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

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方案

第1篇: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

 

通过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多环节的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体育院校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着基地类型单一、教学功能匮乏、教学指导弱化、管理机制僵化等问题,实践基地建设没有得到重视;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从校企紧密合作,建立产学研平台、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资源、加强管理,建立有效管理体制、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以及拓宽渠道,全方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着手,使实践教学基地更好的服务于实践教学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多环节的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重要任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成效影响着未来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由于多方原因,体育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着功能单一、管理机制低下等问题,影响着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高等体育院校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状况进行研究,对于加强体育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繁荣体育院校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理论具有重大意义。

 

一、体育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分析

 

体育院校人才培养应紧密结合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随着国家对国民体质、健康等问题的重视,中小学体育教师成为急需人才。由于高等体育院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重等存在不同认识,影响着其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一)实践教学基地功能匮乏。实践教学基地不仅是学生教学实习、毕业实践的场所,更应该是校企之间产学研合作的平台。通过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可以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教师利用指导实习机会深入基地企业,练就“双师”本领;高校与企业将技术成果开发与转化,实现共赢。实践证明,功能完备的高校实践教学基地承担的更多的是产学研结合的孵化平台。如辽宁工业大学与锦州万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共获得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三等奖二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四项。[1]因体育院校体育专业的特殊性,体育教育、社会体育等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多为中小学校和各类健身俱乐部,大型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甚少。有学者统计了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和黄淮学院等七所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状况,几乎全是中小学校、健身房、俱乐部等单位,还有些是与专业无关的单位。[2]这些实践教学基地大多仅用于毕业实习或者专业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在就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的作用被弱化了,实践教学基地不能够全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有些体育类专业以企事业单位或者政府部门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因这些单位本身没有进行教学的功能,更没有相应的教学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专门的教学管理人员,人员流动性大,实践教学效果差。

 

(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除了实践教学基地本身不重视教学以外,许多高等体育院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资金,不能对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投入。再加上一些实习基地的体育器材和场地设施不足,导致一些教学内容和活动无法开展,影响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政府和社会的相关配套的鼓励政策和措施也不到位,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也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四)实践教学基地类型单一。体育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多数是学校,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除体育师资方向外,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等体育专业不应以中小学校作为主要的实践教学基地。应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拓展实习单位类型,以满足于学生专业发展和多方就业的需要。

 

(五)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更应当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示范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引导者,对实践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高校派去的指导教师仅负责联系实践教学单位和确保学生安全,甚至要求学生定期与其联系,对实践教学内容很少过问,更不用说指导了。校外指导教师更是一种“例行公事”的指导,对参加实践的学生不做太多的纪律要求,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压根儿就没有将其当作自家人。指导教师不能发挥应有的教学指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体育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途径

 

(一)校企紧密合作,建立产学研平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是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与企业互惠双赢的合作是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加强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必须从学校在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和企业的切身利益着手。高校应充分利用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发挥科研优势,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为原则,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体育高等院校汇集了体育学科相关领域高精尖人才,大多具有学科前沿知识和理论素养,研究基础浓厚。实践教学基地多是体育知识的实践履行单位,能够第一手了解和掌握知识的运用水平和现实所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高等院校可以和实践教学基地在科研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从解决实践教学基地的现实困难着手,高校进行科研攻关,与教学基地联合研制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并共同申报专利,出版专著,申报课题,科研成果共享。在更深层次上,双方还可以共建实验室,共建实验中心,共建研究生工作站,使高等院校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发生质的变化,更上一个新台阶。

 

双方还可以开展订单式教学模式,推行预就业人才培养。由实践教学基地根据人才需求提出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高等体育院校按实践教学基地要求开设课程和开展教学,所培养的学生主要由实践教学基地接纳、吸收。这种订单式培养模式可以缩短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适应期,既扩展了学生的就业范围,又有针对性的满足了实习单位的人才需要,是产学研结合、联合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新模式。2004年6月,福建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等6个学院与联想集团、华映广电等10家单位签订了联合培养优秀人才的合作协议,启动了预就业培养模式。

 

(二)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资源。体育院校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专业实习、专业技能训练、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环节,部分教学环节如课程设计等可以在校内完成,大部分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完成。与实践教学相适应的场地、设施设备等硬件设施以及实践教学人员、基地管理人员、实践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等软件设施都应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中小学、乡村社区等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多数城市中小学具备完善的体育设施,有些社区还配备了社会体育运动指导员,体育运动及指导的软硬件设施较为完备。在将这些单位作为高等体育院校实践教学基地时,在完成校内理论学习基础上,实践教学应充分利用这些软硬件设施,最大限度应用于实践教学活动中。如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将健身房、大型社区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利用社区群众聚集的特点在实践教学中开展群众体育健身状况调查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对群众健身进行指导;运动训练及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等专业将球类、武术等相关项目运动管理中心或各单项项目协会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利用参与各类体育赛事的机会进行赛事管理、现场解说等课程的实践教学,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反馈教学效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达到实践教学的最优效果。

 

(三)建立有效管理体制,加强管理。说到底,实践教学是高等体育院校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高等院校是实践教学活动管理的主体,应负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高等院校有关教学管理的各项制度都能应用于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教学中,包括对课堂纪律的要求,对任课教师的要求,而不是放羊式的不管不问。对教学基地的指导教师来说,虽然不属于高等体育院校的在编教师,但基于学校与基地单位签订的实习协议,基地指导教师也负有管理职责。因此,高校与实践基地联手,共同制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双方共同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出台双方教师都遵守的实践教学控制方案,联合开展实践教学基地评估,制定学生管理规定、指导教师管理规定等管理文件。高校派驻的指导教师应强化责任心,真正与学生同吃同住,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基地的指导教师侧重于实践教学的安排,从应用角度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对于时间较长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到相关运动队跟队实践,学生应从内心转变观念,进行角色转换,由学生身份转换为运动员、教练员助理、裁判员助理等身份,完全服从运动队管理,在观察中学习,在管理中积累经验,在错误中纠正理论误解。再者,高等院校与实践基地签订的实践协议应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细分各方的职责,在教学管理、食宿交通、安全保障等方面划分双方职责,便于在实践教学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完成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

 

(四)加大投入,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多为企事业单位,公有事业单位如各单项项目管理中心有经费保障,人员、设施、教学条件较好,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而一些民营企业如各类健身俱乐部、健身房等由于全部是市场运作,受经营管理效益的影响较大,普遍存在人手较少、设备紧张现象,有些甚至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关门。[4]因此,高等院校应与企事业单位一起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高等院校参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对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进行培训。高等院校利用教学、科研优势,针对实践教学的需要,应实习基地要求,或者主动要求实习基地,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进行有关教学技能、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以增强教学管理能力,服务于实践教学需要。其次通过开展实践教学基地评估,促进基地建设。高等院校一般很难直接对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建设投资,但可以以评估方式以评促建。高等院校与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制定评估方案,双方人员共同参与,以高等院校为主,对实习基地的实习设施是否完备、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结构是否完善、实习管理规章制度是否规范、实习计划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教学科研成果是否突出、接收实习人数是否众多等方面进行评估。对评估优秀单位进行奖励,对评估条件较差单位进行建设经费资助。通过评估,以评促建,促进实践教学基地的规范管理,共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第三,以校企共建为抓手,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高等院校还可以直接在企事业单位建设自己的实验室、实训室、或者训练场地,既能满足高等院校实践教学需要,又满足企事业单位科研要求。在一定条件下双方还可以联合成立技术公司或其他经济实体,共同发展,共享繁荣。如辽宁工业大学与锦州万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共建了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研究生工作站等实践教学基地,使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产生了质的变化,并上了一个新台阶,双方均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纳入各自的工作议程,不断加大投入,“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实践教学基地已成为校企双方共赢的平台与媒介。[5]

 

(五)拓宽渠道,全方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体育院校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劳动教育、毕业实习等综合性实践以及科研训练提高、学术能力培养、专业技能提升等专业实习环节,因此实践教学基地并不必然为校外的企事业单位,体育院校内部各相关处室、各类相关科研中心都可以成为实践教学的场所。如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老年体育研究中心已经成为该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及相关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的科研训练及学术能力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学校层面应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多了解基地对实习学生的需求,加强与实践教学基地的沟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到实践教学基地去考察、座谈,倾听对实习学生的评价,邀请实践教学单位相关人员来学院进行专题讲座,共同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好。再者,高等体育院校在将中小学作为实践教学主阵地的同时,还应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等多方面建立实践教学平台,让实习工作接地气,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了解社会需求,找准自身短板和优势,明确就业方向,尽可能使实践教学基地成为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第2篇: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

1药学专业基地建设现况

调查显示,不同地区院校基地建设情况差异较大。条件较好的院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包含药学基本技能实验实训基地、药学服务实训基地、药学GMP实训基地。分别承担专业基础实验、实训,药品调剂、药品管理、药品养护等综合实训,原料药、中间体、成品检验等生产性实训。校外实训基地有医院、制药企业、社会药店等,承担学生医院药剂科药品调剂、药库管理、医院制剂等实训项目和见习、实习教学任务,药品生产、质量检验、产品包装、文件管理等实训项目和参观见习教学任务,药品销售、安全用药指导等实训项目和见习、实习教学任务。护理、药学专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预测卫生部网站的卫生统计年鉴显示,我国2010年注册护士204.8万。按照《规划》推测,2015年、2020年我国护士数量应达到269万、408万。1950—2020年我国注册护士总数量见图3。卫生统计年鉴还显示,我国2010年注册药师(士)35.4万。按照《规划》推测,2015年、2020年我国药师数量应达到60万、100万。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护理、药学专业师资力量较薄弱;急需紧缺人才相关专业建设不均衡;基地建设规划不足,管理不当,投入分散。

2整合资源,灵活调整专业

《规划》中把大力开发医药卫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作为主要任务,指出要合理扩大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的医学教育规模,完善急需紧缺医药卫生专门人才的专业设置。卫生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到2015年,年招生总数比例提高到50%左右。目前我国医护比例仅为1∶0.8,远远低于合理的1∶2的比例,而日本、泰国、德国、英国等国的医护比例超过了1∶4。护理与药学专业是多数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的主打专业,为适应“新医改”及社会需求,院校应灵活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转变教学模式[2],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学校与医院的教学资源,为用人单位培养应用型人才。(1)出台相关政策。出台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责和权益。对接收教师培训、学生实习的企业,给予财政拨款、减免税收等政策支持,调动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出台高职院校教师评聘政策,改革现有高职院校教师评聘方法,建立独立的职称晋升指标体系,强调技能、着眼技术贡献,淡化理论研究,充分体现高职院校教师特点,调动专、兼职教师的积极性。(2)建立配套制度与运行机制。如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行业教师人才资源库,专、兼职教师双向聘用机制,高职院校教师定期企业培训制度,高职院校教师考核制度。

3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

第3篇: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实训基地;岗位主导

高职教育特定的培养目标与特殊的教育类型决定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良好的实训条件是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支撑。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面临办学经费紧张,缺乏足够的资金建设实训基地等问题,如何设计、建设好实训基地,是每一所高职院校必须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对于实训基地的功能,人们有不同的看法,长期以来,在实训基地建设上存在一种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观点,认为实训基地就是学生直接操练的场所,其功能就是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与此相对应的教室的功能就是进行理论讲授。所以,实训基地的建设只强调和重视硬件设备的购置,而不太注意配以相关的讲授设施。职业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因此,所有课程要素都应当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并以这一目标为轴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训基地的功能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而是要以技能训练为主线,融理论讲授与技能训练于一体。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要注重硬件设备的购置,还要注意配以相关的讲授设施,并且应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已经十分清楚实训基地建设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指导思想、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课程主导受普通高等教育学科本位思想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不是以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形成为依据,而是以满足课程内容的教学为基本依据。有什么课程,相应地就建设什么实训基地,实验室只是放置了一些设备的教室,一切都是为了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这是目前各高职院校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这样的实训基地具有浓重的“学校味”而缺少“生产味”,在这样的实训基地中,学生只能像在普通高等教育的实验室中一样进行一些验证性实验,无法体验到“工厂经验”。

资金不足实训基地建设对经费的投入需求较大,特别是工科专业对实训条件要求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资金不足成为制约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功能不全从内容上看,由于受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思想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仅仅用于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缺少有关课程讲授的设施。从功能上看,由于资金不足、前期调研不够、设计不够合理等原因,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数量不足、功能不全,不能对本专业学生所应具有的能力进行全面培养,难以达到使学生初步养成必备的职业能力的目标。

针对性差瞄准市场设专业、瞄准岗位设课程、瞄准能力搞教学是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实训基地的建设应有利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通过教学强化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然而,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大多只能进行一些基础性的训练项目,缺乏岗位针对性,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仍然无法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更谈不上与实际岗位工作的“零距离接触”。

技术滞后许多高职院校由于实训设备陈旧、技术滞后,学生参与实训的项目与获得的技术能力都是已经过时或很快就要过时的技术,以至形成“旧技术指导新实践”的怪现状,使得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差,就业竞争力不强。

利用率低许多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缺乏校企联合、校校联合,甚至校内各专业之间的联合也不够全面深入。以专业为单位,各自为战,自成体系,资源缺乏整合,实训设备的兼容性差,利用率低,导致重复建设与资金浪费。

职业岗位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鉴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在实践中探索职业岗位型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即以职业岗位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为主线,设计和建设实训基地,营造岗位工作的“职业环境”,使学生在职业岗位活动中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综合素质,达到职业岗位的要求,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职业岗位型实训基地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岗位主导原则这是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应遵循的首要原则。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以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为目标,以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为中心,以职业岗位为实训基地建设设计、开发与实施的主导,提高实训的岗位针对性与适应性。应根据培养目标所确定的就业岗位的具体需要分析构建职业能力结构,以此为要素确定实训模块,根据各实训模块的需要选择实训设备、材料和工具,营造工作环境,安排实训过程。

全面系统原则实训基地的功能模块要齐全,要确保培养目标中所确定的职业岗位所需要培养的职业能力都能够在实训基地中得到全面锻炼与培养,不能有缺项。同时,要根据生产的过程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合理布局,恰当安排,确保其系统性。

先进性原则只有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生,造就未来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保持一定的先进性,瞄准行业技术发展的趋势不断更新实训设备,开发实训功能,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先进技术,增强岗位适应性,避免出现合格的毕业生却是不合格的员工,需要接受再教育才能适应岗位工作要求的尴尬局面。

讲练结合原则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应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这里,除了能进行岗位职业技能的实际训练外,还要能进行相应的理论教学,融理论讲授与技能训练于一体。因此,实训基地不能像工厂那样只注重仪器设备的购置,还要注意配以相应的讲授设施,并使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适度拓展原则知识的不断更新、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职业环境的不断变迁与岗位的不断更替,传统的职业岗位不断萎缩甚至消失,代之以新的职业岗位,并且呈现出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趋势。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必然使劳动分工不断发生变化,造成工人的大量流动,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应较多地注意到使青年人能够适应多种多样的职务,不断发展他们的能力,使他们能跟得上不断改进的生产方法和工作条件的变化。高职教育要适应现代生产发展的这种变化,培养学生具有顺利地从一个岗位转移到另一个岗位的能力,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岗位主导的同时,要考虑学生转岗的需要,根据相近专业的需要与发展的趋势适度拓展。

资源共享原则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在遵循岗位主导原则的前提下,应从全局出发,综合利用资源,发挥学院资源的整体优势,提高基地建设的投资效益。首先,要注重校内各专业的联合,仪器设备的选择、环境的营造以及实训基地功能的开发,在满足专业需要的同时,应考虑与相近专业的兼容性和资源的共享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节约资金。其次,要加强校企合作,探索建立校际联盟,互补互助,统筹资金、人才与技术资源,将有限的资源相对集中起来,合作建立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减少低层次的重复投资。

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

岗位主导,科学设计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因此,应在学校、行业协会与企业中选择一些资深教师、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培训专家,组建一支专门的实训基地建设队伍。要重视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意见,要坚决克服高职院校教师闭门造车的现象。准确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是科学设计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出发点,只有以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的成果为依据,实训模块、实训设备的确定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确保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的准确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最终成果是以物化的形态出现的,如房屋、设备等,建成后如果发现不够合理,再进行改造困难较多,而且会造成浪费,为保证实训基地建设的科学性、实用性,对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要进行深入讨论和严格审核,并应实行责任制。

拓宽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高职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撑,仅仅依靠学校建设高质量的实训基地是难以想象的,必须拓宽实训资金、设备、人员的来源和渠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学校、企业、政府应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好实训基地。根据承担主体的不同,可以将高职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内实训基地与公共实训基地,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校内实训基地由各院校自己建立、拥有产权并且为自己服务,其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和学校办学经费,也可能有一部分企业或社会团体的赞助。学校是唯一的承办者,也是理论上的唯一受益者,负责实训基地建设经费的筹措、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科学安排学校的办学资金是建设好这类实训基地的重要保障。企业内实训基地是指企业建立的用于职业院校实习教学的基地,这类实训基地没有专门的实训场地和设备,是与企业的生产场地与设备融合在一起的,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协商的基础上共同建立的,校企之间的有效合作是建设好此类实训基地的保障。目前,各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多属于民间的、自愿的合作,缺乏强有力的政府法律、政策上的支持。要让企业自愿地拿出资金、设备投入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本措施只有一个,就是使企业通过投资职业教育给自己带来实际收益。公共实训基地是指政府用公共财政投资建立的面向社会开放的实训基地,这类基地是为各高职院校提供实训服务的公共平台。建立公共实训基地有利于整合有限的教育资源,缓解办学经费紧张的状况,应成为今后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趋势。

树立经营理念,提高实训基地的效益实训基地建成之后仍需要大量的资金保证其运转,因此,应树立以基地养基地的经营理念,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多种功能,促使实训基地建设进入良性循环。在满足正常的实训教学需要的前提下,应拓展实训基地的功能范围,提高实训基地的效益。

1.可提供教育服务。高职实训基地要从封闭走向开放,要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与人员的优势,提供企业员工培训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社区教育服务、职业技能鉴定服务等,借以提高实训基地的社会效益。

2.可向外出租。高职院校的有些实训基地设备在教学之外多出于闲置状态,社会上有一些企业由于生产规模不大,或自身经费短缺,自己难以购买某些设备,学校可以将校内实训基地向企业出租,以缓解实训基地在运转过程中经费短缺的状况。

3.可与生产相结合。要使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功能与生产功能相结合,在实训的过程中承接合适的生产任务,在真实的生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岗位生产能力,提高其职业素质,同时创造经济效益。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职教育的实训教学不仅需要良好的实训条件,更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无论是实训基地的设计与建设,还是实训基地功能的开发与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高职教育要彻底打破“在黑板上开机器”的教学模式,真正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就必须建设好实训基地,这是每一所高职院校永恒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第4篇: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类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故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实习实训又是这一环节实施的核心,因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评价高职高专办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实习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保证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等一系列要素的统一体,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硬件,是实施职业技能训的保证,本文以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来增加高职院校实习的可行性研究。

一、实习实训的重要性

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是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根本途径,是使学生由课堂和书本知识走向就业和职业岗位的重要桥梁,是使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和严谨工作作风的基础。校外实训基地是对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进行现场培训,实现“零距离”上岗,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必经场所。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基地,不仅可以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场所,而且也是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的重要渠道。在生化制药技术专业的教学当中,校外的实习实训具有技术设备更加先进、管理规则更加规范、知识更新更加迅速等优势,因此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是加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可以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建设具有真实环境的实训基地,是我院对接轻工产业,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重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

二、国内外实习实训的发展背景

国外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先进的办学理念有“企业主导注重实践过程管理型”、“能力基础型”、“多元开放型”和“资格推动型”等形式。我国高职教育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和上升期,我们的高职实践教学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有许多需要建立和完善的领域。目前国内实习实训基地形式主要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公共实习实训基地等。投资兴建实习实训基地,由于遇到经费来源短缺,产品滞销,征税等多因素影响,并且学生被关在学校内,没有多少机会去了解企业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从而遭遇的是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我国高职实践教学改革就是与企业合作建立学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让学生走出校门,到企业第一线去从事实践”的教学方式。

根据我国高职教育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我们有必要着手构建和完善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课程开发体系,强调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模块教学和项目教学,在各类课程中加大专业技术课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以及转岗的适应性和知识的迁移能力,从而顺利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在实践教学的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中提倡三??注重,即注重实践教学中的科技开发意识,在加强应用型技术人才能力培养的同时积极渗透科技开发工作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允许并鼓动教师,科研人员与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充实和提高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水平;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意识,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增强实践教学中的社区服务意识。通过实践教学的多元课程开发,使实践教学在对象,目标,管理,形式和效果上都体现出社区服务的开放性国外先进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的共同点在于都十分重视能力基础,以能力为中心。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高职实践教学成功的经验,较快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职实践教学的路子。

三、我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由于实习实训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联系在一起,我校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1.以长沙国家产业基地中的各制药企业为校外实践基地,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岗位培训,设计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更好地实现高等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功能,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科研交流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强化专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的联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双方本着平等互惠的原则,经友好协商,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与长沙国家产业基地管委会签订《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协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在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完成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制药专业按照已有的2008、2009 年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时间,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分成“固体制剂实训”、“液体制剂实训”、“医药营销实训”、“药物原辅材料检测实训”、“中药制药实训”、“西药合成实训”等组。学校指导老师将学生的分组情况、人数和时间以及初步的实践计划和目标告知长沙国家产业基地管委会人才交流中心。

3.具体到某一次的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做好实习实训的前期准备,实习实训的实施与交流,指导教师认真组织和指导,实习实训的总结和展望等具体工作。长沙国家产业基地管委会人才交流中心联系其属下的各制药企业,确定实践方案。与企业签订具体实习协议(实习时间,校企之间的责任与义务、具体实施方案)等。具体实施实践教学的内容(学生的上岗培训、实习教育、实习指导、实习结果)等。

4.进一步扩大制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合作范围,努力提高实习实训基地合作水平和质量。评估实践教学效果,对此次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并做出下一阶段的实践任务布置。如此循环,与企业“零距离”的探讨教学模式,突破理论教学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 修订下一届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确保顺利完成实训基地建设计划。

第5篇: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

1 明确办学定位,立足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我们紧紧围绕适应现代医学服务模式变化的办学理念,及时把握新形式下行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变化,准确定位人才培养方向,提高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抓住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这个良好的机会,将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社区卫生管理于一体的应用性人才。以引导毕业生到乡村和其他医疗设施不足的社区从事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从而拓展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出路。

2 进行临床医学专业的设置和调整

临床医学专业在我校是一个老牌专业,办学历史悠久,1975年起逐步举办了临床专业普通大专班、初中起点五年制临床高职大专班、高中起点3年制临床高职大专班;为了适应城乡社区医疗的需要及市场竟争,自 2000年起我们及时从3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分流出口腔方向、妇幼卫生方向、医学美容方向 3个专业。

3 调整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以满足广大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

根据市场要求及社区卫生服务内容的要求,我们调整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将所有课程分为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临床医学三大模块,增加了《临床预防》、《社区健康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管理》、《综合技能训练和多站考核》、《就业指导》等5门课程。同时加大了实验课时的比重,使实验课课时占总课时的50%以上,将诊断技术、相关临床操作技能和常用护理技术组合为综合技能训练和多站考核,并安排了两周的社区医疗实践。《社区健康教育》侧重在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社区预防保健能力,《临床综合技能训练指南》密切结合执业医师考试中的操作技能考试要求编写,以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4 加快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实践性教学创造条件

实践教学是高职学院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近几年来我们加快了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设置了专业课实验实训室、模拟病房、重症患者抢救室、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心肺叩诊触诊多媒体仿真教室、ICU室等,还装备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各科实践训练模型。创建了一所3级附属医院,并与5家县、市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实验实训课开出率达99%以上。

5 实施临床医学班到医院临床教学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在关于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强调,要坚持校内外结合,做好全面规划,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和进行综合教育训练的课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因此,我们实施了临床医学班到医院临床教学方案,很好的完成了与各教学医院的医教合作,为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实用性人才打下了基础。

6 建立了社区及农村实习实训基地

为培养适应城乡社区初级卫生保健所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全科医学人才, 我们建立了多所镇医院社区实习实训基地,安排了2周的社区医疗实践。让学生直接面向社区、面向农村,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创造了稳定的发展空间。

7 进一部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遵照医学高职教育的培养方向和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我们狠抓了临床医学实践性教学的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专业岗位技能。在教学计划上增加了20%实践性教学的课时比例;增加了综合技能实训课及社区实习课,加大实习前强化训练的力度 :我们把实验组从每组18~20人减少到10~12人,便于手把手的带教;凡是方便在自己身上操作的实验,我们采取同学互相在自已身上模拟操作;改变了操作考试的方法,变全部操作结束后抽签考试为每项操作后均考试,使学生专业岗位技能大大提高;为保证见习质量,我们采取了课前动员,课中测评,课后总结的三环节见习教学法,保证了临床见习质量,提高了实践性教学的效果。

8 实施“双证书”制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已成为高职教育办学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提高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我系将职业资格培训引入专业教学,实施“双证书”培养,建立了省级职业技能鉴定所,分别对妇幼保健员、保育员、医疗临床辅助服务员的初、中级进行职业资格鉴定,鼓励临床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考核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9 引导学生社区医疗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环境中学习

第6篇: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nursing training base of resource sharing model

DONG Xiaohong JIA Peihua PENG Yubo

Department of Nursing, Jiamusi Colleg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ilongjiang Province, Jiamusi 154007, China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Chinese nursing education is a kind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o the cultivating base is an important place where cultivates high quality technical talents, which makes constructing professional nursing training base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base of resource sharing model can remedy teaching resource lacking, ensur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medical college,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hospitals and enterprises, which can help students adjust to practical working environments, fulfill various nursing training and assessments, strengthen social servi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current resource sharing model training construction state and achieved results, 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proposal of the mutual-benefit mechanism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the implement of enterprise-style management; the build of informational platform;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other reasonable suggestions. The aim is to promote the complementary of each other advantages, to provide supplement and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ining base.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Nursing training; Resource sharing; Base construction

?S着现代医学模式和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加强对护理学生教育的同时,还要对临床已参加工作的护士甚至是从事护理教育的专业教师进行技术及理论的培训。实训基地资源共享是指医疗机构、学校共享现有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佳配置,使培训基地不仅为学校护理学生提供护理技能培训场所,而且还全面照顾社会各层次技术培训的任务,以基地为中心辐射周边,从而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1 建设高职护理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1.1 建设“共享型”护理实训基地,弥补校内教学资源不足

护士在促进和保障人们健康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医疗救护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的内容也已经从单一的打针、喂药等简单工作拓展到减轻病痛、心理疏导、保护生命安全、预防和促进健康等多方面。这些任务内容的变化要求护理服务质量继续改进。但是现阶段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医学教育的投入不足导致医学职业院校在教学设备及教学设施等诸多方面都有所不足,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员的需要[1]。因此,引入资源共享的基地建设思路有利于借助其他兄弟院校及周边教学医院现有的软硬件条件,开展全面、系统的护理技能操作训练,从而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水平[2]。建设共享型护理实训基地可以弥补实训教学资源的不足,实现资源共享,可以保证医学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的开出率和满意率。

1.2 促进“工学结合、医校合作”,提高护生就业竞争力

护理学是一门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强的学科,而共享实训基地能够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特点,护生在实训基地得到的是一种在真实工作环境的职业训练,这种训练对于护生熟练掌握行业先进的操作技术和设备、掌握岗位职责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3]。通过资源共享促进医院、学校间的合作,使护生能够较早地与社会工作环境相衔接,能够提高护生对职业的认知能力,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及方向,及时调节角色转换的心理状态,能够更快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因此,建设资源共享型的实训基地,可以提高护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4]。

1.3 建设区域性护理实训中心,为“民生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资源共享护理培训基地建设不仅为学校护理学生提供技能培训场所,还能完成各类护理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对于那些在初级卫生保健机构工作并且缺乏先进医疗设备的人员,护理培训基地在不影响学校培训的前提下,可以将一些较先进的医疗设备与他们分享,最大化发挥护理实训基地的社会效应,为提高我国基层社区医院、养老服务机构的医疗水平做出贡献[5]。还有一些护理职业院校和护理本科院校,因为招生较少,资金不足,在建设规模更大、实训设备更完整的培训基地过程中遇到较大的困难,实训基地可以为他们开放,创新管理和运行机制,变消费为经营的培训基地,既能避免浪费,增加收益,又能帮助兄弟院校携手共同发展[6]。

2 共享型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初步成效

2.1 遵循多方合作基本原则,科学规划资源共享基地建设方案

护理技能培训、相关职业资格鉴定及社会医疗服务是共享型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培训功能不仅体现在对高职护生的职业技能的培训上,还包括更广泛的领域,如护士岗前培训、师资培训、养老护理员培训及母婴护理师培训等。职业资格鉴定是指配合各级卫生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相关专业的资格认证考试,构建公开、严格统一的考核平台,为医疗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化做出贡献。基地建设过程中大力倡导“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的理念,保证以岗位能力为主线的“一体化教学体系”顺利开展,保障“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教、学、做同步”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7]。基地的建设采取政府、企业、?W院三方共建,行业学会及协会参与,双方共用,校企共管,使基地高效运转并资源共享。将基地建设成学生技能培训和对外技术服务紧密结合的开放型、多功能的教育培训中心。建设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成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领导、规划、协调和管理,从宏观上保证基地建设全面、有序、协调进行。成立培训基地建设办公室,负责制订基地建设的有关规章制度,及时总结、交流、推广建设中的先进经验,统筹、协调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护理行业工作人员和医疗机构资源优势,整体规划,科学布局,由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对政策法规的全面分析基础上最终形成资源共享型基地建设的总体方案[8]。

2.2 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创建仿真性护理实训基地

仿真训练是一种高度模拟真实情况的训练,学生通过反复训练来形成满足患者需要的护理行为的活动,即在个人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共享培训基地打造真正的医疗护理环境,使护生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获得全面的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形成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及技能,培养护生的职业核心应用能力[9]。构建优质资源共享型仿真性护理实训基地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首先,利用现有资源在已有基础上,优化设计,扩大规模,购置一些科技含量高、质量好的实验设备,提高基地的实用性,为护生参加技能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依托医院,联合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在真实环境中的实践锻炼,为学生走向护理工业岗位做好充足的准备。再次,仿真的工作环境不仅指真实场所的模拟,还包括电脑模拟环境。购置高科技医疗教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设置各种症状及体征,如心率增快、血压上升、心律失常等,引导学生在仿真的场情中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提出相应的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在结束演练后给予评分与点评。

2.3 在资源共享基础上,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的实施需要由教师来完成,所以,培养一支政治思想过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掌握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既能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能够始终紧跟新知识、新技术发展的步伐,引导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进步、发展最根本的保证。一方面,学校从医院招聘兼职教师完成一部分的授课任务,还邀请临床上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高资历的护师担任客座教授开展学术讲座[10]。另一方面,定期选派一些优秀教师到医院学习、培训和进修。努力培养具备双师素质的专职教师,进而形成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这样既能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统一,又能使教、科、研等多方面、立体化地发展[11]。在资源共享、医校合作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工作需要,鼓励学生和教师组建科研团队,参与到临床科学研究中去,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以资源共享为基础,实施医校合作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师生的科学研究水平和综合素质。

2.4 资源共享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加快了教学改革步伐

医疗机构与职业院校资源共享,共同建设护理实训基地,共同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医疗机构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使高职护理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更加丰富,从而推动护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在“医校合作”教学模式中,使学校与医院的联系更加紧密,共同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教学改革问题,对提高教师的临床护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及教育教学水平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12]。资源共享推进了医教结合,打造了各成员单位之间战略联盟、合作伙伴关系,将理论、实验教学、临床实习这三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护理技能与理论知识共同提高。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加重了专业实践课程在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用“工学结合”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替代原来的两段式教学,换言之,就是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临床见习、实习等教学环节,真正实现“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技能培养方案[13]。资源共享加快了教学改革的步伐,使护理教学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3 高职护理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不足及?l展策略

3.1 内部实施企业化管理,提高实训基地的管理质量和水平

目前,高职实训基地的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比较低下,管理思路及理念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相距甚远,没有采用内部企业化管理的手段,严重制约实训基地向更高水平发展。从实训基地的长远发展来看,引入市场竞争手段是实训基地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必然要求,引入企业化管理,运用市场竞争机制,不断提高基地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具体方法包括:鼓励和引导企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以土地、设备、技术、人才、资金等多种形式参与建设[14]。开展岗位目标管理,实行绩效考核,打破一岗定终身的教师管理体制,采取聘任制等多种方法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同时,整章建制完善各种规章管理制度及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确保实训基地平稳、有效运行,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实现医院与学校对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共管”的理想状态[15],提高基地管理质量和水平。

3.2 遵循互赢互利运行机制,加大实训基地的开放共享力度

现阶段多数实训基地建设都处于固步自封的状态,甚至有些院校还存在独享、独赢的狭隘思想,各自为政,互相攀比,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根据领导的好恶、政绩的大小来建设实训基地。在同一区域内学校重复投资,先进设备利用率较低,实训设备的兼容性较差,导致资金浪费与重复建设[16]。虽然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临床护理的技能学习,也都建立了一定规模的护理实训基地,但是真正开放实训基地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实训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应与医疗机构、学校的要求规划相统一,找准双方利益的最佳结合点,达到互利互赢的目的。高职院校可以为医院进行订单式培养,为医院解决医疗技术问题提供技术服务,为医院职业培训提供校内实训场地及资源。医院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及技术、真实的医疗工作环境,提供医学护理兼职教师,从实习护生中择优录入,为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建设提供有益指导[17]。高职教育只有通过与医院的双向合作交流,加大开放共享力度,共谋发展,才能加快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步伐。

3.3 发挥现代计算机技术优势,构建实训基地数字化共享平台

护理实训基地共享模式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问题是成员内部较为复杂,各单位行政隶属关系各不相同,这就妨碍了护理实训基地的协调发展,相互沟通合作较为困难,使基地建设的相关信息不能共同分享,加之成员之间信息化建设实力也不统一,参差不齐,也造成基地资源与运行状况等信息不能及时共享。通过互联网+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利用互联网+技术,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由政府提供资金保障,优势院校带头引领,相关单位积极参与,构建基地建设新体系,实现医教研协调发展,为培养技能紧缺型人才提供服务。近年来,计算机领域的新手段、新技术促进了各行业数字资源共享的新发展。伴随着网络融合的大力推进,云计算已经成为数字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新趋势,基于数字资源共享的云服务平台,也将为护理实训基地的数字资源管理和共享提供有力的保障[18]。

3.4 创新培训方式与方法,完善培训考核机制

共享型实训基地为社会各级各类技能培训提供场地及技术服务是其重要功能之一,目前这一类培训目标大都明确但培训内容、方法与培训形式则较为单一,所以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完善培训管理与约束机制十分必要。在培训形式上可以探索在不同的地区、企业、院校、基地之间协调合作的训练方式。在培训模式上可以根据培训对象的能力、素质、层次的不同设置相应的培养方案,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增设实战演练、菜单式选学等特色教学模块和教学内容。丰富培训的教学方法,大力提倡体验、情景模拟、研究讨论、互动教学,充分发挥网络学习平台功能[19]。强化实训考核的约束机制,按照实训计划对培训人员进行全程管理,建立培训档案全面记录训练过程与考核结果,制订培训前测试、教考分离、不合格者复考等考核制度,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单位反馈考试结果。创新培训方式方法,突出多方互助与合作,保障共享资源与共同发展。

3.5 以实践为导向,加强实训课程内容与特色教材的开发

理论与实践脱节是现今护理学科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现有的课程内容与教材能够满足学生理论学习的需要,但不能提供相关工作过程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出来的护理人才很难满足市场的要求。因此,设计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实训课程及教材是职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之处。要调整好课程内容中理论与实践的比重,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与工作能力的教学课程模块,而且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综合应用型的护理人才,不仅课程内容要不断改进,作为其载体的教材也要不断地更新,要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教学的要求,结合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选择教材或翻译、编写教材,还可以建设数字化教材供学生查阅与使用[20]。教材要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丰富护理实践与实验教学的相关内容,把“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把知识学习与工作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

3.6 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加强共享基地人文环境建设

第7篇: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SWOT分析法;社区全科教学师资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find coping strategies from the management of teachers'training in the whole course of community education, with the modern management of the SWOT analysis method.Methods By using SWOT analysis method,analyzing the training work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community general teaching,analysis of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oblems.Results Through the analysis,in overcoming disadvantages,grasp opportunities and avoid threats to the community on the basis of general teaching,teachers develop coping strategi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uture.Conclusion Using the SWOT theory of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of the community community general teach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advantages,disadvantages,and puts forward four kinds of coping strategies,and provides the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strategy for the community to carry out the training of the general teaching teachers on a regular basis.

Key words:SWOT analysis;Community general teaching faculty

SWOT分析法是哈佛大W商学院的企业战略决策教授安德鲁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S是指企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W是指企业内部的劣势(Weakness),O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y),T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威胁(Threat)[1]。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仍处于探索阶段,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师是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而全科医学师资的综合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全科医生的根本保障[3]。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3年被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为上海市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教学基地。按照上海市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岗位职责和培养标准,以全科医师培养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社区全科医学师资教学能力和水平,保证全科医师培养质量为目标,开展本中心全科医学师资培养工作。目前,中心已获得上海市全科医学师资资格14人。本文旨在从管理学层面对社区全科教学师资培养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 SWOT 分析,并积极思考应对策略。

1 社区全科教学师资培养的SWOT分析

1.1优势(Strength)

1.1.1社区“硬环境”过硬是全科师资培养的有力保障 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3年被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为上海市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教学基地。中心重视教学基地建设和社区全科医学师资培养,在硬件配置上专项建设全科规范化教学门诊,教学设施和技能培训设备完善;在组织管理上专人负责教学管理;在整章建制上根据《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的文件精神及《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等建立了《中心全科社区实践管理制度》,为社区全科医学师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1.2多途径培养社区全科医学师资的实践取得一定经验

1.1.2.1师资选拔 中心根据卫生部社区教学基地要求,将中心本科学历、中级职称以上、取得全科证书且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热爱教学工作的医师纳入到师资队伍中。通过分批参加卫生部或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举办的“全科医学教学基地师资培训”,取得全科医学师资资格。

1.1.2.2师资培养 在师资的继续教育和学习培训上,中心给予时间保证和机会优先。①定期参加上级教学医院的教学查房[4],如中山医院、华东医院等,以加快师资队伍的提升。②参加国内相关全科教学学习班和交流活动;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观摩[5],每年保证师资至少参加一次国内相关学习。

在师资的教学能力上,中心注重教学规范和教学技能的提升。我们制定了教学计划、教案撰写、教学内容和教学反馈的制度。规定师资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和进度,根据教学重点撰写教案,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课件PPT。加强对师资的指导、考核监督,使教学工作规范开展,通过不断地接受教学反馈,使师资的教学质量在改进中得到提升。针对师资教学经验不足,表达能力欠缺等问题,中心邀请卫生培训中心的老师对教案书写,讲课技巧、课件制作等逐一进行专项培训,每年组织师资讲课比赛,为师资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综合培养师资的教学技能。

在师资的科研能力上,中心也关注到优秀的全科教学师资必须具备科研能力。我们每年设置院级课题申报,通过课题申报,专家点评指导,来锻炼提升师资的科研能力,并将成熟的课题进一步参加区、市的课题申报。中心还制定了科研激励政策,在经费支持和职称晋升方面给予保证。

1.1.3依托三级医院优质资源,提升师资能级 中心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开设了中山-虹桥全科专家教学门诊。全科专家门诊的带教病种涉及多个系统,每名患者有充分的就诊时间,可以很好地进行医患沟通。全科专家门诊为规范化培养的医生提供发展和学习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系统性、整体性的全科思维方式[6]。同时,中心与华东医院、光华医院、同仁医院等三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以专病门诊的形式,依托三级医院专家资源,指派师资参加专病门诊学习,参与专项课题,提升医疗技术和师资的专业能级。

1.2劣势(Weakness)

1.2.1社区全科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以往的转岗培训、住院医师培训等人才培养方式可解决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的燃眉之急,却也带来了培训不规范、知识技能不健全、队伍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7]。社区全科教学师资主要来源于社区全科医师队伍,社区工作经验丰富,但是没有经过正规教学方法的培训,教学技能缺乏,规培医院与社区教学基地互动联系不够,再加近年全科医师队伍不稳定,总体社区全科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1.2.2社区全科教学师资教学时间不足,积极性不高 目前,教学工作仍是全科医学师资的兼职工作,在带教上其付出的劳动也没有匹配的报酬,因此在完成繁忙的社区全科“六位一体”工作之余,社区全科教学师资教学时间不足,难以充分调动全科医学师资的带教积极性和保证带教质量。

1.2.3社区全科教学师资职业发展欠缺,考核激励不完善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的职业发展是晋升主治医师、主任医师,没有确立作为社区全科教学师资,可以晋升讲师、教授的职业发展体系,一定程度阻碍了社区全科教学师资培养。同时,全科医学师资考核标准和激励机制尚有不足[8]。在教学实践中,学员对师资的评价常碍于情面或缺乏第三方的客观考评,无法完全真实反映带教师资的教学水平[9]。

1.3机会(Opportunity)

1.3.1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是深化社区l生服务改革的方向之一 全科医学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也是丰富和健全医学体系、保障和改善居民健康的必然要求。2010 年3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 6 部委员会联合印发 《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9],明确提出到 2020 年在我国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实现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积极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全科医学人才是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重点,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途径。

1.3.2社区全科教学师资培养是培养高质量全科医生,保障全科医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目前我国对全科医生的职能定位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目的是通过为居民提供方便、经济、有效、连续的综合性医疗卫生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全方位的责任式管理[10]。肩负着培养全科医生重任的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全科医学教育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其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加强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全科医学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全科医学人才的基础[11]。

1.4威胁(Threat) 就我国全科医学师资培训来看,目前,我国已经批准了部分具有全科医学师资培训资格的机构,但在数量上尚不能满足大量急需进行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的现实需求,部分培训机构的师资甚至存在尚未接受过任何国家级和省级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的问题,从而很难保证培训效果。各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和学时不统一,有些机构仅培训1~2 d,无法充分保证培训质量[12]。全科医学师资培训教材匮乏,虽然人民卫生出版社于 2013 年出版了 《全科医学师资培训教学指导》,但全国各地对该书的使用还尚未普及,对全科医学师资培训与继续教育缺乏持续性和统一规定,不管是在全科医学学术发展还是全科医学教学方法上均缺乏具体统一的培训方案[13]。

就我国全科医学师资队伍来看,全科医学师资队伍梯队中缺乏高等医学院校专职师资,因此在全科医学理论和教学技能方面存在缺陷[14]。社区全科医学师资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理论知识,全科医学师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均急需提升[15]。目前,薄弱的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已成为制约全科医学教育发展和质量提高的瓶颈[10]。

2 社区全科教学师资培养的对策建议

2.1加强社区教学基地平台建设 没有合格的全科医学教学基地和高素质的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培养全科医学专业人才的目标就难以实现[16]。社区教学基地是社区全科教学师资成长的平台,对应全科医学发展前景,可以吸纳条件成熟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建设医学院校附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将医学院校的教学经验、专家资源、规培医院和各类优势引入社区,增加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联动,给予社区全科教学师资同质化培养的平台,定期在医学院校、三级医院交流学习的机会,打造社区全科教学师资培养的硬环境;另一方面依托医学院校,也为培养具有“双师”(即医师和教师)资格的社区全科教学师资创造一定的条件,今后优秀的社区全科教学骨干师资能进入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教学。

2.2加强社区全科教学师资培养 社区全科教学师资的培养需要持续注重医疗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①对全科医学师资教学能力可以从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等方面系统开展培养,对全科医学师资的教学能力考核给予具体界定标准,以促进教学相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教学质量。②全科医学师资必须不断充实学习强化基本医疗能力,时时关注和吸收本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并适时渗透到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水平,有效提高教学质量[10]。③全科医学师资需要掌握社区卫生科研方法,指导学员进行社区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基于社区的专病高危因素筛查及健康管理研究,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与管理问题研究等,也能积极推进全科医学发展。

3 结论

通过对在社区开展社区全科教学师资培养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在深化医改和发展全科医学的机遇背景下,既有积极开展社区全科教学师资培养的阶段性成果和经验积累,也存在社区全科教学师资自身认识不足、能力不足、精力不足等劣势和社区全科教学师资培养缺乏持续性和统一性的外部限制。我们就社区教学基地建设和社区全科教学师资培养提出对应策略,提出建设院校附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标,培养具有“双师”资格的社区全科教学师资,全面提升社区全科教学师资医、教、研综合能力。中心也将立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革发展实际,为保障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全科医学学科的健康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杜光会,赵光斌,林敏,等.全科医学中心SWOT分析与策略[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1,33(4):176-178.

[2]赵洁,单炯.上海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实习基地教学开展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3):203-205.

[3]王翔,李健,赵光斌,等.大型综合性医院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模式探索[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5):276-278.

[4]寿涓,祝珠.中山医院全科医学毕业后教育及评估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8-10.

[5]周志衡,王家骥,雷毅雄,等.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9):763-764.

[6]李娅玲,祝珠,寿涓,等.中山-潍坊全科专家门诊教学实践与探讨[J].上海医药,2015,36(6):11-13.

[7]门寒隽,韩建军.当前我国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6,9(3):185-187.

[8]刘何根,赵志军,王莹,等.影响全科医师培训效益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3):12-14.

[9]王碧浪,刘颖,张勤,等.全科医生骨干师资培训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2,10(1):39-40.

[10]陆媛,于德华,潘莹,等.国内外全科医学师资标准现状及建设设想[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1):2493-2497.

[11]徐江荣,郭化山.提升专科层次全科医学师资整体素质的有效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8):3258-3259.

[12]王小飞,刘海松,李红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3):80-81,87.

[13]郑玉英,阎作勤,余情,等.上海市住院t师规范化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3):459-461.

[14]单红娟,王壮.关于全科医学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及对策建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3):147-148.

第8篇: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化教育;对接服务;示范户;基地示范;培训

成人职业教育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教学方法必须以适应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切入点和目标,深化教学方法改革,体现以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以及加大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符合当地实际,体现职教培训特色,发挥学校办学特色。近年来,化技术学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走出了一条符合成人教育办学模式特色,又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成功实践模式,近年来,以农科教相结合的办学特色,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主要手段,开展了基于现代农村技术传播和培训的办学模式创新,走出以社区办学形式的成人职业教育之路。

1坚持成人教育的办学方向,找准定位明确方向。以农科教实际项目培训为导向,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教学目标。

1.1 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积极探索成人教育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近年来,宁波全市范围内的成人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教育培训体系初步形成,各级成人教育的规模和质量逐年得到扩大与提高。为顺应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农村成人教育事业得到政府重视、社会支持。筛选了一批培训质量高、专业种类全、社会信誉好的培训学校,开展专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推动社会教育公平,提高群众文化技能素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因此,要使成人教育适应当前知识经济和新科技变革的要求,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建立起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模式。“教育模式”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体式样,是在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所反映的程序和方法,农科教特色在于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农村成人教育和培训模式是当前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适应当地经济发展要求,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当前农村教育培训的快速发展实际。两年来,我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组织一定方式的培训,以产学结合,校户合作、校企合作为主线,加大科技支农力度,完善工作机制,运行模式有新的特点。在调研基础上,开展了校户联姻结对,基地辐射示范的新型培训模式,遴选一批专业水平高,服务意识强的教师担任理论教学和实践培训的专职队伍,以基地建设和农民培训为载体,促进成人教育与社会的衔接,提高教学效果和影响力,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

1.2 发挥社区成人教育资源优势,针对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开展农民教育和培训。

借鉴国内外社区成人教育的成功实践,在分析当地经济社会条件的基础上,有重点分阶段提出了针对性强的教育培训形式,发挥成人学校的教学资源优势,教学人才资源优势,同时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有重点地实施基于工作能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农民技能培训模式,提出了基于农户生产技能水平提高,实践能力提升和创业能力增强的教育培训模式,孕育和产生了一批典型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和示范专业农户与基地,起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近几年,成人学校努力实践,积极探索,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农民培训体系,实践证明,这种培训模式是受农民欢迎的,也经得起市场考验。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建成后,各系统、各部门规划布置的各类农民教育培训项目,通过培训有力促进了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发展的联系。创新成人教育培训、教育模式,既能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又能为农民所喜欢接受,成人职业教育只有贴近市场、贴近企业,贴近农村实际,才能有效促进资源的整合利用,发挥特长,有效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产方式的改进。新农村的农民教育如何进行,这里说的新农民教育是农民通过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学习、分类指导,针对性的培训,分层次有目标的培训,按需求发展,探索和建立培训―扶持―创业―联营相结合的农民教育新模式。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加大技术培训工作。成人学校把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作为科技兴农的重点工作来抓,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训服务力度。

2课程设置体现学以致用、产教结合,以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技术需求为导向,以浅显易懂和实际应用性较强为目标,把农民的技术需求与培训方式结合。

2.1 明确成人教育课程设置导向,根据受训对象创新教学手段。

化技术学校的教学目标主要从职业技能导向型、生产技术培训型、学历导向型、和学习导向型等四种形式。根据受教育、培训对象的文化水平,专业技术现状,开展针对性强的技术服务和知识、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是农村化教育生产技术培训型的主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因而,成人学校审时度势,客观分析存在的自身优势,结合办学的方向和技术服务内容,根据培训教育对象的文化素质和技能现状,有针对性选择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在教学方法上,照顾培训对象的实际,加大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突出先进适用技术的培训和相关知识的传播,顺应农民文化技能提高的需要,试验教学和演示教学有机结合,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结合。

2.2 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民技术需求,设置针对性强的培训项目。

开办农函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2年来重点举办了水蜜桃、雷竹、花卉、银杏等实用技术培训班,根据专业技术需求和产业发展的特色,有针对性地邀请专家、当地科技带头人给广大学员讲课,提高受训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和水平,从而使我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一直处于全市领先地位,2009年又有15位示范户、专业户成功申报了农民技术员职称,为当地群众的科技致富能力提升和文化水平提高起到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为了加大教学、科研成果推广力度,经过调研,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有针对性进行选择应用性、辐射能力较强的课程,选择果树栽培、林特树种引种、花卉栽培、实用技术培训等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先进适用为原则,把先进栽培技术、生产、应用性较好的项目纳入教学内容中。

3探索农村成人教育新模式,以现场培训和授课模式创新为载体,突出校户联姻,结对扶持的教学形式创新,以培养农民专业户的种植技能为抓手。

3.1 根据培训对象实际状况,设置教学内容,增强学员就业创业能力。

当前,改革教学方式的关键是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实际,培训对象的特点,采用技术引导,近几年来,成人学校在服务地方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成人教育创新发展之路。连续3年来,在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已经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教育之路。能根据授课对象、灵活采用多种途径,根据授课对象的业务、文化水平,制定了符合实际的的教育模式,体现授课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培训方案,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为了解决当地残疾人再就业,为他们的生存发展提供机会,特地举办了3期残疾人水蜜桃专业户技能培训班,为他们开展特色果树的种植、培育、管理水平与提高创造良好平台,社会反响良好,实际效果明显。

3.2 充实完善培训设施条件,重点培养专业户和种植能手。

发挥成人学校的教学资源优势,建立基地,组建专业合作社,进行科普交流。一是科普基地硬件建设,现有科普培训基地设在社区学院,拥有可容纳100多人的多媒体培训厅1个、教室5间,其中电脑教学室1间、图书室1间、农技实验室2个、农产品保鲜库1个。二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成人学校教育中心地位明确,以特色专业服务和建设为载体,抓好优质水蜜桃、优质雷笋、银杏、板粟与苗木花卉五大基地建设,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幅射总面积近10万亩,其中水蜜桃、雷笋、银杏分别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论证。2009年12月,在镇科协牵头下,镇政府和成人学校的支持下新创办了竹笋专业合作社,引领笋农走合作之路,科技种植之路和雷竹产业建设之路。优质水蜜桃获浙江省农博会金奖、有机雷笋获宁波市农产品奖。在成人学校教学培训和科技示范服务下,依托教学资源和科技力量,为当地雷竹产业种植提供技术服务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成人学校学员省级科技示范户唐茂宝、陈根国分别成为当地雷竹、银杏栽培技术能人,市级科技示范户虞如坤在实施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中,刻苦钻研、科技致富,创雷笋、水蜜桃年收入达40余万元,在成人学校专业教师的技术指导帮助下,他们勤于实践,积极探索,在科技示范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为周边科技致富树立了榜样,也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特色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发挥成人学校的人才科技优势,推行校户联姻结对,鼓励教师参与农业科研、项目开发与农业特色基地建设,建立林特、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具的特色产业基地,如雷竹、水蜜桃、梨子、草莓、、红枫、五针松等科技示范基地,通过科技带动和示范,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水果、竹笋、花卉、苗木等四大优势的农业产业化基地。

4服务地方经济找准切入点,有重点分步骤开展相应的培训教育。以林特、花卉、苗木、果树等的生产、经营为主线,开展种植技术教育培训。

4.1 根据农村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培养懂经营、技能强的新型农民。

发展现代农业对提高当地社会经济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在块状经济、区域经济日益显现的情况下,发展农村经济需要有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技术骨干和专业示范户的引领。当前社区成人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培养应用型、懂管理、会经营和具有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培养专业带头人和科技示范户,需要各级部门的关注和扶持。成人学校近年来,已经在培训新型农民的过程中率先做出示范。特别是一批专业示范户已经在培养方式的示范下孕育成长起来,科技知识的传播,信息的使用,生产方式的革新,都是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而成。学校所在地区是特色林业、花卉、果树和经济作物比较发达和显著的地区,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是促进现代农业、林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力量。因此,课程开发十分注重学员、农民的文化技术现状,有重点、分阶段、分步骤开展相关技术培训,以实用技术传播为主线,在科技示范引领、种植规模拓展,特色服务等方面,注重培训对象的文化水平和科技开发水平,注重科技成果的应用和实际产生的效果,因而,教学

模式也十分注重结合人才培养和服务当地经济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课程,以农民参与性学习为动力,强化知识、技术的运用,把农民易于接受、容易领会、学懂的知识、新技术作为开发相应课程的内容,把先进、适用的知识、技术成果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使成人教育模式得到创新,并与实际种植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基地建设中需要具有科技水平较高,具有一技之长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做后盾。必须加大科技的培训力度,加大示范基地建设的科技含量,以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为手段,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法上加大改革。

4.2 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根据生产种植技术难题,组织科技力量攻关。

目前,以课堂理论传授和实际生产、试验相结合为主要形式,把科技、生产、推广技术、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在教学内容筛选上,结合学校所在地区农业产业的特征和发展要求,选择水蜜桃、雷竹、苗木、花卉、茶叶、芋艿头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技术为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示范。如利用培训指导教师的科技力量和专业能力,邀请他们现场开展实地指导,对于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予以解决,如近年来对于长期覆盖种植雷竹林土壤肥力退化的问题,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分析问题症结,提出施肥改良方案和雷竹种植方式的改进技术。尤其是培训雷竹种植示范大户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种植技术改进以来,通过学校结对农户的实践,培训专业大户和科技示范户150户,通过农户的示范,建设了专业基地2000亩,基地生产的科技含量逐年提高,产品产值也呈现连年稳定提高的格局。

以银杏人工授粉技术为核心,嫁接技术为关键,继续开展优良品种的选育,扩大基地种植面积,在近两年中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基地的辐射效应明显,成果显著。在成人学校的直接培养指导下,以科技下乡服务,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学校与专业大户结对联姻,科技人员现场示范和技术讲解做得有声有色,农村科技示范基地宣传报道也做得十分突出。农户结对帮扶成效显著。在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同时,镇科协根据区域特色发展农业经济的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召开研讨会,提炼结累经验,发现问题,研究对策,认真撰写调查报告、总结论文。

总而言之,在经过探索性实践的基础上,成人学校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能以受培训学员的实际状况,灵活采用理论传授、技能现场培训、问题解决回访、农民实际参与的联动教学模式,有力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教学质量提升,保证了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社会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林.成人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我国成人教育立法的探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3).

[2]谢维和.论教育理论发展的时代特点――教育学概念体系的创新与转型[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23(2).

[3]程静,陈超.学习化社会与成人教育转型[J].成人教育,2003,24,(Z2).

[4]谢维和.论教育理论发展的时代特点――教育学概念体系的创新与转型[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23(2).

[5]刘洋.中国农村社区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陕西杨凌,2003,9.

[6]霍玉文.山东省乡镇化技术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改革对策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山东曲阜,2006,4.

[7]滕金芳.农村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18(2),45-48.

[8]崔小红,李三富.对农村成人教育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07,16(2),22-25.

[9]孙诚.我国乡镇化技术学校的发展现状与若干建议(下)[J].成人教育,2008,18(6),24-27

[10]朱军.新世纪我国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南京,2008,6.

第9篇: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总体要求,根据学校的自身特点及现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医疗工作的需要出发,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医院文化为引领,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知识技能型护理人才为目的,建立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结构体系和运行机制。

2建设目标

通过学校护理专业教师及医院专家的共同努力,使护理实训基地成为设施先进、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作高效、社会服务性能良好,为护理专业及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提供技能训练,为护理专业教师提供技能提升及科研平台的现代化实训基地。建成后的护理实训基地成为集专业教学、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岗位技能培训、医疗服务为一体,引领、示范、辐射作用突出的专业人才培养基地,能为社会发展、人民健康培养优质护理人才。

3总体思路

鉴于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对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我校对10余家医院及先进院校的护理实训基地进行了参观、调研,在充分听取行业专家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以完善实训室功能、拓展实训项目、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为核心的,学校-医院共建式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并对此方案付诸实践。在此期间不断跟踪学生的实训效果及医院的反馈意见,对不足的地方进行及时改进。

4实训基地建设管理的基本情况

4.1整体布局及环境建设

4.1.1整体布局

护理实训基地总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一共分为三个实训功能区:①医学基础实训区,面积约1000平方米,主要开展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病理学基础、药物学基础等课程的实验(训)教学;②基础护理实训区,面积约1000平方米,主要开展护理学基础的实训教学;③专科护理实训区,面积约2000平方米,主要开展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健康评估、急救护理、中医护理、社区护理护理等课程的实训教学。实训基地可同时满足1440名学生的实训教学的需要及技能鉴定,可操作实训项目达150余项,覆盖教学大纲、职业技能鉴定、技能竞赛等多层次要求。

4.1.2人文“软环境”建设

我校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利用实训室内及走廊的墙面,安装科普展板、行业标准、护士形象与礼仪规范,并悬挂南丁格尔相、医学生誓言、日内瓦宣言,名人警句等,体现专业文化,培养学生爱业敬业,在学习中体悟医务工作者的严谨、仁爱。并注意充分利用实训各种技能培训及比赛,让师生都融入比、学、敢、帮、超的教与学的氛围,形成一股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正能量,使师生的专业技能、道德情操、团队精神、创新能力等素养得到升华。

4.2完善设施设备,与国内先进水平接轨

第一,按照三级甲等医院病房规格,满足各功能区基本教学需要。基础护理实训区,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了模拟中央供氧、模拟中央吸痰、模拟中心呼叫系统、天轨输液架、防撞扶手及其他基础护理必备的设备设施,在满足基础护理实践教学的同时,给学生一种医院真实的环境感受;专科护理实训区,配合各专科教学,进行了有各科特点的改造,如妇儿实训区增设了新生儿沐浴、游泳室、新生儿病房,外科实训区进行了洁净区和非洁净区的划分等。实训基地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先进技术有所了解和掌握。第二,充分考虑学科间的联系,使实训室具备通用型技能的实训教学条件,以便有效利用实训场所。《生理学基础》、《药物学基础》与《病理生理学》实验室共建,《病理学基础》、《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与《组织胚胎学》实验室共建,《基础护理学》实训室与《健康评估》体格检查室共建,可以高效整合教学资源,无形中增大实验场地,更好地满足实验(训)需要。第三,各实训区配备多媒体投影、触控显示系统、示教反示教系统用于训练前的示教、操作录像观看,也便于学生反复观摩、自主训练。第四,虚拟实训软件的建设。我校与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共建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基础护理、儿科护理等4套实训软件,将护理技能操作编入软件之中,模拟临床真实情境进行操作练习,从学生接触患者开始到整个护理操作结束,每步操作都设定了标准,并通过不断变化的病例让学生举一反三,灵活处理,最终还可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打分和点评,以人机对话形式完成操作考核。该软件既满足教学,也可为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专科护理技能训练提供支持,从而避免或减少因护理操作不当而引起的护患纠纷。在操作过程中,趣味性强,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学生反映好。

4.3加强实训基地管理

4.3.1管理构架

我校实训中心采用教务科-教学部-学科组-实训室管理人员四级责任制管理,教务科提出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整体规划并申报财政预算,教学部负责对部属实训基地建设提出规划及进行学科间实训室的协调,学科组主要提出各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方案及物品采购,实训室管理人员直接负责实训场地及物品的管理。

4.3.2完善管理制度使管理规范化

在原有实训基地管理基础上,完善或修订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第一,每个实训室制定富有该实训室特色的实训室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实训带教教师岗位职责、学生管理制度,并将这些制度上墙,让老师及学生时时看得见、照着做,把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渗透到实训室管理的每个细节。第二,通过学科组研讨,制定出每个实训仪器的规范使用流程,并将其悬挂在实训仪器上,规范学生的操作。第三,建立实验室开放使用制度,在课外时间对学生开放,并安排教师指导,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熟练所学操作,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能力。第四,建立实训室管理教师考核制度,将实训室的建设、实训开课率、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使用率与实训室管理教师的学期考核直接挂钩,从制度上对实训室管理教师进行要求,确保实训室为教师授课,学生实训提供最有利的保障。设计印刷《实验(训)室使用登记本》、《实验(训)设备使用登记本》、《低值易耗品及一次性材料账薄》、《实验(训)用物领取登记本》、《实验(训)设备损坏、丢失、赔偿登记本》、《实验(训)药品登记本》、《实验(训)废弃物净化处理登记本》、《实验(训)设备检查维修登记本》、《实验(训)仪器设备报废申请表》、《实验(训)课表》、《实验(训)常规检查记录表》等多个文件,做到实验(训)场所和物品的科学规范管理。

4.4开展职业培训,拓展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

4.4.1开展临床专项技能培训工作

利用护理实训中心的仪器、设备,与周边医院和社区衔接,为临床护士岗前专项技能培训提供服务。模拟病区可为各医院参加省市技能比赛的护士提供训练场所及设备。

4.4.2开展短期培训,发挥技能考核鉴定的社会功能

我校于2010年10月已被卫生部卫生行业职业技能中心授予“四川省卫生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可承担卫生行业中、高级《护理员》、《妇幼保健员》、《医学信息技术》、《药剂员》、《检验员》、《口腔修复工》的技能鉴定,学校先后与四川省劳动保障厅、四川省卫生厅等部门接洽,具备中、高级《养老护理员》、《保健按摩师》、《刮痧师》、《健康管理师》的培训与考核鉴定的资格。充分利用护理实训基地设施设备和师资力量,面向实习生、毕业生、社会人员开展《护理员》、《妇幼保健员》、《医学信息技术》、《养老护理员》、《保健按摩师》、《刮痧师》、《健康管理师》等短期培训与考核鉴定。每年培训人数可达1000人以上。

5实训基地建设中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