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主任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案例一:我班有一个王姓的女孩,因父母离异,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从小她就有些娇生惯养,比较自我,责任心不强,学习意识淡薄,成绩偏差,也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女孩,在与她现在妈妈的沟通交流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这位母亲很想带好这个孩子,但由于对爷爷奶奶等女孩亲戚家人的顾虑,她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些缩手缩脚,有些担忧。所以,在孩子刚上初一的时候,我就任命她为寝室长,培养她的责任意识,她刚开始说自己不行,我就将寝室长需要承担的工作说得非常简单,是一件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情,她听了之后觉得对于她并不难,而且因为她没住过校,对这份工作也有些好奇,于是也就爽快地答应了。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她为了完成好这份看似简单的工作,首先就要有责任心,安排好寝室值日工作,并且每天都要提前检查值日卫生情况;其次还要处理好自己与同学间的关系,以方便自己在管理寝室纪律时能够得到同学们的支持;再次她还要非常细心地关心室友们的生活,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她们的困难与烦恼,为老师与同学之间建立沟通的通道,与老师一起努力为她们排忧解难。在这一过程中,她逐渐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感,也学会了体谅他人,关爱他人。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和谐,因此帮助她协调好与家人的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与她谈心的时候,我并没有一开始就说及她的家事,而是逐渐地先引导她学会体谅、感恩和回报,这种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孩子从内心去感受周围人对她的关爱,也能去理解父母、长辈对她的教育。而这一品质形成的过程,就是在我与她一次又一次地真诚交流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她把我当成她的知心朋友,学习上、生活上以及家里的事情都愿意主动与我谈,我告诉她很幸运,身边有这么多人关爱她,尤其幸运的是她能遇到现在这位也非常爱她的妈妈,同时我也让她体会她现在的妈妈也很不容易,既想好好教育和帮助她,同时也有来自其他人的压力,让她明白她在这件事情上也是非常关键的,她的主动交流与表现将会让她现在的妈妈更容易、更轻松地做好很多事情。孩子确实体会到了我言语中的真诚,她开始尝试和努力地与家人拉近距离,经过两年多的成长变化,她现在不仅提高了学习成绩,与家人相处得也非常开心融洽,她的妈妈为此还来到学校感谢我对她孩子的引导教育。说到这些事情时,她不由地热泪盈眶,感激之情不言而喻。
感悟:人与人之间确实需要真诚来搭建沟通的桥梁,它就似涓涓细水一样,慢慢地流进人们的心田,在这片清澈的田地间,人们消除了隔阂,加深了情感,心近了,一切事情也就简单了。
对学生的教育,不仅需要用真诚来开启心扉,更需要用爱心来维系,因为爱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露,它能化干戈为玉帛,化戾气为祥和。在爱的感召下,我们能建立起愉悦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们也会在爱的浇灌中让心中的阳光更明亮。
案例二:我教过一名姓宋的男孩,他性格急躁,易冲动,缺乏集体荣誉感,对待同学也不友善,甚至有时有欺压行为,经常与他人发生矛盾,在上中学之前,就曾与他人发生冲突,他甚至还持刀带人去另一所学校挑衅,幸好警察及时赶到,制止了事件的发生。在他初一从外校来到我们班之后,他也并没有意识到自身不足之处而加以改正,不到一个月就与初三年级的学生打架,后来又向他人借钱不还,当事件被揭发出来,自己不但不思悔改,反而却大发脾气,欲上前打人,当时他的母亲也在现场,却对他束手无策。针对这样的孩子,我首先采取在情感上对他形成威慑力量,让他意识到学校不是他乱来的地方,作为学生,他也必须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错不怕,但知错要改而且能改就是好样的。在接下来与他相处的日子里,我从规范他行为细节入手,引导他发现自身不足,改正缺点,在教育引导的过程中,我既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以情动人,以爱感人,用爱心驱赶他内心的孤独与放纵。慢慢地,他变了,他开始明理懂礼,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乐于主动帮助同学,更愿意为班级承担一些困难的工作任务。在他毕业之后与我的一次电话通话中,他说:“老师,还是您对我好,我现在更能明白您对我的严厉,也更能体会您对我的好了。老师,谢谢您!”仅仅这样一句话,我已经非常地欣慰了,因为我知道我的努力与付出得到了回报。
杨希,不提则已,提到怎么能说不记得呢?他可是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头疼过的典型“差生”。记得那是六年前,我刚送完一届毕业班,回来接七年级,且当了七(1)班的班主任。军训的第一个星期,便发现一个小男孩穿得很“流气”,不穿袜子、校服敞开、头发长且脏乱,还非常好动,休息时不是踢某男生一脚,就是掐某女生一把,弄得学生随时来告状。我警告过他几次,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不再犯了。可转头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我想刚开学,又是军训,初来乍到有新鲜感,没有作业等的压力,等正式上课就好了,所以也没太在意。没想到正式上课还不到三个星期,除了学生的随时告状之外,各科任教师也都向我唠叨上了:杨希真是一块朽木,不可雕也。原来杨希除了上课搞小动作、不听课,还影响别人学习,下课捣蛋影响其他同学之外,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概不做,就算偶尔做了也是寥寥草草,应付差事罢了。
同学不理他,老师不喜欢他,我这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查看成绩,它是以全班倒数第二名的成绩从小学上来的。通过对其小学老师的访问,才知道他一直以“调皮、捣蛋、贪玩”著称,考倒数第二是因为他们班有一个智障的孩子。唯一令我感到安慰的是,他小学的班主任最后跟我说:“其实他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只是不愿学罢了。”从这句话中我隐约看到了一丝希望。
一天中午,老师们都已回家吃饭了,我便把他叫到办公室。一进来,他便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耷拉着脑袋,他这个样子肯定是以前被训惯了,再训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我刹住了原本很生气的情绪说:“杨希,到这边来坐。”他受宠若惊似的,抬起头,脸上闪过一丝不信任,然后又继续耷拉着脑袋。我微笑着把他拉到座位上坐下,看他的样子如坐针毡,极不自然,我又倒了一杯水给他。过了一会儿,他心情稍微平复了些,便说:“老师,我错了。”我说:“你有什么错呢?”他说:“我捣蛋调皮,不听老师话。”我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说:“因为他们都不理我,所以……”我知道了,这是一个多么需要人尊重的一个孩子呀!我便说:你知道同学们为什么不喜欢你吗?他说:“因为我专门捉弄他们。”那么老师喜欢你吗?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他们常常批评我。”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常常会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你小学的班主任说你很聪明,我觉得也是,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得更好,你觉得呢?”他眼里闪过一道坚毅的目光,并说:“老师,我一定会做一个好学生的。”后来,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他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来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我又让他当这个班的纪律委员,管人之前自管。学期中的考试,他已跃升到中等位置,人也阳光多了。九年级时他被全班推选为学习委员,中考时以全班第二的优秀成绩考进了本市的重点高中。然后,我便在今天接到这个电话了。
[案例分析]
一、学生为本,师爱跟随
作为教师,我们都应“以学生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杨希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与其交流,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感情去感化他,用道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针对特点,因材施教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杨希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放下老师的架子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并与其他任课老师沟通,采用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的教育方法,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关键词】情绪艺术;干预措施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绪的力量,往往构成了教育过程中最微妙,也最有意义的因素。”情绪分教师的情绪和学生的情绪两种。教师的情绪中尤其是班主任情绪的力量更为重要,班主任来到学校里,在学生面前,他应该学会暂时忘掉自己的痛苦和不快,用将积极的情绪不断去感染学生。
一、案例的过程叙述
学生闫某,男,少白头,6岁时,母亲离家出走至今未归,也在这一年出了一次车祸,听力据说受到了一点影响,单亲至今,家庭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亲的临时打工。性格孤僻,甚至有点自闭,语言表达能力差,语言学科差,但高一时数学成绩在班级一直名列前茅,不善长与人沟通,习惯于在课桌上摞起很多书本,挡住自己,无数次要求或建议他拿掉多余或暂时不用的书本,但依然故我,自卑情绪突出,而且多数时间表现为愁眉不展,不注重个人卫生,衣服很长时间不洗,有味道,在家里基本上是自己做饭。高一曾经两次考入班级前10名,后来在课上睡觉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老师每节课需要叫醒几次,成绩开始下滑。当然他从不影响别的同学,与家长沟通多次没有效果。
二、案例的原因分析
一次我在周末管理班级自习课,闫某又在睡觉,班级团支书刘某和一名男同学赵某给我写了一封信,现在转述几段:
“老师,我们想了一下,感觉应该把闫某的现状告诉您,他的父亲分白班和晚班,在白班的时候,他总是要求闫某学习到深夜;而在晚班的时候,闫某则在网吧度过一宿,这两点应该是闫某白天课堂睡觉的主要原因,而后者则是闫某成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此外,我们深切感到他经过快一年的这种生活,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我们也曾问起过他的生活经费来源,如您所说,他每天的饭都是自己做,而生活所需的都是家里的亲属给他的,他的父亲除了学校要交的一点费用外一点儿钱也不给他,而且几次的助学金他好像也没有拿到手,都在他爸爸那里,但这段的情况是我们在和闫某交流时所得,不能确保是事实……请不要把这件事告诉他的父亲,因为他父亲每次打他都是看到什么就拿什么打,我们的心里会感到愧疚的。”
通过学生的这封信,我感到以往与家长沟通反映闫某课堂睡觉的情况是隔靴搔痒,或者说建议家长注意孩子晚上睡眠的事情没有真正引起家长的关注,这是典型的家庭教育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当导致孩子课上睡觉的结果。孩子的孤僻自卑是家庭教育缺少爱的结果。
三、案例的干预措施
(一)首先解决课上睡觉的问题。与家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确孩子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建议家长改换晚上打工的时间或者在晚上真正做到监督好孩子的睡眠。在班级把他安排在第一排座,便于监督他,改变课上睡觉的情况。保证听好课的前提。
(二)劝说家长改变家庭教育粗暴的方式。真诚劝说家长要用心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和思想交流。让闫某感受到虽然没有母亲,但依然有家庭的温暖。
(三)结合班级开展的以弘扬正能量为主题的活动对其加以鼓励和引导。对他的学习情况及时肯定,对他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对待他的态度应尽量好,对他的行为尽量不带有强制性,以说服教育为主,经常找他谈心,希望他能感觉到别人对他的关心并不断与他交流玩网络游戏的害处。
(四)结合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进行价值感教育。让闫某认识到自己也有优点,比如数学比较好,能自己做饭,让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鼓励他周围的同学多和他接触,多听他谈话,对待他要有耐心。多和他谈谈心,聊一聊班内的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
(五)以往届贫家子弟穷且益坚的精神来激励他,鼓励他自强。如2003届一中毕业李莉班级的孙文,吃饭吃不吃菜,有时只能就咸菜,但那年他却考全班最高分,被西南交通大学录取。用类似这样的事例,让他长志气,长“骨头”,长精神。以积极昂扬的斗志面对学习生活。
(六)我每天尽量以积极良好的情绪来面对他,甚至有时抓住他进步的契机跟他讲个小笑话,让他感到周围人的积极良好的情绪,以此来感染他。
四、案例的干预效果
经过两个月的辛苦努力,闫某的情况有很大的改观:
(一)上课睡觉的情况有很大改观。
(二)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情绪有很好的改变,可以常看到他课间或放学时与同学聊天、交流自己的想法,对参加集体活动不是很发怵,自我封闭的现象有所好转。
(三)有时能主动问老师问题。
五、案例的反思
教育是一门艺术,班主任不同的情绪状态,对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班主任要做到真情实感,善于调控才行。教育学生时,能敏锐地捕捉到学生的各种情绪,因势利导,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情绪,以此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学生在错误的行为中,也有微妙的变化,其行为得到教师的肯定之后,原来的担心和忧虑造成的心理负担会马上消失,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当学生体验到这种情绪时,就不仅在理智上,而且在感情上也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其实这种情绪也就是教师的教育在学生的内心的一种折光,它源于学生内心,激起学生主动向上的力量。当学生遭受挫折后的追悔、内疚,如果处理得当,亦可变为一种积极的情绪的力量。
教师更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 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版.
我班有个学生叫林新。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也正好转学到这,名为转学实际上是老师没有办法约束了,他告诉我他是原来学校的“打架大王”,在学习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就是排着队下楼要往墙上蹭上一脚才走;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二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个老师?”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她常常批评我。”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心地笑了。
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他语文取得了90分的好成绩。我为了鼓励他,推选为“学校进步最大的学生”奖。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班主任 banzhuren.cn)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郑万里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很多同学与他交朋友做,对他多一份谅解,给他成长的时间。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陈宣任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上周五语文课,我推荐学生看一个励志视频罗永浩《我的奋斗》。整体效果不错,但没有预期得那么理想,主要原因是我下载的视频没有字幕,他们不习惯演讲者的语速。
在视听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察言观色”,好了解视频效果;而眼睛的每次巡视,我都看见张柯达的头是低着的。我估计他在做小动作。我走下讲台,直走到他身边,他才发现我,手机还在手上暴露着。
学校规定不许将手机带进教学区。班级也重申,只要发现在学习时间里玩手机的,一律没收直到学期末归还。我没吱声,只把手伸过去,提示他把手机交给我。
“我没玩手机,我看手机模上的泡很多就在弄它”张柯达紧张地说。
如果是看课外书,我可能不会与他较劲,只要不浪费学习时间,我会给学生多一些自主权。但玩手机作为纪律强调过多次,而且有没收的先例。
“请把玩手机交给我”我语气平和,但透着严厉。
“我真的没玩手机,他们(同桌)都可以为我可以作证”张柯达申辩着不肯交。这下,我有些紧张了,如果柯达就是不肯交,那我这个班主任该怎样下台呢?周围的同学在张望,空气似乎开始凝固。
岁月里,是有积淀和智慧的。
“行,但你先把手机交上来,我答应给你申辩的机会,下课后找我。”看情况不对,我主动做出了撤退。柯达虽然还是不情愿,却也不好再争辩,把手机交到了我手上。
一下课,他立即尾随我到了办公室,想要回手机。理由还是咬住他没“玩”手机。我让他先回家(放假),把事情说给父母听,看看他们的意见,再把事情的经过写一写,下周班会课上公开申辩,听取大家的意见。
说一些让学生畏惧的话,让他们在“师道尊严”的压力下屈服,那是管理型教育理念下处理问题的方法。你去“制服”学生,不仅学生反感,同时也会大大削减老师的威信。(班主任 banzhuren.cn)在教育学生方面,通情达理才能熏陶出通情达理,给民主才能培养民主意识。
本周一的班会课,我首先处理柯达的“手机事件”,让学生看见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效果会明显得多。
我的开场白是:上周大家看见的,我没收了柯达的手机,但柯达坚持说他没“玩”手机,一定要求我归还。我也答应了给他申辩的机会,嫌疑犯不服法律的判决,尚可上诉,何况是学校的教育呢?(学生笑),下面就请柯达公开申辩,大家公正裁判。
柯达的态度非常诚恳,请求大家信任他并监督他,强调以后若有类似的事发生,他无话可说,服从老师的教育。并交代已取得了家长的原谅与信任。
结果是意料中的,全班同学几乎都赞同我归还手机。柯达看大家那么支持他,有点感动,站在讲台鞠完躬才回到座位。
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思考讨论题
1、班主任工作中,你有过漂亮的“第一次”吗?为什么它是成功的?
2、班主任工作中,你有过失败的“第一次”吗?如果重来一次你会怎么去做?
看到这两个讨论题,我想到了我班主任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成与败的“第一次”。在这成与败中,我带给了学生快乐和成就感,自己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我也带给了自己难以抹灭的愧疚,至今想来耿耿于怀。
“败”的刻骨铭心
那一年,是我毕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由于特殊情况,我中途接了一个班。在当时的我看来,只要自己有热情就足够了,再加上自己上高中的学生“经验”,这么几个小毛孩子,还能对付不了嘛!
刚毕业嘛,我和学生走的很近,几乎无话不谈,要求也比较严格,出现错误也会发发火,严厉的批评他们。自以为干的很好,没想到几个月后问题逐渐的暴露出来:有的学生撒谎请假出去玩;有的学生总是扰乱自习纪律;(班主任 banzhuren.cn)有的学生谈起恋爱……当各种问题让我手忙脚乱的时候,他们的成绩又出现了下滑!!
当我的苦口婆心被他们取笑,当我的严格要求被他们践踏,当我的各种措施中途流产……当我的这第一个班在分科的时候被解散,我经历了让我至今想来心痛的“第一次”失败,一败涂地!
后来我反思失败的原因,找到以下这些问题:
一是我缺少班主任的经验,过于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没有看透学生若干活动背后体现了什么,没抓住学生的“要害”。
二是缺少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规范,很多工作只是被动的执行,缺少在基本规范基础上的创新,表面工作有了,却没能做到学生的心里。
三是缺少虚心的学习和请教。刚毕业年少气盛,对一些老班主任看起来“笨拙”实则有效地方法不屑一顾,遇到问题碍于面子不虚心的请教,丧失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四是中途接班,最容易形成和原班主任的对比,这种对比往往是主观性的。而自己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也是导致班里民心凝聚力不够强的因素之一。
如果历史可以重来,我想我在虚心学习《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模块这些内容的基础上,我会有方法、更有能力做好的,我能通过各种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生活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阳光……形成一个很有活力的班级。
“成”在初战告捷
在败得前提和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我加强了自我素质的修养和提高。我很认真的观察老班主任的工作方式方法,努力的通过多渠道学习一些班级管理行之有效的措施,借来了中学生心理学的书籍,勤于反思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
在后来我接手的两届学生是从高一开始的,两届学生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我个人也因为比较优异的班主任工作获得了一些荣誉,在刊物、报纸上也发表了多篇关于班级管理的文章,自己的教育博客点击量达到几十万……其实,我的成功就在于初战告捷。
初战,其实就是新生入校的军训活动。这两届学生都在开学初的军训活动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然后借势而上,始终保持了学生的一种比较好的士气,班风、学风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除了军训场地上的严格要求,我也把自己对他们的感情融入进去,酷暑天热,我就自己给他们扛去其他班级“眼馋”的矿泉水,都是我自己买的;不仅仅是训练,间隙还要主动的和他们沟通,增强自己的亲和力,我的武器——就是我不太美丽的在微笑和问候;晚上的时候开主题班会,增进感情的时候还减弱了军训的苦和累以及想家的感觉;我用自己的热情和积极以及自己成长的感受,言传身教……当我是军训场地晒得最黑的班主任的时候,我们班的军训效果已经遥遥领先了!
再加上自己比较到位的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规范要求,“大路铺好了,向目标前进的路上就减少了徘徊和误入歧途的机会。”
正是初战告捷,让他们感受到了班主任的力量,让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增强了挑战崭新的高中生活的欲望,让他们拥有了高中三年的奋斗目标并能付出不懈的努力,直到成功!此为成功的收获!
【关键词】案例式培训法 班主任培训 效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044-02
年轻班主任充满活力,但经验缺乏,面对棘手的学生突发事件往往束手无策。另外,现在的高中学生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脑、手机网络发达,思想已不像过去那么单纯,再加上一些复杂的社会关系,学生的管理变得非常复杂,即便是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有时候也很难应付。因此,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势在必行。以前很多学校大多围绕学校事务来开展班主任培训,使其变成信息传达的培训,或者是“讲授式”的培训。这种培训多从理论去讲授,内容枯燥,往往只有空泛的理论和原则,技巧和方法也比较盲目。为此,本文在班主任培训的模式上进行探索,引入了案例式培训模式。
一、案例式培训的必要性
案例式培训可简单界定为一种运用案例进行培训的方法,是把实际工作中产生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教师分析研究的方法。每一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总会碰到学生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学生早恋、离校出走、使用手机、溜出校园到网吧上网和后进生的转化,以及学生价值观、自信心、自觉性和学习毅力的培养问题等,这些问题让班主任感觉很头疼。每个班主任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在处理班级问题时有时收到较好的效果,有时效果不理想。在学校班主任的培训过程中,开展案例式培训,通过剖析典型案例,我们可以将某些隐藏于成功经验背后的智慧和规律加以提炼,这样可以帮助其他班主任提高处理同类问题的决断能力。我们也可以将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这样能够防止同类事故的发生。
案例式培训是一种效果非常好的培训方式。成功处理班级突发事件的案例,体现班主任工作的一定的教育规律,是一种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不管是多么优秀的班主任,由于时空的限制和个体背景的不同,他不可能事事都通过亲身经历来获得班级管理的经验。案例式的学习和培训可以大大地缩短班主任探索的时间,提高班主任解决班级工作问题的能力。
以横县中学为例。每个学期,为了分享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经验,我们要求全校60个班的班主任整理、收集自己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典型案例进行上交,请校内有丰富班主任工作经验的专家型的教师进行点评,并集结成班主任工作案例集,作为学校班主任校本培训的教材。另外,课题组成员和学校政教处多次组织班主任集中在一起,举行班主任工作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各班主任可以进行相互交流,特别是各班班主任工作中的典型案例的处理方法问题,通过务实的交流,探讨班级管理中的普遍性问题,展示优秀班主任的先进理念和宝贵经验,让更多的班主任老师从中受益。
二、班主任案例式培训的具体实施步骤
在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开展案例培训法的程序大致如下:先由几个班主任拿出一个本班所遇到的比较棘手的案例出来,并附上自己处理的方法与疑惑,一并提前印发给全体班主任,到了约定的集中时间,涉及该案例的班主任先做一个简短的陈述报告,讲明前因后果,然后让班主任们进行分组研讨。案例培训法一般要经历“阅读案例―讨论案例―完成作业”三个阶段。
(一)培训前:阅读案例。培训要挤出一定时间认真阅读所印发的案例,并且准备一些针对案例的短评报告,以便在培训讨论时进行发言或参与小组讨论时使用;根据案例提供的问题进行认真思考,查阅各类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培训前的学习过程也是一直自我充电的过程。对案例的学习需要思考的问题往往有:(1)案例中的主要矛盾问题是什么?(2)哪个是最关键的需要解决的问题?(3)如果我遇到这个问题,该做些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该找哪些人来协助?(4)我们该去查询一些什么资料来辅助?我们从这个案例中学到了什么?
(二)培训中:进行案例的讨论。按照培训时间的安排,班主任在会上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虚心听取其他班主任对该问题的评议,记录不同观点。有人说,你给我一个苹果,我也给你一个苹果,最终大家还是只得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提出一个观点,我也提出一个观点,大家交流后就可以获得两个观点。班主任的讨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往往可以把问题分析得比较透彻,大家都有收获。在进行案例的讨论时,应该遵循以下一些原则:(1)认真聆听每位班主任的想法;(2)尊重不同班主任的观点;(3)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工作关系不影响人际关系,包容(下转第48页)(上接第44页)与自己观点不同的意见;(4) 提前阅读,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如果有疑问,主动提出。
(三)培训后:完成作业。每次班主任培训后,由于在讨论中形成了很多不同的观点,每位班主任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些观点进行消化理解,及时写下培训总结和培训心得,形成案例反思。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教学贵在反思,反思贵在坚持,如果连续三年写教学反思,将来就可能成为名师”。班主任工作也是一样,如果坚持写班主任工作反思,将来一定可以成为优秀的班主任。
三、案例式培训需要注意的问题
采用案例培训法的优点是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参与性强,班主任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这样有利于激发班主任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能激发班主任对问题的思考,发挥潜能,分享经验,有利于提高班主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培训的效率。
但是,案例培训法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一是耗时较多,要开发出理想的案例并不容易,需要班主任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二是理论与实践不容易整合,班主任们在讨论中往往是就案例谈案例,很难上升到理论层次,或者只是成为某种理论的注释。由于班主任之间的学历、身份、所写专业和工作经历各不相同,围绕某些案例的讨论往往难以达成协调和沟通,很容易钻牛角尖,拘泥于某些枝节问题做无谓的争论。
班主任在参与案例的讨论中,要经受住其他班主任的挑战,坚持自己对该问题的分析和观点,这可以使班主任学会思考,从中提高自己的逻辑和推理能力。案例培训可以帮助班主任提高分析能力,因为在参与案例问题的讨论过程中,他们必须查阅很多资料,找出很多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但是在讨论的最后,问题出来了,即“答案究竟是什么”。在这一点上,在进行案例培训之前,必须和班主任做必要的观念沟通。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案例式培训的最终目的不是提供具体的答案,每一位班主任都可提出自认为可行的“答案”。案例式培训的成败最关键的是我们所提供的案例是否与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亟须解决的问题相关,因此,在开展培训前,在设计或筛选案例之前要深入调查研究,最好能深入班级中,与班主任们聊一聊目前所面临的问题,然后选择和设计涵盖各班主任在工作中普遍遇到的一些案例。
所选择的案例要讲究真实可信,让班主任读后感觉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选择和设计具体的案例时需要注意:只提出讨论的问题而不提供具体的答案,有答案的案例就不会引起班主任的争议,如果谁都知道问题应该怎样解决了,讨论也就没有必要了,这无助于解决班主任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所以,案例式培训要坚决杜绝为案例而案例的培训。
我发现很多男生爱和冯晓旭在一起,他们课余爱在操场里转,打了上课钟才往教室里走。一次,两个八年级同学在操场打了起来。冯晓旭一伙把打架的两个同学拳打脚踢打了一顿。我问他们为何打架,都说冯晓旭让打的。冯晓旭理直气壮地说,看他们不顺眼所以打他们。我让他们各写一份心理报告给我,我希望他们好好检讨自己的行为。在心理报告里冯晓旭只说不该打架,但对错误的承认并不是心甘情愿。我说:“你说看他们平时太自以为是,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有正义感本来是好的,但你们却制造了更大的战争,别人会怎么看?”他听了低头不语。后来我的课代表因父母工作转学了,我就让冯晓旭担任我的课代表,他说干不了,我说,怎么干不了?我看你一定能干好。后来他竟干得很认真。我在班里表扬他,他很高兴。
在这段时间内,我发动学生关注他,发现不好的苗头,立刻向我报告,我就找他做工作提醒他。他的学习基础较差,但头脑灵活,只是养成了上课不听课的习惯。我便找比较简单的题提问他,答对了我就鼓励他。还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晓旭,你有了很大进步,谢谢你为我收作业。我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故意谈到冯晓旭的进步,在每周六的“进步之星”中,大家表扬冯晓旭的进步,受到表扬的他面带笑容,不好意思地把头埋下。
学校组织乒乓球比赛,冯晓旭第一个就报了名。并夺取了全校第二名。我们在班里为他鼓掌,他眼里充满了自信。一次,他给我送来作业本,我半开玩笑地问他:“没再想打架吧?”他不好意思地说:“没有”。我接着问:“以前为什么爱打人?他说:“因为从小习惯了,一生气,就管不住自己的手脚”“现在呢?”“现在我控制着自己,并且现在我觉得也没有那么多打架的理由了。”我说:“有理由也不能打架解决,有比打架更好的方法。”他点点头:“嗯”。我让同学们都多帮助冯晓旭。慢慢地,我发现小组讨论时,冯晓旭也和大家讨论问题,回答问题的次数渐渐多起来,每每这时,我都要鼓励他。他的兴趣就更高了。冯晓旭的号召力很强,在劳动中带领大家干得很起劲。过了一段日子,我宣布冯晓旭为我们班的组织委员,我便又多了一位得力助手……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冯晓旭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宽容以待,给学生不断改正的机会
班主任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宽容待之。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教育有时需要把学生当自己,把自己当学生,同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让他感受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学生在犯错后,老师滥用惩罚只能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宽容是理解,能给学生以安慰和力量。
三、赏识学生的优点,给他们动力
论文关键词:班主任工作,案例,用心,留在,班级
(江苏省如东第一职业教育中心校,江苏如东226400)
事件:
我接管的二年级烹饪班应有23名学生。一个星期下来,每次看到班上只有22名学生坐在教室里。缺席的学生是一位通学生。有几次这位同学的家长给我打来电话替孩子请病假,一开始没觉得有不对劲的地方,心想也许这学生的确体质较差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并没有改变。近半个月过去了,我思量着:他身体怎么一直都不得恢复呢?长时间休假在家,这可不行!于是在其家长再次打来电话请假的时候,我要求家长来校面谈,此时家长说起请假的真正原因:孩子自上初中后就开始厌学,性格也很内向,不愿和别人打交道。每天早晨叫他起来上学,他都说头疼或者肚子疼,其实也不知道他有没有真不舒服,看上去很难受的样子,但也不说要去医院,只要说请假了不用去上学,他就好了,精神也来了。没办法,怕学校因旷课处分他,才帮他请假的。
得知真正原因后,意识到这一学生有退学的可能,班主任的责任感促使我寻找一条有效的办法,让他留在班级里真正成为班里的一员。
对策:
通过与家长当面谈心,了解到家长的心理。他对孩子无可奈何、束手无策以及恨铁不成钢的心情让我深感同情。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出现的问题都会在家庭生活中折射的反映出来,于是和家长谈及到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和家庭各成员对孩子的态度等。从交谈中发现该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既往的文化课学习上他几乎没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尤其上到初中,学习落后的状况更加明显,学得越困难,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就越多,毫无感情的学习生活带给他很大的挫败感,而家长的深切期盼让他深深的挫败感无法倾诉,想学好又怕学不好的矛盾心里让他不得不以借口逃学,来寻求自我的安慰,释放压抑的心情。而对这样的学生如果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只会让学生蜷缩在自已的空间里再也不想走出来。鼓起家长教育孩子的信心成为我的首要工作任务。
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既有智力方面的原因,也存在着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习惯、个性等。针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家长和学校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所以对学习能力低下的学生,家长要有信心,不要轻言放弃。在家庭教育中多注重用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有助于树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信心。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学习能力不强,身体体质欠佳的学生,往往自我控制能力相应偏低,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加强控制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控制能力的提高便于习惯的养成,家长也容易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感到成功的喜悦。有道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对自己的孩子应抱有信心和耐心,这种信心和耐心便会传给学生。同时,身为教师不会歧视只会更加关爱这样的学生。编造谎言来博得同情,是学生逃避问题的心理反应,家长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不断鼓励他们,用疏导的方式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教育孩子并使之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至理名言,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和家长谈话后,家长对我充满信任,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没过几天便主动带学生来找我。而学生,拘谨、犹豫的眼神反映了他的内心的矛盾和畏惧。于是我努力使自已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通过交流进行影响和引导,激起他学习的愿望,帮他树立学习的信心。
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是挽回后进生的重要举措。学习愿望并不取决于学生的任何天赋才能,而是在日常劳动中、在克服困难中逐步培养出来的品质。只有真心诚意的关注学生,才能培养他的学习愿望。学生能和家长一起来校,说明家长的教育已略显成效,为了再次促动学生更强烈的学习愿望,我对视着学生的眼睛,先表扬了他一番,后耐心的倾听他的心里愿望,关心的寻问他的身体状况,最后他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因找借口逃学的行为而愧疚起来。与此同时,我对他提出要求,在接下来的上课时间里,做到准时到校,而且每天必须来我办公室报到考勤,有苦恼或不顺心的事可以随时跟我谈谈。对他来讲,这是力所能及的要求,没有让他觉得压抑而是感到一种紧张和兴奋,于是坚定的答应了,并愿意持之以恒的付诸于行动。对学生投入的更多关注及师生情感的交流改变了他的心情,他在良好的情绪中产生和形成了更强烈的学习愿望。
帮助学生树起学习的信心,找回自我,也是班主任老师挽回后进生的有效方法之一。自信心是力量和源泉,是胜利的保证。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让学生主动和同学、老师交流,在集体生活中找到自信,是自我教育的一种形式。只有经过自己的努力融入班集的生活,体会集体生活的乐趣,得到同学、老师恰如其分的评价,取得良好情感体验的反馈,才有利于自信心的建立。经过几次的面谈,再多次组织班级学生围绕“信心”开展系列班会,该学生逐渐敞开胸怀,积极参与班会活动,愿意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在班会课上根据自已的实际做出反思和总结。另外要求班委为该同学组建帮扶小组,在学习和生活上对他的关注更多更细。一段时间后,他内心深处的疑惑畏惧随之消逝,由原来的旷课到到后来的不迟到不早退,最终安心的坐在教室里。小小的进步是他与意志斗争的结果,是建立自信的一种表现。
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不厌其烦疏理该学生的心里,循序渐进的指引他适应规范化的学校生活。功夫不负有心人。学期结束时,他已经不折不扣的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中生。家长的一番话:“沙老师,你真是个好老师,我家孩子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关心他的老师,你的一句话能抵我们家长的十句话甚至百句话。”让我感到做班主任的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