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冶金工程产业范文

冶金工程产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冶金工程产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冶金工程产业

第1篇:冶金工程产业范文

针对4~6月初南方稻区持续阴雨寡照、影响早稻正常生长发育的情况,今年中央财政首次专项安排1亿元资金,支持湖南、江西、广东、广西17亿平方米早稻集中育秧。集中育秧,是指由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和涉农企业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技术要求,对浸种催芽、整地播种、培育管理等环节实行统一操作的育秧模式。这一补助政策的实施,不仅撬动了各级地方7.5亿元资金配套,而且助推了南方水稻生产方式的新变革。

从“最头痛”到“不操心”,集中育秧让农民不再怵种双季稻

近年来,由于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这使得费工费时的双季稻生产面临严峻挑战:“双改单”越来越多,直播面积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越是种粮大户越不愿意种双季稻的情况。

在过去20年,双季稻面积与南方水稻产量呈现同增同减趋势,“双改单”甚至季节性撂荒对我国南方粮食生产影响巨大。据统计,一亩双季稻比一季中稻可增加粮食近250千克,随着双季稻面积急剧下降,双季稻产量占全国稻谷总产的比重已经从最高峰的2/3降至目前的1/3。与此同时,直播稻面积不断增加。

“南方粮食生产的最大潜力在双季稻,发展双季稻的关键是扩种早稻,扩种早稻的难点在于育秧。”湖南省农业厅副厅长李志纯认为,恢复发展双季稻的主要障碍在于种粮比较效益低、劳动力不足和农时季节紧,突破这些制约,集中育秧是关键。

“早稻生育期短,特别是大田分蘖时间短,产量靠插不靠发。”中国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方福平介绍说,与直播相比,集中育秧可提前10天播种育苗,多抢积温60℃~70℃,既能保证适时栽插和基本苗,还能有效缓解栽插后阴雨天多、光照不足造成的分蘖迟、分蘖数减少和个体生长量小等问题,这就不仅提高了早稻生长期间的光温利用率,也为晚稻生产争取了时间。

“省地、省时、省工、节水。”湖北省春晖集团董事长谭伦蔚为集中育秧算了一笔经济账:工厂化育秧,育例为1∶200,即667平方米秧苗可插大田13万平方米,用地仅为分散育秧的1/25;7天育一茬机插苗,省时30天左右;每667平方米省工3~5个,成本节约90元;此外,一季还能增产25千克稻谷。

实施集中育秧,有效解决了当前水稻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让农民不再怵种双季稻。据农业部农情调度,随着集中育秧的示范推广,今年早稻面积恢复了6.7亿平方米,直播面积减少27亿平方米。

从“一把抓”到“一根针”,集中育秧让政策效应“四两拨千斤”

秧好半年禾。在水稻生产中,近60%的增产增效技术集中在育秧阶段,然而受农业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等因素制约,育秧新技术难推广难应用,往往是“家家育秧,户户管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难以育好秧、育壮秧,进而影响到机插秧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目前,我国水稻机耕率超过90%,机收率超过70%,但机插秧率仅为26.8%,尤其是南方水稻机插秧率始终徘徊在9%左右。机插秧水平低,成为制约我国水稻生产的一大瓶颈。“机插秧推广难,秧苗不达标是一个关键因素。”湖南省农机局总工程师汤绍武说,机插用秧要求苗高12~20厘米、秧龄15~20天、叶龄3~4叶的毯状秧苗,实际生产中一家一户分散育秧,秧苗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如今,集中育秧让南方稻区各级政府抓粮找到了串起全局的“一根针”,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近年来,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双季稻主产区通过开展水稻集中育秧示范,统一育秧方式、统一种子供应、统一浸种催芽、统一播插时间、统一秧田管理,有效解决了分散育秧存在的品种多乱杂、种子不消毒、播种不及时、秧田管理粗放、农机农艺不配套等问题,加速了水稻高产稳产技术的集成、推广与应用。据江苏省农业部门统计,集中育秧新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较分散育秧提高40个百分点。

“集中育秧效果好,但农户分散育秧并不计算自己的用工成本,这样算下来,买秧每亩大田要比分散育秧多花30元、比直播多70元。”湖南省农业厅粮油作物处处长许靖波说,对于多出来的这几十元,绝大多数农民不愿意支付现金,因此,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行政推动,水稻集中育秧难以持续发展。

从2008年到2011年,湖南省先后投入7000多万元资金开展早稻集中育秧示范,并将早稻集中育秧工作纳入政府粮食生产目标管理和考核;2011年,江苏省级财政安排8000万元扶持建设924个水稻商品化集中育秧示范点,每亩秧田补助3000元。在政策扶持下,南方水稻集中育秧面积迅速从2008年的18.7亿平方米增至2011年的近133亿平方米,几乎一年翻一番。今年,在国家早稻集中育秧补助政策的带动下,南方稻区各级财政筹集资金7.5亿元,水稻集中育秧面积超过200亿平方米,其中早稻集中育秧超过66.7亿平方米,同比增加33.3亿平方米。

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时,各级农业部门纷纷加强技术指导,创新示范形式。广东省将集中育秧与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相结合,与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点相结合,建成机械化播种育秧线98条;安徽省建立专人定点联系制度,每个育秧工厂聘请一名农艺专家、配备一名农机技术员,在项目建设、播种、育秧、机插秧等重点环节做好跟踪技术服务;湖南省引进自动种子催芽器等先进设备,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民的催芽难题,使早稻平均发芽率提高8%以上,达到94.6%。

从“买种子”到“买秧苗”,集中育秧让水稻生产加速产业

集中育秧在解决水稻生产现实问题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其组织经营模式。

“从‘买种子’到‘买秧苗’,集中育秧实现了育秧的商品化,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水稻生产的产业化进程。”方福平认为,在集中育秧示范中承担操盘重任的乡村种粮能手、基层农技人员,经过技术培训和实践锻炼,一部分将演变成专业化、职业化的育秧主体;与此同时,集中育秧统一秧苗供应,保证了一定区域内水稻栽培及耕作技术操作的一致性,也为统一机耕整田、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收作业创造了条件,这些都有利于从环节上逐步实现经营的规模化和服务的社会化。

但是,集中育秧在实践中也面临着技术创新、风险规避、供秧过程纠纷解决、育插秧时令衔接等诸多难题。据调查,集中育秧示范目前以村组组织和大户代育为主,这两种模式约占集中育秧示范面积的90%。受限于资金和技术,他们一般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如果脱离政府补贴,完全按市场化机制运营有困难。

第2篇:冶金工程产业范文

城乡商贸统筹发展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城乡统筹的实质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其核心是城乡资源的统筹配置,其重点是产业发展。只有产业发展才能带动人口、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充分流动和有效配置,只有产业发展才能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实现城乡共同发展进步。

一、城乡商贸统筹发展的内涵与目标取向

城乡商贸统筹是指城乡商贸发展的统一筹划、协调运行。作为先导性产业的商贸流通业,必须率先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以商贸流通产业的城乡统筹拉动相关产业的城乡统筹,拉动经济社会的城乡统筹。城乡商贸统筹的目标取向不是消除城乡市场差异,实现城乡市场一致化、一样化,而是加强城乡商贸的整合和对接,充分发挥城乡双方优势,实现城乡商贸的相互融合与双向互动。城乡商贸统筹实质上是城乡商贸结构的新安排,关键是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建立城乡互通的流通机制与制度,实现城市流通体系与农村流通体系的有机衔接和联动运行,核心是城乡商贸资源的统筹配置,重点是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以城乡市场的一体化推动城乡间商品和服务、资源与要素的顺畅流动,使城乡资源通过市场的联结实现共享,实现城乡市场的开放和融合,充分发挥商贸流通的先导性作用,以贸促工、以贸促农、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互动发展。

二、城乡商贸统筹发展模式探析

作为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产业发展问题,从产业发展本身而言,城乡商贸统筹发展既是一种政策性选择和安排,又是体制的设计与运行。产业发展环境、制度与政策、产业发展主体、产业发展载体、产业发展客体之间相互影响,决定其发展模式的选择;从城乡空间关系上看,城乡商贸统筹发展不是城市商贸和农村商贸的各自发展,也不是简单的通过城市给予农村资金、人才等办法支持农村市场加快发展,而是加大城乡资源的双向交流和优化配置。城乡商贸统筹发展必须选择有利于城乡商贸融合、互动与互补的发展模式,单纯从城市商贸或单纯从农村商贸发展出发考虑问题都不符合城乡商贸统筹的本质要求。参照城乡统筹发展理论与城乡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实际,本文对城乡商贸统筹发展模式提出以下参考意见。

(一)城乡市场网络化发展模式

城乡市场网络化是指城乡市场之间构成一个有序化的关联系统及其运行过程,并通过这个过程获得一种特有的网络组织功能效应,以形成一定地域的城乡市场之间网络设施完备、产业内在联系密切、要素流转通畅、组织功能完善,并构成一个维系城、镇、乡市场网络系统共生共长的空间过程。本模式强调城乡市场统筹规划,加强城乡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域内城乡市场网络化布局,完善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衔接,加强城乡间商贸产业联系程度,通过连锁化、网络化、信息化发展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的多种关联。如将城市与农村对接的市场服务向农村延伸,建立符合农村需要的农村消费品市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城市商贸流通企业通过发展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与农民联合兴办商品基地,发展“订单农业”,扩充稳定优质的货源。农村产地批发市场与城市连锁超市、仓储式商场和便利店建立联系,直接配送商品进城;大型批发市场发展农村分市场,等等,通过城乡市场的网络化连接,解决工业品下乡、农民买难与卖难的双重问题。

(二)小城镇商业发展模式

小城镇是城乡联系的重要节点。本模式强调农村地区小城镇商业的发展,以数量众多、分布合理的小城镇商业为节点,形成遍布全市的完整、分散的城镇商业体系,将城市与农村两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有机衔接起来,实现城乡资源的双向流动,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以中小城镇为节点的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的网络体系。小城镇商业的发展,还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小城镇成为城乡统筹中农村人口转移的主要吸纳地。

(三)供应链网络连接模式

供应链网络系统将分布于城乡间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供应链网络连接模式强调通过现代流通中的供应链、服务链和价值链,构筑城乡间商流、物流及市场的双向流通系统,形成纵横交织、共生共荣、紧密联系的网络化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城市与农村经济活动分布于供应链网络系统的不同环节中,依靠供应链连接纽带,将城乡间产供销、产加销业务活动连为一体。

(四)产业联动模式

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联动模式主要是基于城乡产业间客观存在差异,加强商贸流通业与关联产业的互动,以产业间和产业内不同行业间的有效合作和联动,充分发挥城乡产业比较优势,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如通过延伸城乡的贸工农产业联动发展、商旅文一体化发展、专业市场、工(农)业园区与物流联动发展等,实现城乡产业互利共赢。

(五)龙头企业(市场)带动模式

本模式以经营主业突出、管理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辐射面广、产业带动力强的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市场)为主导,带动供应链中相关企业(个体)商贸活动的开展,克服流通活动中“小而散、多而乱”、流通组织化程度过低、流通效率低下、产业带动力不足的状况。如“万村千乡”工程中以大型连锁企业为龙头,深入村社开办连锁超市、便利店,带动农村商业发展;大型商贸龙头企业、龙头市场以“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基地+农户”等方式,带动种养加产业化,带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三、城乡商贸统筹发展对策——重庆之探索

(一)构筑城乡一体化市场体系,推动城乡商贸共同发展

1.完善体制,激活机制

消除妨碍城乡商贸统筹发展发展的体制,建立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的市场体系。加强城乡商贸统筹政策协调,在城乡之间建立起均衡增长的良性互动机制,推动城乡市场主体之间联合、重组和经营网络的跨地区、跨城乡延伸,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商品流通组织体系与网络体系,推动城乡一体化市场体系发展。

2.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要素市场体系

打通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市场渠道,促进农村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和城市的人才、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和有效组合,提高资源要素的市场化程度,为商品市场的发展创造必要的体制条件。

3.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商品市场体系

统筹城乡交通、通信等区域性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加快城乡交通网络建设;高起点建设信息化平台,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城乡普遍覆盖的信息网络,加快推进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站试点,延伸公共信息服务到基层;促进市政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延伸,实现城乡同建共享。统筹城乡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将城市商业中心与周围乡镇商业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在商场、市场及物流园区建设上,统筹布局,推进城乡商品市场一体化进程。

(二)大力发展城乡商贸流通产业,加强城市和农村商贸层级传递与支撑功能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商业协调发展的思想,重庆加快主城特大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四级商业中心建设。注重培育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商贸流通产业集聚,做优主城特大城市商贸流通产业。围绕中央商务区、大型商圈、大型批发市场群和会展业,重点发展现代都市商业,提升都市区商贸流通产业能级与辐射能力;做大做强万州、涪陵、黔江、永川、江津、合川六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商业,建成区域性商贸流通次级核心和传递枢纽;做活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产业,加快区县中心商圈建设与商业发展,带动中小城市发展;大力发展小城镇商贸流通产业,尤其要加强中心镇乡镇商业发展,突出功能特色,以贸促工、以贸带农,增强对非农人口的吸纳能力,有效拓展城乡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空间。

(三)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城乡资源合理配置

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三商带三农”作用,以商品带农村、以商人代农民、以商业带农业,推进城乡商贸统筹发展。逐步形成以乡村零售网点为基础,以大中型批发市场和连锁配送中心为骨干,以各类农村流通合作经济组织和大中型农村流通企业为主体,农产品、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均衡发展,城乡市场相互融合、内外贸易紧密联系,法制健全、布局合理、服务规范、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市场体系,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农村商品流通体制。

1.积极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增强流通企业活力

鼓励和支持农民进入农村流通领域,积极支持农村经纪人队伍和各类流通中介组织的发展。拟建设1000个农产品流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支持20个管理规范、服务功能完善、经济效益较好的流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培育10大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一大批运销大户,建立一支农村经纪人队伍。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购、托管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

2.建立和改造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

加强农村消费品网络建设。加快形成为农村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零售网络终端,搭建“农家店”收购农副产品、推动农副产品创自有品牌、进超市的综合服务平台。引导各类大中型流通企业利用品牌、配送、管理、货源、信息、技术等优势,通过投资或加盟连锁的方式建立或改造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利用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点多面广的优势,充分发挥其连锁配送网络在农村市场中的作用。

3.构建顺畅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科学规划城乡之间、产销地之间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重点支持永川、潼南、荣昌等具有农产品产地优势、传统集散地优势的区县,高起点建设一批特色突出、辐射面广、能与国内外市场接轨的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贸易中心,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重点建设10家符合国际标准、面向国内外市场、现代化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完善和拓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服务功能,积极推行农产品拍卖制、远程交易、网上交易、集中配售、连锁经营等新型交易及经营方式。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向上下游延伸经营链条,通过建立农产品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建设农产品采购和物流中心等方式,建立起农产品进入城市市场的快捷流通渠道。

4.积极发展农产品零售市场

启动“农商对接”行动计划,探索和推广“超市+基地”、“超市+农村流通合作经济组织”、“超市+批发市场”、“超市+社会化物流中心”等方式。鼓励条件较好的连锁超市发展直接从产地采购农产品的进货模式,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的产销联盟。努力提高连锁超市、便利店、大型综合超市等新型零售业态中农产品的经营规模。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加快现有农产品物流企业改造升级,推动其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建设农产品冷链系统,初步建立起统一高效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努力改善农产品物流环境。

5.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

积极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放开农资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各类投资主体进入农业生产资料流通领域。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服务体系。鼓励农资流通企业将农资销售与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开展配送、加工、采购服务和技术服务及农机具租赁等多样化服务,促进农业生产。

(四)加快乡镇商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因地制宜发展各类综合性和专业性商品批发市场,为农村腹地的农副产品进入市场体系创造条件,形成发展现代农业的市场支撑体系,大力发展乡镇生活服务业,创造小城镇宜居环境,充分发挥小城镇尤其是中心镇高度集聚人口、承接产业转移、服务农村、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小城镇成为连接城乡空间的纽带和城乡资源要素传递流动的平台,在统筹城乡中,发挥重要节点功能,成为缓解大城市压力的“蓄水池”。

(五)以产业联动延伸商贸流通产业链,增加转移就业容量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兴办市场、发展生产、生活服务业,延长商贸流通产业链。扶持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向农业领域渗透,通过入股、订单生产、自建等多种方式,结合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建立产销联盟或产销一体化的商贸流通企业生产加工基地。重点培育石柱辣椒、江津花椒、涪陵榨菜等种植养殖、加工基地。形成“市场联基地、基地带产业、产业兴市场”的贸工农一体化良性经济循环模式。依托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大力培育专业市场、产业园区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的产业集群。如以璧山西部鞋材交易中心为龙头,建设西部最大的鞋材和鞋产品专业市场,建设璧山、铜梁鞋业基地,打造中国西部鞋都。充分发挥荣昌畜牧科技优势,以荣昌西部饲料兽药市场为龙头,依托板桥工业园区打造畜牧优势产业链,带动畜牧产业联动发展。商旅文结合,发展各具特色的农家游、乡村游、风情游;积极鼓励都市圈商贸流通企业面向市内外“走出去”、“走下去”,开拓新市场。

(六)以“五双工程”为主要突破口,打造城乡商贸统筹发展的战略平台

1.大力推进农村市场“双建工程”

围绕新农村建设,加快乡镇连锁经营超市和村社便民放心商店建设,搭建工副食品和农资下乡进村,农产品和废旧物资出村进城的双向流通平台,力争在3-5年基本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社为基础的商品零售网络。

2.大力推进社区“双进工程”

积极支持和引导连锁经营企业运用连锁经营方式在社区设立各类便民、利民的商业网点,提供定向、快捷、周到的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改造和建设不同类型商业社区商业设施,不断完善社区商业服务功能,为城乡居民创造良好安居条件。

3.大力推进“双十工程”

在重点培育建设纳入全国“双百市场工程”的观音桥农产品批发市场、永川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及商社集团新世纪百货公司、粮油集团公司的基础上,选择培育一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在资金和政策上予以支持,尽快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大型农产品流通主体,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稳定市场供应,丰富“菜篮子”,助农增收。

4.大力推进“双带工程”

依靠流通企业、餐饮企业和农产品市场,到农村建生产基地,办加工厂,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带动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产品附加价值。如重庆市商贸流通龙头企业重庆商社集团投资10亿元与北碚区政府在北碚静观、水土一带,合作开发1.1万亩的“重庆市生态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区”。示范区包括三个项目,一是“美丽乡村嘉年华”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园;二是在水土建一个占地2000亩的西南农产品物流港,主要把当地农副产品通过超市、商场销售网络卖到全国;三是山地农业科学城,以山地农业技术试验和新型农产品开发为核心,使之成为重庆市及外地农科院所提供新品开发实验的基地。

5.大力推进“双转工程”

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优势,启动“农村商贸人才培训阳光工程”,通过多形式、多行业、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将一大批农民培训转化为商人,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从商就业。城乡商贸统筹发展,任重而道远,非一日之功可蹴,必须大力改善发展环境,营造富有活力的体制机制环境。加大对商贸流通领域创业投资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完善融资担保、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服务平台,鼓励城乡居民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与创业条件,为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草根创业”平台。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积极鼓励农民外出经商务工,增加非农收入,形成推动城乡市场共同发展的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贾后明,何春宏.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市场建设[J].学术交流,2007(3):66-69.

[2]龚勤林.论产业链构建与城乡统筹发展[J].经济学家,2004(3):121-123.

[3]高云虹,曾菊新.城乡网络化与西部地区城乡发展模式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06(8):13-18.

[4]段娟,文余源,鲁奇.近十五年国内外城乡互动发展研究述评[J].地理科学进展,2006(7):118-127.

第3篇:冶金工程产业范文

1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学生实践经验能力培养,需要有专门的实践环境以及实践条件。建立起一个包含环境保护、材料机械加工、电子、环境保护和现代化综合管理的实习基地,可以带给学生更大的实习发展空间。因此,要将建立实习基地,当成是一项重要任务。当经过了考察、论证以及对比之后确定出实习基地,并且签订起生产实习协议。该厂不仅拥有齐全的设备,而且实习场地较大,能够满足学院学生实习需求。学生进行实习,能灵活的将理论知识使用到实践中,能够深入分析专业理论和生产实际之间的关系,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有重要作用。在进行实习中,学生的不仅获得了基本技能的培养,还提升了学生的精神素质,学生获得敬业精神培养,在实习中树立起认真工作态度。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材料,明确新工艺以及新设备,学生科学思维还有经济管理思维都得到提升。

2注重在生产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

众所周知,工科院校的学生,毕业之后从事的工作大多是现场工程师的工作。因此,在学习期间现场实习对学生非常重要,都是在大材料,大工程背景中实习基地开展。在进行组织学校实习活动时,要让学生学习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以及管理重要性,学生能够涉及到这几个项目学习。工程师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还应该具备工程素养。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应该能够明确的回答出一下问题:一,一项工程技术任务或者是科技难题,会不会做。二,在人、时间、财、物限制条件下,是否可以高效的完成工作。三,是否可以在道德约束、法律法规约束条件下,自觉履行工程师职责。四,在工作开展中,能够自觉考虑到生态可行性问题,是否可以从本职技术出发,尽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生产。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解决专职教师队伍的编制和待遇问题,这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只有解决好这两个问题院校的教师才没有后顾之后,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提升自身素质的校企合作中来。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抛弃以往的旧观念,要高度重视实训专职教师管理工作,要真正解决好他们的编制问题,真正实现同工同酬。在管理过程中要制定激励措施。在教师员工能够全身心工作的基础上要引用多种激励手段和竞争激励机制来调动教师员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种措施的激励来让他们为构建实训基地建设出谋划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评比活动,通过评比活动来增强企业员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培养学生市场意识

学生的市场意识要得到培养,使得学生明确市场是企业发展的龙头,任何一项产品都是要面向市场的。针对生产车间有不合格的产品,调查产品不合格出现原因,一旦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必然影响到企业经济发展水平,会使得企业遭受损失。调查质量出现的根源,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起质量意识,学生明确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企业想要获得良好发展,想要在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应该落实质量管。学生实习中,还需学习保密法和安全法,加强自身安全意识,学生在车间中,要记住安全是企业发展的保障,安全实习是提升学习质量之前提。带领学生参观几个分厂联合研制的产品,让学生明确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每个人一同齐心协力,发挥各自优势,尽职尽责,提升工作质量。在实习过程中,还需要熟悉企业的管理制度,明确惩罚内容。学生的经济管理里意识以及效益管理意识都应该得到培养,当学生明确了在企业发展中,能够做到开源节流,能够充分挖掘自我的潜力,创新力才能提高经济建设水平。同时,学生学了保密法、安全法,在学生的意识里,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应该在合法条件下开展的。在进行发展时,应该明确政治、经济以及环境的相互协调,协同发展。由于我们周密组织,严格管理。使学生为实习工厂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和质量控制措施,受到了实习基地好评。

二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质量提升措施

1做好实习动员工作

学校做好实习动员准备工作,提升学生对实习的认识,提高实习管理力度,保障每个学生实习效果。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是实习的主体人,主体人的地位要显示出,切保学生实习有所收获。有的学生在实习中,没有端正态度,在集体参观活动时,很随性将该行动定为看热闹。因此,在生产实习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给学生讲解生产实习重要性,矫正学生学习态度。另外,要多实习的学生提出要求,有具体的内容。例如:可以发放实习内容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实习活动中寻到答案。实习过程中做到合理分配时间。实习中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布置好实习作业,教师及时抽查学生的作业。另外,还要强调实习考核,可以随机抽取几道题,让学生进行实习答辩,对答辩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实习不合格,要求在第二年时,再参加实习。从各个方面去调节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生产实习质量。

2改进实习方式

众所周知,在实习中面临最大的问题时,实习经费不充足,实习时间较短问题。某地的金属生产规模大,设备齐全,和金属专业学校实习活动开展非常对口。在进行基地实习时,可以从大型国有企业生产中获得知识补充。在两周学习时间中,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兴趣有所提高,对专业有新的认识。进入第二实习阶段,第二阶段是分散实习,实习时间确定在大三的第二学期末,时间定为两周。4人到5人为一组,可以去民营企业、国企企业、私营企业或者是科研单位。由学生自己联系,也可以是教师介绍,实习内容可以不做到面面俱到,针对关键问题,深入学习便可。在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针对某一个方向开展学习,在新学期到来时,提交实习报告。

3加强金属教学教师素质培养

在对教师培养过程中,要重点对青年教师培养,当前很多的院校年轻教师人数达到学院教师人数一半。年轻教师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实践经验较低。对年轻教师素质培养,丰富教师经验至关重要。学院可以开展老带新,安排学院德高望重的教师,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新教师。这能加快年轻教师对实习基地情况掌握,能清楚企业设备管理工艺以及产品等问题。实习中能将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提升了自身素质同时,又可以完好的指导学生。同时,在生产实习进行中,除了让年轻的教师到生产实践中去,还强调实习中关注学生安全关注。教师对每个学生肩负起责任,平平安安带学生出去,也得平安安安将学生带回来。在实际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生产实习中指导学生游刃有余,而且在理论课上也能讲的更精彩,更自信。

三结束语

第4篇:冶金工程产业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城镇化;发展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近年来的发展势头令世界瞩目。但是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并不是与城镇化进程同步和相互促进的,其中房价过重阻碍了城镇化进程的现象和问题,如何在中国持续的城镇化进程中,保持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以促进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使房地产业和城镇化进程相互促进,对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及房地产企业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城镇化进程与房地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互相影响促进

1 房地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城镇化的吸引力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自从住宅市场化以来,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和城市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有关抽样调查资料看,中国人均居住面积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而逐步提高。健康发展的房地产业不仅为城镇化居民提供了宽敞舒适的住房,也同时提高了城镇化的吸引力。

2 城镇化进程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与动力

中国有十三亿人口,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则意味着有一千多万人口进入城市。这一千多万人的住房需求,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高了需求与动力。同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可以提供房地产开发所必须的土地资源。大量危旧房改造及房地产二级市场、租赁市场的加快发育,也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3 城镇化的巩固也为房地产健康发展不断提供持续的后盾

目前,中国城镇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40%以上,一些机构对多个城市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现住房的满意率尚不到20%,约有48%的居民提出在两三年内愿意换购住房,已购房户中有67%希望通过换购住房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再加上还有不少的居民愿意投资住房,因此,住房潜在需求量还相当大。这些都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源源不断提供支持与后盾。

4 房地产业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处理不妥,也会产生利益冲突

目前房地产业已经表现出阻碍城镇化进程的趋势。一些大城市的房价过高,投资与投机住房过热,一方面给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带来了风险,另一方面,又有阻碍城镇化进程。以房价与家庭年收入比来看,中国已经远远超过国际上公认的6这个合适比例,北京一些大城市,比例甚至在20左右。这让一些新进入城市的大学毕业生、农民工等在城市中居无定所,影响城镇化进程。

5 房地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是两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改革开放三十年及住房取消福利化以来,中国房地产的发展,也伴随着中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而加快。总的来说,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城镇化进程,是两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在这其中,它们会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如果处理不好二者的关系,就会互相阻碍,互相抑制。

二、在城镇化进程背景下,房地产业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在城镇化背景下,中国房地产业面临的形势与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未来十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将持续发展

中国房地产在10年内将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这是由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决定的,中国的城镇化还远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甚至和巴西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中国房地产预计不会出现如香港和日本的一旦下跌则一蹶不振的局面。这也是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人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的一种体现。

2 房价将逐步回归理性,房地产业的竞争将体现出品牌的竞争

目前的房地产价格基本已经达到高位顶点,未来继续大幅上涨的局面应该不会出现。借鉴外国的经验,相信中央政府相关调控政策会及时有力,化解了当前房地产泡沫的风险,并推动其健康发展,则会实现平稳的过渡;呈现平稳渐进发展的趋势。而“楼歪歪”、“楼脆脆”、“楼倒倒”等不良现象也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更加注意房地产商的信誉与品牌。从关注价格为主到关注品牌与质量为主,这也会促使房地产商更加注重品牌的积累。

3 中央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会逐渐加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由于住房关系到千家万户,也关系到国计民生,故中央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会逐渐加强。从中国房地产当前的形势看,存在着房地产投资和投机,房价过高,房地产泡沫逐步扩大的问题。

4 房地产业重要支柱产业的地位不可动摇

房地产投资和消费对拉动内需具有长远性。美、英等发达国家走过的路都已证明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尤其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主导性地位和重要作用毋庸置疑。由于目前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房地产对于扩大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其支柱地位短期内看,不可能动摇。

5 房地产市场存在市场监控力度不够、供需结构失衡等问题

目前,相关部门对有关房地产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房地产市场开发经营管理的监控力度不够。出现了部分楼盘开盘前就已售空或排队、摇号认购的情况,少部分地区有期房销售火爆、炒楼花和市场冷热不均等现象。同时,房地产存在比较严重的供需结构失衡,新建的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不足,而大面积住房却供给过剩,廉租房供给很少,覆盖面小。

三、促进房地产业与城镇化进程和谐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为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同城镇化进程和谐相容,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 认真执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

国家出台的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相关宏观政策措施,是从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也兼顾了房地产企业自身的利益。在此情况下,房地产行业应该全面落实国家、省、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保证实际操作中不走样,不变形。

2 注重塑造房地产业的品牌

房地产业开始注重品牌,这是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越来越多的地产商开始重视品牌建设,重视产品品质,强化管理服务,这将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经营,提升房地产的竞争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3 房地产企业要注意防范城镇化进程中的可能风险

房地产企业要发展,必须注意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一是要避免城镇区域不明确,缺乏长远、科学的总体规划。二是防范战略风险,避免进入易出现城市化泡沫的城市。三是要避免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2009年,一些城市“地王”频出,有些甚至出现“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这给一些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带来了极大的财务风险。

4 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与做法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实行市场化的时间不长,相比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商来说,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为避免重复走弯路与错路,要积极借鉴欧美国家房地产商的先进经验与作法,同时,也吸取一些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发挥后发优势,促进房地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第5篇:冶金工程产业范文

关键词:营林造林;生产管理;林业发展

1 营林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造林成活率低

幼苗伤根、假植、保管不当、苗木木质化程度不够、上山造林前严重失水等。在栽植过程中,挖坑过小,栽植不够深;小苗栽植过深。一般小苗容易栽深,大苗容易栽浅,踩的不实;存在窝根问题等;在对幼林抚育时,没有按规程及时进行抚育、除草和割带;同时,由于栽植人员缺乏造林知识,造林积极性不高、又没有进行岗前培训,现场管理人员责任心差,对工作没有热情,以及领导是否重视此项工作,没有及时检查等都会影响造林的成活率,此外,由于一些天灾虫灾,如干旱、毁林开荒、放牧、病虫害、鼠害、森林火灾、化学药害等都会降低林业生产率。

1.2 苗圃管理与育苗生产形势落后

苗圃管理及育苗生产形式跟不上企业进入市场经济的步伐,种苗急需以产品的角色进入市场。更新造林中存在数量与质量失衡,苗木投入量超过设计作业量,苗木成本在造林总投入中所占比例过高;树种的结构比例失调,适地适树不到位;在良种与壮苗的选育、引种、推广及优良天然苗木的利用等方面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和工作上的失误。在营林生产中的总投入资金,苗木成本所占的比例太高;树种结构比例失调;在选取良种、推广和利用天然苗木等方面,企业和工作人员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

1.3 人工林的营造与市场需要失调

从当前我国营林生产中看来,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总体滞后,其现象主要表现在种子园的建设类型单一、母树林的更替不及时及经营管理水平低等方面。由于种子园建设类型较为单一,母树林没有得到及时更替,加之经营者的管理水平不足等原因,导致林木良种基地的总体建设滞后。此外,我国当前人工林缺乏定向培育的长远打算,造林与使用结合不紧密,在营造上缺乏商业考虑,林产工业的木材原料供应将面临危机。集约经营丰产林、“幼培丰产林”及部分常规造林小班在经营管理措施上表现为短期行为,集约化管理措施不到位。

2 加强营林生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经济规律管理营林生产

营林生产要以林木生长量作为主要衡量指标,目前营林生产只是把造林面积作为衡量指标,至于能否成林,生长如何或能生产多少木材和其它产品就已经不和国家投资发生关系了,这是造成造林保存面积少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把宜林荒山划分为不同的营林类型,划分依据是宜林程度和森林产品规格。一个地区造林树种很多,可以用几个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作为林木生长量指标的基数,其它各种树种可以根据其生长速度和经济价值定出和该几个树种中的其中一个相比的指数。在此基础上,制定超额完成经济指标和没有完成规定指标的奖罚制度。

2.2 提高森林抚育质量

在森林的具体经营上应本着立体开发的基本原则,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应用。在采用复合经营时,一定要依据相关的森林经营方案以及相应的技术流程和规章制度来开展经营与抚育活动。此外,在禁伐区,应主要以相应的卫生抚育为主要内容,并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以实现在经营和抚育过程中,将森林生态效益充分的发挥出来;在限伐区,可以进行一定的抚育活动,并依据一定标准进行一些简单的更新性采伐活动,尽可能地开展和实施造林活动。

2.3 做好森防工作的措施

要加大宣传力度,依法治理林业有害生物,要充分利用多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宣传“预防为主,科学防治,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用量化的数字宣传森防工作;林业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息息相关,要进一步提高对防治工作的艰巨性、紧迫性的认识。要切实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建立行政领导和业务部门双层责任制,切实把森防责任落实到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领导的肩上,确保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

2.4 完善苗圃运营机制

为了能在以后的作业过程中确保造林用苗,企业可以依据一定标准通过签订回收合同来做好苗圃工作,森工企业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还应将苗圃逐渐推向市场化,并对苗圃实施相应的竞争机制以及其它经营机制,当然可以应用承包形式或者是其它一些私人经营方式,来做好苗圃工作。

3 结语

综合上述,林业建设工作对于目前我国的经济进步来讲,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在过去的时间中,存在看中经济发展,忽略了生态建设维护,导致很多森林资源被不合理使用,环境变差,生态变弱。因此,林业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林业生产及经营活动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冶金工程产业范文

关键词:林业工程;营林生产;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韩雪(1968—),女,汉,国营公主岭市二十家子林场,工程师

随着经济建设的进行,人们的素养越来越高。环保意识的出现,使得人们对于绿色更加关注,营林生产也走进入了人们关注的视野。然而,对于营林生产的认识还不是很深。本文就加强营林生产对于林业工程的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及解读。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营林生产管理。

1林业工程建设中营林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技术要素、人力资源投入不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社会的发展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1]。林业工程的发展同样对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西方发达国家在林业工程建设上很早的就注意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因此在林业发展上远远地超越我们国家。主要原因是我国对于林业工程的不重视,对于林业发展的认识不足。技术要素投入不足会导致营林生产的效率降低,使得人力资源减少。营林生产工作较辛苦,技术上再得不到支持,使得许多林业人才敬而远之,从而使林业工程发展遇到困境。

1.2营林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够

信息化是提高工作效力的有效途径。如若在营林生产管理上引入信息技术,我国的林业工程发展将会得到迅速的提升。但是,我国引入信息技术时间较短,营林生产管理中更是在起步阶段。由于信息技术的运用不纯熟,使得在营林生产过程中,对于林地的情况不能敏锐捕捉。造成了树林生病、自然灾害等事故处理不及时。对营林生产造成了损失。

1.3生产资金来源单一,投入不足,生产工作制度不健全

营林生产设计很多环节,对于树苗、树种的选取、储存、运输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需要资金的支持。我国的营林生产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的支撑,由于营林生产的环节众多,资金需求量大。单靠政府资金投入很难维持,造成了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的效率低下。也很难引入市场机制,使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这样不利于营林生产管理机制的转变。导致了生产工作制度的不健全。营林生产的每个工作环节都是互相衔接的。一个环节的失误就会造成整个体系的失误。我国营林生产机制的不健全,使得无法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使机会主义横行,工作效率低下。

2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加强营林生产管理的有效对策

2.1多渠道对资金进行筹措,合作管理,实现共赢

林业工程建设不只是国家的责任,社会各方都要为此作出努力。政府在投入一定资金的同时,最主要的是对多方进行引导[2]。可通过改善林业经济效益结构,将林地承包到林农手中,让其对林业经营有一定的自由性,提高林农培育树木的热情,从而增加林地产值。使得广大林农走向致富道路,并从侧面带动了林业工程的发展。与此同时政府还要向社会发出倡导,鼓励社会各界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可参与到林地建设中来。这样就会增加林地生产的资金来源,形成了全民参与林业建设,促进国家生态经济发展中来。

2.2完善营林生产管理工作制度,加大信息技术引用

生产工作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林业工程发展的一大阻碍。为了加强管理,应当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使得营林质量与营林效益同步发展[3]。首先我们应正视营林在林业发展中的地位。由于以往对于营林的不重视,使得林业发展不健全。其次,我们要明确分工,实行责任制生产模式,要出现问题有人负责。并进行奖惩制度,提高林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要注意信息技术的引用,可以及时了解林木生产状况,使营林生产更加科学化、效率化。

2.3转变工作机制,完善管理体系

营林生产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针对这一问题,政府要提前下达任务,有助于营林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当年任务当年下达,使营林生产工作无法提前进行规划。造成了工作效率迟缓[4]。与此同时,为确保林业工程质量,就要完善营林生产管理体制。建立营林工程相关管理细则、监督机制、并对工作效果进行定期检查验收。在资金的流入流出上要建立明确的资金管理制度。以免造成资金流失,使得营林工作陷入资金困难中。所以加强基层林业团队建设与人员素质的培养,完善人员管理机制,是促进林业工程发展的有效办法。

3结语

我国林业工程建设上管理机制、资金筹措、管理机制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随着,这些问题的被发现,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正在出现。帮助我国林业工程发展迈入了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长富.论加强营林生产管理促进林业工程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7):273.

第7篇:冶金工程产业范文

关键词:湖南省;农业产业化;利益相关者

本文为省情决策咨询课题《湖南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编号:0910BZZ95)课题成果之一,课题主持人:程定平;湖南省教育厅课题《企业关系营销的道德研究》(编号:08C498)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主持人:宋子慧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料开发为基础,围绕支柱产业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逐步形成市场促产业,产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为一体的生产经营体系。在湖南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通过组织制度创新,实现农户与市场的有效连接。从农户到市场的整个产业化价值链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有农户、龙头企业、中介组织、政府部门、合作经济组织等,他们都为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提供劳务或服务,他们影响着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态和经营模式,是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参与主体。因此,研究出一条湖南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共处之道是协调好价值链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解决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合理的利润分配――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的核心原则

获取利益是利益相关者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原始动机,也是利益相关者的基本追求。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有助于相关者之间关系更紧密,目标选择更一致,行为配合更密切。合理的利润分配是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的核心。

1、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有助于农业价值创造与农业价值实现。农业价值是指在从农业生产到农产品销售的整个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在产前、产中、产后价值链上形成的产品的有用性。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一方面可以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转化、应用与推广,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实现农产品的产供销一条龙。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否创造更多的农业价值,能否促成农业价值的实现,主要还是取决于农业产业化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共处。利益相关者之间和谐共处,愉悦的合作氛围可以大大提高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更多地创造农业价值,更好地实现农业价值。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实现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愉悦合作的关键所在。

2、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有助于农业和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将农业作为产业来经营,将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机、高效的组合,按市场经济的机制和力量来实现农产品产、加、销链条的重组和资源、规模等集约式的优化。正确处理好农业产业化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将使产业组织模式更合理、组织间关系更紧密、利益相关者行为更有效、对农业和农村资源的运用更科学,优化农业和农村资源的配置。从人力资源开发到土地资源集约,从资金资源拓展到制度资源构建,无一不关系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的科学化、合理化是农业产业化的直接推动力。

3、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有助于农业产业化目标的实现。1978年以后实行的农村,一家一户的耕种方式很难持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很难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而市场经济却在不断发展变化,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满足不了瞬息万变的大市场的需要,如农产品结构性和区域性过剩、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农民收入增幅回落、农业比较效益差、农民生产积极性低等。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需要要求农业像二三产业那样在市场主导下实现产业化经营、实现规模经营。而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提高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加强农业企业和农户的沟通协调,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在于合理分配利润,减少农民利益受损,提高农业利益、农村利益。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农户、农产品、农业科技、农村服务引入市场,保障和提升农业利益,从而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最终目标。

三、实现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的模式参照

1、龙头企业带动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是最普遍的一种模式,该模式的主体双方是龙头企业与农户,双方主要通过合同连接。要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和谐相处必须统筹兼顾两者利益,防止一方甚至双方利益受损;积极探索入股分红、合同让利等多种形式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双方真正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统一体。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终极目标,当然农业企业也不例外,因此龙头企业会先考虑自身利益,然后才肯向农民有限让利。农户在该模式中处于追随地位,但如果其利益不断受损,则积极性明显下降,不愿与龙头企业和谐相处,影响到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合作持续性。

2、中介组织带动模式。中介组织带动模式是指从事同一农业生产项目的若干农户按照一定的章程联合起来,组建多种形式的农户互助合作组织,主要有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两类形式。这类中介组织对内组织生产,对外与龙头企业、市场等洽谈,把农户与企业、市场有效衔接。在这种模式下,经济利益主体主要是中介组织和农户两方,这类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在提出一定的中介组织运营积累后,一部分按交易额返还给成员,剩余部分按成员入社股金进行分红,并且以返还为主,分红为辅。由于中介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少了利益驱动,所以与农户的关系容易和谐。

3、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由农民在自愿、互利、平等、互惠原则基础上兴办的农民合作组织,主要表现形式为合作社。多数合作社是产、销一体化,即对合作社员实行“四统一”:统一提供化肥、农药、籽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销售农产品。该模式的优点是有效地把农户与市场连接起来,既保持了家庭经营的独立性,又提高了农户经营的规模效益;既降低了中间交易成本,又有利于农业积累机制的形成;既能提高农户讨价还价的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又有利于形成农户利益的自我保护机制。虽然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之间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但是如果合作经济组织运营成本过高,农户分摊过多,影响农户利益实现,农户就会放弃加入合作组织。

4、政府调控指导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目前湖南农民普遍资金积累不足、文化素质不高、抗风险能力差,过于看重眼前利益。因此,政府部门特别是基层政府必须出台各项政策大力扶持、甚至采用行政手段、强迫命令方式来硬性推进,指导农民选项目、定品种,在不剥夺农民农业产业化主体地位的同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制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上来,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真正实现农业产业化。

四、结论

湖南是个农业大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无疑可以加速湖南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相关者是农业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重要影响因素,正确处理好利益相关者关系,有利于保障和提升农业利益,有利于农业价值创造与农业价值实现。如何保障农户、龙头企业、政府、中介组织、合作经济组织等利益相关者的和谐相处,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农业产业化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多少;二是经济利益的分配方式和原则。所以,首先应该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选择更加可行的模式,以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然后,根据选择的模式、各利益者所扮演的角色、所起的作用等决定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让农户劳有所得、多劳多得,让企业也有利可图,能够实现长远发展、持续盈利。只有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各利益相关者才可能长久共事、和谐相处。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企业社会责任同盟.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2007回顾[报告].2008.2.

[2]李明刚.我国农业产业化契约稳定性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7.11.

[3]岳颂.农业产业化与企业的社会责任[J].北方经贸,2007.3.

第8篇:冶金工程产业范文

钢铁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概占12%左右,并且这个占比仍然呈现出上涨趋势,新时期面临严峻的节能减排压力。为了能够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应该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促进钢铁行业能够健康持续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1]。低碳冶金工程技术,是冶金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广泛关注和重视,并大力推动低碳冶金工程技术发展。基于此,为了能够推动冶金工业健康持续发展,应该明确冶金工程的节能减排要求。尤其是在当前的煤炭资源和铁矿资源急剧减少,温室效应愈加明显的形势下,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社会生产生活。因此,新时期低碳冶金工程技术逐渐成为有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二、低碳经济下的冶金工程技术

1.可循环钢铁流程。钢铁工业在建设和发展中,对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较大,加之生产规模大,流程长,很多工序复杂、密集。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伴随着不同程度上的能量和物质排放,可能会污染生态环境,成为新时期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切入点。大力推行新一代循环钢铁流程,有助于优化钢铁工业生产和物质排放的缺陷,切实提升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冶金工业发展。从我国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分析来看,具有突出的连续、紧凑和动态的流程特点,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实现废物回收利用[2]。2.氢冶金。氢是一种无污染的能源,国内外对其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予以开发和研究。同时,氢气是一种清洁的还原剂,不需要转换剂即可参与到还原反应中,比碳的还原效率要高,可以作为还原剂创新冶金技术,有效降低冶金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实现无碳冶金成为可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契合。氢冶金主要是用于钢铁冶金中,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对铁矿石的氢还原反应,消除冶金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时,氢气低温还原工艺主要是在固态条件通过氢气来还原铁矿物质,从而获取一定金属性质的海绵铁。当前,铁矿石中氢气低温还原反应中对于氧气的消耗量较大,资源利用效率偏低,原料供热以及反应装置设计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待完善。3.冶金环保和节能。第一,在冶金二次资源综合利用。主要是将炉渣二次回收利用,由于炉渣中八廓铁合金渣、高炉渣以及电炉渣,在二次资源回收利用中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当前,我国的冶金渣更多的是用于制作矿渣水泥,但由于冷却工艺不同,具体用途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包括高速公路路基材料、铁路道渣、农业肥料和矿渣铸石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3]。转炉渣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铁物质,如何能够有效提取和利用成为当前首要的工作方向。而转炉渣在广泛推广和应用中,可以用做水泥原材料,优化配合比。第二,烟气脱硫技术。二氧化硫主要是含硫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而我国是一个以煤炭资源为主的国家,煤炭资源消耗量较高,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仅排在电力行业之后,在全国第二位。因此,钢铁行业中的二氧化硫排放更多的是来源于烧结环节,在企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占70%以上。所以,如何能够有效脱硫成为当前冶金工程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关键。

三、结语

在低碳经济下,为了能够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应该明确当前时展要求,注重对冶金工程技术的创新和完善,融入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尽可能降低冶金工业中的能源和资源消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李晓翔 单位: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孙航,贺西平,周长朴,等.浅析低碳经济对钢铁产业的影响[J].甘肃冶金,2015(6):45-47.

第9篇:冶金工程产业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冶金工程;专业英语

近些年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参加高考考生逐年减少,冶金行业也已属于夕阳产业,导致高职院校冶金专业的生源复杂,学生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冶金专业英语教学应在各环节进行改革,在提高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企业培训和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冶金工程专业都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但教学效果却并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缺乏针对性

与公共英语教育相比,高职冶金工程专业英语是将冶金专业和英语学科充分结合,突出了与冶金行业紧密联系的课程特色,符合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目前市面上通行的教材针对高职院校冶金工程专业英语的实用性和深度特点而编写的精品少,内容陈旧,理论性太强,难度太大,没有实用性。

二、教学方式落后

中国应试教育传统由来已久,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教育还处在发展阶段。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用公共英语的教学方法来教专业英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课程的专业性,使得教学方式脱离实践,学生对学习专业英语没有积极性。

三、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生源的原因,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英语基础较差,尤其像冶金工程这样偏理科的专业,学生的英语底子就更薄,而且由于课时的局限性以及教材难度的选择不当,这样他们就会对专业英语这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有畏惧和抵触的情绪,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师资力量薄弱

冶金工程专业英语这门课要求教师要将冶金工程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结合起来应用。冶金工程教师的英语水平有待提高,而英语教师的冶金工程专业知识也很有限,若只着重英语教学或专业知识的讲解那就失去了冶金工程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的意义了。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冶金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现提出教改方案如下:

1、选择实用性强、适合高职的冶金工程专业英语教材

高职院校冶金工程专业英语的教材是培养学生专业外语综合能力的基础。教材必须反映出专业英语交叉学科的特点,符合冶金技术发展的方向和学生应用的需要。

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之前,已经学习了专业课,对冶金工程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教材在内容选择上不能过于陈旧,否则就变成了单纯的英语教学,体现不出交叉学科与冶金行业密切相关的课程特色,所以专业英语的教材内容选择应使学生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了解冶金技术的最新进展及材料科学的最新动态,拓宽其知识面,提升其对教材内容的兴趣。

教材的难度选择也很重要,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教材难度不宜过高。高职院校冶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多以操作维护岗为主,英语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主要是在操作画面、工艺简介、设备功能说明以及查阅文献时使用,这些应用对英语水平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掌握了专业词汇和阅读翻译能力即可,对于句法、语法要求一般。在教学过程中,只需掌握专业基础词汇即可,因为专业方向不同,专业词汇也不相同,过多的专业词汇不仅乏味难记,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极易引起学生的厌学和抵触情绪。学生在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通过日常反复应用,便可轻松掌握本岗位的专业词汇,在校大期间量的学习枯燥乏味的专业词汇实在没有必要。掌握了专业词汇,再辅以长短句拆分等阅读技巧,阅读翻译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改进教学方式

要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就得坚持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才能体现专业英语的“专业”二字。因此,在冶金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需要强调生产实践的重要性。很多冶金行业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都是实实在在的教学资料,特别是相关的专业设备的英文名称和功能说明,都可以体现在对应的英文设备图片上,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对于冶金行业的生产工艺,可以结合生产流程图,将图片的视觉和文字的抽象结合起来,发挥联想作用,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冶金工程专业英语。

要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还要保持教学的互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动者。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听、说、读、写,使他们不仅仅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让他们在积极参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让别的同学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未来工作的需要,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用什么就教什么,怎么用就怎么教,尽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适当情景,让学生模拟真实场景进行练习,这样学生不仅学的有兴趣、有成效,而且毕业了上班就能用。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英语学习思维

科技英语术语的特点是:涵义精确,专业性强, 概念繁多,词义固定。尽管目前已有许多专业技术词典可供使用,但在阅读实践中,并非所有词汇总是一查就有,即使一查就有,也并非总是能用。这就存在一个读者本身如何正确创立新的译词和恰当选用现有的译词问题。让学生养成有意识地借助科技字典、专业工具书和网络资源对所碰到的专业学习中的难点和疑点进行学习,培养其良好的专业英语学习意识和思维。

另外,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英语学习思维也很重要。主观能动性学习的主要体现是独立思考,如果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如果解决不了,经过老师点拨就会茅塞顿开,且记忆深刻。所以,教师应该把课堂作为交流知识的殿堂,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坚持“学为主、教为导”的互动式教学原则,让学生自己从学习中得到快乐。

4、加强专业英语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