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融资部门考核方案范文

融资部门考核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融资部门考核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融资部门考核方案

第1篇:融资部门考核方案范文

定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定边县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整合

升级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省市驻定单位: 《定边县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整合升级工作方案》已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定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3月12日

 

定边县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整合升级

工 作 方 案

 

为加快推进融资平台公司整合升级工作,提高平台公司市场化投融资能力,有效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优化平台公司融资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影响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转型后平台公司综合竞争力,更好服务于定边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关于加快市县融资平台公司整合升级推动市场化投融资的意见》(陕发改投资〔2020〕1441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融资平台整合升级实施方案。

一、工作原则及目标

(一)工作原则

按照“分类施策、资源整合、统筹兼顾、一体推进、市场引领、开拓创新”的基本原则。以资产重组整合为核心,以管理体制革新为动力,通过依法注销、清理整合,将现有融资平台公司转型为权属清晰、多元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化综合性国有资本运营集团公司。使转型后的融资平台公司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工作目标

融资平台整合升级后,将其打造成为定边县政府谋划实施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预计转型后的平台公司主体评级达AA及以上,总资产达到80-100亿元,净资产达到50亿元以上,年底市场化投融资工作特别是债券融资规模扩大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工作程序

(一)资产清查阶段

对全县范围内全部资产、负债进行摸底调研,做到资产明晰、权属清晰、全面彻底、没有遗漏。形成最终的资产、资源、债务清单。

1. 由县政府办牵头,清查我县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管理或使用的房产、土地和土地开发项目、公租房、廉租房、在建项目等资产。

2. 由县发改科技局牵头,收集县属国有企业及各行政事业单位受托管理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营情况、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土地使用权明细、无形资产等。

(二)制定整合方案阶段

为提高目标融资平台公司资产规模质量、核心竞争力、信用等级和抗风险能力,在前期资产清查的基础上,筛选一批估值高、权属清、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主要包括不动产、动产、权益性投资及经营性资产,提出融资平台整合实施方案。

1. 按照省融资平台整合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指导意见,聘请相关专家团队对方案进行评审论证,修改完善后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2. 将修改完善后的融资平台公司整合方案报政府审定后,并以文件印发执行。

(三)整合实施阶段

按照整合实施方案,完成相关经营性资产确权、转性、注入等工作;对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自建、购置、划拨房屋土地资产,办理权证或补缴土地出让金等方式转性为商住用途注入;对矿产、林地等自然资源资产办理相关确权。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对完成战略性整合的融资平台公司进行财务审计评估,出具相关报告,推进融资平台公司主体的公开评级。

(四)市场运营阶段

整合完成后,平台公司要坚持市场化运营模式,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明确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积极主动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益性、准公益性项目建设,稳步成为地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政府办、发改科技、财政、资源规划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融资平台整合升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发改科技局,负责整合升级的日常工作。

(二)健全管理机制

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台账,紧盯任务节点。健全评估考核制度,对融资平台整合升级工作相关主体设置奖惩办法,确保整合工作如期完成。对转型完成后融资平台的投资行为和融资举债加强管理,实施绩效考核。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坚决遏制政府隐性债务增量。

(三)发挥专业力量

成立由长安银行、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等组成的金融专家组,开展专业培训,帮助摸底调研,出具整合方案。为平台公司整合升级暨市场化运行提供专业的意见与建议。

(四)严肃工作纪律

融资平台整合重组工作涉及部门数量多、工作周期长、涉及领域广、工作内容敏感,在转型过程中,各乡镇、各部门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确保政令畅通,认真做好过渡期的稳定工作,确保企业平稳转型。

   

 

抄送:县委办,人大办,政协办,纪委办,人武部政工科,法院,检察院。

第2篇:融资部门考核方案范文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的概述

为了适应房地产开发公司经营业务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行为, 应切实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其对于防范财务风险、促使市场经济协调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房地产开发与运营期间的资金筹备、调度与运转、对资金耗费进行前期预算、中期控制以及后期记录、对资金使用进行核算与分析,以及正确处理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一切经济问题。确保房地产开发的顺利开展便是房地产开开发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1.管理的资金量数额巨大

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出,其中房屋工程造价以及地价方面是主要的资金投入,房地产开发企业前期的资金筹备量是保证开发过程能够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具有管理的资金量大、筹集资金的任务重、资金管理的难度大等特点。

2.财务预算管理的难度大

房地产财务预算管理包括对土地征用、工程施工、设备运转、材料购置、配套设施安装等多种费用的估计与预算,而由于房地产开发经营项目的内容不同,相同类型的产品在不同环境以及不同时间段内的开发流程也具有差异性,因此导致了前期财务预算管理的难度大,房地产成本的结构十分复杂。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

(一)财务预算管理的概述

房地产财务预算管理包括对土地征用、工程施工、设备运转、材料购置、配套设施安装等多种费用的估算。根据预算管理的不同目的,可以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分为损益预算和资金预算两类,分别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成果的预算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现金收支的预算。

(二)损益预算

与财务支出及财务成果相关的经济情况都属于损益预算的范畴,其中包括房地产开发的整体成本预算、施工期间的费用支出、缴纳的法定税额、开发完成后的房地产收入预算等等。其中的施工期间费用支出包括了对房地产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以及日常维护费用等;在缴纳法定税额方面,房地产开发企业需要向国家缴纳包括销售不动产的流转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以及细节税费等税务金额,是损益预算中的重要预算环节。

(三)资金预算

资金预算是对房地产开发与销售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现金收入支出情况进行预算,分为流入与流出两类。首先是现金的流入预算,房地产在开发期间会以银行贷款、销售回款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来保持现金流通情况,现金流入预算就是对上述流入企业的现金款项进行预算管理。现金流入预算是十分重要的预算流程,对工程持续开展以及房地产顺利销售起到了基础的保障作用。

现金流出预算主要针对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以现金方式支出的工程管理费用、建筑施工费用、地价费用以及后期房地产销售阶段支出的银行贷款费用、房地产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税额费用等现金费用。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融资的管理

(一)融资概述

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融资是主要的资金筹措方式,是以开发企业的信用为基础,通过银行或个人的资金融通进行房地产开发资金运作的方式。融资作为投资的一种,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包括在融资期限内开发企业无法偿还债务、需要使用不动产与房地产进行债务抵押或者开发企业在接受融资后如果积累了一定的负债,会产生损害股东利益的风险。根据开发企业接受融资的方式以及融资期限的不同,融资所伴随的风险也会存在差异。

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管理中,存在融资成本的概念。融资成本主要由基础的融资费用以及后续的使用费用两方面组成。融资费用产生在资金的筹措阶段,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接受多方融资,会委托金融机构以自身企业资产为基础发行股票、债券等融资项目,这就会产生代办股票与债权的注册费用以及代办费用。

(二)主要融资方式

1.银行贷款

信用是银行审核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资格并进行房地产融资的主要依据。银行贷款是间接融资的一种,也是当前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筹措阶段的主要融资方。

2.房地产信托

与银行贷款对融资期限的严格要求相比,房地产信托采用信托公司评价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程度并发放信托贷款,融资期限的弹性较大。

房地产信托的形式包括与传统银行贷款相类似的贷款方式、股权转让的股权融资形式以及产品的信托交易,这也是房地产信托最主要的特点。由于是信用托付形式的融资,不会增加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债务压力,对开发企业的经济结构稳定以及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房地产信托融资对当前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

(三)融资策略

1.投资决策阶段

前期投资决策是对整体开发流程投资的分析,对融资的分析是其中的一部分,投资决策分析决定了融资与企业的联系,同时决定了投资结构。投资决策阶段直接影响了融资来源与融资结构,同时融资结构也会随着投资结构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2.融资决策阶段

融资决策阶段会对融资期限、融资款额、融资费用等进行综合评价。融资者在融资阶段会明确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目标,并且会将可能的融资方案进行系统比较,最终确定融资方法。

3.融资谈判

该阶段主要由融资方起草方案,并与相关融资渠道方进行谈判,综合双方对房地产开发融资的要求,对融资方案进行修正与调整,以符合整体项目的投资结构。

4.融资执行

在达成共识的前提下,需要根据融资方案来执行实际融资,该阶段还包括签订融资文件并进行备案、执行详细的融资计划、对融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控制并控制资金使用情况等。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对财务预算管理报告的认识问题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对地产开发及销售过程可能产生的所有收入与支出费用进行预算,以确保房地产开发流通的资金支出,保障工程施工的持续开展,并且合理安排后期销售流程,掌握房地产销售的经济效益情况,在整体的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是保障成本、资金、工期等情况的关键工作,而预算管理期间编制的财务预算报表与报告,便是将收入支出数据直观呈现于书面的最好方式。

目前财务预算报告的主要问题在于企业内部的认识存在错误与偏差,将预算报告的编制交由企业财务部门完全负责。这种情况使得财务部门忽略了与施工部门、销售部门的交流,无法掌控工程设计规划、设备材料采购、交通物流运输、工程开展情况等信息,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财务预算报告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无法体现财务预算管理的综合性和广泛性。

(二)财务预算管理的准确性问题

财务预算管理的损益预算以及资金预算是系统性的预算工作,因此需要经过的流程工序长、涵盖的相关部门多,造成了财务预算管理准确性不稳定的问题,执行率也存在明显差异。另外,企业内部财务部门的业务能力以及财务预算管理经验也是导致财务预算管理准确性不稳定的问题所在,预算执行力以及统计整合能力不高。

(三)注重年度预算,忽略流程预算

当前,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侧重于年度预算与年度财务报表的制定,而忽略了开发与销售过程中的具体项目的预算工作。房地产开发是周期性的流程,从初期的获得土地产权到工程竣工再到最后的房地产售罄,期间需要经历至少两年左右的时间,在这段周期内可能发生与计划不相符合的事件,因此就需要对开发过程中的具体项目流程进行预算。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使用传统的年度预算与年度报表方案,无疑是轻视了房地产财务预算的完整性与客观性,以年度预算为引领的预算管理不利于开发企业的宏观战略发展与管理。

(四)财务预算管理的考核机制问题

目前,在大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管理的考核机制并不完善,没有建立起系统且严格的责任制度。财务部门在进行预算管理前没有签订责任合同,企业内部没有相关的奖惩制度,也降低了财务预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心。在后期的考核过程中,财务部门会回避主观因素以及业务能力问题,而强调预算过程中的客观原因以及市场环境与政治环境对预算结果的影响。

四、强化财务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提升现金流通程度

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现金的流通是多项工程工序持续开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当前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将现金作为开发的主体,确定其主导位置。以流通的现金支持来偿还银行贷款等支出款项,避免市场环境对银行贷款利息率造成的影响。

(二)加强各部门交流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该以财务部门为中心,加强财务部门与企业内其他部门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保障财务部门掌握工程设计规划、设备材料采购、交通物流运输、工程开展情况等信息,将财务预算管理涵盖到房地产开发的各个环节。在提升财务预算管理效率与可靠性的同时提升部门之间的流通程度。

(三)关注国家政策变化

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国家进行的宏观经济调控以及政策颁布与实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开发的经济效益以及成本支出程度。关注市场环境变化,实时掌握政策变化情况,结合最新的企业经营情况以及生产指标,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具体项目进行修正与更改,测算出最符合当前政策情况的财务预算与收入盈亏情况,通过调控预算方案、预测年度财务状况等方式,保障工程顺利开展以及后续销售流程的正常展开。

第3篇:融资部门考核方案范文

一、目标:

本县邮政局不能发生金融资金案件,保证企业金融资金和票款安全。

二、责任人(签字人)职责:

各相关管理部门(综合办、市场部、金融业务发展部、监督检查部)、支局(所)和班组负责人是该单位负责金融资金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邮政金融资金安全内控管理制度的实施,应履行以下责任:

1、负责将此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和目标管理,做到有部署、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确保落到实处。

2、定期对所属的相关岗位人员履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3、组织力量对上级监管部门以及相关专业人员检查发现的金融资金安全隐患进行整改。

三、相关要求:

1、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并落实储汇资金安全管理责任制,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

2、督促检查人员(包括监察、人事、财务、保卫、视察、储汇稽查、储汇业务、储汇会计等人员)认真按照《xx省邮政金融资金安全检查

处罚试行办法》、《xx州邮政储汇业务稽查方案》、《xx州邮政金融资金内控制度检查评价、现场处罚标准》履行职责,并按规定完成检查任务。

3、保证储汇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拆借、挪用;必须坚持合规经营,不得默许和指令下属违规经营或违规使用、占用储汇资金。

四、责任考核

1、不履行以上职责而被各级管理部门检查发现的,按照相关规定

进行处罚,并在年终管理奖中考核。

2、由于管理人员和重点岗位人员工作不到位,检查不落实、有章不循,因失职、渎职致使资金案件发生,并造成经济损失的,根据损失和影响程度,追究行政、经济责任并严肃处理,直至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五、本责任书自**年3年1日起至**年2月28日止。

第4篇:融资部门考核方案范文

第一条为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管理,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手段,规范融资行为,有效控制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防范财政风险,维护政府信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项目,是指使用全部或部分财政性资金(包括政府确定的投资主体融资)所进行的、列入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具体包括: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城乡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基础性项目;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保、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公益性项目;科技进步、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国家、省、市、县重点扶持的产业发展项目;政府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县政府投资项目投融资主体,以债务性融资、股权性融资方式所进行的政府投资项目融资业务全过程,包括资金的筹集、使用、偿还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应在统筹考虑政府投融资规模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府财力相适应的前提下,遵循量入为出、综合平衡的原则。

第五条安吉县投融资领导小组是政府性投资项目融资管理领导机构,其主要职责:平衡年度建设资金;审定政府年度投融资总体计划;确定政府信用担保项目及额度;对投融资主体进行监管。

投融资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提出平衡年度建设资金方案,拟定政府年度投融资总体计划,建议政府信用使用额度及指定项目(包括融资平台),为投融资领导小组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

县金融办主要职责:协调、沟通政府投融资主体与各金融机构;协调解决政府投资项目涉及的政府投融资主体与各部门的具体问题;对各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业务进行管理,对各投融资主体提出考核、奖励建议;具体落实投融资领导小组交办的对各投融资主体的监管事项。

第二章融资计划管理

第六条县投融资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对项目投资主体提出的项目及资金来源方案进行汇总、审核,在对下年度政府投资计划及财政性建设资金进行综合平衡的基础上,每年11月底前向县投融资领导小组提出下年度全县政府投资项目总投资计划和资金总预算方案。

第七条每年年底,县投融资领导小组根据县投融资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的下年度政府投资项目总投资计划和资金总预算,审定下年度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计划及相关的融资计划。

第八条各投融资主体根据下达的政府投融资计划制定具体项目的年度融资计划,具体落实项目融资方式、规模、期限、融资成本、还款来源、融资次数和具体额度,报县金融办审批,作为政府投资项目融资的依据。

第九条因政府投资项目投资规模变化涉及项目投资计划调整的,应按前款规定按项目审批程序办理审批手续;仅对部分融资事项进行调整的,应向县金融办报批调整方案。

第十条政府投融资主体按照批准的具体融资计划与有关金融机构确定融资金额签订借款合同后,应将借款合同报送县金融办备案。

第三章融资平台管理

第十一条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平台是指经政府批准或授权,负责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的筹措、拨付和管理的主体,是代政府履行投融资职能的机构。

第十二条各融资平台根据下达的政府投融资计划分别制定本年度融资计划,具体包括融资方式、规模、期限,投资项目的规模、进度、建设期限,到期债务的规模及处理方式、还款来源等,报县金融办审批。

第十三条因其他政府投资项目所需,根据县政府下达的融资或担保任务,指定融资平台应履行相应融资义务,并报县金融办备案。

第十四条各融资平台不得对政府融资平台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各融资平台间的相互担保,须报县金融办备案。

第十五条融资平台应严格区分各政府投资项目、其他专门项目的管理和核算,合理分摊费用,防止套用政府投资资金,挤占成本等现象的发生。

第四章风险管理

第十六条按照“权、责、利”和“借、用、还”相统一原则,落实“谁举债,谁偿还”和“谁受益,谁偿还”责任,政府性项目投资主体是债务责任主体,具体负责各自融资债务的偿还,按计划组织管理预期收入,按期落实预期的偿债资金。

第十七条设立偿债准备金。按政府性债务管理有关规定,由县财政设立政府性债务偿债准备金,偿债准备金按年初确定的融资金额的一定比例设立。

第十八条建立监测和预警机制,根据县、乡两级政府财力状况分别设置融资警戒线,以预警债务风险。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建立融资项目程序管理制度。各投融资主体必须按项目建立管理台帐,完整反映项目的立项、概算预算的编制、工程招投标、工程竣工决算以及财务决算的审批等程序管理情况,接受县金融办、财政、审计等有关职能部门的检查。

第二十条建立融资项目财务状况报告制度。各投融资主体应按月向县金融办提供融资情况统计表,反映融资年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年终向县金融办提供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其财务说明书应反映年度融资资金到位情况、收入完成情况、债务偿还情况、项目完成进度、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影响财务状况变化的重要事项等。

第二十一条建立政府融资计划考核制度,每年年初由县金融办牵头对项目责任主体,包括融资平台的项目投资情况及融资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意见报县投融资领导小组审定后,作为政府贴息补助和其他相关奖励的依据。

第六章附则

第5篇:融资部门考核方案范文

【关键词】预算管理;风险分析;预算考核

一、全面预算管理业务的主要内容及流程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模式。它通过业务、资金、信息、人才的整合,明确适度的分权授权,战略驱动的业绩评价等,来实现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并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而对作业协同、战略贯彻、经营现状与价值增长等方面的最终决策提供支持。全面预算管理是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重要管理控制方法之一。全面预算管理不仅仅是控制成本的作用,在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高效利用企业的资源、提高监控与考核力度、提升收入和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经营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

全面预算依据企业决策方案的要求,对销售、生产、分配以及筹资等活动确定明确的目标。主要表现为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损益表、预计现金流量表等一套预计的财务报表及其附表,借以预计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流程

全面预算管理包括了从预算启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反馈与分析、预算调整、预算考核、预算总结等内容。

二、全面预算管理流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

对全面预算管理业务风险的分析,主要是围绕该业务流程中的各项目标的实现进行的。

(一)预算编制阶段

预算编制是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起点。预算编制环节的主要风险是:

第一,预算编制以财务部门为主,业务部门参与度较低,可能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管理责、权、利不匹配;预算编制范围和项目不全面,各个预算之间缺乏整合,可能导致全面预算难以形成。

第二,预算编制所依据的相关信息不足,可能导致预算目标与战略规划、经营计划、市场环境、企业实际等相脱离;预算编制基础数据不足,可能导致预算编制准确率降低。

第三,预算编制程序不规范,横向、纵向信息沟通不畅,可能导致预算目标缺乏准确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四,预算编制方法选择不当,或强调采用单一的方法,可能导致预算目标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

第五,预算目标及指标体系设计不完整、不合理、不科学,可能导致预算管理在实现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促进绩效考评等方面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

第六,编制预算的时间太早或太晚,可能导致预算准确性不高,或影响预算的执行。

第七,全面预算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导致预算权威性不够、执行不力,或可能因出现重大差错、舞弊而导致损失。

(二)预算执行阶段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

第一,缺乏严格的预算执行授权审批制度,可能导致预算执行随意;

第二,预算审批权限及程序混乱,可能导致越权审批、重复审批,降低预算执行效率和严肃性;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监控,可能导致预算执行不力,预算目标难以实现;

(三)预算反馈与分析阶段

缺乏健全有效的预算反馈和报告体系,可能导致预算执行情况不能及时反馈和沟通,预算差异得不到及时分析,预算监控难以发挥作用。

(四)预算调整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预算调整依据不充分、方案不合理、审批程序不严格,可能导致预算调整随意、频繁,预算失去严肃性和“硬约束”。

(五)预算考核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预算考核不严格、不合理、不到位,可能导致预算目标难以实现、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其中,预算考核是否合理受到考核主体和对象的界定是否合理、考核指标是否科学、考核过程是否公开透明、考核结果是否客观公正、奖惩措施是否公平合理且能够落实等因素的影响。

三、主要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预算编制阶段

主要控制措施:第一,全面性控制。一是明确企业各个部门、单位的预算编制责任,使企业各个部门、单位的业务活动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二是将企业经营、投资、财务等各项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纳入预算编制范围,形成由经营预算、投资预算、筹资预算、财务预算等一系列预算组成的相互衔接和勾稽的综合预算体系。

第二,编制依据和基础控制。一是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并依据战略规划制定年度经营目标和计划,作为制定预算目标的首要依据,确保预算编制真正成为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的年度具体行动方案;二是深入开展对企业外部环境的调研和预测,包括对企业预算期内客户需求、同行业发展等市场环境的调研,以及对宏观经济政策等社会环境的调研,确保预算编制以市场预测为依据,与市场、社会环境相适应;三是深入分析企业上一期间的预算执行情况,充分预计预算期内企业资源状况、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等自身环境的变化,确保预算编制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实际;四是重视和加强预算编制基础管理工作,包括历史资料记录、定额制定与管理、标准化工作、会计核算等,确保预算编制以可靠、翔实、完整的基础数据为依据。

第三,编制程序控制。企业应当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编制年度全面预算。其基本步骤及其控制为:一是建立系统的指标分解体系,并在与各预算责任中心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分解下达初步预算目标;二是各预算责任中心按照下达的预算目标和预算政策,结合自身特点以及预测的执行条件,认真测算并提出本责任中心的预算草案,逐级汇总上报预算管理工作机构;三是预算管理工作机构进行充分协调、沟通,审查平衡预算草案;四是预算管理委员会应当对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在综合平衡基础上提交的预算方案进行研究论证,从企业发展全局角度提出进一步调整、修改的建议,形成企业年度全面预算草案,提交董事会;五是董事会审核全面预算草案,确保全面预算与企业发展战略、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相协调。

第四,编制方法控制。企业应当本着遵循经济活动规律,充分考虑符合企业自身经济业务特点、基础数据管理水平、生产经营周期和管理需要的原则,选择或综合运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等方法编制预算。

第五,预算目标及指标体系设计控制。一是按照“财务指标为主体、非财务指标为补充”的原则设计预算指标体系;二是将企业的战略规划、经营目标体现在预算指标体系中;三是将企业产、供、销、投融资等各项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内容都纳入预算指标体系;四是将预算指标体系与绩效评价指标协调一致;五是按照各责任中心在工作性质、权责范围、业务活动特点等方面的不同,设计不同或各有侧重的预算指标体系。

第六,预算编制时间控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规模大小、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复杂性、预算编制工具和熟练程度、全面预算开展的深度和广度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全面预算编制时间,并应当在预算年度开始前完成全面预算草案的编制工作。

第七,企业全面预算应当按照《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章程、以及上级单位的有关要求报经审议批准。

(二)预算执行控制

主要控制措施:第一,加强资金收付业务的预算控制,及时组织资金收入,严格控制资金支付,调节资金收付平衡,防范支付风险。

第二,严格资金支付业务的审批控制,及时制止不符合预算目标的经济行为,确保各项业务和活动都在授权的范围内运行。企业应当就涉及资金支付的预算内事项、超预算事项、预算外事项建立规范的授权批准制度和程序,避免越权审批、违规审批、重复审批现象的出现。对于预算内非常规或金额较大事项,应经过较高的授权批准层(如总经理)审批。对于超预算或预算外事项,应当实行严格、特殊的审批程序,一般须报经总经理办公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审批;金额较大的,还应报经预算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审批。预算执行单位提出超预算或预算外资金支付申请,应当提供有关发生超预算或预算外支付的原因、依据、金额测算等资料。

第三,建立预算执行实时监控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确保企业办理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工程项目、对外投融资、研究与开发、信息系统、人力资源、安全环保、资产购置与维护等各项业务和事项,均符合预算要求;对于涉及生产过程和成本费用的,还应严格执行相关计划、定额、定率标准。

第四,建立重大预算项目特别关注制度。对于工程项目、对外投融资等重大预算项目,企业应当密切跟踪其实施进度和完成情况,实行严格监控。对于重大的关键性预算指标,也要密切跟踪、检查。

第五,建立预算执行情况预警机制,科学选择预警指标,合理确定预警范围,及时发出预警信号,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有条件的企业,应当推进和实施预算管理的信息化,通过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手段控制和监控预算执行,提高预警与应对水平。

(三)预算分析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预算分析不正确、不科学、不及时,可能削弱预算执行控制的效果,或可能导致预算考评不客观、不公平;对预算差异原因的解决措施不得力,可能导致预算分析形同虚设。

主要控制措施:第一,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和各预算执行单位应当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制度,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通报预算执行情况,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企业应当加强对预算分析流程和方法的控制,确保预算分析结果准确、合理。预算分析流程一般包括确定分析对象、收集资料、确定差异及分析原因、提出措施及反馈报告等环节。企业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应当充分收集有关财务、业务、市场、技术、政策、法律等方面的信息资料,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从定量与定性两个层面充分反映预算执行单位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存在的潜力。

第三,企业应当采取恰当措施处理预算执行偏差。企业应针对造成预算差异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因内部执行导致的预算差异,应分清责任归属,与预算考评和奖惩挂钩,并将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改进措施的实际执行效果纳入业绩考核;因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预算差异,应分析该变化是否长期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并作为下期预算编制的影响因素。

第四,建立健全预算执行情况内部反馈和报告制度,确保预算执行信息传输及时、畅通、有效。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应当加强与各预算执行单位的沟通,运用财务信息和其他相关资料监控预算执行情况,采用恰当方式及时向预算管理委员会和各预算执行单位报告、反馈预算执行进度、执行差异及其对预算目标的影响,促进企业全面预算目标的实现。

(四)预算调整

主要控制措施:第一,明确预算调整条件。由于市场环境、国家政策或不可抗力等客观因素,导致预算执行发生重大差异确需调整预算的,应当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企业应当在有关预算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预算调整的条件。

第二,强化预算调整原则。一是预算调整应当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年度经营目标和现实状况,重点放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要的、非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方面;二是预算调整方案应当客观、合理、可行,在经济上能够实现最优化;三是预算调整应当谨慎,调整频率应予以严格控制,年度调整次数应尽量少。

第三,规范预算调整程序,严格审批。调整预算一般由预算执行单位逐级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详细说明预算调整理由、调整建议方案、调整前后预算指标的比较、调整后预算指标可能对企业预算总目标的影响等内容。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应当对预算执行单位提交的预算调整报告进行审核分析,集中编制企业年度预算调整方案,提交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应当对年度预算调整方案进行审议,根据预算调整事项性质或预算调整金额的不同,根据授权进行审批,或提交原预算审批机构审议批准,然后下达执行。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审批预算调整方案时,应当依据预算调整条件,并考虑预算调整原则严格把关,对于不符合预算调整条件的,坚决予以否决;对于预算调整方案欠妥的,应当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研究改进方案,并责成预算管理工作机构予以修改后再履行审批程序。

(五)预算考核

第一,建立健全预算执行考核制度。一是建立严格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对各预算执行单位和个人进行考核,将预算目标执行情况纳入考核和奖惩范围,切实做到有奖有惩、奖惩分明。二是制定有关预算执行考核的制度或办法,并认真、严格地组织实施。三是定期组织实施预算考核,预算考核的周期一般应当与年度预算细分周期相一致,即一般按照月度、季度实施考评,预算年度结束后再进行年度总考核。

第二,合理界定预算考核主体和考核对象。预算考核主体分为两个层次:预算管理委员会和内部各级预算责任单位。预算考核对象为企业内部各级预算责任单位和相关个人。界定预算考核主体和考核对象应当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上级考核下级原则,即由上级预算责任单位对下级预算责任单位实施考核;二是逐级考核原则,即由预算执行单位的直接上级对其进行考核,间接上级不能隔级考核间接下级;三是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相互分离原则,即预算执行单位的预算考核应由其直接上级部门来进行,而绝不能自己考核自己。

第三,科学设计预算考核指标体系。应主要把握以下原则:预算考核指标要以各责任中心承担的预算指标为主,同时本着相关性原则,增加一些全局性的预算指标和与其关系密切的相关责任中心的预算指标;考核指标应以定量指标为主,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辅之以适当的定性指标;考核指标应当具有可控性、可达到性和明晰性。

第四,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实施预算考核。一是考核程序、标准、结果要公开。企业应当将全面预算考核程序、考核标准、奖惩办法、考核结果等及时公开。二是考核结果要客观公正。预算考核应当以客观事实作为依据。预算执行单位上报的预算执行报告是预算考核的基本依据,应当经本单位负责人签章确认。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及其工作机构定期组织预算执行情况考核时,应当将各预算执行单位负责人签字上报的预算执行报告和已掌握的动态监控信息进行核对,确认各执行单位预算完成情况。必要时,实行预算执行情况内部审计制度。三是奖惩措施要公平合理并得以及时落实。

第6篇:融资部门考核方案范文

(一)先进成本管理理念的缺乏

当前我国多数煤化工企业的成本管理通常只针对成本核算员、采购部等具体的人员或部门,但是成本管理并未达到整体化和全面化的要求,在实施成本管理控制时,各环节或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制约、交流和沟通仍然较为缺乏。

(二)成本控制计划的缺乏

当前我国多数煤化工企业的成本管理的连贯性与整体性较为缺乏,在企业的一些内部部门并未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体系,也未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可行、科学的成本控制计划,造成企业的总成本控制的目标较为模糊,进而导致企业的成本控制效果较差。

(三)成本核算不合理

当前我国多数煤化工企业不够重视成本核算,在建设成本核算管理体系时不够规范、全面和健全。并且,企业对成本核算的应用效果较差,对企业的管理费用、销售成本、生产成本、采购成本的制约和控制能力较为缺乏。

二、全面成本管理在煤化工企业的具体应用

(一)进行成本分析

作为全面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成本分析工作可以针对企业的某一具体阶段,有效地判断出其成本与其预算是否相符,同时通过分析企业成本的变动原因,进一步分析自身与其他企业的差别情况,从而寻求更加有效的成本降低的方式。在企业实施成本分析工作时,首先,根据统一规定的企业成本管理报表内容与格式,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案。然后根据成本内容,例如对企业的工程、采购、管理、设计、生产成本等方面实施成本分析,另外,还应分析运行时的机会、税负、融资、投资成本。最后,还需要注意成本分析工作的层次性和阶段性,不同于过会计数据的单一的比较,应该对各成本的各阶段及各要素实施纵向与横向的比较,管理、技术、生产等各部门要进行紧密合作,以达到成本分析工作的最终目的。

(二)采购环节的管理

原料的采购是企业实施全面成本管理的关键,也是影响企业生产成本的直接因素。企业应对其原料采购工作进行针对性的管理,例如,在采购原料煤的过程中,为增加煤炭的重量,在运输煤炭时,煤炭供应商可能会加水或者煤矸石。

(三)全面成本管理方案的制定与实行

煤化工企业在做好成本分析后,为明确其成本管理目标与责任,应该根据企业生产的各环节和各方面,制定一个针对性较强的全面成本管理实施方案。在建立健全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标准与制度后,还需要进一步严格地落实和执行。在全面成本管理方案的实行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其出现的问题,根据实际的具体运营情况,不断完善成本管理方案,以促进方案可行性与合理性地提升。另外,煤化工企业还应该不断夯实成本管理工作的基础,努力增强成本管理岗位的执行力和影响力,促进成本管理工作往信息化方向发展,并对各车间、部门、单位加强检查与监督,促进全面成本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四)考核制度的建立

煤化工企业应当建立系统、全面、合理的成本管理考核制度,对企业各环节、各部门的成本考核方式、测评方法、奖罚方式等制度进行完善。为培养企业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节省成本、提高效率的自觉性,应将成本考核的结果与个人的薪酬或该部门的绩效相联系。

三、结束语

第7篇:融资部门考核方案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应收尽收、一切从紧,有保有压”的财政收支方针,体现以制度管财、理财来考核促进各项财税工作,现根据《县政府办公室关于下达2013年税收基金征收任务的通知》及《县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镇级财政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提出2013年财税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

2013年,我区财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县委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培植财源。2013年财税工作的要求是:充分发挥财税职能,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协税、护税狠抓创收,挖掘潜力狠抓清收,培植税源狠抓增收,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规范、从紧安排支出,保运转、促发展。

二、主要指标

二O一二年我镇财税收入的主要指标是:全口径税收总收入9278.46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212.32万元,基金及规费收入按现行政策并结合部门预算由各执收部门完成征收标准的100%,做到应收尽收。

三、工作措施

(一)围绕财税增长,培值税源经济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落户,大力培植新兴税源经济。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大力吸引外来资金的投入。加快融资步伐,尽可能地保障招商引资和项目投入的资金需求,为我区税源增收增添发展后劲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调整和完善经济发展特别是新区建设的相关激励措施,优化各种服务平台,强化为项目服务的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2、巩固、壮大现有税源。对现有税源的存量进一步排查、核实。对紫菜、渔网、机械、磁材、电子、纺织、服装等板块经济和集中区内企业建立税收增长和激励机制,鼓励本土企业新上项目;对零散税收特别是建筑营业税、交通运输营业税以及个私经济按现行税收政策采取规范管理和重点监管相结合的征管措施,在政策范围内,本着尽可能增加地方财税收入的原则,优化税源、税费结构,为增加财政收入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集中精力组织税费收入

1、巩固和完善协税、护税网络。明确专人负责协税护税工作,建立以区管委会主任挂帅,分管主任为组长,纪工委、财政、审计、规划建设、工商、税务、经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综合治税办公室,分别协助国税、地税和零散税费征收管理。同时对协税基础工作和协税人员工作实绩进行考核,确保税费应收尽收,足额入库。

2、建立征收激励机制。对协税护税工作严格考核的同时,加大对协税、护税和引税有功人员的奖励,调动部门组织基金和行政规费收入的积极性,在合法、合规、合理的前提下,对超额完成收入基数的部门,按超额完成的数额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部门向上争取资金,对争取到市级以上资金可用于财政支出的个人或部门按到帐数剔除成本后给予引资人奖励,奖励标准由书记(主任)会讨论确定,对协税有功人员按财政净得部分给予适当比例的个人奖励。

3、强化护税意识。凡在区镇范围内所实施的管委会工程项目或村集体工程项目支出,税收一律入本区(镇)金库,否则不予资金兑付;凡是本区(镇)所属企事业单位实施的工程项目支出,鼓励税金入本区(镇)金库。

4、建立税费征管例会制度,定期不定期地与相关部门进行联系。检查分析征管情况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协调部门工作,解决征管和部门预算执行中的具体问题。

(三)积极搭建融资平台,扩大融资规模,弥补财政资金不足

1、加强融资平台建设。要积极创造条件,搭建更多的融资平台,当前要积极依托老坝港沿海开发有限公司、金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临港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港发工贸有限公司等融资平台,进一步优化整合国有资产,建立健全融资平台资产注入机制,不断增强融资能力,为我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充足资金。

2、加强银政合作。财税部门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探索建立金融创新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为我区投融资产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3、做好融资项目储备工作。建立完善融资项目储备制度,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实际,做好事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项目储备工作。要选择一批有优势、有潜力,符合融资政策并可迅速用于融资的优质项目,确保融入资金及时投到项目建设上。

(四)积极探索,推行支出制度化管理

1、强化预算管理,严格预算约束,进一步增强依法理财。

(1)依法科学编制部门预算。以县财政包干体制核定数为基数,按照《预算法》的规定,结合区(镇)财力实际,科学合理地编制政府收支预算和部门收支预算。部门收入预算按照各单位上一年度收入实绩和积极、稳妥的原则编制;支出预算按照“量入为出”和“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促发展”的原则合理安排,预算内外统一管理,综合平衡,不留硬缺口。区镇部门收支预算报区(镇)人代会审议通过。

(2)依法严格执行部门预算。经批准的年度部门预算批复给各单位后,各单位必须严格按预算执行,按照政策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积极组织收入,做到应收尽收,严禁乱收费、乱罚款现象的发生;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和资金来源渠道合理安排支出。各机关部门、各事业单位收支实行责任包干,超支自负,结余奖励或留用的方法。机关、事业单位和项目实施单位的所有项目支出必须先立项,先编制预算方案,经负责人批准后,再实施政府采购和招投标。

财政年度预算经过区(镇)人代会通过后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原则上不得调整。如遇国家政策调整或镇经济发展需要确需调整的,在坚持收支平衡的基础上,由调整部门提出申请、财政部门综合平衡后提出调整方案,并按法定程序报批。在预算收支总额范围内的项目调整,由各用款单位出具申请报管委会讨论确定。

2、严格实行“零户统管”和“收支两条线”管理。

(1)收支业务由区(镇)财政统一管理。各部门、各单位收取的各项收入必须及时解交县镇级财政收入专户,每月28日前必须将所有收入凭证交财政总预算会计记账。任何单位都不得自行设立账户,更不能私设"小金库"。凡需向上级主管部门缴纳的款项,均通过县财政专户(或区镇财政资金户)上划,凡上级主管部门向本部门返还下拨的款项,均应由主管部门(县财政专户)通过转帐划拨到区镇财政专户

(2)加强现金管理,严禁坐收坐支。各部门、各单位组织的收入必须逐笔及时缴入财政专户,不得坐支现金。所需零星支出,可根据本单位业务量的大小,由结报员向记帐中心借入适当的备用金3000-5000元,由记帐中心建立备用金使用登记簿,每月28日前结报并进行帐务核对。所有人员经费全部通过银行打卡结算,其他正常公用经费实行月报月结制度,有条件的当即安排付现,条件不具备的记入往来,年底视已入帐支出和资金到位情况另行安排。

3、加强支出制度管理,严格支出审批程序和手续,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做到支出有预算、开支有标准、审批按程序。

(1)严肃支出范围和标准。区镇机关各部门、各事业单位所有支出必须按规定的范围和标准执行。支出范围以县体制核定内容为准,支出标准以上级有关文件政策为依据。人员工资和津贴补助按上级批复执行。执行阳光工资以后,未经县批准,不得发放个人补贴、津贴和奖励。

(2)严格支出审批程序。财政预算内、外使用的资金,以及区镇安排的以企业实施的各项项目支出,应依据批准的年初预算和资金情况,按计划拨付使用。资金拨付时,由用款单位提出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核、分管财政的负责人批准后拨付。

区镇部门、村(居)委员会及事业单位各项资金支出,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区管委会所属各局办支出由管委会主任“一支笔”审批。

(3)严守资金安排顺序。按照“一吃饭,二运转,三必办”的原则,各局办安排支出时,先保证人员工资,再安排社会保障支出,最后安排其他支出。凡未按时发放工资、未按时办结社会保障的局办部门,一律不得结报费用。

4、严格执行票据管理规定,统一使用规范票据。

所有单位收取的各项政策性、服务性收入、押金或其他收入,必须到财税局(财政所)领用财政部监制的行政事业单位结算凭证、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缴款书以及其他专用收据,所有收入必须及时解交县区(镇)级财政收入专户,做到票款同行。财政部门要根据各局办收入规模大小限量供应统一票据。每月28日前各局办都必须将所领用的票据到财税局办理结报手续,每本票据使用结束后要及时缴销,前票不销,后票不领。各局办和单位必须明确票据专管员的责任,按照规定要求保管和使用票据,凡有违反票据管理规定行为的,将根据《票据法》、《行政违法乱纪处罚处分条例》及上级票据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5、加强集体资产管理,保证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区镇集体资产包括区镇所属行政机关部门、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的所有用财政资金购置(划拨、赠予)取得的国有集体资产。所有资产均需由党政办和财政共同实行台账卡片管理,建立区镇机关财产物资登记薄,各局办必须建立保管使用台帐,定期盘点。党政办、财政和纪工委每年对各局办资产清查不少于一次,发生短少,由使用保管人按价赔偿。调出离职或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必须按规定将集体资产办理移交。否则,缓发退休金、缓签工资转移证。购建和维修实物资产,不论何种开支渠道,均需按照政府采购程序进行项目申报采购,否则公费不予报支。

6、严格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区镇专项资金指上级财政、主管部门和区镇财政安排以及村(居)自筹的有专项用途的资金。具体为:土地开发资金、土地复垦资金、河道疏浚资金、路桥建设资金、农村环境整治资金、拆迁资金、安置房建设资金、专项建设资金等。

(2)专项资金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实施方案和规定的用途使用,保证专款专用,不得随意改变用途,不得违规使用。

第8篇:融资部门考核方案范文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将中心商务功能区、特色商业区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实施。省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要健全工作机制,统筹研究、协调解决中心商务功能区、特色商业区建设发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省发展改革委作为牵头部门,负责综合协调建设发展中的具体工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在规划、建设、管理上加强业务指导;省统计局要建立相应统计体系;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商务厅、文化厅、旅游局、工商局、地税局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分工,细化工作方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市、县政府要建立健全协调领导机构,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务求实效。在贯彻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二)强化规划引导。建立统筹规划、分级管理的工作机制。省、市要加强对接,做好前期论证工作。各市、县组织编制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发展规划、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空间上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重大规划精准对接。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中心商务功能区、特色商业区发展规划的审批,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审批。对于各市上报的规划,省有关部门要加快工作进度,成熟一个,审批一个,推动实施一个。强化规划实施管理,严格按照发展规划、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分步实施,分块建设,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三)推进开放招商。将开放招商作为推进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的重要途径,突出招大引强,高水平策划招商活动,加大项目推介力度,重点在金融、商贸、文化、旅游、高端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尽快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创新投融资机制,综合运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境内外资本投资中心商务功能区、特色商业区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大政策扶持。省有关部门要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对于发展规划经审核批准的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省财政给予一定奖补资金支持。各市、县要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支持政策。支持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建立投融资平台,鼓励金融机构推出符合服务业发展特点的产品和服务。

(五)强化考核激励。与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和中心城市组团考核相衔接,制定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考核指标体系,从综合实力、招商引资、就业状况、税收贡献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建立考核评价、政策挂钩的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各地发展积极性。

第9篇:融资部门考核方案范文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对未来整体经营规划的总体财务安排,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发达国家成功企业多年积累的经验之一,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

预算编制应采取公司目标和部门目标结合的编制方法。先由企业高层部门提出企业总目标和部门分目标;各基层部门根据逐级管理原则制定本部门的预算方案,呈报公司;公司再根据各下属部门的预算方案,制定公司的预算方案,呈报给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企业预算管委员会(由财务、计划部门组成)审查各基层部门预算草案,通过沟通和综合平衡,拟订整个公司的预算方案;预算方案拟定后再反馈回各部门征求意见。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形成最终的预算,经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后,成为正式预算,逐级下达各部门执行。

预算编制应从编制销售预算开始,编制各生产、费用预算。在确立了销售、生产计划后,应以公司的当前资本结构与目标资本结构的差额及融资需求为起点,编制资本性支出预算及融资计划,以保证企业整个经营方针能够得到全面实现;与此同时,公司还要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准备,如产品开发、人才储备、规划性投资等,这就需要公司还要编制相关的专项决策预算。

预算编制还要有立足部门兼顾全局的思想。首先要明确经营方向、经营目标及利润目标,体现一致性原则;其次在设计各类表格应兼顾全面、完整,体现出可控性原则;再次预算决策目标要积极可靠,留有余地,体现可靠性原则;最后要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体现科学创新原则。

全面预算管理是公司强化经营管理、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长期任务。为确保整个预算编制体系有效地进行,企业内部应设置一个预算编制委员会。为保证预算编制组织工作的权威性及有效性,预算委员会应由公司高管组成,以保证预算管理目标符合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方向,其任务是:拟订预算的目标、政策,制定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审议、平衡预算方案,组织下达预算,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组织审计、考核上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督促企业完成预算目标;审查决算,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差异及其原因,提出奖惩意见报董事会批准后执行。预算委员会下设预算工作组(或由预算管理委员会指定预算管理部门),预算工作组应由负责公司销售、生产、计划及财务等部门的骨干人员组成,具体负责组织各项预算的讨论、修改、报批、下达,以及计算和分析预算的执行情况。

二、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控制

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强化经营管理,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长期任务。因此,要把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加强内部基础管理的首要工作内容,成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并确定预算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为各单位、部门的行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全面预算的过程,就是明确任务、发现问题、协调努力、不断改进的过程。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组织机构也会变得庞大复杂,这些组织机构的业务内容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他们必须协调一致,才能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通过企业预算,各部门、单位可经常对比、分析自身业务活动与各自奋斗目标的差距、与企业总体目标的差距,看到自己部门的活动与其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并充分估计可能产生的障碍和阻力及薄弱环节等,以便区别轻重缓急,从而达到经济活动的协调一致。

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抓好“三个结合”,一是要同深化目标成本管理相结合,全面预算管理直接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目标成本管理,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准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制定降低成本、扭亏增效的规划、目标和措施,从全面加强成本管理和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两方面着手,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费用支出,确保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二是要同落实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的控制力和约束力相结合。预算管理的本质要求是一切经济活动都围绕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展开,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落实经营策略、强化企业管理。因此,必须围绕实现企业预算、落实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的控制力和约束力。预算一经确定,企业各部门和单位在生产经营及相关的各项活动中,要严格执行,切实围绕预算开展经济活动。按照预算方案跟踪实施预算控制管理,重点围绕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两大主题,严格执行预算政策,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并且适时实施必要的制约手段,把企业管理的方法策略融会贯通于执行预算的全过程中,最终形成全员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局面。三是要同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经济利益相结合。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和全程跟踪、控制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预算各主要指标的完成,必须制定严格的预算考核办法,依据各责任部门对预算的执行结果,实施绩效考核。把预算执行情况与经营者、职工的经济利益挂钩,从而使经营者、职工与企业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共同体,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