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行教育方针范文

现行教育方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行教育方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行教育方针

第1篇:现行教育方针范文

2012年7月10日,第9期全省市、县(区)教育局长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延安大学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杨希文作了主题为《建设教育强省我们怎么看怎么办——与全省各市、县(区)教育局长交流)》的主题报告,他勉励市县教育局长要有奉献精神、坦荡情怀,遇到难题肯担当,带着激情去工作,奋力开创陕西教育新局面,为富裕三秦百姓、全面建设西部强省作出更大的贡献。

杨希文说,2010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在建设教育强省的进程中,我们着力抓教育改革创新、抓人才队伍、抓规范管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做好这些工作,离不开优秀的老师、优秀的校长,更离不开优秀的教育局长,这次培训是提升教育局长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

杨希文指出,教育局长既令人羡慕又叫人头疼。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分级管理、地方负责”的体制,县区是教育行政组织的基本单位,教育局长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具体而复杂的,工作系统是多元而繁重的,在政治系统担任着政府管理者角色,在教育系统担任着教育领导者角色,在社会系统中担任着公共服务者角色。这种重叠多元的角色定位,在现实中有时会不一致,从而导致职业角色冲突、责任权力冲突、管理角色冲突、理想现实冲突。就如何看待教育局长的角色定位、教育局长怎样在多重困境中进行自我调适,杨希文指出,做好教育领导者是教育局长的天职,做好政府管理者是教育局的本份,承担社会服务是教育局长角色职能的放大,应理顺这些关系,审视、反思、提升自己的工作,把既让人羡慕又叫人头疼的教育局长干好。

杨希文深入阐述了“教育形势任务怎么看”的问题。他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看法”决定“干法”。市县教育局长应对教育所处的环境、形势和当前的任务了然于胸。他说,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环境尤为重要,发展教育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进而从国内国外、省内省外多个角度分析了我省教育当前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他指出,振兴教育是国家发展基本战略,我省教育事业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具有前景乐观的经济支撑,承载着非常高的社会期望,外部环境给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给予了教育发展足够动力,但也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们抓理顺、抓提升,教育发展有4个特点: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教育基础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内涵发展迈出新的步伐,教育服务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总体来看,我省国民教育体系日臻完善,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国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升,教育改革发展上升势头明显,已经蕴积了建设教育强省的基本实力。在肯定成绩、坚定信心的同时,杨希文也指出了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存在的4个方面困难和问题:在发展环境方面,个别地方政府责任落实不到位;在促进公平方面,义务教育实施水平不高;在完善体系方面,职业教育成为新的薄弱环节;在条件保障方面,学前教育保教条件和保障水平需要提高。他说,总体来看,与教育现代化的标准和群众的期望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仍是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上好学”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任务,建设教育强省必须真抓实干、克难攻坚。杨希文强调,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我省《实施意见》是全省教育工作今后一个时期的行动纲领和工作指南,市县教育重点承担着4项任务:扎实办好义务教育,让所有孩子平等的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为幼儿幸福成长实施快乐的启蒙教育;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发展,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知识和能力储备;创新发展职业教育,让学生成为适应工作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杨希文结合工作实际,重点论述了“市县教育局长怎么办”。他说,行动是思想的表现,“干法”落实“看法”,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局长就是一方好教育。他鼓励市县教育局长全面提升政治领导力、教育领导力和行政领导力。杨希文指出,提升政治领导力是教育局长的履行职责的前提,要坚决贯彻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谋划开展工作,把不折不扣抓落实作为一种良好习惯和工作境界。同时,教育局长要积极为教育系统争取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发动领导,团结大家,调动资源。杨希文指出,提升教育领导力是教育局长履行职责的核心。教育局长要不断提高教育认知水平、管理水平,要精通业务,当教育事业的领航员,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把改革创新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法宝,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努力当一个教育家。杨希文说,提升行政领导力是教育局长履行职责的基石。一个受人拥戴的领导,应当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有情有义地交往,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教育局长有责任、有义务、有必要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争取形成一个教育行政管理干部、校长和教师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群体效应,同时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敢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良好环境,推动本地教育持续发展。

第2篇:现行教育方针范文

【摘要】 教学实施素 方法和途径 步骤和进度

一、目的和意义

强化中学生物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为科技强国和新世纪知识经济的繁荣昌盛作铺垫,为人类生存环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而培养出创新型、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作保障。强化生物素质教育能促进教师加速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迫使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政治素质、教育理论素质,为教书育人奠定良基。

二、范围和内容

1、如何来实施素质教育?

2、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主动性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创造性?

3、如何教好书育好人?

4、如何培养学生优良的综合素质?

三、方法和途径

1、从教人员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有关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对素质教育的精辟阐述以及指导和实施素质教育和建议和意见,在学透、学懂有关素质教育理论、方法和实施途径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和当地的实际教学环境、设施等条件去更新自身教学观念,发挥特长,依法执教,依法治教。

2、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把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与当代生物工业、农业、国防、环保、医疗、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和专家发明创造的故事以及生物科学的过去、现在、未来融入课堂,把大自然的美丽动人生态和生物学中的精彩和博大知识展现于学生眼前,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想、多说、多动手、多问,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同步发展,从而给好奇心强的学子们注入乐趣,增强学生好学生物的愿望。再加上同步教学中听取有关专家学者作生物工程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讲座,组织学生参观现代生物高新技术展览(如九九世界园艺博览会),组织学生参加生活所在地的环保治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感受从课堂到实验到生活的一系列实践,使之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3、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趣味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充分利用实践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发展进程,让其通过学习生物知识来了解自身的心理、生理的发展变化,完善自我并培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分清是非,明辨真善美,便于树立人生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生物学中本来就蕴含着德育内容,如在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与环境教学中融入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进化和生态知识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教育和忧患意识的形成教育;在生物学发展史教学中融入为科学献身、勇于进取、百折不挠,为人类作贡献的无畏精神和拼搏精神教育;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合我国生物资源和生物科学家的贡献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从生物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教学中综合生物体的和谐、统一、对称、差异等美学特点,培养学生爱美、欣赏美、爱生物之美的美感,结合实验解剖,把学生兴趣引向深入。

四、步骤和进度分工

1、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和各种有关素质教育的文献,由教师自行学习,由教研组教务处联合审核、考评,纳入年终量化考评。

2、分析、整理现行教材,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并作书面材料上交。

3、每个学期每个教师进行2节研究课和公开课,由教研组、教务处统一安排执行。

4、各教师对所教班级进行观察、调查、了解、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心理特点,找出适合年龄特征,教学班级的方法。

5、每学期教师作好书面工作计划、总结,由教研组长收取,全组教员评审。

6、教师要积极主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学习,每人每年完成2篇素质教育论文和生物科研论文。

第3篇:现行教育方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四法一纲要”为指针,以教学课标为依据,以新课程方案为准绳,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注重实际,培养创新精神”的思想;以为了一切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体育素养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基本出发点,以为了学生的一切为着眼点,深化教研教改,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我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二、教学目标:

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与德智美育相结合,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基础。

三|、教材分析:

1、教材是遵循“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了初中体育与健康理论的教学内容新体系。

3、教材的构建和选编是以全面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改革精神,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综合功能。教材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身心两方面协调发展,充实反应了国内外体育与健康研究最新成果的内容,让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生动活泼一发展,使每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以充分的发挥,另外,新教材在注重加强身体锻炼的同时,大量充实扩展了体育与健康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教学内容。

四、基本情况分析: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深入领会有关精神,全面考查本校的实践,从实践出发,认真制订好各项计划。

2、坚持集体备课,并结合网络备课,使教研教改深入化,经常化,落到实处。

3、搞好课堂常规管理,重视入学教育,给学生上好第一堂课,切实搞好“形成”教育。

4、搞好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娱乐体育活动。

5、认真搞好体育训练工作,做到有组织,有方法,有计划,有成果,更要有队伍的连续性。

第4篇:现行教育方针范文

【摘要】本文简要的回顾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校艺术教育体系的历史过程和阶段性成果,并且提出了该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各级学校艺术教育之间衔接不够紧密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改革思路和探索与前景展望。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各级学校之间紧密衔接的社会主义艺术教育体系对于提高国民人文素质和培养新世纪知识人才的作用举足轻重。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全国的艺术教育工作者团结协作、锐意创新、勇于探索,必将会不断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校教育体系,开创艺术教育美好的未来!

一、学校艺术教育体系的提出与发展成果

(一)学校艺术教育体系的提出

经过十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在总结了有关经验教训后,国家教委于1989年11月正式颁发了我国第一个全国学校艺术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这是我国首次提出建立由幼儿园、小学、初中、中等学校、高中、高等学校组成的学校艺术教育体系的思路。1997年5月20日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在落实有关《总体规划》的有关工作基础上,再次强调了关于“各级各类学校艺术教育”的学校艺术教育体系的有关理论。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转批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这是一部关于中国教育的跨世纪发展鸿图的纲领性文件。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各级学校艺术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二)学校艺术教育体系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1、在历次颁发的教学大纲中都明确规定了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强调了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教学大纲、《总体规划》等文件法规的实施,全国中小学的音乐课程开课率大大提高,20世纪90年代末期全国中小学音乐课开课率已经达到80%以上,其中大中城市中小学开课率达到100%。

2、中等学校、高级中学中的艺术教育工作。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国高中音乐课程开课率达到30%,部分省市达到70%以上。高中阶段对于学生加强的审美教育,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普通高等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在通知精神的指导下,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开始积极推动交响音乐在全国高等学校的开展,并责成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学会于2000年、2001年、2002年开办了三期《全国高等学校交响乐欣赏课教师培训班》,累计培训师资千余人。在短短的几年内,交响乐课程在全国高等学校得到了普遍的开展,成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学校艺术教育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各级学校艺术教育各自为政,尚未形成体系

纵观各级学校的音乐大纲和教材,由于缺乏紧密的衔接和参照,小学与中学、中学与大学的教学内容经常出现重复的现象。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不必要的教学资源浪费,而且使音乐教育体系失去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有悖于我国现行教育方针,不利于艺术教育体系的形成。

(二)中小学音乐教育在许多方面尚无法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1、中小学艺术基础教育不注重基础培养的问题。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和教材均有程度偏难、内容偏多、求大求全的倾向。中小学音乐教育过分强调音乐知识、技能的掌握,在教学方法、形式上不注意音乐学科的特点,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高年级开课率低使得艺术教育课程衔接产生断层的问题。高中增开音乐欣赏课程以后虽然结束了中小学和大学阶段之间长期存在着艺术教育断层的问题,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由于受到升学的压力,高中阶段开设艺术类课程往往无法取到预期的效果。艺术教育的断层现象不仅无法完成阶段性的教学任务,还会破坏各级学校教育之间的连续性,对高一级学校开展艺术教育带来隐患。

3、各地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仍然很不平衡。由于艺术教育设施投入和师资数量等问题,很多地区的学校艺术教育仍然很落后,这一点在农村学校尤为严重。

(三)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给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带来困难。由于各地基础艺术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与落实情况的问题,造成高等学校入学学生艺术教育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影响了艺术课程开设的统一性。

2、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课程开没缺乏统筹规戈。由于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开展的较晚,时间也长短不一,使得一些开展较早的学校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艺术理论课程与艺术实践程结合、各个艺术门类综合的艺术教育课程结构。对于一些起步较晚、师资缺少的学校,最多只能开设国家教委规定的交响乐欣赏课程。

三、今后我国学校艺术教育体系建设的改革探索

(一)切实落实中小学基础艺术教育

1、彻底扭转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师资匾乏、教学设施落后的局面。中国85%的学校在农村,70%的学生在农村,但是表村艺术教育却是整个国民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可见,解决农村艺术教育中的困难不仅是全国学校艺术教育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最迫切的问题。

2、解决中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开课率低的情况,端正学生家长乃至学校的艺术教育观念,使学校、家长、老师、学生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对于人终身素质的培养的重要性。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加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工作。

3、认真贯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方针。将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作为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修改有关重技术、轻审美的教学内容,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切实将素质教育的基础工作做实。

(二)规范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

普通高等学校阶段的艺术教育虽然是艺术素质教育的延续,但决不应该是基础教育的机械重复。高等学校的艺术教育在完成了学生人学阶段的衔接教育之后,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前提下,加强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使人全面和谐的发展,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素质及身心素质等全面素质,从而培养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知识人才。

(三)建立全国各级学校艺术教育交流机制

1、作为艺术教育的指导机构,各级教委和艺术教育委员会应该统筹规划各级学校的大纲、教材标准,对于教学内容消除重复、分散难度。

2、加强小学、中学与大学艺术教育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经常举办跨区域的各级学校综合的艺术教育交流研讨会,交叉探讨、积累经验、总结成果,及时沟通教学信息、通报教学动向,更新、调整教学内容。

第5篇:现行教育方针范文

关键词: 藏族地区 配套练习 可行性

普通高级中学汉语文教科书(藏族地区使用)配套练习研发的可行性主要基于分析现行汉语文教材使用的情况,通过系统总结研发现行汉语文教材配套练习的政策保障和理论基础,探索研发现行汉语文教材配套练习的有效途径,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管理内容,提高甘南藏族地区“以藏为主”普通高中汉语教学质量。

一、现行汉语教材的使用情况

甘南少数民族地区“以藏为主”普通高中,藏语为第一语言,汉语为第二语言单加授课,执行国家教育部转发的《五省义务教育全日制藏族小学、初级中学及高级中学协调性课程计划》。目前没有专门的机构编写与之相配套的相关教辅材料,学生学习的依据主要以教材为主,导致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教学设计所需要的一切教学资源只有网络、一本教材和学校的多媒体而已。学生学习仅凭老师课堂的授课获取知识,课后没有汉语课本有关的练习材料,阅读材料极为有限。

二、研发现行汉语文教材配套练习的政策保障和理论基础

1.政策保障。教育部于2006年10月颁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为汉语教材编写、汉语教学、学业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汉语课程的依据,直接指导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在发展民族教育的不同阶段管理和实施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国家课程理念和学校教学目标,以及在具体的教学中实现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的“三维目标”和全面发展。

2010年7月29日正式全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国家不断统筹规划,加大对西部边缘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师资、资金等方面的倾斜投入和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各少数民族地区要不断探索更适时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环境模式不仅要求少数民族学生继承和弘扬自身的优秀文化传统,还要把汉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学习。

2.理论基础。我国较系统地介绍双语教学的专著和论文较多,主要有黄崇岭的《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黄安余的《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他们都初步探索和介绍国内外的双语教学的理论依据,这些探索和介绍推动了我国双语教学的有力发展。相对而言,我国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关于校本教材理论研究较成熟,王秋菊在《语文校本教材开发的理论研究》中对校本教材开发的较系统的理论研究,为本论文的研究直接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文校本教材开发的实际和第二语言教学的特征,杜威实用主义育思想体系中提到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思维五步”和“教学五步”等命题及论述,对甘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尤其汉语文教育的模式构建及本论文的研究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建构主义为汉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皮亚杰的构建主义“学习观”、“教学模式”、“师生角色的定位”、“新型的师生关系”观点及论述,符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国家教育方针和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文教育也应在不断创新模式和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基础上,更好地为民族教育服务。

三、研发现行汉语文教材配套练习的有效途径

1.研究知识点的书面呈现方式和基本属性。通过梳理知识点与考试关系:(1)研究汉语文知识点的书面呈现方式,主要是指该知识点在考试中如何体现,即有多少种出题类型,有多少种出题角度,有多少种变化形式;该知识点的学习要点、学习类型、所需基础、预测难度等。对所教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的书面呈现方式和基本属性应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2)“三题”的编写。掌握知识点呈现方式和属性的目的是精选讲课例题、分层教学的作业题、跟进反馈的训练测验考试题。

2.研究知识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1)教材的整体性把握。知识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教材整个知识体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可粗略地分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要分析联系的方向、联系的方式、联系的层次和联系的作用等。(2)知识点的串联。在讲解某一知识点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教学思路拓展开来,使课堂教学形式真正地“活”起来。(3)研究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的呈现方式。知识点在考试中的呈现方式和在教学过程中的呈现方式是不同层面的问题,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所有的知识点不是只能用同一种方式、同一种思路进行教学。

首先,要研究知识点的形成过程,仔细区分知识点之间的类型与类别,从而确定采用相应的教学过程、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相应的知识扩展面。如字词识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听写,课后列入学生课余的学习的主要内容。

其次,根据知识点的性质特点,确定哪些可以让学生采用被动接受的方式学习和掌握,哪些可以让学生采用主动探究的方式学习,哪些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哪些只能采用个体学习的方式感悟。

再次,对知识点呈现方式的形式和步骤进行认真的思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包括知识基础、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个体差异等),采用适当的学习形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改革与尝试。

参考文献:

第6篇:现行教育方针范文

近些年来,由于各方面的重视和推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在一些重点环节上有所突破,在一些先发地区取得明显成效,但不少地方仍然是“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一些深层次体制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笔者认为,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必须有制度保证。作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当前首要任务就是要针对现行教育体制中重智育轻体育美育、重分数轻兴趣爱好等倾向性问题,大胆探索创新,加快形成更具活力、更有效率、更加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体制机制。

创新学校管理制度,把成长发展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经过长期宣传倡导,素质教育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但现实中还有相当多学校深受追求升学率旧思维的影响,造成中小学生作业多、补课多、考试多,睡眠少、体育活动少、社会实践少,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失去了自由成长的空间和多样性发展的可能。深化素质教育改革首先必须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从时间和空间上突破,发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主阵地的作用。2007年,苏州出台《苏州市深化素质教育,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项规定》,明确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小学每天15:20后、初中每天16:00后,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社会实践和团队班会等活动。2009年,又出台《苏州市执行“三项规定”、落实“五个严格”、保证一小时运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六个必须”,要求广大中小学从实施方案、组织领导、管理制度、信息公示、监督机制、奖惩办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保障学生活动时间。实施“三项规定”、“六个必须”,目的就是要把成长发展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兴趣爱好、体育美育等回归学生校园生活,让学生多一些创造的天地和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

创新教育引导方式,把健康快乐引人学生课外生活。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着手,制定出台了多项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这些意见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小学过重的课业负担,意味着学生将有更多的空暇时间和自由活动空间。然而,大量调查研究表明,很多学生负担减轻了,却不知道双休日、假期等空暇时间到底怎么安排?因此,创新对学生课外活动的教育引导方式,让学生课外生活过得更快乐、充实、有意义,就显得相当重要。2009年,苏州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会休息、会自学、会健体”的“三会”活动。“会休息”建议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分别不少于10小时、9小时和8小时;“会自学”建议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明确自学重点,做到复习和预习、课内和课外、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会健体”则建议学生制定合理的健身计划,养成每天运动一小时的习惯。“三会”活动突破了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实质上是一种对学生课外生活方式的指导,已成为凝合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全员力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学生“离校不离教、放假不放学”,实现了素质教育平台的新拓展。

创新教育评价机制,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优位目标。保障素质教育落实,必须充分发挥教育评价机制的杠杆作用。一要将素质教育与教师职称评聘挂钩,明确规定教师职称的评聘优先考虑不加班加点的教师,优先考虑花更少时间获取更好教学质量的教师。二要将素质教育与教师的评先评优挂构,旗帜鲜明反对疲劳战、题海战、消耗战,优秀教师应当成为“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典范。三要将素质教育与校长考核挂构,以能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为主要内容,建立健全有利于发挥校长实施素质教育主动性、创造性的评价体系。四要将素质教育与学校评价挂钩,要求学校真心实意、全心全意推进素质教育,将执行情况作为文明单位、优秀集体等评选的必要条件,执行不力的一票否决。五要将素质教育与区域评价挂钩,将素质教育的推进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列入各级政府年度教育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确保素质教育改革各项目标落实到位。

(作者系苏州市教育局局长)

第7篇:现行教育方针范文

关键词:督导评估 均衡发展 专业成长 学校发展

“东风送来满眼春,活水入渠清如许。”教育督导,就像一场及时雨,督促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教育规律办好学校,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教育好学生。帮助教师认识了自己,学会了反思,更新了观念,创新了方法,从而快速地成长起来。

一、督导评估促学科均衡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均衡发展的素质教育。由于受到中考高考的影响,从学校领导、班主任,到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都只注重统考科目,其他则无足轻重,经常是非学科教师兼课。学校、老师不重视,学生自然也是随便应付。如此一来,学校的学科教学就必然失衡。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所以,“教育督导”应运而生。教育督导评估对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全面的整体的检查、督促、指导和评估,督促学校给所有学生提供同等条件的学习机会,使适龄儿童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方面都得到普遍发展。对学校提出了明确的具体的要求,增加了素质教育方面的具体指标,增加了有关“开设的各门基础学科都应该均衡发展”的要求,纠正应试教育的弊端,全面考察学生的各学科水平,注重了学科的均衡发展,把“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落到了实处,让学校工作回到素质教育的正常轨道。

二、督导评估促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督导的基本功能是“督政”和“督教”。而在“督教”这个概念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督导评估机制的运行,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我们知道,先进的教育理念,国家的各项教育政策等,最后都要通过教师落实到各项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因而,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

很长一段时间里,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让教师的专业发展失去了方向性。尽管一直高唱素质教育的调子,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子,什么德育为重,减轻学生负担,等等,可是,最终压在老师肩上的还是那一个简单的分数和升学率。因而,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老师,有什么样的专业能力的老师才是优秀的老师,也自然地要以应试教育为准则去衡量。

有了教育督导,学校建立了各学科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制订了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引导和促使教师自我调节、自能发展,引导他们向研究型、综合型转变,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校本研究也成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校本研究以发生在学校教学现实场景的真实问题以及提升教学常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方面为研究内容,深深根植于学校与教师的现实需求。不仅可以促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思想行为方式乃至生命存在方式的一部分。

校级教学督导更是成为了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生力军。校级教学督导围绕“全面提高课堂质量,教师学生共同成长”的主题,坚持“以导为主、以督为辅、督导结合”的工作方针,制定了专门的听课计划。每次听课后,督导们都能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交流看法,或给予积极肯定,或提出改进建议,无疑为进一步夯实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有力的推动作用。

这样,教育督导便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纠偏仪,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促使教师主动自觉积极地进行专业发展,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让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

三、督导评估促学校自主和谐

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对引导中小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督导评估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学校,督导评估的监督制约作用、评价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是“外因”,学校的开拓创新、不断进取是“内因”。学校依照素质教育要求提出有效发展目标,通过组织实施――自我修正计划――制定新的计划――再实施的步骤,形成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我完善、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并把各方面工作纳入自评范畴,纳入学校科学化管理的轨道,提高学校依法治校、科学管理水平。发挥团队精神,激发广大师生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层层发动,人人参与,层层分解指标,人人落实责任,形成群策群力、自我教育的局面。督导评估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监督,深入基层,指导学校依据评估方案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计划,在实施计划过程中加强随访,及时反馈,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控制学校年度自评的方向。通过讲解评估标准和方法、技术,解决疑难问题,帮助学校掌握和调控自评过程,从制度上和管理上对自评工作加以督促和检查,促进了学校的自主、和谐发展。

反思促进提升,整改推动发展,创新拓展空间。督导评估,促进学校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追求办学绩效的最大化,从而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大鹏一朝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教育督导东风的劲吹下,学校必将朝着教育强校的目标阔步前行,迎来春色满校园。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努力开创21 世纪教育督导工作的新局面》,《人民教育》2005年第12期。

[2]肖小华《我国现行教育督导机构设置中的问题及对策》,《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 期。

[3]王桃英《教育督导专业化的政策性探讨》,《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第3期。

[4] 程振响《发展性教育督导:当代教育管理发展的理性选择》,《江苏教育》2009年第8期。

[5]李卓《我国教育督导机构独立性之探讨》,《教育探索》2004年第9期。

[6]许建美:《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

第8篇:现行教育方针范文

从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地位来看,其改革必须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思想为指导,以党的现行教育方针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各项原则为依据,以加强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教育为基础,突出能力培养,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专业教育规律的原则。

在以往的教学中,艺术设计专业设计教学一直采用教师命题,学生制作一套虚拟的设计作品。根据结课的作业和调查显示有90%以上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学效果不理想,毕业生认为实际应用能力与社会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们通过前期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进行了初步的改革实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还存在着较多不足之处,离教学改革的目标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通过项目教学不仅能完善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的教学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还对建立完整的品牌设计系统提供了理论支持和试验数据,而且通过研究将对企业建立自主品牌起到了决定性的指导与推动作用,也大大减少了企业创立自主品牌的成本,同时也拉近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真正做到设计服务于社会的办学宗旨。

完善专业设计课程教学理论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把课程作业转为课题设计,将企业具体的设计项目导入课程教学中,并在教学过程中设立专题项目研究来消化实施企业提供的设计课题,从而改变了虚拟的作业式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校项目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体系,使学生的实践活动有一个质的转变。重点针对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进行探讨与研究,在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探索及总结,最终构建出适合全国高校平面设计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新的应用型设计教学体系。

将设计成果应用并且实施与开发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进一步提高所选项目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同时也为提高学校的设计教学水平和扩大社会影响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的竞争已跨越产品竞争阶段,进入了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可以说,现代市场竞争,首先是品牌的竞争。对于品牌研究的专业人才需求也大量增加,怎样在教学中更好的完善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是我们新的课题,在教学中实行动态组合,根据项目的不同,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与设计,要出创意、出成果,通过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并以具体的项目为载体,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践设计中完成,是加强教学的重要举措,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项目教学”是一项新的改革实践,它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以往的实践教学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得到深入的理解和研究,新的实践教学方法,以最新的基础理论为依据,摒弃传统实践教学中的弊病,力求创新,丰富和完善,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通过“项目式”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能立体和直观的切身体会到“项目式”设计教学给他们带来全新的感受和兴趣,所以具有深刻的意义。

通过项目教学的研究,使专业设计课能很好的付诸实践,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专业设计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论文的发表进一步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与地方单位共同合作,将设计成果转化为产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促进我省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将是一种崭新的尝试,它对提升我校艺术设计的教学质量,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市场合格专业设计人才,完善产、学、研教学模式等方面也有其重要的意义。

第9篇:现行教育方针范文

关键词:教学评价;自主发展;学科特点

我国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仍然是以知识教育为核心内容,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衡量和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尺,这种评价方式,往往只看教育的结果而忽视了教育的过程,往往只看重量化评价而忽视综合的评价,忽视了教学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

对于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上指出:“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大规模的基础教育评价能够帮助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通过测试和调查清晰地了解基础教育的现状、成效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投入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建立现代教育评价体系的势在必行。

我国现阶段音乐课还没有纳入任何中高考及会考,手段单一、方式简单的传统教学评价,依然是现行教育评价的主流,因而音乐教育在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学校初三根本不开音乐课,甚至有的学校高中都不开设音乐课,音乐课堂教学秩序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国家素质教育方针的贯彻实施,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音乐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那么如何建立音乐教学评价体系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建立健全音乐教学评价体系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中学教学评价应侧重于导向作用

中学音乐课很多都是音乐鉴赏课。教师的导向作用显得很关键。例如,高中音乐鉴赏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作品以越剧曲调作为旋律的素材,成功地融合了西方的演奏形式与中国的民间音乐特色,成为近代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民族民间故事与西洋演奏技巧的融合,挖掘传统戏剧“紧拉慢唱”手法在作品表现上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戏剧的魅力等。教师合理引导学生鉴赏作品,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并合理客观地评价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由于音乐作品在情感表达上的多面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可以打击、迎合,而是鼓励和激励的。教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理解音乐作品显得很重要。这样可以很大程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课堂上,教师是一个很好的引导者,引领学生进入音乐世界的关键人物。所以老师的教学导向显得非常重要。

二、对学生的评价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音乐作品是有特色的,创作音乐的人更应该是有个性的。作曲者创作出一首成功的音乐作品,是对生活有感悟的。在音乐课上,教师应该适当发现并引导学生,让一些有音乐天赋的学生慢慢深入地走进音乐世界。如,在鉴赏作曲家谭盾的《永恒的水》(花城出版社)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力,自己尝试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东西创作一段旋律。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的时候,对一些富有特色和个性的音乐作品教师给予肯定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激发了学生热爱音乐、创作音乐的热情。音乐教学评价应发现学生的亮点,以此激励学生,这对学生的成长道路是有益的。教师的音乐教学评价应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恰当放大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评价要体现教育的本质作用

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优美的人格,在精神层面引导并教育学生。一首作品,除了本身带有的艺术价值之美,教师更应该恰当地指出作品的教育意义,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升华。中学音乐课本上的很多作品都是两面性的,既是音乐知识教学的典型作品,又是教育引导学生思想的素材。例如,谭盾的《永恒的水》,这首作品不仅让学生了解了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要用心观察生活,同时侧面也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实时注意体现教育的本质作用,不应该刻意强调音乐的艺术美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质。教育不仅是要让学生获得专业技术知识,更应该在思想上教育引导学生。

四、突出学科特点

音乐既是声音的艺术,又是听觉的艺术,它用声音传递情感。课堂评价体系应该突出音乐的学科特点。例如,法国作曲家梅西安的《异国鸟》,作者运用音乐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世界各国及不同栖息地的约40种鸟的叫声,叫声可谓五花八门。这样的音乐课堂评价,突出音乐本身的学科特点很重要。单一的钢琴音色可以表现丰富多彩的鸟叫声,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应突出声音的特点进行教学。很多教师在讲作品的时候,很容易把一首具有历史、民族教育意义的音乐课上成一堂历史课,忽略了音乐的特点,这显然是失败的一堂课。音乐课的本质就是用音乐来讲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