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营活动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自由现金流量;企业价值评估;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一、自由现金流量的概念
人们一直在寻找最有分析价值的指标,试图通过这个指标对公司进行综合的评价。在这个过程当中先后出现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和自由现金流量的概念。自由现金流量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因为人们逐渐意识到利润指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在用于财务分析时存在的局限性。为了弥补这种分析上的不足,才提出了这个更具有相关性的概念。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西北大学的阿尔弗雷德・拉巴波特和哈佛大学德詹森(1982)等学者第一次提出了自由现金流量这一全新概念[1],并且在一二十年的时间内多次重申这一概念,从此以后,自由现金流量这种评价指标就在国外很多企业的价值评估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对于自由现金流量的理解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企业来说,自由现金流量和企业价值评估联系的非常密切。所以,需要以企业在未来经济活动中的收益和支出为前提来计算,而不是针对这些已经产生的经营效益或者生产投资等客观事实来作为计算依据。并且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结果是一种估算的结果,不是客观的具体事实。第二,自由现金流量是在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建设投资中产生的,而不是融资活动。因为对于企业来说,经营活动是一个企业保证其价值增长的动力来源。第三,自由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对剩余资产有相对大的自主支配权,而不是说可以随意支配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这里的“自由”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必须要扣除的、受约束的支出而言的。
二、企业价值评估概述
一般来说,价值评估就是对企业的整体价值进行估测判断。企业经济价值一般要用企业资产在未来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现值来计算,这就要求要把会计价值与经济价值、现实价值与公平市场价值区分开来。关于公平的市场价值,其实就是在双方互相熟悉的情况下,自愿进行的资产交换或者清偿债务的现金数额。而“经济利益”,其实就是现金流入。
三、自由现金流量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优势分析
(一)利润指标及其局限性。许多证券分析师、基金经理和投资服务机构强调净利润是最重要的财务指标。在大量的研究报告、证券新闻中经常会用到这一指标,并会结合股利、市盈率等信息衍生出新的指标。但与此同时,会计师、银行家、企业经营者和证券分析师又对利润的定义和计算有较大的争议。因为会计准则要求公司依照权责发生制记录会计事项,经营实体可能在实际收到现金之前就必须做好收益或者利润的计算,也有可能在现金还没有支出的时候就要计算成本或者费用。为此会计准则规定了许多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方法,允许公司针对特殊环境进行选择并运用适宜的会计记账方法。这就造成各家公司采用各式各样的方法确认收益、费用、分配跨期成本等等。公司还会根据新的法规要求修改以前的会计数据[2]。
会计准则赋予不同行业、不同经营环境中的企业较大的会计方法选择权,以使得会计准则具有灵活性。因为现实生活中没有两家公司是一样的,必须给予公司经理足够的空间,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方法。但是,会计方法的不同使会计利润有很大的可调整性,使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期间的利润缺乏可比性,并且使会计利润的增减变动具有更强的不可预测性。这样,基于会计利润的各种评估方法就显得十分脆弱。一方面,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证券分析师也只能对某一个行业的会计方法及其选择有比较彻底的理解。他们分析得出某一支股票的价值被低估或者高估的意见可能较为可靠,但当财务分析是用于识别行业的吸引力从而决定投资方向时,分析师的意见可能就不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因此,无论是历史的,还是预测的会计利润信息在用于财务分析时都存在局限性。这正是促使人们寻求新的分析指标的动力所在。
(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及其局限性。基于利润指标的财务分析受会计方法、会计估计、收入和费用确认的具体原则的影响,为了使利润指标更具有分析、比较价值,需要仔细地检验递延资产账户、库存账户、折旧、投资活动的记账方法、接受捐赠的公司股票或其他资产、收入的确认方式,报表附注上的负债等等。投资者对财务报表的术语的认识相当有限。因此,一系列现实因素促使人们寻求可以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的新的评估方法。新的评估方法必须与企业所用的具体会计方法无关。基于现金流量的股价方法正是适应这样的需求而开发的财务分析方法。对这种方法来说,企业不管采取何种记账方式对其评估没有太大影响,而且这种方法使企业管理层对利润的控制也不会那么容易,最重要的是它可检验企业的利润质量。
对于检查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和价值评估来说,尽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要比净利润更加合理和全面,但是它仍然存在有自身的不足之处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企业公告这一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有可能包括了非常现金流量部分,如根据法院裁决必须支付的或收取的保险赔偿金。像这种类似的现金流量在以后的经营过程中有可能不会再次发生或者再次发生的概率很小,因此要先将这一部分非常现金流量排除在外,才能选择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是,如果公司只是给分析师提供了用间接法退出的未来的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先进流量时,分析师大多都做不出一个准确的计算。另一方面,人们对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关注并不是要求某一期间取得大量的现金流入,而是要求企业能够持续经营,具有不断增长的现金流量。如果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指标,那么有可能会促使公司仅仅为了追求这一期较高的指标值,而不再投入导致现金流量的资产和经济没有办法持续下去,这样极有可能造成竞争能力下降、主营业务萎缩,甚至最终破产。相反,那些为了保持持续发展能力的公司在生产设备更新、分销网络维护、管理工具更新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现金,造成现金流量指标下降。正是因为在激励和区别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行为方面存在缺陷,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指标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为此,财务分析师们引入了自由现金流量这一概念。
(三)自由现金流量的优势。(1)风险几乎为零。上两种指标对利润进行计算是用的权责发生制,这种方法会夸大企业利润,因为一般情况下很容易忽略掉赊销款的回收风险。而对于应用自由现金流量经行评估的方法则不会出现这一情况,因为其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2)资本的时间价值得到全面体现。在利润的计算过程中,如果采用历史成本原则,那就会忽略了资本的时间价值,这样很有可能导致评估的结果有比较大的误差。而自由现金流量在计算过程中则会考虑到资本的连续运动过程,在评估过程中可以将未来的现金流量折现,这样就可以反映出资本的时间价值,能更加准确得反应企业价值。(3)认为的主观影响大大减弱。利润的计算往往会出现比较大的差异,那是因为会计计提方法在折旧或各项摊销中使用的方法不同,这样很容易受到人的操纵,从而使差异越来越大。一般来说,会计方法无法影响到自由现金流量的评估,因为这种方法下,企业的实际可动用资金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4)非常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用经营现金净流量来进行评估,如果经营现金净流量没有减去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对资本营运的更新所产生的资产数额,就会直接忽视掉资产更新期间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折旧数额无法达到企业资本更新数额的事实。然而自由现金流量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其是以企业长期的稳定经营为前提的,在计算的过程中直接就考虑到了这两部分的需求问题。(5)便于实践应用。利润和经营现金净流量的数额,在分配给股东时,其真实的现金数额并不能达到预期值,而且其反应的企业价值不可避免的含有一定量的水分。而自由现金流量则可以反映出最大红利数额,这是股东实际上能够获得的价值,也是企业对股东的真实价值的反映。(6)实现了多报表的信息综合。一般来说,利润只能体现出损益表中的信息,经营现金净流量也只反映了现金流量表中的信息,而自由现金流量则包含了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中的关键信息,比较综合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效。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自由现金流量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各种优势,其实自由现金流量这个指标就相当于收付实现制的产物,它自身的特点导致其不受会计准则和盈余操作的影响,因此它是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指标。同时自由现金流量综合考虑了经营、投资和融资,而且自由现金流量非常准确的反映出了企业的真实价值。
四、自由现金流量法的应用
(一)自由现金流量法应用中的注意之处。(1)应关注研究对象的特殊性。1)应区分对待不同行业的企业。不同的行业自由现金流量会存在很大的差别。如在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中(比如零售业),企业需要抽出更多的资金进行促销活动,从而在竞争中占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所以,这类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往往较少。而与之对应的垄断行业完全不用考虑这些问题,这些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往往要大得多。2)必须关注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自由现金流量也存在很大差异。企业在创建初期资本性支出很大,而且税后利润较少,经营现金流量也较小,自由现金流量往往是负值;在企业的发展期,税后净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量都有所增加,但由于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企业建设,自由现金流量提高其实也并没有那么的显著;当企业处于成熟期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资本性的支出会大量减少,而税后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量会不断增加,自由现金流量也同样会会显著增加;当企业处在衰老期时,其所产生的利润和在经营中产生的现金流量数额都会慢慢减少,因此企业就只好用收回投资的方法来维持现有的现金流量。(2)应留意自由现金流量自身的缺陷。1)在该法下确认非付现活动所导致的价值增加比较困难。一些非付现活动也会导致企业的价值增加,如获得专利权。这样我们就可把这些增加的价值加入企业的现金流中,当然,这些资产要在公开市场进行评估。2)在考虑企业发展和未来获得更大利润的投资时,将导致自由现金流量减少。一些经理人为了使财务报表更漂亮,通过减少投资来增加当期的自由现金流量。这样的行为会极大地危害企业的发展。所以应该增强管理层的管理能力,企业所有者在挑选经理人的时候要严格考察,防止经理为了一时的政绩做出损害公司长远利益的决策。3)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难以处理产生的会计影响。特别是在长期投资中,往往不能根据通货膨胀对不同现金流做出恰当的调整。在运用自由现金流量法时需要考虑到通货膨胀造成的影响,评估前应对通货膨胀作出一个大致的预测,在评估过程中,随着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也应时刻作出调整。4)对现金流量的动态变化几乎反映不到。企业的现金流受到时间、销售收入等因素的影响处于不断变化中,但自由现金流量的评估模型中忽略了现金流的动态,使评估结果表现为静态结论。在评估过程中应该不断的注意现金流的动态变化,随着时间的转变和销售收入的变化,自由现金流量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而非只关注某一时点的静态数据。
(二)自由现金流量法的实践推广。(1)进一步加强财务信息的披露。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企业价值评估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依赖于企业能够披露更多的信息,财务报表有待于在以下两方面改进:第一,在现今的市场经济下,财务报告中对非财务信息显示的较少,想要在有限的数据中对公司的发展投资及发展周期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这非常之难。第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于历史发生数据,而没有考虑到企业的持续性经营问题。也就是说过去的现金流量已成为客观事实,它只能反映出企业在过去的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所显示的结果,无法预测未来的企业发展。所以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在报表中显示一些有关影响企业价值的信息,并加上对未来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进行连续地预测。当你想显示在注释中的非财务信息时,可以直接用文字形式的财务报表,而无需改变现有的财务会计报告,同样也不需要更改报告制度的基础和支柱。(2)多渠道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市场有效性的提高依赖于市场的完全竞争,而市场的完全竞争依赖于市场容量的扩大。笔者认为提高资本市场有效性的途径包括:1)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产权制度,深入贯彻落实有限责任,以进一步推动股权多元化,分散化和法人化。2)严格优化投资者结构。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较强的信息挖掘、信息解读和价值评估能力非常重要,他们比个人投资者更为理性,因此,非理性的行为,可以通过机构投资者所抵消,降低了股票价格的波动性。所以,想要提高资本市场的信息传输效率,就一定要加大力度发展机构投资者。3)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新兴市场及股市的发展深化和制度安排,逐步解除隐形政府担保责任,要推动证券市场的制度创新,按照市场规则和竞争力原则,让政府在发展和治理证券市场中有一个准确合理的定位。同时要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使交易手段和交易方式有一个明显的改善和提高,提高交易速度,降低交易成本。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现金流量;财务风险;风险识别;风险防范
1相关概念与理论介绍
1.1财务风险概念
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因借债过多无法到期偿还债务,而引发的财务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个环节,主要是经营、投资、筹资、分配等各个环节可能会产生的风险。本文所说的财务风险是采用广义的概念。
1.2现金流量概念
现金流量反映的是企业现金的一种动态状况,即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通过一定经济活动产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现金流量主要来源于企业的三种活动即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
1.3现金流量与财务风险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现金流量表不同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它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能够真实地反应企业的现金流入与流出,有效地避免权责发生制下由于计量方法的差异而造成信息失真的可能,为企业合理利用资金、识别财务风险、进行财务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另一方面,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数量、稳定性等都会影响着企业的盈利及财务风险的程度;现金流量的投资活动也隐藏着投资风险;观察现金流量的筹资活动也可以检测筹资风险。所以要想精确判断企业的财务风险,必须密切关注现金流量情况。
2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识别
基于现金流量识别财务风险,就是通过分析现金流量活动,识别出企业可能在哪方面存在财务风险。因为,现金流量来源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以,从这三个活动来具体识别财务风险能够较为全面地获得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
2.1从经营活动识别财务风险
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销售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很多企业为了创造销售业绩,在销售产品时,面对无法及时交付货款的客户,更多采用的是赊销方式,虽然这种方式创造了企业账面利润,但是,赊销过多,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就会越大,账面利润并没有转换为现金,没有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收益,增加财务风险。另一方面,采购过程中带来的风险。企业在购买商品时如果没有事先进行采购计划,导致计划购买与实际购买产生较大的出入,有可能就会导致大量的存货积压,同时也是占用了企业的大量资金。或者企业在进行采购时获得的产品信息和商家信息不对称,出现产品恶劣或者商家不诚信等情况,这就会导致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损失。
2.2从投资活动识别财务风险
企业投资活动主要是要判别企业的投资项目是什么,分析项目特点,投资该项目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例如,企业投资数额较大、投资时间长、收益回收慢,这必然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还有,一些企业为了扩大规模,盲目地进行多元化投资,投资前并没有对企业本身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导致决策失误,从而引发资金回收困难。
2.3从筹资活动识别财务风险
企业一般选择筹资的方式有两种:即债务性筹资和权益性筹资。在债务性筹资环节主要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要保证在未来的生产经营中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款和支付利息。如果企业在未来经营过程中没有足够的现金去清偿债务和利息,很有可能通过再一次举债来偿还之前的债款,如此循环往复,企业就会陷入困境,危及企业生存。对于权益性筹资来说,虽然不像债务性筹资那样需要到期偿还本金和利息,但是为了不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再筹资,确保企业日后能够获得更多的权益性筹资,企业必须要保证有足够的现金支付股利。
3基于现金流量财务风险识别体系
现金流量表在进行财务状况分析时,能够非常清晰地了解到企业的财务状况,精确地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一个企业如果想从现金流量视角判断企业是否处于财务风险边缘,不仅要从定性上进行识别,还要从一些现金流量相关财务指标进行定量识别。现金流量指标能够有效地完善财务风险识别体系,分析出指标所隐含的财务信息,为准确识别财务风险夯实基础,提高预测风险发生的准确性。
3.1偿债能力指标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是通过举债经营,如果长期下去,企业就有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而且,企业通过借款维持经营,对企业的发展也非常不利。如果持续这样下去,很难保证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现金流量状况可以通过现金流量偿债指标体现出来。现金流量偿债指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该指标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对企业实际偿债能力进行考察,反映出企业当期偿付短期债款的能力。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的经营活动稳定,为企业能够产生更多的现金净流量,偿债能力也会相应得到提高。如果企业的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低,说明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不足,然而,借款需要企业用现金去偿还,企业现金储备不够,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会比较大。因此,企业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提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现金利息支付率=现金净流量/同期应支付的利息金额。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支付利息能力越高,企业的经营就会相对稳定。该指标越小,代表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也在不断下降,这样企业就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不利于企业的稳定经营,对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3.2获利能力指标
现金流量获利能力指标能够充分地体现出企业现金的盈利能力,它充分反映了企业的现金获利能力,如果企业拥有良好的现金获利能力,说明企业未来能够创造更多的现金,这有助于降低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反之,如果企业的现金获利能力不是非常的强,说明企业的现金成长能力欠佳,企业未来面临的获利压力比较大,财务风险相对也会比较大。现金流量获利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净资产现金收益率=现金净流量/平均净资产。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的净资产获利能力,该指标数据越大,说明企业有较强的获利能力;该指标数据越小,说明企业的净资产获利能力不足,企业未来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会比较大。现金收益比率=经营活动净流量/净利润。一般来说,该指标应大于1,指标越大,则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若该比率小于1,则说明企业本年度所所产生的净利润中有的未转换成现金流入企业,就算企业本年度实现盈利,在未来也有可能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
4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防范
4.1加强现金流管理
提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一个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并不是说有多少的账面利润,而是拥有足够持续的现金流,在现金流量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最重要的,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经营活动中的生产环节,要做到严格控制原料成本;在销售环节,对赊销客户,要督促其及时还款,加快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尽最大的可能性去避免发生坏账。同样,在购买环节,作为购买方,要充分利用信用期,尽量延长应付账款的支付期限,使现金在有限期间内发挥最大的效用。保持稳定的现金流量。现金支撑着企业的日常经营,企业的现金流动也是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环节。所以,企业保持过多、过少的现金都不是现金流量最好的状态,企业应该让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保持一个均衡的状态,这样企业才能获得持续稳定发展。这就需要企业在进行现金流量活动时要提前做好现金流预算,根据企业所拥有的现金总量,合理安排现金支出,而且现金要用在必要的支出上。所以,企业还要做好现金流监控,密切关注资金的流动方向,防止过多的消费性支出和非生产投资,造成现金资源的浪费。保持现金流量的稳定流动,尽可能最大化地让现金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4.2从现金流量视角构建财务预警体系
企业为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可以事先建立财务预警体系。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到现金流量的影响。这样不仅可以完善财务预警体系,还可以提高财务预警准确性,为财务预警机制更精确地预测财务风险奠定牢固的基础。而且,从现金流量角度建立财务预警体系,企业的财务人员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现金流量中包含的各种财务信息,提升现金流管理水平,进而达到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
关键词:企业 现金流量表分析 目的 内容
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可以按月编制,也可以按年编制。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企业均按月份编制现金流量表,以便及时了解企业的现金收支情况。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是广义的概念,包括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中不能随时支用的部分,如定期存款或受限制的境外存款,则不包括在内。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和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通常指自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的短期债券投资。
一、现金流量表分析的目的
现金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收入和支出的金额。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将现金存入银行,或用银行存款购入三个月内到期的短期债券等,均属于现金内部组成项目之间的转换,不会使现金总流量发生增减变动。因此,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将这类业务排除在外。在现金流量表上,将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大类。通过现金流量表分析,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一)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
现金是直接的支付手段,判断企业是否具有偿还债务和支付股利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分析其有无足够的现金净流入量。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企业现金的收支情况。通过对现金流量表各部分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现金净流量变化的原因,预测企业未来的现 金流量,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
(二)反映企业现金盈缺的原因,以便加强现金管理
从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所引起的现金流量数额,可以了解不同性质的经济业务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分析企业现金的来源和去向,揭示现金盈余或不足的原因,以便合理调度资金,加强资金管理,并为编制现金收支预算提供依据。
(三)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迸行对比,可以评价净利润的质量
从长期看,营业净利润应当等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但由于利润计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而现金流量的计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因此从短期看,营业净利润不一定等于经 营现金净流量。通常认为,有现金流量支持的净利润是高质量的,反之,则是没有质量的净利润。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揭示两者不一致的原因,评价净利润的质量和可靠性。
(四)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真实性
由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因此本表中的数据不受会计处理方法的影响,从而提高了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还便于在不同企业和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之间进行对比。
二、现金流量表的内容
(一)现金流量表的内容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包括生产产品、销售商品、 提供劳务、经营性租赁、购买存货、接受劳务、缴纳税费等。经营活动是企业最主要的营业活动,也是影响企业现金流量变动的主要原因。从经营活动中取得的现金,是企业现金的内部来源。据此可判断企业在不依靠外部筹资的情况下,通过自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能够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满足偿还债务、支付股利和对外投资的需要。根据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历史数据,并结合其他资料,可以预测其未来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我国现金流量表准则规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包括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经营性租赁收到的现金,以及收到的税费返还和保险赔款等;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包括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支付的经营性租赁费用,缴纳的税费,以及其他非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出,如支付的差旅费、业务招待费、保险费等。
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报表使用者可以了解企业在投资和筹资活动以外的经济活动中现金的收支情况。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较,可以评价企业净利润的质量。
2、投资活动产量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购建非流动资产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对外投资事项。这里的投资是广义的概念,包括对内和对外两部分。对内投资是指购入或处置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使用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科研开发支出等。对外投资是指向企业外部投出或收回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各种投资。
我国现金流量表准则规定,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包括取得的债券利息收入,分得的股利、利润,收回的投资,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非流动资产以及处置子公司等所 收到的现金;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包括进权益性投资、债权性投资或购并子公司等所支付的现金;以及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所支付的现金。由于三个月内到期的短期债券视同现金,因此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不包括这类债券投资产生的现金流量。
通过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报表使用者可以了解企业与投资业务相关的现金收支情况,以及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对企业现金流量净额的影响程度。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关键词:证券市场;IPO效应;中国创业板;NASDAQ市场;证券文化
文章编号:1003-4625(2014)01-0099-05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志码:A
一、IPO效应理论及研究概况
1994年,英国学者Jain和Kini对1976年到1988年美国682家公司首次招股后的经营性现金流和总资产报酬率进行研究,发现发行后这两项指标在招股后5年内整体上出现下降趋势,这就是著名的IPO效应理论。
IPO效应理论提出后,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对于IPO效应的原因,国外学者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的由于上市导致的管理层持股减少所带来的问题,原始企业家持股比例高的公司在IPO之后表现更好。第二种观点认为公司普遍抓住其经营业绩最好的时机上市,导致上市之后业绩下滑。第三种观点认为风险投资的参与有利于企业在IPO后保持良好的经营业绩。第四种观点认为公司在上市前进行盈余管理夸大上市前利润是IPO效应的主要原因。
我国学者对IPO效应理论也从不同侧面进行了研究。杜传文和叶乃杰、寇祥河等的研究表明:IPO效应与风险投资(以下简称“风投”)的参与有关,与无风投参与的企业相比,有风投参与的企业IPO效应不明显。杨亦民和胡晟姣对IPO效应与行业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不同行业之间的IPO效应有显著性差异,同行业公司的IPO效应无显著性差异。王春峰和李吉栋的研究结论认为:盈余管理是导致IPO企业发行之后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
但是,国内外学术界缺少对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上市公司其IPO效应的差异性比较研究。2007年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长达6年的深度调整,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和经营业绩不稳定是重要原因。而对中外IPO效应进行比较研究则有助于揭示中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稳的原因。本文选取2009年在中国创业板上市的中国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美国本土公司以及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概念公司,通过比较其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来分析上述三类公司IPO的特点和差异。
二、样本选取、比较指标的确定和模拟公司的形成
(一)样本公司的选取
美国NASDAQ创设于1971年,而中国创业板市场创设于2009年,为了保证比较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我们选取2009年在两个市场首发上市的公司作为比较样本。为了较好地进行IPO效应的国际比较,我们把在两个市场上市的公司分为三类:
(1)2009年上市的36家中国创业板公司。2009年9月,中国创业板开设后,当年共发行上市36家公司,这36家公司均完整地披露了2007―2012年的财务数据,且没有1家退市,我们把这36家公司作为IPO效应比较的第一类样本公司。
(2)2009年上市的11家NASDAQ美国本土公司。2009年在NASDAQ市场IPO的美国本土公司共有19家,其中有6家公司现已退市。由于退市公司退市后不再进行财务数据等方面的信息披露,因此在研究中予以剔除。其余的13家美国本土公司中,有2家公司因到目前为止没有披露2012年的年报及招股说明书数据披露过少,无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所以我们把这2家公司也从研究中予以剔除。剔除6家退市公司和2家财务数据披露不完整的公司后,我们选择在NASDAQ上市的11家美国本土作为IPO效应比较的第二类样本公司。
需要说明的是,如表1所示,在6家美国退市公司中,仅有一家是因破产而拍卖,拍卖价格也只比发行价格低了35.71%。其余5家均因被收购而退市,被收购的公司仅有1家股份收购价格低于发行价,另外4家公司股份收购价格均大幅度高于发行价格,可见美国本土退市公司的股东大多得到了较好的回报。
(3)2009年在NASDAQ市场上市的5家中国概念公司。中国概念公司是指在境外上市,但主要业务在中国大陆、实际控制人也是中国居民的公司,此处是指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概念公司。2009年在NASDAQ上市的中国大陆公司共有6家,其中有1家退市(退市时间为2011年10月28日),退市价格为6.96美元,与发行价格12美元相比,以发行价格购买IPO股份的投资者亏损了41.97%。剔除退市的这家公司,目前还在NASDAQ上市交易的5家公司是我们进行IPO效应比较的第三类公司。
(二)财务数据和评价指标的选取
中国创业板和NASDAQ均要求披露公司上市前2年的财务报表。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我们选取了上市前2年、上市当年和上市后3年(2007―2012年)的财务数据作为统计、比较和分析的基础数据。
进行比较所选取的财务数据及派生财务指标共6项,分为三个大类:
(1)反映经营状况的财务核心数据指标:选取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这3项财务数据指标进行比较,主要用来反映公司的整体经营状况。
(2)盈利比率指标:选取总资产收益率作为比较的指标。之所以选取总资产收益率而没有选取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比较指标,是因为:一是考核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情况时,总资产收益率(ROA)是一个更为有效的指标,总资产收益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公司的竞争实力和发展能力,也是决定公司是否应举债经营的重要依据。二是中美会计准则在股东权益执行标准上的差异,导致净资产收益率不具有可比性。
(3)变化趋势指标:根据统计的财务数据,我们计算了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收益率增长率作为变化趋势的比较指标。此类指标主要用来反映公司盈利状况的变化趋势。
(三)模拟公司的建立
样本公司和数据指标选取完成后,为了能准确地反映上述三类公司的总体状况,我们用绝对值加总的方法对三类样本公司要比较的核心财务数据(包括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按年份进行加总和计算,最终建立了A、B、C三个模拟公司。其中A公司代表2009年在中国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36家公司;B公司代表2009年在美国NASDAQ市场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11家美国本土公司;C公司代表2009年在美国NASDAQ市场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5家中国概念公司。
三、反映经营状况的财务报表核心数据指标的比较分析
(一)反映经营状况的财务报表数据指标
(1)净利润又称为净收益,是指企业的利润总额中按照规定缴纳了所得税之后的利润留存。净利润是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对于投资者来说它是决定投资回报的一项基本因素。净利润可以直观地反映出一个企业在某段时间内的经营成果,是评价企业经营和盈利的综合性指标。
(2)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主要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是企业最基本、最主要的收入,只有保证主营业务收入的充足,企业才能有获得净利润的空间,当然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也未必能够保证净利润的增长。
(3)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是经营活动现金总流入量与总流出量之差,其被粉饰的可能性和空间都很小,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指标的比较分析
如表2、表3、表4所示,我们可以看出:
(1)净利润:A公司的净利润从2007―2011年逐年上升,但2012年的净利润较2011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而且低于2010年的净利润数,只相当于上市当年(2009年)净利润的1.28倍。B公司的净利润除上市当年(2009年)有所下降外,从2007―2012年总体上呈快速上升趋势,其中2012年的净利润相当于2009年的5.45倍。c公司的净利润在上市前的2007―2009年呈上升趋势,而上市以后的2009―2012年则整体上呈下降趋势,2012年的净利润只相当于2009年净利润的90.78%。从净利润指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NASDAQ美国本土公司的表现最好,而中国创业板公司次之,在NASDAQ上市的中国概念公司表现最差,并且在三者之中,只有NASDAQ美国本土公司的净利润在IPO之后保持了上升趋势。
(2)主营业务收入:A公司和B公司从2007―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的绝对值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A公司2012年的主营业务收入是2009年的3.38倍,B公司2012年的主营业务收入是2009年的1.67倍。C公司在2007―2012年的主营业务收入整体也呈上升趋势,但其中2010年度和2012年度略有下降,2012年的主营业务收入是2009年的1.19倍。整体上看,中国创业板公司、NASDAQ美国本土公司和在NASDAQ上市的中国概念公司三个模拟公司在IPO之后的经营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但中国创业板公司的增长幅度最大,NASDAQ美国本土公司的增长幅度次之,在NASDAQ上市的中国公司的增长幅度最小,而且很不稳定。
(3)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A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在2007―2012年呈总体上升趋势,其中只有2010年略有下降,2012年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是2009年该指标的1.91倍。B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在2007―2012年均呈稳定上升趋势,其中2012年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是2009年该指标的3.44倍。c公司该指标在上市前的2007―2009年呈上升趋势,上市后的2009―2012年呈总体下降趋势,其中只有2012年比2011年略有回升,2012年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只相当于2009年该指标的0.838倍。从这个指标我们可以看出NASDAQ美国本土公司该指标表现为稳定增长的态势,且上市以后增长幅度较大;中国创业板公司虽在2010年略有波动,但总体上增长幅度最大;NASDAQ中国概念公司在上市前稳定增长,但上市以后表现不佳,呈明显下降趋势。
四、盈利比率指标的比较分析
总资产收益率(ROA)是分析企业营运能力的重要指标,不易受到财务杠杆的影响,直接反映了公司的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计算方法为:总资产收益率=2*净利润/(上一期总资产+本期总资产)。
如表5所示,A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在2008―2012年呈下降趋势,其中上市当年也就是2009年下降幅度最大,达到42.11%,2010年比2009年下降幅度为18.18%,虽然2011年的总资产收益率保持了2010年的水平,但2012年又开始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达到33.33%。B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在2008年到2012年整体上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9年至2011年上升趋势非常明显,2012年的总资产收益率是上市当年(2009年)的3倍。C公司在上市前后的总资产收益率一直呈明显下降态势,2012年的总资产收益率只有上市当年(2009年)的36.4%。
通过总资产收益率对比可以看出:(1)中国创业板公司在IPO后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并没有随着大规模股权融资而增加。(2)NASDAQ美国本土公司在IPO之后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比上市前有所提高。(3)NASDAQ中国公司在IPO后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大幅下滑。
五、变化趋势类指标的比较分析
(一)变化趋势指标
净利润增长率反映了企业盈利水平的变化趋势情况,其计算方法为:净利润增长率=(当期净利润一上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100%。
总资产收益率增长率反映了公司运用总资产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情况,采用的计算方法为本年总资产收益率增长率=(本年总资产收益率一上一年总资产收益率)/上一年总资产收益率*100%。
(二)比较分析
(1)净利润增长率:如表6所示,A公司上市前的2008年净利润增长率达到了30.41%,而上市当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则达到最高,为46.81%,上市以后,净利润增长率一路下滑,2012年甚至出现净利润下降,净利润增长率为19.04%的情况。B公司上市前,净利润由2007年的亏损转为2008年的盈利,且盈利额达到2.43亿美元,但2009年的净利润并没有因为当年上市而出现大幅度增长,反而出现了下降22.46%的情况,随后,B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一直保持了大于零的状况,说明B公司的净利润一直在增长。C公司在上市前的2008年净利润增长率竟然高达74.15%,在上市的2009年净利润增长率也达到了52.83%,但上市以后,净利润增长率掉头直下,且转正为负,下滑至6.58%,2011年虽略有反弹,达到4.08%,但2012年又掉头向下,转正为负,下滑至6.63%。且从上市后三年净利润增长率的平均水平看,只有C公司的平均值为负(-3.04%),明显低于B公司的平均值(113.58%)和A公司的平均值(11.07%)。
(2)总资产收益率增长率:由表6可见,A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增长率只是在2011年为正,但也仅有0.33%,其他年份均呈现明显的下降态势。C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增长率历年均为负。B公司则表现比较好,从上市后三年的平均水平看,只有B公司为正,且B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增长率平均为82.79%,显著高于A公司的平均值(-17.15%)和c公司的平均值(-27.98%)。
六、研究结论及原因探析
(一)研究结论
三类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在上市后都有所提高,但最能反映股东回报能力的净利润水平和最能评价企业获取现金流量能力、偿还能力和支付能力的经营性净现金流量情况及最能直接反映了公司的竞争实力和发展能力的总资产收益率差距较大,其中NASDAQ美国本土公司IPO后表现较好,稳中有升;而NASDAQ中国概念公司表现最差,在上市后基本都呈下降趋势,且波动较大;中国创业板公司表现介于两者之间。总体上看,无论是净利润、经营性现金净流量的增长情况,还是盈利能力,上市后,NASDAQ美国本土公司都要明显好于中国创业板公司和NASDAQ中国概念公司,其中NASDAQ中国概念公司表现最差。综上所述,三类样本公司中,NASDAQ中国概念公司IPO效应最为明显,中国创业板也存在比较明显的IPO效应,而NASDAQ市场的美国本土公司并不存在明显的IPO效应。
(二)原因探析
国内学者在研究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质量不高时,常常把原因归结于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问题。但在美国NASDAQ上市的中国概念公司的业绩表现却向这一普遍认可的结论提出了挑战,因为中国概念公司在纳斯达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下其IPO效用最为明显。
是不是中国和美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导致了IPO效应的差异呢?在2007年至2012年间,中国的GDP增长率分别达到13%、9.6%、9.2%、10.4%、9.3%和7.8%,增幅位居全球第一。同期美国GDP的增幅则只有2.1%、0.4%、3,5%、2.4%、1.8%和2.2%,而且美国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发源地。显然,中国的宏观经济明显优于美国,我们不能把IPO效应的差异归因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差异。
NASDAQ上市的美国本土公司没有明显的IPO效应,而中国创业板公司和在NASDAQ上市的中国概念公司均具有IPO效应,对于这个现象我们又该作何解释呢?
公司在上市前进行盈余管理、夸大上市前利润是NASDAQ中国概念公司IPO效应最为明显的直接原因。在美国NASDAQ上市的中国概念公司有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就是它的净利润、经营活动净现金流等主要财务指标在上市当年(2009年)与上市前和上市后的其他年份相比,均达到了峰值,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等指标在上市前或上市当年达到或接近峰值,而这些财务指标与公司股权融资效率密切相关。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中国概念公司为提高股权融资效率进行了上市前的盈余管理,甚至有财务造假的可能。
中国创业板公司IPO效应比美国NASDAQ上市的中国概念公司要轻,说明中国公司在以政府为主导的监管体制和运行机制下,上市前进行盈余管理、夸大上市前利润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
对于导致境内外创业板IPO效应差异的深层次原因,笔者认为更应该从证券文化的差异上进行剖析。
(一)概念现金流量明细分类账法也称现金流量归类法,是按照现金流量表主表中的具体项目分别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并依据会计日常核算编制的涉及到货币资金的有关记账凭证进行登记,然后再根据各明细分类账中的数据直接编制现金流量表主表的方法。具体讲,以现金流量表主表中的具体项目分别设置二级和三级明细账户,依据会计日常核算编制的涉及到“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账户的记账凭证进行逐日逐笔登记,期末结算各明细账户,将结果填入现金流量表主表对应的项目中。
(二)特点现金流量明细分类账法的特点有:
(1)易学易懂易掌握。易学在于开设明细账和登记明细账是每一个经过会计专业学习和培训的人员都能够做到的事情;易懂在于该方法非常直观,既不需要编制繁琐的调整分录,也不需要记忆调整公式,学起来非常容易;易掌握在于该方法的前两个特点所决定,易学易懂、自然也就非常容易掌握,便于操作。
(2)随时可以编制现金流量表。由于本方法是依据会计日常核算编制的涉及到“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账户的记账凭证,逐日逐笔登记有关明细账,无论是在年末、半年末、季末、月末、乃至月份中间,想出表就可以出表,只需在出表日将表中相应会计期间的数据进行合计,把相关数据填入现金流量表对应的项目中后经加减计算便可完成此表。
另外,该方法无需编制繁琐的调整分录和工作底稿,也不容易出错,所以可以节省时间。
二、现金流量明细分类账法操作步骤
(一)设置现金流量明细分类账按照现金流量表主表中的具体项目设置相应的明细分类账户。现以《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应用指南》提供的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主表的格式为例,说明相关账户的设置。
(1)设置一级账户。此处所设置的账户,其目的仅仅是为了编制现金流量表,不做他用,所以把一级账户设为“现金流量”,以反映问题的本质。
(2)设置二级账户。按现金流量表主表中前四个大项目设置相应四个二级账户,分别为经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
(3)设置三级账户。分别按现金流量表主表中前四个大项目中的具体项目开设相应的三级账户。如在“经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二级账户下开设“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收到的税费返还”、“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各项税费”、“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七个三级账户;同理,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二级账户下应分别开设九个和六个三级账户;在“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二级账户下不开设三级账户,因现金流量表中该项下无具体项目。
现金流量明细分类账的具体格式见后文中表2、表3、表4和表5所示。
(二)登记现金流量明细分类账现金流量明细分类账是依据日常会计核算编制的涉及到“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账户的有关记账凭证,逐日逐笔进行登记。 如果企业记账凭证采用的是收款、付款和转账凭证,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依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以及涉及到“其他货币资金”账户的有关转账凭证进行登记。 如果企业记账凭证采用的是通用记账凭证,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依据涉及到“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账户的有关通用记账凭证进行登记。
[关键词] 企业集团 预算 预算管理 对策
一、企业集团预算管理的概念
1.企业集团的概念。企业集团是现代企业的高级组织形式之一,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登记,以资产、资本、产品、技术等为联结纽带、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由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企业法人联合体。
2.预算和预算管理的概念。企业预算就是将特定期间内企业的具体计划用货币金额或数量单位表示出来,以此作为企业预定期间内的目标,协调企业各部门经营活动的工具。预算管理是在预算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的管理,是一套由预算的编制、执行、监控、评估与激励组成的管理控制系统。它是企业利用价值和价值形式在科学的市场预测基础上,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未来的内部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规划、控制与协调,以达到企业资源有
效配置,实现企业目标,提高生产效率的企业管理活动或过程的总称。
二、企业集团预算管理的意义
1.应对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企业实施预算管理。新经济时代瞬息万变,生产越来越社会化,这给企业带来了生机,但同时也带来了不确定性与风险。传统的通过企业领导的直觉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和组织企业经营的观念日益捉襟见肘,统一经营规划的欠缺将会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误。预算目标的制定前提是进行科学地预测,即通过社会调查或运用统计和数学方法,初步预计企业未来的经营环境,主动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其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由此,以预测结果为预算编制起点的企业预算管理,可以事先采取某些风险控制的防范措施,从而达到规避与化解风险的目的。
2.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控制日常经营活动需要企业实施预算管理。控制职能是预算管理所具有的基本职能,预算管理的控制作用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中。预算编制是一种事前控制,预算执行是一种事中控制,预算考评是一种事后控制。推行全员参与、全方位控制的企业预算管理,按“谁负责谁承担”的原则,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全面落实经营目标和经营责任,起到对生产经营活动的事前控制作用。将预算作为各个责任单位的工作标准,通过时时监控其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实际偏离预算的差异,并采取必要措施,消除薄弱环节,确保经营活动按预定轨道顺利实施,达到企业预算管理的事中控制作用。预算期末通过审阅各个责任单位的业绩报告,对比各个责任单位的实际支出数与预算数,揭示超支和节约的原因,明确责任归属,从中提炼对以后预算管理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实现企业预算管理对经营活动的事后控制。
三、我国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激励机制不健全。预算是企业总体规划的数量说明。企业预算完成得好对高层管理当局来讲是业绩,对企业的全体员工来讲,则意味着更多的付出。根据市场经济规律,更多的付出应该得到更多的回报,只有这样员工的付出才会长久,员工的这种行为才会得到正面的强化,这样的管理制度才会有效。然而许多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时并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企业员工工作好赖结果都近似一个样,这就必然不利于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2.与业绩评价结合不紧密。预算管理是以预算为工具的管理活动,它应该既重过程,又重结果,因此应该把预算的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与业绩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的融合。然而,实践中却往往是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相脱节,因而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预算管理导向不明确。我国企业的预算管理导向不明确,价值管理主线不突出,过程控制不重视,脱离市场实际,这些都是目前预算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四、完善我国企业集团预算管理的对策
1.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要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激励机制,首先要树立全员参与意识,尽可能满足企业员工的多种需要,注重对企业员工的激励。其次,要营造有利于预算管理的环境。营造一个有利于进行预算管理的环境,吸引企业员工积极参与企业预算管理。再次,要推行预算管理的责任化和自主化。责任预算为各个责任单位确定了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能否达到,则取决于各个责任单位的实际执行情况。为了保证预算得以完成,在实施预算管理时,企业还应当制定一定的配套措施,以便激发员工完成预算的积极性。这种配套激励措施,不仅要考虑精神上的激励,而且也要考虑物质上的激励;不仅要有近期的激励,而且还要有远期的激励目标。
2.预算考评与业绩评价相结合。企业在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地把业务部门的主要预算考核指标纳入进来,以便使预算考核与部门业绩考核相结合。预算考评与业绩评价不尽相同,预算考评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业绩评价主要是关注结果,强调结果与薪酬计划挂钩;预算考评应成为业绩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预算管理中,应该重视预算考评在业绩管理控制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3.坚持以战略管理为导向,密切联系市场动态的原则。企业是一个营利组织,从建立之初,它的股东就希望它不断地发展壮大,所以股东和企业管理当局必然会对它的未来发展有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并对企业实施战略管理。而战略规划要逐渐地具体体现在每个年度预算上,这就客观上要求预算管理要以战略管理为导向,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战略目标逐步得以实现。密切联系市场动态是企业预算管理的又一个重要导向。需要根据市场上变化了的情况,适时地对本年度的预算指标值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使预算适应变化了的市场行情。
参考文献:
[1]刁华兰:企业预算管理实施若干问题的思考.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5,10(3):54-55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正确认识金融的双重属性。金融不仅仅是一个产业的概念,它还广泛渗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这是因为金融具有双重属性:一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根本属性。金融脱胎于实体经济,依靠为实体经济服务而发展,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中壮大。二是作为虚拟经济自我循环的衍生属性。金融从出现伊始就存在脱离实体经济的强烈冲动,倾向于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回报。马克思曾经对资本的逐利性、贪婪性做了详细描述,深刻揭示了资本主导下西方国家经济的致命问题与悲观前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给西方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已证明了这一点。只有使金融回归根本属性,始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才能有效遏制金融自我循环、自我膨胀的泡沫化倾向,才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第二,要处理好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的关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并非意味着要把虚拟经济一棒打死。从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随着国民财富的逐渐增长,必然要有一部分财富从经营活动中剥离出来,以金融资产的形式进行配置和管理。对于一个健康发展的经济体而言,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核心动力。要看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推动我国经济实现持续较快增长的主要是经营活动,而作为“另一种核心动力”的投资活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这固然有当时我国金融资产还不够壮大有关,但也和对投资活动、对金融业重要性的认识需要在实践中深化有关。不管是过去单纯的“银行”概念,还是后来的“银证信保”概念,对金融业的认识都是着眼于首先“管好”而不是首先“用好”,强调“管住”而不是“用活”。因此,要处理好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关系,一方面要大力推进投资活动的健康发展,着力增强“另一种核心动力”;另一方面要坚持立足实体经济,通过投资活动为经营活动提供多元化、灵活性、源源不断的金融资源支持。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指标分析;一般分析
一、现金流量表的概念与作用
自从现金流量表成为基本财务报表后,它的地位逐渐得到企业的重视。解读分析现金流量表中的会计信息,可以了解企业在报告期间创造和利用现金的能力,进一步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1.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概念
现金流量表体现了报告期间内企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在各个项目中流入、流出及其变动的情况。现金流量表根据现金来源和利用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种活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报表详细描述了各个活动对现金流所造成的影响。
2.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
(1)有利于报表使用者能根据实际情况来评估企业的各项经营获利能力,了解企业运用现金的成效,减少不必要的损耗,降低生产经营风险。
(2)企业可以掌握内外部现金流动的相关信息,推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发展能力。
(3)现金流量表里所揭示的信息能补充其他基本报表因编制原则不同所造成的不足,使信息展现地更充分,有效考核了企业资金的合理性和利用效率。
(4)通过对企业三类活动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企业的生存状况和所属周期。
二、企业现金流量表实例分析
深圳市思瑞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注册资本为103273万元,是一家致力于引进和推广全球最新移动通讯产品、数码电子产品的上市公司。思瑞公司凭着良好的口碑、卓越的运营能力和客户服务,确立了其在中国商中的核心地位。思瑞的经营范围:投资新办实业;进出口业务;零售连锁;移动通讯、电子产品的购销与等。
1.现金流量表一般分析
思瑞公司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项目2015年比2014年增加84317万元,剔除货币资金当中使用受限资金的影响,2015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26943.5万元。其中经营活动产生净现金流量为29254.5万元,投资活动产生净流量为-66132.6万元,筹资活动产生净流量为63552.8万元。
思瑞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来源于日常销售活动和对外付出劳务所得,每年比重都达到98%~99%。2013年至2015年企业购入产品以及得到劳务所支出的现金在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中占比最高。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流出主要受对外投资的收付资金影响。这大致跟思瑞的经营范围相关,思瑞不定期会对旗下众多子公司进行投资,对其支付股权收购款等。从数据来看,2013年至2015年思瑞投资所收回的现金比重略有下降,投资付出的现金小幅度增加,勉强持平。
在筹资现金流入流出活动中,其中以借款取得的现金和偿还借款所付出的现金为主。2013年至2015年思瑞通过借款取得的现金比重递增,偿还债务的压力也随之增大。若长期通过这种筹资方式来增加现金净额,可能会使企业失去较强的偿债和支付能力,造成企业的现金流失,减弱风险抵抗能力,不利于企业将来的稳定发展。
2.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
现金流入结构分析。2013年到2015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比重有下滑趋势,是因为2013年后分销行业整体毛利润的下降导致公司创造的现金净流量减少。投资和筹资活动流入占比整体有小幅度递增,幅度约达5%。目前为止,现金流入结构还是以经营活动为主导。
现金流出结构分析。2013年到2015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逐年递减,投资和筹资活动比重缓慢升高。2015年现金流出总额为8402490万元,投资活动流出大幅度增加,可以看出企业开始看重投资在日常活动中的地位。
现金流量净额分析。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均为正数且有较大增幅,这与企业增强对销售款的回收管理有关。在外账款的收回提高了现金流动量。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基本都是负数,幅度上下波动。投资流入和流出的比重都在增加,结合企业战略投入的增加和其他方面来看,初步判断企业投资收效较小。筹资活动净额比重大幅度增加,达到238.25%,呈现出企业从经营活动为主转向筹资活动的趋势。筹资净额增加源于近几年思瑞企业大量筹资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在各个领域提高业务覆盖率。从2015年来看,思瑞企业小有成效,预计在未来发展中能得到更大的现金流入。
3.现金流量表利润质量分析
企业的利润质量可以以现金流量表的角度去理解。当净利润和现金流量的数据处于相同计算规则时,存在一些影响两者一致性需要增减的项目,因此需要结合附表对两边数据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变动调节过后的现金流量附表,可以看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最终状况。
2015年经营活动现金净额的增多,主要是经营性活动现金应收减少和应付增加所致。这种情况说明企业收账能力强,应收款能大部分转化为现金流量,但是应付项目增加的比重大于应收项目的比重,可能会多少影响到未来企业的偿债能力,这要求企业需保留足够的资金来偿还债务。尽管单价较高的存货大量增加使企业现金额度减少,但经营项目的变化加上其他项目变化对其的影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依旧是增加的。
2015年的净利润相较2014年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资产减值准备的减少和财务费用的减少。思瑞主营业务毛利率持续走低,从2013年的6.5%下降到15年的2.6%。结合企业现实情况分析,2014年净利润急剧偏低是由于4G上线对3G手机造成的库存压力和运营商削减终端补贴,2014年分销业务收入的保持稳定增长,使得企业仍有收益,不至于亏损。2015年由于企业已经逐渐脱离战略投入期,减小了业务开展所投入的资金,因此降低了对营运资金的占用度,减少了大部分的财务费用。
4.现金流量表能力指标分析
现金能力指标可以评价企业偿债、支付和获现获利能力,了解企业各项目中的现金量,保证企业对偿还债务的可靠度。
思瑞近几年偿债能力指标略低,上述表格中两个常规指标均未达到0.5,这意味着企业很可能无法凭经营所得的现金来承担企业债务,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不利。虽然基于思瑞雄厚的财务基础,2015年能力指标略微上升,经营能力有所改善,但企业仍应该多注意偿债风险。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的增加说明企业支付借款利息的能力增强,与现金流动比率、现金债务总额比三者综合,未来思瑞能基本保障债权的安全程度。
思瑞获现能力指标分析。虽然销售获现比率这3年比率均小于0,但是2015年净利润现金含量却远超于前几年,说明行业环境影响因素逐渐变小,两者结合考虑,未来现金回收质量有望提高,企业能够获利。2015年思瑞每股现金含量为0.3元,高于每股收益0.14,说明企业在获得收益的同时还能有现金的流入。2015年思瑞获现获利各项指标均优于2014年,这很大程度与分销行业压力变小,利润回升有关。
5.思瑞企业存在的问题
(1)债务性筹资为主。思瑞企业筹资基本以借款为主,这种筹资方式能使企业现金快速增加,但是另一方面,债务性筹资会加大企业的资金成本,减少部分的现金流量。企业既需要偿还本金,还需要支付定期的利息,面临了一定的债务压力。且企业偿债能力指标过低,可能无法及时应付急需偿还债务的情况,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面临财务风险,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日常经营。
(2)企业投资效果不佳。思瑞企业近几年加大了对外投资额,有一定的成效但是收益不高。投资收入小于筹资流入的现金额度,可能会出现现金不足。大量的投资投入占有了一部分企业用于正常生产经营的现金流量,如果企业投资投入不能确定有可见利润回收,那么企业可能会面临债务难题。
(3)企业近期利润点不高。销售商品、接收劳务是经营现金流入的主要方式,因此产品的毛利率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净利润。产品更新速度过快,分销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商品毛利率低影响净利润,导致最后调整的企业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减少,一定程度阻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6.思瑞企业未来发展的对策
(1)增加权益性筹资在筹资方式中的比重。权益性筹资方式不需要企业再偿还筹资的本金,减少了用于利息的现金流出。仅需以分红方式对股东进行回馈,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同时,企业进行权益性筹资可以提升自身的实力和企业信誉,为未来的经营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和保障。
(2)加强投资管理,进行科学决策。企业应不时对自有的投资项目进行经济评估,适当转让或清理一些低效益的项目,减少不必要的现金支出来提高把握现金的能力。及时关注投资单位的动态,深入了解投资项目的经营状况,争取达到投资效益最大化,增加企业进行投资活动得到的现金收入。
(3)提升产品毛利率,降低损耗。传统分销方式已没有利润点攫取,企业应进行销售方式的多样化(如电商)来创造企业现金流量,提升盈利能力。企业应实行差异化品牌经营,从制造商处争取更佳的产品资源和价格,形成自身优势。
思瑞作为国内最大的移动终端分销商之一,只要制定好正确的经营战略,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行业经济调整回温,公司就有望回到平稳发展道路。
三、总结
在分析企业现金流量表时,不能单独只看一个报表,还应当将其和其他财务报表联系起来,从横向和纵向多方面看待企业的现金的流入流出动态,才能更有效地评价企业经营盈利能力,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企业未来发展决策。
参考文献:
[1]李伟,张志强.简捷分析现金流量表方法探讨[J].商业会计,2010.
[2]杨松涛,林小驰.财务报表分析[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
论文摘要:本文以公开 发行教材中的现金流量比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现金流量比率设置中存在的主要不足,提出了包含现金流量项目在内的新的财务比率体系。
一、当前使用现金
流量财务比率的基本状况在我国作者编写或编著的、于2002年到2005的年之间版的《财务管理》教材中.笔者搜集到32本(因篇幅限制未列明)。完全未提及现金流量指标的有8本,占25%:在余下的涉及现金流量指标的24本教材(以下称可比样本)中,将现金流量分析独立于传统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分析的有9本.占可比样本的37.5%。无论是单独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还是将现金流量分析与传统财务评价结合一起.这24本教材都主张按不同的分析目的来设置指标:全数表示现金流量表项目可用于偿债能力评价.但其中有6本教材仅仅设置“现金比率”这一个指标:有12本教材设置了获现能力或叫获利能力分析的指标.占可比样本的50%;有9本设置了盈利质量分析指标.占可比样本的37.5%;还有6本写明了要进行财务弹性分析.占可比样本的25%
仔细分析教材中使用的评价指标,大致可以归纳为27个.分属四种分析目的。偿债能力分析指标最为大家认可,其出现的频率达n44%,其次是获现能力指标,频率为36%,财务弹性指标占l1%.盈利质量指标占9%。具体到各财务比率.公认程度最高的是经营现金净流入/流动负债.其出现的频数达到19%经营活动现金流量/n期债务本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到期债务、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全部债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平均总资产等五项财务比率的认同程度也较高.均达9%。
二、现行教材中现金流量指标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夸大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如前文所示.约四成的教材将现金流量分析独立于传统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分析之外.说明仍有不少人将现金流量分析视为与传统财务分析并列的~部分事实上,现金流量表作为传统两表的桥梁.其作用不可能超越他们。其次.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与传统两表不同.它不可能取代后者.因而不可能独立存在。而且.现金流量表也存在人为操纵的可能。比如:年末时大量回收货款或大量借款、有意调整“现金”概念.将本来就是现金范围的现金归口为非现金项目以增加现金流量、将现金流量表的各项数据同时调增或同时调减.以达到调节表内各项目数据的目的。
(二)指标名目繁多,未能突出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1.将结构比率、趋势比率等不属于财务比率的指标吸纳进来财务比率是将企业某个时期财务报表中不同类但具有一定关系的项目进行对比而形成的比率.其数据均来自一个会计期间.不同于趋势比率:这些数据属于不同类项目,因而有别于结构比率:2.纳入了非现金流量指标。如: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之和/流动资产.数据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中获取而不必从金流量表中获取:3.将非财务指标纳入体系。如:最大负债能力——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市场利率之比中.市场利率在财务报表中不能获取.超出了财务比率的范畴。
(三)指标命名欠规范,容易混淆
1.同一指标.名称不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这~比率就有现金偿债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流量比率、短期债务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量负债比等7种名称:2.有的指标“名不符实”,如:利润变现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营业利润.公式中分母仅限于营业利润,而指标名称却叫“利润”变现比率,外延大多了;而且,利润与现金的关系并不是变现的过程,这与传统的资产“变现”概念相背,不利于对指标的理解。
(四)指标的计算公式有争议甚至有错误
1.现金比率一般是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之和与流动资产的比值,有学者将计算式的分母取作总资产。还有人取作流动负债:2.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也有人将分子取作“经营现金流入”:3.现金利息保障倍数有(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现金利息支出及(利润总额+利息支出)/n息支出两种计算公式:后者更粗略一些,因为利润总额未考虑到非付现费用及非经营所收或所付的现金;,分子分母显然口径不一.会导致错误计算。
三、包含现金流量项目的财务比率体系
鉴于现金流量表与传统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之间存在紧密联系.重构的财务比率体系是以同一时期三张报表的相关项目计算而成的比值为主体,剔除所有的结构比率、趋势比率.按不同报表使用者分为四个方面——传统的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和增设的财务弹性分析,不再对现金流量进行单独评价
(一)偿债能力分析
现金是偿还债务最直接的工具.也是最终的偿债手段。在传统的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的基础上,补充以下包含现金流量信息的财务比率:1.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获得现金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其值越高.对短期债权人的本金保障程度越高但由于现金的流动性最强.其盈利能力也最差.该比率值过高.说明企业没有充分利用现金造成资源浪费按速动比率的经验值来推断.现金流量比率值在l左右属于理想范围:2.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现金流量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所得税付现)/[现金利息支出+优先股股利/(1一t)+到期债务本金/新思考(1一i’)]
利息费用是可抵税费用.满足一元的这些债务只要求有1元的税前现金流量.但优先股股息和债务本金偿还须从税后现金流量中支付.除以(1一t)得到相当于满足它们的税前现金流量
该比率值大于1.说明企业利用税前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可以偿还到期债务并支付利息、优先股股息.无需另行筹资来履行固定义务:反之,该比率值小于1.表明企业履行这些义务时.不但耗尽了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税前现金流量.还动用了前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将受到不利影响.
(二)盈利能力分析
传统的盈利能力分析主要都是依据权责发生制下的利润。但利润是否有实实在在的现金净流入作为保障.还需要将现金流量与利润额对比,判断盈利的质量.作为传统盈利能力分析的补充。可设置如下盈利质量分析指标:
营运指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收益一非经营收益+非付现费用)
非经营收益主要是指投资收益、财务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而非付现成本包括计提的资产损失准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待摊费用的减少等。上式中的分母,常被称为经营所得现金。该指标反映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调整后经营利润的差异程度。该比率大于1.说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高于营业活动应得现金.主营业务创造的利润具有更多的现金作为保证,该比率小于1。说明一部分收益尚没有取得现金.原因是应收账款的增加、应付账款的减少或存货增加.使得实际得到的经营现金减少。而存货有贬值的风险.应收账款有形成呆、坏账的风险,因此。未收现的收益质量不如已收现的收益:即使不出现上述风险.存货和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也是有机会成本的.那么.企业取得同样的净收益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实际的业绩水平下降,营业利润的质量下滑。
(三)营运能力分析
在传统财务分析中.销售收入与投入资源或业务相比较.获得的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被归纳为营运能力分析指标。而获现能力指标一般也是将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投入资源和相关业务相比较.如.将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资产平均余额相比较.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销售额相比较可见.营运能力评价指标和获现能力评价指标都反映企业利用资源获取经营成果的能力.不过.前者反映的是权责发生制下的经营成果.后者反映收付实现制下的经营成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可把获现能力评价视为营运能力评价的补充可设置如下指标:1.反映销售业务获现能力指标销售现金流量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销售额.该指标可以衡量销货收入在当年收现的程度.用以评价销货工作的质量。该比率值越高.说明企业积压在应收账款上的资金越少,企业的经营成本越低.管理效率越高:2.反映总资产获现能力的指标资产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现金流量+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该指标更全面反映资产的获现能力,用以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创造现金的能力.反映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其值越大.说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
(四)财务弹性分析
企业财务弹性是指企业应付各种挑战、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企业能否灵活筹集资金应付偶发性支出、股利支出以及捕捉投资机会的能力。将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相结合,能获取现金流量和支付现金需要两方面信息.用以判断企业可稳定获得的现金是否充足.
从而分析企业的财务弹性大小。可设置如下指标:1.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每股现金股利=经营现金流量/现金股利.该指标反映企业运用现金流量支付股利的能力。其值越大.说明企业对股利的支付越有保障.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若比率值低于1,当遇到经济不景气,企业极可能没有现金维持当前的股利水平.投资者可能要求搁置企业投资以发放股利,从而影响企业利用新的投资机会;或者,企业需要借债才能维持当前的股利水平.此举将增加企业未来的债务负担.降低未来可支出现金.企业的财务弹性变弱:2.现金流量再投资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一现金股利)/(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其他资产+营运资金)。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营运资金:流动资产一流动负债.现金流量再投资比率还可表示为: