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经营战略特征范文

企业经营战略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经营战略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经营战略特征

第1篇:企业经营战略特征范文

关键词:全局性 战略制定 战略选择

企业经营管理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严峻的挑战环境,为求得长期稳定的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是对企业经营范围的科规定。具体的讲,企业经营战略是在符合和保证实现企业使命条件下,在充分利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机会和创造新机会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同环境的关系,规定企业从事的事业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合理地调整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的全部资源。本文结合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分析了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基本特征和制定步骤。

一、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特征

1、全局性

形象地说.企业经营战略就是企业发展的蓝图,制约着企业经营管理的一切具体活动。企业经营战略是对企业的未来经营办向和目标的纲领性规划和设计,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都具有普遍的、全面的、权威的指导意义。

2、长远性

企业经营战略考虑的是企业未来企业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总体发展问题。经验表明,企业经营战略通常着眼于未来3-5年乃至更长远的目标。

3、指导性

企业经营战略规定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基本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指导和激励着企业全体职工努力工作。

4、现实性

企业经营战略是建立在现有的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基础上的,一切都从现有起点出发。

5、竞争性

企业经营战略像军事战略一样,其目的也是为了克敌制胜,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

6、风险性

企业经营战略是对未来发展的规划,然而环境总是处于不确定的变化莫测的趋势中,任何企业经营战略都伴随着风险。

7、创新性

企业经营战略的创新性源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因循守旧的企业经营战略是无法适应时展的。

8、相对稳定性

企业经营战略一经制定后,在较长时期内要保持稳定(不排除局部调整),以利于企业各级单位、部门努力贯彻执行。

二、制定经营战略的步骤

1、经营战略分析

企业的内外环境即为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提供了机会,同时又使其面临着威胁。因此企业的战略管理首先就要对内外部环境进行战略分析。这是战略管理的起点。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战略家孙武曾经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里的知彼就是了解外部环境,知己就是了解内部条件。

企业经营战略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略人员对企业目标的确定是否明确、对企业外部环境的评价是否准确以及对企业内部条件的分析是否完整、透彻。这是因为:

(1)企业经营战略必须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相一致,特别是要能利用环境中已存在的或可预见的机会,并尽量降低或完全消除环境对企业形成的威胁。

(2)企业内部资源及能力必须能够满足企业所制定的战略的要求。由于企业不大可能利用所有的机会,因此在制定企业战略时应该根据企业的内部优势选择可以利用的机会,绝不能不考虑内部能力,就根据环境机会制定没有资源保证的战略。

(3)战略的效果要通过实施过程才能得以表现。战略的实施受到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制约。

企业外部环境包括企业的微观环境、中观环境及宏观环境,这些环境因素对企业来说基本上是不可控的,把握住外部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掌握了足够的信息,就为正确确定企业的经营方向和思想、提出经营目标、确定经营战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企业内部条件的分析指的是要评价本企业在经营中已具备的和可取得的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这里不仅包括人、财、物等物质资源,而且还包括企业组织结构、信息、时间、企业文化及企业形象和信誉等无形资源。明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这就为企业在长远发展中如何扬长避短指出了战略方向。

2、经营战略制定

战略制定是在企业经营战略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按一定的流程和方法,为企业选择适宜战略的过程。战略制定是企业战略管理歌得成功的根本保证,直接影响到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因此战略制定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关键环节。它又可以分为四步:

(1)战略制定的准备。也就是制定战略的目标和选择制定战略的方法。前者为企业实现战略任务指明了方向,它应该具有可接受性、灵活性、可度量性、可实现性、适应性、易理解性;后者根据具体单位的类型和规模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小企业的战略一般都是非正式形成的,大规模的公司的战略是通过各层次的管理人员广泛参与,经过详细的研究和讨论,有秩序、有规律地形成的。

(2)总体战略选择。中石化要做世界一流企业,中石化始终把资源战略放在首位,狠抓东部老油田的稳产增产,推动西部新区勘探的战略性突破。中国石化集团油气勘查矿权区块由6万平方公里增加到103万平方公里;拥有石油远景资源量从181亿吨增加到267亿吨。天然气拥有远景资源17.4万亿立方米。通过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中国石化集团原油储采比由13.7提高到15.8,已连续7年实现储采平衡有余,改善了资源序列结构,为企业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企业总体战略应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附加值,即在企业的某个或多个价值活动上实行低价成本或差别化,由此产生溢价。就是说企业的总体战略必须帮助其经营单位建立一个独特的、能产生竞争以及竞争优势的程序。在制定总体战略时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企业应该选择在哪个行业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使其长期利润最大化,二是企业应该选择哪种战略进入或退出某个行业领域。

(3)竞争战略选择。由于每个企业面临着不同的机会和威胁,每个企业有不同的优势和弱点,所以对每个企业来说形成的战略是独特的。波特的《竞争战略》一书中,提供成功机会的基本战略方法有三种,即成本领先战略、与众不同战略和集中优势战略。

(4)战略方案评价。战略方案评价是企业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术,从众多的备选方案中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方案和决策过程。

三、结论

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制定以后,关键是战略的具体实施。战略实施的成败在于能否把实施战略所必须的工作任务、组织结构、人员、技术等资源以及各项管理功能有效地调动起来加以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苗长川,杨爱花主编.现代企业经营管理[M]. 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2]孙云茂. 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方案研究[J]. 现代商业. 2011(07)

第2篇:企业经营战略特征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经营战略;非实体经营;联合竞争;集中战略

一、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及相关分析

1.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与核心,在我国经济结构中,以国有经济为主,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国有企业主导着国家重要资源的配置,虽然中小企业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但他们在我国国家经济中的地位不可小觑,在中国,支持和发展中小企业是一项长期、稳定的基本政策。是我国公有制经济制度下对市场有力而灵活的补充,起到了促进市场竞争、企业及商品的多元化等必不可少的作用。国家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大企业,同时也体现在中小企业身上,两者功能互补,缺一不可。发展与大企业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是提升大企业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帮助。大中型骨干企业体现国家实力,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则为经济注入活力。温总理提出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加大创新的讲话,并提出改革体制,降低成本,降低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学分析

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和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力量,它们在我国生产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在吸纳更多的就业人数,保持经济持续稳定运行和培育新的经济稳定增长点,创造更多物质财富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为什么作用如此重要呢?在经济学分析中我们知道:企业是有边界的,不是越大越好;比较优势和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社会分工原则。正是在这些基本的经济学道理所揭示的经济规律的驱使下,企业才必须是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布的企业群,才必须保持其自身的经济生态平衡。因此,中小企业的存在对于维持经济生态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经营战略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及现状

1.中小企业制定经营战略的重要性

经营战略决策是关系企业前途命运的重要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原因在于:

1.1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决定着企业最基本的经营行为,是企业基本行为的选择。

1.2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工作,是企业管理周期的中心环节,包括四个阶段:

1.2.1战略制定准备工作。

1.2.2战略方案的拟定、评价和选择的工作。

1.2.3战略方案规划工作;

1.2.4战略的实施和控制工作。

1.3企业经营战略决策方案是全体职工的行动纲领。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不同以往的经营环境。特别是随着“入世”大门的打开,我国中小企业还要面对进口商品的强烈冲击,市场形势将更加严峻。

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中小企业必须制定、实施适合自身条件和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并兼顾各时期社会各因素的短、中、长期的经营战略,以形成其独特的竞争能力。经营战略分析企业的内外环境和企业的能力,并建立理想的企业经营计划。只有具有长远的发展眼光的经营战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起到正确指导企业利用有限的资金、人力、物力等,随时适应市场在各个时期的需要,不被市场所淘汰掉。

2.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的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营战略定位上的现状令人担忧。

首先,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观念落后,抗风险能力不强从严格意义上讲,国内大部分中小企业还谈不上有真正的企业经营战略。这部分中小企业成立、运行的现状,有的出于对地方资源的及时利用,有的源于短期的市场需求,它们所制定的一些规划,没有从客观的角度着眼,也未从发展的趋势考察,因此有相当的局限性、短期性和盲目性。

其次,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即便有些企业已经或者说开始着手经营战略定位的研究,从指导思想、具体内容和实施上,都未完全脱离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主导体制的窠臼,带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的烙印。以此定位的经营战略,根本无法适应激烈的、甚至残酷的市场竞争,有的不可避免地成为泡沫经济的畸形儿。

另外,中小企业融资难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刚刚发育健全,与之配套的法规政策尚待进一步完善。

在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下,我们的中小企业竭尽全力的是如何解决企业的生存和员工的吃饭问题,因此无暇顾及系统的企业经营战略性研究和实施。

三、中小企业可以采取的经营战略分析

由于企业规模不同,许多企业使用的战略管理技术不一定适合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的战略一般很少是正式的,有时甚至可能是隐性的、非明确的。因此,中小企业制定经营战略时首先要力争在方向上、类型上做出最佳选择。在战略选择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企业未来产品经营方向与生存发展战略一致原则;企业具体环境与经营战略一致原则;企业潜在核心能力与经营战略一致原则;多种类型最优化选择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根据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营战略定位上的现状和特点,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可以考虑以下几种经营战略:

1.非实体经营

非实体经营实质上是借用、整合外部资源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资源配置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可获得诸如生产、设计、营销等功能,但却不一定要拥有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实体组织。非实体经营注重对资源的利用,而不是控制资源,它追求的是尽量弱化实体组织结构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资源,达到全方位“借力造势”的目的,其显著特点之一是相关企业仍保持独立法人地位。所以,非实体经营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杠杆作用,其结果是使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其内向配置的核心业务与外向配置的业务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关系网络,即非实体经营组织。企业的运作和管理也将由“控制导向”转为“利用导向”。

其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其意义无疑是相当深远的。因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专业化分工是中小企业非实体经营组织的主要联系纽带,也是其实施非实体经营的现实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中小企业的非实体经营战略成功实施成为可能,信息技术为中小企业铸造了一个与非实体经营战略对接的全新平台;制度创新其实是非实体经营的雏形,是由中小企业创造出来的一种能够变大变小的技术先进的组织形态,是一种典型的非实体经营方式;技术创新优势与大型企业等级结构复杂及低效率投入相比,它的驱动机制更为有效,创新要求更为迫切,创新成本较低。因此,凭借这些优势,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利用这些非实体经营的有利条件,积极进行非实体经营。

2.联合竞争战略

这是根据单个中小企业资金薄弱、生产技术水平较差,难以利用规模效益等特点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中小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结成较为紧密的联系,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市场,从而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采用联合竞争战略的中小企业的联合方式大致有两类:第一类是松散型的联合,企业之间仅局限于生产协作或专业化分工,在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基本没有往来。采用这种联合方式的中小企业之间彼此约束力不强;第二类是紧密型的联合,企业之间除了生产协作或分工上的联系之外,还进行资金和销售方面的联合,如互相持股、按股分息、互相调剂余缺、建立统一的销售队伍等。中小企业究竟选择哪种联合方式,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3.集中一点——“小而专、小而精”战略

这是根据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源有限等特点而制定的一种战略。中小企业实力较弱,往往无法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但是可以集中兵力,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的经营。

采用这种战略对于中小企业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扩大生产批量、提高专业化程度和产品质量,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增加收益,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二是随着需求多样化和专业程度的提高,大企业也普遍欢迎这些专业化程度高、产品质量好的中小企业为其提供配套产品,从而中小企业能够逐渐走上以小补大、以小搞活、以专补缺、以精取胜、以精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

中小企业采用这种经营战略使其经营目标集中,管理上也比较方便,有利于提高技术,争取有利地位。但是另一方面,采用这种战略也给中小企业带来不小的经营风险,因为它们往往过分依赖于某种产品或技术,一旦市场变化、需求下降就会给中小企业的生存带来威胁。因此,为了尽量减少经营风险,采用这种战略的中小企业必须选准目标市场;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做好产品的更新改造工作;搞好市场营销。

四、中小企业实施经营战略时应关注的问题

1.必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机制,尊重市场,以市场作为检验企业经营战略的标尺

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建立明确自己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制定灵活的生产机制,促进企业的发展,市场作为一个不断变化的客观的实体,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受到各时期政策、市场的供需矛盾、消费者风俗习惯、消费水平等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企业和经营者来说,是具有一定的风险的,应该随时把握住市场的脉搏,根据各时期市场中所出现的新变化及时做出响应,不断调整各时期企业经营的战略方针,尽可能的将市场不稳定因素所造成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

2.分析、掌握政府宏观政策和法规动态

要分析、掌握政府对这个行业在宏观政策和法规等方向性的动态。不但要了解今天的政策,完善贷款担保体系,积极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更要了解政府对这个行业在3年或5年以后在政策上有哪些取向。

3.中小企业必须培养管理创新能力

中小企业需提高自身管理透明度,健全民主管理渠道,创造一个充分发挥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工作环境,有效的抵制市场风险,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尽管在创业初期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的扩大,消极因素也日渐明显,企业管理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内陆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瓶颈。加强管理创新,必须必须进行企业组织结构的改革,并在此基础上尽快实现内部整合,强化内部管理。

4.借助品牌效应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一个企业应该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企业的品牌。品牌,狭义上是指企业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区别于同类产品的标识,也就是商标;而广义上上来说,品牌则是一个企业在市场中为自己树立的形象,企业借助品牌,提高在消费者中的认知度,并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逐渐提高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赖程度,从而逐步地占据在消费者进行消费过程中的市场份额,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

5.中小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素质,重视和培养人才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的文化水平,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高职工的技术熟练水平,加快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在用人上要不拘一格,大胆录用有识之士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同时还要积极储备人才。

五、结语

第3篇:企业经营战略特征范文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

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企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类型,下面属于按所属的经济部门分类的企业是

(

)

A.私营企业

B.外资企业

C.中型企业

D.邮电企业

2.现代企业具有三个最显著的特点,分别是拥有现代技术、现代管理以及(

)

A.跨国经营

B.现代通讯

C.现代营销

D.所有者与管理者相分离

3.企业系统中包含着四个组成部分,即四大流程:企业的产品流程、企业的价值流程、企业的人事流程、(

)

A.企业的技术流程

B.企业的营销流程C.企业的目标流程

D.企业的信息流程

4.由一定人数以上的有限责任股东组成,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的公司是(

)

A.无限责任公司

B.有限责任公司

C.股份有限公司

D.股份两合公司

5.由两个以上企业主共同出资,为了利润共同经营,并归若干企业主共同所有的企业,被称为(

)

A.合伙企业

B.公司制企业

C.外资企业

D.独资企业

6.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中,相对于权力拥有者而言,经营权是有期限的,法人产权是(

)

A.长期的

B.短期的

C.暂时的

D.永久的

7.公司的无限责任股东对公司债务负连带无限清偿责任,有限责任股东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负责,这是(

)

A.无限责任公司

B.有限责任公司C.两合公司

D.股份两合公司

8.按物资在生产中的作用对物资消耗定额进行分类,可分为原材料定额、主要材料定额、工具定额、燃料定额和(

)

A.工艺消耗定额

B.生产计划消耗定额c.物资供应定额

D.辅助材料定额

9.企业经营战略作为企业活动纲领,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系统性、竞争性、特殊性、相对稳定性和变动性的特征,在应有的特征中还包括(

)

A.外部性

B.经济性

c.社会性

D.风险性

10.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由三个方面构成,分别是企业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和(

)

A.责任制度

B.产权制度

c.经济制度

D.生产制度

11.在非确定型决策的方法中,乐观法又称为(

)

A.大中取大法

B.大中取小法c.小中取大法

D.小中取

小法

12.企业经营战略环境是指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内部条件是指企业本身的内部条件它包括资源、技术、成本和(

)

A.政治

B.经济

c.社会

D.管理

13.在产权中,通过出租或出售把与财产有关的权利让渡给他人,从中取得收益的权利是(

)

A.使用权

B.收益权

c.支配权

D.占有权

14.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雷特最先提出和应用的,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原因的一种有效的统计方法是(

)

A.因果分析法B.散布图C.特性因素图D.排列图

15.按作出决策的领导层次划分,企业经营决策可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

)

A.战术决策

B.基层决策

c.集体决策

D.风险决策

16.在企业经营战略的构成要素中,不包括(

)

A.企业的外部环境

B.行业环境C.企业使命D.技术创新

17.企业计划体系纵向可分为三个层次,即作业计划、业务计划和(

)

A.战略计划

B.组织计划

c.销售计划

D.经营计划

18.现有企业依靠自身的力量或与其他企业联合,以促进企业快速成长的战略是(

)

A.稳定型战略B.紧缩型战略C.依附型战略D.成长型战略

19.从技术获取的角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分类,可把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分为:模仿型战略、横向联合战略、技术获取战略和(

)

A.领先创新战略

B.跟随创新战略C.质量领先战略

D.垂直一体化战略

20.按选择调查对象的方法对市场调查的方法进行分类,可把市场调查的方法划分为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

)

A.信询调查

B.随机抽样

C.全面调查

D.固定调查

21.按地域范围不同对新产品进行分类,可把新产品分为国际新产品、国家新产品和(

)

A.全新产品

B.换代新产品

C.改进新产品

D.地区新产品

22.工业品市场细分的一般标准包括地理环境、用户状况、需求特点和(

)

A.购买状况

B.消费者性格

C.人口状况

D.购买行为

23.企业把整体市场看作一个大的目标市场,认为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于本企业产品的需要都不存在差异性,这个策略是(

)

A.无差异市场策略

B.差异性市场策C.密集性市场策略

D.市场开发策略

24.企业可以控制的影响企业市场营销的因素,有四个主要方面(即4P):价格策略、促销策略流通渠道策略和(

)

A.公共关系策略

B.市场策略

C.竞争策略

D.产品策略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5.企业是一种营利性机构,其目标是创造利润;为了获取利润,企业必须具有效率,而企业的效率又来自于它的经营管理效率和

26.产权的基础和核心是

27.在公司制企业制度下,从法律意义上来讲,公司所有权分解为出资者拥有的原始所有权和法人企业拥有的

28.按物资的自然属性对物资进行分类,可以将企业物资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

29.企业经营战略诊断包括环境诊断、

和经营组织诊断三个部分。

30.现代成本管理认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8分)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31.企业拥有经营自主权。(

)

32.新产品的概念既是一个时间性概念,又是一个地域性概念。(

)

33.在引进适用技术的过程中,要注重引进“软件”技术。“软件”技术的引进可以直接形成生产能力,不需要本国的有关技术作补充。(

)

34.凡是由产品使用目的出发对产品提出的各项要求,都属于产品质量范畴。(

)

35.在ISO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中规定的质量管理模式,适用于供方证明其能力以及外部对其能力的评定。(

)

36.成本责任是一种财务会计责任。(

)

37.当产品普及率达5%~50%时,为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期阶段。(

)

38.在产品寿命周期中,某阶段的特征为产品结构和工艺尚未定型,生产批量较小,同时用户对产品缺乏了解,销路未能完全打开,这个阶段是成熟期。(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39.跨国公司

40.财务计划

41.物资储备定额

42.企业经营战略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3.企业财务管理职权是指什么?在我国历史上财务管理职权有哪些类型?

4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哪些工作?简述之。

45.简述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意义。

46.简述市场调查的功能。

47.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领域选择的因素可归结为哪几类?

六、论述题(10分)

48.加强成本费用管理应做好哪些工作?

七、计算题(10分)写出下列每小题的计算过程,否则只给结果分

49.某企业生产新产品有三种方案:大批量生产、中批量生产和小批量生产和,各方案在各种条件下的损益情况(见题49表)

方案

损益值

状态

大批量生产

中批量生产

小批量生产

销路好

120

80

50

销路差

-20

10

30

销路一般

80

60

40

第4篇:企业经营战略特征范文

油田企业经营管理思考

油田企业是国家的能源企业,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方面除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之外,还具有油气勘探开发独有的特点。因此,在生产经营管理上也必具有相应的特点。根据油田企业的特点及其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就如何加强油田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加强经营管理是实现管理转轨变型的需要

一是企业由封闭型转为开放型。生产型管理,其管理循环的结构是“生产――流通――生产”,即从生产领域出发,经过流通领域,再回到生产领域,是一种内向的封闭式的管理系统。其生产不是直接地面向市场和用户,不用担心产品的销售和市场竞争形势,只重视扩大生产能力,追求产量数量,坐等国家规定的生产任务,依靠国家的投资和材料的供应。生产经营型管理,其管理循环的结构是“流通――生产――流通”,即从流通领域开始,经过生产领域,再回到流通领域,是一种外向的开放式的管理体系。其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面向市场和用户,要密切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增强应变能力,力争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二是企业由守业型转为开拓型。守业型企业的致命弱点是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缺乏改革、开拓创新精神。开拓精神,不仅表现为居安思危,而且表现为锐意进取,因为在激烈竞争环境里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停滞就要落后,落后就要被淘汰。只有不断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长期稳定的发展。要想在技术、产品和市场占优势。就必须不断地改进落后的管理方式,制定高人―筹的经营战略和策略。

三是油田企业经营管理实现管理现代化。油田企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密切,管理十分复杂,要求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管理,否则先进的技术装备也难以发挥作用。

二、加强油田企业经营管理的对策

(一)突出经营战略管理。企业经营战略就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和指针,是企业兴旺发达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障。油田油气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油田企业是资源性企业,可持续发展压力比较大。因此,油田企业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经营战略管理,理清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立足企业实际,编制发展规划,实现持续发展,保持基业常青。

(二)实施多元化经营管理。多元化经营管理,通常是指企业同时在多个领域开展经营和管理的活动,油田企业作为典型的资源开采型企业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每一个油田都会经历一个建设兴盛、衰竭的过程,油田规模无论大小都有衰竭之日。油田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不仅是自身的需要,也是客观条件使然;主观上讲,寻找有发展潜力、利润高、市场前景好、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显著的项目和产品,是每一个经营管理者、每一个经营实体的必然追求客观来说,由于油田企业自身条件的制约,寻求多元化经营之道也有其客观必然特别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多元化经营日益成为现代企业的一种发展趋势,油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绝不能再走传统的单纯依赖油田粗放式生产的发展模式,必须向现代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非油气产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培育油田新的经济增长点,尽快形成新的接续产业,获得长期发展的市场优势。

(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贯穿于油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强化企业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体制,是当前提高油田企业经济效益的必要途径:一要引入最佳现金持有量理念,科学确定货币资金理财对象,运用多种理财方法,减少现有资金支出,充分挖掘存量资金;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利用油田市场好转的有利时机积极清收债权,控制现金流出;压缩和降低企业内部流动资金,控制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盘活存量资产,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运营效率。二要严格落实成本目标控制责任制,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到单位领导、科室、队、班组和岗位;强化全面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产量、收入、成本、利润等预算控制指标,实行成本消耗预算指标控制,按月分解、分级管理、切块承包、定额控制、节奖超罚,实现生产经营活动事前有预算安排,事中有控制分析,事后有考核奖惩,做到严计划、控成本、减支出、增效益。

(四)深化内部市场管理。内部市场化管理是当前许多油田企业正在实践和探索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其核心是将价值规律和竞争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作用,使职工个人与基层单位、基层单位与企业之间变单纯的行政隶属关系为行政隶属关系和经济关系的有机结合这一管理模式有利于油田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第5篇:企业经营战略特征范文

关键词:知识型企业知识经营战略知识企业组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作为蕴含在人力资源和技术中的重要成分,其对于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越来越明显。知识成为新的生产力,成为企业财富的主要资本。企业自身向知识型转变,让知识产业成为企业投资主体,制定合适的知识企业战略,在组织创新中寻求企业的持续的发展。

一、知识型企业及其特征

1.知识型企业

知识型企业是指以知识产品生产为主要的投资主体,以知识的开发、生产、流通、消费、知识的创新为目的的社会经济组织。知识型企业是知识经济的微观活动组织。如果说传统的企业的价值来源于资本、技术和劳动的投入,那么,知识企业的价值则主要来源于知识。知识型企业,是能够把信息转换为顾客的知识源,让顾客从产品和劳务中受到教育和需求得到满足的企业。今天,这种知识型系统正在被用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将来,它可能会比研制设计该系统的企业更有价。

2.知识型企业的特征

(1)企业资产无形化,在知识型企业里,起主导作用的资本不再是人力资源,也不再是资本资源或技术资源,而主要是知识资本。即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企业的品牌、资料库、市场许可权、专利权,以及员工所拥有信息、构想、见解和创造力等方面的无形资产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动力,取决于该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资本量。

随着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资本重心的转换将更趋明显,必将导致企业的投资结构的变化,知识将成为企业最大的投资方向和投资主体。

(2)知识型企业的资产构成无形化。从企业的资产构成来看,知识型企业的无形资产越来越大、知识、商标、品牌等在产品价格中比重越来越高。

(3)知识资本产权化。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已不再是传统的金融资本或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已成为知识型企业的核心资本。

二、知识企业的战略及其发展趋势

1.知识企业的战略

企业要制定经营战略是指企业以超越对手、发展自己为目的,以争夺顾客、争夺市场为主要内容而采取的一系列重大谋略和方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和信息将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效益的增长将转向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知识的生产、学习和创新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活动。企业在竞争中更多地依靠知识和信息资源,而非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源谋求战胜对手的竞争优势。

知识经营战略,就是知识企业运用知识、信息等资源创造需求,谋求市场份额优势而采取的一系列重大谋略和方法。

知识经营战略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持续生存和不断发展。它既不在于近期盈利的高低,也不在于某些个别环节的得失,而是要着眼企业经营资源的优化配置,着眼于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企业知识战略管理的中心环节是寻求企业知识和信息资源能力和外部营销环境的动态平衡,以减少或避免由于资源能力和环境变化之间的失衡现象所造成的损失,并主动对经营环境所发生的中远期的根本性变化作出积极反应,从而使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

知识经营战略管理取得的关键是创新。在知识经济下,企业未来时期的环境、市场、顾客、竞争对手以及企业自身,都不可能是现在的重复或简单的延伸。未来的变化更为迅猛和突然,变动的幅度、频率和内容,往往是用现有的经验和知识所难以驾驭的。企业惟一的办法是以变应变,以创新求生存、求发展。知识经营管理的创新是对企业家的一种挑战。知识经营战略构思、分析和决策是企业家的主要职责。

2.知识企业的战略发展趋势

(1)从传统的生产经营型企业将逐渐向现代的知识型企业转变。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络的应用,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需重新考虑组织结构的调整、管理模式的转换和生产经营的规模,促使员工加快自身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把企业建成善于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学习型组织。

(2)传统的营销产品被知识型产品替代。知识型产品是指它能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编译,以使顾客使用更加有效。在生产方式上,企业大量引进智能型工具,采用灵活多样的知识含量高的产品,以满足多层次、多结构、多方向的特殊需要。企业在推销产品的同时也向社会传播了知识和技能。

(3)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的共享性决定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保护要求将会进一步增强。人的智力、知识成为重要的资源,随着知识的不断创新、技术寿命的不断缩短,人们越来越多地关心知识保护机制的有效性,重视知识重视人才已成为知识企业的客观需要

(4)网络化电子化。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获取数码化电子化知识已变得容易和低廉,选择和有效利用信息的技艺和能力就变得更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以处理和运用数码化知识能力形式表现出来的隐含经验类知识比以往更为重要。而获得隐含知识,除了教育、学习别无他途。信息技术改变了数码化知识和隐含经验知识之间的界限的同时,也增加了获取各种技能和知识的重要性。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比传统意义的“文化”更为重要。

网络传递知识为企业提供了便利,网络架起了传递知识的通道。网络提高了传播的效率,增强了企业知识传播的速度。重视教育学习和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

三、知识企业组织创新

1.知识型企业组织

知识型企业组织是知识型企业实现知识战略目标的保证。企业的组织应追随知识经营战略,和知识经营战略相匹配,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才能成功实现企业的目标。

知识企业组织是指知识企业内部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职位及其结构。合适的知识经营组织具有保证知识经营战略目标实现的功能。组织创新是知识企业实现知识经营战略目标的根本途径。

霍夫曼(Hoffman,1880;1990)认为当今国际竞争力不仅取决于技术进步,还取决于组织创新、生产和管理方法的不断改造。组织创新的特点主要在于弹性、质量和合作性。组织创新比之技术进步更为复杂,成本更高。其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工作作风、人际关系、和谐度及工作环境的适应性等条件(考格特Kogut,1993)。

知识企业组织由于使用了IT信息技术,组织结构形成网状,组织呈柔性。如某行业通过创新实现了跨越式飞跃。某行业组织创新主要有EDP电子数据处理部门的建立,为集中信息、改进操作效率奠定了基础;而信息服务专业化,新专业化分工的发展(系统分析家、软件程序人员),其他传统低效工作形式的消失,导致了组织结构的重大变化。具体形式如下:

2.知识企业组织架构:

(1)知识合作组织的知识经济联盟创新。以知识为基础,实现知识向经济的转化,就是个人的知识财富(如技艺、能力、关系网等)向组织的知识财富转化的过程。个人贡献出知识被组织运用,组织运用转化了的知识财富创造出物质产品或知识产品,提供给所需要的其他组织或个人,从而实现知识的商品化和价值化。组织也得到了创新性升级。

(2)知识网络组织的创新。知识经济十分重视信息和知识的扩散和应用,以及知识的创造。在知识经济中,企业寻求公司内部相互学习的联系和外部能提供互补的合作伙伴和网络。这些联系使企业能把与创新联系的成本和风险分散到较多的机构,获取研究成果,得到新产品或新过程的关键技术构成,以及在制造、营销、分销中分配资产。战略型知识在各类分支机构组织网络内共享。形成的知识型网络由变化速度和学习速度的加快而驱动前进,知识分配动力。知识和创新的扩散途径是构成知识型网络组织的关键。

(3)知识虚拟企业组织的创新。知识虚拟企业组织的创新靠的是知识连成为一体。当今,知识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将虚拟企业组织联接起来。可以认为虚拟企业组织就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一种企业间的合作。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帮助下,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知识的传递、处理、聚合和提升的过程。

虚拟企业组织将编码知识传递给组织成员。成员一方面运用自身处理知识的能力对这些已编码知识加工、整合,提升出新的知识流;另一方面运用自己的经验捕捉交换信息中隐含类知识,创造出新的知识流。这两方面互动,使成员间的知识不断碰撞,通过蓄积和共享,形成虚拟组织特性的知识。

四、结论

总之,知识战略更强调知识、信息、和人的智力因素在企业经营中的核心作用。因此与之相匹配,知识企业组织也要能够充分整合,调动这些核心要素,合理配置经营资源,在经营主体和经营环境的动态平衡中实现知识经营战略目标。

知识企业组织应追随知识经营战略,促成组织结构的变革,实现知识企业的组织创新。

参考文献:

[1]保罗·S·麦耶斯主编:知识管理与组织设计.珠海出版社1998

[2]肖渡:信息时代的企业合作经营[M].《科研管理》1996

[3]何华灿:人工智能导论[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4]黄亚钧著:知识经济论[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第6篇:企业经营战略特征范文

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对策

一、企业战略管理及其作用

1.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指的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为获取自身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在结合自身和市场变化的实际之上综合运用各种现代战略管理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对其自身内外部环境、条件和能力进行系统分析,科学规划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制定为实现这一科学规划而进行有效实施、监控和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最终达到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目标。企业只有洞察市场给予的机会和企业所处的经营地位,加强对市场外部环境的研究调查,随时关注各业务环节的经营战略,把战略管理放在企业经营管理之首,用差别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2.企业战略管理的作用

(1)重视对经营环境的研究

由于企业战略管理将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纳入了变化的环境之中,管理工作要以未来的环境变化趋势作为决策的基础,这就使企业管理者们更加科学的进行决策,准确的指引企业发展方向,找到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从而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外在经营环境,从而使二者达成最佳的结合。

(2)重视企业战略的实施

由于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只是一个开始,战略的实施才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点,这就使企业的战略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随时更改企业的战略决策,使企业战略得到不断完善,从而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占据有利地位。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更能体现出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3)日常的经营与计划控制结合在一起

由于企业战略管理在实际中把战略付诸实施,而战略的实施又需要体现在企业的日常的经营与控制计划当中,这就把企业的近期发展目标同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结合了起来,既能处理好企业当前的发展问题,又可以为企业规划好发展的方向,从而可以调动各级管理人员参与战略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二、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

1.企业制定战略管理的能力欠缺

我国的企业起步晚,但是发展较快,因此在企业战略管理方面存在轻率冒进的现象,有的企业在制定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中,对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市场竞争的变化并不在意,而是照搬其他企业的战略管理决策。虽然这些战略管理决策是科学和合理的,但是并不适用于每个企业,因为他们所面对的外部环境和市场竞争以及企业自身的特点都是不一样的,需要区别对待,我国的企业战略决策者缺乏基础的独立判断能力,导致众多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大同小异,最终只会造成企业战略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企业制定战略管理片面追求规模效应

我国的企业在制定企业战略管理时,普遍认为企业的战略制定应当有一个远大的发展目标,来激励企业一直前进。在国内企业间流行一种定向思维,即认为企业的战略决策就是要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在这种战略管理指导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的企业纷纷走上了扩大企业规模,实行跨越式发展的道路。许多企业通过所谓的强强联合和强弱联合,诞生了一大批所谓的大集团、大企业,在资金、人员、实力方面实现了集聚。但是,由于企业的规模过于庞大,难以形成一个连接到对方,互相配合,整体战略管理,不能真正利用规模效应和协作,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业绩不理想或由于不适当的利润再分配导致增加冲突,矛盾,或因为战略突然失败,缺乏管理能力放大等。

3.战略管理实施脱离企业实际

新的战略管理与企业旧的组织结构不相匹配。战略管理的变化要求组织的结构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因为组织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目标和政策是如何建立的,同时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决定资源的配置方向。我国许多企业不顾企业经营领域、产品种类和市场发生的巨大变化,仍然以旧的组织结构去实施新的战略管理,这种做法往往使战略管理实施的结果毫无效果可言。

在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过分重视企业的如何发展,忽视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风险管理,对于企业可能遇到的危机缺乏必要的战略应对措施,这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隐患,不利于企业的平稳发展。

三、加强企业战略管理的可行性对策

我国企业在积极扩展业务的同时,要把战略管理纳入整体的经营管理范畴,从根本上改变重业务轻管理,重外延扩张轻内控建设的局面。通过转变经营方式,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来抵御企业的外部战略,同时从思想意识、机构控制、制度建设、实际操作上入手,努力构建全方位的战略监管长效机制,把企业内部经营战略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1.增强企业竞争力应对外部战略

今年是中国加入WTO后行业全面运作世贸规则的第一年,随着国家对产业规范管理的政策法规陆续出台,企业面临新一轮洗牌。以品牌作支撑,以综合销售求规模,以诚信服务创品牌成为现代企业抵御外部战略的主要手段。

我国企业要牢固建立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增强品牌的拓展力度。重点做好服务配套功能,使公司服务供应链得到进一步延伸。形成集生产、销售、维修及检测为一体的大型经销网络,转变经营方式、盈利模式增强企业抗战略能力。

2.树立战略意识,切实防范经营战略

我国企业应进行全员防范经营战略系列教育,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做好防范经营战略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个人在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疏忽,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负面的效应,提到与企业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的高度来认识。同时建立防范经营战略激励和约束机制,包括预防管理战略在员工绩效考核内容,员工分配挂钩商业战略和性能,以防止进一步提高员工意识,加强规范操作意识,立足本职岗位,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

3.合理划分组织机构,完善公司战略决策机制

我国企业应建立健全与规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充分注意部门之间职能的科学划分,做到简单、高效、协调,确保控制目标的实现。要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规定各职能机构的权限与责任,保证各层次目标的实现。在企业重大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决策前先听取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评审意见,通过集思广益,运用集体智慧来指导企业的经营决策,防止企业经营决策的盲目性和少数人说了算的情况,减少失误,使企业的决策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经营战略,确保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形成战略管理机制

我国企业应以制度为标准,检验经营管理的效果,制定一系列精简实用、职责分明、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其保护、监督、制衡的作用。以授权审批为原则,规定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和业务处理权限,并针对操作流程中的薄弱环节,在制度上明确程序,进一步增强防范力度和可操作性,对于投资、担保、资产抵押、固定资产购置、重大合同、资金调度等重大经济事项,企业应制定专门相关的规定,明确权限与责任,明确经济事项的决策、审批、实施的流程和顺序及经济责任问责制,使企业的经营、业务、管理活动有章可循。

5.强化内部流程管理,保证企业运作顺畅

我国企业应始终通过内部审计,把战略管理贯穿于日常的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之中,把加强内部流程管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可起到强化内部控制,推动企业战略管理工作完善的效果。

(1)业务流程管理

经营业务严格执行业务流程制度,采用规范化、标准化的处理方法,形成书面纪录。采用统进分销、品牌资源共享的模式。加强资源采购管理,落实好资源对口,市内外社会资源,提高采购专业化程度和组织能力。

确保适销对路,确保网点销售需要避免存货滞销及缺货战略。加快分销和资金周转,把握好厂方的商务政策和库存政策,运用厂方的授信额度做大销售规模,盘活企业流动资金的需求,降低现金流量战略及筹资战略。

各职能部门关系应建立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相互控制的关系,形成一种监督协作的氛围,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健全内部控制工作体系,确保公司资产的安全、规范运作。

(2)网络控制

根据我国企业下属销售网点较多,分布广的特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应采取委派制,各销售网点由企业统一进行资金调度、销售结算,实行一体化管理,有效地控制了经营网点的销售活动,及时反映了企业的经营业绩,也防范了实际操作给企业带来的经营战略和筹资战略,达到了对下属网点直接控制的目的。企业通过任命经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建立起企业对下属子公司的间接控制。评价每个下属子公司的盈利性、现金利用率和资源运用效率,有效防范投资战略。

(3)内部审计

加强关键控制点及各个环节衔接的监督。企业应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及时发现进、销、存、收付款等营销及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向相关责任人了解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堵塞漏洞。战略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建立自我调整、检查和制约的战略管理体系,形成一个健全完整、运行灵活的控制网络,从而保证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建立企业与国际、国内市场的相适应的经营模式,关键是强化企业内部的战略管理能力控制。做好了对外部环境、内部控制、经济责任问责制、网络管控长效管理,等于造好了一堵企业战略的防火墙。企业外部市场变化再大的震荡起伏,都可以牢牢驾驭市场机遇和挑战,最终获得良好收获。

参考文献:

[1]杨纬隆 林 健:企业战略管理的博弈特征与建模[J].改革与战略. 2007(07) .

[2]张玲玲 林 健:企业IS/IT战略规划模型框架研究[J].系统工程.2001(02).

[3]胡 敏:竞争情报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关系[J].安徽科技.2011(08) .

[4]周 航 张荣荣 杨海东:博弈论在战略管理会计中的应用途径[J].商业经济.2007(01).

第7篇:企业经营战略特征范文

当前施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与其他行业企业相比,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无论是思想认识、重视程度,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都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

1、忽视企业文化的作用。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表面文章,可有可无。因而,不少单位职工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背离,企业精神扭曲,形象欠佳。

2、对企业文化的内涵理解片面。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说说唱唱,开展文体活动,或者说,做个企业标志,提个口号,写个标语、板报什么的,仅此而已。

3、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不够。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宣传部门、工会的事,企业领导管理层缺乏参与,职工漠不关心,企业文化建设缺人、缺财、缺动力。

4、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深度。文化建设大都停留在喊喊口号、装点门面上,对企业经营理念,如价值观、企业精神等深层次的内容,缺乏足够的研究,培训、教育、宣传和推广范围小,且内容单调,针对性、渗透力差。

5、对企业精神的提炼概括缺乏鲜明的个性。在文字表述方面或笼统抽象,或平淡雷同,诸如“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等,没有充分体现企业自身的特点,个性不突出,缺乏感召力,震撼力。

施工企业文化建设几点思考

针对当前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笔者以为,加强施工企业文化建设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切实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一个不具备自身鲜明文化特征的企业,将难以整合自己的竞争力去参与市场竞争。不少企业之所以出类拔萃,关键是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只有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增加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二是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相对企业的其他资源因素、产品、技术、资金、企业管理者及管理模式而言,企业文化是最能发挥稳定作用的因素。三是企业文化建设是整合人力资源功能的有效手段。企业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管理理念,它强调职工是企业实现一切目的的源泉,良好的企业文化是职工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前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即企业文化核心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升华,从而形成巨大合力,促进企业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企业文化在企业建设中始终发挥着宣传教育、凝聚人心、激励、约束作用和塑造企业良好形象的作用。

2、确立正确的企业经营理念、经营战略、经营目标。经营理念是企业的灵魂,经营战略是实现企业经营理念、经营目标的手段,经营目标是企业自身价值的真正体现,它们是构成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正确的经营理念、经营战略和目标是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施工企业要通过确立正确的经营理念、经营战略和目标,对外获得社会的广泛支持和信任,对内更好的凝聚职工的思想,激发他们的斗志,以最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自身价值。

3、努力塑造企业形象。一个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精管高效的企业团队,就要真正实现“干一项工程,创一块牌子,树一座丰碑,留一方美名”,向形象要信誉,要订单,以形象促发展。

4、积极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如创造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文明便利的生活环境,创造催人上进的成才环境,和谐互利的外部环境等。企业要以良好的信誉,良好的效益,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严格高效的管理经验,为社会作贡献,以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8篇:企业经营战略特征范文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作用;问题;措施;建议

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全面预算管理在现在企业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近年来,采用全面预算管理管理模式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但在运用过程中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大多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只是徒有其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所谓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在预算期内,为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对预算期内整个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及相应的财务结果进行全面的计划和预测,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将预算目标与实施情况不断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最大程度的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具有全面性、全员性和全程性等特征。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如下的作用:

1、利于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企业所有经营活动的计划和预测,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对企业经营战略目标进行分解,通过对企业的销售、生产、分配及筹资等活动确定明确的目标,明确企业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对企业各项活动进行分析、控制,指导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趋利避险,全面实现经营战略目标。

2、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过程

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是将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目标分解、落实到各部门的具体过程,使整个企业各部门、各层次以及员工明确各自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使各部门员工了解到本部门与企业总体的关系、本部门与其它部门间的关系,从而便能够自觉地调整好自己的工作,配合其它部门共同完成企业的总目标。

3、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受内、外部不可预知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企业面临财务、运营风险,而全面预算管理将企业各项活动计划提前定好,特别是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预算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及时发现、解决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

二、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突出表现为对全面预算管理编制准备不足、目标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组织体系保障、预算执行与控制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激励考评机制等问题。

1、全面预算管理编制准备不足、目标不明确

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在编制开始前必须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比如企业发展战略、预算基础数据的准备等,而多数企业在没有企业战略和预算基础数据的前提下,就开始编制预算,使预算目标并没有与企业战略目标相联系,往往由公司领导拍脑袋决定。

2、全面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组织体系保障

很多企业虽然按相应要求成立了预算管理委员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组织保障,公司高层领导并不实际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中,那么对各部门的员工就缺少有效的督促和约束,员工仅仅将预算管理当成例行公事,而不是有效执行,使全面预算管理流于形式。目前,企业的预算主要由财务部门在管理,财务部基本上包揽了所有的预算业务,而其他职能部门很少参与,使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扯皮,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

3、预算执行与控制力度不够,仅仅起到费用控制的作用

首先,全面预算管理监控分析机制不健全,一些企业只是注重全面预算管理这种管理形式而非实质效果,仅仅是年初编制预算,年底和实际数据进行比较,而未对年度内进行动态性的组织和监控;其次,企业缺少有效的预算调整手段,由于企业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企业很多预算项目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企业很难及时准确实行预算调整;再次,由于除财务部之外的其他职能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往往不参与或参与得少,导致预算编制出来了,但各职能部门并不执行预算,除了费用预算外,财务部也未对各责任中心是否执行预算进行相应的控制,因此预算仅仅起到了费用控制的功能。

4、缺乏有效的激励考评机制

全面预算管理中,执行结果的考评与激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而大多企业均未将预算考核分解到具体职能部门,使各职能部门缺少控制费用的意识,容易造成总体支出超标,而公司薪酬激励往往与预算考核不挂钩,使预算考核不能做到奖勤、罚懒,直接影响到各部门对预算管理执行的积极性。

三、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针对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要有效实施全面预算应从下述五个方面入手:

1、做好基础数据准备工作,提高预算信息质量

全面预算管理并不是孤立的,应是建立在企业已有的核算体系和历史数据基础上,为了使编制的预算能得到顺利推行,编制预算所需的各项计划、标准和业务流程等必须满足预算管理的要求,才能编制出复核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预算数据,如:预算编制数据需全面、细致和准确,各类数据之间的关系要明确。

2、设置责、权、利明确的全面预算组织保障体系

责、权、利明确的全面预算组织保障体系是决定全面预算管理效果的关键,是保证全面预算管理能有效实施的组织保障,通过对各种预算管理组织形式进行对比,本人认为,企业要采用预算管理委员会制,以预算管理委员会为最高权力机构,由企业总经理为直接领导,若是中小型企业,则以老板作为直接领导,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构成,直接推动全面预算在企业内部的开展。换句话讲,领导越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取得效果越好。

3、树立全员预算管理的理念,避免仅是财务部在搞预算

全面预算具有全面性、全员性和全程性等特征,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全面预算管理执行的好坏需要全员的参与。只有全员参与了预算的制定,并得到他们的认可和重视,预算管理工作才能顺利的推动,也能促使各职能部门积极、有效的配合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和分析工作,避免在企业内部形成仅是财务部在搞预算,渐渐使预算流于形式,进而顺利的实现企业的预算目标。在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前,应利用企业内部交流平台、内部网站、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和培训活动,向企业管理者和管理者灌输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知识及重要性,使每一员工都认识到预算管理是每位员工的事情,保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

4、建立有效的预算控制、分析、激励机制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企业应当建立预算过程控制、分析机制,预算管理主管部门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对当期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之间存在的差异,均要认真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拟采取的改进措施。

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评和激励是确保全面预算管理有效实施的必要环节,有效的考评和激励方案可以对员工进行公正的奖惩,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励员工共同实现预算目标,确保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建立与年终总结相关的考评与奖惩体系,将预算目标责任与单位和个人的经济利益相挂钩,尤其是要建立与预算目标实现与否挂钩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各部门、各层次人员对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顺利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

总之,全面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很大的优势,虽然很多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只要企业通过分析自身问题,充分认清企业问题所在的前提下,公司高层领导重视,树立全员预算管理的理念,建立有效的控制、分析和奖励机制,就能够对这些存在的问题逐步的加以改进,提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进而改善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韦德洪,黄乃宽,池昭梅.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分析与思考[T].企业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央财经大学编印,2004.

[2]崔树德.财务治理有效途径:全面预算管理[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1).

[3]刘晓.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管理观察,2009(1).

[4]蒋洁萍.全面预算管理中财务部门的重要性[J].现代商业,2009(12).

第9篇:企业经营战略特征范文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模糊数学评价 产业集群 绩效三重评价模型

依据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设置面向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绿色经营战略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循环经济新模式的引进、实施和控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产业集群绿色经营战略绩效评价指标集设计

以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为着眼点,构筑包括生产、生活领域的整个社会的大循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通过建立城镇、城乡之间、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循环经济圈,在整个社会内部建立生产与消费的物质能量大循环,包括了生产、消费和回收利用,构筑符合循环经济的社会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的社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从文献综述和梳理的研究结果来看,目前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环境影响最终指标、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成果、企业清洁生产、资源消耗率、资源和能源属性、生产过程属性、销售和消费属性、潜在环境影响的风险指标、排放物和废弃物指标、装回收利用率、退货利用率、环保投资率、清洁燃料使用率、废弃物处理率等等。

根据相关研究的文献查阅和对湖南省目标企业的把握,我们大致可以用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三个层面的因素作为评价标准,对产业集群绿色经营绩效进行整合评价。在此,我们构建出了一个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原材料耗费层面、财务层面、员工层面、工艺流程层面、技术创新层面、外部环境改善层面、顾客层面和社会形象层面。为了进行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我们采用鱼骨图探讨的方法设计出了产业集群绩效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具体内容见表1所示。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循环经济视角下对产业集群进行绩效评价,需要考虑到以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三重目标的共赢作为评价的总目标。这种评估模式的多重目标性决定了循环经济视角下产业集群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涉及多个层面的内容,指标既有定量指标,又包含定性指标,无法将两者进行简单的加权加总得出一个标准值。

据此我们引入模糊数学评价作为实证研究的数据工具,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有效地置放在同一个体系内进行评价,并有效模糊不同性质指标之间的界限。通过模糊数学评价方法,我们可以将表1中所构建的三级指标体系进行模糊综合评判以量化指标实测值,然后结合相关行业标准和标杆尺度法对产业集群在循环经济条件下的综合性经营绩效进行测定和排序。

二、产业集群绿色经营战略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

1、模糊数学评价方法简介

模糊数学评价引入了模糊数学中“隶属度”的概念,用隶属函数对具有模糊性的指标进行处理,评价过程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骤,对每个方案单独做模糊综合评判,包括确定因素集、建立评语集、单因素模糊评价、模糊综合评价;第二步骤,利用第一步模糊综合评判的结果,用适当的方法经过筛选,确定最优方案。模糊数学评价的具体过程可以简单阐述如下。

(1)确定因素集。因素集为各种指标的集合,即A={A1,A2,A3},这里A1={A11,A12,A13,A14,A15},A2={A21,A22,A23,A24,A25,A26,A27,A28},A3={A31,A32,A33,A34,A35}。

(2)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反映企业绩效的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的量纲,应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借用模糊数学中有关隶属函数的思路,可构造下列无量纲化处理函数:

yij=■■xij?燮x?琢j1(xij?叟x?琢j)

其中xij、yij分别为第i个评价对象j指标的原始值与评价值;x?琢j为该指标的评价标准值,?琢为指标性质参数;当评价指标为正指标时,?琢取1,当评价指标为逆指标时,?琢取-1;当评价指标为适度指标时,若有x?琢j?燮x?琢j时,?琢取-1,若有xij?燮x?琢j时,?琢取1。

(3)给定各指标层权重。由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可采用层次分析法或由专家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值,见表2。Ai对A的权重为:W=(W1,W2,W3);Aij对Ai的权重为:W1={W11,W12,W13,W14,W15},W2={W21,W22,W23,W24,W25,W26,W27,W28},W3={W31,W32,W33,W34,W35}。

(4)建立评价等级集。评价等级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评价结果所组成的集合,即V=(V1,V2…,Vn)。这里,我们假定由十位专家组成评价小组,评价等级分为5级,即V=(很好,好,一般,差,很差)。

(5)确定隶属关系,建立模糊评价矩阵。根据从A到V的一个模糊映射,可以确定一个模糊关系R,它可以表示为一个模糊矩阵:R=(rij―i=1,2,…n;j=1,2,…m),rij指标称为隶属度,即第i个指标隶属于第j个评价等级的程度。

(6)进行模糊矩阵的运算,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B=W・R。

2、湖南省化工产业集群绿色经营战略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为了将循环经济视角下产业集群绩效三重评价模型应用到评价实务中,我们选择湖南省化工产业集群进行了实地调研,并邀请了高等院校教授、科研院所研究员、国有企业经营者、民营企业业主、外资企业经理等各类专家学者共20人,共同确定循环经济视角下湖南省化工产业集群绩效评价指标的评价等级和评价比率,其具体数据见表3。

然后根据前文所述模糊数学评价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得出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B=(0.0125,0.3481,0.3710,

0.2683,0),若将评价集中各等级量化为V=(2,1,0,-1,-2),则循环经济视角下湖南省化工产业集群绩效评价的整合评价结果为:

V・B=(2 1 0 -1 -2)0.01250.34810.37100.2683 0=0.1048。

由于评价集的等级量化即是与最初设定的评语集一一对应的,即(2,1,0,-1,-2)=(很好,好,一般,差,很差),由于湖南省化工产业集群的模糊评价结果均介于0和1之间,所以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循环经济视角下湖南省化工产业集群绩效评价的计算结果介于好与一般之间。

为了应对资源短缺这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强调污染源头治理的以“3R”原则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将逐渐取代末端污染治理的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而随着循环经济在全社会开展的深入,企业的现实经营环境也将发生巨大的改变,企业的经营实践活动所面临的竞争也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激烈。在这样的发展范式的急剧变迁的背景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以尊重生态发展规律为前提,而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要而且必须越来越重视环境和生态保护,也正因如此,循环经济的有关指标也将逐渐进入到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并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将循环经济的理念作为研究视角引入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系统,从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三个方面着手,构建出了符合循环经济特征的企业绿色经营绩效评价范式,阐述了该评价范式的实施途径并以具体的案例分析对该评价范式进行了定量化研究。

三、结语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看出:一方面,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研究环境发生了变化,循环经济的理念已经渗透到了企业经营的宏观评价环境和微观评价环境中;另一方面,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不仅要包含财务指标,还应从多元评价主体角度出发。因此,构建既立足过去,又面向未来,既包含对经济绩效指标的考核,又包括对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指标的评价,对于产业集群绿色经营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刘小凤主持的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湖南产业集群绿色经营战略模式研究》(14C0480)。)

【参考文献】

[1] 文小玲: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企业绩效评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8).

[2] 左红英: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企业竞争优势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5(1).

[3] 刘霞: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