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范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第1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范文

关键词:项目管理;技术支撑

科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管理系统遵循创新基金的管理要求,采取政府部门决策和监督、专家咨询和指导、基金管理机构组织和实施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政府决策与专家咨询紧密结合、决策监督与管理实施相对分离,各尽其责、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管理特点和运行机制。

通过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强化电子政务能力,实现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贴近服务;进一步规范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的申报、评审及后期管理,减低材料制作难度,简化申报流程,增强地方管理部门的参与程度和管理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一、系统目标

借鉴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管理系统的经验,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实际管理情况,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管理系统,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从项目申报、审核、受理、评审、监理、验收等全过程一站式业务流程网上办理。为加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建设原则

(一)遵循安全性、可靠性原则

系统支撑较大并发用户同时进行浏览、交互、检索文档等与数据库的交互式的操作,并且相对占用较少的硬件资源。当意外事件发生时,能通过快速的应急处理,实现故障修复,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避免丢失重要数据。系统建设将充分考虑系统运行时的应变能力和容错能力,确保系统在运行时反应快速、安全可靠。

(二)实用性和易用性原则

系统具有一致的、友好的客户化界面,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使用户能够快速掌握系统的使用,用户终端全部采用浏览器方式。具有快速部署、零客户端维护、操作简便的特点,具有易用性。

(三)成熟和先进性兼顾

在项目管理系统的技术选择上,始终兼顾成熟和先进性,选择当前国际上先进、成熟而又实用的技术,在满足系统各项功能稳定运行基础上体现技术创新,不盲目、片面追求技术的先进性。

(四)可扩展、易扩展原则

系统采用标准的SSH软件开发架构,严格按照表现层、逻辑层、数据层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方便日后代码维护以及新功能模块的植入。在数据的扩展上,利用系统后台可视化的工作界面,进行数据的增加,或通过数据库管理工具,创建新的数据库、词典。在应用的扩展上,具有良好的外接接口,将来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充,整个系统中能够方便地添加新的业务模块。

三、系统用户分析

项目管理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类用户:

(1)领导用户。查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数据、合同数据、监理数据、验收项目、历史项目,掌握统计分析数据。

(2)管理用户。主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根据各自职能及管理员分配的权限,在系统中进行审核管理、评审管理、立项管理、项目推荐、合同管理、项目监理、验收管理、信息查询、汇总、统计分析等操作。

(3)市(县)科技管理部门用户。负责辖区内企业申报项目推荐、合同数据的审核、项目监理(半年报、年报)、组织项目验收及验收数据审核等工作。

(4)专家用户。负责评审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根据评审要求、评审时间,阅读项目材料、填写评价表、打印、签字、提交,完成评审或项目验收工作。

(5)企业用户。全省范围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用户,可在线填报项目申请材料,立项后填写合同书,项目执行过程中可以定期在线填写项目监理半年报、年报,项目建设完成后可以在线填写验收材料。企业用户是本系统用户的主体。

四、系统功能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管理系统实现统对一般创新项目、科技小巨人项目、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三大类项目进行申报、评审、监理、验收管理等一站式业务流程网上办理。

(一)项目申报管理

通过项目申报管理,企业可以申报新项目、修改项目、删除废项目。申报项目确认不再修改后,提交给管理部门审核。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的项目,可以打印正式纸质材料。

(二)申报项目认证

企业将填写完毕的申报材料发送后,管理部门对企业申报的项目附件材料进行核实、查验。同时,对企业填写的项目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对于申报材料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指导企业调整并完善申报材料、打印申报材料正式版本。最后,对认证过的项目填写认证意见,并将项目发送到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中心。

(三)项目受理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中心用户将在项目受理环节查看到这些项目。在受理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中心用户可做形式审查等方面的工作并给出相关结论,依据这些结论,项目转发到对应的角色进行处理。根据工作要求,处理结果分为:受理通过、发送至评审环节,受理暂缓,受理不通过、项目退回,不予受理、项目不符合相关要求。

(四)项目评审管理

受理通过的项目进入评审管理环节,完成评审项目确定、专家选择、专家评审项目、查看专家评审意见,处理重复申报项目等有关项目评审管理方面的内容。

(五)项目立项

项目管理通过后,进入项目立项管理,由管理部门填写立项意见、立项金额。立项后的项目才能进行合同签订。

(六)项目合同管理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部门组织企业完成立项合同签订工作。一是合同信息的填写,由企业完成项目合同的填写;二是合同信息审核,通过信息查看合同内容情况,审核、协助企业完成合同的签订工作。

(七)合同变更

合同生效,项目进入监理期后,如果需要修改合同内容,则需要启动合同变更流程。

(八)项目监理

企业在项目执行期内需要上报半年报和年报。在半年报与年报执行期间,项目执行企业通过项目管理系统将项目的执行情况上报到市(县)科技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按照企业项目原来的执行进度,检查、审核企业所报材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并将审核结论及立项企业上报数据与材料提交到管理中心。

(九)项目验收

企业在项目合同到期前2个月启动项目验收的工作。企业填写好后提交验收申请表,科技管理部门逐级审核企业提交验收申请材料并给出审核意见。验收会后进行专项信息的录入、审核。

(十)专家信息管理

专家信息管理包括专家信息维护、专家密码维护和推荐专家三部分功能。

第2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范文

论文摘要:基于要素供给主体的性质是否具有营利性,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要素划分为公益性要素和营利性要素。其中,营利性因素对提高企业创新活动效率的贡献率更高。这些要素在现实中表现出的优劣状态,对创新活动作用方向不同。由此,构建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受力结构模型,基于模型的分析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国际经济舞台上倍受关注的一支经济力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由科研人员领办或创办,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的中小企业,它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成长和高收益的特征。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然而,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创新进化能力较弱,其创新与发展往往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很多国家纷纷构建起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体系,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实现其良性发展。

一、相关研究简要回顾

目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出两个特点:(1)创新支持体系内容主要集中在金融财税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服务体系等方面,尤其集中在政府提供的各类要素方面。(2)创新支持体系功能定位主要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引导创新资源的流向,是一类非营利性质行为或活动。由这两个特点决定了目前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非营利性的支持体系,该支持体系扶持了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但是,政府主导型的创新支持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往往效率不高,致使创新资源得不到更有效的利用,目前这一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我国创新资源极其有限,如何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有限的资源扶持更多高科技中小企业,创造更多更先进的创新成果,推动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壮大,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这要求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探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的构成问题。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构成要素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若干要素构成,包括财税、融资、法律法规、政府行为、社会历史文化因素、企业孵化器、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等要素。这些要素来自于不同供给主体和运营主体,有的由政府提供,有的由企业提供。由于供给主体组织性质不同,要素供给目的会表现出很大差异。例如,财税、法律法规的制定者是各级政府组织,其目的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进行创新活动,具有较强的公益性;风险投资、社会中介服务等要素的提供者是营利性组织,其目的是通过注入科技型中小企业所需要的要素或服务最终获得利润,具有较强的营利性。组织理论表明,组织的性质与存在的目的不同,其运作机制与运作效率也迥然有异。因此,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支持体系各构成要素的供给主体性质不同,其供给目的存在差异,这直接导致了每类要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根据要素供给者不同目的,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的构成要素分为两类:公益性要素和营利性因素。

(一)公益性要素

公益性要素的提供者不以赢利为目的,只是为了形成一个更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或提供更有利的发展条件。这些要素的存在状态及变化状况直接影响到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是否有利。

具体包括由政府提供的政府政策、法律法规、政府行为等政府性要素和由当地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要素两大类。

1 政府性要素政府只是经济活动的宏观管理者,而不是直接参与者。政府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支持的目的只是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而且,它只能是也必须是针对全部企业或全行业企业,而不是某一特定的企业或某一类特殊企业。因此,其典型特点是公平、公正,具有较强的公益性。

2 社会历史文化因素一个地区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构成了该地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整体环境。该地区社会历史文化环境包括诸多要素,如多年积淀下来的社会文化、社会发展进程、业已形成的产业结构、企业社会网络及商业协会发育状况、该地区的智力资本、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程度、政府与企业的合作程度等,这些要素的状况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创新活动,并且这些要素在短时期内不易改变。

(二)营利性要素

营利性要素的提供者将提供这些要素作为自己的获利手段,其提供者可以是企业、私人机构、风险投资机构或个人等。具体包括风险投资基金、企业孵化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社会服务机构。

1 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又称为“天使资金”。风险投资基金是针对企业尤其是高科技创业企业提供股权投资和资本经营服务,当企业发育成长到相对成熟后,即退出资本,实现增值后继续投入下一风险投资项目的金融资本。

2 企业孵化器。企业孵化器一般分为赢利性和非赢利性两类。非赢利性企业孵化器一般由政府和非赢利性组织创办,主要目的是为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就业。而赢利性企业孵化器一般由风险投资家、大企业和私人兴办,目的是通过向创业企业提供成长条件和环境而获取利润。笔者将这一要素置于营利性因素之列。

3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技型中小企业是高新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但由于其规模小,资金技术实力有限,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目前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商业化运作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4 社会服务体系。社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转让、技术论证等中介服务,社会服务机构的提供的各社会服务一般都是有偿的。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支持体系框架

基于上述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两种性质的技术创新支持要素,兼顾到企业内部创新体系诸要素,构建出一个包括三个层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框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包括三个层面:

(一)企业内部创新体系

企业内部创新体系位于体系框架的中心。企业内部企业家与各级员工的创新意识、企业的创新战略、创新机制、所拥有的创新资源、多年积淀下来的企业文化等要素决定着企业创新需求的强弱和创新能力的高低。若一个企业中这些要素状态非常有利,如创新意识强、创新战略目标明确、创新机制完善、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丰富、企业文化有利,或这些要素中的多数有利,则企业的创新动力强,创新活动频繁而创新成果多,否则创新动力会很弱,创新能力与创新水平也较低。由此可见,企业内部各类与创新活动有关的要素有可能成为企业创新活动的动力来源,也有可能成为企业创新活动的抑制因素。 转贴于

(二)企业外部营利性创新支持体系

营利性创新因素的提供者为了获取利润而提供各种服务,尤其是其中的企业孵化器和风险投资基金机构是通过孵化成熟的企业然后将其高价售出而赚取利润。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这些要素的提供者(机构)努力创造各种条件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促使其迅速成长。于是,营利性创新要素的提供者赚取利润的目的就会演变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强大的外在推动力量。营利性因素中企业孵化器、风险投资基金机构、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等要素只要是产业化运营的,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外在推动力就存在,只是推动力的强弱与这些要素产业化运营的状况有关。

(三)企业外部非营利性创新支持体系

非营利性创新因素构成了企业创新活动的外部环境。这些要素若表现得好,就会使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拥有一个规范、秩序的创新环境,引导创新资源流向该领域或行业,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引导力量。这些要素若表现得不好,则意味着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环境非常不利,会增加创新的难度,成为束缚其创新活动的绳索。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支持体系力学模型及分析

若把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及所在系统比喻为一个在斜坡上滚动的球,它在斜坡上上下滚动时受到多方力的作用。这些来自不同方向的力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构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外环境。

企业内部创新体系中的若干要素,如企业中领导者的创新意识较强、创新机制完善且有激励力、创新资源丰富、创新战略明确、创新氛围浓厚等,意味着企业动力和创新能力很强。企业自身强大的创新动力会拉动企业走上不断创新的道路,因而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拉动力。相反,当企业内固有的氛围排斥创新、领导层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资源不足、企业创新机制不合理等,则会阻碍企业的创新活动,至少会使企业在创新活动中停步不前,成为企业创新活动的阻力或惰性力,用A表示。对于处在斜坡上的企业而言,A表现为一个向下的重力。由于企业自身的生存需求,企业创新活动成为一种必要手段,从而产生一个向上的支撑力,用B表示。 企业外部营利性因素代表了创新活动的外在推动力。各营利性因素作为一个产业发育得越成熟,其运作越规范,要素提供者营利需要越强,转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压力越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推,动力越强。该推动力用Y表示。

企业外部非营利性因素构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宏观环境,在图2中表现为夹角a。夹角a越小,斜坡会变得扁平,企业向前滚动就会容易些,表明创新活动的宏观环境越有利,企业也会更愿意进行各类创新活动;夹角a越大,斜坡会变得陡峭,企业向前滚动的阻力加大,表明创新活动的宏观环境非常不利,企业会减少或不进行创新活动。由于企业外部非营利性因素供给主体要考虑全民利益,因而与企业的利益不能总是同步,夹角a不可能为零。

据此,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当满足x+Y=A·sina时,企业创新活动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即企业保持原来状态,没有任何变化发生,也就是企业处于创新活动的抑制状态。

当a趋近零时,即环境极端有利时,表明环境对企业的约束力量几乎不存在了,企业创新活动中的速度取决与x+Y,企业处于创新状态;当a趋近90°时,即环境极端不利状态,企业生存困难,无力创新。

企业外部营利性因素所产生的推力Y在两方面受制于宏观外部环境,一是营利性因素的供给主体本身的发展受宏观外部环境的影响,二是,创新主体有权决定是否接受企业外部营利性因素所产生的推力Y,只有x>A·sina时,创新主体处于创新状态时,Y才会被创新主体接受。

五、结论与建议

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由多方面要素构成,这些要素有营利性的,也有公益性的。要素存在的目的不同,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作用和功能不同,在创新体系力的模型中表现为不同方向的力,这些力的综合作用构成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总体环境。为了更好地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力,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一)加强企业内部创新体系的优化,尤其是应在加强企业内部创新动力,减小企业自身惰性力方面做好工作

主要应着力于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培育、企业创新激励机制与企业创新型文化的建设方面。这其中关键在于企业家自身创新精神与素质能力。尽管,企业内部创新体系不是创新支持体系的组成部分,但却是创新支持体系作用于企业创新活动的介质要素,没有企业内部创新动力与能力的配合,外部环境再好也只能推动企业被动创新,会削弱创新支持体系功能与作用。

(二)在营造和建设创新支持体系时,应该区分不同性质的因素,分别对待

非营利性因素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引导创新资源的合理流动,需要做到完善、规范、公平、公正。而营利性因素,其营利的目的会推动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其发展路径。

第3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范文

关键词:等比数列;金融工具;会计核算

1 等比数列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后续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2015年度注册会计师教材26页例题:

20×0年1月1日,XYZ公司支付价款1000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1250元,票面年利率4.72%,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支付59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合同约定,该债券的发行方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提前赎回支付额外款项。XYZ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

XYZ公司将购入的该公司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且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为此,XYZ公司在初始确认时先计算确定该债券的实际利率:

设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r,则可列出如下等式:

59×(1+r)-1+59×(1+r)-2+59×(1+r)-3+59×(1+r)-4+(59+1250)×(1+r)-5=1000(元)

采用插值法,可以计算得出R=10%。

<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1.jpg>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后续计量。在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后续会计核算中计算烦琐且易出错,本人尝试将等比数列引入到持有至到期投资后续计量中,不仅使复杂的会计核算变得简单,而且便于财务工作者快速计算第n年的利息调整和摊余成本,因此将等比数列应用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后续计量中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P0为期初摊余成本,M为面值,r为票面利率,R为实际利率,Pn第n年末的摊余成本。

第一期末摊余成本:

[①]<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字1.jpg>

第二期末摊余成本:

<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字2.jpg>[②]

第三期末摊余成本:

<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字3.jpg>[③]

………………………………………………

第n-1期末摊余成本:

<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字4.jpg>[④]

第n期末摊余成本:

<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字5.jpg>[⑤]

⑤-④得第n期利息调整

<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字6.jpg><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字7.jpg>

结论:(P0R-Mr)为第一期利息调整,(P0R-Mr)=0时债券平价发行,(P0R-Mr)>0时债券折价发行,(P0R-Mr)<0时债券溢价发行。(P0R-Mr)(1+R)n-1为第n期利息调整。P0+(p0R-Mr)为第n期末摊余成本,在P0,M,r,n已知情况下,利用期末P0+(P0R-Mr)=M,求解方程,亦可得出实际利率R。

应用上述结论解析2015年度注册会计师教材26页例题:

(P0R-Mr)(1+R)n-1为第n期末摊余成本。

代入数据得:

当n=1时 (P0R-Mr)(1+R)n-1=41

当n=2时 (P0R-Mr)(1+R)n-1=41×1.1=45.1≈45

当n=3时 (P0R-Mr)(1+R)n-1=41×1.12=49.61≈50

当n=4时 (P0R-Mr)(1+R)n-1=41×1.13=54.571≈55

当n=5时 (P0R-Mr)(1+R)n-1=41×1.14=60.0281≈60

末期存在尾数调整应当需要摊销总利息调整减去已经确认的利息调整:250-41-45-50-55=59

<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QQ截图20151202162028.jpg>为第n期末摊余成本。

代入数据得:

<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字8.jpg><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字8.jpg><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字8.jpg><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字8.jpg><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字8.jpg>

理论上在P0,M,r,n已知下,

当n=5时P0+(P0R-Mr)=M,

通过解方程亦可得出R=10%

(P0R-Mr)=1000×10%-1250×4.72%=41

(P0R-Mr)=1000×10%-1250×4.72%=41

计算不仅迅速,而且易懂,便于非会计人员理解和掌握。对于期数较多的金融工具同样能快速得到摊余成本。

2 等比数列在具有融资性质的长期应收款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

【教材例11-5】20×5年1月1日,甲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乙公司销售一套大型设备,合同约定的销售价格为2 000万元,分5次于每年12月31日等额收取。该大型设备成本为1 560万元。在现销方式下,该大型设备的销售价格为1 600万元。假定甲公司发出商品时,其有关的增值税纳税义务尚未发生,在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发生有关的增值税纳税义务。

根据本例的资料,甲公司应当确认的销售商品收入金额为1 600万元。

根据下列公式:

未来五年收款额的现值=现销方式下应收款项金额

因此,7%<r<8%。用插值法计算如下:

r=7.93%

每期计入财务费用的金额如下表所示。

<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2.jpg>

*尾数调整。

根据上表的计算结果,甲公司各期的会计分录如下:

20×5年1月1日销售实现时:

长期应收款:

r为折现率,C为每期期末收到现金,An为第n期末未收本金。

<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字9.jpg><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字10.jpg>

④-③=An-An-1第n期末收回的本金

<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字11.jpg>

An-1r为第n期财务收益。C-An-1r为第n期末收回的本金,每年末收回的本金为首项C-A0r,公比(1+r)的等比数列。

利用上述结论,可以快速计算每期末收回的成本

A0=1600 r=7.93% C=400

(A0r-C)(1+r)n-1代入数据得:

当n=1时(A0r-C)(1+r)n-1=273.12

当n=2时(A0r-C)(1+r)n-1=273.12(1+7.93%)=294.778416

当n=3时(A0r-C)(1+r)n-1=273.12(1+7.93%)2=318.154344

当n=4时(A0r-C)(1+r)n-1=273.12(1+7.93%)3=343.383983

第4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范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愈发提高,而市场竞争力亦逐渐加大。所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必然需要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稳定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而在网络经济背景下,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技术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研究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究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中的问题以及对策。

关键词:

网络经济;中小企业;创新理念

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社会稳定和促进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亦日益暴露。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例如,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不足。而且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依靠企业资源,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备稳定的市场竞争力。所以,优化企业管理模式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有利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和意见,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规模与数量急剧增加,发展规模逐渐加大。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占据企业总数量的99%,在促进我国GDP增长方面占据着55.5%,而且,中小企业的产生使得我国社会销售额逐渐增加,中小企业的销售额占据总销售额的越60%。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国民素质不断提高,就业压力亦随之增加,而我国中小企业所提供的城镇就业岗位占据全国的75%左右,至今,中小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从中小企业的分布状况来看,主要集中与东部沿海地区,并且带动着此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的销售额以及资产总额与西部地区形成极大的反差[1]。

二、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所存在的问题

1.缺乏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意识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若想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必然需要增强信息化建设意识,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均存在信息化建设投入较低的情况,而我国中小企业仅仅在购进设备与系统时花费一定的资金,一旦设系统上线运行,并没有维护费用的投入。而且,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和经费有限,为了节约资源,多数情况下会向专门的软件公司直接购买信息化建设系统,使得系统较难适应所有企业的业务需求,降低了企业资源利用效率。而在出现故障需要维护时,往往需要花费昂贵的费用去聘请专业人员解决,不仅浪费资源,更使得故障的决绝缺乏了及时性。

2.缺乏专业人才中小企业管理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往往由于费用的局限性,对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不加重视,错误的认为培养信息技术型人才所耗费的资源远远超过了直接购买信息系统所需要的资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缺乏专业的企业管理人员,懂得企业业务并且具备信息技术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致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难以顺利开展,更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2]。

三、优化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策略

1.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大创新意识和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当今社会是网络社会,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必然需要增强信息化建设力度,将开放共享的经营模式取代传统的封闭经营模式。企业的思想意识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在企业内部应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观念和意识,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在网络经济背景下发展的首要任务。在企业内部广泛宣传信息化管理的观念,让员工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的发展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时代在发展,企业仍停留在原来的高度上难以改变势必会被社会所淘汰。企业若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必然需要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汇总,企业应积极推动各部门间的协作,统一信息化管理的目标,使得企业在统一目标的趋势下稳定发展。

2.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社会的发展无法与高科技人才相脱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更是国家发展的根本。而在网络环境下提升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必然需要大力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使得其既懂得中小企业管理的模式与技巧,又熟悉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研发出适合企业业务发展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而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可以加大培训力度,让企业员工走出企业去学习更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专业技术。通过学术交流增加信息共享与往来,从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在人才招聘方面,应严格要求,制定科学的考核方式和内容,招聘符合要求的员工,提升整体的企业素养。另外,可以通过提高福利待遇引进或留住现有的优秀人才,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使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加,并为其能够提升自身素质和技能提高良好的机会。企业还可以通过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将企业需求告知高等院校,使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同时亦促进了高等院校的就业率[3]。

四、总结

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必然需要与社会需求相协调,而在此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竞争日益激烈,迫使中小企业更新管理观念与模式,以迎合市场发展需求。所以,中小企业想要在网络环境下稳固市场地位,需要企业对信息化建设加以重视,分析社会现状与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系统,使得中小企业的管理和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更加稳固了市场地位,增强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杜小霞.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路径选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4(3):19-21.

[2]赵绘存.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研究——以中小企业板企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4,7(12):7-10.

第5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会计;问题;对策

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往往对企业的债权人和投资人的经济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投资人往往借助财务会计所制作的财务报表来进行投资活动。所以一个企业的财务会计质量的优劣往往会直接影响到该企业外来的发展和企业社会形象的树立。而如今企业财务会计问题层出不断,财务会计界亟需一场改革来改变现状。

一、目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现状

从市场结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在国内市场主体总量中所占比例逐步变大,该类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属私营企业性质,其经营模式是夫妻店模式或家族管理模式,企业投资者、业务运营者和会计财务管理者通常按血缘连带关系在家庭内部的夫妻亲友中选拔任用,因此会计财务管理者大多没有专业基础,在思想上缺乏会计财务管理意识,或将会计财务工作简单地归结为记账算账,导致企业的财务决策通常以业务判断为标准,会计账目相对混乱,数据核算准确率较低,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无法发挥财务应有的功能,也无法顺利实施会计财务管理工作。中小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现状,既影响了其自身的盈利水平和发展潜力,也制约了对国内行业市场的整体发展水平[1]。

二、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陈旧的经营理念

中小企业的营业规模一般都不会太大,业主都直接参与管理,经常近亲管理。企业管理忌讳唯亲任用。另外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人多岗,会计的监管监督作用就不可能真正发挥。企业财务报表和会计报表,出现差错时就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因此,更新经营理念,摒弃任人唯亲陋习,加强企业管理,规范会计职能是当务之急。

(二)落后的管理手段

当前,有些企业会计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纸笔记账的方法已经不合时宜,作为财务会计应该对先进的技术进行学习,提高电算化技术水平,把时间节省下来去创造更多的价值。企业如果固步自封不对新的科技进行学习,就会被市场所淘汰。管理制度规范手段先进,企业才能生存发展。

(三)薄弱的会计基础

中小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相对来讲比较薄弱。有不少企业的会计机构设置严重缺乏,会计的分工也不明确,层次也不明朗。因为中小企业“任人唯亲”的现象比较严重,专业的会计人才相对比较缺乏。中小企业往往为了节约成本,会用一些非专业会计人员,无证上岗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企业就连会计主管也是非专业人员担任,会计基础的薄弱可见一斑[2]。

(四)会计制度不完善

中小企业习惯采用企业内部稽核、计量、定额管理、财产清查等制度,总体上讲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规范,执行力也不足。现在已经有一些中小企业已经逐渐认识到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但是欠缺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现有人员素质又往往无法达到要求。会计制度不健全会使中小企业的自身利益损害,同样也增加了外部监管机构监管工作。

三、加强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经营思路

企业管理者应当树立合法合规经营的正确经营思想,杜绝投机取巧、钻制度和政策空子的不良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决心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夯实管理基础,也才能规范会计工作,发挥会计工作在企业经营决策和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树立先进的经营观念才会把握商机,及时对市场动态进行有效掌握,发现自身的不足,改进之后就会使得企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企业取胜的关键在于服务和产品品质,管理者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还需要先进的管理意识在脑中支配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带领着员工进一步的发展。企业的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支柱,没有先进的企业会计管理,其他管理就无从谈起。先进的企业管理意识不仅囊括了先进的会计管理模式,还包括着高标准和高要求的制度。衡量企业管理者是否真正尽到管理责任就看他是否有正确的经营思想和先进的管理理念。

(二)先进的科技手段的运用

科技时代的发展使得很多企业也进入互联网时代,省下大量的市场调查时间,对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动态可以进行直接的了解。谁先抓住市场,就会获取最大的价值回报,这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有着重大的影响,有助于企业的改革,企业也会顺理成章地进入高层次的发展。因此,企业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和会计电算化建设,用高科技手段助力企业腾飞。

(三)加大会计人员培训力度

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专业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有责任心、诚信和进取创新的工作作风。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素质,需要会计人员加强自律,学习新的知识,企业需要给会计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提升工作人员自身素养。也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将企业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真正重视起来才会使企业的管理纳入正轨,会计人员的综合水平和技能也才会有质的提升。

(四)完善企业会计制度

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不仅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合法经营的表现。自2005年《中小企业会计制度》颁布以来,充分表明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不仅仅是企业本身的事情,也是国家法定的要求。充分证明了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的重要性,有利中小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对于中小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五)完善中小企业会计监管机制

中小企业的会计监管机制的依据是“行业自律、政府监督和法律规范”。既需要对企业自身的监管体系进行完善,也需要对政府的外部的有效监督。对于会计准则、制度执行更需要监督检查,便于企业会计的约束,保证企业合法合规经营[3]。

第6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风险投资;信息不对称

中图分类号:F83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065-02

中国的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严重的融资难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这些企业自身条件不符合传统融资渠道的要求。如中小企业的经营不稳定、信誉不良、担保品较少、偿还能力有限,最重要的是中小企业与银行或其他投资者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或股票和债券市场获得融资。

一、风险投资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又被译为创业投资。广义的风险投资是指对一切开拓性、创造性经济活动的投入;狭义的风险投资一般是指针对高科技产业的投资。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指由职业金融家对新兴的、迅速发展的、蕴藏着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的一种权益性投资。其基本特征是:第一,投资周期长,一般为三至七年;第二,除资金投入外,投资者还向投资对象提供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咨询和帮助;第三,投资者通过对投资结束时的股权转让活动获取投资回报[1]。

风险投资的对象中有着中小企业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高技术、高增长的创业型中小企业。作为一种投融资模式,风险投资的出现解决了高科技产业中的资金瓶颈问题,虽然发展风险投资并不能完全解决一般意义上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但是通过风险投资发展起来的资金配置、使用、监管的机制,做到投资者、风险投资家和企业管理层目标的有机结合,通过减少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来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资金、人力资源、高新技术的使用效率的成功经验对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二、与银行融资相比,风险投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优势

风险投资的特点、投资对象和投资规模决定了这种投资制度和高成长性中小企业资本性融资有着天然的联系。风险投资和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像一对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彼此无法分离。关注获得高额资本利润使得风险投资自然将目光转向小型的高成长企业,而获得资本利润的动力则自然要求风险投资以资本的形式进入企业并占有大部分股权。风险投资对高成长中小企业企业资本性融资需求有较强的亲和力,其原因是:

1.风险投资以权益性资本方式进入能有效地解决风险―收益对称的问题。市场经济中,高风险必然对应高收益,低风险必然对应低收益。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发展是一个高风险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银行信贷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如果中小企业发展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银行,而中小企业抵押品价值较低,一旦企业破产倒闭,受损的主要是银行;而如果中小企业获得成功,债权资本只能获得固定利息,而创业者获取了大量的资本利润。因此银行信贷资金所承担的风险和所获取的收益的是不对称的。这也是银行不愿意把钱借给中小企业的重要原因。风险投资通常采取权益性资本进入,如果企业发展得好,市场就会以股权资本价格上涨反映出来。在理论上股票价格是投资者未来收益的贴现,这种对未来收益的预期是没有上限的,这给权益资本投入者提供了一个极为广阔的获利空间,能有效解决风险收益不对称的问题。

2.风险投资能有效地解决风险投资家和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的严重信息不对称。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因素――“信息不对称”在资金融通活动中是非常普遍的,它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降低了资金配置的效率。而风险投资在机制上较好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表现出了良好的融资绩效。

从银行融资来看,银行信贷中的银行与中小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在短期内是无法克服的。这其中既包括了信贷合约签订前企业为获得银行贷款而隐瞒不利信息的“逆向选择”行为,也包括了企业在合约签订后无视或损害银行利益的“道德风险”。信贷资金的债权性质使得银行没有足够的动力和足够的技能来评估企业财务报表之外的信息,也缺乏足够的激励去培养优秀企业[2]。

同银行融资相比,风险投资的出现为我们解决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由于风险资本家与中小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更高,这在客观上要求二者之间必须建立起有效的、能起到良好激励与约束作用的融资机制来确保信息的充分披露,以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不损害风险资本家的利益,并更好地将二者的利益结合起来。风险投资机制与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的最大区别在于,风险投资在投资完成后还直接参与了被投资企业的运作,能对企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提供管理和咨询。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风险投资在运作机制上作出了一系列的制度安排:(1)在风险投资中,风险投资家与企业管理层共同分享股权,目标一致。风险投资机制中风险投资家被给予 20%左右的投资成功后的利润分成,激励机制十分明确、直接。而且风险投资机制对企业管理层也有足够的激励,如股权、认购权和红股,使企业管理层的报酬同企业的工作业绩直接挂钩,只有在企业创造了价值并变现后才能最终实现,从而将企业管理层的未来收益与其努力程度紧密联系起来,并使企业管理层和风险投资家的利益趋于一致,这就大大降低了融资过程中的“道德风险”。(2)风险企业的董事会由名义上为非执行董事的风险投资家领导,通常由其担任董事会主席,从而可以帮助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与供应商和主要客户打交道、寻找企业所需的人才、协助企业进行收购兼并等等,甚至还可以通过降职、辞退等行政手段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直接监控,以此来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人风险。而且由于风险投资的期限通常为三至七年,在这一过程中风险投资家与企业长期合作,信息交流充分,对企业的发展过程有足够了解,这也有利于风险投资家在掌握企业内部信息的前提下进行监督控制。(3)在风险投资中,风险投资家是分阶段地投入而不是一次性投入项目所需的资金,甚至可以在企业经营不好的状况下放弃投资,以减少进一步的损失。从而在机制上对企业管理层进行监督制约,激励其节约使用资金,有效控制了企业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

3.权益性风险投资使风险企业能够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风险企业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而且随着企业的发展,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大。因而,在任何一个时期,资金供给中断或是供给不足,都会导致风险企业前功尽弃。风险投资为风险企业提供一种稳定持久的资金来源。若企业发展状况令人满意,风险投资家会追加投入资金;若因种种原因,风险投资家不能提供资金,或是不能提供足够的追加资金时,他为了保障自己原先所投入的权益资金的利益,自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发展良好的风险企业仅因后续资金跟不上而夭亡。他必然会利用自己在风险投资业中的关系,替风险企业寻到新的愿意注入资金的风险投资家,从而为风险企业疏通资金渠道[3]。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种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融资机制,风险投资并不简单地就是以资金来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其成功的原因在于实现了资金、技术、信息及人力资源的整合,把投资者、风险投资家和企业管理层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一套以绩效为标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就大大减少了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者成本,从而提高了融资效率。与银行贷款相比,风险投资发挥了主办银行制所不具有的便于对企业进行监控的优点,使融资标准保持在业绩良好的基础上[4]。

三、大力发展风险投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关于风险资本的探索,但是多年来,中国风险资本发展缓慢,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滞后;风险投资所必需的社会服务体系尚未建立;缺乏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专业人才缺乏等。为了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小企业自身必须克服保守与控股的心态,走出“内部人控制”的误区来面对风险投资人的考验。企业要学会运用风险投资的游戏规则,学会与风险投资机构打交道,相互磨合和沟通,说服其对自己提供资金和其他方面支持。此外需要为风险投资发展创造好的外部环境:

1.完善风险投资的法律环境。要尽快制定、颁布《风险投资法》,以完善风险投资法律体系,对风险投资机构的设立条件、风险投资的运作和管理以及风险投资资金的筹集、项目选择等在法律上予以明确,推动风险投资健康发展,从而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融资服务。

2.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风险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从所投资的高科技项目中获得超额利润,这需要及时将其转让出去,再用收回的资金投入到新项目上,实现利润的滚动增长。而中国目前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不畅,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建立创业板市场,这是最有吸引力的退出渠道。此外, 发展兼并、收购市场也是风险投资的重要退出途径。

3.完善中介服务体系,提供高效、公平的服务。参考国际经验与风险投资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包括风险投资协会、科技评级体系、知识产权估值机构、信用担保公司等。风险投资协会主要发挥行业自律和会员间信息交流的作用;科技评级体系主要是对项目在技术上的先进性、独创性、进入壁垒以及市场前景的考核、评定;知识产权估值机构主要对高科技企业中知识产权价值进行评价,估量的中介机构,它的结果可作为资本在企业中所占股份多少的依据,信用担保机构有分散风险和信用扩张的效应[5]。

参考文献:

[1]俞自由.风险投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30-144.

[2]李伟.中小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2):74-76.

[3]唐仕军.风险投资与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问题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2):34-35.

第7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范文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支持体系

一、法律支持政策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政府也已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重要的发展策略,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从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信用担保服务、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给中小企业以大力支持,但仍存在操作性和法律强制性不强等问题,且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具体的法律法规。因此,我国可考虑制定具有根本指导性质的《中小企业基本法》,从中小企业发展的目标、宗旨、组织形态、权利与义务、产权关系、创立与退出等方面对中小企业做出总体性规定。此外,应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指导,着手出台配套的法律法规,如规范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中小金融机构法》、《中小企业融资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指导中小企业发展的《中小企业产业指导目录》、《中小企业振兴法》、《中小企业政府采购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反垄断法》等,以明确发展中小企业的基本方针。提高中小企业的战略地位,为其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以使其经营管理走上法制化、现代化之路。

二、组织支持政策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应有专门机构负责。1999年,我国国家经贸委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司,现为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但为使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体系更加完善,仍需设置一些专门化、具体化的职能部门。为了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并为其提供服务,我同可考虑设置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作为全社会中小企业的主管部门。此外,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和规范专门指导、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行业性或区域性或半官半民的协会等组织,由政府主导、协会负责实施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培训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管理咨询和诊断等服务。目前,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行业协会有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中国高等校办科技产业协会、中国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等。

三、经济支持政策

(一)财政支持政策

1.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南一般所实行的投产后2年上缴15%的所得税向零税率过渡。同时延长免税年限;进一步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率,将其税率调整至3%~4%。此外,还要及时清理对中小企业的不合理收费,使其享有与大型企业一样的国民待遇,甚至是超国民待遇。

2.加大对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国家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每年应新增高科技产业发展专向拨款,用于重大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孵化期和产业化启动的投入。

3.政府采购应向中小企业适度倾斜。《政府采购法》第9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但是,其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与之相配套。因此,中小企业相关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政府采购主管部门,细化政府采购向中小企业倾斜的实施办法,确保政府采购向中小企业倾斜的政策能够得到落实。

(二)金融支持政策

1.进一步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首先,应充分发挥央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调控作用。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适度放宽对其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充分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并鼓励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其次,国有商业银行应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职能部门,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再次。应引导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和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改变经营理念。主动为中小企业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最后,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我国可设立专门的政策性中小企业银行。以供给中小企业长期信用,专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2.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辅助体系。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辅助体系包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综合诊断体系以及对中小企业进行会计制度、内控制度、财务规划、预算制度和利润中心等方面的辅导机制等。其中。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应鼓励中小企业的互助担保基金和商业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担保,政府有选择地为民间机构提供再担保。同时。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抵押制度,加强抵押物的市场建设,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和信用登记制度。

3.构建多层次风险投资体系,鼓励具备一定条件的中小企业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证明,风险投资是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化、促进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成长最有效的制度安排。风险投资应按照市场规律来运行,政府部门应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运作进行规范和监督,以创造适合风险投资发展的外部环境。此外。应加快创业板市场建设,扩大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比重。鼓励创建多层次的风险投资体系,不断完善风险投资运作体系。

四、社会支持政策

(一)加大技术扶持,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素质不高、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并缺乏必要的科技贷款和风险投资,致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此外。我国大部分的技术进步政策和措施是为大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制定的。为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可考虑采取以下措施:制定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鼓励中小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等进行合作研究,以开发新技术和提高生产率:建立中小企业间的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共享机制;规范技术交易行为,健全技术交易市场,引导中小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二)构建中小企业信息支持体系

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被认为是中小企业在未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支持体系的建立对我国中小企业来说显得至关重要。为帮助中小企业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减少其信息收集成本,必须运用先进技术,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相应的信息咨询机构、科技情报中心和经济信息中心等。

(三)建立中小企业中介服务中心

中小企业中介服务中心是由行业协会或政府部门牵头,通过设立专门的中介组织或机构,在咨询、信息提供、企业诊断、经营指导、人才培训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该组织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以下服务:企业诊断和经营指导服务,即由具备专业知识并有实践企业管理经验的人来分析企业经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信息咨询服务,即有针对性地使中小企业获取及时的关于市场、技术、政策、人才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培训服务,即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员工素质,改善经营管理:评估服务,即帮助中小企业在企业资信服务、项目融资、产权交易、改制、财务会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构建人力资源支持体系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特别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建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因此,为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作用。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政府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宏观调控职能: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各类中介机构和人才培训基地,鼓励和引导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外埠企业经营者等到中小企业的队伍中来,不断充实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团队。

(五)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1.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一是大力发展社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信用服务机构和信用监督管理机构等组织体系,积极扶持独立信用评级机构;二是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完善信用奖惩制度。

2.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途径是营造社会信用环境、提升企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能力。因此。应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监督社会化,加强其信用文化建设。

(六)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重要途径,也是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仍不健全,许多县市还没有建立相应的担保机构,已建立的担保机构普遍实行反担保。担保机构功能变异。因此,应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同时要避免担保机构“当铺化”。2006年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等五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从资金、税收、保费、抵质押登记、信息共享、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七)鼓励发展中小企业集群

1.加强标准化工作,建立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等手段为主的市场监管体系和严格规范的市场,吸引外地专业性强的企业落户本地区,以培育专业性市场,进而实现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管理,促进产业技术改造。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第8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范文

关键词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 F2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12-0014-03

作者简介 周叶,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

周国宏,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江西 南昌 330013)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截至200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4200多万户(其中,经工商部门注册的有460多万户,个体经营户有38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以上。我国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总额的60%,上交的税收已经超过税收总额的一半,并提供了约80%的全国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增加财政收入、吸纳就业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在各个方面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他们综合起来表现为核心竞争力弱,这成为当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及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

1、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由于企业各自的实力及发展状况的不同,不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存在着或弱或强的程度区别。王友志(2007)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价值理念(企业文化)、管理体制、组织制度、制度体系和资源要素。其中组织和制度是基础,要素和管理是支撑,价值理念和文化是引导,这样形成了一个系统化、动态的核心竞争力体系。由此建立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模型,见图1。我们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各组成要素的内在机理,将其分为三个层面:核心是核心价值观,包括企业价值理念和企业文化等。第二层是组织制度与管理。最外层是资源要素,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见图2。值得指出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个构成层面是符合木桶原理的,即只要各个层面或各个层面中的任一要素存在问题,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

2、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层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在核心层价值观层,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没有先进的价值理念做指导,企业注重短期利益而不注重对好的企业文化的培养。具体表现为许多中小企业片面强调公司或个人利益,而缺乏服务社会和公众的意识。好些企业的价值观中过分强调物质层的建设,而忽视了员工内心的要求等。从组织制度与管理层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组织结构不够科学,企业管理结构不堪一击,多数中小企业战略管理不够完善和科学。从最外层资源要素层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融资难的问题。企业技术水平低下,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管理队伍素质偏低,高技术人才奇缺。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综合起来表明,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对较弱,核心竞争力面临着提升难度大、提升所需时间长的困境。

二、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因素分析

官雪梅(2006)在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包括企业管理组织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能力、企业市场营销能力等。

1、管理组织不够科学。企业管理组织能力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织保证,包括企业战略管理能力和企业管理组织能力。企业战略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及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然而,我国多数中小企业战略管理不够完善和科学,这往往使进入高速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在利益和降低风险的驱使下,片面地进行企业规模扩张和多元化经营。他们不顾一切地追求发展速度,扩大生产规模,或盲目地把有限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其他业务领域,从而降低了在主营业务领域的投入。这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维持。甚至会使原来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丧失。企业的管理组织能力指企业独特的组织管理模式。企业只有拥有适应自身需要并能反映企业个性的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才会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而我国中小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多为传统的直线式结构,这使组织内部信息传递和沟通的速度慢,常出现双重甚至多重领导的现象,给管理带来很大不便。这种模式很难适应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需求,严重影响着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2、技术创新能力受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中小企业的成功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先进技术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迎合人们需求,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但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受到限制,具体表现为:(1)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2)技术人才极度匮乏。(3)经营观念陈旧。以上三方面原因致使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这成为制约着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又一重要因素。

3、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弱。当今时代信息流量大、流速快,信息化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经营者要高度注视各种信息,迅速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及时地作出科学决策,才能实现最优管理。但是,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弱。在信息化的观念方面,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重视不够,对信息化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效果以及政府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不甚了解。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虽然我国有高达80%的中小企业具有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用于业务的只占44.2%,只有9%左右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4.8%应用了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这远远不能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在发展环境方面,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服务的覆盖面较小,服务的内容不完善,除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外,还有很多领域没有形成完整的服务网络。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影响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能力水平。

4、市场营销能力不足。市场营销是现代企业必须具备的重要职能,企业只有通过市场营销才能体现出其社会存在价值。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情况看,大多数企业市场营销能力不足,表现为市场营销观念弱和市场细分失当等。我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观念不强,许多企业不重视市场营销工作,以至企业没有营销策划的组织。由此导致企业营销战略仍停留在推销产品、获取眼前利益阶段,企业为顾客服务意识不强和企业品牌意识淡薄等一系列问题,这使企业很难在激烈

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我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能力不足的又一表现是市场细分失当。正确的市场细分,可使产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的了解和对需求变化进行预测,也可为企业的研发与产品生产提供参照依据。目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主要以产品的性能为导向来进行市场细分,而忽视对消费者的研究,致使企业效益难以充分发挥,影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途径

1、改进管理组织方式。科学合理的管理组织方式是培育和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为此中小企业要进行有效的战略管理和对企业组织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以实现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战略管理的首要前提是对中小企业进行战略定位,这就要求对企业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对组织资源进行客观认识,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进行认真考察;而后,中小企业要紧紧围绕自身的核心能力制定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使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以保持企业的长久竞争优势。在企业组织管理方面,中小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原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扬弃,在现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才能保证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和管理合理。中小企业要改变过去那种固定封闭的以生产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向以人本管理为中心的创新管理,知识管理转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的,因此,中小企业要改造和改革现有和现存的企业管理制度,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从而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保证。

2、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培育和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适应市场经营环境的新变化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是满足顾客需求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要求,它对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中小企业规模小、融资困难、研发能力有限的问题,考虑到单个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比较困难,故可采取联合创新或模仿创新的方式。联合创新即是由多家中小企业联营,以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组成联合研发公司,或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联合进行技术攻关。模仿创新不是纯仿造,而是跟随市场变化,借用先进技术产品的原理,再利用自己的技术能力加以改良和创新,超越该产品的创新技术,这既不会构成侵权,又易使企业技术处于领先地位。为了解决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中小企业应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和专利技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创造核心产品,不断占领和创新市场,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道路。此外,企业的经营决策者要提高对技术创新的认识,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同时,企业要加大对科技开发资金的投入力度,充分调动科研、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有利于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

第9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缺失;销售;开发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以其强韧的生命力和创新力,形成了一支潜在的竞争力量,占有了不小的市场份额。中小企业在产品经营中呈现出了新的发展形态,通过更新产品、增加经济效益、优化各项资源,能够实现中小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但是,中小企业在战略管理上存在发展误区,亟待相关工作者予以解决。

一、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价值意义

从根本上说,企业战略管理指的是企业在宏观角度上,通过分析、计划、整合、调节等各项措施,进一步实现企业的经济成效,突出战略管理的各项价值。从我国企业经济的发展背景上看,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战略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市场经济带给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压力。加强企业战略管理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还能进一步集中企业各项资源,将有限的资源价值发挥到最佳的状态。在企业内部形成完善的竞争优势,使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逐步增强。在中小企业的管理进程上,战略发展是企业的必经之路,目的在于树立企业在市场体制中的重要归属。很多企业管理者都认为,战略管理职能存在于大型企业的价值规模上,中小企业难以实现。这样的发展误区导致现代化企业管理竞争意识缺乏,难以实现企业战略的完善。

二、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具体分类

毫无疑问,企业已经进入一个战略竞争的发展时代。因此,中小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抵抗大型企业带来的冲击,必须要立足于产品自身情况,根据企业战略管理的类别选择不同的分类,加快以企业战略管理为契机的发展核心。

(一)企业产品战略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产品的成本决定了企业自身和同对比企业产品的竞争优势。通过降低成本,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的优势。这也使企业成本战略成为众多战略发展中的一个分支。除了在价格上有所变动,还包含着在低成本、高质量上的相互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对产品的个性化发展、品质化提升和全方位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在自身发展优势上,能够给企业的研发能力、占有能力提供更加高效的配合。通过多项发展措施,进一步打开了企业的销路,为企业的产品树立品牌形象。

(二)经营管理战略

“营销”是企业发展的主要脉络。中小企业在自身的资源能力上尚未充足,难以凭借自身的优势,使企业获得营销管理上的必要优势。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企业管理者的决策速度、管理能力、执行能力都需要进行强化和发展,促使企业针对市场情况的变化进行完善的调节。要避免和各大企业进行对抗,深入市场的精细化发展需求中,为企业选定发展定位、避开市场压力,使企业产业能够具有独特性和深刻性。在经营管理模式上,开创绿色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企业的成长中,企业战略措施的开展离不开相应的发展和规划。在中小企业的发展途径上,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树立高度的思想意识和品牌意识,精心研究长远的发展目标,充分做大做强品牌的创新道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引下,进一步规划企业发展意识,为企业的壮大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服务,为企业发展注入更强的战略品牌意识。

三、中小企业战略发展中产生的管理缺失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步伐下,完善的战略管理能够形成企业安身立命的发展动力。正确的战略管理目标能够促使企业实现动态的价值体现,使企业成为现代管理中的重要组成。但是,在经济的浪潮中,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中小企业的发展弊端,企业内部成长缓慢、寿命短暂的现象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一)战略管理理念的缺乏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发展中对战略管理的意识不够深入,甚至有一些大中型企业在经济理论上都存在着偏差。战略管理的探究主要是针对大众企业的,但是,很多企业都认为战略管理的理论是针对大型企业的,所以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上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同时,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发展上对战略意识的融入存在片面性,只顾及到了眼前的利润,却忽略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更没有针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维进行全面的研讨。绝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者都存在着对战略发展“口号显著、成效不佳”的发展现象。

(二)战略规划的定位不准

在中小企业的战略规划上,国内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战略定位,这些企业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在所指定的发展规划中,缺乏严谨的观察和考核。同时,很多企业的战略规划在思想和内容上都存在残酷性,没有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在管理模式上,主要依附于企业管理者对市场环境和企业能力的考察,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经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企业处于一个被动的发展局面,不利于企业规划的定位和发展。

(三)企业经营者的专业素养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在发展上普遍存在着白手起家的发展基础,因此管理人员不存在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文化修养,缺少现代技术管理的相应知识。而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经营者缺乏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导致企业在市场环境下不具备责任和能力,从而导致中小企业的发展、强化和开拓存在问题,自身的经营管理行为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四)现代管理机制亟待完善

目前,我国企业的发展普遍存在着“重战略、轻实践”的发展现状。部分中小企业在管理机制的构造上不够健全,难以实现公司的科学发展。一部分企业为了进行业绩审查、年度考核才进行具体的战略政策,用有限的时间制定企业的发展需求。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战略制度化不足的发展现象,使企业的发展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受到现代管理制度的影响,中小企业员工的执行能力缺乏,相应的激励制度、考核分红都不够完善。

四、应对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缺失的具体策略

(一)强化企业的战略发展意识

为了改善中小企业抗压能力不强、实践能力不足的发展现象,中小企业要立足与自身的发展优势,进一步强化企业的战略发展意识。坚定服务观念和管理立场,使企业能够在战略管理中保持良性的发展态势,促使战略管理在企业格局上演着积极的道路进行。一方面,企业管理者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态势,综合分析企业自身面临的问题。同时大力协调政府、社会等相关部门,不断融入战略发展的科学意识,协调各项战略矛盾,使企业能够处于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中。例如,在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除了拥有国民金融公库、商工组合中央金库等政策性经济机构的大力支持,还提供低息贷款、税收减免、政策优惠等方面的优惠,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帮扶技术,帮助企业制定科学的战略发展意识,使企业内部更加明确和具体。

(二)对企业各项经济结构进行规划

为了进一步引导企业的发展道路,中小企业要了解自身的发展,构建一个完善的战略绩效管理模式。首先,企业管理者要通过各项目标、任务对企业薪酬制度进行政策投入,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薪资报酬,在企业经济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上,确定产品、项目、薪资的构成比例,以及产品的成本、经营、销售策略,进一步整合企业内部的经济发展结构。使企业目标和管理模式相互协调,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原则。中小企业要树立长远的企业战略经营计划,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充分留住企业内部的优秀人才。促使企业根据环境产生变化,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满足企业在人工成本、市场薪资、员工生活费用方面的经济支出,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企业的产业结构。

(三)树立全面的战略发展规划

企业战略规划是管理者进行规划的重要途径。在企业的发展道路上,管理者要始终树立全面的战略意识,针对企业的产品,对企业的产品进行全面的优化和升级,并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塑造产品的商标、品牌,要运用法律武器,打造一个诚信的企业品牌,使企业能够利用多项资源,扩大中小企业的发展经营渠道。并通过多项品牌、价值、型号、包装,实现企业中的发展机遇。例如,宝洁公司就是运用了战略发展模式,针对国内市场大型零售店面进行了渠道分销,使厂家和经销上进行直接对接,并制定出了“宝洁发展规划”,使企业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开发、仓储、运输等方面的一条龙服务。进一步减少企业产品成本,扩大企业在经济市场的占有率,开展大规模的企业战略服务。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增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战略管理,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战略优化,促使企业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为企业战略管理奠定扎实的基础。

作者:穆昕玮 单位:北京外展阳光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马丹.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China'sForeignTrade,2012.

[2]郭淑华.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03)

[3]李倩.中小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