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建设成效范文

社区建设成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建设成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建设成效

第1篇:社区建设成效范文

临川区建设局何洪涛

小城镇是农村一定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加快小城镇建设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小城镇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小城镇建设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结构问题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才能为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载体和基础,才能加快非农产业的发展且提高其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结构,壮大农村经济实力,进一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小城镇建设为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供了条件。随着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非农业的发展,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将从土地上转移出去。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实现农业小规模、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向适度规模、集约化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设备和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普遍应用,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

3、小城镇建设为健全完善农村市场体系提供保障。随着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必将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健全完善农村市场体系,使农业生产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减少农业生产盲目性,提高农业生产自觉性,形成“公司+农户”新型产业组织,推开市场农业之门,必然产生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效的连动效应,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信息和财力保证。

4、小城镇建设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力资源准备。随着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设施逐步增加和完善,农民受教育的机会进一步增多,受教育的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不断提高,身体素质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将发生重大转变,农民的市场意识进一步增强,一批有道德、有理想、有知识、懂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逐步成长起来,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人力资源准备。

二、用发展的思路客观评价临川小城镇建设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区对小城镇建设予以高度重视,调整了小城镇建设的思路,加大了小城镇建设的投入,使我区小城镇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区建制镇已由改革之前的4个发展到目前的18个,占农村乡镇总数的67%;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发展,镇内道路全部实现硬覆盖,其中柏油路占55%,建设小型自来水厂7座,农村小城镇电话全部实现了程控化;镇区内基本普及了有线电视,并且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小城镇建设在推进我区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也必须看到我区小城镇建设与珠江三角洲和江浙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小城镇建设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小城镇建设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制约和限制因素主要表现在:

1、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水平较低。总体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依据和前提。没有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详细建设规划,小城镇建设必然是盲目乱建,布局混乱,建筑呆板,工程质量较差。目前,全区共有27个乡镇,其中7个乡镇无总体规划,8个乡镇的总体规划由市、区设计单位设计,经过严格审批并具有法律效力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不足30%。因此,一些乡镇的小城镇建设由于缺乏高水平、高起点总体规划的有效指导,小城镇建设呈现出短期性、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超前性,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对小城镇建设的迫切要求。

2、规模较小,功能难以发挥。目前,我区共有建制镇18个,平均每个城镇镇区人口不足1万人。由于我区小城镇规模较小,对资源的积聚能力就小,难以把周边的资源吸引过来,对镇域的经济也无法起到带动作用。目前,小城镇的户籍政策虽然有所松动,符合条件的农民可以办城镇户口,但也只有在一定区域内得到承认;另一方面,由于收费条件、子女上学等问题,农民对进镇落户仍有后顾之忧,因之不愿放弃土地,办理农转非的热情不高。由于小城镇人口扩张速度缓慢,也必然影响了小城镇发展。小城镇在农村一定区域经济中心的功能难以发挥。

3、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由于我区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非农产业比重较少;乡镇企业规模较小,资产质量较差,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乡镇企业适应国内外区场的能力较弱,缺少创新力、开发力和竞争力,因而,乡镇财政实力较弱。目前,多数乡镇可支配财力有限,而且绝大部分要用于支付人头费,甚至有些乡镇财政收不抵支。加之,投资体制改革滞后,启动民间投资不力,致使小城镇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小城镇建设无法大规模推进。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围绕“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思想,确定我区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新思路,推出能够有效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新举措,使我区小城镇建设有新的突破。

三、用创新的理念,推出新举措,实现临川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新突破

1、按照十六大确定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建设发展战略规划。根据新的形势、新的特点,以现有的城区和区级试点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制定完善全区小城镇发展战略规划,解决小城镇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布局。除此以外,还应下大力气抓好国道省道沿线、城区周围的小城镇建设。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在小城镇的各类建设项目,集中有限的资金,按照建设规划,建设好有条件的建制镇。防止遍地开花,盲目建设,造成浪费,使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把当前正在进行的扶贫开发、廖坊水库移民搬迁与有发展条件和潜力的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完善小城镇的各种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既有效安置移民,解决其生产生活问题,又可使那些有潜力的小城镇做大做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2、把小城镇建设与城乡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结合起来,促进城乡经济共同繁荣。根据经济区域分工和产业梯度转移,充分发挥小城镇连城带乡的特殊优势,在符合有关政策的前提下,适当安排吸收东部地区一些已失去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大中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退出来的、有利于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其它产业,健全完善小城镇的产业体系。还可以利用小城镇科技、信息、通讯、教育、文化、交通、市场相对集中和发达的优势,为搞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农业经济服务。着力在小城镇培育各类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形成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为小城镇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当前正值我国城乡社会新的就业高峰,城镇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都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充分利用小城镇的发展优势,开辟新的更广阔的就业渠道,接纳转移出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重新就业,是解决这一现实矛盾的重要途径。

3、发挥优势,建设一批特色突出、有较强影响力的小城镇。我区资源多样,特色明显,地域性突出。在依托资源优势,培植小城镇产业基础方面,应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力争做出规模、做出影响。唱凯、腾桥、云山、罗湖、东馆等区级重点镇,应加大力度,创新体制,重点培养,在土地、投融资机制、项目立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特殊政策,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其壮大、发展。对其中的有潜力、有发展条件的企业,应给予宽松的环境,放手发展,带动镇区其它相关产业,力争培育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企业和小城镇。

第2篇:社区建设成效范文

(一)社区文化建设是居民和居民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同时也是维系政府与百姓之间和谐的精神纽带

现代社会高楼大厦,人们居住空间越来越大,越来越高,但铁门却关得越来越紧;社会越来越开放,但人的内心却越来越封闭。即使是邻居之间关系也比较淡漠,缺乏互信。邻居之间都彼此不认识,还何谈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很多心理实验都表明,一个人如果长期生活在冷漠、冲突的交往环境或气氛中,就可能逐渐变得言谈谨慎、情绪压抑,甚至性格暴躁、易生猜疑等。反之,和谐、融洽的交往环境就会使粗野者变得文雅,怯懦者变得勇敢,自私者逐渐懂得关心和体贴别人。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之间、各类社会组织之间互相联络、增加感情、加深了解、沟通关系的精神纽带。大家基于相同的兴趣和爱好结合在一起,不分年龄大小、地位高低,家庭贫富,没有功利和矛盾,共同活动,其乐融融,因而交往起来特别顺畅,联系也相当紧密,这是社区人参与社会生活,进行社会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各种各样的群体文化活动,会把社区成员吸引在一起,加强邻里相互交流,创造友善、和睦的氛围,密切群众与群众、群众与社区及社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利于巩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对社区的归属感、自豪感。很多文艺骨干都成为了群众的知心人、政府和社区工作的有力支持者,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社区文化建设是打造城区品牌、增强城区综合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社会的发展应该是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同步发展。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协调,必然影响社会的良性发展和进步。同时,社会、文化发展的滞后,也必然导致经济发展底气不足。在城市发展中,文化这种软实力越来越重要,我们的环境文明城建设等都是在提高我们的软实力,未来发展的衡量指标当中一定有文化指标。城市社区文化工作是现代化城市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搞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反映一个区域人口的素质,建设现代化城区不仅需要有繁盛的经济,更需要有强盛的文化。所以,文化品牌建设对增强城区的综合竞争力这种促进作用,是不能忽视的,是一条有效的重要途径。

二、进一步扎实做好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思考与探索

当前,南昌市正处于经济增速、发展增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时期,提出了要打造“核心增长极”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些目标,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坚强的政治保障,更需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和健康的社会风尚。特别是在当前加强社会建设、创建国家卫生城、创建国家文明城、创建国家园林城等等这些大背景下,我们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正逢其时、正当其时,既与上级的要求合拍,也与我们的工作实际相辅相成。所以,必须高高举起文化建设这个旗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切实把社区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高度。首先要强调,文化建设不简单的就是文艺活动,要从大文化的角度来思考我们的文化建设。这里包括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多个方面。社区文化是一种积淀,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也很丰富,应拓展开来,最基本的应包括文艺活动、体育活动、读书看报、各类教育培训,也包括邻里关系、家庭和睦等精神文明建设,乃至社区的整体建设等等,这些都包含着文化的内涵。所以说,社区文化建设不是一个封闭的、孤立的体系,而是一个与外界密切相联、共同生存与发展的开放式系统,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放在全市的大局工作中统筹考虑,与其他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加以推进。

(一)要与当前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在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模式转型的重要时期,文化建设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努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关键是要在“大众化、群众化”上下功夫,促使核心价值体系的普及与推广并最大化发挥其功能效用,切实做到“润物细无声”。如何在“大众化”上下功夫,如何做到“润物细无声”,这就要体现出,社区文化建设和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基础性、群众性的关键作用。所以不能孤立的、片面的来看社区文化建设工作,虽然它只是一条线,但是可以关系到、渗透到各个方面和领域。在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这个大的系统工作中,要把社区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其中,并充分发挥出其群众性、基础性的作用。

(二)要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系列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文化工作也是其中一个重要主题和一条主线。在这项工作中,文化战线即是组织者、倡导者,同时也是主力军、主战场。所以,要抓住主题,周密部署,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用生动直观的事实,大力进行“中国梦”系列宣传活动。要通过社区艺术节、通过各种庆祝活动,激励广大群众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努力作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要与城市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南昌市的制定了“五城同创”工作任务目标;文化战线在创建过程中,一定要发挥出应有的主力军作用。文化战线在创建工作中的重心就是要落在突出提升市民素质这个重点上,进一步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的方针,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方面下功夫。要通过全面、系统的社区文化活动,使创建的目的意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创建工作赢得人心,让老百姓对创建工作有一种责任感和自豪感,让大家有参与创建的热情,营造全党动员、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四)要与加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第3篇:社区建设成效范文

近几年来,ⅩⅩ县委、县政府坚持走“市场化、社会化、外向化、政府化”之路,积极拓宽小城镇建设融资渠道,有效地解决了制约城镇发展的投入“瓶颈”问题,三年时间里,共投入城镇建设资金近1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城镇化进程。目前,全县城镇化水平已达26.7%,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8.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发展到18万人,成为全省文明卫生县城,全省小城镇建设五个试点县城之一。

一、有效经营城镇资产,推行投入市场化。我们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积极将城镇建设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以市场经营的方式、手段来经营城镇和管理城镇,对城镇公益设施和公共资源进行市场营运,从中获取收益,促使城镇建设投入市场化。2002年以来,我们通过经营城镇资产,共获取资金投入2.1个亿。一是盘活城镇土地聚资。我们由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二、三级市场,采取拍卖、招标和协议的方式,出让土地积累资金,并用行政和经济手段控制城镇建设对土地的占用,实行土地有偿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促进城镇建设以地生财,滚动发展。几年来,我们共收取土地出让金1.5个亿,全部用于城镇开发和建设,开发道路37条,新建市场8个,停车场7个。二是拍卖市政设施经营权融资。主要对县城内部分公益设施实行统一管理,公开拍卖,放开经营,变无形资产为有形资产。我们先后选择了县城人民西路、人事街、浯溪路、民生路四条骨干道路的户外广告权,浯溪大桥的广告权,县城公交线路出租权以及浯溪水厂经营权进行拍卖,每年可从中获取建设资金1200万元。三是实行市政资源有偿使用活资。按照“合理计价、保本微利、兼顾公平”的原则,对城镇给排水和排污设施,实行合理计价,按受益对象的使用率收取有偿使用费,每年可投入60万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二、广泛聚集民间资金,推行投入社会化。近几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城镇建设,依靠社会的力量推动城镇发展,促使城镇建设投入走上了社会化之路,共吸引民间投资2.3个亿。一是制订优惠政策,鼓励民间投入。大力推行“两改革”、“五不限”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全社会广大农民、干部职工和个体私营业主到城区建房置业。“两改革”,即改革审批程序,改革户籍制度;“五不限”,即不限身份、不限户籍、不限资金来源、不限建房面积、不限企业性质,只要有经济实力,都可以到县城和各建制镇集资建房,兴办企业,从而加大了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市场的消费投入,县城建房面积每年都在30万平方米以上。三年来,共吸纳农民进城建设投资9800多万元;吸纳不同所有制法人投资2000万元;鼓励干部职工投资3700万元。二是发动社会集资搞基础设施。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发动广大干部群众集资进行市政设施开发建设。如县城路、黎家坪镇的东正街,我们就采取了单位和群众筹资70%,城建部门负责30%的“三七开”集资办法,共吸收社会资金2700万元。版权所有

第4篇:社区建设成效范文

关键词:城镇建设,规划 , 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constantly, and timely accelerating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speed up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objective request, to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well-off society has the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 But how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pace of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is worth deeply analysis. This paper is how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HanJiang area about something personal shallow view.

Keywords: urban construction, planning,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镇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小城镇,大战略”已成为当前全国上下的热门话题。当前涵江区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差、功能弱、规划滞后、资金投入不足等制约因素,我们唯有深入培析,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才能确保证小城镇建设健康稳步的推进。

一、涵江区小城镇建设现状情况

自2003年莆田市区域划分后,农村建制镇的数量扩大了一倍,我区现辖10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全区总面积754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规划区82平方公里(市区30平方公里,近郊区30平方公里,控制区22平方公里)共有198个村(居),1321个自然村,总人口43.1万,其中农村人口39.58万。目前,涵江区的农村城镇化虽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但仍然呈现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平原地区的小城镇(如:江口、三江口、白塘、梧塘、国欢镇等)经济发展较快,相应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就较快,小城镇建设发展速度也相对较快。相反山区不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建设的速度就比较慢。

二、分析影响和制约我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因素和薄弱环节

近年来,涵江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坚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化的大战略来抓,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如:城镇规划的整体水平还不高,有些方面的建设规划、项目布局前瞻性不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有的中心镇的配套建设甚至还没有实质性突破,推进小城镇建设变化不大,面貌未改;注重形象开发,忽视集镇要素聚集,对产业如何布局、人口如何集中、土地如何集约缺乏明确的思路,缺少具体的措施;究其原因,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和社会基础比较薄弱,小城镇建设缺乏资本和资源的支撑。一是大部分乡镇经济总量不大,特别是缺少骨干企业的支撑,原始积累不够充足,建设资金紧张,难以支持小城镇的发展。二是龙头企业发展不够,产品缺乏特色,基地建设规模偏小,产业聚集度不高,发展后劲不足。三是人口集聚度不高。根据现有户籍制度规定,进城经商务工人员身份没有改变,流动性大。同时,乡镇企业分散性和小型化,难以促使农村人口集聚。四是城镇质量不高。三产业、设施、文化、环境等条件差,吸引外地人口相对较少。

2、城镇规划滞后,建设缺乏规划指导。除中心镇以外乡镇驻地总体规划大多是1992年以前编制完成,许多已超出规划年限而没有及时进行修编,对建设的实际指导作用不大,乡(镇)村一级组织无可操作性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许多建设只能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导致绿地率、容积率等技术指标无法控制和落实,基本上没有排水、排污、供水等专业规划。有的近几年虽然编制了规划,但未经法律程序审批,没有法律依据,再加上由于技术、资金、时间等方面原因,村庄规划编制的深度不够,大部分只有“一书两图”,操作性不强,难以实施。

3、配套方面的制约因素突出。乡镇现有的经济和行政管理权限已不能满足经济容量不断扩大的要求,条块关系不顺,影响到小城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虽然各级政府为小城镇基础设施注入大量资金,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但由于村财普遍空虚,筹资渠道不宽,村内道路、住宅入户路没有硬化,缺少排水、排污,环卫设施,绿化面积少,再加上管理不到住,乱占乱堆乱放,致使新房虽然盖了不少,居住环境脏、乱、差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

三、加快涵江区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以深化配套改革为前提,促进城镇化的发展。一是要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就业,向各类城市、向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减少农民数量。同时,要扩大劳务输出,组织农民到发达城市经商务工。在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开发、灾后重建中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引导、鼓励、帮助农民向城镇流动。对居住在基本不具备生存条件地区的农民,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草)政策,以及迁移式、开发式扶贫搬迁等办法,将他们迁移到建制镇所在地居住,有条件的可在县城附近建立移民新村或居住点。二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市场,解决好进城农民就业难的问题。要广开就业门路,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积极发展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社区服务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就业空间,为农民务工提供更多岗位和就业机会;同时,特色产业是城镇的支撑和依托,没有主导产业,城镇失去了生存和赖以发展的基础。围绕这些产业可以做出品牌产业,以产品的品牌和特色,打出我区城镇化的特色。

2、以坚持规划为先导,着力加强城镇体系规划。要统筹配置城乡资源,整体安排城乡布局,进一步完善小城镇重点地段、主要街道、居住小区和产业园区、公用公益设施、园林绿化及其它专业规划,努力实现全区城镇总体规划和重要专业规划全覆盖,逐步实现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全覆盖。要结合立足本地实际,结合深入贯彻《城乡规划法》,抓紧抓好新一轮小城镇规划的修编和完善,尽快组织编制城镇的控制性规划、专项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进一步确立小城镇总体发展思路和产业布局,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完善镇区及周边村庄工业、商贸、住宅、办公、文化、卫生等设施布局,构建起县域一体、城乡一体的规划框架。同时,规划实施要体现权威性和严肃性,加强监督,保证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的健康有序,要坚持做到“四个一”、“三个把关”。“四个一”就是: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配套一条龙。“三个把关”就是把好规划控制红线关、造型关和立面装修关,建设各具特色小城镇。

3、以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目标,创造小城镇发展新氛围。要以小城镇为中心,逐步完善道路、电网、上下水、供气供暖、垃圾处理、通讯广播网络等设施,切实改善小城镇的生产条件、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民建公助、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建设小城镇的多元化投资机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国内企业、个人及外商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个人、本区居民、企事业单位到小城镇购买住房或合作建房;鼓励民间资金投资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进一步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对有收益的基础设施,要吸引外资和民间资金参与建设,实行有偿使用,逐步引导公用事业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经营型方向转变;鼓励相邻的城镇之间共建、共享基础设施,提高投资的规模效益。

总之,在今后一个时期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择优扶强、集聚发展、生态优先、配套建设的原则,突出重点、强化管理,推出精品、体现特色,优化小城镇发展布局,完善小城镇载体功能,进一步提高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化建设水平,努力打造出一批规模适度、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三产”兴盛、工贸发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中心城镇。确保城镇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熊薇.加快我国小城镇建设苦干问题的思考.【J 】.理论与当代,2005.1

[2]姜长云.城镇化与“三农”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3(2)

第5篇:社区建设成效范文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环境;水文特征

中图分类号:U4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18202

1引言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原有土地存在形式发生了改变。大量的城市公共绿地如:树林、农耕地、天然草地等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和各种硬化路面。与此同时大量的河流、湖泊也被围填,这些直接导致了当地的水文特征发生巨大改变[1]。由于城市小区的高度集中,住宅小区对雨水的调蓄和入渗能力明显下降,显著加大了地表径流系数,使得径流雨水汇集时间大大减少,这就增加了城市住宅小区出现的内涝几率[2],使得小区的居住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

2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3]的特点是帮助城市适应环境的改变,并且使城市在应对自然灾害等情况下拥有良好的可调节性。同时能有效地保护河流湖泊、沟渠、湿地等原有生态系统,维持所在地的水文特征在开发前后保持一致,还有利于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修复。

3创建生态小区的规划要求

3.1以人为本 生态优先

由于城市小区建设过度集中造成当地的生态环境矛盾突出,所以建设生态小区首先应注重保护当地小区的绿色生态环境,在建设城市住宅小区时应统筹规划小区分布[4]。

高度密集的小区不利于环境保护,小区的绿化覆盖率一般要达到国家规定的30%左右,合理建设小区的人工雨水景观,使小区环境在生态的基础上同时能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要求,充分体现人与环境和谐统一。

3.2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

在建设生态小区时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雨水综合利用技g的措施和方法,合理开发小区绿地,确保开发小区所处地域的生态环境和水文循环在开发前后保持基本不变。建立单一的或多样化的生态设施,如:小区路面可采用合适的透水铺装,修建渗水塘,建造下沉式绿地等,利用生态资源创设生态景观的多样化,实现生态环境发展的可持续化。

3.3加强管理 措施到位

小区的发展离不开强有效的管理,小区绿化环境的建设包括小区绿地的浇灌,雨水景观的修护以及地下雨水管网的维护等,为保证小区绿化设施和雨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必须资金到位、职责明确、专人专管,以保证绿色生态小区得以延续。

4创建生态小区技术方法和技术措施

4.1路面透水性铺装

城市住宅小区路面和小区内休闲绿地以及停车位根据需要可选择性地采用透水性铺装[5],如嵌草砖、透水砖、鹅卵石、细碎石等,这些铺装材料也可结合使用,该铺装能有效降低小区路面的地表雨水径流量,从而有效减轻住宅小区地下排水管网的压力。同时通过透水性铺装也降低了雨水中污染物的含量,而且透水性铺装显著提高了雨水的入渗量,可有效地实现对地下水的补充,维护地下水的平衡。

4.2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主要是利用自然低洼地区或人工开挖的低于周围地面水平的凹地,一般在下沉绿地内种植耐淹、耐涝的草本植物, 通过下沉式绿地可以对地表雨水径流实现有效滞留和调蓄,同时能达到净化雨水和促进雨水下渗的作用。该雨水处理设施对自然雨水入渗的时间受土壤的结构和性质影响,但入渗的效率相对较高[6],可对地下水进行有效的补充,也为多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4.3建筑采用绿色屋顶

建筑绿色屋顶的构造通常由屋顶种植的植物、植被土壤层、雨水排水管和防渗漏层等构成,该项雨水处理设施是利用有限空间资源创造城市绿地,它不仅可以截留雨水,降低雨水径流,同时过量的雨水经下水管引入雨水收集池,经净化处理后可作一般的生活用水。屋顶植物可美化小区环境、净化空气质量、调节室温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建筑绿色屋顶[7]雨水处理设施提高了自然雨水的收集利用率,增加了城市绿色覆盖率,改良了小区的生态环境。

4.4景观雨水池

景观雨小池是把雨水收集利用融入到住宅小区建筑设计中的一种生物滞留设施。一般情况下,景观雨水池维持在正常水位,当遭遇强降雨时,周边高地的雨水就可以通过地表一部分下渗进入地下,绝大部分汇入雨水池中。通过景观雨水池[8]实现对雨洪的调蓄贮存,减小对小区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又能利用贮存的雨水实现景观水池内动植物的生态平衡,为小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这种技术设施充分提高了土地资源的使用率,一方面实现了把雨水设施运用到实际景观设计中的理念,另一方面也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

2017年6月绿色科技第12期

朱剑平,等:海绵城市建设中生态小区的创建探讨

自然与生态

5结语

传统小区绿地面积少,小区的生态环境落后,由于住宅建筑密集度高,造成小区排水不畅,导致排水系统的技术成本较大且占地面积也相对较大,通过把海绵城市技术运用到小区的建设中,可充分实现小区建筑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实现雨水收集利用和建筑景观设计相融合,从而不但实现了建筑排水低成本、低能耗,而且节约了土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绿地覆盖率,为海绵城市的全面推广赢得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魏立强.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J].长春大学学报,2003,13(6):30~32

[2]朱思诚,任希岩.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思考[J].行政管理改革,2011(11):62~66.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

[4]孙玉艳.浅谈城市生态环境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36):332~332.

[5]陈鹏,沈春红,苏墨.生态型透水铺地探研[J].四川建筑,2007,27(3):27~29.

[6]张金龙,张志政.下凹式绿地蓄渗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节水灌溉, 2012(1): 44~47.

第6篇:社区建设成效范文

随着当今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工程管理目标、管理手段与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程质量管理只是诸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兼顾招标管理、资源节约管理等。大量非专业人员加入高职院校校区建设队伍,这一定程度上打乱了原有的工程管理模式,迫使承建企业利用高效合理的管理体系着重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这时,原有的管理指标、管理方法与手段就不适应高职院校这个特殊群体的工程管理要求。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利用全局化的工程管理体系来构建高职院校资源节约型校区,改善工程管理,形成质量管理、价值管理、市场管理为一体的管理范式。

2基于资源节约型工程体系的校区建设、政府工程及房地产建设项目对比分析

资源节约型工程建设不仅适用于校区工程建设,还适用于政府工程及房地产建设项目。为全面分析校区建设工程管理体系,我们有必要将其与政府工程及房地产建设项目进行横向对比。

2.1政府工程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工程的规模也呈逐渐攀升的态势。政府工程因投资大、涉及面广,其能否顺利完工、能否尽可能地节约资源并获得预期效益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政府工程的管理主要有六种:第一种,临时型,即计划部门下达建设任务后,由政府部门组建临时基建班子参与建设与管理;第二种,指挥部型,即一些具有长期基建任务的部门组建起指挥部,以执行业主的部分职能;第三种,代建型,即计划部门下达计划后,由政府部门全盘委托某一企业执行业主职能;第四种,事业单位型,即国家设立专门的事业单位,执行工程管理;第五种,项目法人型,即政府设立企业法人,负责筹建与管理一些由政府投资的工程;第六种,政府部门型,即一些由政府部门投资的道路、桥梁、水务等市政工程由政府部门组织建设与管理。

2.2房地产建设项目管理

国内房地产建设项目的管理主要借鉴了国外的相关经验。但受市场经济竞争的影响,这种管理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扭曲。第一,注重设计-招标-施工-预决算-进度控制的管理模式。从项目设计、项目招标到具体的项目施工、项目预决算和项目进度控制,房地产企业或多或少都参与了管理。但是,这种管理往往不能发挥出其应有效应。建设单位往往设立项目公司和项目部,对工程进行直接管理,并聘请造价顾问,但他们所发挥的作用只是核查,而不直接参与工程管理。这就造成房地产项目的管理缺乏专业性。第二,垫资、欠资的资金运作盛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许多房地产建设单位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垫资、欠资方式促使项目提前完成,这诱发了一轮又一轮的房地产泡沫,也导致了诸多经济与社会问题。虽然工程建设与管理之前,双方已经签订了合约,但是房地产建设单位往往不执行合约的相关要求。

2.3校区建设管理

现有的校区建设管理与政府工程管理、房地产项目管理大同小异。高职院校以招标的方式,在建设各个阶段分别委托相关建设单位进行施工与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项目的整体掌控。一方面,在高职院校投放招标计划之后,缺乏相应的监管组织对承建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以至于建设单位如何开展工程进度、如何进行工程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面,建设单位仍然以成本、利润作为管理的重点,对资源节约与否则考虑较少,以至于工程交接之后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特别是在校区建设中出现明显的季节性,7、8月学生离校时节正是施工黄金时段,必须充分利用这短时间的资源闲置期快速建设好已开工工程。但为了配合开学的日期,赶工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往往忽略管理的真正目的。

3高职院校资源节约型校区建设工程管理体系的构建

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完善工程管理,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应该建立健全节约型校区建设工程管理体系,这一体系应该包括“决策立项、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竣工验收、实用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这一准则层。为更好地解决高职院校校区建设工程管理中的问题,运用熵值法来开发资源节约型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管理指标系统,以构建起合理有效的工程管理体系。

3.1熵值法介绍

在信息论中,熵是人们对不确定事物的一种有效度量。信息量与熵成反比,信息量大,熵就小,反之,亦然。根据熵的这一特性,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熵值来判断事件的随机性、某个指标的离散性。所以,建立健全熵值法的工程模型对促进在建项目的资源利用率及对已有资源的整合,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说来,熵值法的主要步骤为:第一步,指标的标准化处理,即将异质指标同质化,也就是将负向指标转化成正向指标;第二步,将指标值转化为评估值;第三步,计算具体的熵值;第四步,判断指标的离散程度及计算指标的差异系数;第五步,确定指标权重,进行综合选择。

3.2熵值法在开发资源节约型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管理指标系统中的运用

3.2.1集成管理系列在项目分析中,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把各种能力综合起来并加以协调利用。集成管理层应统筹各部门各管理人员的工作,使每个管理人员都能尽可能地发挥应有的能力。一方面项目顾问负责监督项目的整体施工与管理,严格按照合约执行工程管理,完成集成管理层的交代任务。另一方面,成本控制人员应该全程参与严格估算工程造价,并与施工人员一起完成工程施工,既确保工程安全有序,又保证工程建设与管理符合资源节约型高职院校规划与建设构想。

3.2.2范围管理系列定义项目的边界,着眼于“大画面”的事物。例如项目的生命周期、工作分工结构的开发、管理流程变动的实施等。工程管理的成功与否不仅与资源的循环利用周期有关,还与项目本身的运转周期与质量有关。某一个项目的资源利用率高,但工程本身的生命周期短,则这种工程管理在范围管理上就相对不足。所以,我们应该重新定义好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边界,以长期的、发展的眼光做好项目规划,将工作分工、项目管理流程与项目的生命周期结合起来。

3.2.3时间管理系列另外,要求培养规划技巧。有经验的项目管理人员应该知道,当项目出现偏离规划时,如何让它重回规划,保证工期。项目管理者在程序的约束下,控制按照项目合约进行施工与管理,促使招投标双方利益最大化。但是,当在项目施工与管理过程中,发现工程本身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管理人员就应该重新规划好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时间,适当变更工程管理模式,从而强化时间管理效率。

3.2.4成本管理系列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培养经营技巧,处理诸如投资估算、计划概算、成本控制、资本预算以及基本财务结算等事务,还应掌握较强的合同管理技巧。例如,应能理解定价合同相对于“成本附加”合同所隐含的风险,了解签约中关键的法律原则。其中控制资源和成本的核心内容是将资源和成本的投入降到合适的水平并保持已降水平。

3.2.5人力资源管理着重于人员的管理能力,包括冲突的处理、对职员工作动力的促进、高效率的组织结构规划、团队工作和团队形成以及人际关系技巧,包括责任、制度的落实,组织、培训的加强,特别是员工相关技术和管理措施的贯彻执行。

3.2.6风险管理系列项目管理人员还应该在风险确定、风险影响分析以及风险应对计划上做好规划。第一,项目成立后,应该从专业的角度评估工程的风险,以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和及时使用。第二,以高职院校为主要环境背景,着重分析影响高职院校校区建设工程的主要因素,做到重点问题,重点解决。第三,本着零风险的态度,追求高社会效益,制定好工程风险应对计划,调动工程建设各部门相关人员参与风险管理,形成评估、管理、追踪为一体的风险管理体系。

3.2.7质量安全管理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在熟悉基本的质量管理技术基础上,用专业眼光注重安全控制。例如,制作和说明质量控制图、实施规则等尽力达到零缺陷等。一方面,让管理人员从思想上意识到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并要求各管理人员及一线施工人员熟悉工程质量管理相关规定,从源头上预防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在招标-施工-交付的过程中,严格把关,把工程的每个流程落实到实处,以实际行动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3.2.8循环管理系列要求项目管理人员能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的使用管理手段、技巧,掌控工程建设项目的可循环管理因素。在此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应该与高职院校相关人员加强沟通与交流,足够了解高职院校本身的水电安装、房屋建设、建设实施等情况,达到高职院校发展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在建设中应用,从而为工程建设向可循环、可利用的阶段迈进。此外,项目管理人员应该适当采用高效节能的原材料,本着节约资源的管理理念,促使工程向着循环管理的方向发展。

4结语

第7篇:社区建设成效范文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更新观念,找佳定位

当前一些山区县的基层领导干部对加快小城建没进程存在着三种模糊认识:一是认为农村城镇化建设困难重重,畏难情绪较重;二是认为农村城镇化就是铺摊子、搞投入;三是认为一个县推动农村城镇化就是要发展县城,其它建制镇规模小、吸纳功能差,就谈不上城镇化建设,没有把城镇化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这些思想观念上的误区,已成为制约城镇化建设的瓶颈。要走出以上误区,谋求小城镇建设的建康发展,首先,要找准定位,明确目标。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小城镇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之竿见影。因此,一些山区县发展小城镇建设就是抓中心、谋大事意识和长效意识,多作些实实在在的基础性工作,不可盲目求快求大。要改革现行政绩考核制度,建立综合的小城镇建设评价体系,对建制镇单独进行考核。

二、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民走出土地积聚实力

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建设是很难成功的。国内一些发展成功的小城镇也大多以产业支撑。如我省白沟镇、浙江桥头镇依托第三产业兴镇;苏州周庄、昆山等乡镇受益于旅游开发;山东潍坊和湖北襄樊等乡镇以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和建设的龙头兴市。作为山区资源型农业县的行唐县,近年来发展“两红一白"三大产业,区域特色己经形成,但与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要求相比差距还很大,农业生产率还不够高,产业化经营还不成熟,农民对土地的依赖仍很强。因此,山区农业县应重点引导农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化经营。具体应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要促进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养。通过完善规划、政策扶持、宣传引导等措施,提高农业生产率。二要加快科技园区建设。以建制镇和重点产业小区为中心完善科技信息市扬购销服务体系,建立科技园区,真正“干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三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产业龙头。同时,要加快龙头企业产品调整,推进企业升级换代,培养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以名牌企业带动经济发展。四要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政府相关部门应引进推广农产品种植规模化、包装规格化、重量等级化、质量标准化技术,并示范带幼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加快农廿的外向型发展。五要大力培肓和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依靠产品加工龙头、大户、经纪人、专业市场、基地建设组织,发挥农民和企业在经济发展甲的主体作用,提高农民生产活动的组织化程序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同时,积极鼓励、有效组织农民到城镇务工经商,发展“劳务经济”。

三、实施“工业进园”战略,提高城镇化水平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有关资料表明,乡镇企业向城镇集中,基础设施可以节约10%,土地可以节约15,污染治理费可以节约50。同时,加快工业化集中发展进程,还可以带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城镇化必须与工业化紧密结合起来,实施“工业进园"战略,通过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要实施这一战略,一要科学规划。严格按村镇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如行唐口头镇可根据实际,建立红枣加工区、矿业开发区等,并要求新上项目一律进园,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二要完善政策。实行以乡促镇,抓住乡镇企业第二次创业的机遇,用实实在在的优惠措施吸引乡镇企业走出农村进入城镇,创建大企业,培育优势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城镇化健康发展。三要加大招商力度,发展高、新、尖项目。山区农业县应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围绕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切实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实现增值增效,增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四要有序推进。要制定出远近计划,分期分批逐步完成现有企业搬迁入区。

四、科学规划,有序操作,提高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总体水平

必须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特色,适度超前"的原则,围绕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对小城镇规划进行精心编制实施。一要前瞻未来,长远规划。认真完善现有小城镇规划,规划深度达不到要求的要调整完善,不适应发展需要的城镇规划要重新编制,对小城镇进行合理定位,立足要要高起点、高标准,要科学安排住宅、商贸、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等方面建设,要充分把握自然要素赋予城镇的特色,体现时代特征。二要长远结合,分步实施。坚持阶段性工作和长期性工作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步实施,达到“建一段、成一段、建一片、成一片”的城镇化建设目标。县城建设要强化精品意识,增强城镇的聚集功能,要充分发挥小城镇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增强小城镇的产业、人才、资金和信息的聚集功能。要壮大乡级规模,确立“乡转镇,镇快走"的工作重点,根据人流分布和资源要素分布确定发展方问。三要着眼资源特色。以行唐县口头、南桥、上碑三个建制镇为例,三镇均为商贸型小城镇,依托农贸市场全面发展,企业带动力很差,还处于小城镇建设的萌芽期。因此,在城镇化发展上应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建设企业带动型小城镇。如口头镇现已着手发展红枣产业,建成了专业批发市场,今后应重点完善政策,把分布于本区域的红枣加工企业、矿石加工企业集中到镇区,建成工业小区,为工业企业发展创造各种软硬条件,从而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四要立足当前,尽力而为。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对目前资金短缺、条件不成熟的项目,留待将来开发建设,力避不切实际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

五、探索建立多形式、多元化、多渠道城镇化市场投入机制

山区县发展小城镇,关键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地方财政有富裕资金保证建设。应该创新机制,把小城镇作为资本来经营,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广泛地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共同开发小城镇。一要搞活土地使用权。把土地作为经营城镇的核心内容,对新增建设用地,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的五“统一”原则,由政府支配土地一级市场,强调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要建立土地储备中心,对储备土地搞好先期开发,通过配套水、电、路和排水、排污管线,增强土地的产凝聚力和市场吸引力。对经营性用地,一律采取招标、拍卖或挂牌等公开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使其充分增值,实现以地生财,滚动发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土地和经营性房屋要公开拍卖,活化城镇低效资产。二要建立城镇综合开发机制。对城镇主要地段、闲置土地、住宅小区等进行综合开发,配套建设,转让、出租给进城进镇务工经商的农民,为城镇建设集积累资金。三是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对收益的准公共产品可以实行完全的市场化运作,放开城镇基础设施的经营权,拍卖公共设施冠名权、广告经营权等,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资城镇建设,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注入活力。

六、正确决策,消除不利于城镇发展的政策

山区县要实现农业人口彻底转移,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可放开建制镇户口,实行按属地和职业划分户口的类别、以身份证作为自由迁移和有效登记的合法证件的制度,允许农民在城镇自由流动,实行“无门槛"的城镇自由定居政策。

二要制定鼓励农民向城镇投资和无歧视性就业的政策。规定已在建制镇登记落户的进城农民,享有与城区居民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尤其要取消其子女入学、就业、参军等方面的差异,取消各种收费。

第8篇:社区建设成效范文

【关键词】:小区住宅;建筑空间布局;中小户型

一 功能布置合理,室内流线便捷

住宅根据使用功能概括有:私密休息区、公共活动区、辅助区等几个分区。这些分区都有明确的使用功能,有公共性与私密性、动与静的分区。

在中小套型住宅设计中正确处理它们的功能关系,满足各功能分区的要求,使之动静分区、公私分离、洁污分离是设计住宅功能良好、舒适、安全的基本条件,也是人门选择户型的重要着眼点。在合理考虑各区功能的同时,还要做到室内流线顺畅,交通面积集中、紧凑、减少干扰,并且还需突破单纯的交通功能,做到交通面积的综合利用,提高室内有效使用面积。

以柏林哈塞尔霍斯特小区某多层住宅套型平面设计为例。该住宅的居住面积为76平方米,功能分区合理、紧凑、流线便捷。进入户门后,有公共区逐渐过渡到私密区,从而使主卧室具有良好的私密性;起居室与餐厅即可相互贯通,形成大空间,又可加以分隔,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卫生间设置位置合理,方便卧室区使用。厨房不再由户门直接通达,而是通过餐厅,由此厨房和浴室可以连接在一起。这样,平面拥有了功能上完整的循环,而且功能与技术经济这两个重要因素得到了完美结合。

在高房价时代的今天,住宅中的每一寸空间都显得格外重要。对室内的现有空间加以充分利用,在满足居住者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还要尽量压缩多余的过道或不必要的空间面积,以减少购房者的购房支出,这也是住宅设计人性化的一个方面。尤其是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以多年积蓄购房的购房者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对空间的充分利用也显得尤为重要,其具体可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随着居民购买力的增强,以及对流行时尚的追求,人们对大规格衣橱的需求越来

越迫切,因此,在住宅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储藏空间问题。可充分利用吊柜、内置壁柜等提高空间利用率,面积较大的住宅还可设置步入式衣帽间等。另外,还可利用阁楼、坡顶、楼梯间等的上部空间。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逐步进入家庭,加上每家每户都可能有一些暂时不用,但又一时舍不得丢弃的物品,现代住宅不可避免地应考虑车库和杂物间配套设计。 (3)宽窗台、飘窗的设计增加了室内空间,扩大卧室空间感。还有一些主卧套书房,可减少墙体,利用家具作为分隔,方便使用,空间流通感也较好。 (4)对大空间进行灵活分隔,既要有利于空间的充分利用和家具、房间的重新布置,又要有利于人口变化和房间的调整。

二 注重设计灵活可变的室内功能空间,模糊某些功能区域,减少固定构件

住户往往需要根据实际生活情况对套内空间进行改造,而住宅建筑结构和设备的设置位置是制约室内空间改造的主要因素。因此提倡大开间的结构形式,使住户可以自主的分隔空间,让室内空间形式适应不同家庭。而要做到这一点,要具备三个条件:①可再分隔的大空间的结构,在既定面积标准下,根据住宅者的生活需求进行调整;②可进行再分隔的隔墙墙体,它必须是轻质的,还要保证可拆装;③可自由调整的设备设施,如采用局部架空地板以敷设管线,创造条件去适应变动。通过以上技术解决室内再分隔的可能。

民用建筑的中小套型住宅中,套型的整体面积较小,如果将各个空间划分过细、限定过强,会给人拥挤的感觉,所以中小套型的空间配置要注意空间的组织,要有利于增大套内的空间感。可以通过整合相关功能空间、设置空间回路等方法增大套内的空间感。可以将功能联系紧密的空间完全或部分打开,使两个空间相互流通,增大空间感。例如中小套型中,设置独立书房有困难,建议可将餐厅和书房合一。此外,如餐厅与厨房的整合、餐厅与起居室的连通、阳台与起居室的连通、阳台、餐厅的连通等,都能起到扩大空间感效果。在中小套型设计中厨房位置应力求接近户门,便于食品、蔬菜及垃圾的进出,与家务阳台和餐厅应力求联系方便,减少对其它房间的干扰。厨卫空间管线密集,也是家务劳动强度最大的地方,因此,要科学合理并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进行布置,做到配套、综合、隐蔽的三大布置原则,以得到厨卫空间利用最大化。厨房设计要符合模数协调原则,综合考虑各类设备的配置,满足通用性、互换性、成套性的要求。竖向布置提倡厨房空间的复合利用,厨房宜设置服务阳台,方便储藏、放置杂物和设置表具,各种管道和管线宜集中敷设,并在墙角处形成管线区,卫生间可将洗漱与浴室分开,以减少干扰、也有利于洗衣机、热水器的布置。对于中小套型住宅,不必设置两个卫生间,如果单个卫生间的位置设置得当,也能较好地满足使用要求,节省的面积可留给起居室,以便提高面积的利用率。

三 积极采用适当的保温、隔热、换气、隔声、照明等技术,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保证良好的室内环境,是提高住宅舒适度和健康性的关键。在中小套型住宅设计中,应根据该地区的气候条件,争取较好的朝向和通风环境。住宅主要房间都应做到直接采光。起居室、卧室应力争一到二间南向,特别是起居室要有一定的开窗面积,否则光线昏暗,不便使用。室内声环境主要指分户墙与楼板空气声隔声和楼板撞击声的隔声效果,目前主要要解决的是楼板撞击声的隔声技术,如可采用浮筑隔声层。光环境主要是指房间的天然采光值标准的满足,一般通过开窗而获得。而房间开窗大小需符合窗地面积比值,但应该注意窗面积并不是愈大愈好,过大会带来能耗大、私密性差,甚至不安全的负面效果。热环境是指房间保温隔热的效果,不同地区需要强调不同重点和采取不同措施,以达到冬暖夏凉的要求。一般保温宜采用外墙外保温的综合体系,隔热则需对墙体和窗户进行隔热防晒,有效措施是外遮阳技术。空气质量环境最关键是保证室内空气对流,形成良好通风。对于中小套型住宅内的环境质量,既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选用材料,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做好规划设计,如争取充足阳光,组织通畅风流,遮蔽西向日晒,合理的体形系数和窗墙面积比,窗地面积比等,既经济,又有实效。

四 注重提高设计中的科技含量

这需要包括设计在内的多种行业产业来共同努力,注重标准化、工业化,使得设计人员可以选择更薄的墙体来增加更多的使用面积,可以选择更多的设备去更好地满足节能、通风、采光等要求。

五 整体配套措施的协调

中小套型的比例加大,必然造成户数的增多,这又导致配套设施需要更改。如家庭的增多必然带来小孩的增多,则这个地区的学校配套必然要作修改;还有设计的停车位必然要增加,以及商业配套、绿化率的更改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城市规划工作者重新规划协调。目前,在一些大城市,鼓励降低高度和容积率,提高建筑密度,并催生集合住宅低层化、个性化发展,回归建筑与人的亲切尺度:层数由高到低,密度由低到高这些为城市中心地区空间的连续性,城市郊区住宅建筑的亲切宜人提供了条件。中小户型多了以后,户均密度提高了,这就直接牵涉到环境问题,不能因为做了中小户型,环境就糟糕了。中小户型在环境设计里面也是要创新的。必须在规划时就做到景观的均好性,每户均有好的朝向、好的景观。同时因购房人群的同质化,规划还应增加更多社区邻里之间的交流。中小户型里面也牵涉到人均住宅密度和户型密度的问题。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第9篇:社区建设成效范文

取消手机夜间模式的方法是打开软件的主页,点击底部的“我”,找到最底部的“设置”选项并点击,在设置界面,然后点击夜间模式右边的按钮进行关闭即可。

夜间模式(DarkMode),也被称为黑暗模式或深色模式,是一种高对比度,或者反色模式的显示模式,这种模式现在越来越流行,因为和传统的白底黑字相比,这种黑底白字的模式通常被认为可以缓解眼疲劳,更易于阅读。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