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考体育培训范文

中考体育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考体育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考体育培训

第1篇:中考体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经济普查 两员 选调与培训

一、经济普查“两员”选调与培训中所存在的问题

1、“两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很多地区都存在着“两员”的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在我国近些年来历次经济普查过程中,对“两员”在学历、经验等方面的要求都较低,对于学历要求只将门槛定在初中以上。这样一来,对于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完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为经济普查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较多,而一些普查员对于收入、利润、成本等一些会计知识都不甚了解,直接导致了“两员”对工作理解上的误解与偏差,导致其所得到的数据不准确,变相地阻碍了经济普查工作的进行。

2、“两员”缺乏工作责任心不强

按照普查条例要求,在经济普查“两员”选调与培训中要求普查人员必须具备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而在工作的实际进行过程中,一部分普查人员对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虚填所统计的数据。这样一来使经济普查工作失去了意义,普查员即使完成了工作,但所披露的数据报表也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不能保证其准确性,致使普查工作还得“回锅”,阻碍了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3、“两员”人数不足

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有一定的差距,所以由于当地发展情况的不同致使经济普查工作的执行情况也不同,一部分地区时常出现“两员”人数不足的现象。对于一些经济情况较好的村镇,村干部日常工作较为繁忙,没有精力重点抓经济普查工作,常常以外聘一些临时人员的方式来从事经济普查工作。而这些外聘人员在做完工作之后很少进行数据质量的检查,致使经济普查所得到的的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而对于一些经济情况较落后的村镇,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以致于出现劳动力欠缺的情况,剩下这部分人员的文化程度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胜任经济普查工作,因此普查工作出现错误的频率较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普查数据的质量,阻碍了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4、“两员”缺乏相关知识的培训

很多地区对于经济普查工作不予重视,有些领导只是单纯的指派一些经济普查人员进行日常工作的进行,而没有对其进行一些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这样直接导致了普查人员对于经济普查工作的相关知识不甚了解,盲目地登记、统计,一定程度上造成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下降,使经济普查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二、对经济普查“两员”选调与培训的一些建议及意见

1、提高对“两员”综合素质的要求

在经济普查员选调过程中,政府应提高对“两员”综合素质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经济普查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对“两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普查队伍迫在眉睫。

第一,要求“两员”具备从事社会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工作热情、吃苦耐劳、自愿为社会事业工作作出贡献。

第二,要求“两员”具有一定的保密意识,诚实守信。受过一定的文化教育,能认真学习相关知识,能够充分掌握工作要求。

第三,要求“两员”工作努力认真,责任心强,能够积极了解所普查地区的实际情况,与群众能够建立良好关系,能够对一些政策做宣传解释工作。

2、采取多元化形式进行“两员”的选聘

政府在对“两员”的选聘过程中,可以采取多元化形式进行选聘。首先可以考虑在村干部中进行选聘,由于村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常常能接触到农业、粮食检测等统计工作,因此对于经济普查工作更易上手。同时,村干部经常与群众接触,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利于推动普查工作的进行。其次,可以考虑在企事业机关单位中选聘,由于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够更好地了解经济普查工作的内容,对于经济普查工作质量的提高有一定推进作用。再次,可以考虑在大学生村官中进行选聘,由于大学生村官一般都受过高等教育,工作积极主动,完成工作的速度、质量都相对较高,有利于推动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3、增加“两员”的人数

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两员”的人数。针对于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在本地区内如果难以选调合适的经济普查人员,政府可以以公开选聘的形式招聘“两员”,来扩大普查人员的队伍。针对于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一些相关登记工作也可以由普查人员进行统计完成。根据普查工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特点,必要时应及时增加替补人员,保证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4、完善普查激励机制

按照普查条例规定,市县两级政府应负担普查经费。所以为了激励普查人员能够及时认真的完成普查工作,可以完善普查激励机制,给予工作人员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这样有助于提高普查员工作积极性,间接地提高了普查工作效率。

5、加强对普查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

目前,很多村镇地区普查统计工作没有专职人员来进行,而是落实在村报账员身上。这样无形之中加重了村报账员的工作负担,由于其平时不仅要完成政府部门交办各项收费工作,还需要配合其他工作收集统计一些资料数据。一些村镇地区报账员综合素质以及文化水平有待提高,对于普查方面的相关知识仅仅停留在几年前的状态,知识没有与时俱进。同时,报账人员也随之换届有所变化,对于新选聘的人员在短时间内精通报账知识也以一定难度。所以政府应加强对普查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建设现代化网络信息学习方式,使普查人员能够随时学习普查知识。与此同时,政府应邀请一些专业人士兼任普查指导工作,对于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纠正,促进普查工作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林爱风.浅谈人口普查中基层普查机构的组建及“两员”的选调[J]. 价值工程.2012(11)

[2]董瑞龙,张宏宇.谈提高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几个主要措施[J].统计与咨询.2012(05)

第2篇:中考体育培训范文

论文摘要: 面向基础教育改革,教师教育必须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本文首先提出了对教师的培养培训不同阶段的衔接、整合与重组的理念,认为我们应该把信息技术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培训作为一个连续的、统一的发展过程来看,进行不同阶段的衔接、整合与重组,并重点分析了各个阶段的现状和模式。

2001年我国正式启动了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教师是任何教育改革的主要实施者和建设者。2002年,我国颁发的《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信息化已经引起中小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要实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逐步普及和应用,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信息素养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是关键。……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专业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从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来看并不乐观,表现如教师观念落后、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等。因此,除了迅速提高现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技术水平之外,还要从如何培养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师这方面思考。笔者从对师范生的多媒体课程教学中反思,认为我们应该把信息技术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培训作为一个连续的、统一的发展过程来看,进行不同阶段的衔接、整合与重组。现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各阶段培养、培训现状和模式作粗浅探讨。

一、教师培养的现状及模式

建国以来,师范专科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师资培养的主要阵地,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很多合理的地方,例如: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一口普通话,一手好书法,一笔好文章,一套好教法”的教学基本功,同时我们在保持传统教师教育学科的优势,巩固高师院校特色学科的基础上,应该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培养有高信息技术能力的教师。虽然高校已经普遍开设了计算机类课程,但将计算机类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整合,构成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体系,对以培养合格教师为己任的师范院校是一个历史的挑战。

从目前我国高师院校对师范生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培养现状来看,反映出对其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在设置的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和实践性环节课程所占比例较少,基本上仍只是作为师范专业的公共课来实施。再者,单纯地将计算机基础代替信息技术教育。在效果上,计算机课老师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没有贯穿将技术整合到教学中的理念,学生隔靴搔痒的理论和知识学了不少,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提高不大,所以学生不能很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未来教学中,不能满足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和实践性教学的需要。最后,在培养模式上,与基础教育需求脱节。在培养过程中,重点都放在了传授基本理念和基本操作,学生很难感受到运用信息技术会带来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今后踏上教学岗位后,也就难以自觉自发地运用信息技术。

因此,在对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模式上应采取相应的变通。首先,改变传统的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增设信息技术和活动类课程,强化信息能力和实践能力。重点涉及信息在教育运用中的理论和实施,通过学习各种教学媒体、教学课件,将信息技术和各种基础课程相结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和操作实践逐步熟悉它们。在实习期间尝试性地运用这些技术。其次,建立与中小学合作的培养机制,加重实习力度,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真实的学校环境中运用信息技术,以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技能。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职后培训的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能力成为信息时代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培训工作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开展,但是从信息技术的培训内容、方式方法及效果上进行分析,还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1.培训方式单一

目前的培训方式多采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专家讲授式培训。一些地方把全员培训称为教师集中面授,“大呼隆”上课,这使得操作技能极强的信息技术培训只能流于形式。原认为教师学习了信息技术的知识,就能自行将这些知识恰当运用于课堂教学实际场景。但这种单一的培训模式对于教师自觉地坚持使用教育技术于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效果十分有限。

2.只注重技术层面的培训

由于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参加培训时的兴趣集中于计算机的操作,对于理论内容的学习不太感兴趣。因此,就出现了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重心转移到讲授操作技术,而忽视了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的培训现象。他们在培训中只是单纯模仿。再加上各学科教学内容的差异,对学科教师的技能要求不同,若采用这种偏重信息技术技能训练,忽略了教育专业素质发展的培训方法,会致使有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与自己所教课程关系不大,兴趣就大大降低,培训效果也打了“折扣”。

3.忽视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

在以往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常忽视了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认为只要把观念和技术传授给他们,自然能被他们认同,并成为指导他们教育行为的准绳。但实际上教师作为成年人,其思维方式已经基本定型,接受新事物比较缓慢,而且他们在自己的学科领域都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习惯于用自己学科固定的思维方式来处理新问题。

4.培训难以产生持续的作用

教师通过培训接触到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都会产生认可,觉得培训者讲得很有道理,并且积极地尝试着实践。但当受训教师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后就会发现现实与所学内容之间的矛盾与差距,很多教师又回到了原有的工作轨迹中,教育技术培训持续效用难以发挥,使许多培训流于形式。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信息技术的培训还存在许多值得探索与思考的问题。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模式和授课方

法,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中授课方式的探讨

教师继续教育往往容易成为限制其发展的瓶颈,加强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式研究,是当前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极为关键的课题之一。

在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中,授课方式是由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在实际培训授课中,选择不同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并使其在培训过程的各个阶段动态地发挥作用,是提高培训实效的关键。经过实践摸索、查阅资料总结,我归纳出以下几种授课方式:

1.以理论为主的讲授方式

讲授法是指教授者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受训教师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这种模式是以教师口头讲授为主,辅之以演示、问答等方法。应包含两个过程:了解和内化。了解信息技术系统的基本组成、产生、发展、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历程等理论内容。以介绍整体培训内容及学生所需完成的任务为主,其目的是更新课程观与学习观,浏览课程的整体结构。至于理论的内化与应用则是在以后的培训和实践中逐渐进行的。

2.以课件制作为主的辅助教学方式

这种模式是采用CAI课件,将培训内容以图、文、声、像等表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使教师在学会各种工具软件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机的应用,后来逐步深入到掌握基于资源的课程设计。实践证明,以课件开发作为任务驱动,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具有了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就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自然有机地相互融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

3.以操作为主的练习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实践操作学了也没有用。那么培训教学就应该“面向应用”,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精讲”是指教师要讲出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和精华;“多练”是指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时间,进行有目标、有实际效果的操作。我们要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意识和应用意识,不能搞“纸上谈兵”和“无机教学”。

4.以课题研究为主的方式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层次水平和学习需求不同,用整齐划一、一成不变的教学目标是行不通的,我们可以采用以课题研究为主的方式——任务驱动法,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协作、协商中探索,在完成所设定的任务中学习,在不稳定性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与人合作,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及自组织的过程。在培训告一段落后,联系教师所从事的教学给其布置有一定难度的“工作任务”,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总之,对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培训一体化,每个环节都应该环环相扣。职前培养中,高师院校要合理地设置信息类课程,探索师范院校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体系。职后培训中,要切合实际,采用多种培训方法和手段,不断加强各中小学教师关于信息技术的培训,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徐君.新时期教师教育模式的转型与高师院校的改革对策.教育探索,总163期.

[2]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北京.教育出版社.

[3]梅友松等.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教育与职业,2005,(17).

[4]张筱兰.在参与中体验.在行动中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5).

第3篇:中考体育培训范文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员工培训体系示范校建设

近两年,我校正在大力开展国家示范校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把我校建设成为服务于滨海新区和天津港快速发展,辐射三北和环渤海地区的高水平的港航职业国家示范学校为总体目标,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坚持把职业教育和员工培训做大做强。因此,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员工培训体系成为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建立职业能力与岗位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规范的员工培训体系,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人才培训的根本要求

目前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既是国家示范校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更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职业院校要积极主动地更新观念、创造条件,搭建学生、企业、学校三方的桥梁,建立职业能力与岗位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出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此外,职业院校要做好员工培训,不仅要选择好内容、把握好方法,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员工培训体系。不然,就会导致培训的随意性,使培训没有养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没有效果。所以建立规范的员工培训体系又是职业院校顺利开展技能人才培训的根本要求。

二、当前港航特色的职业教育和港口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现状

笔者对天津市具有港航特色院校和具有港口特色专业的几所学校进行走访调查,对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港口技术技能型员工培训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相关结论: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急需加强。目前我市职业教育在港航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正处在缓慢上行阶段,专业建设、培养模式、师资储备、课程资源等方面尚不能满足我市港口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急需改革创新,与企业等用人单位密切合作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运行机制也急需加强建设。

2.规范的员工培训体系和运行机制还应进一步提升。目前,港口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训工作都属于港航类学校的重点工作。但规范的员工培训体系和运行机制还有待近一步提升,特别是需要规范培训课程开发设计和流程,必须着力开发具有港航职业特色的职业培训和职业鉴定课程,更好地满足社会和企业的培训需求。

目前,天津港的加快发展,迫切要求提升教育培训功能。据测算,天津港每年将补充和新增3000名以上能够熟练掌握港口机械操作与维护、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和现代物流服务等专业技能的员工,才可满足港口生产发展的需要。同时,每年还将有1.5―2万人次的员工培训需求。我校作为天津港的隶属学校,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也为我校建设国家示范校、提升规模和水平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员工培训体系,促进职业教育和员工培训的规范化

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员工培训系统,应基于有效的需求分析,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和员工的培训需求,制定教学和培训目标,精选相关课程,根据目标对各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以评估教学效果和培训收益,为以后的教学培训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形成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人才培训体系。

我校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在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员工培训体系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下面就职业学校如何更好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员工培训体系提出六点意见建议。

(一)有效提高职业教育和员工培训的现实针对性

本着港口发展、岗位需要和个人需求三个方面结合的原则进行,深入发掘企业的核心需求,以各级各类岗位为基础,分析员工开展业务工作所需的职业化行为模块和行为标准,使职业教育和员工培训平衡发展,互相促进。

(二)明确职业教育和员工培训的目标

培训目标是教学和培训活动开展的方向,由学校管理部门采用各种方法从社会及企业不同角度收集各种信息汇总而成。针对我校实际,按照港口现状和发展趋势,必须进一步加强开发具有港航职业特色的职业培训和职业鉴定课程,更好地满足学校和企业的培训教学需求。

(三)系统设计职业教育和员工培训的课程内容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专业课程体系与实际工作岗位群的对接,同时加强岗位培训课程的开发,以港口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重点,系统设计课程体系,合理安排实施步骤。从深化校企合作、产学融合改革入手,深化顶岗实习程序环节,推动教、学、做的统一。

(四)建立职业教育和员工培训的效果评估体系

效果评估是检验教学和培训活动成败优劣的手段,是检验取得效益的唯一标准。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培训评估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

反映层评估:又称为感觉层面评估,是学员对课程直观的印象。在讲课的过程中,授课教师及时与学员进行交流,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如:讲师的讲课风格,教室环境的布置、教学手段的使用、教材是否详细丰富、教学内容是否合适等,学员对此做出主观评价。授课教师可以从学员的直接对话中或以调查问卷形式了解到学员对课程的直观印象,对教学和培训工作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

学习层评估:又称吸收率评估,是评价学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可采取课后测试、问卷调查、或撰写学习心得报告等方式获得评估结果。

行为层评估:又称行为转换评估,是评估学员在工作中应用了多少所学内容的评估方式。即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由学员的上级、同事或下属观察其行为是否产生变化,是否将所学的知识或技能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效率。一般采用绩效考核的方法,即通过考核并对比学员培训前后工作绩效的变化来评价培训效果。

结果层评估:它用来评估上述(反应、学习、行为)变化对组织发展、企业的经营结果带来的可见的和积极的作用。此阶段的评估上升到组织的高度,但评估需要的费用、时间、难度都是最大的,是培训效果评估的难点。

(五)要注重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与员工培训内容的有效对接

一方面职业教育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企业的需求进行设定。在教学改革上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办学之路。不断深化专业课程体系与实际工作岗位群的对接,课堂与生产现场的对接;专业课程教材与员工培训教材的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注重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场建设,形成了校厂一体、工学结合、教产并举的办学特色。将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模拟成企业真实场景,学生在学校里就体验到企业环境、生产管理、企业文化等,使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阶段适应企业的管理,完成由准员工到员工的过渡,达到顺利就业。另一方面员工培训内容的知识面要更加前沿,更具创新性。要以港口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重点,在员工培训内容的开发上要加强岗位培训课程体系的开发,开发出的课程可用在职业教育拓展教材上,供学生选修。这样就实现了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与员工培训内容的有效对接。

(六)职业教师和培训师队伍建设

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以改革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注重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聘用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技术尖子担任兼职教师。落实教师进修和到企业实践制度,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实现教师由理论到实践,由学校到企业,由课堂到生产现场的良性过渡,完成职业教师到技能培训师的转换,培养全能性教师队伍的建立。

当前,第三批国家级示范校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在此期间,职业院校应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员工培训体系,提高职业教育和员工培训的现实针对性,设计多样化、前沿的培训课程及培训方式,时刻加强职业教师和培训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学和培训的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估,这样必将进一步增加学校的竞争实力,促进学校不断发展,从而推动示范校建设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石冬梅.企业员工培训体系构建.中外企业家,2013(04).

第4篇:中考体育培训范文

时 间 工 作 内 容

2月下旬

拟定我市2018年中考及体育、理科实验操作考试报名工作文件及报名工作日程安排表。

3月1日

召开全市中考及体育、理科实验操作考试报名工作会议;对区县及市直报名点学校进行网上报名系统操作培训。

3月7日-14日

各报名点进行网上报名并提交区县招办审批,审批通过由学校打印出报名校对表组织考生及家长校对中考报名基本信息并给与更正。

3月20日前

各报名点上报更正过的报名信息至所属区、县招办,由区县招办统一修改后上报市考试院。

3月27日—28日

市考试院统一生成准考号并下发至区县,各报名点学校按照准考号组织考生电子摄像及选择体育选项。

4月3日前

报名点对考生报名信息数据库进行完善。

4月12日前

区、县招办将试卷订单、考生中考报名信息统计表上报市考试院;市直学校报送理科实验操作和体育考试免考名单及材料。市考试院汇总全市报名信息并上报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4月下旬

市直中考体育、理科实验操作考试。

4月30日前

安排考点;编排考场、座位号。

5月15日前

各区、县完成中考体育、理科实验操作考试。

5月25日前

区、县招办将考生中考完整报名信息数据库(带座位号的报名库,考号分段表,考点代码表,含体育、理科实验操作考试的成绩库)上报市考试院;市考试院汇总全市报名信息并上报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5月29日前

区县招办打印准考证(带照片)、考场座次表、照片对照表,准备中考各项考务工作。市直完成抽调监考教师,编写考务手册。

6月14-16日

第5篇:中考体育培训范文

每次体育中考,我总能发现考场护栏外有几双渴望的眼睛在关注着场内热烈的运动场面,还不时地鼓掌、呐喊,但在他们渴望的眼神背后总有掩饰不住的羡慕,同时也充满内疚、无奈、失落的神情,近看才知道他们是残疾学生。

的确,体育中考制度的实施使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得到高质量的发展,更直接激发了同学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使同学们的身心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以后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振奋人心的事实,但在这振奋人心之余我有不得不说的担忧,那就是一群几乎被体育中考遗忘的人——残疾学生,他们怎么办?由于这些学生身有残疾,不能像正常学生那样参加体育中考,大部分地区出于同情采用免考的方式,并给他们体育中考总分的60%了事,有的地区可能多一些。看上去这些方法似乎合情合理,但大家想一想,我们有什么理由拿残疾学生和健全的学生比?根本就没有可比性!这些所谓出于同情给的分数又有什么意义呢?他们虽然是弱势群体,但他们是鲜活的人,更是鲜活的青少年。他们也有人格、有自信、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也非常想像常人那样在公开的场合展示自我、彰显自我、从而竖起生活的风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用自己的努力赢得尊重。在“国家残疾人运动”乃至“残疾人奥运会”上,残疾人运动员们不是已用事实证实这一切了吗?大家都知道,体育活动本身就有调节情绪,疏导心理,培养自信的功能。可我们呢?用一点点同情的分数就把有残疾的学生推出考场之外,留给他们的只有抹不去的遗憾、内疚、失落……叫人心寒!

剥夺残疾学生参加体育中考的权利简直就是一种扼杀。一方面他们并不是卧床不起,完全残废,而大多数学生是部分器官残疾或功能不健全。健全的器官同样需要体育锻炼,由于他们参与锻炼投入的精力要比正常学生多得多,会使他们健全的器官通过体育锻炼同样能像正常学生一样,甚至超过他们。残疾器官的功能更需要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甚至基本恢复。不让其参加体育中考,不能检验他们的身体状况,不利于残疾器官功能的恢复,不能使他们充分发挥能力,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不让残疾学生参加中考,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身残不如人”的想法,会产生自卑感,在心理上受到屈辱,精神上受到伤害,在同学们之间抬不起头,更将严重打击其体育锻炼的热情,使他们怀疑自己,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暗淡无光——认为自己被抛弃了!进入社会后,他们缺少最起码的身心健康,缺少最起码的体能,怎么在社会中生存?他们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大批,这毫无疑问要增加社会的负担,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阻力,需要引起社会重视。在家里,父母在生活上百般照顾,没有因为他们身残而抛弃他们;在学校,上体育课老师还专门安排一定的活动让其参加,老师没有因为他们身残而抛弃他们;国家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造就新型公民。”面对的是所有学生,残疾学生也是公民,他们也是其中的一分子,他们也是培养、改造的对象。残疾学生是弱势群体,我们谁都没有理由不关心他们,让他们离开体育中考的考场。残疾学生参加中考已成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保证残疾学生参加体育中考的建议

(1)在体育中考机制中成立“残疾生体育中考专门小组”, 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制定科学的方案,以保证残疾学生体育中考能切实进行。

(2)对所有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摸底调查,统计出身有残疾的学生总数,并对他们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家庭情况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对心理有问题的要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正常,并建立跟踪管理档案;根据《中国实用残疾人评定标准》把他们分成不同的级别。

(3)制定一套适合残疾学生考试的体育中考制度。①根据残疾学生伤残的级别科学设置适用于残疾学生的,可供其自由选择的,具有开放性的体育中考项目,并制定科学的评分标准。这方面可以向“残疾人运动会”,甚至“国际残奥会”适当借鉴。②科学制定残疾学生体育中考项目的裁判法,并培训适合于残疾学生体育中考的裁判员队伍。③政府加大投入,可以以地级市为单位或分片的形式建设适合残疾学生体育中考的体育设施、场馆,也可以在几个条件比较好的学校进行双轨设置。④选择适宜的季节进行统一考试。

(4)建立监督、回访机制,以确保残疾生参加体育中考的制度不断优化,以保证残疾生的体育中考科学、有序的进行。

第6篇:中考体育培训范文

这个消息一经,不少学生和家长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其实不少中学初三教研组的体育老师都对之前改革的新闻表示淡定。

虽然体育中考细则才刚刚,但是绝大部分学校初三的学生早在半年前就开始准备。

抓住冬训积淀注重热身否则受伤划不来

进入冬季,训练前的热身动作尤为关键。杭州第十三中学体育老师余发林作为资深辅导中考体育的老师,他表示每节体育课都要花10-15分钟在拉伸、辅动作的热身上。“天冷了,运动中最容易拉伤,一旦受伤恢复很慢,这样划不来。”

目前,许多初三学生已经进入迎考状态,依照考试的三个类别进行针对性训练。冬季晴天少,户外训练时间并不充裕。在学校,40分钟的体育课和大课间时间,体育老师会根据学生的优势项目,重点强化练习。

杭州采荷中学初三体育老师陈琴表示,现在是提高成绩的阶段,就和运动员一样,冬训的关键是量的积累,适量慢跑,圈数慢慢增多,之后才会引起成绩的质变。在她看来,哪怕因为客观原因影响训练项目,但身体素质和爆发力还是要坚持练习,持之以恒的锻炼才能让成绩稳固。

学生最不喜欢跑步立定跳远水平比较难提高

和往年一样,今年的中考体育考试项目都是由学生自主选择,在学生选择确定项目之前,体育老师会通过模拟测试成绩,建议学生选择最擅长的项目报考。要是都不擅长,就选分数容易提高的。

据悉,上一届体育中考,学生选的项目比较多的是跳远、实心球和跑步,满分率达到85%以上。

从近几年教学经验来看,公益中学的体育老师贾清泉告诉记者,立定跳远项目是最难提高的,而跳绳是最容易练出成绩的。对于男生来说引体向上这个项目难度大,属于每年中考的小众项目,练起来也比较吃力,但贾清泉说要是能够持之以恒通过俯卧撑、哑铃等辅助练习,想要获得满分不是难事。

对于游泳基础深厚的杭州来说,许多学生从小就喜欢游泳,而且中考对于这个项目的要求并不高,这几年只要选择这个项目的学生,不出意外都可以获得满分。采访中,好几位体育老师都提到,学生最怕的项目其实是跑步,但跑步只要坚持练习,提高耐力,进步会很明显。

利用空余时间锻炼健步走、上肢运动、仰卧起坐也有帮助

第7篇:中考体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中考体育;新课程改革;健康第一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5.009

1 序言

1997年11月,国家教委印发的《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凡已试行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两年以上的地区,从1998年开始,全面实施体育考试;凡至今尚未试行的地区,从1998年开始,进行为期两年的试行,从2000年开始全面实施体育考试。”由此,体育考试作为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被正式确定下来。

2 中考体育的作用与社会影响

体育中考自实施以来就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并得到广大体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的支持,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体育中考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和努力,已逐步成为各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和促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

2.1 提高技能,增强体质

有关市县对高一级学校新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的调查表明,中考体育实施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体育技能相比以前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为高一级学校培养人才奠定了良好的体育基础。

2.2 促进健康

在人人关爱健康,崇尚健身体育的今天,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更倍受关注,已形成了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关注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的良好氛围。中考体育也将在不断完善过程中逐步发挥健身的功能,也将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贡献一份力量。

2.3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

中考体育实施后,引起了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本人对体育的不同程度的重视,促进了教育方针的贯彻,中考体育也日益成为一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手段。如:即使在紧张的复习考试期间,绝大部分学生也能习惯地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体育项目的练习和锻炼,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也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2.4 改善学校的体育实施

中考体育使学校教育的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调动了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和质量也得到了充分保证和提高,政府、学校对体育经费的投入也逐渐加大,学校的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2.5 体育活动得到保证

中考体育实施以来,初中体育课,特别是毕业班的体育课得到有力的保障,再加上新课程改革和全国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活动的开展。

3 体育中考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考试项目、内容的设置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健康第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近几年苏州中考体育项目的设置与选择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兼顾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尽可能地把自主选择权交给学生。

苏州地区在体育中只考三项,在体育中考项目的设置上有田径项目(跑、跳、投等);球类项目(篮球、排球);身体素质方面(跳绳、握力、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等);单杠(引体向上)、双杆(双杆屈臂伸)和游泳等项目。考试项目又分为:必考项目(1分钟跳绳和50米,二选一也可都选)和选考项目(立定跳远、实心球、篮球、排球、仰卧起坐、游泳等),最终由考生选择三项(由必考项目和选考项目组成)参加统一的体育中考。尽管体育中考项目的设置比较科学和全面,但从学生的反映看:中考体育项目虽是学生喜欢的项目,但并不是学生所喜欢的内容;同时体育考试内容的选择上也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中考体育项目的设置应增加足球、乒乓球、民族传统和新兴体育项目等,应尽可能把学生真正喜欢的、常见的、有利于学生身体活动的项目内容还给学生(放到中考体育中去),让中考体育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和体育习惯的养成。

3.2 增加体育分权重

苏州地区中考体育的分值设置:总分由刚开始45分变为现在的40分,分别由三个考试单项组成总分为30分,再加上平时成绩10分组成。这样的体育中考分值比例,并不能真正把体育学科提高到与其它考试科目等同的位置,而语、数、英各科都以130分计算,这种分值比例的设置确实也难以引起学校、家长和学生的真正重视。现实的矛盾是学校成绩是要的,但是平时是不重视的;教师课堂是练的,但学生是不乐意的;满分的难度是不大的,满分与低分的差距是很小的;好多学校体育中考成绩平均分40分(就是满分),正常的平均分都在39分以上。

有人不禁要问:这样的体育中考价值和意义何在!又能让学生体验什么样的竞争价值!中考科目除体育外又有哪一科的成绩能达到这样的结果呢?我想作为一个体育工作者不得不反思了:是教师的能力大?还是我们的学生真的有“本领”呢?还是有其他原因?如果中考体育想充担减轻学生长时间在书本面前的学习负担的话,就应该提高满分标准的难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阳光下,在球场上,在操场上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否则体育中考就会变质、就会变成走过场、就会失去体育中考的良苦初衷和愿望!如果中考体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和促进素质教育改革的话,就应该再适当提高满分的分值和难度,这样才能真正引起学生、家长、学校真正地重视,才能充分发挥体育中考的作用,才能让中考体育坚持到底,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3.3 计分标准

等级计分标准大部分是针对体能素质设计,只适用于传统的体育考试的评分,已不再适应新课程改革形势的要求,现在体育考试的评价对象已超出体能素质的范围,应采用新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苏州地区体育中考是采用等级制记分标准,刚开始分A、B、C、D四个等级来计分,如跳绳:A=15分/10分(150次);B=13分/8分(115次);C=10分/6分(80次);D=6分/5分(79次以下),那么跳78次与跳1次或0次都得6分/5分,这显然不合理;再说,149次与150次就相差1次却相差2分,这样的记分不够严谨,同时也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实际能力。因此,中考体育的记分应象中考体育项目设置一样不断地完善和健全,使记分趋向科学化、人性化和分值细化。让考生和家长看到差距的同时看到公平、公正和合理,让考生感觉得到是按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在力争每一分。

虽然现在的等级计分分为A(A=10分)、B(B=9分)、C(C=8分)、D(D=7分)、E(E=6分)、F(F=5分)六个等级,分值虽然变得更细,但把它用在升学考试中还是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如跳绳记分可采用:满分/满分次数×N(代表跳绳的次数);其他项目计分也应如此。

3.4 完善考试制度

3.4.1提高考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考务人员的素质决定了体育中考的考风。因此,要选拔那些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体育教师担任中考体育工作,并对考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考前业务培训和思想指导。

由送考到校向集中定点考试转变。送考到校是某些地区为方便考生而定的,但送考到校的考点情况比较复杂,这给考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务人员不但要戴证上岗,而且要更加严格、公开、公正、公平地对待不同考点的每一位考生,同时还要抵制各考点的各种说情风,给考生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有序的考场环境。

3.4.2 科学布置考场

严格区分考区、待考区与非考区。因体育考试的特殊性:考场几乎都是设在室外,所以,保持考场的安静与有序是保证体育考试胜利进行的最基本保障。因此,考点安排要严格考区、待考区与非考区分开,并对考试场地和所用考试器材进行严格、认真的检查,确保考生的安全与考试的顺利进行。

3.4.3 严审考生资格

考生在进入考区之前,必须向考务人员出示准考证,无准考证的不得进入考区考试,考务人员同时要仔细核对准考证的照片是否与本人相符。每考完一项让考生当场签字确认成绩,杜绝一切可能的舞弊行为,确保考试的公开、公平、公正。

4 结论

4.1 加强中考体育考试项目和内容的开发。体育中考项目内容的选择和开发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4.2 增加体育分权重,完善评分标准。要加大体育成绩在中考成绩中的比重;评分标准应更加细化、科学、严谨和更符合实际。

4.3 加强对体育中考的认识,不断完善考试制度。通过会议和讲座的形式来传达和学习体育中考的精神,提高学生、家长、教师对体育中考的正确认识。加强对体育中考制度的完善和考试现场的监督。

4.4体育中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学生的体育中考成绩和运动比赛成绩,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质、发展学生的健身能力和促进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同时兼顾学生的体育兴趣与体育爱好的形成,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委.《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的

第8篇:中考体育培训范文

近日,我市下发《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工作的通知》(该考试简称“中考”),对考试科目及时间、考试形式和纪律作了要求。

考试科目及分值

中考包括文化课考试、体育考试、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

文化课考试科目及分值:语文 120 分、数学 120 分、英语 120分(其中听力 20 分)、理科综合150 分(其中物理 75 分、化学 45分、生物30分)、文科综合120分(其中思想品德45分、历史45分、地理 30 分),合计总分值为 630分。

体育统一考试总分为35分,共分3个考试项目。

项目一: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该项目为必考项目,占15分。

项目二:立定跳远、1分钟跳绳。由学生自选1项作为考试项目,占10分。

项目三:篮球、足球。由学生自选1项作为考试项目,占10分。

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总分为15分。

中考总分为680分。

文化课实行闭卷考试,体育、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实行现场测试。

考试时间

考点设置

中考考点实行申报制度,由县(市、区)教育局负责审批设置,报市教育局中考办备案。考点原则上设置在城区学校或就近的高中(中职)学校,城区每个考点考生必须来源于三所及以上初中学校,农村每个考点考生必须来源于两所及以上初中学校。有条件的地方应启用标准化考点作为中考考点。

考点内考生实行混合无序编排座位,每个考场按照30个座位设置。

综合素质评价

进一步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按照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五个方面,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参与的方式,按C(合格)、D(不合格)两个等级呈现,作为高中学校录取时的参考。

考试成绩以分数形式呈现,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等级形式呈现。

文化课统一网上评卷,采取“集中扫描、分点评阅”的方式进行。

重申考试纪律

中考是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两考合一”的考试,全市所有2018年初中毕业生必须参加中考。

各地各校要切实加强宣传,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及家长了解参加中考的重要性,凡未参加中考的学生不具备学业毕业条件,不能取得初中毕业证,也不能参加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录取。严禁不符合条件的考生报名参加中考;严禁同一学生在多处报名;严禁学校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阻碍学生报名;严禁未经允许随意公开或泄露考生报名信息。凡违反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9篇:中考体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 考试 教学

一、要抓好初一、初二阶段的教学。

在初一、初二教学阶段,要根据新课标的精神,结合本校场地设备情况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将体育中考的必考、选考项目按循环式或螺旋式的顺序科学地安排到每一个学期中。如将考试项目分成一般素质练习(各种短距离跑、中长距离跑、立定跳远、俯卧撑等)和一般技术技能练习(如一分钟跳绳、仰卧起坐、投实心球、篮球等)安排到各学期中,制定目标,每学期加强考核,并把考核成绩加入到期末考试总分中进行评价,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以及各项技能技巧,为初三体育中考奠定基础。

二、要科学地安排初三阶段的体育教学与训练。

(一)、抓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对初三教学进行分层教学。

为了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初三阶段教学一般应采用分层教学,将学生根据运动项目、身体素质、运动兴趣、学习基础、性别等分成培优组、平行组、补差组(肥胖、瘦弱、特异体质的)、男女生组以及各个项目组等,根据各组的实际运动水平和技能,制定每阶段的教学和训练计划、目标,逐步提高成绩。

在课堂上采用先集体教学后分组教学的方法。可利用集体教学的时间,向学生介绍考核项目的考试方法和规则,把每个项目的特点和相关素质要求介绍给学生,同时系统地进行必考项目200米的技术和技能训练;在学生练习选项时采用分组教学法,指定小组长负责,教师在几个项目中巡回指导,发现错误立即纠正;体育科组还应加强集体备课,备场地、内容、学生,避免因场地、器材不够影响教学效果;在临考前的一段时间内,课堂教学形式可更加灵活多样,当安排的教学内容部分学生能保证拿满分了,就不必要还是一刀切,浪费时间了,可以让这部分学生自我补差。

(二)要指导学生选好专项,采用学生自选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办法。

现在体育中考多采用“1+1”模式,即一个必考项目和一个选项。因此,学生有权对所有选项都了解,但学生一般对报考项目的选择是定性的,仅根据中考体育项目的评分数据,对照自己测试的原始数据,哪个初测成绩好就选择那个项目,往往忽视了可发展性。教师应在学生确定报考项目前,做个全面摸底,进行一次全面测试,最根据多次统测数据进行分析,比如哪些项目哪些学生是因为技术不够熟练,造成成绩暂时落后,但他在这个项目上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再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提出合理的建议。

(三)抓好考前的强化训练。

考前安排1到2个月的时间,利用课间操和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必考和选项的强化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有显著地效果。

1、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中山市的体育中考一般都安排在5月中旬,因此在此时间段前,可安排一至二个月的训练周期,将训练分准备期,竞赛期、过渡期,对200米必考项目和各自选项进行科学的训练,合理安排时间,制定每个层次学生的训练目标与计划,并把计划发给学生,师生一起执行。

2、在训练的过程中合理的安排强度和量,科学地制定训练内容和措施。例如必考项目200米跑,它是一种无氧供能跑完全程的极限强度项目,既要求学生的绝对速度,又要考验学生的速度耐力,因此,在训练中要合理地安排技术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抓好学生的专项力量训练和发展速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速度耐力和无氧耐力等;训练学生选项时,着重强化细节,纠正学生易犯错误,提高学生完成动作的有效性。

3、注意学生的营养和恢复,防止运动损伤发生。没有恢复就没有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训练后的恢复性练习,每次训练课结束要及时,全面地恢复,并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放松练习动作。

另外,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合理设计学生的运动强度和量,既保证运动量能起到最佳的锻炼效果,要不能造成学生的过度疲劳,可通过观察法、测脉搏等把握合理的运动量,防止学生因过度疲劳而造成学生运动损伤,影响学生的文化成绩学习和训练。

三、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训,强化考前的心理辅导和场地适应。

(一)、抓好平日的心理辅导:心理素质是运动场上的灵魂,没有好的心理素质就没有学生在考场上的良好发挥。学生一般心理素质不稳定,比赛经验少,自信心不足,因此要经常和学生谈心,使其提高自信心,增强求胜的欲望和不服输的精神;要多安排学生参加一些运动会,增加比赛经验;要增强学生临场兴奋性,消除心理的紧张情绪;在摸拟考试中虚拟考试的场景.气氛,如邀请父母.同学到场观看,播放观众噪音进行心理干扰,由陌生的体育老师做裁判等,培养良好的迎考状态和心理素质。

(二)、抓好考前的心理疏导:教师要把考试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前想到,要有应急预案,要教会学生,对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临场考试前,教练员应向考生进行心理战术布置,使其采用自我暗示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心理调控。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