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四级试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新HSK 阅读 跨文化交际
随着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学习者不仅要掌握目的语的语言知识,还要掌握目的语文化的语用规则,根据语境和交际对象选择交际语言和行为。这种运用语言和文化知识的能力,被称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可分解为知识、动机和技巧三部分。汉语水平考试改革之后,大纲明确提出,重视对考生汉语应用能力的考查。本文通过分析新HSK四级真题中的阅读部分,总结试题材料中含有的跨文化因素,并提出在教学中培养考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一、新HSK注重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考察
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为y试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标准化考试。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2009年,国家汉办正式推出新汉语水平考试,简称新HSK。HSK最早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基础,注重对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的考察,强调语言的规范性;新HSK更多借鉴交际能力语言学思想,注重对考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考查,强调语言的应用性。主要体现在:
(一)等级更合理
旧HSK含HSK(基础)、HSK(初中等)、HSK(高等)三个等级,新HSK则包括HSK(一级)、HSK(二级)、HSK(三级)、HSK(四级)、HSK(五级)、HSK(六级)六个等级。由原来的三级减至六级。新HSK覆盖面增大,吸引不同类型的考生参加考试,提供贴近他们汉语水平的考试,引导他们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其汉语应用能力。
(二)词汇量减少
旧HSK词汇共收词8821个,即使最简单的等级HSK(基础),其词汇上限为3000词,考生“望而生畏”。新HSK词汇量减少,将词汇总量压缩至5000,四级词汇总量1200。新HSK词汇大纲中的词汇兼顾“字本位”,删减重复词汇,数量减少,降低考生的畏惧心理。
(三)摈弃专门的语法测验
新HSK抛弃专门的语法结构分测验,不再有单纯的句型、语法项目考试,对语法的考查寓于听力、阅读、书写、口语的考查中。新HSK的排序、连词成句、造句、短文书写等题目,实际上是对语法项目的变相考察,更注重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的交际能力的考查。
(四)注重听说技能
在新HSK中,听力试题数量比重增加,且单独设置口语考试(HSKK),实际上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综合能力的要求。除了语言知识之外,思维模式、表达习惯、文化差异、个体特点等诸多因素都将影响交际能力的最终实现。HSKK独立于HSK之外,有初级、中级、高级3个等级的口试。口试与笔试分离,且不受笔试成绩影响,考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由报考任一等级的口试。
新HSK考试大纲明确提出,新HSK遵循“考教结合”的原则,考试设计与目前国际汉语教学现状、使用教材紧密结合,目的是“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关注评价的客观、准确,更重视发展考生汉语应用能力;制定明确的考试目标,便于考生有计划、有成效地提高汉语应用能力①。
新HSK分三部分:听力、阅读和书写。阅读是新HSK考题中所占比重较大、耗时最长的题型。以四级为例(表1),听力题量比为45%,时间比为30%;阅读题量比为40%,时间比为40%;书写题量比为15%,时间比为25%。而且随着水平等级的增加阅读题量有增加的趋势。阅读部分充分体现出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视。
表1 新HSK四级试题构成
二、新HSK四级阅读试题中的跨文化知识――以2014年四级真题为例
本文调查了2014年的5套新HSK四级真题,明显涉及文化方面的试题共计20题,平均每套4题,占总题量的4%,详见表2。
表2 2014年新HSK四级真题阅读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内容分为语言的文化因素、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和专门性文化知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又可分为语义文化、语构文化和语用文化,往往同语言教学融为一体②。文化教学的目的是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本文所分析的试题中的跨文化知识即包括以上三个方面。
(一)成语
试题中有两个成语“事半功倍”、“心直口快”,以排序的题型出现,都考察其含义,这两个成语均不在考试大纲范围内。
据调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共收录词语8822个,成语144个,其中甲级0个,乙级2个,丙级18个,丁级124个,共收录144个成语。《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收录的成语新汉语水平考试笔试分六个等级,收录词语5000个,其中成语116个,数量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相差无几。一至四级成语不在测试范围之内;五级收录2个成语“名胜古迹、一路平安”;六级成语数量明显增多,共收录114个。含义分别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③。
成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体现出传统的民族特色,在跨文化交际中准确运用成语是十分必要的。
(二)谚语
试题中出现最多的就是谚语,包括“差不多”、“好吃不过饺子”、“习惯成自然”、“父母在,不远游”、“一问三不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日久见人心”等。
谚语作为语言财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宝藏。汉语谚语以简洁明快通俗的语言形式,形象概括了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和智慧,往往含有深刻的寓意,在口语中运用十分普遍。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学习、掌握和使用谚语是既可以加深对汉文化的了解,又是进行交际的需要。
(三)h字文化
试题中关于“三点水”“旦”的考察,主要是从字形的角度分析字义。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是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古代的“六书”,我们可以从汉字的形体出发推测其含义。在汉字教学中,启发学生认读汉字,培养其认字猜字的能力也是有必要的。
(四)传统文化
试题中有一题是关于“京剧”这一艺术的材料。“京剧”一词是在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四级词汇中出现的。
如58:尽管京剧只有两百年的历史,比较年轻,但与其他表演艺术相比,它发展得很快,深受人们喜爱。
汉语中有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词汇,比如胡同、京剧、脸谱、中国节等。在教学中,这类词汇应作为重点。
(五)姓名文化
试题中对“王月”一名的来历进行解释,“月”跟“出生那天月亮又大又圆”有关。姓名是各民族共有的文化现象,但历史、环境、宗教、审美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姓名文化,同时,姓名文化也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姓名文化对促进交际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国情(地理、民族构成)
真题中有关于中国南北方气候、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等方面的材料。学习一门语言,就要了解该语言所记录的一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这个国家的地理环境、风俗民情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七)民族文化(民族特点)
每个民族的特点的形成都与这个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物质生活及历史文化积淀息息相关。汉族是一个委婉含蓄的民族,主要表现在交际中,不直接表达强烈的情感,比如“爱”一对夫妻从结婚到相互扶持一直到最后离世,“爱”虽然没有说出来,但爱,从来没有离开过。
如82-83:他向她求婚时,只说了三个字:“相信我。”她生下女儿的时候,他对她说:“辛苦了。”女儿结婚那天,他对她说:“还有我。”他收到她病危通知的那天,不停地对她说:“我在这儿。”她要走的那一刻,他在她耳边轻声说:“你等我。”这一生,他没对她说过一次“我爱你”,但爱,从来没有离开过。
从2014年新HSK四级真题来看,阅读试题中涉及文化因素和文化知识的材料广泛,有些甚至超出了考试大纲。在教学中,如何做到“考教结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知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部分,我们既要重视文化教学,又要在其他方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Spitzberg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知识、动机、技巧三个要素构成④,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足够的跨文化知识、积极的动机和有效的交际技巧,三个要素应同时具备,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都不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跨文化知识教学
知识是学习者对交际的意识与理解,包含国家层面的各种文化变量及个体认同,也是学习者选择得体交际行为的依据。缺乏跨文化交际知识,学习者便会无法确定自己的交际行为在目的语文化的语境中是否得体。
跨文化知识包括广义文化知识和狭义文化知识。广义文化知识涉及各国文化的知识,从宏观上解释跨文化交际现象,对交际者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做一般性的指导。了解各国文化中存在不同的文化模式和交往规则可以帮助交际者意识到文化差异的重要性,提高对跨文化现象的敏感度。狭义文化知识涉及某一特定文化的知识,该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点,以及其主流文化模式和优势等。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掌握特定语境下某一特定文化的知识和常识。
1.理解语境
语境是交际发生的环境、场合,指文化、交际者之间的关系、地点、交际功能等。交际要在一定的场景中进行,交际者的身份、交际目的直接影响交际行为。在教学中只有学习者了解语言交际的具体语境,才可能减少交际的失误。
2.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第二语言学习和直接的文化交际并一定都是有效的交际,因为没有对跨文化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学习者也就不能从目的语文化的角度思考和理解其文化,而是以自己固有的文化知识为标准衡量目的语文化。为此,我们应采取新的教学策略研究文化知识,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根据学习者的汉语水平,有目的、有系统和有效率地实施语言与文化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词汇、汉字、语法、语篇的学习及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课程感受和领悟汉语独有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内涵,体会语言的表层和内涵之间的微妙关系,理性地把握目的语的语法规则和文化规则,形成自觉的跨文化意识。
(二)增强学生动机
动机即与别人交际的愿望,在情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同的动机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跨文化交际中人们会有幸福、哀伤、愤怒、紧张、轻松和快乐等情感体验,也会对文化产生敏感性,保持一定的态度。有的学生不习惯面对不太熟悉的事物,其他文化中陌生的现象会使他们退却,增强学生动机有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动机并合理利用,激发学习者的交际需要以增强其学习动机;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运用启发式,加强言语交际活动,开展学习竞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锻炼交际技巧
技巧即从事交际行为应具备的一些能力,如模糊容忍能力、移情能力、自我行为调节能力等,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为得体、有效的交际行为。学习者只掌握必需的跨文化交际知识、持有积极的交际动机还不足以完成跨文化交际任务,还必须运用一定的行为技巧。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移情等能力的锻炼,加强实践,模拟交际语境锻炼学生交际技巧。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教学还是新HSK考试都要以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
注释:
①孔子学院总部,编制.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HSK四级)[S].商务印书馆,2010:2.
②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J].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131.
③刘艳平.中、高级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调查与反思[J].汉语学习,2013.10.
④黄文红.跨文化交际能力理论模型:中国与西方的对比[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12:38.
参考文献:
[1]毛通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授――从HSK考试看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重要性[J].海外华文教育,2002.4.
[2]林娟娟.跨文化教学策略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
[3]刘艳平.中、高级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调查与反思[J].汉语学习,2013.10.
[4]柴省三.汉语水平考试(HSK)阅读理解测验公平性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3.4.
[5]黄文红.跨文化交际能力理论模型:中国与西方的对比[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12.
[6]李步军,张丹.基于图式理论的新汉语水平考试(HSK)教学方法研究[J].海外华文教育,2014.4.
[7]吴迪龙,常晓丹,熊宇仙.跨文化交际学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6.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翻译题型 特点 翻译策略
一、引言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2013年下发文件,自当年12月考试开始,将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题型和实体结构做出调整,旨在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综合全面型人才。此次考试内容的调整,使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题型更有针对性,题型结构更加合理,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对英语的运用能力。
此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试题结构调整体现在:将翻译题型的分值提升到占总分值的15%,将此前的单句或是短语的翻译调整为汉译英整个段落(约140到160个汉字),翻译的内容囊括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由此可见,翻译题型的难度与以往相比,答复增加,而且也对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翻译新题型的特点
笔者结合2016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翻译真题,对翻译题型的特点进行了如下归纳。
(1)词汇具有中国特色
翻译题型中涵盖中国历史、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领域,其中会有很多中国特色的词汇。例如,2016年6月的真题中出现了“墨子”、“武术”、“传说”、“神话”等。一些中国特色的词汇,英文中没有相应的翻译,所以一般会采用音译的方法,比如“墨子”通常译为“Motze”。此外,考生应在日常的学习中多阅读一些英文的报纸报刊,积累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比如 “花脸(painted role)”、“文人(intellectual)”、“雅士(refined scholars)”等。
(2)含有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是翻译题型中经常考查的考点。被动语态标志性的词语有“被、受到”等。例如在2016年6月的真题中“有些风格模仿了动物的动作,还有一些则受到了中国哲学思想、神话和传说的启发。”这句话中划线部分就是被动语态的明显标志。因此在译文中,考生应使用被动语态,将其翻译为“Some of the styles imitate the movements of animals, while others are inspired by Chinese philosophy, myth and legend.”此外,一些句子中的被动语态并不明显,考生在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例如,2016年6月的真题中“据说他的风筝用木头和竹子制作,飞了三天后才落地。”划线部分就应该翻译为“It is said that his kite was made of wood and bamboo, and it landed after three days’ flying.”
(3)可转换为定语从句
通常来讲,翻译试题的语段多为结构简单的短句,但是有时候也会出现若干结构较为复杂的长句。有的时候,也可以将若干短句,合并为一个长句,避免句子的过于琐碎。例如, 在2016年6月的真题中“功夫(Kung Fu)是中国武术(martial arts)的俗称。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自卫的需要,狩猎活动以及古代中国的军事训练。”这句话中,两个句子当中都有“中国武术”,可以将第二个分句译为定语从句,即译为“Kung Fu is commonly known as the Chinese martial arts, the origin of which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need of self-defense, hunting activities and military training in ancient China. ”
三、大学英语四级翻译题型的翻译策略
大学英语四级翻译题最常见的解题方法就是直译法。这一类型的考试对考生的翻译水平不做过高的要求,考试只要能够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出现大的语法、语言错误即可。翻译的段落多以短句为主,但是对于一些长句的翻译要采用一些翻译策略。
3.1 转换语态
转换语态指的是在翻译中,将原文的被动语态转换为主动语态或是将原文中的主动语态转换为被动语态的翻译方法。
例1:随着技术和安全措施的改进,发生核事故的可能性完全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14年6月真题)
参考译文: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echnology and safety measures, there is little possibility for nuclear accidents to happen.
原文中“可能性”应该是被“降低”的,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应该将这种被动关系翻译出来,另外,译文中还使用了there be句型,进行语态之间的转换。
3.2 词性转换
由于表达方式的不同,汉语通常多使用动词,而英语则多使用名词和形容词,这种转换某些词语的词性的方法称为词性转换法。
例2:通过阅读,人们能更好地学会感恩、有责任心和与人合作。(14年6月真题)
参考译文:Through reading, people can learn better how to be grateful, responsible and cooperative.
原文中使用了三个动词“学会感恩”、 “有责任心”和“与人合作“,但是在译文中要讲这些词转换成形容词 “grateful, responsible and cooperative”。
四、结语
大学英语四级翻译题型注重考查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可惜啊除了要积累必要的词汇之外,还要掌握基本的汉译英翻译方法,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和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题型 问题 应对策略
一、研究背景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下简称四、六级)自1987年试行至今已有25年了,历经多次改革,在摸索中前进,而且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考试的深度和广度也有所发展[1]。过去的十几年是四、六级考试改革最频繁的时期:1997年,四、六级考试中开始使用“简略回答问题”、“翻译”、“复合式听写”等新题型;1998年,四级考试作文部分开始设最低分;1999年,四、六级考试开始设口语考试,笔试成绩优秀者可参加口语测试;2005年,四、六级考试实行710分制,报考六级的资格线为425分,但这一资格线并非恒定不变,而要视情况而定,总体来说,还是沿用这一资格线。
2005年的四、六级改革无论是从题型设置上还是答题时间、答题顺序上无疑都是最彻底最全面的一次改革。听力分值比例从20%提高到35%,答题时间从原来的20分钟增加到现在的35分钟,在所占分值比例和答题时间上都分别提高了将近一倍。再者,阅读部分增设了快速阅读题,而仔细阅读部分又增设了篇章词汇填空或短句回答等主观题,虽然分值所占比例减少了5%,但答题时间增加了5分钟。此外,作文题型没有太大改动,只是作文放在了卷首[2]。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SPSS11.5数据分析软件。
三、研究结果及讨论
为了获得第一手的资料,笔者对某师范大学10个学院18个专业的35名本科生做了一个调查问卷,此次调查主要涉及大学生对四、六级考试的看法,试题的难易度及投入的时间,以及金钱等方面的内容。
1.对四、六级考试的看法
调查显示,关于“对待四、六级的态度”,37.6%的学生认为四、六级考试“尽量过”,60%的学生认为“一定要过”,只有2.4%的学生认为“考一次之后不通过就算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四级考试直接跟学位证书挂钩,如果考不过四级就意味着拿不到学位证书。
2.备考的重点及薄弱环节
此次调查还涉及“备考的重点及薄弱环节”,17.6%的学生认为“重点复习薄弱环节”,30.6%的认为“每种题型都复习”,还有34.1%的“重点复习分值高的部分”,只有17.6%的“随机复习”。关于“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40%的学生选择了“听力”,14.1%的学生选了“综合”。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备考的重点是每种题型和分值高的部分,说明了学生渴望取得好的成绩。40%的学生把“听力”选作“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可见听力是多数学生的薄弱环节,也就是最有可能失分的题型。
3.备考四、六级用的时间和金钱
从调查可以看出,89.4%的学生没有报名参加培训班,只有7.1%的学生参加培训班,其余的3.5%态度不明。63.5%的学生对四、六级考试只投入了不到一百元,可见学生的经济能力有限。关于学习的时间,34.1%的学生每天学英语的时间在“半小时以内”,花费“一个小时”和“两个小时”学习英语的各占“25.9%”和“23.5%”。这些数据说明多数学生每天学英语的时间不太长,最多也就一两个小时。
4.四、六级考试的难易度及最难的题型
关于四、六级考试的难度,从调查可以看出,22.4%的学生选择“很难”,42.4%选了“有点难”,28.2%认为“一般”,只有7.1%认为“很容易”。接下来是“最难的题型”,44.7%学生选了“听力部分”,17.6%选的是“阅读部分”,12.9%选“综合部分”,24.7%选了“写作和翻译部分”。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四、六级考试还是有点难的,最难的题型当属听力部分。可见学生的听力是不太好的,主要是缺少练习,花在听力上的时间不太多,所以就导致听力水平提高不了。
5.四、六级的做题时间
提到四、六级的做题时间,49.4%的学生选的是“勉强完成,还差一点”,32.9%的学生选了“时间很紧,完全不够用”,9.4%的认为“很充分”,8.2%的认为“刚好可以完成”。这些数据说明大多数学生觉得做题时间“很勉强,不够用”,有延长时间的需要。
6.过四、六级的必要性及意义
关于“考四、六级有没有必要”,52.9%的学生认为“非过不可”,36.5%的学生觉得“可有可无”,只有10.6%选择“没有必要”。可见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考四、六级还是很有必要的,足见广大学子对四、六级的重视程度。对于四、六级考试的意义,47.1%的学生选择了“掌握一门技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35.3%的学生认为“只是为了拿学位证书,对英语水平提高没什么意义”,这种情况说明了一部分学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而考四、六级的,而另一部分是为了拿到学位证书才参加四、六级考试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四、六级考试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7.大学生对四、六级考试改机考的看法
关于大学生对四、六级改机考的看法,从分析结果看,只有5.9%的学生对机考“非常了解”,38.8%的学生“了解一部分”,41.2%“仅仅听说过”,14.1%的学生“完全不清楚”。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四、六级改机考还是不太了解的。大部分学生希望碰不上四、六级改机考的时间,原因是对计算机的操作不太熟悉,还有不习惯新题型。总之,多数学生是不太希望四、六级改成机考的。
四、研究启示
1.关于听力部分
从这份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认为听力部分是考试题型中最难的部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产生了这种看法呢?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多数学生不喜欢听听力,练习得少。毕竟英语对中国学生来说是一门外语,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听力不够重视是可以理解的,他们还要在专业课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所以花在英语听力上的时间就不多了。还有多数学生反映听力放一遍是不够的,建议放两遍,有关部门可以加以考虑。但是归根结底还是练习得不够多。鉴于这种情况,有必要给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增加一门英语听力课,不过不要占太多课时。
2.关于做题时间
从这次调查可以得出结论,多数学生认为考试时间是很紧的,基本都是勉强完成,有的学生还觉得完全不够用。可以看出多数人都觉得考试时间有点短,延长时间的呼声是很大的。应广大学子的要求,四、六级考试的时间有必要适当延长。
五、结论
从这次改革来看,听力和阅读的难度加大,从题目的分值所占比例、答题时间及难度来看听力改革似乎动作过大,而作文依然保持“八股”模式,似乎动作太小[1]。由这次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多数考生反映听力听一遍是不够的,建议多放一遍。还有做题时间的问题,大部分考生觉得做题的时间是不太充足的,所以延长考试时间也是势在必行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一项通用的英语教学水平考试,通过对大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才能为大学英语教学服务[4]。尽管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存在诸多不足,但是它还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只有考试才会调动广大学子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它对大学英语教学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柳.从一份问卷调查看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经济研究导刊,2009,7.
[2]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试点考试样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5-6.
[3]危捷.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的成效与启示.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9,10.
关键词:英语专业四级;阅读理解;步骤;技巧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85-02
在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阅读理解是一个必考题型。该题型的特点是分值较高、题量较大、答题时间较长。能否答好阅读理解是能否顺利通过考试的关键。解答这类试题,关键要了解该题型的特点、常考类型题,掌握科学的解题步骤,并学会一些解题技巧和原则。
一、阅读理解的特点和主要测试题型及解题对策
阅读理解既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又要求考生的阅读速度。文章题材一般比较广泛,学生平时的训练应点面结合,既要注意阅读材料的全面性,又要抓住重点。
在多数阅读理解问题中,细节题、主旨题、推理判断题、观点态度题、判断词汇短语题和排除题等是常见的题型。细节题要求考生确认文章叙述的事实和细节,是阅读理解最为常见的题型,经常考列举、举例、指示代词、人物、特殊标点符号等。考生应注意一些常用的词汇和短语,如as,inpoint,for example等。另外,对于包含破折号、冒号、引号等特殊标点符号的句子要特别加以注意。主旨题要求学生掌握所读材料的要旨,考生应特别注意首尾两处。解题点往往在文章的首尾两句或转折句、因果句和举例句中。推理判断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推理判断能力,经常围绕整篇文章出题。在回答这类问题时,要善于通过综合逻辑推理来挖掘深层内涵并联系整篇文章分析判断。这类问题常涉及人物、论断和举例,经常考查文章的总结部分。观点态度题主要考查作者对文章所述问题的观点和态度。这类问题常有一些提示词出现在文中,如show,demonstrate,imply,mean,discover,indicate等,语意转折处和复杂句也经常考到。判断词汇短语意义题经常将一些不常见的词汇和短语作为考查点,要求考生判断它们的意义。同时,指示代词、关系代词、一词多义也是经常出现的考点。回答这类问题要特别注意指示代词和关系代词的作用。结构复杂的句子中的指示代词,更是考查的热点。这类题需要注意肯定和否定之间的关系,避免不应有的失误。人物、观点、结论往往是这类题考查的重点。
二、解题步骤及解题技巧
科学的解题步骤是答好阅读理解的一个基本前提。一般的阅读题都有五个左右的问题,以五个和五个以内居多。每个问题都有一定的针对性,都是针对于文章中的某一句话或某几句话(个别是针对某一段或整篇文章)。因此,在做阅读题时,第一步应该先读问题和选项,从问题中找到关键词,然后从文中找到这些词,认真研读这些词所在的句子来确定问题的答案。所谓的关键词,是指问题中的一个词或几个词在题干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是题干的核心。同时,这一个词或几个词(包括它们的同义词、近义词、派生词等)又极有可能在文章中出现。在确定了关键词之后,就要带着问题阅读短文。在读到包含关键词或关键词的同义词、反义词、词型变换词时,要在该句子下面画线,大部分情况下,这个句子往往可以解决该问题。有时答案也可能在包含关键词句子的上一句或下一句中。一般来讲,问题的排列顺序都与行文的顺序一致。因此,正确的解题方式应该是在问题和文章之间来回转换。
正确的解题技巧能够加快阅读速度,提高答题的准确率,为考生答好其他试题赢得时间。通过对常见考题的分析,笔者总结出如下答题技巧。
第一,选项中与原文存在同义词替换、词形变换的一般是答案,而与原文重复单词较多的选项一般不是答案。例如原文中使用pressurize,而选项中包含feel great pressure,这样的选项基本上可以确定为答案。
第二,符合一般常识的选项往往是答案,不合常理的往往不是答案。例如: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all English dictionaries include ?摇.
A.legends. B.mythology. C.word origins.
D.word definitions
根据常识,所有的英语词典肯定都包括词的解释,却不一定都包括传说、神话和词源。因此,解决这道题时根本不用看原文,就可以确定答案是D。
第三,选项中包括十分肯定的语气词时,往往不是答案。这些语气词包括all,only,never,always,certain 等。而包含一些不十分肯定的语气词的选项往往是正确答案。这些语气词包括may,often,more or less,not necessarily 等。
第四,通过原文中的连接词、副词及一些短语来判断答案。例如,“and”所连接的前后两部分意思大多相近;although,or,on the contrary,rather than等连接的前后两部分意思经常相反;原文中的but also,moreover,above all,besides,in fact等词后面往往是作者所要强调的内容;to this end,for this purpose,with this objective等表示目的;thus,consequently,eventually等表示结果,它们引导的句子经常会作为考查点,在观点态度题中较为多见。
第五,原文中的一些结论性的话经常作为考点加以考查。这些结论性的话所包含的谓语动词主要有show,demonstrate,imply,suggest等;此外,也有一些动词所在的句子能够表明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如believe,hold,harbor,advocate等。
第六,原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子如转折句、条件句、举例句、因果句等比较容易成为考点。因此,读文章时要有所侧重,重点句要细读,其他句子要略读。确定答案时要大胆判断,抓住规律。
三、日常阅读英文材料应注意的问题
提高阅读能力,日常的训练十分必要。首先,要扩大阅读面,增加背景知识。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把握主题句,认真读懂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以及每一段的第一句。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要注意力集中,切忌心猿意马。要克服出声阅读、逐字阅读、边读边译等不良习惯。最后,要尝试将阅读压力变为阅读兴趣。英语阅读材料题材广泛,能够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化修养。只要平心静气、持之以恒、勤于思考,阅读兴趣就会不断增强,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汉生.新编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指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陈爱敏.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技巧与训练[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CET-4 外语能力 语青能力 言语能力 提高
一、CET-4考试现状
CET一4考试自1986年在我国高校进行以来已逾l5年.很成功.它有着很强的权威性与可信度。但是,越来越多的英语专家以及大学英语教师已撰文或在重要场合指出其负面影响。由于CET-4考试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许多高校都把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作为自身对外宣传的一个主要依据,学校管理层十分关注CET一4通过率。同时.社会上许多企业、单位都把CET-4证书当成用人时的标准之一。迫于各方面的需求.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围绕CET-4考试进行的,变基础教学为应试教学。在当前大学英语总学时有所缩减的情况下,有些教师甚至额外地花时间给学生辅导、解题。在很多高校,CET一4考前辅导愈演愈烈,冲击了正常的大学英语教学。而学生更是看重CET一4证书的份量,不肯踏实、认真地抓基础,总是埋头于复习资料中,甚至想凭运气过关,为考试而学。而据笔者调查(限于笔者所在学校),学生身边英语方面的书籍几乎百分之百的全是关于应付考试的模拟试题.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CET一4证书.有近72%的学生在通过了CET一4考试后如释重负,犬有扔之而后快之感。CET一4考试在全国高校英语敦学过程中起着很强的指挥棒作用。然而,很多已通过CET一4甚至CET一6的高校毕业生却未能顺利地在工作中完成英语方面的阅读、理解、表达等任务。他们的阅读能力普遍比较差,篇章的理解与组织能力薄弱,语言表达错误俯抬皆是,更要说言语能力了。我们不禁要问:一名学主,经过从小学六年绒或初中一年级至大学二年级整整至八年的英语学习,再加上大学三、四年级的专业英语学习,怎么会有这种情况呢?个中原因可能是心理方面的,但更多的则是英语能力培养方面的。
因此,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处理好教学与CET一4考试之间的关系,正确组织好课堂教学.切实引导好学生.以期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言语能力,帮助他们建构好自己的语言体系;而学生则应该注意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各高校管理层应去除在对大外教学管理中的急功近利因素;另外,国家大外教学管理层也须改进学生的英语水平考核模式.使得CET一4考试更具科学性、更具权威性。
二、学生外语能力的提高
进入2l世纪,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信息交流与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正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越来越强的重要性。中国要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就必须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而他们就必须有坚实的外语基础和较强的外语能力。外语能力分为语言能力和言语能力(王德春,1999:350)。就英语而言,英语语言能力是指学生掌握英语语言体系的能力,包括语音能力、词汇语义能力和语法能力;英语言语能力是指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除英语语言能力的听说读写译外,还包括修辞能力、英语思维能力和直接感知英语的能力(英语语感)。在英语教学中,上述两种能力密切联系,相互推进。大学英语的教与学的过程以及管理层就应正确处理好语言勺言语两种能力的提高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自觉地、完善地掌握英语,做到通过语言学习言语,并从言浯中学习语言.使得两种能力相应提高和发展.从而根本上提高英语能力.而不该过分关注CET一4的通过率。
1从教师的角度——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注重总结.加以引导
关键词:段落翻译;策略;四级
段落翻译是目前四级英语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考试包括中国父母教育孩子方式、汉语演讲比赛和丽江古镇。这与往年的要求是一致的,内容都是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鼓励大家在日常的英语学习和使用中借助英语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介绍中国的方方面面。
下面以本次真题为例来分析下段落翻译如何来进行。
原题:中国父母往往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以至于不要他们帮忙做家务。他们对孩子的首要要求就是努力学习,考得好,能上名牌大学。他们相信这是为孩子好,因为在中国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只有成绩好才能保证前途光明。中国父母还认为,如果孩子能在社会上取得大的成就,父母就会受到尊重。因此,他们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爱好和兴趣,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
English version 1: Chinese parents have frequently tended to pay too much attention to their children‘s study,and even don’t ask children to help them do the housework. Their only requirement for their children is to study hard, perform well in the exams, and go to a famous/prestigious university. They believe it is good for their children, because in such a highly competitive society, only good results could ensure a promising future. Chinese parents also think that parents will be honored if their children can achieve great success in society. Therefore,they are willing to sacrifice their own time, hobbies and interests, to create much better conditions for children.
English version2: Chinese parents tend to place so much emphasis on their children’s learning that they won’t let their kids do any housework. The primary demands that they want to make of their children are to study hard, to achieve high grades in order to enter top universities. They believe it is good for their children because in such a highly competitive society, only good achievements can ensure a bright prospect. Also, Chinese parents claim that they will be respected if their children get a significant status in the society. Therefore, they are willing to sacrifice time, habits and interest of their own to provide their children with better living conditions.
解析:这篇翻译较以前的翻译题目难度有所下降,话题和生活紧密相关,不像之前考过的核能,假日经济等较为学术的话题,从而单词也明显简单,句式结构也不复杂,比较容易作答。
第一句:常用短语“如此---以至于” (so---that)的考察。关注也可以写简单词组pay attention to, 其他都较简单。
第二句:可以简单地说their only requirement for their children, 也可以用到定语从句,名牌大学的表达可灵活一些,可以说top /prestigious/famous universities, 可供选择的次比较多。
第三句:复合句,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只有成绩好才能保证前途光明”可以多种表达,only good results could ensure a promising future.或者 only good achievements can ensure a bright prospect. 大家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词语,成绩可以使用results、achievements 或者grades,前途大家可以用prospect,也可以用简单的future。
第四句:与上句并列关系,注意同义词“相信”和“认为”要做替换,不要重复词汇,这样可以使语言丰富多彩,避免单调。以上两个翻译版本就分别采用了“believe”、“think”和“claim”。
第五句:简单句。版本1使用了create much better conditions for children, 版本2使用了大家更容易想到的provide their children with better living conditions。
通过以上对同一段落的不同翻译,可以看出应该采取的对策:
1. 加强历史、文化、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相关热词的积累。自2013年12月改革以来,四级翻译共考了5次共十多篇文章。其中2013年12月考了三篇文章,话题分别是中餐、茶文化和中国结;2014年6月考了三篇文章,分别是核能、农村教育和读书的重要性;2014年12月考了四篇文章,分别是旅游、大熊猫、互联网和假日经济;2015年6月分别要求翻译有关中国饮食、快递服务和中国古老文明的内容。从这十多篇文章的题材来看,我们知道四级翻译涉及的话题目前都集中在中国传统文化(如茶文化、中国结)和中国现代话题(如农村教育、汉语演讲比赛和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2013年12月的翻译内容涉及的多是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像:中国结(The Chinese knot),中餐(Chinese food),茶文化(Chinese tea)等。如果大家能够事前准备到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专有词汇,像:祈求好运、瑰宝、福、和、瓷器等,问题就会变得简单很多。2015年6月段落翻译中,中国特有的词汇考查较多,比如馒头(steamed bread)、面条(noodles)。所以平时如果有做翻译模拟训练,应该还以这两大类话题为重点。
2. 广撒网,学习、揣摩这些话题相关的难点单句训练。
做这些单句训练时,先阅读一遍整个段落,专门挑出自己觉得比较难翻的句子,然后重点练习这一句的翻译。难句会了,简单句自然不在话下。同学们在做汉译英时,一定要首先认真把整个中文段落多读几遍,理顺其中隐含的逻辑关系和信息,确定用哪个词做主语、谓语、定语,然后再下笔真正开始翻译。可以考虑把汉语的长句子拆成短句子。要多读中文,才能先把中文拆分好,然后逐句、逐句去翻译。
在做单句翻译时,先尝试自己翻,翻完以后,对照答案,看解析,总结和揣摩其中好的词汇和表达。下面请大家分析研究以下例子,增强对汉译英的感觉。
1). 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结婚意味着独立组建家庭,然而物价的不断上涨使这一切变得越来越困难。
参考译文:For most young people, marriage means setting up a family independently, which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difficult because of the constantly rising prices.
词汇点评:
组建家庭:set up a family,也可以create a family。有同学容易使用start a family。start a family表示begin to have children“开始生儿育女”。
越来越:一般看到“越来越”大家习惯译为more and more,比如“越来越多的人”more and more people,但译为a growing number of people可令人眼前为之一亮;而表达“变得越来越”的含义时,使用become increasingly的译法更好。
物价的不断上涨:constantly rising prices,而不是price rising。
表达点评:
本句是一个表转折关系的并列句,后半句中的“物价的不断上涨使这一切……”中的“这一切”指代前半句中提到的“结婚意味着独立组建家庭”,因此,用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让整个句子简洁明了。
使字句的翻译:“物价的不断上涨”是“这一切变得困难”的原因,因此处理为原因状语,用because of…来带出原因。
2). 过去十年中国房地产(real estate)行业高速发展。
参考译文:The past decade has witnessed a high-speed development in China's real estate.
词汇点评:
十年:decade
高速发展:develop rapidly; high-speed development
表达点评:
本句可直译为For the past decade, China's real estate developed rapidly,但如果以“过去十年”作为主语,套用句型time + see / witness + sth.则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更易提分。see / witness意为“见证,证明”,具体使用时注意时态应和语境一致。所以本句译为:The past decade has witnessed…更地道,注意这里使用现在完成时。
“过去十年”作主语时,注意动词短语“高速发展”要转换为名词短语。
3). 胡同(Hutong)是北京的一大特色,有着与北京城一样久远的历史。
参考译文:Hutong, with a history as long as that of Beijing city, is a major feature of Beijing.
词汇点评:
特色:feature; characteristic
与……一样:as … as
表达点评:
文化类段落翻译中经常考到“特色”一词的翻译,大家一定要牢记。
前半句“胡同(Hutong)是北京的一大特色”是句子主干,后半句“有着与北京城一样久远的历史”可用介词短语with a history as long as that of Beijing city来表达,以插入语的形式置于主语之后,这样整个句子的中心更突出。
结语:段落翻译是很多大学生十分头痛的一个题型,但是,只要平时多练习,只要平常关注相关题材,掌握常见的词汇及短语,合理运用好分句法和合句法,获得较高的成绩绝对不是梦!
参考文献
[1] 穆雷. 翻译能力与翻译测试――英汉/汉英翻译测试研究系列(四)[J]. 上海翻译. 2006(02).
[2] 陈昌勇,高蕾. 关于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3(04).
[3] 蔡基刚. 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J]. 中国翻译. 2003(01).
一、强化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生产1000天”
年该区把安全管理工作作为了压倒一切的任务来抓,按照矿安全1号文的具体要求,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他们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安全管理措施,有效促进了全区的生产建设,区领导班子对安全管理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了管理和教育并重的原则。一年来该区在全矿安全生产局面良好的大环境下,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尤其突出的成绩:全年杜绝轻伤以上人身事故,消灭了各类机电安全事故,同时“三违”现象也得到了很好地控制,确保了安全生产工作的稳定开展,实现了全区“安全生产1000天”的奋斗目标。
在抓安全管理的工作中,该区首先注重强化员工的安全思想意识,深入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长期坚持利用周六安全例会,三班班前会和黑板报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向全区干群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和工程施工措施等,及时传达贯彻矿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和文件、会议精神等。为确保学习效果,该区还针对周六安全学习制定了学习计划,并严格了考勤制度和考核制度,使安全教育做到了长流水、不断线。同时,本区还不断地创新安全教育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安全教育活动,积极组织职工参加矿举办的“安全知识竞赛”、该区自行举办的“安全知识擂台赛”以及我们开展的创新安全教育系列活动、班前安全宣誓、讲评“三违”、家属协安、班组安全互保等,有效地增强了全区职工的安全思想意念;该区在安全方面,建立了层层承包责任制,责任到人,职责明确,把技术员以上的区管理人员分片承包到队,并将各人承包区内的安全生产情况直接和责任人的工资、奖金挂钩,使管理干部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工作热情明显提高;再次是加大现场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区、队领导的跟班作用,跟班人员和工人同上同下,做到坚持深入现场,靠前指挥,严把施工环节中的安全质量关,确保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类安全隐患,针对重点工程安排由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重点监护,较好地保障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工作。
此外,该区还长期坚持开展了“党员身边无三违”、“党员责任区”、“青年突击队”和“流动红旗赛”等活动,将党建工作和安全生产有效地融为了一体,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的安全生产建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区开展的“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活动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被团省委和省经贸委命名为“安徽省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称号。他们以围绕“塑先锋形象、筑安全堡垒”为主题,在班组之间开展“党员先锋示范岗”活动,每月以学习型组织建设,文明创建和安全、进尺、效益等五个方面全面考核全区党员,并评选出“星级党员”,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工作积极性。这些活动地开展,为全区的生产建设构筑了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
二、奋勇拼搏,迎难而上,出色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年该区对矿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进行了较好地落实与完成。全区干群在年度的生产建设中,主动为矿分忧解难,充分发扬了开拓员工特别能吃苦,能战斗的精神,自我加压、拼搏进取,不断提高工效、单产,最终以全年进尺2292.6米,完成矿下达2140米计划进尺的110%。为缓解全矿采掘接替紧张局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今年以来,该区在对我矿的一些重要工程的施工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在对8225风巷的施工中,由于该巷道属沿空作业,导致巷道压力十分大,顶底板有渗水,加之出货环节多,运输距离远,造成作业条件十分困难,面对多种不利因素,全区干群紧密地团结起来,进一步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变压力为动力,发扬了吃苦耐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通过强化现场管理,优化劳动组合,有效扭转了生产上的被动局面,4月份该巷道实现进尺210米,超当月计划40%,并于6月13号按期完成了该巷道的交接,为我矿综采面接替紧张局面的缓解送上了一场“及时雨”。
年该区干群本着艰苦奋斗,奋勇拼搏的精神战斗在生产第一线,广大员工识大体,顾大局,密切配合,精诚团结,圆满完成了矿两委下达的各项任务,为我矿的生产建设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学习型组织建设渐入佳境
年度,该区把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当作了一项长期性的重要工作来抓,作为我矿的学习型组织试点单位,该区深刻感受到了抓好此项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敢于创新、敢于尝试,不断地摸索和总结出了大量的丰富经验,把学习型组织建设逐步推向了深入,9月份集团公司曾组团到该区参观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情况。
该区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认真按照矿学习型组织创建总体规划,紧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坚持以点带面,循序渐进为原则,紧紧围绕全区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这个中心,积极倡导员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理念,以培育员工在系统思考,团队学习中创新进取,处我超越等方面的能力为宗旨,以实现单位绩效持续、快速提升为目的,对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把创建工作有效地融入到了全区生产管理中去。该区的学习型组织创建得到了全区上下的共同广泛参与,队长以上的管理珍员均建立了个人愿景,区里还印发了《创建学习型组织实施办法手册》,设置了带有学习型组织创建标语口号的灯箱,学习刮目相看和全区历年来的荣誉榜,并在会议室内陈列了图书柜,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感染和激励员工不断地学习和进取。他们每月列出了20多道员工自测题张贴到各队,供员工利用班前、班后进行自我检测学习效果。同时,本区建立并实施的“一事三思三问法”、“期望小结法”和“个人反思奶谈制度”、“工作讲评制度”和安全文化等,同全区的多项工作管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有效地失去了全区的整体工作向前迈进。
通过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建方案,该区把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拓展到了井下,延伸到了个人,使广大员工进一步拓宽了视野,转变了思维,提高了认识,重塑了自我,为全区的工作开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铺设了一条最终通向实现文明创建和安全生产相互结合、相互协调和相互统一的发展道路。
四、文明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年该区把文明创建工作列为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出了具体的文明创建目标和规划: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门路于高起点,着眼于高质量,以创建文明员工和文明工程为主线,紧紧抓信建立健全各项作为活动的关键环节,使创建工作抓有力度,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区党政领导坚持不间断地向员工开展思想教育,职业首选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努力地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我们在广大员工中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美德,积极引导和员工认真地遵守矿规矿纪,激发了员工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使全区干群树立起了良好的社会首选和职业道德风尚。本区还积极组织职工踊跃参与矿开展的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其中在矿举办的“迎国庆、矿歌声声”歌咏比赛中,由该区参加的掘进联队,夺得了一等奖的出色成绩,反映了全区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
同时,该区还从夯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巩固和提高质量标准化工作水平入手,着力打造井下文明创建工作,把文明创建向井下延伸,建立了一整套严格完善的实施考核措施,有效促进了全区在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向前发展,推动全区整体工作逐步迈上了新台阶。年度,该区所施工的巷道。其经济、技术和安全指标,在公司和矿历次质量达标检查中,均达到或超过了矿设计要求。开拓一队施工的巷道一直是我矿开、掘区队质量的典范,在10月份开拓二队施工的II2轨道下山,也均以高质量的巷道施工标准,受到了矿上的好评。
【关键词】教学反思;个体反思的意义;集体反思的意义;教师成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教师要与时俱进,要革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在教学行为的求新思变上有新的突破。因此,我们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实现自我发展,以推进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专业发展。而在众多自我完善的方式中,教学反思无疑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反思从反思主体看有集体反思和个体反思。教师的个人反思活动属于个体反思,是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引导、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环节进行的反复思考,剖析和总结。教师集体反思是发挥群体的智慧,通过集体探讨、争论,交流,相互评价等手段来促进教学的完善。不管是个体反思还是集体反思,都是非常有益的思维创造活动,两者相得益彰,我们要把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想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素质提高,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体反思的意义
1.教师个体反思最大的作用是扬长避短,择其善者而扬之,其不善者而弃之
通过反思,在回顾、剖析和总结的过程中,我们能发现自己在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引导、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环节的闪光点或成功之处。比如笔者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对知识的整体框架体系以及模块印象认知,学生可以构建清晰的知识网,同时特别强调知识的比较,分析判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样可以更好把握细节,这种方法在新授课中优势很明显。通过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可以延用这种方法。有优点,当然也有不足,通过冷静思考,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同时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积极的自我归因,寻找进一步改进的策略措施,我们要做的是针对不足加以改进,通过反思,把结果和理论知识应用于下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我们可以更好的扬长避短,促进自身专业水平和教育技能的提高。
2.教师个体反思可以进行有效的模拟教学
上完一节课,改完一次作业,考完一次,教师在上课的环节的设置妥当与否,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积极性,训练是否到位,哪些学生是特别需要关心的,哪些知识是需要特别强调的等都有个基本预测和摸底情况,通过反思,分析归纳总结,我们会在头脑中模拟下次授课或讲练习过程中应该要注意什么,从而更好的完善教学,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3.教师个体反思有利于培养学者型、专家型、研究型教师
教学反思能能扬长避短,遇到不解,我们会找书籍,查阅文献,借助多媒体来解疑答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无形中接受新的知识积累,在教学中融入研究性工作,积极思考,不断提升教学理念,完善理论水平,这有助于培养学者型、专家型、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能与时俱进,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理论水平和学识水平,这也与学校提倡的科研兴校的理念完美契合。
二、集体反思的意义
集体反思相对于个体反思而言,它是一种群体反思,发挥集体智慧的思维活动,它能够集思广益,在交流和碰撞中可以相互启迪,共同提高。
1.集体反思可以更好的完善知识体系
由于集体反思的主体在素质、观察视角、知识与经验、专业发展水平等方面呈现多元化,多层面,更深刻,更全面的特点,所以个体反思要与集体相结合,把个人反思融入到集体反思中,发挥集体反思更大的作用。比如说,我们在第一轮经济生活复习中投资理财知识点上涉及到流动性和流通性两个词,对这个理解上老师间有分歧,意见不同的会说明自己的观点,通过集体讨论交流,我们知道流动性与流通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所谓流动性,是指资产能否迅速转化为现金的能力。转化能力强,说明资产流动性好。当然,现金不需要转化,它的流动性最好。所谓流通性,是指资产能否在市场上交易转让。资产的流动性与流通性未必一致。通俗一点说,流动性指变现能力,流通性指交易能力。在集体反思中,有思维的碰撞,在探讨,分析,在学习中我们可以更好的完善知识体系。
2.集体反思可以促进相互学习和借鉴,完善思维模式,增强集体情感,有助于可持续性教学
集体反思是群体活动,由于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意识,我们在交流中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相互推动,不断完善自身的思维模式。同时,正因为集体反思是群众活动,我们可以在交流中增强互动,增进感情,培养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有助于教学减压,促进教学良性发展。
3.集体反思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高效工作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集体的智慧力量是无穷的,通过集体探讨交流经验,教学中存在的知识疑惑,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突况的处理,对待不同学生的做法,学生的情绪处理等都能找到比较有效的解决办法,从而使教学工作富有效率,快捷高效。
关键词:主体性;主体性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一、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历史考察
(一)古代主体性教育思想:初步理性思想以及对道德主体性培养的侧重
1.在各自的哲学背景下,在教育教学实践与思考中体现出初步理性思想
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都把理性灵魂归结为人的主体性本质,主张人是理性的动物,试图赋予人的灵魂以创造性和主动性,把主体的作用对象化到客体中去,体现出一种朦胧的主体性思想。苏格拉底以“认识你自己”的启蒙原则出发,推导出“有思考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论断;柏拉图认为,人是由肉体和灵魂构成的,灵魂由理性以及由其统率的意志和欲望三部分组成。
在中国先秦时期,孔子从哲学本体论出发,把人的本性从神灵的“天道”转到现实的“人道”,即“重人道、轻天道”;人的本性体现在“仁者人也”之中,不仅强调了人的生物本性(人是人,不是神),而且突出了人具有社会属性、理性属性(人是人,不是动物,人与人生活在社会结构中)。
此外,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柏拉图的展开论,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孟子的内省法等方法论的精神实质,就是将人的本质从主客体的混沌状态中分化出来,归结为“灵魂”,即人的理性,强调人的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突出人的价值、地位和作用,主张引导人们独立地发展自己、追求真理、自我实现。
2.理性思想与主体道德塑造相互交织,侧重于主体道德品质的培养
苏格拉底认为,理想人格必须具有智慧、自制、审慎、公正、勇敢五种品质:智慧为一切美德的共性,并居于首要地位;自制即为理性的自我主宰,自我制约,是成熟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为一切德行的基础。在苏格拉底看来,人的主体性就是人的道德属性。柏拉图强调,教学要“学思结合”,通过认识自己,深刻反思形成有智慧、有完善德性的人。
在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历来都摆在首要甚至是独尊的地位。孔子强调仁是人的本质,是修己、爱人的内在自觉;孔子、孟子所主张并为后世教育思想家继承和发展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反求诸己,自求自得,格物至知,做向内的慎独工夫等充分尊重和发挥个人自主性和能动性的思想和方法,最终是为了达到“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实现人的道德品质的完善和饱满。
客观上讲,一方面由于自然经济和封建宗法制的社会背景,古代主体性教育思想尤其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是在以社会为本位的架构内阐述个性发展的,且只是停留在经验层次上,具有直观性和随意性,尚未形成系统的认识,只是主体性教育思想的萌芽;然而,另一方面也为后世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激励人们重视自身研究、摆脱各种束缚和禁锢的思想先导。
(二)近现代主体性教育思想:对占有主体性发展的重视以及工具理性的偏向
1.古性思想进一步发展,出现工具理性的偏向以及对个体非理性的压抑
“中世纪以后那个时期的高级精神生活的特征是,坚定地相信人类理性的能力,对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强烈地渴求文明和进步,但是,要注意的是,重视和渴求知识不是为其自身,而是为实用,为其实际价值;知识就是力量。”理性主义的传统与实用主义的价值观相结合而构成的工具理性成为西方深层的文化理念。这种理念自启蒙运动以来,尤其是近代实证科学产生之后,一直是高歌猛进,影响深远。
对工具理性来说,所有问题都是“技术性的”,理性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它在具体境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功用和效果,而归根到底是以旨在满足人类物质需求的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为落脚点的。因此,一方面不是从道义理想而是从科学预测出发,权衡利害,合理地设计行动,以追求效率和最佳标准为目标;另一方面不是从情感和良知而是从功能与形式出发,强调合理选择最优手段和最佳途径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取向。其结果是,服从于这一标准,不仅将自然体,而且也把人本身还原为可通约、可置换、可计量、可操控的“物”的角色。
对工具理性的片面夸大,导致的必然是对个体非理性的压抑和拒斥。一般来说,非理性指人的精神世界中其本身结构混沌无序的精神现象,是一种非逻辑、非条理化的推动和帮助人去认识和行动的精神力量和能力。非理性植根于主体自身需要、利益及状态,它具有不自觉性、非逻辑性、冲动性和短暂性等特征。完整的人的精神世界应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体。工具理性片面、孤立的突出和凸现,只会导致个体精神世界的残缺和扭曲,影响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进而对社会进步带来消极后果。
2.与工具理性相联系,片面重视占有主体性的发展以及对道德主体性的忽视
工具理性反映在教育上,教育就成了唯理性教育。大多数近现代教育家所倡导的主体性教育思想把教学变成了一种技术加工过程、一种知识传输体系,仅仅注重处理以认知为核心的认识过程中的矛盾关系;侧重使学生刻板地、被动地掌握大量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能够为自身和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强调在人与人的竞争中成为优胜者,并为征服自然作出贡献。其基本特征是片面发展人的外在占有主体性,追求对周围世界的“拷问”和“攫取”,把人作为征服世界的工具,而漠视人自身的价值和目的。
勿庸否认,工具理性与占有主体性对于解放人性、释放潜能、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然而同时,这些被长期禁锢在瓶中的“精灵”一旦被放出来之后,不但其后果难以预期与控制,而且似乎再也不可能被重新装回去了。
随着唯理性教育偏执工具理性和占有主体性的发展这一端,突出个人自我的占有、发展和实现,忽视对道德主体性的关注和培养,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抛至脑后,个人主义、绝对自我中心主义迅速膨胀起来,导致个体和社会的畸形发展,人成为丧失终极关怀的“单向度的人”。正如哈贝马斯所说,“工具理性是被资本主义的惟功利原则异化了的理性,它仅仅着眼于'利益关系',即把是否能为人带来利益视为唯一的衡量尺度,因而与'伦理与道德要求'相分离(即为了获取利益,人往往可以无视道德)”。由此,主体性教育思想出现了从个性受压抑、主体性不能自由发展、人的才能不能充分施展这一极端逐渐滑向个人主义、绝对自我中心以及工具理性、占有主体性为另一极端的偏向。
(三)当代主体性教育思想:在反思工具理性的众说纷纭中非理性教育思想异军突起
进入20世纪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对人的存在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深刻地波及了西方教育,时代呼唤新的教育意识的觉醒。在此思想基础和时代条件下,众多的教育思想及流派纷纷登场,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与西方当代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代表是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者面对人类的精神危机提出了自我实现理论,主张重视人本体存在的价值,重视人的需要的满足与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的意义,强调人的价值、个人的自我实现与对人的潜能的肯定和发掘。罗杰斯断言:“一旦真诚、对个人的尊重、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等态度出现了,振奋人心的事情就发生了。所得的报偿不仅在象分数和阅读成绩之类的事情上,而且也在较难捉摸的事情上,诸如更强的自信心,与日俱增的创造性,对他人更大程度的喜爱。”
20世纪兴起的存在主义,是对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反叛。在教育上,存在主义反对传统教育专注于理性的发展和科学的客观性所造成的教育的“非人性化”和“非个人化”,把“真正的自由和个人的独特性”作为教育的使命。为此,它反对唯理性教育中的“知识中心主义”倾向,不再以掌握知识为固有目的,而把知识作为培养自我的手段;教育目标主要是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实现,个性发展的需要和兴趣的满足;强调启发对存在及其价值的认识,引导受教育者既要自由选择,又要承担责任。
从总体来看,非理性主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工具理性教育片面推崇理性、忽视非理性对社会及人的发展所带来的种种弊端,给予现代教育的发展走向以较大的影响,但他们不重视系统理性知识的教育,偏激地提出和倡导反道德主义、非历史主义、唯情绪主义、信仰主义、悲观主义等观点,片面强调学生个人的情感、意志、兴趣、动机等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因而走向了与工具理性相对的另一个极端。
我们认为,古代主体性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局限,表现出经验性和思辩性;近现代主体性教育思想在发掘个体的潜能、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功不可磨,但各执一端,失之偏颇,是近现代乃至当代主体性教育思想在演变、发展进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都是不合适宜的。
二、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反思与建构
在反思历史上各时期的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努力构筑以完整的人的培养和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旨趣、兼有理性教育和非理性教育二者之长且符合时代精神的主体性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是融认知、伦理、审美于一体,全方位、多维度、综合互动的主体性思想,体现如下特点和趋势:
(一)交往性
在当代学界,对交往做出深入论述的首推哈贝玛斯。面对由于科技理性与个人主义对现代社会的宰制所造成的人终极意义与价值的失落,哈贝玛斯赋予交往以本体论的意义,把人与人之间的实践关系与人对物的实践关系区分开来;认为人类的存在并非以一个独立的个人做基础,而是以“双向理解”的交往为起点;从人存在的基本层次看,这意味着交往是人性的一种本质,或者是说人际间的相互理解是人存在的基础要求;这种双向理解正是在没有内在和外在压力与制约的理想交往情境中所达成,由此所形成的,也正是所谓的“主体间性”。可见,真正意义上的交往,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相互来往,而是关涉到意义的双向理解与生成,关涉到人的本质性存活,关涉到主体间性的造就,是人们彼此真诚敞亮、交互共生的存在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讲,交往实质上即等同于广义的教育,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交往活动。
哈贝马斯所强调的交往反映在教育中,就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师专断、“独白”的教育教学方式,主张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中,建立交往式的、互动的、意义共享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塑造具有开阔眼界和交往品质的新型个体。师生交往应是教育交往的主要形式,是教师与学生的主体间心灵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学生间的交往是学生在没有内外制约的情况下进行双向理解、讨论达成共识以共同追求真理的过程。合作是一种科学的交往,它有助于推动个体的内在动力、认知清晰性和外部吸引力达到巅峰状态;在合作中,个人间的意见与想象力可以相互激发,彼此间可以分工协作,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二)共生性
共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共生方法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应用,首先为西方社会学者们所提出。他们认为,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具有高度知识的人与生产工具的结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密。因此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已经结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的共同体。
通过对共生关系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和规律、共生关系与共生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共生关系对共生单元进化与创新的作用等共生理论多方面的研究,我国学者袁纯清在其著作《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一书中认为,1、合作是共生现象的本质特征之一。共生并不排除竞争。与一般意义上的竞争有所不同的是,共生无论是同类单元之间还是异类单元之间,首先不是单元之间的相互排斥和相互厮杀,而是单元之间的相互吸引和相互合作;不是共生单元自身性质和状态的丧失,而是单元自身性质和状态的继承和保留;不是共生单元的相互替代,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2、共同激活、共同适应、共同发展是共生的深刻本质。共生为共生单元提供理想的进化路径,这种进化路径使单元之间在相互激励中进化。3、共生进化过程中,共生单元具有充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共生并不排斥个体的主体性和独特性。因而,在现代教育领域中,个体的发展是共生式的发展,他人的发展不仅不会妨碍自己进取,反而会促进彼此间的共同合作和进步;个体的独特性不仅不会否认和忽视,反而会得以进一步保留和彰现。
(三)道德主体性与责任意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层次上的回归
对限度的体认是20世纪科学理性精神表现出的内在反省,是对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重新审视,它要求人应当在更深层次上自省自律、富有同情心、责任心和包容心,怀着敬畏和仁慈的心理而不是居高临下、为所欲为的态度来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认识到:人始终是一个“有限主体”,自然界整体系统的稳定保持、人类社会的健康延续,是人类的欲望、行为的绝对限度和底线;人与自然的道德地位是平等的,破坏自然是一种“反道德”的行为;人的理性和知识不应当仅仅用于对外部自然界的掠夺和征服,仅仅用于对别人和社会利益的争夺和攫取,同时也应用于对自身行为的评价、约束和规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就提出,教育是人的终身活动,其基本目的是“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种完人的教育,首先就是使科学教育走向人道主义,主体发展当然要以科学的与技术的训练为基础,但这种科学和技术的教育要符合人性的要求和人道主义的要求,要促进人的发展的整合。其次,教育要培养人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教育要促使学生进入一个道德、智慧和感情融洽一致的世界。这个世界由一整套的价值、对过去的解释和对未来的希望所组成,同时教育还提供了一个思想与知识宝库,一份共同的遗产,它有助于唤醒公民精神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有利于关心别人并帮助别人摆脱孤立状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建构人的主体性人格,主张教育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的、创造的、道德的社会主体,具有运用他们的技能为更大的社会目标服务的价值观念,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要使人们能够达到自我实现和过负责任的生活。当代主体性教育就是要发展人的交往性和共生性、自由性和责任性、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民族性和世界性、继承性和创造性相统一的社会主体。
三、结语
“如果教育要继续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有机体,能够运用智慧和精力去满足个人的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它就必须克服自满和墨守陈规的缺点。教育必须经常检查它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为此,我们必须对我国教育体制、思想、目的、内容和方法诸方面进行全面变革,在参考借鉴西方先进教育思想和使中国古代教育智慧经过现代精神的嬗变成为新的民族精神的基础上,把传统的工具性教育转变为主体性教育,建构以交往性、共生性为理念,既体现时代要求又具有民族特色,既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又促使个人和谐发展,既维护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又保障人与自然交融与共存的主体性教育思想,引导受教育者建构坚实、丰富的精神世界,赋予生命以尊严与价值,提高生存境界和质量,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智力基础和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美]梯利.西方哲学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5.
[2][美]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6.
[3][德]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