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名画向日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众多油画,我只热衷于梵高的《向日葵》,1888年2月,已35岁的梵高从巴黎来到阿尔,来到这座法国南部小城寻找他的阳光,他的麦田,他的向日葵……梵高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这幅是其中最着名的,现藏于伦敦国家画廊。它就是被誉为世界最名贵的的二十幅画之一的《向日葵》。梵高作画时,怀着极狂热的冲动,追逐着猛烈的即兴而作,这幅流芳百世的《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梵·高笔下的向日葵,是那样艳丽,华美,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画面上朵朵葵花夸张的形体和激情四射的色彩,使人头晕目眩。看似粗糙,实则细腻,每一个笔触都运用的恰到好处。有人说这是“梵高的向日葵”,因为那是他内心火热感情的写照,是他精神力量的外露。
《向日葵》中的瓣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明亮,有的阴暗,有的含苞欲放,有的争奇斗艳,花蕊画得火红火红,就像一团炽热的火球;黄色的花瓣就像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般.画家用奔放不羁、大胆泼辣的笔触,仿佛使其中的每一朵向日葵都获得了强烈的生命力,这一朵朵普通的向日葵在着名画家梵高手中却如此的活灵活现,就像在电影院里看3D电影似的,给人产生幻觉,在这里你用“栩栩如生”来描绘这些向日葵,已经显得软弱和浅薄,因为那火焰般的向日葵仿佛是一朵朵燃烧的生命,仿佛这些向日葵就在你的眼前似的,触手可得。在这些向日葵身后还躲着一群可爱的小姑将,她们就是绿叶,所谓鲜花还需绿叶衬,向日葵也是如此,假如没身后那翠绿欲滴的叶子,那这幅《向日葵》也难免会有一些枯乏无味。
在这副着名的油画背后有着一位成功的画家。
凡・高画作曾迭创新高
记得1987年3月,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推出了荷兰凡・高在1889年创作的《向日葵》,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凡・高的一生画过多幅《向日葵》作品,其中,有的毁于战火,有的藏于博物馆,这次拍卖的特别名贵。凡・高生前曾扬言:“我敢向你保证,我画的《向日葵》值500法郎。”然而,生前遭遇坎坷,一生只卖出过一幅画的凡・高却在他去逝20年后,被人们推向了高峰,这恐怕是凡・高生前万万没有想到的。所以,当《向日葵》在拍卖会亮相时,受到了众多国际富豪们的追捧,结果以2475万英镑(当时折合3985万美元)被日本一位商人吃进,创当时绘画拍卖史上空前纪录,凡・高――时名扬天下。同年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又有一幅凡・高的力作《鸢尾花》亮相,最后又被日本商人以5390万美元收购,刷新了凡・高作品的市场最高价。1990年纽约佳士得推出了凡・高的《加歇医生的肖像》,结果出人意料地被日本商人以8250万美元的天价买进,这个价格创造了当时世界绘画新纪录,从而震惊了全世界。
同时,凡・高这一作品纪录一值保持了13年。同年,另一位排行榜居前的画家是法国的雷诺阿,他的《红磨坊街的舞会》在1990年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7810万美元拍出,成为世界名画第四高价。2002年7月,英国索斯比拍卖行推出了佛兰德斯鲁本斯在1609年到1611年期间创作的一幅《对无辜者的大屠杀》油画,有关方面原本预料这幅画将会以400万至500万英镑的价格售出,结果以4950万英镑的惊人天价拍出,仅次于凡・高的《加歇医生的肖像》,排行第三。
毕加索作品刷新世界纪录
[关键词] 怀才不遇 物我两忘 激情四射 追求自由
梵高:1853年,出生于荷兰。1886年去巴黎投奔其弟,初次接触了印象派的作品,对他产生影响的还有著名画家鲁本斯、日本版画和著名画家高更。
1888年,梵高开始以色彩为基础表达强烈的感情。他曾短暂与高更交往,后来神经失常,被送进精神病院。在经历多次感情上的崩溃之后,梵高于1890年在奥维尔自杀。他对野兽派及德国的表现主义有巨大影响。
梵高一生为人敏感而易怒,聪敏过人,在生前他在许多事情上很少取得成功。其个人生活不幸而且艰辛,可他却随时都有献身给别人的爱、友谊和对艺术的热情。在比利时作传教士期间,他目睹穷人的艰难生活,决定以最大的热情帮助那些煤矿工人,他义务收容那些受重伤而垂死的矿工,希望以抚慰之词和自我牺牲精神帮助弱者博斗,不过,他只干了6个月就被解雇,原因是他对工作过分热情。
在短短的37年人生中,梵高把生命的最重要时期贡献给了艺术。他早期画用荷兰传画的褐色调,但他天性中火一般的热情使他抛弃荷兰画派的暗淡和沉寂,并迅速远离印象派——印象派对外部世界瞬间真实性的追求和他充满主体意识的精神状态相去甚远。他不是以线条而是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
梵高是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他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梵高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为弄到画布、油彩和画具而日复一日地奔波劳碌,精神上也不断处于矛盾的状态,为追求艺术的完美而承受着压力,这些即使不是他后来罹病的直接原因,也给他的生活悲剧埋下了种子。梵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梵高把他的作品列为同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类,他说:“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其实,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而这一鲜明特征在后来成了印象派区别于其他画派而独立存在的根本。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艺术家,梵高在谈到他的创作时,对这种感情是这样总结的:“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 梵高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 尽管高更和梵高的名字双双成为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锋,成为极端个性化的艺术家的典型,但要设想他们的个人特点有多在不同则是很难的。高更是个攻击传统观念的人,语言刻薄、玩世不恭、冷漠无情,有时蛮横无礼。而梵高对于共事的艺术家,则充满了一种天真的热情的深沉的爱。梵高在巴黎结识了印象主义画家之后,他的调色板就变亮了。他发现,他唯一深爱的东西就是色彩,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征,与印象主义者们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运用印象主义者的技法,但由于他对于人和自然特有的观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具有非梵的个性。这从来都是如此的。而这种色调与向日葵永远朝向太阳的精神又如此吻合。“无论多高多大,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来处”.这就是向日葵的精神。
凡高的向日葵是最有特色的作品,他创作的向日葵很像是熊熊滚动的火焰,十分特别。《向日葵》以黄色和橙色为主调,绿色与蓝色的细腻笔触,勾勒出花瓣和花茎。籽粒上的浓重色点,具有醒目的效果。那大胆恣肆、坚实有力的笔触,以不同的走势,在明亮、灿烂的底色上找寻不同的结构与色调,把朵朵向日葵表现得光彩夺目,热烈奔放,正如凡高有着火一般炽热的感情和强烈的艺术气质。。《向日葵》不是传统的描绘自然花卉的静物装饰画,而是一幅表现太阳的画,是一首赞美阳光和旺盛生命力的欢乐颂歌。画中,那一朵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彷佛“背景上迸发出燃烧的火焰”。凡高表现向日葵的手法,也是别出心裁,他采用了简化的手法描绘物象,使画面富于平面感和装饰的意味。
《乌鸦群飞的麦田》这幅画充满着恐怖、不祥的感觉, 凡?高似乎已经超越了灵魂上的生死境界, 置身于异世界的试炼, 并试图将此世界置于笔下。梵高在信中写道:“我的生活, 从根基上被破坏, 我的脚只能颠跛着走。"这正说明当时他画下这幅悲惨的画的心境。"我担心, 我是否变成你们沉重负担……那时候,回到这里再开始工作...画笔几乎从手中滑落下来……可是, 从那时起我画了三张大的作品。”画上的线条很生硬, 失去了秩序, 不但天地鸣动, 所有凄切、悲哀、绝望, 都似乎从地平线的那一端习扑过来……
林吉祥是一个内心骄傲的女孩,她有一双明亮如四月春光的眼睛。
但她不够漂亮,不够高挑,也没有C罩杯傲人的胸。她单身。她暗恋上一个男同事。男同事帅气又开朗,对她颇为照顾。她加班时,他为她买夜宵,下雨时,他开车送她回家;她感冒了,他叮嘱她多喝水……
某日,她主动告白,男同事却说:“我有女朋友了。”
她问:“那你为什么还要对我好?”
男同事说:“我对大家都这样。”
林吉祥脸皮薄,遭此打击便不好意思继续在公司呆下去,她辞了职。
林吉祥主动失业的举措比主动告白更失败,尤其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冬天。她迟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第一场雪落下来,房租到期了。她刚毕业半年,只有一点点积蓄,但动用积蓄缴纳房租之后,她心焦无力更没安全感。她患上了单身女青年失业恐慌症。
一个寒风呼啸的傍晚,林吉祥经过一家书店,门口写着:清仓。
她进去淘书,没有什么好书,但店家清仓就意味着顾客占便宜,总不能白来一趟。她就选了一本《亲爱的提奥》,这是梵高写给他的弟弟提奥的书信集。
她焦虑失眠,于是干脆看书。书中的梵高一生坎坷,但在他贫病交加精神崩溃时,他仍坚持作画,这比历史书中那个印象画派大师真实精彩,感人至深。
她一个人在半夜哭得稀里哗啦。她冲动地决定:天亮就立刻去买一幅梵高的《向日葵》!当然只能是赝品。
以号码换画,当真有掉馅饼的好事
她去了一家卖装饰画的店铺,里面有多幅临摹的世界名画作品,但没有她想要的《向日葵》。她正失望,只听店主招呼一个男人:“梁清朗!你不是临摹了一幅梵高的《向日葵》吗?”那个叫梁清朗的男人,正背对他们在看一幅画。
“有啊,但是不卖……”梁清朗说着转过身来,在与林吉祥对视的那一瞬,他收住尾音,愣了一下问她:“你想要《向日葵》?”
林吉祥点头。
“那你等等。”
半小时以后,男人取来了那幅《向日葵》。林吉祥不是艺术家,也不是鉴定家,她也没见过原作实物,但这幅临摹作品的色调,跟原作图片一样浓郁明亮,她也同样能感受到花朵绽放的力量,生命释放的能量。
“卖吗?”林吉祥问。
“不卖。”梁清朗说。
林吉祥笑了笑,无限留恋地望了一眼《向日葵》,转身走出店门。
梁清朗追上来:“不卖是不卖,但是,我送给你。”
林吉祥坚决不肯要,有了上次自作爹情失败的经验,她再不敢平白无故接受别人的殷勤。
梁清朗却说:“这不是平白无故的,我第一眼看到你,就喜欢你,尤其是你的眼睛。所以,我想用这幅画换你的电话号码。”
在寒冷刺骨的冬天里,他这份明确无误的好感,以及充满生命力的《向日葵》,让失意失业的林吉祥倍感温暖有力。她愿遵从内心的意愿,倾听内心的呼唤。
于是,她接受了画,留给他电话号码。
当“俞伯牙”遇到“钟子期”
《向日葵》被林吉祥挂在床头,温暖闪耀像一束花火。她想,这是画者心里的花火,比世间任何色彩都要灿烂,她的心里也燃烧着那样的花火。
第二天,她面试成功,她感激《向日葵》带给她的好运气。她想,如果梁清朗今天打电话给她,她就请他吃火锅。
傍晚,她接到梁清朗打来的电话:“你今天好吗?”
“我面试成功了,我请你吃火锅!”她脱口而出。
火锅热气腾腾,菜蔬五颜六色。他恭喜她,说笑话给她听,回去的路上,他在马路边大声唱歌给她听。她上班第一天,他送来大束玫瑰,他说:“祝你新工作一切顺利。”前台小妹羡慕地说:“你男朋友好浪漫好帅哦。”
他们的交往渐渐多了,了解也渐渐深了,林吉祥知道梁清朗是美术老师,兼职画家。他懂得并欣赏她骄傲丰富的内心,他们一起听日本音乐,看欧美老电影,约定将来到法国小镇奥维尔看梵高的墓地。
林吉祥是工科出身,她这些文艺情趣一直被同学同事无视甚至取笑。多年来她孤掌难鸣。而现在,她也终于体会到传说中俞伯牙遇到钟子期是什么心情了。
距离那句“我第一眼看到你就喜欢你”已经很久,梁清朗也没有对她说出这句话的升级版,比如:吉祥,我爱你。
但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他们在江边散步时,他吻了她。她就问:“我们现在是什么关系?”她感受到他的情真意切,却也觉察到他的矛盾犹豫。
梁清朗没正面回答,却说:“带你去一个地方。”
他带她去了他的画室,那是一间由车库改造而成的画室。周末他就在这里教一群小朋友画画,平时他就自己创作,也会应客人要求临摹世界名画。他租的房子就在楼上,是一问小一居,他的收入仅供租房日常开销维持画画以及喂养附近的流浪猫。
“我爱你,但我没有房子,没有车子,没有存款,没有挣钱的职业,而且不愿意放弃理想,我这样的男人……”
“我们一起努力。”林吉祥说。
林吉祥开始了与她的爱情穷穷相拥的日子。她为他做模特,摆姿势;她为他做饭,洗衣,擦地板;她和小朋友们坐在一起,趴在矮矮的桌子上学画画。爱情让她迸发出迷人魅力,她的业绩蒸蒸日上。
最令她惊奇的是,她在他画中呈现出的样子。当然,那分明是她,眼睛鼻子耳朵原汁原味。可他画中的她,却又比镜子里的她照片中的她更为美丽,确切地说,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美好。
“这就是你在我心中的样子。”梁清朗说。
林吉祥懂得这句话,然后深深感动了。中场退出,只因没有爱的底气
深秋到来,林吉祥二十四岁的生日也到来了。她对家人宣布了恋爱的消息,并大大夸赞了梁清朗的才华,老妈老爸虽然也欢喜,但同时也忧虑,一个没稳定收入的男人,如何承担婚姻的责任?老姐更是说:“你清醒点吧,这年头,搞艺术的穷男人最不靠谱了!”
他们决定来C市会见梁清朗,顺便为林吉祥过生日。会面就安排在林吉祥的生日晚餐上。
林吉祥订了包厢,领着家人先过去,梁清朗人没到,蛋糕鲜花却先到了。老姐瞟了一眼,说:“这也太小气了,才11朵花!至少也得99朵吧?你姐夫追我的时候,送了999朵呢!还有这蛋糕,什么牌子啊?连‘罗莎’都不是!”
梁清朗迟迟没来,林吉祥打电话去问,他居然说:“朋友出了点急事,我来不了。”
林吉祥很失望,却仍抱着浪漫幻想,也许他是想给自己惊喜呢?比如在蛋糕里藏了戒指!
然而她将整个蛋糕都吃掉了,甜腻得直反胃,也没有发现惊喜。
老妈和老爸也很气愤,老妈更是一语中的:“他不愿见我们,说明他不想把你们的关系深入,也就是说,他只想恋爱不想结婚。”
林吉祥很难过,无话辩驳。
这天半夜,林吉祥惊醒,她起床站在窗前往楼下一望,梁清朗正站在一棵桂花树下!
她奔下楼去,问他:“为什么?”
他说:“我退缩了,你的家人一定会问我,月收入多少,买房了吗,有车吗,什么时候结婚……这些问题我都回答不了……但是我爱你。”
“你是一个懦弱的男人,我不介意你穷,但我看不起你懦弱。”林吉祥转身走,梁清朗神情黯淡。
向日葵会懂得她的骄傲
林吉祥以为自己就这么失了恋,可半个月后,梁清朗给林吉祥发信息说:若我能证明我不是懦弱的男人,你是否会继续爱我?
“你想怎么证明?”
“和驴友一起,骑单车去。”
林吉祥马上百度,然后得知,从C城骑单车去,大约需要一个月,道路漫长,艰难险阻不可想象。林吉祥不相信以梁清朗艺术家的体魄,能完成运动家的旅程。
可是梁清朗出发了。他一路拍摄沿途风光通过彩信发给林吉祥。于是,林吉祥看到了美丽的川西草原,巍巍的雪山,奔腾的怒江……他告诉她,他在路中被大雪阻滞,他遇到了身患绝症的大叔,他又遇到了六十多岁独行的老人……
他抵达拉萨那天,林吉祥从C城飞过去,她在布达拉宫前见到了他。他胡子拉碴,皮肤黝黑,但眼里闪着光辉,她跑过去拥抱他,他亲吻她的头发,大声说:“我做到了!
这不是结局。从拉萨回来后,梁清朗决定去北京奋斗,北京有更多的机会与空间,也有未知的艰难险阻。从前,他畏怯那些艰难险阻,但现在,他说:“当我骑着单车穿行在川藏线时,我已战胜了怯懦!那样的经历会激励我一生,我相信,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只要坚持就会迈过去!”
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实现梦想,他也为了赚更多钱,为了见林吉祥的家长时,能坦然回答关于收入房子车子等现实问题。
林吉祥因为爱他而不舍得他,却又因为懂他而支持他。她也知道,人这一生,最初希望的都是琴棋书画诗酒花,但最后总难逃柴米油盐酱醋茶。
老姐劝林吉祥放弃,理由是:“跟奋斗中的穷男人异地恋,结局只能是失败。”
本文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进行阐述。
一、以人为本,创造情感培养的宽松环境
当前新课程理念是对学生进行一种真正全面发展的教育,其核心就是保护和发展人的完整性。美术教学更是一门具有极强的人情味的活动。
我在教学中,以人为本,树立“学生中心观”,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个具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种能力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适时转变角色,当好学生的组织者和导演。多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出发,激发学生内驱力。经常走下神圣的讲坛,与学生展开平等、开放、自由、民主的对话,努力创造一种融洽、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打开情感闸门。
充分利用七年级第一节启发课,给学生定下“感情基调”,留下愉快的“见面礼”。第一次走进课堂,衣着整洁,保持良好的情绪,面带亲切的微笑,平易近人。面对首次接触的学生,落落大方地介绍自己的名字,以工整的板书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赢得学生由衷的赞叹,不知不觉在学生心灵埋下了对美的情感期待的种子,拉近了与学生的心距,学生很快觉得你是老师,又是他们的朋友。为今后美术教学作好铺垫。
二、在欣赏教学中培养情感体验
欣赏、评述是美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领域。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得以逐渐形成,进而促进他们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的提高,获得情感升华与熏陶。
欣赏不仅指的是以愉悦的心情观看美术作品,而且还要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美及作品的含义。所以欣赏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以直观方式进行欣赏;一是以理性方式进行鉴别。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欣赏不是一个个体的孤立行为,而是在一种群体互动和交流环境中进行。教师通过欣赏教学,引导学生获得对美术作品由浅入深的感受和认识,并能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与他人交流和共享。这就意味着学生从美术形式语言(色彩、线条、构图、明暗、肌理等)方面探讨作品的特点。另外从美术史的角度和美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等方面探究作品的意义。从而获得审美情感,提升审美价值。
在实施欣赏评述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试着从“多角度”进行欣赏。如教学欣赏凡・高的《向日葵》时,之前布置学生查找和收集有关凡・高的资料(如生平、作品图册等),以便对他有个大致的了解。教学时以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同学们,你知道凡・高在他的向日葵里向我们倾说了什么?”这一问在学生平静的心湖掀起情感涟漪。接着出示凡・高的几幅作品图样:《向日葵》、《星光灿烂的夜晚》、《自画像》,并引导学生,(1)进行画面观察对比,大处着手,先获得整体感受;小处着眼,注意画面中作者所运用的各种元素特点,如构图、点线面、设色、笔触等。(2)通过提问适当引发学生从画面进而探究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进入情感体验。要求重点领会《向日葵》。凡・高的作品给你什么感觉?他为什么要这么画?表达了什么情绪?(3)进行多角度欣赏:教师导入,学生自我欣赏,充分体验。分组讨论,交流感受、看法。(4)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评述。有的说《向日葵》线条粗造不够精细,凡・高当时的心情可能很烦躁;有的说凡・高的用色与众不同,用笔大胆,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画,画出了心里对光明的向往;有的认为这些向日葵主要用黄色,就像一个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很美。这些说法虽然不一定恰当,但说出了他们独特的内心感受,值得肯定。我趁机综合小结:凡・高是十九世纪末荷兰的著名画家,他是欧洲后期印象派代表人物,二十七岁时才开始作画,经历了生活的苦难。这幅《向日葵》是他的代表作,是布上油画。画面以金黄的色调为主,粗黑的轮廓线,角形的脆烈毛触,厚涂的画法显示浮雕感。这幅画表达了作者对太阳的讴歌。太阳的光线在他的眼里是黄色的,认为黄色最美。他怀着强烈的感情不厌其烦地画向日葵。他的其它作品都有相似的特点,他的色彩、笔触、构图已不再是单纯的状物,而是抒发自己炽热的情感世界。
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欣赏时应注意几点:(1)学会用美术作品语言分析作品的色彩、线条、构图等特点。(2)联系作者生平经历、时代背景,探求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怀。(3)从文化角度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美术作品中同一类题材和相似风格放在一起欣赏,通过比较,使学生看清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艺术作品有异同的面貌。如:凡・高的绘画作品就受到日本浮世绘的启发,又影响欧洲后来的野兽派、现代派。又如中国山水画与西方的风景画就有很大的不同,外国风景画强调写实,追求光感,讲究精准造型,运用焦点透视,描绘景象有一定局限性,不注重情意性。中国山水画注重写意,追求深远的意境,不拘实形,运用散点透视,描绘景象可更广远。着重体现内心的极尽宣泄、以情动人的审美情趣。由此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三、在造型表现、综合探索中激感欲望
美术具有情意性。它是人类情感的温床,是情感交流的场所。美术中的形、色、质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观形象与符号,容易唤起人的情感体验。美术既可表达世俗情感,也可表达人类普遍情感;既可唤起人的生活亲切感,又能激发人的神圣使命
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创造,一种可感知的符号化了的人类情感形式。
美术教学直接作用学生的情感、态度。教学效果主要不在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故有情感的教师培养有情感的学生。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位教育家曾说:“激发孩子对美术学习兴趣,是把美术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也是情感培养的内驱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不同个好、特长,循循善诱。运用适当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实践生活中领悟美术的迷人魅力。
(二)、通过造型表现激感欲望。
通过造型表现教学,让学生掌握造型的基本语言和规律,以便进行美术造型实践,在获得造型能力的同时感受到身心的愉悦,激感欲望。
造型,指的是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美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造型的深化。
想到太空漫步,
虽然有点痴人说梦,
但是,
我多么想静静地看看银河,
看看何为“星罗棋布”,
看看何为“光辉璀璨”。
想到丛林冒险,
知道是不可能的,
但是,
我多么想看看奇妙的大自然,
看看狼是如何在月圆之夜变身为人,
看看令人毛骨倏然的毛毛虫是如何变为美丽的蝴蝶。
想当一名画家,
或许不会实现,
但是,
我多么喜欢画画,
喜欢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
喜欢梵高的《向日葵》。
想当一名作家,
明白可能性极低,
但是,
我多么希望我能像杨红樱一般,
写出与冰心一样美的散文,
写出与老舍一样才艺纵横的文章。
想让理想实现,
尽管不太可能,
如果你对植物感兴趣,就会发现大多数花朵的花瓣数目是3,5,8,13,21,34,55,89……例如海棠是2瓣花,百合花、铁兰是3瓣,最常见的花瓣是5瓣,飞燕草8瓣,万寿菊13瓣,向日葵21瓣或34瓣,雏菊是34、55或89瓣,其他数目则很少出现。另外,如果观察头状花序的植物(如向日葵)的花头,可以发现两种螺旋线,方向相反。两种螺旋线的数量分别是21和34,或34和55,或55和89,甚至是89和144;松果上也可以观察到这种螺线,8条螺旋朝向一侧,而13条朝向另一侧,或是5条朝向一侧,8条朝向另一侧。通过观察这些数字,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些花瓣的瓣数,有一个规律:1,2,3,5,8,13,21,34,55,89……它的特点是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数列中前两项的和。例如,8是3与5的和,13是5与8的和。这个数列最早是由意大利数学家裴波那契发现的,因此被命名为“裴波那契数列”。
神奇的“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律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的,后来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将此称为黄金分割。这其实是一个数字的比例关系,即把一条线分为两部分,此时长段与短段之比恰恰等于整条线与长段之比,其数值比为1.618∶1或1∶0.618。
高雅的艺术殿堂里,留下了黄金数的足迹。画家们发现,按0.618∶1来设计腿长与身高的比例,画出的人体身材最优美,而现今的女性,腰身以下的长度平均只占身高的0.58,因此古希腊维纳斯女神塑像及太阳神阿波罗的形象都通过故意延长双腿,使之与身高的比值为0.618,从而创造艺术美。难怪许多姑娘都愿意穿上高跟鞋,而芭蕾舞演员则在翩翩起舞时踮起脚尖,舞台上的报幕员并不是站在舞台的正中央,而是偏在台上一侧,以站在舞台长度的黄金分割点的位置最美观,声音传播的最好;音乐家发现,二胡演奏中,“千金”分弦的比符合0.618∶1时,奏出来的音调最和谐、最悦耳;建筑师们对数字0.618特别偏爱,无论是古埃及的金字塔,还是巴黎的圣母院,或者是近世纪的法国埃菲尔铁塔,都有与0.618有关的数据。
医学与0.618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可以解释人为什么在环境22至24°C时感觉最舒适。因为人的体温为37°C,与0.618的乘积为22.8°C,而且在这一温度下肌体的新陈代谢、生理节奏和生理功能均处于最佳状态。科学家们还发现,当外界环境温度为人体温度的0.618倍时,人会感到最舒服。现代医学研究还表明,0.618与养生之道息息相关,动与静是一个0.618的比例关系,大致四分动六分静,才是最佳的养生之道。医学分析还发现,吃饭吃六七成饱的人几乎不生胃病。
《进入画家居室的是谁》答案:
1.从被害人桌上削了一半的苹果看,这是一个左撇子削的,而倒地的画家握画笔的是右手。可见,一定另有其人进入过画家的居室。
大地选择平凡与卑微,于是它成了大海。在大地选择平凡与卑微的时候,它就选择了伟大,选择了成为一个强者,因为平凡与卑微是诞生伟大最肥沃的土壤。
珠穆朗玛峰有八千多米高,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谁能想到,这世界的最高峰曾经是一片大海。珠穆朗玛峰选择了平凡与卑微,它最终成为了世界高峰,屹立在世界上,眺望着其他的山峰看不到的东西。
丹麦的著名物理学家波尔教授,创立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派,有人为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因为我愚蠢。”波尔教授获得了那么大的成就,竟然说“我愚蠢”。
世界名画美丽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那以忘怀的《最后的晚餐》和梵高的《向日葵》在世界的每个地方燃烧,它们都是价值连城的名画,然而谁能想到,达·芬奇和梵高这两位著名的艺术家在于生命告别的时候,留下四个字:“一事无成。”
牛顿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发现了力学的三大定律,面对巨大的成功,他说:“我只不过是一个在海滩上见了几个贝壳的小男孩,对于真理的大海,我还是一无所知。”
美国科学之父——富兰克林说:“我的聪明因为我无知。”
爱因斯坦经常对自己说:“我除了不知道,还是不知道。”
关键词:阿恩海姆;视知觉;运动;梵高;线条;色彩
前言
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运动是最容易引起强烈注意的现象。自然是物的运动、形状和色彩是支配它们或创造它们的力的作用的结果。他说:“大海波浪所具有的那种富有运动感的曲线,是由于海水的上涨力受到海水本身的重力的反作用之后才弯曲过来的;凸状的云朵和起伏的山峦树干、树枝和花朵的那些弯曲的、盘旋的或隆起的形状,同样也保持和复现了一种生长力的运动。”另一方面,他还认为,人的内在的情感也是运动的,例如,一个心情十分悲哀的人,其心理活动过程是十分缓慢的,他的一切思想和追求都是软弱无力的,既缺乏能量,又缺乏信心,他的一切活动看上去也都好像有外力控制着。”如果外部事物中展示的力的式样,和人的心理中展示的力的式样相类似,也就是说,外部事物的运动同人的生理心理同形同构,那么,外部事物就能引起人的相应的情感活动。舞蹈演员在用动作表现悲哀的情感时,几乎都是一致的,这些动作“看上去都是缓慢的,每一种动作的幅度都很小,每一个舞蹈动作的造型也大多呈曲线形式,呈现出的张力也都比较小;动作的方向看上去是是变化,很不确定;身体看上去似乎是在重力的支配下活动着,而不是在一种内在的主动的力量的支配下活动着。”这样的舞蹈动作恰恰和悲哀的心理活动是异质同构的,因此,我们能在这些舞蹈动作中见到悲哀。不仅舞蹈动作,而且表现落日的余晖,飘零的落叶,微微泛起涟漪的清泉的美术作品都可以激起我们的情感活动而被认为是美。
一、飞舞的线条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好的塑造和运动,就像是一切好作品的血液和呼吸”。塑造人物从这一姿态到另一姿态的过程并在塑造中留下线索,指出这一姿态是如何转入第二种姿态的。荷兰画家梵高同样以运动的线条和色彩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创作,即眼睛能够把前一个感觉中的印象移入后一个感觉,因此要表现心灵运动,就应该把前后两者同时绘入画面,在此过程中跳动不安的线条和强烈的色彩对比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阿恩海姆认为,一幅画所包含的力,基本上是通过空间显示出来的,而这些空间物体的方向、形状、大小和位置,就确立了运动的作用点、方向及强度。纵观梵高的艺术作品,他强调主观并用夸张的手法,粗硬的线条和强烈的色彩使他的画面极具跳跃和运动感,以此来吸引观众的眼睛。梵高自己具有对于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细腻的情感,研究自然特征的变化规律以及主观性和个性化,在艺术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梵高的绘画作品特别令中国观众感到亲切,他线条的运用达到传神的妙用。他作画服从于心灵的召唤,经常用波形、螺旋形的笔触表现粗犷,豪放,充满动势、紧张和强烈的节奏感,有如大地在颤抖,天空如旋涡似火焰,树木绞扭。
当我们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倾向于把它和动感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那些奔放的,象火焰般的笔触,是来自画家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梵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可以以一种运动的笔触来加以证明。这种笔触,就象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着他正在观察着眼前飞速旋转的东西。天空与大地被紧凑的粗线条所清晰的勾勒出来,深沉和凝重的底调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恐惧、压抑甚至是悲剧的感觉。天空和大地就像是黑夜中掩面哭泣的人,充满了很多无奈,但是并非没有抗争。
二、飞舞的线条
梵高绘画也同样突出地表现在他对色彩的运用上。梵高在色彩的运用上随心所欲。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画面。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把稻田、向日葵甚至星空都描绘成红色的,橙黄色的,画家手中的笔象是急促运动的波浪,总是满激情地描着阳光下灿烂的景致。梵高一生都处于一种狂热的创作冲动之中,所以在他自成一派的作品中,我们会很容易被他充满激情的、甚至有些狂热所感染。
阿恩海姆认为,在视知觉中,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等构成形式的基本属性已经不再是具有物理属性的东西了,而是经过视知觉的积极组织、创造出的力的式样。阿恩海姆列举顿克的观点说,被紧紧盯住的物体总是呈现出“图”的性质,而在视域中未被盯住的物体总是呈现出“基底”性质,凡是被看作“图形”的物体总是呈现出运动状态,而被看作基底的物体总是倾向于静止状态。梵高是一位善于运用色彩的大师,他曾说也过:“我想画上半打的《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让纯净的或调和的铬黄,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从最淡的维罗内塞的蓝色到最高级的蓝色,闪闪发光。”在他的系列作品《向日葵》里,瓶中一簇簇怒放的向日葵,橙黄的、淡黄的,各种丰富的黄色调子,从各种程度的蓝色、黄色或绿色的底子上跳跃,迸发出来,鲜艳灿烂,闪闪发光,充分展示了蓬勃的生命力。作品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是那样艳丽,华美,同时又是和谐,优雅甚至细腻,配合色彩的还有那富有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韵律感、智慧和灵气。
阿恩海姆认为,视觉并不能揭示自然中的区别,各种物体的区别不仅仅在于运动速度的快慢,对于一种直接建立在直觉基础上的世界观来说,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区别,并不仅仅在于有没有意识、感性、欲望和意思的区别,而且还在于有简单行为和复杂行为之间的区别。梵高特别强调在绘画中表现人的感情与精神,他对色彩有内在的敏悟。自然物象在他的眼中,只是表 达主观情绪的载体和象征,伴随着自如而流畅的笔触,他的色彩充满着紧张而激动的情绪和饱满而富生气的动力,他是用色彩来揭示人的精神和表现人的生命的。观者在观看这些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参考文献】
朱伯雄.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
(法)阿兹奥 著,李玉民 译.梵高传【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 著,滕守尧,朱疆源 译.艺术与视知觉【M】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