生当时听了,指导教师却忽视了给予他更多的机会再尝试。最终授课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对这些反馈意见进行反思,更不用说改进教学了。
三、英语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模式研究
面对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以及在目前高校师范生的培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高校英语师范专业的培养内容应该强化技能训练,更新培养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培养“零适应期”师资,并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熟练掌握在职教师所需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技能。而应用微格教学进行技能培训是最有效的模式之一,它将师范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技能。
微格教学由美国的教育学博士德瓦伦・爱伦提出。这种教学模式在八十年代的时候被北京教育学院的孟宪恺和郭友采用,不久便受到了各大教师教育机构的欢迎。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的操作系统包括六个步骤:讲解教学技能、观看示范录像、编写微格教案、微格实践录像、反馈评价和修改复录。[1]
1.讲解教学技能
理论辅导是开展微格教学的必要前提。教学法授课教师先按照授课计划完成教学技能的理论讲解。新课标下教师职业技能包括英语语言技能、英文书写和汉字书写技能、教学技能、教学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管理能力以及一定的科研能力。针对以上各项技能对学生进行细致的理论辅导,为之后的训练确定目标。
2.观看示范录像
课中播放示范课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讨论,讨论过程须由授课教师来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视频中授课教师的各项技能进行分析,学生讨论其优缺点。也可以将实训中会用到的评价表格让学生填写,在观看完视频后再统一进行口头表述,最后由指导教师归纳总结。
3.编写微格教案
为了改善学生参与机会少的现状,我系对英语教育专业班级的学生进行了以寝室为单位的分组训练,每组学生人数不超过6人。一个班级的学生除了有一位教学法授课教师外,每组学生还配备了一个指导教师,并从每组学生中选出一位较优秀的、有教学经验的学生作为组长。在理论学习和研究之后,由授课教师布置教学技能作业,学生按要求自行设计教学活动并填写微格教学教案表格,所有教案的编写必须要符合新课标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在进行微格技能实训前必须按指导教师的要求认真写好微格教案并交由指导教师检查,与试讲不同,微格实训通常只对某一项或几项教学技能进行训练。学生的微格教案必须要通过指导教师认可后才能进行下一步骤。
4.微格实践录像
微格实践录像过程中,学生互相听课,轮流扮演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每位学生的授课时间约5到10分钟,其余学生则充当学生的角色配合授课的学生完成微格实践。因为微格教室有限,实训时间有限,我们也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多媒体资源,如摄像机、智能手机、网络等在课余时间进行类似的活动。微格实践录像中需有授课学生的影像,也必须要有师生互动的影像。
5.反馈评价
每一节微格课的结束都是一个延续的过程,因此在授课结束后,指导教师立刻组织学生一起观看视频及时反馈信息,深入反思。每组进行了微格实训的学生可以邀请其他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观看授课的视频,然后由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授课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授课的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反思并听取大家的反馈意见。
6.修改复录
在各类反馈信息中可能有些比较主观的点评,授课教师必须要在所有反馈评价之后做总结,授课学生认识到各类问题之后,采纳好的建议用于改进教学方法,对之前的微格教案进行修改,也对自己的一些错误习惯加以改正。在完成了新的教案后,开始进行复录。复录之后再听取反馈评价,如此反复进行步骤4到6,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教学技能得到了提高。
采用新微格教学之后,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对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也增强了。授课模式的改变让学生的实训时间增加了,针对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复地训练帮助学生提高了职业技能。但是仍然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即授课对象缺乏真实感。笔者认为,高校应与周边的小学、中学建立合作关系,在学生进行授课时能够用真正的低年级学生作为授课对象,增强授课的真实性。
四、结语
微格教学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它突破了长期以来在师范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束缚,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英国微格教学专家乔治・布朗说:“微格教学将帮助教师加强、改进教学技能和方法,减少失误,并使师范生尽快地建立信心。它不能在一个晚上改变教师或师范生的个人素质和习惯,它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它不一定能把一个普通教师变成一个天才的完美无缺的教师,但可以把他变成一个好一点的教师。”另外,笔者认为新微格模式也可以巧妙地运用到其它的学科中,比如导游,新闻等等专业,既降低了成本,又能提高微格教室的建设层次。可以让微格教学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冠群、夏家顺.微格教学原理与训练实用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2;5.
[2]肖惜.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刘艳.利用微格教学提高英语师范生的教学能力[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
[4]高嵩,隗峰.基于探究的微格教学模式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11)
[5]樊丽娟,王金德.试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违背“以人为本”的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展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具体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当我们走进课堂,会发现很多违背“以人为本”的现象:
(1)以教材为本。有些教师过于重视教材,总认为教材内容就是课堂教学的内容,于是以生词多、阅读量大、难以完成任务为由,在课堂上减少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时间,唯恐少讲几个单词、少讲几个句子就会影响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这种教材观显然是不对的。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而是教学的材料,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材。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研究,把握教材的要旨,对教学内容要敢舍敢取,重新组合教学内容,使教材服务于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材。
(2)以教案为本。有些教师上课时过分依赖教案,严格按照教案的程序组织教学,极力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教案的轨道,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这种课堂教学尽管满堂轰轰烈烈,我认为也不是一堂好课。因为教师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这些教师所考虑和关注的只是自己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是以自己的“教”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不能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进而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些教师过于相信“失败—努力—进步—再失败—再努力—再进步”这一规律。他们在课堂评估和测试中喜欢难为学生,唯恐其过关,唯恐其骄傲自满。其实,这是一种消极的教学方式。对有些学生来说,可能“失败就是成功之坟墓”。一次次失败可能使一些学生丧失自信心,挫伤其积极性。相反,一次成功往往会使一个学生终生难忘,变消极为积极,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两极分化现象的形成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呢?我想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2.课堂教学互动性差
现在的课堂教学倡导师生共同参与,所以说我们应建立起一种互动、民主、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而我们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以自己的教为中心,找不到或不善于找互动点,产生不了互动效应。比如在复习引入环节,我们常常采用问和答的方式,教师一味地“ask”学生,学生对答如流,但我们的老师不能及时地引导学生“ask”教师、学生之间互相“ask”,致使互动局面难以形成。
3.新旧知识联系性差,不能形成语段或语篇
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语言能力的形成,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新旧知识的联系,需要一定语言知识的整合但是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只注重支离破碎的语言知识的传授,不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语段或语篇的整体性。我们应使学生形成整体概念,以达到综合语言能力形成的目的。
二、提高中学英语教学对策
1.采用多种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新课程标准是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来设定各级目标要求的。教师应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务型教学思想的提出,并不意味着以前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都应淘汰。相反,任何教学方式只要符合认知规律,就有使用的理由。我们尝试任务型教学也没必要完全按照任务型教学的操作模式去作,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如果照抄照搬势必会走入误区。
课堂教学是创造性的活动,有创造性才有活力。无论是活动式还是体验式教学,它的宗旨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实践中,我们应避免过于依赖观摩所看到的步骤。观摩和培训是必要的,但感悟更为重要。
2.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程标准对评价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最核心的理念是改变传统课程中以考试定终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然而我国的课程评价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很多。我们的教师虽不能左右中考,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尽量缩小文本课标与课堂实践之间的偏差。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查找与课标要求之间的差距。
我们可以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用一定比例的时间对中考体现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地复习与巩固,在练习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和学习习惯的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使学生从被动、依赖性学习转向自主、独立的学习。我们如果把目标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学生的学习性质就会发生变化。我们有些教师经常担心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式教学会影响教学的进度和考试的分数。实际上,如果通过活动和体验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强化校本教研意识,提高教研质量
课程改革为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应引导教师积极研究课改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培养教师教后反思的习惯,引导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引导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比如说:有的学校教案后面虽然有教后感一栏,但大多为空白;有的学校虽然有公开课、评课、说课等活动,但有些教师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绕开焦点,相互恭维,对一些实质性问题缺乏深入的交流与讨论,从而使这些活动处于形式化的状态,起不到教研活动应起到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注意教研活动的质量问题。
一、展评目的:
通过教案展评,促进教师提高教案书写质量,夯实教师设计、书写教案的基本功,引导教师重视教案的书写,并把书写教案纳入到自己处理教材、研究教法、开展教科研实践活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来。力争做到一学期的教案整理起来就是一本有实用价值、有指导意义、有可借鉴性的教学参考书。
二、初评对象: 教学一线上课的所有任课教师。
三、展评对象:以教研组进行初评,1—6年级教研组各评出
语文、数学各一名,英语教研组评出一名,
综合教研组评出品社、科学、音、体、美各一名。
四、评比时间: 2014年6月15日下午第三节课
五、教案展评标准:
1、 教案规范、项目填写齐全,保存得好。
2、 备够节数符合要求,课时划分合理。
3、 教材解析透彻,以学段课标、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立教学目标,做到明确具体,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4、 教学重难点紧扣课标要求,突出知识、能力训练点。
5、导学流程清晰、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师生活
动、重点知识体现好。
6.板书设计科学合理,凸显教师基本功。
7、教学反思真实到位,有价值。达到思得、思失、思改。
8、能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在教案中有明显体现。
六、具体安排:
1、6月15日上午由各教研组组长负责人将教师教案上交到教导处。
2、6月15日下午活动时间全体教师到综合楼会议室参观浏览。
3、评委要高度重视此次活动,结合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要给其他教师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所评价分值不能全是满分或一样,如果出现此类现象,取消评委资格,按工作制度处理。
评委组组长: 尖括号
评委组副组长:金葵花
评委组成员: 实得分 法国 双方各 的风格 事发后 儿童 入口就
4、此次展评活动按分值评选出优秀教案,并设一二三等奖。
论文摘 要: 后教学法的提出为英语教学法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使英语教学法的研究走出需找万能教学法的维谷,从而将英语教学法的研究引上新的方向。该教学法的提出对英语教师如何搞好英语教学有重大启示。
一、后教学法研究背景
英语作为一种全球性语言,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和研究这门语言。增强英语教学的效果一直以来都受到密切的关注。众多英语研究者和教师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并且将心理学、认知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来,相继创造出翻译法、听说法、交际法等许多教学法。试图找到一种完美的教学法是多少年来英语教育界孜孜不倦的追求,但到目前为止,任何一种已知的教学法都不能解决所有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随着对教学法研究的深入和不断的反思,人们开始意识到过去没有,也许永远不会有这样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万能教学法出现。
二、后教学法
既然追求“最佳教学法”没有出路,以库马(Kumaravapelu)为代表的学者经过批判性思考和深刻反思,创造性地提出了“后教学法”,从而将教学法研究引到新的路线上来。作为后教学法的集大成者,库马提出了由具体性、实际性和社会性三个参数组成的外语教学理论框架。它并没有提供或选择一种(最佳)教学法,而是提出了对待教学法的新思路,从而摆脱了教学法选择的困惑。首先,应当明确“后教学法”不是某种简单的、具体的、行之有效教学方法,而是一套统一的、不断发展并指导我们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具体教学方法的教学体系。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灵活、动态的外语教学指导思想。它对教师、学生和教育者进行了重新定义,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种参数,为教师具体教学实践提供了有效可靠的工具。
(一)三种身份重新定义
后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一种超越,主要表现在对教师、学生、教育者进行了重新定义。一是对教师的重新定义。在后教学法外语教学框架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和理论的执行者,而是教学研究者、实践者和理论构建者的统一。教师需要对教学中涉及各种因素进行综合的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统筹规划并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地从教学实践中总结新的经验,并积极学习各种新的理论从而逐步构建一套切合教学实际,并且有自我特色教学理论。二是对学习者的重新定义。后教学法认为理想学习者是自主的。他在教师帮助下实现自我调控,最大化自己的学习潜力;他愿意与他人交流合作,并通过讨论协商来解决问题;三是对教师教育者的重新定义。传统教师教育者的角色是把各种教学法灌输给未来的教师,指导教师选择“最佳教学法”并进行模拟训练。在后教学法外语教学框架下,教育者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未来的教师确立外语教学的理念和掌握外语教学的研究方法。
(二)三个基本参数
后教学法为教师具体教学实践提供了有效可靠的工具。在已知的众多教学法中,选择何种教学法使其在特定的教学环节达到预期的效果始终困扰着广大教师。后教学法提出的以三个基本参数——具体性、实践性和社会可行性作为组织外语教学的原则为教师进行取舍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特定性(particularity)是指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特定的教师在特定的教育机构里教一组追求特定目标的特定学生。在特定性指导的外语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反思—行动”的循环,了解和掌握具体教学环境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然后再根据教学实践中的反馈随时调整。实践性(practicality)涉及教师与研究者的关系及教师理论的形成,它拒绝把理论家视为知识生产者、把教师视为知识消费者的两分法,鼓励教师从实践中创造理论,在实践中实施理论。社会可行性(possibility)指外语教学要对现实的社会政治保持敏感,重视对学习者身份形成有重要作用的社会文化现实。它拒绝把语言教学的作用局限于课堂内教授语言,把学习者的语言需求和社会需求割裂开。主张开发利用带入课堂的社会政治意识,满足参与者的语言和社会双重方面的要求。特定性、实践性和社会可行性三个参数三位一体,互相交织、互相协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影响着外语教学实践。
三、后教学法对英语教师的启示
首先,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不同班级应该准备不同的的教案。应当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专业背景、课堂反应是不同的。在充分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教师在备课时,应当针对不同的班级,在保障教授核心知识的前提下,为其量身打造不同的教案,也就是说相同的知识,在不同的班级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法。其次,课堂实践应当灵活,根据实际适度调整。例如,在讲解生单词的时候,教师通过对学生反应的观察,发现该单词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就可以略过或加强学生对该词深度的理解。也就是说教学实践需要有教案以保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又不拘泥于教案。教师应当注意多观察学生,根据其掌握状况适时作出一定的调整。再次,在实际教学中,要严格控制教学量,给学生理解和消化的时间。教师有时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赶进度,或者被迫放弃交际法、暗示法等需要一定时间的教学法,导致课堂气氛紧张,内容乏味,学生没时间消化吸收所授知识,结果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充分把握每单元的核心知识点作为授课重点。同时应当对整套教材有很好的了解。有些知识点在教材中反复出现,这时如果该课的任务量大,就可以进行适当取舍,在以后的课堂上再作讲解,从而保证课堂任务量适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最后,课后作业的设计和课堂设计同等重要。在传统教学法下,记单词、预习课文或完成课后练习题似乎成为固定的课后作业模式。这就使得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被动完成任务的状态,不利于他们自主学习者身份的转变。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要鼓励学生接触更多的英文资料,学会自主学习。例如介绍学生看优秀的原声电影,推荐可读性强的优美英文短文,针对课文让学生作简单的相关话题报告,或者令学生准备下一堂课的教案,等等,都可以作为文课后作业的形式。
参考文献
[1]Kumaravapelu,B.Toward a postmethod pedagogy[J].TESOL Quarterly,2001,(4).
【关键词】课堂;教师;初中英语
初一年级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关键时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备课,在为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对个别学生做有针对性的课后辅导。备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它为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保障;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是相对艰巨的工作,它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步骤。此外,作为教师,还要考虑到其他方面的问题,为做好学生的工作而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一、备课
作为一名教师,在进入课堂教学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丰富的备课准备工作。这一堂课上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备课的准备是否充足。学生来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知识和学习的方法。那么,教师要充分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教学和备课。有一句话这样说:“备课就是备人”。不可否认,如果一个老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了解他们,没有正确按照学生的水平和阶段来有针对性的去备课的话,那么他在课堂教学上是没有目的的,在教学的过程是不成功的,教学的成果也是不见成效的和失败的。备课一定要仔细,不能因为只是一个非常细小的知识点而把它遗落下来,哪怕是标点符号。来学习的学生们渴望知识,老师们要时刻记住,自己有这一份责任去教好学生,为他们负责,也为自己的工作负责。
教师应按规定制定短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在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理论的基础上,教师备课要做到“八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案,备教法、学法,备教学器材,备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备习题。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用创新的思维和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同时,教师应明确重点章节和重点课文,做到全盘统筹,安排和实现好授课计划。
教案要按课时来编写,教师上课必须有教案,并且要独立完成,写教案要详细,而且教案必须要包括下列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分析、教学方法、板书设计、课外作业布置和教学后记等。教师要全面的理解学生,理解所教年(班)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知识基础,智力状况和接受能力等,在这些基础上,研究分层次教学。
二、课堂教学
备课工作准备好之后,接着是课堂教学,教师要依照备课的方案及内容来上课。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方互动性过程。抽象的说,也是一种知识的输出与输入的过程。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角,是思维的主体,他们的活动应占课堂的绝大多数时间。课堂教学的必要五个环节是:①自学,②议论,③点拨,④练习和⑤小结。
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需要把教学与练习相结合起来。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并进一步深化知识的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练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实践和检验的平台,有针对性的练习,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堂课所教所学的知识。学生应该对此重视,配合老师,多做练习,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检验真理;那么,在教的阶段里,用练习来检验教学的效果和收获是再合适不过的。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对于学习初一英语的学生来说,他们遇到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一般在词汇、句型和语法上。他们需要掌握的词汇量少、句型和语法也都简单,他们需要做的是打好基础,对英语有初步的入门认识。同词汇一样,语法是学习英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的学生会问:老师,这个句型为什么会这么放?为什么以元音开头的单词要用不定冠词an来修饰?什么叫特殊疑问句?等等的问题。有一些问题是可以解释的,而有些则解释不了,这些就涉及到英语中固定的搭配和语言的规范及语法。英语的语法教学是培养学生获得英语语言内部结构的一般规则的教学活动,是帮助学生准确地表达思想,更好的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的基础。由此可见语法非常的重要。
那么,教学练习,可以是以课堂师生互动对话、提问与回答、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等的形式来实现。为了便于学生活动,教师在备课时应在为自己设计教案的同时,按照课堂教学五个步骤的教育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同步练习的题单和学案,列出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以及与教学同步的诸如模仿、替换、填空、选择、转换、补全对话、思考、讨论、辩论等口头或笔头的练习题或检测题,来供学生在不同阶段活动时使用,同时也是考查学生平时表现的依据。教学的目标要科学、具体、准确,切忌一般化和抽象化。
在课堂结束前的二十分钟,老师应开始布置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主要的目的还是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重新温习,在脑海中加深印象,从而巩固记忆。这种方式也符合孔子的教育主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另一个方面,安排作业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之下把作业完成,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利用他们的课余时间,减少了把时间浪费在玩耍上。
三、课后辅导
辅导学习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工作。课堂的时间有限,不可能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特别是对于人数多、水平参差不齐、成绩两极分化的班级,课下对学生进行辅导就显得更为重要。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促进英语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笔者认为,树立“对话”意识,运用新课程理念备好课是基础和前提。
一、与教材对话: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每一套教材都代表着某一种教学理念和实践方法,教师在使用一套新教材之时,应站在编者的角度钻研全套教材,努力理解和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教学思想和设计精神,把握教材的特点,使之在我们的教学中得以充分体现。与教材对话,首先要尊重教材,读透教材;与教材对话,更要超越教材,走向生活。我们不妨尝试“一课三案”:钻研教材,独立思考,形成“初案”;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写出“教案”;课后反思,精益求精,补充“另案”。
江苏版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按照话题――功能――结构的体例编写,在备课时,我们可着力于话题生活化,功能结构协调化。在“初案”中,我们应该重点研读教材,明确教学语言与语境语言,把握关键语句与困难语句;在“教案”形成阶段,我们应分析语用因素,结合师情学情,选择设计各环节活动:课后,结合教学实际再回头看自己的教材解读,及时补充“另案”必不可少。“另案”中,可以反思一节课对教材处理的成功之举、败笔之处、学生感受,当然,对教材的“再教设计”是最终目的。我们对教材的研读应该追求从“有它无我”到“有它有我”,最后达到“有我无它”的洒脱境界。
二、与学生对话:关注学情,真心真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在备课时,教师还应该时时在心中与学生对话,在与学生充分对话的基础上进行的备课活动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你对这个话题了解了多少?”――牛津小学英语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话题。在我们设计新单元的教学时,这个问题可以提示我们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在学生已知已会的基础之上设计教学内容,把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
“通过这节课你将学到什么?你是怎么学的?还可以学得更好吗?”――新课程呼唤我们的教学从知识本位回归到三维目标。这一连串问题指向的就是一节课中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达成。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一直比较关注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及体验。其实,真正的有效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从浅层次的“学会”上升到“会学”与“乐学”,这样的学习才会让学生的终身学习获益。
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还要结合教材内容。预设大量的与学生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必须付出真心真情。教师真心真意对待学生,才能让孩子们之间真心真意,课堂才会真实。这些年的英语教学实践证明,我们已经从期待表演的、热闹的、师生对答如流的课堂转变为期待真实的课堂和真实的交流。真实的教学问题、自然的教学过程、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三、与自己对话:勤于反思,勇于实践
作为教师,我们是否有勇气常常与自己对话,反思自己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不足并及时加以弥补呢?叶澜先生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在备课及上课的过程中我们是不是可以常常问自己三个问题:“这节课应该怎么上?”――在分析教材,研透学情的基础上“知其然”;“这节课为什么要这样上?”――站在英语教学理论的高度分析教材教法,“知其所以然”方能掌握规律,举一反三;“这节课还可以怎么上?”――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加强反思,及时提升。“知其未尽然”才能将遗憾变为自我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高职英语;学案导学“六步法”;实践;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5-0213-02
一、研究背景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全面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指导方针,以培养应用能力,特别是实用能力为教改主攻方向;突出打好语言基础与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语言基本技能训练与培养从事涉外交际能力并重的教学原则”。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面临的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基础不扎实,词汇量小,听、说、读、写能力弱等现状,一直困扰着高职英语教学。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本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言教学规律及高职英语教材内容特点,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为基础,探索出一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能的方法---学案导学“六步法”教学法。该教学法突破了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语言意识和语言能力,实现课堂语言教学交际化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把被动接受学习的过程变成主动发现知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过程。这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革命性变革,打破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学案”加“导学”。学案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它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与难点、自学疑难信息反馈、学习探索过程的学法指导、学习能力尝试测试、自我矫正反馈等环节,由师生共同完善。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的教学思路的体现,而学案是学生学习思维的体现;学案本身的成分包括教师完成 的部分(导的部分)以及学生完成的部分(探的部分)。导学是指在教师及学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其实施过程主要有以下几步:利用学案,明确目标;依据示案自学情况,进行以案导学;根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尝试解疑;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归纳总结;扣标整合,形成网络;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
“学案导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的优势在于,第一,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按照教学目标给学生下达任务,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任务要求,在逐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己动脑、动手学习知识的重点和攻破难点,教师则只是指导和辅助学生完成任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学案导学”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学生需要自己动手动脑,与其他同学配合共同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目标,这个过程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攻克难关,一起获取知识,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第三,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案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每个阶段的任务。学生不再依赖教师直接灌输答案,而是自己主动地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亲身体会疑惑、思索、探究与收获的过程,从每次完成任务的喜悦中增加自己的知识,同时也更加肯定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学习英语的兴趣。告别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自主学习当中更加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浓厚。
然而,“学案导学”模式在实践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不明确,差生难以学到知识。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小组分工不明确,导致学生的实际小组学习过程与任务设置的要求不符。学生结对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常见学习优秀的学生为基础差的学生代劳,优生常独立完成两人结对的任务甚至是全小组任务,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优生认真完成所有任务,知识掌握牢固,而差生并未参与小组学习,最终根本没有掌握知识点。任务设置的层级递进不明显,学生难以把握重难点。
三、学案导学“六步法”教学活动探索
针对“学案导学”模式易出现的以上问题,本文根据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探索出的教学活动“六步”法,通过把任务分配细化,落实到个人以及把任务设置由简入深,突出重难点来解决。教师在采用“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时,牢记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设计导学案时考虑学生的基础和特点,注意任务设置和时间安排的合理性。通过教师和导学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获取知识。这“六步”分别是:出示学案;学生自学与自测;讨论交流;精讲释疑;训练强化;总结提高。整个课堂以项目和任务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参与语言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次课例研究采用凤凰职教出版的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英语》第三册Unit5阅读课Teamwork为教学实例,“六步法”学案导学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分述如下。
步骤一:出示学案(5分钟)
先让学生从学案上了解他们的学习目标,就像老师有教学目标一样。
设计依据: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走进课堂,为实现本课的有效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学案的组成部分包括学习目标(Learning aims of this period)、学习重点难点(Key points)、预习任务(Previewing task)、词汇巩固练习(Words and expressions)、阅读练习(Reading tasks)、语言点精讲(language points)、讨论思考题(Group discussion)、总结及自我评测(summary and evaluation)等部分。
步骤二:学生自学和自学检测(20分钟)
带着学习目标进行预习,预习文章后生词和词组完成学案上ExⅡ中的1、2题。
设计依据:有助于在巩固旧知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将旧有知识纳入新的框架中,为完成本课教学任务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此部分包含通过让学生自学讲义(words and expressions),然后进行自测,包含单词搭配,用适当的单词填空完成句子,翻译句子等,学生在自测活动中一方面加深了对新词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巧妙避免了因单纯讲解单词的枯燥。自测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举行猜词游戏(Play the guessing game),学生在欢快而激烈的氛围中巩固了单词基础。
步骤三:讨论交流(20分钟)
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对学案ExⅡ中的3所给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给出答案。
设计依据:阅读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会运用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文章的内容、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略读、找读、和跳读等。
此部分以任务教学为主要手段,针对快速阅读和细节阅读两项目标设计了不同的任务,它们是:Task1(任务1): Where is the text probably taken from? (回答问题) ;Task2(任务2):Listen and Think(听录音并思考)―― 1). What does “team” mean? 2). What are the qualities of good team players? 3). What kind of roles are needed in a team?
接下来是讨论交流环节,让学生通过两人讨论找出每个段落的中心句,然后根据中心句找到不同的问题。(Find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and then put the questions in activity3 on P.74 into the blanksin the passage. )
紧接着是小组合作讨论,分组分工完成任务――朗读并翻译每个段落。
此部分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提出任务引导学生由个体到团体合作,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自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下个环节教师的讲解做好充分的铺垫工作,有助于学生随堂消化知识。
步骤四: 精讲释疑(20分钟)
老师讲解学生不能正确理解的生词,服务行业术语,句型和有难度的句子。再让学生完成学案的练习,及时巩固。设计依据:主体是学生,老师只起到解惑的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重点知识。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
本部分主要是教师讲解语言点(Language points),修正学生在之前自学过程中的理解误差,进一步巩固强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步骤五:训练强化(10分钟)
根据老师给以设定的情景,把阅读知识转化为练习。
设计依据:主要为学生树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学习观念,从而实现本课教学难点的突破。
本环节主要围绕一个话题:How to make teamwork success? 来让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把所学内容真正内化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步骤六:总结提高(15分钟)
总结学生利用学案自学的情况,总结巩固本课的重点内容,并针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给以点评。设计依据: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收获与提高,从而使本课教学目标得以全面实现。
本部分设计两个活动:首先让学生用所给单词和句型总结全文(Make a summary of the text.),然后通过完成调查问卷①来进行自测自己是否具有团队精神。
四、结论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和“六步法”教学贯穿运用于本次课堂,使得课堂教学环环紧扣,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及语言习得规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成果、提高综合英语素质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收获与提高,从而使本课教学目标得以全面实现。设计导学案时就应注意所有任务要由简入深,体现出所学知识的梯度。教师必须全过程参与,对学生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将任务细化之后,每位学生能更加明确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当然,若每堂课都严格按照以上六个步骤而不加取舍的话,时间有可能成为突出问题。应根据教学目标,因课文的重难点进行适当取舍或压缩,课前精心设计教案及学案,课堂组织灵活机智,会把此教学法应用得更好。
参考文献:
[1]范增民.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3.
[2]“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报告[N].中国教育报,1999-05-25.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100-01
听了很多展示课,也上了不少公开课,真心希望每堂课都能上得精彩,希望能发自内心地为每堂课叫好,希望每每有如此感受:一节课下来,教师神采飞扬,完全沉浸在为人师的喜悦之中;学生心满意足,教与学水融,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可是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难得碰上一堂“令人惊叹”的好课,却总有不足之处,不免遗憾。有的课堂更令教师百思不得其解:教师想方设法设置的知识大餐,学生却食之无味;教师在讲台上想方设法启发诱导,学生就是不买账;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是教师不认真吗?是教师不敬业吗?这一切首先归因于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忽视了理应重视的东西。
一 探讨教学设计的本质与意义
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教学服务,这是其价值所在。虽然,教学设计亦有其本体目标,但如果在教学设计中分析 “教学”与“设计”的关系,毫无疑问,“教学”是目的,“设计”是手段,“教学”通过“设计”成为更加有效、合理的教学,“设计”作为手段促进“教学”有效性,合理性更好地达成。教学设计落实到平时工作,就是写教案,但事实上教学设计基于写教案又高于写教案。教学设计在指导教学实践方面具有可操作性。它的可操作性表现为对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或各个环节的分析和设计都提出理论依据、操作内容、方法和程序(麦曦,1996)。
成功的英语教学设计应有利于英语课堂教学的人性化、生活化、合理化,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体现,也是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着力点,有助于提高英语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二 寻求教学设计的原则与依据
教师期望学生所达到的学习目标主要由课程标准和教材所决定。英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的重要依据就是课程标准对教学所提出的总体目标。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应围绕这一目标分析教学问题,找出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从而制定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三 摸索教学设计的目标和方法
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工作对象是一群有血有肉、有思想、有个性、不断变化的个体。这就要求教师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工作和工作对象,把课堂教学看成是发现教育教学问题、展示自己教研水平的平台。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目标通常被概括为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所以我们在进行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时候,首先要“目中有人”,切不可做“盲人摸象”之事,在教案中体现这五方面的内容,精心选择教学的起讫点,制定五维目标,才可切实分析教学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改进教学方法等,构思出有效的教学方案,使教学中的师生活动具有明确的共同指向。
四 开发教学设计的艺术与手段
课堂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在不同的时间,面对不同的学生,即使是教授同一节内容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就自身而言,理解在加深,水平在提高。就学生而言,他们的基础不同,思维不同,对知识、问题的理解也各不相同,甚至千差万别。
五 拓展教学设计的视野与反思
新课程追求的总目标要求教师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同时给教师留出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提供了非常好的自我发展的契机。教师要有“专业人员”的精神,具备“视发展为自身需求”的意识,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教师应及时进行课后反思,进行“课后备课”,不失时机地记录下自己对课堂的感受、感悟、失误、成功、反思和教训。教师们还可以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在教研活动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因为自己对一个问题的困惑,他人会从问题的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自己为别人解答问题时突发的灵感,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积累。的确,文化需要沉淀,经验需要积累,成功需要反思。教师应学会多方位反思,在反思中突破,在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中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