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变更管理风险辨识范文

变更管理风险辨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变更管理风险辨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变更管理风险辨识

第1篇:变更管理风险辨识范文

一、含义

GBT 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_要求》中修订了危险源含义: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时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二、措施

第一,危险源辨识的规范性是实施有效控制的基础。

从系统安全角度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危险源辨识是发现、识别系统中危险源及其特性的过程,它是危险源控制的基础,只有辨识了危险源后,才能具体考虑如何控制,降低系统风险。

通过什么方式、途径,造成哪些人的伤害,从而识别系统中的危险源。危险源对象有两种:根源和状态。

炼铁厂的危险源辨识、台账、分级管理建立的基础是从所涉及到的设备进行分类。将能量和物质释放的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进行充分考虑。并参照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发生的事故案例来识别。

第二,危险源过程控制应与设备、工艺管理衔接。

危险源辨识的过程是对系统危险因素认知的过程,它与危险源风险评价工作是动态、持续的。对存在风险级别高的危险源,即控制措施已不能有效控制,已构成事故隐患的危险源,控制、消缺的过程直接与设备、工艺隐患处置相衔接,形成闭环管理。

第三,危险源实施过程管理记录多样化。

危险源的控制是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来消除、控制危险源,防止其失控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害的过程。炼铁厂对危险源过程控制均体现在规范记录上。我厂按风险级别编制《危险源检查表》,由车间工艺、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每周检查,班组人员每班进行控制措施充分性检查填写。实现有效控制的划“”;存在隐患的划“×”的方法,能体现检查阶段过程控制,但过程控制不能体现。为解决此问题,我厂结合危险源分级控制与岗位隐患排查双管齐下,对危险源分级管理中存在隐患的,按隐患控制程序上报、整改实施、效果验证落实。体现:

其一,将常规作业危险源控制与《设备检修通知单》衔接。

对常规作业的危险源控制措施,均以《设备检修通知单》的形式将隐患具体信息反馈至设备管理人员,落实整改人,进行施工安全交底,对改进情况、效果验证等过程进行控制。

其二,将检维修作业危险源控制措施与施工项目安全技术交底衔接。

检维修项目负责人、安监组人员负责在检修前一天,审核各检修单位办理的检修作业票中交待的注意事项是否齐全、有效,检修过程中,明确检修子项目安监人员,对危险源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程监督检查。

其三,将紧急、异常情况的危险源控制措施与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衔接。

对生产系统中危害性、影响范围较大的紧急、异常状态下的危险源处置,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相关要素,制定了26个现场处置方案,12年对现场处置方案进行了逐个模拟实战性应急演练,提高了岗位员工在紧急、异常状态下危险源的控制能力。

其四,将易诱发职业卫生健康的危险源过程控制与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培训、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职业健康定期查体相衔接。

其五,将引发环境破坏的危险源过程控制应与废物、废液处置相衔接。

炼铁厂各生产系统中使用的原、燃料,产生的废物、废液处置不当及异常情况的排放均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此类危险源我厂通过对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分析,结合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加以识别。控制措施从原、燃料的皮带运输过程中除尘器的运行、废物处置、废液回收、外卖相衔接,均从过程记录中体现。

三、结语

第2篇:变更管理风险辨识范文

【关键词】危险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Abstract]If the risk sources, especially those major risk sources could not be controlled appropriately, they might cause terrible accidents heavy loss of live and property. To properly classify and control the risk sources would help people select reasonable, scientific and econo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accidents. The author of the Risk sources identification risk assessment risk control in the applic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group company of baosteel bayi iron steel co ltd introduced.

[Keywords]risk sources ;risk evaluation; risk control

随着质量及环境管理体系的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并开始考虑和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是辨识组织存在的危险源,控制其风险,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一、如何认识危险源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GB/T 28001-2011》

1、第一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能量:做功的能力,如动能、势能、电能、热能、光能、声能、化学能或辐射能等,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

危害物质与人体直接接触,能损害人体生理机能,导致疾病或死亡的物质,如有害物质。腐蚀物质、工业粉尘、窒息气体等;毒害物质可以作为辅助材料存在,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生成的,如电焊烟尘等。

2、第二类危险源:可能导致能量和(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危险因素,第二类危险源等同于在作业过程中的事故隐患。实际上第二类危险源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缺陷包括在其中)、管理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的状态分类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

3、两类危险源与事故发生的关联性

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性。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一类危险源在发生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控制能量的措施失效,导致能量意外释放,从而造成事故伤害。

危险源的风险在于控制能量和危险物质异常释放的措施失效。

二、工作活动的分解

确定危险源辨识的区域,识别区域内各项工作活动。编制一份业务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

1、绘制区域平面图:根据单元内所有岗位设置,在平面图上划分出每个岗位辨识危险源的范围,划分时应避免出现空白区域。

2、按照工序划分岗位作业活动:其内容包括人员、设备、工具、原材料、厂房、程序及其相关信息。

3、根据作业活动编制工作活动流程图:要求明确工序过程相关的有计划的作业过程、计划外的活动过程和突发的紧急状况。

三、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的确定

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控制措施的逻辑关系

1、成立危险源辨识小组,小组成员应具备以下资质:

a.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培训;

b.熟知作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知识;

c.具备下列工作经历(或职称)之一: ---从事生产技术或设备技术工作五年(含五年)以上经历; ---从事生产操作或生产管理或设备点检工作五年(含五年)以上经历; ---从事安全管理工作五年(含五年)以上经历; ---工程师(含工程师)以上职称; ---技师(含技师)以上职称。 ---注册安全工程师。

2、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1)例行或非例行的活动;

(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3)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的人的因素;

(4)源自工作场所外,但对在工作场所内受组织控制的人员产生负面影响的危险源;

(5)在组织控制下,由工作相关活动引起,却产生在临近工作场所外的危险源;

(6)工作场所内的基础设施、设备、材料,包括外界提供或带入的;

(7)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械设备、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与人的能力相适应;

(8)对操作、流程和活动有影响的变更。

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管理流程

4、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辨识的思路:在作业活动的每一步骤,按干什么活、第一类危险源是什么、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职业病)、原因是什么(第二类危险源)进行辨识、然后分别制订控制措施。见图示顺序,第二类危险源与控制措施正好相反。

单位(部门): 作业区: 岗位名称:

5、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职业病

6、危险源动态辨识--变更管理

(1)新的或经修改的技术(包括软件等)、设备、设施或工作环境;

(2)新的或经修订的程序、工作惯例、设计、规范或标准;

(3)不同类型或等级的原材料;

(4)现场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包括协力承包方的使用)的重大改变;

(5)健康安全设施和设备或控制措施的改变。

四、风险评价、确定不可接受风险、控制措施的制订

1、直接判定法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又称LEC格雷厄姆法)

D=L*E*C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

原版的LEC法取值表

在实际运用时,L的取值碰到一个问题,L的取值对不同的人存在一个离散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对L作了调整。对于E、C、D也分别作了调。

3、确定不可接受风险

根据风险等级,八钢公司认为Ⅱ级以上(包括Ⅱ级)、直接判定法不符合要求的是不可接受的风险。

4、控制措施的制订

1)、确定控制措施的顺序

a、消除,如果可能,完全消除危险源或风险;b、替代,如果不可能消除,应努力降低和减少风险;

c、工程控制措施,是否可操作、具有实用性,利用技术进步,改善控制措施;

d、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

e、个体防护装备,在其他控制方案均已考虑过后,作为最终手段,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2)、改善型方案的编制要求

a、方案要求细化,对每项任务必须落实责任者,规定明确的职责和权限,确定方法和时间表,落实适当的资源配置(财力、人力、设备等),以满足总目标与总时间表的要求;

b、当项目处于立项前期阶段,尚未明确具体的实施节点时,方案可暂时将节点设定在可研完成日期,待可研批复后进一步修订完善。(计划动态完善)。

3)、风险控制措施评审要求

a、拟定的危险源控制措施是否降低风险至可接受;

b、M定的改善型危险源控制措施技术上是否可行,管理型措施是否简洁、实用、可操作,是否落实实施范围、时间安排及责任者;

c、拟定的危险源控制措施是否会导致新的危险源或产生其它负面影响;

d、拟定的危险源控制措施、方案的成本效益是否最佳。

5、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的案例

作业活动中第N步存在登高作业

活动是登高作业;

第一类危险源是登高作业具有势能;

可能造成的后果是高处坠落;

有几种情况可能会造成高处坠落的原因即为第二类危险源,经分析有以下几种情况会造成高处坠落: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或低挂高用、挂点不牢(如无法承受冲击力)、选择不妥(如挂在吊篮上)、安全带本身不牢固。以上是存在的几种可能,实际上在同一步活动中一般不会同时产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五、风险控制有效性检查

1、各级对危险源的管理要求

(1)各级危险源均要求落实到岗位控制,落实到具体责任者,纳入岗位规程的检查;

(2)各作业区须将危险源风险控制措施监控纳入检查计划进行跟踪检查;

(3)改善型方案按项目管理方式实施管控,作业区依照计划进度实施推进;

(4)提供不可接受风险控制情况(包括检查情况、事件信息)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2、各级对危险源的管控范围

3、危险源检查的关注要点

(1)关注危险源控制措施的充分性、有效性一致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必须危险充分、有效,源控制措施覆盖涉及的作业活动与人员,与现场执行的岗位规程、点检标准或专项方案的要求必须一致,措施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责任人有能力控制对应的危险源安全风险。

(2)关注危险源控制措施培训的有效性。危险源涉及的相关人员(包括外来人员)接受岗位规程、点检标准或专项方案的培训,掌握相关的危险源控制措施。

(3)关注危险源控制措施执行的有效性。危险源各项控制措施在现场得到有效执行;相关改善型方案按照项目节点实施,达到控制目标要求。

(4)关注危险源监控的有效性。相关单位确定危险源控制措施的检查周期。

六、应用中的思考与问题

1、对重大危险源的关注

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依据国家标准GB18218-2000进行辨识。

重大危险源控制得好,危险源的风险可能评不上Ⅰ级、Ⅱ级,但各单位的重大危险源是国家安全监督部门重点监控的对象。因此公司针对重大危险源产生巨大的后果,要求对C值大于15的危险源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中常见的问题

(1)、危险源的描述不符合危险源的定义;

(2)、用活动代替危险源;

(3)、事故类别与职业病名称之间选择错误;

(4)、事故类别之间选择错误;

(5)、危险源与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职业病、控制措施之间没有对应关系;

(6)、L、E、C选择的值与实际不符合;

(7)、L、E、C的乘积发生计算错误;

(8)、D值发生分级错误。

(9)、对同一区域考虑过的风险在每一步中体现。如:粉尘的风险,在第N步中已辨识,有控制措施,但在第N+1步还出现。

3、OHSAS18001的改版使LEC格雷厄姆法在宝钢集团八钢公司使用更贴近,OHSAS18001原来对危险源的定义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而在LEC格雷厄姆法中无法体现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LEC格雷厄姆法主要是用于反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在危险环境中时间的长短及产生的后果这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危险源的风险的,因此OHSAS18001的改版使LEC格雷厄姆法在宝钢集团八钢公司中使用更加贴近。

七、结束语

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关系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强化危险源的管理只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个方面,如何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完善安全规章制度,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做到管理和环境无缺陷,强化安全管理,提高职工安全的意识和能力,以达到预防事故,减少或杜绝事故,促进生产,才是安全管理的目的。

第3篇:变更管理风险辨识范文

关键词:电网调度;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 A

1 电网调度安全运行的特性

1.1 值班调度员如果发生误调度,事件本身对调度员一般是不会发生伤害的,无危险可言,但对整个电网运行、变电操作人员和设备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直接构成最严重的威胁。

1.2 电网调度是一项网络性的、整体的、连贯的工作,前后各项工作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如果发生误调度事故,查找原因时肯定会追溯至几值人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包括计划编制、保护及运行方式校核、班长审核、主管领导批准等多个环节。

1.3 值班调度员一般由2人及以上共同值班,各自的工作独立性强,当有不安全因素和行为发生时,不易发现、互相监督易失控等。

1.4 电网调度操作任务繁重。要调整系统潮流合理分布、监视有关断面不超稳定限额,对整体电网运行要求较高,而且事故发生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所以要求调度员必须精力集中,具备正确判断故障、及时处理问题、能同时处理多处和不同性质的事故的能力。

2 电网调度操作主要安全风险辨识与防范的方法

根据以上专业特性,不难发现安全风险在调度运行作业过程中具有各种不安全因素或人的不安全行为,并且它是客观存在于调度生产的全过程,是不以人员的意志为转移的。根据电网调度运行工作实际,调度操作安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核对检修卡上的工作内容、运行方式安排以及上级调度命令正确无误。

2)核对现场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

3)考虑负荷的转移或系统潮流、电压、频率等的调整。

4)考虑相关设备的过载。

5)考虑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的定值调整或投退。

6)考虑线路投退时可能出现的过电压或低电压。

7)考虑大电流接地系统主变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变更。

8)考虑对用户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9)考虑对电网稳定的影响。

10)是否应做冲击合闸及核相等试验。

11)考虑开环、合环,并列、解列条件。

12)注意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

13)考虑电力设备、继电保护装置的有关试验。

14)考虑对电力通信、调度自动化及远动通道等的影响。

15)核实预令单位与票面一致,受令人员符合规程要求。

16)坚持互相通报双方调度代号及姓名、坚持完整复诵及完整录音制度。

17)确认当前运行方式符合调度操作指令票的要求。

18)确认得到电力设备具备停、复(受)电条件的汇报。

19)送电操作前确认得到所有工作班组的竣工汇报。

20)注意不同调度机构之间的操作配合。

21)停、复电操作前提醒现场工作人员相关特殊注意事项。

22)操作完成后的设备状态及时通知相关单位。

23)在调度操作中应使用统一的调度术语和设备双重名称。

2.1 排查分析安全风险

利用班组安全活动、业务学习、工作会议沿着检修卡、运行联系单、调度操作流程,对每个环节和工序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讨论。

1.分析电网结构造成的运行方式安排存在哪些安全约束因素、一次方式调整涉及到二次方式变更或需要核对二次设备状态等容易忽视或遗漏的地方。

2.分析检修卡、工作许可、工作终结与调度操作的安全关系和存在的安全风险。

3.重点细致地分析出调度操作本身的不规范行为和责任心不到位的现象以及调度拟票、审票、预发、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习惯性违章。

4.找出不适应现有调度操作管理模式的规程制度或其中的具体条款。

2.2 电网调度操作时的安全风险辨识与防范

在电网运行过程中经常会碰到有关设备停送电、安全措施的装拆、运行方式调整、无功补偿装置投退及电压调整、事故异常操作等,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如果稍有不慎将可能酿成人员和设备事故,因此,电网调度操作中的安全风险辨识与防范工作是电网安全调度的重中之重。

2.2.1调度操作指令票的拟写和审核。

1)副值调度员应先核对已批准的调度日计划,根据检修卡及运行联系单进行调度操作票拟写。

2)副值调度员在拟写调度操作票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调度规程填写,同时拟写操作票前应与有关单位进行操作任务的沟通和联系。

3)拟写好的调度操作票由正值调度员认真审核,审核无误后签名认可,禁止出现拟票和审票为同一人,以免失去层层监督审核的作用。

2.2.2 调度操作命令票的预发和执行。

1)调度操作命令票预发和执行时应严格遵循调度操作命令票下达、复诵、录音和监护制度,预发和执行调度操作命令票的副值调度员应严格根据已审核的调度命令票完整逐项预发和执行,同时正值应对副值所下达的调度命令进行全程监护。

2)和接受调度命令时需做到:操作单位应正确、操作双方互通调度代号及姓名、受票人应正确复诵、完整录音;调度命令票须经双方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3)正值调度员在调度操作票和运行记录中完整、及时、正确填写有关内容。

4)当操作过程中出现受令人对操作有疑问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向当值调度员汇报。受令人操作完毕后应迅速报告,当值调度员只有接到操作单位全部操作完毕的汇报后,方可认为该项操作结束,并将有关内容及时、完整地填写到有关记录内。

2.2.3 停电操作的安全风险辨识与防范。

1)认真核对已批准的“电网调度日计划”及相关检修卡与准备停电操作的设备有关内容是否一致,避免误操作的发生。

2)根据有关操作内容提前调整电网运行方式、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定值,确保运行方式变更后有关设备不过载、相关保护不失配等。

3)是否已确定线路停电后运行方式与负荷的变化不影响系统的安全与稳定。

4)副值调度员应及时、正确变更调度模拟盘,使其与实际相一致。

2.3 事故处理时的安全风险辨识与防范

值班调度员是电网事故处理的指挥者,要坚持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的原则,对事故处理的正确性和及时性负责。电网发生事故都是在瞬间发生,之前是不会有任何征兆的,因此值班调度员必须要根据事故象征、系统冲击、继电保护动作情况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正确判断。迅速、果断地指挥厂站运行人员进行事故处理,是电网调度的重要任务,坚决避免出现因事故处理不当导致的事故扩大。因此,做好调度事故处理的安全风险辨识与防范工作也是电网安全调度的重要内容。

2.3.1系统发生事故时,有关单位值班人员应迅速正确地向值班调度员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现象、设备名称和编号、跳闸断路器、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动作情况及频率、电压、潮流的变化情况等。调度员根据有关内容,正确判断事故情况,立即采取措施解除对人身、电网和设备的威胁,尽快限制事故发展,解除设备过载,消除事故根源或隔离故障源,尽最大能力保持电网无故障系统及设备的正常运行,保持对用户的正常连续供电。

2.3.2 配合上级调度,果断、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阻止频率、电压继续恶化,防止频率和电压崩溃,尽快将电网频率、电压恢复正常,使电网具备承受再次故障冲击的能力。

2.4 检修计划编制、临时检修安排的安全风险辨识与防范

电网设备检修计划性不强,检修质量不过关和检修工作配合差,造成电网设备无序重复停电检修,从客观上增加了调度员的工作量,也增加了构成风险源的几率。要通过加强设备检修管理,规范调度工作程序和标准,加强设备状态检修评估,充分分析设备停电工作的必要性,大力提倡、推广集中检修、配合检修和状态检修,整理各项检修试验工期,避免出现重复停电、临时检修现象,提高输变电设备的供电可靠性。

第4篇:变更管理风险辨识范文

关键词:风险预控;危险源;风险评估,管理措施

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含义和作用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是指在事故发生前,通过辨识监测、监控和危险源判别风险等级,削弱和消除危险源,从而杜绝煤矿事故的发生。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过程中对危险源的识别可帮助煤矿企业更加明确地掌握自身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险源,从而明确危险源的相关信息,及时了解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是一种预防性的管理方式,具有前瞻性,有利于煤矿企业完善风险管理的应急预案等,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煤矿企业风险管理的效率。

2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我公司各单位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设情况发现,其存在以下问题。

2.1未予以充分重视,培训力度小

煤矿领导及中层管理人员对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认识不足,未全面推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导该体系仍处于基础阶段;该体系正式运行后,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不足,导致管理人员未充分掌握该体系的作用,未了解该体系的建设目的和意义。此外,部分领导干部对该体系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导致当前该体系的运行管理工作停留在形式上;矿体组队、管理人员对该体系运行的基本知识掌握不足,工作开展缺乏思路,未抓住重点,仅将安全隐患条数录入作为首要任务,未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且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缺乏指导性;矿级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的培训工作不到位,未制订全面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和内容单一,导致领导、管理人员和职工不清楚管理体系如何运行。

2.2考核体系不完善

部分煤矿未按照各矿体系办下发的《体系运行管理办法》制订本单位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考核和奖惩机制,进而无法调动职工对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工作的积极性;考核管理办法具有不平衡性,存在区域差异,且考核标准的选择分值有分歧。

2.3信息系统使用不规范

信息系统的信息录入质量不高、安全隐患描述不明确,进而降低了工作效率,且部分录入的安全隐患不具有真实性。此外,不安全行为的录入不规范,部分录入的问题非人员的不安全行为项;责任人定为队组负责人,无法落实具有不安全行为人员的考核和教育情况;安全隐患录入滞后,为了完成指标任务,采用了月底集中录入的方式,每月只录入固定的条数,且部分部室、区队管理人员的安全隐患录入工作由专管员代替完成。

3改进措施

3.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各煤矿单位应认识到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是提高煤矿管理水平的必要途径,是规范安全行为、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因此,各单位要积极了解、借鉴、学习兄弟单位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设方法和经验,认识本单位体系建设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增强全体干部、员工对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责任感。

3.2完善基础管理

矿体系办要深入区队、部室开展体系运行调研工作,制订保安工作的运行方案,从而使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信息系统与保安工作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危险源辨识卡的作用,通过班前会提问、检查人员现场提问、考试等方式,并采取“不合格不上岗”的强制手段约束人员行为,从而提高员工对岗位危险源的认知水平和对安全风险的防控能力;定期修订和完善危险源辨识卡的内容,使危险源辨识卡准确涵盖岗位主要内容。

3.3提高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

应用数据要按照系统表单或格式要求完整填写,填写的信息应真实、及时、规范、准确;上级单位、集团公司、五人小组、煤矿领导、煤矿动态检查结果、煤矿部室专项检查结果、队组三级隐患台账内容等信息应完整录入信息系统,实现闭环管理;安全隐患和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描述要具体,对应标准及危险源应准确,录入工作应在检查后2d内完成;当现场的安全隐患无对应的考核标准和危险源时,应及时反馈至本单位体系办,体系办应及时补充。

3.4强化培训,提高能力

落实三级培训,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矿体系办应制订培训计划方案,根据矿级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分层次编制不同的培训教材,分批进行体系知识培训,从而使其掌握各自层次的体系知识,提升员工对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认知水平,使培训常态化、制度化。

3.5优化考核体系

管理人员应扩大考核范围和加大考核管理的执行力度,从而解决安全隐患未全部录入系统、录入不规范、月底突击集中录入等阻碍管理体系顺利推进的问题,有效推动管理体系的建设和持续改进。在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奖励与处罚应并存。通过增加激励机制,可提高职工对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此外,应明确划分井下责任区域,并按实际情况变更。

4结束语

第5篇:变更管理风险辨识范文

(1)水利行业于1990年正式推行建设监理制,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在保证工程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和确保施工安全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但与先进国家水利工程监理的水平相比仍存在诸多问题,诸如监理市场管理比较混乱、监理业务竞争不规范或垄断、监理外部环境差、监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

(2)监理单位体制由国企或大部委“三产”企事业单位向专业化自负盈亏有限责任公司制发展,建设监理组织机构由隶属型向社会化企业发展,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资质等级管理和企业人员管理进一步规范化。但仍存在重视业务来源,轻视项目管理,力争降低成本,整体监理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3)建设单位对监理认识不足,行为不规范,项目管理双轨制,权利义务不明确,监理工作独立性差。有的建设单位对实行工程监理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认为是“花钱找麻烦”、是“迫不得已”;有的把监理当作是检查质量的技术员,监理人职责权利得不到有效行使,建设单位处于强势地位,工程建设中不遵循工程建设的规律,乱指挥,随意变更工程合同内容,提高或降低工程标准,不合理地要求提前工程进度,进而容易造成工程质量或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建设单位的做法又无相应问责制度,导致监理单位责任风险增加。

(4)工程建设中存在不规范行为:工程项目公开招标有暗箱操作,有内定承包人的现象,施工单位挂靠资质、层层转包,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管理人员不足、管理水平低,施工技术方案及措施不合理,影响施工质量,造成监理工作难度和监理任务成本增加。有的项目存在“边设计边施工”现象,还有的项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同属一家单位,造成工程建设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管理混乱,监理人员的决定和意见不能落实,监理效果不够理想。

(5)监理单位自身管理水平和监理人员素质不高,内部控制薄弱,行为责任、工作技术、职业道德风险大。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是为建设单位提供技术服务的过程,要求监理人员技术面广、技术水平高、业务精、组织协调能力强。而在实际监理过程中,存在“临时组建项目监理部,进场监理人员缺乏责任心,监理业务水平较低,专业技术型监理人员数量少,专业搭配不合理,监理人员稳定性差,监理工作脱节,职业道德教育和内部约束少”等现象,导致监理人自身引起的内部风险较大。

(6)监理单位合同管理意识不强。有些监理单位为了取得监理任务,合同和法律维权观念淡薄,降低监理费或合同条款处处避让业主,造成监理方承担责任和损失风险大增。

(7)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承担风险能力弱。大多监理单位认为,承包商是建设工程的直接生产者,是责任的全部承担者,实则监理单位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也经常有监理公司被处罚几十万元的例子,同时损失更大的信誉,甚至被吊销资质证书,且大多监理单位注册资本少,未提取职业风险基金,抗风险能力非常弱。

2水利工程建设监理的风险管理

2.1风险管理及其过程

风险管理,就是通过对建设过程潜在的意外损失进行辨识、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并对其进行监控,从而减少意外损失。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贯穿在工程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而且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风险管理一般要经过风险分析、风险防范与应对、风险监控三个过程。

2.2水利工程建设监理的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就是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通过辨识、估计和评价做出全面、综合的分析,为下一阶段选择、实施风险对策提供依据。其主要包括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评价三个步骤。

2.3水利工程建设监理的风险防范与应对

针对水利工程监理工作特点,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可选择的具体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有:

(1)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重视风险管理,创造良好内控环境。监理单位管理层没有风险意识或风险意识淡薄,是不可能加强风险管理的。缺乏风险意识意味着面对企业有影响的风险很难被识别,或被识别出未能引起重视,或是心存侥幸,相信自己的“运气”比别人好,因而轻视风险管理,直到风险事件发生,后悔莫及。监理企业要想抓住机遇求生存图发展,就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2)坚持公正、独立自主的监理工作原则,严格执行监理管理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水利工程建设中监理人员执业的过程即是职业责任风险(操作风险)产生的过程,监理人员在工程建设监理工作中应尊重事实,坚持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按合同的约定履行监理职责。

(3)创建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强化职业道德建设,提高监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职业道德。风险管理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将风险管理融合到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中。风险管理文化有助于沟通、协作和联系。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进行真正有效的风险管理。

(4)加强合同管理,实现监理合同的权责一致,签订公平合理的监理合同,防范合同风险。合同管理贯穿于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或终止等活动的全过程。监理单位在签订委托合同之前,应充分了解建设单位的财务状况,避免发生业主信用风险。另外,在合同谈判过程中,监理单位必要时需聘请专业法律顾问,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外,要严格控制合同的修改和变更,涉及改变工作服务范围、工作深度、费用支付等方面的内容时,要及时完善相关补充条款。

(5)加强监理合同的索赔管理,避免经济损失。在工程监理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要花费大量精力处理承包商的索赔事件,而往往忽视监理合同的索赔。由于不可预见事件的发生、非监理人原因的合同期延长等事件发生,致使索赔条件成立。在索赔过程中,监理人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所以要遵循索赔程序,提出合理的索赔理由,收集足够的索赔证据,利用恰当的时机和采取适当的方式向业主提出索赔要求并得到确认。

(6)处理好与业主的关系,认真履行监理合同,防止业主索赔风险和关系风险。监理单位要理解项目总目标,理解建设单位的意图,理解项目任务文件,在处理工期调整、费用索赔、处理工程事故、支付工程款、设计变更与工程洽商的签认等工作前,应征求建设单位的意见,监督承包商认真履行合同,防止业主的索赔发生。

第6篇:变更管理风险辨识范文

【关键词】安全评价危险危害因素

中图分类号: TU99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企业开展安全评价工作,就是把“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之中,把可能发生事故的人、物、事、时等诸多因素处于受控状态,这样把静态的、被动的、滞后的安全管理变为动态的、主动的、超前的安全管理,变事故的事后处理为事先把关,使安全工作成为企业内激的和自发的行为。

一、燃气企业安全评价范围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识别系统中的危险源,定性或定量表征其危险性,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化,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可接受安全程度。因此,在生产中为了确保系统安全,需要按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固有的和潜在的各类危险和危害,提出应采取的解决方案和途径。燃气企业至少在以下方面要开展安全评价工作:

1、燃气工程项目新建、改建、扩建的安全预评价及验收评价;

2、燃气重大危险源运行管理定期安全评价;

3、运行20年以上的在役埋地燃气管道安全性能评估;

4、重要燃气设施、设备检修作业;

5、具有较大危险性的停气、降压、动火、置换、通气以及施工作业;

6、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的投入使用;

7、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符合性评价;

8、应急抢险装备、器材和人员配备以及应急预案的符合性评价;

9、异常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对燃气设施运行的影响;

10、安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11、发生事故、违反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行为以及潜在的异常和紧急情况;

12、关键岗位人员的资质条件;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施等发生变更;

13、其他重要供用气场所、重点工序、特种设备的运行管理;

14、一年内出现2次以上安全事故的燃气设施;

二、安全评价方法

在进行评价前,必须明确被评价对象及其影响范围,选择恰当评价类型,明确评价内容,找出评价依据,认真收集被评价对象的技术资料和队伍的管理状况、人员素质等资料,确定安全评价标准。如果没有危险性标准,定性和定量将失去意义,也将使评价者无法判定评价对象的安全性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改善到什么程度才算合理。

1、安全评价方法选择

2、工作危害分析(JHA)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制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第一步:分解工作步骤,把日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

第二步:识别每一个步骤的主要危害和后果。识别思路:谁会受到伤害(人、财产、环境)?伤害的后果是什么?找出造成伤害的原因。

第三步: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

3、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拟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

安全检查表的编制程序:(1)确定人员,建立一个编制小组,其成员包括熟悉系统的各方面人员;(2)熟悉系统,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卫生设施;(3)收集资料,收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4)判别危险源,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子系统或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5)列入安全检查表,针对危险因素和有关规章制度,以往的事故教训以及本单位的经验,确定安全检查表的要点和内容,然后按照一定的要求列出表格。检查项目和检查标准列出之后,还应列出现有控制措施。

4、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法(SCL)风险等级判定

三、危险危害辨识注意事项

危险危害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存在对职工的健康和劳动能力产生有害作用,并导致疾病的因素。

危险危害辨识通常是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分为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有时对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危险危害因素。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可能成为危险危害因素。只要存在危险源就有可能构成安全隐患、存在安全风险、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因而查找危险源是搞好安全风险评价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必须深入现场实地勘察,不仅要从气象条件、生产条件以及现有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的设计、安装、工作状态等技术方面,还要从安全管理制度、作业规程措施贯彻执行情况和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操作技能、安全意识、风险辨识能力等方面对存在的可能导致燃气生产安全事故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力求辨识全面无遗漏。并根据辨识结果编制成评价表,根据各种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的出现频率、危害程度进行定量化,最后根据得出的部分确定出不同的级别。

在危险危害辨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危险、危害因素的分布

为了有序方便地进行分析,防止遗漏,一般按厂址、平面布局、建(构)筑物、物质、生产工艺及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公用工程)、作业环境危险等部分,分析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列表登记,综合归纳,得出系统中存在哪些种类危险、危害因素及其分布状况的综合资料。

2、伤害(危害)方式和途径

(1)伤害(危害)方式。指对人体造成伤害或对人身健康造成损坏的方式。例如,机械伤害的挤压、咬合、碰撞、剪切等,中毒的靶器官、生理功能异常、生理结构损伤形式(如黏膜糜烂、植物神经紊乱、窒息等),粉尘在肺泡内阻留、肺组织纤维化、肺组织癌变等。

(2)伤害(危害)途径和范围。大部分危险、危害因素是通过与人体直接接触造成伤害,爆炸是通过冲击波、火焰、飞溅物体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造成伤害,毒物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食道、皮肤黏膜等)或一定区域内通过呼吸带的空气作用于人体,噪声是通过一定距离内的空气损伤听觉的。

3、主要危险、危害因素

对导致事故发生条件的直接原因和诱导原因进行重点分析,从而为确定评价目标、评价重点,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和采取控制措施计划提供基础。

4、重大危险、危害因素

分析时要防止遗漏,特别是对可导致群死群伤的危险、危害因素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不得忽略。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转和操作时的危险、危害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分析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危害因素。

5、危险辨识结果

危险辨识活动的结果,通常是可能引起危险情况的材料、设施或生产条件清单。分析人员可利用这些结果确定适当的范围和选择适当的方法开展安全评价或风险评估。总的来说,评价的范围与复杂程度,直接取决于识别出危险的数量与类型以及对它们的了解程度。如果有些危险的范围不清楚,则在开展评价之前需要开展另外的研究或试验。

四、结束语

第7篇:变更管理风险辨识范文

【关键词】安全管理体系;构建;总体要求;流程控制

【分类号】:TU714;

一、引言

坚持“以人为本、诚信服务、质量领先、信守合同”的经营宗旨,始终把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在企业内部实行质量、安全否决权制度,充分发挥管理层监督保证作用,建立强有力的保证体系,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责任制,同时以教育培训和经济杠杆为手段,把质量、环保、安全意识变成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从而使公司依靠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享誉市场,应该依靠严谨科学的管理和高起点、高水平的现场施工赢得顾客和当地政府的好评,树立和保持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了市场主动权。

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2.1构建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是包括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在内的安全管理体系,该安全管理体系是按照GB/T19001-2008/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24001-2004/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该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包括:

2.1.1根据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顾客要求以及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等信息,制定管理方针、管理目标和指标,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2.1.2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以及持续改进体系的过程,进行自我声明和评价、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对建筑公司管理体系符合性的确认、寻求外部对公司自我声明的确认、寻求外部组织对公司管理体系的认证以保证公司管理体系符合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与顾客要求;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等标准的要求;符合自己所声明的管理方针。

2.2构建安全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各项管理制度予以整合,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以确定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公司中的应用,识别和辨识产品、服务和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以确保产品、服务和过程符合顾客要求及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要求;以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相互作用以及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以确定所需的准则和方法,以确保这些过程的运行,以及对这些过程和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的有效控制;以确保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作和监视及对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运行控制的关键特性进行监测;以监视、测量、分析这些过程和对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合规性评价;以实现对这些过程所策划的结果,以及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2.3梳理安全管理体系的流程控制环节

按照流程管理的要求实施安全管理的全流程管理,分析产品实现过程中的主要管理环节,并对每环节设置对应的管理措施。建筑企业应该按照以下的流程来实施对工程施工实施安全管理。对招标文件的评审―――投标文件的编审―――合同评审与签约―――与顾客沟通―――施工组织设计(项目质量计划、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编审―――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EHS运行控制及应急准备和响应(包括:产品标识、产品防护、顾客财产管理等)―――产品的测量装置控制―――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合规性评价。

2.4实施安全管理流程控制

2.4.1明确管理层在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及权限

实施从公司总部到分公司到工程处到项目部的四级管理模式,公司总部在设计管理体系时明确了从公司总部到项目部各主要安全管理岗位的职责及权限。如华建公司明确了每个基层项目部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技术组(施工员)、质量检查组(质检员)、安全生产组(安全员)、材料供应组(材料员)、机械设备组(机管员)、后勤保卫组(行管员)、消防管理组(消防管理员)、保管员、、施工队组、各工种作业人员、员工代表等十四个岗位的安全管理职责。要求明确,责任到人。

2.4.2设计安全管理方案

建筑公司各级相关部门根据职责组织编制和实施各分管区域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内容包括实现管理目标和指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方法和时间表。有新接项目时,根据辨识和评价的结果,制订相应的管理方案,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评审,并进行必要的修订。

2.4.3评价和控制环境及危险源的影响

编制《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识别和评价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公司能够控制和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并还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编制《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公司各级相关部门根据职责组织对分管区域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进行项目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列出《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表》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确定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以便实施有效控制。新项目开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进行项目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当公司经营、生产、管理发生变化、外部社会的要求以及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更新时,环境因素、危险源会发生相应变化,职能部门能及时进行补充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重新确定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并制定相应方案及程序加以控制。

2.4.4建立与顾客及相关方沟通制度

编制《合同评审程序》,由分公司经营计划处牵头组织部门对产品有关的要求进行确定并评审,以确保产品要求得到规定;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予以解决;组织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经营计划处负责保存评审结果及评审所引起的措施记录。如产品要求发生变更,经营计划处和工程处、项目部联合对相关文件进行修改,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已变更的要求。编制《信息沟通与协商控制程序》,以确保公司各部门和外部相关方的联络的接收、形成文件和回应。经营计划处、工程处和项目部负责与顾客进行沟通的有效安排,沟通内容包括产品信息;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及修改;顾客反馈等。对相关职业健康安全信息与员工和其他相关方就进行相互沟通,将员工参与和协商的安排形成文件,并通报相关方。以便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和改进。

2.4.5建立测量、分析和改进制度

应该编制《顾客满意度测量管理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不合格品(不符合)控制程序》、《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数据分析控制程序》、《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由安全设备部、技术质量处、施工、安全、设备处策划并组织实施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对顾客满意度进行调查,实施内部审核,对项目实施的质量、环境、及健康安全绩效进行过程监视和测量,最终给予合规性评价。进而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李超超.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杨晓华. 建筑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体系构建研究[D].重庆大学,2009.

[3]南宁市建筑管理处主任 黄赞. 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安全[N]. 南宁日报,2011-01-18008.

第8篇:变更管理风险辨识范文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风险;安全管理

0 引言

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信誉、安全就是竞争力已成为电力行业的普遍共识,传统安全管理都是被动式管理和事后管理,安全管理不科学、不系统、不全面。

安全风险管理力求做到全面、系统,提前预判、事前管理、规避风险,并能够实现持续改进,是火力发电厂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

1 安全风险管理概念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是指识别危险与有害因素,并确定其存在性质的过程。

风险评价,是指评价风险程度,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过程。

风险控制,是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等情况,确定风险优先控制顺序,采取必要的措施减灭风险,将风险控制至可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

安全风险管理就是指通过上述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全过程预防事故的发生。

2 火力发电厂主要安全风险

火力发电厂主要危险和有害物质有:煤、燃油、氢气、透平油、盐酸、氢氧化钠、次氯酸钠、氨、联氨、六氟化硫、高温高压蒸汽、抗燃油、电气设备。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火力发电厂危险和有害因素涵盖以下主要因素:

管理因素,包括组织机构不健全,责任制未落实,规章制度不完善,安全投入不足,管理不完善,其他管理缺陷。

环境因素,包括室内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地下作业环境不良以及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物的因素,包括生产全过程设备、设施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人的因素,包括生理与心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以及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火力发电厂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触电、淹溺、物体打击、灼烫、火灾、车辆伤害、放炮、中毒、物理化学性爆炸、人机工程危害、作业环境危害、设备事故等伤害。

3 当前火力发电厂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3.1 人身伤害风险

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各级人员安全责任制不到位;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技术落后;安全管理手段单一,安全监督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安全法制淡薄,员工教育培训缺乏系统性、规范性、针对性;脱硫、脱硝等切入式化学工艺系统大量投入后,危险有害因素和系统工艺危害掌握不够;工程承包单位安全设施、劳动保护投入严重不足;建设项目参建单位人员和设备投入不足,安全管理松懈;承包商人员安全生产技能不高,安全生产知识与技能培训严重不足,“三违”现象普遍;建设工程监理人员习惯于以“三控”为中心,没有把安全监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监控。

3.2 设备事故风险

新投产设备在设计、制造、运输、安装、调试、试运等环节的隐患直接带入生产过程;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用,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的投运,运行维护水平不能满足需要;超临界、超超临界高参数机组在带来热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因材料、工艺引起的受热面氧化皮脱落、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增长及超临界机组的轴系稳定性问题,高参数燃汽轮机的叶片寿命问题;脱硫、脱硝系统对烟道、烟囱腐蚀严重;脱硝系统带来的液氨这一重大危险源;高压变频器广泛运用产生了新的故障点;因成本压力燃用低于设计煤种劣质煤炭造成锅炉灭火、超温、磨损;特高压、长距离输电系统投入带来次同步谐振及系统稳定性问题。

3.3 火灾事故风险

燃油库区、控制室、继电器楼、电控楼、通讯机房、计算机房、资料档案室、锅炉燃油及制粉系统、汽机房、氢气系统及贮氢站、变压器、电缆间及隧道、蓄电池室、开关室、输煤系统、脱硫吸收塔、氨区、危险化学品库等防火重点区域等级划分不明确,人员对防火重点区域不了解、不使用动火作业措施票、防火安全措施不落实;自动消防系统、消防设施和器材定期运行维护不到位。

3.4 环境污染事故风险

部分脱硫、脱硝设备设计制造的质量不过关,运行不稳定,脱硫脱硝效果达不到环保排放要求;燃煤含硫量超过设计值,二氧化硫可能超标排放;没有使用氨水而采用液氨作为还原剂,运输、接卸、储存、使用等环节增加了发电厂营运风险;灰、渣、石膏综合利用率受地域位置制约偏低,储存、堆放在库区,周边环境污染事件易诱发,台风、暴雨极端气候叠加,灰场溃坝溃堤带来不确定性;电力基建工程的土方开挖、放炮、护坡等对植被及环境造成影响。

4 建立基于风险的安全管理

安全风险管理是对设计、建设、调试、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辨识和处理,是预防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体现安全生产事前管理、主动管理的理念。建立安全风险管理,就要从设计阶段、建设施工阶段、调试、生产经营阶段全过程进行管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风险管理体系。

4.1 项目设计阶段安全风险管理

项目设计阶段主要对项目选址、总体布局、工艺流程、设备材料、安全设施、职业健康等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是从源头控制实现本质安全的理念。项目设计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主要靠设计单位和评价机构评估。

4.2 建设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

建设施工阶段主要对设备、设施、材料质量、施工质量、人员作业安全等方面进行管理,也是从源头控制和过程控制的实现本质安全的理念,为生产过程打好基础。建设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要靠施工单位、企业和监理单位共同控制,是防止物的不安全状态的重要措施,同时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4.2.1 设备、设施、材料质量安全风险管理

主要是对设备、设施和材料质量进行管理,从材质、质量、技术性、可靠性进行安全和技术分析,严格落实设计要求,建立设备、设施、材料质量评价记录档案,杜绝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4.2.2 施工质量安全风险管理

根据设计规范,对工艺设计、质量设计和安全设施及施工全过程进行检查、分析与控制、纠正,建立记录档案,为生产营运期的安全管理提供风险评价依据。

4.2.3 人员作业安全风险管理

主要是对施工单位安全资质、施工组织、人员素质、劳动保护、安全设备设施、安全保障投入、安全措施方案落实、人员作业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确保作业安全。

4.3 生产运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

生产营运阶段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是对管理缺陷、人的失误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安全风险管理。

管理缺陷主要是指管理者对安全管理的错误认识、错误行为而造成的安全隐患,防止管理缺陷就是要提升管理者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制度执行和约束。

人的失误常发生于操作控制、运行维护、消缺、检修等过程中,通过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获取安全生产知识,提升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积累安全生产经验,转化为自觉的安全生产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由于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等造成设备、设施、材料等的缺陷与故障,在运行过程中不能实现预期安全功能,通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加强设备运行维护消缺,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4.3.1 材料安全风险管理

主要是对材料的质量进行安全风险评价,控制不符合设计要求、质量不合格、不安全的备品备件、材料进入生产过程带来的风险。对供应商定期进行评价,建立供应商黑名单制度,取消不合格供应商资格。

4.3.2 设备检修维护作业安全风险管理

主要是从设备本身、检修维护项目、作业流程、周围环境等,从作业准备、作业实施、作业评价全过程分析与查找有害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作业风险。

4.3.3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理

主要是对特种设备的安装、保养、使用、维护、检测等全过程进行管理,建立设备档案,动态跟踪设备状态,提出控制预防措施。

4.3.4 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安全风险管理

主要是根据引发设备事故的设备、设施在设计、制造、运输、安装时的缺陷,操作使用不规范,运行过程中出现老化、腐蚀,维修保养不当等原因和故障发生的规律开展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评价其危险特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3.5 关键岗位安全风险管理

分析生产系统的工序,建立作业危害分析数据库,明确事故可能性大、危害后果严重的关键工序,对参与该工序人员的意识、知识、能力,岗位设备、设施,控制要求与流程进行重点的风险管理。

4.3.6 操作控制安全风险管理

主要对工艺流程、物料特性、设备、设施条件、控制策略等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操作技能、事故处理能力及操作习惯进行评价,加强培训、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4.3.7 变更风险管理

就是要全面分析设备设施、工艺流程和人员的变更对生产操作和运行维护的影响,制定预防措施。

4.3.8 安全生产意识、知识技能安全风险管理

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规范作业行为,提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技能,营造良好安全氛围,固化良好的安全习惯。

4.3.9 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管理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以制度规范建立重大危险源评价常态化管理,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加强重大危险源日常监控和检查。

4.3.10 解除应急连锁保护安全风险管理

对于事故停机系统、火灾信息报警系统、自动联锁装置、工业电视系统等要加强运行维护,规范保护解除与强制审批流程,不得随意解除联锁保护,确保运行可靠性。

5 结论

火力发电厂在传统安全管理方式方法基础上,采用安全风险管理,将会对现有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有效整合、继承和发展,使安全管理更加科学、更加系统、更加全面。

参考文献:

第9篇:变更管理风险辨识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是各市场主体之间的联结纽带和桥梁,是市场主体之间交易的主要工具。一个依法成立并条款完备的合同会实现交易主体预期目的,一个违法或漏洞颇多的合同会导致交易的失败并会导致交易主体的巨额损失。因此,如何规避和防范合同风险,实现合同目的已成为市场主体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工程项目合同风险形式

(一)、主观的合同风险

主观合同风险主要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一般来说也可以通过人为因素进行一定的控制。在很多施工合同中,业主会凭借自身的条件在工程合同中制定一些相对苛刻的条件,将这些苛刻条件隐含在工程合同之中,一些承包商为了能够达到承揽工程的目的,不对这些条件进行据理力争,或者在承揽工程的时候把目光放在价格和工期上,不重视其它合同条款,在合同的签订中存在比较大的盲目性与随意性,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承包商往往会受制于业主,在合同的签订中业主会占据主体的地位,很难体现合同的平等性,同时风险性也会得到相应地增加。还有一些承包商很容易就相信业主地许诺,导致合同缺乏一定的法律效力,如果出现工程拖款等现象时,承包商的经济利益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客观的合同风险

客观的合同风险主要是由国际惯例、法律法规以及合同条件所规定的,这种风险责任一般都是人们主观愿望以及努力所不能控制的,往往是合同双方有所配比的,比方说合同规定的承包商应该承担的风险,像变更风险、市场价格风险以及时效风险等等。一般来说工程变更应该保持在15%的合同金额之内,在这种情况下,承包商是没有办法得到任何补偿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工程变更风险;如果出现了索赔事件,承包商应该在一定时间之内提出相应的索赔意向通知,否则这种索赔就是会失效,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时效风险;合同价格规定不可以对差价进行调整,如果市场价格发生了上涨全部的风险应该由承包商承担,就是市场价格风险。

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现状

(一)、没有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没有明确的定位风险管理,没有在企业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更是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来负责管理风险。因此,企业风险管理的机制不够建全,导致处理风险、预防风险的能力很差,从而也增加了企业施工过程中的风险。

(二)、风险管理系统不规范

很多的承包商在承包建筑工地时都没有建立全面的、完善的一个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数据的分析、对经验的积累、对潜在的投标对象估计不足、对投标的项目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等等这些方面都缺乏,就盲目的投标,在这种情况下,中标的概率就非常低。还有就是承包商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突发状况都估计不足,在面对风险时来不及做出相应的、合理的调整。所以,承包商只是凭着以往的经验临时来处理风险,也没有可靠的、全面的数据支持,因此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成效就很低。

(三)、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许多的企业经营者在风险管理上的意识都很薄弱,对风险管理认识的重要性不足,因此,根本就没有把风险管理意识作为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虽然有的企业还是有些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但这些风险管理措施仅仅是相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安全方面来说的,这些风险管理措施没有系统的、明确的管理目标,主要还是分布在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设计这些文件当中,根本就没有正式的风险管理项目。而且,企业经营者重视的基本上是业务量,施工技术上的管理与他们无关,致使他们不具备专业的风险管理。企业经营者缺乏对风险管理的学习和研究,对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都不清楚,更别说在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上。

三、识别施工合同风险的方法

识别施工合同中的风险对于施工合同正常履行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施工合同风险识别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识别方法。第一种,专家调查法,其中主要包括问卷法、调查面谈法、专题讨论法以及德尔菲法等。第二种是流程图法,流程图是为确定施工合同管理的主要节点,进行施工合同风险解析,提出风险补救或规避措施,以流程图的样式将施工合同的市场准入、委托授权、招投标、签订、合同履行、终结和后期服务全部绘制出来。这种方式直观简洁,十分容易发现主要的控制点和风险因素。第三种是财务报表法,利用财务报表进行施工合同风险识别,通过对相似工程项目的财务数据进行细致地分析,解析财务报表中各项会计数据所反映的问题,以此来鉴别承揽工程的风险。第四种是经验数据法或称统计资料法,即依据已经承建的工程风险资料来辨识拟承建项目的风险。第五种是初始清单法,这种方法需要先把施工合同的风险分解成单位工程和单项工程,之后再从各个方面对各单位工程及单项工程进行拆解,辨别出工程项目中常见的风险,或是依照同类工程施工风险的数据进行风险调查。第六种是风险调查法,这个方法包括鉴别和确认通过其他方法已识别出的风险,以及通过风险调查有可能发现此前尚未识别出的重要的工程风险。

四、防范施工合同风险的对策

(一)、逐步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非常多,主要包括洽谈草拟、交底学习以及变更终止等环节,在建设过程中这些企业合同管理的环节应该得到不断的规范,尽量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实现最大化,同时使一些合同纠纷得到相应地避免,进而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终实现,使合同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得到加强。

合同管理制度中主要有合同交底、责任分解等,其中责任分解主要是指将不同的合同责任落实到不同的工作小组中,同时使工作责任和工作范围得到明确,将合同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人员的头上,最后各方积极履行工程合同;在合同进行签订以后,管理人员、项目管理者以及负责人之间应该实施合同交底,对合同内各种的主要内容进行解释和说明,在工程建设中形成合同交底的制度;为了保证索赔费用能够及时的纳入到月付款中,便于对进度款进行审核,应该建立起严格的审查批准制度;每个职能部门都应该将本部门的工作状况以及未来一周的工作计划都送到合同管理部门,这样一来合同管理者就可以对项目信息进行及时的了解,进而更好的作出决策

(二)、严格履行合同,加强履约过程的监控是风险防范的保障

如何加强履约管理,首先必须按照合同的约定进行施工过程管理,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符合约定。其次,要注意工程证据资料的收集和保管,无论是与工程质量、工期、价款、材料等相关的合同、施工记录、签证单、工程发函回函等都有可能会对以后的工程价款结算或者诉讼、非诉讼纠纷产生法律上的影响,因此,这些函件都需要对方签收,并妥善保存。再次,适时行使履约抗辩权,避免风险的扩大。如发包方不按合同约定支付进度款,双方无法达成延期付款协议时,承包方可停止施工,由发包方承担违约责任。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发包人不按约支付结算款时,承包人可拒绝交付工程,行使不安抗辩权,并可就工程行使优先受偿权。但承包人必须注意相关证据的收集。

(三)、合同管理的变更

合同变更管理的主要方面是管理所有可能出现合同变更问题,所以必须要建立科学的合同变更程序与方式。合同管理人员必须要依据相关的法律和程序进行合同变更管理。因此,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方面是建设工程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作为一个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在熟悉所有工程项目合同的特点和有关内容的基础上,才能严格对合同履行和变更进行管理,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的正常履行。

(四)、加强工程款结算的针对性管理是风险防范的根本

建设合同纠纷多种多样,但最终都归结在工程款的结算问题上。因此,工程款结算是解决纷争的最重要问题。首先,要根据工程特点,与对方协商选择最有利的结算方式,明确采用固定总价、固定单价还是套用定额据实结算等结算方式。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高速地发展,工程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地加大,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如果发生合同管理风险就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企业的经济损害得到避免,同时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