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范文

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单位财务会计制度

第1篇: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会计 制度

1、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事业单位也随之不断发展与改革,当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缺陷,我们要通过对当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并探索改善和解决当前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为失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提供范例。针对财务工作中的不足,制定相对应的制度和政策 ,从而推进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的顺利稳定进行。

2、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现状分析

2.1、领导干部没有严格对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进行选拔和聘用,影响财务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一些公司或者单位在招聘和选拔财务会计管理人才之际,往往没有全方位考虑,一些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都给予录用,在后期的工作中公司和单位会浪费很多的精力和物力财力去培养新成员,给公司和单位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一些新的财务会计人员对会计管理知识一知半解,不懂得管理的操作流程,在工作的过程中增加了工作程序的遗漏和失误的可能性。还有的工作人员学历水平和整体素质不高,对工作的态度不负责,常常出现偷工减料、瞒混过关的现象,这给其他员工造成了不良影响,为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问题。

2.2、当前内部财务管理体系还不完善,不能制约和规范财务的收支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各个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这是保障财务收支单位正常运行的有效措施之一。只有完善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体系才能保障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减少出错的概率。从目前来看,众多单位没有加大管理力度,尤其是事业单位面临的困难更加艰巨,因此对内部财务管理加以重视,才能推动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顺利进行。会计人员为维护财经纪律而遭到打击报复却无人问津之事时有发生,致使一些会计人员不能严格按照财会制度的规定进行适当的监督控制,扰乱了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陷入了“有法不能依、假帐得真做”的境地,而那些违法违纪人却逍遥法外。

2.3、有些事业单位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审核没有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存在失真等现象,违反职业道德

有些事业单位为了谋取私利,对会计工作的审核工作过于形式,假账真做没有按照应有的程序进行审核,不利于财务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一些财务会计人员无视职业道德,暗地收取贿赂,从中收取一部分利益,为了这点利益不惜损坏自身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实在是让人感到羞愧。这种贪图一时利益而不顾全局利益的恶劣行为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制止,很可能造成社会的不安,给会计工作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和后果。账目与实际不符,制造不合法的开支发票,明细不清等问题的存在,会给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带来严重的负担和后果。这种这种不雅的行为如果蔓延下去,就会成为一条不归路,越演越烈,最后一发不可收拾。而且一旦被曝光,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造成巨大的财产和经济损失,同时也损害了自身的荣誉,很难再翻身。

3、改善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现状的措施

3.1、单位或者公司要对员工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培训工作,提高和巩固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要求各个职位的员工具有基本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对于新录用的员工们,由于他们对业务流程比较生疏,不能直接上岗。因此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知识,并让他们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工作的印象和提高对工作的熟练程度,为上岗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没有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就让其上岗,不仅会影响会计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很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差错。因此,员工的培训工作不容忽视,应该受到领导和高层管理人士的高度重视,这关系到整个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和发展的问题。

3.2、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合理可行的会计管理制度规范,使会计工作有章可循

为了防止某些单位,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现象再度发生,单位的领导机关需要开展相关的会议,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制定一套有效合理而且可行的规章制度规范来约束不良行为和违法行为。我国根据社会主义发展的国情制定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理,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市场经济发展潮流的特色会计基础管理道路,有针对性地对会计所呈现出来的问题加以解决和预防,从而推进会计基础管理的有序进行。新的章程会对制约财务收支造假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适应新时展的要求,为财务会计的管理掀开新的篇章。

3.3、一些事业单位位领导加强对内部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督和评价工作

加强财务会计监督工作是做好整个会计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不仅包括深刻的自我监督,也包括对会计人员和机构的监督和考核评价。首先,单位领导最为单位的最高管理人员需要从自身做起,端正自身的态度,为单位的员工及其他阶层的人员树立良好的榜样,激励其他员工更加对工作负责,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推动会计基础管理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其次,要对单位员工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考核评价,及时发现员工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予以指导改正,争取建立一个有纪律、有素质的良好团队,在共同的努力配合下促进会计工作的正常稳定进行。

4、总结

就事业单位而言,财务会计工作是各项工作的良好保障,优化会计管理,有利于促进会计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新型管理,有利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推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发展进步,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翟苡辰.事业单位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刍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0(07):24

第2篇: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范文

一、事业单位新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事业单位体系改革的需要。就目前来说,我国事业单位在体系方面的改革已经进入了重要环节,在体系改革方面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事业单位与相关的管理部门间的资金流动越来越频繁,并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随着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吸收的资金将会越来越多,并且,事业单位的业务也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基于此,对会计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2)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需要。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其资金规模也越来越大,无论是在专利技术,还是在地产等资源,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在此情况下,事业单位参与的各种经营和投资活动更加丰富。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目前事业单位发展需要。

(3)较国内企业会计制度改革落后。2006 年2月15 日,财政部颁布了最新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在内容的制定上较之前的会计准则而言,所涵盖的范围更加宽泛,会计准则实现了由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我国最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共包含1项基本原则、38项具体准则以及2个应用指南。首先,新会计准则对目前我国各个领域中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给予了更加科学的诠释,几乎涵盖了我国领域中的各项经济业务,其中,不仅有人们关注的金融、保险等领域,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农业领域也在新会计准则中得到详细诠释,而且特殊类行业或业务也被纳入到了新会计准则的管理工作中,同时,对于出现问题较多的财务报告问题也对其进行了专门的规范。与旧会计准则相比,在处理经济业务上也更加灵活,针对会计准则中没有涉及到的业务,可以按照一般业务准则对其进行处理。从前文可以看出,为了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早在2006年,企业单位就已经进行了会计制度改革,而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却在2012年。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前面临的问题

(1)会计信息数据不准确。会计工作涉及到诸多信息数据,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都可以根据会计工作中的各种报表了解到单位的经济状况,从而制定出科学的发展道路,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决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高要求,它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有极强的责任心,对每一笔资金进行详细的记录,必须保证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就传统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来说,采取的是收付实现制,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发展形势的不断转变,收付实现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收付实现制无法将单位的财政收支情况准确的体现出来,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不能得到保证,导致了固定资产和其他项目的预算不能统一,因此,在改革前,事业单位一直处于会计信息不准确,甚至出现信息混乱的局面。

(2)资产负债表存在漏洞。事业单位在某段时期内的财务信息都是通过资产负债表体现出来的,资产负债表是一种静态的时点性报表。但是,改革前的会计制度中,将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均纳入到资产负债表中,我们知道,收入和支出体现的是事业单位动态财务信息,与资产负债表的要求不吻合,因此,资产负债表也就无法发挥它的作用。

(3)会计报表披露缺陷。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作用就是反映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体现的就是国家财政资金的预算执行情况,相关管理部门通过对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掌握,能够对国家财政资金的运行状况等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今后的国家财政资金安排计划。对于事业单位来说,预算的执行情况为事业单位进行决策制定和资金使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但是,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前,并没有将预算数和实际发生数之间的差异进行充分反映,虽然附注中对原因进行了简单解释,但是解释过于笼统,并无意义。

三、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改进分析

第一,在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影响下,财务核算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将信息化建设引入进来。具体表现为,财务核算已经不再是某个部门得责任,而是已经深入到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将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财务信息实现了事业单位内共享,信息的质量最大程度得到了保证,信息的执行效果也比之前要高了很多。此外,为了保证财务工作与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协同发展,对信息共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呈现出由分散到集中的转换,信息不再是事业单位内部的秘密,已经做到了公开化。

第二,新财务会计制度在科目设置上与之前的会计制度相比,要更加具体。在原有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会计科目。新财务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进行了诸多调整,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要及早学习新财务会计制度,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交替工作。

第三,财务核算的特殊性决定了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一般来说,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以及控制环境。对于控制程序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这主要是由于每个事业单位的规模、等级等不同决定的。事业单位的控制程序不能交给某一部门或者个人进行控制,要将控制权力进行合理分配。就目前来看,事业单位领导应当及时转变思想,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将内部控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可以将事业单位发生的所有业务就在会计报表中,因此,会计系统在内部控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四,财务报告体系得以完善。在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报告体系与事业单位改革同步,从而促进事业单位改革顺利进行。财务报告体系要遵循三个原则,即:全面性、真实性和前瞻性。在实际会计工作中,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起主体财务报告与辅助财务报告相结合的财务报告体系,将详细的内容记入主体财务报告体系中,将补充说明内容记入辅助财务报告体系中。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要建立起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通过上述体系,事业单位就可以就财务信息进行准确的掌握和分析,此外,财务报告体现的内容能够为事业单位今后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第五,新增权责发生制。就目前来看,无论是在企业单位还是在事业单位中,都存在着职、责、权不分明的情况,一旦出现问题,无人负责。将权责发生制纳入到事业单位中,能够有效的解决会计矛盾。因此,事业单位要完善权责发生制,并以此为核心,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加强会计责任,而且为财政信息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

第六,新增基建会计。在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编制时,应将基建资金、事业活动资金等内容纳入其中,并将基建拨款收入、材料价格、设备价格、劳动价格等作为一级会计科目,对其进行准确核算。在事业单位基建项目完成后,将上述科目转为固定资产时,事业单位会计可通过基建会计编制的工程支出表对基建资金的情况进行及时、准确掌握,将明确的支出数额记录到固定资产账中,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高效、准确的信息报告系统,从而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工作重点

(1)设置期初余额。按照相关规定事业单位应当调整原账科目余额。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科目余额表。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审计人员要将重点放在需要分析填列的科目上。在科目调整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要对整个过程做到了解,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在调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会计舞弊行为,完善审计措施,对会计舞弊人员予以严肃处理。

(2)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核算。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是新增内容,在该制度实施之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要按照原价进行严格核查。从去年1月1日开始,事业单位按月计提折旧,在该制度正式实施之后,所新增的固定资产,都从新增次月开始按月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与其处理方式基本相同。

(3)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在建工程也是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新增的一个科目,事业单位需要在这一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的。作为审计人员必须要在调账的过程中,对这一会计科目以及明细科目的期初余额核算一定要做到准确。按照制度要求,将一些符合要求的基建数据纳入到大账中,并且,对明细科目本期发生额核算的精确性要进行全面核查。

第3篇: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影响

一、对于会计主体的影响

原有的会计制度对会计主体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仅仅被视为预算资金活动,这种错误的认识致使事业单位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要加强自身的经济管理。然而新会计制度对会计对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即会计对象是事业单位本身发生的各种经济活动。这一规定不仅有利于事业单位加强对自身经济管理,而且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记账、算账、以及报账的同时,开始注重资金的效益性、灵活性及流向性。对于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工作而言,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有:合理的编制单位预算;积极的组织收入;注重节约支出;不断加强对单位资产的管理;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制度;重视经济核算;做到如实的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依法对单位的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筹划及使用等。

二、对于预算资金的核算方式与管理办法的影响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往会计制度下的预算资金的核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事业单位的发展。资金来源渠道众多是当前事业单位的一个主要特点,如果采用以往对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分别进行结算的方式,则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以及资金的使用效果不真实。新会计制度则充分的利用了各项资金在获得及使用方面的时间差,从而使以往的全额预算管理、自收自支、以及差额预算管理的财务预算管理方式,向核定收支、超支不补、定额或者定项补助、以及结余留用的财务预算管理方式转变,从而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能够实现统一的管理。除此之外,新会计制度将严格按照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来确定补助的数额,促使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进行了规定,以此来反映事业单位资产由于使用过程中的消耗,进而发生价值减少,从而促使资产价值能够更加真实的体现出来。考虑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以及预算管理的要求,进而利用“虚提”折旧与摊销的模式,即在计提折旧与摊销的时候,冲减净资产“固定基金”,而不计入当期支出中。

四、会计科目与会计核算的完善

新会计制度根据当今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对当前的会计科目体系做了全面的梳理,也对会计科目进行了相应的完善,新增了许多科目的同时也取消了一部分科目,并对个别科目名称进行了更正,与此同时对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以及确认计量等内容都进行了相应的完善,为事业单位的会计务实操作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且全面的依据。例如净资产项目的构成,增加了“财政补助结转结余”以及“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科目。

五、财务报表体系的改进

新会计制度在财务报告中新增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对财务报表的各项目、结构、以及排列方式进行了重新的完善,并将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支出项目取消了,这样既有利于事业单位能够全面的反映出一定会计期间的收支全貌,有能够反映出事业单位的非财政补助结余的形成和分配状况。通过这样一些列的改善措施,不仅促使了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体系同会计惯例更加的协调、更加科学合理,而且又综合考虑了事业单位的实际状况,促使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体系更加的完整,也更加的好用,从而有效的满足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预算管理等方面的信息要求。

六、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创新性的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事业单位应依据相关的财务规划或者财务制度来确认是否计提折旧,这项措施既满足了预算管理要求,又满足了财务管理的需要,有利于事业单位能够更好的反映出使用程度发生的价值消耗情况。与此同时,新会计制度对财政投入资金的核算做了重点调整,重新对财政补助收入核算口径进行了界定与划分,增加了“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两个科目,从而对财政补助的收支情况与结转、结余情况形成了系统而清晰的账务处理流程,新会计制度进一步的加强了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同时,对事业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总要的作用。此外,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资产的计价与入账管理进行了强化,对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关于接受捐款、以及相关资产不入账等情况进行了改革,强化了事业单位资产计价与入账管理,从而加强了国有资产的管理,有效的保障了国有资产的安全。

七、总结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新会计制度的不断发展,一定会促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能够更全面、真实、合理的反映出来,这有助于事业单位提高其自身的会计信息质量,同时有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更好的促进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范文

1 当前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1. 1 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首先,在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审计监督中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主要是指,审计监督人员在进行监督的时候并不能本着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去进行监督工作。因为往往监督人员与审计人员之间有着某种利益关系,这就导致了监督工作的独立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因为没有得到事业单位核心部门的重视,这样就会造成在开展具体监督工作的时候,不会得到审计人员的重视,往往只会使这些审计人员应付了事。总体而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独立性问题,主要是来自监督人员不能够很好地把握工作和自身利益的关系而造成的。

1. 2 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缺乏全面性

多数事业单位开展财务工作财务核算是以寻求现有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主要目的,因此财务核算工作中往往是事后财务核算多,事前、事中少,对促进事业单位整个营运状况、资金运作水平的提高关注度不够,多数时候是为了财务核算而财务核算,较难发现客观性、针对性和苗头性的问题。同时,我国的财务核算往往没有做计划和预算的习惯,只对已发生的事情进行财务核算,涉及范围面狭窄。虽然我国一直在对财务核算进行改革,但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加之大部分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人手少,任务重,财务核算人员多数仅仅是针对眼前的任务而开展工作,且多数事业单位财务核算队伍知识结构老龄化现象严重,养成了一种微观思维和惯性思维,难以将最新的财务核算方法、财务核算理念运用到财务核算工作中来。

2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2. 1 扩大适用范围

我国在1997 年颁布的《会计制度》在公共财政管理上过分强调行业类型以及经济类别,这就导致了在实施过程中很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之间在财务会计信息收集与统计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了行业壁垒的出现。而2013 年1月1 日颁布的新《会计制度》则打破了各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之间存在的会计信息壁垒,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各行各业的财务会计审核制度。这样使得不同行业类型以及经济类别的会计在会计信息上不会有太大的出入,有利于不同行业以及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事业单位在会计信息上的交流,提高了财政管理效率。

2. 2 进一步对会计要素进行划分

新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分为负债、收入、支出、资产和净资产五大方面,并且对于这五大要素进行细分。通过这样的划分方式使得事业单位不同多个财务内容之间的区分更为准确、合理,同时也间接地提升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效率与质量。旧会计制度过于强调预算资金,缺乏对于财务核算管理的规定,难以真实反映出事业单位真实财务状况,而新会计制度则加大了对财务核算的范围及内容,有效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 3 固定资产核算的改变

旧会计制度将固定基金和固定资产作为资产初始价值的计量方式,新会计制度改变了这一计量方式,采用了累计折旧法进行计量。累计折旧法综合考虑固定资产原有价值和固定资产折旧率等方面要素,提升了固定资产核算的精准度。新会计制度同时进行固定资产和原值计入的计量,并且根据实际进行相应冲减。同时,不将计入原有的流动资产冲减,这一方式使得固定资产核算效率大大提升。

3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对策分析

3. 1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

审计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活动能够在有序的环境下进行,因此从保证事业单位长期良好发展的角度出发,应当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现有的内部审计制度,结合事业单位自身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强化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不仅仅是新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同时也是切实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因此事业单位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从战略角度出发制定并完善符合事业单位发展要求的内部审计制度。同时积极推动人资信评价体系建设,强化能力建设与职业素养培育双重建设,从而培养出大批优秀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人才。

3. 2 做好收入的确认、计量和成本核算的解决

新会计准则更加强调经济利益会带来事业单位权益的增加,这一概念与资产资产负债观基本保持一致,也是符合新会计准则要求的内容。在传统的事业单位收入确认、计量方式中,将各项收入均纳入到收入范畴内,但是这些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并不能够使得事业单位的净利润增加,只是增加账面上的数字。因此这种收入以及计量方式不够科学,需要采用差额计入收入法。差额计入收入法计入的是企业的净收入,能够真正带来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因此该方法符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 事业单位涉及的工作范围较广阔,单纯地采用单一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不能够满足实际要求的,应该充分发挥出网络结算差额结算 相互结算等计算方式的优势,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同时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制度时,做好会计实务工作在新旧制度下的衔接,并且重视本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及会计实务的处理工作,对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要进行摊销,以促进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发展。

3. 3 完善财务报告制度

与旧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制度将财务报告分为附注和会计报表两部分,并且在原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对于会计报表的内容进行完善与增添。为了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这一要求,事业单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完善财务报告制度: 预算管理方面。在目前预算编制中,做好固定资产的清算以及无形资产损耗的估量工作,强化对于资产运行过程中价值损失的核算预计量,进而提升资产运行与使用效率。按照资金的来源进行区分,做好财务资金分离预算,从而将财政补助资金与非财政补助资金准确区分开来; 资金收入与支出方面。收入方面,准确界定不同来源的财政资金的类型以及数量。支出方面,逐步完善财务集中收支体制,适当增加支出会计科目; 资产管理方面。在资产的入账核算上,应该对捐赠、盘盈等非经营方式获得的资金进行规范会计入账。对于存在凭证的固定资产,应当由凭证资料以及税费确定会计入账数目。对于不存在凭证的固定资产,如接受的捐赠或收到的实物投资,应使用协议价格或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并且在财务报表中予以单独注明。资产损耗的会计核算上,增设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科目。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选择合适的折旧办法,并确定合理的折旧年限。

3. 4 推行财务人员离任审计公示制度

为了明确财务人员离职后资产、资金和资源的清算与问责,正确评价财务人员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就需要引入财务人员离任审计制度。从审计本身出发,将经济责任审计、预算审计、工作绩效审计、个人财务审计等多方面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立体化审计,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审计公示是将审计结果通过专栏、报纸、广播、电视等公共方式进行公开,使得广大职工对于审计依据、程序、内容、时限、规章制度、审计结果等内容有着清楚的认识,通过社会范围内的监督,以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提升审计质量。财务人员离任审计公示制度包括两部分,一是审计目的公示。在相关审计人员对被审计的离任财务人员进行审计之前,要提前将审计依据、审计人员名单、审计内容等内容进行公示; 二是审计结果的公示。在不违反相关保密法规的前提下,将审计流程、审计报告、决定书等内容报给相关部门,并且尽可能将可公示的内容予以公示。

3. 5 稳步推进财务核算绩效指标体系建设

稳步推进财务核算绩效指标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长期性工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充分利用历史数据资料,总结归纳绩效考核规律,积极寻求联系点。采取统计分析的方法逐步探索事业单位绩效与部门整体绩效的关系,探索同类事业单位的效益产出比; 二是酌情选择绩效考核指标。本着先易后难,由简入繁的原则,从事业单位预算入手,制定出与预算相对应的各个分事业单位的绩效指标; 三是合理利用先期评价试点事业单位已建立起来的指标体系,将其应用于同类事业单位继续检验; 四是以综合价值的最优作为评价标准,结合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的特点,明确重点考评指标体系,兼顾各部门协同发展要求。有效地处理当年预算评价与战略规划评价之间的关系,实现评价的短期性与长期性有效结合,从而保证评价激励体系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第5篇: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乃是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的总称,其所开展的财务会计工作需以自身特征为基点,主要是对执行预算的记录、监督及反映工作,其对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新的适合环境下,伴随新会计制度的制定实施,这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产安全的完整性保护,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稳健发展及促进预算收支计划的完成均具有始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既定目标为:以货币为单位,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另对资金运作予以真实反映,另外,还利用相关系统,对行政事业单位相应经济活动进行最优化管理。新会计制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涉及到机制、规章制度、法规及法律等内容。基于新会计制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财务管理各项工作进行优化与改革,行政事业单位,需以我国会计法律及会计法规为基础,在与之相符的情况下,对其经济管理活动,以及各项收支情况,给予全面而又系统性的反映。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所开展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合规且合法,另外,所开展的工作还需做到依法开展与落实,需能与国家有关法律政策相符,将其各项监督职能全面、切实及有效的发挥,要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以及其他类型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真实、全面且准确的信息,以此为决策制定,提供充实依据。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一)财务管理理念缺乏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营管理而言,其并非将营利作为其目的所在,而是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就其财务资金来讲,多为政府无偿性的拨款或补贴。这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利用中,存在忽视资金管理的状况。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趋深入,许多行政单位较多存在利用国有资产,开展各种额外经营活动,从中获取更多收入,诸多行政事业单位,未能设定与之对应的财务风险分析、评估及应对机制,造成其所支配的财务资金,诸多。如一些事业单位,在银行贷款获取之后,将其用于各行业中的中长期投资,此种做法便存在债务性筹资风险;另外,些许事业单位在对内、外投资方面,存在较大程度超出自身能够接受或承受的范围,至此,便会形成资金周转困难,进而引发财务风险;此外,也存有资金清算及账务处理等领域存在核算风险。

(二)财务预测及控制管理缺乏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多为财政划拨,乃是无偿性的,因此,诸多行政业单位的在实际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预算占有较大比重。但即使这样,在日常财务管理当中,仍然缺乏对预算资金及财务预算的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通常未能充分准备财务预算各项编制工作,未能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造成在预算编制方面,出现不准确及不合理状况。而在资金使用中,在财务管理及预算上又缺乏对资金的约束力,当下拨资金后,实际利用中,未能依据预算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合理分配,造成财务在管理上出现混乱状况,甚至存有挪用专项资金的违法事件。

(三)财政监督不到位

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财政监督时,严重缺乏事后检查工作,另外,在事前监督、事中监督方面,同样不足,在监督方式方面多为突击检查,缺乏日常宽领域监督;在监督内容上,多为单一事项,未能做到全方位、全过程跟踪资金使用情况。此外,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存有十分明显的过度依赖会计中心的状况,造成自身的财务管理弱化,在财务监督力度方面出现严重减低状况。

三、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完善对策

(一)树立符合新会计制度的科学财务管理理念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需按《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及《会计法》相关规定,就单位负责人的责任主体地位予以明确,在认识内部会计控制建设方面,需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性,依据新会计制度规范要求,树立更为严谨而又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需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分清类型,优化财务资金支出机构职能,梳理工作内容及流程,使得财政资金能够用在实处,提升透明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提升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和严谨度

行政事业单位需不断完善其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高效、有序的开展财务管理工作。重点完善各领域的财务管理制度,如稽核、监督管理等方面。依据新会计制度,对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严格执行,通过强化专业培训,提升核算水平,对岗位责任制,严格遵循并执行,明确管理人员职责。核算及审批中,需与标准相统一,收支核算中,需做到透明与公开,且接收各界的监督,强化会计核算真实性,保证预算控制的准确、到位。

(三)强化财政监督及资产管理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需对资产记录、登记及估价等工作严格执行,在资产购买过程中,需实施科学合理的计算评估,避免出现闲置状况,需由相关采购部门实施统一采购,在采购方式的选择方面,需与新会计制度相关要求相符,还需合理合法,此外,在调拨资产时,需进行细致审核、登记工作,确保责任明确及手续齐全。在监督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时,需在外部监督方面进行强化,加大监督力度。财政主管部门及审计部门,需在对行政事业单位检查监督上予以强化,进而做到对财务管理及会计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及规范,遵守新会计制度下的各种法律条款及规范,可通过外部监督与内部管理联合举措,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参考文献:

第6篇: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

自2007年1月1日我国颁布新的会计准则以来,就对我国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有利于是对我国新型经济业务会计处理规定的补充和完善,更有利于我国与国际会计制度更快地接轨。2012年12月19日,我国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颁布,并于2013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在此背景下,本文将这重点剖析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和思考。

一、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关键要点分析

本文将主要从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风险、预算管理风险和财务收支管理风险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财务内控体系不健全

这主要表现在:一些事业单位忽视了不顾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基本原则,将重要的财务审计部门设立在财务部门下面。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直接导致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名存实亡,甚至发生一些情节恶劣事件。比如,有些职员出现公款私私用、公款炒股、弄虚作假及搞账外账等一些违法违纪行为,这都导致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失效;由于管理手段的落后,也可能最终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缺乏必要的保障,致使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收到严重的影响。

(二)财务预算管理滞后

这主要表现在:预算管理的意识有待提高。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建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不能将单位的整体发展战略与预算编制紧密地结合,从而导致预算的编制大多流于形式;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很多事业单位采取传统的基数增长法进行预算编制,缺乏更加科学的测算依据,不能很好的适应新时期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预算执行缺乏力度。这主要是由于一些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本身缺乏科学性导致的。比如盲目将预算金额做大,或者随意改变资金用途,致使预算根本无法体现实际支出的需要,预算的执行缺乏力度;预算监督职能弱化问题严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一些单位总是奢望通过追加预算的方法来争取更多的财政收入,而非对单位现有资源进行整合配置,合理预算。

(三)财务收支计量与会计核算方面存在很多薄弱环节

这主要表现在:资产的计量和归属问题。由于长期受我国传统经济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影响,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往往忽视了无形资产的价值,忽视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与监督,发生了无形资产流失的问题;会计核算潜在风险。在日常会计核算中,经常出现填写凭证过于简单,会计科目设立有失规范,以及帐证不实的现象。比如,对于出差开会或者培训活动,受约于差旅费的报销规定,一些单位的经手人开具的通常是会务费,这其中却包含了超标准的差旅费、住宿费和考察费等,导致会计核算上难以将其正确分类列支。

二、强化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思考和对策

一般来说,财务风险控制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建议建立科学全面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从根本上避免、减低和化解财务风险,这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需要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管理

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要本着相互制约、互相协调的基本原则,要能够及时发现和化解财务管理工作的各种漏洞,通过建立完整的内控机制,以促进单位财务等各项决策的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规范财务流程,规范财务审批程序和制度。比如建立合同审查签证制度,严格签约资格审核,严格法人委托制等;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监控体系,提高单位各部门对新会计准则的认知程度,不断强化资金管理和控制;制定单位财产物资得内控制度,落实财产检查盘点和清查制度,确保单位账实相符。

(二)需要加强预算管理

逐步加强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通过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将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整体协调,从而有效减低财务风险;实施有效的监控。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单位内部和外部审计,实现对预算支出情况的全面监督,尤其需要建立规范的日常监督制约机制,从而有效保障财务管理的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财务风险基金)应对突发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基金是事业单位按一定比例进行提取并专款专用。也就是说,一旦事业单位发生了不可预知的财务风险,这笔基金可以保障其正常运营,免于陷入财务困境。

(三)需要加强会计核算等工作

对比新旧会计准则,在会计核算账户、会计处理流程及方法、报表内容等方面都具有较明显的变化,这要求事业单位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来建立和完善新的会计核算制度;还需要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以便适应新时期的工作需要。需要事业单位紧跟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和趋势,通过学习和培训的方式,及时了解和掌握我国最新的财务管理办法和相关规定,来科学有据地调整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不断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工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在新形势下顺应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需求,积极应对各种财务风险,是当前我国各个事业单位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的问题。希望我国的事业不断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控,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管理机制,保障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第7篇: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范文

一、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伴随的几个代表性问题

(一)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这一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预算管理认识不够深刻。有很多事业单位重视不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预算编制,即便是有,也发挥不了相应的作用,不能从根本上将预算编制和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战略有机融合,预算编制的方法不够合理。以前的预算编制方法不再适合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发展,预算所参照的依据也已经不够合理,更有甚者会造成财力的浪费。比如说,一些事业单位存在预算管理不力、突击花钱的现象,不重视执行预算管理等事项,还有一些单位,使用增加预算的方法争取政府财力支持,但是这些资金多数不会产生合理的经济实效。

(二)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不重视新会计制度下会计机制的全面性,在一开始的资产配置环节就遇到了诸多问题:资产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管理水准不高、固定资产未纳入会计核算致使资产不切实际、资产重构、资产浪费等。在新颁布的《会计制度》中,增加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等内容,规定事业单位要参照相关的财会制度实施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然而,还是有一部分事业单位,在处理财务时,缺少“累计折旧”这个项目,仍然继续使用“修购基金”等项目。

(三)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财务风险意识相对较弱,有着很大的风险隐患。某些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认为财务风险只表现为支付资金时存在的风险,根本认识不到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也会有财务风险;还有某些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在做一些和财务有关的重大抉择时,仅仅依据自身主观意识和经验,在日常管理中有很多盲区,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健全,不够科学,把财务审计部门设置在财务部门之中,使得财务监管及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毫无实际意义,财务管理方式不够先进,导致财务数据不够真实和全面完整,财务决策也自然难以实现科学。

(四)?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存在的问题

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专业水平急需提升。当前,不少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以及财务管理工作等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不能够及时获取会计信息。例如:不重视《会计制度》内容的学习,致使财务方面的纠纷频繁出现,职业素养、法制意识都急需提升,一些事业单位甚至存有贪污受贿、不依法办事、执法力度不大等行为。

二、应对措施

(一)切实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众所周知,在我国现在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预算管理是非常关键的构成部分,预算管理不仅仅存在于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中,更是为其他财务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提供依据。这就需要事业单位依照《预算法》、新《会计制度》,切实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夯实预算管理工作在整个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关键地位,增强预算编制的合理性,改变过去不重视预算管理的旧理念,用好“零基预算法”,实现提升资金使用实效、优化财力资源使用的管理工作目标,切实落实好预算管理、预算执行等工作,把全程预算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真正将预算视为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限度地发挥预算抵御风险的作用,此外,关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要切实做好,提升管理的实效,定期或是不定期地开展审计活动,实施对预算工作以及相关的各项制度落实情况的全面、高效管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健全各项制度,并保证这些制度不只是一纸空文,切实加强这些制度的高效落实,讲求管理工作规范化,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二)建立健全并高效落实资产运行管理相关的制度

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都离不开资产这个经济支柱。所以说,怎样高效运用、管理这些资产是保障事业单位运营高效、发展长久的重要基础。因而,要切实提升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落实好资产管理相关的各项制度,切实提升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健全资产管理相关的责任机制,将各岗位的职责明确化,关于固定资产的盘点也要定期进行。在财务工作实践中,要将资产管理和财务预算工作有机融合,切实解决好资产分配的问题。存量资产预算管理和增量资产预算管理之间的联动机制要建立健全,可以借助存量资产分析,显示增量资产的实情。这样一来,可以提升所要购置资产的准确性,也为预算编制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三)建立健全财务工作风险管理机制

一般来讲,财务工作的风险问题是制约或者说决定财务管理工作的众多关键原因中的一个,也可以理解为在财务管理工作实践中,丝毫的错误都有可能增加财务工作的风险。所以说,作为事业单位的领导者,要切实提升自己对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领导和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建立健全财务工作相关的风险管理机制,健全财务工作风险预警制度,积极参照国外先进的科学手法和管理措施,本着风险控制的目的,一步步地完善财务风险相关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风险预警制度,将财务风险在萌芽阶段就“扼杀”掉,同时还要做好财务风险相关的应急处置准备,假设有财务风险存在或是发生,事业单位可以在第一时间实施有力措施,确保单位的财务工作不受影响,正常开展,不要陷入财务危机。比如说,成立财务风险应对基金,就是很好的措施。

(四)深化财务管理理念,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

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专业水平、整体素质,都切实影响着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最近几年,在事业单位中,机构改革以及工资分配机制的改革都在不断深化,持续进行,这也深深影响着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工作范围和工作服务对象。所以说,财务工作人员要时刻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不断学习,努力让自己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的标准和常用方法,时刻注意提升自己,无论是在业务能力方面,还是在专业水平方面,亦或是在整体素质方面。认真学习最新颁布执行的《会计制度》,从制度颁布实施的社会环境、基本原则、以及新制度更新的问题等几个方面着手,结合本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实情,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做出适当的调整,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时刻注意自己财务专业水平的提升,积极学习一些专业新知识,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不断健全、调整、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熟练掌握关于财务核算的新知识,提升财务管理的实效性,时刻注意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职业道德素养相融合,不断提升自己的风险意识,从各个方面着手,保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

第8篇: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 财务

作为国家机构的一个分支,事业单位不仅仅是为了单纯盈利,更多是为了国家、社会、人民而服务,包括了卫生、教育以及科学等各个方面,主要目的在于社会公益。我国有很多事业单位在服务于社会和人们的同时,也在为社会人员解决就业问题,虽然事业单位主要目的不在于盈利,但是还是需要对其财政通过严格的会计制度进行相应的管理与分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提出除了规范会计工作以及行为之外,还能够将事业单位的资金出纳理清,尽量地减少国家以及个人财政损失。目前,时代对事业单位的要求就是对其会计制度的完善与创新,也是国家高速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对人民、对工作人员的负责。

1 相比旧《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

1.1 法规政策的一贯性 在新《会计制度》当中增加了国库集中支付、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预算等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将其余的财政法规政策与会计规范有效地衔接起来,这样也有利于贯彻落实各项财政改革政策,对其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

1.2 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引入 在新《会计制度》当中要求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自身的制度、规则来对计提折旧加以确定,对于“虚提”折旧以及摊销的创新性处理方法也进行了规定,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而不是计入支出。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满足了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双重需要,对于事业单位支出的预算口径也不会产生影响,还有利于反映出随着时间推移、使用程度的资产价值的实际消耗情况,这样也有利于“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相互结合”的资产管理原理的落实,为今后事业单位的内部成本核算提供了相应的支持。

1.3 强化财政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 在新《会计制度》当中对于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口径也进行了重新界定,对于财政补助的支出方面,要求了“事业支出”的科目需要进行单独的明细核算,并且增加了两个净资产科目――“财政补助结余”、“财政补助结转”,并且设计出一个清晰的财务处理流程来约束财政补助收入、财政补助支出以及结余的形成,对于具体的实施部门需要进行预算管理,同时也需要科学化、精细化地应对财政资金管理,如此才能够将其基础作用完全的发挥出来。

1.4 强化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 在新《会计制度》中明确了资产的计量原则来针对在事业单位的实务当中存在的不同意无偿调入资产的计算口径、相关联的资产不做入账处理、接受捐赠等方面问题,如果出现了没有相关的凭据、同类或者是相似资产市场价格的前提下,就需要根据名义金额对取得的资产做好入账处理,并且在会计报表当中也需要详细的注明。通过这一些规定的制度,无疑提升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同时对于资产的取得与入账也有促进作用,通过资产的核对手段,对于国有资产管理的强度提升了,也有利于其完整性、安全性。

2 新会计制度执行对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报表项目方式的影响

2.1 会计科目出现了变化

2.1.1 增加与减少的会计科目。会计科目的增加主要包含了非财政拨款结转、累计折旧、在建工程、短期借款、长期应付款、长期借款、文物文化资产、累计摊销、应付职工薪酬、其他支出等科目。通过这一部分科目的增设,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不仅有利于会计核算内容的丰富,也能够保持会计信息高度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会计科目的减少主要包含了:拨出经费与转款、成本费用以及结余分配等科目。

2.1.2 会计科目的规范化。对于部分会计科目,新的《会计制度》进行了规范化的调整,例如:将现金变成了库存现金、将产成品和材料变成了存货、应交税金改为了应交税费等,通过这样的形式,也能够推动会计科目规范化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事业单位会计的各项事务都有促进作用。

2.2 会计报表出现了变化

2.2.1 报表的体系。在旧事业单位的报表当中主要包含了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和附表等。而新《会计制度》下,则具体化附表,其中最主要的是财政补助收支表,通过这样的调整,也有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系统的全面性、完善性。

2.2.2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下,保持了报表体系的完整性。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中,将资产负债表当中的收入支出项目取消,根据流动性将其加以分类,这样也能够帮助事业单位进行财务方面的分析,也满足了事业单位的预算、财务两方面管理所提出的要求。此外,对于收入支出报表通过多步式结构进行设计,也满足了绩效考核方面的信息需求。并且新《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报表与国际惯例的格式保持了一致性,这样也提升了会计报表的通用性。

总之,在新形势下,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不仅能够帮助事业单位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也能够为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金宗梅.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4):77-78.

第9篇: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是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统称,具有一定的执法监督和社会事务管理的行政职能。其财务管理工作,需要立足其职能特点,来记录、反应预算执行过程。随着我国新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明显滞后,亟需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方案缺失

由于财务管理中存在预算、资金管理等问题,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也不高,常存在资金管理方案缺失、资金利用不科学、资产闲置等情况,无法对资产进行科学的清算与盘点,使得财务管理中资产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的现象比较常见。

(二)财务预测与控制缺失

预算在财务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实际财务管理中,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缺少对财务资金预测与控制措施,在制定财务预算时,没有真正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去编制预算计划,导致预算部合理,或者在执行预算的时候,不得不进行重新调整。在国家拨款资金利用方面,由于缺少相应的监督,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和财务管理,常存在混乱不清的现象,有时甚至会出现超出预算使用或着出现国家资金被挪用的现象,都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造成直接影响。

(三)现代财务管理理念缺失

简单来说,行政事业单位最重要的职能,就是服务社会民生,其资金来源,大多来自于国家财政薄款和行政事业性收入。但是,在财务管理工作实践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行政单位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限制,导致其对于现代财务管理理念有所欠缺,这样一来,不仅会使得其在资金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而且在资金利用上,效率也非常低。同时,在财务管理中,还存在核算风险,使得整体财务管理工作存在较大安全风险。

(四)缺少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一般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因而在采取管理中,缺少对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意识与正确认知,导致其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体系不科学,一旦发生财务风险,则没有有效管理措施来应对和解决,只凭借财务人员个人从业经验、领导指示等应对解决,极大地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效能。

(五)集中支付制度运用不适当,监督不力

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使财政预算资金得到有效的落实,并且其都运用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财政预算约束能力的有效提升,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运行效率,从而进一步为财政资金在应用上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另一方面,集中支付制度的使用,往往能够对会计的工作职能造成一定的减弱效应,使得其不能有效的进行监督工作,并以此来对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二、提升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与内控制度

现阶段,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开展与深入实施,就要求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时,必须要严格执行新会计制度的要求,根据新的规程设置一套科学、系统、完善的财务决策程序,以提高财务管理的内控水平。现在,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仍采用集权式管理,权力过度集中于领导者手中,领导直接管理和控制财务工作,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策程序不科学、不透明,内部干扰决策现象较严重。这种管理方式既有利于防范财务风险,但是,也极易滋生腐败。所以说,我们必须要有效的建立起一个科学而又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来确保事业单位的资金配置和资金利用实现最优化。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提高国有资金的利用率,充分发挥资金效益,就必须要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同时,还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创新,并将国外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与管理理念借鉴过来,通过与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有效结合,来建立起一种更加适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新模式。

(三)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的效率与水平。所以,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注重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提升,优选会计人员到定点合作单位进行学习、培训,同时,聘请资深财务管理专家到单位进行讲座培训等等,以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另外,会计人员自身也要努力上进,不断学习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与经验,开拓眼界,创新财务管理思路,将先进的财务理论知识,有效应用到工作实践中,促进效率,提升效益。

(四)强化资金管理力度

国家财政、审计部门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部门等,要加强对资金管理与使用的监督力度,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在监督、检查与审计过程中,要严格依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相关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中出现的违法、违规问题,比如,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私设会计账簿、账外账等,进行严厉处置,以提高国家资金使用效益。

(五)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单位财务资金管理工作的基础。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工作过程中,要通过采用先进的编制方法科学、准确、全面的编制本单位财务预算。要做好与财政部门直接沟通和协调工作,确保预算的全面准确和完整。要与自身的实际工作相结合,根据本单位工作开展的需求和开支做好预算,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制度进行预算的编制,实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充分发挥财务预算职能的基础上实现预算管理的规范化和

科学化。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执行财务预算职能时,如果执行力度不够,就很难把财务预算的工作落实到实处。强化财务管理执行力度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监督控制机制,对财务支出进行严格的比对,对预算经费要按照预算标准进行控制。建立和完善财务费用审批制度,明确项目和活动支出的财务信息。

(六)合理利用集中支付制度

在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时,不能盲目依靠集中支付制度,为了简化工作而忽视实际情况。我们必须要对计划年度内业务活动的新情况,以及各种可能会出现的增减因素来进行充分的开来,进而编制出一个更加准确而又科学的财务预算,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合理的利用国家资金,来实现资金使用效益的全面提升,严格内部监管,使国家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改革势在必行。事业单位必须要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要求,采取多种举措,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使之走上科学、规范发展之路,以提高国家资金利用效率和行政事业单位服务民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殷典平,林涛.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创新工作[J].现代商业,2011,09(0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