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础工程的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初步分析 统计分析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工程项目后评价内容分析 分析统计学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统计分析学在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的运用 统计分析在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应用 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工作内容分析 分析地质钻探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的原则、内容、过程和方法 我国建筑工程监理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关系的初步分析 建设工程项目统计与核算的应用 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与内容 刍议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内容 浅谈工程项目管理的分析 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 关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分析 工程项目团队的激励分析 企业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初步探讨 浅谈如何做工业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概算 针对国家级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环境监理的初步探讨 关于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初步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经济法律 > 工程项目需统计内容的初步分析 工程项目需统计内容的初步分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一个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除了顺利的完成合同规定的内容,并获得预期的效益外,能给企业留下多少值得保留和借鉴的经验和核心数据也应该作为项目评价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出发,初步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收集记录的一些方面做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统计;工程项目;数据
中图分类号:C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工程项目的实施应该是在企业已具有的经验和水平基础上,根据工程项目所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差异优化组合现有的资源,尽量高效圆满地完成合同规定的义务,并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因此,对于一个施工企业来说工程项目成功实施的最终评价指标应该是在完成该工程项目合同,并获得收益的基础上,同时也检验和完善了企业内部长期统计的、反映企业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数据,以使企业施工管理技术和水平得到丰富发展。
而对于一个工程项目来说,在实施过程中应随时对投入的资源、实施的效果、发生的问题及原因等情况进行详细地统计,并与企业内部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确保工程项目的实施处于合理、可控的运行状态。 2、实施过程中需要统计的项目
2.1统计的主要任务包括:
(1)及时、准确、全面、系统地反映情况,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提供相关的统计资料,为制定政策、下达计划和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2)对政策和计划执行情况实行统计检查和监督;
(3)为管理工作,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资料。
2.2 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1)进度统计:
主要包括当日、当月及年度完成工程量,累计完成工程量,剩余工程量盘点,调度报表,验工产值,以及各阶段形象进度等。
(2)材料消耗统计:
材料统计是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的重要保障措施,材料统计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消耗材料数量,实际消耗材料数量和库存数量的统计。材料统计包括工程材料和工程措施材料,如焊材、低值易耗品等。
(3)现场劳力数量的统计:
现场劳力的统计内容主要包括参与现场施工的直接工人的工种、数量及工作的内容等,其目的是在对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做出监控、评估和进行调整。
(4)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统计:
主要包括机械设备规格数量,运行状况及工作效率等以便对机械设备做出合理调整。
(5)自然环境的统计内容,主要包括天气情况(晴天、阴天、下雨等)、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湿度、扬沙情况和风力情况等;以便对当日的人工时及工效进行合理评估和调整。
(6)各种分析台帐的建立:
主要指项目各种经济活动分析,责任成本核算数据统计等数据的统计,如工程量的统计,验工计价的统计,材料计划(理论,实际)消耗统计,财务本级费用等统计。分析台帐是项目成本目标控制的重点,通过对分析台帐进行细化,分析出项目的主要利润增长点或容易造成项目亏损的部位,便于相应的加强项目管理.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计划、统计工作是一个包含大量工程信息,综合性强,要求准确性高的工作,它们对工程项目的发展,企业的决策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实施过程中统计工作的要求
3.1 组织要求:
企业的数据化统计工作只有通过长期的进行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数据。因此需要企业制定一套由企业高层直接负责的独立的组织体系,长期稳定运行,对工程项目的有关数据执行收集、整理、分析等功能。
数据化统计工作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整个项目各职能部门分别统计各自的情况,然后进行综合汇总分析,并在项目之间进行横向对比分析,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数据,因此,需要企业总部、各项目部及项目部的职能部门等形成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并进行良好稳定地运行。
3.2 制度要求
为保证数据化统计工作的顺利实施,项目部需建立完善的生产计划统计管理体制,用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理念制定生产计划,通过优化措施编制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以此为基准进行各方面的统计工作。
明确各级统计人员的职责及其工作流程,并将统计的数据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参照考核,及时发现存在的数据矛盾。
考核机制是约束和激励项目生产人员积极完成任务目标的有效方式,项目部严格按照考核办法对有关人员进行奖罚。一般通过实行工程日报制度化对参与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其每日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等。
企业及项目部都应加强有关人员执行力的定期培训工作,余世维的《赢在执行》讲的很好:我们在工作中不仅要严格执行上级下达的任务,还要培养成良好的信息反馈习惯。虽然施工生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各种影响因素很多,但是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是顺利完成工作的一个基础。
3.3 技术要求
细化分解各职能模块所包含的内容并配以相应的权重比例,通过进行层层分解细化到容易完成、及时统计的程度。例如将工程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WBS)层层分解到分项工程的关键工序;将人力资源的投入统计到每个岗位的工种组合等。
采用先进的管理软件进行项目的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目前有的企业已经开始采用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参与公司的管理,并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企业应设专人建立和健全各种原始台帐,对各方面信息分类详细统计。台帐能准确反映之前的生产状况,也能为制定下一步施工计划提供参考资料。另外,统计报表应做到及时和准确,工程部门的日报、周报、月报;物资部门月末材料盘点、材料实际消耗报表;计划部门月末产值统计报表、验工计价台帐等报表都是经过一代代项目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总结出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直观性,作为项目的统计人员,必须对此予以重视,充分继承以往的管理经验,进行细化管理。 4、实施过程中统计工作的意义
1)通过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各方面工作的统计,可以清晰地了解工程项目的进度情况及预测项目进度。包括项目施工的总进度是否符合计划的要求及其主要进展方向是否位于关键工作等。
2)通过对各工程项目实施情况的统计数据横向比较,可以得到各项目的进度运行情况。从而使各项目部可以相互借鉴经验,有利于企业资源在各项目部的适当调配。
3)通过对各工程项目运行情况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很好地对以后的工程项目进行计划管理。 5、后记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既关系到对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专业课程学习的支撑,也涉及到他们踏上工作岗位以后其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否适应岗位实际需求。所以其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受到高度重视。
但是,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事实上也确实存在很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例如:
(1) 很多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过多地带有个别厂商产品推广和用户培养的属性,引发一些学者、政府相关部门、部分用人单位等的议论和批评;
(2)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紧紧地追赶大学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重复现象客观存在;
(3) 一些其他专业老师抱怨该门课程的开设,认为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来实现教学目标,没有必要设置专门课程,尤其是“大学计算机基础”;
(4) 承担这门课程的老师也有苦衷,从DOS、Windows到Vista,大家疲于奔命,不断围绕新产品进行操作解说,失去了大学课堂教学的工作乐趣。
要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进行改革,这已经是所有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老师形成的一个共识,其必要性勿容置疑。但是如何改革?改革依据在哪里?
回顾以往的改革,其动因往往是技术的发展(严格意义上讲是产品的升级),例如操作平台从DOS改为Windows,再改为Windows2000、Windows XP等。实际上,教学内容改革的本质需求应来源于社会需求和实质性的技术发展!此外,这门课程是为非计算机专业而开设的,各个专业有其实际需求,这些需求的差异性应该体现在教材中,但这也是常常被忽视的。
为了使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或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真切地吻合社会各类岗位的需求,真切的吻合各个专业支撑后续教学和专业知识结构的实际需求,浙江省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了社会需求调研,以此为非计算机
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提供依据。
2调查方案
2.1样本分类
样本分类的原则是以大学学院(系)为主要类别,兼顾社会企事业的岗位类别。此次调查将样本分为八个类别:
① 金融、保险、证券、投资(对应经贸学院,兼顾财政经济类企事业)
② 城建、房产、建材、装潢(对应建工学院,兼顾建筑房地产行业岗位)
③ 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公检法(对应政管学院和法学院,兼顾政府公务员岗位)
④ 通信、邮政、计算机、网络(对应计算机学院,信息学院,兼顾IT企业岗位)
⑤ 石油化工、橡胶塑料、制药、环境(对应化材学院、生环学院和药学院,兼顾化工类企业岗位)
⑥ 电子电器、仪器仪表、机械制造(对应机电学院,兼顾制造业岗位)
⑦ 新闻、出版、科研、教育(对应人文学院、教科学院、外语学院和理学院,兼顾文教卫岗位)
⑧ 艺术设计、环境设计(对应艺术学院,兼顾各类艺术设计行业岗位)
2.2调研的地理范围和样本规模
以我省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市为主,适当涉及县。
依据学生就业地理分布,确定各个地市的样本比例。初步计划杭州占70%,其他地区占30%。要求实际有效样本规模≥1000,发放样本规模≥2000,样本在行业的比例大体依据各个学院招生人数。
此次调查共计发放2100份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596份,回收率76%。主要调研途径是上门调研。各个类别有效问卷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2.3调查表设计
2.3.1调查表设计
调查内容分为六大类:
(1) 基础类:主要涉及学生大一上半学年要学习的第一门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包括操作系统(Windows)、桌面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汉字输入能力、图形绘制能力、计算机多媒体使用能力、计算机安装与维护能力等。
(2) 程序设计类:主要涉及学生大一下半学年要学习的课程,包括C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Fortran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
(3) 网络类:考虑计算机网络已经越来越受用人单位关注,以及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支持作用,此次单独列入网络选项,包括网络组建、因特网应用、简单网页或网站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安全。
(4) 数据库应用类:这也是目前高校比较热衷设置的课程,此次列入的项目包括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Access、数据库SQL Server、数据库Oracle、数据库MySQL和数据库Foxpro。
(5) 等级考试类:主要想了解用人单位对等级考试的认可度,列入的项目包括等级考试一级、等级考试二级、等级考试三级、专业产品认证。
(6) 应用系统开发能力:主要想了解用人单位对应用开发能力的需求情况,包括软件系统分析设计、计算机系统业务需求规划、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系统开发。
2.3.2调查表填写
对每个项目要求说明其需要程度。在所列出的36个项目中,给重要性最高的20个项目。
3调查结果
3.1从全部样本看几项主要结果
(1) 认为非常有必要学习的内容或课程(以重要性排列,见表2)。
(2) 认为有时间也可以学习的内容或课程(以重要性排列,见表3)
(3) 认为可学可不学的内容或课程(以重要性排列,见表4)
由此得出用人单位认为不需要学习的十个方面的内容:Fortran程序设计、数据库Foxpro、数据库 MySQL、数据库Oracle、专业产品认证、VB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软件系统分析设计、等级考试三级、计算机系统业务需求规划。
3.2从八个分类样本看几项主要结果
(1) 财政经济类企事业(认为十分需要或可有可无的项目分别见表5和表6)
(2) 建筑房地产行业(认为十分需要或可有可无的项目分别见表7和表8)
(3) 政府公务员岗位(认为十分需要或可有可无的项目分别见表9和表10)
(4)IT企业(认为十分需要或可有可无的项目分别见表11和表12)
表15必要项目
序号 “十分需要”的项目百分比最高的10项 %
1 操作系统,如Windows 58
2 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 56
3 字处理软件,如Word 55
4 汉字输入能力 44
5 因特网应用 28
6 图形绘制能力 26
7 幻灯片播放软件,如PowerPoint 26
8 计算机安装与维护能力 26
9 计算机系统配置能力 22
10 计算机多媒体使用能力 21
表16可有可无的项目
序号 “可有可无”的项目百分比最高的10项 %
1 Fortran程序设计 88
2 数据库Foxpro 86
3 专业产品认证 83
4 等级考试三级 83
5 VB程序设计 82
6 等级考试一级 82
7 数据库 MySQL 60
8 计算机系统业务需求规划 77
9 Java程序设计 77
10 软件系统分析设计 75
(7) 文教卫(认为十分需要或可有可无的项目分别见表17和表18)
表17必要项目
序号 “十分需要”的项目百分比最高的10项 %
1 字处理软件,如Word 59
2 汉字输入能力 54
3 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 54
4 操作系统,如Windows 50
5 幻灯片播放软件,如PowerPoint 41
6 图形绘制能力 38
7 计算机多媒体使用能力 37
8 因特网应用 26
10 网络安全 16
表18可有可无的项目
序号 “可有可无”的项目百分比最高的10项 %
1 数据库Foxpro 84
2 数据库MySQL 80
3 软件系统分析设计 80
4 业务系统开发 79
5 专业产品认证 77
6 Fortran程序设计 77
7 数据库Oracle 76
8 计算机系统业务需求规划 76
9 Java程序设计 73
10 C程序设计 73
(8) 艺术(认为十分需要或可有可无的项目分别见表19和表20)
表19必要项目
序号 “十分需要”的项目百分比最高的10项 %
1 字处理软件,如Word 61
2 汉字输入能力 53
3 操作系统,如Windows 51
4 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 49
5 幻灯片播放软件,如PowerPoint 47
6 图形绘制能力 44
8 计算机多媒体使用能力 35
9 数据库基本概念 30
10 简单网页或网站设计 27
表20可有可无的项目
序号 “可有可无”的项目百分比最高的10项 %
1 数据库Foxpro 71
2 数据库Oracle 70
3 Fortran程序设计 68
4 等级考试一级 67
5 专业产品认证 66
6 数据库Access 66
7 数据库MySQL 65
8 软件系统分析设计 65
9 数据库SQL Server 65
10 C++程序设计 60
4从调研数据可以给出的客观结论
(1) 计算机基础仍然是教学重点。
从全部样本数据可以看出,60%左右的用人单位仍然认为基础类项目是最重要需要学习的内容,其中又以文字处理、电子表格、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输入等为更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汉字输入部分的内容,在以往教学中是比较忽略的。
(2) 计算机网络能力成为用人单位关注的新教学热点。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力被视为所有项目中第二重要的项目,100%行业都将该部分内容列为第二重要,基础类占60%左右重要性,而网络类已经占到15%的重要性。如果基础类不考虑,在整体样本中,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占33.4%(1482网络被选样本/4435总样本)。
(3) 数据库、等级考试和程序设计三个类别普遍被认为不太重要。
数据库技术、等级考试和程序设计三个方面的票数累计得到的百分比才18%左右,有些类别仅仅只达到11%左右。这很值得我们思考。
(4) 应用系统开发受到一定重视。
应用系统开发类项目是居于第三被用人单位重视的,其中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是用户较为关注的知识。
(5) 一些课程或教学内容已经被用户淘汰。
如表21所示:
表21重要性低的课程列表
项目 十分需要
的票数 % 项目 十分需要
的票数 %
数据库Foxpro 51 3 C++程序设计 132 8
Fortran程序设计 57 4 Java程序设计 124 8
VB程序设计 83 5 数据库Access 147 9
数据库Oracle 75 5 C程序设计 152 10
数据库 MySQL 80 5 数据库SQL Server 153 10
其中数据库Foxpro、Fortran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数据库Oracle、数据库MySQL都只有5%以下的重要性,这些都值得思考。
(6) 计算机等级考试和专业产品认证并不被用人单位重视。
注:以上结论并未经过浙江省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认定,只仅仅是从调研数据表现出的情况。
5建议
以下建议并不代表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意见,仅仅是浙江工业大学部分参与调查的老师的意见。
(1) 作为进入大学的第一门课程: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其教学内容主要应该突出桌面办公软件的使用(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并且尽快增大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内容,适当照应应用系统开发知识,以尽快适应社会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要。
关键词:基础工程;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083-03
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有关地基与基础问题的一门主干课程,继工程地质基础、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土力学等课程之后开设。近年新颁布的国家标准,使得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有了新的依据与参考。为此,基础工程的教学需要随着工程实践的变化而作相应调整。为适应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需要和基础工程自身特点,其教学应该以原建筑工程和交通土建工程专业的基础工程课程内容为主,兼顾其他,适当吸取国内外较为成熟的基础工程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结合学校专业特色进行教学。
一、《基础工程》教材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知识面窄,更新慢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基础的设计及施工技术快速发展,各种新的设计理念、新的施工技术不断涌现,而教材知识面窄、内容陈旧,远远滞后于工程实践行业的发展,也无法反映出基础工程这个领域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于基础工程来说,其实践性强,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学时少,内容多
在“大土木”宽口径的培养模式下,把原来的专业基础课课时和专业课课时适当压减,由于每个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侧重点不同,都会偏向于特色专业这个大方向进行调整,因此很多高等院校专业课课时并不会压缩,通常会对专业基础课的课时进行压缩。而基础工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在近年来的教学中各高等院校均有压缩,就笔者所在的学校来讲,已由原来的48学时压缩为40学时。为了培养出视野更加宽广、有较广泛实践工程知识的学生,除了最基本的设计理论知识教学外,不断涌现出的有关基础工程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学任务,这无疑形成了教学学时压缩与教学内容扩充之间的矛盾。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
基础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环节必不可少,但现在的宽口径培养把整个专业基础课课时减少了,教学时数的减少首先减掉的是实践课学时,只能依靠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工程实例达到感知认识,而这种感知教学远不如现场工程实践教学直观、生动,教学效果也不如实践教学理想。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不适应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授课内容单调,学生兴趣不浓
纯粹的理论教学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得理论知识的讲解更为乏味,加之教学内容繁重,公式计算复杂,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难以调动,教学效果不佳。
二、改革基础工程教学模式
(一)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
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必须明确教学内容。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应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以工程需求为导向,切实做好教学内容设计,即基础工程教学在整体理论教学框架不变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专业侧重的不同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将基础工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入专业培养。如基础工程课程,建筑工程方向的学生主要学习房屋建筑类的基础设计,而道路桥梁方向的学生主要学习道桥基础,这两类基础工程,设计理念虽然大同小异,但行业标准、行业规范却有明显不同,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应该有所侧重。再如,基础工程方面的行业规范更新,而教材内容却未及时更新,这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入新规范讲授,脱离规范的教学只能使得教学与实际脱节,导致设计结果不符合实际工程要求。以桩基工程为例,伴随中国工程建设的发展,桩基工程研究、设计及施工水平不断提高,新颁布的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2008)变动较大,教师需要搞清楚国家及行业规范的演化过程,及时做好知识的存储、更新,根据新规范重新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不至于脱离实际。
(二)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
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这种单向被动的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地学到积极主动地学,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独立的思考时间,而且拥有与教师交流的空间,是现代教育改革需要考虑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思维。教学中要引起学生的同步思维,双向交互式交流,使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课内容积极思考,用教师的思维启发学生。如:在讲浅基础时,中心荷载下与偏心荷载下基础底面尺寸的设计理念一致,讲完中心荷载下基础底面尺寸确定的知识外,可以利用中心荷载下的设计理念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偏心荷载下基础底面尺寸设计,在思考中逐步引入教师思维,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最后由教师总结设计原理与设计步骤,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与实践案例相结合,调动学生积极性。如:在讲授基本内容之前,先引入工程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案例中出现的工程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待整个内容讲授完毕,再研究工程案例,逐步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案例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达到了传授知识的目的,也培养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
充分挖掘多媒体教学优势。基础工程教学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能直观反映设计步骤,从繁琐的公式书写中解脱,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此外,由于学时紧张,现场实践教学十分困难,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播放工程实践录像,比如不同桩基施工过程、基坑施工建设等,让学生有直观感受。
(三)重视实践教学
基础工程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研及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一定的发展潜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大土木”环境下要求培养出具有良好实践能力的学生,但是基础工程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很少能抽出时间进行实践教学。大部分院校采取开设一周课程设计作为实践教学环节,仅仅这样处理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设计能力帮助有限。如:有的学生不懂把地质资料与设计结合;有的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地进行设计,不会综合考虑经济、安全、现场施工等条件;还有部分学生,设计结果已经得到,施工图却不规范,错误百出。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设计能力,仅仅传授理论知识并不够,还应该理论联系实际,抽出时间把学生带到工地,进行现场实地教学,加深学生对基础的认识,使学生理解更直观,印象更深刻。或者采取布置课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关注基础工程实践建设。总体而言,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上可以多安排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工程实际,使学生对基础工程建立起更为客观、合理的认识。
三、结语
基础工程是一门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是一门随着新理论、新技术以及新工艺而不断发展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求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找出适合基础工程的科学的教学方式及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手段,精心组织教学,把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密切联系,培养出理论和实践能力完美统一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赵明华,徐学燕.基础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柳炳康.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合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21(1): 37-40.
Teaching practice and discussion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wide civil engineering”
YANG Dongying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215011, Jiangsu Province, P. R. China)
关键词: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工程意识
作者简介:侯英岢(1979-),男,山东聊城人,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讲师;赵大旭(1974-),男,河南南阳人,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讲师。(浙江 临安 311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浙江农林大学教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ZC121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068-02
“机械制造基础”是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机械制造常用的加工方法及其机床、零件制造工艺及其夹具等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应掌握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该课程有助于提高机械类学生的全面专业素质,对于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过硬技术水平的高素质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制造领域的生产设备越来越先进,操控越来越智能化。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
一、“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特点和教学存在的问题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具有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
首先,“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该课程由“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机床”以及“机械制造工艺学”等课程精炼整合而成,知识点多,内容庞杂,课程学习对学生的要求很高,教学存在较大难度。
其次,“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内容都是机械制造中应用的成熟技术知识,实践性很强。由于缺乏相关实践经验,学生学习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存在较大难度,这往往导致课程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另外,随着机械工业现代化的发展,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和设备在工程应用中越来越少,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装备应用越来越多,使传统“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内容与现实应用脱钩越来越严重,这进一步增加了该课程的教学难度。[1]如何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解决课程中传统机械制造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的比重和关系是该课程面临的新挑战。
二、“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内容改革探讨
传统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内容仅限于金属切削原理、各类切削机床及夹具、机械加工工艺学等知识,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的加工工艺及成形方法、新的加工机床等不断涌现并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领域,“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涉及的机械制造技术已发展成为集材料科学、机械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技术。现行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内容陈旧、落后,与当今机械制造工程实际严重不符,必须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1.理论教学内容
目前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内容体系是在传统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法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加工制造技术主要包括金属材料的加工成形方法(车、磨、钻、铣、刨等方法)和特种制造方法。随着工业领域内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不断涌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内容体系也大大丰富。加工材料从金属到各种非金属和复合材料,加工方法从传统的冷热加工到应用声、光、电的特种加工,设备控制从普通的机电控制到数字程序的控制,加工系统从单机版数控加工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范围不断扩展。[2]为紧跟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培养高素质的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内容体系需进一步改革。教材仍以“零件工艺分析—材料选择—毛坯成形方法—零件加工方法—生产管理”为主线,但教材内容应适当加入当前先进的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三束加工技术。[3,4]虽然机械类学生在学习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后还会学习“先进制造技术”课程(选修或考查课的形式),但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加入部分先进制造技术方面的内容,会使课程更贴近工程实际。另外,为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对教材中过于单纯的理论阐述应予以适当的删减,如金属切削方面的部分理论;对工艺技术基础方面的理论内容应予以加强,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机械制造技术方案的分析与选择,提高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内容
工程实践训练是“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按照学生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和认识发展的规律,结合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现状,工程实践应建立以实验类、实习类、设计类和创新类为基本框架的教学体系。实验类实践教学的内容要实现课程之间、学科之间的广泛交叉与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的整体化工程能力。实习类实践教学是通过校内工程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给学生进行全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培养。设计类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设计、课外兴趣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内容,课程设计主要强化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在毕业设计方面应加强学生工程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创新类的实践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进行解决工程问题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动手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以上四类实践教学内容相互融合与交叉,构建了培养学生知识、素质、能力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内容新体系。[5]
三、“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来看,若其教学方法采用传统的“灌输、填鸭”教学模式,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实现其培养目标。该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课程内容包括较多的抽象理论、概念,而学生恰恰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师必须探索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方法,使抽象的概念、理论和加工工艺变得生动、形象。除常见的如“以学生为主体”、“应用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外,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以下几点教学方法对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十分重要。
1.注重绪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兴趣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更应如此。绪论是学生了解课程内容,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在绪论教学中,首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学生常见的产品,如电脑机箱外壳、食堂餐盘等,和学生感兴趣的一些产品,如汽车上的一些零件等,向学生提出一些诸如这些产品的材料、加工成形方法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列举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工程实例来说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制造科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又服务于生产实践的道理,使课程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分析该课程对培养机械类学生专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来促进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懂得学好、掌握该门课程知识的重要性。[6]
2.注重综合应用的教学
工程技术领域的理论知识最终是要应用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由多门课程整合而成,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学中将“机械制造基础”的内容综合化,使学生掌握多门学科的综合知识,安排一些基础理论应用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探索“机械制造基础”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使学生专注于综合知识的学习及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7]
3.设置问题,课内外分组讨论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由学生熟悉的事物中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机械制造及相关方面的知识去思考,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最后由教师对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分析点评,引出正确结果。这种互动、讨论式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学生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加深了理解。另外,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外作业形式,首先为学生设置一些工程实际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分组,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设想共同讨论问题,交流心得,最后以组为单位提交问题解决方案。
四、“工程意识”培养方法探讨
为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除强化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外,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1.理论联系实践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包含较多的偏重于应用的知识,如果生硬地把这些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将很难理解和接受。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应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去教授给学生。如对于圆柱销的定位问题,课本上明确提出“长圆柱销能限制工件的两个移动自由度和一个转动自由度、而短圆柱销只能限制工件的两个移动自由度”。但是单从几何和力学角度分析,两种圆柱销的定位效果是一样的。如果生硬地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他们都很难接受。这时就应该根据工程实际,赋予定位销和工件一定的强度、硬度等力学性能,如果用短圆柱销限制工件的转动自由度,由于其所受的切削力、夹紧力等,势必会造成定位元件和工件的破坏,而且定位精度也难以保证。[8]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不仅可以深刻理解圆柱销定位的理论知识,而且培养了从工程角度思考问题。
2.理论知识联系生活经验
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与大家熟知的日常生活实例作类比,不仅使知识更易被接受,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讲解不同平面加工方法得到的加工纹理形状时,把刨削加工的平面纹理比作犁地犁过的痕迹,而把端铣方式加工的平面纹理形象地比作拿大扫帚扫地的痕迹。又如粉末冶金的压制和烧结类似于砖瓦加工时做砖坯和烧制的过程。
五、结束语
工程意识是工程师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也是当今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机械制造基础”作为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主干课程,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根据现代机械制造领域的发展需要,改革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认知发展阶段,改革教学方法;根据机械类、近机类学生的培养目标,从工程意识培养的角度进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符合机械制造发展趋势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
参考文献:
[1]苏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27).
[2]张燕梁.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12,(13).
[3]于加洋.谈《机械制造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1999,(5).
[4]关铁鹰,孙继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10,(11).
[5]张爱梅.新时期机械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26).
[6]刘长红,郭晓琴,王金凤.“机械制造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5).
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的复合性学科,文章通过简述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知识体系,对各个体系之间的相关性及知识的交叉性作了详细的介绍,理顺了专业内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对协调教学与管理的关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工程管理;课程体系;课程关联性;课程交叉性
中图分类号:G423.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3)04000904
中国工程管理专业的开办可追溯到1980年,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与演变,目前该专业的专业课程不仅包括工程技术基础知识,还包括经济、工程法律、项目管理等学科知识。中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工程管理人才,因此,应积极推进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地位,建立完善的学科体系、知识体系和组织体系,对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研究。
目前全国有近300所高等学校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从专业开设基础来看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普通高校在教育部 1997 年撤并部分本科专业过程中,把与工程管理专业方向相关的专业如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技术经济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等进行重新组合,设立了工程管理专业;二是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投资经济、建筑经济等原有专业的基础上,改设工程管理专业;三是少数高校在学科建设和师资力量并不完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考虑到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看好,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增加,也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1]。由于这些原因,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存在问题较多,特别是专业课程之间内容重复较多、关联性较差,造成本已紧张的课时资源的浪费。目前,中国关于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已有不少。陈建国[2]等从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实践教学的方式和实践教学的基本架构等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曾德珩[3]等提出了“技能—能力—创新”三个训练层次,并对实习、实验、设计等多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合理化建议。许娜[4]等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计算机类课程的培养目标及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提出“脉络式”与“自助式”的教学方法,并对案例教学的案例编制与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笔者主要就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作了一些探讨。
一、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的知识点
招投标程序的相关介绍在建设工程招投标、项目管理中的采购管理、土木工程建设法规中的招投标法、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招投标阶段的合同管理等内容中均有涉及。资金的时间价值在工程经济学、财务管理、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项目决策与评估等课程都有介绍。资金筹措与资金成本在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等课程中都有介绍。项目经济评价在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项目决策与评估中的介绍内容基本一致。工程造价的构成在工程估价、工程造价管理中有介绍。项目投资的构成及投资估算在财务管理、工程估价、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经济学、项目决策与评估课程中有重复。建设工程招投标的标价在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估价、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均有介绍。索赔管理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建设法规等课程中均有介绍。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在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项目决策与评估、工程造价管理等课程中的介绍是重复的。方案的评价比选在工程经济学、项目决策与评估、财务管理等课程中均有涉及。设备更新的相关内容在工程经济学、项目决策与评估中都有介绍。质量管理在项目管理、建设法规中均有涉及。安全与环境管理在项目管理、建设法规中均有涉及。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在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中均有介绍。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经济学、建设法规(合同风险策划)、项目决策与评估中均有介绍。进度管理在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等课程中均有介绍。
二、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结构
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其知识体系的构建既要满足学生专业素养的要求,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围绕培养目标,形成工程管理专业如下五大课程模块[5]。
(一)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它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奠定基础。总体上可以分为五大模块:(1)政治类基础课,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本原理概论等课程;(2)数学类公共基础课,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3)英语类基础课程,如大学英语等课程;(4)计算机类基础课程;(5)实践环节类公共基础课,如军事训练及国防教育等。公共基础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以及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方法论的不可缺少的课程。
(二)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是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该课程内容覆盖面较广,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知识广度,往往是专业课的理论基础。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基础课包括以下四大类:土木工程技术类、管理原理类、经济学基础类、法律基础类。
(三)专业课
专业课是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有关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 专业课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该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业课的设置要坚持总体优化原则,精选课程内容,合并内容相近的课程。工程管理专业是管理学科和工程学科的结合,因此专业课应兼顾管理类课程与工科类课程。根据专业课与基础课相对应的特点,专业课同样应包括四大类:土木工程技术类、管理类、经济学类、法律类。
(四)专业实践类课程
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设置,旨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与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同,实践类课程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围绕能力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类课程主要包括:工程管理专业认知实习、制图实习、测量实习、施工组织设计实习、生产实习、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五)选修课
选修课可以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两类。限定选修课主要体现专业特点,加深理论基础,体现本学科与相邻学科的关系,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自由选修课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满足学生个人兴趣和爱好需求,以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为目的。
以上五大课程模块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具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
三、工程管理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之间的联系与结构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备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这一培养目标,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可具体划分为如下四大知识体系[6]。
(一)工程及技术知识体系
建筑识图、AutoCAD制图、工程测量是工程类专业课程的共同基础,房屋建筑学、建筑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建筑结构、施工组织设计是专业理论基础课程,为土木工程施工及施工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它们将土木工程类的专业知识整合起来,为工程造价、土建装饰及安装工程概预算做理论与技术准备。
(二)管理学知识体系
管理学原理、统计学、运筹学等课程是对管理学理论知识的普及,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学习做理论准备,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及建设项目招投标与工程合同管理是普遍管理学在工程管理专业领域的深化与拓展,研究如何运用管理知识和手段使工程建设增值。
(三)经济学知识体系
以财务管理为基础,掌握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建筑领域,对工程成本会计进行研究,支持可行性研究的财务分析。工程经济学是工程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掌握这一知识有利于进行工程投资与融资分析,进而开展可行性研究与建设项目评估的经济评价环节。
(四)法律知识体系
以经济法为基础,在延伸过程中逐一细分,从体现专业性的建设法规到工程合同管理,研究内容层层深入。
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的课程结构如图2。
四、结语
通过整理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之间的结构,尽可能地查找各课程之间重复的知识点,以理顺专业内不同课程之间的关系,从而优化课程内容,避免专业知识点的重复,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使本来有限的课时得到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 杜小武,胥卫平.石油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27):280-281.
[2] 陈建国,许凤.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1):89-94.
[3] 曾德珩,曹小琳.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1(1):119-123.
[4] XU Na, WANG Li, WANG Wenshun.The 3rd International Annual Conference on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C].Hu Nan: China academic journals electronice press, 2012: 144-147.
[5] 王晓燕.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2 (4): 21-23.
[6] 王立国,高平.关于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整合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3):92-94.[ZK)]
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system structure and the correlation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ZHANG Mingyuan, GAO Ying, YUAN Yongbo
(Faculty of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3, P. R. China)
Abstract:
关键词: 机械工程基础 教学研究 工程素质
提高质量是世界各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与新任务,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从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向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改变。重基础、宽口径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为适应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增强高校人才的适应性,就必须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工程素质的培养。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作为一门非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是以原工程制图、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等机械类课程进行整合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向学生提供机械产品使用、设计和制造所需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该课程是大学阶段培养非机械类学生工程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但目前该课程的设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建立认同的课程目标定位标准,目前现有的教学方案仅仅是将相关机械类课程内容的简单组合,教学内容实际是分离的,没有达到课程综合的真正目的;②现有的课程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没有反映应用型本科教学所要求的“应用型”特点,教学内容过于繁杂;③相关教学内容未能很好地整合,内容重复、前后颠倒、衔接不好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 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④未与学生的所学专业相关联,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不高,学习效果较差,学生的工程素质提高不明显[1]。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以盐城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为例,以培养电气工程师能力为本,以工程素质、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改革中主要体现“一精二重三讲四会”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一精是指基础理论教学要精练,以满足专业课教学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二重是指在教学重点上强调基本概念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三讲是指授课上要做到基本概念讲清楚,重点内容讲透彻,知识点讲全面;四会是指教学要求上做到基本理论会运用,基本方法会掌握,基本技能会操作,基本问题会分析解决。
根据我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目标要求,机械工程基础作为该专业开设的一门唯一的机械工程类课程,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的准备及教学方法的实施等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与探讨,使其符合该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1.课程教学目标设置
高等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文化素质,更要注重工程素质教育。因此,将非机械类的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性质定位成一门以“机械工程基本素质教育”为主的工程类基础课,符合工程实际对应用型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也符合我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是将机械制图、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等机械设计制造相关内容,经统筹安排、有机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基础课程。机械工程基础作为非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唯一的机械工程类课程,涉及内容广泛。课程综合化不仅解决了课时有限的问题,而且使学生对机械工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以专业岗位职责需求整合相关教学内容,不求原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注重对机械工程知识了解,理顺机械工程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横向扩展能力。
对电类专业而言, 机械工程基础是一门介绍机械工程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计算、设计方法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基础课。课程围绕“机械工程材料”、“工程图样表达”、“常用机械传动装置”、“常用机械加工方法与机床”几个典型项目,将与机械设计制造相关的基本内容统筹安排、有机贯通与融合,体现“实用、够用”为度的原则。力图用较少的学时侧重于对涉及机械工程的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加以阐述。以理实一体教学为纽带,以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手段,培养学生学习理论、实践认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的具有初步工程意识和标准化意识;能用准确、简明、规范的工程语言表达设计思想和意图。学生应达到的能力目标确定为:①能初步确认一般机械零件所用的一般工程材料;②能初步绘制和阅读简单机械工程图样;③了解机器的组成和平面机构的相关知识,了解机械传动和常用零部件的基本内容;④正确理解机械制造的相关概念,了解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能初步确定零件的成型或加工的基本方法。
2.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1.1合理规划理论教学,精选教学内容根据山西师范大学的“3.5+0.5”的培养模式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师在掌握机械基础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明确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生产实际,精选教材。教材选用魏兵主编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机械基础》。该课程教学计划安排51课时,课时少,内容广,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精讲基础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强化公式应用,弱化公式推导。工程力学主要讲解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机械零件基本变形形式和强度计算,熟悉构件的受力分析和计算方法;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重点讲授极限与配合,紧密联系实际;工程材料主要讲解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以金属材料和塑料为主,结合食品行业的发展,增加食品行业当前采用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机械设计部分包括常用机构、连接、机械传动、轴系,这部分内容和后续课程及生产实际联系密切,工程应用多,属于课程的核心内容,机械传动中的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突出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强化设计方法和公式应用;机械加工基础以毛坯的制造工艺和切削加工方法为主要内容;液压与气压传动重点是液压传动的原理、组成和特点,常用液压元件的功用及常用的液压回路。介于课程学时少,结合课程的特点,部分教学内容采用自学加辅导或讲座的方式,引导学生多途径学习。
1.2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机械基础课程实践性强,传统的理论教学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于工程力学基础、工程材料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等采用讲授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和学生的良好互动,避免注入式教学。机械设计中的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难度大和实际联系密切,采用讨论式教学。理论知识讲解前,选择和生产实际常见的议题,在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再讲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了“教师教、学生被动学”的单一教学模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典型案例教学法,如以齿轮轴为典型案例,通过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强度校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机械加工工艺制定等环节,可以把工程力学、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机械加工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架起了课程的桥梁,知识结构相互衔接,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1.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机械基础课程的研究内容比较抽象,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时因缺乏空间想象力和工程设计而产生厌学情绪。课程学时少,内容多,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通过运用多种媒体,提高课堂效率,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讲解平面连杆机构、机械传动、金属切削机床、轮系、液压系统原理时,由于学生没有实际生产经历,缺乏相应的想象能力,采用动画技术,生动形象,让零部件运动起来,使抽象理论直观化;讲解连接、轴系、切削加工方法、液压元件时,采用实物、幻灯片、图片展示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拉近书本知识和生产实际的距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1.4增加综合设计实验教学内容课程的实验课时为4学时,传统的实验为认知实验,实验设备是机械基础陈列柜和模型,以演示讲解为主,时间多集中安排在课程中期。改革后,开放实验室,学生自主实验,不占实验课时,时间安排每个模块的理论课讲授之前,学生递交实验报告。通过认知实验使学生建立机械零配件的结构、机械加工、液压传动系统的感性认识,对机械基础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增加综合设计实验内容。①轴系结构设计实验。轴系结构是回转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轴系结构的性能决定机械的性能和寿命。轴系结构设计实践性强,涉及内容多,灵活性大,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拆卸、结构分析、装配、调整、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学生掌握轴系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②机械传动方案的创新组合设计、分析实验。传动方案的设计是创新设计的主要内容,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选择传动类型、自行设计传动方案,根据设计方案自行组装,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开设综合设计实验,在创新实验的环节中,学生通过方案构思和改进、实验操作和观察,达到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设计能力。
1.5增加具有食品工程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工程训练,训练时间安排在理论课开课后第6周。工程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实践,在科学的基础上增加工程训练的内容。学生知识面窄、面向工程实际不足,没有足够的工程训练,现代工程设计思想、方法和综合应用多方面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工程训练中,学生学习金属加工工艺知识,自己动手操作各种设备,使用多种量器具,增强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欲望,培养创新能力。增加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在理论课结束后进行。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课程设计时间1周,工作量大、时间紧。采用接近工程实际的题目:一级减速器设计或小型食品加工机械等。每个学生的任务书各不相同,设计方案和设计思路完全由学生组织设计,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学生基本具备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计算、材料的选择、会查阅资料,能够正确使用国家标准,绘制工程图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巩固所学知识,掌握机械方面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1.6考核方式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实行教学全过程多次考核和考查,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理论考核采用闭卷考试,成绩占课程成绩的70%;实验考核成绩占课程成绩的30%。细化实验考核内容,从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效果、实验报告多方面考核,注重实验过程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工程训练、课程设计单独考核。
2结论
关键词:基础工程;教学模式;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112-02
一、《基础工程》的课程特点
《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对《基础工程》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桩基础、浅基础、基坑工程、边坡工程和地基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为未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0世纪之后,土建方面的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这样使《基础工程》这门课的授课内容滞后于行业的发展,不能满足当前我国土建行业的要求。为了使本课程体现出强理论、强实践和强综合的三大特点,适应目前土建行业的发展现状,我们应对授课模式进行优化,并且对授课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使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理论,还能在工程实践领域进行正确的应用。因此,需要对《基础工程》课程教学的模式进行不断探索与改革。
二、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基础工程》课程包括理论和课程设计两部分内容。目前,我校在教学内容上的课时分配为:理论方面24课时,课程设计方面1.5周。在教学方法上,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是采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对于其中部分公式的讲述是采用板书的形式加以推导说明。在教学内容上,《基础工程》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地基承载力分析、浅基础设计计算、基础沉降分析、桩基选型、桩基承台设计计算等理论内容。课程设计是针对理论课程的实践,在给出设计资料后,每名学生应独立完成两项任务:一份浅基础相关的设计绘图及一份深基础相关的设计绘图。在完成设计任务的过程中,首先对理论课程学习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梳理以及总结,其次,提升作D、识图能力,以弥补基础知识的缺陷。就目前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来看,《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越发突出。近年来,由于教学体系改革,《基础工程》课程的课时被极大地压缩。课时一再压缩,然而课程内容并未有所减少,甚至增加了对部分新技术进展的熟悉与了解等内容。这使得本就难以完成的规定教学内容更加无法完成,从而加深了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之间的矛盾。该矛盾使得教师的备课工作量的增加,直接导致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得不对一些次要内容进行压缩甚至直接跳过。
2.学生对知识点缺乏系统认识。教师上课过程中无暇仔细将重要的知识点展开,导致学生对公式的推导过程缺乏感性的认识。理工类学科的公式推导一直给人一种艰涩难懂的印象,但事实上,一旦搞清楚每个步骤的含义,顺着每一步走下去,你会发现那些难啃的公式自然而然地就在你脑中形成。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就教学经验来看,如果能在课堂上带动学生发散思维参与到某些重点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来,那么将会大大加深同学们对公式本身的理解,甚至不需要特意花费时间死记硬背,就能将公式轻松记下来。在考场上,由于考试氛围紧张,时间紧促,不少平时死记硬背公式的同学临场记不起公式导致失分;而那些对公式推导比较熟悉的同学,此时却能够在模糊的推导印象中将公式进行还原。
3.“教”与“学”之间存在矛盾。由于教师提高了教学速率,课堂讲课节奏加快,学生忙于画重点抄笔记,在课堂上无暇将教师讲授的内容消化吸收,很容易造成知识点的缺漏和误解。同时,教师还要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当下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展开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规范阅读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建筑设计、施工现场的影像以及文字资料,从而加深其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感性认识。然而所有这些任务都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并且信息量又比较大,学生的专注力和接受能力都受到了更高的挑战。有些同学反映:老师你上课过程中讲的我都懂,但是下课以后就好多知识点模糊了。复习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做习题也是简单地套公式,并不理解解题过程。这一现象侧面印证了学生并不能完全消化课上的内容。
三、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基础工程》应在教学各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形成“教学内容模式化、教学手段多样化、考试考核制度弹性化、理论实践教学体系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将课程内容重组,选择重要的基本理论进行授课,减少灌输式的教育并同时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从基本理论联系向工程实际转变。基础知识部分应作为课堂讲授的重点,其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础理论、计算公式以及规范规定等,这样教学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从而能够更好运用到工程实际中去。
2.教学手段多样化设计。对于各章节内的知识讲解,采用“问题驱动法”开展教学,促使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加深知识的理解。此外,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与实践结合,并同时辅以身临其境的讲解,将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实现“教、学、练”的一体化。
3.考核制度的改革。在教学的考核方法上,应采用过程考核并同时注重成果考核。将教学过程学生的完成情况作为过程考核成绩,从知识掌握、应用、创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以课堂表现和提问、问题讨论的参与度、大作业的成效及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考核成绩。通过过程和成果的两方面考查,取消用考试成绩衡量学生对课程掌握程度的方法,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又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充分理解基本理论、充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目的,培养适应时代的高级应用型土木工程师。
4.课程改革的成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基本理论、整合教学内容、增加案例教学、“问题驱动式”教学和“任务驱动式”等方式教学。采用小组协同配合作业的教学模式,通过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过程考核和成果考核的双重考核模式,优化考核制度,形成优化的考核制度。
四、总结
通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可以更好地完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与其他相关专业课的衔接也效果显著,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实际工程运用能力都有所增强。这样促进学生由掌握基本知识向综合实践能力的转化,加快了我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步伐,提高了我校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程晔,艾军.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的实践与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6,03:99-101.
[2]平琦,朱杰.卓越计划背景下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大学教育,2013,24:46-47.
[3]王月香,顾欢达.建筑工程方向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10,05:91-93.
关键词:桩基础工程;预算方法;实例
Abstract: at presen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market economy continues to reform and rapid developm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pera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project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The owner in the selection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unit more and more strict, therefore, for some basic unit of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in the bidding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ntracting process, should will design drawings as an important basis, make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roject cost budget, and through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methods choose the high quality solutions to improve their own core competitive ability. Because of pil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with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budget method and other civil engineering budget has a different method.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actual example pil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discussed the correct method and the need for budget attention to some problems.
Keywords: pil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Budget method; example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部分基础工程施工单位在承揽基础工程时,应将设计图纸作为重要依据,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预算书,并通过技术经济的方法选择出优质的方案,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1]。本文主要以现阶段的预算定额为标准对桩基础工程施工图纸预算编制程序与方法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举例说明预算正确方法,以供参考。
1.桩基础工程施工图纸预算编制程序与应注意的问题
其编制程序主要涵盖了以下几方面:一,收集、掌握基础文件与资料;二,对分项工程进行明确的划分;三,对分项工程量进行准确的计算;四,套用预算价值、计算定额直接费;五,对其他费用进行计算,整理出桩基础工程造价;六,核查,校对;七,制定表格,编制说明,填写封面,制作出预算书[2-3]。以下对上述七项内容进行论述:
1.1收集、掌握基础文件与资料
其所涵盖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即施工图纸与说明书;施工方案;预算定额;区域建筑工程成本费用使用标准;有关的预算工作手册;工程合同。
施工图纸在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它是计算工程量与各项费用预算的依据。施工图纸必须通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共同审查方可有效。不仅要对其图纸是否齐全进行检查,同时还应对其内容进行充分的掌握,并且,还要检查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规范图集是否有设计变更单。
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涵盖了桩基础工程进展速度计划、施工工艺、关键技术手段等各项内容。比如,使用的机械设备类型及数量、设备与材料的运输路程、吊装方法等。相同的施工项目,其单位、施工组织、管理措施的不同,预算出的工程造价也不相同。
现行的预算定额与区域材料预算价格主要是对人员、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分项工程费用进行定额换算及补充的依据。不过,由于定额具有区域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因此,在实际预算过程中,应根据区域性预算新定额和相关补充要求进行[4]。除了相关预算定额之外,还应套用预算工作手册,找出计算工程量时所需的数据、计算方法等相关资料。此外,还必须对施工合同中的内容,各自所承担的责任、权利以及施工图预算说明进行充分的了解。
1.2明确的划分分项工程
在建筑工程中,桩基础属于一项分部工程,排列在预算定额的第二章,对分项工程进行预算划分时,主要是在桩基础的类型与施工方法基础上进行的,根据预算定额中所制定的分项定额编号顺序展开明确的划分。在划分分项工程过程中,不仅要与拟建工程的实际情况相一致,同时,分项工程所使用的名称、内容、范围等都要达到预算定额的标准要求。在实际划分过程中,不允许有遗漏、错误的行为发生。
1.3对各分项工程量进行准确的计算
其在分项工程定额直接费和桩基础工程施工图预算造价中占有重要位置。各项分项工程量计算完成并没有检查出任何的缺陷时,应根据预算定额中关于分项工程顺序的要求,进行汇总,将预算定额编号、分项工程名称、计量单位、计算公式及数量根据标准格式填入到工程量计算表中,这样方便日后的审查与校对工作。
1.4套用预算价值、计算定额直接费
应将工程计算表中的工程数量根据预算定额分项工程的计量单位将其列入到工程预算表之中;根据预算定额,计算出各项分项工程的预算价值和人工费用、工程材料费用、机械设备使用费用,并列入到工程预算表之中,最后计算出桩基础工程的定额直接费用,并一一填入表中。其计算公式是:分项定额基价乘以分项工程量,得出分项工程定额直接费。另外,还应将分项工程定额直接费进行汇总,其计算公式是:分项工程定额基价乘以分项工程量,得出桩基础工程定额直接费。
1.5对其他工程费用进行计算,汇总桩基础工程造价
在确立桩基础工程定额直接费用之后,还应按照该区域的费用定额标准,将定额直接费作为计费基数对其他费用进行计算,如直接费、税金、利润等,以此得出桩基础工程造价。在计算过程中,应根据本地区的费用项目及规定的费率进行。
主要对预算编制的各项内容进行全面的核查、校对,发现存在的错误,及时的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以确保其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1.7制定表格,编制说明,填写封面、制作出预算书
在编制工程预算时,应根据标准表格进行填写并说明,将与工程造价相关的内容充分的反映。在制定预算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工程预算书封面、编制说明、工程量计算表等。然后,按照顺序将这些内容进行排列,制作成预算书,并且还要递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批,签字盖章后,桩基础工程施工图预算才算真正的完成。
2.桩基础工程预算实例
本市某工程有100根钻孔灌注桩,桩的设计直径是800mm,设计长度是36.1m,钢筋笼主要分为四节进行制作,在焊接主筋时,只在接头的一面进行焊接,搭接长度是钢筋直径的十倍。圆形箍筋焊接长度也是其直径的十倍,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保护层为50mm。该工程主要采用的是正循环钻孔法,三台GPS--15型钻机,泥浆泵为三个流量108m/h的离心泵,需要挖三个泥浆池,每个泥浆池的长度为8m,宽度为6m,深度为1.5m,正循环泥浆沟总长度为300m,截面为0.6m×0.5,泥浆运输过程中的距离为4km[5]。桩基础工程施工单位为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壹级企业。按照工程实际情况,根据本市相关定额规范要求对桩基础工程进行预算。
首先,将分项工程划分为几个方面,即成孔与灌注混凝土、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泥浆运输、人工挖土方以及人工挖槽沟、大型机械设备安装与拆卸以及其运输等。划分完成后,应进行工程量计算、套用预算价值、对定额直接费进行计算,最后将上述所述内容列入到工程量表、预算表以及费用表之中。另外,预算定额基价,计算钻孔桩工程并根据取费标准要求,得出工程造价,认真核查校对后,应制定表格,编制说明,填写封面,根据定额规定的分项工程顺序制作成预算书,通过具有造价师执业资格人员的审批,签字盖章后方可投入实际中使用[6]。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与快速发展,以及建筑法的实施,对于工程的运行与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主在选择施工单位过程中越来越严格,因此,对于部分基础工程的施工单位在参加投标与承揽基础工程过程中,应将设计图纸作为重要的依据,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预算书,并通过技术经济的方法选择出优质的方案,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主要通过实际例子对桩基础工程预算方法进行了论述。
参考文献
[1] 唐连珏;谈施工企业如何编制标价[J];建筑经济;1985年06期
[2] 佟勤;关于定额理论问题的研究[J];基建优化;1986年01期
[3] 刘卫东;;桩基工程的造价构成特点及现况分析[A];岩土钻掘技术在资源、环境和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学术论文集[C];2001年
[4] 关于执行新编统一定额的几点意见[J];电力建设;1982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