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智慧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西湖小学教育集团一月挂职体会
玉环城关实验小学 林 艳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
弹指间,一月西湖挂职结束。细细算来,在西湖的日子,不足20天。留心观察,细心发现,主动请教,积极参与,挂职学习只有融进学校,才有可能触及其办学之灵魂深处。憾,时光之匆匆;悦,收获亦有之。
一、精雅的西湖校园--繁华中的灵秀
绿树掩映,小巧精致,幽静不失活泼,古朴不失现代,是西湖小学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没有华丽的门厅,没有华丽的建筑,没有宽大的操场,10亩土地,自成一隅,在繁华景区静心独立。灵隐、杨虎城故居、花港观鱼、曲院风荷、杨公堤、苏堤、岳庙、浙大玉泉校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灵秀了这方美丽的土地。
校园东面塑胶跑道尽头的围墙上是一长排箭靶子,两幢主体教学楼的天井内画着一个很大的象棋盘,旁边还有好多象棋。树荫下的条凳旁,设计围棋盘,摆放围棋。课间,学生可随时对弈,挑战智慧。楼梯对面的墙壁上,张贴着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的入门技法。已有79年办学历史的西湖小学,把特色写在墙上。
每个教室门前都招展着各班自行设计的各色中队旗,并配有各具特色的图案和中队名:火箭中队、彩虹中队、海豚中队、幸福鱼中队、红帆船中队……一个个稚嫩富有朝气的名字寄托了孩子们心中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向往。教室门前的地面上描画着西湖十景图,心中有家乡,心中有西湖,细节处尽显爱校爱家教育。
西湖小学教育集团目前共有三个校区,西湖、府苑和文新,三个校区三种风格,但异中存同,每个校区都有由一张张笑脸组成的笑容墙。天真无邪、灿烂亲切,乐观愉悦,微笑是最美丽的语言,笑脸是最灿烂的太阳。给人一个微笑,将收获整个春天!笑容墙--这一道风景单单属于西湖!
二、可贵的西湖现象--纤薄中的壮阔
1.行事规范
走进西湖的第一天,学校的各项安排让我们在意外之余倍感亲切。升国旗仪式,井然有序:升旗、唱国歌、喊校训、唱校歌、系列表彰。之后,学校特意安排我们三个挂职老师上台自我介绍,归属感和亲近感油然而生。仪式结束后,办公室给我们颁发了任命书,任命我们为集团总校长助理,还要求填写挂职学习计划表,上交个人及学校简介并上传西湖小学校园网,一系列事项让人感觉西湖人有着良好的规范做事的风格。
西湖小学校园面积小,但设计精巧,规划有致。西湖人充分发挥智慧,将10亩土地发挥得淋漓尽致,分区、分年级合理使用校园的每一块场地。早锻炼20钟,大课间40分钟,确保人人运动,天天运动。一天一小时属于孩子们的阳光体育时间,在西湖落实得扎实到位。更可贵的是很多老师也和孩子们一起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在规范做事的西湖人心中,没有“不会、不可能”等字眼,有的是想办法做好每一件事的决心和信心。就如集团总校长省美术特级教师章献明一再强调的“每天的工作状态很重要,要努力有创意智慧地工作”!
2.主动发展
在西湖,最让我震撼的是西湖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自觉和主动。作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中央电教馆全国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的西湖小学,充分发挥“全国百佳优秀教育网站”的作用,集团所有的活动都在校园网上公布,老师们会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
11月30日,我们在西湖(文新)小学,参加“网络型教师共同体构建”主题研讨活动暨信息技术专项课题成果中期展示活动。参加人员除了我们几个挂职的外,还有省培小学骨干校长的80位校长。对于西湖人来说,这本是一次非常寻常的学校接待考察任务,但智慧的西湖人充分发挥本次活动的价值,以“对话校长”为题,将考察、学校课题中期汇报和教学工作主题研讨三者合一。
策划这项活动的时间才一个多星期。11月21日,张林书记在网站上发了一个“对话校长”的帖子,要求教师踊跃报名参加这项活动,可以参加上研讨课,可以参加论坛等。当时,我觉得很惊诧,这样的形式,老师们会主动报名吗?如果不会,该怎么办?如果报名人数太多,又会怎么做?当我把疑惑抛向张书记时,她说老师们会报的。报名者过多或过少教务处会做好相关工作。那一刻,深深感叹于西湖小学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主动和积极。
11月30日那天,我们看到共有4位老师执教了公开课,6位老师参加了论坛。用集团青年教师顾笑晴老师的话说“是在众多参与报名的老师中PK而出的,机会难得”。这10位老师在短短的一周时间内,都做了最充分的准备,参加论坛的老师一律脱稿用电子白板汇报。这样的活动,既让人看到了西湖信息化建设的成效,也看到了西湖人对待课题研究的真实态度;既领略了西湖教师的魄力、能力,又感受到西湖教师应对参观、来访者的淡定、从容、热情,立体构建,立体呈现。向阳花木易为春,在西湖沃土上,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这就是西湖的培养模式,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关注每一位教师的发展。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说得对:一个人的发展最关键还是靠自己。主动发展,自觉发展,自己有这样的决心,再加上学校的平台搭建,成长就在眼前!
3.团结热情
在西湖,有一种强烈的文化认同感:我的发展我做主,学校的事就是大家的事,有事大家一起做,态度和行动并重!11月22日晚,西湖三个校区召开家长会。在巡视中,我们留意到一个细节。家长会上有一个环节是家长填写调查表,调查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等情况,并当场投入投票箱。事后,我们在教务处看到好几个老师一起帮忙将回收的调查表从一个个投票箱中倒出,再一张张整理好,统计好,那画面特别温馨。在以后的一段日子里,我们看到很多这样互帮互助的情形。在西湖,一直有这样的好习惯,有事,大家一起做!每一个西湖人在学校都能体会温馨家园的感觉。每一位老师都在参与中成长,在互助中成长,在忙碌中成长,在大浪淘沙中成就自己。
每一学年都会有近200多人走进西湖或长或短时间的挂职学习,西湖人总以最热情的笑脸迎接大家。我们的挂职学习虽然短暂,但在西湖,很有家的感觉。校园里,每一位过往的老师,都能微笑地点头或打个招呼,孩子们也不例外。因为心中有困惑,或者说是想更深入了解西湖的办学之道、办学之策,我们会随时、或预约和西湖各个层面的领导、老师交流沟通。每一个西湖人都会很详细很全面地和我们分享,可以说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不厌其烦。在西湖的日子里,我们时常被这份团结和热情感动着。
章献明校长经常说:在成长过程中,对职业和他人都要心怀敬畏,切不可自以为然。故,在西湖有谦逊的文化。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西湖人对待客人最美的姿态!
三、找寻西湖文化的“根”--精雅中的厚重
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说: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在西湖,在短短的不足20天的日子里,我们感动着、震撼着,试图去寻找这块灵秀土地上的文化之根。
(一)根在管理者的心坎里
关键词: 中职英语词汇教学词汇记忆
众所周知,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一定的词汇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必要基础。从语音、语法、词汇这三个语言要素的比较来讲,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意义上和用法上,词汇都是最难掌握的。词汇量过低不但无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使学生由于可利用单词太少而难以形成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
中职学生英语底子差,词汇薄弱,觉得英语难学,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随着词汇量增加,教材容量加大,难度加深,并要求写作,学生愈觉得英语难学,基本的单词记忆成了棘手的问题。英语单词难读、难记、难写,单词记不住,记住又容易忘,学生渐渐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在高职英语的词汇教学中,如何科学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帮助学生有效记忆所学词汇,就成为英语教学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词汇教学
1.从语音入手,掌握发音规律,进行单词练习。
由于英语是拼音文字,学好语音,对于单词的拼读极为有利。因此,我要求学生从语音入手,跟着录音正确模仿标准的语音,读准单词的音,学生在独立正确拼读之后,进行反复的发音训练,使该词语音形象的正确舌位在口腔中定位,并在大脑皮质上刻下深刻沟痕直至能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然后进行听音辨认物品、听音辨认单词、听音写单词、看图或实物说出单词、读出单词、拼写单词、写出单词,在句子中运用单词。
如教授中职英语第一册Unit 4 “Where’s the Post Office”中的单词:store,bank,church officer,笔者事先把准备好的图片带进课堂,在学生读准这些单词后,听录音辨认单词,两选一、三选一、多选一和做“写出你所听到的单词”的听力题型,这样形象直观,帮助学生直接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我还通过绘画让学生学英语: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单词画出这些名称具体的位置,并在旁边写出各部分的英文名称。同时我还在词汇教学中渗透语音知识、强化语音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使学生掌握语音规则,过好语音关,为学习记忆和积累词汇奠定基础。
2.教学过程中重视视、听结合。
根据语音学习规律,语言学习应多种感官一起作用,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争取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利用图像、文字和声音同时刺激大脑,以便牢固和持久知识在大脑中的记忆痕迹。根据章兼中编著的《外国教育学》研究表明,视、听结合的方法在记忆效果上远优于单一的听或视。
学习与记忆的关系表
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日益频繁,课件的使用也日益增多,给素质教育带来可喜的成效。根据学习与记忆的关系,多媒体用在教学中效果也很好。例如在上“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这一课中的fly a kite,ride a bike,play cards,play volleyball,make dumplings等词组时,可利用多媒体将教材中这些生词静态的插图变为动态的真实画面,给人深刻强烈的印象,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
视听结合也可广泛用在教学中,如将这些生词swim,jump,sing,throw,run写在黑板上,并让几位已知其意的学生站在讲台上分别展示,其他同学根据表演动作猜出其意,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掌握了单词的词义。学生也不像以前那样感到记单词枯燥无味,这种游戏加动作的记单词法,学生感到有趣又记得牢,因为当一个词用动作表现出来后,它就被赋予了十分鲜明的形象,以后如再听到或看到脑海就自然而然地出现其有关的动作情景。
3.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单词记住了不等于掌握了单词,只是奠定了进一步学习的关键基础,只有通过大量丰富的语言实践来巩固和提高理解,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语言交际目的。中职英语第一册教材的每一单元都有很好的情景对话。学生对小品等表演形式较为喜欢,乐于接受。上对话课时,除了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对话外,我还要求学生模仿对话,重新编写一组新对话,第二天上课时由学生上台动作、带表情、带道具表演,每次学生都踊跃参与,主动学习,认真思考。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词不离句,句不离境,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直接掌握了语言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组织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如唱英语歌、做游戏、Daily talk、猜谜等,让学生用简单的、直接的、自然的表达运用英语。
4.增加阅读,扩大词汇量。
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阅读适合学生英语水平,并与教材同步的配套材料,让学生养成通过上下文语境推断生词词义的良好习惯,培养其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词不离句的记忆。订阅课外阅读报刊《英语辅导报》等,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其词汇量,在文章中复习旧单词,学习新单词,同时还教学生学会使用字典,查找信息,激发其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促进其思维,提高其自学能力。
二、词汇的记忆
1.传授构词规律,扩大词汇记忆。
传授构词规律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轻而易举地记住更多的词。
(1)利用同义词、反义词等“对比联想法”记忆生词。
学生学习生词时要联想学过的同义词、反义词,加强对该词的理解,增加记忆,发展联想思维能力。如:full―empty,big―small,tall―short,new―old―young,same―diffreent等。
(2)利用合成、派生、转化构词法规则记忆生词。
合成法:把两个不同意义的词合并构成一个合成词,如:class(班级)+room(房子)=classroom(教室),foot(脚)+ball(球)=football(足球)。
派生词:在词根上加上前缀或后缀构成新词。如:teach+er=teacher,work+er=worker,care(名词)+ful=careful(形容词)。
转化词:不改变词形,将一种词性转化成另一种词性。如:water(名词,水)――water(动词,浇水)
(3)运用“音―义联想记忆法”记忆生词。
如:our―hour, no―know, hear―here, who’s―whose,there― their。
(4)运用“形―义联想记忆法”记忆生词。
如:come―some,shirt―skirt,land―lend。
(5)运用“分类归纳法”记生词。
学生学习生词后,应尽量归纳同类词,便于并联提示,强化记忆。如:按水果、文具、球类等进行分类。
fruit――apple,pear,orange,banana
school things――pen,sharpener,knife,eraser
ball――football,volleyball,table tennis
2.激发主观能动,讲究科学记忆。
记忆是英语学习的重要能力,要培养学生善于记忆单词的能力,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明确的目标、勤奋的精神。充分调动他们与遗忘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严格检查学生单词记忆的情况,学生间互相听写背诵单词,坚持每堂课前5分钟听写出10―20个所学过的单词,不断反复,做到经常性督促。课堂上要求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眼看、口念、耳听、手写、脑记五官运动记忆法记生词。
3.使用单词卡或随身携带的小生词本背记生词。
学生自制单词卡片,词条下注明词义和读音,如果附加一个例句,更有助于加强记忆,利用一些零散时间及英语课前两分钟时间浏览一下生词。
4.反复学习。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规律,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为了防止记忆痕迹的逐渐减退,最好的办法是在没有完全忘之前及时复习,反复循环。利用课外兴趣活动时间,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词汇。教师把任务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动手动脑自己设制生词卡片,用来认字,做词汇归类游戏。比如:把动词(put,go,come,take)、动物名词(cat,parrot,dog)、事物名词(desk,chair,computer,door,window),介词(in,on,from,behind,under,near)分别归类,寻找适当的词、词汇和画配对。
学习和记忆单词是中职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较为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中职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和识记单词的正确方法,使其拥有一把打开英语大门的钥匙,扫除英语学习的拦路虎,词汇教学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关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初步设想.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胡惠芬.以人为本的英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学体会 存在问题
笔者于2002年7月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同年8月进入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从事职业教育中的专业课教学工作至今。在多年的职业教育中,有一点体会想与各位从事职业教育的老师们分享。若说到专业知识,笔者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足够在职业学校任教。但是因为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教育教法及青少年心理学的学习,所以有关教育教法的提高,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把握,都是在这几年的实践教学中逐渐累积起来的。
一、注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大多数职业学校招收的都是初中毕业生,学生的文化素质不如高中生来得高,学习习惯也不好,个人的自律性等行为不如高中生强。通过多年与职业学校学生接触,笔者发现进入职业学校来的学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及适合的学习方法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另一类是对学习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和厌学情绪。因此,笔者在日后的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讲授专业知识外,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多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即使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使他们逐渐克服对学习的恐惧心理,建立学习的自信心,由害怕学习变成爱上学习。如笔者在教授《制剂设备及化工单元》课程时,常常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设备,表扬他们做得比笔者还好,而且鼓励学生对此设备操作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往往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以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学习信心更强,能够积极发言,积极参与动手,往往能够提出笔者备课时未发现和想到或注意到的问题,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通过这门课的教授,我发现很多理论知识学的并不是很好的学生,在这门课中,通过积极动手操作练习,也能取得很好的成绩,甚至有的学生能够得到满分,提升了个人的学习信心。
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专业的知识有些是枯燥难懂的,因此笔者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不忘增强知识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授《中医药学基础》课程的时候,在每讲一味中药的重点知识时,都会增加一些与之有关的传闻趣话。如何首乌名字的由来,就源于一个典故。早在开宝年间,有一农夫名叫田儿,身体虚弱,直至五十岁还没有妻子,为了身体强壮起来,他想要从师修道,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一农夫介绍,认识了一位山上的道人,便拜其为师,日夜跟师在山上修炼功夫。一天,他在练功后,在山上喝酒至醉,便卧于山岗,至夜,在梦中突见有藤两棵,相隔约三尺,苗蔓相交,久而才解,解了又相交,如此反复。田儿十分惊讶,至晨,田儿回想起来还十分不解其意,想着想着,他认定这是一棵神奇的藤,于是将其连根挖起,带回家中,在路中见一老者,便将昨夜梦见的事说了一番,又将挖来的藤根给老者看。老者见状便说:“这一定是仙药也,你何不带回之?”既然你身体不好,一定对你有益而无害矣。”田儿听罢,兴致勃勃地将这棵藤带回家中,将其洗净,遂杵为末,用酒浸泡数日,而后每晨空腹服一钱,连续数月,身体渐渐地好了起来,于是每晨又加服二钱,又数月后,不仅身体健壮,头发也显得乌黑乌黑的,而且容光焕发,经人介绍,聚了妻子,在十年内生有数男,遂改名为“能嗣”,至160岁而终。他的一个儿子叫延秀,照其父亲服用这种藤根,也身体健壮,活至160岁而终。延秀的儿子,亦服此药,也生有数子,至130岁,头发乌黑,面容光焕发,这一奇迹般的事传至远近村落。有人来问他:“你家怎么出了这么多的长寿老人啊?”他随即将服用这种藤根的经过告诉了他们,人们因他们至老头发仍乌黑乌黑的,即叫他为“首乌”。又因为他姓何,为纪念这种藤根便将这种藤根起名为“何首乌”。还有牵牛子、徐长卿、车前子、甘草、山药等典故的介绍,通过这些生动的传闻趣话的引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三、提高个人专业素质水平
职业教育的发展很快,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而专业知识的更新发展也很快,从事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能够给学生介绍学科最新发展趋势及专业知识的新技术、新方法。因此,专业教师为了适应专业教学的要求,必须不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在这方面,笔者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学习各种学校现有的中药制药设备的SOP操作及简单的维修、安装技术,并在教学中加入补充的新资料、新技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打开学生的思维。如笔者在讲授《中药炮制技术》时,在讲到转盘式切药机时,给学生补充了往复式切药机的相关知识,并鼓励学生比较二者的区别。转盘式切药机主要用于团块状、颗粒状药材的切制,而往复式切药机比较适用长条状药材的切制。
四、探索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笔者时刻不忘探索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职业教育重在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对一系列专业课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实践。如笔者在讲授《中药制药技术》时,从以前在实验室的小打小闹的实验室操作,到现在的在固体、液体实训中心进行现场项目教学,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本专业的职业特点,为今后的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如颗粒剂的制备,以前在实验室手工制粒,而现在完全在实训车间使用制药设备模拟药厂生产进行制粒的完整操作。所用设备都是药厂目前生产最先进的,如摇摆式颗粒机、一步制粒机、高效混合制粒机等。
一、叩问价值:计算教学的意义何在?
首先,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现实世界,主要涉及数、量、形三个层面,而计量又离不开数与计算,形体大小的量化也离不开数与计算。因此,数与计算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最基本的工具,是每个公民应当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来说,计算占了很大的比例,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离不开计算,诚如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所说,“所有比较确定的知识,都必须从计算开始。”学生的数学学习说到底是一种经验性活动。经验性重要表现之一的操作运算行为应该说是数学认知的基础。
其次,计算教学有着独特的心智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传统的计算教学,教师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强化,学生则“为学计算而学计算”,忽视了计算教学中的思维成分,淡化了计算对学生进行思维启迪的功能。而今,计算教学中所涉及的每一个计算性质、法则、公式等都镶嵌于具体而鲜活的数学情境,都从这些具体的实例情境中抽象出来。教师在教学计算内容时,既要关注算理的得到,更要重视学生对算理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算理产生、改进、完善的探究历程。学生理解算理形成算法的过程实质就是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而在具体的算法应用过程中,又要经历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这样的学习与应用过程有利于学生发展数学的抽象、概括、分析、比较等思维能力。
再次,当前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计算是学生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在此意义下,计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相关性也就表明了计算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计算将成为连接日常生活与数学教学的桥梁,成为日常生活与数学教学衔接的一个良好契合点。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应该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不论从基本的、长远的生活生产的需要,还是从学生成长的学习需求来看,计算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追寻策略:计算教学的价值如何实现?
计算教学如此重要,但是对学生计算能力差的抱怨声从未停止过。我们常见的是:学生有的不明算理,机械地照搬公式;有的不顾运算结果,盲目推演;而对于一些优秀学生中出现的计算问题,许多人则冠以“粗心”之名,计算到底应该怎样教学?传统的许多经验和做法是非常好的。如,教师清晰的讲解、规范的板书、学生足够时间的独立练习等。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应该加强科学性研究。如,计算情境的有效运用、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究、计算策略的合理优化等。
1.算用结合,丰富学生体验,呈现计算教学之源。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在生活原型中提炼出计算问题,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学习计算是现实生活的需要。计算教学的内涵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计算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在教学中必须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把握好“算”与“用”的度,明确计算教学应以计算为重点、以解决问题为归宿。教材之所以将“算”“用”相连,从计算的角度看,主要是为了以“用”引“算”、以“用”悟“算”、以“用”促“算”,让“算”在“用”的作用下,更现实、更灵巧、更能凸显教育价值、更能满足学生在学习计算过程中所特有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实现算的得法、用的有效。
但“算”中有“用”、“用”中有“算”并不表明在计算教学中要在“算”和“用”上平均分配时间、平均使力。在计算教学中,应体现“计算为主、运用为辅”的理念,善于从现实情境中挖掘出计算的信息,然后重点探究算理与算法;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则应体现“运用为主、计算为辅”的理念,善于引导学生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间的数量关系,然后重点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如,教学“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创设的购物情境,引领学生深入追问运算顺序:为什么先算乘法?让学生直观地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然后将“13+8+3”中的“3”变成“8”,得到“13+8+8”;再在此算式后面加上3个8,得到“13+8+8+8+8+8”,连续两次的动态呈现,三道相关的算式构筑了一个鲜活的变化情境。伴随学生计算时简便因素的不断增大,计算方法逐步由“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计算,转向“先用乘法算相同加数的和”,由此催生出“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顺序”的算法模型――先算乘法,后算加法。这一过程既让学生领悟了算理,又丰富了学生的购物计算体验,使探究计算顺序的活动超出了纯数字操作的范畴,使学生在计算中感知数量关系和“问题解决”的策略。
2.理法通融,自主建构模型,呈现计算教学之根。
计算中的算理是指四则运算的理论依据,它是由数学概念、性质、定律等内容构成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用来说明计算过程中的依据和道理。计算中的方法是指实施四则运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用来说明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算法着重解决“怎样算”的问题,算理则是重点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计算教学中,算理是算法的基础,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算法是算理的操作程序,是对算理的抽象与提升,也是对算理的实践验证。算理不清,算法难以牢固;算法不明,计算技能难以形成。学生学习计算时,不仅仅是单纯地按照计算法则进行计算,更要理解计算中每一步的道理,不但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即达到算理与算法相互融通。惟其如此,计算教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计算教学要在算理与算法间来回穿行,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向抽象算法的过渡和演变,进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要让学生理解:(1)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3个24是多少,再求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2)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3个24得72,所乘的积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得24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教学中,要让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在尝试与探究中掌握算法。
对学生而言,理解算理、建构算法往往是一个艰难跋涉的过程。在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时,教师要注意沟通具体直观和抽象概括之间的联系;在指导学生感悟算理和算法时,教师要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丰富体验、加深认识;在链接算理与算法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和选择,适时因势利导,组织学生比较、反思、评价等。只有让算理、算法和技能和谐融合,学生才能知算理,晓算法;以算理,释算法;依算理,用算法。
3.尊重算法多样化,引领算法优化,彰显教学之本。
对同一个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认知建构和解决问题的视角不同,常常会出现不同的算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算法,鼓励学生对同一个计算问题进行不同的算法思考,通过交流,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分析比较,多中选优,择优而用,提倡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关注算法的优化。
1.引言
词是构成英语语言的基础单位,可以说一个学习者词汇量的大小是衡量其对一种语言的掌握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教师应该把引导学生掌握足量的词汇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本文结合笔者执教学校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对英语基础薄弱的高一学生进行有效的初高中词汇衔接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原因分析
本校高一学生是在重点高中录取完之后录取的,学生的中考分数都是在420分以下(总分780分),生源水平不高。学生的学习习惯差,学习意愿不高,也没有养成系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在初中基本上属于被边缘化了的同学,与老师的互动也不是很顺畅,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对自己的学习也没有足够自信。本校高一学生中男生占80%,女生占20%,因此相对于其他科目,英语是比较令他们头疼的科目。
3.高中英语要求
我校的高一新生在初中阶段使用的大多是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英语教科书(Go for it!),与高中教材基本能很好地衔接。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学生需掌握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并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的语法知识。而高中阶段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使用3500个左右常用词汇,以及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增加了具有丰富表达功能的、常常与汉语表达习惯差异较大的新句型结构,语法上增加了如非谓语动词、从句、虚拟语气、省略、倒装等较难而重要的知识。
从数量上看,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并没有大幅度的增加,但是要求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当前,英语新课改积极倡导给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因此如何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增加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恢复他们的自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4.应对策略
由于本校高一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笔者决定结合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从音标梳理和词汇综合梳理两方面帮助学生巩固词汇基础。
4.1音标梳理
音标对词汇的记忆有很大帮助。同时,掌握好音标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然而,经摸底调查,本校大多数学生基本上不会使用音标拼读单词,或者会读单个音标但无法正确拼读整个单词。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高中阶段,如果学生只会跟读、模仿单词或句子,是远远跟不上高中的学习进度的。老师会“吃力不讨好”,学生也会觉得鹦鹉学舌累,容易忘记单词,很快就失去学习兴趣。因此,从9月份开学伊始,笔者专门花时间把国际音标、重音、音节和语音弱化及同化等基础语音知识,通过结合汉语拼音对比,给所带班级进行了梳理及补充,部分地解决了学生的音标问题,也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和支持。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其薄弱的词汇知识,为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夯实基础,笔者使用了九年级英语教材(Gofor It!)作为练习资料,对学生进行音标强化训练。具体做法如下。
(1)第一周,帮助学生完成48个音标的学习。让学生按顺序认读、简单拼读、默写,并且组织班级上几个得力的学生作为副手帮助老师对每个同学的朗读音标进行过关检测。
(2)第二周,突破元音。要求学生每天把一个单元单词中的元音用下画线标注出来,并朗读过关,从而熟悉打乱顺序下的元音音素。
第三周,突破辅音以及相关的发音规则,尤其是汉语里面没有的辅音。例如[ts][dz][t?][d?][θ][e][?][?][tr][dr][j][?]的发音,[s+清辅音+元音]音节的浊化,以及[l][m][n]的读音变化。这样基本上就把学生看音标朗读单词的难点技能训练完了。
(3)第四周,检查学生是否达到了自由拼读的要求,并开展进一步的巩固训练。学生虽然基本学会音标音素的读音,但是由于受汉语拼音的影响,还是容易混淆一些音标音素的读音。如学生容易把[j][ts][dz]读成汉语的拼音;更多地把['d?u:I?]拼成['d??:I?]。究其原因,还是不够熟悉,所以笔者把每天上课前的必备项目定为读音标、拼读音标。
(4)给学生讲授英语单词拼写与发音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他们科学记忆,提高记忆效果,尤其是元音字母及元音字母组合所发的音,让学生仔细地做好笔记,并每天进行早晚读。
4.2词汇综合梳理
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做好高一英语与初中英语的衔接过渡,而不该一味地追求高成效、快节奏的教学。高一新学期开始,笔者通过“词汇大比拼”的形式对高一新生进行了词汇摸底,并根据摸底情况将初中的旧知识与高一新知识灵活地穿插在一起,做到因材施教、以旧带新、以新温故。笔者利用两个月的时间,通过拼读音标、听写单词、讲解单词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语音、词汇、句型等方面系统地梳理九年级的重点词汇,这样学生才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足够的英语知识储备来迎接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1)先让学生画出每个单元里面各个词汇的元音音素,读好元音,再到组长那里去朗读,然后拼读单词,进行单词拼读过关测试。
(2)听写单词。学生会读之后就有信心听写了,所以老师布置的听写任务基本上有80%的同学能够过关。教师需要给学生两天的时间准备听写任务,以免令他们太过紧张。
(3)与此同时,老师让学生对背诵的单词进行讲解,这样就更加强化了他们对单词读写和用法的掌握,增强背诵效果。
(4)选择一个话题把单元的词汇串起来,使学生产生联想记忆。如九年级第一单元中“How conwe become good learners?”“By taking the notes.”这个句型的运用。笔者除了讲解How can we learnEnglish better?By reading aloud/making word cards/watching videos…这个话题外,还把话题拓展到“How can you be happy?”“By helping others/making much money/surfing the internet…”,话题丰富,既巩固了词汇,也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各抒己见,很放松,即使有学生不会用英语表达,也可以说中文,其他学生和老师帮助他翻译成英语。
5.心得体会
经过两个月和学生的磨合和训练之后,班级里的学习氛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同学们也更加喜欢英语。有些同学发出感慨——以前觉得英语好难,现在感觉不难了。现笔者将体会梳理如下。
5.1教学多元化
教师需要吸收一些新的工作方式与技能,不能永远只是一块黑板、几本书。这就要求老师不断地自我学习和发展,努力掌握教学辅助技能,充分利用校内的课程资源,提高信息、网络、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5.2和谐的师生关系
老师的创新是为了能更好地教学,让学生学得更好。从学生的角度上来说,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也需要发生及时的转变。学生不能被动地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既然老师的身份转化成了促学者、引导者,那么学生也应适时地转变他们的角色。学生要主动迎合老师的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想法,以探讨的形式与老师作交流。在这样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就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5.3朗读背诵的习惯
学语言就要读出来、喊出来。然而高一新生一开始在早读时并不愿或不敢放声地读英语,面对这种情况,笔者以身作则,早读铃声一响,立即安排好学生的早读任务,然后富有激情地朗读阅读材料。在笔者的带领下,教室里读英语的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有感情。
5.4课后巩固
“好为人师”是同学们的天性,给他们尝试当老师的机会能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晚自习时安排课代表给同学们听写20个单词,让组长们进行批改,每周四天,并让同学们互相批阅,增加他们对单词的反应速度,从而为今后做题的提速做好准备。
以上观点仅是笔者近期的一些教学心得和做法,只有继续坚持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期待得到各位同仁的指点和指正,让教和学变得更加灵动。
二、英语绘本阅读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所谓绘本,既我们通常所说的图画书,是以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来叙述故事的一类图书。绘本主要强调的是运用图画来展现故事情节,文字只在其中起到辅的作用。将英语教学知识制作成绘本对学前儿童进行教学,是几年来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大量与此有关的研究结果都表明:在学前儿童中实施英语绘本阅读教学能够很好的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对儿童的听、说等英语语言技能都是极为有益的。首先,我们都知道一门语言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都必须将这门语言的词汇、语音以及语法结构的语言形式做到融汇贯通。英语是国际上最为普遍的交际用语之一,对语言的学习就必须让学生从以上所说的语言三要素上来进行整体性的学习。英语绘本能够为学前儿童提供学习英语知识所必须的应用教学实例,学前儿童在阅读英语绘本的时候可以学习到怎样来完整的表达英语句子,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为今后语言知识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1]。其次,学前儿童由于年龄教小,往往心性未定,处于不太识字的尴尬状态,因此利用“读图”的方法来对其进行教学是最为合适的,英语绘本中的图画能够很好的促进儿童对于英语语言进行准确的理解,结合大量的英语词汇,能够很好的增进学前儿童对于英语语句结构的理解和认知能力。生动形象的英文绘本,再加上听力训练,以听促说,是提高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最后,用英文制作的优秀绘本都有寓意深藏在其中,这些优秀绘本所展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意境都是针对孩子的认知特点设定的,因此这些有趣的图画内容对于提高儿童的课堂参与度是非常有帮助的。学前儿童在进行英文绘本阅读教学时,不仅可以学习到专业的语言知识,而且能够加深对周围环境以及世界的认知,而这种开拓视野的认知才是真正滋养生命的知识。
三、英文绘本教材的选择在市场上英文绘本的质量是参差不齐的,优秀的绘本教材往往有着精美的图画以及丰富有趣的故事情节。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正是喜欢看图听故事的年龄,因此选择优秀的英文绘本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英语教师在选择英文绘本时需要注意绘本内容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想要挑选出优秀的英文绘本成为英语课堂中有效的辅助教材,教师还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如网络、书店、图书馆等)搜集优秀的英文绘本,并且与之相关的其他教学形式(如幻灯片、音频、视频、图片和文字等)的资料也是不可缺少的[2]。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需要运用自身的专业素养来辨别其中的优劣,从大量的资料中挑选合适的教学内容来对英文绘本进行整合,从而建立出一个专门的英文绘本资料库。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在选择英文绘本时必须要注意四个方面的内容,如下所述:(一)绘本内容的选择在英文绘本阅读教学中,关于如何选择良好的图画作品作为其主要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我们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绘本内容中对于图画作品的选择需要基于学前儿童对事物的认知特点出发进行选择。教师在选择英文绘本时,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需求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因此对于学前儿童的教育不能模拟学龄儿童的教育方法,应当要选择那些短小精悍、重复性强且语言精练的英文图画作品来作为英文绘本的选择标准,以此为标准选择出来的英文绘本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还能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
第二,英文绘本在选择时需要以儿童现有的英语发展水平来作为依据。教师在对英文绘本进行选择时,需要着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尽量选择离发展区最为接近的英文绘本,也就是说,英语教师选择既不能选择太简单的英语绘本,也不能选择难度较大的英文绘本,而是要难度适中。如果图画内容太难,儿童则很难看懂其中的内容,容易产生畏惧感;图画内容太简单,那么儿童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会感觉很无聊。第三,教师要针对能够引起儿童兴趣的话题进行选择。由于学前儿童年龄较小,因此想要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就需要根据儿童的知识背景以及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学前儿童的英语水平是极为有限的,他们是不能够依靠自我来完成对英语句子的理解的,为了提高儿童的理解能力,教师就需要选择那些与儿童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来展开教学,例如学生喜爱的玩具、颜色、动画、服装等等。只有选择那些能够引起儿童兴趣的英文绘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二)绘本色彩的选择长期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专家认为:儿童大多都喜欢色彩鲜艳明亮的事物,特别是色彩差别较大的。有数据表明:一些儿童对于鲜亮颜色的喜欢程度一直会持续整个儿童阶段。色彩的喜爱是能够吸引儿童关注的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在选择绘本时更应该注意选择那些图画色彩鲜明,对比度较高的绘本图册,以达到吸引儿童注意的目的。(三)绘本的选择要结合幼儿园教学的目标在学前儿童中开展英语绘本教学目前在我国刚刚起步,因此教师在开展英语绘本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幼儿园中有关的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来选择合适的教学题材,目的是为了给儿童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奠定基础,并形成相应的教学体系。
1.1开展“诚信文化大讲堂”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相关人士和优秀校友,做中华传统文化、道德模范事迹等诚信教育报告和讲座,深化诚信文化意识,提升诚信文化素养。
1.2开展大学生诚信文化节活动。开展以诚信教育宣传展、廉政文化教育周、有奖征文、短信征集、校园DV大赛等诚信教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诚信文化节,集中宣传和弘扬诚信文化,廉政修身,提升学生诚信意识,倡导学生诚信行为。
2、实施诚信导航工程,培养学生诚信意识
与入学和毕业教育相结合,将诚信教育融入思想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
2.1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第一课”。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组织学生学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问答,开展诚信教育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进行入学诚信宣誓,帮助学生提高诚信意识,树立诚信理念,为大学生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2.2开展“诚实自荐诚信履约”毕业生教育活动。组织诚信教育讲座、报告会和宣誓活动,强化在择业诚信观念,培养诚信品德素质。开展以诚信就业为主要内容的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结合典型案例,教育学生诚实自荐,诚信履约。
2.3开展“职场人生从诚信开始”系列报告会。邀请成功人士为青年学生做报告、共交流,引导学生遵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将诚信理念贯穿职业生涯始终。
3、实施诚信学风建设工程,锻造学生诚信精神
与学风建设相结合,加强考风考纪和学术道德建设,锻造学生诚信精神,营造勤学惜时、善思笃行的优良学风。
3.1开展考风考纪建设先进集体创建活动。开展考试无违纪创建和考风考纪建设先进集体创建活动,采取诚信考试承诺、考风考纪讨论、案例警示等开展考前动员;期末考试后对考风考纪建设活动进行总结表彰,进一步加强考风考纪建设,营造诚信考试氛围。
3.2开展“无人监考”试点建设活动。开展“无人监考”考场试点工作,推出由老师监督考试转向学生自律考试的试点改革,培养学生诚实做人,诚实做学问的良好品德以及自信、自尊、自主、自律的意志品质。
3.3开展诚信学术系列教育活动。开展诚信学术沙龙、毕业生论文诚信承诺、典型案例教育等活动,抵制学术不端,弘扬诚信学术,倡导严以致学,诚以处事,坚持学术诚信,勇攀科学高峰。
4、实施诚信助学工程,塑造学生诚信品质
与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诚信还贷、信用做人观念,教育学生自立自强,受助感恩,励志成才,回馈社会。
4.1开展“助学贷款助我成才”主题教育活动。为贷款学生进行政策解读和信用教育,组织贷款毕业生进行还款确认和诚信教育,开展贷款毕业生违约案例警示教育活动,教育学生珍惜信誉,诚信还款,诚实做人。
4.2开展“诚信评选阳光助学”系列教育活动。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助学体系,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引导他们诚实申报奖助学金,诚信履行评选程序,砥砺品质,诚信做人。
4.3开展“砺志感恩诚信成才”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砺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开展自强之星评选活动;开展“三个一”感恩教育,即算一笔感恩账、写一封感恩信、献一次爱心,化感恩之情为进取之志,树立贫而弥坚的精神和诚信感恩的品质。
5、实施诚信修身工程,提升学生道德素质
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挖掘并发挥先进典型引领和示范作用,倡导诚信文明行为,引导学生将诚信转化为自觉行动,全面提升学生诚信道德素质。
5.1开展诚信体验系列活动。通过设立诚信报刊亭、诚信阅览室、诚信驿站,采取学生无人看管、自助服务的方式,营造诚信自觉氛围,倡导学生诚信行为。
5.2开展诚信典型征寻活动。寻找身边的诚信事迹,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方式记录身边的诚信之举,使学生互相示范,共享感动,共沐诚信之风。挖掘校园诚信典型人物和事迹,开展诚信道德标兵、诚信团队等诚信典型表彰活动,印制“最美诚信大学生”事迹录,以诚信典型引领学生提升诚信道德素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切实把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党的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逻辑起点,提出了“三个倡导”,为我国当今时代进一步凝聚价值共识指明了方向。
在当代中国大众化的系统工程中,不断地深入宣传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已经成为当前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重要问题,为此一些学者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本问题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被人们接受的基础上才能起到引领人们价值观念发展的作用,我们应该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意义,如何确定其教育原则等基本问题,成为学界研究的新热点。
首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涵的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具有目的性、方向性,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张丁杰,曾贤贵从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论述了其内涵。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将大学生培养成符合国家、社会需要的人,这样的人不仅有才而且要有德。而井阳军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阐述了其内涵,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有理论依据和教育思想,更重要的是要有具体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其次就其教育意义的研究。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意识很强,但欠缺辨别是非的能力,外界的各种因素会影响到他们。从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紧迫的时代和现实意义。当前学界主要从大学生、国家和学校三个角度说明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首先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其次对于国家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使国家拥有有才有德的高素质人才,可以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资源。井阳军就指出,“只有大学生构建了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才能保证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建设。”最后,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可以促进良好校园环境的建设,且通过教育可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再次,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原则的研究。关于这一内容学界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方面从大学生本身来说,认为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要符合大学生的特点。另一方面从教育本身来说,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张志祥等认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确立要具备方向性原则、时代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二、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困境研究
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学界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第一是当前大学生信仰不坚定,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不够。表现在对理论信仰不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够坚定等。第二是当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对很多問题看法不同、理解不同,没有固定的价值判断标准,容易受新观点、新理念、新思潮的影响。没有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存在明显的价值观多元化倾向。第三是高校教育存在弊端,没有将教育和实践活动很好的结合起来。只重知识技能培育、忽略心理心智培育在高校盛行。第四是全球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下,各国经济、政治、文化联系更加紧密。而作为80、90后这一代的大学生,他们是从小看着美国大片和日本漫画、吃着肯德基和麦当劳的薯片、玩的是美国的网络游戏,这些都滋长了实用主义、存在主义、享乐主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成了困难。经济全球化使爱国主义精神弱化,容易造成大学生价值取向紊乱。对于上述提到的困境,需要有具体的途径进行解决。
三、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策路径研究
能否运用合适的途径开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学界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措施和方法。
第一就是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普及,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第二是制度建设,只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制度化、体系化,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法可依、有制可依。第三是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是一个载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校园文化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的好坏。陈必华和王鹏还特别指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承担了塑造大学人文精神的重要职责,而且是社会道德的构成要色和支撑杠杆,是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的重要途径。”
作者:蔚吉
参考文献:
[1]汤燕妮.传播学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J].中国报业,2012,(12).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有两个或者多个义项,它作为人类自然语言的普遍现象,历来是语言学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早期的语言学家如 Fodor、Trier 等从语义特征(semantic feature)或语义场(semantic field)等角度来研究语义,并未能把握多义现象的全部和本质。认知语言学家们则提出应结合人们的基本认知能力来系统地研究语言,他们将原型理论、范畴理论和框架理论等应用于语义研究,对多义现象做出了新的、有说服力的解释。
二、多义现象
根据 Bolinger 的观点,自然语言最理想的状况应是一个词形对应一种意义,反之亦然。然而,这种观点尽管有助于消除歧义却不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也不符合人类认知规律。客观世界事物的无限性及人脑对信息的理解和储存能力的有限性要求语言要以最少量的符号传递最大量的信息。因此,往往一词被赋予多义,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一词多义较难于学习,尤其对于二语学习者而言,更是学习的困难所在。
一般说来,词的义项变化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 辐射型(radiation):派生义从基本义项向四周放射扩大,各个派生义项之间相对独立。( 二) 链型(concatenation):词义从基本义项开始派生出第二义项,第二义项派生出第三义项,以此类推。( 三) 综合型(combination):此种模式综合前两种模式派生出新义项。如“pen”语义扩展为链型扩展:“硬质的羽毛”——“用来蘸墨水的硬质羽毛笔”——“蘸墨水的钢笔”——“笔”。“face”以“脸”为核心辐射扩展为“面容;表面;方面;面对”而其中的面对又链式拓展为“正视;承认”,“正视”继而又拓展为“(感到不能)对付;(明知不好办而)交谈;必须对付(某情况)”,从而形成了混合式语义扩展。那么各个义项之间又是通过何种途径来建立起联系呢? 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以及意象图式的隐∕转喻映射为此提供了理据。
三、多义现象产生的机制
传统语义学理论认为一词多义现象是一个单一的语言形式具有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密切相关意义的聚合。可以说此种理论并未把握多义现象的本质,传统的成分分析法不能有效地区分一词多义和同形同音异义词,而认知语言学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认知语言学则认为多义现象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它意义延伸的过程。中心词义往往是范畴理论中的原型,继而通过辐射、链式或者综合式形成其他义项。
(一)原型范畴理论
在传统的经典范畴理论中,范畴的边界是清晰而非模糊的,范畴由范畴成员的共有特性来界定,一个物体若具有某范畴成员的所有共性,则它属于该范畴,否则就不属于该范畴。但此种观点在六十年代受到了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的质疑。罗施、拉波夫等人通过对不同文化范畴形成进行比较建立了原型范畴理论。根据该理论,原型(prototype) 是同一个概念范畴中最典型的、最具代表性的成员。判断某物体是否归入某范畴不是看它是否具有该范畴成员所有的共同特性,而是看它与其类典型之间是否具有足够的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某些具有显着特征的基本物体构成了基本层次范畴,这些基本层次范畴让人们付出最小的认知能力而收获最大量的信息。在基本层次范畴之上和之下分别有高层次范畴和低层次范畴,如“鸟”是基本层次范畴,在它之上有更高层次范畴“动物”,在它之下有更低层次范畴“燕子”,“麻雀”,“老鹰”等,他们构成了上下义的关系,但原型既不是最抽象的上义词“动物”,也不是最为具体的“燕子”,“麻雀”,“老鹰”等,而是其中的黄金中位词“鸟”。
类典型效应和范畴理论为解释一词多义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词义可纳入语义范畴,因为语言结构同其他概念结构一样,都是建立在同样的认知机制之上的。在一个词的诸多义项中,各义项的地位并不平等,有一个是更为中心或核心的意义,因而成为其它词义的原型,一般的语义原型都是最为常用的词义;其它词义都是在该原型词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出来的或辐射出来的,从而形成了词义的辐射范畴。简言之,多义范畴就是一个以原型意义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展的结构。以形容词 hot 为例,其9个义项如下:(1)热的,烫的;(2)(指人)感到热的;(3)(指调味品等)辣的;(4)使人感到热的;(5)强烈的,热烈的;(6) (猎物的嗅觉)新鲜而强烈的;(7)指(新闻)新鲜的,引起轰动的;(8)指(音乐)节奏感强、情绪激昂的,扣人心弦的;(9)指(竞赛者)技术高明的,令人赞叹的。其中“(1)热的”为hot的原型义项,第(2)至(9)义项都是围绕该义项衍生出来的。衍生出来的9个义项之间至少有一个或几个共同的属性,但没有任何属性是所有成员都共有的。所有义项的家族相似性表现在都与温度升高或情绪激动有关。各义项间的关系可用以下图式来表示:
原型语义(1)通过辐射型将语义扩展到(2)、(4),(1)、(4)、(5)、(9)又形成明显的链型扩展模式,hot词义扩展结合这两种语义扩展模式,形成了综合型的语义扩展模式。在英语一词多义中,很少见到单一的辐射型和链型扩展,大多数语义扩展模式都是综合型的。但是我们发现辐射型语义扩展所得到的几个义项并非完全对称的关系,(5)辐射扩展到(6)、(7)、(8)和(9),显然(6)、(7)、(8)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强烈,而(9)指( 竞赛者) 技术高明的,令人赞叹的,指其技术高明可令人有感到新鲜、激动,与前三项热烈激动程度明显削弱。
(二)隐喻和转喻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认为,多义词是在一定的意象图式基础上通过隐喻和转喻手段而形成的。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外界事物和现象形成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关系反复作用于人脑时,人脑便会形成意象图式,即人类经验和理解中一种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意象图式是反复出现的对知识的组织形式,是理解和认知更复杂概念的基本结构。在日常生活中,当新的概念、新的范畴出现时,人们不是无止境地创造新词语,而是利用大脑认知活动的特点,通过意象图式的作用,将新认识的抽象概念与已知的事物相联系,找到它们之间的关联点,用已知的、具体的事物表达新的、抽象概念,这样一来就产生两个认知域,即由源域 (source domain) 到目的域 (target domain) 的认知投射或映射(mapping)。这种投射有两种,一种是从物理的概念域到抽象概念域的隐喻投射,另一种是从基本层次范畴到高级层次范畴或低层次范畴的转喻投射。隐喻投射是以事物间的相似性为基础的,如“The price is high.”中的“high”的意义可视为“The hill is high.”中 high 的概念映射;前者表达抽象意义,后者表达具体意义,二者的投射以 MORE IS UP 这个意象图式为中介。而转喻投射则以事物之间的邻近性为基础,如在Let’s have a chat over a bottle中,以 bottle 转喻wine。
无论隐喻还是转喻都体现了认知语言学的哲学观,即经验现实主义;此观点具体可阐述为人类认识世界是一个由简单具体到抽象复杂,由认识自身构造和经验到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即人物过程空间实践性质。仍以上图中的hot为例,在英语中hot一词最初用于热量感知域(the domain of thermal sensations)表示“热的,温度高的”,其后逐渐映射到味觉感知域(the domain of taste sensation)表示“(调味品)辣的”,再到心理感知域(the domain of psychology) 表示“强烈的,热烈的”,三者的映射可能基于相似的体验,即无论是辣的食品,激动人心的消息还是情绪激昂的音乐都可能会导致人体温度升高、心跳加快,产生热感。(猎物的嗅觉)新鲜而强烈的;指(新闻)新鲜的;(音乐)节奏感强、情绪激昂的,扣人心弦的;(竞赛者)技术高明的,令人赞叹的,则分别反映不同的心理层面上的热感体验。由以上分析可见,隐喻和转喻与多义词的产生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作为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已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人们的概念系统,决定着人们语言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