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特点范文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特点

第1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投资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3月23日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概念及内容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含义及特征

1、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含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的监督行为。它是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实行监控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特点

(1)审计对象的宏观性。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必须要有宏观意识,即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通过大量的微观审计,发现宏观经济运行中具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促进宏观调控,保证投资活动的顺利进行。

(2)审计内容的复杂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不仅涉及建设单位的财务收支,更重要的是涉及决策、规划、设计、采购、招标、监理、概预算等与建设项目有关的管理活动。因此,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不仅要审计投资计划安排是否符合国家的投资政策,还要审计投资的资金来源是否正当合理。

(3)审计过程的阶段性。国家建设项目周期较长,从一两年到十来年不等。为了及时、完整的反应国家建设项目资金的使用、建设项目管理等情况,审计机关需要分阶段对建设项目实施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一般分为建设项目资金筹措及使用、建设项目开工前、建设项目在建、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

(4)审计技术的专业性。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是一个专业技术型非常强的综合过程,涉及很多不同的专业,如经济、建筑、财会、计算机等,仅仅建筑专业又涉及工民建、公路、铁路、水利等几乎所有的二级专业。因此,对国家建设项目的审计,除了审计资金活动外,还要审计其他与建筑有关的行为。

(二)固定资产审计内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内容包括建设项目资金筹措及使用的审计、建设项目开工前审计、建设项目在建审计和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

建设项目资金筹措及使用的审计是对建设项目资金的来源及运用情况的审计。建设项目资金筹措的审计按其来源不同分为:基建拨款审计、基建投资借款审计、其他借款审计、项目资本审计和项目资本公积审计。建设项目开工前审计是对建设项目从筹备建设到正式开工前这段时间的工作内容所进行的审计,包括投资立项审计、设计(勘察)管理审计、招投标审计等。建设项目在建审计是指对建设项目从正式开工到竣工验收前的建设实施阶段的内容进行的审计,包括工程管理审计、工程监理审计、工程造价审计等。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是指对已经完工建设项目的初步验收情况、试运行情况、合同履行情况及投资完成情况实施的审计。

二、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必要性

(一)可以为政府完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固定资产投资对于国民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拉动作用,可以加强对于政府投资活动的监控,通过对于项目立项、论证的事前监督,可以提供关于投资项目效益的重要信息,促使各级政府在投资活动中慎重行事,经济有效地使用公共资金。

(二)可以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关于投资项目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计,其中效益性是审计重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通过对于投资项目的事前监督、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保证公共资金能够投向最具经济、社会效益的投资项目,并保证投资资金运用过程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三)可以遏制投资与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可以确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在投资活动中的经济责任,约束对于政府投资权力的滥用,从而有利于防止经济犯罪、反腐倡廉。

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管辖权混乱。审计管辖是指审计机关确定各自审计对象的范围划分。确定审计管辖权的范围,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审计;另一方面可以使审计机关各自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增强审计的自觉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我国《审计法》第28条规定:“审计机关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同时规定:“上级审计机关可以将其审计管辖范围内的审计事项,授权下级审计机关进行审计”,但这个授权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得到执行。随着中央不断加大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投入,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央资金和主管部门的资金投入到地方各项基本建设项目。对于这样的项目,地方审计机关、特别是县级审计机关一般无法实施审计。最终导致许多财政资金或者国有资金投资的建设项目最后“无部门”来审。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审计机关的监管权利不集中,审计机关的监管权力分散在财政、交通、城建等行业的主管部门,审计机关实行监督权力受到限制。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覆盖面窄,审计力度不够。近年来,国家对公共领域的固定资产规模投资越来越大,但从审计项目占应该审计项目的比重或审计资金占应该审计资金的比重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比重较低。存在这样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审计机关经费紧张,没有足够的审计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审计内部缺乏资源整合的动力,一些审计审计机关有能力进行审计,也有可能因为审计管辖权的限制而终止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

(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质量差。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的审计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1、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注重查错防弊,对于效益审计重视不够。固定资产投资市场秩序较为混乱,违法乱纪现象比较多,这客观上使审计人员不得不侧重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从而无法抽出足够的审计力量关注效益审计;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事后审计比较多,事前和事中审计不够。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论证体系不健全,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项目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全程监督更有意义。

(四)审计技术手段落后,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1、审计技术手段落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对计算机的应用与计算机在财政、金融审计中的应用相比,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还处于滞后状态。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开展投资审计管理和投资审计现场技术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而实用性和通用性较强的审计软件也很匮乏。

2、审计人员素质低。审计机关懂财务的人员多,懂工程、法律的人员少,既懂工程又懂财务的人员少之又少。工程技术专业人员严重不足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发展的瓶颈。国家审计人员属国家公务员编制,其报酬相对固定,难以吸引工程造价师、软件开发等专业人才加入审计人员队伍。

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改进建议

(一)变事后审计为事前审计。在投资项目设计任务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之后,有关部门审批之前,,邀请审计人员参加,实行跟踪审计。采用这种变事后审计为事前审计的方式,能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与风险意识,提高审计的约束力。审计部门间接地参与了投资决策过程,这不仅不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反而会增强审计威信,提高审计地位,更好地达到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目的,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二)制定与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法规。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领域,应尽快出台比较具体的审计规定与处理标准,使审计工作有法可依。审计法虽然对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审计程序等有相应的规定,但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来说缺乏适用性。尽快出善的投资审计法规,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迫切需要。只有完善有关的法规,才能加大对投资决策部门的制约力度,减少人为干扰,审计处理更加客观、公正。

(三)审计机关内部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质量控制。在相关的准则、规范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审计机关尤其需要通过内部的精心组织和安排,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质量控制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制定审计计划时突出重点并把握投资项目的风险高发环节,要把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关口”,即立项决策关、勘察设计关、招投标关、合同控制关、施工过程控制关、竣工验收关、监督检查关等,在各个“关口”设计必要而合理的审计程序,配备充足的审计力量;2、在审计中,在实施主审负责制的基础上,加强对于审计小组成员、外部专家工作的督导;3、对审计结果严格实施“三级复核制”。

(四)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技术和方法。将审计方法转变为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并借助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结果确定审计重点、范围和方法,同时,将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纳入审计程序的各个环节。

会计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审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上交易、网上支付审计、虚拟企业的审计都将成为投资审计的具体内容,基于此,应对原有软件进行优化更新并针对新的投资审计领域开发出新的审计软件,使电子计算机在审计查证、分析性复核、审计信息的收集、传递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调整审计人员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加大审计部门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在已具有的审计规模下,配齐财务人员、经济人员、技术人员与法律人员、调查人员构成比例,因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具有与其他专业的审计不同的技术性,搞投资审计,不懂工程技术是行不通的。在审计机构人员编制有限的条件下,审计部门可外聘一些基建工程人员,在社会上形成稳定的审计网络与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波,丁国瑾.关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

[2]郑红霞.改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方法研究.现代商业,2014.2.

第2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特点范文

一、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相关设计机构工作人员的观念与意识不能与社会发展同步、以及经费等因素,导致审计机关监督权力得不到有效实施,以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很多问题。

1.建设项目审计问题

(1)企业建设项目中财务和设计同监理以及质检等单位之间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企业建设项目设计水平较差、存在很多缺陷,以致项目设计不完善,导致项目施工不能够顺利实施。其次,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监理与质检单位监督控制不到位,相关人员不负责任,工作中存在纰漏,致使建设工程项目质量存在问题、造价结算不能够顺利进行。第三,建设项目审计收费不按规定进行。同时,很多建设项目没有进行有效勘察等工作,就实施设计与施工,导致设计不断变更、工期延长,甚至建设项目合同终止。

(2)招投标文书以及合同内容不完善,引起工程结算纠纷

建设单位工程没有对结算方式与造价调整予以有效审计,就会出现合同内容不严密、不全面等问题,不仅给建设工程结算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也会加大审计工作量与监督难度。

(3)建设工程结算超过造价

建设投资项目整体造价的真实性与合法性,直接受到竣工结算准确度影响。建设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随意虚列项目、施工材料以次充优、施工记录不规范等情况,导致工程结算时造价超过预算,都是审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以致加大了审计难度。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决定,不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也会给造成审计困难。

2.审计机关自身问题

首先,审计机关审计方式不正确,审计内容不全面,审计技术与方法不科学。其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过程中,借助的规范与标准,与相关规定发生冲突。第三,审计结构不科学、组织机构欠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逐渐增大,而审计机关审计内容与固定资产投资发展不相匹配,容易出现审计盲区。审计机关监督职责得不到有效明确,以致审计监督职责难以开展。审计机关缺乏技术力量,难以开展有效审计工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专业知识,而且需具有相应的财会知识、工程专业知识等。然而,相关审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不能够胜任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同时,审计机关不仅缺乏技术力量,而且缺乏相应的IT审计师,以致难以开展有效审计工作。第四,审计范围不明确。传统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只是对建设项目及资金使用与管理予以有效审计。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施工以及竣工结算等都需进行审计与监督。同时,国家建设项目与政府主管部门都应接受审计。第五,审计技术手段落后。在计算机技术应用背景下,实施审计证据收集非常困难。然而,很多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人员,不能够充分借助计算机作为审计辅助手段进行审计工作。同时,相关审计机关没有实用性与通用性较强的审计软件。

二、解决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问题对策分析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导致企业发展受到很大障碍,只有针对问题现状,采取相应措施与对策,才能够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有效实施。

1.规范审计评价体系,创新审计方式

首先,对建设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以及项目资金来源等内容,实施审计。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有效保证建设项目质量与效益。其次,针对相对大型建设项目,借助派驻方式实施全程审计监督。第三,创建于规范审计程序与评价体系。在充分借助国家相关审计准则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审计程序准则,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与降低审计费用。

2.扩大审计范围,突出重点,强化审计机制

审计机关应将法律规定的固定资产投资内容均作为审计与监督内容,对建设项目各个阶段内容均进行全方位审计监督。同时,依据建设项目特点,将建设项目投资、质量以及工期作为重点审计内容。审计执行难如果属于普遍性问题,就必须从制度上寻找原因。首先,只有完善审计体制,才能够发挥审计作用。其次,创建审计决定执行追究制。第三,有效整合审计资源。

3.创新审计技术与积极探索审计方法

科学的审计技术与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审计工作量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多、经济体制的有效完善以及投资主体多元化,而逐渐增大。人们对审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审计费用较高而审计质量较低的传统审计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只有对审计技术与方法予以有效创新,才能有效发挥审计作用。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法是提高审计效果的重要措施。因此:为保证项目具有可行性与效益性,对建设项目内控制度、可行性报告及报批手续予以综合审计;审计建设工程预算造价、施工以及竣工结算等内容时,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审计原定工程量与结算工程量之间是否对称;审计财务审批手续;侧重审计资金使用效益评价;认真执行审计回访制度。同时,各种网上支付等交易,也将成为审计内容。会计信息化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也要求审计技术必须提高。借助信息技术科学实施审计,已经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方面获得了良好效果。因此,对原有审计软件实施科学优化、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软件进行开发,才能够有效发挥现代审计的作用。

4.创新审计内容与层次

固定资产投资是国家公共财政投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财政审计重要内容。因此,公共工程项目也应成为投资审计重要内容。投资审计内容实施创新必须以国家财政资金项目审计为基础。首先,应该将基础性与公益性公共工程以及国家财政重点建设项目,作为投资审计内容。其次,经济运行中热点与难点问题,应是投资审计内容之一。第三,受到社会普遍关注问题也应是投资审计内容。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减少违纪违规现象发生。审计内容应逐渐倾向于效益性审计以及国家财政资金项目审计。其中,环境效益审计将是审计重点之一。同时,投资审计在深度与广度上也将有所突破。它不仅把财务收支审计作为一项审计重要内容,而且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也将作为审计重要内容之一。建设工程中违纪违规行为也纳入投资审计之中。这样,投资审计层次才能逐渐向宏观方式进行转变。

5.创新审计制度

审计制度只有适应社会经市场济发展,才能够有效发挥其监督、评价以及鉴证作用。因此,创新审计制度更应体现法律公开、透明以及公正等原则。首先,新投资审计规则必须体现WTO规则精神。其次,有效协调与统一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及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第三,对投资审计管理以及工作人员行为进行规范。

6.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力度必须强化

首先,宣传力度应强化。在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时,借助国家政策与法规,有效保证审计机关占有主导地位与权威性。其次,项目前期与项目预算执行两种审计应相互结合实施,项目竣工后结算一定要进行审计,重点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全面审计。第三,实施审计员派驻制度。针对国家重点投资项目,应在建设项目决策、施工以及竣工等每个阶段都要实施审计。

7.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只有具有高素质、专业技术知识以及相关知识,才能够胜任审计工作。同时,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员不足等情况,必须采取一定措施。首先,借助增加编制,引进专业及复合型人才。其次,采取继续教育与奖励相结合的措施。借助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知识与技能,并更新审计人员观念;借助奖励措施,激励审计人员认真工作。第三,实施资源整合。科学合理引进中介机构参与审计,并创建外部人才库。

第3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 投资审计

随着企业内部审计事业的纵深发展,企业固定资产审计已不仅仅局限于对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日常固定资产的审计,而将其触角深入到固定资产投资控制的全过程。它与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各环节专业管理日益紧密,使全方位的固定资产投资控制力度更大,效果更佳。

一、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内部审计的具体内容

事前审计内容主要包括投资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设计任务书阶段、选择建设地点阶段和编制设计文件阶段。在事前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主要通过对国家有关政策的掌握对拟建项目进行实施前的效益审核、法规执行情况的真实性、各种报批手续的可靠性及设计文件的完整可用性实施审计。例如,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审计人员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独立、系统、科学地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调查研究,以避免以往经常出现的下属单位“为争投资而立项,为项目可行而可行”的不正常现象。

事中审计主要包括投资项目建设前期的准备阶段、编制基建计划和年度计划以及建设实施阶段。由于建设前期的具体实施绝大多数是由工程而实现的,故我们将投资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阶段也纳入了事中审计的范围,原因是这一阶段包括了征地拆迁及三通一平工作和设备、材料订货和施工招标投标工作。审计人员在这一阶段工作中,应根据投资的多少和规模的大小,审查全部计划和年度计划的可行性。其中包括资金到位率、主要设备订货到货保证和招标投标工作中对标底的审查及是否有作弊行为。

最后一个步骤即为事后审计,这是目前在全国已经普遍采用并实施的重要工作,也是投资控制领域汇总一项最为关键性的工作。在这一工作中,审计部门主要是参与项目的竣工验收,主要对固定资产的形成、概算的执行情况、基建投资的结算进行审计。重点是对投资项目结算进行审计。

二、结算审计是固定投资内部审计的关键环节

投资项目结算审计具有专业性强、内容多、难度大等特点,同其他审计在内容和方法上都有所不同,掌握恰当的审计方法是搞好投资项目结算审计的重要一环。

1. 分析施工图纸,领会设计意图

投资项目审计首先要熟悉图纸,确定施工图设计是否合理,标注的工程量是否准确,是否按图纸施工,工程内容是否完成等。有些工程因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或更换材料的,应从实际出发,按实际施工内容结算。其次,要对图纸认真审核,确认是否为竣工图。第三,要审查施工洽商变更与图纸是否相对应,有无矛盾之处。第四,要深入现场,准确掌握设计修改、施工变更洽商要点,加深对设计意图的认识、掌握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

2. 深入实际,核实核准工程量

工程量是计算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因此,核实核准工程量是工程结算审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核实工程量一是要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二是要审查实际工程量与结算书工程量是否相符,要注意施工单位有无不顾实际,故意夸大施工难度,加大工程量,增加结算费用的情况;三是要审查有无重复计算工程量的问题;四是要审查是否有借他人完成的工程报结算的情况。

3. 审查使用定额与文件汇编是否恰当

在确定工程量的基础上,要认真核对定额套用是否合理。要把好这一关,就必须研究吃透有关定额说明,掌握各单项工程所适用的定额子目和定额直接费。审计时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审查有无乱套定额,混用新建与修缮定额的情况;二是审查有无穿插使用定额及高套定额子目,有无将土建施工放在安装施工中,特别是将人工项目套用安装定额等问题;三是审查使用文件汇编是否符合规定,要特别主义是否使用了已作废的文件或混淆结构类型、滥用调价系数增加结算费用的问题;四是审查工程内容是否名副其实,有无定额子目与单价正确,而与完成的工程内容不符;有无定额子目与工程名称、工程内容相符,而定额单价不符;有无低工程量套高工程量,低面层材料套高面层材料定额子目,现浇钢筋砼构件套成品构件,一般材料套高级材料等情况。

4. 审查材料价格、用量,按实计算价差

建筑材料是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有些施工企业为了多计工程价款,往往在建筑材料上做文章。因此,在审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审查材料价格。有的施工单位虚报材料价格;有的以次充好,三级品按一级品计价;有的在当地采购材料,却出具外地采购发票,多计价差和采保费。二是审查是否存在施工单位将建设单位委托购买的材料列入工程成本,并计取各项费用。三是审查是否按规定计算材料价差。四是要对主要材料用量进行计算核实,按实计算价差。

5. 严格审核施工合同,正确处理纠纷

施工合同是确定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权利义务的规范性文件,也是工程结算的法律依据。在审计时要对合同条款,严格审查各项施工内容。一是核准工程结算范围。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把握总包和分包的工程范围,严格区分总体工程与单个工程的施工范围,并分清各阶段的工程项目,才能顺利地进行工程结算审计。二是确定施工工期、正确进行索赔。要严格审核开竣工日期,区分合同工期、定额工期、实际工期的界限,以及工期在决算调价中的应用,对延误竣工工期的,要按合同条款向对方提出索赔要求,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三是确定施工承包方式。承包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实行一次性承包方式,包死工程造价,不另算材料调价,风险一次打入结算;有的是轻包工,只包工不包料,仅取劳务费;有的则采用当地定期公布的材料调价系数方式承包,结算随调价系数的变化而变化。四是审查合同其他条款的落实情况。如有的工程规定了质量标准及不达标的罚款数额,审计时遇到不达标的,应按合同规定扣下质量罚款。

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已渗透到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切领域。它对外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伤害,对内抑制各种违法行为,有效地保证了企业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4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 企业管理 财务管理

日益加快的经济全球化步伐使得各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日趋激烈市场竞争给企业创设了快速发展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挑战,变化莫测的潜在风险如影随形,想要实现企业的稳步发展,需要在努力扩大市场的同时节约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生产中所使用的设备越来越现代化、智能化,这就使得固定资产在企业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基本建设费用越来越高,固定资产投资能否按照预计标准逐步有序地获得回报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分析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其解决对策,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相比于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其它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有着鲜明的特点:

(一)作用时间长

固定资产管理通常是在企业建设初期就已经开始,并且贯穿于整个企业发展过程中,包括投入使用过程中的各种维修、养护工作和检查盘点费用。固定资产是整个企业的命脉所在,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和前提条件,其影响可连锁作用至企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范围广、作用时间长。

(二)风险性高

因固定资产涉及金额大、影响范围广且一次投资作用时间长的特点,固定资产投资潜在风险较大,特别是在企业现代化脚步不断加快的情形下,对产品加工精度和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配套设备越来越先进,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企业必须大幅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才可能为生产发展创设有利条件。而高度自动化的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其产生的影响、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这些因素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投资风险重视度不够

就目前情形而言,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未能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整体规划,作为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认知程度不够,管理理念依旧受传统观念的桎梏,忽视了企业现代化所带来的巨大改变,致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能得到有效落实,企业财务部门只是简单地对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并未对其投资走势、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固定资产管理未能实现部门化、专业化,分工模糊,各项职责不能落实到人,给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带来了潜在威胁。

(二)缺乏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管理制度漏洞百出,管理模式陈旧,致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草率,这种现象在大型企业中时有发生,由于企业规模大、部门多、需求设备量大,很多设备资源难以得到及时协调配置,加之大型企业资产集中管理程度较低,在进行某项固定资产投资时,时常会出现因各个部门间未能得到有效沟通而重复购买的现象,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浪费和闲置;同时,企业在投资前市场调查力度也往往不够,不能科学把握市场规模、客户需求,导致大量资金盲目投入,成本回收周期长,企业资金运转不灵的严重后果。

(三)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够规范

目前大部分企业财务部门都会对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但由于重视程度较低和制度的不完善,会计核算大多流于表面,仅对固定资产总账进行呈现,没有明细分类账,有账无证的现象屡见不鲜,捐赠资产通常不会被计入核算,使得账面存在许多漏洞,助长了腐败行为的滋生;同时,对于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也不明确,有些企业对于上级分发的固定资产不入账也不进行折旧,有些企业为了伪造经济效益,对于生产过程中设备的损坏、折旧程度故意少报或是干脆只字不提,甚至部分企业惯于一锅烩的报账方式,若不核算就全部不折旧,若要进行汇报就全部算作折旧处理,这种行为给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监督力度不够

由于来自企业内部的各方面因素导致部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监督水平远远不达标,由于认知度不够,审计部门往往不会将固定资产管理审查纳入工作范围,特别是对于设备折旧和报废资产的处理,这种情况使得腐败行为极易产生,例如采购过程中,采购专员与供应商串通,故意抬高价格,以次充好,或者是资产发票价格与实际价格不等,不仅造成了企业的财产损失,还给产品质量埋下了安全隐患,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

(五)固定资产存在浪费与闲置现象

固定资产浪费与闲置现象一般见于大型企业中,如前文所述,主要来源于决策失灵、盲目投资,还有一种可能是企业发展重心的转移,例如许多企业为寻求廉价劳动力和市场资源,将企业生产总部实施转移,而原厂设备则被闲置,时间一长,便造成了许多无形浪费与损失。

三、针对目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树立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意识的提高体现在企业内部多个层次中。

首先是管理层的重视程度,作为企业工作和发展方向的决策者,管理层必须对固定资产管理和投资风险有着明确的认知,从整体上把握全局、统筹兼顾,确保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落实提供各种保障;然后是基层工作人员意识的提升,包括会计核算专员和资产管理部门,应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对所负责的工作尽心尽力,保证固定资产的每一次折旧、维修和养护行为规范,账目合理;同时,审计部门也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力度,以科学审查促进工作。

(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制度是有序生产的基础保障,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的预算、采购、审批、处置、养护、维修乃至最后的报废处理,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要有较为细致的规定,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规可循,促进管理的透明化、规范化。对于固定资产,资产管理部门应专门设置一套账簿,并进行科学分类,对于固定资产的购入、折旧、报废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实现资产使用全过程的跟踪,并且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妥善保管,定期盘点清算,将管理工作分化至日常工作中,避免一次性大盘点带来的工作压力造成的核算失误现象。

(三)提高相关人员专业素质

为了深入贯彻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除了提高相关工作人员意识水平外,还必须对其专业素质进行培养和审查,不仅面向资产管理人员和固定资产维修人员,还包括会计核算专员和审计人员。确保资产维修人员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对于设备出现的故障能够及时妥善处理,并且要培养其风险预测能力,防患于未然,为固定资产正常运转提供有力保障;而对于会计核算专员,应要求其充分熟悉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和固定资产核算手段,以便其科学高效地完成资产账目计算,为管理和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对于审计部门,需要其充分发挥自身的风险预测作用,根据预期的固定资产经济效益和实际投资效果进行分析比对,提出建议,尽量规避潜在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地回收投入资本。

(四)拓宽固定资产投资渠道

此外,为了降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可考虑多种投资渠道的综合运用。立足于内源融资,尝试进行外源融资,如近些年逐步推广的“BOT模式”的运用,可以缓解企业投资压力,实现资金的灵活运转,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互用性; 跨部门协同; 项目代码系统; 证照共享系统

中图分类号: D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4)01-0051-05

一、“协同性”政府改革与电子政务

“协同性”是当今公共管理的核心命题,它源于生产者社会向顾客社会的转变。[1] 如果说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各国普遍推行的行政改革是以强调效率和政府回退为核心,那么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国家涌现出的新的改革趋向则将注意力又转回了公共部门本身,“人们关注的焦点又开始从效率转向政治回应性”。[2] 以英国“协同政府”(joint-up government)、“整体政府”(holistic government)的改革为先导,新的改革强调公共部门之间的合作互动,力图“超越以往只关注以功能导向的预算、目标、激励、机构管理和责任机制方面的改革”,[3]30 它的内容可以包括“中央行政部门不同政策领域之间日益增加的横向协作、部委与其机构之间的内部纵向协作以及地方机构在提供公共服务时进行的协作”;[4]83 它的目的是“整合相互独立的各种组织以实现政府所追求的共同目标”,[5] 追求包括在政策制定、机构内部和机构之间、财政预算以及信息系统上的整合,以此打造以包容性(inclusive)和整合性(integrated)为特征的“整体政府”。[3]30 这场以强调“协同”、“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趋势不仅在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被称为新公共管理改革先锋的盎格鲁——撒克逊国家非常明显,而且在其他并没有致力于推行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国家日益显现。[4]83

公共部门改革的实践引发了学界对于协同和合作问题的关注。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不断有学者对政策整合、部门合作等问题进行研究,出现了同“协同”(Joint-up),“整体”(Holistic)相类似的一系列表述,如“跨部门合作”(Cross-agency Collaboration)、水平化(Horizontal)、伙伴关系(Partnerships)、一站式窗口(One Stop Window)、网络管理(Network Management)以及交叉议题(Cross-issues)、政策整合(Policy Integration)等,旨在解决由部门分割、职能划分带来的政策、服务碎片化的问题。[6] 这种“协同性”政府改革的内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理解。广义的“协同性”指的是政府、市场和社会各个组织或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是超出了政府本身而涵盖企业、非政府组织、社区等多元化现代组织形态的一种协同;而狭义的“协同性”则仅限于政府本身而言,指的是政府内部各个部门或者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之间形成的一种跨部门协同。本文所要研究的电子政务中的跨部门协同,主要是基于狭义的“协同性”概念。下文所列举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行政审批活动就是一种政府内部各个部门所共同完成的一种行政事务。

在推动政府部门协同办公、增进政府整体性方面,政府事务的信息化和电子化建设是重要途径之一。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实现政府内部跨部门信息、资源与业务的整合和共享,为实现跨部门的网络化协同办公,为实现构建一种整体的政府管理范式和公共服务递送方式,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实现方式。[7] 电子政务(e-Government)作为依托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行政管理模式,能够对内打破行政主体之间纵向和横向的壁垒,实现信息无缝隙快速传播,对外消除行政主体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终结行政主体的信息垄断地位,使得多元化的行政治理模式取代单一制行政管理模式成为现实。[8] 它的实质是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的优化重组以及政府工作流程的电子化,超越信息、资源和事务分割,形成一种协同、高效的政府运作模式。[9] 可以说,电子政务的技术属性决定了它天然地对增进政务协同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在实际的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要实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与资源的无缝隙快速传播,必须先使得各个机构所使用的系统和应用技术在标准和规范上达成一致,而这就涉及到电子政务中的互用性问题。

二、电子政务中的互用性

所谓互用性(interoperability),指的是不同的系统和组织机构之间相互合作,协同工作(即互操作)的能力,因此又被翻译为协同工作能力、互操作性等。在技术层面,互用性指的是两个软件实体之间交换功能和可解释数据的能力,它包括四个必要条件:通信、请求生成、数据格式和语义(communications, request generation, data format and semantics)。[10] 由于信息或数据的共享是任何整体、协作的系统和组织的先决条件,互用性在组织层面可被定义为“能够交换信息并且相互使用被交换信息的能力”。[11]

在Layne和Lee提出的著名的四阶段发展模型中,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与纵向及横向整合相关,而在系统整合背后的更深层次,部门间的协同与互操作是本质核心,[12]这使得互用性一直以来都是电子政务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Luis Guijarro指出,互用性的含义包括组织互用性、语义互用性、技术互用性三个层面。组织互用性涉及组织各个部门交换信息的协同性,以及为达到这种协同性的组织内部结构和过程;语义互用性指的是确保交换信息的准确内涵能够被其他接收者准确理解的能力;技术互用性则是包括公开接口、数据整合、交互服务等多个技术领域。[13]Hans J.Scholl& Ralf Klischewski以“需要-期待”理论(needs-and-wants theory)为基础将电子政务中的互用性分为治理、经济、组织、信息技术四个层面,指出了电子政务互用性所存在的约束和挑战,并试图提出一个关于互用性的研究框架。[14] Gottschalk在2009年提出互用性成熟度模型,将互用性分为计算机互用性、流程互用性、知识互用性、价值互用性和目标互用性五个层次。[15]

在实践层面,美国政府于1999年率先提出联邦组织架构(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FEA),并试图从绩效、服务到业务、数据构建一个能够实现充分协同的架构,[16]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陆续构建了相关架构体系。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出版的《电子政府互用架构(第11.0版)》中,将电子政府互用架构定义为“提高政府部门之间和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电脑系统的互用性,促进政府推行以顾客为本位的综合式公共服务的策略”;[17]1并将其功能阐释为“界定了一套规格,用以促进政府各部门所提供的服务的整合性。综合有关标准于同一架构下,可让系统管理及开发人员有一个单一的参考依据,以参详推行电子政府服务时须依从的互用标准”。[17]1

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政府就开始关注信息化,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2002年中办、国办下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17号文件),正式将“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确立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战略。随后,200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及200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都涉及到电子政务的相关内容。[18] 另一方面,电子政务的发展确实引起了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投入大量财力进行信息化建设,比如政府域名网站、政务呼叫中心等。然而,由于前期建设中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部署,缺乏对互用性和部门协同的认识,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出现了诸如“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等问题,使得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出现了严重的阻塞。为了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国家已经开始了对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和标准化的建设工作。[19] 笔者试图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网上行政审批为例,来说明电子政务中的互用性对于实现政府跨部门协同,进而阐释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绩效水平的重要意义。

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网上行政审批中的互用性与跨部门协同

(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行政审批工作的特点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就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的项目,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涉及范围广泛,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每年都要有一定数量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由于特定的制度遗产和发展路径,财政刺激计划在我国经济的宏观调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这些宏观调控的贯彻执行是通过投资项目的审批来完成的。由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行政审批是政府调控经济的基本手段,政府行政审批效能的提升对于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政府行政审批工作的重要内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行政审批有着区别于其他事项行政审批的内在特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牵涉到的管理部门多,其行政审批工作信息量大、程序复杂、周期较长。[20]

以通过土地公开交易市场取得土地开发权的内资企业投资项目的行政审批办理流程为例:

1. 项目单位应在土地公开交易市场通过公开交易的方式取得土地开发权,并获得由国土部门核发的土地成交确认书。在这之后,项目单位可以同时办理项目立项、规划设计方案、初步设计及用地的相关手续。其中立项相关手续包括办理建设项目核准或备案、环境影响评价审查;规划设计方案及初步设计相关手续包括设计方案的招标,规划部门在设计方案招投标过程中的备案监管或咨询服务,同时将监管结果或咨询服务意见根据需要有选择地抄送公安交通、市政管理、消防、人防、体育、水务等部门;用地相关手续包括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土地出让许可等。此后,项目单位需要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相关手续,涉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年度投资计划。接下来,项目单位需要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相关手续,包括移伐树木许可、占路许可、掘路许可、移植古树名木许可等。[21]

由此可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行政审批具有如下特点。

(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涉及多种事项要素,而不同的事项要素的行政审批权限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这就导致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行政审批是一个多部门参与的行政管理过程。以北京市为例,就至少涉及市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建委、规划局、国土局等多个委办局。而在行政审批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审批信息是繁多而复杂的,既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建设内容、项目分类这样的项目信息,也包括申报、受理、审批、送达等业务事项审批信息。

(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行政审批的周期较长。一个项目从提出项目建议到办理项目立项、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土地预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到最后的建设工程施工许可,需要持续一段较长的周期,有的项目仅立项审批的时间就不止一年。

(3由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自身工程内容复杂、程序繁琐、周期跨度较大等特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内容调整及设计变更频繁。根据相关规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立项后不得随意调整或变更相关项目内容,比如建设规模、投资额、项目功能等等。然而,由于项目单位面对的是审批权限分散的政府各个部门,而部门之间缺乏联动性的监管机制,致使针对项目的后续实施和管理失去了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手段。这不仅影响到立项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直接关系到政府对于项目在立项之后的事中、事后监管效果。

固定资产投资行政审批所存在的这些特点,使得审批过程中如下几方面的改善尤为重要。项目涉及要素分属不同部门,各部门职责分工不同,这就必须推进政府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程度(见表1)。例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行政审批所涉及的不同部门之间审批信息的关联程度很高,某一部门的审批信息可能是另一些部门审批的前提和依据,这就凸显了信息共享的必要性。

2. 由于审批周期较长,能否提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行政审批的行政效率就成了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审批周期较长的一个直接后果,是政府通过行政审批实施宏观调控职能时容易出现调控效果的滞后,而行政审批效率的提升将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改善。

3. 亟需针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全过程动态监管,而全过程动态监管的前提是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办公。目前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基本处于“重建设、轻管理、少论证”的状况。这一状况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投资决策水平的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项目的事后控制和监督作用的发挥。全过程动态监管可以解决诸如投资失控、建设周期和质量难以保证、投资效益难以按预期有效发挥、甚至滋生腐败的问题。

(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网上行政审批中的项目代码、证照共享系统

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而言,行政审批的信息化建设有助于优化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提高审批质量和办事效率。作为政府事务信息化的重要途径,网上行政审批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和重要手段。所谓网上审批,是指运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对申请、审核、决定、监管等项目审批过程的手段、方法以及流程进行改造和整合,以达到创新工作流程、降低项目审批成本、提高办事效率的目标。[22] 网上行政审批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包括审批材料电子化、审批流程电子化流转、审批信息共享、审批事项跟踪办理等多个功能模块。[23] 本文仅以项目代码、证照共享系统作为阐述网上行政审批建设的切入点,试图具体地探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网上行政审批中的互用性与跨部门协同问题。

所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代码,即赋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某级行政区划范围内唯一的、终生不变的识别标识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代码管理系统,则是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提供项目代码赋码、代码信息管理等服务的信息管理系统。项目代码应用主要包括赋码和用码两方面工作。首先,发展改革部门、经济信息化部门、建设部门应在项目立项(审批、核准或备案)阶段对项目进行赋码。赋码单位指定人员在收件时录入前置环节审批的批准文件号,确保前置环节审批事项信息与项目关联,赋码相关信息通过数据交换系统或手工录入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其次,对于已赋码项目,各相关单位在审批完成后在本单位出具的,有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主要环节、节点上的批准文件或意见函等文本上统一打印项目代码识别的二维条码信息。通过赋码与用码工作,同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涉及不同部门的审批信息都关联在唯一的代码中。通过代码系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项目信息以及业务事项审批信息都可以进行查询和管理,提升了网上行政审批信息的互用性,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和监管的改善都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证照是行政机关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做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向申请人颁发加盖本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许可证件。证照在政府部门间和社会中有广泛的共享应用,工商执照、身份证、建设项目立项批复都是证照。而所谓数字证照,就是指采用数据电文(包括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信息)形式存储管理的行政许可证件。而数字证照服务系统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建立一整套完备的与纸质证照发放同步的数字证照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纸质证照与数字证照的同步发放、在线查询、联机校验、联机交换等功能,从而在网络上实现政府部门之间审批证照类与文件类审批结果的跨部门共享交换和有效性查验。数字证照系统由一个注册服务中心、一套数据交换系统和若干个服务节点、业务集成接口四个主要部分组成,采用“统一规划、统一注册、分布部署、分布管理、全网通行”的部署原则,形成一套数字证照服务网络。其中数字证照注册服务中心负责对全网的服务节点进行注册管理、运行监控、牵头制定全网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数字证照服务节点部署在各委办局,由一个数字证照节点服务子系统和一个基础证照库组成,用于管理证照数据及信息共享应用;业务集成接口是数字证照节点服务子系统和各部门原业务系统的衔接集成接口,负责生成基础证照库的内容。这一数字证照系统可实现证照数据查询的基础服务,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其他服务,例如数据比对、数据回填和数据交换服务等。

如前所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行政审批涉及多个管理部门,程序复杂,所产生的审批信息量较大。以行政审批当中涉及的证照为例,一个完整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行政审批流程就会涉及诸如规划意见书、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书、项目可研报告、项目建设用地批准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种类繁多的证照。通过数字证照服务系统,可以将所有的电子证照类文件进行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查验,并利用项目代码系统串联和整合某一项目的所有审批信息,从而极大地方便了对于项目信息的管理和使用。

(三)项目代码、证照共享系统如何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行政审批中的互用性与跨部门协同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行政审批效能的提升,关键点在各个部门之间能否共享审批相关信息,而项目代码、证照共享系统作为突破口可以很好地提升相关信息的互用性,促进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信息监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行政审批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信息主要包括两部分,即项目信息和业务事项审批信息。其中项目信息是描述一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基本特征的相关信息,如项目名称、项目代码、建设单位、建设地点、建设内容、项目分类、项目类型等。而业务事项审批信息则是反映一个业务事项在各进驻单位进行申报及审批情况的相关信息集合,由各进驻单位在业务事项审批过程中产生,主要包括申报信息、受理信息、审批信息、审批结果信息、送达信息等。

作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某级行政区划范围内唯一的、终生不变的识别标识码,项目代码可以将项目审批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项目信息及业务事项审批信息进行有效的串联,从而方便信息的查找、管理和监察。与代码系统相配合,数字证照系统可以在实现各部门证照数据标准化的基础上,提高审批信息档案化和集约化管理,从而服务于联合审批和证后监管。具体而言,项目代码、证照共享系统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有效提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行政审批中的互用性与跨部门协同能力。

1. 推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行政审批信息的标准化和有序化,提高审批部门之间信息通信的互用性。随着各行政部门网上审批的深入,审批信息管理已经实现电子化,但由于各部门审批结果存储缺乏标准,致使部门间信息交换仍多为纸制文件,没有实现纸制文件和电子文件共同发挥作用,阻碍了电子政务效能的发挥。通过建立数字证照服务系统,对于审批结果信息引入档案化管理理念和方法,实现审批结果向数字证照的转化,保障数据的齐全、完整、真实和长期有效,解决数据质量问题。而项目代码系统则通过赋予项目的标识码将与项目有关的所有信息串联和整合在一起,使得繁杂的项目信息和审批信息有序可查,极大地方便了跨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信息监察。

2. 在实现信息互用性的基础上,推动行政审批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政府行政许可的重点是“审”和“批”。“审”主要是行政相对人提交的材料或行政文书的真实性,“批”主要是在“审”的基础上根据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的发展环境等多种因素,做出科学的决定。而“审”和“批”都是在项目相关信息标准化且能够获得的前提下才可以实现的。通过项目代码和数字证照服务系统,各级政府行政审批部门可在线查询发证机关的证照数据库,快速掌握某一个项目的前置审批结果信息,并可根据该信息启动后期工作,为“怎么审”和“该不该批”这两个重要环节提供有效的应用支撑,大大提高办事效率。在并联审批的过程中,部门之间对于前置审批结果信息的及时而准确的掌握是启动后续审批工作的前提,这时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就显得十分重要。

3. 在实现信息互用与共享的基础上,促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行政审批事后监管所需的跨部门协同。为了维护经济社会有序发展,政府部门在市场监管中,需要检查企业和个人取得资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这需要准确获得审批管理部门的相关信息。通过项目代码和数字证照服务系统,监察部门可以通过代码跟踪查询某一项目的所有项目信息和审批信息,实现跨部门审批结果的批量分类共享,为提高政府对于市场监管的质量、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打下良好的数据基础。

政府事务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政府的跨部门协同,但其前提是电子政务中互用性的实现。本文试图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网上行政审批为例来说明互用性的关键作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行政审批直接触及各部门的核心职能和业务,涉及面广,信息量大、程序复杂、周期较长。基于这一内在特点,审批部门之间的信息互用性便成了推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行政审批的关键点,而项目代码系统和证照共享系统作为突破口,可以从加快审批信息标准化与有序化、推动协同办公与项目监管等方面,整体提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行政审批效能。对于这一具体领域的网上行政审批改革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子政务建设是如何改善政府管理活动的。

参考文献:

[1]〔美〕拉塞尔·M·林登.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3:5.

[3]陈铮.“合作政府”:英国行政改革的新走向[J].东南学术,

2002,(5):30.

[4]〔挪威〕Tom Christensen, Per Laegreid,后新公共管理——作

为一种新趋势的整体政府[J].张丽娜,袁何俊,译.中国行政管

理, 2006,(9):83.

[5]解亚红.“协同政府”:新公共管理改革的新阶段[J].中国行政

管理,2004,(5):58.

[6]刘伟.西方政府改革运动实践模式演变的回溯分析——基于

新公共管理运动演进视角的考察[J].理论与现代化,2008,(1):20.

[7]蔡立辉.基于电子政务应用的行政流程再造:问题与对策[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7,(3):29-30.

[8]熊宇.电子政务:多元化治理视角下行政管理的新模式[J].四

川师范大学学报,2013,(5):11.

[9]毕建新、朱淑媛.电子政务与政府业务流程再造[J].现代情报,

2004,(4):13.

[10]T.J.Mowbray, R.Zahavi, The essential CORBA, John Wiley &

Sons, 1995.[J]// Luis Guijarro. Semantic interoperability in eGov-

ernment initiatives. Computer Standards & Interfaces,2009,

(31): 174.

[11]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Council Direc-

tive 91/250/EEC of 14 May 1991 on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computer

programs [Z]. 1991.

[12]Karen Layne, Jungwoo Lee. Developing Fully Functional E-Gov-

ernment: A Four Stage Mode.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2001, 18(2): 122-136.[J]//张楠,孟庆国,郭讯华.电子政务研

究回顾1999-2009:基于SSCI文献的分析[J].公共管理评论,

2010,(00):158.

[13]Luis Guijarro. Semantic interoperability in eGovernment initia-

tives[J]. Computer Standards & Interfaces,2009,(31):178.

[14]Hans J. Scholl, Ralf Klischewski. E-Government Integration

and Interoperability: Framing the Research Agenda[J].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07,(30):889-920.

[15]Gottschalk P. Maturity levels for interoperability in digital gov-

ernment[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2009, 26(1):

75-81.

[16]CIOC,Federal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Council. Federal ente-

rpri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Z].version 1.1.(1999-09-01).

[17]Office of the Government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The HKS-

ARG Interoperability Framework version 11.0(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EB/OL].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gcio.gov.hk.(2012-12):1-1.

[18]吴昊,孙宝文.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实证

研究 [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9,(5):127.

[19]贺炜,刑春晓,杨吉江.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

程——英国电子政务互操作框架分析[J].电子政务,2006,(4):6.

[20]《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审计案例研究》课题组.固定资产

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中国经验的

实证研究[J]. 财务与金融, 2010,(4):21.

[21]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程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

室.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本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办理程

序的通知(京政发[2005]15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市编办等部门关于梳理和规范本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办理

流程意见(试行)的通知(京政办发[2006]40号)[EB/OL].北京

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办理指南(2007-06)[2013-10-25].http://

/gb/manageArticle.do?method=mainLi-

st&catalogCode=100045001.2007-06.

[22]张千帆,殷程亮.网上行政审批系统研究[J].商业研究,2005,

(24):48.

第6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特点范文

摘要固定资产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本之一,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劳动手段,体现着企业的运营能力、生产规模以及科技含量等诸多经济指标。但从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现状来看,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将对我国企业固定资产内部管理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期为我国各类企业早日构建一套科学的、完整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内部控制体系探究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时间超过一年以上的,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形态的资产,如房屋、建筑物、机械设备、运输工具以及直接用于生产经营的有关设备和器具等。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固定资产就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和赖以生存发展的资本。从会计专业的角度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具体包括生产经营用用和非生产经营用用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出租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以及经营性租入固定资产改良等诸多类型。

一、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化商业合作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固定资产逐渐呈现出多种形式,在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意义显得更加突出。

第一,加强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整体资产安全、可靠的关键。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科学、完整和有效的固定资产控制体系,有利于将企业财产和物资纳入到一个安全管理的系统,通过加大对各部门、各环节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来降低企业的财产损失风险。从这一点来说,加强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整体资产安全、可靠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加强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是企业作出正确经营决策的基础。长期以来固定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企业一项长期资产,属于一项资本性支出。企业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必须考虑到本企业的固定资产情况,因此,通过建立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本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制定与执行过程的高效率,避免了盲目性、减少了决策失误风险。

第三,加强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若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运作,就必须在项目投资、经营成本以及利润分配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自我约束,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制。只有在这样的内部控制体系下进行生产经营,才能在当前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加强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正确自我定位的根本,也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二、我国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发挥机械设备的利用率,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对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据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制度没有建立或不完善。重大的固定资产投资一言堂,导致集体决策成为空话,各部门和岗位职责权限不明确,在工程的立项、招标、造价、建设、验收等环节中,可行性研究与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竣工决算与审计等不相容职务未分离等原因,最终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控制不当。有的项目一哄而上,由于供过于求,产品积压严重,导致生产装置停产无法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造成重大的投资损失。

第二,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固定资产比较繁多,并且各自在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有的直接用于生产过程,有的则仅仅是为生产过程服务。因此,企业固定资产控制是一项比较复杂和长期的工作,它需要一套科学有效地管理机制为依托,但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管理部门并没有形成这一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领导以及管理层对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缺乏管理意识,没有制定使用安全操作规程,没有制定保管安全防范措施,没有建立维护基本规范。由于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导致无证操作,随地摆放,随意拆卸等不当行为的经常发生,使得固定资产过早报废,甚至发生丢失、损毁等现象。在这样的管理环境下,渴望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管理活动是不现实的,直接影响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三、关于构建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对我国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除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应当提高对固定资产严格控制的思想认识深度和重视程度外,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严密的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建立职务分离和授权监督机制

针对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固定资产内部管理混乱的特点,要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秩序性和科学性,就必须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职务分离和授权监督机制。首先,企业要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职务分离制度,进一步明确企业各部门及各岗位的职责权限范围,强化各办理固定资产业务部门和岗位之间的有效制约与监督。比如,固定资产的使用、审批、购建和验收部门之间,应各尽其职,加强彼此之间的监督,这样才能保证该过程的安全有序;其次,企业要建立固定资产业务授权批准机制。通过加强对固定资产业务流程的授权批准,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明确投资预算编制和审批程序以及各级部门和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有效规范固定资产管理行为,在制度上对固定资产购置、维修、转移与处置等控制行为提供了有效地保障。

(二)建立严密的固定资产购置管理机制

企业固定资产购置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固定资产预算管理、购建和验收三个环节。第一,固定资产预算管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更高的利润,追求价值最大化,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将企业的革新与新技术产品的使用相结合,因此,新固定资产的投入必不可少。固定资产预算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必要时企业还应当组织第三方对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预算进行分析;第二,固定资产的购建。这是固定资产购置管理过程的关键,必须要在企业的固定资产需求、购建、财务、审计等部门共同的权衡下,才能签订固定资产购建合同(包括价格对比、信誉对比以及性价比等方面);第三,验收。在固定资产购建后,为确保固定资产的数量、质量等与要求相符,必须由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需求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共同进行验收。同时,对于那些技术性要求比较强的固定资产,还应当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并提出管理意见。

(三)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维护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维护管理机制是保证固定资产正常运行的关键。生产、安全部门制定安全操作规程,要求操作人员正确使用,防止事故发生。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制定固定资产保管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丢失、损毁等现象。财务部门应每年组织各相关部门联合定期清查,对固定资产损失责任人要追究责任,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保证账实相符。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应负责定期维护保养,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对于需要维修的固定资产还应及时提出申请,经管理部门审批后,进行维修,大修等达到招投标标准的,要按照招投标规定程序执行,在及时维修和更换,保障生产经营顺利进行的同时,也要节约维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处置与更新机制

在经过长期的使用后,固定资产(机械设备、厂房等)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耗损,因此需要进行及时处置和更新。首先,老化或残损的固定资产处理应由专门的管理机构独立完成。整个处理和更新过程应当在严格的审批程序下进行,对于报废或需要处理的固定资产种类和数目应当制定清单,说明处理理由、收回价值等内容。固定资产的处置应当选择最佳方式,以实现最大限度收回处理款的目的,而且处理方式还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和授权后方可确定。对于那些数量较多、价值较大的固定资产处置时,应当在企业集体合议后方可做出处理决定。

以上是一套比较完整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实际上它也同样适用于行政和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如果在各项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都能严格按照上述管理体系进行操作,相信一定能够实现固定资产安全、有序的管理目标。

结语:总而言之,固定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努力构建一套科学、严密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从而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召美.煤炭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的改进.现代审计与会计.2010(07).

[2]黄红星,陈伯军.我国新时期通货膨胀的特征研究――基于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的分析.武汉金融.2011(04).

第7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特点范文

1 油田企业固定资产构成现状与特点

1.1 地域分布广、产种类多、规模大

油田属于矿产采掘业,其下属企业的分布非常分散,从地域来说,既有跨县区、跨省市的,也有分布在海外的。固定资产所处的环境和场所也各不相同,有室内、室外的,也有分布在野外、沙漠地区。可以说,油田固定资产的分布特点是“点多、面广、战线长”。

1.2 固定资产是油田企业资产构成的主体

油气资产中油井、站点密集,分布地域广阔,管线交错,散布在几千平方公里的油区面积上。如图1所示,以胜利油田为例,可以看出2005-2009年6月份期间固定资产在油气总资产构成所占比重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这决定了固定资产是油田企业资产管理的重点。

除此之外,由于油气开采属于高危险行业,在油气开采过程中,要严格按照H SE 管理体系对污水、废气的排放进行严格的管理,这就要求在固定资产使用中确保安全和环保。另外,油井以及地面设施等大量资产的使用年限要由地下资源量和资源可开采年限来决定。所有这些均构成油田企业固定资产的特点。

2 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2.1 当前油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作为油田持续生产和经营的实物载体,是油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在为油田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提高企业竞争力、拓展业务空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固定资产管理也因此而显得日益重要。

多年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直是油田企业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一方面,油田企业的资产具有存量大、分布广、类型多、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另一方面,部分企业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配套制度不到位,有效措施不到位,甚至人员不到位,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条块分割,重购轻管,账账、帐实不符,固定资产流失现象存在,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低下。

2.2 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2.2.1 效益观念淡薄,管理粗放,导致资产利用率低

资产管理主要集中于资产的后期管理和实物管理,对资产的前期配置、后期绩效评价以及对资产的价值管理等重大问题长期缺乏研究。个别单位领导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存在着“居家过日子,宁可用不着,样样不能少”、“重取得,轻流动,重占有,轻效益”的陈旧观念,缺乏资产运营意识、管理粗放,即使存在闲置、待报废固定资产,也不愿在油田内部各单位之间进行调剂利用。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资产形成后由单位和部门无偿占有使用,缺少对部门和单位的绩效考评机制。

2.2.2 存在账实不符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固定资产往往存在有账无物、有物无账和账实不匹配的账实不符问题。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计划指标被挪做他用,形成固定资产虚列;二是利用购买甲固定资产的投资指标购买没有投资计划指标的乙或丙固定资产,造成账实不匹配;三是在没有投资计划指标的情况下,利用“小金库”等账外资金购建固定资产,形成有物无账的实物

2.2.3 固定资产盲目投资依然突出

油田企业处于采掘行业,同时,也是高收入的行业,由于其行业特点,导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数额巨大;在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固定资产审批部门有时为了少数人或少数单位的局部利益,忽视了整个油田企业的发展,随意核拨投资指标,重复购置固定资产以及购置大量无效、低效的固定资产,难免导致资产的闲置与浪费,不仅阻碍了油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也造成了大量资金的浪费。

2.2.4 固定资产整体利用效率偏低

主要表现在:一是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或低效率的情况经常发生。部分单位缺乏对固定资产进行维修和保养,致使大量资产过度使用,加大了资产的老化程度。二是固定资产在油田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共享程度不高,不能自由在各部门之间进行调剂,使得资产闲置、浪费、重置与匮乏之间矛盾加剧。

2.2.5 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程度不高

合格的资产管理人员必须掌握会计核算、财务资产管理及资产现场管理等专业知识。从目前来看,油田企业内部资产管理人员相对较少,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经验悬殊较大,管理力量比较薄弱。资产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差别较大,无法全面掌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资产类别、形态、技术、规格以及性能等方面的信息,无法实现对固定资产全方位的管理。

3 油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3.1 牢固树立资产管理意识,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油田企业各单位、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都应该树立“资产管理”理念,采取多种途径抓好资产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工作,组织他们学习现代化技术知识、现代化管理知识和资产管理专业知识。

3.2 健全资产管理组织机构,为机制运行提供组织保障

在科学分工的基础上,考虑组织机构之间横纵向的协调与配合,将资产管理的权、责、利有机的统一起来。注意两点:一是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将资产管理置于同一个管理系统之下,在厂长(经理)授权下,由管生产的副厂长(副经理)或总会计师主管资产管理部门来指挥监督,从而实现各部门资产的有效管理,保证资产管理的工作、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二是实物管理部门与价值管理部门相结合,设置专职资产管理岗位。明确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和价值管理部门之间的权责归属和衔接,同时,油田企业应在技术部门、财务、生产管理等相关部门设置专职资产管理岗位,资产任何一个节点发生变化,应及时与财务部门资产管理人员联系。

3.3 提高企业基础管理水平,为工作开展提供支撑

一是建立规范的资产形成机制。增量固定资产投资根据油田的可采储量来确定投资规模,建立以储量评估为基础的资产管理机制。二是建立有序的资产使用和日常维护机制。这就要求资产占有使用部门和单位应结合本部门、本单位资产数量、特点、复杂程度等因素,加强对资产的日常管理。三是规范资产处置程序。油田企业在进行资产处置时应遵循如下原则:处置行为与财务核销分开原则;集体决策,按季审批原则;遵循 “零”价值管理原则;专项审计原则。

3.4 建立与ERP并行的资产管理系统

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全过程不可能通过手工台帐来完成,而是需要更加强大完善的开发系统支持,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实现各管理层的数据共享。因此,需要开发一套与ER P数据库并行资产管理系统,财务部门与资产使用单位,职能科室实行数据共享,可以按照自己的职责实时根据现场情况修改本权限内的资产信息,修改后的信息全部人员可以查到。如建立闲置资产数据库,资产使用单位从系统提出该项闲置资产,职能部门审核确定该资产闲置,做上标志,这项资产就进入了闲置数据库中,设置有权限的部门可以查看到闲置资产,可以申请调剂使用,信息共享后提高资产利用率。

参考文献

第8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特点范文

一、长安福特公司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分析

(一)长安福特公司及其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

长安福特总部坐落在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重庆市,是由中国汽车工业最大的“百年老店”——长安汽车集团和世界领先的福特汽车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双方各拥有50%的股份,专业生产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轿车。该厂拥有世界一流的整车生产线,2005年年产达到15万辆,并已在南京市兴建第二厂区。

长安福特公司的主要管理架构是由合资双方各派代表组成的董事会、执行委员会及各个部门组成。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在借鉴美国福特公司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内部控制体系基础上建立而成的,具有较高的起点。它的主要内部控制内容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这五大要素,并在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指引下,结合我国国情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和较高水准的内部控制系统。

长安福特公司,首先界定了固定资产的范围及内容,其业务流程包括(简要):

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策

2.资产购置流程

3.资产处置流程

4.资产实物台账管理和报废流程

(1)台账的设置和保管要求:专人负责台账登记工作;登记凭证的要求;保管期限等。

(2)台账的登记:包括入库登记、领用登记、报废或转移登记。

(3)期末报告:按季向财务部报送报表。

(4)盘点制度。

(5)资产地点转移:包括部门内部在厂区内移动,部门之间在厂区内移动,转移给其他单位的,买入时直接存放在其他单位的资产等。

(6)资产报废、出售的审批和实物处置:包括不同固定资产报废的程序。

(7)通则。

(8)记录:规定了固定格式。

(9)/修订记录:规定了固定格式。

5.固定资产盘点制度

(1)目的:通过盘点来确定公司固定资产是否安全,促进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2)使用范围:列入公司固定资产账目的所有资产项目。

(3)参考资料。

(4)职责:包括财务部门、主管部门及使用部门的职责。

(5)程序:包括基础工作、盘点方法和盘点时间、差异处理以及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

(6)记录:规定了固定格式。

(7)/修订记录:规定了固定格式。

(二)长安福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特点。

1.注重流程管理

从上述的介绍中可以看到,长安福特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进行的是流程管理。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策、购置到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最后处置都有一系列的流程图,相关业务经办人员根据这些流程图执行有关固定资产的业务。不少企业虽然有一整套的管理制度,但是执行起来却不尽人意,很多业务人员经办有关事项时,不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很多情况下,并不是业务人员有意违反企业的制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缺乏可供操作性的流程,指导业务人员处理经济业务。长安福特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好,公司采用的是福特公司的管理经验,在流程设计上比较科学合理,有效地指导了业务人员的工作。如长安福特的不少员工就提到,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的工作不是来自于领导的命令,而是按程序办事。2.加强固定资产实物台账管理

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是全方位的控制,从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购置,一直到日常管理和处置,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很多企业比较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但固定资产购买回来后,对日常管理却不够重视。长安福特公司设立了完善的固定资产实物台账管理制度,对台账的设置、登记、保管、报告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加以执行。通过对固定资产的台账管理,公司较好地保证了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维护了资产的正常运行。

3.注重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内部控制的评价,在我国很多企业中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一般来说企业都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不少企业对如何评价和考核内部控制的运行却缺乏经验和有效的手段。长安福特的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内部控制评价。该公司制定了详尽的内部控制审核项目,从固定资产的购置到日常管理的处置,都是企业内部审核小组予以关注的对象。通过内部审核,长安福特有效地监督了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二、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分析

(一)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化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基地。仪化股份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及销售聚酯切片和涤纶纤维业务,并配套生产聚酯主要原料精对苯二甲酸(PTA),经营范围包括化纤及化工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原辅材料的生产、化工化纤及纺织技术开发,自产产品运输及技术服务。

在内部控制方面,2000年中石化进行重组,中石化股份公司成为仪化股份的大股东。随即仪化股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财务纪律整改,逐步完善内控机制。公司每年都要组织财务大检查,并且定期聘请中介机构对下属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审计。

仪征化纤于2002年12月成功实施ERP,ERP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规范管理流程,遵循标准,依照程序,减少例外。在ERP实施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流程的规范。财务管理按照内控的要求,严格遵循国家财务法规和中国石化内部会计制度,将ERP的标准流程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实现了财务的有效监督。

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业务目标、控制点及业务流程如附表(简要):

(二)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特点

通过对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的分析,可以看出该公司关于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有以下特点:

1.围绕经营目标、财务目标、合规目标进行控制

内部控制目标是指导其设计和实施的根本指南。内部控制必须围绕所要实现的目标,才能找到企业管理、经营活动中与最终控制结果相关的因素。企业的控制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控制活动能否与控制目标保持一致。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有保证管理政策的有效贯彻和实施以及管理效率和效果,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企业要想使控制活动能够与控制目标保持一致,内部控制设计就要关注上述问题。

因此,该公司在阐述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经营目标、财务目标及合规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及合规风险,围绕业务目标设计了有关固定资产业务流程步骤与控制点,可以保证关于固定资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企业财产的安全性和合法性。2.组织结构严密,岗位责任明确,强调授权审批控制

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具有很强的层次,权力的归属呈现出“金字塔”的特征。由于精力有限,上级管理者必须进行分权管理,这就产生了授权的问题,企业固定资产相关的业务活动也应该按照一定的审批程序进行。内部控制必须确定授权审批的程序、保证权力的分配与责任界定相配合,既要设计出合理的授权审批控制措施,又要保证授权活动的贯彻实施。

按照授权审批对象的发生频率和范围可以把授权审批活动划分为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一般授权针对的是企业中经常发生、涉及范围较广的日常经济业务,其主要内容包括不同数额业务审批权的归属、授权审批责任的确定以及交易活动的具体审批程序,在实际工作中还会发生在同级别管理者之间,这也属于一般授权。在此案例中,比如,设备管理部门和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依据有关单据对新增固定资产共同进行验收;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根据固定资产性能及使用现状提出维护修理计划,由设备管理部门审核,报公司分管副总经理审批后实施;关于固定资产的清查由设备部和资产财务部共同定期组织实施。

特殊授权针对的是企业中发生频率较低,较为重要的非常规活动,例如重大的项目投资决策、债券和股票的发行等等,主要规定了这些活动的决策程序、制衡机制和权责分布。例如,该公司关于固定资产报废的处置,单台原值在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由使用单位提出初步鉴定意见,公司鉴定组鉴定,报董事长审批;关于固定资产减值数额需经资产财务部会同设备部审核,报总经理班子、董事会审批,资产财务部根据审批结果及时计提入账。

3.突出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

企业闲置的固定资产是指连续停用1年以上或新购设备因计划变更不用以及技改等更换下线,仍具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闲置固定资产不仅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而且对于闲置资产不合理的处置将会造成资产流失,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在此案例中,该公司对于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从审批同意到妥善保管、到正确核算再到充分有效利用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并在此过程中注意各部门的有效制衡。

三、对长安福特公司和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评价

长安福特和仪征化纤公司均是国内同类企业中较为成功的企业,关于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均体现了重视流程

管理,重视IT技术,注意授权审批,强调记录控制等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其中值得借鉴和注意的有:

(一)关于固定资产取得的控制

鉴于固定资产投资本身所具有的投入资金多,影响持续时间长、回收慢、风险多的特点,决定了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直接影响着企业未来长期效益与发展。因此,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前,应开展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包括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的研究,在考虑投资项目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前提下,重点研究投资项目的必要性、技术上的可行性以及经济上的合理性等,在经过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和方案比较并经审查认定后选择最佳可行方案作为编制计划任务书的依据。也就是企业必须对固定资产的增加进行预算管理。

在这方面,长安福特公司突出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策,而仪征化纤公司对于固定资产的预算以及以各种取得方式增加的固定资产的验收、入库、保险控制较少涉及,容易盲目购建,造成投资失误,预算失控。

(二)关于固定资产使用成本与费用的控制

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成本和费用主要有固定资产修理成本、固定资产转移成本、固定资产管理成本和无形损耗成本。会计系统对成本和费用的关键控制点就体现在上述成本费用的控制中。正确确认和计量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会计和出纳人员要监督修理资金的收付、结余情况进行预算控制;融资或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运输费用的核算,计入管理成本或固定资产成本;在企业中转移大型的设备需要雇佣车辆和人员的劳动报酬等。因此,在此过程中,主要是要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否则就会带来资本化利息计算不正确,资本性支出挤占生产成本或费用等问题。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在调研过程中,两公司均表示是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进行处理的。

(三)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员工素质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保证

第9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日趋深入,公路工程施工企业作为建筑施工行业代表之一,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企业逐渐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作业模式转变为信息化、智能化新型模式。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生产建设工作存在“建设周期长、分布广、资产种类繁杂、施工环境恶劣”等特点。因公路施工企业存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缺乏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资产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较低、资产管理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导致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通过健全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提高员工资产管理意识,确保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使用安全及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本文所论述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且单位价值在5000元以上的公路工程企业施工专用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等主要设备或常用设备。

(一)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含义

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包括固定资产采购、验收入库、出库领用、日常维护与保养,调拨、报废处置等业务的全过程管理。公路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单价较高,使用寿命比较长,施工地点不固定等特点,给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公路施工企业运用信息化办公手段加强资产管理,合理安排固定资产采购、验收、使用与日常维护与保养,调拨、报废处置等相关活动,逐步降低固定资产采购及日常维保成本,不断深化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工作,提高资产调转协调工作效率,从而实现公路施工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发展,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如何合理调配资源、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不仅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立足之基,生存之本,也逐步为摆在国有企业管理者面前的头等大事。第二,国有公路施工企业结合企业固定资产使用现状情况,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方面,通过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科学管理等方式,强化对资产采购及维保等日常工作的规范化管理,降低企业固定资产购新购置支出和日常维保成本,降低固定资产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协调统一、物尽其用,避免盲目购置固定资产,通过规范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合理调整施工时间和施工组织方案,多点,多面协调,高效合理的使用资产设备,进一步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公路工程施工的合理利润。

二、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国有公路施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工程项目日益增多,企业每年投入大量的财力购置固定资产,却因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健全制度体系、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缺乏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资产管理信息更新不及时、资产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较低等原因,很难及时获取到固定资产的真实状态信息,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有公路施工企业的发展。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公路施工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国有公路施工企业也逐渐认识到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开始了向管理要效益的探索之路。多数公路施工企业管理层对制度建设都很重视,并相继制定并印发各类资产管理办法,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相对还不健全,仍有很大空间需要完善,诸如制定的制定与实际业务开展情况脱节;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尚未设专职部门,专人管理,导致现行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管理职责不清,缺乏明确的管理部门现象。公路施工企业资产管理人员多是技术出身,技术功底虽然扎实,但缺乏资产管理专业知识,管理能力不高,加剧了公路施工企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资产利用效率低下问题。(二)固定资产管理信息沟通程度不高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往往多个施工项目部并存,且分布在不同区域同时施工,各项目经理部拥有相对独立的施工部设备采购及管理权限,导致固定资产缺乏统一管理,企业资产管理部门与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财务审计部门三方信息沟通不到位,经常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诸如: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达但财务未下账处理、资产状态不及时,企业管理层无法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真实状态信息,影响资产利用效率和使用收益。

(三)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账实不符现象

相较于普通企业,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存在数量多、品种杂、调拨频繁等特点,导致固定资产转移频繁,资产随项目转移而转移,加之受野外恶劣的施工环境影响资产自然损耗严重等因素,为固定资产的跟踪管理工作和现场存放空间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一,为满足公路工程施工需要,项目之间经常调拨,给资产的台账管理与计价核算带来困难;第二,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工程量调整等不确定性多,影响企业固定资产正常的采购或储备计划。第三,由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缺乏执行力,现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并未得到贯彻执行,部分企业存在固定资产在分类上不够明确,相应资料不齐全,影响了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第四,信息不对称导致资产盘点清查工作过程中,暴露出部分固定资产登记信息、数量、使用状态与管理系统、使用部门台账信息不一致,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三方管理信息不一致;部分固定资产或长期闲置、或常年失修、或已达到报废年限已无使用价值,但使用部门未及时进行资产调配、报废清理、盘活等工作,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准确性、及时性,制约了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三、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国有公路施工企业管理层针对资产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不断强化对资产管理工作认知水平,通过健全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提高员工资产管理意识,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益,确保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使用安全及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健全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对各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流程的动态化监督管理,进一步明确资产管理部为集团资产的职能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企业资产管理和指导子公司及项目经理部进行资产管理。国有公路施工企业资产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责任明确、配置合理、效益优先的原则,实行统一领导、归口负责、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方式。根据不同部门的职能可划分为具体实物的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投资管理部门(经营管理部)、价值管理部门(财务审计部)以及资产使用部门。首先,资产管理部门是企业固定资产的统一领导部门,应负责制定、修订各类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组织固定资产相关业务知识的专项培训;固定资产采购、验收入库、出库领用、日常维护与保养,调拨、报废处置等业务的审核及处理;负责建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对各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信息进行信息化管理;负责企业项目管理过程中引起的固定资产交接监督及资产变更登记工作;经营管理部是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归口管企业技改技革以及未纳入年度预算,单项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负责编制审议单位企业固定资产年度投资计划;负责制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其次,财务审计部门是固定资产价值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业务账务处理,负责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负责提供固定资产调拨、报废处置等业务的相关数据信息资料;协助资产管理部门对各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最后,资产使用部门及项目经理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单位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建立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专人专岗岗位职责;负责建立本单位固定资产出入库登记台账和固定资产实物流转明细账;负责具体实施本单位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保证固定资产清查过程中账实相符、账卡相符、账账相符、固定资产卡片记录与实物相符;负责提出本单位固定资产大修和技术升级改造工作提出建议,报资产管理部门纳入大修和技术改造计划报批程序;负责监督落实本部门员工工作变动引起固定资产的移交相关工作,并报资产管理部门及财务审计部门备案。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加强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核算监督工作,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资产管理办法》《资产巡查管理办法》《资产评估管理》《固定资产使用人责任制度》等固定资产监督管理体系,不断深入研究资产管理工作流程,明确固定资产采购、验收、使用与日常维护与保养,调拨、报废处置流程和审批程序。明确资产管理工作关键岗位职责及KPI指标体系建设,完善资产管理工作评价体系建设,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化,与资产管理部门业绩和参与人员的绩效挂钩,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制度可循、有制度必循,进一步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益,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二)提高员工资产管理意识,责任落实到人

思路决定出路,转变思想,狠抓落实,促进企业资产管理工作常抓不懈,落到实处,进而使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国有公路施工企业通过不断强化对管理者及资产管理参与人员的系统培训,逐步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管理素质。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普及国有资产法律法规政策及资产管理业务知识技能,不断夯实资产规范管理的思想基础,促进资产管理参与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强化资产管理主人翁意识,使资产管理人员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革新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资产管理的整体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公路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资产管理部门,赋予并强化各级资产管部门的岗位职责,权责清晰,确保资产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认真贯彻落实企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根据资产管理业务流程和管理情况,梳理识别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及时弥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程序漏洞,确保固定资产出、入账及使用记录相符。此外,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加强对固定资产“新增、核销”等重点工作程序流程的审核监督,避免出现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不高等现象,保证项目资产的保值增值及优化配置,全面落实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三)信息化精细管理,确保企业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严格按照资产管理办法,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管理软件,结合国有公路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充分掌握固定资产的原始数据信息,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保障。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资产管理部、财务审计部和资产使用部门应密切配合,互相监督制衡,分别建立资产台账明细,记录固定资产的流向和使用状态,将固定资产明细账与实物逐一进行清点并进行编号管理,并定期核对,确保企业固定资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一方面,对盘盈、盘亏必须严格审查,分清责任,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对失去使用价值、长期闲置、达到报废状态资产,按规定发起报废申报流程,经管理层决议后,于年度决算时处理完毕,在相关领导和资产管理参与人员离任时,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人走账清,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另一方面,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应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管理数据库,对单位价值高的固定资产进行专项管理,通过数据库及时采集设备信息,资产收益和资产调配、使用情况等信息,全方面掌握资产信息和流向,实现资产的信息化精益化管理,有效减少固定资产的闲置时间,不断提高资金周转和利用效率,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期评价指标分析提供数据支撑,促进企业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和国有资金使用效率。此外作为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归口部门的财务审计部应认真履行财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确保固定资产从购入开始到退出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全部信息能够及时同步更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便于企业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全程精细化跟踪管理,降低企业固定资产经营管理成本,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的结构,提高固定资产的运转效率。

四、结束语

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应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结合公路施工企业资产管理特点和资产清查盘点结果,正确分析当前企业出现盘亏的原因,逐步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对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认真分析公路施工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普及资产管理业务知识技能,不断夯实资产规范管理的思想基础,规范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使用和管理行为,提升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促进国有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迈进,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不断提升,提高施工合理利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葛君.初探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风险防范[J].全国流通经济,2017(30):21-22.

[2]李慧学.关于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财富时代,2020(10):62-63.

[3]王侠.建筑施工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J].时代经贸,2020(05):85-86.

[4]王乐乐.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20(1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