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农机维修服务;农业机械化;问题;对策;江苏苏州
中图分类号 S2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4-0199-01
近年来,苏州市积极响应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农业财政投入尤其是对购机补贴方面的投入连年增加,极大地促进了农户的购机热情,农机保有量连年增加。农机维修站点虽然有一定增长,但是 “质”、“量”都与农机化发展的迅猛势头不符。农机维修服务与农机化互相依存、互相促进,搞好农机维修是服务“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1]。
1 农机维修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维修站点的基础设施差
目前,大多数维修网点仅有切割机、电焊机、电砂轮及充气、补胎设备等简单的维修工具,必要的检测仪器和维修器具基本没有,支起机具也只靠千斤顶,缺乏吊架和地沟;现有设备大多陈旧且残缺不全[2-3]。没有修理厂房和检测设备的维修网点,不可能做到规范的维修,无法保证修理质量。苏州地区农村城镇化进程比较快,土地逐渐集中在承包大户手中,大型农机具逐步占据农机市场,而普通的维修点远远无法满足这类农机具的检测维修。
1.2 农机销售企业后续服务未能及时跟上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机购置补贴的投入,农机市场火热,但大部分农机企业规模不大,产品不仅良莠不齐,而且更新换代极快,售后人员稀缺,直接导致了产品售后服务较难,产品一旦返厂维修费时费力,耽误农时。
1.3 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低下
近年来,农机维修人员大部分是三级农机修理工,技术素质不高,无法适应高性能、高科技含量的农业机械维修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亟需对其进行技能培训和鉴定[2-3]。
1.4 农户维修保养意识不高
大部分农机具都是季节性使用,且三分靠修,七分靠养。农户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不能及时发现机具存在的安全隐患,认为只要还能开就可以。农机管理部门虽然在广大农户中开展了各类保养、维修培训,但农户的主动学习能力不高。很多机具在农闲搁置中损坏,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1.5 农机维修监管不到位,体制不健全
在我国,为了进行相应的行政监管,不同部门分别负责农机维修从业人员培训、维修网点经营许可证的办理和发放。然而,实际操作时各管理部门未按客观要求进行,如人员培训只注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训等。我国现有的相关农机维修管理法规不健全,对用工、设备配件没有统一价格,对发生的纠纷也没有权威机构给予界定[2-3]。
2 加快农机维修服务建设的建议
2.1 加大高等级维修站点建设
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机维修服务的需求量,只是农机维修服务未跟上农机化的涨幅,这说明农机维修市场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为了适应现代农机具大型化、集约化的要求,必须建设与之配套适用的维修站点与维修设备。高等级维修站点的建设势在必行。
2.2 出台农机具维修设备购置补贴政策
农机市场如火如荼,主要是由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国家若出台农机维修设备购置补贴政策,对各种维修设备、专业检测设备、维修服务设备等购置予以补贴,扶持发展一批具有先进维修设备、优秀维修人员的农机具维修企业[4]。
2.3 加强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
加强对基层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机维修人员的整体素质。向农机维修人员提供信息服务,推广新技术、新设备。将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提高农机维修人员的维修技能,使其能熟练地排除农机具故障[2-3]。
2.4 加大农机具机库的建设
地方上财政投入建设一部分中小型机库,待农忙结束后集中统一保养维修,在农机管理部门的监管下由维修企业进行农机具的保养维修。这样既有效率又能将机具维持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购买零件的费用可享受到国家补贴,农户只需掏很少一部分钱就可以完成机具的保养。
2.5 加强区域合作,完善农机共享机制
农产品收获季节多在夏、秋季,此时自然灾害多发,若农产品收获不及时,易受雨季、冰雹或台风等影响,建立大型机械跨区作业的配套维修机制,以及时解决机械故障和突发事件。同时,引导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规范农机维修服务运作,保护农机维修双方的权益[2-3]。
3 结语
农机维修服务与农机化建设之间相辅相成,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目前,农机维修服务未能跟上农机化发展的脚步,需要政府的扶持作用。通过补贴、优惠政策等支持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完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
4 参考文献
[1] 李爱国.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8):79-80
[2] 唐一国.四川农机户农机维修服务需求与供给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1.
关键词 农机服务体系;现状;问题;对策;安徽淮南;潘集区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181-01
目前,我国基层农机综合服务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现有的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由政府需求、农业生产者需求而形成的综合体。基层农业机械服务体系的发展为广大农机户和农机手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其生产过程中给予了极大的指导和扶持;在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机大户的发展、增加广大农机手的收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基层农机综合服务体系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农机化快速发展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1 潘集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在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农林局是管理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和销售网点的行政机构。全区共有农机维修、销售服务网点18个,各种较大型设备210台套,其他维修设备389台套。从事维修人员109人,全区农机维修固定资产689万元。潘集区农机维修服务的主要特点:一是农机维修方式以手工维修为主,设备简陋,一般进行换件维修工作。二是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以初中文化水平居多,技术等级以初、中级为主。维修网点以专项维修和三级维修为主,初步形成了农机维修服务网络。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机推广资金投入不足,制约农机科技推广
发达国家的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农业生产总值的0.7%~1.1%,发展中国家为0.6%左右,而我国还不足0.3%,人均经费更少。同时,由于经费投入不足,许多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无法引进和开展试验示范,客观上制约了现代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当前,潘集区在大力推广耕作机、收割机、插秧机的过程中,无力引进诸如播种机、植保机、粮食深加工等许多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机具和新技术,这是潘集区农机化发展严重滞后于其他发达地区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多种因素导致农机化高科技产品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影响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
一是农民的文化素质制约其对农机高新技术的接纳能力,即使应用农机高新技术也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二是农业体制的变革,出现了田块分散、土地零星、农田综合整治跟不上、机耕道路建设不完善的弊端。三是潘集区多数地区都是塌陷区,土地高洼不平整,从而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四是农机科技使用的风险性使得农民在有限的资本投入上显得更为谨慎,导致农民对高新技术的反应迟钝,缺乏内在的需求动力[1-2]。
2.3 体制变化频繁,推广机构不稳定,队伍素质不高
潘集区在20世纪60—70年代,由于大兴农业机械化,各乡镇纷纷建立了农机站。农机站作为国家设在最基层的农机化事业单位,负责该辖区的农机化管理、推广及服务。农机站由国家出政策,纳入事业单位范围,企业管理、自收自支的独立法人实体。在县级农机部门的指导下,农机推广工作能够正常运转。自2001年机构改革,将原来的乡镇农机站改为“农机服务公司”,完全由自主经营来解决工资福利待遇,多数站由于经营不善,自行倒闭或关门,管理和推广职能交县级农机部门和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各农业服务中心根据人员情况,有的未安排农机管理、推广专职人员,有的即使安排,也不懂技术和行业规范,形同虚设。具体的管理、推广、服务等工作基本上由县级农机部门承担,给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难度。2006年县政府决定再次进行农业服务体系改革,将农机站的编内人员纳入农业服务中心,经费由财政全额承担,各乡镇的农机管理、推广人员已到岗到位。但由于新进人员年纪较大,知识结构老化,学历低、无职称人员较多,对现代高新农机技术的理解不到位,很难适应新的发展需要。作为县级农机推广机构,是政府设立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的专业机构和骨干力量,是技术性较强、素质较高、科技人才相对集中的地方。但受国家体制的影响,职称晋升及聘用难度较大,很难激发其进取意识,给推广工作造成很大的制约[3-4]。
2.4 制度不健全导致推广人员积极性不高,影响推广质量和效率
在现行体制下,关于农机推广工作质量的好坏缺乏有效的考核办法。上级主管部门和区政府也只将此项工作纳入区级农机主管部门的综合目标考核,对专业的推广机构没有专门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得农机推广及开发、试验、示范、服务质量不能与推广主体的最终效益、努力程度和劳动付出挂钩,从而影响农机科技的发展。
3 对策
3.1 建立健全农机服务体系
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是提高农机使用比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的保障。在实际生产中,尤其要增加基层农机服务网点,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使农机服务体系向更加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的方向推进。
3.2 提高基层农机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农机服务人员的素质是影响农机服务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只有打造一支业务水平高、职业技能强、个人素质好
的农机服务人才队伍,才能确保农机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一是确保基层农机服务部门有固定的办公和经营场所,要为其配置需要的办公设备,以确保农机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制定合理的激励和考核机制,提高农机服务人员的待遇,以充分调动农机工作者的积极性。三是对农机服务网点工具购买和人员培训提供补助,以提高服务水平[5-6]。
3.4 制定扶持政策
农业作为弱势产业,生产效益低,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近年来,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时代,因此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4 参考文献
[1] 王中.常熟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江苏农机化,2011(5):44-45.
[2] 屠惠中.构建五大服务体系全面推进诸暨农机化发展[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2(3):17-18.
[3] 敦化市农机局.敦化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给农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J].吉林农业,2012(3):20.
[4] 王发明.浅析县级农机推广公共服务能力建设[J].农机科技推广,2011(12):36.
一、我县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措施不够得力,监督检查少。
(二)理论武装工作不够牢固。存在理论教育覆盖面不广、理论教育流于形式、理论学习制度落实不到位和对县域社科工作开展不够重视等现象。
(三)宣传资源不够整合,合力不强。
(四)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不够,载体单调。
(五)外宣工作广度不够,方法不多。
(六)具有__特色的文化不够鲜明,缺少标志性的文艺作品。
(七)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整体素质不强,人才匮乏。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不够深刻。主观上认为作为党的宣传文化部门根本没有条件贪污腐化,放松了构筑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长城。
(二)对理论武装工作认识不到位。一是对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方面用心不够。二是对开展理论研究(包括县域社科理论研究)工作有畏难情绪。认为在基层进行理论研究难以开展。
(三)宣传资源未能形成有效的整合。未能有效整合和管理宣传载体,载体之间各自为政,影响载体利用。
(四)精神文明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造成精神文明建设明显滞后,满足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状况。
(五)对外宣传阵地少,经费缺。对外宣传载体不够灵活,对外宣传文化工作受到很大的制约。
(六)对具有特色的地方历史文化挖掘不透。客观上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主观上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缺乏主动占领文化阵地意识和创新意识。
(七)影响我县基层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对宣传工作认识有所偏差。二是干部队伍理论素质偏低。三是受到干部人事制度的限制。四是宣传文化激励制度不够完善。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坚持把领导班子作风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查找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
(二)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创新理论武装工作。一是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包括创新工作方法、渠道和载体。二是坚持抓好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的落实,加强对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指导。三是以县域社科工作为抓手,加强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工作。
(三)努力营造大宣传格局。县委宣传部要把宣传战线团结起来,着力构建“大宣传”的工作格局。以今年庆祝建县(区)20周年为平台,抓总协调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组织一系列宣传活动。
(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抓好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示范窗口创建活动,启动创建全省文明县城活动,挖掘先进典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及现代公民道德教育,扶持“送戏下乡文化”和建立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共建制度。
(五)大力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外宣工作格局。通过与国家、省、市及香港的主流媒体建立良好关系、设立“旅游文化节”和举行各种庆典活动,大力开展对外宣传工作
关键词:社区戒毒;构建;对策
一、社区戒毒现状
作为一种新推出的戒毒模式,社区戒毒实施已6年,6年来社区戒毒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家禁毒委的部署要求,积极开展社区戒毒工作,目前全国各地已初步建立了工作网络,形成了工作机制,积累了工作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国每年责令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数从社区戒毒开始实施的2008年的1.64万人增加至2013年的18.4万余人,社区戒毒工作在6年中有了很大进展。虽然目前全国各地基本都设立了社区戒毒机构,但在一些地区还是存在着机构虚设甚至名存实亡的现象。由于社区戒毒机构不健全,社区戒毒人员无处可去,社区戒毒就流于形式,被责令社区戒毒的吸毒人员很容易出现无人看管的“放羊”状态。
二、社区戒毒构建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社区戒毒工作正处在初级阶段,存在着多方面的困难和制约因素,存在着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1)社区功能不健全。与发达国家成熟的社区相比,我国的社区建设起步晚,成熟度低,中国社区建设的历史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需要和压力下开始的。社区建设在大中小城市的开展只有近20年。社区建设起步晚,发展程度低,各种机构、职权、功能、服务等都还不是很完善,这些不足制约着社区戒毒工作的有效开展。
(2)专职人员不足。戒毒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理、心理、教育、和社会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多种职业和身份的人员广泛参与。根据《戒毒条例》,社区戒毒工作人员应由社区戒毒专职工作人员、社区民警、社区医务人员、社区戒毒人员亲属、禁毒志愿构成。虽然工作成员看似较多,但大多数地方的工作人员多为兼职人员,所以从专业性和人数方面来说都存在着不足的现象。还有的地方依靠的是大爷、大妈在开展工作,专业水平更是无法保证。
(3)社工队伍不稳定。建设禁毒社工队伍是解决戒毒专职人员配备的一个发展方向,我国的社工队伍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禁毒社工队伍很不稳定。由于收入低、不能解决编制问题、工作没有发展前景、社会对社工职业不了解、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再加上工作辛苦、不愿和吸毒人员打交道等因素,很多社工很难在社区戒毒工作岗位上长期坚持下去。因此,禁毒社工存在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量大的情况。
(4)医疗卫生机构缺失。戒毒人员是病人,在社区戒毒期间是需要配套医疗服务的,然而,在实际情况中,普遍存在着社区戒毒医疗建设不足,配套医疗机构缺乏的现状,这就使得社区戒毒人员大多处在医疗服务缺失的状态。戒毒人员在社区戒毒期间尤其是在生理脱毒期如果没有医疗机构和专业医务人员的监护,是很容易出现戒毒难以坚持下去,出现复吸、监管脱失等违规行为,导致社区戒毒半途而废的。
(5)经费不足。目前的社区戒毒正处在起步阶段,前期的设施、场地、制度等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后期运作也需要长期的资金保障。我国的社区戒毒经费主要由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具体由戒毒机构所属地的县级以上政府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渠道戒毒经费来源较少,最主要的经费来源还是政府,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由于地区贫富差异,目前存在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社区戒毒经费投入较多,工作因此开展较好,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经费难以保障,工作也因此难以开展的问题。
三、解决对策
社区戒毒构建中存在问题可从社区建设、专职队伍建设、完善保障机制、创建社区戒毒医疗条件和开拓资金来源等几个方面来解决。
(1)加强社区建设。推进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改革,注重体制创新,整合社区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进一步强化社区功能,提高解决社区问题的能力。其次,注重社区的文化建设,进一步改善社区服务功能,提高居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升社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使社区戒毒理念能够顺利传达并被接受,使居民能够在思想上接受社区戒毒模式,行动上支持社区戒毒工作。另外,还可加强社区与社区之间的交流,在合理范围内实现部分资源共享,相互借鉴成功经验,力求在各社区之间形成一种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模式。
(2)加强专职队伍建设。在社区戒毒专职工作人员的配备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专业戒毒社工队伍,招聘专职禁毒社工,在街道社区禁毒办公室的领导下,对吸毒人员开展管理、教育、疏导和服务。近年来,我国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开始了以戒毒社工的方式解决戒毒专职人员的做法。戒毒社工目前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存在着社工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在今后的社区戒毒队伍建设中,培养社工、建设戒毒社工专业队伍是我国解决社区戒毒人员配置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社工队伍的管理方面,需要建立一套禁毒社工的管理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制定考核制度。在社工质量的提升方面,可请有关专家经常对禁毒社工进行业务培训,聘请专业督导指导工作,完善禁毒社工内部督导制度。
(3)完善保障机制,稳定人才队伍。针对社工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应从编制、待遇、建立激励机制和提高社会认知度等方面进行改善。社工机制的建立可学习香港的成功经验,香港已形成了职业化、法制化管理的社工队伍,香港社工的社会地位高,社工在戒毒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虽然内地社工的待遇远达不到香港水平,但可以制定相关机制,提高工资待遇,减少社工与其他行业间的差距。另一方面,在社会加大宣传,提高社工在社会上的知晓度和认可度,使社工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在社会上得到应有的尊重。
(4)加强社区戒毒医疗条件建设。社区戒毒医疗服务是推动社区戒毒工作的重要因素,是提高戒毒效果、降低复吸率的重要措施。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戒毒治疗门诊,而在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可根据当地实际条件,充分利用已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在社区医疗机构中建立戒毒治疗功能,卫生部门应对社区门诊进行戒毒治疗资质认定,使有资质的社区医疗机构在社区戒毒工作中发挥充分的作用。
(5)多渠道解决资金来源。在资金问题上,除了政府财政拨款,还可开辟多渠道解决经费问题。1)加强禁毒基金会建设。我国在1999年成立了全国性的禁毒基金会-中国禁毒基金会,至2013年底,14年来中国禁毒基金会累计募集慈善资金和物资2085余万元。虽然有了全国的毒基金会,但地方的禁毒基金会还是较少,对此,应该加大社会面的禁毒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戒毒参与意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戒毒工作中来,建立地方禁毒基金会,鼓励社会团体、企业、民间组织、商人、爱心人士等投入资金,借助社会力量解决部分经费来源。2)将戒毒经费纳入医保体系。戒毒治疗部分费用可由社会医保承担。3)继续发展“公司+康复劳动”的模式。组织戒毒人员参加生产劳动,开发多种项目的生产经营活动。政府对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安置企业应给予政策优惠,实施福利企业的减免税待遇等。贵州省创建的以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安置为核心的“阳光工程”较好地解决了戒毒康复人员的就业安置问题,其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烟台市 体育指导员 现状调查
一、前言
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大众体育的组织者与传播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群众体育的发展。体育指导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到社会体育的发展。现如今,社会体育指导员自身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情况急需解决。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烟台市体育社团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包括烟台智诚体育有限公司的少年篮球俱乐部、烟台散打俱乐部、门球协会、玉龙跆拳道俱乐部、自行车协会、坤宇羽毛球俱乐部、文化中心太极队、恩纳鑫国际健身中心。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广泛搜集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有关体育指导员的报刊和相关书籍;了解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本文的写作奠定理论基础。
(2)调查问卷法。
设计《烟台市体育社团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调查》问卷,并向本次调查的八个社团进行发放。
(3)访谈法。
通过与俱乐部、社团负责人以及相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访谈,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
三、统计结果与分析
1.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
通过调查发现,在烟台的社会团体中体育指导员的人数比例还是很低的,人均体育指导员数量较少,并且获得资格认证的专业社会指导员更少。这种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很多指导员从事体育指导很多年,但是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资格认证或者还不了解指导员资格认证。
2.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结构
统计发现,烟台社会体育指导的年龄结构大多数在35岁到50岁之间。由于年龄结构偏大,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差,而社会体育是面向全民的,可能满足不了青少年群体的需要。同时,年龄较小的指导员又难于与老年人进行很好的交流沟通,介于此原因影响到了他们的工作质量。
3.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
通过对调查和访谈可总结出来,烟台市现有的体育指导员未经过专业体育指导的较多。很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化水平偏低,大多数都是高中学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很少。一个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指导能力,烟台地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不够完善,缺乏专业的培训,也是影响他们指导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4.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等级
烟台市具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认证的指导人员屈指可数。由于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等级制度》实施较晚,在很多地区开展得不够好,存在许多缺陷。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申请过程不完善,导致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专业的实践能力和理论基础,成为影响他们资格认证的一个关键。
5.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年限和薪资待遇
在本次调查中,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10年以上的人数很少,这说明烟台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丰富的经验,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与指导员的交谈中不难发现很多社会体育指导员都是兼职,并且他们的工资待遇不高,迫于生活压力只能把社会体育指导员当做兼职,收入不高导致社会体育指导员对这项工作兴趣不大。并且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内容繁多。很多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都表现出抵触的情绪,并不愿意接受他们的指导。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社会地位不高,影响到他们参加社会体育工作的积极性。
6.社会体育资源匮乏
由于社区或健身场所少、体育器材资源匮乏等原因,很多体育指导员的水平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烟台地区对社会体育建设资金投入少,民间企业和社会团体对体育的资助也较少,群众体育的开发在本地区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与发展。
四、结论
虽然烟台地区近些年来社会体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业务水平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还是不够完善,指导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指导员年龄结构老化,具有专业素质的后备人才匮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高水平要求;且体育指导员的待遇水平较低,从事社会体育指导的人员积极性不高,体育资源相对匮乏。
五、建议
1.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
随着烟台市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群众体育的多样化和高度化发展,相关部门领导应重视群众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必须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建设,迅速培养和建立起一支具有体育专业技能和高文化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以满足烟台地区群众体育的需求。
2.提高体育社会指导员的地位和薪资待遇
提高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薪资待遇,可以让他们全身全意地投入到群众体育中,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专业能力。政府部门可将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职业加以规范管理,提倡按照等级评定和具体工作取酬,吸引众多的体育爱好者和体育工作者投身于社会体育工作,更有效地推进全民体育健身运动及体育产业的发展。
3.完善培训制度和资格认证的申请制度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包括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可在体育院校设立培训机构,定期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在社区或健身场所设置服务点,免费对市民进行指导,在实践中提高指导水平。其次,相关部门应将资格认证公开化、透明化、网络化,以利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申请等级认证。
4.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组织和管理,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建立一个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调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积极性,真正带动大众体育的发展。其次还要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法规,形成系统的管理。
5.加强体育资源的建设
要加强体育资金的投入,建设更多条件设施优越的现代化健身运动场所,吸引更多的人投身于体育运动中来。同时,资金的流动也可以带动体育产业和相关体育用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敏学 等 面向2010年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的转变与发展[J].体育学刊,2006,(1),39-41。
[2]李树仪 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体育学刊,2001年,第三册。
[3]曹侧礼 社会体育的兴起对体育指导员工作者知识技能需求的调查研究,体育科技,1997,(3)。
[4]宋琼 社会体育指导员手册.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
[5]姜平 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探讨[J].辽宁体育科技,2005,(2),29-30。
摘要:随着农村畜牧业产值比重的大幅提高,农村畜牧兽医队伍对畜禽生产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目前农村畜牧生产、疫病防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困难,严重制约着畜牧生产力的充分发挥,为此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畜牧兽医队伍;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畜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所占地位也越来越突出。2009年,四川省会东县畜牧业产值达15.2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40.3%,全县农业人口人均畜牧业收入近3 800元,畜牧业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然而在畜牧业发展不断壮大、效益渐好的今天,由于畜禽流通的快速发展,畜禽疫病仍在零星暴发,严重影响并制约了农村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也日益凸现,为保障畜牧业稳步快速发展,完善和健全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对保障农村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1基本情况
四川省会东县下辖53个乡镇,318个村委会,
1 805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40.14万。全县共有从事畜牧兽医服务的专兼职技术人员168人,2009年四畜存栏166.2万头(匹、只),农业人口人均占有4头(匹、只),从事畜牧兽医人员人均担负着9 890多头(匹、只)畜禽的疫病防治、畜牧科技推广任务。
2存在的问题
(1)基层基础设施与业务水平差。由于人员少、区域广,乡村社区疫病防治和畜牧科技推广任务较为繁重,有时部分乡级畜牧兽医科技人员还被抽去包村挂点搞行政事务。大部分乡镇连村级防疫员都没有,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只能临时找人开展。而防疫员都未受过专业培训,业务技能差,在防疫注射过程中,常存在注射部位、注射剂量掌握不准,发生注射反应不会处理,疫情不能按程序及时上报,因而部分群众不愿接受防疫注射,造成疫病流行;另外,由于疫苗从厂家到畜体经过的环节太多,尽管省、州、县、乡都有较好的冷藏设备保存疫苗,但到村委会的保存条件就很差,加之人少工作量大,因此防疫工作时间拖得过长,导致疫苗在常温下存放的时间过长,疫苗效价降低,免疫失败。
(2)技术人员知识老化。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或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
(3)待遇低,队伍不稳定。首先,由于基层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待遇较差,多数乡镇目前连村兽医都没有设置,遇到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只能临时找人开展,所以队伍不稳定,全年工作仅限春秋两次防疫注射。其次,由于基层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大都是“一支针管鸡鸭全打”,仪器设备基本上没有。再次,在改革中由于只看到基层站存在的问题,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而视同于一般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一刀切”的做法,简单对基层站进行撤并了事,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
3建议
(1)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担任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
(2)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控疫病能力。
(3)抓好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充实乡级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发展村级兽医。按自然村50~100户农户设一个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最好是村民小组组长),通过定期培训使他们逐步掌握疫病防治的基本技能、畜牧饲养管理、畜牧科技推广等方面的知识;为每个村民小组配一套免疫注射器械。这样,村级兽医和村民小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可以大大缩短防疫注射时间,缩短疫苗在防疫过程中的周转时间,每次的防疫注射时间缩短到2~3周,这样疫苗效价和防疫密度才会得以保障。
(4)加强村、乡、县畜牧兽医人员的联系和交流。村级兽医人员和村民小组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可以及时把本地的畜禽产品流通情况、疫情及时反馈到村、乡、县,以便县乡畜牧兽医部门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做到疫情及时上报,疫病不出村,畜禽流通情况随时掌握的运作机制,上级主管部门也可将畜产品信息及周边地区的疫情信息,通过村级兽医和村民小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即时反馈到农户家中,共同作出相应的销售决策或预防措施。
[关键词] 基层兽医队伍 存在问题 对策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畜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所占地位也越来越突出。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也日益凸现,为保障畜牧业稳步快速发展,完善和健全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对保障农村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存在的问题
1.基层基础设施与业务水平差
由于人员少、区域广,乡村社区疫病防治和畜牧科技推广任务较为繁重,有时部分乡级畜牧兽医科技人员还被抽去包村挂点搞行政事务。大部分乡镇连村级防疫员都没有,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只能临时找人开展。而防疫员都未受过专业培训,业务技能差,在防疫注射过程中,常存在注射部位、注射剂量掌握不准,发生注射反应不会处理,疫情不能按程序及时上报,因而部分群众不愿接受防疫注射,造成疫病流行;另外,由于疫苗从厂家到畜体经过的环节太多,尽管省、市、州、县、乡都有较好的冷藏设备保存疫苗,但到村委会的保存条件就很差,加之人少工作量大,因此防疫工作时间拖得过长,导致疫苗在常温下存放的时间过长,疫苗效价降低,免疫失败。
2.技术人员知识老化
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或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
3.待遇低,队伍不稳定
首先,由于基层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待遇较差,多数乡镇目前连村兽医都没有设置,遇到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只能临时找人开展,所以队伍不稳定,全年工作仅限春秋两次防疫注射。其次,在改革中由于采取“一刀切”的做法,简单对基层站进行撤并了事,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
二、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建设对策措施
1.提高对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组织领导
基层畜牧兽医人员是畜牧兽医的重要力量。要把基层畜牧兽医员队伍建设作为目前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列入关键议事日程,切实提高领导,制定落实当地基层畜牧兽医员队伍建设改善方案,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推进。还要将基层畜牧兽医员队伍建设作为考核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的一项重要指标,进行逐级考核。
2.改善人才成长环境
要逐步加强畜牧兽医人才管理,选拔对口人才到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降低非专业人员进入专业技术部门的情况。要完善畜牧兽医人才用人机制。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人才强牧思想作为第一重要方针,坚持德才兼备用人标准,重点抓好人才引进,开放人员入口,有计划地接纳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优化队伍年龄、专业、知识结构,改善服务现代畜牧业的能力。还要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结合有关政策的要求,提高职称评定力度,适当增多基层畜牧兽医业技术人员的数额,进一步改善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提高基层人才爱岗敬业的精神。
3.创新培养机制
要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健全培养机制,创新培训方法,开展多层次地教育培训工作,让畜牧兽医人才知识不断充实、更新和提高,改善整体素质。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实用人才的培养工作,有针对性地为养殖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服务等工作,改善养殖场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现有人才素质。
4.加强技术交流
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定期组织技术干部外出考察参观,学习好的做法和经验,并在本地基层推广。加强与业务相关部门的交流、沟通与合作,相互协作,互通信息,使畜牧技术干部的信息更灵通,眼界更开阔,服务更全面,观念更创新。以满足畜牧兽医及食品安全等新形势的生产发展需要,满足科技进步的工作需求。
5.提高经费投入,改善基层工作条件
基层畜牧兽医体系的建设,首先要提高财政投入,将基层兽医工作人员工作经费、工资、福利待遇等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所属工作区域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等因素,适当提高工作费用,人年平均工作经费要结合实际物价进行调整。此外要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手段。各基层要采取有效方法,尽快处理改善动防片区站办公用房、基本的专业仪器设备、服务用车和人员津补贴等重点问题。还有各基层要为动防片区站驻基层人员,提供开展动防工作所基本的食宿、办公等办公生活条件。更好地为基层畜牧兽医人员解决后顾问题,从而更好地稳定基层队伍调动基层人员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6.加强技能培训
畜牧兽医工作政策性强、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为满足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切实提高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必须重视做好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在经常性的思想教育上,要注重做好思想理论的学习灌输、做好思想道德的劝导养成、做好理想信念的巩固坚定、做好政治品行的操守执着,使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日益达到政治上的进步和成熟。在经常性的专业培训上,要改变畜牧兽医队伍专业素养普遍较低的状况,适时开展一系列培训,通过专题研究、集中学习、函授等方法,使畜牧兽医队伍在多个方面,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要以适当的奖励措施和优惠政策,鼓励执法人员参加高等院校的专题研究和专业深造,逐步提升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方院校;转型发展;高层次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013-02
学校办学,教师为本,人才队伍是高等教育的战略性资源,高层次人才队伍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过程中,人力资源成本不断上升,实现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转化,是我国在国际制造业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当前我国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在这样大背景下,地方院校要应对改革发展形势,需要调整发展方向,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地方院校存在办学定位不准确、师资队伍薄弱、学科专业调整困难、科学研究水平较低、服务社会能力较弱、转型发展资金短缺、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其中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尤为突出,高层次人才队伍是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支撑,是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高层次人才是一个相对概念,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对高层次人才的认定不尽相同,不同的研究者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对高层次人才也会做出不同的界定。
一、地方院校转型发展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研究性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定位相对明确,而地方院校作为中间层,办学定位存在着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其中尤以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为典型,表现在人才队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上,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境。
一是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流失问题较严重。由于办学条件、办学层次和办学地域等原因,对地方院校而言,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如优秀教授和博士等)引进困难,同时流失较为严重的问题较为突出。“人往高处走”是一个普遍的社会心理,对优秀人才而言,工作首选的是经济收入高、发展平台好的工作环境。比如从地域差别而言,相当比例的地方院校处于欠发达地区,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人均收入等差距越来越大,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难以对人才形成强大的引力,导致吸引优秀人才困难。同时因为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人才流动也更加自由和频繁,欠发达区的地方高校无疑成为人才流动的重灾区,高层次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上世纪人们俗称的“孔雀东南飞”现象目前仍然存在。总体上看,高层次人才的流失主要是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从低层次学校向高层次学校流动。
二是高层次人才数量少,水平低。高层次人才总体数量不足一直是地方院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在部分地方院校,有的院系博士、教授的比例达不到基本的办学要求,学校教师队伍中获得省级人才荣誉称号的人数寥寥无几,在省或国家范围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非常匮乏。由于人才队伍建设的先天原因和管理机制体制方面的原因,使得地方院校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水平低成为普遍现象。“师资力量总体不足,师资人数不够,高层次人才、学科专业支撑型与领军型人才短缺,是地方院校面临困难中最大的一个。”高层次人才队伍数量和水平问题成为影响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问题。
三是高层次人才不接地气,“双师双能型”型人才缺乏。作为地方应用型大学,其生命力和价值关键是其融入地方经济社会的程度,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个目标的实现主要靠高层次人才开展创造性研究。地方高校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是为了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应用研究方面的优势,彰显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办学特点。但从目前情况看,高层次人才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地方院校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比如部分教授、博士多年来没有较高水平的成果(文章、课题、专著等)产出,更没有沉下身子深入地方经济社会生产一线开展应用性研究,相当部分高层次人才仍然习惯于开展理论研究,不能围绕学校转型发展,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找准研究点,开展应用研究意识不强,能力不足。从国家政策导向看,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需要一定比例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如有的省份规定比例为50%),这种人才有别于原来的学术性人才,是学术型与技术型兼顾的高级人才,而这两者同时兼顾的人才在地方院校少之又少。
地方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是由学校外部和内部原因导致。外部原因主要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连接渠道不通,二者之间的“立交桥”还没有建立起来。现行高校分类评估机制不健全,应用型高校的评价标准没有建立。内部原因主要是:办学理念上,部分地方院校对学校及教师队伍转型发展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不能顺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和教师的配备上,还没有走出模仿研究型大学的老路子,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队伍建设上,应用型能力导向不明确,“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低;高校和行业企业的实质性合作较少,教师深入经济社会一线,围绕现实问题“真题真做,真教真学”还停留在低水平。
二、地方院校转型发展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一,全面分析和准确把握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运用科学的激励方法提升工作实效。面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流失严重的问题,地方院校应客观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从精神需要与物质需要两方面入手采取科学激励措施。物质方面应着力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待遇水平,实行“一人一策”,提高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等,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经济待遇上具有外部比较优势,有较强的吸引力。同时,要在感情留人方面做工作,如建立学校领导和高层次人才的“一对一”帮扶制度,校领导定期和有联系的高层次人才交流,了解高层次人才的精神需求和诉求,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学校被尊重,个体存在对集体发展有重要价值,使其获得尊重感与满足感。
第二,面对高层次人才数量少、水平低的问题,地方高校应提高认识,积极深化改革,从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用超前的眼光谋划高层次人才队伍问题,始终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放在学校发展的突出位置,谋划发展时优先考虑高层次人才队伍,制定规划时优先考虑高层次人才队伍,从规划、引进、培养、聘任、考核、激励等方面把“人才强校”战略落到实处。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了,才能强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体制,合全校之力解决高层次人才数量少、水平低的问题。
第三,面对高层次人才接地气不足,“双师双能型”教师缺乏的问题,要从软件和硬件的两方面改善入手。就软件而言,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师队伍的转型,关键在于建立有企业深度参与的教学模式,欧洲许多国家建立了“双元制”教学体制,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责任,企业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大量实践、培训的机会,校企合作落到实处。硬件方面,关键在于建设能够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条件与设施。实训和实验教学是培养应用型师资和应用型人才的基本保障,“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实验实训基本条件得到保障。另外,地方院校应该制定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激励政策,在企业设置模拟训练基地,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实验与创新的平台与专项资金,促使高层次人才主动深入社会实践,接地气的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三、地方院校转型发展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展望
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在于高层次人才主动顺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准确认识和把握发展形势,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深入开展应用型研究,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
欧洲许多国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创办应用技术型大学,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是德国高校体系中自成一体的支柱,德国7所著名的应用技术大学组成了精英联盟,荷兰多数的大学生就读于职业技术类大学,美国24个州的社区学院允许办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国内,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业与教育融合、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总理提到要提高教育质量,未来还将加大对职业学院以及地方院校的应用技术培养,实现与社会的全面接轨。地方高校数量占据我国大学的大部分,转型发展势在必行,任务艰巨。转型发展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紧迫的任务,而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转型发展的关键。高层次人才是大学师资队伍的核心力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大学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高层次人才队伍作为“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受到高等学校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未来地方院校转型发展,将更加重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学校之间的竞争得失,主要取决于高层次人才的实力。地方院校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对教师队伍提出了双重要求,即一方面要有传统大学教师的学术价值观和学术水平,另一方面要有应用型大学教师的创业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地方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将会和创业教育、创新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就是要培养一支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胡景乾.关于地方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14,(10).
去年,市委政法委在全市辅警队伍中组织开展了“爱岗敬业,规范服务”集中教育,通过前期准备、动员学习、整改提高、总结巩固等四个阶段,广大辅警队员的宗旨观念和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队伍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集中教育达到了预期目标。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肯定成绩,巩固和发展辅警队伍建设的良好局面。
集中教育开展以来,在各镇乡(街道)、市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下,广大辅警队员的积极参与下,取得较好成效。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抓好前期准备,精心组织实施。
为了使“爱岗敬业,规范服务”集中教育更有针对性,切实解决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市委政法委、公安局有关人员组成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到外地参观,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区群众意见,深入了解辅警队伍现状和存在问题,认真听取辅警队员对存在问题的认识和改进工作建议。调研组在摸清现状基础上,撰写调研报告。市委政法委全委会专题研究辅警队伍集中教育,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全市辅警队伍“爱岗敬业,规范服务”集中教育实施意见。为加强对集中教育的领导,成立了集中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督促和检查等工作。市集中教育办公室还指定辅警队员在集中教育期间必须学习的篇目。
2、开展学习活动,提高辅警素质。
4月27日,市委政法委召开全市辅警队伍“爱岗敬业,规范服务”集中教育动员大会,对开展集中教育进行全面动员。会后,各镇乡(街道)、公安局都建立辅警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意见,层层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任务,作出工作安排。市委政法委举办有59名辅警骨干参加的培训班,进行《辅警队员职业道德和纪律》等四个专题辅导。各地采取集中学习、观看警示电教片等形式,组织辅警认真进行学习。据统计,集中教育期间,各地共组织专题辅导和讲座42次,参加2180人次,组织辅警讨论交流数57次。结合学习,全体辅警写出心得体会共1506篇。市集中教育办公室7月下旬组织了统一理论、业务考试,1340名辅警参加了考试。
3、广泛听取意见,深入对照检查。
各地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共发放征求意见表2513份,召开座谈会458个,参加人数2156人,走访单位429个,共收集到建议意见110条。在听取意见基础上,各镇乡(街道)集中教育领导小组组织辅警队员,按照市委政法委提出的要求和标准,深刻剖析,认真查找在爱岗敬业、规范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有关单位马上进行整改。市集中教育办公室对辅警执勤和工作情况进行两次暗访。据统计,教育期间全市共督查1029人次,共查找问题36条。
4、抓好整改落实,完善管理办法。
各地对照查摆出来的问题,从宗旨意识、业务工作、责任落实等方面整改了存在的问题:一是建立定期学习制度。各单位都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改进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辅警队员的宗旨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二是严格辅警“进出口”管理。各地在向社会公开招聘队员时,坚持宁缺勿滥和保证质量的同时,对辅警队员进行全面梳理,对作风散漫、表现较差的队员,进行解聘或辞退。集中教育期间,全市共辞退19名不称职队员。三是进一步修订完善民警连带责任制。明确辅警不是执法主体,是协助民警执法,一旦发生执法主体错位等问题,带班民警负连带责任,并对所在单位进行督查记分。四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实行辅警队员工作目标量化,奖勤罚懒,优胜劣汰。据统计,教育期间全体保安队员协助派出所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协破刑事案件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85%和150%。
这次集中教育,取得了比较好成效,得益于各地在集中教育中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立足于教育和提高,坚持把学习放在首位。集中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始终立足于教育和提高,把学习贯穿于集中教育的各个阶段和环节。每个阶段都安排时间集中学习,广泛开展讨论,为各个阶段顺利进行奠定了思想基础。学习内容紧贴阶段性工作重点,使其更有针对性,促使思想认识不断深化,不断提高,各地及时组织全体辅警学习,深刻领会其内涵和精神实质,促进了整个集中教育工作。学习方法上,注意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联系工作中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做到学用结合,有的放矢。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辅警队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了业务水平,增强了法制意识,也为集中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是立足于端正态度振奋精神,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各地针对辅警队员的特点,始终把着力点放在激发辅警自我改进、 自我提高的内有动力上,通过广泛深入的思想发动,舆论宣传,引导辅警对照先进典型找差距,消除了辅警中存在的各种顾虑,增强了辅警的自觉性,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采取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进村入户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接受群众帮助和监督中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获得解决问题的强大动力。一些辅警深有感触地说,这次集中教育活动,是参加工作以来静心学得最多、收获最大的一次教育。在教育期间,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
三是立足于加强和改进辅警建设,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加强辅警建设,各地切实加强领导,建立责任机制。各地认识到,辅警队伍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支队伍是必不可少的。集中教育期间,市公安局制定了全市辅警队伍管理规定,各镇乡(街道)党委专题研究辅警工作达24次,研究解决辅警建设中重大问题。预计今年全市保安队员人均收入达13000元左右。为提升辅警形象,市集中教育领导小组协调新闻媒体多次报道全市辅警风采,电视台、电台制作辅警教育专题片。各地在宣传公安民警同时,也加大了对辅警队伍宣传力度。实践证明,加强和改进辅警建设,必须抓住责任机制、保障机制、宣传机制建设等重点,各方密切配合,才能有效推动了辅警队伍建设的全面加强。
四是立足于教育出成果,坚持“两不误、两促进”。这次教育活动,各地始终注意正确处理好集中教育与做好当前工作的关系,通盘考虑,合理安排,以集中教育推动当前工作,用做好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体现教育成果,真正做到了集中教育和当前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当前打造“平安__”是政法战线首要政治任务,这次集中教育活动,各地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发动辅警设卡、守候、巡逻检查,充分发挥辅警队伍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作用。集中教育期间,全市辅警队员协助公安机关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508名,其中刑事处罚243名,提供重要破案线索147条,协助破获案件464起,协助调解各类纠纷1920起,开展安全检查11687人次,组织设卡、守候18019人次,挽回经济损失275万余元。集中教育使辅警队员的争先意识得到增强,工作干劲高涨,各项辅警业务工作得到加强,有力地维护了__社会治安稳定。
总之,通过集中教育,全市辅警队员普遍受到一次深刻的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已经和正在得到纠正,文明执勤、热情服务的先进事迹得到弘扬;各项规章制度、监管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这次教育,提高了队员思想素质,改善了辅警形象,促进了队伍建设,推动了业务工作。事实证明,市委政法委员会在全市辅警队伍中开展“爱岗敬业,规范服务”集中教育的决策是正确的,是必要的,已得到上级党委、政法部门的充分肯定。
二、认清形势,增强抓好辅警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社会治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市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平稳,但影响社会安定和治安稳定的因素不少,某些方面不容乐观。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给维护社会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政法公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我们的辅警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体看,我市辅警队伍是一支整体素质好、工作作风实、工作纪律严明、有战斗力的专职群防群治队伍,在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对队员的使用和管理不够规范。某些用工单位存在“重使用、轻管理”现象,个别单位的管理考核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二是辅警素质有待提高。个别辅警的服务态度还需进一步改进,精神状态还需进一步振作。三是队伍不够稳定。因种种原因,导致部分辅警不安心本职工作。在集中教育期间,虽然各地不同程度提高了队员工资待遇,但全市辞职队员仍达35名。
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这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所在,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的成功经验。打造“平安__”,必须牢固树立“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观念,在充分发挥专门机关职能作用的同时,更加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目前情况下,发展和加强辅警队伍建设是坚持和发挥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一种好形式。因此,希望各地继续努力,扎实工作,巩固教育成果,推进我市辅警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辅警队伍建设。
回顾这次集中教育,总体来说效果良好,但对照高标准、严要求,也要实事求是作恰当评价,不能估计太高。因为思想认识还有深浅,整改措施和方案还有待于落实,有的还要看效果。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加强辅警建设将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通过一两次集中教育就能全部解决工作和作风上存在的所有问题,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下一步,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要深入学习市委决定,把广大辅警队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深化打造“平安__”决策上来。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和谐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去年,市委、市政府作出打造“平安__”的决策部署后,通过一年多来的共同努力,打造“平安__”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这是市委作出的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决策。深化打造“平安__”,内容更加广泛,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各个方面,蕴涵了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的思想精髓,是从根本上解决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的具体实践,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贯穿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实施四大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化打造“平安__”的重要意义,按照“发展决定一切,稳定压倒一切、为民高于一切”的要求,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投入到深化打造“平安__”工作中去。当前要把学习《决定》作为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充分认识深化打造“平安__”的重要意义,运用多种形式,组织广大辅警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决定》精神,进一步明确打造“平安__”目标、步骤、措施,引导他们努力在打造“平安__”活动中建功立业。
2、要切实抓好整改措施落实,确保教育活动收到实效。
搞好整改,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搞好教育活动的必然要求。广大群众对这次学习教育活动是否满意,最终要看整改的实际行动和成效。因此,各地、各用工单位对制定的各项整改措施尽快付诸实施,要分解细化,明确责任,逐条落实。特别是对那些马上能做、又可以做到的事,要尽快落实,让辅警和群众看到实际效果。对一些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问题,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提出解决的办法。要强化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真正把各项整改措施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对涉及违法违纪的人和事要认真查处,绝不姑息迁就。对集中教育情况要进行一次“回头看”,认真查看自查自纠的整改情况;倾向性的问题有没有得到认真解决;明令禁止的行为,是否做到令行禁止。要把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采取适当方式及时向群众 通报,接受群众监督。凡是向群众承诺整改的问题,都要坚决兑现,不能失信于民。对已经解决的问题,要采取巩固措施,防止反弹,确保整改措施收到实效。
3、要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全面加强辅警队伍规范化建设。
要提高辅警队伍的地位,就要在工作上有所作为。而要有所作为,就必须严格管理,规范管理,提高队伍的素质,增强战斗力。一是要加强思想建设。通过开展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岗敬业教育,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辅警头脑,帮助队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方向,增强服务意识,加强自我修养。坚持不懈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弘扬爱民、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提高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性。二是要加强业务建设。各地要把辅警业务技能的培训、教育工作放到议事日程上来,多管齐下,认真组织,使我们的队员不断掌握业务工作中的新知识、新技能。要根据从事工作性质的特点和需要,组织开展以法律知识、业务技能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增强辅警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三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各项规章制度是抓好队伍建设的根本措施,要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逐步形成科学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使队伍建设走向法制化、正规化。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研究和制定有效措施,加大督察力度,定期开展纪律作风整顿,努力解决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进一步深化考核激励机制,做到奖惩分明,优胜劣汰,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建立起一套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要进一步完善监督制度,广泛接受社会各界、人民群众以及新闻舆论的监督。
4、要从政治上、生活上多方面给予关心和爱护,提高辅警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