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共享中心的优缺点范文

财务共享中心的优缺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共享中心的优缺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共享中心的优缺点

第1篇:财务共享中心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 会计;集中;核算;信息化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国内外大型企业对原有会计核算管理模式进行重新设计,逐步建立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通过会计集中核算,企业集团总部可以实时掌握、监控遍布全球的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动。这种管理控制能力实际上是企业集团化和跨国经营的一个前提。我国政府对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也非常重视,财政部、国资委等部委要求中央企业结合内部机构重组和扁平化管理的需要,积极推进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加强财务集中管理,加大财务信息化建设力度,增强集团公司资源配置和财务监控能力。近年来,我国大型企业集团也开始试行会计集中核算,许多中央企业正在进行会计集中核算体系和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工作。

传统的分散型会计核算模式下会计信息传递迟缓,核算口径不统一,核算内容不全面,不能完全适应及时性、可比性和全面性会计原则要求,不能满足集团型企业经营管理需要。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以企业集团为会计核算主体,实现一本账管理,各级管理机构的会计信息由信息系统汇总生成,减少中间层信息生成环节,企业集团总部可以实时掌握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辅以适当的人工干预,自动生成集团合并会计报表,提高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效率,增进信息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一般地,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由决策层、管理层、核算层三个层级构成。财务决策层利用核算层和管理层所产生的会计信息,服务于企业集团管理决策。财务管理层以业绩评价、预算管理等手段实现对资金、资产及成本的管理。会计核算层是管理层和决策层的基础,为管理层和决策层提供基本会计信息。

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研究

根据会计信息集中的程度和集中方式的差异,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可以分为大集中模式(一级集中模式)和分级集中模式。

(一)大集中模式

1.大集中模式特点

大集中模式采用一级数据中心,实行集团一级核算。大集中模式采用基于B/S架构的集团大集中方式,所有的数据存储、处理与查询都集中于集团总部数据中心。集团总部、一级子公司、二级子公司等业务处理和查询通过网络连接到集团总部数据中心进行操作。其模式如图1。

模式一:一级数据中心,集团大集中

2.大集中模式优缺点分析

优点:财务制度易于贯彻,财务管理流程易于规范,基础信息易于统一;信息实时共享,实现动态在线监控;系统安装工作量小,升级方便,运行维护成本低。

缺点:系统实施前的制度规范、基础信息统一等标准化工作量和难度大;财务处理的灵活性受到一定限制;系统并发用户数量多,数据量庞大,对系统稳定性、安全性、效率等性能要求高;系统故障影响范围广,一旦出现问题,将影响全集团系统的财务业务处理。

(二)分级集中模式

在该模式下建立两级数据中心,财务数据两级集中。采用集团总部数据中心(一级数据中心)和一级子公司数据中心(二级数据中心)两级结构。各一级子公司的数据处理和查询集中在二级数据中心执行,二级子公司则通过网络连接到二级数据中心进行操作。集团总部对下属公司的数据处理和查询在一级数据中心执行。一级数据中心与二级数据中心财务信息保持同步。

根据一级子公司数据在一级数据中心的存储方式,又可以将两级数据中心的模式细分为:分账集中与并账集中。

1.分账集中

分账集中方式下,一级子公司数据同步到集团后,不同一级子公司数据以独立账套的形式存储,即仅仅实现物理上的集中。分账集中如图2。

集团可以直接从一级数据中心随时查阅核算报表和管理报表,可以随时进行各种财务分析,可以针对某个一级子公司进行追溯查询,实现对下属公司的监管。二级子公司数据存储于二级数据中心,一级子公司可以动态掌握二级子公司的财务信息,可以对二级子公司资金支付进行过程控制。

2.并账集中

并账集中方式下,一级子公司数据同步到一级数据中心后,不同一级子公司数据被合并到同一账套中,或者被同步到一级数据中心数据仓库中。并账集中如图3。

并账集中与分账集中的主要区别:并账集中在一级数据中心形成一本账,分账集中各一级子公司账套仍然独立存储;并账集中易于解决集团内部交易协同问题,可以直接从一级数据中心提取内部交易信息;易于解决对多个不同一级子公司数据进行汇总查询与分析的问题。

3.分级数据集中模式优缺点分析

优点:除财务制度易于贯彻,财务管理流程易于规范,基础信息易于统一之外,两级集中模式下,财务系统应用灵活性强,容易实现一级子公司的个性化管理需求;集团总部可以通过一级数据中心的数据,实现对各一级子公司的监管;系统独立运行,系统风险低。

缺点:与大集中模式比较,系统实施前的制度规范、基础信息统一等标准化工作量和难度同样巨大;数据存储的冗余大。

(三)两种模式利弊分析

大集中模式和分级数据集中模式的差异比较分析如表1:

企业集团在选择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时,需要考虑集团组织架构、管理幅度、经营模式和管理需求,以及网络环境、硬件设施、软件系统功能支持度等因素。大型企业集团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可采取分步走的策略,逐步实现一级集中核算,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集团可直接采用一级集中核算。

三、会计集中核算关键特性

(一)信息集成

经济业务发生时,业务部门以各类单据的形式对业务信息进行记录,这些单据通常被作为填制记账凭证的原始依据。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以不同的规则和形式同时对一笔经济业务分别记录,数出多门的结果是部门之间同一信息存在差异。所谓横向应用集成就是为了消除价值链各环节的信息间隙,实现“数出一门,多方使用”。即业务系统中以单据形式记录的业务信息,将根据转账规则由系统自动生成会计信息。

在一级子公司层面实现横向应用集成。横向应用集成关系如图4。

1.信息集成

会计核算信息中大部分原始凭证都来自于报账管理和业务系统,根据业务系统所记录的业务单据,借助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实现业务信息向财务信息的自动转化。保证财务与业务信息的一致性、同步性,减少会计核算工作量。

2.流程集成

报账管理的部分资金支付,是由物资采购付款、项目款项支付等引起的。报账管理中的付款申请,实质上起源于业务系统的业务单据。因此,需要建立起付款申请与各业务系统部分单据之间的流程集成关系。报账管理与业务系统之间的这种流程集成关系,将影响两个系统的业务流程,可以通过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实现流程集成。

3.财务管理信息共享

会计核算信息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会计集中核算将通过会计核算信息的共享服务于财务管理其他职能,共享关系如图5。

(二)前端业务协同

1.业务部门信息自动集成

各业务部门如销售、物资、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等业务部门发生经济业务以后,相关的销售收入、物资采购调拨、基建支出、薪酬支出等涉及财务收支的信息,按照协同规则进行处理后转化为记账信息,通过信息系统集成接口自动传递到财务应用系统。

2.业务财务一体化信息处理

财务人员对相关信息进行专业审核,审核无误后按照记账规则自动生成会计凭证。改变传统的会计凭证手工录入、财务记账与业务发生不同步的情况,实现从业务信息向财务信息的自动转化和同步一致,形成业务财务一体化的信息处理机制。

(三)关联交易协同

对于内部单位之间发生的关联交易进行协同处理,在业务发生时通过系统实时核对一致,保证双方数据实时清对,提高合并抵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集团总部建立统一的协同业务平台,设置业务协同规则(含争议解决机制),实现跨数据中心的业务协同处理。当关联单位之间发生关联交易时,由一方单位发起关联业务申请,经集团总部协同业务平台流转至对方单位审核确认后,双方共同生成会计凭证。当双方单位对交易事项存在争议时,由集团总部协调解决,组织双方按照相同的原则生成会计凭证。

对于子公司内部单位之间发生的关联交易,主要有资金划拨、资产划转、内部购销等事项,由子公司在财务应用系统中统一设定关联业务类型、关联单位组合及业务协同规则。当关联单位之间发生关联交易时,由一方触发,按照协同规则自动提交另一方审核,经对方确认后,同时生成会计凭证,实现交易双方同步处理,交易信息准确一致。

四、会计集中核算实施路径

(一)统一财务制度与基础信息

财务制度与基础信息的统一是会计集中核算的基础。根据集中核算需要,对会计核算体系进行控制,以实现在集团内部执行统一的财务制度,同时需要为子公司核算处理中的个性化需求预留弹性空间。需要统一规范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制度、业务分类标准、组织机构、会计科目等等。

(二)统一核算流程

流程的优化与标准化是加强过程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针对会计集中核算的主要功能,统一账务处理流程、集中报账流程、报表编报流程等几个关键流程。

1.账务处理流程

记账凭证来源于两种方式:根据原始业务单据,手工填制记账凭证;由集成平台根据其他系统的原始业务单据(如发票等)生成记账凭证。内部交易相关的双方单位的财务处理具有对应关系,为了保证双方账务处理的及时性和一致性,在会计集中核算体系中,需设置业务和关联交易协同规则对内部交易进行管理。

2.集中报账流程

不同的业务类型,对应报账流程存在差异。需就集中报账的两类业务进行统一:对外付款流程(内部往来款项的划拨类似)和先借款后报账流程。

由物资系统进行物资采购等所引起的对外付款流程,在物资系统中将记录购货的物流全过程,根据供应商的不同,企业可能需要在签定订单后或获取发票后请款。与请款相关的业务前端单据存储于业务系统中,在报账管理中主要记录并控制款项支付过程。报账流程如图6。

日常费用支出中,大部分都采用先借款后报账的流程。报账单与之前的借款单进行核销,确定应补付或收回的差额款项,系统根据差额调整资金预算的实际支出数。

3.报表编报流程

依据报表内容,公司报表分为核算报表和管理报表两类,核算报表主要服务于外部信息需求,管理报表主要服务于内部管理需求。依据报表主体,集团总部报表分为个别单位报表和合并报表。

(1)个别单位报表流程

个别单位报表是指作为核算主体的二级子公司、一级子公司、集团总部报表。定义个别单位报表的格式、取数来源及运算关系。上级机构定义完报表模板后可以下发给下属公司,下属公司接收个别单位报表模板。需要生成报表时,可以输入查询单位、期间等条件,系统根据取数来源从会计集中核算数据库中读取报表数据生成个别单位报表。

(2)合并报表流程

集团总部、一级子公司都需要按公司组织结构生成集团报表。同时,集团总部可能需要按照行业等编制合并报表,了解不同产业业绩情况。集团报表编制流程如图7。

(三)统一权限管理

由于不同会计核算主体的财务数据集中于相应数据中心,不同会计核算主体所具有的权限不同。企业集团将从不同管理级次、不同管理角色出发,对权限管理原则进行统一规范。

1.权限的分类

权限分为两大类: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功能权限,将决定用户能执行哪些操作,根据用户所能操作的系统和功能进行功能权限的管理。数据权限,将决定用户能访问哪些数据,根据用户所属机构及职权范围进行数据权限的管理。

2.权限管理方式

权限管理采用分级次、分角色管理方式。按级次分为集团总部、一级子公司、二级子公司三个级次,上级可以分配下级的权限。按角色可以分为业务经办、出纳、审核、核算会计、报表、财务主管及各级管理者等。

3.分级次的数据权限

基本原则:上级机构具有所有下级机构的数据权限,下级机构只具有本级及本级以下机构的数据权限。

各级机构只能访问本级及本级以下机构数据,不能访问上级机构数据,也不能访问其他平级机构数据。

4.分角色的功能权限

分角色管理,根据最小权限原则,分别为不同级别的不同角色设置权限,控制合法用户的操作权限,避免因权限控制方面的漏洞导致越权操作,产生安全问题。

五、商务智能技术的引进和利用

随着企业集团会计集中核算与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将为会计信息的深度利用奠定管理基础。如何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会计集中核算后面临的重要问题。

商务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以数据库技术为支撑(包括数据采集、转换和加载、数据清洗、数据挖掘和商业模型等),为企业集团定制各种报表和图表,向管理者提供个性化的多维信息,使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和利用能力大幅度提高。通过商务智能可以充分利用企业信息技术的成果,改善决策、提高运营效率和增强透明度。基于商务智能的财务智能分析将不仅关注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而且将以更广泛的数据源为基础,对资本结构、资产结构及其效益、预算执行、成本结构、资金动态及趋势、盈利能力及趋势、财务风险等进行深入分析,动态、直观地传递给信息使用者。商务智能的应用不局限于财务管理领域,对企业集团的生产营销、物资采购、基建投资等领域,同样可以进行更深入、广泛的分析并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玉廷. 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J] .会计研究,2009(6).

[2] 王世定,徐玉德. IT环境下会计系统重构:一种融合理论及模型构建[J] .会计研究,2004(9).

[3] 李端生,续慧泓. 论信息需求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J].会计研究, 2005(6).

[4] 王君彩,王保平.关于国有企业集团投资链条冗长衍生问题的初步研究 [J].会计研究,2008(1).

[5] 黄林军,张勇,闵珊珊. 网络环境下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选择与构建 [J]. 财务与会计,2008(4).

[6] 黄莉.浅谈网络时代的财务集中化发展趋势[J].财会研究,2010(5).

[7] 毕海丽. 浅谈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的融合[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4) .

[8] 陈毓圭. 中国会计国际协调:进展、障碍、对策 [J]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7(5).

[9] 周华,戴德明,刘俊海. 会计准则的价值导向与财务会计的目标定位[J] .经济管理, 2009(7).

[10] 毕瑞祥. 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的财务信息化建设 [J] .会计之友,2007(5).

[11] Jie Li,Gang Li,Ping Zheng. Establishment of centralized financial management mode in power grid enterprises under of the informationization.[C].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IIS 2009).

[12] Zou Jian-hua .Construction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East China Grid's social insurance center based on Internet.[J].Editorial Department of 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2008(36).

[13] Nier, E. Jing Yang. Yorulmazer, T. Alentorn, work models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J]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2007(31).

[14] Van Kuyk, B.Centralizing financial operations [J] .Strategic Finance ,2001(83).

第2篇:财务共享中心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 网络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4-0168-01

1 工作站/服务器结构

工作站/服务器结构是一种总线型或星形拓扑结构,它是通过文件服务器、网络工作站、联网硬件等主要部件组成的。经过多年来网络技术的竞争和优胜劣汰,目前比较著名的W/S结构的网络是NOVELL 网等。该网能够进行数据的分散性处理,遵守802.3 协议,统一电缆上的多台终端通过载波技术解决,同时数据服务的情况向网络请求。自己的数据由每个终端用户各自处理,并运行本地软件,只是将公用的数据放在网中的文件服务器上,数据文件往上传输。

这种工作站/服务器结构的传输速度较高,一般采用基带传输,误码率低,投资也是非常少的,同时见效非常快。但是工作站/服务器结构对客户机和服务器的物理距离的要求非常严格,通常要求不能超过10千米,通常只适合机关、基地或部门(如财务管理)等小型局域网。工作站/服务器结构对物理距离的要求和处理能力的限制比较严格,不能满足扩展到整个企业应用的功能要求。下文阐述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和浏览器/服务器结构两种方式则会实现这种功能要求。

2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网络结构,和传统的PC-LAN相比,这种网络结构虽然只是在外形结构上将文件服务器换成了客户服务器,但是它的工作原理以及对于软硬件的要求却和传统的PC-LAN有很多不同之处,网络软件和对信息系统的思维方式是其主要体现。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对数据的处理分前台和后台,其中运行本地应用软件由前台负责,并发出关于数据处理的请求,而数据处理由后台进行,后台将数据处理的结果发送到前台,这样,网络上的用户不仅要共享打印机、硬盘和数据文件,而且应该共享数据处理。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具有支持高平台服务,支持多种关系数据库服务器和多种机型及操作系统等许多方面的优点,它一般具有动态连接库、动态数据交换和支持多媒体级联机帮助等功能。客户机/服务器结构能充分利用系统资源,使系统负载得到合理分布,使网络上的数据流量得到明显地减少,而且使整个系统的运行性能提高,使系统数据的安全性、一致性、保密性得到保证。所以,在目前传统管理型的建筑企业在分散性工程现场的管理中,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有很强的实用性,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完全可以适应建筑业多项目管理的需要。

虽然对于建筑企业分散项目型的信息化管理,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网络结构能适用,但是由于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计算能力过于分散,这就会导致系统的管理费用以几何级数的数量级快速增长。而且,经常需要维护和管理服务器和客户机的软件系统。同时,升级非常困难,如当维护升级客户端软件时,对每一台安装客户端软件的电脑,都必须进行维护升级,这样就导致提高了维护管理的费用,这样就显然不是一种最理想的最佳方式。接下来,本文详细阐述一种以Web 技术为中心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网络结构方式,笔者通过对比发现,这种方式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最具有实用价值。

3 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是一种以Web 技术为中心的应用,只要求在客户机上安装一个Netscape Navigator或IE等的浏览器就行。通过Web服务器的采用,服务器在接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后,对业务逻辑进行处理,需要时通过开放数据互联ODBC(Open Data Base Connectivity)或者JAVA数据库互联(JDBC) 访问数据库服务器,通过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查询,最后结果是以Html 文件(网页) 的形式返回的。目前,常见的ASP (Active Server Page)和JSP(JAVA Server Page)等都是属于这类技术。在浏览器/服务器结构中,全在服务器端进行数据的存放、处理,仅仅需要对服务器进行维护。在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模式中,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中的客户端多种程序所带来的企业资料的不一致性被克服,而且基于标准的连接方案和服务器端的开放,使得企业内外部的联系得到大大加强,而且,企业和客户的服务质量通过动态的、交互式的信息得到改进,使得系统维护和管理变得更加容易。

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结构这种网络结构的信息化管理,不但能够实现企业总部、职能部门和各施工现场的信息沟通,而且根据需要建立内部的邮件系统, 企业可以利用企业注册的域名,统一内部邮件和外部邮件,通过邮件分发系统建立企业自身的电子邮局,为每个员工提供一个固定的Email 地址,内部邮件无需通过Internet,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将对外的邮件或外部发来的邮件实施自动转发和分拣,均采用浏览器方式进行收信发信,操作简便,并能自动鉴别来信,使得信件内容的安全得到保证,还可以在系统中设立电子公告栏,为所有的员工提供一个发送信件、公告等信息的公共平台。

4 结论

本文通过上述3种网络结构在建筑企业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上的应用, 阐述了网络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其中,工作站/服务器结构的可行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它的实用性不是很强。而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和浏览器/服务器结构都能实现功能要求,同时各有优缺点。根据国内目前建筑企业的办公条件和管理要求,并且考虑到Web 技术的可扩充性和易维护性,管理成本、质量、效率地的统一通过浏览器/服务器结构这种网络结构更能实现,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相对来说更好一些。

参考文献

[1]朱平.网络计划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商 贸工业,2009(7) .

第3篇:财务共享中心的优缺点范文

市场经济是一种人与人之间自由交换的行为体现。与之相反的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意味每个普通人的生活,都必须依政府的计划行事,每单交易要按照计划进行。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成就,已证明了中央计划经济的路走不通,以及市场经济中人与人之间能自由交换的成功。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给了企业家许多自,意味着将原来的中央计划体制,改为企业部分计划体制,由每个企业决定和计划该生产什么、何时生产。当然,也给了普通个人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最重要的是相互合作。市场的发展,将专业进行细分,一个项目的完成涉及到各方参与方:投资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供应商等。各企业间是合作关系。同时企业与雇员之间,也是以劳动合同为契约的合作关系,雇员以自己的才能与劳动得到企业的雇佣工资。企业内各部门间围绕着企业的主体目标进行合作。

2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

经济学中的成本意味着“节俭”。因为资源的有限,就必须有以“节俭”为目的的成本管理。成本可以分为会计成本、经济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时间成本、资金成本、人力成本、土地成本等等,虽然类型不同,但都是成本。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包含各部分成本:有融资时的资金成本、项目的建造成本,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力成本,以及隐形的沟通成本、因失误造成的沉没成本等等。管理学学者彼得•德鲁克曾说,“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每个环节的资金花费,便是成本。成本的发生伴随着决策。当企业在决定投资某个项目时,就意味着成本的发生。虽然在投资这个还是那个项目经过详细的测算,但仍然是主观的判断。而接下来的成本管理,只能在决定投资多少的额度之下,管理好这个额度以保证利润最大化。从这个角度来看,成本管理等同于成本控制。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根据房地产开发的各阶段进行划分,可分为投资阶段的成本概算、设计阶段的施工图预算、施工前的招标合约管理、施工阶段的预结算。以“预算不超概算、结算不超预算”为原则,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已由侧重施工预结算管理向以目标成本为中心的成本控制转变。

3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市场经济思维

3.1以目标成本为中心的成本管理体系

3.1.1目标成本的概念目标成本,顾名思议,是估算一个项目将要发生的成本,以此作为目标值,以保证项目利润目标的实现。目标成本的数据来源于经验值的积累。企业通过对市场的了解,对一些历史数据的分析,得到这些数据。完整的目标成本应包含项目发生的所有费用,通过将目标成本根据成本科目分解为13项费用。

3.1.2体系的建立目标成本的目的是要保证成本的控制,因而要把成本管理各阶段进行连接起来。如图1所示,以项目目标成本表划分,进行招标的招标控制价和合约规划管理,保证每份合同有规划、价格有依据。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签证变更和沉没成本要进行动态管理,保证成本数据的连续性。同时房地产成本管理不仅是成本部门和成本人员的工作,更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工作。要涉及到财务、项目管理等各职能部门在计划运营的管理下,协调各部门资源,降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本,合理利用各项资源。

3.2企业内和企业外的竞争、合作

3.2.1企业内的运营市场经济,意味着知识的分散性,认识若干事物取决于面对事物的人,准确来说,它们分散于每个人的大脑中。专业化的分工,是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一个造价工程师,他可以通过为地产公司提供专业服务,换取机械工程师们制造的汽车,而不用他亲自动手去制造一辆汽车。而且就制造一辆汽车来说,它也涉及到广泛的行业,如矿业、石油、塑胶、机械、电子、玻璃等成百上千种行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一个庞大的部门或者企业,只有通过精细化的分工,形成流水式的作业,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就如现在汽车制造业,在流水线上有若干工种配合,每个工种只做一小部分专业工作,然后越来越熟练,就会提高生产效率。专业分工让每个人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因为一个人反复做同一件事情自然会越来越熟练。但是专业化的分工之下,也可以造成封闭的、工具化的头脑。在工作之余或者过程中,对自己知识体系的自我更新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果不想成为这个工业化时代在自己专业聪明,却在专业之外的事务一无所知的人,更需如此。正是由于专业划分的优缺点,需要企业运营将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整合。个人在资源整合中通过其他专业化人员的帮助和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中完成企业利润目标。而知识的分散性又让企业内部的合作、协调变得非常重要。

3.2.2产业链的竞争、合作市场经济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竞争。在市场中,总体来说,只有那些能以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竞争让各企业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交易成本的概念,提出当企业内部成本小于市场中的交易成本时,形成企业。在市场中,房地产企业将一些施工单位和材料供应等纳入企业内部,实现纵向一体化管理;也有精简企业业务,仅作投资部门,将项目外包建设的。本文章不做讨论是企业越做越全,还是精简业务更好。两者无论哪种形式,都要保证企业的利润目标。而利润的实现,需要项目全过程中各方的合作和竞争。

4某房地产企业内两个项目成本管理对比

4.1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减少合同发生数量A项目建设周期为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项目开发时间较早,未建立目标成本管理体系,造成项目内工程界面划分不清楚,产生大量交接工序的专业和零星分包工程。B项目建设周期为2013年12月至2016年10月,项目立项时建立目标成本,至2015年3月已发生合同94项,根据目标成本规划预期将发生合同148项,该项目预估共发生242项合同。每产生一项合同,意味着造价工程师需完成清单、标底编制、招标工程师需组织招标谈价、合约工程师需制作合同,由此带来的企业内部成本的增加。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可以提前规划项目发生各项费用,做好各工序交界面的划分,减少专业和零星合同的发生。

4.2目标成本管理体系控制合同金额A项目属于成本核算型,即在工程发生后通过控制签证、结算金额,降低成本。而B项目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在方案设计阶段测算成本,以预留成本金额作为招标控制价,若超出预留金额则修改设计方案或增加投标单位重新招标,降低合同金额,变事后被动型为事前控制型。

4.3与供货商建立长期合作价格B项目主要施工材料:涂料、瓷砖、洁具、灯具、门等与专业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采用“甲指材”模式,指定施工材料的供货商。通过此种方式一方面通过长期合作,可降低材料价格;另一方面保证了材料供应质量。

5总结

第4篇:财务共享中心的优缺点范文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变革的新特征

1.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呈多元化趋势。

在工业经济阶段,一般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资本地位的上升和社会对企业责任的要求多元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呈现多元化的状态:

(1)利益追求主体多元化。企业在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要追求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中的知识资本地位和重要性超越物质资本,因此,决定企业财务状况的不仅仅是物质资本,企业的知识资本、企业的信息与创新能力在企业生产经营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知识拥有者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最重要的人。因此,企业各要素所有者的地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企业不再仅仅归属于股东所有,而是归属于由企业家、股东、债权人、公司员工等相关的利益主体。他们在企业发展中都为企业投入了专用性资本,都对企业的产出做出了贡献,因而都有权利分享企业的生产剩余。所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利益是各种要素所有者的共同利益,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要考虑各相关主体的利益。

(2)社会责任得到企业的真正重视。在新的世纪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与社会的联系更为广泛和深入,企业的社会目标在企业目标结构中的地位得到重视和提高。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的可共享性和可传播性,使得企业与社会的联系较之工业经济时代更为深入而广泛,企业对知识的应用将更加取决于知识对社会的贡献度,因而要求企业要更加重视其社会责任,重视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为保护生态平衡,企业生产要做到无公害、对社会无污染;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支持社会慈善事业等等。这就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通过财务管理活动致力于履行社会责任,从而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这样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而且能使企业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条件。

2.无形资产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在企业资本结构中占据主体地位,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以有形资产为中心,而是转向以无形资产为中心。无形资产的拥有程度和质量高低决定着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企业资本结构以无形资产为中心地位的形成,改变了企业资产的结构,使得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在企业的总资产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企业收益的决定因素。因此,在21世纪,无形资产成为企业最主要的投资对象,企业对无形资产投资的重视和提高,必然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进行相应的变更,调整企业旧的投资决策指标,增设反映企业无形资产投入状况及其相关情况的决策指标体系。因此,知识价值指标就成为评价企业财务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知识资本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人力资本,反映学习知识的能力、掌握技能的能力、发明创造力和完成任务能力等人力因素;二是结构性资本,表现为支持人力资本最大化的结构,如企业的所有制、企业的计划、领导力、企业的数据库、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企业的设备结构、企业的产品品牌和企业的公众形象等等。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成为评价企业财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反映企业的发展潜力;二是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导航,通过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观察企业潜在的优缺点,以扬长避短,为正确决策奠定基础。

3.人力资本所有者成为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主要参与者。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决定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物质资本的增值来源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更具有增值性,智力因素是企业成功的主要条件,因此,人力资本所有者即使没有直接的物质资本投入,也应成为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参与者。我们可在借鉴国外企业人力资本利润分享制度的基础上,改变目前单纯的工资制,使企业经理及职工的个人收入与企业的盈利、个人资产的积累与增长和企业的长远发展联系在一起,强化企业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具有持久的发展潜力。

新世纪企业财务管理如何适应变革的要求

根据以上对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新趋势的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在遵循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财经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在为实现企业的根本任务服务的基础上,适应新世纪的要求作以下相应的变革:

1.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必须全面更新。在新世纪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生存环境。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卫星通讯等新技术的创新,改变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能再局限于本企业、本地区,而要加强对世界经济形势变动的分析,及时掌握和了解相关的各类信息。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进行相应变革,最关键的是企业财务管理观念要全面更新。企业要以全新的理财观念和现代化的财务管理观念进行理财。要有以人为本的观念(要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积极发挥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信息观念(要利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及时、全面、准确、迅速地获取信息以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无形资产观念(加强对企业商誉、专利等无形资产的管理)、风险理财观念(增强风险意识)、知识化理财观念(加强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应用)、知识资本观念(要重视对知识资本的管理)、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观念(企业要顺应知识和技术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企业之间竞争的“双赢”)。

2.企业财务管理效果必须做到最优化。在具体的生产领域,企业财务管理效果的最优化具体表现在注重“三效”的提高上,即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注重经济效果的好坏,注重经济效益的高低。企业同时要具备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意识。在管理意识上,要具有整体化,即有效益意识、战略意识、市场意识、改革意识、竞争意识、开发意识、时间意识、人才意识、科技意识、质量意识、名牌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3.企业财务管理要更加科学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将管理理念从基础型、开放型向发展型转变。发展型的管理理念更为强调人的作用和人的发展。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技术过程或是一种制度安排,更是与社会文化、人的愿望、人的激情、意志等精神物质所密切相关的。管理的境界在于创造一种促进人们不断学习的组织氛围,进行内在的知识积累,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潜力的外化,要创新,要使人得到自我更新和自我实现。发展型管理理念强调个人、组织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因此,在管理中要树立开放的观念、合作的观念、信息的观念、创新的观念、竞争与和谐的观念。开放才能交流与沟通,合作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掌握信息,才能不断创新和完善自我,而创新才能促进人类和人自身的进化和发展。竞争是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压力和动力,竞争与和谐的统一,应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发展模式。

4.企业财务管理对象要以有形生产要素为主转向以无形生产要素为主。传统的管理主要是对劳动力和物化劳动(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等有形生产要素的管理,随着社会财富生产过程和结果的科技含量的增大,科技知识等无形生产要素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举足轻重,从而知识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成为重要的管理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人价值和作用超过资本的价值和作用,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任何企业都必须重视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迅速将知识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第5篇:财务共享中心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旅行社;信息技术;连锁经营;虚拟经营;并购经营

中图分类号:F59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150-02

一、引言

21世纪,人类迈入了全球信息化的知识经济社会。信息技术产品、网络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繁荣的主导力量。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开始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许多软件公司已经开发出了适用于旅行社的管理信息系统,一些有实力的旅行社也开始建设或者部署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旅行社开辟了网络营销的崭新市场。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兴起和普及,一些电子商务企业(如携程、e龙)非以旅行社命名但实际却在经营旅行社业务,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给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旅游服务,降低了游客对旅行社的依赖性,给传统旅行社尤其是小型旅行社带来致命的打击。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旅行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旅行社带来的机遇

1.互联网为旅行社提供了新的市场营销手段。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的一项子集,由传统营销推销新产品为中心的“4P”转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的“4C”(Customer,Cost,Convenence,Communication)。网络营销不仅是指通过联机网络、电脑通信和数字交互式媒体等形式进行的营销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营销观念的创新。传统的营销观念是顾客导向型的营销方式,而网络营销观念则强调顾客与企业的互动性。通过网络对供需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细分市场,增强了旅行社把握散客旅游市场的能力,为旅行社开辟了广阔的散客市场空间。

2.网络信息拓宽了旅行社的销售渠道,增强了旅行社的品牌。旅游电子商务的出现及蓬勃发展,旅行社分销渠道的功能延伸到网络空间。实现更强的信息和收集职能,更快捷的个性化的产品和增值服务提供职能等。网络品牌建设是以企业网站建设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推广措施,达到顾客和公众对企业的认知和认可。在一定程度上,网络品牌的价值甚至高于通过网络获得的直接收益。知名企业的网下品牌可以在网上得以延伸,一般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树立品牌形象,并提升企业整体形象。

3.管理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旅行社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旅行社通过运用管理信息技术,一方面进行网上商务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人力等其他成本;另一方面,旅行社利用因特网建立的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顾客档案库可以掌握即时的销售状况,做到信息资源共享。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旅行社带来的挑战

1.旅行社的咨询服务功能将受到便捷的电脑自动查询功能的挑战。网络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信息检索,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是旅行社的主要功能之一。伴随电脑互联网络为游客提供越来越多的有关旅游目的地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直接查询获取,并且图文并茂。相对于旅行社的咨询而言,这种网上查询还具有信息量大、节省费用、主动便捷等优点。大量旅游者对一般的旅游问题的咨询完全可以摆脱旅行社,减少对旅行社咨询服务的依赖。

2.旅行社的产品生产者地位将受到旅游者在网上自行设计产品的挑战。旅行社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各种旅游产品要素的综合信息,以此来设计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基于对这种综合信息的垄断,旅行社确立了其“旅游产品生产者”的行业地位,而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将打破这种生产者和旅游者之间的传统关系。旅游者可以通过网上丰富多样的信息,来自行业设计自己喜欢的产品和线路,直接冲击旅行社的组织地位。

3.旅行社的信息提供和职能将被互联网弱化。随着电脑网络的进一步发展,旅游企业可以通过预订的形式在网上直接销售旅游产品,省去由于委托旅行社所付给旅行社的佣金,降低了产品成本,使产品更具有竞争力。旅游者通过网上直接预订,可以享受到许多旅游企业提供的优惠,旅游者可以自行购买旅游产品的情况下,旅行社的职能受到了削弱,从而旅行社的职能就失去了不可替代性。

三、旅行社经营模式的调整

(一)连锁经营模式

连锁经营是指一个企业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价格在多处同样命名的店铺里出售某一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经营模式。《大趋势》的作者John Naisbitt认为,“连锁店是前所未有的最成功的市场策略。而信息技术在连锁经营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需求日趋个性化,消费主导市场逐渐代替生产主导市场,信息技术在连锁经营中的应用更加突出。”

连锁经营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发展迅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连锁经营理论与旅行社发展存在着天然的耦合关系。旅行社连锁经营要求统一调动资金,制定统一的经营战略,集中采购,通过统一的配送中心将产品运送到各个连锁店。在这个过程中,涉及的信息复杂,要实现消费者对商品需求变化的快速准确反应,利用电子商务来进行电子通信和电子交易对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企业内、外部的资源都能得到合理配置。在连锁经营中运用电子商务既有其内在需求,又有其外在驱动力。旅行社行业投资相对较少,固定资产占用比例小,企业主要依靠品牌、形象、管理模式等参与竞争,通过连锁网络来快速树立良好的形象,为旅行社提供品牌和管理支持;旅行社的产品是服务性产品,是对各旅游供应部门产品的优化组合,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越过了可能扼制连锁经营本身优势发挥的配送环节,这就使得构筑连锁经营渠道的难度大大降低;旅行社作为连接旅游者与旅游产品供应商的桥梁,需要与多方建立网络联系,通过连锁经营,构建完善的网络体系,加强与各方的联系。连锁经营的不同模式(直营连锁、特许连锁、自愿连锁)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旅行社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连锁经营模式。

(二)虚拟经营模式

“虚拟经营是指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虽有生产、行销、设计、财务等功能,但企业内部没有完整的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仅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如知识、技术等,而将其他的功能虚拟化――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外力进行整合弥补,其目的是在竞争中最大效率地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虚拟企业的出现也正是因为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企业可以突破组织界限,超越自身功能、资源以及地理空间的界限相互联系起来,实现技术、资金、人才和市场等的共享。

在“虚拟”的营销方式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就是网络营销。旅行社的销售虚拟可以采用网络营销的方式。游客可以在网上获取旅游产品信息,与旅行社进行直接的交流,将个性化的需求反馈给旅行社,加强了消费者与旅游企业的交流和沟通。旅行社受到其规模、业务范围的限制,经营方式和重点不尽相同,旅行社的虚拟经营,不应该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模式中,但无论什么样的旅行社,在实施虚拟经营策略时都应持有“强化优势,弥补不足”的理念,才能把握“虚拟”的核心。旅行社进行虚拟管理,也可以通过两种模式:一种是外聘专家组成企业“智囊团”,与企业管理人员一同参与企业的运营,对企业发展趋势做出监测预测和判断,提高企业管理层的水平和效率;另外,旅行社也可以联合专门从事企业管理的企业管理公司,由这些企业用他们最专业和最优秀的管理人才和管理方式代替企业执行管理职能。

(三)并购经营模式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乔治・约瑟夫・施蒂格勒指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加入WTO以来,中国旅行社并购活动就不断发生,兼并、收购、重组等词逐渐在旅行社行业中流行开来,并购正成为中国旅行社快速发展的主导模式。

信息网络的发展便利了旅行社之间信息共享,互通有无,根据需要拓展共同的业务平台,进行有效的兼并重组。正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便利了旅行社之间兼并重组的进程,使得并购成为席卷世界的又一潮流。旅行社并购可以提高旅行社的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降低交易成本。旅行社的并购可以根据旅行社业务需要进行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横向并购模式指旅行社与旅行社之间的并购,要以拓宽销售渠道为基础,以扩大经营范围为基础。这正是利用网络扩展销售渠道的优势所在;纵向并购模式指旅行社与上下游产业间的并购,要注意旅行社的资产专用性及旅行社规模问题。中国的大型旅行社较之于中小旅行社来说,其资产专用性要强一些,拥有较强的资金、人力、管理方面的优势。因此,大型旅行社进行纵向并购的可能性就较大;旅行社混合并购模式是指旅行社并购与自身没有上下游关系和技术经济关系的企业。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扩展核心竞争力,形成良性多元化发展格局。

第6篇:财务共享中心的优缺点范文

中国航空市场营销渠道经历了管制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管制期:1992年以前,民航尚未真正进入改革阶段,机票销售基本上是靠政府,还属于计划经济时代死亡销售模式;成长期:1992年以后,各地方航空公司纷纷成立,进入市场化,人林立。旅行社也大举进入民航市场,分销渠道开始成型,总体来说,这是一个混乱无序的渠道营销阶段;成熟期:2000年以后,外资进入旅游市场,几大集团的整合,“明折明扣”的实行是这一阶段的三大标志。分销渠道以联合、共享、资本重组等方式整合,开始进入有序竞争阶段。目前,销售市场占到了航空公司销售份额80%以上的市场分额,航空公司对商的依赖程度达到了历史最高。由于商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他们的最大目标,如何解决当前销售成本过高、渠道体系不健全这两大客票销售难题已成为航空公司渠道管理得当务之急,本文拟从航空公司渠道形式得比较研究出发,对航空公司渠道销售管理做一探讨。

二、航空公司渠道形式比较分析

营销渠道形式纷繁复杂,划分营销渠道形式的依据也是多种多样,但从营销渠道体现的关系来看,所有的营销渠道形成无非是三种关系的体现:

市场交易关系,市场关系即交易关系,指独立的组织或个人通过市场而建立的渠道交易关系。按照交易成本分析的观点,渠道流中从制造到分销各阶段的交易职能,均在相互独立的组织之间以一个短期或长期的市场合约进行分配并实现,被称为市场交易,由此而建立的相互独立的渠道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市场交易关系。

非市场关系,在产品制造到分销的渠道流中,如果有两个阶段以上的分销职能由一个独立组织比如制造商来承担,这意味着交易行为发生在组织的系统内部,交易的双方均服从一个管理中心的控制,或由某种形式的科层机构来协调,这种交易称为内部市场交易或科层制度中的交易。因此,由于这种交易所形成的交易关系不具有外部市场关系的属性,基于这种制度所形成的渠道关系,是所谓的公司一体化渠道关系,也称为公司向一体化渠道关系。

准市场关系,准市场交易产生的一个理论假设是:通过降低交易的频率、外部的不确定性以及避免一体化带来的规模不经济等问题,整个渠道的交易成本会降低而管理效率会得到提高。在准市场交易条件下,一个渠道流中的渠道成员之间的关系,既不是完全的市场交易关系,也不是标准的组织内部关系,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准市场关系。

对应上述三种关系,我们可以将渠道形式划分为常规营销渠道、一体化营销渠道和关系型营销渠道。

航空公司渠道形式有三种形式:(1)航空公司常规渠道形式。传统或常规渠道由一个或一组独立的生产者、批发商合零售商组成。常规营销渠道是一种交易导向的营销渠道,渠道成员之间的交易具有非连续性,相互依赖程度低,以价格机制决定交换行为的发生与否,双方关系是短期的、松散的,同时因没有关系专用资产而容易转换。航空客票销售市场的制就属于这种常规营销渠道形式。航空公司通过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的商把产品销售给乘客,商主要有旅行社、旅行批商、销售人等。(2)航空公司一体化纵向渠道形式。市场交易关系对应的是常规市场渠道形式,科层制或非市场交易关系对应的则是一体化纵向渠道形式。航空公司的客运销售渠道中的直接销售形成就属于一体化纵向渠道形式。航空公司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设立自己的销售机构,免去中间环节,直接把机票销售给乘客,简称直销。(3)航空公司关系型渠道形式。关系型营销渠道特指独立渠道成员之间基于长期关系导向而构建的渠道关系,这种渠道关系以渠道成员之间的价值认同为基础,以相互依赖、相互承诺为核心,旨在通过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来实现渠道成员的双赢和多赢。

航空公司营销渠道形式比较。常规渠道形式的优点:(1)商有可能通过顾客的购买协同效应达到更大的市场覆盖面;(2)优秀的商将自己视为顾客的采购而不是制造商的销售,因此他们在为消费者创造时间、地点、数量等效用地同时,满足航空公司进行规范交易地需要;(3)此外,独立分销商具有比制造商更强的分摊顾客接触成本的能力,因而具有更彻底、更经济的占有市场的强大优势。在当今世界航空运输领域,几乎所有航空公司除了建立自己的销售机构,将产品直销给乘客外,还建立了强大的分销网来提高销售量。但是,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市场在地域上的广阔性、渠道成员规模的有限性等因素,决定了常规营销渠道不但会存在而且会是一种主要的渠道形式。因此,任何试图将商或其他中介排除在销售市场之外的要求都是不现实的。

常规渠道形式的缺点:(1)从交易费用分析的观点看,常规渠道形式存在产生“专用资产安全”、“环境适应性”与“绩效评估困难”等问题的土壤和条件。同时,在渠道交易关系的形成阶段中还有较多的环节如搜寻、筛选、签约、监督、履约等,均会产生交易费用,致使常规渠道形式的交易成本较高;(2)空运市场的商不管规模大小,只收取已经售出的运力的佣金,而不承担未售出运力的损失。如果商没有有效地将机位售出,只会有少量佣金损失,但对航空公司而言,将会造成大量的座位被虚耗而没收益,如何对渠道成员进行激励,是常规渠道形式、渠道管理的难点。

航空公司一体化纵向渠道形式的优缺点。直销具有快速、直接、无手续费等优点,可以大大降低营运成本,但是直销需要强大的财力和人力支持,且要自己承担全部风险,所以航空公司不可能完全采取直销的办法。随着国际化的竞争日益激烈,以及股东对投资收益的要求日益提高,企业必须将重点放到核心业务上。财务收益的主要源泉是具有竞争优势的少数相关核心业务,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认识,在缺乏充分的规模与显著的竞争优势条件下,分销职能还是由独立的分销企业来执行更有效率。因此,作为摆脱过分依赖商的渠道选择,航空公司扩展直销是必要的,但只能适度。

航空公司关系型渠道方式优缺点。关系型渠道通过关系治理机制,使渠道成员能够以有效的沟通达到相互的信任,由相互的信任实现长期的合作,其优点是使短期市场关系下因不断改变交易伙伴而产生的搜寻、筛选、监督、履约交易费用降到了最低程度,同时,有效的沟通与相互的信任,也能有效地提高“专用资产地安全性”、增强“环境地适应性”并降低“绩效评估地困难”。另外,关系型营销渠道中的独立渠道成员在专业化的基础上专注于自身的和行能力与优势,可以避免一体化带来的规模经济、核心能力、科层制度的官僚行为以及内部机会主义行为等因素派生出来的相关问题。其缺点是关系治理机制对渠道管理的要求较高,需要较高的管理成本。

三、航空公司渠道管理对策研究

通过前面的渠道形式的比较,我们了解常规渠道形式虽然交易成本较高,但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市场在地域上的广阔性、渠道成员规模的有限性等因素决定了常规营销渠道不但会存在而且会是一种主要的渠道形式,任何试图将商或其他中介排除在销售市场之外的要求都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只能在改善现有常规营销渠道的基础上,适度扩展直销渠道以摆脱目前过分依赖销售的不利局面,通过大力构建关系型营销渠道来实现降低销售成本的管理目标。

1.改善常规营销渠道

从商的角度来说,总是希望能够创造经营利润,创造长期稳定的销售来源,建立相对稳定的销售网络,希望得到航空公司更大的支持。同时,商也希望通过成功推出好品牌,谋求自己企业的区域竞争优势。对于航空公司来说,除了在战略上确立“以旅客为中心”的基本方针,更应该从市场拓展、市场营销等方面体现关系处理的技巧,从而改善常规营销渠道。因此,要从几方面进行改善:加强营销沟通、改善促销策略、增进营业推广、激励渠道成员,同时要注意保持航空公司和商之间的实力平衡。

2.适度扩展一体化直销渠道

当前,航空公司必须适度扩展直销渠道,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有助于改变航空公司过分依赖销售的不利局面。从市场营销角度而言,航空公司离其真正的消费主题———旅客越来越远。航空公司应扩展销售渠道,在市场需求有限的情况下分流客源,对人经营形成一定压力,从而促使他们摆正位置,积极配合航空公司作好销售工作。二是有助于降低销售成本,增加收益。在目前销售成本过高的情况下,直销减少了销售费的长期支付,无疑能降低销售成本。三是有助于销售服务质量,促进销售。

航空公司发展直销模式具体可采用电话直销、直销网点、银企合作、网上直销等方式。

3.大力构建关系性营销渠道

从管理角度看,渠道决策原本是一个“自建还是外包”(DoorBuy)的决策。在渠道形成地对比研究中已阐明常规渠道与一体化渠道在利用成本与机会地协调方面存在替代关系,一体化可以实现最大地协调与控制,然而这种渠道结构也会因有限地规模和内在地官僚层级地无效性而导致很高的成本。另一方面,虽然常规渠道由于专业化和竞争市场上看不见地手而使效率提高了,但与之联系的问题却是控制与协调以及较高的交易费用,从核心竞争力对渠道变革的要求角度看“自建”不符合发展的趋势,而“外包”必须要有新的形式。关系渠道本质是一种“外包”形式,它既具有市场交易的灵活性又能降低市场交易费用,既能以产权为基础形成组织内部的有效控制机制,又能避免科层制度带来的官僚弊病,因此,在改善常规渠道基础上,适度扩大一体化渠道,大力构建关系型渠道使航空公司的必然选择。(1)关系建立。关系建立阶段由知晓和探查两个互相连接的过程组成。要使一种渠道关系从最初的分离式交易走向长期的合作关系,从知晓、探查走向扩张、承诺的关系,需要考察双方建立关系的预期与动机以及相互选择的行为准则。(2)形成关系预期。一个长期的渠道关系一定是一个有着共同利益预期、相似价值认同的双边共同治理的渠道关系,双对关系长期利益的预期越高以及对经营理念和企业价值的认同度越高,双方对关系长期利益的预期越高以及对经营理念和企业价值的认同度越高,双方相互依赖的基础越牢固,构建长期渠道关系的可能性越强。这里长期利益体现在:资信度、客源以及强大的市场支持和安全感。(3)选择渠道伙伴,建立交易关系。为建立一个渠道关系而选择渠道成员,其背后的合理性是:渠道关系可使双方获得更大而且公平的收益。基于此,可以提出渠道关系建立的条件:第一,渠道成员拥有向共同目标市场提供增值的独特资源与能力;第二,渠道成员对从渠道关系中产生的利润,具有获得一个公平份额的信心,这总信心建立在渠道伙伴过去的信誉与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第三,一个渠道成员倾向于与一个拥有相反的价值、信念与运作时间的企业建立渠道关系。(4)关系维持与发展。在这一阶段,工作的内容与目标,首先是试图寻找到将一个短期渠道关系转化为长期交易关系的条件;其次,增进沟通,建立和提高信任与承诺水平;其三,进一步提高上述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建立一个稳定的、长期的、以满意为目标变量的相互对称的关系兴渠道。

四、结论

本文运用渠道管理的基本理论,首先基于营销渠道三种基本关系,将渠道形式划分为常规营销渠道、一体化营销渠道和关系型营销渠道。

其次,对航空公司三种营销渠道形式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航空公司只能在改善现有常规营销渠道的基础上,适度扩展直销渠道以摆脱目前过分依赖销售的不利局面,通过大力构建关系型营销渠道来实现降低销售成本的管理目标。

最后,在航空公司营销渠道形式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航空公司要通过营销沟通、促销策略、营业推广、激励渠道员工、保持航空公司和商之间的实力平衡等对策来改善常规营销渠道;通过电话直销、直销网点、银企合作、网上直销等直销方式适度扩展一体化渠道;通过关系建立、形成关系预期、选择渠道伙伴,建立交易关系、关系维持与发展大力构建关系型渠道。只有这样构建合理的渠道结构,才能获得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7篇:财务共享中心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智能小区;有线电视网 ;CABLE; MODEM ;HFC; 网络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生存和歇息的环境也开始有了更高的要求。经济的发展促使科技的不断提高,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音像技术的综合发展,人们预言: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所谓的信息社会就是基于上述三大技术的综合发展和使用。这样就产生了智能化建筑。智能建筑的发展有两个基础条件:一是社会对信息化的需求,二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两者缺一都不能促进智能建筑的发展。

智能建筑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关于什么是智能建筑,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和定义。美国智能研究学会认为:智能大厦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最优化,来提供一个投资合理的且拥有高效的舒适、安全、便利的环境空间。日本智能大厦研究会认为:智能大厦是指兼备信息通讯、办公自动化信息服务以及楼宇自动化各项功能的、便于进行智能活动需要的建筑物。新加坡国家智能研究机构认为,智能大厦是指建筑物内建立一个综合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该系统应能将建筑物内的设备自控系统、通讯系统、商业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智能卡系统和多媒体音像系统集成为一体化。应能对建筑物内部实现全面的管理、监控控制,它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设备方面:空调、供热、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卫星广播电视、闭路电视监控、防盗报警、出入口控制、巡更管理;二是商业方面:物业管理、酒店管理、商业财务结算、停车场收费、商业咨询、购物引导;三是通信方面:内部通讯、语音通讯、数据通讯、图形图像通讯;四是办公自动化方面:计算机终端、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的使用和管理。我国专家认为,智能大厦的任务,需要在其中建立一个综合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强调智能大厦具有多学科、多技术综合集成的特点,利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获得投资合理、适合信息需要,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等特点的建筑物。

根据世界上已建成的智能建筑的功能,以及各种提法及其含义,简单定义智能建筑应该有: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即BAS;通信自动化系统,即CAS;比较完善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即OAS,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3A建筑。这三个系统都有各自独立的主控设备和网络,又有大型计算机和高速数据网络将其有机地集成在一起,通过组织、协调,不仅实现了三者各自的功能,而且发挥了三者的集体功能,这样的建筑,就是智能建筑。

在3A系统中的通讯自动化系统,包括数字信息网络、语言与传真功能、有线电视、公用天线系统。

2. 通讯自动化系统中的各种信息传输方式的比较

2.1 以太网

以太网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络传输方式。以太网的基本特征是采用一种称为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的共享访问方案,即多个工作站都连接在一条总线上,所有的工作站都不断向总线上发出监听信号,但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工作站在总线上进行传输,而其它工作站必须等待其传输结束后再开始自己的传输。它采用基带传输,通过双绞线和传输设备,实现10M/100M/1000M的网络传输。由于其应用的广泛性,各网络设备商均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用于这类技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从最初的同轴电缆上的10M传输技术,发展到现在的在双绞线和光纤上的100M甚至1000M的传输技术、交换技术等。可以肯定的是,以太网技术还将以更快的速度不断的发展提高。

以太网是目前网络技术中比较先进成熟,实时性强,应用广泛,性能稳定,价格低廉的通讯技术,广泛的应用在智能小区中,可以为小区的管理提供物管信息系统、保安监控系统、可视对讲系统、停车管理系统、巡更系统、电子公告系统等通讯手段,在家庭服务方面可以提供INTERNET上网,家庭安防系统、水电气表的远程抄收、火灾和燃气泄露报警及家电控制系统的通讯服务。对于一个智能小区通讯系统,系统的稳定性、实时性和价格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以太网从各个方面均能满足要求,是目前智能小区多选用的通讯手段。

2.2 电话拨号

电话系统是现有通讯手段中历史较漫长,应用较为广泛的系统。电话系统的发展从过去单纯的语音通话系统,已发展成为目前集话音、数据通讯、网络通讯等各种功能的综合性系统。在电话系统中发展起来的DDN、ISDN、ADSL等技术已在广域网络数据通讯领域体现了其技术方面的先进性。

电话拨号方式的数据通讯是通过调制解调器进行,调制解调器通过布设到用户的电话线上,利用音频调制技术进行通讯,目前的技术可使通讯速度达到最高的56K,技术成熟稳定,但其存在的缺陷为:①话音通讯与数据通讯不能同时进行②通讯速度基本已达到极限,速度不够快,限制了应用的发展,即在多媒体通讯、大数据量传输等方面有较大的困难。③实时性差,拨号时间长,拨号可能一时拨不通(如对方占线等),因此对于控制系统来说,不是理想的通讯方式。

总而言之,利用电话系统进行数据通讯,实现小区智能管理,已不再是理想手段。

2.3 ISDN和ADSL

  电信系统已经发展出了利用一根电话线同时提供话音、传真、数据等各种服务的技术,这种技术就是ISDN和ADSL技术。ISDN 采用2B+D技术,在一根电话线上,可以同时提供2路电话或数据信号的传递,其中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28K,目前已经很难满足信息化的要求,属于基本淘汰的技术,只在一些特殊场合仍有应用。ADSL技术,利用非对称传输技术,在保证一条电话信道的同时,提供数据通讯信道,数据传输速率是非对称性的,一般上行可以达到1M,下行8M,甚至更高,其传输速率基本满足需求。这两种技术的数据通讯均提供不间断的连接,类似于专线方式,具有良好的实时性。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ISDN方式接入速度太慢,投资大,已经基本淘汰;ADSL技术,速度快,但需对电信局的交换机增加配置,为此投入一大笔的建设资金,投资运营成本高。

综上所述,从 技术上来讲, ADSL是可行的技术,实时性强,传输速率高,性能稳定,工程实现方便,应用于智能小区的智能化系统较为理想,但因投资较大,成本高昂。

2.4 专用网络

专用网络指目前应用于专业智能大厦和楼宇控制系统的通讯方式,如LONWORKS,CEBUS等,目前这些技术在智能大厦和楼宇控制领域已占主导地位。

LONWORKS 和CEBUS等专用网络系统均有较规范的设计和施工规范,系统调试也无难度,系统构成为一个集中分散式的树型结构,由各个层次的通讯节点和末端的控制节点构成,在末端的控制节点实现对设备的监控,中间的通讯节点则负责数据信息的传输。

2.5有线电视

有线电视在目前住宅建设中是必备的,因此利用这一现有系统来充当智能系统的数据传输媒介,可以省去部分布线的费用。有线电视系统的数据传输占用了部分电视的传输信道,并要求有线电视系统提供双向通讯机制。

有线电视数据通讯目前的技术构造是一个基于同轴电缆的共享式数据通讯系统,采用ASK/FSK或CABLE MODEM进行数据传输,由于ASK/FSK传输速度受到限制,因此只适合于数据传输量较少的专用系统,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传输,需采用CABLE MODEM技术,由于数据传输信道共享,网上的各个节点的带宽又有限,这正是有线电视技术急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方向应为:由单向传输系统向双向系统的发展。

3.有线电视信息网中在智能小区的建设

  综合以上各种智能小区信息传输方式的技术发展状况,本文重点探讨一下利用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来做中国的智能住宅。

采用频率分割、数字压缩、调制解调等技术,在有线电视HFC(Hybrid Fiber Coax) 网上,除传送常规的广播电视信号外,还可以进行高速的数据传输,实现图像、数据和语音"三线合一"。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采用光纤与同轴电缆混合组成传输网络的物理结构。光纤传输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全电缆网络结构,采用HFC网结构的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不仅能带给有线电视更好的传输质量和更高的可靠性,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个性能良好的双向通信的基础结构,HFC网可以直接把750MHZ-1GHZ或更高的带宽送至用户家中,具备了广阔开展诸如电视广播,影视点播(VOD,NVOD,家庭影院),声音广播(模拟及数字电视),音频点播(AOD),数据通讯(计算机联网,INTERNER 浏览),电信服务等多种服务功能及增值服务项目,其开发应用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HFC网络结构一般采用前端到分配区为光纤干线传输,分配区内采用同轴电缆传输的网络结构。对于有线电视传输,有1310NM和1550NM波长的光纤可供选择,而带宽则可有更多的选择。

单独布线的智能住宅的建设是在住宅内采用综合布线技术,单独拉线,这样导致住宅内到处都是弱电管线,增加了投资,同时也不利于今后的维护管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在住宅的建设当中是不可取的。而采用有线电视HFC网络作为智能住宅小区的信息传输网,不仅在功能上完全满足要求,而且大大地简化了小区布线,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节省资金。由于其频带宽,具有极大的多次开发余地,基本上能保证住宅小区内的信息传输网在今后二十年内不落后,避免了重复投资,保护了房地产开发商和住户的利益。住户需要某种功能的时候,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分支器来扩展接口。由此可见通过有线电视信息网建设智能住宅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模式,下面重点对其进行介绍。

3.1 通过有线电视信息网建立的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

利用现有的有线电视双向网络作为智能化小区的传输网,控制中心可以设在CATV网能到达的任何地方。实现功能如下:有线电视CATV、视频点播(VOD)、计算机网络、室内防盗、三表远程抄表、紧急求助、煤气泄漏探测和关断、家电控制、小区信息查询和电视门铃。HFC网络的同轴电缆进入用户家,连到一个电缆数据终端上,电缆数据终端分别和有线电视、家用计算机和门禁系统相连,电缆数据终端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和防盗探测器、紧急求助按钮、三表、烟雾探测器、煤气报警和自动关断器以及家电控制器相连。

在住户家的各窗户旁边安一个红外探测器,在卧室和客厅里各安一个紧急报警按钮和烟雾探测器,在厨房和浴室里各安一个煤气探测和自动关断器,在门边安一个门磁。上述探测器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和电缆数据终端相连,电缆数据终端通过有线电视的HFC网络和住宅管理中心相连。当住宅内发生盗警、火警、煤气泄漏和发生异常情况(异常情况下掀动紧急按钮等)时,住宅内的声光报警系统启动,同时信号传输到智能住宅区的管理中心,在管理中心计算机监控屏幕上的住户地图中相应的部分出现声光报警并显示住户在哪一幢楼的哪一个房间,发生的是哪一种类型的报警(盗警、火警、煤气泄漏、紧急求助等),并通知相应人员赶赴现场。

采用电子水表、电子电表、电子煤气表,电缆数据终端对三表进行读数,将其存储在EPROM中,管理中心的计算机通过有线电视网络读取住户家中的三表,实现了远程自动抄表。这样,就可以将三表装到住户的家中,减少了室外的水管和煤气管的投资建设,同时也减轻了施工难度。也避免了一些不法分子冒充抄表员到住户家进行抢劫的事件的发生,保障了住户的安全。

在单元入口处的防盗门上装一个微型摄像头,通过一个混频器和有线电视网相连,将这个信号调到有线电视网上的一个空闲频道上,当有人按门铃时,将电视调到指定的频道上就可以看见按门铃的人,这种方式比用常规的可视门铃系统便宜。

在双向HFC网络的上下行通道中各划出一定的带宽传输数据业务,通过HFC网和大众信息网、商业销售网、图书情报网、医疗网、机关团体网、校园网、金融证券网、公司企业网、银行和国际互连(INTERNET)网相连。和银行联网后,就可以实现交费的自动化。住户配备CABLE MODEM,通过个人电脑访问上述的各种网络,就可以在家里进行电子邮件的传递、远程网的登录、股票操作(可以在家下单)、语音与传真服务、远程购物、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诊断和咨询,以及有线电视系统所能提供的所有服务,如视频点播和付费电视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Web TV和IP电话的研制,不用计算机,只要买一台Web电视机,就可以看电视,同时又可以完成上面提到的各种网络功能,当然在家安一部电缆电话,就可以通过有线电视网打电话 。

3.2 系统功能的扩展

在CDT上扩展485和电话接口,在小区的室外放几个CDT,通过485接口,对小区的外围实现如下功能:室外监控、停车场的管理与计费、保安员的巡更自动化管理、电梯和水箱监控.

在停车场的四周加防盗监视器,在出入口处采用无接触式感应刷卡系统,并和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相连,司机不用下车,只要将卡放在胸前,车场的门就自动打开,对车场进行自动管理和计费。

在各主要的巡更点、电梯和水箱处安装感应器,感应器和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相连,保安寻到此时,感应器感应到保安员的感应卡后,就记录下,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保安员没有到,控制中心的计算机就产生报警,提示调度员呼叫保安员,通过这种方式督促保安员。并可以调摄像机,观看此处保安员的情况,同时可以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样,电梯和水箱的状态通过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传到管理中心,就可以对电梯和水箱进行监控。

在室外相应的场所设立音箱和信息公告牌,在有线电视网上的相应频道播放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以烘托和调节住宅区的气氛,通过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小区信息。

第8篇:财务共享中心的优缺点范文

Braggion和Ongena(2010)研究英国整个20世纪的银行与企业关系的进化发展,企业为什么会从单银行关系转向多银行关系。研究发现20世纪的最后20年企业从单银行关系转向多银行关系的数量明显增加,70年代对银行业的放松管制和银行间的激烈竞争是推动银行以这种多边关系的安排来提供信用和服务。中国是以银行为主导的国家,中国的银行体系在整个国家经济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银行业从1979年开始改革,先后恢复和建立4大专业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分别在农村、外汇、基本建设和工商企业流动资金4大领域占据垄断地位,并且业务严格划分,完全不存在相互竞争。但是,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银行业已经形成了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控股的大型商业银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等多层次的银行体系。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银行系统的外部竞争和内部竞争都明显加剧。RaymondW和Goldsmith(1969)认为:在多数国家中,金融机构在金融资产的发行额与持有额中所占份额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大大提高的;银行系统在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中的比例会趋于下降,而其他各种新型金融机构的比例却相应上升。统计显示:中国人民币新增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例从2002年的92%降到了2010年的55.6%。同时,银行系统内部竞争加剧,从最初的4大国有银行的专业经营,到目前的多层次银行体系的交叉混合经营,银行数量的增加和业务的重复,大大增加了银行间的竞争。截止2010年12月份,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占银行业总资产的49.2%,股份制商业银行占15.6%,农村金融机构占11.3%,政策性银行占8%①。正是由于银行系统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的逐渐改变,使得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发生着变化。企业的融资银行不再仅仅是与行业对应的国有4大银行,中国的企业也在从单银行信用关系向多银行信用关系转变。实际上,银行之间不仅仅是竞争的加剧,同时银行间的合作也增强了。这些变化,实质上都在改变着企业与银行交易双方的博弈规则,更改变着银行之间的博弈规则。本文用网络理论来研究银行行为,银行与企业通过银行信用关系形成一个网络,该网络包括两种性质的节点,即银行和企业,因此被称为二分网络(BipartiteNetwork),又称作隶属网络。通过网络映射的方法,本文获得银行共同贷款网络,该网络仅包括银行一种性质的节点,如果两家银行向同一家企业贷款,那么这两个节点就产生链接关系。银行共同贷款网络是银行间竞争与合作博弈的结果。节点的链接考虑节点所拥有的资源量,链接关系与链接机制取决于节点单位拥有的资源性质及资源量。节点之间的链接方式取决于行为主体的活动方式及资源的配置方式。某一时点的银行共同贷款网是静态的,呈现的是银行间竞争与合作的结果;而某一时段的银行共同贷款网络则是动态的,反映银行间合作与竞争的过程。本文选用2000年和2009年的上市公司的银行贷款数据为研究样本,发现该银行共同贷款网络具有自身的特征并随时间变化巨大。本文正是运用网络理论,研究样本网络结构与网络节点(银行)行为(如经营行为和风险偏好等)的相互作用机制,包括网络结构对节点行为的影响以及节点行为对网络结构的影响两个方面的内容。

二、文献综述及问题的提出在经济中,银行与企业的信用关系已有悠久的历史(Schumpeter,1911)。近年来,研究银行与企业信用关系很重要的一个分支就是研究企业与单(single)银行或多(multiple)银行保持信用关系。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是选择单银行信用关系还是多银行信用关系,已有基于多个国家数据的对比研究(Agarwal和Elston,2001;Farinha和Santos,2002;Ogawa等,2007)。发现存在两种完全对立的模式和介于二者之间的情况,如以银行为主导的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意大利仅有2.9%的企业是单银行信用关系,银行家数平均为8家)具有相似的银企信用关系特征,而以市场为主导的英美体系则完全相反(在英国,25%的企业仅与一家银行保持信用关系,银行家数平均为2.6家)。如欧盟的其他国家,则处在这两种情况之间。Ogawa等(2007)研究企业在选择多银行信用关系中的关键影响因素。事实上,企业选择最优银行数量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因为选择单银行关系或多银行关系都有很多优缺点。对企业而言,单银行信用关系是基于交易成本和监督成本最小化,相反,在多银行信用关系下,企业能从银行竞争中获益,这就暗含向企业提供信用的银行的数量会增加。多家银行贷款能担保企业应对债务偿付的风险。对银行而言,银行选择有多银行关系的企业贷款,可以通过建立风险池来降低由企业违约而带来风险。另一方面,单银行关系能放大银行对企业融资选择的控制。

从理论的角度看,最近几年单银行与多银行信用关系作为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信息不对称机制的例子,信息理论的发展重燃了对借贷关系研究的兴趣。信息在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的竞争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在银行之间主要有两种竞争:第一是信贷市场,利率驱动的竞争;第二是银行融资的企业,即争夺客户资源的竞争(Masi和Gal-legati,2007)。企业是选择单银行信用关系还是多银行信用关系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且随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已有证据表明:一些企业在建立之初是单银行信用关系,但随着企业的成长,就倾向于转向多银行信用关系,且银行贷款增加,而企业自有的流动资金减少(Farinha和Santos,2002)。在财务困境的特殊情况下,借贷关系的结构演化是可以被观察到的,如在日本的泡沫时代,企业倾向于依赖单一银行关系(Ogawa等2007)。Allen和Gale(2000)开创性地将网络理论引入金融,认为银行之间的链接结构,会影响风险传染的途径和大小。此后,网络理论在经济金融研究中得到了迅猛发展。Souma等(2003)对日本经济系统中的银行和企业所构成的网络进行了研究,研究银行合并后对银行与企业的影响。该研究中的银企网络节点有两种类型,分别为银行和企业,并提出了一种映射方法将此银企网络退化成只有一类节点构成的网络。当有银行合并以后,新银行网络的聚类系数增大了且平均最短路径长度减小了。这一现象表明:银行合并提高了企业之间的聚集性(Cliquishness)。通过对日本经济系统的网络结构特征的分析,为管理者制定有效监管政策,减轻因公司破产而导致连锁反应提供了有益帮助。Masi和Gallegati(2007)对意大 利经济系统中的银企网络结构进行研究发现:①小银行获得较少的信贷合同,而大银行获得大量的信贷合同;②大企业倾向于从大银行获得贷款,但也从一些小银行获得,而小企业则从当地的小银行获得贷款;③大企业选择多家银行信贷关系,而小企业往往只选择一家银行信贷关系。其后续还将对不同国家的银企网络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希望发现不同制度下是如何形成不同的网络结构的。ChristopheJ和Godlewski(2010)研究银团贷款网络,银团贷款可以说是企业多银行信用关系的一种特殊情况。本文也通过映射的方法得到仅包括银行的网络,并认为该网络是银行间信息流动、信息共享的网络。通过研究该网络的结构,用网络中心性衡量银行的经验和声誉及对借款成本的影响,发现该网络结构更有利于银行之间的信息和资源流动,增强银行的社会资本,且银行的经验和声誉在降低贷款利差和增加借款者财富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中国是以银行为主导的国家,中国的经济、制度和文化环境都与其他国家有很大差异,银行和企业的发展更是有特殊性,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银行更是经历多次改革,那么中国企业的银行信用关系就会有自身的特征,但目前国内类似问题的研究文献还基本没有。本文正式借助网络理论,通过研究由企业的多银行信用关系形成的银行共同贷款网络的结构及结构变化,来研究中国的银行与企业的信用关系特征。

三、样本选择

(一)样本数据的描述本文样本为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0年和2009年的银行长期借款,研究数据由样本公司年报的长期借款明细收集整理而得。本文对数据进行了以下处理:①剔除不存在长期借款的企业;②剔除金融类企业;③剔除少量几家未公布银行贷款明细的企业;④如有属于同一家银行的贷款则合并为一笔贷款。最后,对2000年样本数据整理得:535家企业、56家银行、960笔贷款;对2009年样本数据整理得:766家企业、126家银行、1787笔贷款。在年报披露的长期借款中,2000年所有企业都公布长期借款明细,而2009年存在一部分企业仅公布前5大银行贷款,那么就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①某些企业贷款银行总量小于5家,②即使某些企业仅列出前5家贷款额度最大的银行,但贷款总额绝大多数占到了该企业贷款总量的7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95%以上。因此,可能一些小银行的信息未能包括在内,但本文的样本数据还是能解释企业与银行八成以上的信息。本文选择2000年和2009年长期借款进行研究,首先是因为数据的可得性,年报仅公布公司的长期借款明细,无法获得短期借款的详细信息;其次,由于银行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各项借款。因此,比较于银行短期借款,借款期限较长,企业与银行的信用关系受金融经济环境、信贷政策和企业经营情况等影响较小,相对固定,短期一两年内变化不大。但2000年与2009年相距十年,时间跨度大,经济金融环境变化大,企业与银行的信用关系变化也大。如2000年,工农中建4大银行还保有专业银行的影子,535家上市公司就有367家公司获得工商银行的长期贷款,4大银行长期贷款占比分别为43.7%、5.3%、11.4%、18.9%,而2009年,4大银行长期贷款占比为12.28%、9.1%、21.78%、15.19%,766家上市公司,仅203家公司获得工商银行的长期贷款。2010年,上市公司的数量虽然仅占全国企业①总数的0.31%,但总资产占到了全国企业总资产的23.42%,而借款总额仅占到全国贷款总额的9.6%,可能是因为上市公司与其他企业相比,还能在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林凡(2007)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是“先外源融资,后内源融资,重股权融资,轻债权融资”,但是通过上市公司的长期借款数据获得的银行共同贷款网络,仍能够反映银行的经营行为和业务偏好;Masi和Gallegati(2007)指出企业的银行信用关系受企业规模影响,小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单银行信用关系。因此,样本数据可能会忽略银行在小企业上的竞争与合作情况,但对银行共同贷款网络的链接影响不大。

(二)样本网络的构建网络是由一系列节点和链接组成的,并且可以通过图表示出来。在最近几年,复杂网络理论发展迅速,许多现实系统已经由网络描述出来。图2的网络图描述的是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而构成的网络系统,其中银行和企业都由节点表示,节点ii表示银行,节点ji表示企业,银行ii与企业ji之间的链接则表示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而形成的信用关系。由于该网络包括银行和企业两种不同类型的节点,因此被称为二分网络。将图2进行单模映射得到图3,称为银行共同贷款网络,该网络仅包括一种性质的节点,即银行。银行ii之间的链接关系表示链接的两家银行共同向至少一家企业提供长期借款。该网络能呈现出银行在长期借款信贷市场竞争与合作的结果,因为,就竞争而言,随着银行间接融资在社会总融资中比重的减少,银行数量的增加以及业务的同质化,银行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对于优质客户,都是银行竞相争夺的对象;就合作而言,对于拥有相同的客户,银行不仅能共享客户信息,分担客户的监督成本,同时还能分担风险。本文由样本数据获得的2000年和2009年的银行共同贷款网络,不仅能分别反映银行在2000年和2009年的竞争与合作情况,通过对比还能反映银行在这10年间的竞争与合作的过程。

四、银行共同贷款网络特征分析样本数据显示:2000年的银行共同贷款网络包括一个最大连通子网络和6个孤立点,2009年的银行共同贷款网络包括一个最大连通子图和13个孤立点。孤立点的存在是因为样本中,由孤立点表示的银行仅向一家上市公司提供长期借款,且该上市公司也仅获得了这家银行的长期借款。经统计,这类银行都是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和外资银行,可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与银行性质和业务范围有很大关系。在2000年和2009年的银行共同贷款网络中,孤立点都不到节点总数的10%,除去孤立点,两网络都还各有一个最大连通子网络,形成的原因和所具有的特征还有待进一步讨论研究,下面所讨论的都是样本的最大连通子网络。

(一)度和度分布在网络中,节点i的度ki定义为:与该节点相连接的其他节点的数目。因此,一个节点的度越大就意味着这个节点就越重要。银行共同贷款网络中所有节点i的度ki的平均值称为银行共同贷款网络的平均度,记为k。银行共同贷款网络中节点的度的分布情况可用分布函数P(k)来描述。P(k)为网络中度为k的节点占所有节点数银行共同贷款网络中,2000年和2009年网络的度最大值分别为29(工商银行)和60(建设银行),度分布指数分别为0.8101和0.8826。如图4所示。可见,该网络的度服从幂率分布,具有无标度特性,说明网络中的节点为异质性的,且存在中心节点。幂律分布中,指数越小,表示分布越不均衡。数据显示:2000年网络的中心节点的位置更加突出。从贷款总量上印证,情况也正是如此,2000年样本中,4大国有大型银行的贷款额占到总量的80.79%,而2009年仅58.34%。再者,无标度网络生成主要依靠两个规则:一是成长性,网络节点数随时间一步步生长,规模不断扩大;二是优先连接性,新加入的节点总是优先选择与度值较高的节点相连。2009年比2000年的网络增加了63家银行,主要为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外资银行,他们都倾向于与中心节点连接,也就是说倾向于争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客户,而不是他们自身之间的争夺。

(二)K-核(K-core)在很多复杂网络中,都存在这样的现象:虽然复杂网络的节点数目非常庞大,但是它的核心节点相对于整个复杂网络的节点数目来说非常少。所谓的核心,直观上来说,就是在复杂网络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节点。而从复杂网络的结构上来看,这些核心节点之间联系非常紧密,而其他的非核心节点仅仅通过少数几条边与这些核心节点相连。一个网络,如果其中任何一个 节点至少有k个邻居仍然在这个网络中,则该网络就叫做一个k-核心网络。从k-核的定义可知,较大K-核中的节点也属于所有的较小的k-核。在整个网络中,k值越大,k-核就是网络中凝聚力越高的区域。本文样本中,2000年和2009年银行共同贷款网络中,最大k-核分别为7-核和14-核,其中7-核包括8个节点,14-核包括17个节点,节点详情见下表2。表2所列银行分别是2000年和2009年银行共同贷款网络中,链接最紧密的银行。可见,2000年在银行系统中起中心位置的仍然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但随着近十年的银行改革和发展,其他银行的发展壮大,银行间竞争的加剧,虽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中心地位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但一些次中心节点发展起来了,特别是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时,随着次中心节点位置的提升,核心区域内各银行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三)度相关性(DegreeCorrelation)网络的度相关系数定义为:连在一起的节点对应度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即:i2i2其中,ji,ki为第i条边所连接的两个节点的度值(i=1,…,M,M为总的边数),-1≤r≤1。若网络的度相关系数为负,则表明度大的节点倾向于与度较小的节点相连接,表现为异配连接;若为正,则表明具有相似度的节点倾向于相互连接,表现为同配连接。大量研究表明:生物网络、信息网络则表现为异配连接;而社会网络多数为同配连接。本文中,2000年和2009年的银行共同贷款网络的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17695和-0.15929,说明该网络为异配网络,度小的银行倾向与度大的银行链接,也就是说,新增加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都更倾向从大银行的客户中争得一定的业务,但是这类受多种因素限制并不能完全取代大银行的地位,获得整个客户。

(四)边权网络中,边权是衡量边上两点关系的强弱程度。本文的银行共同贷款网络中,边权的绝对值是指两家银行共同0.250.2贷款的企业的家数,但为了2000年与2009年情况的统计比较,本文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边权的相对值,即两家银行共同贷款企业的家数占样本企业总数的比例。边权值越大,说明两家银行接触得更频繁,竞争就越激烈,但同时共享的信息也更多。图5描述了2000年和2009年银行共同贷款网络中每条边的权值,2000年边权值的下降速度明显快于2009年,2000年最高的两个边权值分别为0.219和0.144,2009年最高的两个边权值分别为0.116、0.115。可见,这十年,全国股份制银行做为次中心的崛起加速了主要银行之间的竞争,他们在与国有大型银行链接关系增强的同时,掠夺了国有大型银行原有的客户,专业银行的影子基本消失。

(五)聚类系数(ClusteringCoefficient)在网络中,节点i的邻居节点之间也可能互为邻居,这种特性称为网络的聚类性。假如网络中的一个节点i有ki条边将它和其他节点相连,这ki个节点就称为节点i的邻居。在这ki个节点之间最多可能有ki(ki-1)/2条边相互连接,而这ki个节点之间实际存在的边数Ei和总-1)/2之比就定义为节点i的聚类系整个网络的聚类系数C就是所有节点i的聚类系数Ci的平均值,即C=络是完全连接的,即任意两个节点都直接相连。2000年和2009年银行共同贷款网络的平均聚类系数分别为0.79577和0.86104。节点的聚类系数是网络的局部特征,反映一个网络的集团化程度。银行共同贷款网络中,银行i的聚类系数衡量的是与银行i拥有共同客户的银行之间的重合度,即该银行的共同贷款银行之间也拥有相同客户的程度。大的平均聚类系数和小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是共同判断网络是否为小世界网络。

(六)平均最短路径长度(AveragePathLength)首先定义网络中两个节点i、j之间的距离dij为:连接这两个节点的最短路径包含的边的数目。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大值定义为网络的直径D。网络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L定义为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即:22000年和2009年银行共同贷款网络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为2.247和2.255,都较小,而它们的平均聚类系数分别为0.79577和0.86104,又都较大,那么,这两个银行共同贷款网络都具有小世界的特征。同时,两个网络的直径都为4。银行共同贷款网络不仅能反映银行间的竞争情况,还能反映银行间信息流动的情况。虽然2009年网络比2000年网络增加了63个节点,是2000年节点总数的一倍多,网络的规模增加很大,但是2009年的银行共同贷款网络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基本未变,网络的直径也未发生变化。原因主要是因为k-核核心区域的存在,节点间的链接程度很高,而新增节点又首先是与这些核心区域内的节点发生链接,因此即使有较多的银行增加,银行间的距离并未增加,并没有增加银行获取信息的困难度。

(七)介数(BetweennessCentrality)节点的介数是网络的一个重要全局参量,它刻划了一个节点担当链接2个节点的中介或桥梁的能力,反映了节点的影响力。节点i的介数定义为:4)其中,g(m,n)为节点m和n之间的最短路径数,gi(m,n)为节点m和n之间经过节点i的最短路径数。2000年和2009年的银行共同贷款网络中,分别仅有17个和36个节点的介数非零,说明这17个和36个节点所代表的银行在整个银行系统中有较大影响力。表3所列情况反映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仍然是银行系统中最有影响力的银行,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影响力也趋于均衡,但它们的影响力在系统中有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