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方针的结构范文

教育方针的结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方针的结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方针的结构

第1篇:教育方针的结构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体系结构;本科教学;模拟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2-0179-03

一、引言

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从架构的角度学习、领会计算机系统的必修课程。这门课在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中有承上启下的衔接地位,能够把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汇编语言等课程中所学的软硬件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建立起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完整概念。

然而这门课程的教和学的过程中都存在不少困难,很多理论原理用传统的教学法难以让学生有效地理解。怎样将体系结构课程中那些抽象难懂的主题以生动清晰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与这些主题中的流程动态交互的方式来学习,是这门课程教学中的一个挑战。虚拟仿真器(即模拟器)就成为解决这一挑战的有力工具。在国外著名大学的教学中都借助了这样的手段,诞生了许多这样的模拟器工具[1,2]。

这些国外常用的模拟器在教学中应用时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有的与教材内容的匹配度不够高;有的操作复杂,运行结果不宜理解,缺乏相应的动画效果;有的则过于简化,覆盖的功能集太小等。这些不足已成为模拟器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的绊脚石。

在国内设计的模拟器中,同济大学的张晨曦教授开发的一套体系结构模拟器算是国内同类模拟器中的佼佼者[3]。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使用中也发现它虽简单易用,原理展示清晰,但是仍不能满足我们的教学需求。比如,其中的MIPSsim模拟器不能在64位系统上运行,在MIPS指令集的支持上受限,对浮点L.D和S.D指令支持不好等。其中的Cache模拟器没有清晰展示原理细节,只适合性能分析实验。这套模拟器尚缺少超标量、多线程、虚拟存储、SIMD、输入输出等方面的支持。还有就是只能在windows平台使用,带来了使用上的限制。

二、基于Web的体系结构模拟器整合设计

从头设计全套的体系结构模拟器是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我们考虑的原则是:尽量整合国内外的优秀模拟器技术,并且容易获取、容易使用,不受使用平台的限制。用Web技术整合现有优秀的模拟器,只需一个浏览器,不需事先安装,不论什么平台都可访问使用,而且还可以方便我们对每个学生使用情况进行监控。我们在校内建立了一个教学模拟器的服务器网站(校内IP是172.23.204.31)。里面整合了国外著名大学使用的一些Web模式的体系结构教学用模拟器。图1是该计算机体系结构教学模拟器主页。

由于包含的模拟器数量较多,下文简单描述其中的几个。图2是基于Web的MIPS模拟器,能够演示MIPS五段流水线中用到的各个数据通路部件,特别是冲突检测单元和定向单元。模拟器中不仅列出了每条指令的类型(I型、R型或J型等)和二进制格式(指令的各个字段),还把MIPS指令的执行过程与流水线的处理、控制和数据通路设计结合在一起。

图3是一个简单的流水线模拟器,以时钟周期图的方式演示了5段流水线的冲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主要是针对数据冲突的解决方法(指令调度和定向技术)。图4是侧重动态调度技术的流水线模拟器,不仅可以演示静态调度,还可以对比演示常用的动态调度技术,比如记分牌算法(Scoreboarding)和Tomasulo算法。

图5是针对动态分支预测技术的模拟器,可以演示分支历史表(1位或2位)技术和关联预测(2*2)技术。图6是向量机模拟器,可以动态展示向量机的执行过程以及冲突检测,并可以对向量机中的链接技术(Chaining)做对比分析教学。

三、应用示例

本节以图3所示的简单流水线模拟器为例,分析一下该模拟器的使用。在图1所示的模拟器主页页面选择Pipelining(w & w/o forwarding),便进入到该流水线模拟器界面。先在界面左上角的指令执行周期设置窗口中设置长周期指令的执行时间(该执行时间是5段流水线中EX段的时间),比如分别设置浮点加减、浮点乘法、浮点除法和整数除法的执行时间为2、4、6和2个时钟周期,如图7所示。除了这4类指令之外,其他所有指令的执行时间都默认是1个周期。

通过右上角的添加窗口添加几条要执行的指令,比如,依次添加以下4条指令,添加后的结果如图8所示,分别为浮点加载指令、浮点加法指令、浮点加法指令和浮点存储指令。指令添加完后,潜在的冲突窗口就给出了这几条指令之间的潜在的冲突分析,如图9所示。指令0和1之间存在关于寄存器F1的RAW写后读冲突(因为指令0写F1,指令1读F1),指令1和2之间存在关于寄存器F3的RAW冲突(因为指令1写F3,指令2读F3),指令1和2之间存在关于浮点加减运算部件的结构冲突(因为两条指令会同时用该算部件),指令2和3之间存在关于寄存器F4的RAW冲突(因为指令2写F4,指令3读F4)。

然后,不采用定向技术运行这段代码(不勾选Data Forwarding),可以单步执行,观察流水线每步的操作,也可连续运行。图10给出的是运行结束后的时钟周期图,红色S标记的是停顿周期。从中看出,指令1要停顿2拍等待指令0完成写F1的操作;指令2要停顿3拍(第7―9拍)等待指令1用完浮点加法部件并完成写F3的操作(注:指令2在第4―5拍的停顿是指令1的停顿引发的,不属于新增停顿);指令3也要停顿3拍等指令2完成写F4的操作。这样一共停顿8拍,总共用时16拍。

随后,采用定向技术再次运行这段代码(这次勾选Data Forwarding)。图11给出的是运行结束后的时钟周期图。红线给出的是定向连接线。由于指令0在MEM段后得到要往F1里写的数据,指令1在执行段才真正用到F1里的数据,直接从指令0的MEM段后的流水寄存器定向数据到浮点运算部件的输入端给指令1使用即可,这样的话指令1只需停顿1拍(第4拍);指令1和指令2之间的定向通路是从浮点运算部件之后的流水寄存器直接送数据到浮点运算部件的输入端;指令2和指令3之间的定向通路是从MEM段的输出端直接到MEM段的输入端。采用定向技术后,代码运行中一共停顿3拍(分别是第4、第6和第8拍),总共用时11拍。和不用定向技术相比,性能大幅提升。

四、结束语

基于Web整合设计的这套模拟器功能比较全面,覆盖了不少比较深入的知识点,不仅能适应本科生的教学,还可作为研究生和教师科研的辅助手段。而且这套平台的访问非常方便,不限操作系统,不限平台,可以在桌面电脑上访问,也可手机和平板上访问,大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和实验,在使用中获得了比较好的评价和反馈。

参考文献:

[1]B. Nikolic,Z. Radivojevic. A Survey and Evaluation of Simulators Suitable for Teaching Courses in Computer Architecture and Organiz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VOL. 52(4):449-458,Nov. 2009.

[2]R. Hasan,S. Mahmood. Survey and Evaluation of Simulators Suitable for Teaching for Computer Architecture and Organization. UKAC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 2012,1043-1045,Sep. 2012.

[3]张晨曦,李江峰,刘依,沈立.计算机系统结构实践教程[M].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Web-based Simulators for Teaching Computer Architecture

DU Zhen-jun,SANG Guo-m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Dalian,Liaoning 116026,China)

第2篇:教育方针的结构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院系调整;学科建设

一、五十年代高等教育院系结构调整的背景

20世纪50年代为适应当时的国情,我国对高等教育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调整的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调整的原则是:“根据国家建设的整个计划和各地区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始进行全面或重点调整,预计两个月内基本完成。”调整的重点是:“整顿与加强综合大学,发展专门学院,首先是工业学院。”通过仿效前苏联高等学校的类型,分别设置综合大学和专门学院两种。

1951年11月教育部公布了《中央教育部党组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发展方案的报告》,标志着大规模院系调整的正式开始。1952年后,全国四分之三的高校都作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并对高校的调整细化到类别,分别指导不同定位的高校进行不同的调整。当时的院系调整为满足国家对大批的工业建设人才的需要、更需要培养这些人才的师资队伍而进行的全国性的院系调整。

二、八十年代高校的合并

我国五十年代的院系结构调整与当时建国初期的国家背景相一致,是向前苏联学习的,但苏联的高教模式是按行业、按单一学科大规模组建高校培养人才,适应了当时计划经济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按前苏联模式发展起来的高等教育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如专业越分越细,而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具有综合性知识结构的高级人才,尤其是信息社会。因此教育部酝酿了新一轮的高教改革。时任分管高校工作的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在1998年初召开的高教体制改革座谈会上提出了改革的指导方针,高等教育改革提上了日程。

高教改革最初提出了共建、合作办学、划转、合并和协作办学五种形式。1992年首先在广东试点,教育部与广东省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和中山大学;1997年李岚清副总理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共建、调整、合作和合并”的8字方针;1998年5月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提出我国21世纪要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要求到2002年左右基本完成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的调整,形成综合性大学、多科性大学和单科性大学比例合适的新格局。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新一轮的高校合并浪潮,以组建多科性、综合性大学为目标。此次高校合并实际是一种教育资源的重组,是联合办学、优化资源配置的最高形式,在高校合并、重组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高校专业的调整。调整后高校的专业设置必然成为此次改革的重点。

三、高校专业设置的影响因素

高校是国家高级人才培养的场所,有人将其比作高端工厂,而他的产品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因此,高校的专业设置既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要受制于国家这个大背景,同时还要以市场为导向,并且体现了学校的特色。

(一)国家的教育方针

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不同的国家,由于国家制度的不同,对教育及其培养人才的要求就有所区别。因此,一国的教育首先是要在国家大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进行,即办教育必须要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准绳,只有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才能将本国的教育办好,也才能真正发挥教育对国家的作用,为国家的建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这同时也是教育机构得以生存的前提。高校既然是教育机构的成员,也必然要在国家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进行办学,国家正是通过教育方针来指导高校专业的设置。

(二)教育教学理念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并不断地发展,教育也是如此。自从教育出现以来,不断地形成其自身特有的规律,并不断地发展着。教育教学理念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教育改革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以更加适应所处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形成,必然会对高校专业的设置产生新的影响。

(三)市场需求

高校专业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的调节,尤其是一些应用技术类学校。因为市场的需求表明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这决定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高校要想提高其毕业生的就业率就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这就要求高校要随时掌握市场动向,深入分析学校专业设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并做出及时、准确的调整。

(四)学校发展定位

学校专业的设置除了受以上三个方面的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还与学校的发展定位关系密切。尤其是一些地方性本科院校,在资金、人才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自己的水平,合理定位,而不是盲目的追求高水平的、一流的综合性大学。这就需要高校领导者明确自己学校的发展方向,运用SWOT分析,如实、清醒地总结自身的优势、劣势,将优势发挥到最大,避开劣势,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选择自己的优势专业,舍弃劣势专业,有舍才有得。而不是为了学校更名,一味地扩充专业种类办综合大学。这样只会造成浪费,优势专业不能得到全力的支持,而劣势专业却无法与同类院校竞争,从生源到就业影响学校的整体声誉。

四、关于高校学科建设的思考

(一)专业设置必须符合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

高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对高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同我国自建国以来进行的两次高校调整一样,五十年代国家需要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模仿苏联设置了很多专科性的大学,而到八九十年代,国家需要更多具有综合性知识结构的高级人才,因此高校又进入了合并浪潮。高校专业设置只有符合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才能输出适合时代所需的人才,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需要的后备力量,才能更好地完成高校服务社会的任务。

(二)专业设置要以最新教育理念为指导

教育理念在实践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作为高校领导者,要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并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本校的专业设置,才能使本校的专业设置更加合理,更符合社会的需求,同时也与学校的发展相适应。

(三)专业设置要以市场为导向

在我国生源不断锐减的形式下,高校如何争夺到优质的生源?最有说服力的就是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而就业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来决定的,高校只有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才能提高其就业率,而这就需要设置合理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只有随时掌握市场动态,调整专业内容、结构,才能捕捉到专业领域中最前沿、最精尖的知识,并将其融入到学校的专业建设中,以便毕业生在学校就能够掌握到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缩短就业后的适应期,受到企事业单位的欢迎。

(四)专业设置要体现学校的特色及定位

学校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学校的类型、层次,认真研究并明确本校的办学思想,才能在专业设置上体现出学校的特色及定位,以特色立校、强校。

总之,高校的专业设置既要遵循教育规律,以国家教育方针、教育理念为指导,又要考虑学校自身的特色、定位,并以市场为导向,关注领域内的发展动向,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才能办出学校的特色,才能创建高水平的名校。

参考文献:

[1]《关于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云南省档案馆,苏南行署,1953年长期卷,138卷.

[2]王久长.五十年代院系调整的得与失[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2(2):23.

作者简介:

孙金梅(1984- ),女,黑龙江七台河人,哈尔滨华德学院教务处。

脚注:

第3篇:教育方针的结构范文

关键词:陆费逵;职业教育思想;实利主义;职业道德

陆费逵,字伯鸿,祖籍浙江桐乡,因主编《教育杂志》、《中华教育界》及创办与经营中华书局而享誉中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出版家。1917年1月,他与、黄炎培等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并担任议事部议事员。陆费逵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阐释了其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都开拓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先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教育方针当采实利主义

在近代中国,对于教育方针的讨论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难以形成定论,多种教育救国思潮的出现便表明了这些意见的多歧义性。陆费逵对当时民国教育方针的关注始于1912年4月,时任教育总长的向陆费逵征询教育方针问题,陆费逵就以民国教育方针当采实利主义作了回答。后来陆费逵读到的《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书》后,更加明确地提出了自己对于此间题的理论言说。他认为,对于教育方针的提法失之偏颇,教育方针的确立不能超轶政治,而应合乎国事与世界潮流,他说:“夫教育方针,当与国是一致,尤当合世界之潮流,非可尽超轶夫政治也。”以此分析为基础,陆费逵指出,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书》一文中所表达的民国教育方针当为军国民、实利、公民道德、世界观、美感五端,仅为世界观与美感教育,对其他三种教育却少有旁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他说:“吾谓蔡君意见,并非兼采五端,而实以世界观及美感二者,为教育方针也。”针对这一点,陆费逵发表了《民国教育方针当采实利主义》一文,全面论述了实利主义的目的与功能。

(一)实利主义可以救国救贫

近代中国自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腐朽,中国陷入了民穷财尽的边缘,也逐步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受到延滞。在此境况下,中国先进分子努力寻找救国救民之道,陆费逵对于近代中国的这一局面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说:“然万事根本,实在乎财,吾国大患,尤在乎贫。”正是由于民穷财尽,才导致了国与民破产的境地以及外族的侵略。他这样说:“国家破产,外侮立乘,国民破产,盗贼愈甚,而皆不免于亡。”立足于这样的基点,陆费逵扛起了“教育救国”的大旗。而在其理念中,实利主义是重要途径之一,“今日教育方针,亟采实利主义,以为对症之药。”

(二)实利主义是沟通“劳心”与“劳力”者的桥梁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劳心”与“劳力”者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阶级,而陆费逵认为,这两大阶级是可以互相沟通的,其桥梁就是实利主义教育,因为凭借实利主义可以使“普通人民具生活之知识技能,俊秀之士备指挥监督之才”。他对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属性进行分析后指出:“吾国人之习性,下等社会虽能耐劳而知识缺乏,生活之力遂以薄弱;上等社会文弱优柔,既无耐劳之筋力,又无谋生之能力,”这两大阶级的对立如果不加以解决,则“恐全国皆游民饿莩矣”。

(三)实利主义可以使人自立,养成高尚人格

在陆费逵看来,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是否自立,要达此目的,他认为非采实利主义为教育方针不可。陆费逵说:“人之维持生活,既为人生第一要事,教育人人使能够维持其生活,或更从而进步之,斯教育之目的达也。”他还认为,人格的养成也依赖于实利主义,“举凡一切为人之德义,实利主义之教育无不含之。”为养成国民高尚人格,他从“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基本理论出发,毫不掩饰地说:“衣食足而后知礼仪,饥寒不免,则道心变成盗心矣。”

陆费逵对实利主义目的与功能的全面阐释,打破了当时人们对实利主义教育的误解,在他以及当时诸多人士的影响下,民国初年,教育宗旨明确规定为实利主义教育,并开办了许多实业学校。可以说,他对实利主义目的与功能的理解开创了中国职业教育思想的先河。后来的学者曾作出了这样的评价,“近代建立在工业基础上以解决谋生为群众服务需要的教育,先后虽有多种名称,而实质乃是职业教育。”(刘桂林,1997)著名教育家舒新城在《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中论述职业教育思想时,就明确指出了职业教育与实业教育以及实利主义的一致性。比照陆费逵的实利主义言说,他的观点属于职业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则是毫无疑义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他对实利主义目的与功能的阐释实际上就是对职业教育目的与功能的全面把握。

二、职业教育当与人才教育、国民教育并重

作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开创者,陆费逵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与人才教育、国民教育并重的观点,从而确立了职业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1911年陆费逵在《世界教育状况》序言中提出:“吾国今日,亟宜注意者有三:国民教育,一也;职业教育;二也;人才教育,三也。国民程度之高下,恃国民教育。国民生计之赢绌,恃职业教育。而国势之隆盛,厥惟人才教育。”在这里,陆费逵把三种教育并重,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在解决国民生计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他说:“无职业教育,则生活唯艰。”“国民生计之赢绌,恃职业教育。”这是我们在陆费逵的教育论著中看到的第一次使用“职业教育”这一名词,当时陆费逵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只是寥寥几字,对职业教育的目的与功能认识也仅仅局限于人民生计上,但他是在构建自己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时把职业教育与国民教育及人才教育三者相并列而提出这一问题的,触及了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也彰显了中国自以来的人民生活困苦的现实,具有浓厚的历史责任感。他在以后的文章中对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问题作出了更加充分的说明。1914年1月,他发表了《论人才教育、职业教育当与国民教育并重》一文,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应当与国民教育及人才教育并重的观点,并凸显了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批评了不重视职业教育的错误观点

民国建立前后,由于重视国民教育与社会教育,在社会上便有人宣讲世界观教育、美育等,对职业教育较少提及。“职业教育在屏除之列”,由此而带来的后果则是:“则如惰农之治田,不知耕锄,不知培植,杂五谷于莠稗之中,虽溉之壅之,而卒不能收获也。”针对这一情况,陆费逵进行了批评,他认为这样的错误观点是“以理论言之,未尝无一日之长;以事实言之,则国民自杀之道也”。

(二)指明了职业教育的概念与重要功能

陆费逵在1911年便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名称及其在解决国民生计问题上的重要性,到1914年,他又对职业教育的概念与功能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阐释。他说:“职业教育,则以一技之长,可谋生活为主者,所以使中人之资者,各尽所长,以期地无弃利,国富民裕也。”这样陆费逵在阐述职业教育概念的同时,又把职业教育的功能从国民生计上升为地无弃利与国富民裕的高度,是对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升华。

(三)明确了职业教育在民族危亡时期的紧迫性

民国初创,各种事业正处于建设之中,国贫民穷是不争的事实,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陆费逵认为在当时的情形下,职业教育是救亡的重要途径之一,他说:“故吾以为今日欲救危亡,第一须有人才,第二须有款项。”款项的筹集,民族的救亡,在陆费逵看来,舍职业教育而别无他途,如果离开职业教育,他预料:“他国之实业,将充斥于吾国。”结果则是“非以教育救亡,直以教育促亡矣”。

陆费逵对职业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地位的确立,打破了民国初年只重视国民教育的错误观点和做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陆费逵在对职业教育作了充分肯定的同时,并没否认国民教育的重要意义,他曾明确地表达过这一点,他说国民教育“特百年树人,为国家长治久安、日进文明之大计,轻视固不可.屏弃百事而仅从事于兹,则尤不可也”。后来,围绕这一问题在中国的讨论较多,科玄论战自不待说,即使到了20世纪30年代,由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创办的《独立评论》杂志也就教育到底是“致知”与“致用”展开了大规模的讨论,他们后来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教育应该是“致用”与“致知”并行而不悖的,两者各有其本身的价值,只不过应该从属于不同部门而已,“致知”由普通学校进行教育,而“致用”则由专门学校来教育。他们这样说:“后者的功用是训练技术人才,而前者是养成‘通人’或‘学者’,两者本当分头兼重,并行不悖。”(君衡,1933)由此可知,职业教育与国民教育在社会发展中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都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照陆费逵的这一论断,毫无疑义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也表明了他

对于中国教育体系的全面设计。

三、各业当注重职业道德教育

陆费逵在全面论述职业教育的同时,并没有否认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与意义,他认为各业的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必须对各业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一)出版职业界应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陆费逵毕生从事出版业,对出版业界的道德状况深有体会,也对出版业界由于道德缺失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感触颇多,因此他特别强调,出版工作者应加强自身人格和道德修养。1922年他发表的《书业商之修养》便表达了这一诉求。他认为,出版工作者的人格可以是高尚的、最宝贵的,也可以是最卑鄙、最龌龊的,判断这两者的关键在于良心,良心的不同将产生不同的后果。他说:“吾人用尽脑筋和心血,出一部有价值的书籍贡献于社会,则社会上的人们,读了此书之后,在无形中所获得的利益非浅;反是,如以诲诲盗的书籍贡献于世,则其比提刀杀人还要厉害。”所以,他号召,出版者应心地纯洁、思想高尚,这样才能将最有价值的书籍贡献出来。

(二)著作者应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陆费逵认为,不同的书籍给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同时对书籍的评价也因时因地而不同,他说:“若书则不同,善恶无定型,优劣无章程。”但有一点陆费逵认为是不可否认的,即书籍必须利人。怎样使书籍利人?著作者毫无疑问承担重要的使命与责任,“夫教育者,国民之根本,著作者,教育之津逮。”因此,陆费逵指出,社会之盛衰、国家之存亡及国民人格之高下都依赖于著作家,著作家的宗旨是:“涵性情,培人格,增知识,造舆论,泯祸乱,促进化。”

(三)实业家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民国初年,由于人们认识到实业的重要性,实业救国与立国的呼声甚高。陆费逵说:“有志实业者,项背相望。”但不可否认的是,成功者少,失败者多,陆费逵把原因归结为实业家修养的缺乏。为提高实业家的修养,从1915年起,他发表了《实业家之修养》、《工商界做人的条件》及《我对于商业人才之意见》等一系列文章,呼吁加强对工商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他曾这样表达过实业家的资格:“以余所见,勤俭也,正直也,和易也,安分也,进取也,常识也,技术也,经验也,节嗜欲也,培精力也,殆无一可以或缺。”此外,陆费逵还在他主持创办的《中华实业界》与《进德季刊》等杂志上,经常刊摘工商实业界成功人士的事迹,介绍工商业者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与方法。

陆费逵对各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表明了其职业教育思想的全面性。职业教育不仅包括职业技术教育,也包含职业道德教育,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陆费逵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论述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他对于社会各业的道德现状及其带来的后果领悟较深,因而能根据不同的职业寻找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与步骤。更加重要的是,陆费逵把人格的养成放在职业道德教育的首要位置,他曾反复申明:“吾今重述教育之本义,曰:培养国民人格,以发展民国精神。”由此而言,陆费逵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提倡国民人格的培养,使职业教育为强国利民服务,无疑是一种进步的职业教育观。

[参考文献]

第4篇:教育方针的结构范文

随着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作为校园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学籍管理必须被学校与管理人员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推动学籍管理是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关键步骤,是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内容。

关键词:

小学学籍;管理;小学

在党和国家提出的新时期教育方针中,信息化是其中受到小学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的工作要求。保障信息化在小学管理中顺利开展,便需要优化学籍管理的结构,进一步促使学籍管理的完善推进信息化在小学管理中的进程。

一、学籍管理的现状

不可否认,当前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推动之下,小学学籍管理取得了一部分成绩,但必须承认,其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教育资源不足的地区。譬如,由于信息化的管理理念尚且未得到广大学校足够的重视,部分学校甚至缺少对学籍管理的基本认识,因而在许多小学里尚未建立起科学、系统的学籍管理体系,加之小学匮乏具备专业素养的学籍管理人员,往往导致学校学籍管理繁复、混乱,无法达到事前预期的目的,为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困难,更是难以深入落实信息化的要求。

二、解决尚存问题的对策

学校首先应当从自身出发,以信息化为落脚点,围绕提升学籍管理水平,增强管理意识,将学籍管理作为小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的监管机制。其次应当关注专业管理人才的使用,缺少专业知识的学籍管理人员便无法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水平,对现有的管理人员也要促进自身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的培养。最后每个学校应当根据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学籍管理方案,例如,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不可设置与中东部地区一模一样的学籍管理办法,应当参照中东部优秀的、具有参考价值的管理模式,加入与自身特点紧密结合的方法,提出最具实际意义的措施。

三、结束语

我国小学学籍管理在新时期教育方针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必须意识到学籍管理对基础教育体系具有长远且深刻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谨慎权衡利弊,达到将学籍管理工作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在树立管理意识的同时,还需要小学清楚自身管理的矛盾,对于自身的独特性有清晰的了解,才能在其他学校的成功模式中发现自己的学籍管理成功之道。

作者:东艳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四小学校

参考文献:

[1]杜柯伟.做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提高基础教育治理水平[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7)

第5篇:教育方针的结构范文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办好民办中小学的前提

民办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与公立学校一样,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办学方向不明确,办学思想不端正,很难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并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鼓励举办民办学校,并不是任其自由发展,而必须按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要求,遵循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民办中小学要全面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使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同时还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自觉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监督和检查等。

为了确保民办中小学的办学方向,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对举办民办中小学既要鼓励又要严格审批和加强管理,即,既要从政策上加以扶植和提供服务,又要严格审查其办学条件,看它是否达到设校的基本标准和是否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具体地说,当前要加强对招生广告(简章)的审核和管理,加强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检查和评估,加强对学校收费及财产、财务的管理和监督。

从民办学校举办者来说,必须明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民办学校存在的前提。那种把学校办成“贵族”学校的做法,以及以营利为目的的做法,都是违背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都是和民办教育的宗旨相悖的,应该自觉抵制。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民办中小学的关键

民办中小学的校长、教师来源与公立学校不同。由于民办学校大多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的校长由董事长兼任,有的校长由董事会聘任。其师资来源则主要靠公开向社会招聘,包括专职和兼职两类。专职教师的来源大约有3方面:一是招聘退休教师和校长。这部分人年龄偏高,但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能为教育事业继续发挥力量,所占比例也较大。二是青年教师,刚毕业或毕业分配不久即来应聘者。他们有热情、有理想、思想新,也肯干,然而经验不足,也不够稳定。三是从公立学校以高薪和优厚待遇“吸引”过来的骨干教师。这部分人教学好,精力充沛,是民办学校师资队伍中的中坚力量。然而这种做法却对公立学校师资力量造成冲击。总的说来,民办学校师资状况令人堪忧。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招聘制也隐藏着许多问题。最关键的是招聘制意味着校方随时可将不如意的教师“炒鱿鱼”,同时也意味着教师有权“选择”,可以自由“跳槽”。因此,师资队伍老化和流动性大、不稳定成为民办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办好民办学校的必需条件就是要有好的校长和稳定的有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校长是学校管理的主要领导者,也是学校活动的协调者,办学特色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素质和办学自。因此,首先应当聘请具备国家规定的校长任职资格,政治思想水平高,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精通教育、教学和管理规律的行家来担任校长。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学校内部管理方面必须理顺董事会与校长之间的关系,董事会与校长之间应当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校长全权负责学校的行政及教育、教学工作,董事会要对校长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依法管理学校、领导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监督,但不可任意干涉学校内部事务和日常工作。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校长按教育规律开展学校工作。

有了好校长,还需要组建稳定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第一,学校要运用好民办学校的用人自,把好聘任师资的质量关。要选聘具备国家认定教师资格,具有敬业精神,政治、业务水平高,懂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师;同时注意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要合理。第二,应当加强教师队伍的内部管理。要建立健全教职工的管理制度,对教职工聘任、待遇、工作的考核评估和职称晋升等都应当有明确的规定。除了使用经济和行政手段之外,在工作中要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吸收教师参加民主管理,使其克服“打工仔”的雇佣思想,树立主人翁态度,将培养学生视为自己神圣的天职。第三,要抓好福利工作,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民办中小学教师没有铁饭碗,除了离、退休来工作的教师外,对于其他教师和工作人员来说,必须设法解决他们的住房、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问题,使其无后顾之忧,才能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稳定师资队伍。第四,民办中小学也需要以培训、进修的方式继续提高教师的文化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同时也要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价,以促使其不断进步。

总之,必须依靠高水平的校长的教育教学管理以及广大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才能办好民办学校,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三、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质量求生存,促发展

要办好民办中小学,最关键的一点是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对于近几年才刚刚起步的民办中小学来说,教育质量是其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在质量问题上,决不能走“应试教育”的老路,而必须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民办中小学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与各个学校之间的竞争,只有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民办学校虽然存在不少有待改进的问题,但它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却具有自身的优势。首先,民办中小学在校长和教师招聘、教育和教学管理、学生收费、经费使用、课程改革、教材使用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自和灵活性,因而可以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较为宽松的教育内、外部环境。其次,它们可以不受现有的办学模式、管理体制的约束,有利于使其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实验沃土”。民办中小学应当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优化对人、财、物、事的管理,加大力度,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改革实验。在改革过程中,要广采博纳中、外优秀的教育经验,借鉴公立学校已取得成效的素质教育实验模式,从学制、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到教育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实验和创新,探索一条具有民办学校自身特色的素质教育改革新路子。

民办中小学的上上下下都要转变观念,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从本校实际出发,精心策划,大胆进行素质教育的改革实验。

其一,要针对民办中小学生源的特殊性,加强德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民办中小学的学生有许多优点,但因不少学生来自比较富裕的家庭,生活优裕,受到家长过分溺爱等,养成了某些不良行为习惯。比如,有“骄”“娇”二气,优越感强,集体观念薄弱,组织纪律性较差,生活不能自理,吃穿搞攀比,浪费现象严重等,有的甚至程度不同地沾染了各种恶习并且不服管教。面对这些学习素质差而又参差不齐的教育对象,思想品德教育的难度相当大。加之大多数民办中小学实行寄宿制,学校必须对学生提供“全天候”服务,承担教育、教养的双重任务。因此,民办中小学必须加强德育,把育人工作当作头等重要的事情来抓,将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否则,他们在道德上、人格上从小形成的缺陷,将可能危及其一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一定要注意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当前要着重抓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的培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身心特点,开展“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奋斗和创业。特别要针对学生行为习惯上的弱点,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尤其要突出“封闭式管理、开放式教育”的特色,加强德育的实践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在社会实践和活动中受到深刻教育,养成良好品德,提高思想觉悟,成为“四有”新人。

其二,许多民办学校设有从小学到高中的各个年级,这有利于进行学制改革,可以尝试进行“五·四·三制”的改革实验。

实验证明,五年能学完目前六年制小学的课程。将节约的一年加到初中阶段,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其更多地参加体育锻炼;加大选修课程,满足兴趣爱好;而且还能有时间接受职业教育,参加劳动技术实践等,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矗。高中阶段则可以实行“高三分流”,即在高中三年级根据学生志愿,实行普教与职教分流,分别为升学和就业作好准备。这样,学制改革就可以为大面积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其三,民办中小学还应当利用其自进行课程改革的有益尝试,构建诸如“大纲课程+特色课程+选修课程”的优化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必须圆满完成教学大纲规定课程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达到合格的基本标准;同时加强英语、计算机等特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有专长;另外还要增设丰富多采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促进特长发展。要从优化学科课程,加强活动课程,开发隐型课程入手来造就学生完整的智能体系和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格。

其四,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民办中小学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向课堂要时间、要效率。

如可以自主选择行之有效的实验教材进行教学,以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进行教学法的改革实验;利用经费的自由支配权,舍得投资改善教学设施,大力开展电化教育,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达到课堂教学“高质量、轻负担”的最佳效果。

第6篇:教育方针的结构范文

(二四年九月七日)

同志们:

在这金色的九月,在这收获的季节,我们迎来了第二十个教师节。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教育战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今天受到区委、区政府表彰的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优秀教育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曾经为我区教育工作做出贡献的退休老教育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过去的20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全区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环境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通过上下共同努力,我区“两基”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和巩固提高复检,荣获省级优秀单位。通过抓特色教育,创兴安教育品牌,两所学校在国家、省、市举办的多次书法大赛中获得可喜成绩,红旗一校被国家书研会确认为国家写字教育实验学校,获中国教育书研会写字成果一等奖,两所学校都是市级写字无差生学校。

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心血和汗水,你们为兴安区的发展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篇章。区委、区政府感谢你们,兴安区十万人民感谢你们!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重要位置。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不断培养大批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区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任务。为此,区委、区政府希望你们:

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深入探索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规律,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与二十一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扫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努力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优化教育结构,扩大教育资源。

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加强各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

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力度。关注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借鉴世界上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区教育的综合竞争力。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工作。全区广大教师,要率先垂范,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此我希望广大教师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要严谨治学、与时俱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华民族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全区上下要满腔热情地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都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千方百计地为广大教师办实事、办好事,尊重教师的劳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不断在我区发扬光大。

尊敬的老师们、同志们!

第7篇:教育方针的结构范文

同志们:

在这金色的九月,在这收获的季节,我们迎来了第二十个教师节。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教育战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今天受到区委、区政府表彰的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优秀教育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曾经为我区教育工作做出贡献的退休老教育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过去的20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全区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环境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通过上下共同努力,我区“两基”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和巩固提高复检,荣获省级优秀单位。通过抓特色教育,创兴安教育品牌,两所学校在国家、省、市举办的多次书法大赛中获得可喜成绩,红旗一校被国家书研会确认为国家写字教育实验学校,获中国教育书研会写字成果一等奖,两所学校都是市级写字无差生学校。

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心血和汗水,你们为兴安区的发展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篇章。区委、区政府感谢你们,兴安区十万人民感谢你们!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重要位置。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不断培养大批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区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任务。为此,区委、区政府希望你们:

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深入探索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规律,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与二十一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扫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努力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优化教育结构,扩大教育资源。

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加强各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

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力度。关注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借鉴世界上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区教育的综合竞争力。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工作。全区广大教师,要率先垂范,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此我希望广大教师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要严谨治学、与时俱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华民族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全区上下要满腔热情地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都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千方百计地为广大教师办实事、办好事,尊重教师的劳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不断在我区发扬光大。

尊敬的老师们、同志们!

第8篇:教育方针的结构范文

关键词:因材施教。兴趣;规律,感性经验

“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早在2000多年前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已付诸实践,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如何在各科教学中应用这一原则,使一个班级的学生各得其所,发展成才,这一直是教育者们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想学生所想,教学生所需

《教育学》是师范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学习教育学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关键在教师,主要应解决“想学生所想,教学生所需”的问题。当然,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能力、知识水平及对教育学的看法、想法,摸清他们希望老师教什么内容,教多少,怎样教,然后再根据大纲制定具体教学计划,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长善救失,扬长避短”。怎样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的确是件头痛的事。笔者通过个别交谈,了解到大家没有系统学过教育学理论;对本地的教育工作情况不太熟悉,外地的情况也了解甚少;当前教育状况知晓一些,外国的教育经验就基本不了解;对教育史的发展及前人的经验研究借鉴更少。他们希望教材上有的内容可讲或不讲,而教材上没有的,外地、外国的新的教育经验、教研成果、教改动态等新信息、新理论则多讲细讲。

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对学习《教育学》这门课的意义不十分明确,有的认为教育学枯燥无味;也有的说:“学不学教育学都一样,我不学教育学照样当老师,照样能教书。”针对这些情况,笔者有的放矢地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1 讲好绪言,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每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研究对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都有自身的独特产生、发展的历史渊源;都有自身的研究方法和途径。而这一切,总是按一定的框架结构组合起来的。学生要掌握这门学科,先掌握这门学科的框架结构,就会给学习带来极大好处。

上好绪言,不仅要讲清教育学研究的对象,还要讲清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体系的区别和联系;不仅要讲清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目的,还要指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根据教材的结构,教学中突出讲授了“教育学的发展史”部分的内容。介绍了我国从奴隶社会的孔子到民主革命时期的陶行知等一批教育家的实践和思想;介绍了古罗马的昆体良,17世纪捷克的夸美纽斯,19世纪德国的赫尔巴特,20世纪初美国的杜威,20世纪40年代前苏联的凯洛夫,70年代的赞可夫等教育家的教育活动、代表著作、教育思想及其在教育史上的发展地位和影响。从而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

另外,在绪言中还着重讲述了我国古代文献《学记》的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特别强调了它在教育史上的“最早”地位,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大家的爱国主义热情。

2 增删教材,教学生之需

(1)补充适应的教育史资料。如教材中“封建主义教育”部分里面,一笔带过“汉朝实行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演变为‘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的‘科举制”等内容,对于这些内容学生都想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教学中就可以适当补充,以达到“以史为镜”、“古为今用”的目的。又如在“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一节中,教材一笔带过英国17世纪教育家洛克,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教育家卢梭,19世纪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斯宾塞,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欧文等人物,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就必须适当补充说明他们的生平和主要思想。当然,这些补充介绍目的在于紧扣大纲,结合教材内容,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全面理解马列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

(2)充实国内外最新教研成果。在讲“教育目的”一章时,介绍了上海育才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经验,介绍了天津、济南一些中学开辟第二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经验。

在讲“教育制度”一章时,介绍了我国中等教育结构改革,中专、技校、农中、职中发展的有关资料,对本州教改、职数情况也作了简单述评。此外,还介绍了俄罗斯、日本、德国等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情况。

在讲“教学”这一章时,介绍了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研究成果及其五个教学原则;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思想;还介绍了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论”以及“发现法”。

在讲“德育”一章时,补充了中央有关加强中小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决定通知的精神,给学生介绍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在巴甫雷什中学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诸育全面和谐发展”的观点。

(3)突出重点,讲清规律。教材中某些基本概念不太清楚,例如,在绪言中:“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但在以后的各章中却避而不谈“规律”二字,而只讲“关系”,这就使学生费解。

首先,明确“教育规律”。在讲“教育本质”一章时,直接讲“教育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规律”,“教育必须适应经济状况的规律”,“教育必须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在三大规律中,重点讲第三条,特别突出阐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的观点,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其次,明确“教学规律”。在讲“教学过程”一节时,直接讲“教学以间接经验为主的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结合的规律”,“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传授知识与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在这四条规律中,突出讲述了第三条,并充实与之有关的一些教研资料。这样,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教学法原则,教学方法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第三,明确“德育规律”。在讲授“德育过程”一节时,直接讲述“学生知、情、意、行统一活动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学生思想矛盾斗争转化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学校、家庭、社会综合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此三条规律中重点阐述第一条,并把它与平常大家常说的“晓知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经验联系起来,学生就易于理解。

二、扬学生之长,教学议结合

师范院校有很多院系和不同专业,教育学的教师,不能用一个模式,一种方法去给各种专业及班级上课,应根据不同专业和班级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教有所异、学有所获,正如同仁们总结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第一,组织座谈讨论,交流学习心得。根据学生的特点,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自学、讲授、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在给教育科学系的学生上课时,组织了“怎样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如何开展第二课堂”等专题讨论。同学们先写好发言提纲,然后在小组上发言,再由小组推荐两位同学在全班发言交流。由于学生事先查阅了许多资料、文献、详细整理了自己的学习笔记,因而发言都能理论联系实际,很有说服力。其中,一个学生系统介绍了家乡多年来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对全体学生施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经验。

另一位同学在讨论中谈到,他所在的地区,某地方领导给学校规定升学率要在95%以上,于是,学校领导给教师交任务、定指标,教师向学生增课时、加作业,使学生成天处于极度疲劳紧张之中,极大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这显然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这样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当前学校的一些实际情况,既互通了情报,交流了经验,也找到了问题的差距。这不仅使学生认清了形势,明确了任务,并以有力的例子证明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实用性,也进一步提高了师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

第9篇:教育方针的结构范文

一、农村学校体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农村初中体育是以发展基础体育素质为目标的教育,以优选的有效的体育内容、手段和方法,对农村初中学生体育素质的形成、发展施加积极影响的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培养体育的参与意识、能力和习惯的一种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理应受到人们高度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和主观的原因,人们对学校体育的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和质量观的认识程度深浅不一,甚至还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由于条件限制,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设施,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认识错位、观念滞后。包括四个方面的认识误区:①领导层面认识有误区。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教育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领导们对体育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只注重知识教学引领,忽视综合素质培养,导致人才观念的相对“畸形”发展。②教师认识有误区。个别教师“迎合心理”太强,只围“指挥棒”转,考什么就教什么,不顾及教学方针和规律,常常把上面不要求考的体育科目置入不管或是应付。③社会、家长认识有误区。社会期望太高,“望子成龙”心切。为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只要成绩好、分数高就是教得好的铁的见证,也是对学校、对教师最好评价。④学生被迫错位。学生是好动的,但由于家长、老师高分数要求和错误引导,被迫放弃锻炼、克制运动,“一心只读圣贤书”,最后落得“有心无身”,身心畸形发展。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

(二)组织管理没有到位。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组织机构流于形式,农村学校表现尤为突出,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的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农村学校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三)体育教师不够专业。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小学主要分布在县城及乡村学校,发展城镇和农村学校体育是整个体育工作的重点。目前事实恰恰相反,我国广大农村学校财力不足,体育教师奇缺,很多是兼职或代课教师,对制定各种体育计划和如何上好体育课都有一定差距,更谈不上改革创新。

(四)体育设施简陋紧缺。上课需要教具,体育离不开器材,运动项目教学,很多需要一定设施辅助才能得以开展。然而,在农村学校,有连基本场地就不配套,乒乓台、篮球场都没有,单双杠更无法谈,如何开展?设施简陋紧缺成为制约体育发展瓶颈。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给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阻力和消极因素。

二、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体育价值舆论宣传。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大张旗鼓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体育意识。使每个公民真正了解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体育教学与训练,促进人体结构和肌肉完美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情感、情操和审美观念,从而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

(二)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认识。加强学习,特别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益。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三育”或“五育”同步发展,真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三)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①动员鼓励中学生积极报考体育院校,不断充实教育队伍,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积蓄后备力量。②建立县、乡、村三级辅导站,定时定点辅导。建立乡村联系点制度,努力提高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体育教师工作水平。③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