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据库变更管理范文

数据库变更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据库变更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据库变更管理

第1篇:数据库变更管理范文

关键词:土地变更调查;地类变更调查;数据库变更;GPS;方法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ontrast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Beihai city and discusses the main job change survey: administrative boundaries, the change of ownership change survey survey, land change survey and the two land survey database change, especially land change survey. To explore the land change survey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key and key areas; and a method of sub-meter handheld GPS update in the method of field survey data collection and database.

Key words: land change survey; land change survey; database change; GPS method;

中图分类号:P285.2+39

1.土地变更调查背景

1988年,北海市作为广西区的试点率先开展了土地资源详查工作,建立了首个基础地类数据台帐。90年代初开展市区地籍调查(40平方公里)。96年后开展了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001年航摄完成了1:5000正射影像图(4016平方公里)。2005-2006年完成了全市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建立了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的基础上,2008年9月完成了全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工作。

然而,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工作完成以后,如何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及时准确掌握土地利用的变化状况,保持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成果的现势性,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准确的、现势的土地信息,是二次土地调查后面临的重大问题。

2.土地变更调查的内容和重点

行政界线调查、权属界线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地类)调查这几方面和数据库建设是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的主要内容。显然,土地变更调查就是对已经发生变化的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土地利用现状(地类)进行调查和更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对已经发生变化的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土地利用现状(地类)进行调查就是对这些发生变化的线(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类线)进行空间定位,同时对这些线围起来的地块进行定性。我们分别称为行政界线变更调查、权属变更调查和地类变更调查。

土地变更调查具体来说就是获取这些方面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并且更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在行政界线变更调查、权属变更调查和地类变更调查中,行政界线具有长时间不易改变和行政界线改变都有专业人员勘测的特点,其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都可以通过民政部门收集。权属变更主要由几个方面引起,一是行政界线改变;二是纠纷(或争议)土地处理结案;三是土地转让;四是征用集体土地。不管那个方面涉及到的范围较小和地块不多,也都有专业人员勘测,其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都可以收集。地类变更调查涉及的范围最大,地块也最多,主要是农民自主生产,改变种植品种和范围导致的地类变化,其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只有通过调查人员实地调查才能取得。因此,地类变更调查是土地变更调查最主要的和工作量最大的工作。

3.地类变化的特点和类型

3.1地类变化的特点

北海市2002年以来各地类变化情况如表1和图1所示。

表1北海市各地类增减情况单位:亩

图1 北海市2002至2008年各地类变化图

经分析,北海市各地类增减变化的主要特点为:

(1)面积比重大的地类,变化机率也较大。据2008年土地变更调查统计,全市地类面积最大的是耕地1811327.9亩,占全市土地30%;其次为林地,面积1484264.4亩,占全市土地25%。

(2)可调整地类变化频繁。2008年统计,全市可调整地类面积已达133348.6亩,其中可调整养殖水面占129898.5亩,估计在未来5年内该变化趋势还会上升。原因是养殖经济效益好,部分农民将耕地改作可调整养殖水面、园地。

(3)项目建设引起变化。广西沿海设施项目不断落实,尤其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城市规模不断发展扩大,建设占用各地类较多。“占一补一”用地制度实行,是建设用地、耕地、未利用地之间变化重要因素。

2、地类变更调点分析

上述结果表明,北海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着一些地类变化大,一些区域地类变化大的现象。因此,土地变更调查可以注重以下两点:

(1)重点调查地类:耕地、可调整地类(可调整养殖水面)、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未利用土地变化。

(2)重点调查区域:周边沿海地区(如营盘、福成、西场、沙岗、党江、廉州等镇)、城郊结合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建设用地、列入土地开垦范围土地。

3.2地类变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实中,存在未经批准擅自利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现象。按变更调查有关规定,此类用地不符合地类变更条件,不能上图、入库、变更。因此,数据库就不能真实客观反映土地利用现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应该建立预变更调查数据库,将擅自使用农用地进行非农建设的地类按实际调查上图,纳入预变更调查库,根据以下处理原则进行变更。

(1)耕地变更处理原则

原为耕地,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改作园地、林地、草地、其他土地

等农业用地的,按带K地类调查上图,纳入预变更调查库,3年内不作为地类变更;在预变更数据库仍连续保留耕地不变(带K地类),3年后视耕作情况再定,这样有利于耕地保有量。

(2)园地等农用地变更处理原则

原为园地、林地、草地、其他土地的,农民自发开垦为耕地的,其中坡度在15 以下,连续3年纳入预变更数据库按耕地调查上图,第4年才根据实际,按耕地进行变更;坡度在15 以上的,不作耕地,仍认定为原地类园地或林地或草地。

(3)建设用地变更处理原则

对于已经依法批准新增建设用地,不管实地是否发生变化,均变更为建设用地;对于未获批准的新增建设用地,按建设用地调查上图,纳入预变更数据库,今后是否变更,视国土资源部处理情况另定。

3.3地类变化的类型

二次土地调查中,地类有三种类型,一是线状地物,二是图斑,三是零星地物。

不管是那种地类都具有两个特性,一是空间特性,即空间位置和形状大小;二是利用现状(属性)特性。根据这两个特性的不同变化,地类的变化有如下两大类型:

3.3.1空间特性不变而利用现状发生变化类型

这种类型的变化特点就是地类界线没有变化,地类属性发生了变化,即原来的图斑由一种地类变为另一种地类,如由旱地(013)变为果园(021),如下图。

3.3.2空间特性和利用现状都发生变化类型

这种类型的特点就是原来的一个或多个图斑地类界线和地类属性都发生了变化,即原来的一个图斑变为两个以上不同地类的图斑;或者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地类的图斑变为多个不同地类的图斑,如下图。

显然,变化的地类利用现状(属性)可以通过外业调查肉眼确定,但是,变化的地类的空间特性是肉眼无法确定的,必须借助测量工具来确定。

有关变化地类图斑的编号问题,我们认为:可以参照地籍编号的原则对变化的地类图斑进行编号。

4.地类变更调查的方法

重点探讨没有新的遥感影像资料情况下对广大农村农民自主生产经营造成地类变化的调查方法。

地类变更调查就是通过外业作业获取变化地类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过程。要获得变化地类的空间数据必需借助测量仪器。

4.1GPS测量法

北海市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广泛采用GPS(RTK)加上皮尺进行补测新增地物,效果很好,精度很高,在地类变更调查中完全可以用该方法进行作业。不足的是投入的专业测量人员多,仪器费用也高,专业性强,非测量人员还不能进行操作。该方法可用于某些重点区域和精度要求高的区域。

4.2手持GPS测量法

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基本比例尺是1:10000,有些地方甚至更小。北海市的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基本比例尺是1:5000,我们用亚米级手持GPS加上皮尺丈量的方法进行变化地类的数据采集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首先在一些已知点上对几种亚米级手持GPS测量结果进行点位、长度、面积等几方面的精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天宝JunoSB手持GPS能够满足1:5000比例尺精度要求。但要注意的是短距离测量不能保证精度,也就是说不能用于测量独立居民点的边长和线状地物宽度。

外业数据采集试验采用WAASC方式观测。共测量36多个图斑,其中没有变化的图斑4个;已发生变化的图斑28个,新增地物(独立居民点)4个。地类属性变化多为旱地(013)、林地(031)、晒场(122)变为虾塘(坑塘水面114)和居民点(203)。

将这36个图斑图形插入(套合)到1:5000二调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进行比对。在4个没有变化的图斑中,有3个图斑地类界线吻合很好,地类界线的偏移均在±1.5--2.5米之间(图上小于0.5),最差的一个图斑地类界线的编移最大也就3.5米(图上0.7)。各图斑的面积误差也小于0.5。其它28个变化的图斑中,有5个图斑的一些地类界线是以道(小)路边线相邻的,地类界线的偏移也不超于±3米。

试验结果表明,用JunoSB手持GPS加上皮尺丈量进行地类变更调查的数据采集能够满足精度要求,方法是可行的。

5.数据库变更的方法

5.1数据库更新的要求

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相关规程及地类变更规则研究成果,在建立基础数据库的同时应增加预变更数据库的建设。基础数据库是经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确认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预变更数据库是未经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确认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主要记录对于基础数据库实地已发生变化的数据。

5.2数据库更新的内容

数据库更新是利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软件对数据库进行编辑、更新,保证数据的现势性,确保土地利用现状实地和数据一致性,应分为预变更数据库变更和基础数据库变更。

5.2.1预变更数据库变更

土地利用现状已发生变化的,应对变化的空间位置及属性在预变更数据库中进行变更,比如由农业结构调整、违法用地等造成的土地利用现状的变化。

5.2.2基础数据库变更

(1)日常变更。基础数据库日常变更指日常工作中利用有关部门确认的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对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数据库进行实时的更新。日常变更数据主要是指经审批通过的项目用地的数据等。

(2)年度变更。年度变更指将上一年数据库日常更新的变更数据在统一时点进行汇总,获取该年度变更数据。

5.3数据库更新的流程

在数据库更新过程中,我们主要研究数据库日常变更在变更过程中的流程及技术处理方法;同时研究数据库年度变更中数据汇总、分析的原理和技术方法,得出符合土地管理要求的相关表格成果。

流程如下:

变更数据检查――预变更数据库编辑、入库――――――基础数据库更新

5.4数据库更新的技术方法

为了更好地研究数据库变更过程中的相关技术、方法,我们按数据库变更流程进行试验、分析。

5.4.1变更数据检查

变更数据入库前,应对其格式、坐标系、精度、属性等进行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要进行修改。

(1)变更数据的格式应符合《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中规定的数据交换格式;

(2)统一转换坐标系为“1980年西安坐标系”;

(3)转换后的数据与数据库中最新的DOM数据套合,检查对应要素的位置偏移精度,对不满足精度要求的数据进行修改。数据的精度要遵照高精度优先原则:当更新数据源与原数据库的精度不一致时,低精度数据服从高数度数据。

(4)检查属性数据与矢量数据的逻辑一致性。

5.4.2变更数据预变更

变更数据经检查确认后,利用数据库管理软件将变更的空间数据导入土地利用现状预变更数据库,提取变更范围内土地利用要素的属性,需编辑的则进行编辑,并分析变更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的变化前后情况,并记录变化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5.4.3数据库更新

根据数据库更新的要求和变更数据的实际情况,从预变更数据库中提取实际需变更的数据,转入到基础数据库进行更新,保证数据的现势性。

5.5数据库更新实例

利用武汉中地数码公司的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我们以银滩镇曲湾村已报批项目用地变更来进行数据库的变更。

(1)利用Mapgis平台导入项目用地范围,并转到西安80坐标。在数据库管理系统新建一变更项目,将转换后的用地范围转入到数据库管理系统,如图示:

(2)选择系统中的“数据变更”下“土地利用”中的复杂变更,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写变后的的图斑属性,如图示:

(3)点“确定”后可进行预变更,得到变更后图形,系统分析变更范围内地类变化情况,如图示:

(4)数据待确认后选择系统“变更管理”中的“提交入库”,数据库将进行更新,数据变更完成。

通过试验,利用武汉中地数码公司的数据库管理软件,能实现计算机自动完成各种变更处理,能基本满足土地利用变更的要求。该系统的每一次变更都可作为预变更,在基础数据库进行变更前,都可对预变更进行修正,避免工作中出现的失误。

6.变更土地调查技术流程和方法

综上所述,土地变更调查技术流程和及法如下:

6.1技术流程

各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变更数据采(收)集:该阶段的内业工作主要是收集变更的区域信息和权属信息;外业工作主要是采集变化地类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变更数据处理:该阶段主要工作是在内业对收(采)集的资料扫描、矢量化、坐标转换,生成统一比例尺、80西安坐标系的图形数据。

变更数据输入:该阶段主要是按规定要求输入变化地类的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

变更数据核查、确认:输出数据变更后的图件,由业务科室(地藉、测绘、耕保等)组织人员实地核查,并对变更的成果进行确认。

数据库更新:利用数据库管理软件将确认后的变更调查成果的空间位置及属性替换原数据库的空间位置及属性,并汇总、输出相应的变更调查成果。

6.2技术方法

和二次土地调查的技术方法一样,变更调查也采取内、外业结合的方法。

内业:在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基础上,将收集的行政界线变更数据、权属更变数据展绘到二次调土地利用现状图上。

外业:外业调查核实,对已发生变化的地类进行数据采集,并详细记录,填写外业调查记录表。

内业:将外业采集的数据展绘到到二次调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并进行变更土地利用数据库工作。

7.结语

(1)土地变更调查的主要内容是行政界线变更调查、权属变更调查和变更地类调查。调查的任务就是获取这些变化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更新二次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

(2)权属变更的数据可以通过内业资料收集的方式获得,而变更地类的数据获取,在没有更新的、符合精度和比例尺要求的航空(天)影像图的情况下。通过试验证明,基层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可以使用亚米级手持GPS进行变化地类数据采集。

第2篇:数据库变更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

1 引言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是土地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目前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新农村的发展,意义重大。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数据库建立工作正在全国各地开展,需要完成数据的搜集及整理工作,并要进行相关的检查以及后续的入库发证工作。目前,很多发达国家都已将地籍数据库作为国家基础空间资源数据集,并探索和制定地籍数据标准和模型,纳入到国家地理空间基础信息标准体系之中。我国的地籍数据库建设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也已经开始从过去为国土资源部门和政府管理服务为主要目的的传统地籍向以服务于全社会为目的、以现代科技手段为主的现代地籍转变。

2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

2.1 工作流程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流程图

2.2工作内容

按照国家和省厅要求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工作,主要包括:

2.2.1地籍区和地籍子区的划分

在县级行政辖区内依次划分地籍区和地籍子区,主要依据乡(镇)或街道办事处的行政界线,结合地形特征要素和明显地物划分地籍区。地籍区的划分应无缝衔接,不重、不漏。在地籍区内主要依据行政村或街坊界线,结合地形特征要素和明显地物,划分地籍子区。地籍子区的划分应无缝衔接,不重、不漏。当采用线性地物作为地籍区或地籍子区界线时,界线尽可能定位在线性地物的边线上,尽量不要定位在线性地物的中心线上。地籍区和地籍子区划定后尽量保持稳定,原则上不随行政或管理界线调整而调整。

2.2.2 权属调查

(1)通知指界及确定指界人

各级人民政府在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时,分区、分片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通告,按照调查工作计划,送达土地权属界址调查通知,通知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按规定时间到场指界。调查人员携带外业调查底图和相关文件资料,每天由乡镇国土资源所人员带队到达该天需要进行权属调查的村委会,通知双方指界人共同到现场指界。

(2)界线调查认定

调查时由相邻两指界人现场指界,经双方认定的界线,调查人员现场将界线绘制在底图上,界址线采用相应符号表示界址线,当界址线与行政界线重合时,采用行政界线符号代替权属界线,用相应的行政界线表示,核查无误,外业人员在工作底图上标注临时界址点号,用加点圆圈表示界址点,再填写界址点、线说明,双方指界人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

(3)界址点设置

界址点的设置应能准确表达界址线的走向。

(4)界址点编号

土地所有权宗地界址点以地籍子区为单位,由上至下、由左到右按自然数顺序统一编号。

(5)宗地草图绘制

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是处理土地权属的原始资料。

(6)记载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应在现场记录。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结果记录于所有权地籍调查表上。

(7)宗地编码

宗地编码采用五层 19 位层次码结构,按层次分别表示县级行政区划、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权属类型、宗地号。

2.2.3 地籍测量

调查时,影像难以判读或地物发生变化时,则需要进行实地测量。

2.2.4 变更权属调查

变更地籍调查是指宗地登记的内容(权属、用途、界线等)发生变更时,根据变更登记申请的内容,实地进行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并对地籍图及数据库进行变更。

(1)变更权属调查

根据变更土地登记申请,发送变更地籍调查通知书。涉及界址变更的,必须由变更宗地申请者及相邻宗地权利人按指定的时间到场共同指界认定,并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申请者和相邻宗地权利人届时不到场或不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名盖章的,按违约缺席指界处理。因宗地的权属类型、界址点发生变化,变更后的宗地必须重新编码。

(2)变更地籍测量

根据变更权属调查情况,以地籍调查成果为依据,核实本宗地与临宗地界址点、线的关系,确认无误后采用不低于原地籍测量的精度,实地对变更宗地进行地籍测量。依据变更地籍调查结果,对原地籍图进行修改,并对原数据库进行变更。变更测量过程中,发现原图地籍要素或地物要素有明显错误,应予以纠正。

3 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建库分

3.1 数据库建设目标

农村地籍调查成果数据库建设是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及登记发证的基础上,按照相关数据库标准的要求,建立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库。为以后土地的管理和分配,登记发证做好保障。

3.2 数据库建设标准

数据库建设应严格遵循数据库标准,建库标准是数据库建设对数据合法性判断的依据,也是数据监理的依据,因此,建库工作的开展建库标准规范必须先行。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收集与数据建库有关的规范,制定合适的数据建库标准意义重大,它决定了地籍数据库是否具有共享性、扩展性、可维护性、可升级性,也是数据各项功能实现的重要保障。

3.3 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建设流程

图2 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建设流程

3.4 数据库建设平台的选择

数据库建设平台的选择会很直接的影响到数据库成果的管理和数据库建设的进程。所以平台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此数据库数据量较大,首先要保证所选软件具有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和大型数据库管理能力,而且要有较为灵活的数据编辑处理能力和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 ArcGIS 在综合考虑情况下拥有较强的优势,因此,使用基于 ArcGIS 的弘图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建库的软件平台。以 Oracle 为数据库平台,以 ArcSDE 为空间数据库引擎,有机的将 GIS、MIS、OA 相结合,实现图形和属性的一体化管理,实现了地籍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智能化,同时系统所具有的强大的海量数据管理、查询和分析功能也为建库工作和以后的资源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3.5 数据库的建立

建库软件能够提供数据库模版以及各项参数设置,可以达到方便快捷建立数据库的方法:

(1)利用建库软件提供的数据库模板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权属图形库,利用建库软件提供的标准业务数据库模板建立农村土地权属属性库;

(2)地类字典设置;

(3)权属系统设置;

(4)管理区、行政区设置;

(5)数据库系统参数设置,主要包括计算面积、计算单位、小数字数、结点半径等参数置。

数据库创建完成后,进入数据入库阶段。利用数据建库软件既可以实现对标准二调数据库的导入,也可以通过数据转换将此次调查数据录入数据库。

4 结语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数据库的建立是农村地籍调查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农村地籍调查的质量和以后的应用。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权属数据库是三权确权发证的主要任务之一,必须正确处理好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建库录入环节。因此,在建立系统时必须正确认识到系统数据组织的重要性,应通过良好的数据组织形式来确保建立一个安全、可靠、高效、实用的管理系统,以实现土地信息的快速查询、检索、修改更新、统计制表、分析预测和辅助决策。

参考文献:

[1]宗地代码编制规则[S].(国土资厅发[2011]57 号).2011

第3篇:数据库变更管理范文

关键词:数据库;维护方法

1 引言

第二次土地调查已经圆满结束,形成的国家、省、市、县四级调查成果数据库已逐步被启用。从2010年起,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土地登记、土地规划、土地开发整理、土地复垦等日常土地管理工作都在使用最新的调查成果,这就要求土地管理部门对调查数据库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维护,才能保持数据库日常性、连续性的常态工作,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土地管理要求。

2 数据库维护坚持的原则

1.坚持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及时修补测,实时变更,保证调查成果的现势性的原则;

2.坚持地籍测量前置、数据必须经过相关部门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审查入库的原则;

3.坚持及时更新台账、统计簿及图件的相关资料,为日常土地管理及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最新资料支撑的原则。

3 数据库维护的必备功能

数据库日常维护工作是保证调查数据库安全、高质量、可操作、可持续的重要保证,具体要具备以下几项功能:

目前各种类型的数据库系统都基本具有数据的备份与恢复机制,从而保证了在系统失败时重新获取数据的可能性,因此定期形成历史数据库和备份事务日志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日常维护工作。

1.备份数据库:数据库在创建之后就必须提供一个装入基点,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时间周期进行数据库的自动备份,形成历史数据库,一旦出现数据事故,把损失降为最低。

2.备份事务日志:事务日志能及时反映数据的演变和具有可追溯性,所以将事务日志与数据库放在同一个设备上,保证数据备份的及时和准确性。备份事务日志的周期直接影响数据的恢复程度,力争做到每天备份。

3.备份数据库及其日志间的相互作用:如果用户数据库存储的设备失效,数据库被破坏或不可存取,通过装入最新的数据库备份以及事务日志备份就可以恢复数据库并能进行用户之间的可传递,是最理想的数据库维护方法和最基本的数据库维护要求。

4 数据库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

1.具备数据库管理和土地日常管理的相关专业技术水平;

2.系统维护人员的一个日常事务是为用户创建新的信息表,并为之授权。创建表以及为表授权的方法是保证数据库安全和质量的有效措施。

3.系统管理员的另一项日常工作是监视系统运行情况,及时处理系统错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监视当前用户以及进程的信息;(2)监视目标占用空间情况;(3)监视数据库统计数字。

4.为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系统管理员依据系统的实际情况,周期性的更改用户口令,执行一系列的安全保障措施。

5 数据库维护的流程和方案

以江苏省镇江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为例,调查数据库已于2011年正式启用,具体的调查数据库维护流程和方案如下:

5.1 流程图

5.2 职能分工

调查数据库在国土资源局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国土资源分局负责制定土地管理的各项政策,监督、检查、协调测绘单位、软件单位、数据库维护单位等生产单位的各项工作,完成登记受理、权源资料及测绘资料审核工作,并决定是否颁发证书。

测绘单位负责测绘及调查工作,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严格执行各项作业依据,保证做到权属合法、界址清楚、四至无争议;测绘工艺合理、调查信息齐全;精度符合规程要求,图件符合入库要求。

管理软件是土地管理的核心,软件建设供应单位应针对国土资源局的要求及时完善土地管理的各项功能。为保证数据库成果的维一性、正确性,应提供数据下传、上传以及多终端作业的功能,以利于规划、用地、地籍的协调工作和大批量测绘调查数据的维护。对国土资源局内部网上的所有终端进行权限设置,数据库维护人员的终端具有下传、上传和修改数据库数据的权限,其他终端只有查询、浏览数据库的权限,实现历史数据库的查阅和恢复功能。

数据库维护单位要保证数据库成果的维一性、正确性,是土地管理最密切的支撑。应协助国土资源局做好调查成果和测绘成果的审核工作,按规程要求以及数据库的数据标准进行作业。按排二个以上的专项技术人员在国土资源局现场办公,完成地籍调查、土地规划等各类数据的维护工作。

5.3 工作内容

1.数据库的变更维护,包括调查、测绘数据的合理性检查和更新;

2.利用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功能进行日常土地管理的报表编辑;

3.利用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功能进行日常土地管理的图件编辑;

4.对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功能提出合理化建议;

5.对国土局需要熟悉软件功能的人员进行指导。

5.4 技术方案

1.用图部门(测绘单位、管理部门)填写用图申请单,申请单需注明用途和区域{街道、街坊(村)。申请单应有国土资源局指定的专人签字同意。根据申请单下传数据给用图部门;

2.对变更后的数据库进行检查(对测绘的外业成果进行抽查);

3.打印出变更后的图件交国土资源局相关部门审核并签字确认(地籍科-调查数据、规划科-规划数据等);

4.按照签字确认后的变更图件修改数据库的数据,对修改后的数据进行拓朴、属性等各项检查,保证数据库处在正确运行状态,以利于随时完成报表任务。

6 结束语

第二次土地调查形成的数据库成果,阶段性的满足了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迅速推进,土地的流转速度加快,用地状况不断变化,如何做好调查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来满足土地资源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需要,是目前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本文能为业界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使土地管理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2007-07-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2007-12

第4篇:数据库变更管理范文

一旦判定可能需要CMDB,企业所需要做的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惯例。一切都从ITIL开始,它是IT服务管理的业界框架。在开始制订配置管理策略时,要根据ITIL目标设定正确的目标。ITIL说明了组织内部以及与其服务相关的配置管理,囊括所有 IT 资产和配置。理想的CMDB 应提供准确的配置信息及其记录文档,以支持其它所有服务管理流程。此外,它必须为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和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它必须有能力根据基础架构状况验证配置记录,并及时警告和纠正异常事件。其实,建立CMDB是一项大工程,企业必须遵循正确的方法,才保证完成的效率。

数年来, CMDB 概念不断演变,从独立的数据储存集合到整合的数据储存,再到单一的中央数据库。每次演变都使其更加接近“解决方案”的目标,为配置数据建立记录来源,而且无损于基础架构的状况。然而,尝试采用这些方法的人们发现,它们具有严重的缺陷,那就是难以或者不可能扩充。这正是推荐联邦式数据模型(Federated Data Model)被看好的原因。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是有一个中央数据库,通过通用数据模型与其它数据库连接。该模型会把信息从一点传送到另一点,不必重新编写代码。

联邦式方案是效率最高的解决方案。因为联邦式数据模型会纳入一个跟其它数据储存相连结的中央式数据库,这是分享配置数据的最佳方式。它能够节省去完全中央数据库方案中相关的设定与维护的高额成本,将广为分享的主要配置项目数据放在共享的数据储存之中,再结合其它应用数据库中的非关键属性数据实现配置数据的共享。Gartner研究报告指出:“一个成功建置配置管理数据库的实用方案,所要求的是联邦式的数据模型加上具一致性的数据检视,它会利用元素特定工具(如桌面配置管理、服务器配置管理、网络管理以及存储管理)来接收至少一部分的数据。”CMDB 可以将功能重点放在配置项目及其关系。这里的功能包括“快照”的多重版本区分、让多种资源中的数据具备一致性以及提供联邦式数据。支持这个功能的经常性耗用并不会浪费在不需要这个功能的数据上,因为不必转移相关数据,也不必修改CMDB来存放信息。

基于配置项目与其关系已界定出来的范围,是否应该在CMDB 中储存新数据的问题已获得解答。数据不必储存为CMDB延伸数据,这样就省去了变更CMDB数据模型以配合数据新型态的麻烦。假如稍后才决定将数据移出CMDB 的话,也免除了修改数据模型本身的困难。此外,也不必为了将变更申请、技术支持申请以及其它配置相关数据搬移到CMDB里面,而去执行众多的数据移转或进行应用程序的整合。如果应用程序需要使用数据,可以继续从目前数据储存的位置存取数据。交易数据不储存于CMDB之中,而是储存于能够处理大量申请的数据库,数据的提取的效率会更高。由于独立数据库具备优越的功能提供数据,数据库使用者不会从 CMDB 内取得自己所有的数据,而是从个别数据储存内部去取得数据。除了配置项目相关的申请之外,由于自身相关数据的申请已由其它数据库处理,CMDB 不必承载所有这类的数据流量,可将负载分摊到多个系统上。

现场说法

BMC:三层CMDB驱动价值

谈到联邦式数据模型,必须了解如何构建CMDB以利用其价值。BMC Atrium CMDB及其基础设施可分成三层。前两层分别是CMDB层和CMDB扩展数据层,第三层为CMDB环境层,包括与前两层互动的应用。

CMDB层保存关于配置项目及其关系的信息。它只保存关键属性以及到CMDB扩展数据层的链接,以供获取更多信息。这个链接确保即便CMDB层从物理上不保存全部的数据或相关数据,仍可用作配置数据的记录源。CMDB扩展数据层保存不被视为“关键属性”的相关数据,如变更请求、服务影响模型以及未保存在CMDB层的任何配置属性。CMDB扩展数据层中保存的信息是与保存在CMDB层的配置数据链接的。

CMDB层和CMDB扩展数据层一起构成CMDB环境。CMDB环境适用于提供并使用数据的应用。这些应用可访问CMDB及CMDB扩展数据。例如,察看并修改CMDB中配置项目情况的资产管理应用。应用是CMDB环境的一部分,而与其配置相关的数据则是扩展CMDB的一部分。这一层的价值在于能够提供到数据的开放访问。

惠普:基于策略自动部署

当前,政府和企业的关键业务越来越依赖IT系统,政府和企业的IT环境也越来越复杂,IT管理部门面临一些刻不容缓的问题,例如快速软件变更、改善基础环境的部署和控制能力、优化设备的配置、提高资产利用率等。要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必须有一种真正适用的灵活的变更和配置管理解决方案。

一个全面的自动化的变更和配置管理解决方案,应该能够管理企业IT环境中的操作系统、补丁、软件、目录、个性化设置、用户权限等资源的整个生命周期,将这些资源分发至新的正确位置或变更到新的正确状态。这个过程中,应该是针对不断变化的计算环境来提供智能的系统管理。配置和变更管理产品不仅要对软件和数字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包括打包、测试、发现、配置分析、部署、升级、修补和删除,还要贯穿整个企业复杂的内网、外网、无线网等网络和应用环境,支持软硬件的异构,可靠管理整个企业成千上万的设备和用户。

另外,企业还要解决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了解并对整个企业中的IT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微软:SMS对我们很重要

微软的IT部门正是通过SMS来管控20万台桌面机,在系统升级时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达到99%以上的可靠度。

第5篇:数据库变更管理范文

关键词:土地;数据库;技术

中图分类号:[D92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问题的提出

目前大多数城市的系统,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除历史上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陈旧,数字化程度不高外,目前进行的城镇地籍调查(更新调查)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更新调查)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体系,调查的依据、标准不统一。同时,各地使用的数据库系统平台不一致,甚至同一地区,两个调查采用的管理平台也不一致,形成了诸多的技术难题,函需加强土地基础数据库建设研究,推进信息化建设。

2、土地基础库的技术问题

2 .1 提高认识、转变思想

有些市(县)土地管理部门的领导,思想不开阔,对土地管理还是局限于老方法,甚至把建库当成纯粹的项目来做,建完数据库没有配套的软件,没有固定的技术力量,数据库只好变成“死库”,并没有认识到建库只是一个基础,应用才是目的。按照国土资源部下发的《2004年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计划》文件精神,土地利用数据库成果要以日常管理工作中应用为目的,以在国土资源各项管理工作中真正发挥功效为标志,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要把精神落到实处,领导应积极调整建库思路,提高认识,转变思想,确保数据库建设能够有所成,有所用,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数据库成果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2 .2 培养科技人才,提高技术水平

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管理土地工作的必要途径。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提高全系统人员应用信息技术和设备的能力,努力培养科技骨干,形成土地管理系统专业和实用结合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其中,土地管理部门自己建库是培养技术人才的最好方法,建库是一个学习过程,不仅仅是软件与业务的学习,最重要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技术水平和业务知识的提高为以后数据库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应做好新老技术人员交替工作,确保工作的连续性。

2 .3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数据库建设

建设数据库具有高投入的特点,系统建设中,除设备的购置外,根据土地信息业务的综合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要求,软件的开发、人员培训和维护;建库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工艺流程以及软件平台,都需要不断改进、升级;运用新技术,探索新办法,逐步提高数据库成果的科技含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必须有一定的投入作保障。因此,只有加大资金投入,才能更好的保障数据库建设,更好地为图上土地信息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2 .4 以应用促发展,灵活运用基础数据库

(1)逐年搞好土地利用数据的变更工作。地籍管理的突出问题体现在“变”字上,根据地类实际变化情况按规定及时对数据库成果资料进行变更和更新,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在每年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中,结合地类变化情况和地籍变更情况,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确保数据、图件和实地三者相一致。充分利用成果,认真执行地籍变更的“月清、季累、半年预报”制度,运用遥感等高新技术辅助做好地籍变更工作,提高地籍成果资料的精度和质量,切实解决地籍资料中存在的数据不准、面积不实和权属不清问题。

(2)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数据库内容丰富、更新快捷的优势,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用地项目区的划定、审批提供详实的资料,严格保护耕地,杜绝违法占地;为农村宅基地的划分、住房登记发证、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提供技术支持。利用数据库是建立在不同年代上的特点,通过地类变化信息的分析与对比,对所在地的区域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和可持续发展研究。

(3)以土地利用数据库为基础,进一步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数据库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库等建设工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提供高质量的土地利用信息和为耕地的占补平衡与项目的评价提供参考,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4)以土地利用数据库为基础,建立土地执法监察信息系统,实现对全县每一块土地的动态跟踪,为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提供快速准确的法律依据。

(5)以土地利用数据库为基础,建立县、乡、村三级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系统,通过数据共享,实行对内以图管地,对外以证管地,通过理论与制度创新加快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进程,全面推进土地信息化管理工作。

(6)以土地利用数据库为基础,建立完善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技术系统,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和地理空间关系通过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科学的采集、存储和动态管理,以实现土地信息快速查询、检索、更新、分析、预测和辅助决策等,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技术服务和决策支持。

(7)以土地利用数据库为基础,进一步推动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土地分类、调查、登记和统计制度。

3、士地基础数据库建设的实践探索

为解决建立土地基础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丰县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第一,丰县的土地基础数据库建设的起点高,自两个调查开始便统一了坐标系统、统一了土地分类,统一了全县编号体系,使用了最新的系统运行平台;第二,数据新,此次建库数据使用的是2004 年完成的调查数据;第三,城镇地籍调查由县局自己的力量完成,测绘、调查人员直接参与数据库建设,大都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非常有利于数据库系统的更新和维护。下面以丰县为例简要说明土地基础数据库建设的技术路线,以期抛砖引玉。

3.1 数据库系统选

择将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统一存放到关系型数据库中,可以实现城乡数据库的管理,可带来安全、可靠的数据管理,支持关系型数据建库功能的GIS 系统有多种,如ArcGIS 的SDE ,我们选用SQL Server 2000 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武汉瑞得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作为系统运行平台,其它A 二GIS 均可以通过SDE 直接访问数据库,这种体系结构有利于不同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

3.2 数据组织及结构

传统模式下的数据组织,城镇按县一街道一街坊一宗地四级管理,数据的组织单元为街坊,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采用县一镇一行政村一图斑组织数据,数据的组织单元为行政村,从以上可以看出城乡地籍管理的数据组织方式基本相似,都是采用分级、分区管理,只是为实现不同的管理要求,对数据的描述侧重面不一样,但其核心是一致的,从地籍管理的深度来说,农村地籍数据的描述更能反映土地的实际利用情况,城镇的地籍数据更能反映地籍管理的权属要求。

土地基础数据库实现的重点是数据组织管理模式、数据结构的一体化,就需要对数据进行抽象化处理,将城镇的一个权属单位理解为由一个或多个无缝的地类图斑组成,将地类图斑确定为最基本的数据,这样就以形成一体化的基本数据管理模式:县一街道(乡、镇)一街坊(行政村)一宗地(权属单位)一图斑。

3.3 数据切割

1 : 500 城镇地籍数据库与1 : 10000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立完成后,重新构建城镇地籍数据1 : 10000 大图斑(即城镇线数据图斑),利用大图斑整体打散或部分打散土地利用现状库数据图斑,完成数据切割。

3.4 数据检查入库、碎片整理

数据切割完成后,进行分层检查处理,在保证切割无误,图形与属性无丢漏的情况下直接将数据入库,但数据切割后,由于原1 : 10000 大图斑被打散,会在两种数据切割的边缘产生小的图斑碎片,需要进行微小图斑碎片的合并处理。

第6篇:数据库变更管理范文

关键字: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C37 文献标识码:A

1.背景

广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土地利用变化日趋频繁,自2001年开始,广东省逐步开展县级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和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工作。广东省123个县市,采用了1:2000、1:5000、1:10000三种比例尺的正射影像底图数据,县级土地利用数据的格式包括mapgis、arcgis、geostar、vct四种。现有的广东省土地利用数据库是将全省不同比例尺、不同数据格式的县(市)土地利用数据库通过统一的标准加工整合后汇总到省级数据平台建立数据库,但此系统不能满足全国二次土地调查的数据库标准,对县市提交的新标准的数据无法进行管理和应用,因此,迫切的需要建立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实现对全省土地利用数据的管理和更新,从而更好地保护土地资源,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

2.系统的建设情况

广东省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库系统主要目标是实现对土地利用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共享,为土地调查、土地统计等业务活动提供支持。因此应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GIS技术、OA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主要技术,设计出符合本省数据交换、数据更新模式的系统。总体思路是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图形平台,以大型的关系型数据库为后台管理数据库,存储各类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实现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基本农田、权属调查数据的图形、属性、栅格影像空间数据及其它非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借助网络技术,采用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方式,有效存储与管理调查数据;考虑到土地变更调查需求,采用多时域空间数据管理技术,实现对土地利用数据的历史回溯;另外,为了保证土地调查成果的现势性,利用对遥感影像数据的动态监测技术,进行数据的快速更新工作。

2.1系统架构

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网络系统、数据中心、数据库管理系统、信息化标准、安全保障系统五部分组成。各部分以网络为载体,数据中心为核心、信息系统为访问接口,相互联系。网络系统是连接各级数据中心的桥梁,是基于国土资源业务网或国土资源外网建立起的贯通上下、横贯左右,连接部、省、市和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局域网的网络体系。数据中心即 图1 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架构

存储相关数据的土地调查数据库(资源层),包括数据交换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在数据服务基础上,对具体的数据进行业务操作(业务层),并进行信息共享与信息。安全保障 系统包括系统的本身的安全和数据安全两部分的管理。信息化标准提供数据入库、数据交换的各种标准。

2.2系统主要功能

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多源、多尺度、多专题、多级数据的统一管理;多级数据信息的查询、统计、分析、汇总、交换;各种图件、专题图的编制;信息以及为各级电子政务系统提供数据服务等功能。

图2 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结构图

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具体功能包括空间数据库维护、管理、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数据交换和输出等功能模块。

(1)数据编辑与处理。数据编辑与处理功能主要有对图像进行配准处理、输入和输出转换、坐标转换、投影变换等;进行点、线、面等图形数据的编辑功能;进行电子数据采集,包括键盘输入坐标点的功能和批量导入GPS、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电子数据的功能;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之间的转换;对入库数据进行检查并进行一定的错误处理;对不同比例尺空间数据进行整合处理,提供相关辅助工具实现数据由大比例尺到小比例尺的有机融合。

(2)数据管理。数据编辑与处理功能主要有对各图层、数据结构、数据字典、元数据、栅格数据、非空间数据等的管理及维护;包括用户权限设置、密码设置、备份与恢复、出错处理、日志监控等在内的安全管理功能;集中统一对全省所有县级行政单位的新土地标准数据成果进行入库及管理;管理多年度的土地利用数据。具有历史信息的存储、查询和追溯功能,主要包括图形与属性历史信息的保存、能对历史信息进行追溯查询等;实现分布式数据库集中管理,即集中管理任意多台服务器上多年度各专题的数据;实现与其他类型国土资源数据库的衔接,通过初始配置的方式能够自动调阅、显示其它数据库的内容,支持对这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查询等操作,能够采用图表形式来表现分析结果。

(3)信息查询与分析。系统提供多种查询功能,主要包括自定义查询、组合查询、根据点坐标进行查询及定位等,实现日常土地管理有关图件的快速查询及图属互查,具有能够根据空间位置查属性及混合查询的功能;支持方便、快速市级、县级数据的调阅;系统具有面积计算、长度计算等功能,面积计算能采用椭球面积进行计算;支持跨行政区、跨专题的信息查询及分析;能进行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动态度等的变化分析;能对基本农田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各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用地结构、占用基本农田情况分析等。

(4)汇总统计。生成新土地标准要求的各类报表和自定义报表,具有表格的统计、汇总、查询、编辑、打印输出等功能;具有对多年度变更数据的统计、分析、出图、出表等功能。

(5)数据交换。支持《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中规定的交换格式及其他常用数据格式(GEODATABASE、SHAPEFILE、E00等)的导入导出,实现与国家和县级数据库的数据交换。

(6)数据变更。对土地调查数据进行日常更新,提供满足各种土地变更类型的处理功能,具有年度变更数据批量处理功能,并生成年度变更上报数据。

(7)图件输出。支持各种范围的专题图的制作,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分布图、耕地坡度分级图等。

4. 结论

第7篇:数据库变更管理范文

【关键词】土地变更;RS;GIS;GNSS;集成

1 引言

第二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但是,数据更新仍然是测绘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国家科技基础数据库建设与发展研究报告指出:“持续更新和业务化运行是一个科学数据库存在的根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持续更新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生命源泉。更新时以遥感技术(RS)获取高分辨率影像作为数据源,生成正射影像工作底图;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组织、管理、分析土地调查信息;以全球导航定位技术(GNSS)获取地面点高精度三维坐标并实施定位,3S技术的综合运用确保了高效、高标准地完成更新任务,为数据成果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

2 基于3S的土地变更调查

2.1 RS技术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

RS资料具有反映地面信息丰富、覆盖面积大、实时性强、可周期性获得、费用相对较低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RS用于提供大面积地物及其周边环境的几何与物理信息及各种变化参数,其对地观测的海量波谱信息为目标识别及科学规律的探测提供了精确的定性和定量数据,RS是获取土地信息的主要手段。利用RS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步骤为:首先进行RS影像的处理,然后将RS影像与基础数据叠加发现变化,最后通过GIS平台进行变更。

2.2 GNSS技术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

在土地变更调查中,遥感技术的精度不能满足对所有的变化区域进行定性和定量量测,部分图斑在利用遥感发现其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之后,需要用GNSS准确测定其边界。GNSS数据对RS发现变化地块的方法信息是一个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对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来说,明显的、大面积的变化区域可以通过遥感影像来确定。而对于变更速度比较快的或小面积的地块,遥感影像上有的反映不出来,这时就可用GNSS接收机收到实地获取变化地块的数据,方便、快捷、经济。

2.3 GIS技术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

GIS在土地方面应用的主要方式是建设土地信息系统,来对一定地域内的土地利用和规划进行管理。它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利用各种空间分析技术,通过对数据库中原始数据的处理,用户可以获取新的数据集,以此作为空间决策的依据。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具有明显的时间、空间特性,所以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离不开GIS的空间分析方法,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可用于分析和揭示地理特征间的相互关系及空间模式,用户可以从中获取很多派生的信息和新的知识,可用来实现土地调查、土地规划、土地评价、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综合评价、规划、决策、预测等各种任务。

3 3S深度集成分析

3S技术在土地变更调查过程的各个环节发挥着作用,不仅节省了传统作业时间、人力、物力成本,而且提升了国土资源管理水平,促进了国土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但是,受制于技术的局限,深层次的3S集成尚不明显。

如果能实现内外业现场的实时通信(包含双方的视频、音频),综合使用遥感变化检测、WEBGIS(车辆轨迹跟踪)、GNSS-PDA(CORS系统)等功能进而达到监控中心与作业现场互联互通、数据传输,上述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以4G(3G)公共网络平台为支撑的4G(3G)网络视频服务器,可以提供高速的移动网络数据传输业务,可以满足不同应用场合的上网需求,支持常用的移动通讯网络制式、支持视频输出,可直接模拟输出,支持ADSL(PPPoE)拨号,配以相应的视频音频设备和软件,可以实现两点间和多点间的互通互联。将其与笔记本电脑和GNSS-PDA作为车载设备,即可以实现3S集成技术的内外业一体化作业模式。整个系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监控中心、土地巡查车、GNSS-PDA。3S集成技术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模型如图1。

图1 3S集成技术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

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由终端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软件系统以及音视频输入输出设备组成。监控中心能够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是计算机能够接入网络(Internet外部数据网),且网络带宽不少于10M。监控中心通过服务器及通信设备向巡查车及车载笔记本电脑下达指令并可跟踪车辆运行轨迹、输出视频和音频以及数据信息、接收由巡查车传回的音视频数据以及由车载笔记本电脑、GNSS-PDA传回的外业数据。

土地巡查车:土地巡查车由普通车辆改装而成,上面装载有3G视频服务器、音视频设备、导航仪、笔记本电脑、GNSS-PDA。土地巡查车实际上是监控中心的一个子系统,所有作业现场的相关信息都将通过它向监控中心传递,当然所有来自监控中心的信息也都由它来接收。

GNSS-PDA:也可称为土地调查掌上系统,该设备可由软硬件组成:GNSS接收机、PDA(掌上电脑)、土地调查软件。土地调查掌上系统是将GNSS卡和土地变更调查软件集成到PDA中,从而实现集接收GNSS信号与实现GIS编辑于一体的功能。由GNSS-PDA所采集到外业数据可以立即导入到车载笔记本电脑里,甚至可以实施传送回监控中心服务器上,实现内业再处理,直至更新数据库。

4 结论

目前3S技术已经在土地变更调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分析了各自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3S深度集成的应用方法。通过无线网络可以紧密的将3S联系在一起,使整个作业过程能够调动各方面资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方便了3S技术的应用。研究3S集成技术在二次调查成果更新中的应用,有利于3S技术有机结合,对开展土地二次调查成果更新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第8篇:数据库变更管理范文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Abstract: the countryside homestea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based on GIS ShiXianJi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homestea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he system with MAPGIS as a platform to Visual Basic language for development, modular development way of development, ha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ouse-site in the countryside, where the plan, where the graph clean (check) verification registration inquiry, statistics, analysis, update, printing, and so on the function, may realize the homestea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Keywords: rural homestead;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

中图分类号:A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宅基地管理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农村宅基地进行管理,有利于减少农村土地利用中的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同时还有利于合理开发与集约利用农村土地资源。

1、总体设计

1.1设计目标与设计方法

农村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应用目标是基础信息管理,规划决策支持。应具备查询、分析、统计、更新、报表输出及证书打印等功能。作为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国土资源信息管理决策应用平台,不仅可为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服务,还可为其它相关行业服务。

1.2系统设计基础

农村宅基地清查工作开展后,已经有大量的清查成果,可为建立宅基地管理信息库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1)宅基地利用现状图、规划图

现状图、规划图一般只在建制镇或规划较完善的村庄才有,绝大多数村庄没有实测地图;作为建设用地整理规划和空心村改造规划,国土部门可以就村内土地利用情况提出自己的初级规划,并根据村庄现状图绘制村庄规划图,以满足土地管理的需要。

(2)各村宅基地管理台帐一览表、申请宅基地十年计划表

宅基地管理台帐一览表记录了每户、每宗宅基地的面积、发证情况、农村家庭人口数等基础资料,申请宅基地十年计划表可以反应未来几年内农村宅基地的需求情况。

(3)卫星遥感影像数据

按照分辨率的差异,可分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低分辨率的卫星影像。按照成图比例尺要求,以IKONOS影像质量最好,可以制作1∶2000的村庄现状图,航空正射影像勉强可以制作1∶5000的村庄现状图,SPOT5影像基本满足不了精度要求。

(4)宅基地清理登记审批表、地籍调查表

宅基地清理登记审批表、地籍调查表是农村宅基地信息库的主要资料,它们反应宅基地的权属关系与具体现状情况。

(5)其它相关媒体资料

其它相关媒体资料主要包括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中的各种图表文件、照片、视频资料等。

2系统结构

农村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两个部分:系统的物理结构和系统的软件结构。

2.1物理结构

系统的物理结构由服务器、用户计算机、绘图仪、交换机、扫描仪、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组成。

2.12软件结构

系统的软件结构严格按照农村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原则建立,包括数据服务模块组合应用服务模块组两部分,其中数据服务模块组包括数据更新、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数据检验、数据查询等功能;应用服务模块组包括资料查询、输入编辑、统计分析、数据变更、成果输出等功能。应用服务数据模块组向数据服务模块组提出数据请求,数据服务模块组向应用服务模块组输出数据结果。

3、系统功能设计

农村宅基地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6部分13个功能,分别是图数的输入编辑、信息查询、统计分析、数据变更、打印输出及系统扩展功能。

图形录入编辑是指宗地图的录入和编辑。主要录入方法有三种:坐标录入法、直接划线法、模板法。

(1)坐标录入法:在文本框内输入线的序号和线的起点、终点坐标,按“增加”按钮,则在作图区域出现相应的直线。

(2)直接画线法:点击“开始造线”按钮,按鼠标左键在作图区域造线,松开鼠标后,在随即出现的输入对话框中输入线的长度即可。

(3)模板法:在窗口中可点击“保存模板”按钮将做好的而数据库中没有的宗地图保存到数据库中作为模板。使用时点击“宗地模板”按钮可以调入以前编辑好的模板以快速做好宗地平面图。

软件的数据录入界面清晰明了,且与现有“清登表”结构相近,容易接受。

3.2信息查询

属性查询分为精确与模糊查询两种查询模式。用户可以输入查询关键字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查询,通过查询关键字,可以快速地在属性库中查找所需要的资料。可以满足用户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之间的双向查询。历史查询即用户可以查询宗地上建筑物拆除前、改建前的信息,并从图中分析出宅基地规划管理的发展情况。

3..3统计分析

系统将计算机图形学的技术充分运用到了统计分析模块中,用户可以把查询结果用不同的颜色在现状图中表现出来。系统可以根据每一户属性信息或图形信息汇总出这个村庄的村级统计表,在村级汇总的同也可以进行乡级、县级、市级的汇总工作。用户可以通用追溯宅基地变更记录来分析和总结这些年来的工作,为今后的管理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

3.4数据变更

系统把农村宅基地管理中的日常工作以向导的方式展现给用户,用户可以通过此向导很方便地完成农宅工作中的新放宅基地、拆迁、搬迁、改修、分户、继承、换房等一系列变更工作,大大减少了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强度。用户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灵活多样地对宅基地信息进行变更操作,把过时的信息作为历史信息保存起来,把新的信息更新到数据库中。

3.5打印输出

系统可以自动汇总并打印输出农村宅基地工作中的各种表格,系统还可以实现对证书的套打,比如集体土地使用证等。

系统可以打印输入出村庄现状图、村庄规划图、宗地图、地籍图、土地证附图等一系列图形图件成果。

3.6其它功能

系统根据不同的应用制定了不同用户使用权限,包括系统管理员、编辑录入员、信息浏览员。通用对用户权限的设定,对使用农村宅基地信息库的用户进行限制,使它们只能在自己拥有的权限下进行操作,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丢失、损坏和外泄。

系统为用户提供了灵活的数据备份功能。用户可以把数据库数据十分方便的备份到磁盘、光盘、磁带等存储媒介上,一旦发生火灾、盗窃等不良情况,可以对备份的数据库进行回复,使损失降到最小。

用户还可以把部分数据以封装的形式导出来,用以提交成果、交换数据等应用。

4、数据结构设计

4.1数据库设计

农村宅基地信息库属于GIS数据库,要求不仅能管理属性数据,还要管理空间图形数据。在信息库设计过程中把两种数据分别存储,并用统一的关键字将它们有效地联接在一起,其中,属性数据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存储;空间图形数据采用国产MAPGIS数据格式存储。

4.1.1图形信息库设计

考虑到现在农村宅基地情况的复杂性、地区差异明显等特点,根据基础数据和实际需求的不同,将图形信息库建设分为三种方式:

(1)在基础数据相对不完整、缺少影像图并且对数据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把现有手工绘制的村庄现状图用计算机矢量化,做成概略比例尺的村庄现状索引图。

(2)在基础数据相对完整、拥有卫星影像图并且对数据精度要求一般的情况下,采用把卫星影像图作为底图,参照基础数据中的四至、宗地号、边长、面积等属性,制作成村庄现状地籍图。

(3)在基础数据完整、拥有卫星影像图并且对数据精度要求高的情况下,采用把卫星影像图作为底图,参照基础数据中的四至、宗地号等属性,制作成村庄宗地现状导线数据,再以导线为基础,根据宗地号、权属代码等属性用程序的方法把地籍调查表中的地籍图自动挂接到村庄现状图上,生成村庄现状地籍图。

4.1.2属性信息库设计

农村宅基地属性库内容包含了众多的宅基地信息,例如位置、四至、面积、周长、人口数、家庭成员、占地类别等。这些信息可以分成空间属性和人文属性两大类。在信息库设计过程中,把这两类信息按照一定的关系分别存储在数据库中,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分别管理。

4.2数据库表设计

4.2.1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依照土地管理部门的信息流程习惯将工作分为数据录入部分、数据管理、打印输出三个部分。系统数据库分为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同时结合实际工作需要,优化程序结构和数据库结构,设计了独立的用户数据表、数据字典,并配置了辅助数据用表。

4.2.2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为了便于程序设计中较好的调用数据库表,结合程序后台数据库服务器SQL Server程序设计的方便性,物理结构的数据库与逻辑结构的数据库层次关系雷同的特点,数据表的关键字段设为主键、子表中相应字段设为外键,建立起相互之间的联系,要求该字段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字段不能为空值。

5、接口设计

5.1用户接口

本系统所有子系统的功能模块调用均采用统一风格的菜单;所有屏幕背景风格统一;数据录入、输出、调用、修改的操作习惯一致;屏幕录入区、显示区的分布一致;系统调用层次统一,帮助方式一致;报表或菜单的页面打印格式一致;信息输入输出的相对时间短。

5.2外部接口

硬件设备:客户端采用微机系统,采用局域网方式连接;服务器端软件为Windows Server 2003 、Microsoft SQLServer 2000,客户端为Windows XP或WINDOWS2000;使用支持上述软件、硬件的相应协议。

5.3内部接口

系统内子系统之间的接口通过数据库表的关联来实现。

6、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6.1出错信息

系统运行过程中,建立错误提示和调用帮助信息表,提示信息表的存放位置与各子系统数据表存放在同一数据库位置。错误提示涉及用户操作错误、数据输入输出错误、数据校验错误、数据存储错误等。

6.2补救措施

针对系统可能发生的问题和用户的特征,各子系统、模块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网络版和单机版设计,工作站间进行主动搜索和被动接受信息。网络运行一旦出现系统出错信息以外的故障,及时运行独立的单机版,系统恢复后数据存入服务器数据库;对于有中间数据表、信息交互需求的工作以现有的信息交流手段进行补充。

6.3系统维护设计

系统维护设计主要包括:用户权限管理、系统初始化、数据字典维护、系统参数和应用数据库的维护等。为了整体软件系统的标准化设计、产品化生产,和系统维护规范化管理的需要,系统维护中同时包括了标准代码的提取,数据库权限的管理。

参考文献:

武汉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MapGIS开发手册,2002.1

黄杏元,汤 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第9篇:数据库变更管理范文

关键词:校园一卡通,数据库,数据库分布策略,数据库安全

引言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高校也正在逐步进入了高度信息化管理时代,高校的管理理念和经营理念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校园“一卡通”成为了高校管理学校的重要工具。一卡通系统应用加快了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进度,提高了校园管理水平,增强了学校的校园学生管理控制能力,实现校园一卡通成为了学校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介绍的是校园一卡通系统的数据库研究。

一、一卡通数据库系统功能

人员信息维护。主要是对个人基本信息进行录入、修改、打印等维护操作,并为首次数据采集提供人员信息批量导入功能。

人员注销。主要是人员转业、退伍、死亡等后的信息维护修改。

发卡登记。主要是对个人领卡情况进行登记。

卡有效期管理。主要是对校园卡的有效期进行维护。

挂失管理。主要是校园卡的挂失和解挂情况进行处理。

补卡管理。主要是对校园卡遗失、损坏和制卡错误情况进行补卡处理。

校园卡查询统计。主要是对个人信息和卡信息进行查询和统计。

系统管理。主要是对用户权限、部门情况、标准编码进行维护。

二、数据资源规划

为优化校园卡系统数据体系和信息运行机制,按照“集中存储、实时变更、动态交换、一体联动”的设计思想,进行系统数据资源规划,确定系统的总体数据流程、内容体系、数据分布体系和数据接口。

校园卡系统的数据可按主题划分为:人员基本信息、人员变更信息、卡管理信息、单位基本信息、标准编码信息。

人员基本信息。供应实力和组织各专业供应保障所需要的各类人员的基本数据和共用数据。包括:人员标识信息、生理信息、相片信息、单位信息、身份信息、保障关系、转接情况、家庭情况、历史信息和有关状态信息等。

人员变更信息。反映人员基本信息变化的动态信息。

卡管理数据。校园卡管理所需要的有关信息。包括:补卡申请、卡发放登记信息和丢失卡“黑名单”等。

单位基本信息。反映单位基本属性有关信息。

标准编码信息。各种标准编码的信息。

三.数据模型

在校园一卡通系统中由于需要处理的业务复杂,要实现的功能较多,因此在数据库中会存在各种不同功能的表,本文针对管理结算中心进行具体介绍,下图为数据库中管理结算中心主要表。

图1 管理结算中心主要表

对上图管理结算中心的主要表进行具体共功能、内容介绍:

发卡信息表。主要存放教师、学生等人员的基本信息,内容包括:卡号、学号、姓名、性别、年龄、职务、身份证号、发卡日期、卡有效期、院系姓名、班级名称、专业名称、操作员。

垃圾表。存放的是那些毕业、退学、辍学等离校人员卡及过了有效期的卡的信息。内容包括:卡号、姓名、学号、院系名称。

黑名单表。主要存放的是挂失卡的信息,内容包括:卡号、姓名、挂失时间、操作员。

解挂表。记录挂失的解挂信息,内容包括:卡号、姓名、解挂时间、操作员。

存款信息表。用于记录用户的存款信息,内容包括:卡号、姓名、存款金额、存款时间、卡上余额、操作员。

消费记录信息表。用于记录用户的消费情况,内容包括:卡号、学号、姓名、院系名称、消费时间、消费金额、消费部门。

换卡记录表。用于记录换卡信息的表,内容包括:卡号、姓名、换卡时间、转账金额、操作员。

退卡返款记录表。用于存放毕业、退学、辍学等离校人员退卡返款信息,内容包括、卡号、姓名、退卡时间、卡上金额、返款金额、操作员。

结账记录表。记录个消费点结账信息,内容包括:部门名称、结账时间、结账金额、操作员。

四、数据库分布策略

由集中式、分布式数据库的特点和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具体情况,本文选择分布式数据库。其数据分布策略有集中式、分割式、复制式、混合式几种。我们采用了对混合式分布策略作了一些改变的分布策略,即将全部数据按不同的应用子系统的业务操作需要分成若干子集,安置在不同子系统所在局域网的站点数据库服务器上,但是在一卡通中心数据库服务器上,存放了各个子集用于对外共享的数据的副本,这样做减少了各子系统之间数据访问的复杂性。

采用这种方案,一方面,减少网络上本地数据库服务器的负载,降低了不同子系统之间互访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即使整个系统中有某个子系统出现故障,系统仍能运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由于各子系统数据库在一卡通中心数据库服务器上都有备份,所以一旦某站点出现故障数据损坏,通过SQL Server的复制较容易实现数据的迅速恢复。

五、数据库的安全

由于校园一卡通带有很多个人信息,为了保证一卡通系统的正常、稳定、安全方便的运行,要在数据库中建立一个具有严密的加密系统保证数据库的安全,防止窃取、盗用等事情的发生。本系统采用校园内部加密算法,这种算法利用校园局域网将卡锁定在校园内部,即只有在校园内部可以使用,在校外卡会自动锁死,进入到校园网范围内会自动解锁,有效保护了隐私安全。

校园卡数据管理中心存储、处理的信息为机密级和绝密级,整体为绝密级。按照应用、数据相分离的原则,在校园卡数据管理中心应用服务区设立绝密级应用服务器和机密级应用服务器,在数据服务区设立绝密级数据服务器和机密级数据服务器。校园卡系统连接终端,部署在本地局域网的访问绝密级信息,远程独立接入的访问机密级信息。绝密级数据服务器通过定阅分发机制和网络隔离设备,向机密级数据库服务器倒出业务系统访问所需的机密级数据。

结论

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广泛应用,一卡通的数据库不断更新,本文对一卡通的数据库进行设计。从数据库功能、数据资源规划、数据模型、数据库分布策略及数据库安全方面进行阐述。可通过该数据库建立起实用的有效的合理的系统,避免了师生在校园内随身携带多卡的不便,使校园管理更方便快捷。(作者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