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定资产投资指标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 国有集团企业投资面临诸多影响因素制约,为国有企业集团制定合理的投资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进而有利于国有企业集团提高投资效率,提升企业价值,本文选取A股市场国有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充分考虑国有企业集团的政治和经济特性,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影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关键词 固定资产 投资 实证 分析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国有企业集团固定资产投资与企业价值进行实证研究,并对国有企业集团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合理控制和战略思考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通过实证分析,揭示国有企业集团固定资产投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为国有企业集团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提供理论与现实支持,完善集团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模式,进而有利于集团企业能够提高投资效率。
一、研究假设及变量定义
从会计学角度看,企业价值定义为资产负债表的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价值,即账面价值。从财务角度来讲,公司的价值不仅体现为每股净资产、企业利润的增长以及盈利能力的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收益率超过资本成本,同样也反映了公司价值的提高。本文研究企业价值按照财务与会计学角度计量企业价值,选取市场价值、市账比、股东价值、盈利能力等四方面综合考虑企业价值。
本文提出假设H1:固定资产投资额与代表样本企业价值的市场价值没有显著关系。本文提出假设H2:固定资产投资额与代表样本企业价值的市账比没有显著关系。本文提出假设H3:固定资产投资额与代表样本企业股东价值的每股净资产正相关。本文提出假设H4:固定资产投资额与代表样本企业获利能力的每股收益正相关。
(一)被解释变量定义
本文被解释变量为企业价值。我们设计了如下指标:
Y1 =Ln (股价*总股数);Y2 =股价/每股账面价值;Y3 =股东权益/股本总数;Y4 =税后利润/股本总数。其中:Y1 为加总企业所有发行在外的证券的市场价值;Y2 为股价相对每股账面值的比率;Y3 为每股净资产;Y4 为每股收益。以上指标体现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不同财务目标,并且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剔除了公司规模的影响。表1是对被解释变量的定义。
表1 被解释变量定义表
被解释变量名称 符号 研究变量 计算公式
市场价值 Y1 市场价值 Ln (股价*总股数)
市账比 Y2 市账比 股价/每股账面价值
股东价值 Y3 每股净资产 股东权益/股本总数
获利能力 Y4 每股收益 税后利润/股本总数
(二)表2是对解释变量(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定义
考虑到国有企业集团的规模大小不同、行业特点不同,特采用解变量固定资产头额的自然对数为代替变量。
表2解释变量定义表
解释变量名称 符号 计算公式
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 X1 Ln(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额)
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 X2 Ln(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额)
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 X3 Ln(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额)
(三)控制变量定义
企业价值不仅受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影响,还与公司的规模存在重要联系,因此本文选取这些作为控制变量。一般认为小型国有企业集团和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具有不同优势。小型国有企业集团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主要具有灵活性优势 而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主要拥有资源优势,因此规模因素应加以控制。本文,选用企业集团资产对数作为企业规模的变量,设定为X4 。
二、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本文以国泰安的CSMAR数据库提供的国有企业集团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投资与企业价值数据为基础,主要以深沪两市2008年-2011年的A股国有集团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样本的选取遵循以下原则:第一,选取2007年12月31日前在我国深沪上市的公司为样本,为了保持样本数据的平衡性;第二,剔除了ST、PT类企业,企业要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首要前提是企业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ST、PT类企业自身盈利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将其剔除;第三,剔除数据信息不全的上市企业。根据上述原则,最后选取了79家上市公司4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
三、实证分析
(一)建立回归模型
本文选取样本企业企业价值Yi作为被解释变量,以样本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Xi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Yi=β0+β1X1+β2X2+β3X3++β4X4+ε
其中,Yi――样本企业企业价值(被解释变量);X1、2、3――样本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解释变量);X4 ――样本企业规模(控制变量);β0――模型的截距;
βi(i=1,2,3……,k) ――解释变量系数;εi――随机误差。
(二)回归分析
1.本研究在回归模型的建立方法中选取进入法、逐步法或删除法。被解释变量“市场价值”(Y1)和“市账比”(Y2)由于“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X1)、“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X2)和“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X3)三个变量F值的概率都大于0.1,没有通过T检验,故剔除无效变量。被解释变量“每股净资产”(Y3)和“每股收益”(Y4)的三个变量F值的概率都小于0.1,通过了T检验。
被解释变量“市场价值”(Y1)、“市账比”(Y2) 、“每股净资产”(Y3)和“每股收益”(Y4)由于控制变量企业集团规模(X4 )变量F值的概率都大于0.1,没有通过T检验,故剔除无效变量。
2.“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X1)、“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X2)、“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X3)三个变量的“每股净资产”(Y3)模型和“每股收益”(Y4)模型的调整R2分别为0.662、0.521,拟合优度较好,代表被解释变量“每股净资产”(Y3)模型和“每股收益”(Y4)的变化中有多少是由“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X1)、“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X2)、“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X3)三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Durbin-Watson检验的结果分别为1.965、1.870,非常接近2,说明被解释变量“每股净资产”(Y3)和“每股收益”(Y4)的取值不存在一阶序列相关。
注:预测变量: (常量) X1,X2,X3 。
3.“每股净资产”(Y3)模型和“每股收益”(Y4)模型均达到了0.000的显著水平,说明“每股净资产”(Y3)模型和“每股收益”(Y4)模型具有理论与实证意义。
4.“每股净资产”(Y3)模型和“每股收益”(Y4)模型的容差均大于0.1,说明“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X1)、“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X2)、“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X3)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根据线性回归原则,“市场价值”(Y1)和“市账比”(Y2)模型的变量没有通过T检验,故剔除无效变量,因此“市场价值”(Y1)和“市账比”(Y2)模型无效;“每股净资产”(Y3)模型和“每股收益”(Y4)模型中的有效变量为“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X1)、“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X2)、“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X3)。
5.“每股净资产”(Y3)模型和“每股收益”(Y4)模型的样本量为79、78,残差平均值为0,标准化残差平均值为0,说明“每股净资产”(Y3)模型和“每股收益”(Y4)模型的残差分布均满足均值为零的假设。
6.通过观察散点图和残差检测不存在异方差性,变量整体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得到回归方程为:
式中,Y3――每股净资产;Y4――每股收益; X1――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
X2――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X3――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
四、结果讨论
通过回归模型的实证,根据样本企业市场的具体环境对其实证结果进行具体分析:
结果一:代表样本企业价值的市场价值与企业投资的固定资产额相关性不@著,假设H1成立。市场价值等于股权市值与净债务价值之和,近几年,企业的净债务价值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受到更多相互制约的因素的影响,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企业价值,故市场价值与固定资产投资额没有显著关系。
结果二:代表样本企业价值的市账比与企业投资的固定资产额相关性不显著,假设H2成立。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平均市账比为1.587,充分说明样本企业的企业价值被严重高估,没有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导致代表企业价值的市账比与企业投资的固定资产额没有显著关系。
结果三:代表样本企业股东价值的每股净资产与企业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显著正相关,说明样本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对每股净资产的影响比较显著,假设H3成立。从财务角度来讲,样本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所创造的企业价值不仅体现为企业利润的增长,更能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使其能够持续发展;代表样本企业获利能力的每股净资产与企业2008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呈显著负相关,2008年开始,全球的经济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导致全球经济不景气,企业没有及时抵抗风险,致使企业的获利能力下降。
结果四:代表样本企业获利能力的每股收益与企业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显著正相关,说明样本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对每股收益的影响比较显著,假设H4成立。代表样本企业股东价值的每股收益与企业2008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呈显著负相关,其原因可能与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有关,股东价值受到重创,降低了代表股东价值的每股收益数值,致使对上市公司的股东价值产生了负面影响。
关键词:回归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1010601
1 引言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中,投资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投资率,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大于消费和出口。
近年来关于中国GDP结构成分分析的结论表明,我国消费需求一直以来都比较稳定。但是,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净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明显降低。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固定资产投资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不管经济处在持续稳步增长阶段还是相对比较低迷的状态,绝大部分国家的政府都会将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一条重要途径,正因为这样,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效仿发达国家的发展路线,使得固定资产投资成为其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这么做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可直接转化形成制造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增加值,成为当期GDP的一部分,直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二,加大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相应的可以使生产力以及社会有效需求增加,从而驱动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的阶段,资本的积累和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深远意义,因此需要保持一定的固定资产投资率;如果投资规模不足,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经济的增长。
2 广西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
2.1 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的数据为1995-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GDP数据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数据均选自2011年的《广西统计年鉴》。
2.2 变量选取
本文把广西省国内生产总值GDP定义为(Y)作为衡量广西省经济增长的指标,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FI定义为(X)作为衡量广西省投资的指标。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为1995-2010年的年度数据,原始数据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如表1所示。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广西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从1995年的4233742亿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7859066亿元,其带来的直接效应是广西省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1995年的 1497.56亿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9569.85亿元。特别是2004年以来,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势,广西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
图1 固定资产投资与GDP散点图 由图1可以看出,广西固定资产投资与GDP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因此,可以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2.3 模型构建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为:Y=C+aX,X为解释变量,Y为被解释变量,a、C为未知参数。运用最小二乘法对参数进行估计。
通过回归计算可以得出:Y=1600.414+1.125763*X
t=(8.120) (16.358)
2.4 模型检验
(1)经济意义检验:a=1.125763,表明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00亿元,广西GDP增加1.125763亿元,符合广西固
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2)拟合优度检验:根据计算结果,R^2=0.95028,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表明广西GDP增加的95.028%可以由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额来解释。
(3)参数的显著性检验:对参数a进行t检验,由于参数a的p值为0,小于设定的显著水平α=0.05,因此参数a显著,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对GDP有显著性影响。
综上所述,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能够很好的通过检验。
以上研究表明: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增加带动了经济的不断发展,并且能够长期稳定的保持这种关系。从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广西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对广西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不断加大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将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反之,若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足则会制约经济的增长。
3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文章研究结论表明:广西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源自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其将对广西今后的经济发展会带来深远影响,因此,广西区政府要切实采取措施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优化投资的产业结构。同时,广西省还要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以及做好与投资相关的服务方面的工作,通过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来满足经济发展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需求。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时下广西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本文对于广西固定资产投资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1)结合当前广西全区经济发展状况,确保适当的投资规模。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下列结论:首先,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在于确保适度的投资规模,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其次,要防止固定资产投资的大起大落,规避由于经济的异常波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加快广西经济建设,我们应该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势,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率,以满足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需要。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拓宽投资规模不等于不顾一切的盲目投资,否则会造成经济过热或者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出现。因此,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以及投资速度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2)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借助“钦北防”的区位优势,依靠加大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来提升对地方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海洋产业经济,正确引导投资方向、合理配置周边资源,全力将广西建设成为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中心,从而带动该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关于固定资产在三种产业之间的分配也是一个重大问题。放眼当今社会,产品质量固然重要,但是服务质量越来越被消费者所重视。以消费者为核心,为其提供优良的服务能够提升顾客价值感知,从而提升顾客忠诚度。因此,固定资产投资要重点放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上,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进而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核心地位。
此外,区政府方面也要在以下方面积极配合:
首先,将固定资产投资重点放在区内优势行业,资金流集中流向符合环境要求、发展潜力大、低耗能低污染的新兴产业群。
其次,在保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成上升趋势的前提下,提升固定资产投资的监管力度,全力避免固定资产的重复投资。
(3)加强对交通条件、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因此,区政府也要重视对上述弱势环节的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出台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政策,为固定资产投资提供制度上支持;要想实现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仅依靠大力度的投资固定资产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效果是不能够长期维持的,所以广西省要想实现经济的长期稳步增长,一方面应该增加在教育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以促进高素质人才的诞生;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在R&D方面增加资金投入以促进技术创新,最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叶春玲.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中固定资产投资效应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20):4462.
关键词:VAR模型;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协整检验
中图分类号:F1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6-0025-02
第三产业是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水平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上新台阶具有战略性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第三产业有了初步发展,在这二十多年间,广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呈上升态势。2010年为35.4%,比1988年的30.1%提高了5.3个百分点。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广西第三产业的发展均处中等水平。因此,广西如何才能进一步深化调整经济结构,继续发展第三产业,开辟经济发展新的起点,进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 研究设计
考虑到调查样本的代表性和可获得性,各指标数据来源于1978~2010年《广西统计年鉴》和《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的年度数据。将第三产业GDP数据用GDP平减指数换算成以1978年的不变价格计算的可比价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处理过程是将以当年价格计算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按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调整,从而将名义值转换为实际值。各年的劳动从业人数直接采用年鉴的统计数据。同时为了避免数据的剧烈波动,对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IV)、劳动从业(L)进行了对数化处理,得到相应的指标LGDP、LIV和LL,相关数据的处理主要使用Eviews6.0分析软件。
2 实证分析
2.4 结果分析
由(3)式模型回归结果可知,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力数量对实际GDP的增长起着正向的作用。因为方程中系数是0.46,表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GDP增加0.46%。同样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数量每增加1%,GDP增加1.14%。可见广西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没有发挥充分的作用,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可挖掘。
对协整回归方程残差序列的单位根检验是平稳的,表明了影响广西生产总值与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和影响第三产业劳动力人数三个指标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实际GDP的增长变化不仅取决于固定资产的投入,以及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而且还取决于当期的生产总值对均横水平的偏离,误差项residual估计的系数
0.773体现了对偏离的修正。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误差项将以0.773的力度作反向调整,将非均衡状态回复到均衡状态。
3 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描述分析和回归分析,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从业人数和第三产业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因此,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积极引导和鼓励第一和第二产业过剩的劳动力转向从事第三产业相关的劳动来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这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决策。同时,应该看到扩大投资需求和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成为一种扩大内需的主要的政策方式。
①促进人们改变对第三产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行“退二进三”。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投入。引导人们加强服务行业消费,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②在确保优势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新兴行业的赶超步伐,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广西现阶段第三产业劳动需求量的多少更多的跟当前第三产业的经济环境有关,经济形势上升,劳动需求上升;经济形势下行,劳动需求下降。广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根据该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度扶持诸如社区服务业、技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发展空间较大、劳动力需求量较大的新兴服务业,以此有助于就业空间的扩展。
参考文献:
[1] 罗吉.我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14):89-91.
[2] 赵杰.广西第三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8,(29).
[3] 高轶梅.计量经济分析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中国经济目前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具有典型的要素拉动特征。经济发展需要刺激投资需求,最终消费需求的形成也有赖于加大投资力度,投资与消费双管齐下,投资需先行。因此,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离不开投资的持续增长。从理论上讲,投资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具有一种正向的关联关系。
一般认为,建设投资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拉动因素。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都会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将建设投资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工具。加大建设投资的规模,既可增加就业机会和国民可支配收入、扩大内需,又可以直接带动当前的经济增长,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奠定物质基础。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建设投资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建设投资在这些国家的整体投资中的比率甚至达到了20%(Kessedes,1995)。
我国大量的文献也讨论了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但是,真正能够揭示建设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研究成果却极少。中国发展研究院曾经做过一项研究,发现在中国经济中固定资产投资是决定社会需求的最积极的因素。因此,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可以作为刺激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中国发展研究院,1997)。虽然还有其他一些关于建设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重要性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大部分还处在定性阶段,很少能够指出建设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本研究就致力于找到其对中国经济发展拉动水平的具体数量关系。
二、数据和模型
在本研究中,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指以一定速度增长的建设投资所拉动GDP的增长量或增长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和方法。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年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的价值形态。另外本研究涉及的指标还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安装工程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FAI)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年内在固定资产方面投资总量的指标,它同样也能够以价值形态反映固定资产建造和购买活动的总量,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固定资产投资可以根据国家的投资计划分为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部分。本文采用这个指标来代表宏观意义上的建设投资水平,既包括建水坝、修公路这些大型的土木工程项目,也包括住宅和商业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同时,还涉及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大型设备的修缮和改造。
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按其工作内容和实现方式可以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具、器具购置,其他费用三个部分。在本文中也将建筑安装工程投资(CI)作为衡量建设投资活动对国民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一个变量,它是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和各种设备装置的安装工程投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比固定资产投资的范围小一些,可以代表一年内国民经济中的建筑工作量,是一个衡量建设活动水平更为合适的指标。
本研究拟采用动态计量经济学所倡导的误差修正模型来描述建设投资和国民经济的相互作用。建立经济学模型的传统方法主要是以理论为导向,依据某种已经存在的经济理论或者已经提出的对经济行为规律的某种解释设定模型的总体结构,这种建模途径对先验的经济理论有很强的依赖性。这种建模方法在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动荡前屡次预测失灵,促使人们寻求另外的建模方法。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英国经济学家D·F·Hendry为代表,提出了动态建模的方法,交替利用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提供的信息,在协整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反映变量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的误差修正模型(D·Hendry,1998)。
一般经济变量都可以用时间序列来表示,如果它的均值和方差都不随时间变化,就称这个序列是稳定序列。如果一个序列在成为稳定序列之前必须经过d次差分,则称该序列是d阶单整。按照协整理论,几个同阶单整的时间序列之间可能存在着一种长期的稳定关系,其线性组合可以降低单整阶数,即所谓的协整关系。误差修正模型就是建立在这种理论之上的。以GDP和建筑安装投资(CI)为例,若GDP和CI具有协整关系,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写作一般的自回归分布滞后的表达式:
附图
和CI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于是GDP的短期波动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长期均衡,一部分是短期波动。一般(β[,2]-1)都会小于0,因此,若(t-1)时刻GDP大于其长期均衡解,γecm[,t-1]为负值,使GDP[,t]减少;若(t-1)时刻GDP小于其长期均衡解,γecm[,t-1]为正值,使GDP[,t]增加。体现了长期均衡误差对GDP的控制。
以不变价格表示的流量指标一般是一阶单整。固定资产投资、建筑安装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都是流量指标,一般情况下属于一阶单整,它们之间可以存在这种长期稳定的关系,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建筑安装投资的短期的变动又会对国内生产总值产生短期的影响。因此,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既受固定资产投资、建筑安装投资短期变动的直接影响,又受两者之间长期稳定关系的调整,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讨论这种关系:
附图
表明如果FAI变化了1%,GDP将变化β[,1]%。α[,1]同理。可见各个系数具有很强的经济意义。
本研究中的数据都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自1981年始,且已经折算为1981年不变价,这样可以去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更好地反映数据内在的规律性。在本研究中,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各年的数据如下;
表1固定资产投资、建筑安装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
(1981-1999年,单位:亿元)
附图
注:1.所有数据均为1981年不变价;2.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
三、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一)方程的初步设定和简化
一般来讲,在经济数据中,以不变价格表示流量的序列往往表现为一阶单整。因此,从理论上判断,LnGDP、LnFAI和LnCI序列都应该是一阶单整。采用Dickey和Fuller于1979年、1980年提出的ADF方法进行单整检验结果也表明,的确如此。
然后,可以将方程设定为一般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模型的右边包括被解释变量的滞后、解释变量及其时间滞后项。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方程,首先设定为:
附图
用最小二乘法估计这两个自回归分布滞后方程,采用逐步回归(Stepwise)方法,剔除不显著的变量。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程中,LnGDP[,t-1]、LnFAI[,t]和LnFAI[,t-1]被引入方程。估计得到的方程为:
附图
可见方程的显著性很高,完全可以通过检验。常数项的t值很小,并不显著。(由于此方程对后面的过程只有理论上的意义,因此不必剔除常数项。)其他各项系数在99%的置信水平下显著不为0。该方程的残差类似白噪声。
在建筑安装投资方程中,也是LnGDP[,t-1]、LnCI[,t]和LnCI[,t-1]被引入方程。估计得到的方程为:
附图
方程的显著性很高,完全可以通过检验。常数项的t值很小,也不显著。其他各项都在99%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不为0。该方程的残差类似白噪声。
可以看到,以上两个方程中LnFAI[,t-1]和LnCI[,t-1]前的系数为负值。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它们分别与LnFAI[,t]和LnCI[,t]之间存在着共线性的关系,导致两者的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互相任意分配。但这对后面的研究影响不大。
(二)求长期均衡方程
下面可以用简单的回归分析求得长期均衡方程。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方程,长期均衡方程为:
附图
可见,整体显著性明显满足。各项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均顺利通过。从此均衡方程可以计算ecm序列(即残差序列):
附图
AdjustedR[2]=0.982F=980.657
整体显著性明显满足。各项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均顺利通过。
ecm[,t-1]=LnGDP[,t-1]-3.228-9.793LnCI[,t-1]。
(三)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1.固定资产投资方程
考虑到在初步设定的方程中LnFAI[,t]、LnFAI[,t-1]和LnGDP[,t-1]都比较显著,在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时引入LnGDP[,t],LnFAI[,t],ecm[,t-1],以保证方程的包容性。
设定误差修正模型为:
附图
p=0.0002,可见整体显著性明显满足。
从变量显著性检验来看,两个方程的ecm[,t-1]的显著性较低,但是,考虑到它们重要的经济意义,仍不将其剔除。
四、经济意义分析
(一)弹性分析
在以上两个误差修正方程中,LnFAI[,t]和LnCI[,t]前面的系数可以看作是GDP对FAI和CI的弹性系数,因此,可以根据方程的系数对它们进行弹性分析。
LnCI[,t]前的系数为0.324,这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对建筑安装投资的弹性系数为0.324。当建筑安装投资增长1%时,将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324%。而LnFAI[,t]前的系数为0.317,这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弹性系数为0.317。当基本建设投资增长1%时,将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317%。
这是非常重要的结论,定量地给出了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的大小。可以看出,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大致是这样一个概念,即当建设投资增长1%时,能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大约0.32%。以往的分析往往仅限于定性,没有反映出真正的定量关系。从两个弹性系数可以看出,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弹性系数都较大。
(二)拉动效率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建筑安装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的大小,引入一个新的系数,将其称之为“拉动效率”,它是GDP对该变量弹性系数与该变量在GDP中所占份额的比值,即附图,D[,i]表示在此区间内GDP对某一变量i的弹性系数,S[,i]表示某一变量i在此区间内占据GDP的平均百分比。这样可以排除弹性系数大小中不同变量份额因素的影响。如果q>1,这表明某一变量在这一阶段对GDP的拉动作用是积极的,超过了自身在GDP中所占据的份额,是高效率的。相反,如果q<1,则表示这种拉动作用是消极的,少于变量自身占据GDP的份额,是低效率的。
结果如下(1981年—1999年间):
变量D[,i]S[,i]q[,i]
CI(建筑安装投资)0.3240.1961.652
FAI(固定资产投资)0.3170.3001.057
由此可见,两者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都是很积极的,q[,i]均超过了1,建筑安装投资更为显著。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为19.6%,而弹性系数达到了0.324%。这进一步验证了在本文开始时所提到的定性研究的结论,建设投资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刺激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能够高效率地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三)误差修正项(ECM)的分析
Ecm项系数的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系数的估计值一般是负值。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方程,Ecm前面的系数是-0.049,由此看来,调整的力度不是很大。调整的过程大致如下:
附图
对于建筑安装投资方程,Ecm前面的系数是-0.018,调整的力度也较小。因此,可以看出,建设投资主要以短期波动的形式来影响GDP的变化,长期均衡起的控制作用不大。这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具体情况,我国目前正处在大规模建设的发展阶段,还远远没有达到建设量的稳定和平衡,因此,目前主要是增量在起作用。
五、总结
本研究将固定资产投资(FAI)和建筑安装投资投资(CI)作为对GDP产生拉动作用的变量,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到了反映它们之间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的表达式。从弹性系数可以看出,无论是建筑安装投资,还是固定资产投资,二者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都是很明显的,国内生产总值对建筑安装投资的弹性系数为0.324。当建筑安装投资增长1%时,将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324%。国内生产总值对基本建设投资的弹性系数为0.317。当基本建设投资增长1%时,将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317%。综合起来,当建设投资增长1%时,能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大约0.32%。从拉动效率来看,两者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都是积极的,q[,i]均超过了1,建筑安装投资更为显著。
建设投资主要以短期波动的形式来影响GDP的变化,长期均衡起的控制作用不大。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目前正处在大规模建设的发展阶段,还远远没有达到建设量的稳定和平衡,因此,目前主要是增量在起作用。
因此,本研究的定量结果不仅验证了很多研究者的定性结论,即建设投资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刺激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能够高效率地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而且给出了具体的拉动效应值,分析了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各自的作用,有助于更加准确地分析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
收稿日期:2001-03-23
【参考文献】
[1]中国发展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38.
[2]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3]陈炳煌.当前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龙岩师专学报,2000,(6).
[4]黄聪,李启明,申立银.中国建设推动力的计量模型与分析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0,(4).
[5]李子奈.计量经济学——方法和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6]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一、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理论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非常密切。在经济理论界,西方和中国有一个类似的观点,即认为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推动力,是经济增长的必要前提。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从要素投入和资源配置来分析。从要素投入角度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在投资供给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和投资需求的拉动作用两个方面。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是双向的:扩大投资需求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拉动作用;缩小投资需求则会抑制经济的增长,著名的投资乘数理论便是由此而来。从资源配置角度看,资源配置最终反映经济结构,而合理的经济结构是经济发展的条件。经济结构通过两大部类比例关系、生产流通过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利用、技术进步和提高经济效果影响经济发展,而投资是影响经济结构的决定因素。所以,归根到底还是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平衡发展。
经济增长理论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逐渐从劳动决定论,经由资本决定论向技术决定论演进,经历了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至新经济理论的发展。
投资和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固定资产投资是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固定资产投资本身就是 GDP 的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有直接的拉动作用,同时还可以诱发其他投资行为,是经济体资本存量形成的主要方式,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外在表现,而它对经济体资本存量的形成,才是它的重要内涵。本文正是深入探讨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将更加侧重它的内涵,即对资本存量的形成,促进其他经济资源的利用,共同促进经济增长。因此,这一研究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
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法研究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大体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当期相关性,但是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刘金全等,2002);第二种观点认为固定资产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上起到了巨大作用,并且二者之间还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双向因果关系(雷辉,2006)。第三种观点认为固定资产投资单方向是经济增长原因(蒋晓华,2007)。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乌鲁木齐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乌鲁木齐市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8亿多元上升到2013年的2 400亿元,与此同时固定资产投资额从1978年的2亿多元上升到2012年的1 271.59亿元,乌鲁木齐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如何?本文通过定量分析来研究二者的之间的规律。
二、实证分析
(一)样本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使用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乌鲁木齐统计年鉴》和2013年的乌鲁木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处理使用Eviews6.0软件。本文选用时间序列为(1978―2013年),乌鲁木齐全社会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FI)作为衡量投资需求的指标,计量单位均为万元,为了消除趋势因素的影响和时间序列的异方差问题,因此变量的数据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对数形式变换,分别用进行对数变换后的国内生产总值(lnGDP)和固定资产投资额(lnFI)表示,其一阶差分用D(lnGDP)和D(lnFI)表示。
(二)单位根检验
单位根检验主要用来判定时间序列的平稳性。一般回归前要检验数据是否存在单位根,以检验数据的平稳性,避免伪回归,或虚假回归,确保估计的有效性。本文采用单位根(ADF)检验方法对lnGDP 、lnFI和D(lnGDP)和D(lnFI)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下页表1所示)。
由检验结果得知,lnGDP和lnFI两个变量的P值都大于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应的临界值,说明这两个序列存在单位根,则拒绝零假设,是非平稳序列。再对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两个变量的P值都小于5%的临界值,因此这两个序列一阶差分是平稳的,即为一阶单整序列,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记为I(1),接下来利用协整分析变量间是否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
(三)协整性检验
协整检验的前提是如果两个变量都是单整变量,只有当它们的单整阶数相同时,才可能协整。当两个变量协整时,则它们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反之,当两个变量不是协整时,则它们之间就不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为确定乌鲁木齐GDP和FI之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我们根据 Engle-Granger提出的协整检验的两步法对两序列进行检验。
首先,用OLS法估计lnGDP和lnFI 得到以下方程:
LnGDP=1.679526+0.947926lnFI
其中判定系数 R2=0.984253,R2=0.9838表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得非常好。
其次进行残差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残差项为平稳序列,因此得出 lnGDP 与 lnFI 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说明与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告诉我们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要进一步检验,因果检验用来分析两个序列间的因果关系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检验是检验一个变量的滞后变量是否可以放入其他变量的方程中,如果该变量受到其他变量滞后期的影响,则称两个变量间存在因果关系。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揭示变量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它解决了两变量间是双向还是单向影响的问题以及一个变量能够在多大程度被另一个变量解释,而在加入滞后期后解释程度又将如何发生变化。在分析检验的过程中,所需检验的参数模型如下:
C ?W?J?Granger于 1969 年对变量是否有因果关系作出了如下的定义:如果x是引起 y 变化的原因,则x应该有助于预测 y,即在y关于y过去值的回归中,添加x的过去值作为独立的解释变量,应该显著增加回归的解释能力,并且变量y预测变量x在统计上不显著。此时,称x为y的原因(Granger cause)。如果添加x的滞后变量之后,没有显著增加回归模型的解释能力,则x不是y的原因。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FI 与GDP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因此,下面对乌鲁木齐固定资产投资与乌鲁木齐生产总值数据(1978―2013)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的结果(见表3)。 从上页表3可以看出,当滞后期为2和3时,固定资产投资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当滞后期为4和5时,“经济增长不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因”与“固定资产不是经济增长的因”原假设的F值均显著地不为零,同时概率值小于10%的显著性水平,拒绝原假设。因此,总体上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FI与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相关性;第二,FI 增长是GDP增长的原因,FI 增长可以促进GDP增长。同时,GDP 增长是 FI 增长的源泉,经济越发达,越有能力进行固定资产投资。
三、主要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通过协整分析验证了1978―2013 年乌鲁木齐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乌鲁木齐GDP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促进作用大于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固定资产每增加1.0个百分点,GDP增加0.95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他通过拉动社会总需求的增加,从而带动与投资相关行业的产出和消费需求的增长。
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说明全社会GDP的变化必然引起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但乌鲁木齐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和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但不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也就是说,固定资产投资的提高能推动生产总值的增长,反之,固定资产投资的减少会使生产总值的增长受到不利的影响。这与业界的相关理论是吻合的。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不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格兰杰因,这就意味着,乌鲁木齐生产总值的增加对投资的拉动效果不明显,不足以产生拉动效应。
(二)政策建议
1.从宏观的角度看,要有效提高新疆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就要从新疆长期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固定资产投资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以及协调区域间的投资分配四方面出发,四者互相配合,最终达到提升新疆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目的。
2.固定资产适度规模投资角度。(1)利用好民间资金。乌鲁木齐也有较多民间资金,但实际利用率很低,外流较严重。充分利用民间资金,是减轻财政负担,加快增加投资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为了控制民间资金外流,需采取以下措施:转变政府职能,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尽快取消税费方而的所有制差别待遇;加强对民间投资金融服务,建立民间资本服务的中小金融结构,加入地方金融机构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力度。降低对小企业设立的门槛,具备一定条件就发放贷款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加大民营资本对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础设施领域可通过 BOT、TOT 等融资方式吸纳民营资本。(2)利用好外资。乌鲁木齐利用外资的规模较小,现阶段应该抓住内地援疆的时机,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好援疆省份的各种资源,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意识。
[关键词]固定资产 投资 购置 日常管理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动力,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投资无疑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我国在“十五”(2001―2005年)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9.5万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8%,超过了1981-2000年20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总和。其中,第二产业,即采矿、制造、水电气和建筑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近40%,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然而,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如何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能,并带来现实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却是摆在企业和政府面前的严峻课题。众所周知,我国第二产业的许多行业存在严重的产能闲置现象,如纺织、水泥、钢铁、化工等行业,而大部分行业都有产能利用率低,投资效益低下的情况。经过长期的闲置后,部分企业的固定资产要么低价出售,要么彻底报废毁损,甚至因管理不善而流失。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前的分析论证和审批,严格采购环节的招标、审批、验收等制度,改善日常管理中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从预算、分析、采购和控制等各环节强化管理,使固定资产能够充分发挥效率,为企业带来投资收益。
一、 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
上文中提及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低下,集中反映了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缺乏科学的管理,导致盲目投资、超计划投资、投资周期过长等问题。为避免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失误,企业必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其重点是事先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论证。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 首先要成立由相关专业人员参加的项目论证小组,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和评估
(1) 成员要由技术、生产、财务、投资等专业人员组成,对投资项目进行技术和经济上充分论证,从而保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以最少的投资取得最佳经济效果,以实现投资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和建设上可行。
(2) 要在充分调研市场、技术分析和经济预测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可行性分析内容,为决策提供参考:
(a) 市场研究,包括产品的市场调查和预测研究,这是可行性分析的先决条件和前提,是项目成立的重要依据。
(b) 技术研究,即技术方案和建设条件研究,从资源投入、建设地址、技术、设备和生产组织等问题入手,这是可行性分析的技术基础,它决定了投资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c) 效益研究,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它是决定项目投资命运的关键,因此也是固定资产项目可行性分析的核心部分。
(3) 要对项目进行合理分类,以便运用恰当的分析论证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仅仅局限于产能的增加,还包括更新改造、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大修理支出等,其效益的计量方法各不相同,所采用的评价和判断标准也不同,因此要运用正确的论证工具和手段。
(4) 运用科学的分析论证方法,对投资进行经济效益判断。市场研究和技术论证一般运用的是定性分析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而经济效益预测则必须以定量分析为主,“用数字说话”。目前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和评价指标有:
(a) 净现值法:指投资项目在投资期内各年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的差额。在多个方案的非互斥选择中,应按净现值的大小来排列;在互斥方案的比较中,应选择净现值最大的方案。
(b) 内涵报酬率法: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的贴现率。在非互斥的方案中,应按内涵报酬率超过资本成本率或必要报酬率的多少进行决策;在互斥方案选择时,超过资本成本率或必要报酬率最大的方案为佳。
(c) 现值指数法:指投资项目未来各期净现金流入的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现值之比,又称贴现后收益―成本比。如果此指标大于1,则说明项目可行,在互斥方案比较中,选择指数最大者。
上述方法是考虑了资本时间价值的分析评价方法,是分析和判断项目可行性的主要方法和指标,其中内涵报酬率和现值指数都是相对指标,没有考虑项目所需投资的绝对值,因此必须结合净现值和投资规模等综合评判。
(d) 回收期法:指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累积到与投资额相等所需要的时间,主要用来测定方案的流动性而非营利性。
(e) 会计收益率法:指投资项目寿命周期内的年平均投资报酬率,一般用于项目可行性的初步判断。
以上两种方法都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只能作为分析判断的辅助方法使用。
2、 必须坚持编制年度资本性支持预算,以预算控制投资额度和节奏。企业每年要根据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目标,结合上述可行性分析和年度融资规模等因素,合理安排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并根据经营计划和融资计划,控制投资节奏,防止出现资本性支出占用流动资金的现象,从而影响正常经营。
3、 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制度,强化责任意识。为了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和效率,加强投资项目在论证、决策、执行等环节的管理力度,应大力开展投资项目的内部审计,揭示和暴露投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按制度进行奖惩,从而强化所有投资参与者的责任和风险意识,规范投资程序,提高投资效益。
二、 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
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实施阶段中,购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方面购置价值将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从而影响到未来资产的盈利水平,另一方面,购置进度也将决定着固定资产能否按计划投入使用,占领市场。因此,在这一阶段,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要建立招投标制度,以科学的方法规范资产的购置,降低购置成本。
在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中,实行采购招标是实现降低建设成本、抑制不轨行为、加强项目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招标方式主要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议标三种。
(1) 公开招标,又称无限竞争性招标,是由招标人通过大众媒体公开招标公告,凡符合规定条件的不特定供货方均可自愿参加投标。
(2) 邀请招标,又称选择性招标,是由招标人根据掌握的信息资料,向被认为有能力承担供应任务并经预先选择的特定供应方发出邀请书,要求他们参加采购的投标竞争。
(3) 议标,又称谈判招标,是由招标人选择两家以上的供应方,以议标文件或拟议合同草案为基础,分别与其直接协商谈判,选择满意的一方,达成协议。
(4) 企业要根据拟购置资产的数量、价值、技术要求以及市场供应状况,进行合理选择:
(a) 基本建设和通用要求的设备仪器等产品一般要公开招标,有利于在公平竞争机制下选择性价比最佳的投标方中标。
(b) 有较高技术要求但存在多个供货渠道的产品一般要邀请招标,在满足实际要求的条件下实现既能保证建设质量、又能降低投资成本的投标方中标。
(c) 有特殊技术要求且供货渠道较少的产品则按议标方式进行,但在操作过程中一般投标方不得少于两家。
(d) 特定产品(包括独家生产产品)在建设过程中会经常遇到,虽不具备招投标的条件,但为了保证建设质量和降低投资成本,应参照议标的方式,纳入建设单位和企业的采购招标管理体系进行管理。
2、 重视采购合同的审核,防止因合同规定不明确或不专业而导致的纠纷或损失。通过招投标等方式选择了恰当的供应商后,双方签订的采购或建设合同,应该经技术、法律和财务等人员审核把关,而不能仅仅依赖法律人员的审核。要通过合同约定,把资产购置的数量、价格、技术细节、购置或交货周期、支付进度和条件以及质量保证、技术和操作培训等等给予明确,从而规范供需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为今后的验收、质量监督等提供合法的基础。
3、 要严格执行资产的验收程序,确保购置资产的数量和质量。要成立由采购、使用、技术、管理等部门组成的专门小组对购置的资产进行验收,保证资产在技术、工艺、交期上符合要求,并提供了合同约定的人员培训、测试材料和免费配件等,满足资产及时投入使用的需要。
4、 要利用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技术,比如关键日期表、甘特图、前导图法(PDM)和关键路线法(CPM)等,提高对固定资产购置时效性的管理,准确地把握购置进度,保证固定资产按计划投入使用,为企业创造效益。要坚决杜绝由于管理不善和控制失当、项目建设期过长而导致丧失市场机会,产品竞争力下降的情况,更不能产生“烂尾”工程和“鸡肋”项目。
三、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
1、 要真正建立固定资产的二级管理员制度,加强基础管理。各级资产管理机构要配备专门的资产管理员,规范其岗位职责,严格考核,落实到位。资产管理员要重点做好固定资产卡片和台帐的完善和及时更新、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及时报告、反馈资产的使用和保养情况等工作,为强化资产管理打好基础。
2、 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定期维护保养制度和计划,并严格执行,降低因资产故障、损坏等带来的维修成本和产能损失等。要杜绝“以修代养” 的舍本逐末行为,坚持固定资产的定期保养制度,严格按计划执行,降低损失和成本。
3、 要认真核查资产盘点和清查结果,分析资产质量并采取相应措施盘活资产。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按时盘点,但往往流于形式,使盘点沦为单纯的数量核对工具,没有发挥盘点对清查资产使用状况和清理资产的作用。因此,企业要重新审视自身的盘点流程,在核对数量的同时,重点加强对闲置、损坏、毁损等资产进行审查、分析,并综合使用部门和技术部门的意见,提出诸如技改、维修、转让、报废等建议,盘活资产,杜绝浪费。
4、 必须培养风险防范意识,树立风险控制机制,坚持给固定资产投保。由于风险意识不强或存在侥幸心理,企业常忽视固定资产投保这一重要的风险规避手段;一旦遭遇天灾人祸,往往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树立风险管理和控制意识,通过与专业保险公司合作,结合企业的资产特点,为企业量身定做一套成本与风险相宜的财产险方案,从而为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戴上“护身符”。要特别关注企业的附属设施、在建工程、装饰装修和设备附属物等“隐性”资产,在保险方案别关注,防止潜在损失。
本文通过论述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重点讨论了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投资管理、购置管理、日常管理等,试图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水平,提升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防范资产管理中的潜在风险。
参考文献:
[1] 庄严明.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审计文摘,2005;8
[2] 汤炎非,杨青.可行性研究与投资决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3] 徐俊菊.论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商场现代化.2007;3(上)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证券投资决策方法
投资是企业重要的财务活动之一,它通常是指企业将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对象上,以期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活动可以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按投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又称为实物投资,是指直接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投资,直接形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直接投资往往数额大,回收期长、与生产经营联系紧密。
间接投资一般也称为证券投资,是指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购买或取得其他单位的有价证券(股票、债券等)。
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先进程度、证券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投资对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潜力,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和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由于它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一经决策和实施就难以改变,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成败与否后果深远。实务中,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一般都要提出几种投资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后从中选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这就需要运用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投资回收期法、平均报酬率法等投资决策方法,但现行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采用净现值(简称NPV)法。所谓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的未来现金流人量的现值和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的差额。用公式可表达为:
NPV=∑CIt/(1+i)t—∑COt/(1+i)t
其中:CI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CO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i表示预定的折现率。
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净现值为正者则采纳,净现值为负者不采纳;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净现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2、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不难发现,净现值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净现值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能够反映各种投资方案的净收益,即以各种投资方案收益的大小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因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净现值法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就是该方案能够给企业增加的价值,因此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净现值最大且不小于零的投资方案。
因此,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净现值法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
二、证券投资决策
1.证券投资决策方法。证券投资决策的目标就是将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风险联系起来,对二者进行权衡后选择最为合理的证券进行投资。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主要是讨论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证券投资收益,这就是著名的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最初由马考维茨(HMarkowitz)于20世纪50
年代创立,后经威廉•夏普(WSharpe)等人发展,主要运用证券投资回报率的期望值E和系统风险系数β两个指标表示一个证券(或证券组合)的投资价值,以此为基础的分析被称为“E—β”分析。
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可以分为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风险,即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是由于一些会影响到所有公司的因素如战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的风险。这些因素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非系统风险又称为可分散风险或公是指发生于个别公司的因素如新产品开发失败、失去一项重要合同、重大项目投标的失败、竞争对手的出现、生产工艺技术的老化等所造成的风险,此类风险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来分散或消除。
2.对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证券的回报率和系统风险之间存在着很高的相关性,即风险与收益对等,高风险可以用高回报来补偿,而低风险则伴随着低回报。在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反映其价值,证券的价格在任何时刻都应与其价值相符,因此购买或出售证券只能获得与该证券的系统风险相一致的回报率。也就是说,证券投资的净现值等于零。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不能用净现值作为评价指标,而应采用“E—β”分析法。
综上所述,对固定资产投资与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差异归纳为以下几点:
(1)现行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主要采用净现值(NPV)法,而对证券投资决策则采用回报率与风险(E—β)分析法。
(2)只有当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不小于零时,才有可能接受该方案,而证券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一般为零。
(3)由于证券市场的竞争性远远高于产品市场,使得证券市场能够迅速达到竞争性均衡状态,因此,证券投资的平均租金高于零;而产品市场或者因为存在垄断和寡头,或者因为某个或某些企业的创新而使得该行业调整到竞争性均衡状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赚取经济租金。
三、原因分析
1.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角度来看。上面的分析似乎表明固定资产决策和证券投资决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决策类型,其实并非如此,两者实际上都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量化风险。
威廉•夏普1964年开创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简称CAPM)被认为是财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现第一次使人们能够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这一模型为:
Kj=Rf+βj(Km—Rf)。
式中:K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必要报酬率;Rf代表无风险报酬率;β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β系数;Km表示所有股票或所有证券的平均报酬率。
可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单、直观地揭示了证券的期望报酬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例:当前的无风险报酬率为6%,市场平均报酬率为12%,A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大,其值β为1.5;B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小,其β值为0.75,则:
A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1.5×(12%—4%)=18%
B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0.75×(12%—4%)=12%
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直接工具,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直接预测证券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而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同样发挥作用,即可以用于估计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风险越大,资金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大。如果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零,就说明该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期望报酬率大于资金的机会成本。
因此,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还是证券投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都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在证券投资决策中,资金的机会成本就是该证券投资的期望报酬率;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用估计的资金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对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其净现值,并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投资方案作出取舍。
2.从经济租金和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角度来看。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01702
不论是在理论研究或者是在具体的经济增长的实践中,相比于劳动力、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及制度创新等其他要素而言,资本积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我们可以发现,在经济学经典著作中对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不计其数,其中大部分经济学家或者学者都将资本积累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作为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对经济增长作用更为直接和显著,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一直作为各国政府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首要手段,是宏观调控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并不是决定者与被决定者的关系,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通过投资的两大效应作用于经济增长,即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相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水平决定着GDP中用于投资的规模和水平,亦即经济增长为投资的扩张提供了良好的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
1 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图1所示,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518942.1亿元,与1990年相比超出约50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也较为迅速,与经济增长的趋势总体保持一致,由1990年的4517亿元迅速增至2012年的374694.74亿元。
图1 1990-2012我国GDP和固定资产
投资FI时间趋势图(单位:亿元) 目前来说,相关资料文献大部分运用计量经济学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下分析了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形成了较统一的三种看法:(1)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没有投资就没有经济的增长;(2)经济增长是资本形成的决定因素,快速的资本形成是由快速的经济增长水平决定的;(3)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这些建设性的观点有利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模型建立,也为我们在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和方法论的依据。
2 理论基础和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2.1 理论基础
根据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用支出法核算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时,通常会用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等指标来综合衡量。固定资产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比重较大,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其他形式的投资而言是巨大的。根据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西方经济学中主要介绍了投资乘数理论、加速原理等。投资乘数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卡恩提出,凯恩斯加以利用,该理论认为投资的增长将会引起扩大的数倍的GDP的增加。加速原理由法国经济学家阿夫塔利昂提出,该理论认为当产量或收入增加时,投资是加速增加的。“投资乘数理论”与“加速原理”所要说明的问题侧重点虽有不同,但本质上都说明了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只不过是“投资乘数理论”说明了投资的轻微变动何以会导致收入发生巨大的变动,而“加速原理”则说明了收入的轻微变动也会导致投资发生巨大变动。
对于某一个的国家而言,投资乘数和加速数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究竟是投资乘数占主导地位还是加速数占主导地位,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选择我国1990-20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拟合计量模型,以此来确定该时期内是投资乘数理论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还是加速数原理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2.2 模型构建与数据分析
2.2.1 数据来源
经查阅《中国统计年鉴2013》(1990-2012)得到相关数据。本文采用GDP(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我国经济增长的指标,FI(固定资产投资,Fixed Investment)作为衡量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指标,以1990年的不变价格进行折算,消除价格因素对GDP和FI的影响,以此来更好地反映数据之间的的相关性。
2.2.2 模型的估计、检验与调整
(1)葛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通过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可以看出,当显著性水平α=0.05,取滞后长度为1、2、3、4时,均拒绝原假设,即近些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均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前者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者。
(2)数学模型的建立。
①初步建立模型
图2 1990-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y
与固定资产投资x相关图 如图2相关图表明,国内生产总值y与固定资产投资额x存在较明显的曲线关系。因此现将函数初步设定为对数模型,本文对固定资产投资额x进行自然对数变换,用lnx来表示,即:
t=β0+β1lnxt+εt
其中t为地区生产总值,xt为固定资产投资额,εt为随机误差项。由EViews最小二乘计算结果可知:
t=-71729.04+11022.17lnxt
T=(-13.4975)(20.9724)
R2=0.9544 2=0.9523
DW=0.4952 F=439.84142
②模型的检验。
1)经济意义的检验。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lnxt前的系数为正值,这与理论分析和经验判断相一致。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年固定资产投资x每增加1%,国内生产总值y将平均增长110.2217亿元。
2)统计推断检验。从回归结果看,可决系数R2=09544,这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即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95.44%都是由固定资产投资决定的;系数显著性检验:给定α=0.05,查t分布表,在自由度为n-2=21时得临界值2.080,由于解释变量的t值大于临界值,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有显著影响。
3)计量经济学检验。取显著性水平α=0.05,观察DW值可以看出,因为n=23,k=2,取显著性水平α=0.05时,查表得dL=1.257,dU=1.437,而0
表1 对数模型的偏相关系数检验
从中可以看出,对数模型的第1期偏相关系数的直方块超过了虚线部分,存在着一阶自相关。也验证了DW检验的结果,我们考虑采用广义差分法进行调整。
(3)自相关性的调整。
加入AR项后,可以发现估计过程经过8次迭代后收敛:ρ1的估计值分别为0.7556,并且t检验显著,说明对数模型确实存在一阶自相关性。调整后模型的DW=1.5079,n=23,k=2,取显著性水平α=0.05时,查表得dL=1.257,dU=1.437,而dU
t=-62461.12+10213.50lnxt
t=(-3.9238)(6.8877)
R2=0.9777 2=0.9754
DW=1.5079 F=417.2563
模型2的拟合优度较模型1变大了,F检验也是高度显著的。这里,解释变量、常数项的t检验值都比较大,显著性概率都小于0.05,因此模型2较模型1更为合理。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可以看出,通过上述拟合的回归方程,能够说明投资的乘数理论在我国经济增长的具体实践中是适用的。因此,在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还应继续将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选方式和手段,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人们更多是关注投资的规模而不是投资的结构,因此,如何使投资资源更加合理地配置和如何使投资资源的效率得到提高是我们下一步应该具体研究的问题。我认为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
(1)控制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首先,维持一定的投资总量,以此来适应经济增长对投资规模的续修;其次要时时刻刻维护好投资增长的协调性和稳定性,为提高投资的使用效率和优化投资结构做好投资发挥作用的过程准备。通过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来改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需求效应。
(2)投资不可持续,实现多元增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历了一个高投资和高增长的时期,这种方式的投资无可厚非给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动力支持,然而我国不能过分依赖于投资的增长来拉动经济增长,否则势必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在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行经济增长方式由依赖投资实现经济增长逐渐向以消费和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3)转变政府职能,统筹协调发展。政府应充分履行其经济职能,合理引导资金的流向,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对不合理的投资规模进行一定的约束,尽量减少一系列的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另一方面,在保证政府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应统筹各方面的因素,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总而言之,固定资产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我们要时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宇新.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1214.
关键词:苏北地区;居民消费;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2
江苏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经济指标都排在全国前列。但是江苏经济发展呈现“南高北低”的差异,因此江苏经济问题无论是在统计上还是理论研究上都按照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区域。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苏北区域为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和宿迁五个地级市区域。过去十余年中,苏北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增长率稳居全省前列。各项数据表明,苏北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处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转变的过程中。对苏北这样具有典型意义区域,进行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文献回顾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文献较为丰富。从研究方法看,大部分文献应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从研究对象看,主要研究居民消费或将居民消费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研究的地域范围看,大部分文献从全国的角度分析消费的影响,也有部分文献选取某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
关于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代表性观点。根据我国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分析,提高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是扩大内需的关键(国家统计局课题组,2002),经济增长应从投资主导型向居民消费社会投资双拉动型转换(范剑平,2003),特别是全社会消费增长应该予以更多重视(刘伟、蔡志洲,2004)。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居民消费增长和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高速增长保持联动关系(梁、陈维娜,2009)。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扩大居民消费,尤其是扩大农村居民消费发挥其对经济增长应有的拉动作用(李银秀,2014)。
关于居民消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的代表性观点。投资率偏高而消费率偏低会直接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影响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经济增长 (尹世杰,2006),应发挥消费的导向和带动作用,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居民消费层次和质量,促进消费结构优化,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张贡生、吕良宏,2006)。如改进居民消费增长的制度(刘东皇,2010),促进我国经济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迟福林,2012)。
关于居民消费对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实证研究方法主要是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分析等方法(徐晓丽,2012);部分文献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非参数面板数据模型,刻画了政府消费、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演进趋势(段景辉,2013);也有运用协整分析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孙亚静,2014)。
关于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农村居民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学者认为农村消费不足导致消费升级不快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李明贤,2006),而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对人均GDP的影响要大于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姜惠芬,2008),通过建立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消费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经济增长(高月梅,2012)。
通过上述文献回顾可以看出,现有研究普遍认为消费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极大的丰富了该领域的理论研究,但是也存在不足。首先定性研究文献中缺乏实证的支撑。其次,实证研究普遍对变量的选择过于少,很难精准的探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三,已有研究大部分关注的全国或者部分省份的较大区域的考察,缺乏对省内部分区域的考察。鉴于此,本文选择处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转型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苏北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居民消费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两个部分,引入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控制变量,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实证研究
(一)模型与变量选择
根据统计口径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苏北地区主要为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和宿迁五个地级市区域,因此本文选择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文章旨在研究苏北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居民消费又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因此本文研究选取以下四个指标变量: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各变量初始数据来源于历年《江苏统计年鉴》中苏北区域各项经济指标数据。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和一致性,本文数据选取的期间为2000-2012年,并将2000年设定为研究基期。
为满足模型研究的需要,有必要对数据进行处理。首先,地区生产总值使用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Y),并以2000年为基期的CPI指数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其次,人均城镇居民消费(UC)由统计年鉴中直接获得,以2000年为基期的城镇CPI指数剔除价格因素影响;第三,人均农村居民消费(RC)由统计年鉴中直接获得,以2000年为基期的农村CPI指数剔除价格因素影响;第四,人均固定资产投资(I)由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除以对应年份的常驻人口总数获得,并以2000年为基期的固定资产价格指数剔除价格因素影响。最后,为减少数据非线性变化对实证分析的影响,对上述四个指标取自然对数,即得到本文研究的变量:LNYit、LNUCit、LNRCit和LNIit。本文使用Eviews8进行实证分析。
(三)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本文采用Levin, Lin & Chu t*单位根检验面板数据的平稳性。根据线型图和散点图判断四个数据序列皆为含截距项和趋势项的序列。经检验,在10%临界值水平上,四个序列都为含截距项和趋势项的原序列平稳(见表1)。
表1 面板数据的Levin, Lin & Chu t*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 检验形式(C,T,L) 统计量 概率值 10%临界值
是否平稳
LNYit
LNUCi
LNRCi
LNIit (C,T,0)
(C,T,0)
(C,T,0)
(C,T,0) -2.37635
-2.78220
-1.49451
-14.2063 0.0087
0.0027
0.0675
0.0000 平稳
平稳
平稳
平稳
注:检验类型(C,T,L)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包含截距项、趋势项及滞后阶数,N表示不包含C或T。
(四)实证模型选择
通常有三种形式面板数据模型:混合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模型。模型选择与设定过程如下:
1. 通过似然比检验,摒弃混合模型。
先建立固定效应模型,然后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似然比检验。该检验的零假设是固定效应模型是冗余的,若概率值大则接受零假设,选择混合模型,若概率值小则拒绝零假设,摒弃混合模型。固定效应模型-似然比的检验结果见表2,概率值小于1%,拒绝冗余,于是摒弃混合模型。
表2 固定效应模型似然比检验结果
Test cross-section fixed effects Statistic d.f. Prob.
Cross-section F
Cross-section Chi-square 6.878477
25.601216 (4,57)
4 0.0001
0.0000
2.进行Hausman检验,确定选择随机效应模型。
先建立随机效应模型,然后选择随机效应模型-Hausman检验。该检验的零假设是随机效应模型成立,若概率值大则接受零假设,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若概率值小则拒绝零假设,摒弃随机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Hausman检验结果见表3,概率值较大,为0.7152,接受零假设,即选择随机效应模型。
表3 随机效应模型-Hausman检验结果
Test cross-section
random effects Chi-Sq. Statistic Chi-Sq. d.f Prob.
Cross-section random 1.359026 3 0.7152
(五)实证结果及分析
根据随机效应模型分析,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如下:
, ,
从上述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各个参数估计值的t
由回归方程的各个解释变量的系数可以得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增加1%,可以拉动人均产出增加0.77343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增加1%,可以拉动人均产出增加0.548853%;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可以拉动人均产出增加0.126552%。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选择苏北地区的人均产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四个指标,应用面板数据模型,以2000年为基期,运用2000-2012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四个指标因素对苏北经济增长的影响。由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对人均产出弹性依次减弱。其中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对人均产出的贡献远大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更是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的产出弹性的数倍。这为苏北地区经济发展转型提供了实证支持。
(二)建议
第一,对比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的产出弹性,苏北经济增长方式应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投资在过去十余年的高增长,有效的带动了苏北经济的增长。特别是苏北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典型,大量的投资完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如交通、城市建设等。但是持续的固定资产投资对产出贡献的边际效应逐渐递减。实证结果表明投资的产出弹性已经较弱。而消费的产出贡献的边际效应较高,远远大于投资的产出贡献。因此,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应及时根据发展的实际作出调整,构建以消费为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
第二,对比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的产出弹性,苏北地区应加快城镇化,提高城镇消费所占比重。苏北地区的城镇化率增长较快,但是与发达的苏南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苏北的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比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对人均产出的弹性要大。因此,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还需依托城镇化实现。
第三,调整政府支出结构,提高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目前苏北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有较大一部分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而过度的基础设施投资不但导致投资效率降低,也使得政府在提高当地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方面捉衿见肘。因此,苏北地区政府应调整支出结构,放缓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提高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鼓励消费,以实现经济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芳.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价值工程,2014,30:16-18.
[2]李银秀.城乡居民收入、消费与经济增长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消费经济,2014.2:33-36.
[3]高彦. 河北省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 河北企业,2014,08:42-43.
[4]段景辉,陈建宝.政府消费、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非参数模型分析[J].商业时代,2013,29:43-45.
[5]李洪英.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效应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我国省际数据的面板协整检验[J].商场现代化,2010,28:83-84.
[6]陈海燕,张世英.我国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的面板协整检验[J].统计与决策,2006,18: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