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事业单位考核重点范文

事业单位考核重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事业单位考核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事业单位考核重点

第1篇:事业单位考核重点范文

一、抓制度健全,夯实考核工作基础

一是完善考核工作机制。2011年,我市以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为契机,市县两级均成立了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2012年,率先对全市18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绩效考核。2013年,在总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工作经验和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了《临沂市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办字[2013〕90号),对绩效考核的内容、指标、程序等做了明确规定,为开展考核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出台了《临沂市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工作规则》(临事考委[2013]1号),对事考委主要职责、办事机构、会议制度、审批程序、文件审签等方面进行了明确,为开展考核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科学制定考核指标。根据各类事业单位不同的行业特点、业务类型、任务目标,突出考核指标设置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制定了“综合考核、目标考核、社会评价”三位一体的百分制考核指标体系。综合考核指标突出客观公正,主要依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的日常登记监管台账进行,重点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年报、信息公开等情况进行考核,占20分。目标考核指标突出任务导向,重点对事业单位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情况和内部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对创新成果、重要业绩、突出贡献等进行测评,占60分。社会评价指标突出群众需求导向,通过民主评议、民意调查等方式,重点对行政效能、作风转变、服务质量、公众满意度进行测评,占20分。指标制定程序上,由被考核单位上报主管部门再上报市事考办,市事考办反馈至主管部门再反馈至被考核单位,确保考核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三是合理选取试点单位。鉴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是一项新任务,我们坚持试点先行,稳妥推进。先后对教育、交通、卫生、畜牧等多个部门进行了实地调研。经比较论证,教育、卫生两个系统所属的学校、医院与民生关系密切,社会关注度高,编制数和从业人员数占全市事业编制人员总数的50%以上,在事业单位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最后选定9所学校、7家医院先行开展试点。在具体指标制定上,学校侧重招生办学、课程开设、教学研究、教师队伍管理等方面;医院侧重门诊量、人才引进、科研创新、医疗政策执行等方面。

二、抓组织实施,确保考核客观公正

一是注重工作结合,形成考核合力。鉴于年底组织、人社等各部门的考核比较集中,在工作安排上,我们统筹推进,提前沟通,加强了不同考核的整合衔接,拟定了《2013年度市属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临事考委[2013]2号)。与组织部门的考核结合,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同时发放了《绩效考核满意度测评表》。与教育、卫生部门现有的行业考核结合,将教育督导千分制考核、医院年度综合考核分别纳入目标考核实施细则。与市纪委(监察局)的行风评议结合,参考使用其评议结果。

二是注重实地考核,确保评分真实。明确了考核预告、自查自评、实地考核、社会评价、综合评审、确定等次、公示备案7个环节,突出抓了实地考核。从市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主管部门抽调人员,分别组建教育、卫生系统专业评审委员会,组成4个考核组,通过召开会议、个别谈话、查阅资料等方式,对综合考核和目标考核指标进行初步评价赋分,填报《2013年度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目标考核评分表》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个别谈话统计表》。对被考核单位承担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如省、市级医药卫生重点专科建设,学校重点实验室及在建工程等进行了现场核查,了解项目进展情况。

三是注重社会评价,确保客观公正。经与市纪委(监察局)沟通协调,依托市行风评议办公室、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将被考核单位纳入到行风评议的范围内。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教育系统侧重加强机制建设、规范招生教学行为、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开展社情民意调查3000余人次,征集了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意见;卫生系统侧重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等方面,通过电话抽查、明察暗访7000余人次,共收回有效样本2100多个,征集了就诊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意见,确保了评价的客观全面。

三、抓结果运用,确保考核落到实处

一是严密组织评审。市事考办书面征询了市综治办、计生委等“一票否决”部门意见,召开了由市事考委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和业务科长参加的综合评审会议,确定考核得分。市事考办根据被考核单位综合得分情况,提出考核等次建议,报市事考委审核同意后,将考核结果书面反馈被考核单位,并进行了公示。根据考核成绩,确定了A级单位2家,B级单位14家。

二是严格兑现奖惩。将考核结果记入主管部门年度考核总成绩,作为被考核单位领导干部奖惩、选拔任用,调整机构编制、单位财政经费和职工收入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其中,被评定为A级的单位,结合组织部门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人社部门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将其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评为优秀等次(不占用该部门的优秀名额),将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优秀比例上调至20%。同时,财政部门在专项财政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

第2篇:事业单位考核重点范文

一、明确了考核的范围

《办法》明确规定了考核适用范围,除已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范围的事业单位外,所有纳入机构编制管理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和使用事业编制的其他公益性组织。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开展,是对现有考核的重要补充,实现了全市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综合考核工作的全覆盖。

二、确定了考核的内容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内容,包括事业单位所承担的各项职责的履行情况,重点是提供公益服务情况。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由公益服务效能指标和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两部分构成。公益服务效能指标,占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的60%,主要考核事业单位是否全面正确履行职责,以及提供公益服务的能力、质量和效率的情况。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占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的40%,主要考核服务对象对事业单位履行职责、提供公益服务水平的评价,以及服务对象自身公益服务需求得以满足的程度。

三、设定了考核等级评定标准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分数,根据各项考核指标及权重计算,实行百分制。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结果分为A、B、C三个等级。评价标准为:考核得分不低于90分的,定为A级;考核得分不低于60分的,定为B级;考核得分低于60分的,定为C级。《办法》还对加减分进行了界定,事业单位综合性业务工作当年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奖励的,经审核认定后给予加分;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机构在日常巡查或专项检查中,发现事业单位存在违规违纪行为的,视情节轻重,扣减1―3分。《办法》规定了三种不得定为A级的情形,一是超出职责范围开展业务的;二是履行职责中缺位或不到位的;三是法定代表人有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有关部门或机关处理的。《办法》还规定了直接评定为C级的四种情形,一是超过一年未开展业务活动或自行停止业务活动一年以上的;二是出现重大责任事故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三是不按规定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或不按规定接受事业单位法人年检的;四是绩效考核中弄虚作假,情节严重的。

四、规定了考核方法和程序

《办法》规定,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对其所属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原则上每年考核一次。

考核的程序分为制定考核方案、现场检查考核、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考核等级评定、考核结果反馈、考核结果公布六个步骤。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所属事业单位考核方案,并负责成立考核组,组织实施公益服务效能指标考核。市事业单位考核办委托专业统计调查机构开展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为体现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要求调查的有效样本原则上不少于200个。市事业单位考核办负责综合评分,提出考核等级建议,报市事业单位考核委确定后,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并将考核结果在媒体上进行公示后公布考核结果。

五、规定了考核结果的运用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结果,是确定事业单位履行职责评价、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事项调整、事业单位财政经费预算、事业单位领导班子调整、事业单位奖惩及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的重要依据。对被评定为A级的通报表彰;适当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当年度各类评先树优中优先推荐。对被评定为C级的单位减少财政支持力度;通报批评,取消单位当年度各类评先树优资格;法人年度检查定为不合格,给予警告,限期整改,视情况调整其机构编制事项;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当年度不能推荐为评先树优对象,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等次,考核结果连续两年为C级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对单位领导班子予以调整。

考核结果的使用,涉及市事业单位考核委成员单位职责的,由相关成员单位提出具体实施意见,经市事业单位考核委审核后,按程序办理。各成员单位要将考核结果运用情况按规定时间报市事业单位考核办备案。

六、要求加强监督管理

一是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管理,对所属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客观分析,督促其认真整改在履行职责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公益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是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督促事业单位规范运行,不断提高绩效和管理水平。根据绩效考核情况,对事业单位实行分类监管,重点监管评定为C级的事业单位。

三是市事业单位考核委成员单位及考核相关部门之间,应当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充分运用好考核结果,切实发挥考核的导向和激励约束作用。

第3篇:事业单位考核重点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薪酬激励机制;绩效考核体系;岗位聘用工资制度;团队意识

传统意义上,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工资机制不具备激励效果,或者只有弱激励效果,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务院规范津贴补贴等一系列涉及机关事业单位的薪酬福利机制政策的推广,事业单位薪酬机制的激励效果重新被社会所重视,这也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深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薪酬机制的激励功能

企业发展需要人才,事业单位发展同样需要人才;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需要保证良性竞争性,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同样需要良性竞争性;具有激励作用的薪酬制度可以保证事业单位人才建设具有竞争性质,能够吸引单位发展所需的优质人才;另外,薪酬激励可以留住人才,提高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动力,为事业单位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还可以纠正事业单位发展和个人发展的目标偏差,促进事业单位发展和人才发展同轨同步。

二、事业单位现行薪酬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现行人事工资制度缺乏弹性和合理性

现阶段我市事业单位全部实行评聘结合、按岗评审的岗位管理制度,绝大部分事业单位以专业技术岗位为主,严格的岗位工资制度限制了事业单位人才发展的积极性,虽说现阶段执行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机制,但是事业单位领导分配绩效工资不够合理,过多考虑公平就必然影响效率,大锅饭思维必然导致懒人扎堆,绩效工资调节可以说力度和弹性根本不够,不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需要,达不到激励人才积极性的作用。

(二)事业单位现行薪酬增长机制不健全

现行事业单位人才薪酬增资主要有三个方式:一是定期普调薪酬,一般不具备激励效果;二是事业单位职务晋升增资,职务晋升(包括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工勤技能等级等)只涉及少数人,它不是一种普遍适用的工资增长机制;三是岗位聘用增资,但现行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或严格执行这样的制度,总之,薪酬增加制度化还没有完善起来,没有将人才的工资收入与其绩效和技术水平紧密联系起来。

(三)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导向只重过程,不重结果

现阶段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标准存在较大问题,绩效考核最终变成了奖励那些看起来最忙、工作时间最长、实际却在熬时间、磨洋工的员工,“白天闲聊喝茶,晚上点灯搓麻”的员工大有人在,创新型、效率型人才却没有得到绩效考核的青睐;绩效考核导向错误导致薪酬激励导向错误,失去了薪酬激励本应有的作用。

三、事业单位薪酬激励机制的改革对策

从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发展角度来看,薪酬机制不仅仅是人才自我发展所需的物质保障,更是代表着人才自身的价值、代表事业单位对人才自身贡献的认同,还代表着人才个人能力和发展前景。马斯洛需求金字塔认为,处于需求最顶层的就是人的自我实现需要,而事业单位人才自我实现需要重点就表现在绩效考核和薪酬机制上。事业单位管理者为了招募人才,留住人才,就必须适应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改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制定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考核机制、目标控制机制和薪酬激励机制。

一是要提高事业单位人才的主人翁意识和团队意识。事业单位管理者必须想方设法树立人才的主人翁意识,融入事业单位团队之中,只有人才在工作中有主人翁意识,才能自发提升自身工作主动性,提升全局工作参与度,激发自身创新意识和责任感,从而为事业单位效能建设提供更大的贡献;事业单位团队建设也很重要,人才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面带不来优秀的服务效能,事业单位管理者必须想方设法将人才有机糅合在一起,凝聚在团队里才能发挥集团优势。

二是要创新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工资制度。事业单位管理者应根据单位自身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定设岗方案,根据省岗位管理文件要求,分别对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在事业单位员工管理上,逐步打破员工身份限制,把“按身份用人”变为“按能力用人”,按能力定岗位,以岗位定薪酬,严格兑现岗位聘用工资。

三是要确保事业单位人才激励方向。事业单位管理者必须打破大锅饭思维,敢于推行层级绩效考核制度,将结果严格付诸于薪酬制度。通过有差别的绩效考核机制和薪酬制度,引导事业单位人才的工作价值取向由“论资排辈、大锅饭”向“比贡献,比创新,比效率,比效能”转变,达到事业单位发展和人才发展的双赢。

四是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事业单位如果不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岗位测评和以岗定薪就没有任何意义,人才激励也就无从谈起。进行岗位测评和以岗定薪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挥薪酬机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应该把薪酬与绩效考核严格挂钩。这就要求建立科学可行的绩效考核体系,事业单位管理者要定期对职能科室及人才的绩效能力水平进行定期考核,定量打分,全面了解部门人才的完成工作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方案。通过对人才的绩效考核,树立人才正面典型,确保能者优、差者劣,优者上,劣者下。

四、结语

事业单位发展要靠人才,人才激励要靠合理的薪酬机制,而合理的绩效考核有助于建立合理的薪酬机制,一个成功的薪酬制度,应该是一种让人感到受重视、受公平待遇的魅力。事业单位管理者要根据事业单位职能、特点和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定员、定岗,定工作量,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采取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薪酬分配方式,推行薪酬管理创新,发挥薪酬激励效应,激励事业单位人才发展,从而让人才战略发挥作用,提升事业单位服务效能。

参考文献

[1]陶表红,张春琴,邹淑珍.浅谈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中的运用[J].企业经济,2005,(7).

第4篇:事业单位考核重点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问题;优化

[DOI]10.13939/ki.zgsc.2017.15.215

事业单位员工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业绩不容易被衡量,这使得绩效考核工作开展难度很大,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方案也需要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绩效考核的引导、激励、敦促作用,推动员工绩效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目前事业单位考核方案效度较低,很难对员工的真实绩效情况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这导致了员工对于绩效考核的满意度比较低。针对这种情况,需要事业单位对现有绩效考核方案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绩效考核方案的优化,从而实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水平的不断提升。

1 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目的

1.1 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

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目的之一就是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员工在工作中都会有一定的惰性,通过绩效考核,一方面考核指标对于员工来说是一个标杆,因此会引导员工去努力完善绩效;另一方面绩效考核对于员工会带来更多的压力,督促员工去完成绩效指标。加上单位一般会对绩效完成情况好的员工给予奖励,因此会极大地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让员工能够更好地完成绩效任务。

1.2 为奖惩提供基本依据

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可以为员工奖惩提供基本依据,奖惩就是奖励绩效卓越的员工,惩罚绩效平庸的员工,而绩效考核结果就是员工奖惩的基本依据。举例而言,在薪酬分配方面就依据员工绩效,绩效良好薪酬系数则高,反之薪酬系数则低。因此员工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对员工业绩完成程度、完成质量等进行一个客观评价,依据评价结果进行奖惩,这样才能使得奖惩更有说服力。

1.3 改善员工工作能力

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在于改善员工工作能力,对于员工绩效完成情况进行掌握,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等都不是最终目的,可以说绩效考核本身并不是目的,绩效考核要避免出现为了考核而考核的情况。通过员工绩效考核,来发现员工工作中岗位胜任力的不足,然后针对这些不足,制定相应的措施,提升员工工作能力,这才能够带来员工绩效水平的不断提升,才能够让员工更好地胜任工作。

2 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方案存在的问题

2.1 考核指标不够科学

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不够科学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绩效指标不全面,事业单位员工的绩效更多侧重于业绩完成情况,但是业绩完成质量、业绩完成行为等方面的指标并没有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之中;二是员工绩效考核指标在权重设置方面不是很合理,具体来说就是权重存在平均分配的问题,没有体现出来指标的层次性,没有体现出来不同指标的差异性,从而自然会影响到绩效结果真实性;三是员工绩效考核指标动态调整不足,不同岗位的绩效指标差异性比较小,存在一定程度的“一刀切”问题,这使得绩效考核信度会出现下降的情况。

2.2 考核方法比较落后

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方法来看,定性考核、强制分布是最要的考核方法,定性考核层面因为绩效指标多属于定性指标,且指标的评价标准不够清晰,这使得绩效考核结果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往往就是事业单位管理者一个评语就决定员工的考核等级,这种考核方法过于粗放随意。另外则是简单地根据员工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考核等级的强制分布,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很难通过考核去发现员工究竟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能力素质存在哪些方面不足,这不利于员工业绩完成能力的提升。

2.3 结果运用存在不足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存在一定的不足,这种不足体现在绩效考核结果仅仅就是用在薪酬分配方面,绩效卓越意味着绩效薪酬较多,绩效平庸意味着绩效薪酬较少。事业单位缺少对于绩效结果的深入分析,没有考虑绩效结果在员工配置、培训、晋升等方面的运用,这折射出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目的的单一性,会不利于配置、培训等工作的更好开展。举例而言,缺少绩效结果分析,就不知道员工知识、能力存在的不足,培训方案的设置自然也会因此失去针对性,拖累员工培训效果。

3 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方案优化

3.1 优化绩效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是绩效考核工作开展的具体依据,绩效指标是否完善,直接会影响到绩效考核工作的水平,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优化关键就是要构建层次合理、全面兼顾的指标体系。绩效考核指标需要尽量做到全面兼顾,不仅仅要包括业绩指标,同时也要纳入质量、行为、态度等方面的指标,事业单位很多工作都很难进行业绩的衡量,且单一的业绩指标并不能够全面地反映出来员工绩效,纳入多方面的指标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实现对于员工绩效的一个全面的把握。另外就是事业单位员工绩效指标要做到分类设置,即不同类别的岗位、不同层级的岗位要有不同的绩效指标体系,从而体现出来绩效考核指标的差异性,更好地对员工绩效进行评价。还有就是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需要进行动态调整,优化指标体系为绩效考核工作提供良好的依据。

3.2 引入新的考核方法

绩效考核方法层面,事业单位需要摒弃目前粗暴简单的绩效考核方法,引入更能够评价员工业绩完成能力的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法等,利用这些方法来进行绩效考核。事业单位需要为这些绩效考核方法的引入创造良好的条件,对绩效考核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让其更好地去掌握这些考核方法的实施要点,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员工绩效任务完成中的能力的不足,这样才能够为员工绩效完成能力的提升提供基本依据。举例而言,关键绩效指标法的应用层面,关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往往就意味着员工不同方面的能力情况,事业单位可以重点关注分析那些没有完成的关键绩效指标,通过指标来把握员工的绩效完成能力的不足,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3.3 拓展考核结果运用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要想使得绩效考核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必须要尽量去拓展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绩效考核结果除了用在薪酬分配方面,同时还要用在员工培训、员工配置、员工晋升等方面,培训方面就是要针对员工绩效完成方面能力不足,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重点将员工欠缺的知识、能力作为培训重点。员工配置方面,则是要通过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了解员工是否具有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要素,然后根据评价结果来进行员工配置,提升员工配置的科学性。员工晋升层面,是指借助于绩效考核结果分析,来对员工未来的职业发展能力、倾向进行评价,从而给晋升提供决策信息。

4 结 论

总之,事业单位需要高度重视员工绩效考核方案的优化,在绩效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方法、绩效结果运用方面不断进行调整,从而实现绩效考核水平的提升。当然绩效考核方案的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事业单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改进,才能构建一个科学的员工绩效考核方案。

参考文献:

第5篇:事业单位考核重点范文

近年来,为改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制度收到诸多争议的现状,一部分事业单位管理层在努力研究和探索绩效考核的改革方向和具体措施,尽管如此,探索的成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某些事业单位因此而浪费了较多的资源。针对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展开阐述。

1.1对绩效考核存在错误认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存在错误认识,简单地认为绩效管理就是工作上的各类标准式考核,害怕考核结果影响工作前途,对绩效考核带有抵触、烦躁的负面心理,不愿进行绩效考核,如此就使得绩效考核的最初预期效果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事倍功半。工作人员只是单方面看到了绩效考核中的考核部分,忽视了绩效考核的最初目的是进行资源整合与高效利用,不能将绩效考核作为一个整体部门来看待,这自然也就无法发挥绩效考核的整体作用了。

1.2绩效考核适应效果不佳我国现有数万个事业单位,各个事业单位的内部情况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受到事业单位内部企业文化、机构设置、人员关系的多重因素影响,绩效管理工作难以适应错综复杂的不同环境,在很多事业单位取得的效果不佳。有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因为错误认识的影响,仅仅将绩效考核作为一种单一的考核方法,以此作为奖惩工作人员的标准,忽视了激励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如此一来,工作人员只重视表面功夫应对考核,实则思想和工作都没有得到提高和转变。

1.3尚未建立激励机制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工作中,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具体表现是事业单位的领导阶层长期位居高位,在单位内部养成了唯我独尊的绝对权威,事业单位中的普通工作人员难以有发挥和晋升的空间。另外在员工的奖惩方面没有突出性的实质措施,长期以来的平均主义使得工作人员大多对待工作惫懒、态度消极,有突出成绩或者贡献的员工与工作成绩差的员工的待遇没有两样,无法激发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1.4绩效考核方法可行性差事业单位中尽管存在绩效考核制度,但是因为没有量化细化,难以实际操作,使得考核制度形同虚设,难以展开绩效管理工作。

2.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改革方向

2.1对指标体系量化、分流一直以来,我们国家都主张勤、德、绩、能四项指标结合的考评模式,此种考核模式虽说全面,但是某些方面却无法具体进行客观衡量,同时也与一些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和任务不能联系起来。因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改革过程中,应当注重考核指标的细化、量化,使考核工作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具体来说,考核指标不能单一化,改变过去“一刀切”的考核模式,各评估体系下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建立多级考核指标,并对考核指标进行尽可能详细的描述。另外,我国事业单位中的工作岗位大多分为管理岗位、工勤岗位、技术岗位三大类,同时三类工作岗位及人员之间差异巨大,为方便绩效考核,制度需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人员,建立分别适用的评估方法,采取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方法,尽可能进行民主性较强的评估方式。

2.2加强考核反馈所谓反馈,就是接受后期的意见,这样做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所做措施取得的成效与不足,方便改进。这种事后反馈机制在发达国家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而在我国则有所欠缺。绩效考核本身就是一种沟通交通的信息传达方式,因此更加需要重视反馈工作。及时了解被评估人员的状态,不仅能够帮助评估人员更好地做好绩效考核工作,同时也可以通过掌握被评估者评估后的表现进行下一次评估或者培训、升迁的调配工作。

2.3建立配套措施明确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改革方向后,需要建立起相关的配套措施,这一工作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进行观念教育。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正确的观念培训,使其正确认识绩效考核的内容与目的,不能片面地认识绩效考核,为其灌输绩效考核是为了达到激励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工作能力的制度的观念。第二,确定管理原则。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工作明确根本原则,即使单位、部门、岗位的创造性、服务性达到最大化,具体而言是建立公平、公正、科学、严肃、权威、指导、适用的工作原则,并且绩效考核工作始终围绕上述原则进行展开,保持原则稳定性,增加工作人员的安全感和积极性。第三,重点制定绩效考核体系。以人员到位、联动作战为基础,建立规划、实施、考核、评估、反馈五大环节相互结合的有效管理体系,切实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制度的顺利实施,发挥其应有的正面作用。第四,加强管理培训。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包括观念教育培训、综合素质培训、知识技能培训,使得新进人员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状态适应岗位、适应工作,同时也使其他工作人员根据自身的工作岗位需求加强锻炼、提高工作能力与思想认识。另外,对于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还应当进行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技能培训,使这一部分人员的工作能力达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所要求达到的水平,能够适应改革、跟上改革,同时为改革作出有用的贡献。

3.结语

第6篇:事业单位考核重点范文

关键词:绩效管理;预算管理;模式创新;体育事业单位;审计瓶颈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进步,预算管理在体育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强。只有充分认识到绩效预算管理的现实意义,才能在科学编制预算的基础上,合理运用预算管理工具不断提高单位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当前,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今非昔比,在社会的不同层面都显示出了旺盛需求,产业化方向趋势越来越明显。体育事业单位在全面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优化与配置体育资源,保证在既定投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产出,或在既定产出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投入。

一、新时期体育事业单位绩效预算管理的必要性与内容

1.体育事业单位绩效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1)与个人绩效预算管理相比较,体育事业单位的绩效预算管理将效率和效果看得更重。在对效率进行考核时,通常需要审计部门与相关社会机构的相互配合。因为审计结果不仅与拨款依据直接相关,还能对体育事业的进步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加强体育事业单位绩效预算管理,避免产生无效投资和不必要的浪费。绩效预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对投入产出效率的管理和监督,还应对投入产出效益的管理模式加以关注,通过更深入、全面的分析,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率。这样,体育事业单位能充分利用预算管理开展各项工作,还能保证体育战略规划的全面推进,获得可靠、可行的实践基础。(2)体育事业单位只有将预算管理工作全面、细致的推进,将相关部门对资金的要求汇总在一起,通过沟通与协调,才有可能在各种利益的权衡过程中,最大限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合理、高效地促进各项事业的进步。当然,体育事业单位对绩效预算管理要提出较高要求,不但要促进业务目标数量化、工作精细化与业务标准化,还应借助审计工作对绩效管理的结果加以考核,通过多种审计方法和手段,调整平衡审计工作,最大限度发挥预算的作用,同时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2.体育事业单位编制绩效预算的内容分析

(1)收入预算的编制。财政补助收入是体育事业单位绩效预算管理的重点,需要按照有关政策与制度约束,不断健全审计人员的信息和数据,通过建立数据库为审计工作奠定基础。对体育事业单位来说,上级补助收入的大部分都是在国家体育总局处获得,通过补助等形式下放下来。这在体育事业单位进行收入预算编制时,应最大限度地使本单位的业务特点与预算工作本身结合在一起,通过归口管理,持续明确与界定具体的收入事项。才能将所有可能实现的收入编入到预算体系,使预算编制更加完整。(2)支出预算的编制。在体育事业单位引入绩效预算管理方法后,可以在机构之中对部门与个人的责、权、利进行界定和明确,以便激发员工的主体意识、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这对全面树立绩效预算管理的全局观念有极大帮助的。此外,体育事业单位的收入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无论是国有资产处置、捐赠还是利息,都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财政拨款进行合理安排,对成本加以重点控制和约束,以便提升投入与产出的比重。因此,在编制支出预算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借助零基预算的方法,在编制过程中以定额标准为依据。例如,可以依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人事政策口径,对公用支出规模按照实物进行预测和计算,并最终形成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融合的机制。

二、体育事业单位绩效预算管理的现实瓶颈

(1)预算考核专业性不强。由于体育项目具有周期性特征,在比赛和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支出难以给出明确的预算。其结果是,部分支出无法确定,体育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效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因为相关体育行为具有周期性、延续性的特征,使得体育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遭遇时间和规范性的瓶颈,比其他单位预算考核的难度较大。这种情况下,体育事业单位的预算考核工作还陷入风险之中。很多体育事业单位的体育项目对专业性要求较高,一些考核官对体育专业知识并不十分了解,最终导致预算考核只是将数据加以罗列,无法体现预算执行的真实效果。(2)预算执行力度不够。一些考核人员的专业能力有限,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还欠缺,使得预算执行的力度达不到应有的要求。一些体育事业单位的预算人员并未对预算执行进行深入、正确了解,对预算管理的内涵与具体操作相对缺位,对预算执行的认识也存在偏差。这样,相关部门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预算执行之中,预算管理在实施上的难度明显加大,其作用也难以得到发挥。此外,一些体育事业单位难以在时间上保证预算编制和执行,加之在操作过程未能做到严密与规范,使得预算审计工作无法产生积极的、理想的效果。(3)预算编制难度较大。我国体育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主要体现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三个方面。虽然为了降低预算难度做出了一些努力,但由于划分类型相对较多,资金规模受限,一些本该大力发展的体育类别并未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体育事业单位相关工作的开展。加之体育事业单位的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各种项目都具有针对性和专门性特征,这无形中增加了体育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难度。实际上,对体育事业单位各部门的预算编制应以单位本身的人员支出与业务发展为出发点,但这又增加了资金预算的不确定性,在增加预算难度的同时,提高了预算风险。更重要是,一些体育项目具有阶段性与持续性的特征,如果得不到政策的支持,将对体育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产生消极影响。(4)预算执行不规范。在我国,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体育事业单位的财政收入主要源自财政拨款、财政部分拨款以及自收自支三个部分。但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部分体育事业单位未能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准确预估,随意调整预算方式和增加预算的现象时有发生。实际上,这种随意性的预算执行模式与预算的规范性直接相悖。其结果是,无法保证将预算资金应用到合理的地方,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预算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效果。此外,预算的短期性十分明显,使得预算执行与严谨性、规范性相冲突,甚至会对预算执行考核工作带来极大麻烦。

三、审计场域中体育事业单位绩效预算管理的创新模式

体育事业单位绩效预算管理已经成为现代预算管理的重点工作,关键环节在于处理好绩效预算管理的刚性与灵活性问题,借助有效的监督与激励,保证预算管理机制更加灵活与客观,保证绩效预算管理处在高效的监控之下,使预算执行得到正常贯彻。但是,我国体育事业单位的绩效预算管理还存在诸多瓶颈。需要以审计工作为场域,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1)加强对预算管理的检验。对体育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十分必要。这要充分借助体育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力量,还要为此制定必要的内部制约监督机制,吸引监察、审计、业务主办等部门参与,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加以监督,为资金的全方位、多角度使用提供必要保障。还应保证全部环节都处在监督范畴之中,充分借助各种力量,实现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与管理,使资金得到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还应针对资金的使用效益,对预算考核评价机制进行优化,对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之间的差别予以全过程跟踪与监控,在对资金使用效益加以评价的同时,完成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审计,最大限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率。(2)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对体育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模式的调整和优化,与其审计工作关联紧密。除了要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外,还应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严格考核,重点做到:第一,对体育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审计,特别是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监督和管理,通过出台考核评价制度,对预算编制和执行水平进行检验;第二,当实际执行情况和预算差别较大时,应对预算编制的标准和方法进行调整;第三,对资金使用过程加以监督和考评,为提高审计绩效制定相应的内部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资金的使用过程得到监督和约束;第四,通过增加人力和物力保障,使资金的使用更加安全、合理和有效。(3)通过统筹安排正确处理生存与发展的关系。在体育事业单位绩效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最大限度的考虑到体育事业单位的业务属性,在国家和体育事业单位资金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要通过审计对支出计划加以统筹安排。即应该考虑生存和发展的关系问题,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借助更多全部资源发展体育事业,使项目支出能够在项目实施阶段保持持续性。如果体育项目的相关支出费用保障性较差,体育事业单位需要首先保证生存问题,以便在获取更多资源时推动项目的进行,使之发挥更多效能,也减少资金的浪费。(4)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为促进体育单位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负责财务管理的预算编制人员应该对体育事业的发展目标与远景规划进行深度思考。比如,要对资金来源、渠道和使用领域进行重点把握,对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进行统筹安排。比如,当单位预算得到上级单位批复之后,要严格依据预算的批复进行,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还要依照上级单位批复的收支要求,及时对预算进行优化,并按照当年的财力与整体事业发展规划,以全局视角,对资金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和统筹安排。而当批复的总体收支规模和上报预算存在显著差别时,体育施压单位要第一时间对相关收支预算进行调整,以保证经费收支任务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可以如期实现。

参考文献

1.林艳.加强体育事业单位预算工作的思考.会计师,2014(12).

2.王森.体育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探讨.冶金财会,2015(3).

第7篇:事业单位考核重点范文

    1要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的力度

    事业单位要想完善人力资源的管理,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新入职的员工要开展上岗前培训工作,重点规范新员工对岗位的规则制度、工作职责等方面的了解。同时要定期开展对老员工的培训,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工作的技能。此外,要重视对培训结果的评价,培训工作结束了并不意味着培训达到了预期目的,因此要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价,以便促进职工潜力和创新能力的开发。总之,加强对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就需要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的力度。

    2要完善岗位管理工作制度

    加强对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就需要完善岗位管理工作制度。从本质上来讲,岗位管理的关键就是人员配置和岗位分析。其中,人员配置是指人员招聘、人员晋升和当前工作人员的配置。人员配置要严格遵守竞争上岗的原则进行。岗位分析是指了解单位岗位所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责任,依据岗位设置的要求制定出各岗位的任职资格和条件。进行岗位分析,可以有效地促进人员的招聘、业绩考核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职工要依照岗位的任职条件等公开竞争,努力做到合适的人员安排到合适的工作职位上,对不能够胜任相关工作者的人员要进行培训。同时重视日常考核,对于那些工作积极、业绩突出的工作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此还能够激发其他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总之,加强对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就需要完善岗位管理工作制度。

    3要加强绩效考核工作

    加强对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就需要加强绩效考核工作。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约束、激励全体职工,并有效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单位经营目标的实现。为此,事业单位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要性,把绩效考核工作放在议事日程中去安排。其次,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事业单位的自身特点、人员结构来确定考核的内容。第三,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严格把关。总之,加强对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就需要加强绩效考核工作。

第8篇:事业单位考核重点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 管理 激励机制 有效性

引言:

有许多幽默节目戏称21世纪最“贵重”的便是人才,虽然是津津乐道的笑谈,但也是这一个时展的真谛。的确,在21世纪人力资源作为经济领域生产和发展的源动力,已然成为众多经济团体能否保持经济效益持续攀升的重要基础因素,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已然成为企业、事业等单位集中管理的对象,特别是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特有经济体制下的特殊经济团体,在现今改革发展的大前提下,人力资源管理更是应该作为重点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改革。其中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激励机制的有效实施,就成为推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重要工作,所以,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核心作用就成为我们首当其冲要思考的重点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核心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既然作为引导事业单位员工向着共同发展方向迈进的核心管理机制,那么根据这一点,笔者认为其所表现出来的核心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

作用一,有效的保障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从激励机制的根本来看,它能够促使员工形成相对确定的工作目的,同时对员工确定自身未来发展走向也有着明确的指示。由于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事业单位的员工都具有较高的质素,可以说他们相对来说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建立有效的保证了事业单位整体工作效率的攀升。

作用二,有效的优化了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激励机制作为针对员工心理需求而使用的管理手段,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整体配置的优化,从而实现事业单位内部的优化发展。

作用三,有效的约束了事业单位职工的行为。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发展目标确定的前提下,对于员工的职责意识存在着重要的强化作用,同时,这种意识的建立是透过激励机制的正确引导下激发出来的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对员工工作过程中的日常行为起到重要的约束作用,从而实现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成倍增长。

二、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掣肘表现

根据笔者在上文中的阐述,笔者认为激励机制虽然对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的应用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问题一,激励机制仅在员工主观能动性下降时才被管理者重视起来的现象普遍存在。事业单位作为我国政府机构的一个分支,随着信息经济时代到来的影响,已然掀起了一阵强有力的改革浪潮,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改革前员工所享受到的丰厚福利等在这一阶段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导致许多事业单位的员工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有所下降,甚至出现一小部分的员工转投企业单位,这也就使得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方面受到了较大的阻碍,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只有在这种问题已然暴露出其危害性的时候,事业单位才会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进行补救。

问题二,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中存在缺乏统一准则的严重现象。在事业单位中,激励机制施行的手段往往单一且不具有一定的准则,并且在许多事业单位存在着激励机制“轮流当家”的现象,这就使得激励机制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和作用。

问题三,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中缺乏相应的考核依据作辅助。考核结果作为激励机制的重要依据,能够帮助管理者准确的发现积极表现的员工,从而使激励机制顺利的在企业中得到有效实施,但是,现今许多事业单位都存在考核制度不健全的现象,就使得激励机制不能以考核数据作为有效依凭,从而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有效措施

根据对现今我国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普遍现象的综合分析,激励机制并未得到有效实施,没能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有效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薪资制度的科学化建立是保障激励机制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我国因政治经济体制决定的事业单位在激励机制方面一般以精神鼓励为主,但是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伴随事业单位的改革,物质鼓励的重要地位也渐渐的凸显出来。薪资制度的科学化建立一方面能够实现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事业单位中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的减少,因此对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精神建设的层次化建立是保障激励机制有效性的主观推动。在事业单位激励机制中物质鼓励推行的加强并不意味着要削弱精神层面的发展,与以往不同的是要想突出激励机制的有效措施就必须把现有的精神鼓励层次化,也就是针对员工的精神层面进行有效建设,从而使他们了解到事业单位的激励机制对于他们所付出的努力能够提供足够的保障和奖励,这也是从主观层面上推动了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的有效实施,是加强其有效性的总体表现。

最后,考核体系的系统化建立是保障激励机制有效性的重要措施。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不仅能够帮助事业单位针对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较为全面的掌握,同时还是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措施。作为员工工作成效、工作成果最为客观的评价标准,要求考核体系不能够仅仅停留在表面功夫上,而是要建立起系统化、公平化的具有工作实践意义的全面的、科学的标准。因此考核体系要综合平时考核、全年考核、重点考核、综合考核以及单项考核等多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考核结果的权威性,同时其结果作为激励机制实施的重要依据,考核体系系统化的建立无疑是为激励机制有效性实施提供了最安全的保障。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已然看到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中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力资源管理在事业单位改革中矛盾的激化,同时还能够帮助事业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方面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优化,使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层面,甚至是经济发展等多角度都得到了有效性的实施与提高,而且激励机制的有效实施对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层面的推动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因此,我们若想使事业单位在新时期的经济大环境中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重视其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有效实施与建设。

参考文献:

[1]吕平,张国梅.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才智 2010(22)

[2]欧炜.以人为本,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也谈人力资源管理[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01)

[3]马庆丰,李连辉.激励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15)

[4]何书安,沈莉.浅谈完善我国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应遵循的管理理论[J].才智.2010(06)

第9篇:事业单位考核重点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考核管理;人力资源;相关方法

绩效考核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如今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也陆陆续续把绩效考核加入其相关的考核管中去。随着事业单位人事考核方法越来越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靠拢,对于事业单位员工的管理也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进行转变,这时就更加凸显出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中的分量,有效的考核可以对员工形成一个动态自觉性的约束,从而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方面更加容易和精准。

一、我国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考核工作观念陈旧,不现代化。目前许多人对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仍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态度,甚至持有一些陈旧的观念,比如对于事业单位的岗位管理仍然看作是人事管理和身份管理。这在事业单位改革化进程已经相对较为深入的今天来说是非常不受用的。即便是在老旧的观念上实行了现代化的绩效考核管理手段,也得到的是事倍功半的效果。

平时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业务的管理上,却忽视了对于绩效考核工作的管理和监督,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甚至,在信息高度集中化的今天,许多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信息甚至是没有一个完整的考核信息数据库,这与现代化的办公理念也是十分不符的,同样地,会给日后的其它工作和单位的发展带来许多的不便和阻碍。

(二)考核过程过于程序化,不真实化。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模式,而是碍于面子仅仅是简单的走一个流程和程序,同时,在数据和实例方面,也缺乏相应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大多数存在“报喜不报忧”的现象,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虽然,在国家的相关规程中已经体现出对于“民主执政”和“基层民主”的重视态度,但是对于下级的落实程度,确实是效果不佳,令人堪忧。因此对于考核过程全面性和量化性的缺乏,广泛听取基层员工的意见和改进考核过程的形式化进程是必不可少的。

(三)考核内容形式化,不标准化。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相关内同中,我们不难发现内容缺乏详细规范的考核标准和考核要求。或者可以说是量化的标准不细致,不全面。这便造成了对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内容的形式化,从而导致“老好人”现象的产生,也因此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管理工作的相关落实增添了不小的阻碍。系统过于的简单和笼统,从而导致了许许多多问题的产生,例如存在印象性打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等现象时有发生。

(四)不重视考核后总结。在相关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完成之后并没有在事后对该考核结果进行及时的概括和总结,并没有有效充分的手机考核事后反映,把相关的绩效考核事后结果进行合理的应用和有效的转化,从而没有发挥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真正效用。这是十分不合理和不正确的一个工作纰漏。

(五)缺少有效规范的赏罚准则。对于事业单位而言,绩效考核的目标就是奖励现金,惩罚错失。因此对绩效考核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措施就是建立赏罚分明的明细准则。因此,对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实际落脚点应该落在奖惩事宜上。

由于人们对于事业单位非盈利性和稳定性的传统想法,认为工资的平均性和平等性才是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重点。但是随着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的改革,使得事业单位不再是单单具有稳定单一的工作性质,企业的相关政策也同样适用于对于相关事业单位的管理,事业单位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铁饭碗”。因此,奖罚分明的规章制度应该被大力使用在对于相关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管理中去。彻底打破一成不变的传统责任制观念,“优胜劣汰” 的思想才是当今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主流观念。以此来促进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改变目前绩效考核没有发挥其应有效果的现状。

二、改进我国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一)提高对于绩效考核的认识程度。绩效考核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在我国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实行中,要加大对于绩效考核重要性的宣传,真正切实的使工作人员和相关领导认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另一方面来说,要加大对于国家关于“政治民主”有关政策条例的研读力度,从而进一步确保人们对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更深层次的认识和加快对于绩效考核相关政策措施的实行和改进。

(二)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全方位绩效考核系统。事业单位对于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大力推进和全面改进的基础就是要有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的全方位绩效考核系统。因此,要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事业单位岗位人员的真实反映来确立更为细化和量化的评价标准。同时,结合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来组织成一个更为全面的绩效考核构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收集、问卷调查等方式采集更多的信息和反馈,从而多方位多角度的形成一个完善的绩效考核系统。防止出现“一把尺标准”的现象产生。在具体实施中,对于不同性质的事业单位,不同岗位、不同部门,要采取不同的绩效考核方式和方法,从而不同程度上赋予绩效考核系统一定的灵活性和动态性,从真正意义上形成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的全方位绩效考核系统。

(三)坚持考核原则,形成科学的考核管理体系。只有坚持考核原则,才能切实保证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和真实性,从而进一步形成科学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只有这样,全面良好的绩效考核体系才会被事业单位的所有员工所接受,其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和作用,才能真正的实现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

(四)加强日常考核和沟通环节。对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的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其日常考核和日常沟通的环节。这个环节是为日后总考核奠定坚实基础的根本保证。同时,由于事业单位性质的特殊性,使得它既不同于政府公务机构,又不同于企业管理程序,因此注重日常考核的积累,日常与工作人员的良好交流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被考核者的相关事宜,才能更加准确无误的对被考核者得出更为准确合理的考核结果,才能真正的做到奖罚分明的公平公正,以及对自身工作的根本性改进。因此在相关考核工作中,要加大对于日常考核的力度,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加入适当的面谈环节。使员工在面对面的环境中更加直接真实的感受到考核的严肃性和公平性,从而便于日后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重视考核事后的反馈和总结。考核程序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考核工作的完结。在考核流程的结束后,对于考核结果的统计和对于考核结果的合理分析是十分必要且必须的。根据绩效考核后得出的相关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从岗位人员过去表现、现状以及日后潜力等方面给与相应的不足和整改意见。

另一方面,要准确认识到,对于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不是一项独立的任务,而是需要与人力资源管理相互结合,与考核者的奖赏、惩罚、升值、加薪相挂钩的。因此对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石猴反馈是格外的重视。

三、有效发挥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成果应用

(一)将绩效考核和年终福利挂钩。目前,随着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已经由原来的“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原先陈旧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已经不再适用于如今的绩效考核新规范,现行的工资组成已经添加了一部分绩效工资,为了确保绩效考核的实效性,因此在绩效考核管理中使其与岗位人员的年终福利相挂钩,事业单位在绩效工资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针对员工绩效考核的真实情况,享有一定的自主支配权。这也从另一方面加大了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发挥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真正作用。

(二)将绩效考核和晋升职位挂钩。事业单位中的每一个岗位与企业岗位其实是一样的。每一个岗位都对相应其有相应的技术要求和业务年限。因此,合理的将绩效考核与晋升职位相挂钩,一方面来讲是提升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在确保考核真实性的前提下,为晋升职位的公平性和保证真才实学的能力上提供了合理的保障。因此将绩效考核与晋升职位相挂钩,是十分必要的。

(三)将绩效考核与深造资格挂钩。对于事业单位中员工的教育培训和深造一直是许多工作人员非常看重的一个方面。对于深造资格的筛选以及对于教育培训的开展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原先的相关工作中,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和精准性我们无从考究。对于培训后的考察和意见反馈往往也是偏于形式化。

因此,加大对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管理工作力度,将其纳入到教育培训的有关方面,并把教育培训的责任切实委托到单位领导的头上,以绩效考核的相关结果为基准在此基础上进行培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的,对于深造资格的筛选,以绩效考核的相关结果作为参考,也更能保证筛选的真实性以及反过来也会增加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四、结论

上述总结可以看出,对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准确实施是一项非常复杂艰巨的任务,因此对于我国事业单位的相关改革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去探索和实践。对于绩效考核的管理工作无疑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改革方面,也表明更多的机构和部门其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变得更加沉重。考核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发展才是终极目标。通过开展合理良好的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使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单位的工作氛围浓厚,才能以此带来真正的兴旺和发展,这样国家的明天才会更加的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 朱晓东. 推进绩效考核体系改革,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能[M].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 2011(02)

[2] 袁云惠. 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 人才资源开发. 2008(10)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