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能部门晋升考核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警务技能;现状;分析;对策
当前监狱押犯成分日趋复杂,暴力、涉毒、涉黑罪犯比例日益增加,监狱罪犯打架、脱逃、袭警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监狱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加,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监狱警察的警务技能是监狱警察行刑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素质,对确保监狱安全,维护监狱正常秩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司法部、部监狱局及各省监狱局都很重视监狱警察的警务技能训练,20__年出台监狱警察实用技能训练提要;20__年出台了岗位练兵要点;警察使用警械及枪支管理条例、监狱法、警察法中对警察警务技能的要求都有详尽规范。尽管如此,监狱警察的警务技能现状不能令人满意。笔者就近几年浙江监狱警察警务技能训练考核状况作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监狱警察警务技能现状
1.监狱警察警务技能基础较差
(1)警务技能合格率低。监狱系统警察警衔晋升中“凡晋必考”有警务技能训练和考核项目,笔者抽查了从20__年~20__年中九期警衔晋升的警务技能考核情况:
抽查项目体能合格率说明
司升司(三期)78%训练考核时间1天
司升督(三期)75%训练考核时间1天
督升督(三期)50%训练考核时间半天;每期有20名以上干警因病申请免考
监狱每年向社会招考公务员警察,招录公务员“凡进必考”,20__年浙江省监狱系统向社会招录124名监狱警察在上岗资格考试中有37名新警体能不合格,不合格率达30%。另外,监狱总局近年来每年都在浙江举办全国狱内侦查培训班,其中有射击科目的训练和考核,时间一天,在15米靶5发精度射击科目考核中,25环以上合格率不足25%,40环以上的优良率不足7%,有部分学员从来没摸过枪。因为技能熟练程度不够,训练时间短,考虑安全性因素,从20__年开始就取消了该项训练和考核。20__年乔司监狱防暴队在我院进行射击科目训练与考核,时间1天,实弹1600发,人员40人,64式手枪15米精射合格率50%;40环以上5人,优良率12.5%。
(2)投入不足。场地、器材投入不足,监狱缺少警务技能的练习场所和设备,如擒拿技能练习需场所和安全保护垫子,岗位练兵警务技能训练科目中有枪支和警械具考核要求,但目前很多监狱都是刀枪入库,有些监狱因枪支弹药长久不用损坏严重,锈迹斑斑。射击科目由于场地缺少,安全性要求高很难开展训练。制度建设不足,警务技能训练方案和制度缺乏完整性和延续性,具体涉及到人、材、物,如教官产生机制、民警体能和技能训练时间保证、教材选用机制、场地建设、资金投入;另外,训练的目标、考核方案、效果评价等都值得深入研究。
(3)缺少专职人员。监狱系统警务技能训练和岗位练兵是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职能部门是政治处,但目前职能部门并没有因为职能的增加而增加相应的专门人员和机构,很多情况是临时组建练兵办公室,缺少专人管理和训练,缺乏长效机制。
2.监狱警察警务技能针对性不强
当前监狱警察警务技能的训练和考核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类是大练兵形式,以年龄段分类考核相关科目;另一类是以警衔培训为主,分为升司、司升司、司升督、督升督、督升监培训,在此基础上再以年龄段分类,进行同一科目的考核,没有考虑监狱警察的岗位、职业的要素,根据不同岗位设置不同类型的警务技能训练和考核方案,如监狱领导岗位、基层干警、监狱防暴队、狱侦警察等在工作中所处的环境不同,面对暴力突发事件的危险程度不一样,采取措施也不同。
3.监狱警察警务技能实用性欠缺
监狱警察警务技能训练内容目前主要以队列、体能、擒敌拳、警械具使用为主,基层监狱警察普遍反应警务技能很重要,但不实用,如擒敌拳套路在实战中不能运用,射击次数少且只练精度射击。监狱有处置突发性事件的预案,但演练时间少,很多预案作为上级交待的任务锁在办公桌里。监狱警察的战斗力明显不高,暴力突发事件中监狱警察受伤、牺牲现象严重。如浙江第五监狱罪犯徐光伍袭警案件,湖南郴州监狱罪犯邓勇凶杀案,福建闽西监狱罪犯李炳杀警劫车脱逃案等。
二、监狱警察警务技能要素分析
分析和了解警务技能的执法要素,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警务技能对监管工作的重要性。
1.强制性要素
警务技能强制性要素主要表现在当罪犯使用暴力行为,严重破坏监规监纪,警告无效的情况下,警察采用强有力措施控制罪犯,阻止罪犯继续实施犯罪,具有暴力性。警察使用强制性手段是国家强制力的表现,是警察的职务行为,受法律保护。警察运用强制力手段须具备良好的体能和精湛的技战术。
2.安全性要素
监狱警察在执法活动中使用警务技能要考虑安全要素,要考虑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如使用电警棍要考虑电击部位,是否会被抢夺和对罪犯造成生命危险;找罪犯个别谈话考虑对方是否袭警及应对措施,是否能安全有效控制罪犯劳动现场的突况,进监、出监是否进行安全检查,追抓逃犯的技、战术处置等。
3.合法性要素
监狱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使用警务技能受到国家法律保护,要熟悉人民警察法、监狱法、警察使用警械和枪支管理条理中关于警务技能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执法过程中防止执法过当,如使用警绳捆绑罪犯强度过大和长时间捆绑造成肌肉组织坏死;禁闭时间过长;没有把握射击条件就开枪射击;也要防止执法不为,如罪犯暴力袭警时,不能采用合理的防卫手段;罪犯打架斗殴没及时制止;罪犯进出劳动现场没有按规定搜身等。
4.程序性要素
警务技能在处置暴力性的突发事件中应有严格的程序和规范,如处突事件中收集和分析情报——方案制定——行动实施——反馈信息——调整计划——调整行动,指挥员及时掌握情况,正确、有效的指挥,战斗员训练有素的现场处置,能及时控制事件的发展,降低损失程度。程序性要素要求警察有熟练的技战术技能,严明的组织纪律,系统的全局观念,同时,能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有勇敢、顽强、机敏的战斗作风和互助、协调的配合能力。
三、监狱警察警务技能发展对策
对监狱警务技能执法要素的分析,使我们认识到监管安全工作需要有高素质警务技能人才。针对目前监狱民警警务技能素质参差不齐,实用性不强,训练水平不高,场地器材不足等情况,提出如下对策:
1.加强警务技能基础建设
(1)制度建设。监狱民警的警务技能素质
是监狱警察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监狱警察战斗力的重要表现。监狱应建立警察作训部门,从制度着手规划警务技能训练内容和考核大纲,把警务技能考核纳入干警年度工作考核,作为民警职务晋升的一个指标。
(2)基地建设。监狱应增加经费投入,建设警察作训基地,配备管理人员,保证基地的正常运行,建立民警体能和技能状况的档案资料。
(3)师资教材建设。监狱应根据监所具体情况挑选实践经验丰富且有一定阅历的民警作小教员,经过培训,增加其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同时能不断归纳总结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找出其规律,编写切合监狱实际情况的案例教材作培训内容。
2.制定警务技能考评指标体系
评价监狱干警警务技能掌握情况,须有一套指标考评体系;警务技能的考核必须从实战出发,从岗位出发,分等级、分项目实施,从初任警员到警司、警督、警监都应有不同培训内容。对体能和技能应量化考核指标,对突发事件处置应有明确的处置程序,有评判的标准,有清淅的责任界限。下面列出的是基层单位监狱警察(每天都面对罪犯)在晋职培训过程中的体能、技能和战术的训练内容和指标。
内容项目
等级训练内容
与训练种类对应体能技能战术
一级晋升训练
(督升监)各监狱领导及同层次民警选用选用大型公共事件的组织指挥与处置、暴狱事件的组织指挥与处置
二级晋升训练
(司升督)各监区领导及同层次民警体能:力量、速度、耐力(根据年龄段对应)车辆驾驶、各种警械具使用、各类警用枪支使用、泅渡救生小型监狱平暴事件处置、监狱抓追逃犯事件处置、搜监处置
三级晋升训练
(员升司)各分监区领导及同层次民警体能:力量、速度、耐力(根据年龄段对应)防卫技术(高级)、射击(应用射击,高级)、攀登、手语联络、现场急救(高级)罪犯打架事件处置、罪犯群殴事件处置、罪犯哄闹监区事件处置、罪犯行凶事件处置
四级初任训练
(首次授衔)基层民警体能:力量、速度、耐力(根据年龄段对应)队列指挥、防卫技术、射击(应用射击初击)、械具使用、通信联络、现场急救(初级)突发事件现场处置:罪犯自残自伤事件、罪犯自杀事件、罪犯公开对抗事件、罪犯袭警事件、罪犯劫持人质事件注:1.训练内容中,技能项目可以根据监狱实际情况和培训时间选择。
2.监狱文职人员(基本与罪犯不接触)可以降低标准。
3.监狱防暴队员训练应追加技能训练项目。
3.警务技能训练的持续发展机制
(1)警务技能训练经常化
提高警务技能素质不仅是监狱民警工作的需要,更是监管安全保障的需要;警务技能训练要有完整的训练体系,更需充裕的时间来保证,把警务技能训练纳入工作范畴,使警务技能训练经常化,必将提高监狱民警的战斗力,对保证监狱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重要作用。
(2)警务技能训练科学化
警务技能训练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发展,从警察的训练理念到技术装备,从训练内容到手段方法,都随着新知识、新材料的发明而不断更新变化,警务技能训练要用科学发展观的方法作指导,在训练中运用先进的方法,学会新技术,掌握新技能,结合工作,应用实战。
实施背景
企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原有的薪酬分配体系暴露出与企业持续、稳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诸如对技术骨干人才和优秀职工的激励力度不大、工资标准随企业效益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动态调整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等等,同时对核心人才、关键岗位倾斜力度仍不够,核心人才、关键岗位人员薪酬的市场竞争力水平普遍偏低等。
职工晋升渠道偏窄
在“职务升则薪酬升”的薪酬管理体系中,职工往往因晋升渠道较窄导致收入与贡献不匹配,致使部分人才流失的现象呈上升趋势,企业人才危机日益显现。
薪酬与绩效关联度偏低
各二级部门职工工资的增长虽然与北京院整体效益提升挂钩浮动,但没能有效实现薪酬与绩效密切相联,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平均主义,收入差距不明显,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业务骨干满意度低。
建立薪酬动态调整机制的需要
原有薪酬管理体系相对僵化,缺乏动态改进机制,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以及市场变化对企业提出的要求。改进原有薪酬管理体系,制定新的、能更好满足企业持续稳定发展要求、更能体现“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薪酬管理体系,已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薪酬管理体系简介
薪酬管理体系构建原则
现行改进后的薪酬管理体系是一套“以市场为导向、以考核为基础、以绩效为重点”,能较好体现技术、人才对企业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分配体系。现行薪酬管理体系构建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及绩效考核、动态管理的原则,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二是体现北京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有利于吸引、激励和留住人才,有利于企业持续、更好、更快的发展。三是将职工薪酬总体水平,按照与企业经济效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进行动态调整。
薪酬管理体系核心
现行薪酬管理体系是以宽带薪酬理论为基本依据,并将个性化绩效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发放相对接,薪酬管理体系中设置四个岗位晋升通道,分别是行政管理通道、专业技术通道、项目管理通道和技术专家通道。职工薪酬由按月发放的固定工资与按年发放的绩效工资两大部分组成。其中:
(1)固定工资。职工的固定工资主要由基础工资、年功工资和岗位工资组成,其中:基础工资按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年功工资由工龄工资和院龄工资组成;岗位工资主要依托宽带薪酬理论,通过“以岗定薪,以绩取酬,动态调整”的方式确定发放标准,即:设定九个薪酬等级条带(岗级),每一个薪酬等级条带设有多个薪级(可无限增加),使每一个岗级条带具有较宽的薪酬变动范围,打通“调薪级、调岗级”通道,实现收入与岗位、能力、绩效挂钩,充分发挥薪酬管理的杠杆作用,激发职工积极性,畅通人才发展通道。
(2)绩效工资。北京院结合企业实际,通过修订已有的绩效考核办法,大力推进个性化绩效考核管理与创新,使职工绩效工资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有效对接,达到了通过发放绩效工资有效激励与约束职工的目的,并在整个薪酬管理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立薪酬管理委员会和岗位技能评审委员会
薪酬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研究拟定薪酬分配方案,对薪酬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监督、提出修改、完善意见,确保薪酬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北京院的发展要求。岗位技能评审委员会主要负责专业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才的评审、技能评定晋升岗级等。
薪酬管理体系的改进与创新
固定工资
(1)确定固定工资带宽与薪级。为解决原薪酬体系中固定工资等级制度存在的问题,北京院紧密结合本企业实际,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确保工资分配在有利于吸引、激励和留住优秀职工以及重要岗位和关键岗位职工的前提下,确定北京院宽带薪酬划分为9岗12级,即9个工资带宽,每一个工资带宽包含12个薪级(薪级按所在岗级的薪级差可顺延)。
(2)确定岗位工资岗级、薪级标准。岗位工资的岗级、薪级标准确定是薪酬体系创新的基础工作,是整个创新工作的关键。北京院在参照国内同行业市场工资水平和工资变动区间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最高工资和最低工资,并参照宽带薪酬理论中有关计算方法,完成为北京院宽带薪酬带宽的定价。
(3)确定职工岗位工资岗级与薪级。首先,确定各岗位对应的岗级、具体任职要求和资格,例如“一级设计师”为5岗技术类,要求达到具备本专业的项目设计策划能力、主要产品的审查把关能力或部门各专业的组织、协调能力;“业务承办”为2岗管理类,就要求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承担一般事务性工作以及服务岗位的工作人员等等。其次,综合考虑以下元素:职工业务水平的高低和工作能力的大小;岗位责任大小和岗位的重要程度;工作业绩和对企业的贡献;工作强度大小和工作条件的艰苦程度;资历和在本企业服务的时间;同类人员劳动力市场的工资价位等,最终确定每一名职工的岗位工资岗级与薪级。对院急需的特殊人才,其岗位工资及薪级可由院与职工本人双方协商确定。
(4)建立岗位工资动态调整机制。随着市场、行业以及企业内部的变化,及时“调薪级、调岗级”逐渐成为整个薪酬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岗位工资除随职务升降、职称晋升、特殊贡献进行调整以外,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动态调整:
①定期调整岗位工资薪级。职工岗位工资薪级调整每两年(奇数年)调整一次。院给予二级部门调整权限,按一定比例调整职工岗位工资薪级。
②岗位技能评定晋升岗级。岗位技能评定晋升岗级每两年(偶数年)进行一次。实施岗位技能评定晋升岗级,在不增加职位的前提下,为达到同等任职能力的职工提供相同岗位工资待遇,起到了有效激励员工,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稳定人才队伍的作用。截至目前,岗位技能评定晋升岗级已在2010年和2012年实施,获得岗级晋升的职工人数分别占当年职工总数的5.03%和8.93%。
③实施奖励积分晋级制度。制定实施了《职工奖励晋级实施办法》,对年度考核优秀、取得一定的技术或管理创新成果、荣获院或集团公司以及有重要影响的社会性相关荣誉等给予奖励积分。当职工奖励积分累计分值满6分,岗位工资可晋升一个薪级;如年度累计分值不足6分,或累计分值超过6分的其余分值,可连续累加计算。奖励积分晋级每年进行一次。
(5)实施执业资格补贴奖励制度。制定实施了《执业资格管理办法》及奖励规定,对职工取得企业资质所需的各类国家注册执业资格,并与院签订服务协议后,给予一次性奖励和按月专项补贴。
(6)拓宽岗位晋升通道。通过制定岗位晋升通道背景及实施专业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制度为岗位晋升拓宽了通道。
①制定岗位晋升通道背景。北京院属于技术咨询类知识密集型企业,受自身特点、经营发展需要等因素限制,整体结构扁平化,技术、行政管理岗位相对较少。而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同一个专业需聘用多位优秀技术人才,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只有少数人有晋升的机会,并享受更高工资待遇。为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使具有较高技术能力和水平的人员享受到相应的薪酬待遇,对此加宽、开辟了技术人才的晋升通道,建立了专业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制度,同时对项目管理晋升通道按工程类别大小确定岗位工资等级。
②实施了专业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制度。针对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紧缺、易流失的现象,出于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的目的,制定实施了《专业技术带头人培养实施办法》。该管理办法虽主要从人才培养出发,但同时起到提升“专家型”技术人才薪酬市场竞争力的作用。专业技术带头人享受7岗工资待遇、专业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享受6岗工资待遇,且每两到三年选拔一次,实行动态管理。本管理办法施行后,拓宽了专业技术人员晋升渠道,对具有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潜心钻研技术,走技术晋升通道起到了有效的引导作用,同时提高了其薪酬待遇水平,保持了“专家型”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
绩效工资
为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与约束作用,使绩效工资与绩效考核相挂钩,有效调动二级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改进规范了职工绩效工资发放的原则、标准、流程等。
(1)绩效工资发放原则。绩效工资的发放原则:坚持绩效工资与年度考核相关;绩效工资与工作量及工作难易程度相关;绩效工资与兼职、部门人数及管理难度相关;个人绩效工资与团队绩效相关;二级部门对绩效工资有充分的分配权。
(2)年度绩效工资总量的确定。分为北京院年度绩效工资总量和二级部门年度绩效工资总量。
①北京院年度绩效工资总量。依据当年上级主管单位核定的北京院年度工资总额确定,年度工资总额减去全年已发固定工资总量即为当年全院可发放绩效工资总量。
②二级部门年度绩效工资总量。依据部门完成的年度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目标和考核结果确定,具体按以下方式计算:部门年度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部门考核系数。其中,生产部门绩效工资总量的核定:根据当年生产经营状况和可分配绩效工资总量确定设计部当年可分配绩效工资总量,各设计部的绩效工资总量根据当年实际完成产值在设计部当年完成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确定;各分公司的绩效工资总量根据各分公司的经营到位目标和上交利润指标两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确定;职能部门绩效工资总量的核定:根据各部门职责、人员构成、工作量大小、院职工平均绩效工资增长率等情况核定;部门考核系数:部门考核系数是根据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结果,经绩效考核管理部门确定。
(3)绩效工资的核定与发放。绩效工资由按月预发和年终结算发放两部分。
①按月预发:各部门月绩效工资总量由工资管理部门确定,在总量范围内由各二级部门综合考虑职工的岗位、能力、贡献等因素,确定职工月绩效工资标准,可根据职工完成的工作量和考核情况等进行调整。
②年终结算发放:各二级部门成立绩效工资分配小组根据职工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等情况,结合考核结果确定职工年度绩效工资。
(4)中层管理人员绩效工资的发放。中层管理人员是北京院核心骨干人才,有效激励北京院中层管理人员,贯彻落实“绩效升、薪酬升”的方针理念成为绩效工资管理创新的重点。为此北京院充分考虑各部门、分公司实际生产情况与自身特点,经大量测算与研讨后确定院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工资按以下方式计算:个人年度绩效工资总数=绩效工资基数×岗位系数×工作饱满系数×绩效考核系数。其中,绩效工资基数:按当年职工平均绩效工资的倍数取值。生产部门中层管理人员按本部门职工的平均绩效工资计算;其他中层管理人员按全院职工平均绩效工资计算;各类人员的倍数取值由院薪酬管理委员会确定。岗位系数:根据岗位职责、兼职情况,同时考虑所在部门人员多少等综合因素确定。工作饱满系数:工作饱满系数(取值范围0.7-1.1),依据被考核者完成的工作量、工作的难易程度确定。绩效考核系数:依据职工所在部门和个人年度绩效考核结果确定,其中部门和个人考核结果各占一定权重。
实施效果
直接效果
(1)形成了“以岗定薪,以绩取酬,动态调整”的薪酬文化。确定了以职工岗位等级高低不同付酬,以职工能力高低不同付酬,以职工业绩大小不同付酬的基本原则,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了以岗位为核心,以贡献、业绩和能力为基础,进一步促进各层级、各类职工的薪酬水平“该高的高上去,该低的低下来”的合理薪酬支付理念。
(2)打破了传统工资结构所维护和强化的严格等级限制,改变了原有的薪酬管理体系中与企业持续、稳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加大了对技术骨干人才和优秀职工的激励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工资标准随企业效益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动态调整机制等等。同时,形成了对内稳定人才队伍,对外吸引人才的有效机制,确保了北京院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
间接效果
1原有绩效考核体系存在问题
(1)考核指标不够科学。原有绩效考核指标的主观性强但与工作的相关性不强,偏重于主观要求的定性指标,缺乏相对客观评分的定量指标,使绩效考核演变为平衡关系,并且机关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工作量不易测量,投入与产出没有密切联系,考核结果所反映出的业绩和贡献度量性较差。(2)考核周期跨度过长。原有绩效考核周期为年度考核,考核周期跨度过长。“事后算账”式绩效考核只注重了结果考核,忽视了过程考核,而且因目标过于遥远造成员工的参与度不高,个人目标与考核目标逐渐分离,影响到考核效果。(3)考核结果运用单一。原有绩效考核结果只是作为年终兑现浮动薪酬的依据,没有与员工的任免、晋升、培训、个人发展等有机结合,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考核结果反馈和申诉机制,使员工不能充分了解自己的绩效考核情况,影响到绩效考核作用的充分发挥。
2全员绩效考核主要做法
基于对原有绩效考核存在问题的分析,新矿集团确定了总部全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基本思路:以集团公司战略目标为总纲,以目标管理为重点,以职责考核为原则,构建和完善集团、职能部门及岗位三个层面的绩效管理体系,并建立起绩效计划、考核、沟通和反馈、考核结果应用的绩效管理系统,强化激励、监督与约束机制,从而充分调动和激发部门、岗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集团公司战略目标与经营目标的全面完成。
2.1建立全员绩效管理组织保障体系为确保总部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建设的顺利推进,新矿集团成立了总部机关岗位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由公司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和人事、工资、财务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员绩效考核的组织、推进、协调和支持各部门开展绩效考核工作。各部门也相应成立了由部门负责人、车间工会主席和职工代表组成的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部门的绩效考核工作。通过建立完善的组织保障体系,确保了全员绩效管理快速推进和成功实施。
2.2科学设计全员绩效考核体系
2.2.1绩效考核的层次设计总部绩效考核区分为公司、部门和员工三个层面,将集团公司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按岗位职责层层分解,实现全员业绩考核的全覆盖。
2.2.2绩效考核的内容设计将工作任务考核和素质能力考核相结合,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共性目标和个性目标相结合,常规工作考核和创新工作考核相结合。根据业务指标、岗位职责、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确定考核内容,包括工作业绩、能力素质两部分。其中,工作业绩权重70%;能力素质权重30%。(1)工作业绩考核工作业绩分层级进行考核,其中对部门负责人工作业绩考核主要是考核业务指标和岗位职责,包括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两部分。共性指标包括集团公司利润、廉洁从业、科技创新和重点工作四项;个性指标根据部门主要职责设定。员工工作业绩考核主要是考核工作任务和工作纪律。工作任务由部门根据各岗位职责自行设定指标进行考核。各部门对员工工作业绩的考评方式一般在量化考核法、岗位测评法和述职考评法三种方式中选取。(2)能力素质考核能力素质考核包括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指标反映部门和员工的学习和成长,其中,部门正副职的能力考评指标包括领导能力、谋划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权重分别为40%、30%、30%;副职以下员工能力考评指标包括分析判断能力、获取工作信息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权重分别为40%、30%、30%。工作态度指标设置责任心、执行力和服务意识三个指标,权重分别为40%、30%、30%。
2.2.3绩效考核的考核主体设计副总师及以上人员由公司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综合考评,所占权重分别是30%、30%、40%。部门负责人工作业绩考核由考核部门或分管领导负责;能力素质的考核由公司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负责,所占权重分别是30%、30%、40%。部门副职工作业绩考核由部门负责人负责;能力素质的考核由部门负责人、部门副职和部门其他员工负责,所占权重分别是40%、40%、20%。部门其他员工工作业绩的考核由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能力素质考核由部门班子成员和部门其他员工负责,所占权重分别是50%、50%。
2.3规范全员绩效考核流程
2.3.1考核程序副总师及以上人员工作业绩与能力素质合并考核,年度综合评定。部门负责人实行季度考核,年度综合考评。每季度由考核部门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能力素质考核由考评组织部门组织对部门负责人能力素质进行考评。年度考评分数=∑季度考评得分/4。员工实行季度考核,年度综合考评。每季度各部门根据部门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对本部门员工工作业绩和能力素质进行考核。年度考评分数=∑季度考评得分/4。
2.3.2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绩效的沟通和辅导贯穿于绩效管理全过程,有效的沟通和辅导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帮助被考核人持续改进绩效。考核期结束后,考核主体分层级及时对考核结果进行反馈,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通报本期绩效考核结果,肯定前期工作成绩,指出工作或能力存在的不足或缺失,明确下一阶段工作目标、重点努力方向和改进方法。
2.3.3绩效考核结果申诉被考核者如对考核结果存有异议,可进行绩效申诉。首先向直接上级反馈并通过沟通方式解决,如果无法达成一致,部门或员工可向上一级领导或分管领导申诉,如仍有异议可向绩效考核办公室提出申诉。绩效考核办公室进行调查、协调和跟踪,并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报考核领导小组批复后向申诉者答复最终结果。
2.4注重全员绩效考核结果应用(1)考核结果强制正态分布。季度考核结果按照季度考核得分依次进行排序,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三个绩效等级,其中:A级人数控制在参加考评人数的20%以内,B级人数控制在60%以内,C级人数控制在20%以内。(2)考核结果实行末位淘汰。每季度各部门根据考核结果,确定1名末位员工。年度内连续四个季度被确定为末位的员工,次年固定薪酬降低10%计发;两个年度内季度考核连续被确定为末位的员工,调离工作岗位。(3)考核结果多样应用。绩效考核的结果除运用于薪酬分配外,还应用于评先树优、职务(职称)晋升、业务培训等。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作为所在部门评选先进单位的依据;部门员工的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职务(职称)晋升的依据。对于绩效优秀的员工,奖励专业管理提升和业务拓展培训,力争将其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对于绩效水平较差的员工,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绩效改进点,针对短板情况安排其参加相应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知识强化培训。
2.5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借助新矿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开发了全员业绩考核管理模块,将绩效考核指标和方案确定、考核结果汇总分析和反馈等全过程纳入信息化管理,提高了绩效考核工作效率。
3实施全员绩效考核的显著成效
[关键词] 职能科室; 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297-01
医院绩效考核涉及到医院各个科室的各个岗位,主要包括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职能科室。但多年来,许多医院一直比较注重对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的考核,对职能科室则没有建立很完善的考核机制。应该说,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历来都是考评部门的老大难问题。纵观很多单位的职能部门考核方案,大多是笼统的文字目标概念,实际操作中因难于考核而流于形式,有的虽然作了量化,但由于缺少监督部门的反馈机制,使考核缺乏实质性的意义。
1 职能科室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考核指标不够明确,可量化指标过少 由于职能科室工作的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具有多样性,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工作,其工作规范和工作要求可能不相同,不像业务科室那样有硬性的考核指标,这就导致了一些工作指标很难量化,评分标准很难具体化,所以很多考核指标都只能是定性的,造成了考核标准不够清晰,不够明确,具体考核时很难操作。
1.2 不同职能科室之间的绩效难以比较 由于职能部门之间工作差异较大,有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设备管理、科研教学等不同的职能,还有党委、工会、监察等,各部门都承担着不同的角色,考核指标、目标值和权重的设定不好把握,导致考核得分的可比性较差。
1.3 考核方法不够全面,不够重视平时数据的收集 仅仅依靠半年度和年度两次考核就来评判职能科室的工作情况这是不够合理的。如果不注重平时考核数据的积累,那么考核结果将有失偏颇,也无法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另外考核过程比较繁琐,耽误了考评人正常的工作时间。
1.4 考核者的责任意识有待加强 在考核实施过程中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现象,有些考核者乐于充当好好先生,应付了事,大大有悖于绩效考核的初衷。
1.5 考核结果的公正性难以保证 由于职能部门过程性工作比较多,缺乏与业务部门类似的详细数据而过度依赖定性指标,这些给考评打分的公平、公正和客观性带来一定的难度,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性也会遭受质疑,这将不利于医院日常工作的开展。
2 改进绩效考核的方法 绩效管理是一个PDCA循环过程,绩效考核要成功,需要有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更需要有强有力的执行程序。因此,我们应根据职能部门的职能定位和工作特点,从绩效考核制度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过程控制三个方面来提升绩效考核执行力,提高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的满意度。
2.1 科学设计绩效考核指标 绩效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是绩效评价,而绩效评价主要是通过考核绩效指标来体现的。所以设计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是绩效考核的首要任务。在设计职能科室的绩效考核指标时应遵循同质性原则、关键特征原则、独立性原则,指标要尽可能做到是具体的且可以衡量和测度的。我们可以借用目标管理的思想,采用工作任务考核的形式,并结合职能岗位胜任力评价全面开展考核激励工作。
进行职能部门绩效管理方案和指标设计,既要层层分解医院的发展战略,又要兼顾考虑不同部门的工作性质。在制定指标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平衡的方法,结合不同的岗位职责进行指标设计,注意定性类指标和定量类指标的平衡。对于定量目标来说,可以用数字来描述其实现的程度,可测量性强;对于定性目标来说,应尽量恰当和客观。可以学习华为公司将指标量化为具体步骤的方法,通过工作任务书对工作任务进行清晰地描述,从而细分出很多量化的指标。但要注意过于强调量化就会给考核数据收集带来很大的工作量,导致考核成本极高,也许还会导致主要的业绩指标因为无法量化而被舍弃,次要的业绩因为可以量化而被选取,这样就体现不出部门的关键业绩了。
由于考核工作的权重直接影响到考核的结果,因此权重的设计必须科学合理。对于工作难度大、工作量大的岗位目标值可以考虑设定得低一些,而对于工作比较容易,工作量相对轻松的岗位目标值可以设定得高一些。难度大的容易出错的则受到扣分等惩罚的程度应当小一些,而那些不容易出错的指标则受到的扣分等惩罚应当大一些,对医院、部门业绩影响大的指标评分标准应当更加严厉一些,而影响小的指标评分标准应当宽松一些。
在设计考核方案的同时,要注意考核体系和方案必须设计预留空间,以便根据医院管理重点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2.2 选择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法 科学合理设计玩考核指标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公正、公平地进行考评。绩效考核应重在平时的考评,而不是半年或一年一次才进行考核。所以医院应该要建立一套完备的考评工作流程和考评方式与标准来进行日常考评,同时还要在考评过程中持续改进这些考评方案。要缩短考核周期,及时纠正和解决考核发现的问题,确保医院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由于职能部门的绩效目标来自于医院的整体发展目标,所以对各职能部门的业绩考核应该采用约束力较强、独立性较高、注重结果导向的目标管理法,可以利用工作计划考核法、指标考核法或职能部门与重要指标挂钩法等方法来实施目标管理,确保目标的顺利实施。
由于职能科室的很多工作内容难以量化,难以衡量,在实行目标管理法的同时还可以借助工作任务评价的方式来进行考核。比如沟通的考核,沟通本身作为一项工作任务是难以衡量的,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对沟通的形式、沟通的过程进行评价的方式来考核,如查看会议记录或者抽问参会人员对会议内容的掌握情况等。另外在考核进行之前要组织对考评人的集中培训,明确和统一考核方法,避免因对考核标准认识不一,导致主观评价为主等问题,从而引起考核结果的差异。
另外考核形式必须透明,由于职能部门考核指标中定性指标比重大,而考核评分人又不同,这样势必造成打分的主观性比较强、打分尺度不一的现象。可以在考核评分人考核评估完成之后,召开集体会议对职能部门的评分结果进行会审,平衡各考核人的打分尺度,特别是年度考核中结果性指标比重大,更需要会审,这样才能保证考核结果的公平与公正。
2.3 合理运用绩效考核结果 考核结果的合理转化和利用是发挥绩效考核作用、提高制度化管理水平的关键。绩效考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因此必须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千万不能在实施绩效考核时搞的轰轰烈烈,考评结束后相安无事。只有及时合理地将考核结果运用于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健全激励机制,增强员工自身压力和危机感,才能调动和扩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绩效考核工作完成以后应及时与职能科室进行绩效考核结果的沟通反馈,这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在进行绩效反馈的过程中,应把握一个重点―反馈不是为了通知本次绩效考核的结果,更不是为了“算账”,而是为了使双方达成共识,让科室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以改进工作提升能力为主要出发点。
目前绩效考核结果运用的最为直接、最为广泛的就是作为员工奖金分配和薪酬调整的主要依据,这是绩效考核结果的一种非常普通的用途。但除了这一途径之外,绩效考核结果还可用于员工职位的调整和晋升、员工个人职业发展、培训教育、员工制定个人发展或绩效改进计划、作为员工选拔和培训的评价、用于人才激活沉淀、增强上下级间的沟通与交流等,只有将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到了各个层面,才是真正发挥了绩效考核结果的作用。
3 总结 绩效管理是现代医院经营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活动,是实现医院战略目标的基础工作。绩效考核作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在循环的管理系统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医院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绩效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医院职能科室绩效考核体系,实现绩效管理系统的良性循环,通过高效的职能管理活动提升医院的竞争实力,创造整体绩效。
参考文献
[1] 桂莉.医院职能部门绩效考核指标设计思路[J].医院管理论坛,2004,(04).
[2] 岗位与职能部门绩效考核[J].时代光华管理培训网(省略),2009,09,15.
[3] 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实施“宝典”[J].省略),2010,9,21.
[4] 官英勇,陈照坤,陈少何,梁雁芳,朱新青,梁春萍.基层医院绩效管理改革的探讨[J].广西医学,2008,(01).
[5] 徐崇勇,李鲁.医院职能部门考核理论、方法及项目权重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3,(08).
[6] 刘德芝,顾明运.如何实施医院绩效管理[J].医疗装备,2008,(02).
一、目标任务
着重通过“一个完善、两个落实、三个提高、四个加强”,即完善物业管理工作机制,落实职能部门职责、落实业主委员会职责,提高物业企业竞争能力、提高物业小区服务水平、提高物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加强物业承接查验、加强物业小区环境巡查整治、加强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加强前期物业招投标管理,提升城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水平,推动我市物业服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内容
(一)“一个完善”:即完善物业管理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物业管理工作机构建设。市级、各县(市、区)、开发区、台商投资区,以及各街道和有物业管理小区的乡镇均要明确具体的机构承担物业管理工作,并根据工作实际,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工作人员。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有干部专职或兼职从事物业管理工作。已经配备人员的要确保在岗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确保物业管理工作有机构、有人员负责。
二是安排物业管理专项资金。各地要建立物业管理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把规范提升物业管理工作列入财政年度资金安排。2012年,鲤城区、丰泽区财政各安排不少于100万元,市、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财政各安排不少于80万元,其他县(区)、开发区、台商投资区财政各安排不少于50万元,作为整治、提升物业管理和奖励工作到位、成绩突出的物业管理单位及个人的专项经费,以后应逐年提高财政预算金额。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区、台商投资区管委会要加强物业管理制度建设和政策支持,出台规范物业管理和扶持行业发展的规定;要将物业管理工作作为民生工作和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每年至少召开2次专题会议,听取属地内物业管理工作汇报,协调解决属地内物业管理重大问题。各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属地内物业管理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分析存在问题,出台规范性文件,强化行业规范管理。各相关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在物业管理工作中的职责,认真调查研究,制订规范性文件,加强监管。各街道办事处和有物业管理小区的乡镇政府负责建立并落实街道(乡镇)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至少牵头组织召开1次联席会议,及时有效解决物业管理活动中出现的矛盾、纠纷。要建立物业管理纠纷调处机制,物业管理普通纠纷由社区、街道一线及时调处化解,并上报区级主管部门;严重的矛盾由区相关部门牵头协调解决,并上报市级主管部门,市级各职能部门及时靠前处置。
四是推进老旧小区整治工作。各县(市、区)和开发区、台商投资区要在年老旧小区整治试点的基础上,安排一定的整治资金,选择若干个具有一定规模、居民整治意愿较强的老旧小区,继续推进老旧小区整治工作。要通过设置围墙、安防门岗,平整道路,整治绿化,完善改造雨、污管道等,使老旧小区面貌初步改善、基本具备物业管理条件,并根据小区实际和居民意愿,采取引进专业物业管理、社区准物业管理、业主自行管理等方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二)“两个落实”:即落实职能部门职责,落实业主委员会职责
1、落实职能部门职责。住建、行政执法、公安、交警、消防、工商、环保、物价、质量技术监督等职能部门应明确本部门在物业管理工作中的职责,进行责任分解,明确分管领导、责任科室、负责人、经办人。加强对物业小区的监督检查,加强部门协作配合,不推诿,不扯皮,及时处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建立纠纷投诉调处机制,对执法工作中发现的或物业企业报告、业主投诉、媒体曝光的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及时,处理到位。建立职能部门联动处理机制,对未履行职责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按效能管理进行查处。
2、落实业主委员会职责。各县(市、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要加大组建小区业主委员会的力度,符合成立业委会条件的物业管理小区成立业委会应达到60%以上。加强业委会制度建设,引导业主委员会规范管理,推进业主大会成立和规范运作。促进物业管理和社区管理有机结合,逐步形成社区内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委员会和睦相处、相互依托、和谐共建的新局面。
(三)“三个提高”:即提高物业企业竞争能力,提高物业小区服务水平,提高物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1、提高物业企业竞争能力。一是要转变提升行业的发展方式。物业管理今后不应该简单追求量的扩张,而应当转向重视质的提高。要通过现代科技的运用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不断拓宽物业服务领域,切实增强行业整体竞争能力。二是要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企业竞争力。鼓励、扶持规范化的专业物业服务企业通过企业整合、品牌重组等方式,做强做大;鼓励、扶持符合二级以上资质条件的物业企业晋升资质,逐年提高二级以上物业企业管理的覆盖面,县(市、区)房地产主管部门、市物业管理协会要给予指导、帮助;引导物业企业通过有序的市场竞争不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为业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提高物业小区服务水平。一是要认真落实《省城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规范》,切实履行物业服务合同,实现秩序维护、卫生清洁、绿化养护、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维护等基础服务达标,为业主提供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努力提高业主的满意率。二是要创建“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以点带面,促进行业规范发展。鲤城区、丰泽区、市、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各创建2个市级以上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其他县(区)、开发区各创建1个市级以上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重点创建“十大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西湖豪庭、西湖1号、濠江国际、明光花园、辉映江山、见龙亭小区祺龙苑、大江盛世A区、兰峰城市花园一期、锦洲瑞苑A区、佳豪城市花园二期),物业所在地的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要大力指导、帮助物业企业做好创建工作。市物业管理协会要提出计划,用几年时间,每年确定一批物业企业,组织物业管理专家,从内业资料、外业环境、设施设备等方面,帮助企业规范管理物业项目;要组织物业管理专家,对物业企业拟申报示范住宅小区的项目进行指导,确保拟申报项目顺利通过评审。
3、提高物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一是要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学习。可借助物业协会平台积极开展物业服务管理经验学习交流活动,组织物业管理工作者、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学习借鉴省内外兄弟城市和我市优秀物业服务企业的先进物业管理模式,推广运用。二是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定期组织物业经理岗位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要加强保安、保洁、绿化、给排水、机电设施维护等岗位人员培训。三是要组织物业从业人员参加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逐步推行项目经理持有物业管理师资格证上岗制度。四是物业企业要建立健全员工培训制度,加强企业内部培训。
(四)“四个加强”:即加强物业承接查验,加强物业小区环境巡查整治,加强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加强前期物业招投标管理
1、加强物业承接查验。根据住建部《物业承接查验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物业承接查验相关规定,督促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服务企业履行各自义务,规范物业承接查验。建设单位应当在物业交付使用15日前,与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完成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承接查验工作,并在物业承接查验协议签订后10日内办理物业交接手续,向物业服务企业移交物业服务用房以及其他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物业服务企业应当自物业交接后30日内,持相关材料向物业所在地的县(市、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属地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承接查验进行检查,确保项目按规划审批内容建设完整。房屋权属登记机关在开发建设单位申请办理新建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时,应审核物业承接查验备案情况。
2、加强物业小区环境巡查整治。市住建局加强检查,督促各县(市、区)住建局开展物业管理小区环境整治活动。各县(市、区)住建局、街道办事处组织物业企业开展物业管理小区环境整治活动,抓好日常巡查,每两个月至少对辖区所有物业小区巡查一次,并做好记录。巡查以保洁绿化、服务收费、停车秩序、消防安全、电梯安全、装饰装修等方面为主要检查内容,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切实履行物业服务合同,根据服务等级和服务标准,提供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做到秩序维护、卫生清洁、绿化养护、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维护等服务达标。加大对违法违纪企业的处罚力度,坚决将侵犯业主合法权益的企业清除出物业管理市场。通过整治,物业管理小区要达到《省城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规范》要求,做到房屋无乱贴、乱涂、乱画和乱悬挂;小区夜景灯整齐、美观,小区内路灯亮灯率达到100%;道路通畅、路面平整,路面井盖无缺损,排水排污管道通畅;车辆停放有序;保持物业管理区域内环境干净整洁;绿化植物长势良好。
3、加强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成立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公室,依托在市住建局,负责全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并负责市区(鲤城区、丰泽区、开发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归集、使用和代管工作;各县(市)、区、港区、台商投资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也要明确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机构。完善专项维修资金管理系统,专项维修资金实行四级分帐(总帐、物业小区、幢、户),对已归集的专项维修资金要陆续分帐到户。
4、加强前期物业招投标管理。市住建局制定完善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相关规定,规范物业招投标程序;制定物业管理专家库管理有关规定,充实物业管理专家库,加强物业管理专家培训、管理。各县(市、区)、开发区、台商投资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做好物业招投标活动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当年预售的项目应100%实行前期物业招投标,并做到公平、公开、公正。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月日至月20日)
各县(市、区)、开发区、台商投资区要结合实际,组织召开有关部门、物业公司负责人、业主委员会和业主代表参加的会议,分析属地内物业服务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研讨行业发展方向,规范物业服务管理措施。对属地内物业管理情况,要组织开展全面调查摸底工作,落实项目,制订实施方案,做好部署安排。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在自查的基础上制订整改提升方案,方案要落实到每一个物业服务项目,明确具体目标、内容和措施。各县(市、区)工作方案于3月20日前报送市住建局备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月21日至11月30日)
各县(市、区)、开发区、台商投资区及各相关部门对照“一个完善,两个落实,三个提高,四个加强”工作内容组织实施,抓好落实。
(三)考核验收阶段(2012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
各县(市、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市物业服务企业考核暂行规定》对属地物业企业进行考核;市住建局按照《市物业管理工作考核规定》对各县(市、区)物业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物业管理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各县(市、区)、开发区、台商投资区要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加强对物业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或及时调整物业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方案,切实做好属地内规范提升物业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督促。
(二)强化监督检查。各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强化物业服务企业动态监管,对物业小区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对违法违规行为要提请相关职能部门按法规进行查处。
(三)扶持行业发展。要加大力度指导、帮助物业服务企业晋升资质等级,扩大业务规模,拓展服务内容,重点培育一批信誉好、市场竟争力强、业主满意度高、诚信服务的品牌物业企业,引领我市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的提升。
(一)战略性
财务预算管理的战略性特征是指:其构建必须以企业战略为导向;符合战略要求的财务预算管理能对企业战略发展起到全方位的支持作用,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具体实施规划。
(二)系统性
具体可分为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纵向系统性是指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考核和奖惩各环节共同构成一个完整体系,上下环节紧密相连,共同形成预算的刚性;横向系统性是指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某部门的预算目标未完成,会影响其他部门的预算执行,必须经过有权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批准。
(三)全面性
具体体现为全员性、全程性和全方位。全员性是指财务预算管理涉及企业各个部门,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完成,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体效益;全程性是指预算管理活动从编制、执行控制、考核分析、绩效评价及奖惩均渗透到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每个环节,表现为全过程的预算管理;全方位是指预算管理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各个方面预算。
二、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各职能部门的协调一致
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必须协调一致,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预算。各职能部门因职责不同,往往会出现相互冲突的现象。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主要缺陷之一就是按职能部门划分板块管理,各种职能部门管理之间缺乏整合,从而本位而零乱。
(二)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一旦制定了预算,就进入了实施阶段,管理工作的重心就进入了控制过程,即设法使经济活动按计划进行,企业外部的环境在不断的改变,必然会出现执行情况与预算有偏差,此时将预算与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为企业经营者提供了有效的监控手段。预算指标为企业控制提供了标准,哪些钱是可以花的,哪些钱是不可以花的。企业即然制定了预算,就要最大限度的去实现,而不能流于形式,国内许多企业对预算的态度非常随意,没有预算就改,最后预算表改得面目全非,预算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先前的预算的制定工作也就白干,浪费企业资源,且增加了企业对预算编制的随意性,因为知道预算编了还可以改,实际上这也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低下的表现,而对一些内部控制好的企业,他们能严格按照预算指标进行企业的内控,即时出现执行情况与预算情况出现偏差时,也会事先设定一个上限,不能逾越。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日益发挥核心作用,正如着名管理学家戴维·奥利所说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企业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三)有利于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企业员工加薪晋升的重要指标,在绩效考核指标的拟定过程中,首先应将企位的战略目标层层传递和分解,使企业中每个职位被赋与战略责任,每个员工承担各自的岗位职责。绩效管理是战略目标实施的有效工具,绩效管理指标应围绕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而不应与战略目标的实施脱节。而企业预算正是企业战略目标的量化指标,以此做为企业绩效考核的指标可以充分达到绩效考核导向性的作用,而且预算以数量化的方式来表明管理工作的标准,其本身具有可考核性,因而可以根据预算执行情况来评定工作成效,分析差异改进工作。而将绩效指标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此时企业的工作业绩是与下达的预算指标进行比较,此时这个指标就变成了相对数的指标,显然相对数的指数与绝对数指数更能客观地反映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大小。
(四)有利于量化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奋斗目标
企业预算的制定是企业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的结果,最后确定的企业预算是各个职能部门的综合平衡的结果。各个职能部门的预算目标实际上是企业预算总目标的分解,即企业预算的达成是以企业各职能部门的预算达成为前提做支持的。预算可以量化各职能部门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他们可以根据预算安排各自的活动。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蕴含着企业管理的战略目标和经营思想,是企业最高权力对未来一定期间经营思想、经营目标、经营决策的财务数量说明和经济责任约束依据,是公司的整体作战方案。没有战略导向性的预算管理就没有灵魂。公司战略通常是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综合系统分析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所做出的长远规划,即企业经营者为达到企业经营目标,依据经济规律所制定和采取的指导全局的方针政策和方法。全面预算管理正是以公司战略为出发点,通过规划未来的发展来指导现在的实践,是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具体落实与进一步量化,从而更加具有可接受、可实现、可检验和挑战性的特性。从而对企业战略起着全方位的支持作用。
三、结束语
企业只有对全面预算管理有了全面而深刻地认识,才能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最终使其成为实施企业战略与提高经营绩效的工具,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的进一步落实,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与经营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摘要: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战略机制,正确认识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时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文章介绍了财务预算的含义,特征及其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财务预算作用
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本,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财务预算管理是具有企业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生产经营等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战略方针的机制,是对企业相关的投融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制度安排。
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特征
(一)战略性
财务预算管理的战略性特征是指:其构建必须以企业战略为导向;符合战略要求的财务预算管理能对企业战略发展起到全方位的支持作用,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具体实施规划。
(二)系统性
具体可分为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纵向系统性是指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考核和奖惩各环节共同构成一个完整体系,上下环节紧密相连,共同形成预算的刚性;横向系统性是指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某部门的预算目标未完成,会影响其他部门的预算执行,必须经过有权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批准。
(三)全面性
具体体现为全员性、全程性和全方位。全员性是指财务预算管理涉及企业各个部门,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完成,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体效益;全程性是指预算管理活动从编制、执行控制、考核分析、绩效评价及奖惩均渗透到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每个环节,表现为全过程的预算管理;全方位是指预算管理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各个方面预算。
二、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各职能部门的协调一致
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必须协调一致,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预算。各职能部门因职责不同,往往会出现相互冲突的现象。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主要缺陷之一就是按职能部门划分板块管理,各种职能部门管理之间缺乏整合,从而本位而零乱。
(二)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一旦制定了预算,就进入了实施阶段,管理工作的重心就进入了控制过程,即设法使经济活动按计划进行,企业外部的环境在不断的改变,必然会出现执行情况与预算有偏差,此时将预算与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为企业经营者提供了有效的监控手段。预算指标为企业控制提供了标准,哪些钱是可以花的,哪些钱是不可以花的。企业即然制定了预算,就要最大限度的去实现,而不能流于形式,国内许多企业对预算的态度非常随意,没有预算就改,最后预算表改得面目全非,预算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先前的预算的制定工作也就白干,浪费企业资源,且增加了企业对预算编制的随意性,因为知道预算编了还可以改,实际上这也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低下的表现,而对一些内部控制好的企业,他们能严格按照预算指标进行企业的内控,即时出现执行情况与预算情况出现偏差时,也会事先设定一个上限,不能逾越。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日益发挥核心作用,正如著名管理学家戴维·奥利所说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企业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
(三)有利于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企业员工加薪晋升的重要指标,在绩效考核指标的拟定过程中,首先应将企位的战略目标层层传递和分解,使企业中每个职位被赋与战略责任,每个员工承担各自的岗位职责。绩效管理是战略目标实施的有效工具,绩效管理指标应围绕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而不应与战略目标的实施脱节。而企业预算正是企业战略目标的量化指标,以此做为企业绩效考核的指标可以充分达到绩效考核导向性的作用,而且预算以数量化的方式来表明管理工作的标准,其本身具有可考核性,因而可以根据预算执行情况来评定工作成效,分析差异改进工作。而将绩效指标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此时企业的工作业绩是与下达的预算指标进行比较,此时这个指标就变成了相对数的指标,显然相对数的指数与绝对数指数更能客观地反映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大小。
(四)有利于量化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奋斗目标
企业预算的制定是企业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的结果,最后确定的企业预算是各个职能部门的综合平衡的结果。各个职能部门的预算目标实际上是企业预算总目标的分解,即企业预算的达成是以企业各职能部门的预算达成为前提做支持的。预算可以量化各职能部门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他们可以根据预算安排各自的活动。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蕴含着企业管理的战略目标和经营思想,是企业最高权力对未来一定期间经营思想、经营目标、经营决策的财务数量说明和经济责任约束依据,是公司的整体作战方案。没有战略导向性的预算管理就没有灵魂。公司战略通常是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综合系统分析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所做出的长远规划,即企业经营者为达到企业经营目标,依据经济规律所制定和采取的指导全局的方针政策和方法。全面预算管理正是以公司战略为出发点,通过规划未来的发展来指导现在的实践,是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具体落实与进一步量化,从而更加具有可接受、可实现、可检验和挑战性的特性。从而对企业战略起着全方位的支持作用。
德育 绩效评价体系 思路 对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高等教育也得到蓬勃发展,高职辅导员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高职辅导员的地位也得到明显提高。然而,一方面,传统的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束缚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仍然存在,高职院校的管理理念相对滞后。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社会上过分追求物质利益与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也对高职辅导员产生了直接影响,个别高职辅导员敬业精神下降、工作道德失范。这给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人事管理工作中,基本上是通过对高职辅导员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聘任或者解聘、晋升、奖励或者处分高职辅导员的依据。目前,高职院校实行了高职辅导员职务聘任制,其基本原则是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合约管理、按劳取酬、优劳优酬,这一切工作都需要一个公正、客观的考核结果作为前提和基础,高职辅导员的绩效评价工作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具重要性。因此,高职院校在建设高素质的高职辅导员队伍过程中,能否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的高职辅导员激励约束机制,关键就在于能否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对高职辅导员的绩效进行公开、公平、科学、高效地评价。
一、构建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的目标
首先,从高职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目标分析,我们承认每一个高职辅导员都有追求其自身发展机会的需求。但需求实现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具备公正、公平、公开的评价体系,能够区分出优秀高职辅导员、合格高职辅导员、不合格高职辅导员,营造出一种竞争的氛围,才能给予合适人选相应的发展机会,包括给予其进一步发挥才能的机会、提升业务水平的培训机会、淘汰不合格高职辅导员的人事决策等,引导高职辅导员的努力方向,激励高职辅导员的行为,最终达成办学目标。
其次,科学的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得出的评价结果与高职院校的人事决策有密切的关系,包括晋升、薪酬的发放等,提供了学校人事管理科学决策的平台。
第三,学校的发展需要高职辅导员的努力。由于高职院校的基层管理工作是高职辅导员,高职辅导员素质的高低、积极性是否被调动,直接影响到各院系管理的水平。构建一个有效的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承认高职辅导员的贡献,并给予合理的报酬和各种发挥机会。
第四,学校地位的判断也需要高职辅导员的努力。一所大学要得到社会和同行的认可,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诸如教授知名度、科研成果水平、国际学生数量等,也包括毕业生被用人单位认可的程度、专家的总体评价等,这些因素背后都需要高职辅导员的努力。
二、构建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的流程和评价方法
推行严格的高职辅导员绩效量化绩效评价在许多高职院校往往作为学校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如果做得不好,将会打乱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部署。因此领导层和人事处必须对此非常重视,在实施绩效评价的前期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在设计绩效评价指标及制定评价标准时,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做法,广泛听取高职辅导员对绩效评价及其标准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由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等职能部门经过多次测算和反复修改,最终敲定整个评价体系。学校同时要召开绩效评价动员会,传达学校关于进行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的指导思想及实施方案,以期获得高职辅导员的认可与支持;在整个评价实施过程中,学校随时与高职辅导员沟通思想,收集高职辅导员反映的问题;评价结束后,有关职能部门及时统计分析评价结果数据,作为修订评价体系的依据。
另外,在实施评价体系过程中,学校需要出台一套绩效评价规章制度,以确保绩效评价能按公正、公平的原则及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进行,严惩弄虚作假行为,防止腐败现象,保证每个高职辅导员填写评价表格时做到实事求是。
三、充分运用评价结果并形成正面激励
根据评价结果,做到奖惩分明。对于评价结果优秀者,给予优先晋升工资,并作为聘任高一级职称的必要条件;同时学校一次性给予奖励。评价结果合格者各单位可以继续聘任,被聘任者享受学校相关岗位的一切待遇。对于评价结果不合格者,考虑到学校的稳定分两种情况处理。第一种是评价结果达到了合格分一半以上者,由本人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及目标,学院可以根据本人的态度及改进方案的可行性,考虑试聘一年。如一年后评价结果仍不合格者,学校要求学院做不聘或低聘处理。试聘期间不增加生活津贴,不晋升工资。第二种是对少数评价结果还达不到合格分数一半者,原则上不能按原工作岗位进行聘任,如属情况特殊者,需有其本人的工作总结、改进方案和学院领导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并经学校研究同意后方能聘任,一般情况都应低聘或试聘。
四、完善高职辅导员评价体系的进一步思考
加强高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办学目标的达成密切相关。没有高水平的高职辅导员就没有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和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对社会的贡献也不大。因此,加强高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始终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职院校的期望也随之提高,相应要求对高职辅导员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手段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我认为在以下几方面需要进一步思考,研究新的高职辅导员绩效管理方案。
第一,如何进一步调动高职辅导员的积极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需要高职辅导员的努力工作的,而高职辅导员工作表现受制于主、客观的多种影响因素,即高职辅导员的激励、技能、环境与机会。鉴于各级政府对高职院校多年资源的大量投入,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已经大大改善,高职辅导员享有的发展机会也趋于公平,因此高职辅导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成为高职辅导员绩效水平的关键影响因素。调动高职辅导员的积极性除了奖惩性的绩效评价之外,还要引入具有长效功能的发展性评价模式。因此,如何体现以人为本,注重高职辅导员个体的特殊性和主观能动性,关注高职辅导员的事业发展目标,把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与高职辅导员的个人发展目标结合起来,通过绩效评价手段正确引导高职辅导员的长期努力方向,成为我们目前正在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
第二,如何从系统的角度开展高职辅导员评价体系的配套改革。目前的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各项改革是局部性、探索性进行,缺乏一个系统的改革方案。以高职辅导员聘任为例,由于没有进行符合高职辅导员胜任规律和胜任资格的科学研究,也没有市场化的高职辅导员聘任合约制度改革,导致招聘过程中的科学评价缺位,无法把握每年招聘的大量年轻高职辅导员其真实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也无法有效处理一些不能胜任教学、科研工作的高职辅导员聘任关系。系统的高职辅导员管理制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有层次的系统,在高职辅导员招聘和聘任的环节就开始仔细评价,并给予一个固定期限的高职辅导员胜任能力评价周期,校方和高职辅导员都有进入和退出的选择权,把符合高职院校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配置在合适的岗位上。
第三,如何进一步完善高职辅导员评价体系。高职辅导员评价标准需要具备客观、公正、操作性强的特点。现在虽然有了一个较系统的、可操作的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但也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例如,从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设计方面,如何客观评价高职辅导员的师德、创新能力等高职辅导员综合素质和潜力;如何既强调数量,又重视质量;如何兼顾高职辅导员的管理成果;如何体现对年轻高职辅导员的培养和评价特征,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目前正在思考的难题。此外,评价的流程也需要不断完善,在评价的主导思想上和指标的设计上,发挥院系专家的才干和智慧,对各级高职辅导员聘任资格和工作表现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在评价结果的应用方面,需要建立反馈机制,使评价结果不仅体现在薪酬分配方案上,还体现在高职辅导员进修和自身素质的提高方面,让高职辅导员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构建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主、客观因素,也需要平衡各种目标,更需要动态地完善。因此,既不能脱离各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盲目地引进一些评价体系,也不能过分强调困难,无所作为。总之,启动高职辅导员评价体系是关键的一步,正确把握方向,在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完善,才能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高职辅导员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建明.让辅导员工作成为充满活力的光彩事业[J].中国高等教育,2006,(10):15.
[2]陈垠亭.我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7):14.
[3]王健.构建高校辅导员誓词[J].思想教育研究,2007,(5):28.
(一)A公司的困扰
A公司于99年在纺织服装行业初具规模,短短几年中,依靠核心成员的不懈努力,主营业务大幅提升,从而积累了较为坚实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目前其公司总部人数约50人,全年出口创汇额已全面超过2000万美元,应属于高速成长期的中小型企业,并已酝酿明确产权制度。虽然业务量蒸蒸日上,公司人员与规模也日渐增加和扩大,但近期,经营者们愈发受到“人”的不良现象困扰,内部管理日显吃力。
1.高层管理者深感人才梯队建设不足,缺乏人才规划;
2.公司的职能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多数员工尤其对于人力资源部的管理(如考勤)存在较大意见。并认为人事工作者的素质不佳;
3.该行业人员流定性大,鉴于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公司领导不主张淘汰人员,工作环境比较宽松,工作懈怠情况时有发生;
4.公司目前的考核流于形式,没有与薪资、晋升等挂钩,员工产生不满情绪,也有很多员工不满公司目前的薪酬水平,薪资与考核的激励性不强。同时存在的人员不良表现有:心思不齐,遇到责任经常互相推诿,解决问题总要依赖创业核心成员;员工的危机感缺乏,奉献与拼搏精神减退。并且,公司的管理制度已不适合公司当前的各方面运作,业务流程和环节的总体控制与协调欠佳,产品的质量开始波动。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以上问题就会成为阻碍公司壮大的病态问题。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执行现状
以上现象代表了中小型成长企业在我国转轨环境中遇到的共同难题,即如何让人力资源管理有效发挥作用。我国中小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人员素质急需提升。面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快速发展以及实践需要,许多中小企业的领导者都在尝试制订各样人力资源管理守则并努力贯彻。但效果普遍不如人意。
1.这些规定不是一种科学制度化的系统管理体制。据调查,现阶段中小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做法仅是以强制执行制度来对员工加以限制,没有从如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出发,通过实践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来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而强制性的制度又大大削弱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与工作的责任感,陷入管理“人”的怪圈。
2.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存在缺陷,不贴切企业的经营。离员工最近的一线主管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和权力,而高层领导总认为HR部需要承担一切相关职责,忽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过渡期。比如A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部刚成立不久,前身是行政办公室,虽然名称很现代化,但目前仍主要从事琐碎行政事务,还兼任许多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不大的管理职能。
在股权制度尚不明确的企业中,要及时解决上述问题并不实质性地涉及公司治理,而应主要着眼公司内部的组织制度完善与管理,即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职权的划分,属于公司管理科学的范畴。企业的成长期是实现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企业迅速发展与管理规范化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面临不容乐观的人力资源竞争环境,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必须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加强规范公司管理,为产权制度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实现企业的更大发展。
二、借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技术,合理分工协作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由各功能模块整合发挥效用的框架体系;人力资源战略、工作分析、人员规划、招聘、培训、考核和薪酬管理等有机地结合,激励和约束着员工的行为,并促使员工不断与环境交流,保持学习状态。我国中小企业经营者并不缺乏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意识,但是在有效处理矛盾的技术方法和操作工具的掌握上明显不足,也没有系统地进行流程实践。每个企业解决问题的轻重缓急不同,各层次人员的素质也不同,但是有一个规范管理的思路:通过明晰职位管理,以绩效考核为结果,以奖惩兑现来保障员工的利益。因此,中小企业可以重点掌握3P技术(position、performance、payment),抓住核心流程,并通过三维模式合理分工协作,循序渐进地在内容和形式上规范人力资源管理。
(一)导入现代HRM核心技术3P模式,实现激励闭环
1.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明确所有员工各自的岗位(position)职责。工作分析的内容有:工作内容、责任者、工作岗位及其工作环境条件、工作时间规定、操作工具、操作人员岗位职责与任职资格、与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关系等。依据此分析技术可以解决的其他主要技术问题有:服务于组织战略方向的明确人力资源规划、科学设置灵活的组织结构、岗位和编制、准确及时的人员配置、员工能力开发与职业规划、管理职务与关键技术岗位继任计划。
2.根据工作分析,设计分类实施工作绩效考核(performance)。传统的考核方案和工具多来自西方,常见的有比较法、特性法、行为法、结果法和质量法等。各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及实施基础,选择合适的方法主要取决于企业所要讨论的工作是什么,希望达成什么目的并考虑企业自身的管理基础;绩效考核工作的有效性还与一个组织中人的因素有关,管理者必须确保明确的目标导向,有针对性地选择考核形式与角度,并重视考核反馈的形式与实施。
3.完善分享成功的薪酬激励方案。对企业所有员工进行定期考核,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设计工资(payment)福利,乃至奖金发放方案和工具。主要内容包括薪酬体系、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形式、特殊薪酬分配实施系统的勾践与操作管理等方面的决策、建设执行和控制活动。企业需要运用合适的薪酬管理技术解决薪酬的内部和外部公平、员工公平,充分激励。
(二)利用三维模式明确过渡性HRM工作的角色定位和各方职责
明确了重点工作内容和技术之后,需要根据企业特点在内部合理分配任务,划分职权以保证实践成功,郑海航提出的三维立体模式很值得借鉴。同时,企业的决策层应该树立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相符的人性假设,在管理模式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成长期的企业在规范化之路中仍然需要领导者的绝对权威,一线经理亦处于关键位置。虽然人力资源管理分工不如大企业细致,但这反而成为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即建立起一个在决策层、一线经理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之间科学分工协作的三维模式;相关战略性的内容由高层决策,一线经理与员工接触较多,具体负责把关各核心业务的关键环节,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工作分析等基础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任何一方的主要工作都需要其他两方人员的密切配合。在三方的共同协作的合理管理方式和重点工作内容之下,员工的行为和心理的变化会向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向改进,影响企业命运,形成良性循环。
三、规范运作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操作
(一)做好人力资源的工作分析和战略规划,为成长期企业科学储备人才
成长期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灵活机动,其组织设计和岗位安排时常随环境调整。如果没有进行过工作分析,就必须重视此项工作的实施,它的实施好坏关系到其他职能可否被规范执行。对于职位变动的部分,也需要重新进行工作分析。以在事实的基础上正确合理地选择、安排和使用人才。工作分析结果的体现就是岗位说明书,为今后的员工招聘、培训、考核和岗位评估提供了依据。人力资源部门在得到高层同意后,具体负责这一基础性业务。其次,要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并得到一线经理的大力配合,由人力资源部讲解编制的意义、注意事项及范例。然后进行信息收集,根据日志法、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方式收集必要信息,期间涉及的访谈提纲、各类问卷等由人力资源部提供。最后的岗位说明书亦由人力资源部编写,并与一线经理、高层沟通审核,达成共识,修改后上报、编辑成册发送。工作分析完成时,企业就要立即决定人力资源规划的方案。这时,企业高层即决策层在人力资源部门和一线经理所提供源供求预测中,确定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再由人力资源部门制定具体方案,三方通过沟通完成对规划的评价。三方人员通过掌握所辖范围内的后备人选,时时关注他们,能够系统地建立人才梯队,相应拉动培训计划的实施。
(二)重视绩效考核的难点,加强绩效沟通与改进的执行力度
不可否认,绩效考核的实施是个难点。绩效考核体系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奖酬,进而影响人才的吸引和保留。而成长期的企业业务发展速度极快,人们的思维总是围绕如何做更多的业务,赚更多的钱展开,若考核方案在实施的前期不能深入人心,长期以往,考核就成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鸡肋”。事实上绩效考核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绩效计划和沟通是基础,绩效诊断和改进必不可少。只要一线经理与高层管理者平时认真执行了绩效计划并做好了沟通工作,就会减少员工与主管在考核方面的冲突。考核工作结束后,要针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寻找问题,一线经理与HR部可以提供给员工参考的工作改进方案,充当导师、帮助者的角色。因此绩效诊断和改进是考核中最有价值和意义的环节,是引发员工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绩效沟通中,还能培养员工接受现代HRM理念,塑造企业文化。另外,考核方法的成本亦须重点考虑,比如360度考核虽然被许多大型企业广泛运用,但实际并适合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在考核体系的构建中,决策层要明确考核的动机、目的以及实施它会为企业带来如何的意义;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设计考核表格,并参照人力资源理论中绩效标准的建立知识与一线经理沟通而提炼出各岗位的绩效标准与考核内容项目和权重。
(三)将考核与薪资相应挂钩,充分激励员工
引起员工对薪酬不满的原因有薪酬内部公平性不够、外部不具竞争力,个人公平体现不够。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工具,一个有效的薪酬体系应该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具有激励性。成长期企业为求各产品业务的再成长,要进一步考虑对员工的激励措施的设计。薪酬体系建设所用到的技术方法由人力资源部提供并开发,薪酬管理的关键环节由一线经理掌握,而高层必须考虑以下几大影响激励的因素。
1.重视人力资本的增值效应,强调劳资双方之间的利润分享,将企业利润的一部分用于员工的奖励,对于高级管理者、核心技术骨干可设置长期性薪酬措施(如股权),与未来的股权制度接轨。
2.区分重要程度不同的工作岗位,以保证以有限的资金对贡献大的人员支付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资。对于高级管理、高级技术人员、企业急需的人员,可在薪酬政策上给予倾斜;对于一般岗位的人员,由于人数众多,可将其薪资水平定位于市场平均水平或以下。另外,为满足企业对特殊人才引进的需要而支付高额薪酬,又不至于与其他人员的薪资制度相冲突,可设置配套的特殊人才薪酬制度。
3.充分利用考核结果的分析统计,设置绩效工资,发挥薪资的激励效应;并设置正常的薪资晋升机制,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予以晋升工资,使员工对工资晋升有一个明确的预期。
四、结语
在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中实现人力资源的规范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努力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有赖于企业各层次员工素质的提高,同时需要一个坚实的组织制度保障,即决策层、一线经理、人力资源部门之间沟通协作的管理模式。在3P重点工作内容和三维管理模式中完成人员对员工的激励循环,逐步使公司的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减弱“人治”、主观臆断等造成的不良后果,充分调动各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公司和所有员工共同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涛、一凡.不要让绩效管理有痛感[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5,(3).
2郑海航、吴冬梅.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维立体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2,(2).
3杜洋徐鹏飞,中小企业如何开展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J].机电信息,2003,(4).
4马新建,等.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