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财务审计制度与流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财产物资是部门、单位进行各种活动的基础。内部审计通过对财产物资的经常性监督、检查,可以有效及时地发现问题,指出财产物资管理中的漏洞,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或提醒有关部门加强财产物资管理,努力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实现其保值、增值,促进经营管理状况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内部审计在财务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部分企业在内部审计方面没有规范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不够规范,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文章研究了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同时分析了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要工作流程。
关键词:内部审计人员;工作流程;企业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内部内部审计的作用分析
内部审计的作用是随着内部审计的内容、范围、职能的发展而逐渐扩大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对部门、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促使其合法合规;另一方面要对部门、单位的领导负责,促进经营管理状况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具体地说,内部审计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监督各项制度、计划的贯彻情况,为本部门、本单位领导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现代内部审计已经从一般的查错防弊,发展到对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情况的审计,涉及到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内部审计不仅可以确定本部门、本单位的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有关法令,又可以确定部门内部的各项制度、计划是否得到落实,是否已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内部审计所搜集到的信息,如生产规模、产品品种、质量、销售市场等,或发现的某些具有倾向性、苗头性、普遍性的问题,都是领导作出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揭示经营管理薄弱环节,促进部门、单位健全自我约束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部门、单位的活动不仅要受到国家财经政策、财政制度和法令的制约,而且要遵守本部门、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可以相对独立地对本部门、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并通过这种自我约束性的检查,促进本部门、本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三)促进本部门、本单位改进工作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内部审计通过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审查,对有关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揭示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因素,评价经营业绩,总结经济活动的规律,从中揭示未被充分利用的人财物的内部潜力,并提出改进措施,可以极大地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监督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以维护本部门、本单位的合法经济权益
同外部审计一样,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内部审计产生的前提,确定各个受托责任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也是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内部审计通过查明各责任者是否完成了应负经济责任的各项指标(诸如利润、产值、品种、质量等),这些指标是否真实可靠,有无不利于国家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等,既可以对责任者的工作进行正确评价,也能够揭示责任人与整个部门、单位的正当权益,有利于维护有关各方的合法经济权益。
(五)监控财产的安全,促进部门、单位财产物资的保值增值
财产物资是部门、单位进行各种活动的基础。内部审计通过对财产物资的经常性监督、检查,可以有效及时地发现问题,指出财产物资管理中的漏洞,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或提醒有关部门加强财产物资管理,努力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实现其保值、增值。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内部审计人员工作流程
(一)资产审计
1、货币资金审计
(1)审计目标
审计货币资金余额的存在性、完整性、收付业务的合法性
(2) 内部控制系统测试
内部控制系统测试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3)实质性审查
①库存现金审查
出纳员在结完当日现金并入保险柜封存,整理相关凭证入账后,提交“现金出纳报告书”。审计人员当场清点现金并记录在“库存现金清点表”中,审计人员与出纳员确认后签字。之后以“库存现金清点表”为凭,审查当日现金日记账结余金额,确认是否与实账相符。
②现金收付业务的审查
随机抽查1至2个月的现金日记账记录,并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
③银行存款的审查
抽查银行存款余额,核证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审核银行账目借贷日期。
2、存货审计
(1)审计目标
证实存货的存在性、完整性、所有权归属、计价的正确性、采购与销售的合法性、分类的正确性
(2)内部控制系统测试
(3)实质性审查
①材料的审查
需要审查订货相关合同、材料验收入库环节审查、材料采购成本审查、在途材实审查、材料采购账务审查。
②库存材料审查
在结账日之前安排时间进行库存材料的盘点。
③材料出库的审查
以生产计划为依据核查生产材料的领用查况。
3、应收账款审计
(1)审计目标
即审计各笔应收款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
(2)内部控制系统测试
调查了解并描述应收款项内部控制系统检查不相容职责的划分验证期末余额的合理性抽查客户账龄分析表审查销货折扣与收款的合理性审核坏账损失的账簿记录及相应的手续评价应收款项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
①应收账款的审查
取得应收款明细表发出询证应收账款分析询证函及应收账款余额取得或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确定应收账款的可实现价值审查坏账准备金的提取与使用
②应收票据的审查
取得应收票据分析表清点库存应收票据询证应收票据对应收票据发生和收回的审查对票据贴现的审查分析评价应收票据的可兑现程度
4、固定资产审计
(1)审计目标
①证实固定资产的存在性、完整性、分类的正确性、所有权的归属、计价的正确性、折旧方法的选用及其计算的正确性。
(2)内部控制系统测试
深入了解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系统验证固定资产的新增手续验证固定资产的退废手续抽验固定资产验收报告检查固定资产账、卡的设置情况评价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系统
(2)实质性审查
①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审查
②固定资产增加与减少的审查
③固定资产折旧的审查
④固定资产结存的审查
⑤在建工程审查
(二)、收入、成本与费用审计
1、主营业务收入审计
(1)审计目标
证实主营业务收入的真实性、分类的合理性、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2)内部控制系统的测试
了解并描述内部控制系统测试销售计划审查销货合同检查岗位职责的执行测试销货制度的执行评价主营业务收入的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
分析检查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趋势将企业的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与该年度计划数对比了解计划完成程度,与上年度相比了解其变动趋势。根据存在的异常现象进一步确定审查范围,以查明有无故意隐瞒或虚增利润的现象。
2、产品成本审计
(1)审计目标
证实成本形成的真实性、合规性、成本会计处理的正确性、计算的正确性
(2)内部控制系统的测试
调查了解并描述产品成本的内部控制系统审查产品成本计划审查产品成本管理责任制的执行审查成本基础工作评价产品成本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
①产品成本开支范围合规性的审查
②直接材料费的审查
直接材料耗用量的审查直接材料计价的审查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的审查
③直接人工费的审查
审查直接人工费的真实性审查工资结算的正确性审查工资分配的正确性审查职工福利费计提及分配的正确性审查直接人工费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④制造费用的真实性
审查制造费用的真实性审查制造费用项目的合规性审查制造费用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⑤辅助生产费用的审查
审查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审查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⑥在产品成本的审查
审查在产品结存量审查在产品的计价方法
⑦产成品成本的审查
审查产成品数量审查产品成本的计算
(三)、利润审计
1、审计目标
证实利润形成的真实性、合法性、会计处理的正确
2、内部控制系统的测试
了解描述利润的内部控制系统审查利润计划审查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查验会计处理程序评价利润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
审查产品销售利润的合规性产品销售内容应符合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严格分清与其他业务利润的界限,计算方法符合规定
审查产品销售利润组成项目的真实性和账务处理的正确性①产品销售成本计价是否正确:审阅“产成品明细账”、“发出商品明细账”、“委托代销明细账”等。查核采用的计价方法是否前后一致,应注意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结转成本的同时是否同时结转已售产品应负担产品成本差异,有无为调节利润而人为多转、少转成本的现象。②销售成本的结转是否符合配比原则审阅“产品销售成本明细账”并与“产成品明细账”、“发出商品明细账”、“委托代销商品明细账”相核对,检查实现销售收入与结转销售成本的产品品种、数量、规格及入账时间的一致性,确认是否遵循了收入与成本、费用相互配比的原则,如发现有多转、少转成本的现象,应扩大审计范围。
(四)财务审计人员的管理性工作分析
1、财务审计部门需要对于总公司以及集团子公司进行定期常规性审计,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书,按计划书进行财务审查,同时也可以不定期有针对性的对某子公司进行专项审计。审技过程中若发现存在问题,应提出问题,并给出整改议建,并上报上级部门。
2、财务审计部门应当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全面预算计划等方案的制定工作,以规范企业的财务核算管理工作。
(五)对于财务审计人员的工作要求
1、熟悉本公司财务管理方面相关规章制度。
2、熟悉现行各种税法、相关法律、法规。
3、熟悉财务部的所有岗位,并了解其主要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以方便进行财务审查。
4、热爱本职工作,有责任心,严格自律,秉公审计。(作者单位:沈阳铁道长春春铁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探讨企业财务审计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赵伟.财经界(学术版).2012-07
[2]供水企业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朱玉婷.中国外资.2011-10
[3]中小企业财务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孙雪.科技致富向导.2013-03
[4]论企业财务审计监督的问题与治理.李珊珊.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7
[5]企业财务审计如何向管理效益审计延伸.孙其兰; 陈琼; 李青.企业研究.2013-01
[6]完善我国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思考.吴艳峻.现代商业.2012-06-
[7]浅谈企业财务审计.孙海波.才智.2010-12
[8]简析现代网络技术在企业财务审计中的应用.罗鸿伟.中国总会计师.2010-09
[9]企业效益审计同财务审计的关系研究.郜志坚.商品与质量.2012-07
[10]企业效益审计问题研究.郜志坚.长安大学[D].2009-03
一、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审计的重点及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了各部门更加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而设置的,它要建立与企业制度调整、修订和更新的基础之上。常见的内部财务控制的模式有两种,一是在维持现状基础之上的纠正改错控制形式,一是打破原有僵局建立在系统破除之上的控制形式。企业财务审计涉及的问题有财务款项、账单、票据审计、费用支付程序、费用使用效果审查等。企业财务控制审计的重点是:一是以会计凭证管理内控制度为基础,审查记账凭证是否记录完整,凭证传递是否及时有效等。二是资金管理内控制度,看资金、支票、有价证券、结算票据管理、处理是否符合制度规定。三是检查往来账目管理,看账目设置与使用、资金流转、账务处理、债券核对和清理是否规范、有效。四是资产检查与管理,看固定资产、原材料购置、使用是否有审批凭证,手续是否齐全。五是成本管理内控,主要看成本费用收集与分配是否合规合法。六是销售及利润控制管理,内控管理的重点是产品销售、租金、管理费用、利润的会计核算是否合规合法。就目前来说,我国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有:一是会计凭证填写不规范、不完整,凭证、财务信息传递不及时。二是岗位职责划分不清,不相容岗位交叉存在,为主业犯罪提供了条件。三是账目管理混乱,在经营责任制实行之后,部分经营责任人为了个人利益会在财务往来科目做手脚,如延期处理或做假账,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严重损失。四是物质采购、管理不善。部分单位在物质采购管理上漏洞百出,许多材料入库、出库手续不全,物质积压、浪费严重,影响企业效益。五是成本费用管理松懈,乱挤乱摊成本现象普遍存在。总之,许多企业在内部财务控制审计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财务内部控制并不能从根本上避免财务管理人员串通作弊的行为,无法有效防止人为差错,不能对、管理越权行为进行有效管理。这就要求企业结合内部财务控制现状,强化财务审计,以改变过去内部控制措施对业务活动监管无力的状况。
二、结合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开展财务审计的策略
(一)完善企业内部制度,调整内部组织架构企业经营者要充分认识到内部财务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准确性、控制机构的完整性,为财务活动的有效进行提供基础保障。这就要求企业在制度建设和机构设置中,切实根据企业内部财务控制问题、企业经营管理现状进行部门规划,明确各部门在市场化运作中的责任和业务范围,统一财务管理方法,将企业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落实到实处;结合财务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及失控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审计监督,将财务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专题审计项目来进行,对财务内部控制进行单独审计,确保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高效简洁,确保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目标的实现。
(二)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内部控制是监督审计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企业必须加强审计稽查部门建设,成立由董事会、稽查人员直接领导的独立的审计部门,明确审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定其权威性和独立性,以更好地促进审计部门的正常运转。一般而言,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有的职权和权限有各部门资料接触、使用权,预算计划、财务报告伊苏,公司重大事件处理权力,财务管理干预指导权。但是,内部审计人员并没有权力直接干预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活动,这些权利都是部门所有。审计部门则要按照企业财务管理既定方针稳步执行财务审计策略,同时结合企业在财务统计协调管理中的漏洞和问题,采取有销手段解决相关问题、调解人机关系,以减小企业财务内控风险。
关键词:财务造假;原因;对策
财务造假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随着财务会计制度不断完善,已经对财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制约,但由于多种原因,企业财务造假现象在当今各类企业当中并不少见,为了解决企业财务造假的问题,应该正确认识财务造假的现状,分析形成财务造假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最大程度上减少、杜绝企业的财务造假行为,保障社会经济顺利发展。
一、财务造假的现状
当前社会企业财务造假现象很常见,企业财务造假就是企业将对外的财务报表隐瞒真实信息或采用非法手段篡改财务信息,影响投资者或信息使用者的实质性决策的恶劣行为。企业的财务造假通常是企业管理阶层集体进行的会计数据造假的舞弊行为,并不能真实影响企业的盈利现象,并且这种造假行为通常属于有计划、长时间的连续性造假行为。财务造假行为严重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削弱了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相关机构受到经济损失,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降低,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据统计,我国财务造假引起的经济损失一年就高达几十亿,高额的经济损失数值造成资本市场大幅度混乱。湖南证监局、中国证监会2013年9月对万福生科企业的账务造假事件展开例行检查,经初步自查,该企业在2012年半年报中虚增营业收入1.88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46亿元、虚增利润4023.16万元。其财务造假后从证券投资者中非法赚得7.4亿元的投资金额,如此大数额的获利让人心惊。分析企业常使用的造假手段,其中包括:①采用虚构交易。企业利用虚假的合同、单据、发票等,在财务报表上捏造不真实的经济事项,使企业的收入和资产出现虚假增加的现象。②收入确认虚假。企业销售收入的确认虽然有相关标准规定,但是收入确认上仍存在着很大的操作空间。企业将仓库中并没有出货的产品当作销售收入之一,以增加销售的收入值,提高企业销售业绩。③调节利润。企业通过进行投资收益、出卖资产、让渡股权等来进行利润调节,但是这种方式并不是能持续进行的操作,属于一次性利润进入,不能实现企业的长久盈利预测。④控制关联交易。一个企业想对另一个企业进行利润操控,通常使用的手段就是关联交易,内部转移买卖,高买低卖、高卖低买等。⑤成本资本化。企业在进行企业成本均摊时,如果成本符合资本化条件就会实行成本在获益期间的财务均摊政策,企业将不属于资本化的成本进行资本化成本均摊就会虚增了当期的企业利润,实现企业业绩上升的目的。⑥选择会计政策,增加会计利润。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性,相关政策规定,企业选择会计政策后不可轻易更改,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但是现实中,企业为了控制企业利润,在选择有利于企业利益增长的会计政策,甚至有的企业会随意更换企业的会计政策,创造虚假的企业会计信息。
二、财务造假产生的原因
1.会计理论和方法存在缺陷。我国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从会计理论来看,权责理论虽然可以解决企业收入和成本之间的配比问题,但是这种权责确认机制也增加了主观意识的作用,这种责任确认的主观意识为财务造假提供了平台。而我国会计计量单位的使用上也存在着局限性,计量属性和货币计量法都缺乏严谨度,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增加企业财务信息的调节灵活性和实用性,会计的计量属性增加了新的准则,如:公允价值、净现价值、重置价值等,但是多重标准的计量属性也增加了会计财务造假的可能性。同时,我国当前的政策制度给了企业很大的会计政策的自,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择上范围较广,没有统一性,在某种程度上会使企业的财务信息失真。
2.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能力不足。企业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能力差,不能实现企业对财务的良好把握,影响企业真实的运营状况,使企业出现了资金亏空现象,企业为了避免破产的厄运,会选择财务造假的非法手段获得企业经营的扭亏为盈。同时,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也是引起财务造假的原因之一。企业的资本所有者并不是企业的管理者,企业没有形成一定内部控制系统,无法使企业的管理者和所有者形成权力的制衡,造成管理者为了自身的利益采用财务造假手段将企业的资金转移到个人账户中,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
3.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企业的会计人员主要监管着企业的财务情况,然而企业现有的会计团队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对经济法律的掌握程度不够,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要求较低。同时,财务造假的利润较大,会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在进行企业财务报表制作时进行造假活动,甚至有的专业的注册会计师也参与进企业的财务审计造假活动中。由于现在的注册会计师大多数处在买方市场,不管委托企业的要求是否合理,为了获得经济收入,注册会计师也会满足审计企业的非法要求,使财务审计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如:日本的安达信注册会计师所在对安然公司进行财务审计时,为了获得巨额的报酬,帮助企业进行审计报告作假,成为安然企业财务造假的帮凶。中国科龙电器财务造假案在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审理期间,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顾雏军称“科龙企业的审计机构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企业财务审计时刻意忽略了资金的流向,为企业财务造假提供便利条件,没有实现真正的审计作用。”虽然财务审计造假为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扭亏为盈”,但却受到了严重的法律制裁。
4.企业财务造假的监管和处罚的力度不够。我国的企业财务审计监督制度还处在发展阶段,相关的制度仍需要不断的完善,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当前的社会情况是财务监督部门不能很好的行使其监督权力,监管体制的落后也影响了监督部门工作的开展,大大削弱了监督审计作用。这种监督不足的现象给财务造假提供了发展空间,助长了企业进行财务造假的风气,引起经济市场中的会计信息失真,形成一种恶性的发展趋势。同时,当前的财务造假的处罚力度相对较弱,企业进行财务造假后属于民事案件,在处罚手段上一般采用经济惩罚,但是惩罚的金额与企业实际获利金额相比还相差甚远,达不到惩处的目的。如:企业采用财务造假手段获得了银行的贷款,再利用贷款进行资本投资,所赚取的利润很可观,企业考虑其经济效益仍会采用财务造假的手段增加企业融资,这种监管处罚力度弱的发展现状严重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造假的现象不能很好的控制将不利于国家整体经济的稳定增长。
三、财务造假的防范对策
1.完善会计制度和规则。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使会计发展也逐渐步入国际化,建立完善会计的制度成为我国企业财务发展的趋势。将《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财务报告空间压缩,完善关联交易的管理,鼓励企业进行财务监督,重视企业的现金信息的审核。总结市场中存在的会计规范问题,完善会计规则中的不足,避免会计信息的主观性干扰,降低会计信息的误差发生率,使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不断提升。
2.完善企业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环节,它可以实现保护企业的会计信息和企业资产,建立一个有效的控制体系,有助于企业自身对会计信息的审核和企业资金投入风险的估量,以及企业财务实施中保障相关法律法规的合理贯彻。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主要实现对企业财务的控制,成为企业防止会计人员出现错误操作的重要屏障,主要包括对企业业务流程的控制、采购付款的控制、货币资金的控制、成本费用的控制等。这种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方式可以有效的实现企业会计监督、各部门之间的会计信息建设,进而实现整个社会环境的经济秩序。
3.提升企业会计素质。企业应该给予会计人员提供职业道德培训的机会,建立其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和价值观。每一位财务人员的道德品质都将影响企业财务的真实性,只有会计人员做到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自归自律、公私分明、严格要求自己,才能遏制财务造假的现象。企业的会计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强化服务意识,适当参与公司的管理,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充实自己的法律知识,增加自己的职业素养,能够做到知法、懂法、依法,避免会计人员参与企业造假。同时,注册会计师作为具有审计作用的财务人员应该有自律意识,在进行企业财务审计工作时,严格按照相关审计程序执行,提高其审计的独立性,降低买方市场对注册会计师的影响。相关部门也应该注重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严格控制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对注册会计师的违规处罚实行实名积分制,控制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质量。
4.强化对企业财务的监督,加大财务造假的惩处力度。政府为营造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需要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控制,对企业的发展进行监管,财务监管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环节。完善企业财务监管的法律法规,加大企业财务造假的惩戒措施,对造假企业的处罚力度决定了企业进行财务造假的成本,增加企业财务造假的成本可以有效的控制财务造假现象的发生。通过法律的手段对造假的企业进行严厉制裁,提高企业的经济罚款额度,使造假者在造假上不能获得利润。同时,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透明性,对财务造假的企业进行媒体公布,扩大影响力,提高对企业财务造假的约束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造假仍是经济市场中常见的现象,对企业造假的常用手段和原因进行分析,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需要严厉杜绝发生企业财务造假的现象,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注重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活动,国家也应该不断完善会计制度,减小会计人员的造假空间,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蔡娟.企业财务造假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5(06):57-58.
[2]洪新荣.浅析财务造假的原因与综合治理的对策[J].大陆桥视野,2009,03(08):92-93.
关键词: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必要性;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内部开展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实属必然,将财务审计工作落实到实际当中,可以规范财务与审计流程,保证财务审计数据与相关报告的真实性,对完善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一、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应用的必要性
我国企业以及其他组织机构的经营目的之一是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而现代社会财务审计与经济效益有着密切联系,在企业或其他组织结构中应用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可以有效规范企业或其他组织机构的经济与金融秩序,为其营造良好和谐的财务管理环境,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杜绝企业及组织机构的资产过度消耗与损失,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以及其他组织结构的整体效益。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与其他组织结构也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全面实施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尤为必要,对财务相关工作进行有效规范,提高企业及其他组织机构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提高其经营发展能力,使相关机构步入有序化运作轨道,促进企业以及其他组织机构的长远性发展。
二、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应用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我国部分企业及其他组织机构虽然已经应用了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并将其财务相关工作中,但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对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认识不到位、财务审计机构设置缺乏独立性以及财务审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导致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在应用中还存在一定风险,以下是对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应用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1.对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认识不够到位
部分企业及组织机构对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财务审计只是对其内部各项财务工作进行监管,企业及组织机构没有对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有一个明确定位,导致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化。
2.现代社会财务审计机构设置缺乏独立性
目前我国诸多企业以及其他组织机构都是将现代社会财务审计机构纳入内部纪检部门或者是财会部门,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来开设,财务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就形同财会部门中的内部稽核工作。在企业及其他组织机构中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与财务相关工作往往都是由同一个领导负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审计功能的发挥。
3.财务审计制度有待完善
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是一项规范性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然而在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实际开展中企业以及其他组织机构甚少有部门会按照严格规范化的财务审计程序执行各项业务操作。就目前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的实施现状而言我国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制度还不够完善,例如工作开展未围绕财务审计的范围、财务审计内容、财务审计程序、财务审计分工结等等,并且财务审计报告也有待完善,缺乏一定的客观性,从而导致现代社会财务审计缺乏应用价值。
4.财务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加强且缺乏技术支持
大多数企业及其他组织机构中的审计与财务工作都是一种相分离的状态,这对财务审计工作的良好开展十分不利。财务与审计工作本身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现今部分企业及组织机构中的财务审计工作人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这类工作人员财务审计理论性知识较强,但是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做到财务与审计两者兼顾。除此之外,企业中大多财务审计工作人员只了解专业相关知识,对先进的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相关技术缺乏认知,财务审计中可开发的财务软件较少,再加上财务审计工作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的操作能力有限,因此造成我国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的作用力无法得到充分彰显。
三、预防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应用风险的措施研究
1.树立现代社会财务风险观念,强化对财务审计工作性质的认知
在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做出的每项财务审计决策都会直接影响其在经营过程中获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企业必须对现代社会财务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领导应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在实践中合理强调财务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以此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员工,让财务审计人员对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有一个客观清晰的认知,明确财务审计工作性质,并树立现代社会财务风险观念,在财务审计工作开展中有意识的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2.优化财务审计人员配置
现今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内容与对象等因素都发生了变化,审计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掌握法律、会计、税务以及工程预算等诸多内容,单纯的财务或者审计人员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的良好开展,应根据自身企业所需配置优秀的会计师、工程师、律师以及审计师等等,以此来满足企业对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多项要求。
3.完善财务审计内部机制
企业在财务审计机制建立时应保证财务审计内部机制的独立性,使其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之外,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工作人员不应该与其他部门建立利益关系,在财务审计工作中严格按照标准化与规范化财务审计制度开展相关业务,强化对企业内部审计报告和审计证据的查证与核实工作,确保财务审计报告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4.合理应用计算机技术,强化财务审计人员素质培训
近年来,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企业在财务审计工作开展中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降低财务审计工作难度,提高财务审计工作效率,实现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的信息化与科学化。此外,要发挥财务审计人员在财务审计工作的引导性作用,就要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强化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财务审计人员要掌握计算机相关硬软件操作方法,只有这样其才能够合理运用数据库对财务审计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与评价。
总结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是现代企业中的重要内容,做好财务审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企业资金流向,提高资金利用率,使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逐渐趋于科学化、规划化与信息化。
参考文献:
摘 要:工业企业的财务报表质量关乎我们能否认识我国工业的实际发展水平,文文根据当前我国工业企业在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提出了调整与完善现行部分财务指标内容、将非财务分析指标纳入财务分析体系中以及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完善内控流程三个对策,希望能为未来工业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工业企业 财务报表 指标 会计核算 非财务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业水平已经进入了世界的先进行列,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改革创新,当前的工业企业财务报表体系在实践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完善和解决的主要问题,针对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现行工业企业财务报表需要改进的优化措施,以促进工业统计方法的完善及更加准确的反映企业的发展变化。
一、工业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不足
当前我国的工业企业正在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当前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体系渐渐的凸显出来诸多问题,已经很难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了,具体而言,当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中所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财务报表分析指标存在局限性
当前,虽然企业的财务部门针对各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指标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但是由于这些调整手段缺乏一定的科学性,造成了财务分析指标从总体而言较为单一,这主要表现为当前的分析指标仍旧采用了财务性的指标,而忽视了非财务性指标的设定与创建,使得财务报表很难全方位的反映出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在通常情况下,这些财务指标包括能源、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及科技统计等等诸多类型。另一方面,由于过多的统计指标及缺乏系统性的统计模块,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不断的提高,使得工业统计的准确程度大大降低,影响统计的效果。
(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存在的局限性
当前,我国工业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为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以及综合分析法四种。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这四种方法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作为主要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比率分析法,由于当前大多数报表中未有可比性基础的财务指标,因此这种方法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而在比较分析法上,这种方法主要是以工业企业财务状况的定量分析为主,使得分析结果的呈现较为单一,也很难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一个综合的判断。
(三)企业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存在问题
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当前工业企业的业务工作量较大,市场的变化也较快,因此企业的财务人员很难在定期或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产品的产量以及产值的测算,对于这些产量的测算主要均是靠历史估算法进行的,这就造成了工业企业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使得财务部门对工业企业的财务统计并不准确,甚至出现了很大的随意性,财务统计数据的质量也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很难反映出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二、优化工业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策略
高质量工业企业财务报表是确保我们能够准确把握企业发展现状以及方向的基础,要解决当前工业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体系进行优化,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调整、完善现行部分财务指标内容
要对当前的工业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体系进行优化,首先就要将目前繁琐复杂的分析指标进行归并与整合,根据当前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的发展情况对分析指标做适当的调整,删除那些实用价值较低、与其他指标具备一定的重复度的企业指标,使得企业的财务指标进一步精简与升级,令企业的管理层能从财务报表上一面了然的得出结论。另一方面,在分析指标的设置上,还应该注重将指标设置与会计核算的方法合理衔接,通过构建出一套数量精简、组合功能较强且能够真实合理的反映工业企业运营状况并易于统计会计人员操作的财务报表体系,使财务会计人员能够依照报表的标准,较为轻松的就完成了对工业企业运行情况的财务统计。
(二)将非财务分析指标纳入财务分析体系中
面对当前工业企业财务统计体系中分析指标较为单一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分析指标的设置时,将非财务分析指标纳入财务分析的体系中是一个好办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加强人力资源的会计披露工作。通过在传统的财务分析报表中增加工业企业的人力资源会计信息,能够使得股东与管理层更加清楚的看出企业对“人”、“资”、“物”三大资源的投资效果,把握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2、加强非财务性信息的披露工作。要将背景信息、管理层战略分析、前瞻性风险信息等非财务指标纳入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之中,使得工业企业的财务报表由原先的财务披露转变为整体综合披露,通过加强非财务性指标的设定,使得财务报表更加全面的反映出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
(三)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完善内控流程
要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实际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必须不断的加强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完善内控流程,来不断提升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设立独立的财务审计部门。通过加强工业企业财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建设,使财务审计部门直接向企业管理层负责,从而令数据收集更加公正。2、建立数据核查问责机制。工业企业应该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数据核查问责机制,一旦发生财务数据的真实性问题,就可以找到责任人,追究其实际的责任。3、建立企业数据信息系统。通过设立企业内部数据信息系统的形式,使工业企业在实际运营中所产生的数据能够及时的上传到云端,避免因时间过长而造成数据的不准确。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迅猛发展,对企业的财务分析成为我们了解其发展水平的关键,面对当前工业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不足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我们财务工作者不应该消极逃避,而应该勇于面对,通过不断的对财务报表中的指标进行优化与创新,并不断的改进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从而不断提升工业企业的财务分析水平。
参考文献:
[1]季学罡.现行工业统计方法制度面临的挑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5):148.
[2]徐建雯.论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J].会计监督2012(7):92-94.
作者简介:
一、对内部审计模式的理解和认识
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内部审计模式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认为,内部审计模式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总体思维与基本构想,是组织和部署审计工作的整体框架,是决定内部审计工作方向和基本方式的根本因素,对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起着决定性作用。内部审计模式一般由审计定位与指导思想、审计基本方式、审计保证措施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内部审计定位决定了内部审计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又决定着审计工作的基本方式,审计保证措施促进审计指导思想、审计基本方式的贯彻执行,从而进一步体现内部审计的定位和作用。
二、明确内审定位,创新工作思路
审计定位决定着内部审计的职能与作用。经过内审工作实践,我们对内部审计的定位已经形成了明确的认识:内部审计是企业综合经济监督部门,是企业管理与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围绕企业的内在需要,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经营管理服务。实践中,应当通过审计这一特殊的工作方式,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职能,实现“审计―控制―管理”的协调统一。
为了体现内审定位,必须在审计工作指导思想和观念上努力实现五个转变:一是审计定位实现从旁观者向参与者的转变,主动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二是审计目标实现以查错防弊为主向内部控制评价与风险评估的转变,为企业提供保证与咨询服务;三是审计方式实现以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参与、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的转变,进行全过程审计监控;四是审计职能实现从就事论事的单纯性审计向综合分析评价、提供咨询服务的转变,逐步扩大审计内涵,丰富审计信息;五是审计成果实现以追求单纯数字成果向追求审计综合效果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提升内审工作的综合价值。
审计思想观念的五个转变,实际是要求审计人员重新审视内部审计定位、审计职能和审计成果的体现,重新明确审计目标、审计方式、审计程序的内容,在思想观念和审计方式上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推进传统内部审计向现代内部审计的转变。
三、改革审计基本方式
为了体现现代内部审计工作思路,在审计实践中应当通过改革和调整审计方式,逐步建立“事前参与、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的全程审计监督格局。
(一)立足内部财务信息的审计监督。针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网络化已普及应用的实际,通过改革现行财务审计的基本方式与手段,探索和推行财务审计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开展“网络在线实时审计”等,逐步实现“动态监控、过程跟踪”的财务审计格局。这种以财务审计为基础,对财务信息进行事中监控的基本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审计对企业经济活动健康有序进行的保证作用,应当是财务类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
(二)立足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对企业资金特别是对企业流出资金的载体――各类支出性经济合同,通过探索开展合同签约前审计、招投标审计,实现“事前参与”;通过结算付款前审计,实现“事中监控与事后评价”。这种以资金流为基本点的审计方式,是防止企业效益流失,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果的直接体现。
(三)规范企业内部经济行为的审计监督。通过探索开展内部控制评价、风险评估等,对企业重要经营领域进行管理审计。诸如经营成果考核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及审计调查等,对企业重要经营行为实现“事后评价”,从而将内审作为企业管理控制的重要环节,直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通过改革上述各个领域的审计基本方式,使内部审计覆盖到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对企业重要经济行为实现全过程的审计监控,能够更好地体现内部审计的基本定位与指导思想。
(四)保证措施。为了使内部审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式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必须实施强有力的审计保证措施。实践中,应当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建设来达到这一目标。
所谓“制度化”,是将内部审计的有关规定在企业规章制度体系中得到体现。一般情况下,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制定内部审计制度,如企业审计管理办法、财务审计办法、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合同审计办法等,直接明确审计的有关规定;二是通过与其他管理部门沟通协调,在企业专业领域或其他管理部门的专业制度中明确审计规定的条款、环节。如在合同管理办法中明确审计条款、在干部管理办法中明确经济责任审计条款、在经济责任制管理办法中明确经营成果考核审计条款等,作为审计制度的补充或辅助。这两种方式相互响应、互为补充,将内部审计在企业各个领域的制度层面实现全覆盖,为审计工作开展奠定制度基础与依据。
所谓“程序化”,是将内部审计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在各个管理或作业流程中落实审计环节,使内审成为企业重要管理或作业流程中的必经程序。如在企业主要经营领域中,建立“财务决算,不审计不决算”、“专项费用,不审计不认可”、“经济合同,不审计不签约”、“资产损失,不审计不核销”、“业绩考核,不审计不兑现”、“基建工程,不审计不结算”、“对外结算,不审计不付款”的关键控制点,由内部审计承担监控职责,使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得以确立,通过“控制”使内部审计达到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目的。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 注册会计师 审计成本 信息技术
一、引言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专门研究内部控制问题的委员会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认为,健全并有效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以及法律法规的自觉遵守等方面可以提供合理的保证。尤其在近年来银广夏、麦科特和蓝田股份等一系列的公司财务造假案出现之后,我国更迫切需要增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二、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现状分析
(一)企业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内部控制审计得不到有效执行
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实务界对内部控制理论的运用则更晚,以至于我国各类企业的内部控制意识都较薄弱。其中,部分企业将内部控制简单理解为内部牵制,只是要简单地增设几个职能部门,却迟迟未能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还有部分企业虽然内部控制制度较为健全,但是得不到有效执行,只是应付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检查的工具,更谈不上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报告。这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健康,也不利于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内部控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对其进行审计不仅需要很强的会计审计知识,还需要广博的管理知识。同时,内部控制审计证据的获取较之财务审计存在一定的困难,内部控制审计需要具备复杂环境的透视能力,然而,我国注册会计师缺乏针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查的经验,也没有国际上的执业经验可供借鉴,致使注册会计师缺乏应有的内部控制审计能力。审计能力不足必然制约审计质量。
(三)内部控制审计的成本较高
如果成本过高,超出其可能带来的收益,这将极大的打击被审计单位的积极性,是不利于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的。经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对255家公司的调查,大部分公司认为,第一年遵循SOX404条款的费用要比预期的高得多。不仅在美国,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范围内,内部控制审计成本普遍较高,这一问题深刻影响着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
(四)对信息技术与内部控制审计相结合的研究较少
目前,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会计电算化不仅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能够帮助企业进行更为有效地财务管理。信息技术如果运用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将会降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成本,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降低内部控制审计的成本,减轻注册会计师的工作量。然而,目前我国对信息技术与内部控制审计相结合的研究较少。
三、改善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现状的举措
(一)增强企业内部控制意识,保证内部控制审计有效执行
企业应根据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大力推动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对业务流程进行系统梳理,识别重要业务流程以及流程中容易出错的关键控制点,并抓紧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查漏补缺,为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企业基业长青的精神支撑。在长期内,企业可以采取将内部控制审计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以此来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影响。笔者相信植入审计理念的企业文化,必将有助于推动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
(二)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
借鉴国际惯例,在短期内可以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注册会计师根据相关要求利用专业的方法与手段识别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并将其报告给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及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帮助各利益相关方及时全面了解掌握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同时,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有利于构建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监督体系,促进企业的有效治理。为此,应进一步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如院校教育阶段应以能力为导向,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激励与淘汰机制;合理安排职业继续教育内容和形式等。
(三)降低内部控制审计成本
首先,企业必须认识到,实行内部控制要花钱,而不实行的代价很可能会更大。并且,任何一项新制度的推行往往初期成本较大,一旦实施成熟,其成本会越来越低,而效益却会越来越高。其次,注册会计师必须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办法,降低内部控制审计成本。如可以将风险导向审计应用于内部控制审计之中,努力做好财务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整合工作,以应对企业由于内部控制审计成本高昂而望而却步的现象。
(四)把IT技术运用于内部控制及其审计
企业管理者要重视现代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注意引进和培养技术人才,关注相关管理软件的开发运用情况,根据企业需要适时引进适合企业的管理软件,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自行开发管理软件,在开发过程中,注意要借鉴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惯例和流程,使软件系统能充分反映出明确有效的内部控制流程及控制点,确保软件在使用中满足内部控制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运用技术加强内部控制的自动化时,要注意对信息系统的控制,要加强对信息系统运行状况的监督与检查,防止任何人利用电脑技术进行违规操作。
参考文献
[1]高克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12(15):77-80.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具体内容
就企业内部审计而言,其关键在于要严格遵循独立性、系统性、权威性等原则,在财务的监督与控制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企业的内部审计而言,主要的审计范围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审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其一,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将所审计项目的范围、性质和时间确定出来;其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能对其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做出评估,促进企业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并对此提出符合经济效益需求的、科学的、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二)审计企业财务收支、经济责任以及经济效益等
企业应以经济效益的审计为中心,具体到审计任务,需包括审计企业经济责任是否履行、企业财务收支是否合法、经济效益实情是否符合规定等。审计的重点内容是:企业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情况;执行董事会批准的重大经营方案、计划的情况;大型的担保、投资、借款;所属全资或者是控股子公司的资金收支和财务运作情况;固定资产的报损、保费、出售等情况。
(三)开展管理审计
如果从企业发展这一角度着手,那么内部审计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管理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企业的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生产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开展管理审计,也就是对于企业管理职能方面的审核,能全面地对企业管理的计划、控制、组织等工作进行评价,能针对企业管理工作绩效开展系统性的评价。
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有效内部审计实施的方法
对企业管理来说,内部审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在于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能认真行使自己的职能权利,按规定完成审计任务,在实现审计目标的过程中收获宏观效果。当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的内部审计需充分体现出评价职能、服务职能、监督职能,以全面发挥建设、监控以及参谋的作用,但是怎样才能够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发挥内部审计最大限度的作用呢?
(一)改善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模式
内部审计是企业治理结构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企业要想发展内部审计,离不开企业治理结构的支持。为了满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就需要将治理结构加以完善,加大改善企业内部审计结构管理模式的力度。当前,大多数企业的领导班子组成内部审计部门,这样很难实现相对独立的审计工作,特别是在对企业及管理层进行审计时,审计独立性更得不到保障。一些学者指出,内部审计应该属于监事会,但是国内企业大部分的监事会都属于政府机构或者是由董事会指派,担任监事的成员也是企业的内部成员,于是监事会也形同虚设,企业内部审计的监事会管理模式同样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因此,我国企业应积极借助国外一些企业成功的内部审计经验,并以国内实情为基础展开调查,在设立董事会时再设立一个审计委员会,这样不仅能满足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权威性等要求,还能促使审计委员会参与企业整个决策过程,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有效实施监督,将内部审计的职能全部发挥出来。
(二)注重道德文化建设
《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由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修订,其中提到:加强组织道德文化建设,需要内部审计的支持,企业的内部审计应该帮助企业建立出符合法律法规的文化。所以,企业想要将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高,甚至是提高企业所有成员的素质,需要对内部审计工作有一个全面认识,打造一支具备金融、财会、法律以及经济等专业知识的内部审计队伍,以满足审计工作有序地发展下去。
(三)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就企业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而言,我国制定有《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审计法》。除外国家需要对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企业还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及现行的内部审计政策,加强建设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审计制度,并组织企业相关人员及时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具备具体性、前瞻性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标准等,确保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扩大审计范围、创新审计方式
企业要及时改变以往传统的查账式内部审计方式,慢慢转向管理型审计。在企业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下,主体内容是财务审计,即查账,但是很难从账面上反映企业管理上的漏洞与差错以及对企业资产的侵犯行为,这种方式拥有较大的局限性。但这种局限性是管理型审计不能弥补的,因为管理型审计的基础就是财务审计,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流程、管理流程、实际内部控制状况等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改进建议;通过对企业经营计划的完成状况、经营业绩的好坏等进行审计、评价,并以此为依据考核经营者,给予适当奖励,确保企业发展的整体战略目标及政策、方针之间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五)借助现代化技术
随着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其逐渐应用到企业的内部管理之中,于是企业传统的审计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能够在内部审计中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等,以推动企业内部审计逐步转变成电子化审计。
(六)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结构
企业的审计范围从以往的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规审计逐渐拓展到企业绩效审计,现有的内部审计财会人员结构跟现代化内部审计工作对人员提出的新要求不符。只要有经济活动存在,那么审计必不可少。对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而言,必须同时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审计业务的精通离不开法律法规制度以及本单位的各项业务。所以,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需朝着审计师、律师、工程师、经济师等方向努力。换言之,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要挖掘出企业经营管理中潜藏的弊端,还要提出有效地治理措施来缓解弊端、治理弊端,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地完善,强化财务管理,提升财务整体的控制能力,帮助企业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监督企业经营者在履行自身职能时是否严格、到位,以增强他们防范风险的意识、能力,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七)促进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我国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为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经营环境正持续变化着,为在残酷的竞争中屹立不倒、发展壮大,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也应时刻变化着。目前,几乎每一个企业都已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内部控制体系,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职能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很多人员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安于现状、求稳怕烦,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无法有效运行,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得不到及时准确的反映。然而,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如果能定期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检查和评价,那么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就能及时得到改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也就更加顺利。确保企业资产完整、安全,最终成功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及水平。
关键词:校办企业;财务收支审计;问题;对策
作为审计的重要分支,财务收支审计是对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主要围绕财务报表展开。校办企业财务收支审计一般由高校的财务审计部门组织实施,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组织进行。一是审计校办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二是审计校办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某高校长期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校办企业进行年度财务收支专项审计,并对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从而完善了校办企业的内控机制和财务运行机制,规范了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审计制度,全面提高了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一、校办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
(1)对校办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合规、有效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2)对校办企业的会计资料包括会计报表、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的真实、合法进行审计。(3)对校办企业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进行审计。(4)对校办企业的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情况进行审计。(5)对校办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真实、合法进行审计。(6)对校办企业的损益包括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的情况进行审计。
二、校办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某高校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全部的校办企业进行年度财务收支专项审计,会计师事务所根据约定完成全部审计工作后,出具了校办企业财务收支专项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中明确了校办企业管理层的责任、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校办企业基本情况、审计范围和审计依据等内容,描述了校办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具体情况。同时,披露了校办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控制度不健全
部分校办企业存在内控制度尤其是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甚至没有内控制度的现象,往往仅通过口头形式实现相关的流程控制,导致校办企业的人事、财务和资产等管理比较混乱。而且,个别校办企业存在对已制定的制度执行不力或不执行的情况。
(二)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不规范
(1)对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和存货不进行及时盘点,或实际进行了盘点但未保存盘点表,或盘点后已发现账实不符、但没有及时进行清理。(2)对账龄较长的往来账目核对和清理不及时,极易形成呆死账,对往来账户名称的记录不清晰,仅有摘要,无具体明细。(3)对原始凭证的审核把关不严,从外部取得的原始凭证存在与校办企业名称不符、无明细、无入出库记录及领用手续等现象,在采购办公用品、电话充值卡、加油卡和图书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会议费和培训费支出无会议通知、培训通知和会议签到的情况也频繁出现,甚至存在“假发票”入账的情况。(4)大额经济往来和超过结算起点的支付不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而采用现金方式收付。(5)合同管理松懈,大额购销业务不及时签订合同,合同签署不规范,存在时间矛盾、重要条款描述不清晰、内容与实际执行情况不一致而未附补充协议等问题。
(三)实收资本与工商登记和投资方记载不符
个别校办企业在履行了验资程序和完成工商注册后,出现了高校未将货币和实物尤其是实物实际划转给校办企业的情况,导致校办企业的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不符、与高校的投资数额也不符等问题。
(四)会计信息失真
部分校办企业存在高校在校办企业兼职人员的薪酬未列入工资成本、实际使用的房屋、场地、设备、能源、材料、成果、专利等有形或无形资产未归入资产账户和提取折旧等无偿占用高校资产和资源的问题。而且,还存在预收款不及时结转收入甚至收入不入账、收入和成本不匹配、未区分经营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等现象,这都造成校办企业的会计报表不能完整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导致校办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
三、加强校办企业财务收支管理的对策
针对校办企业财务收支专项审计报告披露的主要问题,某高校多次召开校长办公会和党委会研究整改工作,分析和明确了问题形成的主客观原因,制定了校办企业财务收支审计问题整改任务分解和责任分工工作清单,明确了整改内容、整改措施、总负责人、分工负责人、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并由监察审计室督办检查整改完成情况。
(一)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
重新梳理校办企业经营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审计管理等方面的原则性规定,某高校修订了校办产业管理办法。由资产经营公司牵头,计划财务处、资产管理处和监察审计室等职能处室配合,制定和完善了校办产业的财务管理办法、借款与费用报销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资产管理办法、审计管理办法等内控制度,建立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提高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规范校办企业的财务行为。
(二)通过机制建设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
首先,在校办产业管理办法中,明确校办产业实行校企分开、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依法纳税、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其次,在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办法等制度中,分别明确了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和校办产业监督委员会、资产经营公司、校办企业法人或负责人的财务管理职责、借款与费用报销的审批程序、合同主办制度和合同审查审批制度。再次,在资产经营公司与校办企业签订的经营管理责任书中,约定校办企业法人或负责人在会计核算方面的具体责任,并将审计结果列为奖惩指标。通过以上措施,引导校办企业主要管理人员重视会计核算基础工作,逐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三)继续深入推进校办企业改制工作
以《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教技发[2005]2号)和《关于规范高校校办产业管理体制,全面推进校办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辽教发[2006]22号)为指引,某高校的大部分校办企业已改制完毕,个别校办企业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原因未完成改制,而且,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范围还未覆盖所有经营性资产,对此,某高校制定了经营性资产剥离规划,并责成资产经营公司按照规划继续深入推进校办企业改制工作,夯实所有校办企业的注册资本,办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审批和划转手续.
参考文献
[1]傅嵘.高校校办企业的财务内部审计[J].品牌,2015,(08):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