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时代建设的根本方针范文

新时代建设的根本方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时代建设的根本方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时代建设的根本方针

第1篇:新时代建设的根本方针范文

新概括

战略任务更加系统化、完整化和理论化

生态文明的理念在十七大报告提出,经过五年的思考与实践,在十报告中,系统化、完整化、理论化地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对资源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一系列方针和战略思想的新概括与再升华。生态文明就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境界和社会形态,应主要把握三点:

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文明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二是文明新境界。生态文明倡导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不是物质财富增加而自然受到伤害的文明。

三是社会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而是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发展的全过程。

十为什么如此特别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地位?这是因为,只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突出表现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其中有我国国情、发展阶段的原因,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还有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等发展方式的原因。从源头上、从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槛,不仅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生态产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概念。30多年来,我国物质产品生产能力极大提高,但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却在减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产品的需求相对减弱,对良好生态环境、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需求结构变了,生产结构、发展方式就要变,否则就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就违背了发展的目的。从长远看,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方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新内涵

融入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十报告系统地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首次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内涵非常丰富,包括思想理念、本质特征、国策方针、途径方法、重要目标、根本目的六个方面。

第一,摒弃人定胜天的思维方式,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在生产力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第二,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中,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第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

第四,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和重要内容。

第五,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形成同传统工业文明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大量占用自然空间不同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发展方式。

第六,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目标是建设既富强又美丽的中国,不仅要增加GDP,也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要有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茂密的森林、广袤的草原。既要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又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新任务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今后五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有四点。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这是解决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中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要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三大战略格局”。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总体要求是,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2篇:新时代建设的根本方针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标;地理学科;案例教学方法;

1.前言

众所周知,着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提出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多年来都没有度过的瓶颈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社会上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这种种问题都表明,高中的基础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式,亟待改革。

对于高中地理学科而言,这是一个理论性很强,同时需要学生拥有广阔的视野和卓越的实践能力的专业,这就需要基础教育上的双重侧重,不能只注重理论,也不能只注重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

2.教学的相关概念和当前现状

2.1涉及到的相关概念

2.1.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一个概念,是近年来政府和教育部门提倡的,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水平、能力、身体和心理等各个方面的素质,来为培养多方面人才打下基础的教学方针和教学模式[1]。

2.1.2新课标

新课标是指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而采取的教学标准,是整个教学活动赖以展开的最根本的标准,也是在政府和教育部门各方面专家齐心协力地努力下制定出来的,代表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总要求和总方向[2]。新课标不仅包括宏观上的教育方针,覆盖各个阶段的教育工作的执行,同时也包括微观上的每一学期、每一周甚至是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2.1.3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的方法,是在学习西方以及总结我国长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在课堂上,老师布置课题,同学分工合作查找资料,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老师一定程度上的指导,而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3]。这种教学方法真正地实现了教与学的紧密结合,老师摆脱了过去一味“灌学”的现象,学生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了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为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地理学科教育的现状

过去在传统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学校只重视基础理论的教育,课程设置古板而缺少变化,致使学生经过专业的培养却根本没有掌握实际的能力,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所学习的东西却根本没收到成效,最终由于缺乏必要的地理学素质而与地理无缘。

所以,针对以上问题,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尝试探索案例教学的新模式,致力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然而现阶段,我国的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工作中,案例教学的方法并没有实现全方位的利用,也根本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方面,上到领导下到老师,案例教学的方法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应用上也不成熟,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理论脱离实际、课堂陷入混乱的弊端。

另一方面,学生长期接受传统的教育理念,不适应素质教育政策下开展的新课标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的采用,反而使得学生不能抓住重点、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识,同时由于合作学习能力的缺失,也使得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做了很多无用功,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却没有获得应有的成果。

3.建议措施

探索出一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推进高中基础教育发展的新途径,建立合乎素质教育政策下新课标教学的新体系,真正将案例教学这一先进的方法应用到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去,以促进素质教育政策的开展,是摆在政府、学校和学生面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3.1对于政府来说

首先,在政策上,坚持素质教育的理论不动摇,坚持理论建设和实践建设相结合的总方针不动摇,鼓励高中在大的方向不变的基础上寻求个性发展,同时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使学校地理教学呈现与现阶段教学不同的风貌。其次,在资金上,加大政府对学校的资金投入,为学校发展案例教学提供资金保证。

3.2对于高中自身来说

3.2.1加强实践工作

地理学科可以根据新课标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运用案例教学法构建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而能力培养可以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3.2.2加强学校教师队伍的再教育

教师要自觉地摆脱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习素质教育理念下新课标的各项要求,增加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扩充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这种学与教的过程中,教师的素质水平自然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3对于学生自身来说

学生必须自觉接受素质教育的理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根据高中地理新课标的课程要求,自觉地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操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图书馆等现有的一切资源,锻炼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不但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卓越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成为新时代社会上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4.结语

综观全文所述,发展素质教育是新世纪以来提出的新课题,也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随着新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政策战略性调整,对于高中地理学科的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目前来说,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的使用还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在政府、学校以及学生的参与和努力下,这种僵局终会被打破,理论建设和实践建设终会寻找到融合的途径,达成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资料】

[1]焦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2008,(06):2-4

[2]李端蓉.基于高中地理课程理念的案例教学研究[D].2006,(08):2

[3]侯建成.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误区与价值建设取向[J].地理教学.2013,(01):40

[4]王春禹,常丽.基于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教学方法探究[J].教学研讨.2012,(12):243

第3篇:新时代建设的根本方针范文

党政综合办宣传工作心得体会

2014年3月,我开始在公司党政综合办宣传岗位工作,主要负责镁业公司项目动态信息报道、公司会议精神报道、大镁视窗的编辑等相关的工作。这对于理科毕业的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考验,同时也是认识自我、挖掘自我、提升自我的一个大好契机。对此,我充满了感激和信心,决心不辜负领导的关怀和期望。

宣传工作是展现镁业公司风采的平台和窗口,镁业公司正处在项目建设和试车试生产工作的关键时刻,宣传就像一坐桥梁,是时刻联系着各个项目的纽带,向员工传达着公司的各项信息。我所学的专业是广播电视网络技术,进入宣传组工作后,自己的专业知识根本没有一点优势,宣传工作既需要有很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又要有扎实的写作功底,而且要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文件的精神。我很清楚要马上拿起并且适应这项工作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每天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收集《人民日报》、《**报》、《大镁视窗》、OA平台等网络报纸刊物的优秀报道材料,听取领导"多走、多听、多看、多问"的建议,不断充实自己的"信息库",不断学习,迅速的进入状态。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渐渐发现有时会出现文字空洞,思路闭塞的状况。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虚心向领导和前辈请教,发散思维,努力做到更好。积极参加公司的各项会议,从中景、全景、特写各个角度锻炼自己的拍摄技术;努力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及知识,充实自己的写作,使自己的写作具有真实的文风。其中,对自己鼓舞较大的是几乎独立完成了一期《大镁视窗》的版面策划、内容整理与设计印刷的跟进。编辑《大镁视窗》,一方面让我熟悉了刊物的编办操作,最重要的是,使我对公司的文化内涵及其项目建设的情况有了较为系统、深刻的认识。在工作中难免会有失误,怕就怕不能正确对待。有时会因为时间匆忙,在报道中出现错字、措辞不当,会因为粗心大意弄错领导职务等问题。我能积极面对诸如此类的错误,不断改正,在写作过程中细心在细心,改进工作方法,履行一名宣传工作者的基本职责。

经过这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我逐渐掌握了宣传工作的要领,要紧跟公司发展建设的主题,清楚的认识到宣传工作者是公司精神的擂鼓人、呐喊人,是**文化的宣扬者、传播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发扬新时代的三期精神,努力扮演好宣传工作者的角色,在领导的带领和关怀下,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宣传工作者。

第4篇:新时代建设的根本方针范文

大家好!今天是我们国税系统中层正职领导干部竞聘会,也是人生的一次严峻考试。

如果我竞职成功,我将以谨慎之心对待手中的权利,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始终保持一个新时代税收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和革命气节,始终保持与广大职工之间的紧密联系,干干净净地为党和人民工作。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任何时候要做到思想防线不松,纪律红线不碰,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如果我这次考试合格,走上领导岗位。我将当好排头兵,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使上下步调一致,集体团结一心。

如果我走上正职领导岗位,

我将用“三导”方法,加强职工队伍思想建设,在政治上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时向广大职工的心灵深处“传导”;在思想上,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来“疏导”;在行动上,自己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模范表率以“引导”。从而迅速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如果我走上领导岗位,我将讲好“北京话”,调好“地方音”,既要不折不扣地千方百计地完成党交给的税收任务,又要使税收工作适应服从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驾护航,为地方经济振兴添砖加瓦。

如果我走上领导岗位,我将致力培植税源,注意搞好征纳关系,切实讲求征纳双方的投入与收益,以实现税收预期目标。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求源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税源滚滚,国家方能财源广进。

如果我这次考试合格,成为领头羊。我将节源开流,广辟财源,落实好广大职工的福利待遇,使每个人工作有劲头,生活有甜头。

第5篇:新时代建设的根本方针范文

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以“触摸童年 生长个性”为教育理念,开辟德育课程和少先队活动课程,并在日常学科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梳理地方德育资源,注重实践体验环节,抓好德育课程建设,努力把德育做“实”、做“活”、做“亮”,让新时期德育工作不断焕发生命活力,走进学生心中。

一、建构全方位的德育课程体系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统揽德育工作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统一少先队课程时间。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每周五下午的第一课,全校统一开展少先队活动课,制定好主题,精心制作课件,充分发挥了德育教育的作用。

二、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标

德育工作的核心和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基于此我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直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工作理念,并将之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始终。各学科教师备课时,在教案中充分发掘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使课堂教学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编制试卷、练习题时,也反复研读题目,在题目中也力求反映社会主义正能量教育。少先队活动课上,仪式教育力求准确、到位,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对祖国的朴素感情。

三、多种举措落实德育的要求

德育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为将这项工作做得扎实、创新,我校从多渠道,利用多种举措落实德育教育。

(一)练队伍

1.抓好骨干力量

抓好骨干力量,创造研究氛围。在继续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的基础上,让更多的教师再课题研讨中、在现场教学展示中,既能充分体现自我的存在价值,又能在认真研究的过程中,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由点带线,由线及面,从带动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围。

2.形成教研氛围

(1)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

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园网建设,竹简提出思品、社会、品德与社会信息,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网上学习、交流等。

(3)重视听课学习,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不像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一样把新课程作为学科课程来上,教师要学习美术课上的色彩形象、数学课上的统计方法、常识课上的试验对照法、英语课上的任务驱动模式等等,使品德教学更有生命力。

(二)抓管理

1.备课

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每个年级可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选定几篇重点课文开展集体备课。备课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青年教师还应该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及时地写出教学中有质量的反思,向成为反思型的教师方向迈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标的主渠道。教师要立足课堂,围绕课题深入研究,主动探索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模式,让教学获得更好的实效。

2.上课

(1)提出专课专用的要求,并以组内互查,教学处抽查的形式进行检查反馈。

(2)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加强教研组内的课堂教学研究,进行行动研究,有一套说课、备课、研究实录、课件及案例资料,并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展示。

3.评价

评价的根本目地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也是学生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保证目标的实现。鼓励教师再评价时从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从多方面进行评价,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利于学生发展。

(三)促教研

1.常规教研

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做到定人、定时间、定内容。

2.教研展示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精神,重点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探、新教材教法研究,教师专业培训、教学评价研究、教学调研指导等教研工作,强调“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促进学科教学发展。围绕教育主题,开展教学研究,立足课堂,实践反思,探索合课程教学若干模式,真正实现“以科研指导教学,促进新课程教学实效”的目的。知识结构的建构依赖于不断地学习、汲取,要主动了解国内外前瞻性的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在实践中探索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做到在理论学习中增长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能力,在交流反思中促进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积累教学实践经验。

(四)显特色

1.做好课题研究的安排工作。

2.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为思品课注入新的生机。

(1)现代媒体资源

充分利用了学校和家中的现代化设施,收集了思品课堂相关数据等资料,对教材进行了补充。教师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进入课堂。

(2)图书资源

利用学校图书资源,让学习通过收集,来补充课堂的知识。

(3)家长资源

家长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将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使家长成为共同的教育者,形成了教育合力。

(五)抓住时间节点开展各项活动

第6篇:新时代建设的根本方针范文

关键词:管理创新;群众文化;建设水平

以建设文化新区、创建文化强区为目标,以文化共建共享工程为抓手,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动力,突出创业创新,统筹文化发展,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设施建设、体制改革、文体活动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取得新成效,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一、立足共建共享,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以深入推进文化共建共享工程和新农村小康健身工程为抓手,加快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体育阵地网络,切实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以保障群众文化权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根本,坚持政府主导,注重合理统筹,强化市场监管,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切实保障群众文化权益。

一是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共建共享。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加快推进,这些重点项目建设提升了县文化体育设施品质,体现了文化建设的亮点,带动了文化体育设施共建共享。

二是坚持统筹规划。加强对文化资源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协调,实现各种文化资源的统筹建设和合理利用。各街道、镇和社区、村将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纳入年度目标综合考评,明确三年文化建设目标任务,制定年度行动计划,确保全面完成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

三是注重长效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进一步完善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大力培育文化体育产业品牌,积极引进、培育文化休闲产业和创意产业,不断激发群众创新创业活力。依法强化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深入开展“扫黄”、“打非”、版权保护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群众文化建设必须要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提升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水平

一是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弘扬主旋律,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担负的社会责任;提倡多样化,必须全面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文化建设提出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活力所在。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两者相辅相成,都统一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具体实践中。

二是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与多层次文化需求的关系。从总体上看,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体现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基本文化需求,主要包括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二是属于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正确区分这两种文化需求并处理好二者关系,有助于明确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即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政府主导与全社会参与的关系。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必须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保障。对于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主要靠市场来满足。无论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还是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都要既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形成多元投入、协力发展的新格局。

四是促进繁荣与加强管理的关系。繁荣是目的,管理是保障。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科技等手段,推进群众文化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加快构建和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门类齐全的群众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繁荣城乡文化市场,培育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同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为各类文化主体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三、管理创新增强群众文化建设功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群众文化建设必须要紧扣这一根本目的,加大创新力度,充分发挥自身特殊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切实提高百姓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增强社会凝聚力与社会和谐度,不断夯实社会管理创新的群众基础。

1、坚持内容创新,切实提高群众文化在贴近群众生活、陶冶社会情操方面的牵引力。新时代的群众文化建设,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灵魂,大力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弘扬主旋律,倡导新文明,坚决抵制腐朽落后文化。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在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挖掘创作素材,在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创作营养,写百姓故事、抒百姓情怀,用饱含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内涵的先进文化,引导人民群众自娱、娱人、自育、育人,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智得到启迪,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振奋,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2、坚持形式创新,切实提高群众文化在吸引群众参与、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亲和力。大力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创新,是有效发挥群众文化社会功能的必然选择。要深入挖掘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积极利用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文艺形式开展活动,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提升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用科技手段强化群众文化产品的艺术表现,用高新科技拓展传播渠道、提高传播效率。通过时代的、新颖的、进步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先进文化活动形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促进人们和谐共处。

第7篇:新时代建设的根本方针范文

一、服务观念要创新

要做好档案服务创新工作,首先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档案部门服务机制创新的重要意义。只有思想认识到位了,工作才能到位,有了创新服务观念,才能扎实推进档案服务创新工作。档案部门要树立新时代档案服务的理念,大力推动传统档案服务观念向现代档案服务观念的转变,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技术带来的激烈竞争,要在认识上尽快适应这种新情况的变化,形成符合发展需要的观念和认识,树立超前服务的意识。

二、服务机制要翻新

实现档案部门服务创新和发展,建立新的机制、体制是保证。档案部门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变革,一是要适应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建立起依法治档、工作顺畅、高效灵活的管理体制;二是要适应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给档案工作带来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的变革,建立起流程合理、管理科学、上下协调的工作机制;三是要适应国家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起合理有效的选才、用才和励才的管理机制,服务机制创新可以促进档案服务工作领域延伸,为档案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服务理论要创新

实现档案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制度创新是基础,而实现制度创新的前提是理论创新,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我们要在认真总结档案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档案工作的新问题和发展趋势,形成一套先进的、有时代特征的档案工作理论。同时进行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和制度创新,制定和完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及其标准,使依法制档建立在合理完善的制度框架之上,使制度创新促使档案管理步入法制化管理的新阶段。

四、服务手段要革新

实现档案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技术创新是根本途径,面对日益发展的数字档案,要充分认识数字档案管理部门运作方式的演变,要从档案部门的保管者到服务本体的信息提供者,从单一的媒体到多媒体,从延时提供到及时提供等运作方式的转化方面进行探索。

五、服务内容要全新

实现档案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全新的档案信息服务是目的,服务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服务环境、服务方式、服务实践等都要随着用户的需求而不断地创新。档案工作服务的领域要有新拓展,要顺应时代和改革的要求和现实需要,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用户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档案工作服务方式要有新突破,实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由滞后服务向超前服务,由单一服务向多元服务等服务方式的转变。

六、服务形象要刷新

档案管理部门要贴近中心工作,探索为领导决策服务的新模式,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找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切入点,重视和加强新经济领域的档案工作,使档案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据重要一席。要通过举办档案展览,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利用广大传媒,公布档案史料,围绕服务的需要,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另外,要面向人民大众服务,力创服务名牌,夯实服务极差,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设施,改善服务条件,转变服务作风,提高服务水平。

七、服务渠道要出新

各级档案部门都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准确把握工作内容实质,精心确定档案服务的重点方向,进一步拓宽档案服务的渠道,努力做到和谐社会建设覆盖到哪里,档案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什么服务,档案部门就努力提供相应的服务。要鼓励档案工作者根据现实需要,继续创造更多的档案服务方式和内燃,更好地为各级领导决策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一)加强现行文件服务中心建设。建立现行文件服务中心,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免费提供现行文件查阅服务,是创新档案服务机制的重要举措,在向人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加强信用档案工作。信用档案是我国经济工作建立国家信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信息保障,帮助、指导有关部门确定信用档案内容、制定信用档案收集范围、管理制度、利用制度等,积极开展信用档案工作是档案服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三)加强农村亲领域档案工作。重点抓好农村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减轻农民负担、费税改革和为农民群众提供致富信息等新领域的档案服务工作,尤其要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及重大项目工程的开发利用服务,及时提供方针、政策和方向指导,更好地为农村工作和农民服务。

第8篇:新时代建设的根本方针范文

巩固成型,促进成人,追求成才。

二、工作目标

强化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学生道德评价水平,强化道德约束,内化道德约束,提高学生“吃苦、抗挫、自我教育”三个能力。

三、基本模式

细化阶段目的,明确工作中心,点上着眼,线上延伸,面上拓展。从课堂到课间,从三餐路队到公寓,从领导、干事到班主任、教师、教官,编织成一个立体式管理网络,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会管的强大德育阵容。

四、具体措施

1、强化德育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教职工德育意识,努力提高德育理论水平和德育技能,以班主任、生活教官队伍为龙头,健全班委会、学生会、团支部队伍,积极推行课任老师德育工作学科渗透,以各类德育活动为载体,全面展开德育工作。

2、提高学生道德评价水平。学生中的犯错误现象比较普遍、犯错误后又不愿接受教育,其根本原因是在于学生心目中的是非观、善恶观、美丑观不正确。因此本学期德育工作之首便是着眼于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通过讲座、演讲、征文、辩论会、典型引路等各种方式提升学生道德认知水准,树立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这是学生改正错误、加快进步的源动力、内驱力。

3、强化道德约束。即强化制度约束、强化行为标准,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尤其是中学生可塑性极强,自制力极差。制度约束是使学生尽快产生规范行为的有力保证,为此本学期政教处不仅帮助各班建章立制,更要加大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督导。本着“说一个,做一个”“要求一个落实一个”的方针,制定远、中、近期约束目标,分阶段专项治理,逐步提高。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班级考核方案,健全学生处罚机制,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

4、内化道德约束。自制力差是学生的共同特点,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教师的约束没有认同,没有感知。学生只有将外在约束内化为自己的道德需求时,产生的内部行为是长期的、稳定的。处罚不是目的,自律和“慎独”才是真正的提高。因此在强化制度管理的同时,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诱导,提高道德认识,使其内心接受教育,教育才能实效化。

第9篇:新时代建设的根本方针范文

摘 要:能否建立起良好的企业文化内容及正确开展员工思想政治化学习教育,并进行有关内容的普及工作,是增强供电行业内相关从业者日常工作积极性、工作创新意识、明确自身责任、明确时代使命感的基础,是帮助有关从业者正确树立起人生观、价值观的有力保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增强员工的企业向心力,积极团结同事,协作进步,提高供电相关企业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相关工作内容应努力健全并大力开展,以实现我国在供电相关领域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电力企业文化 建设 员工政治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c)-0064-02

1 供电企业自身文化建设的含义与实际意义

相关供电企业的自身企业文化不仅代表了企业自身的良好形象,同时也是为人们谋福利、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前提条件与有力保证,而供电企业相关的企业文化也是有序开展供电公司日常工作的思想基础。我国相关供电企业,在工作当中,始终提倡并保持全身心投入工作,积极回馈社会的理念为思想依据,企业内部相关文化建设当中大力提倡并开展有关负责人与基层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当中,始终以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加强工作技术素质表现、提升自我工作技能、确保安全生产等为工作原则,同时供电作业的操作当中,以人为本,强调团队配合的重要性。始终贯彻并响应我国在供电相关领域的政策号召,从根本出发,结合实际,放远眼光。在日常工作当中坚持落实有关工作的完成情况,确保将供电工作完成好,造福千家万户。而伴随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方面工作的不断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有关从业者的工作荣誉感,能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有关工作当中。在我国对相关领域做出积极尝试,提出改革意见,大力宣传并发展有关供电行业的文化建设内容的新举措中,也直接激发了有关工作者在日常工作过程当中积极参与工作、提高创新式工作内容的能力。同时,坚持树立起相关行业内的企业文化,也代表了有关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实际意义,在一定层面上来说,树立并坚持执行企业文化工程的建设也是对有关电力部门思想价值观的体现,确保日常当中的任何工作,都将紧紧围绕国家以及企业自身的实际利益为出发点,坚持贯彻执行好“忠诚于党,以人为本,强化能力,服务为民”的思想态度,以促进新时代、新格局下有关供电企业能够做出更好更大的积极贡献。

2 企业文化及政治思想层面建设的共同化与区别化

2.1 基础观念的一致性

有部分企业在针对企业文化的制定与思想层面建设的有关工作上存在认知误区,两者工作基础观念保持一致,但又相对独立。关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作用主要是通过相关文化与内容,提高并增强员工在日常工作当中对自身工作的理解,明确使命责任,团结并凝聚起全企业工作者对工作的认识程度。而关于企业内从业者的思想政治建设,主要是通过相关教育内容,帮助提升有关从业者三观的正确树立,确保员工可以在工作当中,积极主动地正确对待有关工作,完成工作内容,提高工作质量,加强自身约束力。

2.2 目的共同化,执行区别化

在基础观念上,两者内容保持有一定的一致性,同时加强执行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化建设的目的性是相同的,都是以党政治、党思想为核心,提高并凝聚企业凝聚力,加强企业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的工作态度积极性以及工作技术水平的提升。而在执行层面上存在的一定区别化,指的是有关文化建设的工作开展,通过企业文化的普及,增强企业自身形象,明确企业目标,并带动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按照相同的使命责任感投入日常的各项工作内容当中。而思想政治化的建设内容指的是通过会议、案例分析等形式,加强普及有关党思想的有关内容,使员工在工作当中,明确自身责任,加强自我内心管理的有效性,使其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尽心完成日常工作安排。

2.3 开展方向共同化,使用条件区别化

无论企业文化的有关开展工作或是思想政治化建设的有关内容,均离不开“以人为本”的纲领,强调的都是引导并帮助企业内相关工作人员对待工作保持积极态度,坚持贯彻党的指导方针,努力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与思想水平建设,在平凡的岗位中完成不平凡的业绩,追求创新式的工作内容挖掘,以自身为原点,影响身边同事,共同进步,团结协作。从这点上来说,两项内容的开展方向保持了共同化。所不同的是企业文化的建设与普及是以企业自身为出发点,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所提出的,通过对企业自身实际问题的分析,并看准未来发展方向所指出的前进道路。而思想政治化建设及教育内容,则是适用于我国各个领域行业企业,确保各行业企业都能够一心向党,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方向,抓住时代机遇,完成优良业绩。

3 提升企业思想建设及企业文化建设道路的几点建议

3.1 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与规划

相关电力行业供电企业应当结合企业自身情况,从实际角度出发,明确认知自身市场定位,并制定出符合新形势下企业未来发展的有关发展方向与规划,确保对于未来发展定位的准确性;同时结合党的有关政治方针,上下级紧密结合,通过开展会议、周报、晨会等形式,带动并引导有关从业人员进行讨论与学习,深入了解企业真实情况,并同时开展有关政治思想的有关课题学习,切实落实好党的指导路线,普及党的方针必要性,加强有关人员对思想建设的正确性认识。

3.2 增强有关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工作开展的深入性

在对其文化建设内容与政治建设内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当注重其指向性与深入性,确保有关工作能够落实到实处,通过教育方式,切实加强了有关人员的思想认识程度,避免有关工作开展中的浪费情况发生。这便要求有关企业负责人,应深入加强政治思想化建设与企业自身的结合程度,努力建立健全相应开展方式,通过深入性的教育策略,将正确的思想认识灌输进企业从业者的心里,不能仅仅要求有关员工照章办事,而是应该发挥个人长处,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思考如何改良现有工作当中的不足之处,如何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只有@样,才能确保有关企业文化的普及与思想建设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思想主导的作用。

3.3 以创新式的思维模式,提高建设目的达成程度

要求相关企业在进行有关思想政治化的全员学习教育过程,以及企业文化的制定与培养时,应当寻求创新思路,突破并摒弃原有的陈旧学习方式,在学习党的指导方针时不能只是简单地照章办事,而是应当注意拓展有关工作者的深层思想认同感,从内心认同并可以举一反三,而文化建设内容,需着重注意提高人员的参与感,实际加强相关人员对企业文化的高度认同,以更好地完成日常有关工作。

4 结语

随着我国在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供电相关企业的发展速度尤为突出,而伴随着业绩水平的增长,有关负责人也应当重视起对企业内部相关人员的思想政治建设问题,以及如何加强员工群体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只有正视并认真对待此类问题,才能更好更快地提高企业自身发展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俊磊.论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的有机融合[J].湘潮(下半月),2012(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