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互联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范文

互联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互联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

第1篇:互联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网络时代;货币创造职能;商业银行;电子货币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商业银行是将于21世纪灭绝的一群恐龙”。的确,当今网络时代下,商业银行的部分传统业务的确是受到了一些冲击。但是,商业银行由于其特殊性,仍具有许多其他经济体难以替代的功能,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其依旧很难被淘汰。但是互联网的发展,已经网络金融的成长,的确对商业银行的传统职能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关于商业银行货币创造职能

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职能,即信用创造职能,是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最显著的特征。

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职能产生于其融资中介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基础之上。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自身业务的开展,创造各种信用工具,如支票、汇票、本票、信用卡等:另一方面,在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下,商业银行可以用不断吸收的存款来发放贷款,然后贷款又可以转化为存款。如此循环往复,商业银行就可以创造出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从而扩大了社会的信用货币供应量。

二、背景:网络时代下的银行

网络金融是传统金融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紧密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金融形态。互联网发展重构了金融服务架构,变革着金融服务的途径、方式,正逐渐构建起了一种新的金融运行模式。随着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猛发展,网络金融也展开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传统银行也因此也面临着巨大变革。网上银行的卓越发展,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投资方式以及金融素养,并且也对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方式和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

有关数据显示。经过数年的发展,中国网上银行用户数呈现不断增长的势头,交易额由2003年的24.3万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49.3万亿元,增长率高达93.6%,用户数也达到了1900万左右。从2005年开始,网上银行步入快速发展期,2007年中国网上银行交易额规模实现爆发式增长,高达245.8万亿元,比2006年增长163.1%。2008年中国网上银行交易规模达到320.9万亿元,比07年增长30.6%。截至2008年底,全国个人网银客户已达1.48亿户,比年初大幅增加了52.81%。在2009年2月,中国网上银行用户覆盖率为33.9%。

三、网络时代下电子货币对银行货币创造职能的影响

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职能的效果,主要有其派生存款的创造能力决定。货币供给量等于基础货币量乘以货币乘数,其中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银行存款准备金之和,因而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职能效果主要受到法定准备率、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率、定期存款准备率等指标决定。考虑到互联网时代下对以上指标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本文主要分析电子货币对银行货币创造职能的影响。

(一)电子货币对法定存款准备率的影响

法定准备率是指以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准备率的高低因银行类型、存款种类、存款期限和数额等不同而有所区别。就目前来看,随着网络金融的不断发展,电子货币对现金和存款的取代作用越来越明显。由于电子货币具有高流动性的特点,存款替代型的电子货币转化为现金极为容易,因而不论电子货币替代的是现金还是存款实际上都与现金没有太大区别。中央银行若要想要对电子货币收取准备金,就必须要对电子货币的货币层次做出界定。电子货币的出现,模糊了货币界定的层次,加大了货币计量的难度,因而对于电子货币,法定准备率的确定是有相当难度的,并且也缺乏法律上的支持。

(二)电子货币对现金漏损率的影响

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指客户从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

电子货币对现金漏损率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子货币对现金的替代程度。就目前情况而言,电子货币还不能完全取代现金,市场上电子货币与现金同时流通,这样银行客户就会做出持有现金或持有电子货币的选择。这一选择会直接影响现金漏损率。如果客户支取现金,就会使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减少,商业银行可用于贷款和投资的金额也就相应地减少,由于可用于扩大贷款或投资资金的减少,从而限制了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因此,现金漏损率的高低取决于银行客户对于现金的偏好程度,或者说,取决于电子货币对于现金的替代能力。

(三)电子货币对定期存款准备率的影响

存款至少可以大致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而中央银行对于这两种存款,通常分别规定不同的准备率。电子货币的具有较高流动性,并且对存款有一定程度上的替代性。然而,不管电子货币是代替活期存款还是定期存款,它在存款货币创造过程中的作用都是相似的。电子货币使M0、M1和M2之间的界线模糊,并且很难界定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区别,因而使得中央银行对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分别规定不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则失效。

四、总结

由于缺乏具体数据,模型并未完全成熟以及时间等因素限制,上述分析并不能得出一个关于网络时代(电子货币)对于商业银行货币创造职能影响的具体结论,这是我非常遗憾的地方。不过就以上分析,我们仍可以很明显看出,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下,商业银行的传统职能的确是受到了不小的挑战和影响。商业银行这些职能若想要在网络时代中仍发挥如以前一样卓越的效果,将电子货币等网络时代的重要产物纳入银行的考虑范畴已是刻不容缓的事。

参考文献:

[1]殷孟波,曹廷贵,货币金融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第2篇:互联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影响

当前,互联网金融呈现迅速发展态势,目前以及变成我国金融市场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按照媒体的调查结果,阿里集团与天弘基金互相合作构建中国首个互联网基金,也就是目前被大家熟知的余额宝,截止到2014年上半年,基金规模突破5700多亿,收揽超过1.24亿用户规模。同时,像有利网、理财范儿等互联网信贷产品开始火热,我国步入到了全新的互联网金融新时代。因此,站在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这一大背景之下,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影响与发展对策。十分有意义。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概念

尽管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当前金融市场热点话题,不过相比于其受到高度关注,对齐涵义的学术界定当前尚未有明确定义。想要站在专业视角来定义互联网金融,必须先立足金融定位上然后再切入。广义上看,金融就是资金融通之意,所有和货币发行流通关联的即为金融;就狭义上来看,金融仅限于货币融通。也就是阐述资金于各市场主体间发生融通转移这样一个过程。该过程有两种呈现形式,其一为直接融资,其二为间接融资。以表现形式来区分的话,直接融资为资金需求方直接对资金供给方提出融资,目前最典型直接方式即债券、股票;而间接融资即需求方借助中介结构来获得融资,无需和资金供给方直接对接,该方式的代表为商业银行。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点

互联网金融较之传统金融,并无本质区别,既相似又不同。不同的地方在于业务媒介和思维模式。本着互联网四大精神,互联网金融从业者需要转变过去传统经营思维模式,以互联网思维来实现对金融产品的创新加工。金融同互联网结合,让金融业务呈现出的透明度、快捷度、参与度更高,成本则更低。如图所示:

图1 互联网金融具备的几大特点

数据来源: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影响

(一)商业银行的安全问题

商业银行借助于自身的优势吸引了很多的用户,同样也是这个优势的背后有着巨大的风险。主要的表现如下:

1、商业银行的有关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在管理上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没有制度可以遵循,还有员工素质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2、商业银行所具有的局限性,比如设备性能不是很好,通讯故障比较多,软件不安全等形成的安全隐患,还有自然原因,比如雷电和水火等形成的经济损失。

3、还有外界的攻击,虽然现在很多的网站都使用了防火墙以及网络监测的有关措施,对于黑客来说,还是防不胜防。

因为没有针对于业务的规范,商业银行存在很大的技术风险和操作风险以及法律风险。因为这些风险的存在,所以客户对银行的安全性抱有怀疑的态度。

(二)商业银行风险制度监管问题

1、缺乏系统的监管法律制度。我们国家还没有和世界贸易组织签署电子商务宣言,所以在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都是按照银行自己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的。在这些管理的方式中如果遇到了问题往往会把银行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有的甚至设定了免责霸王条款,这些条款不公平不公正,所以商业银行要有专门的部门设立相关法律。

2、监管的主体不健全。现在针对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系统来说,我们国家针对于商业银行的法律制度中包含了国务院和银监会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等多个相关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智能,按照不同的分别对银行风险进行立法和监督管理。监督管理部门之间的权利和职责是交互在一起的。与此同时我们国家金融行业是使用的分业经营的模式,网银使用的是相互交叉的,在监督管理的问题上,有可能会成为三家业务交叉,这样一来就造成了资源浪费,在另一个角度上也有可能会形成监督管理上的漏洞,这样一来就降低了监督管理的效率。

(三)商业银行的网络业务种类单一

现在我们国家商业银行产品相对来说比较的单一,银行没有充分的使用好网络这个契机。虽然有很多的银行提出已经拥有了所谓的商业银行,但是他们的商业银行所提供的只是查询和转账还有支付这些最普通的业务,真正借助于网络来进行交易的产品还不是特别多。我们国家商业银行的产品还是受到了传统银行的制约,现在我们国家的商业银行所起到的作用只是传统银行的业务渠道。

三、互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经营与发展对策

(一)强化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

1、准入监管。审批准入提高门槛,参与互联网金融企业要上交申请,申办要求、需求材料都要明确,并获取机构审批后方可正式运营。

2、信息披露监管。信息披露制定监管政策,要求互联网金融公司具有充足的资金,维持稳定交易系统,确保用户数据信息安全,保证资金流动性和业务记录可靠真实。数据实现独立审核存档备案,企业要为用户提供交易的单笔数据,让用户可以了解资金状况与业务状况,融资双方明确约定还款时间、协定签订落实、债券追偿等。

3、风险评估监管。构建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建立一定预警体系,优化现有风控模型,界定好若干参考标准存在的风险区间。站在审核、管理以及发展等方面对金融业务的风险展开全面管理与分层管理,针对不同风险实施针对性管理。

(二)防范商业银行中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风险

1、建立应对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攻击的主动防御体系。互联网金融面临多种风险,其中信息安全便是其中一种。随着新形势和新技术不断更新,金融安全风险面临更大挑战。新兴技术不够成熟,仍然有待完善安全机制。P2P 平台、大数据金融处在萌芽时期,在安全管理方面仍待提高。尽快建立安全防范意识,重视互联网金融领域信息安全。

2、强化金融理念和认识,加大对金融知识的普及。互联网金融慢慢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务之急就是要普及金融知识,加强普及力度。积极倡导普惠金融、责任金融理念,贯彻三个基本金融策略,落实好监管政策、加强行业自律,不断提升消费者能力。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借助媒体和网络宣传普及金融知识;媒体、互联网等对互联网金融安全信息的欺诈行为加以曝光,引发消费者重视。普及客户信息安全自我保护知识,帮助公众有效识别风险,加强自我保护,保护好个人隐私与信息密码安全等,维护利益不被损害。

(三)注重商业银行里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

跟随互联网金融发展步伐,不可忽视互联网金融复合型人才教育培养。互联网、金融结合,金融业务由线下转移至线上,需要专业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加入。金融业务在线展开,需要复杂计算机操作来开展线上客户业务办理,要求在线客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金融知识,计算机操作能力也要过关。

未来,互联网金融提供专业人才以挑战和基于。市场发展带来更多就业机会,人才要求会更高。专业人才依然存在极大缺口。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需要不断创新,探索新的防范,拓宽眼界。

四、总结

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到来在飞速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方式。商业银行在发展业务的时候,电子货币是以后必须要发展的,不然在以后激烈的银行竞争中就会失去生存能力。观看全球,有很多的传统银行都把网络银行作为以后发展的重点。要想商业银行健康的发展,就要理性的对网络银行的特性以及影响来进行分析,找出自己所存在的问题,然后选择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郑联盛.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4(05)

[2] 邱勋,郭福春,陈月波.互联网金融的现实与未来展望[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5(01)

[3] 董昀,李鑫.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基于文献的探究[J].金融评论.2014(05)

第3篇:互联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余额宝

一、引言

余额宝,对于大家来说,几乎都不陌生,尤其是对于年轻人。余额宝,诞生于2013年6月13日,它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和天弘基金联姻的产物。简单来说,它其实是属于一种网络货币基金,当我们把支付宝里的转入余额宝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实现了对“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的购买,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行为,就实现了货币基金的销售与购买,这相对于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销售,既快捷方便、门槛又低。同时余额宝以其稳定乐观的收益率赢得了不少用户的青睐。截至到2014年底,其用户量达到了接近2两亿,试想一下,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消费群体;同时资金规模也快达到了6000万亿元,就这两个数据,就可以看出它在金融行业的轰动性有多大。商业银行是以存贷为主要利润来源的,这么大的资金由银行流向了虚拟平台,对商业银行的冲击不言而喻,但是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跟传统商业银行并不是永远矛盾的,寻找其中的连接点或许就能找到契机所在。

二、余额宝优缺点

1.余额宝优点

(1)余额宝方便快捷。虽然现在各大商业银行也通过网络来拓宽自己的业务渠道,但是其手续的繁琐、系统的不完善,导致它的方便快捷性远远不如余额宝,余额宝只需轻轻按动手指,就可以完成操作,足不出户便可以实现理财。

(2)余额宝的投资门槛低。众所周知,普通的银行理财产品,一般都是5万元起开始购买,相对与一般的工薪阶层,这个门槛确实有点高,更不用说没有工资来源的学生群体。所以说,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制约了很大一部分人去购买理财产品。而余额宝则恰恰相反,它的起步资金是1元,这1元跟没有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余额宝在这方面可以说是0门槛,这就把它的用户扩大到了最大化。可能单比投入没有银行理财产品来的快,但是集腋成裘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3)余额宝以其高收益率著称。其7日年化收益率大约是商业银行普通活期存款的10倍,这可以看出相对于银行存款,余额宝就收益而言其具有显著优势,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把闲置的钱转入余额宝之中,而不是存入银行,不仅是因为方便快捷,更是其高收益吸引了用户的眼球。

2.余额宝缺点

余额宝作为网络虚拟平台的产物,其安全性是远远不如实体的商业银行的,现在网络诈骗猖獗,这些负面因素会多多少少的制约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步,当然余额宝也不例外。同时国家在这一方面监管力度也不够,所以互联网金融要想稳定长期的发展,国家必须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控和监督,从而营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环境。

三、余额宝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1.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业务

余额宝的出现,首当其冲的当然是银行的活期存款业务,因为余额宝具有集聚小额存款的优势,这是商业银行所不能比拟的,当多数的存款由银行流向了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影响是可想而知的,毕竟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自存贷差,源头节流了,利润自然就下降了。但是商业银行为了使损失不至于过大,必须的加大放贷的力度,它的首选目标就是中小企业的中小额贷款,因为对于大企业来说,这个市场是饱和的,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就对大型企业贷款尤为重视,而往往忽略中小企业,这也是商业银行没有办法的办法,以此来填补一下漏洞。

2.加快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

余额宝实质上是互联网、金融与移动通讯共同孕育的产物。现在各大商业银行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网上银行,其中网银就是一个鲜明的代表,但是相对与余额宝来说,不管是从用户量还是用户的满意度来说,都远远的逊色余于额宝。余额宝这是依靠自己的创新,把服务至上、客户是上帝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更多的人愿意去选择余额宝,而不是去银行进行体验。余额宝正是迎合了广大消费群体的心理,投其所好,然后收到了可人的效果。这就促使商业银行加快互联网与金融的整合,不断创新、推陈出新,也把客户满意度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摆脱余额宝的阴影。

3.影响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销售

余额宝实质上是实现了基金产品的网络销售,这完全打破了传统基金等理财产品的销售模式,而且相对于传统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宝更是具有了门槛低、利率高的优势,所以集这些优势于一身,单纯的从这些来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是完全处于劣势的。自从余额宝出现以后,类似于余额宝的理财产品更是层出不穷,或许理财产品嵌入第三方平台进行代销将成为一个趋势。面对这些,传统商业银行不能坐以待毙,如何转变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显得尤为重要。

4.促使国家建立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受国家的保护和扶持政策,其地位也是不易轻易动摇的,在安全性、制度化、规范性的领域,余额宝完全处于劣势的地位,以余额宝为典型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新兴产物的崛起和蓬勃发展,不得不引起国家和整个金融领域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目前看来,对于这些新兴产物,国家并没有排斥,但是这并不是就是要放任它们发展,越是发展势头好的,我们越的规范发展。总理早在2014年的政府报告中就已经指出了促进互联网金融市场健康和谐发展以及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督体系的重要性,然后在2015年央行等也就如何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和谐发展问题发表了指导意见。虽然有了这一系列的意见与建议,但是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和监督还远远不够,对于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监控才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只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才能确保互联网金融大环境的和谐畅通。

四、面对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怎样摆脱困境

1.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

余额宝的崛起和迅猛发展,也有一小部分原因来源于商业银行自身的服务质量不到位。长期以来,对于小额储户、中小企业贷款商业银行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余额宝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成效,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小额储户的不断积累。所以这也给传统的商业银行敲响了警钟,必须秉承客户至上、服务至上的理念去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客户,以优质的服务来吸引客户。

2.制定大数据经营战略

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对数据的收集、整合、分析是否到位,将严重影响到决策战略的实施。余额宝的成功得益于准确分析了阿里巴巴公司积累了十余年的客户信息,了解了客户的需求和市场需求,把客户满意度做到了极致,可以说要想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立足,大数据经营战略这块基石必须的打稳打牢。而对于商业银行,拥有着远远大于余额宝的客户信息资源,那么如何有效的对这些资源信息进行分析,了解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打击,商业银行必须应该积极的制定大数据经营战略。

3.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招聘和培养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拥有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在职场中会游刃有余。尤其是在商业银行这种金融行业,同时拥有丰富的金融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对银行来说,这种人才需求是尤为迫切。对个人来说,是从个体实现了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从整个互联网金融来说,互联网金融要想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加快招聘和培养这样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蒋情海,李庆知.余额宝怎样改变银行[N].中国证券报,2012-7-10.

[2]王崇志.“余额宝”的经济学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32).

[3]赵洁如.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J].河北金融,2014,(05).

[4]高翔.金融史视角下的余额宝[N].上海证券报,2014-4-20(A01).

第4篇:互联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平台分析 SWOT分析 拓展 建议

一、银行系网购平台分析

中国工商银行的电商平台融e购于2014年1月上线,是集消费采购、销售推广、支付融资一体化的网购平台。平台秉承“名商、名品、名店”的定位,以特色性、便利性、专业性、安全性为原则,有机整合客户与商户,有机链接支付与融资,有机统一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努力打造客户喜爱的消费和采购平台、商户倚重的销售和推广平台、支付融资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平台、“三流合一”的数据管理平台。此外,积分兑换也是融e购的一大特色。从总体来看,工商银行融e购无论是交易量还是交易额均全国银行业电商平台前列。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融e购”电商平台用户数突破3000万,2015年交易额超过了8700亿元,其中B2C商城交易额2651亿元;B2B商城交易额5706亿元。

二、网购平台在竞争中的SOWT分析

(一)Strength优势

银行做电商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品牌”。中国人更善于将钱存在银行而不是去理财的情况显得尤为普遍,常年出现的信贷危机让人们对第三方平台信赖程度降低太多。就仿佛那一句“理财非存款,投资需谨慎”一样,放入银行,至少稳赚不赔,而一旦投资这样的理财产品,贪恋所谓的高回报,最终入不敷出,陷入经济骗局,这就是不值得的。同样如果要是想要买一些贵金属产品,人们也只愿意去银行这样的安全系数高,值得信赖的地方进行购买行为。我们无法说银行是100%安全的,但是其风险指数依旧是最低的,这点是公认的,可见银行氖峦购平台从口碑上更容易获得客户的认可。从工行目前覆盖范围来看,物理网点覆盖范围均为全国各地县级或重要乡镇经济发展中心,客户文化素质较高,网上购物习惯相对成熟,具有规模大、高粘度、电子化程度高的特点。作为中国最大且世界知名的银行,工商银行在品牌和商誉上已经占据了先机。再者,常年从事金融行业的经验积累让银行可以更方便的去原始业务范畴,进军网络市场。银行拥有完善的征信系统、贷款产品、理财产品等,这些原始业务与互联网接轨后,带来的商机并非“1+1”这样的简单算法可以解释的。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经营形式,是一个非常烧钱的行业,以淘宝为例,每年的双十一,年中大促等不仅交易量巨大,而且投入的各类费用数量惊人,而资金量大是银行的优势,对此有较好的支撑作用。这是银行做电商区别于淘宝电商的一种特殊优势。

(二)Weakness劣势

通过体验融e购,我看到了很多淘宝网站的影子,相似的界面、大量的品类和O2O的形式。尽管如此,品类缺少新奇、前卫的东西,形式过于传统,工行的O2O的方式缺少对客户的凝聚力,这都将成为消费者不去使用融e购的理由。“融e购”也有银行系电商的通病:缺乏专业人才、专业团队:银行方面没有专人负责处理客户投诉、退货、退款问题,对售后服务也没有跟踪管理和完善的评价体制制约商户;很多商户不重视店铺的运作管理,从来没有促销、团购活动,更新慢,发货慢。流量太少:目前融e购客户主要是工行员工、工行积分客户,客户流量相对较少,因此对商户也缺乏吸引力。

淘宝等平台就不一样,他们虽然是第三方平台,但始终占据着大量的市场份额,被消费者们所青睐。工行所缺少的就是这种成熟的消费者市场。一种商业的成功,不能缺乏经验的共享,淘宝成功了,但是它背后有着十多年的市场培养,一旦消费群体变为固定,习惯成为了自然,尽管淘宝无法一家独大,但势必会与各类的电商平台争夺现有的市场份额,但是消费者对淘宝的青睐是无法轻易撼动的。所以淘宝成功了,赢得了消费者的“心智”,占据了先机。故而,在当前电商格局基本已定的情况下,淘宝的成功也是无法复制的。工行要做的就是给客户更好的服务和体验,在电商平台中站稳脚跟,逐渐被消费者接受。

(三)Opportunity机会

做晚了就没机会了,做晚了就落后了,这是人为制造的电商恐惧。电商并非商业革命,只能说是一种商业创新,它可以随时起步,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其利润来源依旧是传统商业。所以银行无论何时起步做自己的电商平台都不晚,消费者想要是更好的购物体验。便携、快捷、全面、安全、特色这五个要素成为平台必须拥有的基本要素,也是消费者和商人们寻找替代现有平台的替代品的条件。市场份额是有限的,消费者购买能力更是有限的。对于消费者来说,花更少的钱与时间,去做更多的事,这样高性价比的事情往往能轻易打动消费者。

(四)Threaten威胁

工行融e购的竞争对手来自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和淘宝电商的冲击。淘宝电商的冲击不需要过多的赘述,首先淘宝电商在经营电商方面的经验要远比工行丰富,其次货品上,总会有一种魅力去吸引消费者观看和购买,这和“长尾理论”所代表的精神很相似。上文针对工行的优劣分析也适用于其他银行。对于工行来说,越来越多的竞争银行涌入电商行业之中,并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网购平台。而过多平台的诞生将引发平台之间同质化的情况加剧。对广大消费者来说难以去选择。这时候势必引发各大银行之间针对电子银行推出一系列的活动,如积分活动等方式吸引消费者使用自己的电子银行办理业务。这种方式发展下去,过于强调银行间的独立性,即将除自己以外的同行,都视为对手。这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说,尽管当前其他银行的涌入使得原本就膨胀的电商平台更加臃肿,对工行自身的威胁加剧,但是威胁之中又透出了很多的信息。

同时,进驻商品的审核流程复杂、时间长也是一大。新商品上架审批了两三周,时令性很强的商品就错过了销售旺季;申请节日促销没有流程化操作,批下来已经是节日后了。效率相对较低,导致竞争力缺乏。

三、网购平台对客户拓展中的作用

当今社会,网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中国电子商务平台研究中心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中国网络购物的客户数已经达到3.8亿人。这是一个庞大的客户群。而在使用网络购物的客户人群中,有33.9%的客户选择使用网银进行支付。如果商业银行未能利用其先天优势、提供给网银用户完美的购物体验,而第三方支付公司又恰恰满足了客户购物和支付的需求,那么商业银行很可能会损失掉大量的网银客户。因此,商业银行发展自己的电商平台也是与第三方支付抢夺客户资源的必然途径。

四、针对客户拓展的建议

(一)利用各种互联网金融手段,抢抓各类客户群

在“互联网+”时代进行客户拓展,需要利用互联网金融工具对不同群体的客户进行针对性的营销。本文梳理了以下几类客户:

1.年轻客户群。针对当前90后的年轻客户群体,要利用融e购、手机银行、工银e支付、直销银行、即时通信平台等创新产品,借助与互联网平台、社交网站、高等院校、中等职业院校、高新企业等开展合作,吸纳年轻客户,竞争未来客户。

2.互联网活跃客户群。针对乐于使用互联网渠道、有线上小额便利购物、支付需求的客户,活跃的账户投资类客户,习惯网上理财、投资客户,通过社交化的营销,吸引他行客户体验融e购,为进一步营销其成为工行客户打好基础,实现支付、融资、交易类客户规模更快地扩大。深入拓展星级高、购买力强的高端客户和有网购习惯的80、90、00后年轻客户。

3.移动金融客户群。顺应客户由物理网点、PC终端向移动终端转移的变化趋势,m应目标客户体验和应用入口改变的需求,引导客户使用工行融e购。通过手机银行实现整个网络银行平台入口的客户引流,占领未来的金融服务主要平台。

4.民生客户群。通过融e购缴费类电商产品、工银e缴费、线上POS等的推广,重点拓展具有收费需求的各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以及有缴费需求的个人或企业。

5.融资类客户群。以逸贷、网贷通等产品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快工行工资客户、个人住房贷款客户、商友客户、小微企业客户、有融资需求法人客户的拓展,以电商平台带动企业融资业务。积极挖掘个贷客户的装修按揭、家居按揭等业务需求,大力拓展装饰城、家具城等专业市场商户上线融e购。

6.电商类、大宗交易类企业客户群。利用工行线上POS、融e购B2B平台的线上交易撮合、支付、融资、数据分析等综合服务,积极营销机械五金、建筑建材、冶金钢材、电工电器等行业知名企业入驻平台,实现对大宗商品交易类、航运金融类、供应链融资类、线上网购平台,线下POS商户等目标市场客户的拓展。

7.集团采购客户群。抓住政府机构改革机遇,运用好融e购电商平台B2B集中采购功能,将工行网点装修、科技设备、办公用品等集中采购供应商纳入电商集中采购平台,积极向大公司、大机构客户、同业客户宣传工行电商集中采购平台,进一步快速提高工行电商平台交易水平。

8.存量客户群。进一步挖掘工行存量客户群需求,尤其是四星级以上中高端客户群体、有贷户客户群体、基本账户客户群体等,以互联网金融产品为抓手,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进一步维系、稳固客户关系,将客户转化为用户。对在工行有贷款业务的房地产客户开展营销;对有合作的品牌汽车制造商开展融e购电商营销。对与工行有融资关系的商城综合体客户开展营销。围绕工行支持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实现农产品直接上线交易。

(二)树立自己的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

银行将自身的业务同电子银行相结合发展,有着其他电商平台所不具备的优势,而工行一定要抓住这个优势将其发挥,并最终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作为国有银行,在消费者群体中首先有着较高的信用度,融e购商城可利用这点发展自己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和商品,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电商特色。例如运用工行的信用卡,储蓄卡在融e购商城中消费可以兑换积分,返利;同时也可以和进驻的商家进行合作,在融e购商城用工行的储蓄卡,信用卡购买的商品可以享有优惠或者折扣;可以开展同城送货服务,同城退换货服务等。将“名商,名品,名店”这里经营理念同银行的业务相结合发展。

(三)开发更有效的手机平台

软件布局手机银行,优化平台服务,升级微信公众平台,使银行业务与购物渠道相互结合,渗透消费者的生活。把握行业发展新趋势,努力为客户打造满足日常账务交易需求,建立一个便捷的符合既符合支付特点又能够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理财购物的服务平台。

第5篇:互联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网络银行;改革创新

一、网络银行概述

(一)网络银行的理解

网络银行(NetworkBank),又名电子银行(E-Bank)或在线银行,是以互联网为渠道,为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银行。网络银行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网络银行(NetbankofInternetBank)又可称为纯网络银行(Internet一OnlyBank)是指没有分支银行或自己的自动柜员机(ATM),仅以网络作为交易媒介,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广义网络银行则包括纯网络银行、电子分行(E一Branch)和远程银行(Remote一Bank)。电子分行是指在同时拥有“实体”分支机构的银行中仅从事网络银行业务的分支机构。远程银行是指同时拥有ATM、电话、专有的家用计算机软件和纯网络银行的金融机构。

(二)网络银行的特点

1.低廉的成本优越和高额的回报。尽管网上银行也不得不支付相当的费用在因特网上作广告,但网上银行在费用方面还是拥有优势。

2.无必要的分支机构。网上银行依托无边无界的因特网,不用设任何分支机构其触角就可以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3.“三A”服务。它的功能和优势远远超出传统银行业务,无须固定的营业场所,它是一种能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how)提供服务的银行,因此可以称之为“三A银行”。

二、国内外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欧美网络银行的发展概况

1995年10月18日,全球首家以网络银行冠名的金融组织———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FirstNetworkBank)成立,它标志着一种新的银行模式诞生,对具有300年历史的传统金融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自首家纯网络银行开业以来,其数目就如雨后春笋般飞速增长;在亚洲,韩国的网络银行相当发达,这也得益于韩国是世界上宽带普及率最高的国家。

(二)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概况

在我国,1998年,招商银行开国内之先河,率先推出了网络银行业务之后,中行、建行、工行也先后推出该业务。到2004年12月底,客户数已超过1000万户,一些银行一年的网络银行业务就高达20万亿元。而且我国网络银行正逐渐摆脱“一种离柜业务形式”的渠道身份,而转变成银行的一项业务,甚至是一个单独的产品。这不仅仅是网络银行本身的进步,也是中国的各大银行向真正的金融企业转变的折射。

国内几大网络银行的比较:

1.工商银行———金融@家

工行网银是我国网银交易量最大的网络银行,工商银行的网络银行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金融@家。它分为金融@家存折版、金融@家网上注册版、金融@家柜面注册版和金融@家证书版,成为工行的网络银行客户后,客户除了可以在线任意转账汇款、简便的信用卡网上还款、灵活方便的在线缴费外,它还可以实现便捷高效的网上支付和专业化的外汇、证券和保险信息及交易服务。工行的网络银行的特点在于:针对不同的客户进行了业务细分,这在极大程度上方便了用户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业务种类。

2.招商银行———一网通

招商银行是我国第一家开设网络银行业务的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网络银行业务已在国内同行中居领先地位。据统计,国内95%以上的电子商务网站都采用了招行的“一卡通”为支付工具。招商银行的网上“个人银行”系统包括“大众版”和“专业版”两部分。招行网银的特点是:网上、网下加电话,申请方式多样;用户开通网络银行业务极其方便;同时由于招商银行网站的栏目设置合理,页面简洁,用户可以在网站提示下,很简单地注册和使用网银服务。

3.建设银行———e路通

建设银行于2003年8月推出网络银行服务,只要客户在网络银行成功注册了活期类账户,成为建行的网络银行客户后,客户就可以进行“账户管理”,包括账户设置、余额、明细查询、代缴费服务等功能。如果到柜面办理签约客户后还可以享受,省内实时转账、网上速汇通及账户挂失功能、证券保证金转账服务、委托办理外汇交易和查询服务,以及“网上支付”等,不过办理签约客户时需要下载证书,并记录证书号。

三、我国网络银行存在的问题

除了看到我国网络银行蓬勃发展的态势外,不能否认,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

(一)网络银行的安全隐患

网络银行的安全隐患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银行业务网络与互联网的连接,使得网络银行很可能成为非法入侵和恶意攻击的对象,很多客户对网络安全心存顾虑,不敢在网上传送自己的信用卡账号、密码等关键信息,这就严重制约了网络银行的业务发展。中国银行业已经开通了安全认证服务,通过发放数字证书等方法来确认客户的身份,保证网上服务的安全性,对防范支付风险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网上支付和网络银行要走的路都还很长,我国有关网络银行的法律,法规等也还未完全建立。

(二)网络化经济发展中观念和习惯转变的滞后

目前,我国社会公众接受电子货币和网络银行的观念不是很容易。而且网上交易不仅需要网络终端设备的普及,还需要参与者对电子商务及网络技术的熟练掌握和运用,而这几方面我国都存在相当的差距。在我国,金融企业信息化程度领先于社会平均水平,很大程度上,客户从心理和认知上都不接受网络银行,接受程度低,使用度也就相应降低,网络银行的规模效应无法体现。

(三)金融监管体制的制约

我国的金融体制是一个严格的金融监管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有着很强的准入壁垒,结果就是中国的银行业缺乏有效竞争。然而到了网上金融时代,银行业生存的环境将大大改变,相对公平的竞争可能会吸引非银行金融机构分享这片市场。例如,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公司,如今已经有网上账户保留存款,与银行卡间转账等功能,以及其他一些网上支付等功能对于网上支付的监管,前些时候央行也出台了网上支付日最高限额的规定。如何把握众多的网络银行机构的市场准入将是个两难的问题。而当前我国实行的又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监管制度,这一体制在网络时代也将受到严峻挑战。

四、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策略及对策

面对严峻的竞争形势,我国商业银行开始以前所未有的焦虑眼光看待自己的生存环境,并期望以市场化手段解决网络银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这其中,国内银行如果要继续保持住自己的市场份额,创新的战略、差异化的战略无疑是一个有力的竞争手段。创新的差异化战略在网络银行的实施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其中包括产品策略、营销策略、服务策略和品牌策略的创新和差异化。

(一)产品创新策略

产品创新策略要求网络银行在所提品的质量、性能式样、服务及信息提供等方面显示出足以引起消费者偏好的特殊性,使消费者能将它与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同类产品相区别,以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实现产品的创新策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安全性。客户在使用网络银行时,往往存在密码过多的问题,为此,可通过生物技术,如利用指纹或者DNA的惟一性,开发一种指纹或DNA安全检测产品,客户只需通过指纹及DNA安全仪的检测就可使用各种网银功能,避免名目繁多的密码记忆和输入,既安全又简便。

2.易用性。易用性也是影响客户使用网银的一个重要因素,假如一个网银系统复杂的让一位客户登陆后不知如何下手、或不敢如何下手那就是非常失败的。在这方面工行作的较好,但还应该继续改进一些功能,增加一些贴心的功能,

3.提供新网银终端。随着技术的发展,可适时地为客户提供除PC外的各类新网银终端。以数字电视为例,可考虑通过机顶盒将传统的电视机发展成为网银终端。

(二)营销创新策略

营销策略无疑显得很重要,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推广出去,也只能是自己欣赏。营销创新策略主要涉及营销方式与营销对象两个方面。营销方式强调的是多种多样的营销手段,而营销对象更多地是和网络银行,甚至整个银行的发展战略密切相关。

1.在营销方式上要加强整体概念。参考国外网络银行的发展历程,可与大型网站合作发行虚拟联名卡,并与银行的实际账户相关联。这样,持卡人可以将自己银行账户的资金划转到虚拟联名卡上,在进行网络消费时使用虚拟联名卡支付。该卡上的资金多少可以由持卡人自己决定,消费剩余的资金也可以划转回银行账户中。由于进行网络消费时,不需输入真实的银行卡号和密码,这无疑为网上消费安全加上了一道坚固的屏障。超级秘书网

2.在营销对象上继续强化目标客户的细分:银行应根据客户类型、金融需求、竞争对手状况等因素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锁定目标客户群体,与同业展开有效的差异竞争。

(三)服务创新策略

与传统银行网点的服务方式不同,网络银行提供的服务往往在人性化上较为欠缺。为此,网络银行可以通过客户服务代表予以弥补。工行网银的论坛是国内网银的一大特色,也是优势,但还需要继续改进,如果可以提供24小时的客户支持,效果将更好。通过互联网,客户服务代表可以为更多的客户提供定制服务。用户在使用网络银行遇到问题时,可直接点击实时在线交谈按钮,获取客户服务代表的帮助。

(四)品牌创新策略

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形象策略将是创新战略的重心所在。企业发展的一定程度,只有走上品牌化的道路,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和服务同质化是必然的结果。而品牌常新策略是以知识为基础、依托于企业自身文化建立起来的,这决定了它比有赖于科技的产品创新性更具个性化。品牌形象差异化创新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最终增强品牌的竞争力,将形形的各类竞争最终转向知识力的竞争。通过创新战略的实施,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网络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打造精品网络银行。

【参考文献】

[1]程吉生:《论网络银行的风险防范与监管》,《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第12期。

[2]宋飞《:对我国网络银行现状的思考》《,陕西金融》,2001年第3期。

[3]王莹《:构建中国网络银行业的思考》《,现代财经》,2002年第12期。

第6篇:互联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范文

一、小微企业

(一)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2011年的欧债危机对小微企业的经营产生了重大冲击,不少小微企业不得不走向破产倒闭的结局。近年来,小微企业一面处于生产原料价格提高,经营成本增加的压力下,一面面临缺乏金融机构贷款的窘境,其发展步履维艰。资金链紧张,难以获得外部资金支持以进行生产扩大是小微企业诸多问题中的典型,也是制约其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故此,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是实现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

(二)小微企业发展困难的原因探析

小微企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和融资艰难的困境,与企业自身、金融机构、国家政策三方面有密切关系。

1.小微企业自身局限。小微企业生产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面对市场冲击往往缺少强有力的抵御能力。另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因管理人才断层而未建立起健全、系统的管理机制,例如财务管理不规范导致时常出现为逃避纳税做假账的现象,从而在小微企业申请贷款时造成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可能性。小微企业信用度在假账和借口拖欠还贷的行为中逐渐消磨,再加上小微企业常常不具备可抵押的固定资产,使其很难通过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核。

2.金融机构发展选择。相对于小微企业,金融机构更倾向和大型企业合作,因为一般大型企业不仅管理规范、信用度良好,而且能给金融机构带来更大的利润。如果选择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便无法获得高收益,程序的繁琐还会增大运营成本,加之小微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和信用度低会增加金融机构损失的风险,故此金融机构缺乏给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3.国家政策缺乏充分支持。小微企业的税收重问题由来已久,各种各样的税费给小微企业造成巨大负担。除此以外,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健全的体系为小微企业服务,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引导力度不够,面向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金融机构未真正建立,使得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受到很大限制。

(三)小微企业的发展意义

小微企业虽然规模小,但在数量非常多,在我国企业总数中所占比重高达99%以上。小微企业能够吸收大量的劳动者,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稳定。同时小微企业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产品,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改善了民生。除此之外,在国民经济转型之际,小微企业是发展第三产业的最佳切入点,只有将小微企业逐渐壮大,才能成就大型企业,这对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面向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

小微企业的当前困境及其存在的重要意义,使得如何改变小微企业融资模式,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成为当务之急。互联网金融模式凭借其高效便捷、信贷风险较低和运营成本低的优势,无疑将成为改革小微企业融资方式的有力手段。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有网络联保模式、网络信用池信贷模式、华夏银行平台金融模式、善融商务平台和人人贷五种。

(一)网络联保模式

网络联保模式是互联网金融模式中常见的融资方式,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小微企业在了解信任、互相监督的基础上组成融资联盟,并承诺自愿为彼此担保,然后通过电商平台共同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融资额度由联盟成员协商讨论决定,且每个融资联盟成员都对贷款产生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即当其中一方无法偿还贷款时,其他成员就必须共同以各自企业和个人资产为该方还清贷款及利息。在网络联保模式中,电商平台充当中介的作用,一面为小微企业提供平台和组成融资联盟,一方面为银行提供小微企业的信用参考。网络联保信贷是阿里巴巴与建设银行在2007年合作进行的,这为网络联保信贷的发展开辟了新格局。

网络联保模式的创新性首先体现在信贷风险有所降低。组成联盟的前提是各小微企业之间形成充分的信任感,如此才能建立起坚固可靠的联盟关系,降低联盟成员在偿还贷款时拖欠、无力还款甚至落跑的风险。由于受无限连带责任的压力,在网络联保信贷过程中,各企业会相互博弈监督,有效减少传统信贷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便相对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其次,融资联盟的成员在共同申请贷款时不需要提供任何抵押,适应了小微企业缺少固定资产抵押物的实际情况。再者,网络联保模式中贷款流程中的申请、审查、批复等都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自助进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缩减了贷款时长。最后,小微企业融资联盟申请贷款的重要依据便是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存留的网络交易信用,而电商平台的网络信用体系是基于小微企业的网络交易量、交易记录、注册年份、客户评价等信息建立起来的。

(二)网络信用池信贷模式

网络信用池信贷模式是针对网络信用好的小微企业设计的。在这一模式里,电商平台既是借款人,又是贷款人,因为电商平台需要将那些信用良好的小微企业集聚起来,放入网络信用池中,在小微企业有融资需求的情况下,汇集总的融资需求,以电商平台的名义向商业银行借贷,然后计算好融资利率,根据一定比例借贷给网络池中的小微企业。这种情况下,当网络信用池的小微企业失信而发生违约时,电商平台要承担连带责任,并向银行支付欠款,与此同时,电商平台可以追究小微企业的偿还贷款责。在整个过程中,网络信用池中的小微企业相互独立,不必为对方承担连带责任,电商平台是其直接借贷方,银行是小微企业的间接资金提供者,并对电商平台要作出信用评估和贷后监控。

(三)华夏银行平台金融模式

平台金融模式作为资金支付管理系统,将资金聚合、资金清算、在线融资、资金监管和跨行支付五项功能集聚一身,能与大型商品市场、供应链核心大企业以及市场商圈管理者等客户平台实现完美对接,当客户需要融资时,银行便能第一时间整合信息流、资金流等,为企业提供快速、便捷、高效的在线金融服务,这种服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及时满足企业客户的融资需求。在这种金融模式的运营下,可以有效避免传统信贷模式中信息不对称的状况,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促进小微企业的资金流通,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资金基础。

(四)善融商务平台

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务平台与阿里巴巴电子平台有很大的相似性,通过建立平台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个人商城和企业商城是该平台的经营项目,一方面它能为个人提供消费、融资、分期付款等服务项目,另一方面该平台可以根据小微企业的交易信息,为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善融商务平台的服务大致可以分为三方面:小微企业客户在线融资、网络银行“e”点通、网络速贷通。

小微企业客户在线融资的服务客户以小微企业为主,是一种小企业小额循环贷款,小微企业需要提供抵押物。当小微企业需要借贷时,需借助善融商务平台办理贷款自助申请,并可以在企业网银的帮助下实现自助循环支用。该模式必须具备相关的担保条件,以企业或个人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如居住户、商用房地产等。

网络银行“e”点通的信贷额度是在评估其信用等级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不需要物质抵押,还款方式是按月偿还贷款金额产生的利息,到期后付清原本贷款。这是建设银行与供应链核心企业合作开发的项目,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双方的资源,目的是为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商建立起“一点接入,全国共享”的网络服务系统。网络速贷通则与“e”点通有很大区别,它只要求客户提供足够的抵押物,而不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级,但会针对信用良好的客户适当提高贷款额度。

善融商务平台降低了运营成本,能够充分地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自由流动,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新途径。

(五)人人贷

人人贷是针对拥有良好信誉而缺少资金的小微企业、大学生和工薪阶层开发的信贷模式。这种模式需要第三方电商平台为中介,将借贷者和银行联系起来,通过信用贷款的方式把资金借给需要融资的人。这种模式不需要小微企业提供抵押物,只需将其企业身份信息和银行信用报告提交给电商平台,电商平台会在确定贷款相关信息如贷款额度、时限、利率之后,将信息汇集给资金提供方,这种小微融资渠道大致上有三种类别:担保交易模式、陆金所模式和宜信模式。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防范风险手段和决策优化

虽然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创新,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但是作为新型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模式仍不够成熟,存在许多潜在风险。小微企业、电商平台和商业银行都要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信贷中的风险和损失,以促进企业决策的优化。

(一)小微企业的决策优化

当小微企业有贷款需求时,面对各种互联网融资模式,要仔细认真阅读借贷流程和注意事项,对比不同模式的借贷利率,从而根据自身的实际借贷需要,选择合适的互联网融资模式。

例如,在网络联保模式中,小微企业不仅要熟悉联盟各成员的企业信誉和效益,进一步保证偿还贷款时不会出现拖欠、无力还款、落跑等现象,而且要注意融资联盟的成员数量。当融资平均额度较高时,融资联盟的成员便需要作出适当减少,因为如果融资联盟较小且各成员的风险类型相当,就能相互进行有效监督,出现企业违约的可能性也会降低。

在网络信用池信贷模式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决策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电商平台制定的贷款利率,一是自身的企业效益。如果电商平台的利率过高,使小微企业的预期收益无法承担或者承担风险高,则小微企业会选择其他途径来解决融资问题。

(二)电商平台的决策优化

电商平台不管在任何互联网金融模式中,都必须建立起完善网络信用体系,清楚掌握小微企业的网络交易信用,对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作出详细分析。只有这样,电商平台才能在此基础上防范小微企业违约的风险。另外,网络交易中体现的企业效益也应该是电商平台关注的焦点,以此来推测企业是否有能力还款。

例如,在网络联保模式中,基于电商平台的角度看,如果融资联盟成员的平均违约风险较高时,应适当增加联盟成员,以降低电商平台在联保成员多数违约带来的风险,这其中便有效利用了联盟成员之间的连带责任。当联盟企业的平均信用高时,企业违约的情况就很少出现,电商平台交纳的担保额就会相对减少。

在网络信用池信贷模式中,电商平台除了要不断优化升级自身的网络信用体系,更要考虑贷款利率设置的合理性,要全方位地考察网络信用池中的小微企业信息,如企业效益、网络信用等,这些决定着小微企业的偿还能力和偿还意愿。总之,电商平台要在贷前加强审核力度,贷后加强监控,来防范信贷过程中的风险。

(三)商业银行的决策优化

商业银行要建立高效的风险预警机制来推动决策优化。贷款之前,商业银行要认真核实电商平台提供的小微企业网络交易信息和物流记录,避免小微企业虚假交易而积累信用的情况。核对小微企业各种网络交易信息和相关申请证明的真实性,是商行决定小微企业是否有资格贷款的第一步。整个贷款过程中,商业银行都要尽可能地利用物流企业、电商平台对小微企业进行严厉监控,商业银行、物流企业和电商平台三方合作体现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有效整合,从而实时监控小微企业网络交易、物流的动态和经营状况。一旦小微企业发生违约状况,商业银行要及时在网络曝光违约企业,将其拉入黑名单,增大小微企业的违约成本。

第7篇:互联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范文

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历了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个人贷款、企业融资等多阶段,并且越来越在融通资金、资金供需双方的匹配等方面深入传统金融业务的核心。随着其自身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也在不断地被经济学家规范和扩大。

一、小微企业利用传统融资模式存在的困难

相关数据显示,小微企业数量占我国企业总数90%以上,创造了80%的就业岗位和50%的税收,在解决就业、增加收入、经济结构调整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融资难”一直是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个难题。虽然银行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提供了多种手段,如标准化抵押贷款、创新融资产品等。但小微企业在传统信贷模式的局限性下,融资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小微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企业的抵押能力较弱,缺乏抵押资产;信息不对称,缺乏规范的经营报表;金融危机后,一直实行相对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银行的放贷意愿较低;金融机构体系不健全,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种种原因,小微企业利用传统模式贷款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二、互联网金融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的优势

互联网金融为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发展困境带来了转机,与传统的商业银行间接融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等融资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具有普惠性、便捷性、针对性等特点。

(一) 针对性

互联网金融在金融服务过程中会根据小微企业自身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实行差异化经营策略,进行融资产品创新,追踪客户满意度。在融资平台上,强大的数据收集、分析和整合能力,突破传统渠道中的许多障碍。在数据上解决了传统渠道信息不对称,信息内容匮乏的难题。P2P网络贷款平台虽然没有明确的客户圈,但是需要先在网络上注册并且贷款金额较小,同时也会通过多种方式对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认定。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可以进一步降低投融资交易的成本,提高投融资的效率。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批以阿里巴巴、京东商城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它们盈利能力强,掌控着大量的短期资金,能够满足中小企业日常的资金需求。互联网是融资信息的服务商,以建立海量融资信息数据库为基础,通过线上渠道和线下沙龙的形式,为广大小微企业提供针对性的融资信息对接服务,提高小微企业融资的成功率,破解信息不对称的难题,降低了彼此的经营成本。如阿里小贷和京东商城根据客户特点设计产品要素,并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对产品要素进行差异化调整。依据细分客户,提供融资产品的客户端定制化部署,使小微企业具有自主和个性选择权,选择适合自己融资需求和融资额度的融资产品,并且它不存在资金交易的风险和类似p2p平台跑路的问题。

(二) 普惠性

银行更多地关注大客户,在一定时间内把自己的资源投入效益最大的部分,就是头部,而忽视了尾部。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使金融更加普惠化,可以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可以促进民间金融阳光化、规范化,提高金融普惠性和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三) 便捷性

小微企业通过在网络化金融生态中更为便利地获取贸易伙伴、融资支持、财务咨询等标准化融资服务资源,互联网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具有产品类型多、放款速度快、审批流程简、获贷 成本低等便捷特性,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门槛。例如,近年来,建设银行也在不断地探索利用网络渠道扩大小微企业服务的覆盖面,提升融资便捷性,主要做法包括: 一是开通小微企业融资在线申请渠道,推进线上线下的融合互补,先后在企业网上银行、善融商务平台、门户网站开通了小微企业贷款在线的申请渠道,这就降低了资金需求者的求贷门槛。二是推出网银循环贷的业务,最大限度地节约客户利息成本,将传统客户经理操作的评级、授信、支用业务流程合并为评级和授信业务流程,支用环节由客户按需直接发起,通过建行企业网上银行自主支用。这样小微企业主只需办理一次贷款,无需再次前往银行柜台,便可以实现通过企业网银7×24小时随借随还、循环使用,降低了时间成本。

三、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发展之间的双赢分析

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是我国金融创新与小微企业发展实现双赢的重要战略渠道。一方面,小微企业需要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服务支撑,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围绕小微企业需求丰富金融服务方式,实现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发展日渐成为国家金融和财政政策扶持的重点。

第8篇:互联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范文

从金融行业“业务发展新思维”角度观察移动支付,主要从两个维度看门道,一是支付模式维度,二是支付服务商维度。

我把支付模式区分为小支付与大支付两类。小支付是指社会融资中介,即充当存款人与借款人之间的中介角色;大支付是指社会支付平台,即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交换要通过银行进行结算。

支付服务商主要涉及三个玩家。一是银行圈玩家,包括银联与银行;二是电商圈玩家,如电子商务支撑服务商;三是移动圈玩家,包括电信运营商等。

移动支付的未来与机遇,就存在于支付模式和支付服务商之间的排列组合中。总的发展趋势,我认为是向着“支付服务+商务服务”演进。

我们可以具体分析。

一、构成未来移动支付的范式转移方向与模式排列组合

1、把支付区分为小支付模式与大支付模式,是打开思路的关键

两种支付的思想,是马蔚华提出来的,他说:“银行具有两大属性,一是社会融资中介,即充当存款人与借款人之间的中介角色;二是社会支付平台,即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交换要通过银行进行结算。”

其实,区分支付的这两种支付功能,只不过是重申常识。但马蔚华重申这种常识,却别有深意。

这里隐含这样的意思:与其只就(小)支付看支付,不如跳出(小)支付看支付。这就有很强针对性了。针对的是目前金融业在移动支付上,还较少有人跳出就小支付谈支付的旧思维。

对比一下德勒“业务发展新思维”,可以看出马蔚华话中有话的第一层意思。“业务发展思维”落到支付上,就是指“支付服务+商务服务”这种新模式。

“支付服务+商务服务”中,支付服务对应的是小支付,它的收入来源是清算结算费用,这是一笔小帐;商务服务对应的是大支付,它的收入来源是节省的国民经济交易费用,这才是一笔大帐。“支付服务+商务服务”意思是说,搞支付,算小帐,更要算大帐。

区分两种支付的第二层意思是,小支付对应的是金融服务,大支付对应的是信息服务。后者是指利用支付产生的信息,降低国民经济本身的交易费用。举例来说,广告由于信息不对称,总是投一半,浪费一半,但广告投放者不知道浪费的是哪一半。如果从支付信息中,获得消费者的偏好信息,通过信息加工服务,用于一对一精准营销,就可以在同等效率条件下,节省出广告费的一半。

2、小支付的小帐与大支付的大帐

先看小帐,也就是小支付在金融内部节省交易费用所得。2012年第四季度我国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52.83亿笔,金额681.34万亿元。其中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共处理业务2.22亿笔,金额4.70万亿元;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截至第四季度末,全国121家机构接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0.96亿笔,金额1.26万亿元。这么大的交易量,赚多少钱呢?全年银行业的总利润大约在1.4万亿左右,清算费用只是其中一个零头。有人测算过,银联(在收编第三方支付)情况下,按照2014年网上支付预计8万亿的交易额来看,增加的手续费为240亿。

再看大帐,也就是大支付在金融外部节省交易费用所得。2012年我国GDP总量为519322亿元,是2007年的2.1倍。支付业务规模与GDP的比值可分两项来计算,2007年非现金支付工具规模与GDP之比为24.04,支付业务金额与GDP之比为36.06;到2012年,分别上升到24.77和48.30。随着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产生同样的GDP,需要更多交易过程,需要更多的支付业务金额。大支付的主要价值在于(通过上述信息服务的机理)降低这种交易费用。因为今后改革重点就是改革流通中的一些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问题,减少环节,提高效率。一般发达国家它的流通费用占到国内GDP的比重一般会在10%以下,我国现在为18%左右。如果能节省8个百分点,就是4万亿。

显然,通过大支付创造的价值,比小支付创造的价值要高得多。

3、未来移动支付模式的可能排列组合

未来移动支付模式,就是不同的支付服务商在业务上的排列组合:

一类是非合作模式,包括:银行圈的小支付模式(如银联垄断模式),银行圈的大支付模式;电商圈的小支付模式,电商圈的大支付模式;移动圈的小支付模式,移动圈的大支付模式。其中,有两种模式只有理论上成功的可能,实际是走不通的,一是银行圈的大支付模式,一是移动圈的小支付模式。主要是它们会导致主营业务偏离本行,如果不在对方行业寻找合作伙伴,很难成功。

一类是合作模式,主要包括,面向小支付的银联-运营商合作模式、银行-运营商合作模式、银行-电商合作模式等;面向网上小支付的P2P模式(相当于以互联网模式搞金融);面向网下电商的银联-运营商小支付合作模式;面向大支付的电商圈与移动圈合作;面向大支付的银行圈与电商圈的合作;面向大支付的银行圈与移动圈的合作,以及银行圈、电商圈与移动圈的三方整合。

二、对移动支付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走向的判断

1、银联垄断模式

银联垄断模式是指,通过非市场手段,要求各银行切断与第三方支付联系,将支付收归自家下属九家支付企业垄断经营的模式。

目前,29家非金机构与17家主要成员银行的银联卡业务接口超过630个,平均每家非金机构连接12家主要成员银行,平均建立接口22个。这些非金机构普遍绕开银联网络。去年12月19日,银联曾印发了《关于规范与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业务合作的函》(简称17号文),号召成员银行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开放接口进行清理整治。目前银联要求2014年7月1日前,实现非金机构(主要是“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银联卡交易全面接入银联。

银联垄断模式是典型的小支付模式。它的目标是与民夺利,从民营企业中用明抢的方式,增加支付手续费,从当前的30亿,增加到240亿左右。据CNNIC的报告,截至2012年12月我国网上支付的用户为2.2亿,这意味着按银联标准,每位网上支付用户要为此多付15元。

银联垄断模式能不能代表移动支付未来发展方向呢?显然不能。主要有两点原因导致它不可持续。

一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且以降低支付效率的方式谋取私利不可持续。

按银联设想,今年9月起,各成员银行停止向非金机构新增开通银联卡支付接口,存量接口上不再新增无卡取现、转账、代授权等银联卡业务。今年年底前,非金机构线下银联卡交易以间联或直联模式一点接入银联网络,商业银行不再保留其与非金机构银联卡线下交易通道。到明年7月1日前,实现非金机构互联网银联卡交易全面接入银联。

历史已经证明,以市场以外方式搞经济,一定会付出降低效率的代价。17号文本身透露,“据调研,在银联卡线上支付业务中,非金机构向主要成员银行支付的实际手续费费率平均仅为0.1%左右,大大低于银联网络内0.3%~0.55%的价格水平”。非金机构支付效率高,本来是好事。但银联把它理解为“此项手续费年损失超过30亿元”,宁可让商家多付出手续费,而限制非金机构相对独立发展。

二是垄断阻碍信息业务的发育和发展。银联垄断直接是围绕将支付手续费从非金机构向金融机构集中展开,客观上受到冲击的,都是以信息数据业务为优势的互联网支付企业。如果垄断成功,客观上会带来一个银联本意之外的后果,就是抑制支付相关信息数据服务的发展。因为金融机构搞金融是内行,搞信息是外行;信息机构搞信息是外行。把信息机构排斥出去,无助于移动支付在信息服务方向上的专业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三是与金融业务新思维相违拗。银联垄断的做法与金融业本身的发展趋势也是违背的。金融业务新思维要求支付服务应与商务服务越来越紧密联系,而银联垄断一旦实现却在与商务服务相疏远。银行在这一点上比银联的思维更先进一些。而银联到现在为止,还在把银行不听他的话,理解为是“执行难”,这显示出银联思维的保守性。

银行垄断的可行性也值得怀疑。一是银监只是企业,银联对各家银行并没强制干预力,且官方政策并没有支持垄断。7月初央行下发新的收单办法第二十六条指出:“收单机构将交易信息直接发送发卡银行的,应当在发卡银行遵守与相关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协议约定下,与其签订合作协议。”默认了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在收单业务中的支付结算可以绕过银联。二是银行并不完全配合银联。主要原因是银联远离一线交易,而用户是在交易集中的地方汇集为支付客户群的。脱离了电子商务交易,就会脱离用户。这是银行虽然与银联都同属金融业,但在这个问题上总体上持观望态度的深层原因。

2、银行、运营商、电商独家经营模式

这是指银行、运营商、电商彼此独立搭建支付平台,发展支付业务,相互不合作的模式。

银行独家经营支付平台如招商行、广发行和工行等都有自己运营的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独家经营支付平台如欧洲的四大电信运营商品牌Orange、Vodafone、T-mobile、Telefonica联合运营的Simpay移动支付业务品牌。电商独家经营支付平台如支付宝。它们都各有局限,主要是会产生排它的效果。

3、银行圈-电信圈合作模式

银行圈-电信圈合作模式是指银联或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开展移动支付业务。例如银联与中移动进行的支付合作,属于这个范畴。这是德勤提出“支付服务+商务服务”的一种非标准的形式。说非标准,是因为他们走上商务服务这条路有一定误打误撞性质,不一定是因为理解了德勤思路的本意。因此这条路走向小支付还是大支付是不确定的。

银联与中移动最初为支付标准上是竞争关系,银联标准胜出后,双方转为应用上的合作关系。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小支付与移动管道结合,广泛在各种公共场所布局发展,挣的还是支付本身结算的钱。

中移动本身并不代表典型的商务服务,但与银联比,它更靠近商务而非金融,至少是靠近从事商务的人员。

此外,手机钱包与手机银行是双方合资或合作的知名业务。

手机钱包是移动运营商与银行合资推出的移动支付服务。早在2003年8月,中移动与银联合资成立联动优势科技公司。中国联通手机钱包也较为知名。其中支持银行又分银联合作(如北京地区)与直联(如兴业、工行等)两类模式。

手机银行由银行联合移动运营商推出,与手机钱包的区别主要在于,手机银行只是借助移动运营商的管道,一般不合资;除支付外还附加多种增值业务;只需要银行卡而不需要另外的移动支付账户。例如建行E路通借助联通管道推出的手机银行服务。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充分利用了移动运营商的管道,发展潜力较大;缺点是离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较远;不确定的是移动运营商是否能够在支付服务基础上发展出信息增值服务来,如果是的话,移动运营商将成为最大受益者。

三、商业银行小支付+大支付模式

这是德勤提出“支付服务+商务服务”的标准形式,典型如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的网上商城模式移动支付较接近这一思路。

“支付服务+商务服务”模型的本意是金融业内部的新支付模式。这一模式的定位介于小支付与大支付之间。其中支付服务特指小支付,即金融本身的支付;商务服务特指走出银行,深入国民经济提供的信息服务。

民生银行采用这种模式,直接的动机是扩大客户。以往支付服务如果不与商务服务结合,支付客户只限于本身的银行客户。民生银行开发网上商场,可以在接触电子商务客户过程中,把支付服务扩展到本行以外的客户,这是只赚不赔的生意。

招商银行想得更深一些。如果互联网企业攻得再凶一些,把支付手续费全免了(象360对付瑞星那种招数),银行仅靠民生银行上述思路就会难以招架。但按照马蔚华利用第二种支付功能的思路,脱胎换骨,反向操作,赚电子商务的钱,却可以涉险过关。这也是德勤提出“支付服务+商务服务”为金融业指出出路的本意。

四、电商平台大支付模式

电商平台大支付模式以支付宝为代表,它将来的核心是数据业务,通过大数据支持精准营销。

银行业现在对电商平台搞支付难以看透的一点是,金融专家很难脑筋急转弯,想到支付业务将来可能主要不是金融业务这一点,就如同当年电信运营商难以想到手机主要不是语音业务一样。他们需要把电信运营商摔过的跤亲自重新摔一遍,才会知道什么叫数据业务。

大支付的核心,就是数据业务,包括通过大数据,分析由小支付形成的商务偏好数据(而非资金偏好数据),起到节省商务交易费用作用,最终从节省商务交易费用中获得远高于清算结算的收益。

金融专家将来被银行普遍抱怨的一点将是,为什么他们早没有看出互联网企业可能把支付手续费全免掉这一招,以小支付免费,来赚大支付的钱。正是由于存在这种可能,商业银行小支付模式具有天然的不稳定性,火过这两三年后,就会在互联网面前见光死。到那时,他们才会理解德勤“支付服务+商务服务”把重心放在后者是想救银行这个苦心。

五、小额大支付模式

小额大支付模式是指信用消费,即面向消费的信用支付模式。典型如被称为虚拟信用卡的阿里信用支付。

此前,在中国最早推广信用卡的马蔚华曾发出手机取代信用卡的强音。信用支付的推出,比手机钱包更进一步,成为以大支付为主的支付模式。

“信用支付”是指阿里通过淘宝天猫买家的数据分析(如购买习惯、手机号码使用时间、年龄、性别等),为买家核定可透支消费的“信用支付”额度,最高可达5000元。同时,银行为买家生成一个信用卡账户,用于买家今后通过移动终端在淘宝消费。透支消费时,银行把钱先行支付给卖家,买家获得38天的免息期,每一笔透支消费,都将由阿里旗下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

第9篇:互联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 银行 竞争 合作

第三方支付与银行之间竞争合作关系讨论很多,但关于二者间本质区别与定位却缺乏界定。《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1]界定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为非金融机构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下列部分或全部货币资金转移服务: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根据《办法》知第三方支付,即一些和产品所在国家以及国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后,就可以通知付款给卖家,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

一、第三方支付机构地位问题

在美国,第三方支付平台被认为仅充当货币转账企业或货币服务企业,不需取得银行业经营许可证;在欧盟,出于安全等多方面考虑规定第三方支付平台必须取得银行业执照或电子货币公司执照才能开展业务;而亚洲大部分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滞后,第三方支付平台法律定位问题仍在探索阶段;在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被定位为非金融机构。下面将对中国第三方支付的实际业务进行分析,确定业务本质意义上的金融属性。

二、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现状

许可企业中,25家可以在全国范围经营,2家限定为北京市内。依此,人行对支付业务的发展是持开放态度的。但禁止外资公司控股中资互联网支付业务的考虑是基于支付业务本身的结算功能,是金融体系中重要部分。虽然第三方支付是以非金融机构身份出现,出于其实质的结算业务,且涉及中国的关键商业信息,金融安全,所以可为外资控制。即名义为非金融机构,实际中比照金融机构进行管制。

三、第三方支付的业务的银行属性

全部业务有7类: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预付卡发行、预付卡受理、银行卡收单。货币汇兑业务有6家获得许可占22.2%,货币汇兑业务,货币汇兑业务包括转账、汇款、代收、代付业务,此为银行核心业务,银行基本特征即货币汇兑和款项划拨,第三方支付在这个层面对银行有长期竞争压力。担保交易属于金融中的信用服务。互联网支付,替代实体现金支付,有网络化银行特征,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也是如此,同时这些支付具有资金转移上的滞后,资金会暂存于第三方支付机构,形成银行性质的存款行为,而这一问题还没有解决。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则强化了资金滞后性,但使在途资金在途长期化有定期存款的特性。假定用卡习惯趋于稳定,则在途资金符合鲍莫尔的货币需求模型可以计量。从这个角度看,第三方支付银行雏形已然具备。

四、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业的竞争合作行为分析

第三方支付与银行间竞争合作关系,核心在于各自定位。如招行电子银行是传统业务优势,强化电子化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是其动机;而中信等银行则期望借助第三方支付普及,扩大客户量,提高银行卡收益。一个偏重强化功能扩大收入,为深度发展;一个扩大客户量扩大收入,广度发展。

(一)竞争行为分析

银行竞争优势在于其为资金聚集地,这一点支付机构暂时没有发行银行卡,无法扩大资金持有。银行其一、独立对工商户提供支付服务,发展网银;其二、提高网上交易费率;其三、限制第三方平台支付额度。

招行、工行等银行调低第三方支付网银支付交易限额,有银行向所有网上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出“协商函”,要求中止提供银行卡电子支付服务。网银交易限额调低造成第三方支付客户面临“单笔限额低,大宗交易需要几次才能完成,第三方支付体验差,大额交易只能通过银行的U盾、口令卡进行,交易便利性大为下降,使得第三方支付注册用户减少,造成客户流失。

第三方支付优势在于庞大的客户群,高效的商贸信息平台,创新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支付需求。第三方支付一方面,继续优化现有支付服务,构建完善的资金清算平台,提高资金流转效率;另一方面拓展支付所涉及行业,来扩大收入来源,如基金,保险的网上直销。基金销售在我国向来是银行一家独大,第三方支付在这一个领域向银行挑战。

第三方支付盈利模式中的竞争分析,现有第三方支付盈利方式为:向接入商家收取手续费,此盈利模式多年未变,这种盈利不具有较好的拓展性,也即第三方支付如果要长久生存必然要面临转型。其一是凭借平台,客户优势转身为银行或其他性质金融机构。其二、银行迅速发展网银支付,取代第三方支付的地位。

(二)合作行为分析

首先,商业银行对三方支付业务定位不同,因此不存在合谋博弈解,合作成为常态。比如,第三方支付行业中的领军者支付宝公司与中信银行合作推出信用卡额度内的“无限额”网上支付功能,并扩大国有银行等10家银行的信用卡。基于支付宝不做银行、不发卡,为银行提供网上支付服务平台服务商愿景,、推进网上便捷进行“无卡支付”,这区别于中国银联力主的“卡支付”,支付宝意愿成为网版中国银联。其次,银行在第三方支付业务方面进行比较优势分配,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银行处理更大客户的能力较强,而弱于处理金融产业链低端服务,而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市场更加紧密,更能服务好客户需求,推动经济效率提升。

五、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竞争结果的分析

(一)在于社会化基本信用的培养:第三方支付是基于民众之间的信用。这种信用从数额极小到极大,涉及面极广,从未有机构如此对信用的培养产生过这么大的作用,哪怕是经营资金富可敌国的银行业。此外,传统银行官方性使民众信用观念中认为银行总不会破产。这种观念不利于将对官方为中心的信用依赖转化为市场化庶民之间的信用,而后者才会大大促进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从信用培养来讲,第三方支付存在价值极大。

(二)在途资金问题:从整个金融体系看来,第三方支付是增加了资金的流动环节,而这些环节的资金转移,交收都需要多次的确认与核实,以及资金暂留,这些导致整个经济体的资金效率下降,在途资金上升,从这个角度来讲,银行为了扩大自己占用资金的时间,必然会推动网银的发展。

(三)第三方支付成为金融机构可能性:其一、自身条件来讲,支付宝已具备开设银行条件,而且有极大的优势,客户的广泛,商家规模庞大,对众多行业产品销售服务的数据掌握,对客户信用的准确把握,这些都使得其成为银行巨头的不二条件。而这一点是所有现有的银行无法做到的。其二、现有银行必然要冲击第三方支付的业务,支付宝必然面临被挤压退出,或者积极进军银行业服务维持生存,目前来看,银行业对三方支付是积极竞争态度。

(四)第三方支付服务附属化:竞争加剧使第三方支付服务的技术实现扁平化,变得成本低廉易得,利润微薄,成为银行机构的增值服务,如同查询银行卡余额一样。对于淘宝这样的公司,一样变成一个理所当然的增值服务,并不指望其获得利润,而是要依靠其便利稳住客户资源,成为一条龙服务中的一部分。

(五)人民币国际化角度:第三方支付在金融体系中一种自下而上的力量类似于Paypal,直接连接消费者与企业自下向上联系银行,将支付服务做到全球,并且在支付结算方面能够有强大的能力,而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必然是全球各大企业争夺的重要消费市场,用人民币标定商品价格用于贸易,面临未来庞大的人民币与外币汇兑问题,而第三方支付非政府色彩更有利于协助人民币国际化结算,实质上推进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

结论:第三方支付面临诸多变数、但发展方向清晰:1.第三方支付业务未来可能不得不转型走向银行业;2.从培养社会信用角度来讲,第三方支付业务存在价值仍然很大,应给予宽松的发展环境;3.从降低金融系统效率来讲,第三方支付有必要被嵌入金融机构,减少资金流转环节,降低在途资金风险;4.第三方支付的附属化;5.第三方支付的动力在于民间性质的,而相对较少面临官方阻挠,有利于拓展中国结算业务走出国门。

参考文献:

[1]《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省略/flfg/2010-06/21/content

[2]第三方支付许可证资料:pbc.省略/publish/zhengwugongkai/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