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分离的诗句范文

分离的诗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分离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分离的诗句

第1篇:分离的诗句范文

到了近代,随着政治专业化,特别是随着传统士大夫向专业知识分子转型,政治成了专门的职业,学术也日趋职业化,学术语言成了专业语言,政治家或许能够从中读出一点意思,但很难完全理解。然而,近代中国从士大夫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之路却并不顺畅,知识分子总是和政治发生种种纠葛,以至于历史的轨迹因此而屡屡更改。例如洪宪帝制与筹安会,历史一再指责是杨度一班人误导了,弃共和改帝制,而杨度则在洪宪帝制结束后坦然面对,以为“兄弟没错,错的还是大总统”。

杨度对洪宪帝制倒行逆施没有丝毫忏悔,他并不认为是自己的探讨有问题,反而指责是这样的政治强人和他身边的宵小曲解了他们筹安会的真意。按照杨度的说法,君主立宪才是他们那一代人的真正追求,从君主专制转向君主立宪才是当时中国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辛亥年间,中国在仓促匆忙中选择了民主共和,经过几年实践,国内外有识之士无不认为这样的民主共和有问题,如果不适度调整,就会将国家引向灾难,导致毁灭。

历史没有办法假设。杨度的这些假设性前提毕竟没有实践的机会,因而也就无法验证。不过,杨度这些辩解中确实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学理研究与政治实践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为洪宪帝制“临门一脚”的美国宪法学专家古德诺也有同样抱怨。古德诺是当时的中国政府宪法顾问,接受政府“委托课题”,研究何种政治架构更合乎中国国情,他的结论是:最适宜于中国的政治架构并不是民主共和,因为中国的经济基础还没有培育出一个足以支撑这个政治架构的新生阶级。然而,中国是否应该从“名义上”的民主共和政治架构向君主立治架构转换,古德诺提出了几条限制性条件。然而,对古德诺的限制性条件不感兴趣,或者无意中选择了漠视。而对于古德诺的研究结论,则欣喜若狂,原本不太自信的帝制复辟思想因这“临门一脚”而坚定。看,连外国专家都这样说了,而且这个专家既是世界一流,又来自民主共和体制的美国。

第2篇:分离的诗句范文

1现状分析

目前护理学界对于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的差距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于护理理论的实质、目的和应用,长期以来都存在着争论。理论和实践并不是互相排斥的、独立的个体,他们是不可分割的。长期以来他们的发展都被认为是主要是由护理教育者承担而不被临床实践者所关注。实际上,在文献中只有很少的实证是有关护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的,还有一些是为了应用理论而应用,例如不考虑实际情境或仅仅是为了发表文章而将理论生搬硬套地应用于实践的情况已屡见不鲜,由于未能抓住护理的独特性和全身心护理的理念,护理理论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地制约。因此,就产生了理论和实践的差距。

调查显示在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Oren自理理论、应激与适应理论、一般系统论、成长与发展理论和角色理论的学习人数上均超过80%,应用较多的理论为:基本需要层次论(86.2%),其次为Orem自理理论(58.2%)和应激与适应理论(54.5%)[2]。并且研究结果表明,仅47.2%的护士在临床中应用过理论,并且不同职称、不同教育背景及工作于不同性质的病房(整体病房、非整体病房)的护理人员在理论应用上并未体现出差异,提示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并没有受到护理人员的职称、教育程度及所工作病房是否为整体护理病房的影响。目前国内常用的理论多数是在国外引进的;理论的内容及难易度不同,对于临床实践的实用性和适应性也存在差别。基本需要层次论是很多护理理论的发展基础,该理论内容简单,容易理解,在护理教育的各个层次都是必须学习的理论之一,因此护理人员对该理论较为熟悉,对该理论的应用率相对也较高。应激与适应理论、Orem自理模式的内容也是护理教育的各层次中常接触的内容,但应激与适应理论相对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而言则要晦涩一些,Orem自理模式虽然较好理解,但由于该理论强调自理的重要性,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尽可能让病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观点与中国传统的“为病人服务的越多认为服务越好”的护理观念有所矛盾,因此这两个理论应用的人数均相对与基本层次论而言要少一些。其他一些理论如成长与发展理论、角色理论、一般系统理论虽然学习过的人相对较多,但是理论的应用率却较低的原因可能与这些理论相对而言更晦涩有关。

护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护理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护理实践又对理论不断进行验证。在护理实践中,如果护士只凭直觉、经验、习惯和传统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将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护理理论和模式为护理实践者提供了指导方针,使护理工作者更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护士更能够预测和控制自己的工作,从而提升护士的专业价值感和促进护理服务质量。

现在大部分学者都同意存在差异是不好的,虽然理论并不是实践问题的快捷而简单的答案,但却为护理实践提供了知识和更好地理解从而促进了实践的发展。理论从理想上说是为了提高护理实践的质量,通常这个目标是通过应用理论或理论的一部分来指导实践从而得以完成的。很多的学者都致力于改变目前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以缩小或消除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尽管有一些解决办法,但这个差距仍然存在。这个差距的持续存在也说明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难以完全消除,只能缩小。研究示使护理理论和临床实践存在差距的因素有:对理论的认知程度、所在科室的理论应用气氛、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等。由于个体的认知活动是能够加以控制和调整的,可以通过运用改变个体认知的方法来改变个体的行为,因此护理理论教育者应在提高理论学习者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控的同时也要不断强化他们有关理论对于临床护理实践的指导意义,从正性的方面来引导和鼓励护理人员在各自的临床工作中应用理论。一个良好的应用理论的环境,可以促进护理人员应用理论的行为,同时又会为他人构成一个良好的环境。若缺少提倡理论应用的环境,势必会影响个体的理论应用行为。“护理人员不足,造成工作忙,没时间”是未应用理论的主要原因。这一结果暴露出临床护理人员对于理论认识的误区,理论不是一项具体的行为,而是一种思路、一种理念,用以指导护理实践。理论的应用可以贯穿到临床护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如给患者做技术操作时、进行健康教育时,理论的思想都可以在其中体现。不可否认,这种误区的造成也是有一定客观原因的。护理人员所学的理论均是从国外引进的,在国内使用尚缺成熟,某些理论较抽象,加之中西文化的差异,更需要护理人员有一定时间进行揣摩与应用。在护士还没达到完全掌握相关的理论、将理论融入工作的前提下,人员的不足确实是一个客观的影响因素。因此,要促进理论在临床的应用,护理管理者要从人力配备的角度保证护理人员有一定的精力和学习时间学习理论,摸索和尝试在护理实践中应用理论。另外我认为缩小护理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差距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如理论的目的和实践的目的要保持一致,理论的背景和实践的情景要保持一致,理论和实践的变量应具有相似之处,对理论的解释应足以被用作护理行为的基础,必须有科研证据支持理论,要考虑到理论的使用将以一定的方式影响护理的实践功能。在临床工作中应将理论的精髓和思想付诸实践,而不是生搬硬套条条框框。同时我们也应该改革现有的教育方法,使之更贴近护理的本质。

2讨论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具有独特的知识体系作为实践的基础和指导,临床工作不能没有理论指导,理论又离不开实践,并且服务于实践,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加强理论的学习,克服一些不利因素,积极将理论应用于临床工作中,提高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第3篇:分离的诗句范文

摘要:就高中物理“力的分解”教材与教学中的困惑进行了分析,认为“力的作用效果”指的是力作用的物理意义而非物理现象,力分解的依据是科学方法而非“作用效果”。提出本节教学应该以生态化的原始物理问题为驱动、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最终理解物理意义。最后提出理解物理教学的逻辑、注意科学方法教育、促进物理教学的生态化三点启示。

/

关键词:力的分解;物理意义;原始物理问题;生态化;科学方法;思维方法

第4篇:分离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土地利用分区;层次聚类分析;贵阳市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越发稀缺并遭到污染和破坏,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土地利用受自然规律、社会经济规律和人类历史规律的制约,形成不同的土地利用区域。土地利用区域特征及形成过程决定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需要进行分区。科学合理的分区可以为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提供依据,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研究区概况

贵阳位于云贵高原东部,贵州省中部,是大西南腹地的内陆开放省会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全市辖六区、一市(县级)、三县,共有49个乡、29个镇。2011年全市土地总面积176171平方千米,农业用地率73.97%,建设用地率7.83%,森林覆盖41.78%,人口密度546.84人/hm2,全年生产总值为1383.07万元。

2.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文采取层次聚类中的Q型聚类,聚类方式是凝聚方式,其基本思想是:先将n 个样品各自作为一类,然后规定样品之间的距离及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再进行逐级合并,直至所有的样品都成一类为止[1]。

2.1 评价指标的选取

选取4个一级指标:土地利用结构比重、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每个一级指标下又分3-5个二级指标,共15 个(表1)[2]。

2.2 数据标准化

进行聚类分析之前,要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在spss19.0中选择Z分数来消除数量级上的差异。

2.3 聚类分析

借助SPSS 19.0软件,选择层次聚类方法(hierachicalclustering methods)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见图1。

3.结果与分析

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图1)可知,研究区域分为四类:清镇市、花溪区、修文县、乌当区为一类,开阳县和息烽县为一类,白云区、小河区各成一类。这样的结果可能会有些不足之处,但总体来说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和发展情况,有利于土地利用和开发。

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贵阳市属于重点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的开发地域为城市化地区,主体功能是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其他的功能是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结合聚类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土地利用分区建议:

3.1综合发展区

开阳县、息烽县的第二产业占GDP比例分别高达55.32%、58.98%,在研究的行政单元中属于领先地位,工业发达,工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给当地经济带来巨大收益。但两地的建设用地比例仅有0.08%、0.05%,这说明两地建设用地利用率低,建设用地潜力巨大。众所周知开阳有着丰富的磷矿资源,息烽也有不错的磷矿资源、煤矿资源及充足的电力资源,且两地相隔较近,因此开阳县和息烽县可以依托丰富的磷矿资源、煤矿资源,加大利用建设用地,重点布局磷煤化工,积极打造开阳—息烽磷煤化工业。

另外,开阳县和息烽县的农业用地比例高达77.04%、85%,复种面积在研究区域中属于与中等偏上水平,人均耕地面积更是高达0.185hm2、0.155hm2在研究区域中位于第一、第三位,这说明开阳和息烽的农业发展良好,可以依托其丰富的农业资源发展相关农业产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比如开阳可凭借丰富的硒资源打造富硒农产品基地。除了工业利用和农业利用外,开阳和息烽还可凭借喀斯特风光、温泉、红色景区等打造喀斯特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

3.2农业、生态、旅游、文化发展区

花溪区是贵阳市的旅游胜地,生态环境优美,农业资源优质,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坐落于此,现今又有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医学院等高校搬迁于此,逐渐形成规模宏大的花溪大学城。在这样的条件下,花溪区可依托旅游、农业和文化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现代旅游业绿色农业和文化产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产业,积极推进以青岩镇为核心的特色旅游乡镇建设,着力于旅游业与商业的协调发展。

清镇市可以依托煤、电、铝、镁资源优势,加快贵州循环经济清镇煤化工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形成以清镇市区为轴心的旅游休闲用地区,扩大为旅游业服务的基础设施用地。作为全市最主要的生态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清镇市应加大生态环境用地的保护力度[5]。

修文县应以农业为基础产业,以工业为主导产业,重点建设扎佐高新技术生态产业经济带、扎佐医药与食品工业园,积极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逐步建文化生态旅游中心,发展制药业建设贵州中药现代化生产基地[5]。

乌当应以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为依托,建设药业的规范基地。凭借辣椒、天麻、杨梅、花卉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并在温泉资源丰富的洛湾、东风一带发展温泉度假旅游业等服务业。

3.3城市建设核心区

小河区的地均GDP高达129.12万元/km2,在所有研究区域中位列第一。地均GDP是指每平方千米土地创造的GDP,反映土地使用效率,是反映产值密度及经济发达水平的指标。并且小河区人均GDP为3.1969万元,在所有研究地区位列第一。第二、三产业占GDP比例分别为59.77%、39.13%。从以上的数据及分析可得出小河区经济发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与原动力,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因此小河区应依托现有装备制造业物质技术基础,向南重点发展小河—孟关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努力建设中国西部装备制造业基地,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城市建设核心区带动整个贵阳市的经济发展[5]。

3.4城市重点拓展区

白云区的地均GDP为28.35万元/km2,人均GDP为2.8729万元,分别在所有研究区域中位列第二,由此可见白云区经济发达,经济发展潜力不可小视。因此应将其作为城市重点拓展区,大力推进城市化步伐,在产业发展的方向选择上,重点考虑与城市建设核心区的互补性和差异性[5]。白云区应着力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带建设,依托铝资源优势,加快中国铝工业基地建设,力争把白云区建成全省最大的工业基地。在扩大有色冶金工业发展规模的同时,必须统筹考虑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应当坚持利用与保护兼顾,建设生态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 [M].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96-304

[2]赵荣钦,黄贤金,钟太洋,徐慧.聚类分析在江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分区中的应用 [J].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6) : 310-314.

[3]赵永江,董建国,张莉.主体功能区规划指标体系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6):39-42.

第5篇:分离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 网室内 大白菜花粉 传播距离

[中图分类号] S6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2-0164-01

大白菜是异花授粉作物,昆虫是其主要传粉媒介,在育种和良种繁育时,要采取各种措施来防止非目的性的花粉的混杂。目前,用于生产上的隔离措施主要为空间隔离和16目尼龙纱网隔离。由于空间隔离距离要求1000m以上,条件不能满足时较多采用16目尼龙纱网隔离采种。但利用16目尼龙纱网隔离采种是否绝对安全呢?不安全时网室间应该隔多远?以及网室内不同白菜品系同时采种时种株间隔多远?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必须要考虑的:

(1)大白菜花粉在自然状态下,其发芽能力可维持多久?

(2)大白菜虽为虫媒花, 但其花粉能否随空气飘移?

(3)随风飘逸的花粉能否穿过16目尼龙纱网?

(4)穿过尼龙纱网的花粉是否仍具有发芽能力?

(5)具有发芽能力的花粉能飞多远?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试验于2014年在平度市中庄中心站院网室内进行,供使材料有福山、卫固、斯特、玉青等多个品系。盛花期,在网室的顶部、内部和外部按一定距离分别设点,以外侧为例,其点的设置分为迎风、顺风、侧风,每隔1m设1点,共设4点。在顶部外面(高2m处)设1点,在网室内设1点用涂满甘油的载玻片,每隔25分钟收集1次,利用1:6000的甲烯兰染色,记录收集的花粉数和不染色活花粉数。同时利用盛有培养基的培养皿持续10分钟收集花粉,3小时后进行镜检,统计收集到的花粉数及发芽率。

2 试验说明

本实验涉及到的风速、湿度、气温等,分别用热球式电风速计、干湿温度计及气温表等测得。花粉数及发芽率利用光学显微镜在12.5×10倍镜下观察,对长7.4cm宽2.5cm的载玻片分若干小区,采用扫描的方法计算花粉数,对培养皿应该先用镜台测微尺量出视野面积1.15×1.15=1.32πmm2,再量出培养皿面积R=4.3cm,S=4.3×4.3πcm2,观察20个视野,统计花粉数M,(M/20)×(4.3×4.3π×100/1.32π)所得数即为一个培养皿的花粉数。将收集到的花粉培养皿倒扣入盛有清水的瓷盘内,下面放上玻璃棒,在恒温箱中(20-25℃)3小时后观察,如果已发芽,可顺一定方向观察20个视野,按公式:花粉发芽百分率=(发芽花粉数目/统计花粉总数)×100% 计算发芽百分率

培养基是固体的,其配方:15%蔗糖,100PpmGA3,0.5%琼脂,采用0.1NHC1,0.1N NaOH调节pH为5.8左右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大白菜花粉在自然状况下,植株的发芽力可维持50小时左右,发芽能力以当天上午13点以前为最高,以后逐渐下降,下午3-5点又出现一个高峰,但不及上午。第2天的平均值远低于第一天,第3天的花粉发芽率很低。因而在套袋自交和杂交应用上,授粉最好取当天上午的花粉,时间最好在晴天上午9-11点,下午3-5点最为适宜。

3.2 大白菜花粉随风飘移及萌发力的测定

盛花期,群体60株白菜种株,每25分钟利用载玻片收集1次花粉观察结果。可以看出:从网室顶部飞出的花粉数较少,且没有发芽能力。在迎风1m处有花粉,发芽率为16%。在3m处,花粉很少,无发芽能力。在顺风1m处有花粉,发芽率为33%,侧面1m处有花粉,发芽率为25%。在2m之外花粉都无发芽能力。在1m和2m处花粉都具发芽能力,有引起品种间杂交的可能。因而,目前采用16目尼龙纱网采种比较保险,在2m内有杂交的可能。在生产上,网室间间隔要2m以上才最为安全。

3.3 网室内单株白菜花粉的飘移情况

当前大白菜育种,大都把多个品系放到同一个网室内杂交采种,但能否引起品种间的混杂呢?为防止花粉污染,种株间应该保持多远?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单株的花粉飘移情况入手。利用培养皿历时2天的观察记载。结果:在离植株0.5m内飘移的花粉数较多,在一米外花粉数较少,且发芽率较低。因此,在网室内多个品系采种,能引起不同程度的混杂。要防止混杂,株距必须保持在1m以上。

4 讨论

第6篇:分离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舌诊;舌色分类;巴氏距离

引言

舌色是舌诊中最重要的特征,在舌图像分析过程中,颜色特征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诊断信息,这些信息揭示了人体内部器官的失调情况甚至是病理变化[1]。在过去的几年中,舌色分析和诊断分类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舌色分析和分类至今为止仍没有确定出一个统一的诊断标准,舌色分类界限模糊[2]。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基于直方图巴氏距离的正常舌标准图像选取的方法,并利用舌图像的R通道分量直方图的巴氏距离作为最小距离分类器的模式向量描述子,通过最小距离分类器对正常舌、异常舌进行分类研究。

1 方法

1.1 巴氏距离(Bhattacharyya Distance)

巴氏距离由印度统计研究所的Bhattacharyya A.[3]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提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统计学家,人们把它命名为巴氏距离。在统计学中,巴氏距离常被用于对两个离散或连续的概率分布进行相似性度量。

巴氏系数的计算式为:

(1)

1.2 最小距离分类器

最小距离分类器通过计算每个模式类的平均向量,然后求出两个模式类平均向量之间的垂线或垂面或超垂面,作为分类决策边界,从而进行分类[4]。

类?棕i和?棕j类之间的最小距离分类器决策边界 可以由式(15)得出:

(2)

1.3 基于巴氏直方图距离与最小距离分类器的舌色分类

本节根据snake算法,计算出的舌体边缘轮廓,把轮廓以外的区域设为黑色(R=0,G=0,B=0),从而只对分割出来的舌体进行舌色的分类。分类算法实现步骤如下:

(1)彩色图像通道选择:取分割后彩色舌图像的R通道分量作为分类对象;(2)计算舌体区域总像素数n;(3)计算舌体区域各灰度级的所出现的像素个数;(4)计算归一化直方图:根据n和 计算出归一化直方图;(5)正常舌标准图像的选取:取训练样本中的正常舌图像,两两计算出其巴氏距离,然后选取出的最大距离,并把此时的两幅图像标记为O1、O2,再分别对每幅正常舌图像与O1、O2的巴氏距离求积,选取取得最大积值的图像作为标准图像;(6)舌色分类:计算训练样本中的舌图像与标准正常舌图像的巴氏距离均值,作为最小分类器的模式向量描绘子,并利用最小距离分类器对舌色进行分类。

2 结果与讨论

实验采用黄苔舌、淡紫舌、红舌三种常见的异常舌色与正常舌色进行分类。图1(a)所示为基于巴氏距离的最小距离分类器训练及分类结果示意图。其中y=1的绿色圆圈为两幅正常舌图像与利用选取出来的标准舌图像之间的巴氏距离,其均值由黑色圆圈标示;y=2的蓝绿色星号“*”表示黄苔舌图像与标准舌图像之间的巴氏距离,黑色星号为其均值;y=3的红色菱形表示淡紫舌与标准舌图像之间的巴氏距离,黑色菱形为其均值;y=4的蓝色五角星为红舌与标准舌图像之间的巴氏距离,黑色五角星为其均值;y=1的品红色三角符号表示训练样本中所有异常舌象巴氏距离的均值;红色垂线为利用巴氏直方图距离作为最小距离分类器的描述子得出的分类决策边界。

采用以上决策边界对舌色测试样本进行实验的结果如图3所示。测试样本包括5幅正常舌色图像、6幅黄苔舌色图像、4幅淡紫舌图像、2幅红舌图像。图中的标记的意义与训练过程的一致。从该实验结果图可以清晰地看出,基于巴氏距离的最小距离分类器可以正确地对正常舌色与异常舌色进行分类。

3 结束语

文章提出了一种正常舌标准图像选取的方法,并采用基于巴氏直方图距离与最小距离分类器的方法对舌色分类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将彩色舌图像的舌体区域提取出来,只针对舌体区域进行舌色分类;然后,计算出舌体区域的R通道分量直方图,以用于正常舌标准图像的获取以及巴氏距离的计算;其后,利用5节提出的正常舌标准图像获取方法,取得标准舌图像,用于计算巴氏距离;最后,计算标准正常舌图像与异常舌图像之间的巴氏距离,作为最小距离分类器的模式向量描述子,并通过最小距离分类器对正常舌色与异常舌色进行舌色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较准确地实现了正常舌与异常舌的分类。

参考文献

[1]Kirschbaum B. Atlas of Chinese tongue diagnosis [M]. Eastland Press: 2000.

[2]Wang X,Zhang B,Yang Z,Wang H,et,al.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ongue Images for Feature Extraction and Diagnostic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2013,22(12): 5336-5347,.

第7篇:分离的诗句范文

一、追问:我们离“语言文字运用”有多远

误区一:重局部,轻整体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必须建立在对文本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而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面对文本进行盲人摸象式的臆测和误读。在对文章“写了什么”尚未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就急于模仿写话,依葫芦画瓢,虽说“瓢”是画了出来,但语言文字训练的效果则可想而知了。

师:《孔子游春》一文第二自然段的景色描写很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读,体会景色描写的特点。

(出示句子:“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学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说说景色美在哪?

生:作者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大自然比作母亲。

师:作者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生:作者分别写了广袤的大地、茂密的森林、温暖的太阳、和煦的轻风。

师:大自然这位母亲还会有哪些有特点的景色呢?

生:清澈的河流。

生:巍峨的高山。

生:碧绿的草地。

生:洁白的云朵。

师:同学们能不能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试着把这些景色写下来?

(学生写话略)

对春景部分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不甚明了,不知道作者以“游春”为线索将“赏景”“论水”“言志”三部分有机串联起来,却急于模仿写话,这样的写话训练将目光局限于语文之“术”的操练上,看似热闹有余实则对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却帮助甚微,也使得语文课堂再次无可避免地走向枯燥、机械、僵化的误区。

误区二:重内容,轻形式

审视当前的语文教学,不难发现,很多课堂的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依然驻足于对文本言语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上,遵循的依然是以理解为旨归的教学套路,却忽视了对文本言语形式的揣摩和体悟。在处理《孔子游春》一文“论水”这一文本重点时,教学往往从“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的角度展开,语言文字运用的着力点侧重于对孔子“说了什么”的品评,却忽略了对更为重要的人物是“怎么说”的把握。

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课文第八自然段,说说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孔子得出了怎样深奥的道理?

生:孔子认为水是真君子。

师:孔子具体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论水的?

生:孔子认为水好像有德行。

生:孔子认为水好像有情义。

生:孔子认为水好像有志向。

生:孔子认为水好像善施教化。

师:第八自然段结尾处的省略号有什么特殊的涵义?

生:省略号是说水还具有其他的品行。

师:说说水还有哪些品行。

生:水谦虚礼让。

生:水纯洁善良。

生:水好像有气量。

师:请同学们模仿课文的句式把水的其他品行写下来。

(学生写话略)

叶圣陶先生“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论断早已耳熟能详。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时,我们该突出“例子”怎样的功用?是以文本言语内容的理解为主要目的对文本内容的探讨与把握,还是以文本言语形式的习得、迁移为旨归的语言的学习与运用,这关乎语言文字运用的价值取向。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时我们应摆脱在文本语言内容方面的过多束缚,不妨另辟蹊径,从文本独特的语言形式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入手展开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以凸显“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

二、聚焦:“语言文字运用”的哲学澄明

1.直面符号的惊异

语言哲学视域下的语言不仅是思维与表达的工具,还是符号系统。“人是符号的动物”,人通过语言建构世界,经由符号,“我们将其与自己切身的生命体验相联系、相比较,发现并体悟到符号本身带来的、超越作者思想体验的意蕴与美感”。让我们回到《孔子游春》一文的开头:“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为什么“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要到泗水河边游玩?孔子为何不是一人前去而非要带着弟子们前去?“涨春潮”与“游玩”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文本开头看似简单的语言却充满了不一般的意蕴。呵护面对文本语言产生的惊异,可以使得文本向四面八方敞开。让我们把目光再聚焦于春景部分的描写。“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此处的写景指向的仅仅是景色吗?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让我们回到《论语》。在“公西华侍坐”这一章节,师生在谈论自己的志向的时候曾皙这样描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听了曾皙的志向后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一切景语皆情语”,从孔子与曾皙的一唱一和中,我们是不是对文本开头部分景色描写的作用有了更深层次的体察?

2.发现语词的入口

语言与世界的关系并非反映与被反映这种主客二分式的镜像关系,存在主义哲学认为语言与世界的关系是“在场”与“不在场”的关系。我们要寻找的是那些能给我们带来陌生化体验的语词,&ldq uo;这些语词正是文本的召唤与吁请,它使我们通过有限的‘在场’的存在者,去抵达‘不在场’的无限的可能。”为什么面对泗水河畔桃红柳绿、草色青青的美丽春光,孔子的心情却很不平静?从文本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孔子的心情很不平静”?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孔子又看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教学由“孔子的心情很不平静”发轫,做一名真君子的期许在孔子的娓娓而谈中直抵弟子们的心灵,孔老夫子的言说由泗水春潮的“此在”直抵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无限宽广的“彼在”。

3.回归“存在的家园”

通过“论水”,做一名君子的种子已深深扎根于弟子们的心田,在师生言志中孔子又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精神家园呢?还是让我们回到文本语言本身,去体察人物的志向。子路是一个豪爽而仗义的君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与朋友一块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颜回的志向有点特别,“我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颜回的志向不就是儒家所追求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朴素的人生境界吗?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孔子为什么用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了。孔子的志向是什么,孔子追求的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博爱境界。“孔子微笑着说:‘我就盼望着有那么一天,所有人在晚年的时候都能够安享幸福,朋友之间都能够相互信任,年轻的子弟们都能够怀有远大的理想。’”与子路的“愿意”和颜回的“希望”等表述相比较,孔子的“盼望”之说散发出穿越时空的迷人魅力。薛法根说:“母语是我们生命的‘根’、精神的‘家’!走进文本,就是将自己的精神家园沐浴在民族文化的光辉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即是找寻精神家园的诗意之旅,在语言文字运用中我们建构起对世界的看法,建立起自身的价值坐标,最终回归“存在的家园”。

三、重构:基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课堂教学实施

语文教学要引领学生在语言的密林里穿梭,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生动的言语实践中提升语用能力,生长言语智慧,回归精神的家园。

1.直面文本,沉潜语言

建构主义认为,文本是一个有待完成的召唤结构,有待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活动中去自主建构。教学时须引导学生直面文本,在文本语言中沉潜,与作者、编者、教师、同伴展开多维对话,要重点关注文本中富有表现张力的词句或段落,去发现文本的独特意蕴。面对泗水河畔美丽的春景,人的心情应该是愉悦而平静的,然而“孔子的心情很不平静”,这一笔锋的陡转使得文字带有矛盾的张力或缝隙。文本开头部分的春景描写到底含有怎样独特的意蕴?

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在泗水河畔孔子感受到了怎样的春意?

(学生默读课文,静心思考)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孔子眼中的大自然像一幅优美的画卷,到处桃红柳绿,草色青青。

生:孔子眼中的大自然像一首动听的歌,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生:孔子眼中的大自然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师:这句话充满着生命的温馨和光泽。普通的自然景色在孔子的眼中却充溢着母亲一般的情怀。让我们自由读一读这句话,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学生自由诵读,涵泳体悟)

师:面对如此美景,孔子的心情为什么很不平静?

生:自然景色中暗含着孔子的理想。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让我们找找课文中其他有关描写春景的语句。

生:课文第10节这样描写:“老师拨动琴弦,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歌声融进温暖的春天里。泗水河畔,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

生:此处的春景描写衬托出了师生心灵相通后的其乐融融。

生:课文结尾写道:“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生:这里的“春意”指的不仅是自然之春的美丽风光,还寓指师生远大的人生抱负。

师:如果说自然之春的景色让人沉醉,孔子理想中的心灵之春更令人神往。让我们读读《论语》“公西华侍坐”这一章节“言志”部分的内容,去感受孔子心灵之春的迷人魅力。

(师生用心诵读:“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游春”是贯穿全文的主线,由春景切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特殊的语言形式的品评去把握文本所蕴含的意蕴,在揣摩玩味中去挖掘语言文字的意味,在涵泳咀嚼中去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最终破译春的密码,体悟文本秘妙,感受自然之春和心灵之春的和谐交融。

2.指向语用,言意融通

歌德说:“内容人人可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第八自然段中的“意味深长”一词就是解开课文教学重点“论水”部分这一文本秘密的钥匙。我们可以把教学的落脚点聚焦于对文本语言形式的体悟上,引领学生从“孔子意味深长地说了什么”“孔子为何意味深长地说”“孔子又是怎样意味深长地说的”几个方面展开品评,从中体会语言文字巨大的张力,进而发现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巨大意蕴空间,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中获得言说的智慧,达成言意的融通共生。

教学片段:

师:读第八自然段,看看孔子的话中包含怎样深长的意味。

生:孔子认为水是真君子。

师:孔子说话时语气怎样?

生:孔子是“意味深长”地说的。

师:让我们聚焦文本的语言形式本身,看一看孔子是如何言说的。请同学们再读 读第八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第八自然段)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孔子从不同的方面写出水的特性,以此来启发学生。

生:孔子先谈水的形态,再说水的品性,孔子在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师:这就叫“意味深长”。孔子说的仅仅是水吗?

生:孔子希望弟子们做一名像水一样的真君子。

师:孔子不愧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大教育家。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读第八自然段,去感受孔子话语的“意味深长”。

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不仅关注文本语言的表层意义,即“言内之意”,还要重点关注特定语境下的语言文字的特别含义,即“言外之意”,力求在生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寻求“言”和“意”的平衡,去感悟文本言语内容的精微与巧妙,体会文本言语形式的妥帖与传神,在涵泳体察中使“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口,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

3.着力实践,生长智慧

语文教学应该为言语智慧的生长而教。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要基于实践,着力实践,要通过生动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言语表达能力,促进言语智慧的成长。

教学片段:

师:子路、颜回、孔子的志向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说的?

生:子路的志向是从自己和朋友的关系这个角度来说的。

生:颜回的志向是从提高自身的修养来谈的。

师:谁来说说孔子的志向是从什么角度展开的?

生:孔子的志向从“年老的人、朋友、年轻的子弟们”三个角度展开。

师:孔子的志向用《论语》中的话来说就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是孔子的志向,也是千百年来的君子、圣贤穷其一生所追求的人生理想。让我们用心去读一读这段话,去感受孔子志向的高远。

(学生用心诵读,切己体察)

师:子路、颜回、孔子分别是怎样表述自己的志向的?三个人的话语中分别有一个词可以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心理,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这段话,把它们找出来。

生:子路在表述自己志向的时候用的是“愿意”。

生:颜回在表述自己志向的时候用的是“希望”。

生:孔子在表述自己志向的时候用的是“盼望”。

师:比较一下师生三人的表述,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子路、颜回、孔子的语气一个比一个强烈。

生:他们的志向也一个比一个远大。

第8篇:分离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 电视传媒;电视剧;传媒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0-0007-02

1 电视传媒在当今的发展现状

有关调查表明:2007年,我国4岁以上电视观众总数为12.05亿人,相对2002年的11.15亿人增加了9 000万人,比20年前增加了一倍多。99.89%的中国家庭拥有电视机,电视机在中国居民家庭基本普及;有线网络和卫星天线接收进入更多家庭,观众户均收看的频道数量为32.4个,比5年前增加一倍;93.72%的观众闲暇选择看电视,比5年前增加2.64%。从阅读习惯来看中国每日看报的人不足5千万,而每日看电视的人却超过10个亿。平均每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超过3个小时,这足以证明电视媒体的重要性。

即便是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电视传媒在中国媒体中龙头老大的地位仍未改变,发展趋势依然良好。电视剧比文学作品更具形象化,收看时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即使理解能力不强,也能够看懂,这是老百姓普遍喜欢看影视剧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物质生活已经基本充实的和平时期里,受众对于精神的需求显得更为强烈。此时,电视剧就毋庸置疑地成为填补人们精神空白的必需品。电视传媒大力开发影视文化既具有可观的经济收益更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2 电视剧带来的正面效应

2.1 电视剧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电视剧拍摄地、宣传地,都在电视剧播出之后给观众极大的吸引力。借影视而兴的旅游业、服务业往往成为该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电视剧《闯关东》就为牡丹江引来10万游客,拉动牡丹江的旅游业新增上亿元的经济效益。其主要拍摄地之一、有“江北第一古村”之称的章丘市朱家峪,也整合资源,协调力量,拉长《闯关东》的文化产业链。现在,“到东北走亲戚,回山东看老家”,已成为山东与东北三省旅游部门的营销新举措,山东与东北的互动旅游热急剧升温。影视作品的传播性和娱乐性完全可以让影视产业向其他产业延伸,借助电视剧资源及信息技术,在旅游业和娱乐业中形成新的产业支点。

2.2 电视剧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2.2.1 电视剧提升社会道德、凝集民族凝聚力

“不抛弃,不放弃”,这是央视抗震救灾节目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句话。三天全国哀悼日后,各电视台节目逐步恢复正常播出,以“不抛弃,不放弃”为主题的军旅题材电视剧《士兵突击》成为各大电视台的首选。其深刻的励志主题广受电视观众好评。电视剧传递着抗震救灾的信念,传递着普通百姓身上那份淳朴、美好的人间亲情。电视剧在提升社会道德水平上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多年前《渴望》曾一度感动万人、轰动全国,被称为中国电视剧发展历史性转折的里程碑,它创下的巅峰效应成为一个时代的神话,不仅具有万人空巷之势而且那段时间社会犯罪率明显下降,在社会上普遍形成了一种友善奉献的风气。

2.2.2 主旋律电视剧引发新的价值审视

《中国青年报》2007年10月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来主旋律影视剧越来越好看,剧中的人物、故事、主题成为观众思考讨论的热点,人生的价值、生活的意义等严肃的话题又一次激荡起人们的热情与信念,理想与责任,并取得一系列良好社会效益,可谓优势独特。

3 电视剧带来的负面效应

3.1 电视剧暴力内容的滥用淡漠观众的生命价值观

电视传媒通过对暴力和犯罪细节的详尽描述,加之渲染、夸张和虚构,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内心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和建构。当有暴力倾向的电视剧出现的时候,观众很难在虚构和真实之间分辨真假。若长期观看会使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暴力麻木,逐渐造成同情心的丧失;电视暴力也常给人一种幻觉,认为无论什么问题都可以借助暴力来解决,因而产生暴力崇拜,最终导致社会道德意识淡漠、极端个人中心主义盛行。电视暴力在价值观方面对人们产生强烈的冲击,如果任由发展则对社会安定产生不良影响。

3.2 都市剧、偶像剧误导观众的人生价值观

现如今,越来越类型化的都市剧、偶像剧成为畅行于影视屏幕的流行元素,尤其成为收视重点。剧中虚拟的城市环境、完美的情节设置、理想化的男女形象和生活场景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美好精神世界。虽然大量作品脱离真实社会生活,并和国情相差甚远,但仍不断地被制作和播放。这些带有明显的理想化色彩的作品,在客观上诱导并开发人们对于物质享受的欲望。观众对电视剧充满幻想时也常常对人生价值观的认识产生偏差,形成玩世不恭,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泯灭了应有的朝气和活力。

3.3 “戏说”历史剧颠覆观众的历史价值观

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是观众了解历史的很好途径。通过再现历史场景和人物引发对历史的尊重,看到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得出启示。然而,今天的历史剧创作已近乎泛滥,在戏说观念指导下,大量的历史剧、古装剧失去了正确的历史观指引,颠覆了观众的历史价值观。戏说历史剧娱乐化倾向,消解了历史的崇高感、深邃感、厚重感和悲壮感,导致部分观众民族意识和历史使命感的淡漠。

4 加大监管力度,繁荣电视剧市场

电视剧不仅让人们娱乐,更重要的是给予人们知识,给人以正确的价值观。随着我国电视网的飞速发展,可以收看的电视频道越来越多,播出时间越来越长,节目内容丰富多样,但其中鱼龙混杂。电视传媒担当社会责任,因而必须实现多方监管,用一种积极的姿态引导文化发展,消除负面影响。

4.1 加强媒体监管,净化电视市场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其他的电视作品对受众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由于电视的“亲和性”,它被人们称为“侵入性”的媒体,人们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和自我克制才会“选择”不去看电视。作为媒体的管理主体,政府更加有义务加强对媒体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严格对电视作品的审查、引进等程序,净化电视文化市场,使其健康发展。

4.2 确立节目分级制度,采取相关技术措施

针对观众受到的电视传播的消极影响,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是建立相应的制度对电视制作和传播进行规范。很多国家和地区己经开始实施电视分级制。电视分级可以使电视创作者把创作空间发挥到最佳,观众对电视的选择更清晰更自主,最大效益的发挥电视作品的优势,将负面效果降到最低。目前,电视节目分级在我国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相信不久的将来,电视剧将会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5 电视剧今后的发展

第9篇:分离的诗句范文

DOI: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6.08.0021引言

“社会网络分析”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是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众多领域中发展起来的研究个体之间关系结构的分析方法,是对社会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的一门艺术和技术。SNA主要用于描述和测量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中所包含的资源、信息等,并根据这些关系建立模型,进而研究关系与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刘军, 2004)。SNA从“关系”角度来揭示社会情境与嵌套于其中的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互动影响,即个体可以能动地构造他们的关系网络(选择效应,selection effect),同时这些关系又反过来影响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影响效应,influence effect)。因此,个体既形塑社会网络,也被社会网络形塑(刘军, 2006; 马绍奇, 2012; 马绍奇, 焦璨, 张敏强, 2011 )。在SNA中,反映个体之间关系的数据称为关系数据(relational data),通常的数据类型是0、1二分变量数据,即1表示两个行动者之间存在关系,0表示不存在关系(马绍奇, 2012)。

SNA从嵌入社会情境的个体之间的关系出发,分析群体结构及其与心理行为的相互作用,更能反映人际交往的社会性特点。如,运用SNA方法系统研究中学生班级的学习关系、友谊关系、咨询关系、信息交流关系等,运用SNA方法研究中学生的支持网络对中学生学业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影响。这不仅有利于从社会关系的视角理解学生人际关系的形成、特征和影响因素,还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唐文清等, 2014)。但是,由于SNA的应用涉及到更多的人事物,数据的缺失是必然现象。研究者在SNA中常常会遇到数据应答率在65%至90%的情况(Albrecht, 1984; Dean & Brass, 1985; Moch, 1980; Monge, Edwards, & Kirste, 1983; Roberts & O′Reilly, 1978, 1979)。此外,由于数据结构的依赖性,如果网络中的行动者或者关系存在缺失,就难以全面地描述缺失行动者及其邻近行动者的网络环境(Robins, Pattison, & Woolcock, 2004)。已有研究发现,缺失数据不仅对网络结构描述产生消极影响,还会低估关系强弱和聚类系数,并使得中心性和度数的测量出现不稳定的情况(Burt, 1987; Borgatti & Molina, 2003; Costenbader & Valente, 2003; Kossinet, 2006; Huisman, 2009)。这说明,网络结构描述和网络数据分析的结果会因为缺失数据而产生偏差。

心理技术与应用4卷

8期黄菲菲张敏强: 社会网络分析中缺失数据的处理方法

要使SNA方法得到更好的应用及认可,既要介绍理论及应用方法,同时还要解决方法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在数据收集和研究结论的推广方面,如何在实际的应用分析中,完善相关的统计模型和参数估计方法的发展,如何提高数据收集的信效度,如何处理缺失值等问题(马绍奇, 焦璨, 张敏强, 2011; 焦璨, 吴换杰, 黄?h娜, 黄菲菲, 张敏强, 2014)。由于社会网络数据的相互依赖性,对缺失数据的处理不能采用常规的缺失处理方法。本文就SNA中缺失数据的原因及缺失机制,比较分析了常用的四种缺失数据处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并就SNA中如何处理缺失数据提出建议。

2缺失数据的原因

21边界规范问题

边界规范问题指的是在网络研究中指定行动者或者关系之间包含的规则(Laumann, Marsden, & Prensky, 1983)。例如,学者在研究青少年的冒险行为过程中,想了解他们在学校里的人际关系情况。图1中的A、B、C、D是四位青少年在学校里的人际关系网络,E、F、G三位青少年虽然和A、B、C、D四位青少年的交往密切,但是学校外的人际关系与研究目的无关,因此,E、F、G三者和研究中的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就容易被忽视(Valente, Fujimoto, Unger, Soto, & Meeker, 2013)。总体而言,边界规范是由研究者自行决定的。在实际包含网络的例子中,组织成员或者由位置界定的正式定义大部分取决于一个正式组织团队中成员占据的排列位置,例如一个学校最受欢迎的前10名老师或者一个班级成绩最好的前五名同学(Kossinets, 2006)。

社会网络是由行动者及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组成的,因此研究者在规范网络边界时,除了需要考虑通过一组行动者来界定网络边界外,还要决定哪些关系应该纳入研究范围里。对于如何有效地规范网络边界,学者们提出了一个准则,即根据可测量行动者的交互作用确定。因此,研究中的网络边界被定义为该边界记录了在特定情境中行动者间的交互作用(Laumann, Marsden, & Prensky, 1983)。但是,无论是情景还是交互作用的设置,研究者首先需要根据研究目的给出操作性定义,然后再确定在这个情境中包含哪些存在交互作用的行动者。随着电子科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这个准则不再仅限于小网络,因为大规模的社会网络交互作用数据可以通过邮件传递或者虚拟社区的记录得到(Newman, 2002; Ebel, Mielsch, & Bornholdt, 2002; Guimera, Danon, DiazGuilera, Giralt, & Arenas, 2003; Holme, Edling, & Lijeros, 2004)。

22固定选择的研究设计

固定选择的研究设计指的是网络中行动者和关系的缺失依赖于研究设计中提名选择的限定(Holland & Leinhard, 1973),即网络数据的偏差是由于研究设计造成的。假设图2中的行动者A属于Z团体,在这个团体中,他和其他5个行动者有关系,现研究者要求行动者A提名y个和他关系最好的行动者。如果y≤5,则行动者A和其他5个行动者之间的所有关系都包含在数据集中;如果y>5,则行动者会失去5-y个关系。例如,学者想研究班级的学业咨询网络对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要求学生提名2个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疑问时会请教的同学。如果学生平时向同学请教问题的人数普遍都是3个,那么学者得到的学业咨询网络数据是有偏差的。因为在该网络中,大部分行动者(学生)都失去了1个关系。

在固定选择的研究设计中,会出现互惠提名(有关系的双方相互提名),非互惠提名(有关系的双方只有一方提名)和无提名(有关系的双方均不提名)三种情况。从本质上而言,非互惠提名和其他两种提名的情况不一样(例如:好朋友和普通朋友的区别),因此,研究者需要考虑是否将其纳入到研究范围内。固定选择的研究设计还容易使数据呈现非随机缺失的模式,如受欢迎的个体更有可能被其他行动者提名(Feld, 1991)。但是,在不同结构的网络中,这种影响会不一致(Newman, 2002; Vázquez & Moreno, 2003)。例如,在非相称混合性(即受欢迎的行动者倾向于和不受欢迎的行动者相联系)的网络中,互惠提名将会导致更多关系缺失的情况出现。

23网络调查中的无应答

网络调查中的无应答包括应答者完全缺失和特定项目的数据缺失(Stork & Richands, 1992; Rumsey, 1993)。应答者完全缺失指的是行动者没有参与到调查研究中,因此行动者的发出关系对于分析而言是无效的(如图3所示,N表示缺失数据)。特殊项目的数据缺失指的是行动者参与了调查研究,但是在特定项目上的数据缺失,因此只有行动者的部分关系对于分析而言是无效的(如图4所示,N表示缺失数据)。例如,在一个关于学生情感咨询网络对学业成绩影响的调查中,要求学生提名3个班上的好朋友。图3中的A和D两位学生因事由请假没有参与此次研究,但图3应答者完全缺失是其余的学生在提名中提及到了A和D,所以A和D的无应答属于应答者完全缺失。如果A和D参与了调查研究(如图4),但是在提名中他们忽略了被提及的学生,即B提名了A,A没有提名B,则A和D的无应答属于特殊项目的数据缺失。对于1-模网络而言,即由一个行动者集合内部各个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网络(刘军, 2009),无应答对网络结构及统计指标的影响不大,但是对于存在多元交互作用情景的网络(例如,二元网络)而言,无应答可能会造成特定的影响(Robins, Pattison, & Woolcock, 2004)。例如,在一个隶属网络的调查研究中,假设研究者没有其他途径可以了解团队的任何信息,只能要求行动者报告他们隶属于哪个团队。如果任何一个行动者出现无应答的情况,那么可能会出现这个无应答行动者所隶属的团队缺失的情况。Huisman(2009)通过模拟研究发现,忽视网络调查中的无应答数据对社会网络的描述分析会造成消极的影响。进一步比较分析行动者无应答和特殊项目无应答的结果发现,特殊项目的无应答可能会造成更大的统计偏差。

网络调查中的无应答易导致行动者或者关系的缺失,但是网络环境中除无应答行动者以外的不完整观察行动者的部分信息仍然是有用的,如可利用这个信息来估计缺失状态的效果和分析不完整网络(Costenbader & Valente, 2003; Robins, Pattison, & Woolcock, 2004; Gile & Handcock, 2006; Handcock & Gile, 2007)。此外,不完整观察行动者的部分信息还可用来估计行动者和网络的结构性能,并能给缺失数据机制提供参考。

和前两种缺失数据原因相比,无应答是社会网络调查中最经常出现的缺失情况。因此,有不少学者开始关注社会网络调查中无应答的缺失问题(Daniel, 1975; Stork & Richards, 1992; Butts, 2003; Kossinets, 2006; Huisman & Steglich, 2008; nidaricˇ, Ferligoj, & Doreian, 2012)。

3缺失机制

不同的缺失数据来源,还涉及一个重要的问题,数据是否系统缺失。如果数据是系统缺失,那么缺失概率是否和观察变量(性质或属性)有关。已有研究表明,在社会网络中处理不同来源的缺失数据时,应考虑缺失机制以提高处理方法的有效性(Huisman, 2009; nidaricˇ, Ferligoj, & Doreian, 2012)。

缺失机制指的是数据的缺失概率和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Schafer & Graham, 2002)。Rubin在1976年根据缺失引起的偏差程度定义了三种类型的缺失数据:完全随机缺失(Missing Complete At Random, MCAR),随机缺失(Missing At Random, MAR)和非随机缺失(Missing Not At Random, MNAR)。假设所有变量观测值Y中,完整的变量记为Yobs,缺失的变量记为Ymis。如果缺失概率和Yobs及Ymis相互独立无关,此类缺失称为MCAR。如果缺失概率和Yobs相关,和Ymis独立无关,则为MAR。MNAR是指缺失概率依赖于Yobs和Ymis。因为Ymis的未知性,研究者常常难以判断缺失数据属于哪种类型的缺失机制。叶素静,唐文清,张敏强和曹魏聪(2014)在对追踪研究中缺失数据处理方法及应用现状的分析中综述了三种类型缺失机制的粗略判断方法。

对于社会网络数据而言,完全随机缺失是指缺失概率和缺失关系的数值及观察数据(例如,行动者的属性)无关。在这种情况下,观察数据是原始观察值的一个随机样本,因此不存在系统偏差。随机缺失是指缺失概率和观察数据有关,但是和缺失关系的数值无关。尽管在这种情况下缺失数据会呈现出系统模式,但是这些模式是可控的,因为它们和样本中的观察数据有关。非随机缺失是指缺失概率不仅和观察数据有关,还和缺失关系的数值有关,这种类型的缺失数据会对统计分析的偏差程度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在非随机缺失的情况下,应答者和无应答者之间的差异是由系统误差造成的,关于网络结构性质的统计指标将会受到影响(Costenbader & Valente, 2003)。

4缺失数据处理方法

41完整个案法

完整个案法,即删除部分已有的数据以保证所研究对象信息的完整性。完整个案法相当于行动者的列删除法,它不仅移除不完整观察行动者的列数据且一并移除该行动者的行数据,而移除行意味着在分析中移除不完整观察行动者和完整观察行动者之间的所有关系(Huisman & Steglich, 2008)。因此,使用完整个案法后用于分析的数据集是完整的,即每一个行动者既有接收的关系也有发出的关系。例如,图5(a)是一个班级情感关系网络的例子,其中有A、D、F三个无应答行动者,每一个无应答者都没有指向外部的情感关系,在观察网络的矩阵表达式中就会有几行缺失关系数据N,对数据进行完整个案法处理后,结果就会出现如图5(b)呈现的小网络。因此,完整个案法是在可完全观察行动者的小网络基础上进行分析处理的。nidaricˇ, Ferligoj和Doreian(2012)用完整个案法等多种缺失数据处理方法对社会网络区组模型中的无应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小规模网络中,完整个案法对区组模型结构的稳定性影响最小。Robins, Pattison和Woolcock(2004)的研究结果则表明,完整个案法重新定义了网络边界:移除无应答行动者之后相当于生成了一个更小的网络。

完整个案法是一种加权方法,它丢弃了不完整个案的数据,对完整个案和缺失个案赋予了同样的权重。在分析的统计软件包里,完整个案法通常是默认处理缺失数据的方法。它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简便,缺点则是因为忽视不完整个案而丢失了大部分信息,很可能出现模型和数据无法拟合的情况。因此,只能在缺失概率较小的网络中使用完整个案法。Schafer和Graham(2002)认为,当无应答者是完全随机缺失时,完整个案法可能是有效的。然而,如果这个前提假设不成立,统计分析结果就会有偏差,因为剩余的行动者样本可能是不具有代表性的。也有学者认为,完全个案法从系统水平而言,严重损害了所有分析(Stork & Richards, 1992),且可能会暗中破坏社会网络模型的假设(Snijders, Bunt, & Steglich, 2010)。

42有效个案法

有效个案法是指忽略缺失的数据,只使用观测到的关系变量。有效个案法是直接对不完整数据进行分析,即根据SNA需要计算的统计值选择行动者的有效数据。例如,在一元统计分析中,在计算网络的平均数和标准差时,可以选择所有变量都完整观察的个体行动者的有效数据,而在计算网络的协方差或者相关系数时,则需要选择所有变量都完整观察的配对行动者的有效数据。

Littile和Rubin(1989)在探讨社会科学领域关于缺失数据处理的分析方法时,比较了完整个案法和有效个案法对网络的均值、方差、协方差及相关系数四个统计量的参数估计影响及二者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和完整个案法相比,使用有效个案法后,网络的均值参数估计值是无偏的。但是,其余三个统计量的参数估计值的偏差较大。随后,Little和Su(1989)进一步对两种方法的差异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也得出了相同的结果。

有效个案法简单易行,和完整个案法相比,它的参数估计值较为精准。但是有效个案法具有较低的统计功效,且和没有缺失数据的网络参数估计值相比,存在很大的偏差。因此,研究者较少使用有效个案法对社会网络中的缺失数据进行处理。

43重建法

重建法指的是通过互惠关系来推断缺失连接的存在与否。重建法和插补法不一样,重建法在分析的过程中没有增加新的关系,它只是通过观察到的应答者的入度关系(即行动者接收的关系)来重建网络中无应答者的出度关系(即行动者发出的关系)。从本质上而言,即用已经报告的一个关系进行测量,且重建法仅允许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重建之后的网络中应答者和无应答者之间的关系是对称的。使用重建法对SNA中的缺失数据进行处理时,必须满足两个原则: (1)相似性,即应答行动者与无应答行动者之间的作答模式应具有相似性。因为重建法是通过应答行动者所描述的关系去构建无应答行动者的关系,所以两个行动者之间的应答模式不能存在系统的偏差;(2)可靠性,即应答行动者所描述的和无应答行动者之间的关系要确认是有效、可靠的(Stork & Richards, 1992)。自重建法提出以来,不少学者将其作为社会网络缺失数据常用的处理方法。Gabbay和Zuckerman(1998)在有向网络中,通过应答行动者报告的和无应答行动者之间的关系重建了网络中行动者之间的关系。Huisman和Steglich(2008)则用重建法研究了网络面板数据中的无应答缺失数据情况,结果表明重建法在构建完整的网络数据时几乎不会出现不收敛的问题。

一般而言,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重建法的程序如下所示:

(1)在无向网络中,通过观察到的应答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部分应答者和无应答者之间的关系对网络进行重构(Stork & Richards, 1992)。

(2)在有向网络中,通过对立关系来推断缺失关系。例如,对于应答行动者i和无应答行动者j,重建法假设行动者i描述的和行动者j之间的所有关系和行动者j所描述的关系是完全一致的,即研究者可以通过应答行动者i来插补对立关系的观察值,即ximpij=xji(Huisman, 2009)。

重建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允许研究者最大化地利用有效信息去构建社会网络。有研究表明,当社会网络中存在缺失数据时,仅有437%的关系能够被解释,而使用重建法后,则能够解释缺失数据网络中897%的关系数据(Neal, 2008)。但是,重建法无法构建两个无应答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如果两个无应答行动者之间存在重要关系,研究者就无法使用重建法去正确地定义网络的结构。因此,需要用其它的插补方法来重建整个网络。例如,对于无应答行动者之间的所有关系,随机插补一个和观察密度成比例的关系,使重建网络中缺失关系的比例等于网络的观察密度。

44基于指数随机图模型的多重插补法

指数随机图模型(Exponential Random Graph Model, ERGM)又称为p

瘙 ?? 模型,是用来描述x分布情况的概率质量函数,其表达式为:

其中,q是网络的实值函数,常以θTz(x)的形式出现,z是网络的向量值函数,其取值为网络统计值。这些统计值也被称为结构统计值,用来描述网络中的结构,如连接、三方关系等的数量。θ是一个维度为p×1的向量参数(θ∈Θ),ψ(θ)是一个常数,用于将函数值标准化(Koskinen, Robins, Wang, & Pattison, 2013)。

ERGM的原理是在综合了实测网络中的多种局部结构特征情况下来计算这些网络出现的可能性。具体过程为,首先使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最大似然估计法(Markov Chain Mont Carlo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MCMCMLE)模拟出一个随机网络,然后将这个随机网络的参数与实测网络的参数进行对比,最后通过对比指标判断是否采纳结果。Robins(2009)用ERGM方法对有向社会网络数据进行分析时指出,如果模拟的随机网络不能很好地代表实测网络,那么参数将被调整并运用到下一次模拟中,且这样的循环可能至少要进行8000次,直到模拟网络能够很好地代表实测网络为止。

基于ERGM的多重插补法,指的是通过ERGM产生的多个插补值的向量代替每一个缺失数据的过程。例如,当网络数据中存在无应答的缺失数据时,基于ERGM的多重插补法则会将应答行动者和无应答行动者看作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节点,然后区分应答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答者和无应答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研究者的调查目的,对缺失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果无应答者是随机缺失,则在网络特定结构间同质性的前提下利用ERGM对缺失数据进行多重插补。如果无应答者是非随机缺失,且研究重点关注应答者的网络结构,则可以将包含无应答者相关关系的信息看作是外源变量,并使用标准的马尔科夫图模型进行分析(Koskinen, Robins, Wang, & Pattison, 2013)。

基于ERGM的多重插补法最大的优点是,不仅能有效地辨别应答者和无应答者之间的差异是由系统误差还是随机误差造成的,还可以在缺失数据是随机缺失的情况下,最大化地利用观察到的数据信息。基于ERGM的多重插补法从本质上而言是通过网络的局部结构去推断整体结构。因此,即使数据有较大的缺失概率,只要网络有足够数量的局部网络子结构,就能够通过观察到的数据进行有理的推断。Koskinen,Robins和Pattison(2010)用基于ERGM的多重插补法对一个合作关系社会网络中的缺失数据进行处理,实证及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基于模型的多重插补法能够正确地解释网络中80%的关系数据及允许有三分之一数据缺失的情况。但是,这种方法最大的缺点是运算过程较复杂,耗时较长。

5问题与展望

缺失数据对社会网络数据分析造成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减少的样本量大小、行动者及关系的信息易导致模型和数据出现不拟合的情况;(2)缺失数据容易造成参数估计的偏差。例如,Kossinet(2006)和Huisman(2009)的研究发现,缺失数据会使社会网络数据分析的结果产生偏差,因为缺失数据不仅对网络结构描述产生消极影响,还会低估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强弱和网络的聚类系数,容易造成中心性和度数测量不稳定的情况。因此,缺失数据是SNA广泛应用面临的严峻问题。

从表1的四种缺失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比较中可看到,缺失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和缺失概率、缺失机制存在较大的关联。进一步比较四种方法的优缺点可以发现,当缺失数据是完全随机缺失时,四种方法的参数估计是无偏的。当缺失数据是非随机缺失时,完整个案法和有效个案法虽简单易行,但容易导致信息的大量流失及具有较低的统计功效和较大的参数估计偏差。其中,和完整个案法相比,有效个案法在参数分布估计方面的偏差要略小,因为有效个案法分析的是全体有效样本的数据。但在其它参数估计方面,两种方法都出现了较大的偏差(Little & Rubin, 1989)。重建法和基于ERGM的多重插补法在非随机缺失的情况下,可以忽略缺失机制的影响而直接在缺失概率较小(20~30%)的网络中应用,两种方法在参数估计方面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偏差,但是如果网络中的缺失概率较大时,两种方法会受到缺失机制的影响。

当数据是随机缺失时,重建法具有较好的统计功效,对社会网络进行描述性分析时,如计算网络的平均度数、互惠性和传递性等网络统计特征值,即使缺失概率达到50%,重建法仍然能够表现良好(Huisman, 2009)。但重建法只能用于特定网络的数据缺失处理,且在某些情况下会高估连接的数量。虽然,在社会网络中的数据缺失概率不大时,重建法和基于ERGM的多重插补法均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后者能够利用插补值间的差异来衡量估计结果中不确定性的大量信息。和重建法一样,当社会网络中的缺失数据样本量在中等范围以下时,基于ERGM的多重插补法具有较小的参数估计偏差且不会低估标准误,但这种方法唯一的缺点就是运算过程复杂,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来构建插补集以便于进行结果分析,且当缺失数据样本量大时,模拟网络和实测网络可能会出现不拟合的情况。

就应用现状而言,国内目前还没有关于SNA中缺失数据的处理方法这方面的研究,而国外的应用从2003年至今稳定增长(Butts, 2003; Robins et al., 2004; Kossinets, 2006; Gile & Handcock, 2006; Handcock & Gile, 2007; Koskinen, 2007; Smith & Moody, 2013)。

根据缺失数据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比较和应用现状的分析,对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以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