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共享建设步骤范文

财务共享建设步骤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共享建设步骤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共享建设步骤

第1篇:财务共享建设步骤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81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3-000-02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概述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在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下,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成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有效途径,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能够为各级领导的决策奠定基础。

1.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以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实现会计电算化,使财务核算、分析、控制以及决策等财务管理模式能够实现数字化和信息化。

2.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特征

财务管理信息化主要有三方面的特征:首先是实时性。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相比,此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与外部实时进行连接,不但可以与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安全交换平台交换信息,而且各项业务都能及时呈现最新财务信息,从而提高统计数据、监管的实时性;其次是共享性。下属单位只需依靠单位内网客户端就可以共享各种软、硬件资源,不但节约了办公成本,而且可以实现跨平台操作;最后是可视性。各种财务报告、财务单据将扫描进入财务信息系统,上级部门通过内部综合运用平台便可以查阅和处理各种财务信息。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硬件分析

一般而言,财务管理系统的信息技术模式主要包括四种:文件服务器模式(F/S)、主机系统模式(HOST)、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和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1.文件服务器模式

文件服务器结构的典型应用包括基于Microsoft Access、FoxPro 和Paradox等数据库的财务软件,它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授予使用者一定的访问权限,因此对数据的保密性非常严格,当用户的数量超过15个时,这一服务器的系统就开始下降,因此对于下属单位多、对集成管理要求高的管理系统并不适合。

2.主机系统结构

在我国某些国家部委的内部网络多应用主机系统,例如VAX-11小型机以及UNIX多用户系统等。主机系统采用连接大量终端的计算机,并不断向字符终端传回数据,用户通过与主机相连的字符终端在主机操作系统的管理下共享主机的内存、外存、中央处理器等设备。到目前为主,主机系统仍然是重要业务部门进行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硬件支柱。

3.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目前比较常用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包括Windows NT 4.0/5.0、NetWare 3.1以上版本、LAN Manager和OS/2V3.1。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中,客户端可以是一台PC机或一台工作站,一般运行DOS或Windows3.x/95/98操作系统。这种系统的应用任务由客户机和服务器共同承担,响应速度较快,系统扩展性较好,但其开发环境较为困难。

4.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浏览器/服务器(B/S)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结构最合理的IT技术架构。现在比较流行的DBMS有SQL、Server、Oracle、DB2和Sybase等。(B/S)的技术架构包括三个层次,即客户服务层、应用服务层和数据服务层。客户端一般由微机担任,系统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网络在客户机上完成各项任务。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步骤

1.制定总体规划

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财务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首先要制定总体规划,除此之外,还要相应地制定年度实施总计划。制定总体规划的主要作用是明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总体规划能够指导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序进行,保证各阶段的衔接和协调,从而推动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地开展。

2.创建网络平台

在制定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以后,需要创建统一的财务信息化网络平台,这是财务信息化工作的基础。财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平台创建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要确定网络平台的总体目标,即以实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模块的推广应用为总体目标,并能够有效整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资源;第二阶段是实现业务信息向财务信息的转换,这一工作以对本单位的财务信息分析工作为基础,并以财务预算软件为实现工具,通过这一阶段的工作能够及时地、动态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第三阶段是对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进行审核,保证二者的统一性、同步性,运用预算管理系统实现对业务处理和财务核算的实时控制。

3.准备基础信息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便是准备基础信息,这一步骤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填报、归集、分类并汇总各种财务信息,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二是对数据库内的信息进行分类、对比和汇总,并建立两个平台,这两个平台需要实现实时互动;三是建立外部信息服务平台,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各种信息查询,此外,这一信息服务平台还需能够快速生产输出其他网络服务功能;四是管理内部信息平台,内部信息平台主要是利用财务信息资源为专职财务管理人员服务,为其分析财务状况、各种财务指标和行业发展数据提供基础的信息,为基础预测和评价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提供依据。

4.分步骤实施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劳永逸,需要实时对这个信息化系统进行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完成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的财务核算,包括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财务报表核算等;第二个层次是网络财务信息系统建设。在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网络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资金核算的重点管理;第三个层次是财务决策支持信息系统。这个层次是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依托人工智能和信息网络技术等先进手段,利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储备的各种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运用各种预测方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这一阶段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高级阶段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第2篇:财务共享建设步骤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学;精品资源共享课;本科教学;学习质量保障

现阶段,原“十一五”国家精品课程正在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需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独特风格,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以及社会学习者等的好评和认可,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本文结合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科财务会计学课程建设的情况,着重介绍2009年以来我主讲财务会计学国家精品课程的一些探索和实践,以期为该类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财务会计学课程在会计学科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从大类上看,当今高等院校会计学科的专业课程体系大致可分为财务会计类课程、管理会计类课程、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类课程、审计类课程和财务管理类课程。其中,财务会计类课程主要是依据会计基本理论和企业会计准则,讲授对外报告会计所涉及的会计循环、各项会计要素的核算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及分析。受人类社会经济变迁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讲授对外报告会计的财务会计类课程一直在会计学科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财务会计类课程中,国际通行的做法是将其进一步划分为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和高级会计学三个层级并相应地设置课程。其中,初级会计学主要讲授基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会计循环过程;中级会计学主要讲授基于会计要素分类的各项目核算和报表的编制及分析;高级会计学主要讲授特殊业务的核算和处理。本文所探讨的财务会计学课程即为上述体系中的中级会计学课程,它在财务会计类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无论是从课程结构上看,还是从教学内容上看,财务会计学课程都处于核心地位。财务会计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对其他会计专业类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影响力。

二、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先后通过了EQUIS(European Quality Improvement System,欧洲质量改进体系)和美国AACSB(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认证,在参与这两项全球性的认证过程中,我们重新梳理和提炼了会计学科本科各大类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就财务会计类课程而言,我们认为,其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应着重强调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要把财务会计学融入企业管理实践中去学习和认知。EQUIS认证非常强调学科与企业实践的联系,这一点对于财务会计类课程的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会计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能够看到企业经营业务和盈利模式的特点,能够洞悉企业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财务会计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就会计论会计,不能把财务会计教学仅仅局限于对传统的记账技术和编表技术的传授,而是要密切关注企业实践的变化。例如,如何看待淘宝、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类公司对传统零售业的冲击,如何看待苏宁电器、掌趣科技这类轻资产公司的发展,如何看待东方科技、华域汽车等在营业收入中所确认的大量关联交易收入等。只有真正了解了现代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盈利模式,我们才有可能把财务会计学讲好讲透;财务会计学也只有真正融入到丰富多彩的企业实践中去,它才会有鲜活的源泉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二,要在财务会计教学目标中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EQUIS认证和AACSB认证都非常强调管理学科的创新优势,由于财务会计学课程主要讲授会计要素中各具体项目的核算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其直接依据是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这一特点使得该课程的讲授往往会受制于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条文规定,而这正是我们不断寻求突破的地方。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作为财务会计反映对象的企业资金运动也在不断变化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财务会计学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现行会计准则的解释这个层面上,而是要通过讲解准则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就是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就是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财务会计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倡导要把受教育者变为主动学习者,要把只注重对已有会计准则的学习变为鼓励学生去探求未知和未来的问题。只有学生真正拥有了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真正拥有了超前的思考能力和决策能力,我们大学会计教育的价值才真正得到了体现和升华。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将财务会计学课程由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过程中,我们始终立足于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管理实践,厚基础,重方法。财务会计学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主要由财务会计基本理论、会计要素核算、财务报告编制和分析三个部分组成,具有完整的理论框架和严密的逻辑结构。相对而言,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和固定资产的核算,长期负债、收入及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及分析又是该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我们要求主讲老师和学生要积极做好教和学这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主讲老师在教学之前应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包括对典型案例、课堂组织等的准备;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要在课前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准备若干个教材之外的问题以供课堂讨论。在财务会计学教学过程中,主讲老师经常会遇到很多预料之外的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极大地丰富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讲到公允价值计量时,就有学生提出:为什么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就有60多名议员组成的两党联立团体提出金融危机是由会计上的公允价值引起的?应该说,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很可能在主讲老师的课堂准备之外,但是,这又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因为正是类似的问题凸显了会计在成熟资本市场中的重要性。会计不再是孤立存在的,今天人们关注会计,更多地是在关注会计政策背后的经济后果。有鉴于此,财务会计学的教学内容应该始终反映当今世界会计改革的最新成果和相关的理论前沿。此外,对于重难点章节,主讲老师还要采取精讲方式,加大课堂讲解的力度,力求让学生在课堂内能对相关内容消化吸收;同时再通过网上教学平台布置课后练习、在线答疑与讨论等多种方式来巩固教学成果,让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财务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培养要求,我们多年来不断进行着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其教学内容的实践性,采用案例教学、实例分析、专题讨论和多媒体实验教学等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未来对本课程实践教学建设的总体思路是:着力完善财务会计学的实践教学,逐步建立起实验室、会计公司、国有大中型企业“三位一体”的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适应国际化发展需求的职业判断能力;继续推进“会计与财务案例库”建设,为本课程乃至整个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强大的支撑,使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来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四、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财务会计学课程初创之际,我国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阎金锷教授等老一辈专家都曾先后担任过这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和讲授顾问,一大批知名学者、年轻一代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都曾为不同的班级主讲过财务会计学课程,很好地诠释了教育部关于“名教授”、“老教授”承担本科生课堂教学的相关规定;青年教师的培养也在有序进行,形成了一个合理高效的老、中、青传帮带机制。这支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合作精神好,深受学生的欢迎,多名教师曾先后获得国家和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多人次先后荣获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称号和“优秀教师”称号。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依托。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顺应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我国著名会计学家、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教授阎达五先生就领衔规划了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1993年5月出版发行了第一版《财务会计学》教材,并配备了相应的学生用书。此后,为了让教材的内容始终反映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适应我国新形势下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财务会计学》教材分别于1997年、2002年、2006年、2009年和2013年进行了五次大的修订,至今已出版了第六版;此外,早在第二次修订的过程中,就进一步配备了该套教材的教师参考用书,从而使得该课程的教材体系日趋完善。由于《财务会计学》教材体系完整、内容新颖、讲解简练,因此已被多所高等院校推选为会计专业和财务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指定教材,到目前为止,该教材已累计发行100余万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五、学习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AACSB认证对教学要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AOL(Assurance of Learning,学习质量保障)的建立和实施。AOL关注的重点是:设立学习目标(培养目标)和可度量目标;使教学和对学生的评估与学习目标一致;构建整套体系和流程,从而能有效收集证据资料,以反映出学习目标实现的程度。

AOL的建立首先是一次组织变革,它要求每门课程要设立课程组,课程组的主要职责是:根据项目培养目标,讨论并确定所承担课程相对应的学习成果的内涵,目标实现程度的度量标准和方法;修订所承担课程的教学大纲,保障相应的学习成果在大纲中的体现;协调并学大纲中承担学习成果测量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料(教材、案例或其他资料)、教学方法、教学时间、考核方式、评价标准等;收集所承担课程对应学习成果实现情况的数据;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撰写学习成果实现情况分析报告并提交项目中心;每个开课学期至少召开三次课程组会议,并将会议纪要提交至课程对应的项目中心。根据要求,财务会计学课程也设置了相应的课程组,课程组由特定学期讲授该课程的所有教师组成,课程组长由院本科项目主任与分管系主任协商后指定,并根据需要再指定一位课程组联系人具体负责协调工作。

第3篇:财务共享建设步骤范文

【关键词】高校会计信息化 建设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管理也开始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因此如何推动高校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现阶段,很多高校的财务信息基本上是通过会计信息进行处理的,因此高校对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与完善,是有效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的重要基础,同时高校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以及高校整体办学效益。

一、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

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尤其是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的教育目标,有些高校还设置了分校与科研院所,同时高校的经费来源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种规模化的发展形势很大程度上加重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困难。而高校要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与多部门的有效协作,就需要财务管理部门向其他部门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化建设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

另一方面,高校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也能有效的为高校发展提供服务,会计信息化通过对会计与信息进行充分融合,以会计信息为基本管理资源,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收集、传送与应用,从而实现服务、管理与决策的融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校管理效率。

高校会计信息化管理是对高校财务管理属性与财务管理信息、资料、规章制度等变化的综合描述,是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情况的财务会计反映,同时也是推动高校实现整体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二、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现阶段,中国大部分高校的会计信息化建设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信息化管理更多的是通过电脑对会计凭证及账簿进行处理,其处理步骤表现为人工对原始凭证的审核、手工录入记账凭证、计算机会计数据的形成、计算机输出会计账簿、输出基本会计报表。这种方式将会计管理从传统手工记账与报表的形式中解脱出来,由电脑代替人的手工工作,但这并不是会计的信息化,某种程度上讲与会计信息化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受电脑化管理的影响,现阶段中国高校财务核算的职能突出的展现出来,但财务监督职能并不明显,很多高校会计信息系统只是对有关会计信息确认的条件进行采集,而非财务信息则被摒弃,因此会计信息系统所查询到的信息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目前很多高校的会计软件使用仅限于财务管理部门内部,其他部门不能对财务信息进行查阅,同样财务部门也不同从其他部门信息系统中获取信息,信息共享机制缺失导致数据的采集与数理受到一定的影响。

通过对目前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一些黑客利用电脑与互联网盗取相关的财务管理信息,进行贪污或者诈骗,导致信息管理难度增加,信息系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另外,现阶段很多高校财务信息管理工作均存在复杂多样化的特点,其业务范围涉及到隐患、审计、财政等多个方面,这些工作通常要求会计工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会计信息管理知识,互联网操作知识,软件应用、开发与操作技能等,而现阶段高校很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均存在工作水平低、专业技能水平差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高校会计信息化的建设。

三、如何推动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要推动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需要充分注意如下几点内容:

第一,完善财务管理网络系统,提高网络的安全性。这需要有效完善高校财务处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学生收费系统,同时还要结合传统的财务管理功能与现代化财务信息化管理要求,开发出新的会计信息管理软件,以实现网络的安全性。

第二,充分利用校园内局域网的网络资源,推动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均有自己的局域网,这是推动高校实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局域网网络资源,发挥资源优势,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这要去高校要首先建立一支具备专业素质的会计信息化管理队伍,推动新的管理观念与管理思路的形成,以实现多部门的合作与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比如,学生在开学报到之后,其各项信息都可以通过学生管理的界面显现出来,将学生信息输入系统,学校的学工处、教务处、财务处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快速的获取相关信息,学生也可以通过系统进行选课、档案完善等活动,一方面降低信息输入量和信息风险,另外还能降低信息成本,实现信息共享,并最终推动高校会计信息化的建设。

第三,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科学管理,促进高校会计信息化的全面建设。高校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套规范的管理规章制度,如何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则高校内部各项管理活动就不能正常的进行。因此如何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强调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是保证各项制度有效落实,实现信息化会计管理的重要基础。因此高校财务部门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并以这一体系作为基准,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推动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会计信息化的有效建设。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高校在推动会计信息化建设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以最大化的满足高校在扩招后学生增加、工作量增加的基本需求,降低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的精确度。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资源整合与共享,通过建立公共数据网络,推动高校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实现有效及时的沟通。同时,财务部门还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更加全面的了解财务方面的信息,使财务预算更加科学和主动,进而能够推动高校领导决策的科学性与规范性,进而提高高校的整体管理层次,推动高校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财务共享建设步骤范文

【关键词】 财务共享中心; 案例启示;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22-0002-06

一、财务共享中心是未来中国大型企业集团财务转型的必然选择

从现实来看,我国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在做大做强、走出去的过程中,“大企业病”现象十分严重。一方面,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信息透明度与管控力弱;另一方面,制度繁琐以及组织机构官僚化等问题十分突出,使得一些企业集团陷入繁琐的日常操作管理与职责扯皮之中,尤其是价值链中的辅助部门严重拖延了前方业务部门拓展的速度,以各自利益为中心各自为战的现象十分严重。

大企业病在财务上的表现:第一,财务管理缺乏高度,没有有效使用全面预算管理等工具与企业战略相结合,财务缺乏与战略的一体化,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失去目标性,一味满足外部监管的合规需求而没有真正满足和有利于高层决策的需求;第二,财务与业务相互分离导致财务与业务的沟通不畅,影响业务处理效率的提升,不能为业务拓展提供数据支持;第三,传统低附加值的会计核算业务占用了大量财务人员,使得他们难以脱身去从事更高水平的业务,财务成本居高不下,却难以带来更多价值;第四,传统会计信息系统重事后轻事前、事中,重报告轻分析,重数字轻信息的现象十分突出。

共享服务一般是作为独立的组织实体,通过整合或者合并公司各项业务并进行重新集中配置,依据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契约即服务水平协议收取费用,并为公司各业务单元提供服务的一种服务活动。作为一种创新理念和一个协助企业成长的平台,其所涵盖的内容往往从常见的财务管理领域延伸至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市场营销、采购等领域。财务共享服务作为共享服务在财务领域的一种应用,是指将企业集团大量重复,易于实现标准化、流程化的会计核算从分散的业务部门抽出,集中到一个新的独立运营的业务单元(财务共享中心)进行流程再造、标准化、集中处理,以提升业务处理效率,进而降低成本、加强管控、提升客户满意度、创造价值,最终提升集团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一种作业管理模式。

当财务共享中心运行成熟以后,其在资金统一收付、账户集中管理、银行资源集中协调、提高现金能见度方面的优势就会凸显。这时,作为“大支付工厂”的财务共享中心可以与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机构进行对接,帮助一个叫做“企业司库”或者“财资管理”中心的组织开展服务,增强资金的可视性和流动性管理,加强对资金支付时效的管控。财务共享中心还可以通过信息系统集中风险管理的流程,解放司库管理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使其去从事资金增值的管理,而不是停留于对支付流程的管理和监督上。财务共享中心的数据集中优势还可以针对司库管理的决策提供数据分析支持服务,这将大大提高司库管理的效率。这种对接有利于财务共享中心的华丽转型。

此外,笔者认为,管理会计所引领的企业财务人员转型如果想要在企业实施或者完善,必须首先释放现有的大量会计核算人员,减轻那些繁琐、重复性强的非核心业务和后台业务,让他们去从事更加具有附加值的工作,通过分工专注于自身的战略财务、业务财务职能,推动财务转型;否则,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内部控制、成本管理、财务分析等管理会计功能的发挥就会受到限制。当然,财务共享中心建成后,如何加强其与战略财务、业务型财务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将变得更加重要,不再是各行其是,而是专业细分,集群发展。从财务共享中心未来发展的趋势来看,如果能够将IT部门整合,必将更有利于财务共享服务效率的提升和优化,因为我们知道,财务共享是建立在信息化技术完备基础之上的。

二、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建设典型案例的启示

20世纪80年代,美国福特、通用等大型制造类的企业集团率先提出共享服务,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世界五百强的跨国企业运营管理之中。虽然中国也于21世纪初出现了中兴通讯、阳光保险、四川长虹、平安集团、华为集团、宝钢集团、海尔集团、万科集团、中国电信、中国网通、苏宁电器等一大批较早实践财务共享服务的大型企业集团,随后又有了中铁建集团、国家开发银行、中国海油、中华保险集团等企业的广泛尝试和实施,但是,对于中国大多数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来说,财务共享服务还是一件新鲜事。

从已经建立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集团来看,其建立目标和运行模式具有很强的差异性。从目前学术领域已经开展的研究来看,研究成果并不多见,还没有引起学术界广泛的研究兴趣。笔者在2014―2015年经过广泛的案例调研,从中国已经建设的财务共享服务案例实际出发,总结了如下经验启示:

(一)财务共享建立的背景分析

1.企业必须达到一定规模,分支机构众多,业务拓展迅速

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规模的扩大,这种规模的扩大表现为在国内乃至世界各地建立分子公司。在建立分子公司的同时,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管理资源,也需要建立相应的财务组织负责分子公司的财务核算和报销制度,但这种财务组织往往十分分散,需要从事基础性财务工作的人员会逐渐增多,重复性的人力、基础设施投入十分严重,相应的财务管理成本也会大大增加。分散的财务组织会形成分散的财务信息孤岛,财务与战略、财务与业务的协同不够,一定程度上更会影响到集团公司的运营效率提升。为此,多数企业希望借助财务共享平台进行业务集中的会计处理,通过数字化、影像化的票据处理系统提高后台处理效率、提升产能,控制财务人员数量,形成结构性成本下降,建立成本竞争优势。

2.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要求较高,追求流程的科学化、标准化及制度规则的强力执行

集团公司规模扩大的同时,分散的财务组织会使集团下属各分子公司单独进行会计核算、风险管控,各自为战造成的后果是财务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标准不统一,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集团总部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可比性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集团企业希望借助建立规则统一、流程统一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集中进行审核与监督,随时获得最直接的财务数据和信息,这有利于规范会计处理行为,强化事中、事后的管理控制,提高业务的执行力。当分子公司财务人员的职责调整后,他们可以更多地参与到业务活动之中,对业务需求的信息决策形成支撑,同时有利于提升业务对会计规则的遵从度,从侧面强化事前控制。

(二)管理层重视和支持是财务共享中心的保障

对于企业而言,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是一场大的组织与管理模式的变革,它不仅需要技术、人力、财务方面的支撑,更需要得到高层管理者心理上的重视和行动上的支持。财务共享服务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业务、多个区域,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涉及会计核算的集中处理、减少基础作业人员数量、进行权力的重新划分和原有规则的调整,不可回避地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格局,也难免会遇到工作的阻力和抵触。当各种意见尤其是业务部门的意见反馈回来的时候,高层管理者可能会出于短视而犹豫不决,一旦这种阻力占据上风,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项目就可能破产。

因此,各个层级的管理者必须对财务共享服务所能带来的优势、劣势及与战略目标和现阶段管理现状的拟合程度达成共识,对财务共享服务作出长远规划,妥善处理由于实现财务共享服务所带来的冲突、问题,加强培训与沟通。从已经建设完成的财务共享中心经验来看,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是财务共享建设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高层管理者对此必须做好心理上和行动上的准备。

(三)流程化和标准化是财务共享服务的主要特征

财务共享中心是将分散的、业务量大、重复性与标准化程度高的分子公司核算业务集中到一个流程化、标准化程度极高的平台上进行操作处理。它改变了原有的分散核算、操作标准和各业务流程不相同、不统一的状况,为各种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统一提供了整合的可能性,最终促使业务流程实现标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这主要是因为:

1.财务共享中心本身就是流程共享

财务共享中心的流程类型包括业务核算流程、财务操作流程、内部运营管理流程以及配套的业务流程。其中“业务核算流程”是指财务共享中心所处理的各项业务从发生到财务处理完毕,直至完成档案归档的整个过程,是对现有流程的梳理、优化和再造;“财务操作流程”是指各岗位财务人员的操作指南,具体指导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处理;“内部运营管理流程”是财务共享中心的内部管理维度所涉及的流程,如绩效管理维度下的绩效报表编制流程,标准化管理维度下的制度修订流程等;配套部门业务流程主要是为适应财务共享服务实施过程中影响并改变现有业务单位流程所进行的流程调整。

2.财务共享服务的品质与效率取决于标准化的程度

财务共享中心提供的服务需满足客户的要求,而“要求”往往是一种标准的设定。共享中心内部通过在每个操作步骤的标准设定与质量把控,将风险管理融入到标准化的流程及控制点中,形成最终的客户需求产出。在财务共享中心内部,标准化的、固化的操作流程和作业标准使得作业人员在操作时减少了人为主观判断和思考的时间,以流水线式的作业模式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因此,标准值设定的高低和标准化执行的程度决定了财务共享中心服务品质的优劣,标准化操作流程的设计决定了财务共享中心整体的作业效率。

(四)信息技术是财务共享实现的重要技术平台

财务共享中心强大的信息技术为其有效运行提供了支撑,使得共享服务的真正目标能够落到实处。从现实案例来看,财务共享中心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至少包括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网络报销、银企互联系统、影像管理系统等。

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落后、数据搜集成本高、分析计算难度大、速度慢、误差率较高,难以指导决策和进行有效的财务预测。与之相比,财务共享中心在强大的信息化平台支撑下,将分散的财务数据统一到一个集中处理的平台,利用更为复杂的分析、对比,为企业后续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增强财务预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而不仅仅是会计报表数据的物理性转移。此外,财务共享中心利用信息技术跨越不同国家、地区、分子公司之间的物理、组织障碍,融合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使得各业务流程事前、事中、事后均得到有效控制,降低潜在的风险。

(五)复合型人才是财务共享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

财务共享中心在初期运营过程中,能够凸显其成本降低和加强集团管控的优势,但“少量管理人员,大量基础作业人员”的金字塔式人员结构很快使得其面临人力资源管理的困境。如果不能摆脱财务共享中心“会计加工厂”的印象,不能够给共享中心的管理者明确指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通道,不能打通财务共享中心与集团财务人员、地方业务财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协调、晋升障碍,财务共享中心将面临人才流失和无法发挥其数据共享与决策服务支持功能,最终导致各行其是,难以发挥财务管理人员的合力。

事实上,财务共享中心建成后,随着自身的发展和业务范围的扩大,对财务共享中心从业管理者素质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也是财务共享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从优秀财务共享中心的案例来看,大多数集团财务、地方业务财务人员来自于共享服务中心。他们除了需要熟悉企业和共享中心业务的操作与需求,系统掌握财务管理知识、会计核算知识、会计信息系统知识之外,还具备了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文字处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心理承受力和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能够有效地整合、调动中心内部资源,推动、运营、优化项目的规划与立项。财务共享中心未来的发展依靠具有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能在多方面、多领域发挥效能的复合型人才。

(六)财务共享中心并非完美无缺

财务共享中心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完美,从已经调研的案例分析来看,其在建设与运营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缺陷。例如:

1.成本不降反升

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的优势之一是节约人力资源成本,但事实上,我国大多数企业集团的总部均设在上海、广州、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共享服务中心又大多依托于总部设置在这些城市,人工成本很高。从已经建设财务共享的企业来看,大多数企业害怕变革带来管理和人员的不稳定,影响业务增长的水平,尤其是国有企业,出于平稳过渡和社会责任的原因,一般不会进行大幅度的裁员或者转型,而会采用多种方式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人员队伍。总的来看,要么从分子公司借调上来,要么重新招聘,其结果是人力资源成本不降反升,甚至比原来还多出很多人。

此外,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对于ERP系统高度依赖,这决定了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必须在ERP解决方案实施后才能进行下一步,而企业ERP变革方案的解决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成本,还要指派专人来负责设计财务共享中心的信息管理模式、系统更新替代方案的选择,又给企业带来严重成本负担。

2.带来较大税务风险

财务共享集中了基础会计作业人员后,地方不再设置基础会计人员,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会计核算人员不再直接与子公司、分支机构地方税务机关打交道,会对税务政策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反应迟钝,沟通不足。这可能使得原本享受的税收优惠申请难度增加,加大企业机会成本。

3.财务共享中心带来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从目前的案例来看,财务共享中心一般会设置在集团财务部门领导之下,成为下属机构,组织级别设置很低。加之,人们往往认为财务共享服务就是低成本、低素质的象征,很快会沦为弱势群体。一旦职业发展通道没有打通,流程化的作业会让许多员工感觉没有任何职业发展,降低工作积极性,最终造成财务共享中心离职率增加。此外,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和不适当的作业导向激励措施很容易导致员工不思进取,使共享服务本身的优势由于人员素质不高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增值服务功能的拓展受限。

4.造成集团总部机关作风严重

很多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中心依托集团总部进行设置,当大量财务人员集中在脱离业务平台的管理上时,部分共享服务的企业表现出了“共享”而不服务的突出问题。其表现就是机关作风严重,效率低下,违背了财务服务于业务的初衷。

三、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完善的政策建议

(一)明确财政部在推动财务共享服务建设中的作用

十报告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也就是说,今后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仍然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职责定位问题,政府部门应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不越位、不缺位。

基于该认识,笔者认为,尽管建设财务共享中心是一种趋势或者潮流,但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本身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而不是每个企业都必须实施的一种变革。选择是否建设财务共享中心更多的是企业自身需要思考的一种财务管理变革。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行业特征、业务规模、控制环境、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等多种因素评估实施的可行性。

财政部作为全国主管会计的政府监管部门,应更多地从政府与市场职责划分的角度出发,发挥正确引导、服务、沟通协调的作用,采取鼓励但不要强制或者一刀切的态度。财政部应该针对财务共享服务认真组织相关课题研究或者调研,探讨中国特色财税体制下财务共享服务建设与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从未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做强、做优的视角,从法律法规、政策层面正确引导和帮助已经建立或未来准备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的企业扫除一些制度性的障碍,支持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与有效运营。例如,电子发票问题、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档案管理问题、财务共享中心绩效评价的标准化衡量指标等。

(二)需要与国家税务总局协调相关发票问题

第一,作为原始凭证的税务发票归属地问题。按照我国税法规定,原始发票必须在当地的业务机构保留和归档,同时由当地防伪税控系统来开具增值税发票,而不能由财务共享中心所在地统一开具。传统来看,母公司与分公司的单据采用纸质的形式进行快递传递,共享之后,由于单据扫描影像系统的上线,单据的传递逐渐采用了电子化方式进行传递。即单据传递到各分公司的扫描点,然后通过电子扫描传递到母公司,原始凭证则保留在各个扫描点,并由分公司建立一个仓库集中保管。虽然,这样的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票据传递成本,但还是直接带来了票据不合规风险,加大了管理难度。与此同时,成员单位财务人员还需要对原始单据进行详细预审,如果各地执行标准不一致则需要制定复杂的单据匹配规则,对系统的要求相对较高,会进一步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给税务稽查带来隐患。

第二,电子发票问题。信息系统是财务共享实施的重要前提和技术保障,其中影像系统是财务共享中心远程为集团各机构提供财务会计服务的基础。通过影像系统,财务共享中心解决了业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原始凭证流转、查阅、审核等问题,实现了影像采集、传输、审核、查阅、业务单据跟踪等功能。电子发票的出现能够明显减轻原始单据流转采集的工作量,企业可以凭借自身电子信息优势,实现实时报销,从而大大提高入账时效,还能有效防止发票造假及丢失问题。但是,对于电子发票这种新型票据,无论是发票提供方还是报销使用者,对两者的会计信息系统要求都相应有所提高,国家应出台相关管理的系统制度要求,来确保电子发票从出具到实际报销的全过程顺利完成。同时,对于发票来源渠道不统一、管控难度大、监控范围有限等问题,财政部应会同相关部门及时出台相关使用规范。财务共享中心应结合有关规范加强对电子发票的协调管理,建立统一的发票管理流程,对内与影像系统互联,对外接入各种发票开具渠道,实现对发票的实时监控管理。

此外,银行电子回单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财务共享的集中管理特征引发资金的集中收付,集团化运营更会带来大量的资金收付,从而产生大量银行回单。传统的银行回单管理模式是将纸质回单一一匹配到凭证中,企业财务人员工作量极大,而目前银行的电子回单已经十分成熟,企业可自行在系统中下载使用,并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如果能够推动银行电子回单的使用与存档,将会大大减轻企业的会计核算成本负担。

第三,发票验真问题。发票验真是一项重要的财务审核工作,目前采用的方法是:登录税务局网站,逐项核对发票代码、发票号码、开票单位、开票日期、税务登记号码、开票金额等发票信息。发票验真也一直是企业财务部门非常重视的一项合规审核工作,比较此前的分散审核,财务共享作业是高度集中的作业模式,如果把这项审核工作纳入财务共享中心的作业范围,工作量的巨大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大多数财务共享中心并没有承担这项工作,这无形中增加了财务共享中心的风险。按理讲,税务机关应当提供查询发票真伪的便捷渠道,但目前各行业、各地区发票不统一,部分地市的垄断性行业票据甚至存在与税务要求有差异的情况,如交通行业、通讯行业、水电费等票据,存在不加盖发票专用章、发票金额不明确(实缴金额与应交金额、预缴金额等同时显示)、未严格执行机打号码与发票号码一致性的要求等突出问题。为此,财政部应积极与国家税务总局沟通,研究开发全国统一的发票验证终端系统,统一同一行业的发票模板及票样、发票信息项目等,实现在发票取得时即可通过条形码等方式进行验真操作。如此,企业可以避免更换发票的麻烦及经济损失,或者开发全国统一的发票验证系统,允许企业财务共享系统与该系统进行对接,减少财务人员的手工操作,提高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营效率,同时还能够降低税务风险,便于监管机构的日常检查和监管,也便于企业进行财务审核。

(三)针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出台相应制度

我国目前应用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是由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于1998年8月,1999年1月起执行的一套专门针对会计档案管理的制度体系。从内容上来看,其并未考虑财务共享中心这种特殊财务管理变革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问题。虽然财政部2014年的征求意见稿考虑到了信息化对会计档案管理的影响,但是究竟能否对财务共享服务提供支持很难确定。

1.财务共享中心带来的会计档案管理各方面的改变

(1)财务共享的建立导致财务管理体制重心从依赖经营实体的属地化财务管理体系转变为依赖共享中心构筑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由此带来传统属地化会计档案管理体系变化。

(2)共享中心采用影像系统,形成影像资料后的纸质会计档案的管理受重视程度降低,使会计档案归档的完整性与合规性受到考验。

(3)会计档案管理流程复杂,会计档案的形成从单纯在经营单位所在地一直延伸至共享服务中心,过程长、环节多、链条长,中间介入岗位明显增多且职责存在交叉,这会造成管理责任分工不明确甚至出现缺失,从而加大风险控制难度。

(4)共享模式下共享中心成为会计档案质量控制最终主体,对会计档案质量承担责任。这使会计档案质量控制的主体发生了变化。

(5)共享模式下会计档案的形成、保管、调阅等环节出现了大量电子媒介会计档案,由此造成会计档案影像化管理、电子文档存储合规性、新内控防范点设置等问题。

(6)在集中核算的前提下,部分企业将原始单据进行集中扫描,故纸质档案也会集中在财务共享中心所在地,会计档案的异地存储面临监管压力。

2.财务部等相关部门应不断探索共享模式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标准体系

(1)建立会计档案管理新体系。财务共享模式下共享中心作为会计档案质量控制的最终主体,应建立会计档案形成过程的新责任体系,作为责任划分和集团管控的基础。

(2)规模化、电子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应整合会计档案各环节的基础性工作,建设统一的会计档案数字化处理、标准化平台,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会计档案管理成本,增加会计档案基础服务工作,发挥集中化、信息化管理优势,延伸和革新会计档案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国家及行业标准。

(3)加强会计档案流程管理,利用条形码、RFID等信息技术加强对会计档案各环节和步骤的实时跟踪和定位,并据此进行加工处理,实现会计档案标准化流程管理。

(4)注重会计档案质量管理。通过标准化、专业化手段监控会计档案质量,降低因自身处理质量问题带来的风险。财务共享模式下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并存,应确保两种形式档案资料一致,并得到政府监管部门认可。

(5)加强会计档案风险控制,确保纸质会计档案的真实性与相关影像资料的一致性,注重会计档案形成过程的风险控制,防范会计档案形成和流转过程中的外部风险。同时,应注意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安全风险控制,确保存储介质物理性能不变,定期复制会计档案的介质,加强会计网络的安全性,定期检测信息系统运行情况,防止电子档案毁损和丢失。

(6)理顺在集中核算、会计档案集中管理模式下,会计档案的保存方法。应研究建立针对会计档案异地管理模式下财政、税务等监管方对会计档案的审查机制,在保证监管方有效了解企业真实情况的同时,减少企业会计档案流转存在的相关风险。

《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财会〔2013〕20号文件)规定:“同时满足一定条件的会计资料,可以不输出纸质资料。”该规范从政策制度层面认可了电子会计资料的有效性,免除了企业对一定范围内会计资料的打印责任,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社会整体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现实要求。但该文件下发至今,对于这项规定,大多数企业还持观望态度。笔者认为,目前企业的困惑或是顾虑主要还是来自监管部门的检查。因为目前大多数监管机构的检查还都需要查看企业的纸质会计档案。为此,财政部应借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修订之机,考虑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新要求、新变化,梳理相关制度内容,为财务共享服务顺利实施、开展提供制度依据。

(四)明确在移动终端设备中运用“软证书”进行电子签名(章)的合法性

2013年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获得的需要外部单位或者个人证明的原始凭证和其他会计资料,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可以不输出纸面资料:(1)会计资料附有外部单位或者个人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可靠的电子签名;(2)电子签名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第三方认证;(3)满足第四十条第(1)、(3)、(5)、(6)项规定的条件。

根据上述规范的要求,企业在电子签名过程中,普遍使用UK(Usb Key)来保存数字证书,但在移动应用日益普及的情况下,UK不太适合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即插即用。建议财政部联合工信部及其他相关部委,明确在移动终端设备应用“软证书”进行电子签名的具体技术标准,以推动企业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亦能实现电子档案和凭证无纸化。

(五)开发建立通用的可比的服务水平量化指标体系

财务共享中心不是简单的流程操作与标准化管理,它需要不断检查和更新业绩指标,通过服务水平协议的量化指标,以最低成本提供高效率、高质量、高满意度的服务。这些指标必须能够清晰地描述财务共享服务与客户双方最低可接受的服务水平。例如,一个财务共享中心承接一个客户的报销审核业务,那么协议中就应约定报销时限、差错率等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财务共享中心清晰地认识顾客的需求,更好地满足顾客的希望。但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是高水平的服务,其标准是什么?目前从被调研的典型案例企业来看,仍缺乏统一的指标类型、指标范围、指标定义,以致财务共享中心无论对内还是对外签订服务水平协议都在使用自己的一套标准。以日均处理单量为例,有的共享服务中心为3 500单,有的为100 993单,有的为2 100单,由于各自的指标定义不同,无法衡量财务共享中心效率的高低。因此,应该由专业的权威行业协会或者研究机构具有指导意义的服务水平协议通用指标体系,并定期标杆企业各指标数据,以此来衡量财务共享中心的绩效,督促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六)推动上市公司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放开

财务共享中心一般是集团财务内部业务分层、岗位分层、人员分层的产物,而集团在控股多家国内、海外上市公司、军工或其他重点保密单位时,根据证监会《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二十二、二十三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二十四、二十六条之规定,财务共享中心在承接上市公司、军工企业或其他重点保密单位的财务共享业务时,遇到了现有监管要求的限制,无法进一步拓宽财务共享业务范围。建议财政部与证监会、国家安全部门等部委沟通后,考虑财务共享中心在签订《保密协议》和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承接上市公司、军工企业等集团内外部单位的会计核算业务,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上市公司的核算成本,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

(七)探索和总结全球财务共享中心的实践经验

目前,随着我国政府经济预期的调整,经济放缓将呈现“新常态”。面对国内的产能过剩,强调境外投资、鼓励中国企业投资其他市场将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的一部分,其目的旨在使中国经济摆脱对国内生产和出口的传统性依赖,我国的一些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开始考虑将经营活动和投资转移至海外。与此同时,需要我国的企业不断规范和提升海外经营活动的经营管理。财务共享服务的理念本身就来自于20世纪末跨国公司的管理创新,并迅速得到财务界的认同和推广,但财务共享服务在国内企业中的推广和应用不过10年左右,其在我国国内跨区域的建设与运营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更何况全球运营管理的经验普遍不足。值得肯定的是,财务共享中心作为跨地域、跨职能、整合企业不同领域能力和商业知识的最佳实践,无疑是中国企业加速实现价值链转型、完成国际化拓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为此,建议财政部对全球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工作加强扶持力度,支持“走出去”的企业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税收环境、信息系统技术环境、法律监管环境,在确保账务准确的基础上,放宽海外会计核算、档案管理等相关基础工作的限制。同时,定期组织相关企业进行经验交流,相互参观、相互学习好的经验和工作方法,鼓励我国已经和即将走出去的企业积极探索全球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经验和教训,为企业的全球化战略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和管控手段,为推动全球化发展进程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甘霖,张庆龙.财务共享服务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12):26-28.

第5篇:财务共享建设步骤范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式也应当跟随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代财务管理上的应用已得到各行各业的普遍认可,已经成为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各行业财务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事业单位应当深化单位财政各项改革,在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与时俱进、顺应形势,实现财务管理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模式的转变。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特征

(一)实时性的财务信息

传统的财务信息,如行政事业单位向上级单位报送的年度部门决算报表等,是在业务发生后,经过一定时间后才能够获取。而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比如网上银行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政府采购管理系统、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等这些财务活动信息被整合于一个系统中。通过这样一个系统,可以使信息系统通过安全交换平台能够直接与外部系统如: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部门、内部业务系统、审计部门和银行等交换信息,这样即丰富了信息的内容,又对信息的渠道进行了拓展;另外,信息系统能够迅速的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活动的每一项业务,并通过加工后更新了传统的静态财务报表数据,使财务信息成为最新的实时动态财务数据。财务管理方法经过财务信息与财务活动的同步,将会明显提高监管预警、统计数据、预算控制的实时性。

(二)可视性的工作流程

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对整个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的开展起了协调和驱动的功能,其业务高度集成、统一和规范的沟通机制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提供了便利,还满足了财务管理的动态化需求。目前工作中各种财务报告、财务单据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在网上进行电子签章认证和财务审批,单位领导只需进入单位内部的办公综合运用平台,便可方便的查阅和处理由信息化管理平台提示的待办事项信息。

(三)共享性的数据资源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数据的安全交换以及核心软硬件一般由上级部门保存、备份维护,下级单位要共享各种软、硬件资源,只需依靠单位内网客户端,就可以跨越地域限制来实现。通过数据资源的共享不但减少了办公成本,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改变以前不同客户端必须用专门电脑进行操作、不同的业务系统必须有互不兼容的网络的弊端,使财务人员工作可以通过跨平台操作来完成。数据资源的共享也是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步骤

(一)制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要保证工作领域的实施够取得成功,总体规划的实行是工作的前提,任何领域信息化的实施都需要考虑周全的规划。因此,制定年度实施总计化及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是行政事业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中首要工作。通过制定总体规划,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可以有序分步地实施,在统一规划的任务指导下使中远期与近期工作目标、任务将得到明确,避免了发展方向的盲目性。使部门间不同任务间的相互协调得到保证,衔接和协调不同阶段前后工作,从而使财务信息化工作推向到健康、快速的发展,同时也扩大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作用范围。

(二)财务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创建

为了让财务信息化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能够深入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核算系统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建立起统一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平台。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系统已经基本上在实现了基础会计电算化,而且基础财务信息已经得到了一定的积累,为财务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奠定扎实的基础。在创建局域网络平台阶段,财务信息化的主要目标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推广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模块并实现其应用;通过借助财务预算软件,对本单位财务信息进行分析,使能够动态的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实现业务处理与财务处理的同步性,使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实现高度的统一,实现业务信息向财务信息的转换,实现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的财务信息,实现实时控制业务处理和财务核算。

(三)信息化建设基础信息的准备

财务信息的填报、归集、分类和汇总等是基础信息准备的主要内容,也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工作之一。建立数据库,进行归集与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关的各类原始数据信息,分类比对和汇总,并建立起外部信息服务平台和内部信息管理平台两个互动平台,内部平台是充分利用财务信息资源,通过分析指标和行业发展数据,明确财务现状,并能够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和评价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主要为专职财务管理人员服务的。而外部平台则是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查询报表和输出信息及其他网络服务的功能。

(四)分步实施信息化建设的功能

系统或软件只有建立一定的环境当中才能产生,信息化建设是通过不断优化、更新、演变和升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可能做到一劳永逸,它分步实施,不能只注重内部重点,而且也要兼顾其他非重点。以下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个层次:

①建设会计核算信息系统: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的财务核算是由信息化系统主要完成的,集成是其系统的主要核心,它不但集成了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而且还集成了信息处理和业务处理,这个阶段也是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阶段。财务信息化对外提供财务信息,其中包括了财务报表、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等模块的设置,而账务处理模块成为了财务信息化工作中最核心的模块。

②财务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在我国信息化建设中 ,此阶段尚处于萌芽不完善的起步阶段,也是整个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第二个核心阶段, 这个阶段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建设相比还不够成熟,今后财务信息化建设也应当成为努力发展的目标。在这个阶段,主要利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各种模拟信息,采用了人工智能、信息网络技术和数值模拟、数学模型等分析手段,对财务、统计数据库建立有效的连接,并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和财务管理现状运用各种预测软件加以分析,以帮助财务管理者作出相应决策。

③网络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在这个阶段的建设过程中,局域网络财务信息系统以资金、实物以及其他产品核算为重点,并以会计核算信息系统操作为基础。这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第三个阶段。

三、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为在制度上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要科学严格,从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到系统环境控制、从系统操作到文档资料管理,从组织机构设置到人员管理,从软件开发到硬件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应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另外对整个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技术层面采取周密的安全防范措施,采用身份认证、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防病毒等网络安全技术。其次,财务人员应该不断研究,发现解决信息化后出现的新问题,研究解决信息技术与传统财务管理怎样相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拖传统的系统理论为基础,创新财务管理工作,使财务管理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建立健全系统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无论是多么先进,从管理学的角度上看,其本质上都只能属于“硬件”系统,要想使这套信息系统能够顺利的运行,还需要有一套“软件”系统与之相对应,这就是管理制度。由于一些问题不可能克服,或者通过技术手段很难克服,是必须通过管理制度来进行解决的。为减少和约束网络技术环境带来的新风险,上级主管部门要保证信息系统所采集数据的有效性,必须从全局角度出发来设计管理制度,建立起完善系统的制度体系。

(三)科学分析信息化的需求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要以科学管理的思想为基础,并且理顺内部管理关系,根据财务管理的需求,使事业单位的财务业务的流程更加科学、高效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依托信息技术的优势,从本单位实际出发,科学、细致的分析财务业务流程,并适当给以调整,形成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需求,找出过去依靠人工手段很难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杜万波.略论强化高校财务管理职能[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09)

[2]李琪.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商界,2010,(09)

第6篇:财务共享建设步骤范文

关键词:多元化;集团;财务共享;难点及对策

自上世纪90年代,财务共享服务流入中国后,国内已经有很多企业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一些企业集团成功实现了由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已成为大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趋势。然而,由于当前很多企业集团奉行多元化经营策略,产业链较为复杂,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多障碍,而国内也鲜见多元化企业集团的成功案例。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投集团)是广西重要的投融资主体和国有资产经营实体,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元,经营范围涉及多个行业,已连续多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为了提升集团财务管理水平,助力集团建设千亿元产业,广投集团自2014年起进行财务共享服务的建设工作,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障碍。笔者认为,以广投集团为例分析多元化企业集团如何进行财务共享服务建设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难点

1.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势必造成对原有管理模式和一些人员利益的冲击。实施财务共享服务,需打破传统习惯,对现有财务管理组织架构、操作流程、财务制度等方面进行较大的调整,工作量大,难度高,且不可避免地会触及现有内部利益格局。一些企业和员工存在畏难情绪,或者是害怕实行财务共享服务后,共享企业的财务工作对集团将变得更加透明,一些企业对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效果也存在疑虑。

2.行业间业务流程差异较大。广投集团当前合并范围内的企业超过80家,涵盖了金融、能源、文化旅游、铝业、海外资源、化肥等业务板块,各业务板块内部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多个行业,如能源板块内部包含了天然气、电力及相关产业链的焦化、水泥建材等行业;铝板块内部可以细分成电解铝、铝棒、铝材等行业。由于行业数量众多,不同行业间的业务流程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在成本控制流程上显得更加复杂,流程的规范及统一存在较大的障碍。将哪些业务纳入财务共享流程范围、如何统一规范和优化、能否达到规模效应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

3.财务共享服务机构远离各企业易造成沟通障碍。广投集团的经营业务主要集中在广西,并已逐渐扩展到贵州、广东、江西、甘肃、宁夏、内蒙、四川、安徽、上海等省份,在香港和印尼也设置有经营机构,经营地域较为分散。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目的,就是要将各共享企业的基础财务业务进行集中处理,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目的,这决定了财务共享服务机构的数量必将是有限的,财务共享服务机构远离各企业,如何保证他们能够理解业务,并较好的完成共享服务工作。

4.财务共享服务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新难题。财务共享服务在给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人力资源管理难题:一是实行财务共享后,部分业务从原来的企业转移到财务共享服务机构,原来从事该项业务的财务人员该如何进行安置?二是财务共享服务的各项业务节点将更加细化,在某一岗位上体现的将是更机械化的操作,大量、重复性的工作很容易让人烦躁,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缺乏具有财务共享服务实践经验的人员。

5.现有的信息系统不能支撑管理变革。目前广投集团已建立了统一信息平台,并通过用友NC软件实现了会计核算、报表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结算和融资管理等功能,部分企业也拥有自己的ERP系统,但大部分信息系统尚未实现互联互通,尤其是财务信息系统和业务信息系统难以实现完全对接,各企业的信息系统也差异较大,无法满足财务共享服务的需求。

二、解决实施难点的相关对策

1.管理层重视。财务共享服务的成功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的决心和支持。广投集团管理层高度重视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工作,不仅组织集团相关实施人员前往中广核、中兴通讯、国投等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进行调研,还聘请在国内最先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兴云服务公司为集团规划财务共享实施方案,并将财务共享服务实施工作列为集团信息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力保障财务共享服务实施工作的顺利推进。

2.进行组织机构变革。一是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负责为集团各业务主体提供共享服务,形成“战略财务、业务财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三层运营模式;二是按职能进行专业化分工和精细化管理,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下按职能设立费用组、采购组、收入组、成本组、总账报表组、运营管理组等六个专业小组,并在成本组下按行业特点细分成金融、铝业、能源、国际业务、文化旅游、化肥等几个小组,分别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业务;三是分流共享企业富余的财务人员,实行共享服务后,共享企业富余的财务人员优先用于充实本企业的业务财务,加强共享企业的财务分析能力,其次可将部分财务人员安置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愿前往异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工作的财务人员可选择在本企业或集团内的其他企业转岗,对于自愿离职的员工按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3.以沟通和绩效管理获取广泛支持。一是要与共享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充分沟通推行财务共享的必要性及价值贡献;二是由财务共享中心与共享企业签订服务协议,在服务提供方与接收方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约、同担责任、平等互利的良好关系;三是在财务共享中心内部建立合理的绩效管理机制,从预算执行、成本控制等财务指标和客户满意度、标准化程度、业务处理质量和效率等非财务指标两方面加强对员工的考核,帮助员工明确自身所处的位置及岗位职责和目标,促进财务共享中心提升效率并不断优化流程,为客户提供稳定、持续改进的优质服务。

4.重视员工能力的培养及职业发展规划。一是建立培训机制,尤其在实施初期需要通过大规模培训让员工尽快熟悉共享业务流程和制度,后期还要继续培训进行知识更新,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新进财务人员也必须先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学习锻炼;二是进行定期轮岗,建立员工发展通道,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人才基地为集团培养业务财务或外派财务经理,在公司快速发展过程中,为努力奋进的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保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务处理和未来集团发展对财务人才的需求。

5.统一作业标准和流程。制定流程梳理规则,从职责划分、属地分析、系统实现等方面对纳入财务共享体系的相关业务流程进行标准化管理,并绘制流程图、编制流程说明书,规范共享事项的流程步骤、输入输出内容、岗位职责、风险点管理等,建立固化流程和统一模板,形成标准化操作手册,并设置专人负责流程优化及培训工作,保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知识更新。各业务板块还要结合行业特点和管理需求,统一行业会计科目、业务流程,优质、高效、可靠地完成业务处理。

6.整合信息系统平台。一是以现有的统一信息平台为依托,以用友NC财务系统为核心优化现有的各种信息系统,达成系统间互联互通;二是按产业板块、产业链节点将ERP系统统一到有限的几种,使同类企业间管理更加标准、信息更加统一,降低系统优化、系统维护和员工的学习成本;三是建立电子影像系统和报账系统将分散在各地的原始凭证集中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处理,实现会计档案全电子化管理,管理者及财务人员审核业务时可随时调阅发票和合同等影像附件进行审核,沟通更加顺畅。

7.分行业、分阶段推进。由于广投集团行业众多,业务流程较为复杂,而各行业的管理水平却又参差不齐,在整个集团全面推进具有较大难度,可采取分行业逐步推进的方法。第一阶段先在具有财务集中经验的铝行业进行试点,重点在于流程优化、信息系统整合等标准化管理工作,测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否实现正常运行;第二阶段将逐步扩展到其他行业,主要是境内的非上市企业,优先实施能源、文化旅游、金融等主要板块,并对系统和流程做进一步优化,建立轮岗、培训、绩效考核、人才输入输出机制,加强运营团队管理;第三阶段可考虑将境外企业及上市公司纳入共享服务,最终建立起整个集团统一管理的财务共享服务体系。必要时可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独立出来单独成立公司,既可对外承接业务,从成本中心转型为利润中心,又可以满足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财务独立性的监管要求。

参考文献:

[1]陈虎,董皓.财务共享服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张庆龙,潘丽靖,张羽瑶.财务转型始于共享服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

[3]陈虎,陈东升.财务共享服务案例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4]张庆龙.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思路与要点分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3).

[5]段培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典型案例分析与研究[J].金融会计,2009(9).

第7篇:财务共享建设步骤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思路;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11-0053-0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发展浪潮,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需要,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改造现有的企业会计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对财务管理计算、分析、决策和监督等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要求,最终实现企业管理数字化和管理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特征有以下几点:

①财务管理信息化涉及面广。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在企业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涉及到企业采购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对于财务的管理和使用需要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同时财务信息化也与市场经济上的各个活动主体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②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的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在现代企业中,通常以财务信息化管理为核心,采用现代价值管理的思路提高企业的管理和效率,保证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为企业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最初阶段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手工阶段,即对企业财务通过人工进行算盘操作,随着企业管理对财务管理要求自动化发展和计算机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也进入了电算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借鉴国外企业先进的财务管理方式,同时企业意识到财务信息化的重要性,促进了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向信息化发展,通过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和管理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①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研究和二次开发不足。近年来,现代企业在财务信息化的财务分析和财务评价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但是和国外相对成熟的财务评价体系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当前我国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财务管理多用于企业日常事务中,而对于财务管理的分析和决策发展严重不足。

②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对企业决策的支持力度不足。当前,我国企业的财务流程的缺陷和局限性等问题普遍存在,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的决策信息需要从十几至数十家分公司中获取,按照集团决策流程逐步的获取下面公司的财务信息,使得公司集团财务决策信息的实效性和准确性极低。

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建设不足。人才建设是企业快速平稳发展的前提,越来越多的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高端管理人才的开发和培养,企业不乏拥有各类技术人员,但是很多企业对既精通财务又对熟悉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高端人才却是严重匮乏。许多企业的财务人员学历不高、缺乏信息化管理能力以及其财务管理理念严重落后,他们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培养一批高端人才对于加快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进程意义非常重大。

④企业对财务管信息化理的意识不足。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许多企业仍然更多的重视财务信息化管理中的硬件建设,而对财务管理信息化中最重要的软件开发重视程度不够。一些企业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模仿上,对现代化管理信息资源的需求了解不够,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基础,而且大部分企业财务管理的应用软件重复现象严重,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程度不高。

⑤企业对财务管信息化安全的重视不足。很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网络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偏低,安全防护手段落后,导致网上财务信息泄密和窃取事件等在一些企业时有发生,给一些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降低一些企业对财务管理信息的兴趣和动力。

2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思路

①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分阶段建设开发。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相一致。立足于现代企业的长远利益,要制定坚持科学发展的规划,在规划中要体现成本与效益相互促进。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开发中,一定要坚持整体规划在先,对一些中小型企业,可能开发经费不足,但是可以分阶段开发,按照由易到难、有由简单到复杂的步骤逐步开发。第一阶段,进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整体规划,突出重点,消除使用者疑虑,增强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建设信心;第二阶段,积极稳妥开展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特色开发,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开发具有本公司特色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本公司财务信息的使用率。第三阶段,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深度开发,逐渐推出适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应用,使企业财务管理信息成为公司管理的主要决策依据,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②企业财务管理信息价值深度开发。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建设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有着巨大的作用,一些企业由于认识肤浅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利用率严重不足。通过开发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价值,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利用率,可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利用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价值,开发出能够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各种财务应用,提高企业内部的资源共享。

③加快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开发。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安全保护工作,在一些重要边界部署安全网关,加强防病毒和防止黑客入侵和等网络安全防御设施建设,加强对一些重要的资源数据进行访问权限控制,而且对一些重要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资料进行备份。把安全防范责任真正落实到单位每一个人,切实做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安全可靠。

④加大企业财务信息标准建设。在企业财务信息标准建设过程中,根据本公司企业财务信息发展需求,制订适合本公司发展的以面向应用和突出重点为原则的标准体系,制订本公司的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标准体系,同时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标准,优先制订本公司急需的、基础性的和关键性的标准体系,确保本公司的各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3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对策

①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管理观念。要想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企业的管理观念,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和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观念贯彻到整个企业内部,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通过切实抓好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才能带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只有建立起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改变财务管理落后的思想和观念才能真正发挥其效能,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通过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工业企业财务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增强,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方式也要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来适应新型的企业环境,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网络化、柔性化和虚拟化。

②培养高素质人才。人才建设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加快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就必须使企业充分认识到人才在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中所处的核心地位。首先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和工作管理方式,同时在系统建设初期开始建立人员培训制度,并在系统建设的全过程中贯彻落实,以提高财会人员及其他员工的相关业务素质。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也会使企业重视培养既懂企业生产经营和又精通信息技术的高端综合性人才,也能保障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成功。其次,通过对财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可使财务人员不断汲取有关当前国内外有关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新知识,可以使他们根据不断变化的财务信息的了解,提高对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和风险分析,同时应当重点培养高素质和综合性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人才。

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通用性和共享性。为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应当充分提高信息的共享性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坚持研制开发适合本企业的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平台。通过使用统一的平台使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统一,能够很大程度提高信息的共享度和信息的利用率,从而使企业管理更加有效率。

④加大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资金投入。在企业每年的规划中应当对加大企业财务信息建设的投入,开发或购买比较成熟的财务软件,全面实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同时每年要加强软件的更新和开发,有效的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4 结 语

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要积极总结系统使用经验,通过不断摸索和掌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运用规律和开发功能,才能使财务管理信息化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随着企业对自身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完善和发展,它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

参考文献:

[1] 闫铭镌.中国财务信息化管理问题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6.

[2] 吕聿芳.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企业研究,2011,(8).

[3] 杨勇.信息时代财务管理信息化创新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3).

第8篇:财务共享建设步骤范文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企业管理;财务管理;核心业务;财务机制

1概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赢得市场,很多企业采用了新的战略对策进行财务资源、业务的整合,在企业中建立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来提升企业的管理工作效率与市场竞争力。财务共享服务的运用,使得财务工作效率、企业经营效率等得到显著的提高,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就目前我国财务共享服务的应用情况来看并不乐观,多数企业未认识到财务共享服务的重要性,为此,财务共享服务在很多企业中未得到良好的运用。面对这种情况,良好的解决方式是使财务共享服务发挥其关键作用和重要影响。

2财务共享服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2.1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分析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组织管理方式,其特点在于进行合作战略的优化,将其使用在企业中,目的是为了整合企业内部业务组织、业务流程、财务资源,从而实现共享服务,有效地优化了企业内部资源配置,达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目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对财务业务流程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把企业中各项流程提取出来进行统一处理,从而达到优化企业管理的效果。中国在跨国公司的经营过程中,常常采用财务共享模式进行经营管理,该经营管理模式属于一种新型的战略管理模式,通过对内部业务进行合理的调整,实现资源优化,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达到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的目的,从而实现内部财务共享服务。目前,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应用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由于其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专业分工等,有利于提高运营效率,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故财务共享必然是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2.2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就目前我国各大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来看十分不乐观,财务管理出现严重的人浮于事的现象。在财务管理中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对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效果。企业在进行财务共享服务构建前期,财务相关部门及财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结算等工作,工作量大、重复性高、出错率高,在此情况下要进行财务管理转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具有很大的难度。而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后,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事务性工作得到了质的改变,企业中专门负责基础会计业务的工作人员,将其集中起来在共享服务中心开展业务服务工作,而其他财务人员则可以专心进行企业经营核算、管控以及资产管理等各项工作,岗位职责精细化,有利于提升企业发展的能力,为企业做出重大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2.3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现规模化发展

财务管理中采用共享服务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是财务共享服务最大的一个特点。对企业各项程序工作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全面提升企业工作效率,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共享服务管理主要针对的是日常事务,对其进行管理整合,使企业内部工作得到规范化,调动整个企业的生产力,从而获取更大的利益。另外,财务共享服务的使用还能促进企业实现规模化发展,我国多数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内部管理出现各种问题,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建立将成为一次管理改革,将企业各个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对企业存在问题的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创新管理理念,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作用得到良好的发挥,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促进各部门工作的相互协调从而实现企业规模化发展。财务共享服务的运用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促进性作用,但是目前财务共享服务还未完善,同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企业的组织、流程等都需要进行改革,随之人员、业务流程等都要做相应的调整,在此次调整中管理者必然会产生意见分歧,甚至是出现抵触的心理;其次,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业务流程实现规范化,要求员工具有专业的职业技能,对员工素养要求比较高,容易出现人员波动或员工流失的现象;最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是建立在完善的信息系统之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通过信息技术系统对各个部门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并解决企业内部存在的各种问题,但信息系统建立和维护成本较高,我国在新信息技术的运用上十分有限,难以实现大众化。

3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

3.1做好前期调查与设计工作

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从前期工作开始就要严格把关,前期先进行项目实施的考察,掌握企业的具体情况。进入前期项目考察环节,做好如下三项工作至关重要:首先,掌握企业组织、业务情况,对其进行详细分析,摸清企业组织结构与业务的具体信息,例如业务流程、员工的工作效率等,从而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合,为制定财务共享服务工作目标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其次,调查企业运营成本情况,进行成本效益报告的制作。制作成本效益报告重点在于将成本、效益均进行具体化,考虑周全并得到与实际相符的信息。最后,前期工作开展时要让所有员工认识到构建财务共享服务的必要性,获取员工的支持,不仅仅是管理者的支持,基层员工也要积极配合财务共享服务构建工作。前期调查工作完毕之后,进入到流程设计阶段,流程设计有如下三个步骤:首先是要明确财务管理服务的区域范围;其次是要创新业务流程;最后是要更新结构组织,流程设计关乎财务共享服务后期工作质量,为此,流程设计这三步骤的工作不可忽视。财务共享服务的服务重点应为业务量大并且日常重复性高的财务核算业务,将其作为重点服务内容,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而内部控制以及设计等各种工作则由企业总部领导负责安排指挥。财务共享服务的构建是企业管理的一次突破,为此构建财务共享服务必然会进行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更新,对财务部门的业务流程进行创新,使财务共享服务作用得到良好的发挥。在顺利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之后,财务部门的各个岗位会做新的调整,调整为适合企业发展的模式,在进行组织结构的选择上,可借鉴国外先进的财务共享服务组织结构。

3.2选择合理的地理位置及做好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可以使财务管理部门从日常事务处理中摆脱出来,转而从事其他高附加值的活动,促使会计人员由核算型向价值型、决策型转变,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高效化和专业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既是会计处理中心,负责全集团各成员单位的会计业务,包括会计核算、资金支付、会计报表编制和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同时也是数据处理中心,是全集团的财务数据工厂,可以进行财务数据挖掘分析,提供多维度分析与预警,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为此,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要把握好每个环节的工作。财务共享服务在构建时,地理位置的选择就是一项重要工作,在选择地理位置上企业不但需要考虑到人力因素,还需要考虑到环境因素、成本因素等各方面的问题,一系列因素都会给财务共享服务作用的发挥造成重大影响。在考虑这些因素时重点放在环境因素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往往受到社会环境以及基础设施的影响,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文化程度等都影响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工作。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企业员工的工作地点会发生改变,此时需要对员工的薪酬做考虑,并将当地税负情况考虑在内,对这三个因素进行综合平衡,最终选择最佳的地区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过程中,财务人员招聘与培训将会成为重点内容,财务共享服务的作用在企业中是否得到良好的发挥,这与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息息相关,但是我国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共享服务的认识度有限,并且总体管理水平不高,开展培训工作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者的业务沟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工作的每一个财务管理人员都需要具备较强的服务精神,这样才可服务于企业,服务好企业。建立ERP支持系统,构建此系统的目的是为企业总部提供一个信息平台,企业总部可以通过此平台掌握财务信息情况,同时保障财务共享服务的构建。

4结语

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的运用可有效解决企业内部存在的管理问题,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目的,为此,要广泛推行财务共享服务,在企业中发挥其作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需要得到企业所有员工的支持,在构建前期直到实施等,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才可使财务共享服务发挥其积极效果,并采取有效的对策降低风险,使财务共享服务作用得到良好的发挥。

作者:李利群 单位:湖南盐业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华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对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影响探究[J].中国经贸,2015,(14).

[2]范晓蓉.浅析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企业绩效管理问题[J].现代商业,2012,(5).

[3]张红斌.小议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与运用[J].中国总会计师,2010,(8).

[4]刘汉进.金融集团的共享服务战略及运营策略研究[J].金融论坛,2004,(11).

第9篇:财务共享建设步骤范文

财务控制是指控制主体借助有效的控制手段,按照一定的控制标准,在恰当的时机对一定范围内的工作进行控制,以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对现代企业集团的发展影响极大。结合目前的情况来看,此项控制中的预算及监督等多个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控制机制亟待优化。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的科学利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可以为强化财务控制提供技术保障。

二、信息技术下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

1.现状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现状可以概括为:(1)预算管理难度大。尽管很多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了预算管理的必要性,但在实践中,依旧还存在缺乏执行保障、管理力度不够、预算科学性不高、预算编制方法陈旧、控制不够全面等问题。(2)资金控制有效性差。此项问题的产生与管理手段滞后有着直接关系,表现为多头开户普遍、资金较为分散、企业集团资金常常被沉淀,资金使用效率低。(3)财务信息和资料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这方面的问题一般表现为信息收集难度大、提供的信息准确率低,不利于集团进行有效的财务控制。(4)绩效考核很难产生明显的积极作用。很多企业集团都存在这样的状况:由于考核指标设计问题,考核结果无法反映真实情况。(5)监督不力。监督是提升财务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的企业集团监督中,由于缺乏健全机制,监控工作无法贯穿全程,再加上审计环节把关不严,监督想要发挥出实际作用是非常困难的。

2.强化建议

(1)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为财务控制提供技术保障

信息技术在生产实践和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均显现出了高效优势,这一点也应引起企业集团的重视。对于企业集团来讲,任何有效的管理工具、办法、技术都可以且应该服务于企业集团发展,信息技术也是如此。所以,当前阶段企业集团应在正确认识信息化大趋势对自身发展影响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财务信息化,为信息资源的共享和高效整合提供技术保障。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需要集团科学规划、有序实施的工作,一般情况下分为五步:第一步,围绕财务管理,对信息系统进行科学规划;第二步,加速财务与业务的融合,推进二者的一体化;第三步,借助信息网络,将财务部门联合起来,实现财务集成;第四步,顺应财务与业务融合趋势,加快集成建设;第五步,借助网络与信息技术,完善供应链,并大力推进其与企业集团的集成建设。企业集团管理中,应遵照以上步骤,循序渐进,科学推进财务信息化。

(2)针对现有不足,重点强化薄弱环节

要想达到强化财务控制的目的,企业集团就必须在明确现存不足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强化方案,重点加强对薄弱环节的管理。为了说明重点强化的实施办法,本文以上文中的几项突出问题为例,阐述了相应的强化对策。

对于预算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建议企业集团通过加强全面控制的方式来改善,具体措施包括:健全组织结构,设立专管此项工作的委员会和办公室,逐步确立分级负责的管理机制;扩大预算内容的涵盖范围,重点加强对经营、财务及资本3个模块的预算控制;加强平台建设,对预算编制、执行及调整进行规范管理,对涉及预算的工作实行全过程控制;优化管控流程,按照“目标分解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分析调整”的顺序展开管理工作。

对于资金控制有效性差的问题,建议通过下述措施进行改善:加强结算中心建设,借助信息技术和相应的管理软件,以集中监控为基础,逐步确立综合性管控体系;改进流程控制,以信息平台为资源共享的依托,逐步强化资金控制。

对于财务资料和信息的准确性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建议企业集团强化对报告编制的控制,通过完善编制平台,来提升报表合并的自动化程度,进而保证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企业集团还要注意对编制的流程进行优化,其中涉及的合并流程及合并方式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

对于绩效考核很难产生明显作用的问题,建议企业集团从优化管理方案、健全考核指标、加强平台建设、优化流程等几个方面同时入手,来放大绩效考核的正面影响。其中,考核指标应包括盈利、偿债、运营、发展等多项能力指标。

对于监督不力的问题,建议企业集团重新审视内部监管的必要性,并立足实际,确定与自身发展现状相适应的监管方案。在此基础上,还要重点做好以下两项工作:首先,引入信息技术,建设相应的查询系统,为监管力度的加大提供技术支持。其次,强化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并加快完善审计体系。这个过程中,企业集团应重新定位审计部门的地位,并主动创新审计机制,以增强审计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