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教育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创新思维;教学主题;英语体系;教学改革
一、选题的意义以及研究现状
虽然新课标和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但是,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摆脱不了“满堂灌”“填鸭式”等落后的教育模式。课堂上始终是教师牢牢占据着“主体地位”,学生一直都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就导致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习效率也非常低下。对此,我通过深入学习、自主反思和总结,找到了一个既能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促进中小学英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中小学英语整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我个人认为,中小学英语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合理构建“整体性的英语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其英语创新思维,才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基本要求的最佳选择。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常常把英语简单地分为“听、说、读、写”四大板块。这种分法本无可厚非,很好地概括了英语这门语言的重要构成部分;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说,也将英语语言的整体性分解得支离破碎。“英语整体教学方法”在理论上充分尊重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整体性特征。它的明显优势在于:不但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反应和表现一个英语教学主题,帮助学生把已经学过的知识与今天的学习内容良好结合,逐步构建完善的英语体系,促使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实现质的飞跃;而且还可以把英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好地融合,使英语这门语言能真正满足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帮助学生完成正常的英语交际和沟通,实现英语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1.通过开展“中小学英语整体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验,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转变教学观念,进行创造性教学。
2.帮助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其英语创新思维,进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任务。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措施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行动研究法,配以适当的问卷调查法、对比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以新课标的理念和观点指导教师大胆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努力为学生构造和谐、融洽的英语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享受中更好地体验整体英语教学法的成功与乐趣。
2.经常与一同参与本次实验和研究的教师进行沟通、研讨和经验交流,为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得该课题研究更加具备科学性、系统性等特点。
3.定期外出同英语教育专家进行充分的沟通,或者邀请其上门给予意见和指导,以促进课题研究组众位教师更好地学习、成
长和发展。
4.仔细查找牛津英语教材以及相关的英语教辅资料,为研究做足准备。
5.建立完善的研究与实验档案,为研究保留完整的事实信息和数据依据,同时,使教师能在各项档案记录中真实地感受到成长、进步与成功,为实验和研究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结果与分析
经过充分的实践和探索,我们的课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通过课题研究和实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在学校开展“英语整体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结合自身的英语知识能力和水平,加上教师的合理指导,许多学生都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良好的英语习惯和学习方法,能将英语知识更好地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实现了英语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的改变
通过课题研究和实验,我们课题组的很多老师都逐渐改变了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转而将“英语整体教学法”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英语专业教学水平和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虽然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我们在此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需要以后进一步加深对研究和实验的力度和和深度,
并不断对下列问题进行充分探索与研究:
(1)在应试教育的环境和大背景下,使“英语整体教学”的研究与实验进程受到很大程度的阻碍。
(2)我们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对理论的浅层次探索上,对本质和深层次的问题缺乏足够的研究力度和深度。
(3)课题组的教师在进行资料收集时,缺乏认真、细致地
整理。
六、总结
尽管我们对“中小学英语整体教学法”进行了充分的探究与反思,但是,由于我们自身力量和水平的限制,我们的研究和实验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希望英语教育专家还有广大同仁都能对我们的研究给予指导和帮助,使我们的研究更正确、更完善、更科学。
参考文献:
[1]Brown,H.D.根据原理教学:交互式语言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唐力行.“整体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8(1).
ISO9001标准包括质量标准体系(质量体系文件)、运行体系、保证体系和纠正预防体系。其中,质量标准体系是基础,运行体系是核心,保证体系是关键,是落实质量标准、促进质量运行的重要保障,纠正预防体系是前提。质量保障体系是建立在“过程来完成”的基础之上,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无数个过程“生产”出来,组织能够对“生产”的各个环节及其“产品”进行有效控制,保障其在可控范围内使教育教学活动高质量、有秩序地进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是运用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改进(Action)。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循环的管理思想系统地管理全过程。对各高职院校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诊断(C),并针对诊断发现问题进行合理有效改进,不断完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A)。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提出的诊断项目参考表,可以将诊改工作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1)对高职院校内部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总体架构诊断与改进(校内层面的P);(2)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态的诊断与改进(校内层面的D);(3)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运作效果的诊断与改进(校内层面的C与A)。
二、对质量保障体系总体架构的诊断与改进
(1)质量保证理念。高职院校质量保证理念主要体现在学校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质量保证目标三个方面。(2)内容体系。按照ISO9001标准初步建立包括质量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在内的一套框架体系。(3)组织架构。需要在学校、部门两个层面明确质量保证机构职权,配置专门质量保证队伍,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与制度。(4)制度构架。制度是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保障,建立的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只是从院级层面设计构建的质量保证体系框架,仍然需要下大力气从各职能部门、教师、学生和行业企业等层面分层制定、落实、改进、完善质量保证制度。(5)信息系统。这是高职院校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短板,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热点和重点。建立智能化的校园数据采集平台,可以做到实时采集各方数据,统一数据标准,方便和教育部数据平台对接,极大地节省人力物力,极大地提高监控与自我诊断的精确性。在ISO9001质量标准体系运行的监测环节,如果能够把教务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实训监控系统、图书管理系统、OA自动化办公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平台统一集成,便可达到“有痕管理、无痕监控”,实现管理手段的一次质的飞跃。依据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初步建立了一套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但是,距离教育部诊断与改进实施指导方案提出的诊改项目、要素要求仍然差距颇大。主要表现在关键诊断点不全(比如在专业诊改制度、师资规划实施等方面缺乏设计)、自我诊断方法落后(没有建立统一标准的智能化校园数据中心、仍采用传统纸质版手动方式录入和统计,过程监测和内部审核时效性较差)、考核标准与制度欠缺、学生思想教育与育人环境滞后、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不足等问题。高职院校质量体系建设工作仍然任重道远,需要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学校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下不断优化方案、运行诊断、持续改进,力争使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服务的质量水平有一个质的提升。
三、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作状态以教育教学为重点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作状态实际上是质量标准体系的执行状态。在ISO9001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际上包含了党群、行政、教学、后勤等所有二级部门开展的各项管理和服务活动,而教育部重点予以诊断和全面监控的因子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师资和学习生活成长环境这四个方面的执行活动。因此,需要我们在继续完善现有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形成全员参与,分工合作,重点建设和完善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标准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思想教育与育人环境、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并对各项标准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和考核评价指标,推动质量体系运作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教学质量目标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调整优化过程,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而动态变化,着重突出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为主体的教学行政管理,完善教学实施过程中相互关联要素的质量标准;完善数据平台在内部管理运行中的状态分析和监控功能,发挥平台查找问题与薄弱环节功能,建立质量保证信息与监控系统,推动持续改进。
四、构建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过程以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为根本
在学生发展方面,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为标准,坚持立德树人,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和时代性,把引导和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融入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全过程。(1)要构筑实践参与机制,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加强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级、社团等自身建设,把学校和学生的现实需求变为课题和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历练平台;扩大学生对学校教学、管理和服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践行资助育人理念,制定绩效管理目标,激发学生内生动力。(2)要搭建互助激励平台,创新自我服务形式。通过实施“助学•筑梦•铸人”励志成才计划,鼓励学有余力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校内实践,服务学生,提升能力,自立自强;支持学生根据自身成长发展需求自定主题、自选活动、自主邀请专家学者或优秀学生榜样交流成长感受、分享学业经验;协调学校一切可供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有效为学生所用,实行8小时外学生对这些空间的自主管理、自主利用、自主服务。(3)要构建朋辈教育体系,培育自我教育理念。开发朋辈教育资源,发挥朋辈教育功能;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心理健康朋辈互助模式;要坚持校园文化活动大众化与精品化相结合,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发创意设计、自己组织实施、自己总结提升,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教育。(4)要强化遵规守纪教育,增强自我监督意识。建立导向明确的学生评价机制,突出重绩奖优原则,充分发挥奖助学金的资、导向性和激励;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和安全稳定教育;加强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建立学生发展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学校将通过完善学生“四自”工作机制,建立学校、系部、班级三级联动机制,形成大学生“四自”工作的有机整体,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岗位职责;将通过建立导向明确的学生评价体系,强化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搭建“助学育人”实践平台,完善和优化助学金评审过程,建立资助育人评价反馈机制,把资助和育人有机融合,把资助工作落实到人才培养这个核心任务上,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引导广大学生不断增强践行“四自”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把学生“四自”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定目标、定措施、定进度,精准指导,为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思想教育体系奠定基础,提供经验。广大学生要在学校的引导下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努力成为“四自”的倡导者、实施者、宣传者,形成推进“四自”工作的强大合力。通过全校上下实践探索,使“四自”工作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新模式,学生工作科学发展和转型的新举措,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一个以学生为本的人文关怀环境、一个让学生追逐梦想的立德树人环境、一个积极健康的校风传承环境。总之,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运作效果,不仅体现在人才培养绩效水平上,也体现在日常培养工作的过程之中。ISO9001标准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质量目标的完成度考核、质量生成过程的监测与控制、顾客(学生、用人单位、社会)满意度的调查与统计、社会影响力以及持续不断地预防与改进,保证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运作效果。
作者:王振杰 单位: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戴勇.高职院校诊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16(6).
四川作为西部具有代表性的省份,基础教育装备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全省181个县(市、区),已全面普及实验教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仪器装备达标率分别为:小学63.61%、初中66.23%、高中78.03%;建成实验室及功能教室82 268个,其中小学38 238个、初中
29 352个、高中14 678个;建有校园网的学校比例分别为:小学16.30%、中学39.85%;按总班级数统计已实现“班班通”的比例分别为:小学13.65%、中学26.92%。全省中小学教育装备总值已达87.99亿元,其中:实验仪器设备及器材40.27亿元、信息化设备26.42亿元、图书21.30亿元。
但是在纵向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横向比差距较大(表1),缺乏教育装备经费保障机制,功能用房被挤占现象严重,实验教学效益不高,教学仪器设备质量下降。
各级党委和政府对解决上述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各级教育部门积极采取措施,从省教育厅到各市州、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其技术装备部门,均作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推出一系列举措,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本子课题组系统总结四川基础教育装备战线工作的经验和成果,综合分析目前存在的系列问题及其实质,力图从整体上去构建完备的、规范的、科学的、切实的基础教育装备体系,旨在提出基础教育装备体系的框架、部份内容的构建策略、总结四川在体系内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供国家教育装备决策部门参考。
本子课题提出的“教育装备体系”,具有西部区域特色,尤其是经济基础、教育特点、文化影响等;具有系统特色,均指基础教育系统(以下同),其体系要素包括:教育装备认知体系、教育装备研发体系、教育装备标准体系、产品质量监控体系、教育装备招标采购体系、教育装备履约验收体系、教育装备管理体系、教育装备评价体系等。
1 教育装备认知体系
所谓教育装备认知体系,是指人们对教育装备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理解、运用、判断和评价等构成的知识和能力体系。针对普及性层次,其“普及版教育装备认知体系”构建可参考表2。
2 教育装备研发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装备研发体系,可以考虑从以下几点入手。
1)国家层面应围绕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改革方向,制订相应的教育装备研发项目规划及指南,并纳入教育科学总体规划范畴,制订教育装备研发管理办法,建立教育装备研发网站平台,通过多渠道筹措教育装备研发基金,以形成全国范围内多元化的教育装备研发运行机制,引导和激励社会各界参与到教育装备研发事业中来。
2)国家和地方相结合、专业机构研发与学科教师研发相结合、研发项目招投标与任务分派相结合、事业贡献与成果激励相结合,形成多元化教育装备研发机制,还可建立国家级、省级兼职教育装备研究员的特聘机制。
3)组建国家、省两级教育装备研发成果评审鉴定专家队伍,每年开展一次教育装备研发项目的申报和评审鉴定,每两年开展一次教育装备研发成果的申报和评审鉴定,加强研发过程引领和指导,避免重复研究、无效研究。
4)教育装备研发方向包括:教育装备基础理论研究;教育装备体制政策研究;功能教室建设规范研究;教学仪器设备研究开发;教育装备标准研究;教育装备质量体系研究;实验教学能力研究;自制教具研究;等等。
3 教育装备标准体系
教育装备的标准化就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构建良好的教育装备体系、获得最佳秩序,制定、及实施教育装备标准的过程。
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是标准化发展至高级阶段的产物和标志,教育装备标准体系也将体现出更显著的动态性、目标性和协调性,这就要求构建者要能够运用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现论来构建和完善教育装备标准体系。
本子课题组通过研究,提出建议性《基础教育装备标准体系构建框架》(表3),以供研究参考。
4 教育装备产品质量监控体系研究
一是要构建一个独立于生产企业的监控体系,加强对质量的监控;
二是教育装备产品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生产资质;
三是要建立教育装备产品生产过程检测监控机制;
四是要建立教育装备产品检测监控情报公布机制。
图1为四川省教学仪器设备质量管理体系图表。
5 教育装备招标采购体系
建立全省教育系统部门集中采购机制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切合教育装备特殊商品的、最大量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学校的新尝试,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5.1 不同的项目选择不同的采购方式
社会化程度比较高的产品,如电脑、电视机等,由政府集中公开招标采购;教育系统和学校专用产品,由省、市两级实行教育部门集中采购、集中结算。
5.2 设置必要的企业资质准入条件
作为教学仪器设备这种特殊商品,必须是具备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资质的生产厂家、销售商家来提供。应该在国家和省两个层级分类建立教学仪器设备生产、销售准入制度,公布黑名单制度。
5.3 构建产品“防火墙”
对进入黑名单的低劣产品、生产企业、销售商家,要排除在投标之外,要杜绝窜标、围标,甚至领导打招呼等无序竞争现象。
5.4 跟踪产品质量
相关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对于批量供货产品或高价值产品,实行抽样质量全程跟踪,生产中还应多次随机抽测。产品到学校安装好后,再次进行全面检测。
5.5 建立“双师型”评标专家队伍
借助于职教“双师型”的概念,遴选师德高尚、作风正派的一线学科骨干教师,进行系统的技术和政策培训,经考核合格,使之同时成为技师或技术专家。
6 教育装备履约验收体系
履约验收,是教育装备采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用户最难实施的环节。子课题组研究认为,应构建区域性教育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体系。
6.1 从法律上要求建立教育装备质量监督及履约验收体系
应建立生产企业质量监控体系、技术质量监督系统的质量监控体系、教育部门履约验收体系,制定相关标准,鼓励成立教育装备质量监督及履约验收中介机构。
6.2 构建区域性教育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体系
以四川省为例,《四川省教育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体系构建方案》包括构建依据、意义作用、指导思想、构建目标、运行模式、建设方案、长效机制等。其构建目标是:从2012—2015年,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教育系统初步建立起一个三级组成、布局合理、职能明确、有效运行的教育装备质量监督体系—基本框架、运行机制、相关制度、检验队伍,力争做到“县县有监督、校校有检测”。其体系运行模式见(图2)。
教育装备质量监督体系的构建主要应考虑以下几点:
1)根据《质量法》,明确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装备质量进行监督的职责。市、县两级建立、培养本地区的质量检测检验队伍,领导其开展教育装备质量监督工作。
2)加快地方标准制定,建立教育装备招标采购参数库。
3)全省每个市州设置“四川省教育装备质量监督检验站市州工作站”,每一个县设置专人负责教育装备的质检工作,实施市州工作站建设计划和质检人员能力培养计划。
4)从质量检测检验队伍中筛选,并按学科、检验岗位(例如检验和监督、审核)分类形成省级验收专家库。
5)构建网上教育装备质量平台,实现信息、交流沟通、信息查询的信息化。
6)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包括教育装备产品第四方履约验收机构准入许可制度,教育装备产品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及资质确认制度,教育装备产品质量及生产企业信誉等级制度,教育装备产品履约验收结果处理制度,生产企业信誉等级挂牌公榜制度,非民用教育装备特殊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准入证制度等。
7 教育装备管理体系
构建一个适应基础教育系统的教育装备管理体系,主要模块可分为机构人员管理模块、学校装备管理模块、教学应用管理模块。其框架构建见表4。
8 教育装备评价体系
就基础教育系统一般而言,教育装备综合性评价可以分为:区域评价、学校评价、机构评价、项目评价等;教育装备单项性评价可以分为:岗位评价(如个人岗位履职情况、理科教师实验动手能力评价等)、用房评价(如功能用房建筑设计、布局、装备、功能、效率等评价)、设备评价(如仪器设备、器材设施等的质量检测、使用效能、性价比等)、资源评价(数字化软件资源的科学性、教学性、工艺性等)、项目评价(如农远项目、薄改项目的评价)、指标评价(某些单项指标的评价,如仪器使用率、图书流通率等)。
教育装备综合性评价指标构建一般可分为:条件装备(校园、用房、场地、仪器设备、器材设施、软件资源、装备经费等)、组织管理(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岗位职责、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功能教室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图书资源管理、工作常规管理等)、装备效益(常规教学效益、科研成果效益、示范引领效益等)。
虽然子课题组做了大量、深入的调查研究、文献研究、案例研究、问题研究、经验总结,提出了构建基础教育装备体系的策略,但因条件和能力、时间所限,难以准确反映出四川乃至西部的整体水平及所有深层次问题的症结所在。所提出的装备体系的构建仅仅是一个策略性的框架,而非体系全部。
参考文献
[1]胡又农.教育装备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XX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XX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
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10年5月-2010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10年9月-2010年1月,开发软件
2010年2月-2010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11年9月-2011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XX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XX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
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XX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XX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XX年(新加坡)、XX年(台北)
9、《改善学习--XX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XX年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1 现状与问题
对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1.1教学理念的分散性
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必须先从高校体育教师观念层次改革,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观念的转变才能带来教学效果的改变。体育教学必须从学生出发,最后的教学效果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来。问卷显示学生在被问及大学学习体育课的真正动因时,学生认为掌握正确锻炼身体方法为首要选项占到30%,其次为爱好体育和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各为20%。而学校要求,必须上、为取得大学文聘、培养终身体育习惯和其他选项则各占10%。数据表明学生对于大学体育课有者新的要求更加注重于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及身体运动过程中获得技术及团队精神对于以后帮助。
1.2教学理念的分散性
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必须先从高校体育教师观念层次改革,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观念的转变才能带来教学效果的改变。体育教学必须从学生出发,最后的教学效果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来。通过对高校学生调查发现,学生学习体育课的目的不再局限于自由活动或者简单的拿学分。而是有其更深层次的需求。问卷显示学生在被问及大学学习体育课的真正动因时,学生认为掌握正确锻炼身体方法为首要选项占到30%,其次为爱好体育和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各为20%。而学校要求,必须上,为取得大学文聘、培养终身体育习惯和其他选项则各占10%。数据表明学生对于大学体育课有者新的要求更加注重于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及身体运动过程中获得技术及团队精神对于以后帮助。
1.3教学内容可选择性
目前教学俱乐部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但实效性不强,大多数课程往往是为了俱乐部而设置,有些内容过于紧跟潮流,并没有实质的体育锻炼的意义。学生通过一学期或一年的学习后个人身体素质、运动兴趣并没有显著提高,甚至有的运动项目学生还会产生抵制情绪。在对学生调查中发现学生在学过的运动项目一栏中往往只有一两个项目,通过谈话发现我们的自主俱乐部选课只是相对的自主,学生并不能达到想学什么课就学什么课的程度。
1.4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教学的方式、方法、内容及组织都是由教师来确定,另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的积极性及学习效果也要受到教师的影响。因此我们对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调研。结果显示:体育教师讲授最多的为课堂所学习的体育运动特点及基本技术和体育锻炼方法两项所占比重为70%和65%,其次为体育运动中自我保护方法手段和安全锻炼常识为30%,生活方式与身体健康及学校体育的意义为10%。而其他体育锻炼与青春期发育、体育锻炼对机体主要系统发展影响、体育运动与营养、竞技体育与欣赏、传统医疗体育及奥林匹克运动知识的介绍很少,甚至很多老师没有涉及相关的教学内容。说明我们的体育教学还停留在传授技术,锻炼身体的传统观念层面。教书不育人,缺乏主管育人意识,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引导,上课应付,知识更新慢,教学方法专研不够。
1.5体育教学场馆设施严重不足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配备标准》规定的“高校室外场地设施要达到人均4.7平方米,室内场馆设施要达到人均0.3平方米。在对学生调研中发现阻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中季节或天气状况居然占到60%以上,其他学习负担重没有时间和对体育没有兴趣及运动水平太低怕同学讥笑和不理解各占10%。说明我们的场馆设施已经严重滞后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对于运动场地的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及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要求可能不再仅仅是一个400米跑道和几个篮球场。对于新兴的,休闲的、娱乐的场馆严重缺乏,这样的场馆现状与高校目前开设的教学内容之间也产生极大的矛盾,严重影响着体育课程质量。
1.6教学评价单一
学生评价应该是多主体的评价,而不单单只是学士对于教师的评价,我们应该把师生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教、教学主管部门评教有机的结合起来,才是评价主体多元化体系。通过调查显示学生对于教师评价的重点多局限于教学态度、动作示范的规范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师生关系的融洽性以及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而参与评价的人数往往并不理想。调查显示有接近10%的学生从未参与过评价,因此评价结果与实事不符,甚至差别更大。
2对策建议
2.1建立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教师是体育课程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关系整个体育课程的优劣,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改进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体育教师专业培训至关重要,同时注重体育课程的特殊性,在职称、待遇方面o予体育教师制定一系列激励措施。同时体育教师自身也应该面对新形势和新需要,积极改变知识结构单一,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和技术落后的局面,使自身的理论知识、业务水平和运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2.2结合体育项目本身属性进行创新
创新是在原有体育项目基础上创造新的教学方法或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如在学期的中后阶段,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后便会出现懈怠消极学习情绪。那么在类似于舞蹈、健美操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加入一些自编动作到套路中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2.3重视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后的反馈
目前,高校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普遍存在反馈,学校只是将评价结果通知教师,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并没有获得具体的评价信息,如教学方法或自身技能在学生评价中所占的比重如何。而评价的主要意义不在于鉴定和评优,也不在于对教师进行警戒,而在于检查教育目标的达成水平,取得反馈信息,以对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补救和矫正。这是教育评价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发挥的导向作用。 只有对教师授课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反馈,帮助教师认清自己授课的优点和缺点,自觉地扬长避短,才能不断提高体育教师授课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R]. 2011.
[2]教育部文件.印发《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R]. 教体艺[2002]13号.
[3]王莉敏.体育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J].凯里学院学报, 2013,31(3):80-82.
[4]易宝锐,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其运行机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10 (5):75-77.
[5]孙立海.影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 2006,28(5):77-78.
【关键词】高职教育 质量保障 研究探析
一、建立和完善“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在专业设置方面,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把社会需求放在首位,与学科建设统一进行,按专业群方式组建,体现区域特色与办学特色的原则;在专业建设方面,形成以学科建设为根本、以基础学科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区域特色课程建设为核心的专业建设思路。
(2)教学计划的制定:构建科学的知识结构,坚持专家论证评价制度。在各专业提出本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各学科专家组成的教学计划评议委员会,采取多学科专家“会诊”的方式,集中多方智慧和经验,对教学计划进行论证,形成了按专业群方式构建教学计划、按一级学科设置基础课、建立划块分类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开设院设课程和讲座课程的新一轮教学计划制定原则。这一做法保证了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渗透。
(3)课程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近三年针对课程建设开展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三大课程群建设,即公共基础课课程群、职业技术课课程群和职业技能训练课课程群;二是抓好专业特色课程和重点课程建设,学校借助省示范校和省世行建设项目遴选一批课程,按“一名好教师、一本好教材、一个好大纲、一套好题库、一个好梯队”的标准进行建设;三是拨出转款聘请校内外(包括企业专家)担任课程主讲教师,上讲台、走进实训场所为学生授课,进一步推动课程建设。
(4)教学评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检测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估制度是搞好教学评估的前提;制定科学简明的评估体系是搞好教学评估的基础;确定合理的、便于操作的评估程序是搞好教学评估的保证。我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评估的目的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二、建立和完善“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还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逐步形成由“定期教学质量过程监控”、“经常性随机教学质量检查”和“优秀教学组织年评估”构成的三位一体的网络式质量监控体系,使学校教学管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1)期初教学状况检查。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就期初教学状况检查主要包括开学前的教学准备与开学后的教学秩序。检查分为两条线,一是学院和教务领导检查教师的本学期提前备课情况,包括授课计划和教案完成情况;二是学院负责人,分别到教室、实训室就学生到课率和教师课前准备等进行检查。
(2)期中综合教学检查。教务处人员下到学院和学院院长、教研室主任一起检查教师的课程教学质量、兼及学风、班风以及管理部门为教学服务的状况等。通过自查、互查、开学生和教师座谈会以及填写各类调查表的形式,进行全面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书面总结发至各单位,督促做好整改工作。
(3)期末考核检查。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抓以下三方面:一是严密组织考试,严格考试纪律。全校所有课程考试时间和地点由教务处统一安排,不得擅自更改。二是建立校领导考场巡视制度。三是编印“考试信息”,及时报道考试动态。
(4)经常性随机教学质量检查。为了弥补定期过程监控的不足,及时掌握和解决日常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学校实行了经常性随机教学检查,它包括校、院、教务处领导、教师之间听课检查和督导处教学检查。两种举措使学院领导把深入课堂听课作为研究教学的窗口和工作职责,使老师把互相听课、做公开课和教学竞赛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5)优秀教学组织年评估。抓典型、树标兵,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基层教学单位的积极性,是实行优秀教学组织年评估的目的。通过对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过程管理、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采取量化方式,对学院教学管理水平和业绩评估,从而推动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管理的目标化。
三、“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结果
(1)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主要从以下方面可以看出:其一,较好地激发了教师投入教学改革的热情,教风根本好转;其二,教学水平显著提高,教学成果累累。其三,对实现新老教学队伍的平稳过渡意义重大;其四,有助于形成人人关心教学质量、人人抓教学质量的氛围和局面,强化质量意识。
(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学风明显好转,我校毕业生的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同。从实习用人单位反馈结果来看,我校学生工作适应性强,基础扎实,有发展潜力,具有团队意识,学生整体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能力实际水平达到较高质量标准。
关键词: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研究报告;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233-03
一、问题的提出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艺术教育正面临着建国以来难得的机遇。
学校艺术教育与学校其他方面教育相比较,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它是一种实践性、参与性、感染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因此,学校艺术教育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实施途径上,都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艺术课程教学,二是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三是校园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显性和隐性的育人作用。
中国85%左右的学校在农村,75%的学生在农村,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整个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很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的开课率大幅提高;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较快;艺术教育投入有所增加,办学条件有所改变。但从整体上看,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学校教育中最薄弱环节,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造成一些学校只重视少数尖子、忽视面向全体;重视比赛、忽视教学。仅仅把艺术教育的外显成果作为响应素质教育的举措。二是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给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艺术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部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另外,农村艺术教育基本条件建设相对薄弱,教学、科研和管理还相对落后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明确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提高对艺术教育性质、作用的认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进而探索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当前艺术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
二、实验的设计
1.实验目标。结合农村学校现状,拟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2)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作用;(3)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4)艺术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5)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研究。
上述问题的解决,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和对策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健康顺利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2.实验时间。计划从2004年4月至2005年7月完成,实际完成从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由于最初估计不足,在课题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课题研究中涉及的每一个问题研究解决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时间过于仓促,课题的研究就不可能深入,也就失去了我们研究此课题的实际意义。因此,从课题研究的实际出发,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科学负责的精神,决定延时结题,求得更加真实有推广价值的实验研究结果。
3.实验研究对象。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在教育局体卫艺科和教研室艺术教研组的指导下,调动全县艺术教师广泛参与,以艺术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为切入点,研究对象涵盖全县所有中小学校。
4.实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1)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2)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作用;(3)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4)艺术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5)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研究。
实验研究的方法:(1)分析研讨法:搜集国内外有关艺术教育的理论文献,结合中国有关艺术教育的法规和规程,进行研讨、分析,借以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2)追踪调查法:将理论研究与艺术教育实践相结合,深入学校、深入课堂,结合实际调查研究,探寻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3)实验总结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开展有针对性地变革研究,分析其发展轨迹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使之上升为具有普遍规律的理论,使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超越经验的局限性,步入科学化的轨道。
5.实验研究原则。(1)实践性原则:课题研究的着力点要立足现有条件实际,立足学校、教师、学生实际需要;结合实际工作去研究探讨。(2)统一性原则:课题研究要以课程改革理念为指针,所有研究务必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3)可操作性原则:农村艺术教育积账很多,我们的研究既要有超前意识,更要立足实际,避免海市蜃楼似的虚无缥缈,要符合实际。(4)开放性原则:围绕课题研究的中心问题所展开的各个问题的研究要互相结合,互相作用,不要割裂开来;另外除了课题组成员外,还要广泛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形成边研究、边促进的良好局面。
三、实验研究的程序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建立机构:建立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做好课题开题的宣传与发动,明确课题组成员的任务与行动计划。
负责人:孙伯旭
成员:王卫欣 王东霞 刘秀云 刘艳红 刘强
张志文 赵红 赵江汉 张娟 邱文红
李春燕 张淑艳 李提姗 王红艳 冯敏
张文杰 魏巍
2.学习调研:发动课题组成员查找有关艺术教育理论资料,搜集当前对艺术教育论述的最新信息;组织课题组人员进行座谈,明确各自所负责研究的内容;对各自所研究的内容进行交流,通过相互沟通明确目标,形成共识,使研究达到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分工合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围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艺术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研究等内容,成立五个研究小组,课题组人员任组长,吸收部分青年骨干教师参与研究。
2.各研究小组针对各自的研究内容,通过调研、座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广大校长、教师、学生对艺术教育的看法、感受和需要。
3.通过实践为理论提供依据,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及课外艺术活动,结合所研究内容进行总结,为课题研究寻找支点,提供依据。
4.适时组织各种交流、比赛,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以论文、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实录等形式加以检验,倾听各方意见和建议,进而增加研究人员的自信心,也使研究成果得以推广。
5.定期交流,总结修正。每学期至少二次组织课题组成员汇报会,对研究进程与成果、内容进行调整和分析,对实验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研究布置下阶段的研究行动计划。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总结归整。通过对五个方面内容研究的分析、总结、提炼,完成《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实验报告及相关材料的总结工作。
2.归纳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相关成果,以论文集、音视频实录等形式整理汇编。
3.召开研讨会,通过交流、观摩等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宣传、推广,以检验成果的科学性、可行性、整体性、发展性、可操作性,使之更加完善。
4.归纳整理,申请鉴定。对需要评审的相关课题资料汇总,提请专家评审组对报告及相关成果进行学术鉴定,并呈送上一级课题领导机构审批。
四、实验研究的成果
(一)深化了艺术教师对艺术教育的认识
1.缺失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缺乏艺术素养的学生不是全面发展的学生。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要求。缺失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接受艺术教育的人是不完全的人。
2.让每个农村学生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平等地接受艺术教育是每个学生应有的权利,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是公平教育的要求和体现。如果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能学同样的数理化,却不能享受同样的艺术教育,那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3.让每个农村孩子的眼睛亮起来。艺术教育具有实践性、参与性的特点,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营造了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实践证明,每一个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天赋和潜能。学校艺术教育就是要发现、激发、调动、激励、培养、发展农村学生的这种天赋和潜能,让每一个农村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4.艺术教育对于全面提升国民艺术素养具有的基础性作用。艺术教育是“人本”教育,不是“文本”教育;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不是“技术”教育。意识决定行为,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性质和作用的认识,使艺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改变就技术教技术,改变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解决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要求的问题。在艺术教育实施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开启心智,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明确了艺术教育三个方面的关系
认识的提高为很好的处理艺术教育三个方面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明确了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使艺术教育工作能够高效率的进行。在2007年和2008年的艺术工作中,广大教师根据全年的工作安排,结合自己的实际,协调安排好课堂教学和课外、校外艺术活动的关系,改变了有艺术活动就停开艺术课的现象。体现了广大教师对艺术教育三方面内容的把握意识和协调能力。
(三)促进了艺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通过参与研究,使广大教师明确了当前形势下如何强化自身素质,解决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要求的问题,形成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能够满足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艺术教师队伍。为了达到以研究促提高的目的,我们在2007年举办了“宁河县艺术教师基本功比赛”,既促进了艺术教师素质的提高,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四)加强了艺术教育资源的共享
课题研究大大强化了艺术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为全县艺术资料和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等艺术教育资源的共享创造了条件。2005年,我们对全县艺术教育设备、资料等进行了统计,除了大件设备外,所有物质材料形成全县流通,相互支援的政策,将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同时材料的交流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往,改变了过去各自为战、信息闭塞的局面。
(五)提高了艺术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
课题研究使我们有机会把艺术教师从各校的“角落”里拉出来,给他们提供交流、展示的舞台,使他们意识到教育科研在我们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更新了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教学理念,大大提高了自身素养。最近几年,在全国及市、县组织的论文评比,教师基本功大赛及各种艺术教育获得中,课题组成员获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证明了课题实验对于提升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具有显著的作用。
(六)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教师研讨交流的运行机制
经过几年的研究,使我们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艺术教育研究氛围,在教育局体卫艺科和教研室的支持下,我们形成了每年搞不少于四次的研讨会,每年搞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彻底改变了艺术教师在学校“形单影只”的局面,给他们营造一个温馨充实的“家”;随时更新全县艺术教育资源配置统计,充分发挥资料的利用效率,达到资源共享。
实践证明,只有解决了认识问题,才能保证艺术教育的方向正确;只有形成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艺术教育的开展才有保障,只有相互合作,达到艺术教育资源共享,才能使艺术教育工作形成合力,高效率的开展。
五、对课题实验研究的认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我们在研究中经常会有困惑,“应试教育”、功利思想、领导对艺术教育的认识等等问题,总使我们有被挤压、被边缘化的感觉。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感觉我们的研究工作总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徘徊,总是有一种想突破但又不能的感觉。我们在反问,我们所确立的研究目标是不是出现了问题?但得到的回答是:我们的研究方向还是科学合理的,也是当前农村艺术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那是什么在隐约地制约着我们呢?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制约我们发展的恰恰是当前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的不科学。当前以校为单位的艺术教师管理模式,使艺术教师的工作受到很多环节的制约,这些制约就像很多座大山,阻隔在广大艺术教师之间,这样的管理模式也使所有艺术教育工作在落实的过程中层层衰减;另外,我们在“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的研究中发现,不论是以校为单位的艺术教师管理模式,还是从要求学生全面接受艺术教育的角度,都要求艺术教师必须具备综合的素质,尤其是综合艺术素质,但又有多少教师能够真正达到这个标准呢,这样的要求符合客观现实吗?
所有问题的提出使我们发现,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之所以会有困惑,恰恰是因为我们的研究是在当前的管理机制下进行的,大前提决定了事物的结果。包括全国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如果不在艺术教育管理模式上有所突破,就谈不上艺术教育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几年的研究使我们深深地感到,我们的研究夯实了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基础,但改变现有的艺术教育管理机制,是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科学、健康发展的保障。可以说这是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两个轮子。
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研究的加强与深入,具有科学性、可行性、整体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将更加完善,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健康顺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丽君.走向公平的艺术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7-42.
[2]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巴班斯基.中学教学方法选择[M].张定璋,高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4]高校艺术院校.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日益增加,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肇事者,理应承担起治理环境污染的责任,但由于传统会计没有把环境支出和收益纳入其核算体系,环境保护在企业中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环境管理在企业中存在诸多空白。因此,要求企业对环境信息进行披露,揭示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环境污染的治理情况,成为消除当前严峻环境形势的必然趋势。基于环境管理视角的财务报告改进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企业环境管理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
1.与环境成本有关的企业成本核算及控制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主要依赖于传统会计的成本核算观念,不包括环境成本,对企业耗损的资源和环境支出很少考虑在内,如生产后期的污染治理成本及生产部门的废弃物处理成本等,同时传统财务会计中的企业成本忽略对社会资源的无偿占用和污染,企业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换取局部利益,导致成本不实、利润虚增。企业对环境支出的计量也很简单,如绿化费、环境污染罚款等项目在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期间费用或营业外支出,或在金额较大时作为待摊费用处理。环境成本不能在成本中直接体现,使得企业很少考虑环境成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大多企业在受到处罚时,才不得不控制环境成本,使得企业的环保法违规风险加大。即使有些企业将环境成本纳入到产品成本核算的范围之内,也常常是把环境相关的成本放入制造费用当中,而不是直接地放在产生该成本的流程或是产品当中。当然,如果很难把环境相关的成本计入相关的流程或是产品当中,放入制造费用当中也是一种非常简便的方法,但如果这样的话,以后管理者想要去找出这些成本就相当困难了。在分部门的制造费用中包含的环境相关成本包括环境保护允许的开支、员工培训支出和法律事务的支出,这些费用都列入制造费用当中对于管理者来说很不清楚。企业很少单独核算环境成本,不能获得环境成本的相关信息,这样就会模糊环境成本发生的动因,而环境相关的成本分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固定费用是很难减少,但变动费用却是可以通过预防性的环境管理减少的,那么把整个费用都列入到制造费用当中,不利于企业挖掘潜力,降低成本,也不利于环境成本控制。
2.环境问题引起的企业资产贬值问题
由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使得许多资产的价值可能已经发生贬值,导致或有负债没有得到正确反映,某些环境损失未能准确计量。环境问题引起的企业资产贬值主要包括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减值问题。
(1) 存货的环境减值。在以下情况下应确认为环境问题引起企业存货价值减损:企业进行生产、运输、储存、使用时会造成环境破坏需要发生额外费用的存货;由于国家法律、法规调整或消费者普遍抵制使某些存货项目使用受到限制甚至报废;经检测或证明对环境具有危害后,企业存货低于以前的价值。
(2) 固定资产的环境减值。包括为某项固定资产发生环境方面额外支出;需对某项固定资产产生污染进行专门清理发生的费用;因环境问题导致企业固定资产使用价值降低等。
(3) 无形资产的环境减值。无形资产也会因环境问题出现价值减损,这种减损比较模糊但却实际存在,如存在环境损害的专利权、专有技术以及存在污染问题的企业商标使用权、商誉等都会因为其对环境损害使其价值降低,有的甚至变得一文不值。
3.企业环境治理相对滞后带来的社会亏损
我国人均资源短缺,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多地依赖于资源耗费,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一直面临着非常紧迫的资源与环境问题。针对目前我国环境资源现状,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有限资源,认真治理环境污染已经刻不容缓。然而有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追逐个别的“超额利润”,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在生产经营中一直进行“先污染,后治理”与“实污染,虚治理”的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企业还是社会,其成本均处于失控状态,个别企业所产生的盈利,通常都以社会亏损为代价。同时,发达国家对自身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有将发展中国家作为污染物避难所的倾向。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要提高环保标准,保证企业的环保质量,以满足国内外不同环保条款的要求,也可发现外国在贸易合作中对我国环境的破坏,以保护我们的环境。
三、基于环境管理视角的财务报告改进建议
在我国有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中,多采取补充环境会计报告的方式。目前,企业对环境信息的披露方式主要有:内部工作会计记录;包含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包含在董事长的报告中;上市公司以招股说明书形式予以披露。同时企业只有在发生了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以后,才可能通过新闻媒体了解有关信息。
我国在企业会计制度及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中也很少涉及环境问题。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只是在中国证监会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中有两处涉及环保问题:一是在规定应说明的政策性风险时提到“环保政策的限制或变化等可能引致的风险”;二是在规定“募股资金运用”时,对属于直接投资于固定资产项目的,要求发行人可视实际情况并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投资项目可能存在的环保问题及采取的措施”。但是对于上市公司的年报却没有关于环境问题的具体披露要求。
财务报表体系要对环境加以信息加以确认与计量,必须要求改变现行的传统会计模式,这不是短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应在基本肯定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前提下,讨论其进一步改进,以求适应时展的需要。
基于上述原因,本人对现行财务报告关于环境信息披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增加企业关于环境的非财务信息的披露量
我国企业目前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中主要描述的是历史的资料,并且是在发生明确的财务影响时作为常规的财务会计问题处理的。而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其企业不仅披露公司的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而且只要与环境负债和成本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都予以披露,有的公司还就政府就环境保护措施给予的鼓励予以披露,对研究、再利用、环境健康管理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描述。在这方面,我国应借鉴美国的环境信息披露方式。并且在传统财务会计报告中,以文字说明、补充资料、附注等形式,揭示一些基本的环境会计信息:
(1) 有关环境的重要会计政策,如环境资产的计价与摊销政策,环境利润的确认政策;
(2) 编制环境会计报告所采取的特定程序和方法。如采用什么方法确认环境支出与环境效益等。
(3) 环境会计变更事项,包括环境会计方法的变更、报告主体的改变、会计估计的改变等。
(4) 环境法规执行情况:主要是执行情况和未能执行的原因及由于违反环境法规受到处罚的情况。
(5) 环境质量情况,主要内容应该包含污染物排放情况;主要环境质量指标达标率;发生污染事故情况和环境资源的耗用量;有毒有害材料物品使用和保管情况等。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况。如污染治理项目完成数、污染物处理能力、污染物治理设施运行状况、主要污染治理情况;各种污染物回收利用的总量、回收利用的产品产量、产值、收入、利润等。
2.编制专门的财务报告和环境报告
1.编制专门的财务报告
即借鉴财务报告的思路,利用专门的财务报表、报表附注及财务状况说明书来揭示环境问题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1)财务报表:
① 资产负债表:在现有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增加会计科目,包括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环境资产指企业用于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的资产,是指由于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而被资本化的环境成本。环境问题涉及的企业资产项目主要有:环境存货、环境固定资产、环境无形资产和环境长期待摊费用;环境负债指企业因过去环境事项所形成的,需在未来以资产的流出或劳务的提供来履行的义务,特点是企业过去发生的、符合负债确认标准、并与环境成本相关的义务。环境问题涉及的企业负债项目主要有:环境应付账款与环境应付票据、环境其他应付款、环境应付工资和环境应付福利费、环境其他应交款、环境长期借款、环境长期应付款、环境或有负债等。
② 现金流量表:用于揭示由环境问题一起的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其中环境问题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引起现金流出的项目主要包括以现金方式发生的计入企业产品成本的环境支出,企业因环境问题发生的对外罚款、赔付和企业因环境方面诉讼发生的费用等;引起现金流入项目主要包括企业开展环境方面经济业务取得的收益和企业因环境问题获得的赔偿、罚款收入;企业因环境工作业绩获得国家的补贴及税费返还等。环境问题在企业投资活动中引起现金流出的项目主要包括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支出现金;引起现金流入的项目,主要包括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收入现金。环境问题在企业筹资活动中引起的现金流出项目主要是企业为偿付环境借款本金与利息支出的现金;现金流入项目主要是企业以开展环境工作为目的借入的专项借款。
(2)报表附注
环境会计报表的附注分为括号注释和底注两种形式。括号注释不宜过长,以便于阅读。企业用括号注释揭示以下信息:环境会计的特定程序和方法,说明环境项目的特征,按替代性计价方法得出的金额,需要参见其他报表或本报表其他部分的说明。报表底注是在报表正文下面用一定的文字和数字表示的补充说明。环境会计的报表底注可揭示:重要会计政策,如环境资产的计价与摊销政策,环境利润的确认政策;环境会计变更事项,包括环境会计方法的变更、报告主体的改变、会计估计的改变等。
(3)财务状况说明书
企业应该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列明有关企业环境信息的内容,包括:企业该会计期间耗用自然资源数量;污染物排放状况核对环境、经济的危害程度;有毒、有害材料、物品的使用和保管情况;由于环境污染而支付的罚款;企业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治理环境污染或采取环保改进措施而获取的直接收益;污染物的回收利用情况;企业对有害的环境影响结果进行保险及政府对此的补助金运用情况;企业治理环境的长远目标及行动等等。
2.编制专门的环境报告
即在编制专门的环境财务报告的基础上,对报表的相关数据加以计算分析,以便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环境行为和环境工作有全面的认识。环境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1)企业在环境方面的基本情况:如企业在改善环境方面开展的相关工作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及效果;企业的环境法规执行情况;企业的环境政策目的与目标;企业的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等。
(2)通过报表分析的相关环境指标:① 反映企业环境污染程度的指标,如大气污染指标;水质污染指标;噪音污染指标;资源破坏程度等;②反映企业污染物回收利用情况的指标,如资源产出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减少率;工业废水最终排放量减少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城市生活污水再生率;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率;废钢铁回收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降低率等。
关键词:高校;体育老师;工作;满意度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人们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进而形成了对于工作任务,工作条件不满情绪。高校的体育老师也是如此。在保定市中,高校的体育老师在人口上虽然只占到全市总人口的极少部分,但是他们却承当起了对于全市高校体育教学的重任。近年来,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对于工作的满意度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怎样使得本市的体育老师对于工作保持高校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和保障高校体育教学的顺利实施是摆在当前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而在这其中对于本市体育老师的状况进行研究,充分的了解其对于工作的满意度是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1、研究的方法和对象的基本情况
按照一般规律,本文的调查对象计划以保定市高校的体育老师为主,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于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最终形成包含4个计分法,7个维度以及24道题的问卷。问卷结果的可靠性由相关专家严格审查,最后通过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的归纳汇总工作。
其次,在正式的调查前,我们也对保定市的高校体育老师的整体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被调查的对象上来说,保定市的高校男女体育教师的比例约为3:1,符合教育部门的文件规定。在年龄的组成上,也反映了教学队伍中科研活动,教学能力和创造力的兴衰变换趋势,总的来说,保定市的高校体育老师的年龄结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这也与近几年来本市大力引进教育新生力量有相当大的关系。学历上,由于保定市比较重视人才的引进工作,其中硕士生的比例比本科生的数量略高。但是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头衔的老师比较少,这可能和体育这个行业重视实际的运动成果有很大的关系。
2、体育教师对工作满意度研究
2.1教学条件因素
所谓的教学条件指的是教学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由于保定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体育运动氛围在群众中非常浓厚,有很强的群众基础。因而在教学的软件条件-学生的生源,教学的环境上,学校的人文,声誉,发展的前景上还是比较强的。加之,近些年由于保定市经济的发展,市政府联合市内各高校都加大了对于体育硬件设施这一块的投入力度,均基本实现了标准的塑胶跑道,篮球场等,在运动器材的投入上更是下了大力气,不仅跟换了年久失修的运动器械,而且在学生的生活区还新建了以往只有在社区中才能够看到的健身器材,使得最终高校人均学生的运动面积达到4.7平方米。虽然由于资金链的短缺,设备的跟新上略显不足,但是老师们对于教学条件这一块整体还是比较满意的。
2.2头衔职称因素
在头衔和职称上,新进的讲师级别或者是助教级别的老师相对于那些已经工作多年,事业有成的教授们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对于前者来说,由于刚刚参加工作,有许多教学的理想和信念需要去实现,但是有时候现实的无情却常给他们事业上的进步泼去冷水。另外,由于经验不足,助教或讲师级别的老师常奔走在教学的一线,不仅教学的任务量大,压力也高,经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出成果,而体育这门学科的教学成果却只有在长时间的磨练下才能够得以体现出来,从而使得他们在教学上较老教授需要付出倍加的努力。其次,他们在薪资待遇上也得不到满足,家庭生活带来的重重压力,使得他们对于工作的满意度大大的低于那些副教授,教授级别的老师。对于后者来说,由于经验丰富,事业有成,他们大多退居管理岗位和后勤岗位,完成了需要长时间才能够完成的职位晋升,教学中不存在什么压力,因此对于工作的满意度比较高。
2.3教师年龄因素
在教师的年龄划分上,我们倾向于将其划分为青年教师(35岁以下),中年教师(36-45岁)和老年教师(46岁以上)。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兴趣爱好广泛,对于教学条件的要求比较高,总期望学校能够时不时的调整教学条件,来满足自身的活动需要。一旦学校达不到要求,他们就会在工作上表现出不满的情绪。而身处中间地带的中年教师常常处于事业的上升期,需要学习更多新的知识,有时还要考虑到个人和家庭的因素,故而对于工作满意度这一块基本上是保持某种中立的态度。老师教师却不一样,他们在校任教多年,对于学校历年的变化都了如指掌,事业心和责任心比较强,。学校一些方面稍微的做一下改进,便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因而在老年教师中对于工作的满意度普遍较高。
2.4学校的领导管理因素
高校体育老师的教学工作一方面决定于自身的实力,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与学校高层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保定市体育老师对于工作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校政策方针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这一方面对于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区分是十分必要的。结果表明,有大约80%的体育老师对于学校领导的管理和评价感到满意,曾今有70%以上的老师因为教学成绩突出而受到校领导的直接表扬,在领导的心中,体育这门学科尽管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其却始终是校领导中不可缺少的副科,在职称的晋升上,很少存在因为体育专业是学校的非主干专业而对于职称的评定设立重重障碍现象。在各方面的待遇上,领导对于体育专业的天平倾斜度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可能由于条件的限制,在末位淘汰制中排在最后的常是体育老师,但这并不影响老师们对于领导层管理的满意度。
3、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在保定市的高校体育老师中,对于工作的满意度在不同的方面,具有不同的表现,这其中尤其以教学条件,头衔职称,教师年龄和学校领导管理四个方面最为突出。(2)我们一定要对于以上结果作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保定市高校的体育教学。(作者单位:1.河北联合大学体育部;2.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编号:2012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立项课题“对河北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分析研究”之一。编号:20120408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