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创建五好社区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______镇位于__x东部,座落在浑江水库岸畔,距县城27公里。东经126.4度,北纬40.8度。东与吉林省集安市接壤,南与沙尖子镇毗邻,西同雅河乡,向阳乡,__x镇相邻,北隔浑江与北__x乡遥遥相对。全境呈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地域总面积334.6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41.3万亩,水域面积5.2万亩,森林覆盖率82%。现有人口9004户,26488人,其中妇女__77人,有劳动能力妇女6731人,下辖6个行政村,76个村民组,6个社区居委会, 42 居民组 。全镇设有6个社区妇女联合会,6个村妇代会,1个非公经济妇委会,120个妇代小组,共有各级妇联干部 136名,其中进村(社区)两委班子28人。
(一)为引导全镇广大妇女和家庭在“十二五”期间积极投身生态建设,充分发挥妇女和家庭在发展生态经济、树立生态道德、创建生态文明中的特殊作用,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______镇党委政府对辽妇通〔2012〕15号下发的“绿化家园 巾帼行动”文件通知高度重视,研究制定了______镇“绿化家园,巾帼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绿化家园巾帼行动”活动小组:组长有镇党委副书记担任,副助长有镇妇联主席、林业站长担任,成员有各村的妇代会主任和分管林业的村干部担任;根据方案的具体要求镇妇联成立了“巾帼绿化志愿者”队伍7个,按照具体目标、标准开展了创建“巾帼绿色庭院”、“巾帼绿色示范村”、“三八绿色工程”基地活动。
(二)创新管理机制,实现管理规范化。根据“绿化家园巾帼行动”各项创建标准确定:每年引导12户农村家庭参与“巾帼绿色庭院”创建,每年力争有2个家庭达到“巾帼绿色庭院”标准,到2015年实现10个家庭达标;以“绿化、美化、净化”为主要指标开展“巾帼绿色示范村”建设,每年引导2个村参与“巾帼绿色示范村”创建,力争到2015年有1个村达到“巾帼绿色示范村”标准;力争创建造林效果好、管护规范化、生态效益突出的、村(街)级“三八绿色工程”示范基地;镇村要组建实名制“巾帼绿化志愿者”队伍。围绕宣传绿色生态理念、传播造林绿化技能知识、参与造林绿化实践等内容,组建巾帼绿化志愿者队伍,对志愿者实行实名制管理,要有专门的活动记录档案。每支巾帼绿化志愿者队伍每年开展不少于两次造林绿化活动,扩大“绿化家园巾帼行动”影响面。
(一)充分发挥妇女组织作用,转变部分妇女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我镇坚持思想教育与实地指导相结合,利用广播、板报和宣传单等,并依托远程教育网络、科技讲堂和专业协会,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引导妇女树立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观念。提高现代生产技术水平,掌握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使“改陋习、讲文明、树新风”逐渐成为妇女的自觉行动。几年来,累计发放传单1万余份、悬挂横幅标语20余条、制作宣传展板24块。
(二)将环境卫生整治和环境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村(社区)建设、“四进农户”、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和文明单位帮扶文明村(社区)共建、“绿化家园巾帼行动”活动相结合,使这些活动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满足人民群众建设生态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出发,积极引导农村妇女学习生态建设的基本知识,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三)巾帼志愿者能够参与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增强了建设“绿色家园”的主人意识、公共意识、责任意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克服生活陋习,改善乡村面貌,创造景观优美、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为我镇开展“绿化家园巾帼行动”营造了良好氛围。
镇妇联能够从当地实际出发,精心策划活动
载体,做好组织发动工作。以围绕道德文明进家庭,把 “美德在农家”、“家庭美德建设示范点”、“五好文明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 “绿色家庭”等以家庭为对象的各类特色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动了我镇城乡环境建设,促进了地区生态文明健康发展。(一)一是积极同林业部门协调紧紧围绕本地区造林绿化中心任务,开展各具特色的妇女造林绿化活动,如营建绿色通道、“三八绿色基地”或开展巾帼绿色庭院、绿化示范村竞赛评比活动;借助各种媒体渠道广泛动员巾帼绿化志愿者共同参与造林绿化活动,扩大活动参与面。妇女造林绿化活动目标明确,突出了地方特点,体现妇女特色,截至目前,开展各类植树活动12次,村屯绿化3700延长米,栽植连翘1500棵、大杏树139棵、绣线菊3000棵,丁香700棵,樱花1000棵,天女木兰30棵,创建“巾帼绿色示范村”1个,创建“巾帼绿色庭院”12个,创建“三八绿色工程”基地1个,组建“巾帼绿化志愿者”队伍7个。投入10余万设置卫生垃圾箱80个;新建村文化活动室6个、村卫生室6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场所6个,高标准建设村(社区)“农家书屋”12个;投资800万元建成了6个行政村群众体育文化广场,配置了健身器材,投资60万元,修建了三处休闲式园林长廊,活跃了地区群众文化生活。二是在广大妇女和家庭中开展“家庭节能行动”“建设美丽家园行动”, 投资63余万对四平中心村进行美化、亮化,硬化路面4700多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40盏,改善了350户村民的生活环境,结束了四平中心村无路灯历史。并充分利用农村柴草资源充裕,新建户用沼气池822户。
(二)积极开展环境文明建设。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突破口,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环境文明建设,制发了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五年规划、生态文明村(社区)建设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组织召开了2次现场推进会,在各村(社区)梯次推进,从低到高,从易到难,从点到面,大力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社区)活动。将生态文明村(社区)分为过渡型、普及型和示范型三个层次,确保每年都有一批村(社区)晋升到上一个层次。在重点推进的3个示范型生态文明村、2个示范型生态文明社区中,建设了1个生态文明样板村(社区)。充分发挥刘正花等典型的示范作用,满足城乡人民群众求富、求学、求乐、求美的愿望,开展了“富裕、知识、新风、娱乐”四进家庭住户活动,培养和树立了一大批环境卫生整治和环境文明建设典型示范户,领着其他群众学、做给其他群众看、带着其他群众干、引导其他群众变,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新社区建设。
(一)部分基层妇女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好。不能充分调动广大妇女参与城乡环境建设积极性。
(二)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商场、停车场、环卫设施、路灯、标语、广告牌设施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化。
(三)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还要继续提高。
六、下一步打算
1、严厉打击对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行为,对于滥砍滥筏严令禁止,大力宣传退耕还林政策,保护农村环境;
一、拓宽渠道、创新载体、打造亮点,扎实推进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深入推进依法治区工作。以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的《2012年市区依法治区工作要点》为指导,组织召开区“六五”普法暨法治创建工作推进会,扎实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2012年度法治建设重点项目推荐活动,确立17项重点项目,涉及20余家单位;区民政局、区建交委创建成为首批“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小昆山镇泾德村创建成为第五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注重发挥绩效评估工作的导向、激励和监督作用,依法治区工作纳入区级机关绩效评估专项考核项目,并制定了考核细则;建立了普法依法治理成员单位分片联系制度;组织开展了村(居)两委干部法制培训和依法治区联络员(法宣干部)培训;组织市依法治理优秀案例申报工作,共向市依法治市办推荐8篇有质量案例,其中新桥镇的《以社会管理创新为抓手、提高外来人口法治化管理水平》案例被评选为第三届(2011年度)十大“依法治理优秀案例”;组织开展第十一届民主法治课题调研工作,共征集课题36项,批准立项25项,均已形成研究成果;积极反映改革成果,我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报在市《依法治市工作简报》上刊发。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六五”普法规划,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纪念《档案法》颁布25周年集中宣传、标语口号征集活动和安全生产法律、《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紧扣“3•8”妇女维权周、“3•15”消费者权益日、“5•12”防灾减灾日和“6•26”国际禁毒日等时间节点,举行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活动;结合8月16日依法治市宣传日,启动“喜迎十、普法零距离”——“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社区法制宣讲活动,开展社区法制宣讲包括法制讲座和故事巡讲66场次,配送《普法零距离》碟片80套;以方塔公园改建为契机,改建、新建一廊、一堂、一墙,将法治文化元素融合其中,打造成具有法治文化主题教育、法律咨询等多种功能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将40个东方书报亭打造成“法治文化展示亭”;积极组织参加市“枫林韵”法治文化剪纸作品征集评展活动,共有9幅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和入围奖,并获得优秀组织奖;在《报》制作“以案说法”专版10期;各司法所通过“普法凉扇”、法律讲座等种形式多样开展普法宣传,将法治理念渗透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完善调解网络、优化调解模式、深化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大调解”工作
今年1-11月,全区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各类民间纠纷15101件,调解成功率达99%以上,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11768份,调处群体性纠纷74件,调解案件数量同比增长10.3%,无一例被投诉,也未发生因调解不成功导致矛盾激化的情况,取得较好的实效。组织开展“大排查、大调解”专项活动。按照市局《关于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专项活动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下发《关于在区司法行政系统参与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大排查、大调解”工作,通过司法局、司法所、村居三级体系,实现对各基层团组的业务指导和信息交流,并认真做好十期间社会矛盾排摸和调处,筑牢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共排查矛盾纠纷1523起,化解矛盾纠纷1454起,移交其他部门69起。加强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区局成立了创建“五好司法所”工作领导小组,分别推荐上报新桥司法所和泗泾司法所分别参加司法部“五好”司法所和市示范性司法所的评选;制定下发《关于开展“争当人民调解工作能手”活动的实施方案》,在系统内开展人民调解能手评比表彰活动;举办了区首期初任人民调解员培训班,提高了人民调解员业务水平;按照区委政法委的统一部署,在全区15个街镇公安派出所设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派出所工作室”,建立了“公调对接”机制。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区层面,成立了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街镇层面,泗泾镇在大型社区成立了“大调委”,洞泾镇在物业公司成立“物业调委会”,新浜镇在工业区成立了“工业园区调委会”;开展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人民调解五周年座谈会,进一步加强了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协作;大调解工作被列为区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区委办《动态》以《完善机制、创新管理,区司法局努力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予以专刊报道。今年1—11月,受理区法院民事纠纷委托人民调解5284件,调解成功2943件;受理区公安交警支队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委托人民调解6945件,成功6184件,涉及金额7532万余元;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191件,成功392件;受理医患纠纷案件120件,成功调处84件,涉及金额560余万元;受理轻伤害案件(含轻微伤)委托人民调解共受理137件,成功137件;受理治安案件委托人民调解共受理158件,成功158件。
三、严格执法,以降低重新犯罪率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基础性工作
截止11月底,全区社区矫正对象共448人(其中管制0人、缓刑362人、假释39人、暂予监外执行14人、剥权33人),全年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27%,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低于市规定的不超过1%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两院两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积极组织司法专职干部和社工进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专业知识培训,及时召开公安、检察和法院等司法联席会议,共同商讨有关衔接机制、矫正宣告、集中教育、社区服务、考核奖惩等执法工作,稳步推进社区矫正各项工作。搭建社区矫正执法平台。“区社区矫正中心”于2012年11月16日揭牌,中心建筑面积为500多平方米,内设有报告室、宣告室、检警室、电子监控室、教育培训室、个别教育室、心理咨询室、心理测评室、心理诊疗室、值班室等11个功能。全面推进个别化矫正工作。2012年我区的个别化矫正扩大到今年所有新纳入社区矫正的社区服刑人员,提高社区矫正的质量和效果;运用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落实了手机、电子脚铐定位监管,目前已经对48名社区矫正人员实现24小时手机实时监控,对2名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电子脚铐监控,建起了一道虚拟的电子围墙,有效提高了监管的效率与质量;有针对性地建立个别矫正方案,以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合、劳动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课堂教育与互动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社区矫正的日常教育工作。
四、加强管理、健全制度、落实措施,进一步加强安置帮教工作力度
截止11月底,全区刑释解教人员1632人(其中刑释1332人、解教300人)。重新犯罪率为0.63%,同比下降0.3%,低于全市1.05%的平均水平。海之星帮扶中心(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被评为市“市级示范基地”;新桥镇刑释解教人员郑志连舍己救人的事迹被刊登在3月1日《新闻晚报》,2012年被市区政法委授予“见义勇为”光荣称号;安置帮教工作经验做法被中央安帮办简报刊发。加强安置帮教基地建设。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中途之家”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与海之星帮扶中心(中途之家)形成补互态势,同时在15个街镇全面建立“四位一体”安置帮教工作站。创新安置帮教管理模式。积极探索需求导向性帮教工作模式,完成2012年“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创新特殊对象未成年子女关爱模式”课题的调研,有效提升安置帮教工作专业化水平;积极探索适合非沪籍刑释解教人员特点的帮教工作模式,建立完善在松非沪籍刑释解教人员信息数据库,在初步实现非沪籍刑释解教人员“来去有登记,驻留有反映,帮教有措施,重犯有线索”的基础上,形成了“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应纳入城市和社会综合管理大联动机制”的调研报告。落实安置帮教相关措施。积极组织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开展对“未成年子女”的关爱行动,5年来,全区参加“关爱行动”“一对一”等工作的志愿者拥有122人,得到学业辅助的未成年人53人,得到爱心助学款的有37人,得到生活困难救助金的有85人,得到心理咨询的有27人,得到就业指导的有27人;完善监所内外衔接帮教措施,组织志愿者赴有关监狱对籍服刑人员进行帮教,共走访11所监狱,累计帮教人数达71人;与区财政局共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经费保障和使用管理的通知》沪松财[2012]86号,保障安置帮教工作经费;组织召开区安置帮教协调小组会议,制定方案、认真落实,切实做好了十期间对两类人员的稳控工作。
2013年工作思路
一、深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优化法治环境上再上新台阶
深化“法律六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外来务工人员、村居干部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强化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培育“法律六进”示范品牌;做好重要节点和“六五”中期检查各项工作。精心培育法治文化。加强阵地和窗口建设,完善法治主题公园、法治主题广场等基地建设;拓展网络等新兴媒体法制宣传教育平台;组织法治文化作品征集展评活动,努力构建“大法宣”工作格局。深入推进法治创建。以“法治城区”创建为龙头,健全机制,找准定位,确立抓手,围绕法治城区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评估指标,继续运用项目化、案例化、课题化的工作模式,着力提升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二、巩固大调解工作体系,在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再上新台阶
扎实推进“大排查、大调处”活动。树立“防重于调”的理念,健全和完善参与“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继续发挥组团式推动“大排查、大调处”的独特作用,严守排查解决矛盾占总矛盾30%的底线,切实有效提高矛盾纠纷分析研判的深度和水平,全力夯实社会稳定基础。进一步发挥“大调解”工作机制作用。以“区人民调解协会”换届为契机,在社会上广泛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将热心支持、积极号召人民调解工作的各界人士吸收协会领导机构,为人民调解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组织基础。加强与相关行业、领域的协调沟通,进一步增强“大调解”机制的覆盖能力,加大宣传,打造专业调解特色品牌。大力加强司法所建设。立足“两者一平台”功能,深入分析司法所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正视司法所发展的不平衡现状,按照哪里有不足补哪里,不断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积极与地方党委政府沟通,在基本配齐司法所专编人员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辅助人员的配备。加强督导,促进全区司法所均衡发展,继续开展争创“五好”所和示范所活动。
三、推进安帮矫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在减少重新犯罪上再上新台阶
着力规范社区矫正工作。提升队伍执法能力,认真贯彻《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加强对司法专职干部和社工的业务培训和履职情况的考核;发挥执法平台作用,建立健全社区矫正中心各项管理制度,细化社区矫正中心各功能室的工作流程;严格监管矫正要求,进一步完善手机定位和电子脚铐等监控措施,落实对社区服刑人员监控的实效性,预防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完善司法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共同做好社区矫正日常和司法奖惩工作。进一步打响安置帮教工作品牌。贯彻“六必”要求,进一步完善监所内外衔接帮教措施,继续做好与地区看守所帮教的试点工作;坚持需求导向,发挥“四位一体”工作站的作用,妥善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的民生问题,以组团式服务的形式,深入基层及时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的实际困难;积极开拓创新,继续开展在松非沪籍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探索建立有特色的帮教模式;落实关爱帮扶,发挥协会作用,加强志愿者培训和管理,推进“中途之家”建设,深化特殊对象未成年子女“关爱活动”。
四、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在提升法律服务公信力上再上新台阶
切实加强法律服务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律师行业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对律师行业的执业监管,促进行业自律;搭建平台,深化与华政经济法学院的战略合作,助推律师事务所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建设;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区《关于进一步发挥律师在法治政府、法制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实施意见》,着力推进律师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扩大政府购买服务领域,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巩固公证文明行业创建成果,加强队伍建设,深化公证文化建设,强化窗口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拓展公证服务的新领域,确保公证质量。推进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加强与区公安、检察、法院的工作沟通和协调,完善本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协作机制,推进本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有序、深入开展;健全便民服务长效机制,组织开展“让群众满意”服务活动,努力实现“三个做到”:接待服务做到热情周到、受理审批做到便捷高效、案件办理做到规范达标,实现“三个无”:服务时间无盲区、服务设施无障碍、服务工作无差错;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的群众满意率。注重法律援助质量管理,探索建立法律援助案件受理风险评估机制、案件办理动态监控机制和案件质量专家评估机制。严格遵守接待、受理、审查、指派、办理各个环节的服务标准,加强庭审旁听、卷宗检查和回访受援人等工作,健全完善受援人投诉整改反馈机制,不断提高法律援助办案质量;加强法律援助队伍建设,试行法援工作站联络员培训机制,组织好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争创“12348”专线“优秀接答岗”和“优秀接答员”、“窗口服务明星”等岗位练兵和业务技能竞赛活动,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发挥法律援助维稳职能,围绕党委、政府关注的社会问题,认真做好舆情分析工作,及时发现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的法律援助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切实推动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深入发展,根据市关工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建关心下一代先进村(社区)活动的要求,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决定,在全街道各村居开展创建“三有三无”村(即有道德、有技术、有文化、无失学、无犯罪、无不孝子女)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文秘站-www,,找范文请到文秘站网]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培养青少年有道德、有技术、有文化和实现青少年无失学、无犯罪、无不孝子女为目标,围绕“讲政治、育新人、学科技、奔小康”主题,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创出实效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基层关工委组织,大力开展老少共建活动,全面活跃基层关工委工作,共同创建一批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和谐进步的新农村。
二、创建内容
1、成立组织。成立由村级主要领导负责,关工委、共青团、妇联、工会同志等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实施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并建立了由党员、村民组长和老同志为主体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活动小组,落实具体创建活动。
2、明确内容。有道德,就是对青少年开展生动形象的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教育,使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努力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技术就是和职业技术教育单位合作,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有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有文化就是在青少年当中、全面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使他们在思想、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做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无失学就是采取帮困扶贫措施,不让考上大学的青少年因家境困难中失学。无犯罪,就是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教育,把依法治国战略落到实处;无不孝子女,就是广泛开展尊老爱幼、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这是以德治国在农村的具体体现。
3、建好阵地。关工委要有办公地点,并积极创造条件,创建村史教育室、图书阅览室、活动室、科技教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等青少年活动场所。
4、开展教育。各村结合实际,围绕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群众富裕的目标,与创建文明村、平安村、五好家庭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主旋律教育、传统教育、法制教育、敬老教育、先进典型示范教育等形式,强化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
5、完善制度。要制订学习活动制度、青少年教育制度、文明家庭制度、尊老爱幼好儿女制度、青少年结队帮教制度、活动台帐制度等六项制度以及关工委工作章程。
6、齐全档案。对全村青少年进行全面调查,摸好五个底子,即5—35周岁青少年底子、失足失业青少年底子、失学帮困青少年底子、不孝子女底子和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底子。及时归类,建立档案,并配备档案橱。
三、评选办法
由村关工委自评,按照创建要求,认为合格的,报街道创建领导小组审核,经检查合格,报市考评委员会验收,然后备案领牌。
四、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切实加强领导。各村要充分认识到创建“三有三无”村活动,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体现了党的基层工作的一贯要求,是在街道开展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大背景下,积极推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同时,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形成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壮美的八桂大地,秀丽的红水河畔,广西来宾市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活跃着一支驱散黑暗播撒光明、服务文明的光明使者。他们就是来宾供电局的全体干部员工。
来宾供电局成立于2003年11月14日,担负着来宾市四县一区一市64万人口生产生活的供用电任务,供电面积达1.34万平方千米。
近年来,来宾供电局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明塑企,以文化塑魂,以道德塑人,以“点亮万家灯火、服务来宾发展”为己任,争做光明使者,勇当文明先锋,履行服务承诺,勇担社会责任,全力做到让政府放心、企业受益、百姓满意,促进了企业科学发展,推动了城市文明进程。来宾供电局先后荣获全国模范之家、自治区文明单位、广西五一劳动奖状、自治区和谐企业等荣誉,并连续6年保持全国和广西“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称号。全体干部职工,用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辛勤的汗水谱写出了一曲曲文明创建之歌。
建机制推进常态化
按照文明单位“六个一”创建活动要求,来宾供电局全面落实《全国文明单位测评体系》,局领导率先对文明创建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制订实施方案、细化分解任务,要求“领导率先、党员当先、员工争先”,建立“周检查、月讲评、季考核”的工作监督机制,使文明创建工作融入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实现创建工作精益化、常态化。在“党建创先争优,管理对标创优”中,全局以促进文明创建推动整体创优。他们从抗洪灾保供电到决战迎峰度夏,从全面加强增供扩销到科学推进现代智能电网建设,干部员工敢于挑战各种困难,真抓实干,实现了来宾电网建局规模比初期翻四番、年售电量突破65.18亿千瓦时的“两大跨越”。
树新风助优质服务
作为服务型企业,来宾供电局从提高服务水平入手,建立客户全方位服务体系;推广“片区经理”制,深入厂矿、大客户、农村走访调研,现场解决群众关心的用电问题;积极推行银行代扣和非现金缴费,95598供电服务电话24小时接听,全方位多渠道地为客户提供人性化服务。供电局还深入企业为其节能诊断,实施政企合力“四大会战”,努力践行南网“以客为尊、和谐共赢”的服务理念,实现了全口径客户平均停电时间12.67小时/户,同比下降91.03%;获得来宾市2013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排名第一的好成绩,客户满意率为98.47%。
主动担责创建“三好”
来宾供电局按照“五抓一创”工作思路,全力加快电网建设,为保增长发挥“先行官”作用。2013年,电网建设固定资产投资5.92亿元,完成了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及电网建设智能化、现代化,电网建设规模同比增加四倍。全局努力提高供电可靠率,2011年面对20年一遇的缺电紧张局面,切实按照“不漏一村、不漏一校、不漏一屯、不漏一人”的指示精神,全力以赴完成抗旱保电攻坚战,想方设法增供扩销,为保增长体现新作为。至2013年年底,供电局拥有固定资产31.59亿元,年内售电量65.18亿千瓦时,主营业务收入达22.11亿元,电费回收率达到100%,在践行南网企业“管理好、服务好、形象好”的战略目标中取得了骄人业绩。
勇献爱心服务社会
来宾供电局认真履行“勇于担当、奉献社会、责任南网”的央企使命,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他们每年到定点扶贫点合山洛满村和兴宾区寺山乡乌慢村开展新农村建设、“美丽来宾・清洁乡村”以及送书下乡、用电服务进乡村宣传等活动;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目前在来宾文明网注册参加志愿者服务人数达235人。供电局还围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三大主题,结合“六走进”活动,大力开展走进农村服务三农、走进社区心系居民、走进学校关爱校园、走进医院真诚服务、走进企业惠及客户和走进困难家庭帮扶济困,两年来共组织公益活动50多次。供电局还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勇担社会责任,特别是在2014年支援海南、钦北防抗击“威马逊”及“海欧”抢修复电中,网局15支党员突击队做到“知灾、旗到、人到、电通”,高质快速地完成了抗灾复电任务,彰显了供电人勇于担当的良好形象。
抓队伍建学习型企业
企业发展需要一支敬业的团队,而敬业则需要有能力。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提高队伍技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力量之源。供电局建立了政治理论学习机制,形成局、部门、班组三级培训机制,分层次组织各类专业化培训。他们以秘书讲堂、政工讲堂、继保讲堂、先锋党课、法律诊所等形式,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充分展示员工才华;开展各类劳动技能竞赛以及师带徒活动,不断提高员工技能。
以道德活动受育道德
来宾供电局以思想道德建设引领员工文明,利用三个载体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开展了以“岗位学雷锋”“员工思想道德行为讲堂”等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活动,从2013年5月起,每月开展一期;以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的“善行义举四德榜”选树活动,从2014年9月起,每季度开展一期,每次评选12名“孝心员工、诚信员工、爱心员工”;结合电力行业服务型定位的特点,以提升服务水平为重点,开展了每月一期的“服务之星”评比活动及年终星级班组、文明班组、文明员工、五好文明家庭评比活动,让文明活动引领企业文明新风尚。
用南网情深点亮心火
围绕“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中国梦・南网梦・我的梦”大讨论、“创先工作大家谈”、规矩大讨论、“五种意识”大讨论等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员工“想尽办法完成每一项任务”“事事讲标准、处处讲质量”的执行文化和创先文化形成共识。每到春节,供电局就开展“和谐来供、幸福南网”职工联欢游园及寄语祝福、走访慰问活动;每逢清明,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优良传统”主题活动;每逢端午,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每逢中秋和国庆开展“和谐家园、感恩祖国”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演讲及文娱活动。与此同时,供电局还开展文明风尚传播,充分利用室外宣传栏、城区环网柜、局办公网页、LED宣传屏幕等,制作张贴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广告,用南网情深点亮全体员工的心。
建优美环境促职工幸福
回顾去年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以维护社会稳定为中心,稳步推进“基层基础年”活动。
20*年,我们在全县开展了“基层基础年”活动。通过一年的努力,初步实现了年初确定的“组织要完善、队伍要充实、保障要有力、管理要规范、形象要提升”的总体目标。
1、扎实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在巩固上一年创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司法所基础建设、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深化综治司法联动机制。通过树立名所名长先进典型,司法所长每季例会、培训等形式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培育基层典型。积极争取各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继续开展省级示范所创评活动,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在20*年*镇司法所为省级示范所的基础上,又有3个所申报省级示范所。各镇司法所、各级调委会共有六家单位受到市政府的表彰,一名司法所长荣立市司法行政系统个人三等功。
2、努力完善调解工作格局,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一是进一步健全镇、村、小组“三级调解组织网络”,借助“综治进企业”平台,使调解组织向县“五好”企业延伸。进一步加强调解组织队伍建设。通过调解主任例会,上级部门的业务培训,调解案卷质量评选等活动进一步提升调解质量。6月份,通过以会代训形式,举办了二期全县村级调解主任业务培训班,有力地提高了基层调解干部的业务能力。
二是积极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坚持每月“社情动态分析”,及时发现各类矛盾纠纷苗头。除做好日常矛盾纠纷排查外,还开展“两会、两节”等重大节庆期间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明确排点为征地拆迁、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引发的矛盾纠纷等不稳定因素。全年,各级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97件,成功781件,调解率100%,成功率97.9%。
3、深入落实安置帮教工作,确保帮教成效。
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规范化”的要求,以“三无”归正人员为重点,多措并举,切实抓好安置帮教工作。县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办于年初制订了20*年度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要点。继续做好“六清”工作,每个镇均落实专人负责,实现县局和镇司法所联网,运用现有的各类接茬登记管理措施,对全县归正人员进行梳理,及时更新和完善归正人员安置帮教数据库。同时,配合部分监所开展归正人员跟踪调查,将跟踪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监所。积极探索归正人员安置帮教措施。经过前期调查摸底,县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办公室于10月份在*京海表面技术处理有限公司设立我县首个安置帮教工作基地,拓宽了归正人员就业安置渠道。
此外,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青春导航”工作,在企业新设立了10个“青春导航”基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重新犯罪。
(二)以“五五”普法启动工作为契机,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四五”普法期间,我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五五”法制宣传教育的启动之年,我们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五五”普法启动工作顺利开展。
在总结“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和“二五”依法治县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中央、省、市有关要求,我局结合实际,加大调研力度,科学拟定“五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年初及时起草了我县“五五”规划,9月份隆重召开我县“四五”法制宣传教育总结表彰暨“五五”启动大会,全面部署全县“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后,及时指导各镇、各部门出台规划,适时启动。12月份,又在全县开展了以“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主题的“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推进。
2、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继续依托县委中心组学习会、人大常委会任命前法律知识考试、法制学校、网络等载体,采取讲座、座谈讨论、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做好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等重点普法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开展“真情送服务,建设新农村”送法下乡主题宣传活动,“百名农村特邀法律顾问”创建等活动和每月向各村、社区发放法制宣传挂图、《法制宣传资料》月刊,着力抓好我县法律进乡村活动。同时,切实加强企业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9月份,选编《企业职工常用法律法规汇编》一千册,并编制竞赛题,发放到各企业,组织职工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全面启动我县的“法律进企业”活动。制作并下发了《预防未成年犯罪
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法制宣传挂图,积极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以强化阵地建设为载体,扩大法制宣传教育覆盖面。充分利用县农村远程教育平台、镇成校、法制学校、市民学校、板报、橱窗、宣传栏等多种法制宣传教育阵地的作用。继续依托大众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法治在线》电视专栏,运用典型案例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受群众欢迎。
此外,我局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专业法的宣传,以各种形式宣传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公证法》等新制订、新颁布的法律法规。6月份,举办了一期由县普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联络员参加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培训班。
3、不断探索,创新载体,积极推进依法治理工作。
以“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积极推动基层依法治理。20*年,我县104个村和13个社区已全部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星级达标活动,创建活动开展率达100%,有62个村、5个社区被授予“三星级民主法治村(社区)”,18个村、2个社区被授予“四星级民主法治村(社区)”,*镇雪水港村成为我县首个“五星级民主法治村”。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组织有关部门到百步镇农丰村、武原镇河滨社区、*镇雪水港村等“民主法治村(社区)”进行回头看,查找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进一步巩固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的成果。
同时进一步加强对行业、部门、镇政府的依法治理工作的指导。上半年,指导各镇对执法主体、执法依据和执法主体的职能、权限、责任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对原有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年底,还对全县各镇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进行考核,总结成绩,发现不足,还表彰了秦山镇、于城镇人民政府为20*年度依法行政工作先进集体,并以县政府办公室文件通报了20*年度镇政府行政执法责任制检查情况。
(三)以实事工程建设为基础,扎实推进法律援助工作。
20*年度,我县法律援助工作突出抓好办案质量和服务新农村建设。县援助中心全年共接听来电268个,接待来访528批1500余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60件,其中刑事31件,民事129件(其中非诉讼33件),比上年增长68%。
1、以法律援助质量年为契机,进一步抓好案件质量。
进一步强化法律援助案件的办案质量监督工作,出台了相应的工作措施:一是进一步规范非诉讼法律援助各项工作,使非诉讼法律援助逐步规范化,并真正服务于弱势群体。二是建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督评估机制。建立法律援助执行案件监督回访制度,要求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将办结的案件卷宗送法律援助中心进行审查。对每起案件经监督、回访、卷宗审查后,再进行综合评分。三是将援助案件办案补贴与办案质量挂钩。经审查合格的,按标准发放,对案件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按照规定限期改正,并减少补贴费用。
2、强化窗口建设,进一步完善便民利民措施。
在法律援助中心、站、点各窗口设立了统一的标识,做到制度上墙,实行规范化服务。进一步加强“12348”专线建设,除由中心工作人员专人接听外,实行全局人员轮流接待制度。9月1日,以《法律援助条例》实施三周年为契机,在全县各镇同时开展上街宣传咨询活动,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工作宣传面。通过对低保家庭制作并发放“法律援助联系卡”,方便弱势群体及时就近享受到法律服务。
3、进一步拓展法律援助网络,广泛开展涉农非诉讼法律援助。
20*年,我们在原有镇工作站、各职能部门维权站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网络覆盖面,在各行政村、社区及部分企业中设立了117个法律援助接待点,以此形成一个以县法律援助中心为龙头,以镇法律援助工作站为骨干,以村(居、企)法律援助接待点为补充,覆盖全县农村的法律援助工作网络。10月份,举办了全县非诉讼法律援助研讨会,通过以会代训形式,就前期非诉讼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拓展非诉讼法律援助工作开展探讨,进一步提升各法律援助工作者的业务能力。
同时确定重点领域、重点对象,加大涉农案件办理的力度。将农民、农民工作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并将建筑领域及劳动强度大、劳动保障措施差、工伤事故易发多发的企业作为法律援助重点领域。针对农民及农民工案件,适当放宽经济困难标准等受理条件,做到从实际出发,应援尽援。通过非诉讼法律援助方式快速有效地解决农村矛盾纠纷,起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以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为保障,扎实开展“法律服务质量年”活动。
为确保我县法律服务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20*年,我们整合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力量,统一部署开展“法律服务质量年”活动,加强监督检查力度,不断提高法律服务质量。
1、法律服务稳步发展。
通过“听十庭,查百卷、询千人”活动,加大专项评查力度,促使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规范执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政策协调和沟通,改善外部环境。积极引导律师参与县党政领导接待日、法律援助维权站来访接待工作,参与打黑除恶斗争专项活动。进一步规范法律服务市场。加强对实习律师、非执业律师人员的管理。认真查处“*情利交通安全咨询有限公司”越权交通赔偿案件。20*年度,全县律师共担任法律顾问219家,受理刑事案件242起,民事734起,经济464起,行政诉讼22起,共挽回经济损失5583万余元,业务收费576万余元,解答法律咨询1982人次,参与接待28次;各基层法律服务所共担任法律顾问39家,办理诉讼334件,非讼52件,调解纠纷41件,协办公证70件,见证228件,代书56份,解答法律咨询1950人次,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1670万元。
2、公证工作进一步拓展。
深入贯彻实施《公证法》,广泛开展《公证法》的宣传,组织公证人员参加岗位训练。认真开展了公证“建信息平台,查卷宗质量”活动。加强对公证处的质量检查,探索建立了公证质量“三检查”制度。县公证处各项业务进一步拓展。县公证处共办理各类公证2647件,其中民事公证1548件,经济公证698件,涉外及涉港澳台公证401件。
(五)以“百名农村特邀法律顾问”创建活动为切入点,积极参与服务新农村建设。
为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我局下发了《关于开展“百名农村特邀法律顾问”创建活动的通知》和《工作规则》,并于5月份召开了“百名农村特邀法律顾问”创建活动动员大会,对创建工作进行专题部署。我们以此活动为切入点,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把服务新农村建设作为重点工作,进一步拓宽法律服务工作渠道,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模式,健全综治、司法、三级联动的调解网络,积极探索和办理人民调解过程中的非诉讼法律援助案件,确保小矛盾不出村,不出现群访、越级上访。通过向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宣传讲解村民委组织法、征地拆迁、土地管理等同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努力提高村干部和村民的法律素质,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
去年底,我县104个村均聘请了法律顾问。担任法律顾问的律师、法律工作者、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主动到村里开展法律咨询、法制宣传、法律服务,为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当好法律参谋助手,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为依法治村、依法办事,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去年,村法律顾问共为各村开展法制宣传56场,解答咨询2512人,审查修改法律文书6份,参与村务决策21次,协助联系法律事务84次。涉及农村土地承包、借款、房屋租赁,土地征用、安置补偿等不同方面。
(六)以打造一流司法行政队伍为根本,努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我们始终把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行政队伍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抓好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教育,确保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到实处,增强队伍的综合素质。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扎实推进。
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实际,围绕“思想认识要有新提高,履行职责要有新成效,队伍形象要有新面貌”的总体目标,认真开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实践活动。结合理念教育,进一步加强党组班子建设,认真落实党组中心组学习、周五机关干部学习日等制度,开展重点课题调研,不断提高领导班子驾驭全局工作能力。加强队伍建设,立足基层深入开展“立功创模”活动,进一步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
2、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深入实施《*县司法局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方案》,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健全和落实教育、制度、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参加市局及县纪委举办的廉政建设读书会、廉政征文、廉政书画展等活动。进一步加强财务监督,开展了对公证处的内部财务审计。认真做好工作和参与政法“四长”接访工作,有力促进司法行政系统行风建设。
3、综合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镇党委、政府决定今天召开全镇农村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全面贯彻落实当前省、市、县相关会议精神,着力抓好春耕生产,研究部署我镇的农业农村工作,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下面,我就全镇一季度经济运行基本情况以及当前要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讲三方面意见。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总的来看,我镇一季度经济工作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冷冻灾害的影响,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步伐开始放缓。各项工作逆水行舟、知难而进,经济运行较上年同期发展态势有所下滑,总体表现为“一个力争、两个确保、三个加大”。
(一)力争经济总量增长。截止3月底,全镇实现生产总值5.13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完成1.*亿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完成2.32亿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完成1.76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45%和34%。
(二)确保农业经济稳定。受霜冻灾害及水稻立、青枯病的影响,全镇第一季度农作物损失较为严重。受灾后,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小春损失大春补,农业损失工业补、农村损失城市补”的指导思想和“优粮、旺畜、扩菜、壮果、稳桑、育林”的发展思路,全镇上下及时组织开展生产自救工作,充分调动全镇人力、物力和筹集救灾资金15万元用于抗灾减灾。目前,各项灾后扫尾工作已全部结束,确保农业经济平稳增长。
一是春备耕生产顺利进行。2009年,计划全年粮食总播面积37755亩,总产量1665万公斤,其中计划大春粮食播种面积27000亩,产量1399.2万公斤。
二是蚕桑生产稳定发展。全镇现有桑园面积62*.7亩,其中新植桑园15亩,去冬今春,改造低产桑园350亩。2009年全年计划养蚕20000张,计划收购蚕茧400吨,实现蚕桑收入1000万元以上,其中春蚕计划饲养2500张。
三是烤烟生产继续做精。按照标准统一的原则,全镇共建商品化育苗基地两片,分别由3个大户承包育苗502池,实现集中连片育苗,品种以nc102为主,漂浮育苗率和商品化育苗达100%,培育100%适龄无病壮苗。烤烟农用物资钾肥就位34吨,复合肥就位840吨,地膜已用32吨。2009年全镇计划种植烤烟1667亩,收购烟叶5000担,中上等烟等级合格率达100%,实现产值500万元。
四是蔬菜水产进一步扩大。2009年,计划蔬菜、水产、水果总产值达4860万元。全年蔬菜种植面种17000亩,第一季度完成9000亩,占53%;水产养殖面积2130亩,第一季度完成1500亩,占70%;水果栽种面积5450亩,低产果园改造250亩。
五是积极发展养殖业。计划全年肉猪出栏165569头,肉牛出栏704头,肉羊出栏5500只,一季度肉猪出栏25693头,肉牛出栏165头,肉羊出栏1035只,实现畜牧业产值7600万元,畜牧业收入3949.75万元,20*年狂犬病预防工作我镇成效显著,按责任书规定,每捕杀一只狗补助5元,到6月份由畜牧站组织兑现。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领域,鼓励投资者参与市场建设、中介服务、物流配送等各项事业投资,使我镇招商引资工作逐步延伸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正在争取省、市规划立项范围的菜园至中纪农村公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二期工程、社区服务站建设和土地整理4个项目。目前,使用面积46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和面积460平方米的计生服务中心已正式改造并即将投入使用,引进投资达4000多万元的云南惠滇物流项目也落户西桥并开工建设。
(四)加大非公经济发展。全镇完成个体私营企业发展总数达5198个,从业人员达15191人;全镇劳务输出达811人,其中县内劳动力转移503人,县外输出3*人,实现劳务收入240万元,为我镇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整合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项目二期工程已进入验收阶段,能保证春耕前完成,受益农田有望达10000多亩;同乐大道南延线拆迁完成,环城小学新建教学楼主体工程也顺利完工。
二、当前要抓好的几项重点工作
(一)着力抓好全镇中低产田地改造
一是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中低产田地改造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今年中央1号文件又明确强调,要大力推进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类建设资金,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理,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地改造,提高高标准农田的比重。今年以来,省、市、县分别召开了相关的工作会议,对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可以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政策措施采取的一项战略性、全局性、基础性的重大举措,也是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一项德政工程、惠民工程。
目前,全镇现有的42000亩常用耕地中,仍有28000亩的中低产田地,占全镇耕地的74%。这些中低产田产出效益低下,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生产需要。近年来,我镇粮食生产已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增长,去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830.6万公斤。但随着人口的增长,生猪、肉牛、肉羊等为主的畜牧业的加快发展,以及食物消费结构的不断改变,对粮食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粮食需求量在不断增加。要在耕地面积有限,粮食和经济作物争地的种植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确保粮食安全,要求我们必须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
从今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决定,每年改造中低产田地40万亩以上,到2020年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400万亩,使全市高稳产农田地达到800万亩。对*、特别是*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转变发展方式,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更加完善政策措施,更加突出工作重点,更加创新体制机制,稳步推进实施。镇、村两级要协同配合,迅速行动,把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提上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这项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着力抓细抓实抓好。
二是提高认识,明确中低产田地改造的要求和目标
目前,我镇28000亩的中低产田地,普遍存在土壤肥力质量较差,灌排基础设施薄弱,耕作层浅薄贫瘠、坡度大、等障碍因素,特别是城外几家社区的部分中低产田地形复杂,耕作困难,生产条件差,基本处于“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状态,成为了制约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在过去的中低产田地改造中,虽然我镇和县农业、国土、农开办等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需要我们强势推进,大手笔、大连片规划。
贯彻落实市、县工作部署,加快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步伐,必须立足我镇的耕地资源现状,改进以往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镇中低产田地改造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大连片、大规模、高效益为突破口,坚持治水、改土并重,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相结合,以水利为基础、城外社区为重点、农民为主体、投入为保障,以社区为单位,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安排、连片推进。通过逐步治理改造,把中低产田地建成“渠成网、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树成行、旱能灌、涝能排、园田化、生态化”的高产稳产农田,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全镇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按照市、县的总体规划,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初步确定的目标是:从2009年起,坚持用10年两个阶段的时间,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8300亩。其中第一阶段2009年—2012年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3500亩;第二个阶段2013年—2020年完成中低产田改造4800亩。
三是强化措施,加快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步伐
要实现既定目标,任务艰巨、工作繁重,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掀起中低产田地改造。
首先要坚持原则。一要坚持高标准规划、大配套建设的原则。按照高标准、高起点、大手笔的要求,以“渠成网、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树成行、旱能灌、涝能排、园田化、生态化”为标准进行高规格、大连片规划,实行项目大集中、资金大整合、群众大参与,把农业、国土、水务、扶贫、烟草、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级各相关部门项目资金整合起来,切实做到各尽其力,各尽其责,各记其功,合力推进。二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城郊和城外不同的特点,本着“强化城外社区、完善城郊社区,突出重点、效益优先”的原则,分坡耕型、缺水型、溃涝型三种类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地一策、多措并举,综合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科技措施,进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实现坝区园田化、山区台地水浇化、作业机械化、水渠管网化、区域生态化的改造目标。三要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认真总结借鉴新农村建设的机制和经验,按照“政府大投入、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建设”的要求,以政府补助为引导,以各级各部门相互配套,集中资金投入为主;同时,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广泛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并吸纳社会资金共同参与改造。四要坚持统一部署、分别实施的原则。把各级各有关部门项目实施的要求与我镇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加强部门上下和社区之间的协调统一,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资金、统一实施、统一验收,分项负责、分别实施,形成统分结合、上下协作、部门协调、全面推进的良好格局。
其次要科学规划。规划是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地改造的“龙头’’。编制规划,一是要彻底搞清需要改造的28000亩中低产田地分布及土壤状况,在此基础上本着田、地、水、路配套的原则,对综合治理、产业选择等做出详细建设规划。二是规划的编制要以镇为单位,由农业部门牵头,会同发改、财政、国土、水务、扶贫、烟草等相关部门,统筹考虑田网、水网、路网、林网和产业建设,制定全镇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和相应的技术规程、建设标准,确保中低产田地改造目标任务落实到村组、落实到农户,此项工作要求8月份以前完成。三是规划要重点选择在土地增产潜力较大,交通较为便利,生态环境良好,并具有一定水源条件和耕作基础,土地相对集中连片,能够达到能灌能排的区域开展建设。四是要按照“先易后难、集中连片、竞争择优”的原则,充分考虑实施难易程度、组织领导措施扎实程度、群众积极参与程度、投资效益优良等情况进行规划。
最后要加强领导,整合资金。中低产田地改造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要切实加强领导。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站办所(中心)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要求各社区和镇农业、扶贫、国土、水务等所涉及的部门要相应建立中低产田地改造的综合协调机构和联系机制,全力抓好中低产田地改造的各项工作。同时,领导小组工作机构要组织研究制定中低产田地改造实施意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制定完善中低产田地改造配套管理办法、考核激励机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全镇中低产田地改造顺利推进。在工作中,要细化明确镇、社区两级在中低产田地改造中的职责,形成条块结合、统分结合的工作格局。镇上要做好“统”的工作,统一部署、统一标准、统一指导、统一验收;各相关部门要做好“合”的工作,整合项目,整合资源、整合资金;各社区要做好“分”的工作,分项目、分地块、分区域,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改造中低产田地,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受益一片。
镇党委、政府对中低产田地改造的补助,采取“统分结合”的办法。“统”,就是把发改、财政、国土、水利、农业、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烟草等涉农部门的资金有效整合起来,积极争取省级财政新增预算资金投入,县、镇、社区三级也要进行财政和群众投工投劳折投入以及社会捐资,形成建设合力,共同推进。同时,每年市财政安排不低于500万元的专项资金。“分”,就是按照规划任务要求,根据部门职能以及工程性质、资金多少分解到各部门牵头落实,由烟草、国土、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发改、水务、扶贫部门负责完成。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掌握这些政策,根据市、县的整体部署,分门别类积极与市直、县直部门对接,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到的项目和资金,集中投入到规划建设的项目,不零星安排,不零星使用,坚决摒弃撒胡椒面的片面做法,要优先整合,重点使用,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切实抓好当前春耕生产各项工作
开春以来,全镇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l号文件,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2月3日全县春备耕生产动员大会的安排部署,深入调研,研究出台了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文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位、责任明确到位,真正做到早发动、早准备、早部署。目前,全镇共发放支农资金1660万元,农用物资2342吨,种子45吨,新购置各类农机具26台,完成耕作面积8000亩。总体上来看,全镇春耕生产主动扎实,思路清晰,特点显明,总体形势较好,但是也要看到,当前的春耕生产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千万不能掉以轻心、疏于应对。一是3月13日的霜冻灾害给全镇的小春生产造成极大损失,预计减产60%,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万元,完成全年农业生产各项任务的压力加大。二是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全县的雨季将于5月中旬前后相继开始,尽管这几天出现了部分降水,但初夏可能会发生中等偏重干旱。三是农产品价格下行,农民增收压力加大。目前,我镇除粮食因政策扶持价格小幅上扬、蔬菜价格上涨较大外,生猪和其他一些农产品价格持续下滑,加之去冬今春以来,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减少,投入春耕的能力明显减弱。四是金融危机影响加深,社会资金投入农业步伐放缓。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国内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对我镇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部分农产品市场前景不明朗,工商资本和社会资金进入农业领域步伐放缓,部分农产品加工和基地建设投资项目建设缓慢。五是种粮比较效益不高,个别地方对粮食生产重视不够。我镇粮食连续多年增产丰收后,个别地方盲目乐观的情绪有所抬头,加之今年经济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抓粮食生产的精力有所转移,对春耕生产的重视不够。
对于上述问题,希望全镇各级各部门必须在思想上弓|起高度重视,工作上做好充分准备,把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尽可能研究得更透彻一些,各项应对措施准备得更充分一些,并且要逐一抓好落实,确保全镇春耕工作不误农时地全面推进,确保全年粮食产量达1650万公斤。
一是要着力加强分类指导。抓好小春的中后期管理,尽量使小春少减产,没有受灾或受灾较小的社区,要尽量不减产或多增产。我镇3月中旬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给农作物造成了巨大损失,各社区和镇直涉农部门要分不同作物、不同的损失情况,采取措施抓好补救,加强中后期管理,尽量少减产。
二是要着力抓好“三苗”管理。要确保烟苗、秧苗、树苗(以泡核桃为重点)质优量足,苗齐条壮,以满足烤烟、粮食以及的经济林果的需要。要实行全面的层层督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差多少补多少的要求抓落实,抓到位、抓到地块田头。
三是要着力抓好粮经作物的适时栽插。抓住了节令就抓住了关键,失去了节令就失去了一切。农业生产的一切措施都要以节令为基础。各社区和涉农部门要把服务春耕生产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想农户之所想,急农户之所急,帮春耕之所需,形成推动春耕生产的整体合力。镇农科部门要加强春耕生产技术培训指导,搞好春耕生产技术服务。水务部门要做好水的调度,确保人畜饮水、小春抗旱和春耕生产用水三不误,以水促栽、以水控栽。农业、供销、工商、安全环保等部门要认真组织化肥、种子、农膜等农资供应,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和农资打假力度。新闻媒体要加强对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春耕生产等方面的深度报道和广泛宣传。并积极协调县气象部门加强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为全镇春耕生产提供准确及时的决策依据。确保粮烟作物在最佳节令内满栽满插,确保5月20日前基本完成,特别是烤烟要缩短移栽时间,4月下旬至5月5日前要基本完成。
四是要着力抓好良种良法的普及推广。目前,全镇的良种良法普及还比较粗放、不到位,潜力就在于提高普及的质量。已经普及的要提高普及的质量,要使粮烟良种良法做到全普及。在良种落实上,马铃薯主要以合作88、会-2号为主;包谷以宣黄单、会单和靖单系列为主;水稻以云粳优15号、滇杂和楚粳系列等为主。同时,要认真落实并完成推广粮食间套作任务。这项工作请镇农科部门认真研究,要把好事办好,组织到位,要快、要准、要实。今年要确保大春粮食良种覆盖率达100%,确保户均有一个科技明白人,确保不误节令、不发生大的病虫害。
五是要着力办好各级各类样板。今年,全镇各级各部门要围绕以省部级万亩水稻示范高产创建为实施重点,整体推进高产创建活动。要求社区领导要亲自协调、亲自指挥、亲自落实、亲自干。通过层层举办高产、优质示范样板,使示范样板成为对农民推广、普及良种良法的培训基地,成为大面积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的示范基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种植积极性。
(三)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
国家在实施粮食直补、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一事一议”、能繁母猪保险等惠农政策后,又启动了家电下乡,我们已经以政发[2009]8号文件印发了《*县家电下乡工作实施方案》,一是积极宣传家电下乡的政策及主要内容。农民购买家电按销售价格13%给予补贴;补贴的产品是彩电、(单价不超过2000元),冰箱(含冰柜)(单价不超过2500元),洗衣机(单价不超过2000元)和手机(单价不超过1000元);时间为2009年2月1日—2013年1月底,为期4年。
二是强化协作。各部门和单位要加强联系和沟通,协作配合,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严格按照家电下乡的政策要求,切实将家电下乡推广工作做好做实。
(四)切实抓好城乡一体化建设
一是按照“产业向园区集中、商铺向市场集中、居住向小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发展思路。科学编制规划,在农业产业方面,坚持新盘江以东为水稻主产区,以西为经济作物主产区的产业发展总体布局,着力发展粮食、蚕桑、畜牧、烤烟、蔬菜、林果等产业,挖掘培育一批新兴特色农产品。优化种植结构,推广优良品种,提升农业科技含量,构建“一村一品”格局;在城镇建设方面,各社区都要认真分析自身所处的区位优势,准确定位发展目标。目前,我镇有几个社区做了一些工作,4月8日,县委张副书记专门到*镇调研城乡一体化建设,在看了真理社区准备在大觉寺周围建一个农贸市场、西朝冲整村异地搬迁、西桥物流中心建设、南门社区抓住中医院新建的机遇建设农民小区、环城小学新建工程、菜园春光路街口房屋建设后。对我镇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了充分肯定。
二是认真学习宣威和麒麟相关社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经验,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建设城市、经营城市、管理城市的积极性。探索社区“一站式服务”格局,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按照“费随事转,权随责走”的要求,改变社区目前存在的“小马拉大车,有限权利,无限责任”的尴尬局面。
三是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拓宽领域、增加就业为目标,全面发展第三产业,建立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生产型服务业与生活型服务业、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与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促进民营经济中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一批亮点行业健康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支持城市建设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乡自由人”的转变,力争2009年实现劳务输出和转移2*0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五)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
安全生产方面。责任重于泰山,目前,正值春耕生产大忙时节,安全生产最大的难点是拖拉机、农用车载人现象尤为突出。农机、公路、安全环保、公安等部门要联合起来,对拖拉机、农用车载人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整治。各级各部门要针对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扎实有效措施,突出抓好道路交通、煤矿及非煤矿山、食品等方面的安全生产工作。要把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落实到领导、落实到部门、落实到行业、落实到具体生产环节,要强化方方面面的安全意识,包括机关、学校、居委会、办公场所的安全,不能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扰乱正常的办公和学习秩序。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安全生产这根弦,
环境保护方面。特别要要加大四河、阎芳桥、窑上、大泼、茶花、中纪新盘江沿岸环境卫生整治,禁止一切往河岸乱倒垃圾的行为,各社区必须认真研究制定一套环境保护长效机制,规范群众垃圾堆放点,并抽出一定费用,请县环卫站代运垃圾,做到年年讲、年年抓,月月讲、月月抓,天天讲、天天抓,
(六)切实抓好社会稳定工作
全镇要始终按照“发展为第一要务,稳定为第一责任”的要求,围绕构建平安和谐*这一目标,推进依法治镇进程,切实抓好社会稳定各项工作。
一是着实抓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部门要前移关口,下移工作重心,规范渠道,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并继续坚持党政领导接访、下访制度,协调各方利益,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切实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是加大司法调处力度。司法部门要加强普法工作,实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细致排查各类矛盾纠纷,积极探索人民、行政、司法调解三级联调路子,认真落实涉及群众利益的各项政策,依照法律和政策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社会和谐。
三是加大平安建设力度。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启动辖区单位平安创评活动,深入开展社区戒毒康复试点工作,全民动员打好新一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坚决控制和减少吸毒人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七)切实抓好各项社会事业
通过开展理念建设、体制改革、机制运行、重点支持和制度保障等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的好政策好措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切实保障民生。
一是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年内完成盘江、茶花、盘新三所小学3866平方米危房改造;盘活环城小学现有校舍资源,已完成易地新建主体工程,确保了今年秋季顺利招生。4月底前,菜园、环城必须完成环城小学门口道路和小广场的征地工作,受益的村民小组和街两旁的住户要承担50%的基础设施征地费和相关建设费。
二是严格落实计划生育责任制。以加快建立460平方米计生服务中心和流动人口管理站为平台,以城区计划生育集中整治为重点,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力争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确保计生工作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是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组建土地流转咨询服务中心,鼓励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合作经营土地。结合旧城改造,不予审批没有进行乡村统一规划土地的建房,旧城改造区域内严禁私自进行拆旧翻新,坚决制止乱占土地行为,特别是西门片区旧城改造过程中,少数农户想钻空子、乱打乱建,下步在进行补偿工作时,坚决不予认可。落实县政府制定的被征用土地按20%留给村组集体发展经济的政策,县建设局已确定在窑上师古湾片区中兴南路延伸处征地30亩建污水处理厂,我们已争取把街面留给群众,但必须保证街面后公益建设用地的需要。
四是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参合率达95%以上。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健全镇、社区两级卫生服务网络,让广大居民享有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解决好广大群众看病就医难问题。近期,请镇人大主席团对我镇新农合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进行督查整改。
五是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成460平方米镇文化活动中心的设计工作,目前也已顺利开工建设。支持各社区和居民小区完善文化活动场所,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发展,弘扬社会正气。
六是关心弱势群体。要确保在资金、政策、信息上对贫困群众、特困家庭有所倾斜,依托镇中心敬老院做好孤寡老人的赡养和托养工作,认真落实县政府关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实施意见,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被征地农民和失地少地农民生产生活困难和养老问题。
三、明确目标,转变作风,落实责任
一是各社区、站办所(中心)要认真思考各自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落实责任,狠抓落实。镇党委、政府已经制定下发了《2009党政领导联系重点工作和任务分解方案》,2009年镇党委、政府不再以责任书的形式签定考核目标,而是直接印发《*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009年度综合考核奖惩办法》,具体明确了工作任务,这个考核办法更突出了工作的全面性和协调性,哪一项工作没抓好,对其他工作都有影响。
二是强化工作纪律。今年从4月10日到5月20日,实行无会无假月,原则上无特殊情况不外出学习,不外出考察,不开与农业生产无关的会。全体干部要加强协作,增强信心,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好春耕生产,要层层包保、层层分解、层层挂钩,确保良种、化肥、农药等物资及时到位,搞好资金、技术、信息服务,满足农民的需要。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多用身子指挥,少遥控指挥,多到田间地块、老百姓家中,与老百姓面对面,及时指导、及时协调解决问题,要切实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成效在一线体现、经验在一线积累。镇党委将组成由主要领导牵头挂帅,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工作组,深入各社区对春耕生产进行督促检查,社区也要组成干部带队的工作组深入村组农户,包村包户抓好春耕生产措施落实,为春耕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一、经验和做法:
(一)扎实开展“党建带团建”工作,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团县委联合县委组织部、县直机关工委开展了“党建带团建,争创团建工作先进单位”活动,下发了专门的实施方案,并配合县里的“三级联创”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促进了此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如县龙家圈乡后马荒村、镇西朱家庄村等村党支部都把团组织建设列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总体规划,定期或不定期的听取团组织工作情况汇报,面对面交流沟通党团建设工作。积极支持团组织建设活动阵地,帮助建起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青年书屋,积极支持团员青年开展各项活动,为团支部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定期召开全县农村共青团工作会议,重点对全县乡镇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典型、党建带团建等农村团的工作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全面的督导检查,以此达到互观互检、互相交流学习的目的,促进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目前,全县农村团支部书记进两委的比例达到72%。
(二)大力开展团内民主建设,建设务实高效的基层团干部队伍。
为进一步提高基层班子的整体素质,增强团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上,坚持“高进、严管、优出”原则,做好对基层团干部的选拔配备。一是通过换届直选配备团干部。从2011年开始,团县委重点做好了团委、团支部换届直选工作,首先在县农村信用联社团委、黄山铺镇尧崖头等7个村团支部开展了换届直选试点工作,通过换届直选工作,选拔出了一批“党政认可,青年满意”、政治素质高、懂经济的团干部队伍。12年,结合全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团县委联合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在全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加强农村共青团组织建设的通知》,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二是通过单位推荐、组织考察配备基层团干部。本着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团县委协同县委组织部对基层团干部选拔任用作了详细界定,从政治思想和工作能力两个方面做出严格要求,单位要把好关,年龄不符合要求的,不准进团的岗位;工作能力差的,不准进团的岗位;在文化程度上,乡镇团委书记、团支部书记要求学历以大专以上学历、选调生、公务员身份优先;重视工作实绩,把工作层层分解,定期指导,按期考核,并建立了专职团干部政绩档案,根据团干部德、能、勤、绩情况,由单位推荐、组织考察合格后方可任用。村级团支部书记人选也是选拔那些年富力强、群众基础好、有一定经济头脑、能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团员青年。在两新组织团干部配备上,选拔那些有开拓创新意识、业务能力强、有一定领导才能的团员青年担任团组织负责人。近年来,全县有80%的基层团委(团总支、支部)通过这种形式配备了团干部。目前,我县基层团干部队伍配备齐全、政治素质高、年龄结构优化、文化层次高。这些措施的实行,大大提高了基层团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为团干部有计划、科学、合理的转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扩大团组织的有效覆盖。在建立健全县直、乡镇、村级团组织建设的同时,我们认识到,要想扩大团的工作领域,扩大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使每一名团员青年都有归属感,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两新”组织团的建设,2003年团县委联合县委组织部制定了《关于开展创建“五个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的三年规划》,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全县符合独立建团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团率达到75%以上;全县有65家左右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含建筑)达到“五个好”标准,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含建筑)总数的50%以上;社会力量办学3处,建团率达100%;黄山铺镇东河北良种鸡合作社、许家湖食用菌协会、四十里獭兔养殖协会、道托鹿宝合作社等共有10个行业协会建立了团支部,行业协会全部都是以志愿服务方式无偿为青年团员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按照“基层团委青年中心”的模式,大力推进青年中心建设工作。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因地制宜、规范运作”的原则,2004年8月份,在镇建成了全县第一处青年中心,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全面展开青年中心建设工作,使青年中心在建成数量和实际工作效果方面有新突破。目前,全县19个乡镇和全县一些县直部门、村(居)都建起了青年中心。团县委还重点探索、设立了“政府主导型”、“经济组织型”、“劳务培训型”、“示范基地型”四种青年中心模式,并组建了青年中心志愿者服务站。
(四)服务青年,抓好团组织阵地建设。团组织阵地建设是团组织开展活动的保证,为此团县委多措并举切实抓好团组织的阵地建设,团县委、县文明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搞好“青年之家”建设的意见》,把“青年之家”建设纳入到对各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考核。全县基层团组织普遍建立了青年活动阵地,有条件的团支部建立了青年之家、青年科技书屋、农民文化夜校,目前,全县已建立青年科技图书站24处。同时,积极争取县委、县府和有关部门在政策上的支持,以县委办公室文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立青年科技示范园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全县和各乡镇、村青年科技示范园三年建设的任务目标。目前,县乡村三级团组织已建立各类示范园、示范基地500余个,领办项目30余项。龙家圈乡锦程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是占地近400亩,总投资3500万元的生态养猪项目。该企业充分发挥团员青年作用优势,紧紧抓住吸引、培养、用好团员青年三个环节,积极为他们营造人尽其才的发展环境。在龙家圈乡团委的具体协调帮助下,该企业建立了青年创业致富培训基地,专门为本村及周边村庄的青年搭建交流学习平台,组织他们到这里进行学习、培训,找到了就业岗位,并进行自主创业,为当地青年的发展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子。目前,该示范园共解决30余名团员青年的就业问题,培训农村青年100余名,20名青年通过培训办起了自己的创业项目。
(五)统筹区域,充分发挥团县委的主体作用,广泛开展丰富多采、注重实效的活动。
团内区域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此团县委重点在开展活动中积极实现区域联动。积极开展“争当新青年,建设新农村”活动。争取县委办公室转发了《团县委关于在全县开展“争当新青年、建设新农村”活动的实施意见》,2011年3月份,举行了“争当新青年、建设新农村”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出征仪式,组织了与新农村建设工作密切相关的环保、文化、卫生、科技、教育、网通、供电等部门的19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根据各自行业特点,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志愿服务日等,深入农村生产一线,开展长期志愿服务,到目前为止,已开展志愿服务集中活动60余项,志愿服务达到8000余人次。
继续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团县委先后组织开展了“防治禽流感”、“青春染绿沂蒙山”、“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共建美好家园,靓化环境争先锋”等一系列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显示了青年的良好奉献精神。在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中,团县委组织在每个农村团支部都设了1-2名青年防疫员,全县1040个村庄村村建立了3-7人的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志愿突击队,充分发挥了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在“青春染绿沂蒙山”工作中,团县委每年都利用植树节期间,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开展“植树造林,荒山绿化”工作,仅2004年组织的到东皋公园开展的栽植“青春纪念树”和到圈里乡开展的“绿化荒山”两项活动,就栽植树木6000余株。2012年3月,在开展“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共建美好家园”集中整治活动中,县烟草公司、县公安局、县网通公司、县邮政局、县供电公司、三中、沂新中学、实验中学、职教中心等单位的5000余名青年志愿者、学生团员纷纷走上街头和公共场所,清除非法小广告、捡拾白色垃圾、为花草义务浇水等公益活动。为进一步壮大青年志愿者队伍,2012年3月份,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目前,全县志愿者队伍达到了1万余人。今年团县委又组织开展了“青春撒播阳光,携手共促发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为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促进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积极开展“青春创业行动”。团县委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认真落实上级一系列指示精神,积极实施团省、市委组织开展的“青春建功新农村--百千万农村青年创业计划”,积极向上级团组织推荐全县急需资金支持的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创业小老板、优秀青年企业家,争取上级的资金扶持,帮助他们创业;同时积极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联系,专门下发了《“青春建功新农村--百千万农村青年创业计划”实施意见》,在严格考查的基础上,在全县19处乡镇,选择100名有志农村青年,发放一部分贷款扶持创业青年,从而影响带动了1000名农村青年转移就业,辐射周边10000名农村青年接受了新的就业创业观念教育。积极开展好青年创业、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几年来,先后与华星钻石有限公司、县邮政局、县移动通信公司、正航食品有限公司及魏桥纺织集团等单位联系,达成协议,共为800余名有志青年提供创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在县职教中心成立培训基地,在团县委良种鸡推广中心成立实践基地,积极开辟好创业、就业和劳务输出三条渠道,收到很好的效果。2011年至2008年,团县委又重点开展了“希望工程---青春创业行动,鲁豪职业技术学校免费培训项目”,先后有三批150余名寒门学子到鲁豪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为期两年的免费技能学习,并安置工作。团县委的技能培训工程已经成为全县的一项品牌工程、民心工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
开展“企农手拉手,共建新农村”活动。以青年中心为依托,在团市委组织的“企农手拉手,共建新农村”活动中,红日阿康集团在首批与四十里铺镇连家湖青年中心、黄山铺镇北上坪青年中心及道托乡薛家马庄青年中心等三处青年中心结成了帮扶对子,建立了“青春创业特约服务站”,为他们提供包括专业农技师一对一驻点指导、免费测土、农技培训等6大类16项具体服务,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青年中心建成后,在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服务青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青少年中产生了积极的影。
开展学科技、用科技活动。一是进行科技培训。团县委专门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农村团员青年中开展学科技、用科技活动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从1999年开始,每年都组织农科教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近几年来,先后举办专业技术讲座16次,发放科技明白纸10万余份,积极和中青科技致富网站联系,邀请省农科院、莱阳农学院的专家、教授深入乡镇村进行“三下乡”活动,共授课90余场,听众达4万余人,有效地激发了农村团员青年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二是认真搞好新世纪青年农民培训。从2000年开始,结合实施新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全县共培训青年农民5720人,其中830人获得专业技术证书,1300人被评为农民技术员,3590人获得农民绿色证书。适应青工成长成才愿望,开展创新创效活动。一是在企业中积极开展青工岗位练兵,苦练本领,提高技能活动。二是开展青工技术比武,提高了青年职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树立了文明新风和良好的社会形象。三是协调有关部门,积极争取资金设立了“创新创效”奖,每年评选10名进行表彰奖励。适应时代特点,抓好传统活动。切实搞好了清明节、五四、六一、国庆、春节等重大节假日的庆祝纪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等多项活动,组织开展了到孟良崮革命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网通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演讲比赛、“青春撒播阳光,携手共促发展”青年志愿者活动、“青年文明号”集体与寒门学子“一助一”爱心助学等多项活动,展示了新时期团员青年的良好精神风貌,树立了青年群体良好社会形象。
(六)严格考核,增强基层团组织的责任感。为增强各基层团组织的责任感,团县委专门制定了团委、团支部考核细则,实施统一部署、规范量化、分级管理、逐项考核的办法,分别制定下发了“五好村团支部”、“六好乡镇团委”和“五四红旗团委”创建活动方案,并区别农村、企业、学校、社区等不同类型,实行分级管理。按照好班子、好队伍、好制度、好路子、好项目的五好标准,实行分项达标,分项验收,由县基层团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调度,团县委命名表彰,同时实行年度动态管理,不合格的随时摘牌,健全的工作制度,规范的工作机制使全县各基层团组织的责任感和压力感明显增强,全县团组织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1、特色区域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
2、工作调度难。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经商务工的青年逐年增加,人员非常分散,使工作调度难度大。具体体现在“找人难、开会难、集中活动难、信息交流慢”等方面。
3、农村基层团组织服务农村青年的力度不够大,致使在团员青年对团组织认识不够,工作中凝聚力、号召力不强。
4、团的经费无法保证。团的活力来自于活动,要以活动来凝聚青年、教育青年、引导青年。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搞活动离不开“钱”,农村基层团组织一没权、二没钱。
5、团员发展、接转存在较大的问题。由于外出经商农村青年逐年增加。留在村里的优秀农村青年越来越少,团员发展存在着无人可发展的问题。同时,农村青年外出往往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从而使团组织关系接转工作无从下手,团籍登记工作非常困难。
6、村级团干配备难。村级团干受经费、工资因素影响,对团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不愿做团的工作。有些村受派性、宗族影响,对团干部人选互相争夺,互不支持,导致配备困难,特别是原支部和村民委有较大矛盾的村,情况更是严重。
三、对策及建议:
1、应确定“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显特色”的方针,打破团组织内的领域界限,运用整体发展、区域活跃的思想,定位于强调区域特色化发展思路,实行优先发展,重点突破,改变目前团的事业发展在地域范围上力求均衡推进的格局。如分类别进行团支部公推直选区域、青年中心建设区域、青少年维权区域、青年文明号区域、青年志愿者区域、外来务工青年区域等等,力求特色。
2、进一步加强村级团组织规范化建设。积极寻找在农村青年大量外流、村级团组织地位、作用逐渐弱化现状下团组织工作的新的突破口,果断摒弃村级团组织职能“小而全”的传统思路,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将村级团组织的职能定位在对团员青年的日常教育管理上,并以此为基础搞好规范化建设。
3、应进一步加强在各类协会组织、农村各类合作社及非公有制企业的团建力度,通过各类经济组织团建座谈会、参观现场、交流经验等形式,以拓宽团的工作领域,延伸团的工作手臂,促进团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4、纵深推进区域建团和新型经济组织建团。在新形势下,共青团仅仅依赖于计划体制、行政手段和单纯依托于党政机构建立的结构体系已不相适应,因此,纵深推进小城镇、经济区域和经济园区团建成为全面激活农村团工作的必要手段。要根据当前实际,积极探索农村区域建团和新经济组织建团,扩大团的覆盖面和影响面,从而进一步活跃农村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