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论小企业会计准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党的“十五大”以来,为促进包括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在内的所有中小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政府陆续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旨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总体数量得到显著提高,获利能力明显增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3%,我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以及出口总额的62.3%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而且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就工业来看,截至2004年底,我国共有中小工业企业27.3万家,全部中小工业企业的资产合计达13.6万亿元。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扩大社会就业以及建设和谐社会方面起重要作用。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不但是实现我国“十一五”计划宏伟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目前,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已制定了针对中小企业的会计准则;美国在部分准则中已开始注意差别财务报告问题;欧盟、联合国国际会计准则与报告政府间专家组对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制定了法令或指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对小企业的会计问题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专门设有小企业工作组,已立项研究制定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近日,在伦敦举行的一次会计专业会议上,3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会计团体和区域性会计组织的首席执行官们表达了他们对开发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并且足够简化的会计准则指南的支持。同时,他们也都认同会计业的一项重大挑战,就是使对财务信息和鉴证服务的准则要求同时满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模各异的会计实体的需要。而这些要求也应尽量地直接、清晰并且简明易懂。根据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调查,95.77%的欧盟中小企业、97%以上的亚太区企业和美国99.7%的企业主表示,有关的会计准则简化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解决。现在,这些问题不但已被列入了IFAC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实务(SMP)委员会的议事日程,也同样吸引了IFAC下设的商业会计委员会的关注。而前者目前也在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和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提供定期的建设性意见,以确保在制定国际会计和审计准则时,充分考虑到中小企业的福祉。
随着我国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使得小企业实际上已不堪那些强加在它们身上的准则的重负。将目前针对所有企业的一套单一的公认会计原则概念改为两套公认会计原则——大企业会计原则和中小企业会计原则,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会计专家和国际会计组织的重视。加紧对制定中小企业的会计规范进行研究,可以尽早建立起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适用、高效的会计准则体系。
二、中小企业界定
中小企业的界定对制定财务报告规范具有很大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尚未对“中小企业”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不过他表示不会只考虑企业规模大小的因素。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并不仅限于业务规模小的公司,任何没有涉及公众责任的企业都有采用该准则的可能性。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小企业定义为:营业额相对较小,年总收入低于500万美元。典型特征有:(1)所有者经营;(2)少数的其他所有者;(3)可能除某些家庭成员外,所有业主活动都牵涉到企业事务的管理;(4)业主的利益不怎么变化;(5)只有简单的资本结构。
按照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在2003年颁布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工业中小企业是指从业人员数在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在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在4亿元以下的企业。中型工业企业要求同时满足职工人数在300人以上,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和资产总额在4000万元以上等条件,否则视为小型企业。
三、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原则
(一)差别报告原则。差别报告就是将企业按规模大小分为不同类型,在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时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采取有所区别的做法。从财务会计的角度看,由于中小企业有着与大型企业不同的特点,中小企业财务报告的详细程度、报告对象、报告方式等均应有别于大型企业,也就是说应该对中小企业实行差别报告。中小企业的结构比较简单,对财务报告的需要与上市公司大不相同,如果采用较简化的会计准则将有助于它们减少遵循成本和负担。遵循成本包括企业在进行财务核算和报告时,为遵循准则规定而支付的各项成本之和。主要有聘任合格的会计师成本、培训费、审计费、咨询费以及必要的软硬件投资成本等。
(二)重要性原则。对于会计信息而言,重要性是指当一项会计信息被遗漏或错误地表达时,可能影响依赖该信息的人所做出的判断。与过少的信息一样,过多的信息也会产生误导。呈报的信息太多时,真正相关的项目就可能被掩盖,影响预测和决策。重要性是决定会计信息应否提供的关键。中小企业财务报表的用户主要是银行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关注的主要是企业的短期现金流量、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等。相比之下,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用户比较广,包括股民、债权人、供应商、银行、潜在投资者等,他们注意的是公司的长远盈利增长潜质。因此,多数人承认中小企业的确没有必要披露一些不实用和没有意义的信息。
(三)紧密结合实际原则。在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及规范形式上应充分考虑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现状,注重简单性和可操作性。目前,我国高层次的会计人才短缺,特别是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一些较复杂的会计概念,如合理估价及资产折损等所涉及的估算需要额外的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而中小企业既没有足够的资源也没有必要来做到这一点。
(四)成本效益原则。会计信息的成本包括收集、整理、编制报表、查核鉴证、分析及解释所花费的代价等。至于会计的收益,对公司而言,可能会提高经营效率,获得资金的融通或吸引投资;对投资者和债权人而言,可充分了解投资报酬及风险,使其资金处于最佳运用状态。与此相对应,社会经济资源也得到最优配置。如前所述,中小企业遵循准则所花费的成本必须小于其预期获得的收益。只有当会计信息所能带来的效益高于成本时,才值得提供。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主席格雷厄姆•沃德指出:“像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这样的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者们的目标,应该是制定出简明扼要、相关性强、容易理解的准则指南,以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使他们遵循准则的利益大于支出。这意味着,他们准备、审计和财务报告的各项成本之和应该与其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需求成正比。”
(五)可扩展原则。中小企业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快速成长性,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的中小企业更是如此。因此,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应充分考虑到小企业向中型企业转化、中型企业向大型企业转化的情况,互相有一定的弹性,以便于中小企业的会计规范在不同准则与制度之间的转换。
四、制定完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具体措施
从财务核算与报告的角度看,目前的划分标准对小企业的界定过于广泛,不利于实际操作和把握,将企业分为四类似乎更妥,即将目前的小型企业再划分为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主要是个体经营者或者家庭经营企业,因为这类企业规模很小,纳税大多数采用定税制,不需要查账征收,管理人员不需要正式会计资料进行管理,企业也无专职的会计核算人员,没有必要编制财务报告。如果按照目前《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披露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会计报表附注似乎勉为其难。同时,划分微型企业的做法与联合国国际会计准则与报告政府间专家组的《小企业会计指南》的思路相一致。
(一)对于微型企业。若企业采用定税制,则对其财务核算不作具体要求;对于稍具规模者需要查账征收时,只需进行简单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简单的财务报告就可以满足其纳税需要。因此,针对该类企业的会计准则应强调实用性和简洁性,没有必要专门制定针对这类企业的会计准则,但需要制定指导性的会计制度以引导和帮助该类企业建立账簿体系,并把这类企业会计核算和报告与纳税结合起来。
(二)对于小型企业。小型企业不能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但对外借款,需要有正规的会计核算制度和编制财务报告。目前,我国小企业会计报表有4张,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必须编制;现金流量表由企业选择编制;应交增值税明细表按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编制。从核算和报告内容上应该比中型企业简单、比微型企业详细一些,可以建立一套单独的会计准则。
美国自1982年起对小企业取消了以下11项信息披露:(1)递延所得税;(2)租赁;(3)利息资本化;(4)内含利息;(5)补偿性存款余额;(6)企业合并;(7)困难债务重组;(8)研发成本;(9)终止经营;(10)经营税收收益;(11)投资税抵负。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对公司财务报告及公司有关会计信息的披露,只对在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注册的公司有法定的约束力,对其他企业没有约束力。我国小型企业会计准则应简化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长期投资、融资租赁、借款费用、应交税金、或有事项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的核算,减少不必要的披露内容,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豁免一些报告要求。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对策研究
一、推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意义
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我国财政部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
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等有关法规政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强小企业内部管理,促进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加强小企业税收征管,促进小企业税负公平;有利于加强小企业贷款管理,防范小企业贷款风险。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和问题分析
通过对某省小企业会计核算、纳税申报、财务管理、银行贷款、会计记账、审计、培训、企业管理等相关情况进行调研,有利于了解和掌握本地区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过程中的有关情况,调查结果发现《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本地区的执行状况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有政府有关部门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宣传力度不够,企业领导未认识到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推动企业发展的最大意义,因此对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不重视;小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使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遇到障碍;小企业财务人员素质偏低,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理论知识欠缺;税务部门对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督导不力;未设立针对解决推行《小企业会计准则》问题的专门服务平台等。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1.加强《小企业会计准则》宣传
通过本地区门户网站,及时本地区《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文件及“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知识问答”等信息;在会计服务窗口、纳税服务大厅、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以及各工商所窗口向小企业发放《小企业会计准则》宣传资料,使更多小企业知晓《小企业会计准则》,使企业领导明白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利于企业发展,从而自觉自愿推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另外,可选择样板地区,集中推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根据本地区小企业分布特点,在小企业比较集中地区作为样板地区,集中推行《小企业会计准则》,通过集中宣传、开展专题培训会等方式,使该地区以前年度实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从当年就能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争取到年底,百分之九十的小企业能停止执行原会计制度,升级财务软件,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
2.多方面引导小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核算制度,正确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财政部门要积极引导小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核算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积极探索建立小企业财务报表报备系统和小企业会计数据库,为财政支持小企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可根据调查情况,对严格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小企业,在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的前提下,加大相关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要积极发挥记账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化的小企业服务机构的优势,帮助小企业严格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水平。
3.制作《小企业会计准则》教学视频,为小企业免费提供培训,同时将《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下一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重点培训内容
邀请本地区重点大学会计学院资深教授为本地区小企业财务人员专题讲解《小企业会计准则》,并将授课内容制成《小企业会计准则》解释教学视频,通过本地区门户网站,供广大小企业会计人员观看学习。另外,将《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下一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重点内容,精选教学师资,提高培训质量,进行重点考核,争取到下一年小企业百分之九十的财务人员都能参加《小企业会计准则》继续教育的培训。
4.当地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积极推进、引导小企业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建账建制
当地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当提高税收征管水平,促进小企业税负公平,积极推进、引导小企业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建账建制。第一,当地税收征管人员要重视和加强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努力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并恰当地处理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等税收法律法规政策的关系,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第二,鼓励小企业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表,有条件的小企业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对符合查账征收条件的小企业要及时调整征收方式,对其实行查账征收。第三,对于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要在其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税法的要求进行纳税调整,计征企业所得税。第四,积极引导小企业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建账核算,符合条件的可以依法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的低税率等优惠政策。
5.各区财政局应设立《小企业会计准则》服务平台
一、在会计教学中应用《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要性
(一)满足社会与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
在市场扩展与社会需求的刺激下,我国的小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大约占到了全国企业数量总数的70%以上,可见小企业是我国的市场主体,它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推动力巨大。在《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与实施之前,我国的小企业在会计工作方面仅有《小企业会计制度》可以参考、遵守,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限制较多,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存在明显的不足。这对这个问题,我国再次制定和实施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这为我国的小企业提供了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完善的会计标准体系,能够提高小企业会计工作的质量。但是《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之后的会计工作与实施之前相比,肯定会发生一些调整与变化,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会出现改变。所以必须要通过在会计教学中应用《小企业会计准则》,提高学生会计知识技能与小企业会计工作需求的对接程度,满足社会与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确保小企业会计工作质量,保障小企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继续稳步提升。
(二)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中专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输送操作性、实践性人才,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保障学生就业,才能有效解决学生的社会生存问题,所以如何使学生的职业发展更加光明、良好,就成为了中专学校应当主要考虑的问题。面对如今社会与国家越来越重视小企业发展的情况,各种关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资格、职称考试会越来越多,所以让学生在在校期间就全面、深入的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知识,将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1]。
二、如何在会计教学中有效的应用《小企业会计准则》
(一)加强教师自身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力度
《小企业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执行,至今为止时间依然不算很久,其中有很多新的会计专业知识、专业理论。要在会计教学中有效的应用《小企业会计准则》,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首先就要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实施背景、适用范围有深入明确的了解,还要熟练的掌握准则中规定的会计核算方法等相关内容。所以,学校方面应当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加强教师自身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力度,通过听取讲座、参与相关学习培训等途径,来加深教师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了解,为教学奠定基础。
(二)优化会计专业课程设置
中专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会虽然主要集中在小企业,但是学生在校所学习的会计教材基本都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而编写的,不仅会计理论难度偏高,且达不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中专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要考虑开设专门的《小企业会计实务》课程,并安排在《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之前讲授。另外,再开设《小企业模拟实训》的实操课程,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专业课的难度,体现教学难度的递进原则,又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小企业的实训课程,尽快与就业岗位深度对接[2]。另外,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上,应当采用一些专门针对小企业而开发的会计软件,同时要确保软件能够支持和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例如“用友畅捷通T3教育专版10.8软件”,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今的小企业会计工作都已经实现了电算化,作为需要上岗就业的会计学生而言,他们不仅要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知识,更要能够在上岗后立即采用电算化技术,对《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实践应用,所以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以更好的实现学生与岗位的衔接。
(三)开展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为主题的会计竞赛
为了提升学生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热情,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关知识内容的掌握,教师应当组织开展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为主题的会计知识、技能竞赛,提高教学的趣味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赛,使学生在相互比拼的竞赛中,得到职业能力方面的锻炼与提升。会计竞赛的举办必须要有规划,要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发展有实际的引导作用。应当将竞赛划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会计电算化,竞赛的方式是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内容,设计出竞答题,然后让学生使用福斯特软件在电脑上完成,最后由计算机进行打分,评出最终成绩;第二类是手工会计,这个竞赛内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考验和提高学生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践操作技能,在“技能比拼”的设计上,应当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和现行税法,采用小企业会计相关的试题,选用来自实际工作中的真实票据,单证样式,按实际工作要求规范指导,同样使用福斯特软件来进行比赛,看谁能够又快速、又准确的完成[3]。不论是“会计电算化”还是“手工会计”中的优胜者,学校或教师都应当给与其一定的奖励,以鼓励获胜者继续努力学习,并对其他未获胜的学生起到刺激作用,使他们也更加努力的学习,争取在下次竞赛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四)加强与小企业的人才培养合作
小企业的数量多、分布广,学校比较容易与他们结成合作关系,共同进行人才培养。也只有通过加强与小企业的人才培养合作,才能使学生在正式上岗就业前,形成对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直观认识,在实际的会计工作当中进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实践,这有利于学生在上岗后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全身心投入会计工作。同时,在校企合作进行会计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学校方面可以让会计实习生进入会计师事务实习,合格的实习生由事务所推介学生进企业工作。利用这种方式,企业不但不会有所损失,同时还获得了很多具有实习经验的优秀毕业生。而且学生在会计师事务所实习之后也已经对工作较为熟悉,一旦上岗便可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会计工作。
三、结语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质量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184-02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
1.与税法处理协调一致。《小企业会计准则》较《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最大变化首先体现在小企业的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当各项资产损失于实际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企业所得税法》也规定企业各项资产损失于实际发生时准予在税前扣除,而且资产损失确认标准也参考财税[2009]57号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对资产损失确认标准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较《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另一个变化体现在小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按照年限平均法(即直线法,下同)计提折旧。小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折旧年限规定,小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并同时考虑税法的规定,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折旧年限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趋同;在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期限方面规定与《企业所得税法》也基本一致:如对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其他长期待摊费用均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三年等。《小企业会计准则》在销售商品的收入确认与计量方面较《小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均有较大变化。《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应当在发出商品且收到货款或取得收款权利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同时规定了具体不同销售方式收入确认的时点。收入确认与税法基本一致,从而减少税法与会计的差异。
2.在会计核算、计量等方面进行了简化。《小企业会计制度》对长期股权投资按持股份额及实施控制程度分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核算,采用权益法核算,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会计处理较复杂。《小企业会计准则》不论所占股份份额,全部按成本法进行会计核算,大大地简化了会计处理。《小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的毁损、盘亏等不再区分人为原因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的全部计入营业外支出;《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开展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应负担的除所得税费用及增值税外均在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进行核算,均简化会计处理。《小企业会计准则》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费用,不需要确认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核算所得税当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应交所得税,方便会计核算。此外,小企业会计准则对购入长期债券投资的折价或者溢价在债券存续期间内于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时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不采用实际利率法。
3.采用历史成本、减少会计职业判断,方便实务操作。《小企业会计准则》较《企业会计准则》未引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等概念,全部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与税法协调一致的同时,也减少会计职业判断,方便小企业会计实务操作。
4.小企业会计准则所涵盖的经济业务较少。例如,:股权支付、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等均未涉及。
二、与《企业会计准则》账务处理的主要差异
1.应收及预付款项具体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不通过坏账准备核算,不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企业会计准则》则在发生损失、确认损失及损失收回时作相应处理。
2.短期投资具体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仍通过短期投资科目进行简化核算,《企业会计准则》主要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核算,考虑公允价值的变动。
3.长期债券投资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设长期债券投资科目,主要按票面利率核算。《企业会计准则》设持有至到期投资,按实际利率核算,计算摊余成本,并可重新分类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且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减值损失。减值测试时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4.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核算范围不同,把准备长期持有,并且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也纳入核算范围,主要设置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账务处理简单。《企业会计准则》主要设置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还需要设置“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还要考虑到不同的方法核算,以及权益变动、投资减值等处理,比较复杂。
5.固定资产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固定资产核算方面与《企业会计准则》在细节方面区别较大,如在自建固定资产的入账时、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价值确定、折旧范围、年限、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日常修理费、固定资产盘亏盘盈、减值都有不同的规定。
6.无形资产后续计量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不考虑无形资产减值,摊销时直接贷记“无形资产”科目、只能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摊销,无形资产用于对外出租时的每期计提摊销额计入“其他业务支出”。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只能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摊销。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不能可靠估计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规定要按照不短于十年的期限进行摊销。
7.与增值税缴纳有关的核算。小企业当期应交增值税金额,可以直接根据期末的“销项税额”加上“进项税额转出”减去“进项税额”来计算,如果存在以前期间尚未缴纳或多交的增值税,也要予以考虑。《企业会计准则》要重点考虑进项税额。
8.销售商品收入具体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托收承付方式下不区分风险是否转移而直接确认收入与成本;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中发出商品时不做处理,收到代销清单时直接确认收入与成本;视同买断方式委托代销应当在发出商品且收到货款或取得收款权利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小企业应当按照合同或协议确定的收款日期和金额确认收入,具体核算未规范;销售材料结转的原材料成本记入其他业务支出。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特殊销售行为收入的确认没有详细介绍,总的原则是“应当在发出商品且收到货款或取得收款权利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小企业会计准则》这些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差异较大。
9.资产盘盈盘亏的核算。存货盘盈、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存货盘盈冲减管理费用,固定资产盘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
10.财务报表填列。《小企业会计准则》只要求提供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张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中对于应收预收与应付预付项目的填列直接根据自身期末余额,也不要考虑备抵科目。利润表中减少了一些项目。现金流量表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企业会计准则下,现金除了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外,还包括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投资。《小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结构也不同,不需要单独提供各项活动现金流入及流出小计,仅提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即可,投资和筹资活动不单独设置其他与投资或筹资有关的现金流入或流出。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的影响
1.体现国家扶持小企业的法规政策落实到位。促进小企业健康发展是中国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近年来,中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制度、政策措施,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尽力完善社会服务,改善小企业融资。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是财政服务小企业发展的切实举措,将为国家扶持小企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促进小企业健康发展将是中国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
2.使小企业的税收环境得以优化。《小企业会计准则》督促小企业建账建制、提高核算水平,这样做不仅有助于依法治税,加强小企业税收征管;也有助于税务机关能够根据小企业的实际负担能力征税,使小企业的税负公平得到体现,同时还使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更易落实。
3.改善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小企业会计准则》能够督促小企业练好内功,加强自身管理,真正提高自己的实力,提高自己的信誉度,从而让银行愿意贷款,这样的话,就从制度上解决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从而改善了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4.加强了小企业内部管理及促进自身提高。《小企业会计准则》核算简便,操作方便。在当前小企业发展面临困难的时期,财政部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引导和支持小企业加强基础管理,强化风险管理,完善治理结构,推进管理创新,必将为小企业强本固基、化危为机奠定扎实基础。
5.减轻了纳税调整负担。《小企业会计准则》在许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简化的同时,力求会计处理规定与企业所得税的规定相一致。消除了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很大程度减少了小企业在计税过程中涉及的纳税调整事项。同时也减少了税务部门对企业的征税成本,提高征管效率,有利于促进小企业实行查账征收。
众所周知,小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具有活力的会计主体,《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有积极意义,将会促进小企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乔元芳.略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改革[J].新会计,2011,(11).
[2] 王炼.《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意义及其特点解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保障其核算和监督职能,我国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保障税收、稳定经济、规范小企业管理行为、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健全会计标准体系等方面都存在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小企业;会计准则;保障措施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一些小企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一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离不开数量众多的小企业,这些小企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股力量。加强对小企业的发展,就是加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力量。对于扩大社会就业、提高国家的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创建新型的国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小企业经济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1.1 《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背景
1)要加强小企业的管理,使小企业快速的发展,需要为小企业提供制度保障,因此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准则。
随着小企业的发展,其力量越来越大,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力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更需要加强对小企业的管理,促进他的发展,这是关系社会和民生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此,中央高度重视支持小企业发展,出台一些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
2)税收征管的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需要一项制度来做保障,小企业会计准则提供了这一保障。
因为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税务部门对他大都采用核定征收的方式。而一般的企业,税务部门对一般企业采用的是查账征税。所以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准则,来加强税收的征管,实现税负的公平。同时,银行对小企业贷款的管理,不是依据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同样是因为小企业财务报表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银行的监管部门认为,要提高小企业的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使他成为商业银行贷款的重要依据,就更需要会计准则提供制度保障。
3)规范小企业的会计行为,健全企业会计标准的体系,需要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来做保障。
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实施,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范围不包括小企业。而在现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其中有些规定已经不再适应小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管理的要求。会计人员对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感到无所依据,急切需要制定一部小企业会计准则来适应小企业特点。
4)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也是借鉴和吸收了《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内容,趋同于国际会计准则。
1.2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1123” 。第一形成一个体系,第二统一一个范畴,第三服务两个对象,第四协调三大关系。
1.3 《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意义。
会计准则的实施,加强了小企业的内部管理,相关人员办事有据可循,使小企业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加强了小企业的税收征管,使小企业的税负更趋向于公平;加强了小企业的贷款的管理,改善了他们的融资环境,降低了小企业的贷款风险;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的经济秩序、遵循了自然规律的发展,使政府的经济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维护了社会公平与效率,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不同之处
2.1 两者规范的目标不同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主要是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其次也规范了会计主体的披露问题。小企业会计制度规范的主要是会计要素的记录和报告,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前提条件是小企业会计准则,首先有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才能有会计要素的记录和报告。
2.2 两者的适用范围不同
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在性质方面有很大规定适用于股份公司,而小企业会计制度适用的范围较广泛,适用于所有的企业。
2.3 规范的具体内容和可操作性强弱不同
规范的具体内容不同是规范目标的不同所决定的。会计准则主要是“定性”的规定,也就是对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问题。例如在准则中有这样的词语:该项收入(或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具体记到哪一个会计科目,应该会计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会计制度规范的内容非常具体,可见,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较差,会计制度的可操作性较强。会计准则规定是对某一类业务的确认和计量,而会计制度具体规定的是对某一类企业或全部企业的各类业务的会计处理。
2.4 两者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
可操作性强弱程度的不同问题,对会计人员自己的判断能力要求非常高,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用知识解决问题,而会计制度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求比较低,没有什么特殊要求。
2.5 两者在会计规范体系中的层次不同
小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不属于同一层次的规范,小企业会计准则制约着小企业会计制度,根据会计法律法规,其层次关系是这样的:会计法属于第一层次,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属于第二层次,第三层次是会计准则,第四层次是会计制度和财政部制定的补充规定或暂行规定。
3 小企业会计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1)有些会计处理方法不妥当,没有结合实际的情况,对小企业获得资金支持方面不利。
(2)《小企业会计制度》不能正确反映企业成绩,会误导企业管理者做出不正确的判断。从而影响企业当期的成绩,甚至有可能影响未来,不利于小企业的正确决策。
(3)与大型的企业相比较,从规模、资金、政府的支持的程度等方面看,在竞争中都处于弱势,小企业的生存压力很大。
(4)小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获利,进行违规操作,而小企业会计制度不能解决这些缺陷,要规范小企业,必先规范小企业会计准则。
4 总结
小企业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财务机构设置不太合理,人员素质偏低,基础工作薄弱,因此,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是为小企业的发展而提供的,是小企业适应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力量,我门应该大力支持小企业的发展,发展小企业对于扩大就业、提供就业的机会、提高经济的迅速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还有经济效益的提高,社会的和谐稳定也离不开小企业的发展。因此,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加强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从会计信息方面看,增强其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财政部门支持小企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
《小企业会计准则》从我国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与我国税法保持了协调一致,与《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有序的衔接,是为我国小企业“量身定做”的企业会计标准。这项准则的实施,有效地促进我国小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美国 中小企业 会计准则 借鉴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143-01
在美国有约99.7%的公司是中小企业,许多中小企业面临着与大企业不同的经济环境,但美国的中小企业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是美国经济的助推器。美国人用“量体裁衣”的方法,分别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制定了不同的会计准则,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会计信息规范体制。这个准则的,既减轻了中小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负担,同时也满足了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美国对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是有争论的。虽然美国的会计准则(GAAP)未局限于上市公司,但也未明确规定不适用于中小企业,但从实际情况看,就美国众多的中小企业而言,美国的GAAP很明显地没有考虑到它们的具体情况。那么,美国政府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是否应该为中小企业制定一套独立和具体的财务报告准则呢?美国人展开了争论和讨论。
主要有下面两种意见: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认为:单独建立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是不合时宜的。理由是:①透明的高质量的会计原则有利于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有利于中小企业老板做出正确的决策;②所有公司都在同一环境中运作,它们的经济环境相似,它们的交易也相似;③大多数公司都属于贸易协会,在一般情况下,按照贸易协会来汇总公司的财务报表。如果对不同类别的公司有不同的信息披露要求,就会很难比较同一类别的公司;④大多数非公开募股的企业都很可能成为公开募股企业;⑤在同一个金融体系内要维持两种不同的会计框架并不简单,会计、审计执业者与监管机构可能因此承担更多的成本。基于上述理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反对单独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
与此相反的意见也有许多,最典型的是美国会计学会(AAA),此学会认为,如果让小企业遵守针对大企业而设定的会计准则,对于小企业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如果制定区别于大企业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会减小中小企业的成本和负担,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自从1976年起,AICPA针对中小企业会计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他们经认真研究后得出结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CAAP编制的财务报表缺乏灵活性和相关性,操作过于繁琐,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更为关注企业的短期现金流和偿还利息的能力等。通过研究发现,GAAP是为美国大型上市公司编制财务报告,适应资本市场需要而设计的。而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设计除了银行以外,更多的是为了中小企业主和经理人作计划、控制和决策用的。因此,按照GAAP编制财务报告的成本与提供给小企业报告使用者的收益相比是不合理的。
在美国人讨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同时,国际方面,各国的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为大企业设计的标准不适合中小企业,并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实用的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AICPA的会计研究机构一直为建立中小企业独立的会计准则而努力。他们在1974年成立了“小企业或非公开募集股份企业的公认会计原则委员会”,(Committee on GAAP for Smaller or Closely Held Business),简称“韦纳尔委员会”(Werner Committee),开始研究GAAP在较小的非公开募集股份企业的应用问题。到了1975年,AICPA了中小企业会计准则讨论稿,该讨论稿详细阐述了AICPA的最初观点,并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1976年,韦纳尔委员会了“关于小企业根据公认会计原则提供的报表”的报告。这个报告表明了美国会计业界强烈支持重新考虑GAAP用于中小企业或非公开募股企业的实务,以及注册会计师对这些报表的报告准则问题。
AICPA随后又成立了“会计与复合服务委员会”(ARSC),目的是重新审视与注册会计师有关的未审计财务报表事项,这些报表基本上是以中小企业为背景的。
摘 要 为了适应经济国际化的要求,最近中国财政部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本文阐述了我国制定该准则必要性以及国际上相关做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同时,文章对小企业的界定标准进行了讨论。最后,文章对《中小主体财务报告准则》与《征求意见稿》的几点差异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小企业会计准则 征求意见稿 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建议
2010年11月3日,为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保证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会计司《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及相关起草说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是目前我国会计改革与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中国财政部将其列为2010年工作重点。该准则目的在于提升小企业会计工作水平,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一、我国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背景和必要性
据资料统计,在我国477万户企业中,小企业数量占总量的97.11%、从业人员占52.95%、主营业务收入占39.34%、资产总额占41.97%①。小企业对于中国经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合适的会计核算制度对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必要性从以下三个方面能够体现:
(一)小企业会计信息需求
不同于大中型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是小企业财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许多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且成立时间短,很难在市场上发行债券和股票来获得直接融资。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小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的可信度,为金融机构评估企业提供便利并降低其信贷风险。此外,制定与税法相协调的会计准则,是税务部门提高税收征管质量,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制度保障。
(二)现行制度的缺陷
现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制定于2004年,其内容已无法适应当前中国小企业的发展。相关资料表明,《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此外,随着企业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对于一些新产生的交易和事项,现行制度未能进行有效规范,致使虚假或欺诈性财务报告产生。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已成为我国会计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
(三)以准则代替制度
由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定义可知,两者主要差别在于:准则的制定以原则为导向,而制度的制定是以规则为导向。其次,会计准则主要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进行“定性”的规定,要求会计人员有更强的职业判断能力。
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准则趋同的背景下,发展和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信息质量。因此,以准则代替制度,是与时俱进的体现,也是中国目前会计改革的重要任务。
二、国际上相关做法及对我国的借鉴
(一)美国和英国的相关做法
国际方面,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成立了研究小组对小企业会计准则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FASB在早期就讨论过是否要对小规模的非公众公司实行单独的一套公认会计原则。
另外,在2009年7月9日,IASB正式《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for SMEs)。这一全球性会计准则的,将有助于提高全球中小企业财务报表的质量和可比性,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融资。
(二)英美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以上英美国家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对我国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有以下的借鉴意义:
首先,简化不等于简单地减少准则内容。英国在制定《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过程中,对准则中各部分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对部分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方面都做了不同的规定。因此,我国在制定准则时,应考虑到我国小企业的特殊性,制定一部专门为小企业设计的准则。
其次,IASB制定准则时进一步吸收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的参与,从而有效地增加该准则制定的透明度与可行性。我国在制定会计制度时,一般都对外保密,仅有少部分专家及领导了解制定的进程。在此方面,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的做法。
最后,对于应该制定怎样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这个问题,中国应该借鉴国外相关定义。2009年IASB的《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定义小企业为不具有“公众受托责任”的企业。中国在制定《小企业会计制度》时,没有遵循IASB所考虑的是否具有公众受托责任等定性标准,而是从财务会计方面直接概括出财务会计的小企业的本质特征。这部分内容将在文章第三部分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三、我国小企业界定范围的讨论
对小企业的合理界定是《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范围研究的基础。然而,如何对小企业进行划分,历来是个充满争议的问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对企业进行了分类,也都界定了小企业的范围,但这些划分基本上是从管理角度出发的。笔者认为,我们要研究的是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问题,需要一种“财务会计意义上”的小企业界定标准。
从目前各国准则制定的实践看,大体上按企业的规模界定小企业。比如,英国《公司法》规定,小企业销售额不超过280万英镑,资产总额不超过140万英镑,雇员不超过50个。然而,仅仅以这些硬性数字来界定小企业并不合理。因此,对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应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总体而言,可以考虑的标准有经营规模、雇员人数、资产多少、是否对外筹资、是否关乎公众利益等因素。
IASB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中小企业作出界定:一是不划定数量规模标准;二是公众受托责任;三是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范畴――所有非公众会计责任主体。2005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遵循了以下定义:小企业为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该规定仅仅是直接概括出财务会计上小企业的本质特征。笔者认为,在我国界定小企业范围时,应考虑加入定性标准,可以引入IFRS中有关“公众受托责任”这一概念。
除此之外,对于小企业范围的划分也需要定量标准进行判断。2003年,国家经贸委、计委、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了小企业划分标准,规定工业企业中,小企业必须满足职工人数300人以下,销售额3000万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万以下任何一条标准。该规定还对其他行业的小企业进行了划分。
同时,我国小企业情况错综复杂,会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应当考虑这些差异对会计核算与财务报告的影响,分别予以规范。故宜将小企业进一步划分为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
微型企业可以定义为规模很小,不对外借款或发行债券的企业。会计需求以纳税部门为主,基本无其他外部信息需求。因此对它的规范可以主要依靠税制来调控,无需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笔者认为,这类企业规模可以规定为职工人数10人以下,或者销售额500万以下。
小型企业可以定义为规模较小,不对外发行债券,但是对外借款的企业。会计需求以纳税部门、内部管理需要及银行为主,应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
四、《征求意见稿》和《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主要差异及相关建议
(一)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可以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小企业会计制度》只要求计提坏账损失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3项减值准备。但由于我国制度约束力欠缺,减值准备往往容易成为某些企业用来操纵利润的工具。刚刚的《征求意见稿》中,甚至取消了所有的减值准备。
《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明确规定需要进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该准则要求企业在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对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进行减值损失的确认。当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小于其账面价值时,资产的账面金额应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即为资产减值损失。在评估资产是否发生减值的迹象上,其考虑的因素比我国多。我国相关会计规范所提到的迹象较简单,约束力和可操作性相对欠缺。同时,该准则的披露要求比我国更为详尽。
在《征求意见稿》中取消减值准备使得利润存在被高估的风险,使资产负债表无法正确地反映资产价值,误导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笔者认为,仅仅通过取消减值准备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利润操纵的问题。完善有关制度,使小企业计提相关准备时有据可依,监管部门有据可查才是根本的解决方法。
(二)长期股权投资
《征求意见稿》规定了长期股权投资应统一采用成本法核算。然而之前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可运用权益法和成本法进行会计处理,但其处理非常简单。《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将投资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交易而持有的投资及可供出售的投资;其规定为交易而持有的投资和可供出售的投资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价值变动计入损益或权益(即权益法)。
我国小企业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账务处理是: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一般应当保持不变。股权持有期间内,企业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投资收益。
当然,此次《征求意见稿》统一采用成本法核算的规定对小企业的会计核算起到了一定简化作用,方便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处理,有利于会计准则的推广实施。但是当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公司经营活动有重大影响能力时,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能真实反映在被投资公司所拥有权益。鉴于采用权益法能以公允价值反映投资公司在被投资公司权益中所占的实际份额,防止对利润的操纵。取消权益法可能会使小企业的会计报表无法真实公允地披露实际的利润。
(三)负债
对比《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此次《征求意见稿》在负债的会计处理方面主要有如下变化。
《征求意见稿》在负债方面,要求以实际发生额入账,利息计算统一采用票面利率或合同利率。《征求意见稿》规定,各项流动和非流动负债均应当按照实际发生额入账。
但是,《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遵循主流的财务报表编制惯例,以权责发生制为判断根据。根据权责发生制,当项目满足负债的定义和确认标准时,就将这些项目确认为负债。
实际发生额入账,指在对流动负债进行会计处理时根据当期发生的金额进行确认就确认多少。此方法较为便捷,然而,如利用此方法在财务报告中对流动负债进行简单的确认和计量,极可能会直接导致利润的错估,不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明晰性原则,没有做到配比,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笔者结合具体国情,对《征求意见稿》此处调整进行分析,认为其根源为中外小企业现状的差异。国内小企业的规模及规范程度远远比不上国外小企业,它们主要的财务报告使用对象为税务部门。考虑到我国小企业实际情况,小企业会计准则作出了相应的简化。这种调整是合理的,符合成本效益。
这种为适应国情而作出的准则简化也体现在于长短期负债利息的计算上。《征求意见稿》规定,借款应当按照借款本金和借款利率按期计提利息费用,计入对应的科目。而《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借款费用的处理上,将借款费用更具体的分为基本金融工具、租赁、作为外币借款利息费用调整产生的汇兑差额,并区别处理。由于中国小企业规模的限制及金融市场的不完善,此类业务不占多数,简化显得更具有可操作性。
注释:
①中国财政部.起草说明.
参考文献:
[1]张明.IASB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进展及启示.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8.
[2]赵慧.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出台前的调查.中国会计报.2010.5.
[3]张东扣,忘伶,胡悦欣.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评析.财会月刊.2004.4.
[4]刘永丽.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解读及启示.国际视野.2010.9.
[5]刘泉军,张政伟.新会计准则引发的思考.会计研究.2006.3.
【关键词】小企业 会计准则 利弊因素
我国的小企业在目前的经济发展中已经体现出自身的优越性,对于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小企业内部,会计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重要工作,对于企业实现自身合理发展有重要影响。《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具体实施,主要是为了让小企业的会计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是,该项准则也存在着利弊两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原则
想要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就要针对实际情况,结合相关原则来制定。没有遵从相关原则,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就不会使会计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合理。
第一,针对实际情况。在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小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内部会计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进行针对性制定。同时,制定准则的时候也要考虑到相关的通俗性和实际操作性,这样便于会计工作者进行理解和贯彻。
第二,弹性原则。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不要过于强硬和死板,要有一定的弹性和相关的发展性。小企业的发展速度通常较快,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会向中型企业发展。这就要求相关会计准则的制定具有弹性,符合未来发展方向。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利与弊
我国财政部于2013年颁布和实施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进行针对性管理,以促进小企业的健康、快速成长。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利因素
第一,可以帮助小企业开展信贷工作。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缺少资金支持,这就需要小企业开展相关的信贷工作。小企业只有做好内部的会计工作,才更容易得到信贷机构的认可,符合信贷要求,获得更多资金支持。某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内部会计工作严格遵循《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信贷工作中获得了较多便利。《小企业会计准则》在该企业实施的过程中,相关的内核理念与会计原则都对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作出了规范化管理。这样一来,该企业在进行信贷工作的时候,所提供的会计报表和财务工作报表都符合金融机构的严格要求,很容易就获得了银行贷款等,获得了相应的信贷资金,企业获得了相关支撑,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第二,有利于会计人员开展工作。小企业虽然自身规模较小,但是发展较快,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会计人员进行大量的工作。《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可以促进小企业内部的账务简化,该项准则在实施中对企业主要采用的是成本核算的方法,企业可以用自身的应付税费来进行具体的所得税的核算。这样一来,就使得会计人员的处理工作变得简单、清晰,节约了人力、物力及相关的核算成本。
第三,有利于提高小企业的自身效益。《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实施,简化了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工作。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的负担减轻,企业就可以将关注点放在重大决策和财务监管上。某小企业会计工作严格遵循《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减轻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负担,该企业管理者就有时间和精力对于企业进行合理监管。这样不仅提高了财务工作的实效性,也提高了自身效益。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弊端
第一,对于小企业进一步发展有制约性影响。《小企业会计准则》具体的适用对象是我国内部规模较小、不进行对外融资的企业。也就是说,该项准则适用的企业不能进行股票等的公开发行,如果想要进行股票、债券等的发行,就要以《企业会计制度》为工作标准。这种会计工作制度的变更,属于相关政策的变更,具有一定的难度。我国小企业一般发展基础不够牢固,内部会计工作实效性差,这种会计制度的转换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对于小企业的发展没有积极影响。
第二,不利于小企业进行融资和集资。小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一般都需要进行对外融资,获取更多的资金,来用于自身的发展需要。小企业在对外融资的过程中渠道相对较多,除了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贷款,小企业还可以向第三方机构进行融资。《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实施中规定,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相关资产减值、固定与无形资产的减值等可以不在会计工作中计提。这样一来,如果小企业发生了以上几种减值情况,但是在会计工作中没有具体的计提出来,就使得小企业的实际效益出现了夸大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利于相关的债权者了解和掌握小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给小企业的融资带来一定困难。
第三,增加小企业的税收负担。《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在发展和经营中,在核算所得税的时候,会计人员应当采用应付税款法。这样做虽然相对简单和容易操作,但是却容易造成小企业多缴税款。在《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之前,小企业在核算所得税的时候并不是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时间上存在的差异性在后期的发展中无法很好转销。小企业即便有相关记录,也很难让税务部门去认可递延税款。这样,就会使小企业在缴纳所得税的时候,多缴税款,加重了小企业内部的税收负担。
三、结语
我国颁布和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主要是为了对小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让其促进小企业的自身发展。这项准则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于小企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带动小企业的会计工作合理、有序展开。与此同时,小企业也要注意这项准则的不利因素,在发展中进行合理规避,认清利弊因素,才能推动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冲.浅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利与弊[J].商场现代化,2013(30).
[2]赖金明.小企业会计准则探析[J].现代商业,2012(27).
企业在确定是否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时,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按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小型企业划型标准,企业尽管属于小企业,但是否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有自行决定权,企业可以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也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因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较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形成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与可靠;二是企业会计基础较好,现在正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而不是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应该继续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不能再改为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三是将来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如果经批准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应当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四是已经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如果企业情况发生了变化,不再符合小企业标准或者实质上已经转化为金融企业时,应转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核算,但转换的时间是从次年的1月1日起转换。且转换时,必须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准确把握小企业有关核算方法
针对小企业经济业务,《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核算方法。有些方法既有别于《企业会计准则》,又不同于现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需要准确把握,正确运用。
财务会计是以其特有的会计语言通过会计核算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的管理活动,会计核算离不开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分类核算的项目,是会计要素的具体化,是最基本的会计语言单位。新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不同点之一就是有关会计科目的变化,有些会计科目不再使用,如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代销产品、待摊费用、存货跌价准备、预提费用、其他应交款、待转资产价值等。有些科目名称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如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被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取代,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科目被应交税费科目取代,现金科目改为库存现金、材料科目改为原材料,同时还增设了部分新的会计科目,如预付账款、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累计摊销、周转材料、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应付利息、递延收益、研发支出、工程施工、机械作业、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益。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核算时,应使用新的会计科目,以确保会计信息的一致性。
资产计价问题。为了简化核算,小企业资产按照历史成本计量,企业的存量资产由于公允价值的变动而可能发生减值,但《小企业会计准则》采用了简化原则,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采用直接转销的方法,在资产实际发生减值损失时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并冲减相应的资产项目。
无形资产核算。无形资产核算除了借鉴《企业会计准则》增设“研发支出”账户用以核算小企业自行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过程中的相关支出之外,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较现行《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有较大变化,一是摊销无形资产时不再将全部摊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是根据其受益对象承担摊销成本,分别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这样处理更加科学合理;二是增设了“累计摊销”科目,用以核算小企业计提的累计摊销。摊销无形资产时不再直接冲销无形资产账面原值,而是通过贷记“累计摊销”账户,集中反映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的价值。
已付待摊费用的核算。在会计核算中,由于会计分期的存在和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本期支付但应由后期承担的费用支出应作为已付待摊费用核算。因为摊销期限在一个会计年度之内、金额不大的那部分已付待摊性质的费用支出对所得税汇算不产生影响,为简化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科目,这样,原来通过“待摊费用”账户核算的摊销期限较短的那部分已付待摊费用在支付时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只有支出金额较大,摊销期限比较长的已付待摊费用才作为长期待摊费用通过“长期待摊费用”账户核算。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以后,“长期待摊费用”账户核算内容更加丰富,对会计信息的影响会更大。因此,企业应正确核算,不能将“长期待摊费用”账户作为调节利润的工具。一是正确确认长期待费用的核算内容。按规定,小企业的长期待摊费用核算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支出:①已提足折旧固定资产改建支出;②经营性租入固定资产改建改良支出;③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即符合两个条件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的50%以上;修理以后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延长2年以上);④其他符合确认条件的支出,如固定资产装修支出、开办费支出等。二是摊销期限的正确把握。摊销期限直接影响企业利润和所得税计算,应充分尊重税法的相关规定,尽量避免低估摊销期限。具体来说:对于已经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改建支出,要按照改建后固定资产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平均摊销;对于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应按照合同约定地方剩余租赁期限平均摊销;对于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其他原因形成的,自支出发生月份的下月起分期摊销,摊销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
应付职工薪酬。在企业支出中,人工成本支出是重要内容,现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分别设置了“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科目核算人工成本。小企业会计准则借鉴《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在取消上述会计科目基础上,将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应付给职工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集中在新设置的“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既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也包括职工福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以及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特殊问题的处理。会计准则尽管尽可能详细全面地对于企业经济业务会计核算加以规范,但这些规范毕竟还是粗线条的,不可能把企业有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加以规范。由于小企业类型不同,涉及的行业不一样,可能会出现有些交易或事项因《小企业会计准则》未作规范而无法可依的特殊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而不能各行其是,擅自进行。
不断提升小企业会计核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