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法治教育计划范文

小学法治教育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法治教育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法治教育计划

第1篇:小学法治教育计划范文

按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完善在校学生知识结构,使法律知识成为学校的必修课内容,努力形成渐进、科学、合理的法制教育体系,建立和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全方位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以加强在校学生法制教育为重点,努力使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在工作理念上与时俱进,在工作方式手段上实现创新,在规范化、制度化方面有新进展,切实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障和减少小学生的违法和犯罪,实现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具体要求:

一、进一步明确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和其作用。

随着社会上违法犯罪惊人的低龄化,法制教育在德育领域中的必要性显得尤为突出,而学生的违法犯罪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发生的原因涉及学生本人、家庭、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学校教育中是否实施科学的法制教育,家庭各成员是否能对其进行积极的正面领导,社会特别是学生所处社区是否能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都决定着学生对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公德的遵守状况,而在这些诸多影响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因素中,法制教育所能带来的作用是相当巨大的。

通过法制教育,我们可以使学生了解最基本的法律常识,形成初步的法制观念和遵守法律的习惯。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必要的指导,使家庭成员与学校同时进行该方面的教育。通过学生,指导他们进行普法宣传,从而为学生营造一种文明的社会氛围,进行环境教育,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法制教育来实现。

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每一位老师、每一位班主任、辅导员必须充分认识法制教育在学生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扎实有效地展开法制教育,从而有效地限制学生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二、法制教育对象及教育内容。

学校法制教育的主要对象为在校学生,以及学生家长、教育内容为:小学各学科教材中的法制教育素材;《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的内容中也容纳了很多的教育材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各种法律法规的学习以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如《交通法》、《教师法》。

三、教育步骤及方法。

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必须有精细的计划和严密的实施以及规范的过程管理,并配套齐全的制度予以保障。

1、行为规范教育。

本学期我校法制教育可先从《守则》和《规范》为切入口,通过《守则》和《规范》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要求各个学生能记、会背、能对照、会执行,同时利用电视台、广播站、黑板报等宣传阵地进行有关学校课间、午间纪律、就餐纪律、放学纪律等各项规定的宣传,让学生懂得守纪是守法的最基础的环节并自觉遵纪守法。

2、法律常识教育。

对学生进行于之密切相关的有关法律常识的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交通法》、《教师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等。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秘书应该履行的法律义务和责任,自己所拥有的权利。

3、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德的养成教育。

通过法律常识的教育,接下来就可以明确地向学生指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知道法律、法规有法律的约束力和强制力,要学会对自己行为的控制。

4、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

要让学生知道各自的含义。自尊是指自己要尊重自己,不许别人侮辱自己,自己也不必向别人卑躬屈膝;自律是指自己要管好自己;自强是指自己要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态度。

第2篇:小学法治教育计划范文

一、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师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1、继续开展以创建“安全学校”活动。各校要根验收的标准,明确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层层落实责任,动员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到“安全”的活动中。

2、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知识教育。要坚持安全教育与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学校安全文化建设。要充分挖掘文本的安全知识资源,利用学校的各种宣传场所和设备,增强安全意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自我防范安全常识,提高自防自救自护能力。

3、加强安全管理。继续加强学校的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校舍安全、游泳安全、外出活动安全等一系列涉及学校安全工作,做到期初有布置、有计划,期中有检查、有督促,期末有评比、有总结,努力减少和遏制各项安全事故的发生。

4、通过学校宣传栏、广播、家长学校等阵地和学生大会、安全例会、家长会、家访、致家长信等途径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到师生、学生家长和广大人民群众,使学校的安全教育形成校内外强大合力,上下齐抓共管,共筑安全防堤,为学校创造一个安全系数高健康和谐的环境。

二、全面推进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工作。

1、各校要加强学校法制教育,重视整个教师队伍的普法工作,使广大教师在学法、守法、用法等方面都能为人师表。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网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全面推进我校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2、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活动。坚持以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为载体,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制素质,推进依法治教进程。首先,各校要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建制,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施教;其次要以“四民主两公开”为载体,扎实推进学校民主法制建设,深入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三、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维护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创造良好的学习教育环境,是关系到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大问题,也是搞好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内容。各校要定期与不定期对学校及周边治安进行专项整治活动,对学校内部的治安及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的排查,重点排查学校内部安全和治安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是否规范,措施是否得力,教育是否落实,设施是否过关,特别是要对学校内部的重要要害部位(食堂、宿舍、电教室、办公室、财务室等)进行全面的检查。联合相关部门,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改什么问题”的原则,继续加大校园及周边治安整治力度,促使教书育人的环境不断优化,治安秩序保持平稳。

第3篇:小学法治教育计划范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3-0038-02[ZW(N]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高等学校来华留学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G13DB12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蒋晓杰(1978―),女,辽宁丹东人,硕士,沈阳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民俗学。

一、中国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现状

(一)生源数量飞速发展,但生源质量有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来华留学生规模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来华留学生层次却相对较低。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我国高校的教育水平与国际强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的高校既缺少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优势学科,又缺少大师级的师资队伍,无法进入国际学术核心。二是一些高校不重视来华留学生教育,仅将其作为教育国际化的点缀或者是赚钱的工具,对来华留学生实行“宽进宽出”的特殊政策,其结果只能是在留学生的低层次培养上恶性循环,无法吸引高层次的留学生。

(二)缺乏政府主导的长期而明确的国际教育发展战略

目前中国各留学生接收单位依然各自为政,仅仅从自己的眼前利益出发,过于注重留学生教育带来的经济利益,片面强调争夺留学生教育市场,这往往导致恶性竞争,产生严重的内耗。国家教育部虽然强调要做大我国的留学生规模,争取在2020年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生目的国,但是却没有具体而明确的发展战略,对国内各留学生接收单位也没有有力的制约和合理的引导,这必将使我国的“教育出口”后劲儿不足,无法实现持续发展。在国家层面缺乏明确发展战略的环境下,国内相关的各项资源也很难得到整合利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也很不顺畅,无法形成合力。

(三)缺乏统一规范的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各自为政,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中国目前尚没有统一规范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各高校基本上都是参照国内本科教育的教学质量标准自行拟定,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标准,宽严程度各不相同。如在入学标准上,除了获得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的学生有统一的入学标准以外,其他学历生和非学历生的入学标准都是由接收学校自行决定的;来华留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各项考核指标以及毕业标准也都是由各高校自行拟定的。这些做法就导致中国各高校培养的留学生质量良莠不齐,影响了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整体质量。

(四)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存在诸多问题,教师专业水平和国际化思维有待加强

目前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方面,主要以向学生提供课程为主,缺少调查学生需求这一重要环节;在教学评价上,注重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忽略了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日常管理也以集中管理、方便操作为主,忽略学生的利益;在师资上,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英语教学能力的教师严重缺乏,没有能力像其他国家一样普遍开设国际化课程,而且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稍嫌落后,跨文化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不足,无法应对学生跨文化适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五)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监控不到位

目前,我国政府对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监控力度不强,缺少中介机构和新闻媒体的介入,评估标准还不完善,现有评估方式和结果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现状。在一些国际教育发展比较完善的国家,政府会对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进行宏观控制,另外,中介、民间机构、社会舆论会在留学教育质量评估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改善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发展建议

(一)进行课程改革,开设国际化课程,努力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高校应大力开发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如中医、中国文艺、中国建筑、中国文学,或与中国特殊国情有关的经济、管理等专业,为这些专业配备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开设以英语授课的课程,以增强高校在国际教育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快课程改革,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专业体系,开设国际化课程,使得来华留学生所学课程可以互相衔接;构建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学术评价体系,鼓励教师潜心研究,提高中国高校的整体学术质量;创造条件举办或承办国际学术会议,选派专家、教授参加国际性学术交流,力争进入国际学术体系的前沿和核心,提高中国高校的国际影响力,吸引高层次的留学生来华就读。

(二)制定政府主导的可整合各种项目和资源的长期而明确的国际教育发展战略

国家应该明确指出国家利益所在,制定清晰的发展规划,使全社会能正确认识发展国际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各省市、学校、社会团体及政府各部门的积极性。政府应该引导相关单位和部门通力合作,积极利用自身资源保障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把社会各界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发展壮大我国的国际教育事业,使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确保高校整体教育质量

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应该根据不同高校的规模、层次、学科专业等情况,制定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可操作的最低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各高校可在此标准基础上进行适度调整,但是原则是只能向上调整不能向下调整。评估机构要定期考察各高校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在教育教学质量标准方面的达标情况,为政府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四)建立“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师资建设

国家应建立“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爱好配置教育资源,重视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的评价,根据学生的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管理政策;注重对留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避免培养出来的学生良莠不齐;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外语水平;建立国内高校与国际高校间的学术交流和互访机制,提升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科研的国际化水平,增强教师的跨文化意识,以适应新的留学生教育形势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第4篇:小学法治教育计划范文

关键词:教学学术;制度文化;制度变革;组织变革

Teaching quality problems of universit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many schola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t the end of last century. In 1990, Ernest Boyer published the paper named Scholarship Reconsidered. Nowadays,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lso has made certain progress in various countries. But at pres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neither formed a strict system, nor got remarkably progress in practice. Therefore, the author want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al culture change by analyzing the external conditions of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survival.

一、教学质量问题频出,“教学学术”应运而生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济和科技的进步推动美国高等教育大跨步地向前发展,但高校数量上升、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导致高校教学质量问题频出,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1990年,博耶(Boyer)发表的《学术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Scho1arship Reconsidered: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iate)使“教学学术”――这种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知识理想深入人心。尽管当时博耶并没有对教学学术进行严格的概念定和精确的标准,但是博耶认为“理论指导实践固然没错,但是实践也在领导理论。所以,教学最完美的体现应当是研究与实践的二维体。i学术意味着从事原创性研究,而学者需要走出研究, 寻找(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搭建二者之间的桥梁,并把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因而,教授的工作包括:发现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这四方面在功能上既相互独立又相互重叠。

亚里士多德曾说:“教学是有助于理解力的最高级形式。”博耶反对将教学看做是日常例行的、附加的、人人都可以做的事情的观点。首先,教授者必须是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的;其次,教学是专门从事智力工作的专业者所进行的一种行为而并非人人都可驾驭。教学法的步骤是经过深思熟虑计划的结果、是可以持续被检验的同时也是与每一门学科教学直接相关的。所以,高校中教师每周约十小时的教学时间实际是一项相当大负荷的工作,公众对此感到困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并不知晓加固好的教学背后需要教授者勤奋的工作以及从事严谨的研究活动。

博耶之所以将教学与学术联系起来,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教师本体就是教学与学术的共同体。教师不仅是教授者,也是学习者。即教师自身就是“教学相长”的主体,教师应当以自身学识促进教学,同时通过教学进一步反作用于相关研究,不断充盈个体知识和水平。再者,卓越的教师更能建立教授者和被教授者之间的联系,使二者成为知识的共同体,教师积极主动而非被动地进行学术研究,同时引导并鼓励学生成为具有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思考者,使他们能够有能力在今后一直保持学习的能力,这是教学学术这种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知识理想所追求的目标。第二,“有创造力的教学能够保持学术的热情,不断点燃学术的火种。”ii教学要做的不仅只是传递知识信息,更要对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通过阅读、课堂讨论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给出的结论都将有可能为教师开拓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方向。

教学与学术的融合是二者的共同需要,高校不但需要重视教学质量,还要强调学术的地位和尊严,双管齐下、试图使二者统一起来,教学与学术才能得到长足发展,高校才能更好地发挥科研、教学、服务社会等社会功能,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知识理想才能成为现实。

二、 我国高等教育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失宠”,科研为大

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遇到了二战后一度困扰美国高等教育的棘手难题,即政府高调鼓励科研、大规模资助科研项目改变了高校原本注重教学的氛围,由于凭借科研成果可以获得国家的资金支持、提高学者的职称头衔、提升高校在社会中的名望,学术也被等同于科研, 正如博耶说道:“今天我们一谈论‘学术上’,往往指在学院或大学里的学衔和参加科研与著作。”iii这让科研超越教学,一跃成为高校霸主独占鳌头。用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的多少作为评价教师或者高校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不但会形成错误的风向标,迫使高校和教师片面追求科研成果、忽略教学,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滑,还会造成“学术恐慌”,过大的科研和学术压力更会使学术不端、学术造假的行为比比皆是,如此发展下去人类知识就会出现倒退、被削弱甚至消失的危险。

(二)一叶障目,不识风景

中国高校似乎普遍都被“科研学术”这一片树叶遮住了双眼,以至于忽略了教育的风景,抛弃了应该秉持的大学精神。我国高校目前的现状是整齐划一、缺乏特色,从学校校训到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学术目标等都呈现出标准化的“中国特色”。各个高校为了提高自身知名度和社会地位、获得国家补助的科研经费,盲目跟风向研究型院校转变,甚至那些原本招收专科生的职业院校或只够招生本科生而缺乏研究资源的院校都在尽其所能为自己挂上“研究”的头衔。大学或学院都呈现出向上方的一个特定点漂移的趋势,这种单一性的趋势无疑抹杀了各个高校的特色意识,它们唯一共同的愿望就是跻身中国的“211”、“985”院校,成为中国的另一个北大或清华。

三、变中求胜:“教学学术”在高校实施的路径

“教学学术”,无疑是改变中国高校现有问题的一剂良方。尽管博耶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提出了“教学学术”的思想,但是在我国,教学学术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高校缺少有利于教学学术生存的土壤。2009年5月17日,来自美国11所大学的代表作为“教学学术合作”组织的成员在东密歇根大学(Ea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讨论了如何促进教学学术在每个校园中的切实发展,最终得出结论:组织文化的变革刻不容缓。然而想要让“教学学术”在学校组织中找到立足点,成为高校的核心技术或使命并非易事,因为改变在高校中长期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文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种主流文化的最突出特征便是教学与学术的分离,呈现出纯教学或纯学术的态势。为了避免教学学术昙花一现的命运,我国高校应当从自身的文化变革入手,为教学学术提供有利的土壤,为其探索出一条可行的发展路径。

(一) 以法正名,增加教学学术的价值

“一个组织对一项运动的文化支持程度与这项运动的合法性相关。”iv笔者认为,一项运动的开展得到该组织成员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固然重要,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项运动是否能有长远的的健康发展。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立法的形式确保教学学术的地位,是稳定教学学术根基、使教学学术扎根高校、名正言顺跻身高校技术核心的第一步。换言之,法律保障是基础,只有借“法”之名义为其正名,教学学术才有发展可言。此外,立法分为国家层面和学校层面。因此,国家也应当积极为教学学术在高校中的实施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为高校各自的法律法规提供方向和依据。总之,教学学术的成功与否的第一步关键在于其合法地位,不在校园中给予教学学术一定的合法地位和价值所在,这项运动将徒劳无货。

(二) 推进教学学术的三大要素

明确了教学学术的价值,借助法律确保其合法性之后,要考虑的便是人的因素,即使组织成员更加热情地投入该项运动的开展,主要从以下三个要素入手:

(1) 领导者:

机构的文化变革是漫长的。因此在整个过程中,组织文化模型变革的关键机制之一便是领导的角色。“组织中的领导有机会去塑造一系列的信仰和行为供组织成员争相效仿”。v前提是这一系列的信仰和行为可以让组织成员意识到教学学术的价值并认可领导者的执行力。领导者需凭其领导才能通过向教学学术提供相应的资源或者借组织中的官方陈述对教学学术给予认可的方式来鼓励组织文化变革。

(2) 变革人

变革人(个人或个人群体)在组织当中缺乏领导者的影响力,不拥有决策最终的决定权,但他们必须具备大量实质性的专业技能,这是领导者所不具备的。变革人必须有强烈的意愿比任何人都希望组织文化变革的发生并发挥专业技能促使这种变革。

(3) 中间人:促进者

除了变革人之外,机制变革还需要在领导者和变革人之间起桥梁作用的中间人,他们必须充分掌握双方的具体情况得到双方共同信任从而促使这种变革的顺利进行。

从以上三个有关“人”的要素中也可以看出,要想使教学学术切实可行,组织在人员设置上应以“权力分离、中间调节”为原则,明确分工、各尽其用、集思广益、适当民主。

(三) 高校反思:明确自身办学方向和学术定位

不同类型的大学在办学方向和学术目标方面应有所不同,不能整齐划一或一味追求所谓的学术成果。高校首先需要对自身定位有清晰认识,再以此为基础明确办学方向和学术定位,根据自身属性科学调整教学和学术的比例,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例如,我国职业院校的定位就是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因此,这一类院校应当充分注重教学,将教学放在办学的第一位,适当以教学结合学术,突显职业院校的特色,使教学学术都得到充分发展,而不是盲目追求学术、片面以学术作为评价机制。我国综合性大学数量较多,教学与学术的比例不能一概而论。有些综合性大学科研优势明显,有些则以特色教学成为一枝独秀。此类大学更应清楚自身优势,以科研为重的就向研究型方向迈进,而以教学为重的则应重点关注教学的质量和创新。

综上所述,教学学术要想从理论层面进入到实际层面,可以以机构组织文化的变革作为切入点,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育者们共同求索。(作者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Ernest L. Boyer.Scholarship Reconsidered: 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iate [M].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0.

[2]Sarah M. Ginsberg .Jeffrey L. Bernstein. Growing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institutional culture change[P]. Journal of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Vol. 11, No. 1, January 2011, pp. 1 C 12.

[3]侯定凯.博耶报告20年:教学学术的制度化进程[J].复旦教育论坛,2010,Vol8,No6:31-37.

[4]李海玉.论博耶对美国高校学术的反思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借鉴意义[J].焦作大学学报,2013,12(4):97-99.

[5]庆年.教学之为学术申[J].复旦教育论坛2012,Vol10,No4.

注解:

①Ernest L. Boyer .Scholarship Reconsidered: 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iate [M]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0:16.

②Ernest L. Boyer .Scholarship Reconsidered: 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iate [M]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0:24.

③吕达,周满生.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资料(美国卷.第三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7.

第5篇:小学法治教育计划范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设计与开发 地方院校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6-0042-03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融合了地理学、测绘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知识,是一门交叉学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高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展现了超凡的学科融合能力,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迅速提升。到目前为止,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应用在国土、测绘、气象、地震、林业、军事、水利、环境、交通、环保等领域,全社会对GIS专业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1]据统计,全国共有350多所高等学校近800个专业开设地理信息系统课程。[2]矢量化与建库、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GIS软件开发与系统管理分别是GIS工作人员应具备的三个层次技能。GIS软件开发是GIS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占GIS从业人员的32.01%。[3]各高校GIS专业越来越重视学生GIS开发能力培养。[4]地方院校GIS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GIS设计与开发以行业结合应用型为主。故地方院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GIS设计与开发课程以培养学生从事GIS应用项目设计与开发能力为目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地方院校受生源、基础设施以及师资条件等影响,GIS设计与应用教学效果普遍不尽如人意。GIS设计与开发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行业设计与开发经验,同时需要丰富多彩的实例演示,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GIS设计与开发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具备一定的数学和计算机功底。地方院校特别是地方师范类院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女性比例较高,其计算机基础和数学功底相对薄弱。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GIS设计与开发教学内容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GIS设计与开发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一、GIS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目前以组件式开发为主流。[5]通过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提供的可视化开发组件,可以快速便捷地搭建自己的GIS应用程序,嵌入常见地理信息系统功能,为进一步与应用行业融合提供接口。目前,各高校GIS设计与开发大都采用组件开发,且一般选用ArcGis,SuperMap,Mapgis,Mapinfo的二次开发平台。

GIS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具有如下特征:1.实践性强。GIS设计与开发以应用开发为主,需要依靠大量项目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学科交叉性强。本课程融合了计算机科学、数学学科和具体应用行业学科知识,学科交叉性强,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软件开发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很好地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融入行业应用当中。3.教学方式灵活。GIS设计与开发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课程,传统的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课程教学需要。GIS设计与开发常采用项目教学法[6]、分组教学法等,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趣味性、能动性。因此,GIS设计与开发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知识,而在于实践教学。[7]以实践操作深化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在不断掌握软件开发技能的同时,完成理论知识的顿悟。

二、GIS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优化模式探讨

(一)强化GIS设计与开发课程群设计

GIS设计与开发是GIS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需要配套一系列课程构建GIS设计与开发课程群来辅助教学。其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2.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差异;3.坚持知识、能力、素养协调发展与综合提高原则[8];4.注重系统性和完整性;5.以需求为导向,坚持课程可调整性原则。

基于当前对GIS设计与开发人才的需求以及地方院校课程设计情况,GIS设计与开发课程群应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概论、数据结构与算法、GIS算法与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软件设计模式、计算机图形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工程、GIS软件开发、WebGis开发等课程,囊括了GIS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所需的大部分知识,全面反映了“概念―原理―方法―操作―应用”五位一体的特征。

(二)多模式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目前,大部分GIS课程理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且实验教学过程多采用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模式,即由教师进行程序演示与操作,再由学生进行模仿或根据实验指导书编程重现。在此模仿过程中,学生往往更多的关注了代码的书写,而未能主动思考,不能激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大大降低了程序运行成果所获得实践成功的成就感。因此,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GIS软件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架构示意图

项目示范型。以教师科研成果作为典型案例,从项目的背景、需求、设计、编码、测试进行分析、讲解、示范以及实践,将学生带入学科前沿和具体工程实践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展现“读、想、练、用”的教学要素。

团队协作型。GIS设计与开发设计项目过程复杂,涉及面广,需要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达到最大工作效率。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根据教学知识点假设项目背景拟定题目,教师担任指导,由学生分组自学、协作完成教学工作。小组中一人负责问题分析,担任项目甲方,负责提出需求;一人负责与甲方沟通,建立规范化需求清单;两人负责系统设计与系统原型快速构建;一人负责项目测试;建立系统设计之后,全组分工协作完成系统开发工作。

开发竞赛型。GIS开发大赛注重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选题、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到最后的测试,周期长、任务多样、难点多,能锻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并磨炼学生意志,非常接近工作状态,能使学生尽早接受社会竞争。目前,除ESRI和SuperMap每年均会举办一次全国性GIS大赛外,很多高校会举办一些校内竞赛,其中GIS设计与开发均是其重要的竞赛项目,这为GIS设计与开发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教学平台。

校企合作型。通过与相关GIS软件公司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具体的项目,为学生提供进入社会和接触实际项目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在辅助完成项目的同时,熟悉项目流程、认清重点和难点、提升开发技能等。同时加强校企技术交流,邀请企业技术总监、项目经理举办不同类型的专题讲座,增强学生项目阅读能力。

软件测试型。通过对GIS系统进行黑白盒测试,发现GIS设计与开发中的关键点、难点以及常见Bug分布情况,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并提升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避免自己在设计与开发过程中犯同类错误。

就业引导型。按照学生兴趣爱好以及就业意向进行应用行业分组,与相关行业企业、协会、就业指导中心建立联系,举办企业专题、行业发展前沿、就业指导等讲座以及到企业中参观学习业务流程、观摩企业成果,扩展学生学术视野与知识面,了解业界动态,建立行业发展与GIS应用交集,缩短学生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距离。

(三)围绕课程群打造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对教学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是学科建设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性资源。GIS设计与应用课程群学科交叉广泛,知识增长点众多,发展迅速,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扩展学科领域和提升知识结构,以优化与提升整个教学团队。地方院校多数将学校定位为“教学为主型”,教研仅限同门或相似课程教师间的交流,根本谈不上团队建设。[9]众多实践表明,科学研究是团队建设的核心与抓手。科学研究可以以项目为纽带团结各层次、各学科人才,凸显学科带头人与技术骨干的作用,能形成良好的传帮带氛围,建立以点带面形成合力的局面。在项目资助与带动下,才能实现学科交叉融合、知识结构更新、人才交流,才能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校教学与研究,形成良性的“引进、培养、锻炼”长效发展机制。因此,可以有针对性的凝练研究方向,覆盖GIS设计与开发课程群,在科学研究中建立教学团队。

三、结语

GIS设计与开发能力很大程度决定了GIS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是GIS专业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GIS设计与开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能力的培养需要综合性、系统性、多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系支撑。从GIS设计与开发课程群设计以及围绕课程群打造教学团队、多模式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可丰富GIS设计与开发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获取转变,优化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GIS设计与开发教学质量优化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与总结,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促进教学质量稳固提升。

[ 注 释 ]

[1] 边馥苓.我国高等GIS教育:问题、创新与发展[J].地理信息世界,2007(2).

[2] 董隽.高等综合院校地理信息系统教学问题探讨[J].林区教学,2009(1).

[3] 赵银军.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人才培养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1).

[4] 蔡菲,孙英君,单宝艳等.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GIS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J].测绘通报,2008(6).

[5] 钟广锐.基于SuperMap Objects的“GIS设计与开发”课程实验设计[J].地理空间信息,2007(2).

[6] 黄猛,李攀.项目教学法在地里信息系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时代教育,2012(5).

[7] 赵冠伟.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质量优化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1(4).

第6篇:小学法治教育计划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技能包模块化实施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社会需要大量既熟悉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笔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技能包模块化教学模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应用的迅速普及,计算机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社会对人才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应用技能是学生职业能力中的第一个重要的基础技能。教师不妨通过对专业岗位与计算机基础专项能力进行分析,可以将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划分为如下六个技能模块:

第一模块: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包括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社会、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数据间的相互转换、计算机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理论课:实践课=1:1。

第二模块:计算机系统操作。以Windows XP为例:包括操作系统简介、Windows XP基本操作、Windows XP的文件管理、Windows XP的磁盘管理、Windows XP控制面板、Windows XP的附件、Windows XP的中文输入方法。理论课:实践课=1:1。

第三模块:Office 办公软件。重点是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Access据专业而定。理论课:实践课=1:2。

第四模块:Internet网络基础。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基础知识与应用(IP地址概念;连接Interne;Internet基本操作、浏览、下载、上传;收发电子邮件)。理论课:实践课=1:1。

第五模块:计算机系统安全。包括计算机病毒,防火墙技术,常用防、杀毒软件的使用。理论课:实践课=1:1。

第六模块: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包括压缩软件WinRAR和WinZip、看图软件ACDSee、抓图软件HyperSnap-DX、播放软件、电子书阅读软件。理论课:实践课=1:1。

二、精心实施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举一反三和自学的能力,尤其是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我评价。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引导、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身个性的学习计划;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教师对学生起示范作用,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评定。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效率,我们要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⒈采取一体化、分层次教学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六个模块的教学中,要实行集中学习、一体化教学。教师上课时要少讲理论多传授操作技能,增加与学生相处的时间,便于对学生分层次教学;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有的放矢的辅导,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⒉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

合作学习教学法是教师依据学生的爱好、能力、所具备的知识等相关因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分成4-6组,每组5~6人,并让技能较好的同学担任组长。在平时授课和实训过程中有意识地安排相关学习任务,让各组之间展开竞争,让同学们在竞争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实验内容,按时完成实验,在学生上机时,教师应对各小组进行指导,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要细心观察学生的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有代表性的问题要统一讲解。小组成员之间彼此相互合作、相互激励,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可以充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⒊采用典型案例教学法

我们应选择具有典型性、最好能举一反三的例子,达到提高理论知识的教学效果。平时普通的教学过程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所以我们在筛选案例时应挑选与所教授班级学生的基础相适应、同时在示例中保留少量基础性和扩展性的内容。让整个示例的知识点内容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技能模块精心设计一个个典型的计算机“任务”,在“任务”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面对一个综合性的计算机操作时,学生可能感觉到无从下手,但是通过教师的“任务分解”,将一个大的任务层层分解为小的基本操作,然后学生再进行逐步的学习和任务的实现,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把每个技能模块设计一个或者几个大任务,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合适的小任务。例如:学习“第三模块:Office 办公软件”时,将“Office办公软件”分为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三大任务。以“Word文字处理”任务设计为例:要求每一位同学编制一份精美的自我简介。此任务中隐含的技能要点如下:①Word的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②设置字体、字号、段落排版;③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④Word的图形功能;⑤Word的表格功能。把这5个技能要点隐含在5个小任务中,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收获一个技能要点,多个技能要点就形成了一个技能包。

⒌采用先实践后理论的模式

曾有部分教师认为,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深奥莫测,对他们以后用处不大,而不重视理论部分的讲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固然重要,但是缺乏计算机基础理论,必然会影响学生计算机文化素质的形成以及其他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通过全方位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学校开设该课的真正目的。比如:学习“第一模块: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为了使理论知识便于理解,可以先将计算机硬件系统放在最前,甚至可以第一堂课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一边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硬件,一边演示组装计算机,学生动手跟随操作,在实践中体验技能,产生学习兴趣;然后,教师精简地传授必要的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这样,既满足了学生早日学以致用的需求,又能避免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枯燥的理论知识打压,而且学生在实际操作和直观认知的基础上学习理论也可事半功倍。

⒍做好该课程的考核工作,处理好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关系

这就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认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进行正常的教学和考核,通过多种方法检查学生的技能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上课出勤情况及参加课程实践等各种分数的累加可占总成绩的30%;平时的上机实验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40%;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可在期末安排笔试考试,这部分占总成绩的30%。针对计算机等级考试,可实行教考分离,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等级考试是面向社会的,且在进行上机考试时考生随机抽取题目的难易程度有时相差甚远,所以不能按等级考试的要求来教学,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和等级考试的内容不能完全等同起来。如果学生自身有参加等级考试的要求,教师可适当增加一些课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考前指导并上机强化练习,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课程教学中,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技能包模块化教学,使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学习者”转化成一个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探究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实践每个模块的环节中收获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逐步具备各模块的技能包,能真正利用计算机技术独立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成为傲立信息化社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⒈孙丽萍: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的讨论[J],科技信息,2009(02)

第7篇:小学法治教育计划范文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完善组织机构,工作有保障。落实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法治建设领导机制,初步实现了“组织建设规范化、工作职责标准化、目标任务项目化、主攻重点责任化”,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新突破、新成效。街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年初在我街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部署会上,街党委书记进行了工作强调与要求,制定了全年工作计划。提供组织保障,成立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工作,研究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有效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更好更快发展。同时,街党委办事处与机关各部门、各社区签订法治工作目标考核责任状,实行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严格实行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年底对照清单验收的方式,很抓落实,切实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二)增强执法效能力度,切实规范行政行为。

严格依法行政考核,重点把是否依法决策、是否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是否法实施行政管理、是否依法履行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职责、是否依法处理社会矛盾和纠纷等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全面提高行政执法水平。聘请北京亚欧雍文()律师事务所担任本街法律顾问。健全完善台账管理机制、督导推进机制、公益普法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严格落实普法责任清单和销号管理。我街在日常工作中,严格履行执法程序,树立执法权威。加大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规划建设、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劳动保障、城市管理等重点领域违法行为的关注、查处和打击力度,特别是打击“两违”和城南周边打击非法“”码报取得明显成效。

(三)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干部业务能力。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建设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服务社会水平,带头学法用法,提高自身法律素质。一是全面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学法守法制度。深化公务员学法制度,把法治建设有关知识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和机关干部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全体机关工作人员中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工作,在进行法治教育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重点,把反腐倡廉教育和法治教育作为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的重点培训内容,不断提高法律素质。我们依照《宪法学习读本》、《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读本》、《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民法典》等内容举办法律学习讲座12次,全面提高了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水平。二是积极落实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制度,积极征订普法教材、报名参加普法考试,做到教材人手一份,组织参加每年度的法律知识考试,参考率为100%,通过率为100%。

(四)加强法治宣传,提高普法惠民实效。

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原则,加大普法宣传,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在全街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一是组织街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综治办、办、安全办、卫健办、派出所、等部门开展大型宣传专题活动12次,进行扫黑除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反、道路交通安全、禁毒禁赌、妇女权益保护等法律法规条例宣传,通过现场展板、宣传栏、入户宣传等形式累计发放各类法治宣传资料2000余份,现场接受咨询服务达1800余人次。同时充分借助各社区中的可利用资源,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在全街社区中设立法治宣传栏,向社区居民群众宣传法律常识,定期到社区开展法律咨询,增强社区居民的法治观念,形成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良好社会围。二是进一步抓好青少年学法,全面推进青少年法律素质教育。青少年学法,是普法工作的重点任务。坚持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努力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守法意识。小学聘请了法律顾间,举办法治讲座12次,做到了学校法治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重点把《宪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学生伤害事故赔偿条例》等法律法规学习列入学校的必修课。

(五)建设在末梢,抓好民主法治社区建设。抓好“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在各社区建立民主法治社区工作领导小组,突出重点,严格按照《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开展社区各项工作,同时,结合我街社区实际制定了《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职责》、《居民代表会议制度》、《社区公约》等规章制度。完善网格建设,经常性组织社区党员、干部群众等开展群防群治,参与治安巡逻等志愿服务活动,确保了社区治安稳定。全面依法做好社区民主公开制度,定期召开民主协商会议,协商讨论社区各项事宜。

(六)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法治。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落实工作责任。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大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力度。依托政务服务网,切实做好部门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权力清单事项的全面公开和及时更新工作。进一步加强依申请公开工作,规范和完善内部办理、对外答复机制。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依法履行报告、通报职责。自觉接受司法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积极回应社会诉求和反映。强化部门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和流程控制,实现行政权力行使各环节的相互制约。

二、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因机关工作人员法律知识面不广,缺少法律专业人员,人员法律知识学习不够,个体存在差异,导致普法力度不够,解决问题还存在畏首畏尾的情况,缺乏主动性。今后工作中还需多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依法办事,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合理调整法治机构人员配置,加强全体机关干部社区干部的学习,开展依法行政工作教育培训,加大工作考核力度,使依法行政工作形成完善的工作体制,为街道建设法治政府提供充分的组织保障。

第8篇:小学法治教育计划范文

二、目标任务

1、做好控辍保学工作。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残疾儿童入学率、学前1年受教育率均达100%。

2、全力做好“316工程”。力争督导评估达合格以上水平。

3、强化学校管理,走规范化办学之路。不断完善常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的落实。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执教。加强安全教育力度,落实安全责任,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一是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让教师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全局,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进一步促进学校工作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二是教务处牵头,以校本教研为阵地,以信息技术培训为重点,提高教师远程教育设备的应用能力和驾驭课堂教育的能力。

5、进一步提高对“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思想认识,全面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力争90%以上的科目成绩进入全县同级同类前10名,40%以上的科目成绩进入全县同级同类前5名。

6、加强校园建设。一是抢抓国家“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大力改善校舍条件。二是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提升办学品位。

三、主要工作和方法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认真贯彻教育厅“师德八不准”、县局的“五条禁令”和“八要八不要”。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推进以德执教,以法治教,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断完善师德考评办法,定期考评师德建设情况,利用行风评议和党员民主评议开展师德师风自查自纠活动。通过开展“师德讲座”、“师德知识竞赛”等活动来促进师德建设上水平。注重培养教师的服务意识、为人师表意识、廉洁从教意识、教学质量意识、团队凝聚意识。真正打造一支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

2、加强学生德育工作,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本学年以少先队大队部为龙头,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文明学生”、“优秀班集体”、“优秀宿舍”评选活动。切实抓好纪律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开展少先队活动并将德育融入活动之中。同时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和集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切实做好学困生、心理障碍学生的思想工作,积极探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融合的新方法,组织教师研究新形势下的家校交流方式,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

3、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教务处要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入手,切实改进教学常规工作,转变课堂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不断完善《常规教学管理细则》,成立常规教学检查工作小组,加强检查监督力度,为绩效工资的落实奠定基础。对教师的常规考核要实现制度化、科学化、精细化、人文化,要体现实效性、公平性、连续性,增加透明度,做到规范、有序、高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每一名教师扎扎实实做好的本职工作。

4、狠抓教学质量。教学成绩是上级主管部门考核我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影响社会与家庭对学校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上学年,教学成绩略有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直接影响了学校的上等晋级,本年度要进一步强化“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意识,教务处要制定出具体的抓质量的措施和考核评比办法,进一步营造“齐抓共管、团结拼搏”的教学氛围,学校将把质量作为今后绩效工资兑现,评优选模、晋级,岗位聘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同时也是考核教务处的重要依据。

5、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一是抓好“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工作,45岁以下的教师全部参加培训。二是派人参加市上组织的现代教育能力培训,在学校开展全员培训,以此推动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在学校的全面运用。二要继续提高教师的基本技能,仍从提高“三字一画”和“计算机的初步知识”入手,教务处要将任务根据教师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分层次具体细化到人,每学期末进行考核。三是教务处要挖掘校本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骨干力量的引领作用,开展课堂研讨、专题讲座、赛教等校本培训活动。四是落实校本教研,每个教研组要以研究课题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课例(研究课、示范课、随堂听课等)为载体,切实提高每位教师的教研能力。积极倡导教师将理论学习与自己的教育行为结合,确定研究课题,努力开展校本研究活动。五是研究制订远程教育设备运用管理考核办法,提高远程教育设备的课堂使用率,要用出特色、用出实效。

6、加强体育、卫生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是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不断提高体育课的水平,体育教师要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系统科学的安排体育教学。把上好体育课和两操、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抓好体育达标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大队部开展经常性的学生体育活动,要认真组织好每年的运动会;二要加强卫生教育,制定健康教育计划。要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进一步提高学生卫生意识,由总务处组织对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工会要完善卫生管理制度,加大卫生监督检查力度,开展卫生评比活动,实行日检查周评比。认真做好常见病防治和传染病预防的宣传教育,定期请卫生部门的人员进行卫生知识讲座,加强学校饮食卫生的安全管理,防止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三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根据《健康教育读本》为依托,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为出发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共2页,当前第1页1

7、加强少先队建设,培养队干部能力。少先队工作要依据学校计划,制订详实的队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校园文化生活,要认真组织好运动会、“庆元旦”、“庆六一”等活动,有针对性的安排好大队活动,办好“红领巾广播室”,选好播音员,组织还播音材料,建好播音记录。落实好升旗、国旗下的讲话等常规工作。探索“当家中队”自我管理模式,开展少先队员自查纪律、自查卫生、自查标志佩带、自查作业、自查出勤的自主管理活动。指导开展好“兴趣小组”活动,把少先队工作做出特色,使少先队工作真正成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8、强化法制、安全教育,确保学校稳定。一是全体教职员工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做好维护学校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安全保障制度,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做到各司其职,责任落实到人。加强监督检查,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学校各班安全状况进行检查,消除不安全隐患。要重视和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协助派出所严厉打击扰乱学校治安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学校周边的治安秩序,保证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二要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全体师生学法,定期举办法制讲座,促使师生人人知法、守法、护法、用法,不断提高师生的法律素质,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治学奠定基础。

9、加强后勤工作,服务教育教学。一是加强寄宿生管理。各宿舍实行专人管理,总务处要同各宿舍管理员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落实管理责任,各宿舍管理员要认真做好寄宿生的服务工作,对寄宿生学习、生活要给予父母般的关爱,特别要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使每位寄宿生感受家一般的温暖。二要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规范食堂管理,要进一步完善食堂管理制度和跟餐制度,从业人员要规范操作,热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师生用餐的卫生安全。三是做好财务管理,合理预算,合理支出,定期公布经费使用情况。四是不断完善校务公开制度。认真做好校务公开工作,让教师知校情、参校事、议校政,为办好学校出谋献策,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五是进一步加强学校财产管理,完善管理体系,做到室室有人管、物物有人管,建立物产保管使用责任制度,尤其是一些教学损耗品的领用、登记与核销,消除浪费现象,使财尽其效,物尽其用。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立足学校发展作好规划和设计,筹措资金,精心设计,严密组织,有计划的改善教师办公、生活条件等,常规做好校舍的维护与修缮工作。调动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10、做好工会工作。工会要及时了解教职工的思想动态,了解教师的困难,及时反馈到学校,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定期召开教代会,讨论学校的规划和重大事项。创造性的做好卫生监督工作,定期开展工会活动,增进教师的凝聚力。

11、继续加强对外宣传工作。一是成立通讯报道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制定考核办法,加大奖惩力度。二要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塑造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兄弟学校、社会、家长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12、认真做好“316工程”。学校将认真学习《岚皋县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实施方案》和《陕西省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小学指标体系》,成立领导机构,领会精神实质,把握工作重点,理清工作思路,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做好对照检查,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促进学校发展。

13、抓好“校舍安全工程”,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品位。一是做好建设项目的争取工作,力争综合楼、学生公寓、教师周转房等项目开工建设。二是合理规划校园建设,做好美化绿化工作,特别是要提高文化建设内涵,彰显校园特色,打造校园亮点。

14、积极协调学校与教育局、与地方党政的关系,协调村组之间的关系,争取更大的支持,努力为学校的发展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第9篇:小学法治教育计划范文

一、强化组织领导,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理进程

建立健全了普法、学法制度,我街道在上半年开展了街道干部学法活动,经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定。提高了依法决策和依法管理的能力,增强了搞好法治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夯实了依法治理基础。

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全街普法工作落实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和服务。采取街头宣传、法制讲座、标语、普法培训等灵活有效的形式,广泛开展社会治安、婚姻家庭、计划生育、义务教育、土地管理、拆迁安置等与群众自身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教育,开创了上下联动,互相呼应,丰富生动的法制宣传教育新局面,进一步提高普法宣传效果。

街道各级领导干部学习了《刑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五五”普法读本剩余内容及其它法律法规知识。在八月份还组织了机关干部的普法学习考试。考试合格率达100%。街道党工委中心组开展了专题学法讲座,有效提高了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我们还征订了《物权法》读本,为下一步的学习做了准备。

广泛开展“法律进社区”等“六进”活动。为进一步推动街道居民学法活动的开展,我们在社区广泛开展了《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条例》、禁毒、反警示教育等法律宣传活动。“三八”节期间,我们组织开展了妇女维权知识讲座、法律咨询和创建社区“家庭零暴力”活动。3月7日下午,街道在太平村社区举办了创建“家庭零暴力”讲座,讲解了什么是家庭暴力、为什么会产生家庭暴力、如何在家庭暴力面前保护自己以及制裁家庭暴力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并就大家在工作中的实际需求讲解了与女性生活密切相关的劳动就业、劳动保护、家庭纠纷、婚姻等相关法律知识,还现场对代表们的一些现实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解答,进一步提高了妇女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意识,受到了广大妇女的好评。活动现场发放宣传材料1800多份,张挂展牌20块,为300多名妇女群众提供了咨询帮助,实实在在为相对弱势的妇女群体办实事、办好事,在妇女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各社区、各单位也积极通过板报、宣传栏、座谈会、专题讲座、法律咨询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5月31日,街道司法所、关工委、妇联、计生办、团工委联合组织开展了“弘扬‘四自’精神,共创文明社区”社区行活动,我们在燕华花园社区举办了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等法律咨询宣传活动,为160多人免费提供法律咨询,配发宣传资料700多份,受教育者达1200多人,悬挂展板20多块,解答了社区群众在房屋产权纠纷、赡养、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家庭暴力、劳动工伤、妇女、青少年维权等问题,效果良好。根据区司法局部署和今年普法的要求,我们深入开展对基层普法的“六进”活动,共完成普法教育32场,辖区内18209人受教育,发放资料21712份,咨询3857人。

着力开展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活动。为了进一步加大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力度,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教育效果。年初,街道制定了青少年法律学校活动教育计划,根据计划内容,我们主要进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反法制警示教育,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坚定理想道德信念。开展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案例分析会和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并结合暑期特点,举办家长法制教育培训班,并建立健全了相关工作制度。我们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组织中小学生看法治教育片和军营一日游活动,举办了56期法制讲座,辖区2783人次受到了教育,学生上课覆盖率达98%。同时我们还大力加强在校学生法制教育,配备了8名法制副校长,并按照要求完成教育任务。在学校开展了青少年法制信箱工作,全年开箱94次,收到学生来信930件,解答学生提出问题892次。学生法律意识有了明显增强,辖区无青少年违法犯罪,受到了社区、学校、家长的欢迎和好评。7月21日,由市文化局、区禁毒办、区治安大队、xx派出所和街道综合治理办公室、司法所共同组织在“别样年华”歌舞厅进行了主题为“珍爱生命,关爱自己,杜绝娱乐场所黄、赌、毒”的法律宣传。

二、以创建平安街道,促进社会稳定。

以加强平安创建工作建设为载体,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抓手,不断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坚持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法律保障。

(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紧紧围绕办事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作用,努力做好排查社会不安定因素和调处社会矛盾纠纷工作,及时掌握动态,积极预防矛盾纠纷的激化,充分发挥调委会在调处矛盾、纠纷中的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素质高、能力强、威望高的人员充实到调解组织,不断提高调委会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调解质量。并通过会议组织各类培训活动,为调委会成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熟练掌握调解技巧,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工作组织网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大调解”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每月进行排查疏理,出现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全部得到妥善化解和处理。通过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努力提高人民调解员的调解技能和水平,主动、及时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做到对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处、早解决。

2007年全街道共调解各类纠纷226起,调解成功226起。调处率、调解成功率都达到100%。我街道幕府山庄社区调委会还被评为江苏省“人民优秀调解委员会”。

(二)切实加强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为提高对刑满释放人员的管理和控制力,我们采取灵活多样的帮教方式,确保安置帮教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全街道2007年刑满释放人员13人,对所有刑满释放人员全部建立了个人档案,并确定了具体的帮教人实施帮教,完善刑满释放人员年度帮教考察记录。对外出打工的刑满释放人员,采用书信、电话等形式落实帮教考察。社区矫正工作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抓好这项工作,对于促进地方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7年全街道累计接收57名社区矫正对象,现已解除矫正27名,有30名在矫正,无一名重新犯罪,矫正秩序持续稳定。建立健全了监管安全责任制,确保对社区服刑人员监督到位、管理到位。拓展了公益劳动的形式和组织方式,提高了个案矫正的效果。矫正工作档案和服刑人员档案全部规范化,做到档案齐全、标准统一。全面强化了帮教组织机构建设,严格落实“一对一”帮教小组,选聘政治素质较高、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帮教小组成员,切实发挥基层帮教组织的作用。紧抓社区矫正的重点环节,规范“接收”、“解矫”程序,落实矫正对象分类帮教,教育专题化和改造人性化,监管考核分级等,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确保了全年不出现重新犯罪。

(三)认真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地区稳定

突出重点,搞好服务保障。今年,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在全街范围内组织“双拆”,任务繁重,点多面广,涉及户较多。为了确保地区稳定,根据街道统一安排,由司法所牵头组织街道机关各科、室深入社区,宣传新拆迁政策,明确“双拆”范围和标准,消除群众疑虑,争取广大群众对这项工作的支持,经过思想发动、组织协调、宣传政策、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顺利完成了拆迁任务。9月份,吉祥村社区陆家洼地段及幕燕风景区拆迁,工程的进展直接影响任务的完成。街道本着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思想,专门组织了司法所、办、城建科、农副科、经济科等工作人员深入社区第一线,上门做老百姓思想工作,了解可能发生纠纷矛盾的重点人和重点户,加强对社区工作的指导,通过宣传政策做思想工作,到10月底工程基本顺利完成。

强化措施,认真做好排查凋处工作。按照上级关于加强“两会”、“两节”期间的社会稳定工作会议部署和有关文件精神,街道在全街范围内组织力量做好集中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分类调处各类纠纷,重点防范社区矫正对象、安置帮教人员中的重点人头,集中排查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学区划分、农民撤队等纠纷。为了确保“四会一节”期间的社会稳定,9月份,我们在全街范围内组织进行了社会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集中排查,坚持边排查边调处,认真疏理,切实做好集中排查调处工作,认真仔细地反复查找出可能影响地区稳定的不安定因素,真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努力把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重复上访矛盾控制在源头,化解在基层,为十七大的顺利召开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载止目前,街道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共调解社会矛盾纠纷19起,调处率100%,成功率100%,劝阻群体性上访15起215人次。没有因调处不当或者措施不力而引发的“民转刑”案件。

(四)进一步规范法律服务,建立健全了对法律服务人员的监督、处罚机制。法律服务所全部实行统一收案、统一收费,财务手续齐全,并实行风险告知、首次接待、事中联络和事后回访制度。截止目前,法律服务所共为企事业单位担任法律顾问12家,案件41件,非诉讼案件6件,解答法律咨询240人次,写作法律文书65件,参与司法行政37次,为全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服务。与此同时,加强对法律服务人员的投诉查处工作,对群众投诉法律服务人员的问题,我们制定了工作制度,并由专人接待,登记在专门的投诉登记簿上。对每一起投诉,我们认真调查取证,做好认定和处理,并及时反馈给投诉人。街道法律服务工作者规范执业,无违法违纪和违反职业道德行为。

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突出问题。认真贯彻《栖霞区对困难群众实行法律援助的实施办法》,按照“应援尽援,尽援优援”的原则,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让法律援助取信于民,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开展了法律援助宣传月活动,积极宣传148法律援助知识和《法律援助条例》等法律法规。全年为部分“双失双下”困难职工家庭和“低保”线以下的残疾人家庭发放法律援助爱心卡29张,切实解决了这些弱势群体的实际问题。法律援助人员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负责的工作态度,认真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6件,开展送法进社区12场次,使法律援助这一民心工程取得明显实效,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普法工作资金缺乏,普法宣传工作须进一步加强。

(二)、个别社区调委会业务水平急待提高,未能起到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三)、两劳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须进一步加强。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xx司法所将针对存在的问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十七大精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统揽全局,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及切实搞好自身建设为保障,努力提高队伍素质,增强工作力度,进一步发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四、2008年度工作要点

一以党的十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继续推进法治创建工作,抓好“五五”普法教育,并探索将普法教育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三、践行“三个代表”,发挥大调解中心的优势,积极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真正构筑起“第一道防线”。

四、加大安置帮教工作的力度,努力消除各种重新违法犯罪隐患。

五、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切实帮助困难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