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科技实验报告范文

金融科技实验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科技实验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科技实验报告

第1篇:金融科技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金融学;本科专业;实践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249-02

一、金融学本科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通过对大学生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发现被调查的单位中有60%~70%的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30%,而且大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对新工作的适应周期在1年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是在2―3个月。这充分说明,实践性教学和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不可偏废。因此,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完成教学计划,落实教学大纲中的规定,确保教学质量,特别是对于配合理论性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对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就业时面向的主要是银行、证券、保险等几大领域。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角度看,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的应用性是非常强的,与实践紧密联系。而单纯的课堂理论讲授极易导致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再者,在当今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形势下,社会上更加需要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强的人才。因此,对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在把理论知识学好的同时,应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

二、宿迁学院校金融学本科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设置现状

目前,宿迁学院金融学专业课程的讲授以理论为主,课程上的实践教学环节比较少。目前主要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证券投资学》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安排了实践教学。2008年,我校为学生购买了深圳智盛公司的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软件及证券投资学模拟软件。2006级、2007级、2008级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实际操作学习,深受广大学生的喜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就连上课时从来不学习的学生做得也非常认真,从实践教学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也希望加强实践环节的锻炼。购买这两个软件是对没有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突破,学生实习后,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大大提高。但学生还不能真正熟悉银行及证券公司的业务,还是达不到学生毕业就能到银行及证券公司上岗的目的,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金融学专业课程中,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学、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保险学、投资银行学、国际结算、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等课程都可以安排实践教学。在我校金融学专业学生技能培养方案中,对这些课程的实践教学制订了相应的计划。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实践能力未能得到真正培养,故需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学生实践课程教学的培养。

三、金融学本科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对策建议

(一)以就业为导向,分模块安排金融学实践课程教学

金融学专业学生就业主要有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方向,故在设计金融学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模块时,可以分为银行实践模块、证券实践模块和保险实践模块。对于每一个模块的设置可以将相关的几门课程整合起来,通过实践内容的融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及较高科研素质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在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设置上,要求一些实用性或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开设实验课。银行方向主要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管理”、“银行信贷管理”、“国际结算”等;证券方向主要有“证券投资学”、“ 期货实务”、“投资银行学”等;保险方向主要有“保险学”、“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实验教学都可以在金融实验室里进行。目前,这些课程的实践教学都有专门的软件予以配套,为这些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我校的金融实验室即将建设完成,2008级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将可得到良好的训练。

同时,在每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开设的课程,结合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开展一些专题知识讲座、金融知识竞赛、金融实务模拟比赛(股王大赛)等活动,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更好地成长。

(二)构建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项目、实践内容、实践教材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更好地指导了实践教学的开展,针对金融实践性教学环节,严格做到:金融实践计划落实,金融实践大纲落实,金融实践指导教师落实,金融实践经费落实,金融实践场所和考核落实。首先,思想上转变。各高校必须意识到,传统的教学以理论教学为重点已非常不适应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金融学专业教学之中,通过金融实践教学,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情景模拟、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中,才能在今后的金融领域有立足之地。其次,规划和制订实践教学大纲。紧密结合金融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对实验教学内容统盘考虑、合理安排,明确教学实验目标和实验教学时数,保证实验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比例。再次,建设网络一体化平台。教师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网上辅导答疑、虚拟实验、写作指导、实验项目、上交或批改作业、课件示范、问题讨论等功能,使教学效果得到较好的巩固。学生通过这一平台可以互相交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及积极性。最后,评价方式多样化。以往的评价手段过于单一、简化,往往通过一两次书面考试就决定其学习成绩,并以此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迫使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丢笔记,学生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更谈不上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践教学的评价方式还应多样化,如可以设立创新活动学分政策,鼓励学生通过创新活动得到学分。

(三)在金融实验室进行开放性实践教学

实验室建设是教师一个展现自己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平台,同时,也是向学生提供学习和掌握学科与专业课程知识的技术平台。让学生能跨越时空进行自主性学习,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手段来演示、验证和探索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压力型”学习为“吸力型”学习,故拥有一个软件、硬件等各方面设施配套的实验室是对金融实践教学的保证。由于课堂教学的课时有限,而且学生未来计划的就业方向不同,学习的侧重点不同,虽然都是金融从业,但是有些学生侧重银行业务,有些学生侧重证券或保险业务,因此,我们提倡开放性实践教学。在开放实验中他们可以自主选择,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学生在进行开放性实验时,几人一组,互相分工合作,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有问题随时请教指导老师,当场解决。在实验项目完成后,应向实验室提交实验报告,及时做好总结和交流工作,达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四)培养引进双师型素质教师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桶水,自己得有长流水。”培养、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前,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需不断提高和完善。造就一批高素质的金融实验技术队伍是确保金融实践教学的关键。为更好地打造精良的实践教师队伍,可以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一方面,可以从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聘请专业技术比较强的专家担任实践教学的技术指导;另一方面,各学校应多为相关课程的教师提供各种机会参加培训、研讨、交流和考察活动,保证实践教学水平,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例如,每学期可以有计划性地选派相关课程的教师,到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进行挂职锻炼;同时,学校也可以选派教师担任高级访问学者时,有意识地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到金融实践教学搞得好的学校进行访问学习,提高自身的金融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课题组.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5,(2).

[2] 王家华.金融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思考[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1).

[3] 马赞军.金融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教论坛,2008,(3).

[4] 赵家敏.从金融学科发展趋势看我国的金融人才培养[J].高教探索,2003,(4).

[5] 刘祥伟.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9,(20).

第2篇:金融科技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全英语教学;国际合作;留学生教学;分组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215-02

一、引言

2001年教育部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200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要求“用双语授课课程指标采用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在这种导向性的背景下,普通高校由部分课程采用英语教学到实行全英语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

二、课程教学背景

德里克・博克,美国当代著名的法学家和高等教育专家,1971―1991年博克任哈佛大学校长。博克认为,高等学校是开展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最为有力的场所,大学和学院必须承担起这方面的责任。他指出:“像美国这样一个在科技发展建筑与海外学生和学者贡献基础上的国家,没有理由拒绝培养到我们大学寻求教育的有才华的外国人。任何限制外国学生在我们大学中研究科学的努力都是自我败阵的错误之举。”

上海理工大学和德国科堡应用技术大学联合举办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德双方分别授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和“应用物理”专业的学士学位。本专业贯彻宽口径、光电结合的国际化教学理念,依托德国的优秀师资和现代化教学模式,定位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能力的企业高级工程师,并且为去国外继续深造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本专业采用国际化混班教学合作教学模式。一年级,中方学生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同时侧重强化英语教学,二年级,德方加入我方实现混班全英语专业课程教学。《C语言程序设计(英)》即是我们为本专业学生开设的全英语基础课程。

三、全英语课程设置介绍

《C语言程序设计》是全校各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公共技术基础课,在全校各专业的本科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在计算机教育方面,C语言是为数不多的与国外保持内容同步的课程之一,在本科生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由于C语言是许多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在本科生教学体系中,C语言教学仅是起点,而非终点。

本着“卓越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结合本校生源情况,着眼未来,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要努力把C语言从应试课程转变为一种实践工具,不再局限于使学生单纯地了解和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规范,而是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运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能力。以C语言为工具,介绍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无论以后使用什么语言编程,都能灵活应用这些思想和方法的能力。

以程序设计方法为主线,以语法和结构为核心,以培养能力和提高兴趣为目标,变应试为应用。摒弃C语言课程以讲述语法为主的落后面貌,重视在新形势下的新方法、新规则和新思想的传授,把程序设计领域最新、最有价值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到古老的C语言中,给C语言一个焕然一新的姿态,并让学生从多角度以多种方式去了解和掌握C语言以及程序设计的精髓,让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编程风格。

全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我国传统的基础外语教学基本上不涉及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课的教学无论是从教材还是授课上基本是汉语一统天下,因此,我们要尽快提高学生“专业知识+英语听说阅读”的综合能力,而进行专业课全英语教学无疑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

教学共64学时,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如下:

第1章 C语言介绍(Introduction)(2学时)

第2章 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Data Types,Operators and Expressions) (理论4学时,实验2学时)

第3章 简单的C程序设计(Simple C Programming)(理论4学时,实验4学时)

第4章 程序的控制结构(Controlling Structure of Programs)(理论6学时,实验4学时)

第5章 函数(Functions)(理论6学时,实验4学时)

第6章 数组 (Arrays)(理论6学时,实验4学时)

第7章 指针 (Pointers)(理论4学时,实验4学时)

第8章 结构体和共用体(Structures and Unions)(4学时)

第9章 文件操作(File Operation)(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

复结(Review and Summary) (2学时)

实验设计的思想:以主要知识点为主线设计实验题目,实验程序兼具趣味和实用特点,以循序渐进的任务驱动方式,指导学生从一个代码较短的程序开始逐渐完成一个代码较长的实验程序的设计。

教材选用的是Cengage Learning出版社出版的Michael Vine著的《C Programming for the Absolute Beginner》,该教材为C语言入门级教材,深入浅出,注重实例,在实际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创新――分组教学法

我们在授课阶段是采用授课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教学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虽然对学生自学能力要求不高,但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面向实践的教学方式也是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举措,既符合我国的国情,也符合国际发展高等教育的趋势。

2014―2015秋季学期,我们在《C语言程序设计》全英语教学班级采用了分组教学法。学生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中中德合作国际班学生32人,均为母语为中文的中国籍学生,留学生16人。在分组时,我们本着男、女生结合,中、外学生结合的原则,将学生分为8组,每组由1名中国女生+3名中国男生+2名外国留学生组成。分组教学主要体现在如下教学策略中。

1.分组讨论。Think-Pair-Share(思考―配对―分享)式教学方法。基于教育学中互相学习理论,在分组讨论时,让学生大胆用英语说出自己的见解,并和同组的学生互相交流,通过用英语反复阐述自己的观点,增强了关键知识点英语表述的能力,让学生更多的澄清了对问题、概念、知识的理解。

2.分组总结。Freyer-Model(纸片总结)式教学方法。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每节课结束后限制时间让学生进行一张纸总结,这样可以清晰地知道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一张纸总结清晰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一组学生中遗漏或写错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单独交流的方式予以澄清,如果几组学生都会写错或遗漏的知识点教师就应在下一次上课时集中指出。这样的交互式方法极有针对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3.分组实践。Practice-Oriented(面向实践的教学方法)。欧美等国家的高校在教学方式上多为课程教学与大作业相结合,对实践环节和学生自学能力要求高,考核非常严格,尤其注重实践环节的考核。上机实践时,我们采用分组方法,将一个大任务划分成子任务,由每一组中的成员协作完成,每组成员必须在实验报告中写清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实验的评分由实验水平、所承担任务的难易和实验报告的撰写水平共同决定。通过分组实验的方法,锻炼了学生协同工作的能力,明白了团队合作的必要性,同时也提高了英语的口语能力和英语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五、教学视频和课程网站的使用

根据课程建设项目的要求,我们录制了全部理论教学的视频并实现了全部视频可以在线观看。作为教学辅助的重要措施,我们开发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网站,包括以下内容:(1)Syllabus(课程教学大纲)。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时数、理论与实验学时分配、考核方法、参考教材、参考书和参考资源。(2)Team(教学团队)。介绍本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的基本情况,并留有联系方式,供学生与教师联系使用。(3)Slides(教学课件下载)。全部上课用的多媒体课件均实现网上可以下载和观看。(4)Videos(教学视频)。全部章节的上课现场视频已录制完成,并转换成“flv”格式,以便高速下载或在线观看。(5)Experiments(实验)。全部实验项目实现上网,历届优秀实验报告范例均贴出,供学生学习参考。(6)Strategy(教学策略)。每节课后的一张纸总结是本次教学改革的重点,在课程网站上,每一章我们选取最优秀的一组学生的总结并贴出来,以供其他学生学习参考。

六、结语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理工类院校的专业基础课,本文总结了我们在该课程在中德合作国际班上引入留学生进行全英语课程建设和教学中的心得,通过全英语教学,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通过和留学生的分组教学实践,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文化融合。

参考文献:

第3篇:金融科技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 金融综合业务 实训教学 教学改革

如何培养能适应新的金融环境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金融人才,一直是金融学专业高等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安徽财经大学一直把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作为长期课题,其中的实训教学环节也是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实训教学环节更好地落到实处,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是目前实训教学环节中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基于此,本人根据自身的《金融企业会计》及《金融综合业务实训》课程教学实践经验,对《金融综合业务实训》课程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进而提出完善《金融综合业务实训》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以期在今后的该门课程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金融综合业务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训教学环节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启发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它是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金融综合业务实训》是我国各财经类院校金融专业的学生,在修完《金融企业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等重要专业理论课程之后,独立开设的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之一。实训课程内容包括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和信贷管理两个系统,其目的旨在加深学生对涉及商业银行综合业务运行的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金融机构业务实际操作技能及实际管理技能,培养高质量的应用性金融人才。笔者通过对近几年自己亲身参与和指导学生实训教学的思考,总结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具体如下。

1、实训业务系统不够完善,平台运行模块内容单一、知识陈旧

《金融综合业务实训》课程是作为金融学各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补充开设出来的,且一直是金融专业和其他经管类专业的考查和选修课。实训课程的模拟业务操作系统,只含商业银行综合柜面模块系统和信贷管理两个银行传统业务模块系统。在实训的过程中,学生模拟操作的是系统提供的几个有限的银行业务模块,如基本的储蓄存款业务、对公存款业务、信贷业务、信贷风险管理和票据管理业务等传统业务模块。虽然系统尽可能模拟银行的基本业务操作环境,但系统是一个独立的封闭平台,且实训操作软件、实训资料一用多年不能及时更新升级。如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金融理财业务,就没能及时在《金融综合业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中更新出来,这与快速发展的金融市场相脱离,不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必然造成与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人才需求的脱离。

2、学生对实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参与课程实训的积极性不高

在进行《金融综合业务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总有一些同学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重视理论课堂的学习:其一,因为理论课要经过平时的作业、测验才能拿到学分,直接涉及到学生能否顺利毕业问题。也有部分学生认为,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会与一些相关考证相匹配,十分重要。其二,对实训课,学生普遍认为本课程开在大四的第一学期或大三的第二学期挤占了他们考研或就业的冲刺时间,加之好过关,因此对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很多学生上实训课心浮气躁,以混过关为前提,懒得对每个实验项目进行认真严谨仿真操作。甚至有些同学把实训软件操作当做专业电玩,对此应付了之。加之,实训课教学管理力度不够,实训教学往往存在课堂纪律松懈现象。同时,各级教学督导对实训课堂的督导重视程度也不及理论课堂。因此,如果没有强制性考核要求,很多学生实训操作参与积极性不高。

3、师资力量薄弱,课堂教学对实训软件严重依赖

目前,多数高校的任课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相应的社会实践经验,对学生教授的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无具体实训经验的传授,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学校金融专业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专业教师授课任务繁重的压力较凸显。这导致任课教师的教学与现实社会的实践相互脱离的现象的发生。“实训教学”作为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构成内容,也符合教学的一般规律,除了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外,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同样重要,但是目前各方面都很少能够重视教师教学方案设计、课堂教学组织方面的主观能动性,而是过分强调实训教学过程的模式化、标准化。例如,在实训教学环节中的普遍做法是,指导教师事先将模拟系统调好,然后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由教师进行现场讲解,再由指导教师进行操作,之后由学生模拟操作。因而不少老师陷入了只要有一个好的实训软件甚至包括能自动对学生进行操作评价的软件就能搞好实训教学的认识误区。同时,使用中的模拟实训软件也存在着角色过程简单化、片面化,操作上机械性的弊端。

4、考核方法不够科学,不能真正引导学生提高业务能力

作为一门独立开设的实践课程,《金融综合业务实训》是按班级开课,因每次实训课学生人数较多(55人/班),并通过电脑操作,任课教师在指导实训过程中,往往不能及时全面了解学生实践的真实过程和效果。其课程考核方式通常是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和学生提交的课程实验报告来进行,成绩的评定一般由实训指导教师给出,而且评价的依据是学生完成的实训报告。这种考核方法不够科学,不能真正引导学生提高业务能力。因为一个班级的实训过程基本相同,学生完成的实训报告也基本雷同,还存在有的学生的实验报告是直接从模版上粘贴过来的案例,或者完全依赖于同组其他同学完成而自己没有真正参与的现象。所以,仅通过对学生完成的实训报告进行成绩考核,并不能全面准确地衡量出学生对实训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也不能系统地控制、掌握学生实训操作全过程而达到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实训效果。

二、完善《金融综合业务实训》课程教学的建议

《金融综合业务实训》作为一门技术性极强的经济管理类应用性学科,通过实训课程的教学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平台,但是现有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训的效果,使得学生的实训能力无法更进一步地提高。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金融综合业务实训》课程的教学。

1、围绕实训教学需要及时更新实训系统,改善实训教学的软硬件条件

一是及时更新综合实训系统,使系统数据与外部实践界的数据同步,提高现实模拟程度。但并不是说一定要100%模拟真实金融运行环境,那样会由于环境的复杂和数据信息量太大使得实训很难进行下去,但是起码可以让学生操作的实训平台的业务案例内容与现实金融界的数据保持一定的同步,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和应对风险的反应能力。二是在原有的实训平台中适时增加一个动画演示金融综合业务的整个操作流程。这是因为金融综合业务不论是柜员、还是信贷的客户信息管理或信用风险评估等都非常繁杂,初学者一般很难整体理解并严格按设定的程序操作,若一个小环节出现问题,那么整笔业务就不能操作成功。加入动画演示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同学们学习和模拟操作起来一目了然。三是对业务流程作易于自学习的模块化分解。根据不同专业背景同学的学习能力特征,将金融综合业务实训学习项目分解为一个个易于掌握的子模块,当然教师做分解时要注重模块间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四是对业务规则在关键流程点处的重要性进行仿真化演示。金融的业务规则一般是经过大量实践经验验证后才从中提炼出来的,是科学合理的。但其是如何产生的则被大家忽视了,正因它们是流程的核心点,我们必须把它们作为重中之重提炼出来。五是对易于导致严重后果的错误操作,应进行案例分析以避免同学走弯路。同时,要根据实训场所的情况,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如足够的电脑、一些银行业务的凭证单据样品等,有条件的还可以配备传真机、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照相机等。同时,设置多个专门机位,作为模拟不同权限机构的办公场所,力争使实训环境职场化、实训辅助工具真实化。

2、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积极主体性,加强对学生实训引导

实训教师要加强实训纪律管理,杜绝上网聊天、看视频、玩游戏现象,营造良好的实训氛围是保证实训效果的基础。针对实训课,授课教师远非简单地坐在教师机前用个人机对话那么简单。实训教师应努力营造逼真氛围,合理组织学生,比如模拟组建公司、设立团队、分配角色以及角色调配、交换,老师要发挥指导、引导作用,充分调动每一名参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如情景教学,教师在实训课堂上通过开展情景模拟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安排每个学生饰演不同类别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对实训的积极性,并且参与情景教学的各个小组的学生之间是一种团结协作的状态。采用这种情景教学的实训形式,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扭转学生之前的错误认识,从而积累正确的实践经验。同时,老师要在实训现场做适当巡视,对个别问题实施个别指导,共性问题、关键点在每次实训结束前留出时间做适当的讲解;适时引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及时总结。讲解、交流总结、点评最好在专门场所实施,或要求所有学生关闭电脑在实训场所进行。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团队作用,增强实训教学的研讨

重视实训教学不仅停留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中去。首先,加强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骨干教师都要担任一定的实训教学工作(同时也承担部分核心专业课程的授课工作)。其次,注重实训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训、培养。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加强校际交流、校企交流和合作,实训教师不了解金融企业实际,不了解实际业务操作情况,要想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是不可想象的。“走出去”的同时,还得“请进来”,筹措经费,聘请金融机构的一些专家参与实训教学的授课工作,或是集中开办讲座、讲学,也是行之有效的可行方法。最后,发挥团队作用,加强实训教学研讨建立强有力的实训教学团队。实施课程负责人制度,切忌单打独斗,要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研究实训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取长补短,切实发挥团队作用。惟有如此,实训教学工作才会真正齐头并进,得以稳定提高和进步。

4、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训考核、评价机制

实训过程和实训考核、评价机制,不能只停留在计算机或软件操作层面,要结合实训环节,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如可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考核方式,在学生考核成绩里体现其全程实训的表现。通常,评价一般由学生参与程度、过程表现、实践能力提高及提交的实训任务书等方面构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来考核学生在实训教学环节中的学习态度、完成情况、团结协作情况以及方案制定、任务实施、研讨等方面的表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可通过考查学生在各实训教学环节中表现出来的对实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训操作、测试及研讨等方面的表现;同时,教师还要了解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解、思维、创造性等综合能力方面的情况。学生之间的互评也是评价的一个部分,每位学生都要对团队内成员的实训表现作出评价。最后根据学生提交资料情况,来考核学生对各阶段资料、实训报告的收集整理能力。教师评定占35%、实践能力占40%、同学评价占10%、实训资料提交占15%。全过程参与的实训考核方式实施过程中,教师在成绩评定时既考虑到了考核本身的公平、公正性,同时又兼顾了学生素质能力的表现,给予学生客观、全面的综合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总之,对于《金融综合业务实训》的教学,只有各方引起高度重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拘一格,大胆探索,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受实务界欢迎的各类专门人才。

(注:基金项目:安徽财经大学校级本科教学工程一般教研项目《“金融业务综合实验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acjyyb2014016。)

【参考文献】

[1] 张丽霞:提高国贸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水平的探索和研究[J].科技创业,2013(10).

[2] 夏璐: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实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3).

[3] 于世东、吴鹏:以课程块为基础的双层次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7).

[4] 陈惠芳:个人理财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新课程研究,2009(12).

[5] 安萍、赵连华: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训教学改革[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

第4篇:金融科技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会计实验教学现状对策

一、目前我国会计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实训实验教材的内容简单、层次低下

财务会计人员要适应因行业、规模、岗位等不同所提出的挑战,然而行业、规模、岗位等不同所导致的差异在目前形势下前所未有地增大了,这种差异决定了学生对会计实践要求是多元化的,但是目前的实训实验教材难以满足这种要求。首先,大多数实训实验教材是关于一般性制造企业的会计,内容常常是给学生一套制造企业某年某月的经济资料及原始凭证,要求学生动手,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涉及的内容往往只是一个企业某一月份的经济业务,包括供、产、销的核算,以及成本的计算。其次,对其他行业的经济业务没有涉及,实训实验教材的项目还应进一步拓宽到其他类型的会计主体,如商业、金融业、行政事业单位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只是培养了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没有培养学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决策、财务分析、纳税筹划等财务分析能力。

(二)过分强调会计核算,忽视会计监督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目前的会计模拟实验基本都是要求学生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即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再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最后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学生拿到实习资料后,接着就按要求编制记账凭证,忽略了“审核、监督”这一重要环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非在学生,而是由于教师在准备资料时,就没有准备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供学生判断选择,使学生从观念上就淡化或欠缺了这一重要的审核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六条规定:“对认真执行本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的或物质的奖励”,但在会计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内容中几乎不涉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三)会计实验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容乐观

指导教师是主导学生会计实验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实验学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但目前各高校会计教师人数虽多,整体水平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不少高校中的会计模拟实验指导教师会计实践操作能力较差,在实践教学中,经常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判断具体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而往往理论知识与实际会计操作又有一定的差异性,使得指导教师的解释不够真实,脱离实践,缺乏权威性。这种脱离实践的现象可以说是较为普遍的。这一方面是现在的会计教师大多数是出校门进校门,缺乏实践工作经验,教学任务繁重,往往难以抽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另一方面是大多数院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上、组织上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

(四过于偏重会计信息生成实验,而忽视创造性实验

在会计信息生成实验中,主要以单个核算模块为主,注重对账务处理的步骤和各种原始单据的感性认识,对企业经营的其他环节如供应、生产、销售等基本业务流程不涉及,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错觉,没有会计岗位意识。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现行的会计实验教学,只是培养了学生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及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业务操作技能,而对学生如何利用会计报表的信息进行财务分析、会计制度设计等创造性实验涉及偏少。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尽管我国的会计教育也已经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思想、新理念,但几乎没有切实将这一观念贯彻到会计实验教学中。

二、会计实验教学的优化对策

(一)撰写分阶段、多层次的会计实验教材,完善实验实训教材的建设

实验实训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会计实践教学质量。为弥补目前实验实训教材的不足, 应撰写分阶段、多层次的会计实验教材。针对本科阶段、专科(高职)阶段不同的培养目标使用不同层次的教材,实验教材既要有广度的不同又要有深度的差别,不同阶段的学历教育目标应有不同的定位。在教材编写上还应注意如下几点: (1)在选择实验单位上,应尽量选择会计机构健全、内部控制良好、业务处理规范、业务类型全面的生产型工业企业(上市公司)和商品流通企业(上市公司)为原型,遴选出具有全面、典型性的业务作为代表。其他行业和非盈利组织的会计业务, 可供学生在课内或课外选择使用。(2)在教材内容上,要有前瞻眼光,既重视常规业务又要适当引入会计领域的新观点、新方法在企业应用的典型业务案例,加大案例教学在会计实验教学中的比重,以期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实验数据处理手段的兼容性。编写的实验教材在有利于手工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又要考虑电算化会计实验的“接口”。在手工实验的基础上,有利于计算机模拟实验。(4)会计实验教材的编制主体,应要充考虑长期从事会计实务工作人员的意见。

(二)强化会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会计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实验指导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所以建设一支具有复合知识结构的“双师型”会计实验教师队伍尤为重要。因此,会计实验教师应在掌握现代会计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入理解和研究会计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各高校也可以在本校为会计实验教师创造条件,提供其接触会计实务、审计实务的机会,丰富其实践经验,通过实验教师把其对实际问题的认识传授给学生,弥补学生会计实际工作经验的缺乏。其次,多渠道提高会计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采取“送出去”的办法,安排实验教师到相关企业锻炼或兼职,从而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优化会计实验教师的知识结构,使其不但具备陈述性知识,同时“通过实践经验获得过程式知识”。另一方面高校也可采用“请进来”方式,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指导会计实验教学,从而带动会计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创新多元化的会计实验教学目标群,改革原来单一的实验教学目标

传统的会计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编制会计报表,学生对整个会计循环过程系统操作,验证所学过的会计基本理论,实验教学目标单一。而会计学科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社会科学,它以经济理论为基础,涉及税收、金融、财政、企业管理等多学科的知识。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学生仅仅学会会计理论知识,掌握会计基本技能是不够的,因此创新多元化的会计实验教学目标,已是大势所趋。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实现我国会计实验教学目标由单一到多元的转变。

(四)完善会计模拟实验的总结考核工作

会计模拟实验是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并不是学习的终结,应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上升为理论。通过会计模拟实验,使学生体验到实际的会计工作过程,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实验结束后,应要求学生把实验资料装订成册,存入档案,妥善保管,作为一届学生的实验样本,一方面可以作为学生的实验成果和评定成绩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下一届学生实验的参考资料。对于会计模拟实验成绩的认定,一般的做法是以考勤和实验报告为依据,这样造成学生之间互相抄袭的现象严重。为改变这种现状,会计模拟实验的考核办法应从单一标准转向多元化,建立一个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具体考核时,应综合考虑学生在实验中的基本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验后的总结、实验报告和实验成果资料等方面,评出优良中差,进行量化,作为会计模拟实验的成绩,记入学生学籍。

(五)解决目前模拟实验重核算、轻审核、轻监督的问题,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在准备的实习资料中,加入一些有问题的原始凭证,如假发票等。有问题的原始凭证有的比较外露,有的比较隐含,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挖掘。这种有问题的资料不需很多,只要能引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并能及时、正确地进行处理即可。同时中,在会计实验教学中,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填补职业道德教育的空白。较长时期以来,会计信息失真已令社会各界对中国会计教育能否培养出合格人才产生信任危机,因此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必须改变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做法,通过会计实验教学方式,引入涉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案例,在本专科学生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

[参考文献]

[1]章新蓉.高校会计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财会月刊.2007年12期

[2]林双全.会计实训问题研究[J].经济师.2007年09期

[3]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年02期

第5篇:金融科技实验报告范文

一、现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作为金融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金融风险管理的教学一直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金融风险一般是针对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及证券公司所面临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其他相关金融风险。单从老师的“教”很难让学生掌握基本管理方法,应该让学生以“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灵活掌握,让学生更能自主的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2]。金融工程专业是一门建立在金融学、数学、计算机基础上的学科,以研究金融衍生品为主,以工程学原理、系统学原理为理论基础,以专业构建和完善金融体系为目标,是一门系统研究虚拟市场的专业[2],对实际操作方面是有做相应教学要求。现有的金融风险管理教学中也缺少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只掌握了理论基础却无法再实际中应用,这也是现行教学方式所存在的另一方面的问题。所以,教学改革必须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二、教学方式改革初探

(一)改进理论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石,没有理论学习就不具备实践基础。一般理论教学往往枯燥无味,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自主学习一直是目前高校理论教学的短板。专业课大多设置在第三学期以后,这也就意味着学生掌握基础课程之后,有能力参与专业课的学习与研究。所以,理论教学除了注重教授教材知识外,还需要调动起学生的求知积极性,教学方法上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式、参与式以及探讨式教学。例如,在讲授金融风险种类时,可以精选国内外相关实际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更清楚判别金融风险种类。教材内容多数属于滞后信息,而现在的本科学生大多属于信息化意识较强的90后,如果只按照滞后信息灌输教学内容很难吸引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式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们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找到积极参与的乐趣,通过阅读查询大量相关信息也可以让学生更为全面的了解金融行业相关风险管理知识,让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变成主动的“我要学”。“参与式”教学是一种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其特点是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形式和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定位[3]。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思想也可以积极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学最重要是需要学生的自主“学”,而学生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们能多方位的发现新信息化时代里的新知识。因此,互学型的参与式教学会使学生更有信心参与学习并为以后深入的研究学习打下基础。在改变现有教学方式的同时,也应当多借鉴国外大学经验及教学理念,如CDIO理念也可以积极应用于金融风险管理教学方式之中。CDIO教学思想起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和瑞士皇家工学院从2000年开始研究的新型教学理念。CDIO主要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主要是提倡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以实践为载体的新型教育理念[4]。虽然CDIO教学理念多适用于工科专业,但金融工程专业也是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潜在热门专业,因此,应该将此观念应用于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中去,培养学生更深层次的创新能力、个人能力以及与社会协调的能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

金融风险管理是一门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金融风险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从马科维茨投资理论可以知道获得高额收益回报就必须承担一定风险,而这些风险都是无法通过分散化方式进行消除。所以必须认清风险以合理方法有效管理风险。金融风险管理的思想都是以量化风险的数理方式来进行管理,因此除了理论教学之外,也要加强实践教学。比如精选金融风险建模相关教材便可以让学生正在接触到风险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去。通过实践上机课程让学生们使用Excel、VBA等软件学会量化信用风险的工具;通过股票、期货风模拟交易让学生了解股票市场以及其面临的金融风险。通过一些实训操作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也为毕业后从事金融相关联专业打下前期基础。

(三)课堂外学习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丰富了传统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学习机会。金融风险管理属于交叉学科,其中内容与金融学、投资学及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品等学科内容有重复部分。应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接触相关的网络公开课、慕课及微课等各种课外学习方式更全面的掌握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学校也可以多组织专家或者相关从业人员的主题讲座,让学生们能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科,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除此之外,也可以在每学期组织研讨会,找出与金融风险管理贴近的主题,让学生们自主讨论并从中拓展知识面。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且能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四)丰富考评方式

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学习后,也需要用有效的方式检验学生掌握程度,通过考评也能及时为老师提供依据,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单从几次考试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必须丰富考察形式。考评形式应多样化,比如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课发言、期末考试、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多方位考察学生。这样便可以从基础知识到分析能力等各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也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三、结束语

教学改革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本文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堂外教学以及考评方式四个方面改善现有的教学模式,从理念到实际仍需要经历推行磨合。总之,我们应该突破传统,在各个方面完善金融风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不但掌握了理论知识,也提升了实践能力,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发展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第6篇:金融科技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涵盖管理、经济两大学科的宽口径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知识,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类涉农企业、相关政府工作部门和教育科研单位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政策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类人才应具备管理、财会、金融投资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而这种综合素质的培养离不开科学高效的实验教学体系。高等教育课程实验教学是以课内实验为主体,社会实践为补充的教学体系。当前,我国高校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为了适应21 世纪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迫切需要,根据专业市场需求、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加强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现状与问题

    受教学条件、课程设置模式和考试方式等限制,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普遍存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实验教学课程偏少等问题。目前,我国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普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IT类与非IT 类资源,依托校内综合实验教学平台,开展角色扮演、模拟仿真、实战演练等形式的课内实训。这些课程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理念传统守旧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我国具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

    响较大,大部分院校的教学理念缺乏现代意识、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因循守旧,重理论而轻实践,理论讲授占到教学课时的95%以上,对于教学方式、手段等的革新不足,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课堂上的知识,既缺乏对实验环节的认识,也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经济建设、学科发展和个性化培养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

    (二)课程实验教学科目少、内容单薄

    我国现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仍然沿袭过去的“专才”培养模式,专业面欠广,课程实验设置僵化。目前,我国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实验教学主要是专业基础课的课程实验,如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和会计学等,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设置实验课程,但是针对专业主干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课程实验较少,跨专业的综合实验课则更少。此外,已开出的实验课程的内容不够丰富,大多是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很少,实验内容欠深入拓展,缺乏融会贯通的实验课程体系。

    (三)实验教学方式单一

    我国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实验教学主要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以专业计算机软件为载体的模拟实验平台,采用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实验目的、方法和实验内容后,学生自主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考核方式则以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为主要评分依据。这是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仅针对课内知识,教学地点局限在机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师资设备薄弱

    我国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实验教学的教师队伍,主要是理论课和实验课均承担的兼职教师,专职实验教师较少,而兼职教师较大的课务压力和科研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投入到实验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此外,许多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虽然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没有在实际工作单位从业过,实验经验严重缺乏,所以在实验教学方面很难有所作为和突破。就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实验的条件而言,普遍存在实验室规模偏小、功能单一、设施落后,实践基地流于形式等问题。实验设备主要是计算机硬件和各类软件系统,缺乏可进行实境仿真的专业型仪器设备。

    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建议

    农林经济管理课程实验教学培养过程中应坚持知识、思维、能力和个性的协调发展,使学生在实验课程中获取直接知识,锻炼他们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为此,必须建立从教学理念到实验课程体系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师资设备的创新型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形成一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基础课和专业课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新局面。

    (一)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下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企业越来越高的人才要求,高校教师应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发展意识、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和特色意识,构建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先进教育理念。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师应深入认识经济、管理类实验的特性,分析体系构建的基础,加强校企合作,围绕企业的用人要求,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断改革创新教学目标、内容、手段、方法、考核等各环节的教育教学,本着系统性、效益性等原则,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整合设计。

    (二)设计科学的实验课程体系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农林科学理论知识以及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熟练掌握英语、计量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方法与技能。为了实现这一培养要求,应设计“多平台、多模块、多层次”的完整系统的实验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依托校内模拟实验教学平台和校外实体实践平台,针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三个层次的理论课程开设实验课程,实现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并对实验内容进行纵深拓展,加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比重,实现从基础到综合、从知识到能力的逐渐提高。当然,这样的课程体系,对现行的教学计划和师资设备提出变革要求,可考虑适当延长课程总课时,以实现在理论课时不变或微缩的情况下增加实验课时;师资设备则需相应增强,并提高配置的合理性和效率;此外,还要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切实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为了培养既适应我国当前农林业经济发展要求,又紧跟世界发展潮流的创新型人才,必须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构建科学先进的教学形式和方法。1.课内实验教学,根据课程理论知识,设计与之相对应的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提高专业技能。这种教学方式可通过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模拟仿真教学法等方法来实现。2.第二课堂实验教学,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主要以专业技能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进行。专业技能竞赛包括创业大赛、电子商务大赛、证券投资模拟大赛、ERP 沙盘模拟大赛、营销策划大赛、国际贸易实务大赛等,大赛结束后根据每个学生的操作和成果进行评奖。这一方式可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的信心、行动力及合作精神。3.项目管理式实验教学,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通过参与各类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开放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更高技术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理念。开放实验项目类型包括:⑴学生参予科研型:如参加教师主持的科研课题;⑵学生科技活动型:学生自拟科技活动课题,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⑶自选实验项目型:由实验室定期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自选实验项目,学生自选。项目实施过程中安排指导教师及时解答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项目完成后提交实验结果,由指导教师和实验中心鉴定合格的,可申请学分。4.社会实践教学,加强产学研结合,拓宽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农林业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实地调查分析,自拟或自选实践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社会实践不仅使学生意识到现代社会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而且通过进行项目开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职业能力。

    (四)增加投入,改善实验条件

    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条件是搞好实验教学的重要保证。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上要加大人、财、物资源的投入;在校内实验室硬件方面,应扩大实验室的规模,购置满足学生实验要求的必需设备,通过不断地整合、深化、建设,为实验教学和科研提供丰富的各类实验资源;在校内实验室软件方面,加快建设研究创新性实验教学辅助系统、个性化空间系统等,集成各种实验课程系统和经济资源数据库,借助校园网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设计提供良好的条件。实验中心应定期进行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安全环境检查,保证软硬件的配套性、完好率和利用率。

    (五)建设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

    就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而言,教师既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掌握专业新枝术、新工艺。高校要立足于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提高,建立实验教学队伍的培养制度,对实验教师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同时大力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高素质人才;聘任社会上优秀的、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充实实验教学队伍;鼓励教师和实验教学人员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此外,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激励和监督教师搞好实验教学工作,也是促进教师提高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措施之一。

第7篇:金融科技实验报告范文

1 现有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有关院校相关专业都开设了投资类课程,以培养我国急需的人才。作为金融学课程核心课程之一,《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只是简单地了解证券知识和分析理论要点并不能顺畅的进行资本市场管理工作,学生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资本市场具体情况了解投资管理的环节,熟练应用投资实践方法和手段,进行风险控制。但是,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学》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枯燥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模式与现实中方兴未艾的资本市场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然,单一的教学内容组织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1 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不够

一般《证券投资学》课程中涉及的很多理论是指导性的,但是具体到资本市场中应当如何开展工作,绝大部份教材中没有这部份内容。随着资本市场机制完善,各类金融市场联系愈加紧密,投资已经从股民单纯的个人行为变为机构的收益管理与风险控制,并向前延伸到决策制定,向后扩展到风险评估。显然,现有的课程教学内容没有及时紧跟市场。

1.2 教学过程过于呆板

首先,目前《证券投资学》教学中,课堂教学大多数采用纯理论教学模式,部分教师认为,教师只要传道授业解惑,尽可能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信息,让学生掌握住教材知识点,就算完成教学目标,即使应用案例,一般也缺乏实效性,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其次,即使有相应的配套实验,也是以证券分析软件和模拟炒股为主,教学方法上以运用教授法、演示法为主,一边讲授理论知识,一边将证券分析软件给学生进行演示,教师仍居于主要地位,虽然能有助于学生跟随老师熟悉操作步骤,但是,被动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三,考评也是注重课堂表现和试卷分数,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

综上,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深化与创新,必然要求《证券投资学》课程不断改革。首先,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一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理解应用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优化的。具体到《证券投资学》课程而言,教学主体的更新更来源于资本市场实践的创新,当今开放中的中国,正处于投资管理的空前繁荣时期,必将推动微观金融领域的发展,也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因此,要把资本市场最新发展动态和与实际联系最为紧密的理论前沿介绍给学生。其次,课程教学内容的扩展以及与相关课程衔接的需要。传统金融学体系内容上板块结构中投资组合理论、证券定价、有效市场理论等不断深化,极大地丰富了课程内容,如何在课堂教学课时压缩的前提下处理好这些深化的知识,是摆在专业教师面前的课题;此外,如何做好与《金融市场学》、《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的衔接也是亟待解决的命题。因而,对于《证券投资学》课程开展教学改革不仅适时而且必要。

2 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思路

美国教育学家盖奇(Gage)指出:教育家应采用科学家剖析分子的方法来理解复杂的教育现象。因此,此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我们将建设目标定位在为培养具有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金融投资理财人才奠定基础。在这一目标指导下,基于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层次渐进式《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借用了研究性课程的要求和方法,采用基于问题学习(PBL)这样的建构主义思想,立体化、全方位规范课程的理念、资源、环节等教学要素,通过理论教学(课堂)、实验教学(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三位一体,由点带面,点面结合结合,通过层次渐进教学,在验证层次(基础理论)、综合层次(专业理论)、创新层次(方法与工具)和研究层次(开放式探究)逐渐递进,逐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实现培养目标。当然,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进行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全面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专业课程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真正看到教学改革的真实效果。因此,此次教学改革项目实施历经相关高校两版教学大纲的修订与完善以及四年以上教学实践的检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 教学改革措施

3.1 以理念为目标,合理化教学内容

在构思的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理念是实施项目的核心,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核心和灵魂。

一方面,近年来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使我们必须不断审视这门与时俱进课程的时效性,另一方面,在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期间,培养计划对课时数进行了压缩,学生有了较充裕的实践可以自行安排,学习的自主性更大,也需要我们按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适应这些变化,我们首先调整了教学内容,及时增加了市场新的交易品种等新名词、新内容和新技术,同时也对证券分析部分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了必要的整合,精简和更新。通过一段时间的整合和试用,我们对原有的教材进行了重新的编辑和出版,使其更加贴近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的需要。

3.2 以内容为重点,调整课程结构

在按要求对于课堂教学课时压缩的同时,我们调整了课堂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的学时结构。例如,原有的证券市场基本面分析部分,详细的介绍各种分析工具,使总学时膨胀,增加了学生负担,而有些知识实际上是重复学习,学生也不能举一反三,不能够对证券市场一些共同规律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的理解。因此,我们重新制订了教学目标:以证券和证券市场知识为基础,以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有效市场理论和套利定价理论为理论架构,以证券定价、证券市场的宏、中、微观分析为能力架构,使学生符合应用能力的要求,并为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为配合课程结构的改革,我们还重新编写了课程教案、调整了相应的实验、实践课程的内容。由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构建了坚实的新的课程知识结构,使学生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取上让学生有层次的递进,强化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3.3 以学生为中心,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彻底转变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观念。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在课程中,课前主讲教师将每章的重点、难点和自学要求事先告诉学生,并提供相应的案例和参考书目。此深化学生的感性外,重点在证券分析和证券实务环节,我们逐步加强了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方法,认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在理论环节,我们与相关的衔接课程,例如《计量经济学》等一道,相互配合进行教学改革,逐步强化研究性教学思想,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获取与证券投资有关的实际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中掌握所学知识,基本形成知识上无拘无束、气氛活跃、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过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积极思索,大胆发表意见,在师生共同讨论先进手段的运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在现有的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了多媒体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证券和证券市场的形象、生动、真实的展示,深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了教学质量。

3.4 以应用能力重点,拓展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在《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还尤其注重课堂教学、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注重实务与教学相结合。例如,在实验课程的理论部分,要求学生运用Wind 数据库配合SPSS、EViews等工具软件将科研成果与教学相配合进行学习,将比较抽象的图像显示出来,并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容易理解课程所涉及的大量复杂的公式和图表,改变了以往大量繁琐无味的计算让学生望而却步的情景,这一做法,不仅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取得较好的成果。在实践环节,教师积极联系证券公司等,开辟实习基地,确保实践课程效果和质量,例如,邀请现场工作人员来课堂讲述开户环节,并让学生在基地实践客户经理岗位,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学生、教师和现场指导老师质疑与答疑相结合的方法,对程度不同的学生分别答疑,并根据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组织讨论,出现了相互提问的生动局面,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上一人满堂灌的状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5 以考核为抓手,强化课程效果

考试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如前所述,目前以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方法虽然客观,但学生可能花较多时间记忆而忽略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因此,这与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点众多的课程掌握情况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教科书上的相关理论很简单,技术指标机械性的记忆也可以做到,但具体应用时学生们却很难活学活用。基于这样的认识,此次改革对考试内容与方式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首先,除了出勤、课堂讨论发言、课后作业、笔试外,增加了三次平时测验以及独立完成一份内容非常综合的《证券投资分析报告》和《实验报告》,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已达到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其次,建立有效的实践考核机制,邀请现场指导教师对实验、实践环节进行考评。

第三,鼓励学生学完基础知识后,参加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和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获取相应资格证书,增加就业竞争力。

3.6 以兴趣为先导,探索衍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参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目标,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因此,教学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从改变学生所处学习环境入手、逐步培养学生凝练研究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积累问题,并与教师的问题结合起来,将学习延伸至课下,积极探索全方位、多渠道的培养模式,以深化教学内容和效果。通过创新项目、学科竞赛和毕业设计(论文)三种不同层次递进的渠道,使学生可以和教师共同探讨问题,得到科研能力的提升。

第8篇:金融科技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信息安全技术;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235-02

一、引言

信息与网络安全是当今计算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信息安全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引起各政府、企业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在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起点还较低,国内只有少数高等院校开设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信息安全技术人才奇缺。特别是在政府机关、国家安全、银行、金融、证券等部门和领域,对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量更是惊人。因此信息安全变得至关重要,信息安全已成为信息科学的热点课题。因此信息安全技术的专业人才培养在高校计算机专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从市场需求来看,需要大量的熟悉信息安全产品销售、推广、安装、维护与用户培训的信息安全人才,也需要从事网络安全管理、保证企业网络安全运行的信息安全人才,还需要能够迅速排除或解决网络故障的信息安全人才。由此而论,信息安全专业的市场需求是潜力无限的。我院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自开设以来,就以培养技能型安全技术应用人才为目标,经过专家委员会指导,结合社会市场调研,制定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力求让培养体系达到科学合理。

我校作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基地,在计算机本科各专业中逐渐开设了“信息安全技术”课程,其中有课内实践环节。早在教育部教高[2001]4号文件中就明确提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基于目前的课程设置,对“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研究和改革任务非常迫切。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分别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和下学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信息与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理解现代主流的信息加密与解密方法,掌握当前常用的信息与网络安全技术。由于信息安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果仅仅通过书本内容,没有动手操作,学生是不可能深入地掌握信息安全的常用技术。因此如何合理安排有限的实验课时,如何编写合适的实验项目指导是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任务。

二、实践方案设计

在确定软件工程专业为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后,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了较大调整,特别是“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减少了理论课时数,而实践环节从无到有,总学时数减至40,其中实践环节课时数为8。依据此调整,向卓越班开设的“信息安全技术”课程需要重新组织,而其中新增加的仅8个学时实践课,如何与理论课结合,创新地进行实践设计和编写实验项目指导,的确需要深入细致的探讨和设计。

首先,由于课程开设时间短,课时数有限,要想将信息安全技术的全部知识都灌输给学生,是不可能的任务。教师的第一要务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计算机专业的日新月异是大家面对的常态,今天教会学生某种程序语言,可能过几年后早已被淘汰。因此在设计实验方案时,不能过于注重具体的某种软件环境,而应该关注教给学生设计思路和方法,具体实现和执行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

其次,在设计实践方案时,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同行们的教学理念,基于教与学是一个双方互动的过程,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中采用了“任务驱动模式”,在实验项目中安排一些需要学生思考或者课后完成的任务。这也是对学生实践进行考评的重要依据。在测评学生实践成绩时,不是简单地看实验报告或结果,而是注重实验过程和学生自己查找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第三,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编写实验项目时不能只有规定好的步骤和参数,学生简单地重复实验指导的内容。这样的弊端是学生做完后容易遗忘。因此实验项目的编写要有创新性,不再是从实验数据到实验结果都与老师做的一模一样的“死的实验”,而是每个学生可能有不同答案的实验。由于结果是未知的,学生更能兴致盎然地投入其中。在实验中还可以安排一些学生可能感兴趣的选做内容,以便自己去研究探索。

三、实验项目实现

在新的指导思想下,创新地设计了六个实验项目,包含了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和实践能力选择完成4个实验项目。实验项目具体内容在新编写的实验指导书中描述,下表是新建实验项目简介。

由于课程的理论基础是不变的,在理论课时中已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加密和解密方法,体现在实验中分别是古典加密算法实验和现代加密算法实验。在古典加密算法实验中选取了相对较易编程实现的凯撒密码,给出了加密和解密公式,并且有关键实现语句的提示,这样学生在编程实现时比较容易完成。在思考任务中,要求学生扩展思路,改变密钥关键值,从而得出不一样的密文,使得算法更具有扩充性。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流程图和编程语言,只要有正确的算法思想,无论什么样的软件开发环境,都可以加以实现,也体现出了更具个体化的教学特点。

现代加密算法实验由于算法复杂,加密过程庞大,学生较难独立编程完成,因此在授课时采取了简化的DES算法(Simple-DES)讲解和作业,讲清算法原理,在加密步骤中用S-DES让学生完成作业。实验项目中选取了非对称加密体制的RSA算法,学生只要掌握了加密原理,可以采用较简单的可分解小素数来编程实现加密和解密过程。在实验中还增加了让学生自行查找如何判断大素数的算法任务,学生可能会找到不同的检验算法,这也是实践成绩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内容广泛,既涵盖基础密码理论,还有当前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计算机安全。这部分内容又包含着计算机系统安全、网络安全、软件安全、Web安全等等丰富的内涵,在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全部讲深讲透。因此在介绍理论知识之后,实践内容中安排了系统安全实验和Web安全实验,这2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每个人对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软件的熟悉程度,自行选做部分实验,体现出因材施教的特点。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网上购物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被越来越多地重视。因此在设计实践方案时,将网络安全实验和网上支付作为必做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常用的网络服务工具,掌握基本的网络安全技能,培养课后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和研究。现在基本上学生都有接触网络的条件,但是很多人还没有建立网络安全的意识,在上网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实验项目中选择常见网络问题,常用网络工具,来帮助学生掌握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在实践教学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当他们喜欢钻研某件事,某个问题时,不需要老师太多的帮助,学生会废寝忘食地研究,激发出巨大的潜能。在以往的教学和实践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样的成果。这也是在“信息安全技术”实践教学中探索的重要课题。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学的过程去唤醒受教育者的内力,而不是灌输无尽的知识。只有当学生主动地“我想要知道它”时,而不是老师主动地“我要你知道它”时,才是回归教育的本源。

四、结束语

相对于其他课程,“信息安全技术”实际上是综合性极强的一门计算机技术,课程内容也极为丰富。此次通过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迈出了改革和探索的第一步。设想今后能否增加“信息安全技术”的课程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在学习了理论和实践知识后,分组为自己的宿舍或者校园机房设计一套综合安全防御体系,提交的课程设计结果可以有多种方案,只要能利用所学知识,将加密算法、访问控制、入侵检测、病毒防范等技术应用到信息安全的不同层次。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无疑有着极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杨辉.浅谈信息安全技术在互联网中的运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5)

[2]周卫民.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综述[J].甘肃科技,2009,(17)

[3]杜少霞,李社锋.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模式研究[J].深图通讯,2007,(03).

第9篇:金融科技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医学双语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096-02

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指出: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为此,国内高等医学院校竞相开展双语教学,在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理论方面取得较大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双语教学的概念和必要性

1.双语教学的概念。双语教学一般是指在专业课教学中,以国外原版教材(通常是英文原版教材)为基础,采用母语和外语(目前主要是指英语)两种语言同步或交叉授课的一种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2.医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当前在科学技术、医学发展等方面我国仍比发达国家落后,这就要求医学生能阅读大量国外专业文献,熟练应用专业外语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从而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把握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提高自身竞争力,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因此,开展医学双语教学是医学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是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1]。

二、医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目前在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中,担任双语教学的教师主要是由本专业非常优秀且具有一定外语功底的教师为主,而这些教师由于受中国传统教学的熏陶,往往是语法和阅读能力较强,而听、说等运用外语的能力相对较差,不能够运用外语思维去表达专业知识,再加上医学专业词汇较多、拼写较长,更增加了教学难度,从而影响教学效果[2]。

2.学生英语水平较差。对医学生而言,专业课学的是新的知识和技能,掌握起来本来就有一定难度,如果再要求用英语去理解和表达,学习过程就“难上加难”。尽管大学生通过了英语四、六级,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较差,如果用较高比例的英语去讲解连用母语都难以理解的学科课程,并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和教师都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压力[3]。

3.教材的局限性。目前高等医学院校选用的教材包括国外原版教材和自编教材,二者各有利弊。国外原版教材的优点是具备较多前沿理论发展与介绍,可以避免我国教材内容滞后的弊端,使学生学到“原汁原味”的专业英语;弊端是原版教材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与国内教材重在要点和便于复习有所不同,与我国学生学习任务重、英文水平较差的现状不匹配,且国外原版教材费用昂贵,超出目前多数大学生承受能力[4]。国内自编教材更为学生、教师熟悉,教学更容易,可能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会更好,同时在价格上更容易为学生接受,但是如果没有经过高水平的翻译,中国式英语恐怕对学生无利可言。

4.教学手段陈旧。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教学手段陈旧,仍以传统板书,“灌输式”教学手段为主,不能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同时缺乏学生互动,导致双语教学的效果明显降低。

5.缺乏英语环境。尽管现在我国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多,英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大部分学生只能在课堂上接触有限的英语,由于英语环境的缺乏,导致学生英语提高有限。

6.缺乏有效的评价系统。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对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采取笔试、问卷调查、网上评价等方式。不论是英语笔试还是英语加汉语笔试,都不可能反映双语课堂英语交流沟通情况;问卷调查和网上评价无法回避被调查者的主观性。

三、对策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聘请有医学专业教育背景的外籍教师上课,让同学们原汁原味地感受国外大学的课堂教学氛围;(2)加大引进不但精通专业知识并且英语好的教师;(3)在专业教师中选拔基础较好的教师进一步加强英语培训,或送到国外培训一年以上。

2.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在一定时期内采取英语/中文教学模式,考虑以下办法提高双语教学效果: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可事先给出关键性英文医学术语;在上课之初可给一个简要的中文提纲;对于一些关键词或关键点可在用英文讲解后再用中文作些解释;讲课结束时可用中文作简要总结[5]。

3.编写适合于我国医学生的双语教学材料。以我国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为准对国外原版教材的内容进行取舍,编写出“地道英语+中国特色”的双语教材。

4.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电子教案和课件,教学内容同时用中、英文显示,可以相互转换,结合有中英文内容翻译、英文朗读、图片、动画、视频等功能,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使授课内容变得丰富、生动。

5.营造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仅在双语教学课中讲英语是一种“孤岛效应”,只有在整个医学院出现浓厚的外语氛围,才能使医学双语教学“水涨船高”,如建立校园英语广播、校园英语简报、校园标志双语化等,开辟英语角、英语园地,进行医学英语演讲比赛等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和空间[6]。

6.建立有效的评价系统。评价系统应多元化和全方位,在学生方面,除期末考试成绩外,课堂提问成绩、病例分析报告、课外指定外文参考用书的阅读和笔记、小组学习讨论中的发言情况、课程结束后的全面总结以及实验报告等,都应是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方面,除评价其相关专业知识外,专业外语水平,如能否用流利的英语准确讲解医学知识,能否用英语在课堂上与学生无障碍沟通和互动等,应是评定双语教师教学成绩的重要一面[7]。

参考文献:

[1]胡晓艳,向丽,姜梁.对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J].求医问药,2012,10(11):626-627.

[2]周铁军,向丽,杨成万,等.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1723-1725.

[3]鲍依稀,谢友红,陶昆.对高等医学双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4):423-425.

[4]姜东辉,曹赋韬.医学双语教学的研究和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2):133-134+156.

[5]彭伟莲,唐晓鸿.关于医学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3):151-152.

[6]张晓波,陈超,黄国英,等.医学双语教学的发展、模式及策略[J].医学教育探索,2004,3(4):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