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学原理试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 信息化建设 共享平台 创新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c)-0224-02
随着我国经济地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对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逐年增加。高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载体,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室作为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根据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效果。那么独立学院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应重视高效利用实验室,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该文通过对新建独立学院实验室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并加以浅析,希望日后能够为新建独立学院实验室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第一,加强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新建独立学院实验室逐年增多,并形成一定规模,各系实验室应尽量集中,方便管理。同时,为了更好地做到精细化管理,应该采用信息化手段,利用实验室管理软件将所有的实验室信息汇聚到一个系统,与教务系统的实验课程进行对接,方便日常管理。一所学生规模在一万人左右的独立学院每学期的实验报告印刷费用近万元。如果把每学期实验报告印刷的费用节省下来购买一款适合实验室管理的软件,让学生网上提交实验报告、教师网上批阅,岂不是更加方便高效。这样也方便我院实验室相关资料的维护和保存,以上所有日常管理功能也可以实现。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使实验室管理走上高效化、信息化之路,这也是未来实验室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
第二,实验室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实验室安全应该高于实验教学。没有了实验室安全,实验教学也就无从谈起。目前,新建独立学院实验室安全教育一般都比较薄弱。为做好学院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应结合学院实际购买或开发一款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学生根据本专业特点,选择本专业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试卷,通过安全教育考试的学生方可进入实验室。有条件的独立学院,每一个实验室可安装一个门禁,将通过安全教育考试的学生信息录入学生一卡通,设置成只有通过安全教育考试达标的学生通过刷卡才能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同时,我们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或政策让师生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比如,将安全教育考试成绩计入学生的学分),更加有效地进行安全教育,保障学生实验安全。
第三,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平台建设。目前,有的独立学院的实验室建设已初具规模。但是,实验室归属各系管理,学科之间壁垒森严,很少有交流和互动,有些实验室或实验仪器利用率很低,难以实现资源开放和共享,不利于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开展。如果各学科实验仪器实现资源共享,则可以避免因重复购买或闲置造成的资源浪费,这样有利于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也可以提高实验室或实验仪器的利用率,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加强开放性实验平台建设,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一方面完善网上预约实验系统的建设;另一方面可将实验资源放在网上供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实验、探索创新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及动手能力。
第四,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虽然不能像真实实验室那样直观,但可以利用虚拟实验来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效果。虚拟仿真实验室不但可以让学生在网上通过终端来预习实验项目,提高实验效率,而且一些危险性的实验也可以通过虚拟仿真来实现,有效地避免了危险的发生。
第五,建立网上实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随时通过校园网访问学院实验教学资源,在学生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有效地融会贯通。这样不但拓展了学生各学科的视野,而且更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第六,关于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维修问题,在新建独立学院实验室管理中这个问题也比较突出。一些实验员基本上成了门卫和卫生员,开关门和打扫卫生成了他们的主业,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很难独立完成。实验员在完成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应该适当地承担适量的实验教学工作。实验员只有了解了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具备了动手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保障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第七,加大对特色实验室的宣传力度。有的新建独立学院已经建设成一些颇具特色的实验室,但是实验室没有一个好的平台进行重点宣传。如果我们在做好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将特色实验室进行有效地宣传,那么对独立学院的招生工作也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八,关于实验室相关资料的保存问题。新建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初期的审批文件、建设方案、仪器设备的操作手册、指导书、获奖成果等资料一般都散落在各系。由于各系的保存方式和管理不尽相同,有的可能已经缺少丢失。如果建立统一的实验资料档案室,将所有的实验室资料都汇聚都一起,则便于以后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维修。
第九,关于实验员的日常管理问题。实验室日常管理、安全检查、专业评估、领导参观等工作,经常需要各系实验员的配合。但是新建独立学院实验员一般归属各系管理,在统一协作方面有些困难。在日常管理中,尤其是有领导来参观检查时,有时会遇到实验员脱岗或迟到早退的现象。由于各种原因各系又疏于对其管理,造成平时实验室管理效果不好,工作效率低下。为方便对实验室的统一协调和日常管理,应成立实验室管理部门,实验员由本部门统一管理,这样对人、财、物实现综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第十,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定期培训和业余进修。实验教师应该具备“双师型”教师的基本条件,但是往往存在实验室仪器设备过时陈旧、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教师知识更新比企业技术更新滞后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一线实验教师走进企业,与企业需求零距离接触,了解最前沿的技术知识和企业需求,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更容易被招聘单位所接纳。我们应经常组织实验室管理教师到管理比较先进的高校进行学习与交流,组织实验教师到相关企业学习先进生产经验和工艺流程,及时了解当前社会所需求的人才模式,开阔视野,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实验室管理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验室日常管理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利用现代化手段整合学院现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使实验室实现高效利用。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各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拓展学生的各学科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总之,新建独立学院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索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研究课题,它不仅关系到能否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实验室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洪彬,陈小飞.新形式下高校实验室建设模式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3):101-103.
[2] 赵霞.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几点看法[J].中国西部科技,2009(34):45-46.
[3] 谢安建,王礼贵.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性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4).
独立学院考试管理制度建设
一、引言
考试管理要系统化、规范化,首先必须建立严密的考试管理机构―考试管理办公室或考试中心。作为高校考试的综合管理机构,考试管理办公室或考试中心工作要深入开展考试研究与改革,逐步推行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考试方式方法制修订有关考试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文件,建立考试管理制度体系制定考试工作标准化规程,并以此为依据对考试工作进行规范运作和管理。考试管理办公室考试中心还应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强对考试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健全考试管理办公室考试中心工作职责。
二、独立学院考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考试的模式、方式针对性不强
独立学院之所以能够迅速的发展,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共享了母体高校的优势教育教学资源,借鉴了母体高校已有的管理制度、经验。但随着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己经和母体高校产生了很大的差别。不同的培养目标要求有不同的考试、考核方式,但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的考试模式、考试机构、考试制度、考试方式却基本上与母体高校一致,考试内容也仅仅只在他们的基础上稍作改动,并没有依据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显然这不是科学的办学策略。
2.考试的目标、内容过于狭隘
当前,很多独立学院虽然已经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但考试目标、考试内容仍然过于狭隘。由于受到知识本位的传统教育思想及母体高校相应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影响,从而导致独立学院考试的基本目标难以达成。如对学习方法、创造力等高层次的能力目标体现得仍不够充分对情感领域如个性、态度、兴趣等的教育目标还尚未纳入考试目标体系等等。
3.考试过程管理不严,舞弊行为时有发生
舞弊现象可以说是让每所高校头疼的事情,在独立学院中表现的更为严重,大大影响了考试功能的正常发挥和教育目的的完全实现。目前尽管各独立学院在考试管理的规章制度上都有所体现,对考前、考中、考后的各项工作也制定了必要的细则和要求。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多重利益关系的存在,仍然贯彻不严。尤其是在查处考试舞弊行为上表现出较大的弹性,从而造成部分学生心理不平衡,进而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破坏了良好考风、学风、校风的形成。
4.考试的认识、理解有待加强
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对考试的认识、理解并不深刻,还仅仅停留在考试是唯一评价学生的标准这个层次上。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奖学金、助学金、评优评先甚至是就业都联系在一起,成绩决定着一切。久而久之,就让学生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即一切为了考试,一切服从于考试,考试是大学期间的第一要务。独立学院的学生本身就具有多样性、多维性、多质性的特征,很多老师对独立学院学生考试的特殊性这点理解还不充分。在授课的过程中,强调的不是如何通过课程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而是首先考虑学生能否通过考试,获得学分。
三、政策建议
1.规范学生考试行为的制度建设
制订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是严肃考试纪律、维护考试公平、维护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而进行制度化的体现,包括考生违规认定及处理、考务管理人员违规及处理、考试违规行为认定与处理程序等三个部分。考生违规分为违纪、一般作弊和严重作弊三种。学生考试违纪、作弊行为的处理视其情节的轻重和认错态度分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等处分。
2.规范考务管理人员操作行为的制度建设
考务管理人员是指涉及考核各个环节的各类负有职责或安排了工作的教职员工。考场环境的健康与否依赖于监考老师的工作态度。为此,制订《监考操作规程》将有效地规范监考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方法等。考务管理人员因疏忽失职,造成工作被动和不良影响,经及时补救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在学院内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给予纪律处分。考务管理人员主观上存在故意,构成违纪、作弊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规范教师行为的制度建设
课程考试的命题、制卷、施测、评卷、成绩评定、成绩登录等仍然存在种问题,这一环节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强化制定考试计划、规定考试目标、确定考试内容和考试标准、选择考试方法、规范试卷格式、考试题型及考试命题、建立成绩评价规则等方面的工作。制订所有与此有关的规范操作的指导性文件可以由《课程考核管理条例》来统领,包括考核工作的领导与组织、考核前期管理、考中管理、考后管理、违规事实的认定与处理、考核调研与评估等内容也可以分别制订相应的规则加以实施。
4.考场环境设置的制度建设
考场生态环境主要包括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两方面。非生物环境分为以下几个要素考场规则、监考守则、座位的分布、考生资格、考试试卷等;生物环境分为以下几个要素:考生、监考老师。考场生态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又相互适应,并且形成一种系统的有机复合体。监考老师的监考态度、学生之间的影响等因素对学生舞弊的影响不小,因此,强化制度保障,构建和谐的考场生态环境,营造诚信考试的氛围,将减少或杜绝考试作弊现象,为学生展示诚信提供平台。
总之,独立学院考试管理涉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校的“管”,而且环节多,流程长,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往往须举全校之力才能办好,建立健全考试管理制度,使考试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和有效化。
参考文献:
[1]李海香,黄美玲,代仁艳,刘彩莲,李舒.基于考试管理视角的独立学院学风建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关键词: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学科联系人
学科馆员作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核心力量,应该努力成为知识管理者和知识专家,以提供更专业的知识服务。因此,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是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一项新举措,旨在帮助高校师生用户解决专业所需的各种知识。随着信息时代信息获取技术和手段的不断演变,对于学科馆员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要求不断增加,其不仅要提高创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信息素养,完善学科专业知识体系,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竞争力,以实现自身和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价值所在。在国外,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最早提出学科馆员制度。在国内,1998年清华大学最早建立学科馆员制度。至今,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已在国内百余所高校实施。笔者将对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以探析高校学科馆员应具备的个人知识管理能力。
1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涵义
知识管理学说起源于20世纪末,最初体现在管理学领域,由美国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德•德鲁克提出。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范畴领域至关重要的要素。近年来,随着知识管理的发展日益深入,业界学者对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教授PaulA.Dorsey提出的。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均未能达成共识。因此,高校学科馆员的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也必然无法统一。但对于高校学科馆员的个人知识管理的内涵大致可以理解为高校学科馆员自身具备一定知识水平,掌握新时代新计算技术,对高校学科馆员所负责相关学科的资源进行系统地采、抓、整和存,吸收为自身隐性知识,并将其显性化,实现自身显性知识的创新,最终向学科信息用户提供符合其需求的知识服务。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是以学科馆员自身为主体,以专业学科信息为基础,以定向学科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最大限度实现专业学科资源有效传播为目的,来提高学科馆员的显性知识创新,开展多元化的学科知识服务,使高校学科专业资源得以开发、利用和创新的知识管理过程。
2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与实践
在美国图书馆协会2001年编制的学科馆员工作指导书中“学科馆员”的定义为:“一种受过专门训练和拥有丰富学科知识的馆员,主要负责图书馆某一学科专业文献的选择和评价,有时也负责学科信息服务和书目文献组织。随着学科馆员的不断发展,21世纪数字环境下学科馆员定义可以理解为:熟练掌握计算机等新兴媒介,具备一门或多门学科专业背景,了解用户的专业资源需求,提供给用户专业且精准服务的图书馆员。国外一般称之为“学科专家”或“学科联络馆员”,国内一般称之为,如“学科馆员服务”、“学科联系人”、“学科联络员”等。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推出学科馆员工作制度,将学科馆员称之为学科联系人。按照学校学科群设置及学科特点,将23个学科联系人设置人文学科、经济学科、社会学科、法政学科、理工学科和机关等6个学科服务组,负责14个院系的学科服务工作,并聘请图情教授指导学科联系人的具体工作。图书馆要求学科联系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综合的专业背景,将学科联系人实施分散式管理,也就是说将学科联系人分布在图书馆各个部门,提供多对一的学科服务。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学科联系人个人知识管理在其具体学科服务工作中实践情况体现在以下方面:学科信息联络、学科资源建设与宣传、学科用户培训、学科信息导航、学科动态跟踪。2003年,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推出了信息联络员制度。2004年,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并在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下开展专业学科服务。依据本校专业特色及图书馆业务分配,有10名学科馆员专门负责所在院系的学科服务,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训、开展嵌入式教学等服务。2008年,沈师馆制定了学科馆员绩效考核制度,完善了学科馆员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提高了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能力,使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迈向了新高度。
3数字化环境下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应具备技能
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技能是保证个人知识管理有效实施的必然条件。综合国内外不同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21世纪数字化环境下高校学科馆员在个人知识管理中应具备6种技能,每种技能的实现与各种技能之间的结构可用以下图形结构表示。高校学科馆员在个人知识管理中应具备的6种技能分述如下。
3.1信息、知识检索技能
信息、知识检索技能是高校学科馆员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首要技能。检索能力可以通过教育、培训、自我学习直接获得相关学科信息、知识,即通过与其他馆员进行口头交流、熟悉馆藏概况、充分利用国内外搜索引擎、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和其他相关数据库。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科馆员要掌握娴熟的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技巧,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检索全方面信息,为用户提供专业全面的学科前沿信息。
3.2信息、知识获取技能
知识获取指学科馆员通过一定检索方法获取显性知识和提取隐性知识。首先,学科馆员作为某学科的信息专家,他们要不断地学习与参加新技能培训,更新隐性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显性知识水平;其次,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领悟不同群体的隐形知识(经验、技能、诀窍),反思及实践,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最后,学科馆员要熟悉本馆的全部馆藏资源,学会从新型媒体中(WiKi、RSS、微信等)及时捕捉相关学科用户所需的有价值信息。
3.3信息、知识组织分析技能
新媒体视角下,学科馆员不仅要从无序的海量信息资源中检索和获取有用信息,还要具备信息、知识的组织分析能力,过滤无用和庞杂的信息,对需求的专业学科信息进行分析、归纳、综合,从中抓取学术价值高的学科资源。通过对信息、知识的组织分析,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与分析模型,利于日后用户所需专业资源的获取与利用。
3.4信息、知识共享技能
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利用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缩减获取资源时间;激活学科馆员显性及隐性知识,共享信息、知识以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具体学科工作中要做到两方面:把获得信息、知识充分运用于服务用户的实践过程中,实现显性知识的隐性化;积极主动把自己了解的信息、知识与同事、师生用户进行交流,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只有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不断转化,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知识有效传播与共享。
3.5信息、知识的安全与协同技能确保信息、知识安全是学科馆员实施技能的前提条件
保证信息的秘密、质量和安全存储的技巧和方法,如密码管理、备份、档案管理;数字信息、知识的保护技术包含数字水印、数字加密和数字权限等。保证信息、知识的安全性才能更好实现新媒体视角下的信息、知识协同。信息、知识的协同是保障学科馆员及时回复用户专业资源,如协同工具QQ、FAQ、微信等;利用FTP资料库上传与下载相关学科的最新数据、文档资料,保证用户信息、知识利用的方便快捷。
3.6信息、知识创新技能
高校学科馆员信息、知识的创新能力是其个人知识管理价值的终极体现。学科馆员能熟练掌握检索技巧,精准、便捷的获取学科用户所需的资源,实现自身知识与新知识的融合;能吸收、借鉴他人的隐性知识弥补自身的能力,实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化;能保证信息、知识的安全与协同,实现信息、知识的传递与共享。通过不同技能的融合,不断激发创造新的知识技能,使学科馆员能做好信息、知识导航,建立专业特色知识库,提高学科专业个性化知识服务。
4结束语
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是其专业知识和能力不断提升的有力保障。每个学科馆员从信息、知识的检索、获取、组织分析、共享到创新是其个人知识管理技能不断完善的组成体系。因此,随着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日益完善,学科馆员的职能也有所转变,体现为:从被动服务到主动合作;工作重心从以学科为主的馆藏建设向以学科为主的用户服务转变;学科馆员要大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以做到与教师、科研人员合作的全过程。只有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技能的日益提升,高校学科馆员逐步开展定向的学科用户服务,才能在高校学科发展建设与教学科研中发挥出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付为青.高校图书馆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作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0):127~128.
[2]邱锦.高校学科馆员知识管理实例研究———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J].科技信息,2012,(4):410.
[3]高雅佳.关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的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9.
[4]李梦诗,宋雪雁.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践模式述评[J].情报科学,2016,(3):173~176.
[5]王黎.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和学科服务发展综述[J].图书情报导,2016,(6):158~161.
[6]董绘丽,焦月.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个人知识管理[J].图书馆学刊,2009,(4):43~45.
[7]孙小丽.Web2.0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过程及能力培养[J].图书馆论坛,2012,(2):57~60.
[8]岳庆荣.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刊,2013,(10):137~139.
[9]周宇.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16,(S1):620~621.
[10]蒲放.知识管理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7):179~181.
[11]王晴.“985工程”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现状的网络调查分析[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3,(2):9~14.
[12]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EB/OL].http://www.lib.ruc.edu.cn/webs/show/notice/53/8.html,2016-12-25.
关键词: 体质健康 健康管理 医学生
健康管理是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在国外已日趋成熟,在国内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2001年之后,各式各样的健康管理公司成立,但高校关于健康管理的研究较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多元化的体质健康教育和相关体质健康服务在整个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教育可以学到更多体质健康知识,改变自身行为,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健康,从而影响身边同学和家人。
一、医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现状
1.体质健康缺乏管理体系。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万人医学院校的数量与日俱增,某些医学生人数已达数万人,但每年数以万计的学生体育课成绩、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等原有档案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当前学校开展的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活动只停留在掌握有关体质数据的层次上,对学生出现的体质健康问题在指导、干预等措施上尚不到位,许多工作停留在应付和机械执行的阶段。多数医学院校仅成立了体质健康测试中心,简单地上传数据,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体质监测数据表明,尽管青少年的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青少年学生的体能素质指标近20年来持续下降,超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超重与肥胖男生已接近四分之一。
2.体质健康缺乏档案管理。目前医学院校体育管理部门尚缺乏懂档案业务的人才,且缺少这一人员编制,无专职人员负责致使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中的材料不能及时、完整、系统地得到收集,对每期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活动中形成的材料不够重视,忽视体质测试材料的收集,造成归纳与整理归档工作相脱节及材料的流失,对相关体育部门档案工作的督促不利,从而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材料的管理。高等医科院校档案综合管理部门档案员和体育部门兼职档案员未能相互配合,根据档案管理规范要求和体育档案特点及实际情况,尚未建立健全体质健康测试档案管理的业务规章制度,使医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档案的归档范围、分类大纲、分类纲目和保管期限、编号和编目的具体操作方法等付诸流水,致使体育教学管理者、体质健康测试人员和体育教学管理部门的兼职档案员无所适从。
3.医学生体质健康资料缺乏现代化管理。资料管理单一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书写形式记载档案。据不完全调查结果统计显示,当前体育工作中运用计算机、声像、多媒体等手段十分广泛,积累的资料十分丰富,但由于观念落后、方法陈旧、发展缓慢等原因,尤其是档案科学管理意识薄弱,收集归档的体育文件材料不完整,管理人员认识存在滞后性,因而造成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的利用率不高或基本没有,测试档案管理方法与手段较单一。大多数高校在管理和实施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和测试数据的上报,而忽视体质健康测试的后续服务。过于重视测试的证明功能,只是给出各项体质评价分数,很少给予恰当的反馈信息和必要的健身指导意见,医学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停留在应付和机械执行阶段。
二、医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
1.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除了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学生健康的良好氛围外,还应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让学生了解、认识健康管理的先进理念,让学生参加健康管理成为自觉行动。开展健康管理工作关键在于要有长期循环的健康监控,并根据学生自身体质状况不断调整健康计划。
2.新时期体育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高层次、高素质、有责任心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才能实现体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改革医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档案管理中的不足,高效率地处理和利用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档案,让学校体育档案在学校体育工作管理、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提高高校体育工作质量,促进医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途径之一。
3.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构建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网络服务平台。目前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众多,而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网络服务平台,可以满足众多学生的健康服务需求,提高体质健康管理工作效率,实现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信息与预约管理、学生体质健康成绩查询、体质健康教育等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将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中的体质健康测试、体质健康评估、咨询与指导、健康干预四个环节有机统一起来。学校与管理部门的网络软件系统应当互连共享,这样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将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有效监控。全程管理大学生体质健康在进行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过程中要转变“重测试、评价,轻针对性指导、干预”的做法,让每个学生通过健康管理“测试――评价――指导――接受干预――再测试――再评价――再指导――再接受干预……”的循环往复的全过程,有效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体质较弱的大学生重点进行全程体质健康管理是提高大学生群体体质健康水平的关键。全程管理必须以体质较弱大学生的体育需求为关注焦点,学校应调查、识别和理解体质较弱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密切跟踪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把他们的需求与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相结合,采取措施,改进工作,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关键词:独立学院 土木工程 实习教学 困境 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目标
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促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并学会合理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实现一定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土木工程专业应当以实际工作需求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革新原有陈旧的教学模式,加大实习教学的力度,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形成,以便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中凭借精湛的技艺推进自身的发展。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认真实行实习教学理念,符合教育改革的客观趋势。因为,其以社会实际为基础,更为客观地为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架构,在引导学生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知识在实习教学中的运用,最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进而,为学生将来迈入社会寻求发展提供一个技术方面的可靠保障。
二、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开展实习教学的重要意义
实习教学是将“教”、“学”与“做”有机结合起来,促使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活动实现较好融合,促进独立学院教育实现良好实践效果的教育理念。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注重实习教学,学生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积累必需的各种能力条件。因此,独立学院土木工程的实习教学应当考虑社会实际的大环境,考虑企业单位的实际需要,切实践行实习教学理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以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求。
(一)有效促进传统教育模式的更新,促使独立学院更好的培养应用型人才
陈旧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潮流,反而阻碍了独立学院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注重独立学院实习教学,落实实习教学理念,可以较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学生在融入实习教学的氛围后,土木工程专业的工具性价值自然会得以展现,为学生未来的工作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二)为社会积累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进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独立学院能够使学生掌握普通知识和一般技能,形成一般性人力资源;同时,独立学院能够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进行定向实习教学,使他们掌握所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成为专业型人力资源。因此,独立学院立足于社会劳动者现状,以培养劳动者各种职业能力为手段,以实现劳动者高效创业为目标。如今,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实习教学已经成为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拓宽其就业渠道,促其成为新型劳动者的重要保障。
(三)推广了土木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实现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
目前,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每个领域每个行业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积极参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将所学领域内的专业知识频繁地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必然促进了这些专业技能的广泛推广,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会带给劳动者相应的经济利益。因此,独立学院的实习教学,自然为土木工程专业技能在社会上的推广提供强了有力的智力支撑,使劳动者尽早融入社会改革浪潮中,发挥自身的能量,推动社会的建设,实现社会效益与个人利益。
三、当前独立学院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面对社会的不断变化,我国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实习教学仍然没有完全适应发展形势,还有予以调整的空间。因此,我们应当正视这些问题,更好的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
(一)忽视理论学习的指导作用,过分看重技术层面学习
落实实习教学理念,并不是完全忽略各种理论学习。目前,我国很多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过分追求实践技术层面的学习,未意识到专业理论教育的重要性,未能给予理论教学应有的地位。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在步入社会后缺乏深厚的理论功底,无法准确地指导实践工作,形成理论知识有所偏颇的不良局面,致使实习教学的总体水平和质量出现滞后现象,不利于跟紧社会发展的步伐。
(二)现代化教学设备尚不完善,严重影响学生技能水平提升
目前,很多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在践行实习教学过程中,仍然以黑板板书教学为主,非常欠缺教学所需的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影响了实习教学水准和质量,致使实习教学的效果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步伐,对学生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教学实践环节薄弱,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
当前,部分独立学院土木工程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欠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的困境,这势必影响教学效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与实习工作衔接的不紧凑。学生毕业后,反而有可能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补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不利于学生的择业就业。
四、践行实习教学的管理措施
在独立学院实习教学过程中,应当清醒认知土木工程市场发展的必然需求,独立学院应当采取得力对策,确保实习教学理念在土木工程专业得到贯彻落实。
(一)还原专业基本理论应有作用,平稳实现实习教学目标
教学理论是教学实践的最好先导。因此,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应当注重专业基本理论的研究和传播,使学生在毕业后拥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形成比较完整科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土木工程工作实践,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迈入工作岗位后,及时有效地应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自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这也是实习教学的目标所在。
(二)加强企业与独立学院的互动,为实习教学创造便利条件
独立学院在进行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过程中,不能割裂与行业企业的关系。对此,独立学院领导应当格外重视实习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学院领导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与企业进行真诚沟通,为实习教学寻找合适的契机,既为企业输送了人才,又能保障实习教学效果的及时实现。
(三)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合理搭配,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作为独立学院的教师,应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高效的业务水平。高校领导应当适时对教师进行培训,以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及时调整教育思路,使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此外,独立学院除重视专任教师外,还可以招收一些具有丰富经历和经验的土木工程领域的成功企业人士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发给相应工资报酬,合格后正式录用为本校兼职老师。
(四)努力借鉴外国合理之处,完善学院硬件设施设备
符合发展需要的硬件设施设备,才能保证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呈现的良好效果。因此,我国独立学院应当充分借鉴国外的科学经验,努力完善学院本专业实习教学所需的各项硬件设施,弥补我国独立学院在这方面起步晚而产生的不足,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努力契合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的需求。
五、结语
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是符合独立学院发展的科学理念。我国独立学院应当抓住机遇,立足自身发展需求,结合社会当前形势,给予实习教学高度的重视,并将这种理念贯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同时,更能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为自己赢得一个光明的前途。
参考文献:
[1]宋伟香、肖清发、林晓东、林力.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2)
[2]王新征、宋仿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及改革探讨――以南阳师范学院为例[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2)
[3]高均昭、赵君慧.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模式探讨[J].工程与建设.2011(1)
按照中央和省教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关精神和《江苏大学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我馆召开了全体党员动员大会,支部也利用双休日组织党员集中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的有关论述,并开展了讨论交流活动。通过认真学习,使我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有了更深的理解。
下面是我对科学发展观理解的三点体会:
第一,发展是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科学也无所依托,无所体现,没有现实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随着新馆落成的脚步日益临近,我们图书馆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作为图书馆人应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千方百计为推动图书馆事业健康协调发展作贡献。
第二,科学是前提。发展的途径有许多条。有短期行为的发展,有片面追求速度的发展,有破坏人文环境的发展等等,这些都是不科学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历史告诉我们,不科学的发展不仅求不到发展,反而阻碍社会进步。因此,科学这个前提不能丢。图书馆要实现科学发展,我认为: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馆员和读者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读者。二是要坚持全面发展,以“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总体要求为中心,全面推进教学、科研、服务、文化氛围的建设,实现社会化服务和经济效益的全面发展。三是要坚持协调发展,推进科研、服务、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四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走加强图书馆内涵建设,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大力加强学术研究、提升服务层次与水平的科学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第三,理念是关键。实现科学与发展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关键在理念,也就是我头脑中的思想观念。因此,要实现科学发展,首先要真正转变观念,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上下功夫。要摒弃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自觉遵循图书馆发展规律。其次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正确运用科学发展理论,指导自身的工作。三是要坚持与时俱进,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上下功夫。适应图书馆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谋划岗位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推动本职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作为支部书记要结合支部工作实际,从思想和实践两个方面取得实效。一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围绕支部工作服务理念的“两个转变”,着力于更新观念,着眼于满足基层党员需求,实现由单纯管理向管理服务并举的转变,实现由单纯的支部工作向积极配合本部门工作目标实现的转变。另一方面,在探索和完善支部工作新机制的实践中,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握客观规律,解决突出问题,务求取得实效,逐步摸索并形成一套既满足现实要求、又符合又好又快发展的支部工作新机制。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图书馆工作者,学习科学发展观,更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把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与当前图书馆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为师生服务结合起来,着力提升自己的理解力、执行力、操作力、创新力、融和力和组织力,提高优质服务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提高,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 我不仅要深入学习理论业务知识,用理论业务知识武装头脑,而且还要贯彻落实到平常的工作中。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系统安排。我不管学什么,都要与推动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善加利用,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一定要有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争当学习型职工,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二要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读者的本领。新形势下我尤其要具有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人物和事件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超前采取防范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要有“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要树立热情服务的宗旨,为广大读者提供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
三要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在性。随着新馆即将落成,图书馆工作将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工作任务将会越来越繁重,难度将进一步加大。要使图书馆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求我必须提高创新能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图书馆工作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要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自觉奉献的优良作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勤于政事,把心思用在工作和事业上。
四要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形象。我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党和图书馆的形象。一定要珍惜党的政治声誉,堂堂正正做人,走好人生之路,树立良好的形象。要着力规范服务行为,强化岗位责任和自律制度,要正确认识自我,培养高尚的人格,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良好作风。
总之,时代要求我不仅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要有好的创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对照上述要求,我感觉自身差距很大:到馆时间不长,专业基础差,锐意进取精神不强,这些都是制约我个人发展的瓶颈。因此,不断地加强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塑造图书馆人特有的人格魅力,以人格的力量影响和推动工作的落实,是我当务之急。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这就是我学习科学发展观最大的收获。
作为一名图书馆工作者,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要不断解放思想,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以推动自己热爱的图书馆事业健康科学的发展。
·
关键词: 医学院校; 题库管理; B/S模式; 组卷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11-51-03
Abstract: The question bank management system developed independently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can be developed based on the medical colleges’ own characteristics to meet the needs, and is easy to maintain and upgrade. The test paper generation function in question bank management system improves 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teachers. The use of B/S mode mee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college teachers, whose working location is often changed, and the operation process can be summarized and simplified, which makes the operation more convenient, so that teachers are willing to accept,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to speed up the evolution of question bank management from the document management to the database management.
Key words: medical; item bank management; B/S mode; generate test paper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计算机的日益普及,题库管理系统必将成为学校建立综合试题库的有力工具,方便各教研室对题库中的题目进行统一管理与题库建设。题库管理系统能在短时间内生成符合大纲要求、知识点全面、题型多样的试卷,从而减轻了教师出卷的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在线考试提供了支持。题库管理工作在不同学校有自己特有的模式,我校的题库管理系统是自主研发,这样可以掌控核心技术,实现题库动态发展,便于软件使用维护以及更新换代[1]。
1 需求分析
题库建设是每个教研室的工作之一,题库管理由原先的文件形式管理向数据库管理转变,工作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加上一些任课教师教学任务重,尤其是对计算机使用不太熟悉的教师无疑是工作量和技术上的大挑战。 医学院校教师工作地点不固定,除了完成日常教学任务和做实验搞科研,还要在医院工作,因此C/S模式不符合医学院校教师的工作特点,使得使用题库管理系统受到了限制。计算机自动组卷能够帮助教师解决出卷难题,但医学院校课程的各章节间联系比较紧密,如果按照知识点参数来进行组卷会使试题生成不够全面,在章节比例上会有偏差。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⑴ 对系统管理操作流程进行归纳简化,提供试题批量“导入导出”功能,减少重复劳动;
⑵ 采用B/S模式使教师题库管理不再受地域限制,及时的更新题库,出卷;
⑶ 添加试题的章、节属性,便于在抽取试题时要按逐章逐节分值比例设置参数,更加精准地抽取试题。
2 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采用B/S(Browser/Server)模式,在TCP/IP的支持下,以HTTP为传输协议,客户端通过Browser访问Web服务器以及与之相连的后台数据库的技术及体系结构。它由浏览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组成。客户端的浏览器通过URL访问Web服务器,Web服务器请求数据库服务器,并将获得的结果以HTML形式返回客户端浏览器(如图1)。在这种结构下,用户界面是通过IE浏览器来实现的。采用B/S模式使系统运行维护比较简便,同时实现教师进行题库管理、出卷的地点和时间灵活,更好地满足了医学院校教师工作的特点。
3 功能设计
题库中的试题是涉及不同课程的试题,题库管理系统将原有以文件形式积累的试题集快捷地导入到数据库中,实现数据库管理的转变。同时题库需要定时更新、添加和删除,对不同类型的试题进行统计汇总,方便教师了解试题的分布。
题库管理为生成符合条件的试卷提供了保证,自动组卷将出卷任务交给计算机完成,让教师从繁琐人工搜题和组卷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手工组卷针对相关的题目进行个别调整生成高质量的试卷。
3.1 题库管理模块
⑴ 课程管理:添加课程与删除课程信息,建立与课程一一对应的数据库。
⑵ 导入/导出:“导入”是快速录入试题的途径,直接导入试题数据。教师可以将已有的文本试题处理成一定格式的文档,通过导入的方式批量入库,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人工录入的繁琐和时间消耗。“导出”可以将试题批量保存和打印输出,可将试题编辑汇集成册作为习题集,也可以以数据库文件格式输出成为在线考试系统的后台数据库。
⑶ 编辑查询:在这个模块中可以对试题逐一录入并编辑,同时可以通过关键字查询题目信息,并可以对题目进行修改、删除等编辑操作
⑷ 分类统计:按照题型、章节对题目的数量和分布进行统计。
3.2 组卷管理模块
⑴ 自动组卷:通过设置题型、章节、题量、难度、知识点等组卷参数,系统根据智能组卷算法,自动抽出符合条件的试题,组成试卷。
⑵ 手动组卷:根据个别题目的要求设置参数,精确筛选出符合条件的题目组成试卷。通常是在自动组卷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个别题目手动地、具体地选择符合要求的题目。
⑶ 试卷输出:将生成的试卷进行直接排版打印或以word文件的形式存储。
3.3 系统管理
⑴ 用户管理:添加、修改、删除用户信息,设置和分配用户权限。
⑵ 系统维护:对题库,试卷数据库进行备份和恢复。
4 数据库设计
题库管理系统中涉及对象首先是试题,试题有不同的题型,并属于不同的章节,题库管理由多个用户参与,所以题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相关的实体集有试题、题型、章节和用户。
试题实体集中的“选中否”属性作为组卷管理中构成试卷的标志,“用户ID”是试题出题人的标识。题型实体集既是题型的描述,也是试卷组卷方案的描述。其中“选中否”属性作为试卷题型构成的标志,“难度系数”和“题量”共同决定试卷中难题的数量,“分值”代表不同题型每道题的分值。
5 结束语
题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涵盖了题库建设所要完成的任务,是题库建设的有力工具,它的应用促进题库管理向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题库管理系统使得试题批量录入、快速查找,试题参数多样化,组卷高效化,提高了教学考试工作效率,实现了教考分离,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课题研究针对医学院校的教学和考试的实际要求量身打造,操作流程简单合理,教师短时间内就能熟练操作,使这一工具能真正服务于教师,让他们有更多精力投入教学和科研。该课题也将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开发,逐步实现全部课程的在线考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李光明.如何做好题库建设――来自美英考试机构的启示[J].
中国考试,2011.11:3-8
[2] 曹立勋.题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13.
[3] 冯立,张景韶,周利平.基于B/S模式下的网络题库平台研究
与实践[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2.29(4):77-81
[4] 黄兴华,杨海源,沈历宗,肇毅.外科学题库建设及试卷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34-35
关键词:教学管理;以人为本;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2-0010-02
教学管理是指施教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教学活动达到学校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它也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1]。高校院系本科教学管理承担着对教学工作进行组织管理及服务的任务,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院系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管理制度落实方面的实践探索对提高高校的整体教学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本文针对院系教学管理从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提出一些具体的实践举措,以达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一、采用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
教学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的主要目标和对象也是人,人是最宝贵的教育资源,是教学管理的核心[3]。以人为本就是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激发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动性,调动人的创造性[4]。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强化人的因素第一的观念,确保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管理中之所以要树立人的因素第一的观念,就是由人特殊本质所决定的。高校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重视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教学活动中占主体地位,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是教学活动中检验教学成果的主体。以人为本就是要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更重要的是它保障了高校的教学质量[5]。
2.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管理中,尊重教师和学生,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然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先进教学管理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管理离不开一线教师的参与,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多向教师咨询,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允许教师自主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另一个主体,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要培养和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突出其地位,有学生参与的教学管理过程势必符合教学发展的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教学管理本身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将日常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原则性融入学生的个性之中,日常教学管理成为有效的教育手段,高校育人模式更加丰富多元[6]。
3.创造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充分重视一线教师的发展。积极为教师创造学习深造的机会,开拓教师视野,提升教师能力。教师的发展不是孤立的,需要团队之间的相互协作与帮助,积极帮助教师融入团队中,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得到成长,并在与同行之间的相互学习中得到提高。同时还要重视与教师的情感沟通,开展各种人文关怀的活动,增进相互之间的互动,达到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
总之,要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在本科院系教学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始终坚持以本科教学管理中涉及的人员为本,尊重、爱护他们,理解、激励他们,鼓励和引导他们发挥出自身的创造潜能,从而促进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7]。
二、加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学管理,提升教学管理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为提升教学管理信息化创造了充分的条件。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学管理是一个关于互联网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过程,也包含了计算机应用和互联网在教学管理评估的过程[8]。
1.互联网给教学管理者带来的挑战。教育学管理者要适应教育业态创新的步子,大力跟进对“互联网+教育”的教学管理研究,构思和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监管体制和监管策略,防范各类风险的发生。教学管理者也要按照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为“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提供较为有利的服务和支持。因此,在互联网新形势的倒逼下,教学管理者在教学管理研究和教学管理服务方面都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拓展思路,进行学习和提高,利用好互联网。
2.互联网给教学管理者带来的便捷。互联网技术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可以不受时间所限,随时完成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可以利用网络数据的海量存储助能,实现教学管理各项内容的存储。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师的上课安排,学生的选课,教学的日常管理,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教学资源的共享等等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快捷的管理和共享。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得以大幅度地提高。
3.教学管理者如何充分利用好互联网。面对互联网时代给教学管理带来挑战和便捷,教学管理者清醒地认识到,无论互联网技术如何发展,要始终牢记教学管理是为教育服务的核心目标,互联网只是用来提升和变革教学管理的技术手段。从教学管理的核心需求出发,合理使用互联网,让互联网真正为教学管理服务。面对“互联网+”的冲击,教学管理不能坚守避战,应该从教学管理变革的真正需求出发,抓住机遇,直面挑战,让教学管理在“互联网+”的协助下更好为教学管理服务。
1.加强教学管理团队的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效能。教学管理团队职责就是进行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管理团队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管理的水平,因此加强教学管理团队是非常必要的。
2.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以适应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在现代办公手段和技术的支持下,教学管理人员要不断地强化自身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术服务能力,提高教学管理的业务水平,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用现代化的教学管理艺术和方法提升教学管理的层次。努力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高效率、高质量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高效性提供保证。
3.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教学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管理制度不仅是约束制度更应该是激励制度,充满人文关怀。教学管理队伍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支持,教学管理队伍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着教学管理的效能,要实实在在地关心教学管理人员的权益,建立和完善与之相匹配的激励机制,不断激励管理人员主动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自我价值感,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4.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师德建设,树立良好的人格形象。教学管理队伍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良好的师德和人格形象也会直接影响教学管理的质量。合格的教学管理人员不仅应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还要努力用新思想、新观念及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的道德意识武装自己。牢固树立教学管理的服务意识,对学生,就可能真正提高管理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对老师,就可能更好地处理好教学管理与教学的关系,使教师更能够充分发挥教学的潜力[9]。
本科教学管理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问题,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宗旨始终不会改变。只有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科学的教学管理,才能使教学管理更上一层楼,充分发挥教学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甘益慧.以人为本,深化教学管理队伍建设[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4,(5):132-135.
[2]邓淑凤,韩红亮,王憬,张海龙.高校院系强化教学管理制度落实的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0-11.
[3]刁益韶.坚持以人为本,优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1):1-3.
[4]申亚楠.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科学,2013,(12):39-40.
[5]张树龙,谢茜,张世伟.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人性化研究[J].学理论,2015,(5):221-222.
[6]代鹏.大学生参与日常教学管理的可行性分析[J].青年与社会,2013,(13):87-88.
[7]申红.人本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及其实施途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3(11):37-38.
[8]解蕾,狄光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学管理应用研究[J].信息技术,2015,14(4):108-110.
[9]杨圆,李莉.教学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文信息,2015,(1):289.
Practical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of Undergraduate
WEN Jian-ming,FAN Wu,DONG Hai-qing
(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Mechanics,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关键字:四位一体;班导生;班级监察委员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059-01
一、“四位一体”学生管理模式的提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职学生越来越多。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扩大高职招生,不同程度上使学生整体素质下降,且在社会环境和教育改革的冲击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大,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近年来,随着“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工作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深化,如何在“严格管理”学生中发扬人文精神,真正体现“人文关怀”,如何正确处理“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的关系,从制度和机制层面上确保“以学生为本”工作理念的贯彻和落实,是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实际管理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管理机制上做一些简单的探讨,目前我院学生管理主要是以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管干部为主,学生自我管理相对较少,所以很容易出现“老师来了一个样,老师走了又是一个样”的现象,自习吵闹屡禁不止,迟到旷课时有发生,尽管学生管理老师投入了很大的心血,但收效不是很明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笔者通过几年的学生管理实践,逐步发现原因在于学生参与管理的机制不够完善,形成了学生与老师“打游击”的怪现象,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发挥班团干部的积极性,但班团干部的监督和管理一直缺乏机制。为此,笔者提出了“四位一体”学生管理模式。
二、“四位一体”学生管理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四位一体”即采用辅导员、班主任及其他学管老师为主要管理者;班团干部具体管理班级事务;由高年级优秀学生组成的班导生对班级管理进行指导;从班级普通同学选出的班级事务监察委员会实行监督的管理体制。班团干部、班导生、班级事务监察委员会均由学管老师负责管理;班导生可以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并给予指导;班级事务监察委员从工作实绩中监督班团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积极性,反映普通同学对班级管理的建议和要求,直接对学管老师负责。班团干部、班导生、班级事务监察委员和学管老师共同管理,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我们看到,“四位一体”学生管理模式在传统的以学管老师为主,班团干部为辅的模式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班导生、班级事务监察委员会等新鲜管理元素,弥补了以往学管模式中学生自我管理较少,班团干部管理效果监督不力的缺点,使学生管理模式更加趋于合理和完善,对管理自觉性较差的学生群体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班导生的丰富经验,使班团干部在管理实践中不再迷茫,有了明确的方向,而且作为高年级学生,比学管老师更具亲和力、更有认同感。班级事务监察委员会对班团干部的权力进行有效监督,保证了班团干部时刻保持高度的工作积极性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而班级事务监察委员会的成员作为班内普通同学又接受班团干部的领导,二者形成有效地平衡和制约,保证整个机制的良好运行。
三、“四位一体”学生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
“四位一体”的学管模式在实践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必有配有相关的其他管理制度和措施,笔者仅就自己的管理实践经验,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权作抛砖引玉。
(一)必须配套的相关制度
1.与“四位一体”学管模式相适应的班级管理规定,采用量化考核模式,将各种日常管理规范转变成积分制,奖惩一律实行积分制;
2.在班级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制定班级积分管理办法,明确界定学生的积分与评优评先的对应关系;
3.建立班导生管理制度,对班导生的选拨、工作职责、工作方式、考核进行明确规定;
4.建立班级事务监察委员会管理制度,对其委员会成员的选拨、任期、工作职责、考核做出明确规定;
5.学管老师定期检查班导生、班团干部、班级事务监察委员会的制度执行情况,保证对各部分工作效果有一个良性运作的考察制度。
(二)如何在实践中加以实施
以上仅就必须配套的管理制度进行了列举,在具体实施中还需进一步说明,一下结合管理实践,做一简单介绍:
首先,班规应规定班团干部,只要圆满的完成管理任务,就能获得相应积分,同时规定班级事务监察委员会成员按班团干部标准获得积分,以保证班团干部、班监会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规定班团干部、班监会成员实行轮换制度。班团干部任期为一学期,班级事务监察委员会成员任期为一周;任期结束后,班团干部、班监会成员在班内做工作总结,进行新一轮选举,选票超过2/3方可连任。班团干部、班监会成员一旦违反相关管理制度,实行一票否决制。再次,班导生的选拨一定要看重其综合能力,不但要学习成绩较好,而且要有相当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不仅在专业素质上过硬,在思想道德素质上也要靠的住。最后,学管老师作为学生管理的主导力量,应该养成一种定期检查的意识,每周日晚自习将班级管理记录与班监会记录进行对照,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行具体处理。平时也要密切观察班团干部、班导生、班监会成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对工作表现好的及时进行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及时批评教育,并进行调整。
“四位一体”学生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在试行该管理模式后,笔者所管班级的班风空前良好,各方面工作都有了较大的改观。当然,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目前我们还在积极探索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会变得更加完善,更加适合我院学生管理实际,使我院的学生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