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梦溪笔谈二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统一中考复习单元重组的标准
单元重组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目标明确,标准统一。在认真分析学情、梳理复习内容、研究中考要求的基础上,笔者提出按文章体裁进行单元重组的标准。
按文体进行单元重组可组成相对独立的语文知识复习体系和语文能力发展体系,为达成中考复习目标服务。这样做符合学生应考的心理特点及复习规律,学生能按新的单元系统地进行自主复习与训练,从而巩固和完善所学知识与技能,提高语文能力,内化情感态度价值观。例如小说单元的重组。小说是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理解掌握小说三要素的相互关系是初中生应具备的小说鉴赏能力。小说单元的重组便于学生集中强化复习,能完善学生有关小说方面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能积累素材,借鉴小说的写作技法,提高写作能力。
二、中考复习以文章体裁组元的实施
根据文体组元标准,笔者把初中六册语文教材的复习内容重新编排为文学作品、非文学作品和文言文三大模块,并细分为十个单元。具体实施如下:
(一)文学作品
第一单元:诗词
单元复习目标:背诵;理解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感情;品味诗词的语言特色。
以《诗人谈诗》为纲,涉及文本有《冰心诗四首》《天上的街市》《词二首》《现代诗二首》《有的人》《歌词二首》《组歌两首》《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古代诗词三首》《七律・》《古诗四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诵读欣赏中的诗词。
第二单元:小说
单元复习目标:归纳故事情节;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各种艺术手段的作用;体会小说的丰富内涵。
以《小说家谈小说》为纲,涉及文本有《孔乙己》《范进中举》《故乡》《在烈日和暴雨下》《多收了三五斗》《草》《伟人细胞》《甜甜的泥土》《三颗枸杞豆》《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父母的心》《窗》《热爱生命》《七颗钻石》《皇帝的新装》《安恩和奶牛》及名著赏析中的《西游记》《水浒传》《汤姆索亚历险记》《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文训练:注重细节描写。
第三单元:散文
单元复习目标:体会散文的不同风格;反复品味散文意蕴深长的语言。
以《散文家谈散文》为纲,涉及文本有《春》《济南的冬天》《夏》《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画山绣水》《蔚蓝的王国》《飞红滴翠记黄山》《绿》《雪》《阿里山纪行》《美丽的西双版纳》《蓝蓝的威尼斯》《海燕》《白杨礼赞》《石榴》《紫藤萝瀑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月迹》《柳叶儿》《枣核》《繁星》《错过》《散步》《背影》《都市精灵》《幽径悲剧》《明天不封阳台》《囚绿记》《享受生活》《送行》《给我的孩子们》《为你打开一扇门》《端午日》《本命年的回想》及名著赏析中的《朝花夕拾》。
作文训练:抒发真情实感。
第四单元:剧本
单元复习目标:了解剧本所展示的矛盾冲突;欣赏人物语言;注意舞台说明。
涉及文本有《威尼斯商人(节选)》《市长(选场)》《江村小景》《一厘米》《(节选)》。
(二)非文学作品
第五单元:新闻、演讲
单元复习目标:了解新闻体裁及演讲稿的特点。
涉及文本:
(1)新闻:①消息:《三个太阳》《录音新闻》《“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新闻两篇》。
②通讯:《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始终眷恋着祖国》《一双手》。
(2)演讲:《悼念玛丽居里》《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接见仪式上的答词》《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五篇。
第六单元:记叙文
单元复习目标:把握中心意思;梳理记叙线索,注意详略;了解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作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涉及文本:
(1)叙事文:《往事依依》《十三岁的际遇》《社戏》《斜塔上的实验》《老山界》。
(2)记人文:《我的母亲》《童年的朋友》《一面》《我们家的男子汉》《藤野先生》《生命与和平相爱》《我的老师》《台阶》《呼兰河传(节选)》。
作文训练:重视立意构思。
第七单元:说明文
单元复习目标: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掌握常用说明方法;了解说明文语言特点。
涉及文本:
(1)事物说明:《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凡尔赛宫》《松鼠》《松树金龟子(节选)》《国宝――大熊猫》《苏州园林》。
(2)事理说明:《宇宙里有些什么》《沙漠里的奇观现象》《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叫三声夸克》。
(3)科普介绍:《在太空中理家》《奇妙的克隆》《送你一束转基因花》《环球城市・风行绿墙》。
(4)专题:《长城》《汉字》《广告多棱镜》《气候物象》《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我心中的语文》。
第八单元:议论文
单元复习目标:抓住中心论点,了解论证过程;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揣摩议论文的语言。
涉及文本:《事物的正确大答案不止一个》《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成功》《创造学思想录》《学问和智慧》《论美》《多一些宽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三)文言文分单元复习
单元复习目标:读懂、读通、读透文章;归纳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句子翻译字字落实;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观点。
第九单元:文言文中的寓言、说明文
涉及文本:
(1)寓言:《古代寓言二则》《黔之驴》《愚公移山》。
(2)说明文:《梦溪笔谈二则》《黄鹤楼》《于园》《活板》《核舟记》。
第十单元:文言文中的记叙文、议论文
涉及文本:
(1)记叙文:《赵普》《晏子使楚》《人琴俱亡》《陈涉世家》《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幼时记趣》《三峡》《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口技》《送东阳马生序》《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关键词:恽寿平 没骨花鸟画 技术风格
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大学大学青年教师科学技术类科研启动支持计划项目《现代工笔画中设计构成要素研究》(项目编号:2012W―M17)
恽寿平(1633)生于明末清初的衰落书香家庭,其原名为格,字寿平,后改为字正叔,其号南田,别号也有许多,江苏武进(现常州)人。由于其生活的年代多动乱,因此对其后来的思想文化及生活都造成了相应的影响。恽寿平从小就比较聪明,其学习绘画主要师从于其伯父恽向,自此之后恽寿平便开始了自己的艺术创作生涯。由于受到父辈们的气节和学识爱好影响,其未参加当时的科举考试,而是成为隐士,并经常与友人一起讨论没骨画法。其还和当时的“四王”、吴厉等人并称为“清初六家”;不仅如此,其还是常州画派的创始人。恽寿平的艺术造诣较深,其主要以花卉画艺影响较重,其自创的没骨花鸟画为当时的花鸟画增添了鲜活的生机色彩,始终能给人一种淡雅清新之感。其采用的没骨法多用色彩渲染,勾勒较少,且画法较工整简洁,文人情味一目了然。
一、没骨法的具体考究
没骨法作为我国花鸟画法的一种,其产生时间较为久远;创始人为五代时期的张僧繇,当时的形式多为山水画,主要采用青绿重彩通过明暗层次的渲染来表现。而在我国的唐代至北朝时期的莫高窟中发现了没骨画画法的踪迹,其主要是采用色彩直接进行渲染。据相关史料,没骨花鸟画主要开始于北宋时期,其具体人物为徐崇嗣。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就是以其为基础开展的,并在此之中创造出了更加新颖的形式。对于恽寿平的没骨花卉画作品,在画画的过程中摒弃了传统的先墨笔勾勒轮廓再着色的方法,而是直接采用色彩渲染,通过点染并用的方式进行。注重生活化的画风特点,在与大自然相结合的过程中,使其作品的自然气韵更加浓烈。在历史不断的发展中,针对没骨画法的理解有两方面:第一就是淹没,色彩渲染将轮廓勾勒淹没;第二则是没有,具体指不进行轮廓的勾勒。沈括曾在《梦溪笔谈》中对没骨画法进行了记载描述,说明了徐崇嗣没骨画法的特点及其渊源,揭示了徐崇嗣从野逸的落墨为格到皈依了宫廷画的富贵风尚的原因。郭若虚也曾在《图画见闻志》中提到过徐熙堂兄徐铉记阐述其绘画的特点是以墨色为重,色彩辅之。许多有关没骨画法的文献记载都使我们了解到没骨画法的发展历史,以及其不同发展时期人物的不同风格特点。
二、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的风格特点
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特点是以清新高雅为主要特色,在欣赏其画作时就好像有种清风拂面的感觉,那种朴素之美让人过目难忘。恽寿平笔下的画作注重景物的平实特点,其色彩描绘虽然艳丽,但却不显得媚俗,非常清新洁净。在纯自然的手法塑造中,使作品表现出天然的特点,绝不存在矫揉造作的感觉。同时,恽寿平的作品取材比较广泛新颖,通过其独具匠心的绘画手法,其作品都能达到较好的艺术造诣水准,充分展现其内在生动的景物形象。在对传统没骨画法的继承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的发展,创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没骨画法,奠定了我国花鸟画的发展实力。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创作皆源于生活,在生活化的基础上推动其自身的艺术创作思想发展。恽寿平额没骨画法主要继承徐崇嗣,其注重自然写生的渲染。其没骨画的创作主要分为两个时期,即探索期和成熟期。其中,探索期主要是其四十岁前,在对此阶段的相关作品分析中,可知道其受沈周、陈淳的影响较深。成熟期则为四十岁后,此时期为没骨画创作的辉煌阶段,其作品大都比较著名。如其创作的《蓼汀鱼藻图》,在清劲的笔墨、浓厚的色彩设计中,使作品显得既艳丽又不低俗,既形象又生动,清新高雅,接近自然。恽寿平的没骨画素材较多,包括各种花类、蔬果类等,还有就是常见的梅兰竹菊。除此之外,其还比较善于描绘鱼类和鸟兽等。比如《双清图》主要是描述花类的作品,其取名“双清”,主要原因是其描绘的梅花和水仙各自所代表的品格比较清洁高雅,因此便以双清命名。作品的画面主要采用淡花青晕来进行渲染,以此烘托两种花色。其中的梅树枝叶繁盛,其形态以横斜为主,花瓣的画法采用了南宋扬无咎的画法,利用墨线勾圈形成花瓣。对水仙描绘则借鉴了赵孟坚的白描手法,加强了叶片用笔的缓重疾驰、阴阳顿挫,在变化多端的手法中,使花瓣赋予生机。灵活多变的方式展现梅花和水仙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两者的美感,同时追求浑然天成的自然特色。对于中国画而言,其不仅要注重线条的完美,更要加强色彩的协调以及画面的结构性。如果要在画面上题字则必须结合整个画面的内容和画面的结构来进行,合理的诗词配合画面会使画作的意境更好。自宋代苏轼后,诗书画印一直被人们所采用。恽寿平在自己的画作中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且使其相互之间紧密连接,缺一不可。比如《题画竹诗》中的“寒窗画竹与三枝,笔试参差手不知,还忆去年今日事,扫花庵内雨丝丝”,这首诗词和画作很好地结合,通过文字的描述来表达画中的内容以及画作者的情感,可谓画龙点睛之笔。
三、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的影响
恽寿平在继承没骨画画法的基础上,独创性地建设了属于自己的技法风格,不仅在当时颇有影响,对后世的没骨画画作技艺影响也较深。恽寿平的徒弟也有许多,其中以自己的玄孙女恽冰得其精髓造诣最多,而最有成就的则是华暑。华暑同样也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结合当时的环境,创造出符合当时人们审美要求的没骨画法。清代的胡敬曾在评价恽寿平时曾说其是花卉画法的第一人,充分肯定了恽寿平在我国画史上的影响力和功绩。恽寿平对于自己的画作作品艺术有着个人独特思想,他曾说人们对于画作的鉴赏多认为色彩设计比较容易,但却不知渲染工作是比较难的。其还宋画主要是工整性较好,而元画则主要是写意性,如果能把这两者相结合,才能使画作更加生动形象。恽寿平主张学习古人技艺的同时要注重自我的变通,不能照搬照抄地死学,而是要活学活用,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其认为自己的画法是和天地物趣相结合的,是一种不打破自然规律、巧妙采用自然风光景物的画法。由于其清秀明丽、朴素淡雅的风格,使其画作比较受当时的一些统治阶级喜爱,使其很快成为了花鸟画的主要代表性人物。恽寿平的没骨写生性花卉,给当时的花鸟画市场提供了新的希望,在得到众多门徒的同时,促使其成了常州没骨画的代表性人物,使其也成了清初六大家之一,其地位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
四、结束语
没骨画法的历史久远,在长时间的发展中被人们不断创新,延伸出了许多不同的技艺风格。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其注重色彩的渲染,在浓烈的色彩渲染中,形成系统的色系搭配,使其画面显得清秀朴素,更加具有自然写实的风格韵味。恽寿平继承和发展没骨画画法,开创了具有个人特色的技巧风格,为没骨花鸟画在中国的画坛中增添了新的生机。其对没骨画法后世的发展影响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